•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荷及其守恒定律范文

        電荷及其守恒定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荷及其守恒定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電荷及其守恒定律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 主體作用

        一、設計理念

        電荷及其守恒定律”是本章的預備性知識,本節重點是電荷守恒定律,利用電荷守恒定律分析解決感應起電是難點,而靜電感應現象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做好實驗是關鍵。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課堂主要以實驗法進行探究教學,利用多媒體將生活實例、問題思考、實驗探究等融合起來,形成主線。讓學生在探究中形成新知,體驗方法,理解感應起電的本質,突出了重點電荷守恒的思想,突破難點,培養學生勇于探索,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與賞析

        (一)創設情境伏疑,有效引入

        【情景】播放科學達人盧馭龍模擬閃電、輝光球點亮日光燈、手摸球怒發沖冠的錄像。

        學生驚奇尖叫,自覺營造起探究的課堂氣氛、自然生成本節課的主題――電荷及其守恒定律。

        賞析:“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問題情境的創設能以趣誘思,在學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況下,能創設一種激發學生思維,產生疑問的課堂氛圍,為達成課程目標打下基礎。

        (二)設置情景啟思,整合形成新知

        片段:從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接引雷電下九天,引出正負電荷。

        通過提問:如何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引出驗電器,介紹驗電器結構。

        【思考1】驗電器的工作原理?

        【情境】驗電羽帶電張開及怒發沖冠。

        黃色驗電羽帶電后張開及怒發沖冠現象明顯,學生發出驚嘆聲,誘導出驗電器的工作原理:箔片因帶同種電荷相排斥而張開,再考慮異種電荷。

        【情境】1. 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用驗電器檢驗橡膠棒是否帶電?

        2. 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與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相互吸引。

        學生由觀察到的情景,結合初中學過的知識,積極思考討論并歸納得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教師引導學生對以上所有實驗現象歸納總結起電方式?思考起電的本質是什么?

        【思考2】起電方式有哪些?本質是什么?

        學生思考回答物體起電的方法:(1)接觸起電; (2)摩擦起電。

        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把物質的微觀結構圖展現在學生的眼前,課件展示了毛皮經過摩擦失去電子而帶正電,橡膠棒得到電子而帶負電的動態過程,化抽象為直觀形象,化微觀為宏觀動態,學生能通過思維的整合理解并能得出摩擦起電的本質:電子的得失;接觸起電的本質;電荷的轉移。

        再從兩個同學尋找丟失的象棋,從房間內找到房間外,引出支撐他們繼續尋找象棋的信念是什么?是象棋的數是守恒的,物質是不滅的,為接觸帶電電荷量如何分配,為電荷守恒定律的引出做了鋪墊。

        【思考3】兩個完全相同的金屬導體球相互接觸電荷量如何分配,分配細節如何?

        動畫演示帶+Q的小球與不帶電的小球接觸后,再分開的情景。學生思考討論得出:同種電荷,電荷總數相加再平分,異種電荷,先中和再平分電荷總數。

        賞析:教師創設黃色驗電羽帶電后張開及怒發沖冠現象,刺激著學生的視覺、思維、前概念,使學生獲得直觀表象,為學生積累了感性認識,實現了認知順應。課堂上成功構建了“實驗、啟思、引探”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探究和思維整把物理知識合轉化為自己的個體知識,把前人從事科學活動的思想方法轉化為學生認識能力,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運用物理語言的表達能力,展現了物理學的實驗魅力。物質的微觀結構圖、電子的得失的動態演示,增加了教學的直觀性,給學生提供感性認識,尋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尋找新的增長點,關心學生能力發展。通過淺顯易懂一定要找到象棋,象棋的數是守恒的比喻,突出事物隱藏的本質屬性,幫助學生理解電荷總量不變,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獲取的方法和情感的共鳴。

        片段:從金屬小球接觸帶電過渡到金屬導電機理:金屬內有自由移動的電子。金屬導體也可以抽象為一個物理模型。

        【提出問題】特有的機理對應于特有起電方式,如何進行起電呢?

        探究金屬導體起電的研究思路:猜想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得到結論-評估交流。

        【猜測】是否是自由移動的電子轉移或得失使物體起電?

        【設計實驗】取有絕緣支柱的兩個不帶電枕形導體A、B,使它們彼此接觸。用絲綢摩擦過的有機玻璃棒反復多次接觸球形導體C,使之帶正電。將C移近A但不接觸。觀察A、B下面的箔片是否會張開。(如圖所示)

        【實驗演示】小球C靠近但不接觸A,而遠離B,A、B下面的箔片張開。

        學生答:B帶電,A帶電。

        【思考】如將A、B分開,再移走C,A、B帶電情況如何?

        學生答:A仍帶電,B仍帶電。

        【實驗驗證】將A、B分開,箔片仍張開,證明學生回答正確。

        【思考】將A、B接觸,它們是否帶電?這說明什么?

        學生答:A、B不帶電,說明接觸前A、B帶等量異種電荷,接觸后等量異種電荷中和。

        【實驗驗證】使A、B接觸,A、B下面的箔片由張開到閉合,學生回答正確。

        【思考】若先把C移走,再將A、B分開呢?

        學生答:A、B不帶電。

        【實驗驗證】先把C移走,再將A、B分開,A、B下面的箔片閉合,學生回答正確。

        【思考】為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答:因為將C移走,A與B的電荷不受C上電荷作用,而使A、B所帶電荷重新恢復原狀,在導體內中和而不帶電。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鼓勵學生用物理的語言總結金屬導體起電的本質:不是創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正負電荷分開,是電荷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得出靜電感應和感應起電。(教師用多媒體模擬,讓學生加深印象)

        學生小結:使物體帶電方式:接觸起電、摩擦起電、靜電感應。

        【評估交流】實驗現象能定性的知道導體帶電,卻不能知道導體帶何種電荷以及所帶電荷量。

        賞析: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邊實驗邊探究,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和親身感受,重視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獲取過程及科學方法的教育,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形成,使學生再次掌握研究探索物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進行創造性的教學管理和組織,把話語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有時間來進行探究,有平臺來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對于學生一下子答不出來的,能加以鼓勵和引導,并能適當延長等待時間,培養學生運用物理語言表達所思所想的能力,通過學生思考討論,解構轉化重組整合,達到認知結構的優化,培養學生建立物理模型的意識。

        挖掘教材,介紹密立根實驗從1907年開始測量電荷量e的值,前后十余年的時間里,做了幾千次實驗。實驗設備簡單而有效,構思和方法巧妙而簡潔,所得數據精確且結果穩定,位居十大最美麗的實驗排名第三,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賞析:創設科學、技術、社會情境,滲透STS教育。教師的知識結構能與時俱進,正負電子湮滅事件和尋找反物質的材料,介紹當代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拉近科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對物理學增加親切感,減少距離感,滲透了自然科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科學本質。材料不僅讓學生認識到現代科技前沿的最新發展成果,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良好情感與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價值觀。讓學生了解密立根實驗,體會簡單美麗的實驗魅力,進行科學思想與科學方法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形成的來龍去脈的理解,具有多元價值。

        (三)知識應用解惑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要在轉化,妙在開竅。應用知識解釋新課引入創設的錄像情景,學生討論后解釋原因。再次應用新知解釋生活中干燥的季節,脫掉外衣后再去摸金屬門把手時,常常會被電擊一下的現象。

        (四)研究性學習作業(課后網上查找資料)

        1. 科學達人盧馭龍模擬閃電的裝置原理如何?

        2. 輝光球為什么能點亮日光燈?為什么只有輝光球與手之間才會點亮?

        3. 歷史上十大最美麗的物理實驗分別是什么?其歷史背景和物理內涵有哪些?

        賞析:創設情境,注意一脈相承,首尾呼應,學以致用,解決生活中常見問題,讓學生自己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課前三段錄像的現象,體會成功的喜悅。研究性學習作業的布置,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鍛煉了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和科學素養,養成敏銳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證據的科學態度,這正是我們物理教育所致力追求的,學生在課外利用網絡,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來進行學習解決物理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反思

        “電荷及其守恒定律”的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中心,以探究過程為主線,整堂課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邏輯結構嚴謹、教學語言精練、環節處理細膩、過渡自然、教學效果很好。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外在表現和內在思維都能積極參與,學情高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了真正的提升。回顧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應如何落實三維目標?

        1. 教師能深刻領會新課改的精神,更新觀念,認真備課。根據教學內容與目標,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搭建平臺,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獲取的方法和情感的共鳴,使學生學習更主動有效。

        2. 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創設實驗環境,突出探究過程,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通過黑板講解得出結論的效果不如讓學生自己參與實驗探究或觀察實驗得出結論的效果好,實驗教學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老師講的知識不如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得來的知識記得牢。探究實驗的過程強調了學生學習的經歷過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的思維整合過程和知識形成的過程,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加澍. 對物理教學的哲學思考. 課程教材教法,2005(07).

        第2篇:電荷及其守恒定律范文

        關鍵詞 鋁元素 介質 鋁的化合物

        中圖分類號: G424文獻標識碼:A

        The Two Key Points Should be Grasped in the

        Learning of Aluminum and its Compounds

        GUO Zhixiu

        (He'nan Luanchua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Luoyang, He'nan 471500)

        AbstractAbstract: Aluminum is an important metal element of middle school chemical learning, s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nature of aluminum elements and their compounds is relevant importan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he presence of aluminum in different media forms and the conversion of aluminum compounds.

        Key wordsAluminum; media; Aluminum compounds

        鋁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金屬之一,也是中學化學要學習的重要金屬元素,當然也更是高考要考查的重點元素之一。所以理解掌握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關性質尤為重要,但學生在初學時往往不得要領,靠死記硬背去掌握有關知識特別是相關離子是否共存、離子方程式的書寫等。其實,在學習應用這方面的知識時,我們只要理解掌握下面兩個關鍵點,就不難掌握該單元知識了。

        1 關鍵點一:要掌握鋁元素在不同介質中的存在形式

        在不同介質中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不同的。在強酸性介質中,鋁元素以Al3+的形式存在;在強堿性介質中,鋁元素則以AlO2-的形式存在。無論是單質鋁、Al2O3、Al(OH)3在強酸性介質中都轉化為Al3+,在強堿性介質中都轉化為AlO2-,而在中性或弱酸、弱堿溶液中,鋁元素主要轉化為Al(OH)3沉淀。

        由上,我們就不難理解Al3+為什么不能和CO32-、HCO3-、S2-、HS-、AlO2-等弱酸根離子共存了。Al3+在強酸性溶液中才能存在,而CO32-、HCO3-、S2-、HS-、AlO2-等在強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所以當鋁鹽溶液 和含有這些弱酸根離子的溶液混合時,將互相“妥協”, Al3+轉化為Al(OH)3沉淀,而CO32-、HCO3-則轉化為CO2氣體,S2-、HS-也轉化為H2S氣體,Al3+與AlO2-也互相“妥協”都轉化為Al(OH)3沉淀。

        同理,只有在強堿性溶液中才能存在的AlO2-也不能和NH4+、HCO3-、HS-等共存,后者在強堿性溶液中將轉化為CO32-、S2-、NH3.H2O。AlO2-遇到NH4+、HCO3-、HS-等將“妥協”而轉化為Al(OH)3沉淀。

        2 關鍵點二:掌握鋁的化合物之間轉化的電荷守恒關系

        質量守恒、電子守恒、電荷守恒是高中化學學習中的三大守恒關系。鋁鹽(Al3+)、偏鋁酸鹽(AlO2-)和Al(OH)3之間轉化的有關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是學生感覺最難掌握的。其實三者之間的轉化就是復分解反應,應用電荷守恒關系,學生不用死記硬背就可輕松掌握。比如由AlO2-到Al(OH)3的轉化,其實就是由一個負電荷轉化為不帶電荷的中性微粒,依據電荷守恒關系顯然應該加入一個正電荷(H+),即:

        AlO2-+H+Al(OH)3,

        再根據原子守恒(質量守恒定律),離子反應式為:

        AlO2-+H++H2O=Al(OH)3。

        又如在1mol Al3+的溶液中加入4mol的OH-,Al3+應該轉化為什么呢?依據電荷守恒應該為:

        Al3++4 OH-AlO2- ,

        再依據質量守恒定律,還應該生成2molH2O。即在3mol正電荷中加入4mol負電荷,則必然生成1mol新的負電荷。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Al3++4 OH-= AlO2-+2 H2O 。

        關于鋁鹽(Al3+)、偏鋁酸鹽(AlO2-)和Al(OH)3之間的轉化關系,依據電荷守恒關系,可表示為:

        根據上述兩個關鍵點,在判斷離子共存、或要書寫有關鋁的化合物的離子方程式、或做相關計算題時,我們就有章可循了。在解答有關鋁離子與其它離子共存的問題時,就可依據關鍵點一。

        例如:(2010上海卷9.)下列離子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甲基橙呈黃色的溶液中:I-、Cl-、NO3-、Na+

        B.石蕊呈藍色的溶液中:Na+、AlO2-、NO3-、HCO3-

        C.含大量Al3+的溶液中:K+、Na+、NO3-、ClO-

        D.含大量OH-的溶液中:CO32-、Cl-、F-、K+

        答案:D

        解析:此題考查了離子共存知識。使甲基橙呈黃色的溶液pH大于4.4,當其處于4.4-7之間時,NO3-表現強氧化性,將I-氧化為I2,排除A;石蕊呈藍色的溶液呈堿性,AlO2-能大量存在,而HCO3-不能存在,排除B;含大量Al3+的溶液呈酸性,其中的H+能和ClO-結合成HClO,排除C。

        在書寫有關鋁的化合物的離子方程式或做相關計算時,就可依據關鍵點二。

        例如:在含有AlO2-的鹽溶液中通入CO2,離子反應方程式應該如何寫呢?由于AlO2-存在于強堿性溶液中,通入酸性的CO2氣體,則溶液堿性必然減弱,AlO2-將轉化為Al(OH)3沉淀;而CO2在堿性溶液中將轉化為CO32-(CO2少量)或HCO3-(CO2過量),判斷出生成物以后,再依據電荷守恒、原子守恒關系,學生就不難正確寫出離子方程式了。

        又如,將含Al3+離子和OH-離子物質的量之比為2:7的兩種溶液混合后,產物是什么?離子方程式能否直接寫出呢?我們可依照條件寫出:2Al3++7OH-,觀察到負電荷比正電荷多一個,則應該生成一個新的負電荷,應為:

        2 AL3+ +7 OH- AlO2-,

        再依據Al原子守恒,可修正為:

        2 AL3++ 7 OH-AlO2-+Al(OH)3

        再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其完整的離子方程式為:

        2 AL3++7 OH-AlO2- +Al(OH)3 + 2 H2O 。

        依據上述步驟,若將含AlO2-和H+以物質的量之比為2∶3混合,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過程可表示為:

        第一步:2 AlO2-+3 H+ 1/3 Al3+

        第二步:2 AlO2-+3 H+ 1/3 Al3++5/3Al(OH)3

        第三步:2 AlO2-+3 H++H2O 1/3 Al3+ +5/3Al(OH)3

        去分母得:6 AlO2-+9 H++3 H2O=Al3++5 Al(OH)3

        總之,在進行任何一個化學單元知識學習時,我們只要抓住物質特性,用化學的原理、視角和思維方法去學習和理解化學知識,那么,化學就不必死記硬背,我們就會進入一個依靠化學規律進行自由學習和思考的新天地了。

        參考文獻

        第3篇:電荷及其守恒定律范文

        一、電磁學教材的整體結構

        電磁運動是物質的一種基本運動形式.電磁學的研究范圍是電磁現象的規律及其應用.其具體內容包括靜電現象、電流現象、磁現象,電磁輻射和電磁場等.為了便于研究,把電現象和磁現象分開處理,實際上,這兩種現象總是緊密聯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徹分析電磁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學變成系統化、結構化的教學.對此,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真分析教材.

        1.電磁學的兩種研究方式

        整個電磁學的研究可分為以“場”和“路”兩個途徑進行,這兩種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體現出來.只有明確它們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聯系,才能有計劃、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場的方法是研究電磁學的一般方法.場是物質,是物質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學物理的電磁學部分完全可用場的概念統帥起來,靜電嘗恒定電嘗恒定磁嘗靜磁嘗似穩電磁嘗迅變電磁場等,組成一個關于場的系統,該系統包括中學物理電學部分的各章內容.

        “路”是“場”的一種特殊情況.中學教材以“路”為線的大骨架可理順為:靜電路、直流電路、磁路、交流電路、振蕩電路等.

        “場”和“路”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系.麥克斯韋方程是電磁場的普遍規律,是以“場”為基礎的.“場”是電磁運動的實質,因此可以說“場”是實質,“路”是方法.

        2.物理知識規律物

        理知識的規律體現為一系列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規律,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

        物理定律是在對物理現象做了反復觀察和多次實驗,掌握了充分可靠的事實之后,進行分析和比較找出它們相互之間存在著的關系,并把這些關系用定律的形式表達出來.物理定律的形成,也是在物理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的.但是,物理定律并不是絕對準確的,在實驗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物理定律總是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因此其適用范圍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冊第一章“電潮重要的物理規律是庫侖定律.庫侖定律的實驗是在空氣中做的,其結果跟在真空中相差很小.其適用范圍只適用于點電荷,即帶電體的幾何線度比它們之間的距離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情況.

        “恒定電流”一章中重要的物理規律有歐姆定律、電阻定律和焦耳定律.歐姆定律是在金屬導電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對金屬導電、電解液導電適用,但對氣體導電是不適用的.歐姆定律的運用有對應關系.電阻是電路的物理性質,適用于溫度不變時的金屬導體.

        “磁場”這一章闡明了磁與電現象的統一性,用研究電場的方法進行類比,可以較好地解決磁場和磁感應強度的概念.

        “電磁感應”這一章,重要的物理規律是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和楞次定律.在這部分知識中,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是將各知識點串起來的主線.本章以電流、磁場為基礎,它揭示了電與磁相互聯系和轉化的重要方面,是進一步研究交流電、電磁振蕩和電磁波的基礎.電磁感應的重點和核心是感應電動勢.運用楞次定律不僅可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能量是守恒的.

        “電磁振蕩和電磁波”一章是在電場和磁場的基礎上結合電磁感應的理論和實踐,進一步提出電磁振蕩形成統一的電磁場,對場的認識又上升了一步.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總結了電磁場的規律,同時也把波動理論從機械波推進到電磁波而對物質的波動性的認識提高了一步.

        3.通過電磁場在各方面表現的物質屬性,使學生建立“世界是物質的”的觀點

        電現象和磁現象總是緊密聯系而不可分割的.大量實驗證明在電荷的周圍存在電場,每個帶電粒子都被電場包圍著.電場的基本特性就是對位于場中的其它電荷有力的作用.運動電荷的周圍除了電場外還存在著另一種唱—磁場.磁體的周圍也存在著磁場.磁場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磁場的基本特性就是對處于其中的電流有磁場力的作用.現在,科學實驗和廣泛的生產實踐完全肯定了場的觀點,并證明電磁場可以脫離電荷和電流而獨立存在,電磁場是物質的一種形態.

        運動的電荷(電流)產生磁場,磁場對其它運動的電荷(電流)有磁場力的作用.所有磁現象都可以歸結為運動電荷(電流)之間是通過磁場而發生作用的.麥克斯韋用場的觀點分析了電磁現象,得出結論:任何變化的磁場能夠在周圍空間產生電場,任何變化的電場能夠在周圍空間產生磁場.按照這個理論,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總是相互聯系的,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場,這就是電磁場.電磁場由近及遠的傳播就形成電磁波.

        從場的觀點來闡述路.電荷的定向運動形成電流.產生電流的條件有兩個:一是存在可自由移動的電荷;二是存在電場.導體中電流的方向總是沿著電場的方向,從高電勢處指向低電勢處.導體中的電流是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運動的特例,即導體中形成電流時,它的本身要形成電場又要提供自由電荷.當導體中電勢差不存在時,電流也隨之而終止.

        二、以“學科體系的系統性”貫穿始終,使知識學習與智能訓練融合于一體

        1.場的客觀存在及其物質性是電學教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第一章“電潮是學好電磁學的基礎和關鍵.電場強度、電勢、磁嘗磁感應強度是反映電、磁場是物質的實質性概念.電場線,磁感線是形象地描述場分布的一種手段.要進行比較,找出兩種力線的共性和區別以加強對場的理解.

        2.電磁場的重要特性是對在其中的電荷、運動的電荷、電流有力的作用.在教學中要使學生認識場和受場作用這兩類問題的聯系與區別,比如,場不是力,電勢不是能等.場中不同位置場的強弱不同,可用受場力者受場力的大小(方向)跟其特征物理量的比值來描述場的強弱程度.在電場中用電場力做功,說明場具有能量.通常說“電荷的電勢能”是指電荷與電場共同具有的電勢能,離開了電場就談不上電荷的電勢能了.

        3.認真做好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使“潮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過演示實驗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把各種實驗做好,不僅使學生易于接受知識和掌握知識,也是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安排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加強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引導學生從實驗觀察和現象分析中來發展思維能力.從物理學的特點與對中學物理教學提出的要求來看,應著力培養學生的獨立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使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統一在使學生真正掌握科學知識體系上.

        第4篇:電荷及其守恒定律范文

        一、問題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聯系教與學的紐帶.贊可夫說:“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動機.”的確,學生的學習動機的激發,有賴于他們的學習興趣的形成.物理學科是高中階段比較難學的學科.如果學生對物理沒有興趣,就會放棄對這門學科的學習.因此,在教師設計問題時,要有趣味性.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整合一些新鮮的素材設置問題,或者利用古代的科技發明、最新的科技新聞等創設問題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問題要有確定性

        如果教師設計的問題過于簡單,沒有任何思考價值,學生就會感到沒意思.為此,教師準備的問題要有確定性.必要時,教師可以先范例性地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相互嘗試提問,相互討論,共同得出結論.例如,實驗問題要取材教學實際,有利于引導學生在動手實驗的同時學會思考,而且通過確定的問題的提問,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和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素養.

        三、問題要有開放性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創新思維是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開放性的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發散性.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設置一系列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發展空間,使學生養成運用創新思維思考問題的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參與,主動投入到問題的探究過程中.例如,在講“電荷及其守恒定律”時,教師要讓學生清楚“電荷及其守恒定律”的教學要求:了解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知道元電荷;了解靜電現象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認識電荷守恒定律,用原子結構和電荷守恒的知識分析靜電現象.提出問題:初中學過哪些與電荷有關的知識?讓學生先回顧學過的知識.接著提問:摩擦為什么可以使物體帶電?這樣,學生就有了電荷守恒的意識.

        四、問題要有新穎性

        問題的新穎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過程中,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能夠讓學生熟悉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加快解題速度,提高解題的正確率.新穎的視角,獨特的問題,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求異,引導他們多想想問題的可能解決辦法,做到創新能力的培養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到一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激勵表揚為主,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熱情,增強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主體意識.例如,在講“物體的形變”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物理實驗,在觀察不同材料做的相同物體時讓學生思考:物體在什么情況下發生形變?物體又在什么情況下不會恢復原樣?

        五、問題要有全面性

        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斷地質疑問難,大膽發表他們自己的不同見解,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在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中,“碎問碎答”的模式,不利于學生把握物理知識要領.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涵蓋整個章節的重點和要點,使學生深入領會學習內容和重點知識.例如,在復習課講評中,復習某一專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歸納解答同一類型專題的方法和思路.教師還要注意問題的有效聯系和系統性,如新舊知識的聯系,前后章節的聯系,等等.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的情感投入,如教師親切的眼神、及時的表揚,都能給學生一種激勵.

        六、問題要有合作性

        第5篇:電荷及其守恒定律范文

        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20分)

        1.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下列詩句中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B.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C.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D.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

        考點: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解:A、植物秸稈燃燒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質,屬于化學變化;

        B、蠟燭燃燒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屬于化學變化;

        C、鐵杵磨成針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燃放煙花爆竹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質,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C.

        點評:解答本題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沒有新物質生成就屬于物理變化.

        2.(2分)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

        A.分子重新組合B.原子重新組合

        C.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D.分子的間隔發生變化

        考點: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解: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不變,只是分子之間的間隔發生改變.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發生變化,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分子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中是否發生改變方面的問題.

        3.(2分)(2012•廣州)AgN03固體見光或受熱易分解,故用棕色試劑瓶保存.AgN03受熱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可能是()

        A.S02B.N02C.NH3D.N2

        考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專題:壓軸實驗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可初步的判斷生成物是什么.然后根據題中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可排除氮氣;根據反應前AgN03中存在銀、氮、氧三種元素,故反應后的生成物中不可能有SO2和NH3.

        解答:解:A、AgN03中不含有硫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S02,故A錯誤;

        B、AgN03中存在銀、氮、氧三種元素,N02又有刺激性氣味,所以有可能,故B正確;

        C、AgN03中不含有氫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NH3,故C錯誤;

        D、N2無刺激性氣味,不可能含有,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該題主要考查了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該題還要求學生要善于從題中挖掘出有用的解題信息(例如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以及要求學生要學會用排除法做選擇題.

        4.(2分)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是()

        ①分子種類;②原子種類;③分子數目;④原子數目;⑤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⑤

        考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專題: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是:原子種類;原子數目;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解答: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是:原子種類;原子數目;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故選C.

        點評:了解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掌握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及其應用.

        5.(2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目前人們已經發現了109種元素,這些元素組成的單質只有109種

        B.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

        C.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構成它們的原子不同

        D.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組成的單質

        考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碳元素組成的單質..

        專題: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

        分析:A、根據有的元素組成的單質有多種進行解答;

        B、根據一種元素的物質可能為混合物進行解答;

        C、根據金剛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不同進行解答;

        D、根據金剛石和石墨的元素組成進行解答.

        解答:A、有的元素組成的單質有多種,例如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故A錯誤;

        B、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物質不一定是純凈物,一種元素的物質可能為混合物,故B錯誤;

        C、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構成它們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錯誤;

        D、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組成的單質,它們互稱同素異形體,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由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互稱同素異形體,同素異形體由于結構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間物理性質有差異;但由于是同種元素形成的單質,所以化學性質相似.

        6.(2分)根據下列三種微粒結構示意圖,所獲取信息正確的是()

        A.①②③化學性質相同B.它們表示三種元素

        C.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陰離子D.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屬元素

        考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

        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據元素的化學性質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關系非常密切,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化學性質相似,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B、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決定元素種類的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字數的關系分析判斷.

        D、根據核內質子數判斷元素及元素的類別.

        解答:解:A、①②③的最外層電子數分別是5、8、3,最外層電子數不同,故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故選項說法錯誤.

        B、決定元素種類的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核內質子數不同,三種粒子的核內質子數分別是7、13,表示兩種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C、在①中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7,屬于原子;在②中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屬于陽離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D、③的質子數是13屬于鋁元素,是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對粒子結構示意圖及其意義的理解,明確粒子中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之間的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7.(2分)在反應A+BC+D中,5gA與5g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8gC,則2.5gA完全反應,生成D的質量為()

        A.2gB.4gC.1gD.2.5g

        考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可以求出生成D的質量.

        解答: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5gA和5g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D的質量為:5g+5g﹣8g=2g.

        設第二次生成D的質量為x,則

        A+BC+D

        5g2g

        2.5gx

        =,解得:x=1g.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質量守恒定律進行推斷的能力,需認真分析,找出質量關系,就可以求解.

        8.(2分)2011年10月,“碳捕集與封存國際論壇”在重慶召開.重慶合川介紹了把CO2壓縮、液化后封存在泥巖中的方法.關于封存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CO2分子間有空隙B.CO2氣體較易液化

        C.CO2是導致大氣污染的主要氣體D.大氣中C02增加會造成溫室效應

        考點: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專題:碳單質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

        分析:A、任何物質的分子之間都有間隔;

        B、二氧化碳較易液化;

        C、二氧化碳是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

        D、二氧化碳是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

        解答:解:A、任何物質的分子之間都有間隔,故A說法正確;

        B、二氧化碳較易液化,故B說法正確;

        C、二氧化碳是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而不是導致大氣污染的主要氣體,故C說法錯誤;

        D、二氧化碳是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故D說法正確.

        故選C.

        點評:二氧化碳在通常狀況下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常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固態二氧化碳叫做干冰,易升華.

        9.(2分)(2012•百色)關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還原性

        C.室內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固體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點: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

        專題:碳單質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

        分析:依據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質對問題進行分析即可,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具有還原性與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可燃,其固態形式是干冰,易升華吸熱,據此回答判斷即可;

        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具有可燃性;故A不正確;

        B、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而二氧化碳不具備還原性;故B不正確;

        C、一氧化碳不溶解于水也不能與水發生反應,因此室內放一盆水并不能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C不正確;

        D、固態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容易升華吸熱,所以常用于人工降雨,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對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兩氣體的性質是本題的考查內容,正確掌握兩種物質的性質是解答的基礎.

        10.(2分)(2012•樂山)“毒膠囊”泛指利用由工業皮革廢料為原料生產的含重金屬鉻(Cr)超標的膠囊,其中含有可能引起人體腎傷害的+6價的鉻.下列鉻的化合物中鉻呈+6價的是()

        A.Cr2(SO4)3B.CrCl2C.Cr2O3D.K2CrO4

        考點: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

        專題:化學式的計算.

        分析: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結合各選項中的化學式進行解答本題.

        解答:解:A、SO4顯﹣2,設鉻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2x+(﹣2)×3=0,則x=+3.

        B、氯元素顯﹣1,設鉻元素的化合價是y,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y+(﹣1)×2=0,則y=+2.

        C、氧元素顯﹣2,設鉻元素的化合價是z,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2z+(﹣2)×3=0,則z=+3.

        D、鉀元素顯+1,氧元素顯﹣2,設鉻元素的化合價是w,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1)×2+w+(﹣2)×4=0,則w=+6.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利用化合價的原則計算指定元素的化合價的能力.

        二、填空題(化學反應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11.(8分)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填空.

        (1)碳在過量氧氣中充分燃燒:C+O2CO2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2)鐵在氧氣中燃燒:3Fe+2O2Fe3O4;先在集氣瓶里放一些水,目的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濺落下來炸裂集氣瓶.

        (3)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2KMnO4K2MnO4+MnO2+O2.

        考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反應類型的判定..

        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據反應原理找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根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步驟進行書寫即可.

        解答:解:(1)碳在過量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O2;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

        (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2O2Fe3O4;為防止生成物熔化濺落下來炸裂集氣瓶,集氣瓶底預先放少量的水.

        (3)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故答案為:(1)C+O2CO2;化合;(2)3Fe+2O2Fe3O4;防止生成物熔化濺落下來炸裂集氣瓶;(3)2KMnO4K2MnO4+MnO2+O2.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根據反應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的能力,化學方程式書寫經常出現的錯誤有不符合客觀事實、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不寫條件、不標符號等.

        12.(4分)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國政府規定居民的食用鹽必須是加碘鹽.如圖是一種市售碘鹽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試回答:

        XX牌精制碘鹽

        配料:氯化鈉、碘酸鉀(KIO3)

        含碘:30mg/kg

        食用方法:勿長時間燉炒

        貯藏方法:避光、避熱、密封、防潮

        (1)碘酸鉀中碘的化合價為+5;

        (2)“含碘量”中的碘是指(填序號)B:

        A.碘酸鉀B.碘元素C.碘分子D.碘離子

        (3)由食用方法和貯藏指南可推測碘酸鉀的化學性質之一是受熱易分解或受熱不穩定(合理即可).

        (4)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寫出碘酸鉀的一點物理性質白色固體或可溶于水.

        考點: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物質的元素組成..

        分析:(1)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解答.

        (2)“含碘量”中的“碘”不是以單質、氧化物、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質量(質量分數)來描述.

        (3)根據加碘鹽圖中標簽信息(食用方法和貯藏指南)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食鹽的物理性質進行分析推測碘酸鉀的物理性質即可.

        解答:解:(1)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鉀元素顯+1,氧元素顯﹣2,設碘酸鉀(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x,則(+1)+x+(﹣2)×3=0,x=+5.

        (2)“含碘量”中的碘不是以單質、分子、原子、離子等形式存在,這里所指的“碘”是強調存在的元素,與具體形態無關;故選B.

        (3)根據加碘鹽圖中標簽信息,勿長時間燉炒、避熱等,可得碘酸鉀的一種化學性質是:受熱易分解或受熱不穩定.

        (4)從食鹽我外觀可以推知碘酸鉀也是白色固體,食鹽能在水中溶解可以知道碘酸鉀也能溶于水.

        故答案為:(1)+5;(2)B;(3)受熱易分解或受熱不穩定;(4)白色固體或可溶于水.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化合價、元素、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等)進行解題的能力.

        13.(2分)碳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質是中學化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1)“低碳生活”倡導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為了減少CO2(填化學式)的排放量.

        (2)如圖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C(填標號).

        A.碳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B.碳原子核內質子數為6

        C.碳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D.碳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01.

        考點: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專題:碳單質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

        分析:(1)“低碳生活”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個小格中的信息可知元素的名稱、元素符號、質子數、相對原子質量等來解答即可.

        解答:解:(1)“低碳生活”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故答案為:CO2.

        (2)A、因碳的偏旁為“石”,則碳元素為非金屬元素,故A說法正確;

        B、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質子數為6,故B說法正確;

        C、碳原子的質子數為6,則原子結構中最外層電子數應為4,故C錯誤;

        D、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01,故D說法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個小格中來獲取信息解答習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量,并明確不同位置的數字的意義來解答.

        14.(3分)云南地區連續兩年春、夏遭遇持續干旱,造成人畜飲水困難,全省各地采取措施積極抗旱.請回答下列問題:

        (1)有些村民打井取用地下水,檢驗地下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可用的物質是肥皂水.

        (2)有些村民往盛有渾濁河水中加明礬和漂白粉,然后作為生活用水,其中明礬的作用是加速沉降,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顏色,可以加入活性炭進行吸附.

        考點:硬水與軟水;水的凈化;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專題:空氣與水.

        分析:根據已有的硬水和軟水的鑒別方法以及凈水過程中各物質的作用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檢驗硬水和軟水使用的是肥皂水,故填:肥皂水;

        (2)明礬溶于水形成的膠體具有吸附性,能將不溶性固體吸附在其表面形成大顆粒易于沉降;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故填:加速沉降,活性炭.

        點評:掌握水的凈化的方法和硬水與軟水的鑒別方法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三、簡答題(每空1分,共12分)

        15.(4分)為了延長白熾燈的使用壽命,燈泡里放有極少量的紅磷.其作用是消耗殘留的氧氣,延長燈泡的使用壽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P+5O22P2O5,該反應在基本反應類型中屬于化合反應.

        考點:氧氣的化學性質;反應類型的判定;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氧氣、氫氣的性質與用途.

        分析:根據氧氣具有氧化性,是一種常用的氧化劑,而紅磷可以和氧氣反應而消耗氧氣,從而延長白燈泡的使用壽命進行解答.

        解答:解:白熾燈的燈絲在通電之后會放出熱量,而使燈絲容易和燈泡中殘留的氧氣反應,為了防止燈絲和殘留的氧氣反應,同時消耗掉殘留的氧氣,延長燈泡的使用壽命,而在燈泡里放入一些紅磷,紅磷可以和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P+5O22P2O5.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

        故答案為:消耗殘留的氧氣,延長燈泡的使用壽命;4P+5O22P2O5.化合

        點評:熟練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知道氧氣是一種常用的氧化劑,了解任何一種物質都有兩面性,例如本題中的氧氣可以供給動植物呼吸,但是在某些方面如果處理不當,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麻煩.

        16.(8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原子序數是12的元素符號為Mg;Be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012;

        (2)相對原子質量為22.99的元素屬金屬(填“金屬”或“非金屬”);Ne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填“穩定”或“不穩定”);F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7;

        (3)表中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A(填字母)

        A.質子數不同B.相對原子質量不同C.中子數不同

        (4)為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該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

        考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的概念..

        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據圖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獲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2)根據元素的化學性質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有關,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的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周期數等于電子層數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獲取的信息,可知原子序數是12的元素符號為Mg;Be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012.

        (2)相對原子質量為22.99的元素是鈉元素,屬金屬元素,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的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Ne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8,所以它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F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7;

        (3)根據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所以表中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質子數不同;

        (4)為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該元素有三個電子層,所以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最外層電子數為3,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形成穩定結構.

        故答案為;

        (1)Mg;9.012;(2)金屬;穩定;7;(3)A;(4)三;失.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明確粒子中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之間的關系、掌握元素的特征、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因素等是即可正確決定本題.

        四、實驗探究題(化學反應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17.(7分)實驗室開放日,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進行氣體制取和性質的探究,請回答有關問題:

        (1)請寫出圖中標有字母的儀器名稱:a長頸漏斗b集氣瓶.

        (2)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時,應選用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BC或BE(填寫裝置的字母代號,下同),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KClO32KCl+3O2.

        (3)如圖F所示,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后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是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滅火.

        考點: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與選取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專題:碳單質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1)依據常用儀器回答;

        (2)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發生裝置,依據氧氣的密度和溶解性選擇收集裝置,并依據反應原理書寫方程式;

        (3)依據實驗現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質,并據其性質確定其用途.

        解答:解:(1)標有字母的儀器分別是長頸漏斗和集氣瓶;

        (2)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時,需要加熱,屬于固體加熱型,故選發生裝置B;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氣或排水法收集;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3)根據題意,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后熄滅,說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據此性質,二氧化碳可用于滅火;

        故答案為:(1)長頸漏斗、集氣瓶;

        (2)BC或BE;2KClO32KCl+3O2;

        (3)不支持燃燒;滅火.

        點評:本題考查了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選取、反應原理,及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物質的性質、進而確定物質的用途.

        18.(7分)小麗同學欲通過實驗證明“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她設計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實驗:

        (1)請填寫表中窄格.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和總結

        結論總結

        實驗一取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于試管中,伸入帶火星的木條產生少量的氣泡,木條不復燃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但是①反應慢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的催化劑

        實驗二向盛水的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伸入帶火星的木條沒有明顯的現象②二氧化錳加入水中不產生氧氣

        實驗三③向盛有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伸入帶火星的木條④產生大量氣泡,帶火星的木條迅速復燃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

        (2)指出“實驗一”和“實驗二”所起到的作用對比.

        (3)小英同學認為僅由上述實驗還不能完全得出結淪,她補充設計了兩個方面的探究實驗.最終達成了實驗目的.

        第一方面的實驗操作中包含了兩次稱量.目的是:比較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分解前后的質量;第二方面的實驗是利用“實驗三”反應后試管內的剩余物繼續實驗.寫出接下來的實驗操作、現象和結論倒掉反應后的液體,向剩余的固體中重新加入過氧化氫溶液,有大量氣泡產生,說明二氧化錳仍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

        考點: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

        專題:實驗性簡答題.

        分析: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催化劑就是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不發生改變的物質,要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反應的催化劑,需要從改變過氧化氫的反應速率、二氧化錳自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的角度設計實驗,據此解答.

        解答:解:(1)過氧化氫在常溫下可以分解產生氧氣,但是反應的速率很慢,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水在常溫下不能產生氧氣,加入二氧化錳也不會反應;要證明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可以在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觀察產生氣泡的速率快,伸入帶火星的木條,觀察到木條復燃,故填: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和總結

        結論總結

        實驗一取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于試管中,伸入帶火星的木條產生少量的氣泡,木條不復燃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但是①反應慢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的催化劑

        實驗二向盛水的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伸入帶火星的木條沒有明顯的現象②二氧化錳加入水中不產生氧氣

        實驗三③向盛有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伸入帶火星的木條④產生大量氣泡,帶火星的木條迅速復燃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

        (2)設計實驗一和實驗二的目的是進行實驗對比,故填:對比;

        (3)實驗一、二、三只能說明二氧化錳能改變過氧化氫的反應速率,要是此反應的催化劑,還必須證明反應前后的質量和化學性質沒有改變,故前后兩次稱量固體的質量是為了比較二氧化錳的質量在反應前后是否發生改變;可以將試管內反應后的液體倒掉,向其中加入過氧化氫溶液,觀察是否產生大量的氣泡,能否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故填:比較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分解前后的質量;倒掉反應后的液體,向剩余的固體中重新加入過氧化氫溶液,有大量氣泡產生,說明二氧化錳仍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

        點評:本題考查了催化劑的探究,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五、計算題(7分)

        19.(7分)在標準狀況下,6.2g磷在氧氣中充分燃燒,需要氧氣多少克?這些氧氣的體積是多少升?能生成P2O5多少克?(已知標況下ρ=1.43g/L)

        考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專題: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分析:紅磷燃燒是和氧氣反應生成了五氧化二磷,根據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紅磷的質量,可計算出需要氧氣以及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質量;然后根據密度公式可計算出這些氧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

        解答:解:設6.2g紅磷完全燃燒需要氧氣的質量為x,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質量為y

        4P+5O22P2O5

        124160284

        6.2gxy

        解得:x=8g,y=14.2g

        所需氧氣的體積為:=5.6L

        第6篇:電荷及其守恒定律范文

        第四頁第四段: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它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用C表示.正電荷的電荷量為正值,負電荷的電荷量為負值.根據此描述:電子帶負電,故一個電子所帶的電荷量為-1.6×10-19 C,一個質子、正電子所帶的電荷量為1.6×10-19 C .顯然:電子所帶的電荷量和質子、正電子所帶的電荷量是不同的.第五段接著卻這樣陳述:迄今為止,科學實驗發現的最小電荷量就是電子所帶的電荷量.質子、正電子所帶的電荷量與它相同,符號相反.人們把這個最小電荷量叫做元電荷,用e表示……可取e=1.60×10-19 C.

        我們討論后一致認為:此段描述稍作調整,便可避免以上問題的出現.

        第四頁第四段可作如下調整:為了描述物體帶電量的多少(電荷量的第一個作用),我們引入一個物理量――電荷量,用q或Q表示.在國際單位制中,它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用C表示.(先強調電荷量描述帶電體帶電量的多少,不考慮電荷量的正負.)

        迄今為止,科學實驗發現的最小電荷量就是電子所帶的電荷量.質子、正電子所帶的電荷量與它相同.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都是電子電荷量的整數倍.即物體所帶的電荷量不可能連續的取任意值,而只能取某一基本單元的整數倍值.人們把這個基本單元稱為做元電荷,用e表示.(元電荷是電子所帶電荷的多少.)

        通常帶正電的物體電荷量用“+”表示其電性,帶負電的的物體電荷量用“-”表示其電性.(電荷量的第二個作用)電子的電荷量為“-e”,質子或正電子的電荷量為“+e”.

        第7篇:電荷及其守恒定律范文

        高三物理電場公式

        1.兩種電荷、電荷守恒定律、元電荷:(e=1.60×10-19C);帶電體電荷量等于元電荷的整數倍

        2.庫侖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點電荷間的作用力(N),k:靜電力常量k=9.0×109N m2/C2,Q1、Q2:兩點電荷的電量(C),r:兩點電荷間的距離(m),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電場強度:E=F/q(定義式、計算式){E:電場強度(N/C),是矢量(電場的疊加原理),q:檢驗電荷的電量(C)}

        4.真空點(源)電荷形成的電場E=kQ/r2 {r:源電荷到該位置的距離(m),Q:源電荷的電量}

        5.勻強電場的場強E=UAB/d {UAB:AB兩點間的電壓(V),d:AB兩點在場強方向的距離(m)}

        6.電場力:F=qE {F:電場力(N),q:受到電場力的電荷的電量(C),E:電場強度(N/C)}

        7.電勢與電勢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電場力做功:WAB=qUAB=Eqd{WAB:帶電體由A到B時電場力所做的功(J),q:帶電量(C),UAB: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V)(電場力做功與路徑無關),E:勻強電場強度,d:兩點沿場強方向的距離(m)}

        9.電勢能:EA=qφA {EA: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q:電量(C),φA:A點的電勢(V)}

        10.電勢能的變化ΔEAB=EB-EA {帶電體在電場中從A位置到B位置時電勢能的差值}

        11.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ΔEAB=-WAB=-qUAB (電勢能的增量等于電場力做功的負值)

        12.電容C=Q/U(定義式,計算式) {C:電容(F),Q:電量(C),U:電壓(兩極板電勢差)(V)}

        13.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C=εS/4πkd(S:兩極板正對面積,d:兩極板間的垂直距離,ω:介電常數)

        常見電容器

        14.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帶電粒子沿垂直電場方向以速度Vo進入勻強電場時的偏轉(不考慮重力作用的情況下)

        類平 垂直電場方向:勻速直線運動L=Vot(在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平行極板中:E=U/d)

        拋運動 平行電場方向: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d=at2/2,a=F/m=qE/m

        注:

        (1)兩個完全相同的帶電金屬小球接觸時,電量分配規律:原帶異種電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帶同種電荷的總量平分;

        (2)電場線從正電荷出發終止于負電荷,電場線不相交,切線方向為場強方向,電場線密處場強大,順著電場線電勢越來越低,電場線與等勢線垂直;

        (3)常見電場的電場線分布要求熟記;

        (4)電場強度(矢量)與電勢(標量)均由電場本身決定,而電場力與電勢能還與帶電體帶的電量多少和電荷正負有關;

        (5)處于靜電平衡導體是個等勢體,表面是個等勢面,導體外表面附近的電場線垂直于導體表面,導體內部合場強為零,導體內部沒有凈電荷,凈電荷只分布于導體外表面;

        (6)電容單位換算:1F=106μF=1012PF;

        (7)電子伏(eV)是能量的單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關內容:靜電屏蔽/示波管、示波器及其應用。

        高三物理恒定電流公式

        1.電流強度:I=q/t{I:電流強度(A),q:在時間t內通過導體橫載面的電量(C),t:時間(s)}

        2.歐姆定律:I=U/R {I:導體電流強度(A),U:導體兩端電壓(V),R:導體阻值(Ω)}

        3.電阻、電阻定律:R=ρL/S{ρ:電阻率(Ω m),L:導體的長度(m),S:導體橫截面積(m2)}

        4.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內+U外{I:電路中的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R:外電路電阻(Ω),r:電源內阻(Ω)}

        5.電功與電功率:W=UIt,P=UI{W:電功(J),U:電壓(V),I:電流(A),t:時間(s),P:電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電熱(J),I:通過導體的電流(A),R:導體的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7.純電阻電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電源總動率、電源輸出功率、電源效率:P總=IE,P出=IU,η=P出/P總{I:電路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U:路端電壓(V),η:電源效率}

        9.電路的串/并聯 串聯電路(P、U與R成正比) 并聯電路(P、I與R成反比)

        電阻關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電流關系 I總=I1=I2=I3 I并=I1+I2+I3+

        電壓關系 U總=U1+U2+U3+ U總=U1=U2=U3

        功率分配 P總=P1+P2+P3+ P總=P1+P2+P3+

        10.歐姆表測電阻

        兩表筆短接后,調節Ro使電表指針滿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測電阻Rx后通過電表的電流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與Rx對應,因此可指示被測電阻大小

        (3)使用方法:機械調零、選擇量程、歐姆調零、測量讀數{注意擋位(倍率)}、撥off擋。

        (4)注意:測量電阻時,要與原電路斷開,選擇量程使指針在中央附近,每次換擋要重新短接歐姆調零。

        11.伏安法測電阻

        電壓表示數:U=UR+UA

        電流表示數:I=IR+IV

        Rx的測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測量值=U/I=UR/(IR+IV)=RVRx/(RV+R)

        選用電路條件Rx>>RA [或Rx>(RARV)1/2]

        選用電路條件Rx<

        12.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限流接法與分壓接法

        限流接法

        電壓調節范圍小,電路簡單,功耗小

        便于調節電壓的選擇條件Rp>Rx

        電壓調節范圍大,電路復雜,功耗較大

        便于調節電壓的選擇條件Rp

        注:

        (1)單位換算:1A=103mA=106μA;1kV=103V=106mA;1MΩ=103kΩ=106Ω

        (2)各種材料的電阻率都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金屬電阻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聯總電阻大于任何一個分電阻,并聯總電阻小于任何一個分電阻;

        (4)當電源有內阻時,外電路電阻增大時,總電流減小,路端電壓增大;

        (5)當外電路電阻等于電源電阻時,電源輸出功率最大,此時的輸出功率為E2/(2r);

        (6)其它相關內容:電阻率與溫度的關系半導體及其應用超導及其應用。

        高三物理磁場公式

        1.磁感應強度是用來表示磁場的強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單位T),1T=1N/A m

        2.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應強度(T),F:安培力(F),I:電流強度(A),L:導線長度(m)}

        3.洛侖茲力f=qVB(注V⊥B);質譜儀 {f:洛侖茲力(N),q:帶電粒子電量(C),V:帶電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計(不考慮重力)的情況下,帶電粒子進入磁場的運動情況(掌握兩種):

        (1)帶電粒子沿平行磁場方向進入磁場:不受洛侖茲力的作用,做勻速直線運動V=V0

        (2)帶電粒子沿垂直磁場方向進入磁場:做勻速圓周運動,規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運動周期與圓周運動的半徑和線速度無關,

        洛侖茲力對帶電粒子不做功(任何情況下);(c)解題關鍵:畫軌跡、找圓心、定半徑、圓心角(=二倍弦切角)。

        注:

        (1)安培力和洛侖茲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則判定,只是洛侖茲力要注意帶電粒子的正負;

        (2)磁感線的特點及其常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要掌握;

        (3)其它相關內容:地磁場/磁電式電表原理/回旋加速器/磁性材料

        猜你感興趣:

        1.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總結

        2.高中物理電流公式總結

        3.高中物理必背公式總結

        4.高中物理公式總結(完整)

        5.高考物理必背公式總結

        第8篇:電荷及其守恒定律范文

        1.兩種電荷、電荷守恒定律、元電荷:(e=1.60×10-19C);帶電體電荷量等于元電荷的整數倍

        2.庫侖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點電荷間的作用力(N),k:靜電力常量k=9.0×109N?m2/C2,Q1、Q2:兩點電荷的電量(C),r:兩點電荷間的距離(m),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電場強度:E=F/q(定義式、計算式){E:電場強度(N/C),是矢量(電場的疊加原理),q:檢驗電荷的電量(C)}

        4.真空點(源)電荷形成的電場E=kQ/r2 {r:源電荷到該位置的距離(m),Q:源電荷的電量}

        5.勻強電場的場強E=UAB/d {UAB:AB兩點間的電壓(V),d:AB兩點在場強方向的距離(m)}

        6.電場力:F=qE {F:電場力(N),q:受到電場力的電荷的電量(C),E:電場強度(N/C)}

        7.電勢與電勢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電場力做功:WAB=qUAB=Eqd{WAB:帶電體由A到B時電場力所做的功(J),q:帶電量(C),UAB: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V)(電場力做功與路徑無關),E:勻強電場強度,d:兩點沿場強方向的距離(m)}

        9.電勢能:EA=qφA {EA: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q:電量(C),φA:A點的電勢(V)}

        10.電勢能的變化ΔEAB=EB-EA {帶電體在電場中從A位置到B位置時電勢能的差值}

        11.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ΔEAB=-WAB=-qUAB (電勢能的增量等于電場力做功的負值)

        12.電容C=Q/U(定義式,計算式) {C:電容(F),Q:電量(C),U:電壓(兩極板電勢差)(V)}

        13.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C=εS/4πkd(S:兩極板正對面積,d:兩極板間的垂直距離,ω:介電常數)

        14.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帶電粒子沿垂直電場方向以速度Vo進入勻強電場時的偏轉(不考慮重力作用的情況下)

        類平 垂直電場方向:勻速直線運動L=Vot(在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平行極板中:E=U/d)

        拋運動 平行電場方向: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d=at2/2,a=F/m=qE/m

        注:

        (1)兩個完全相同的帶電金屬小球接觸時,電量分配規律:原帶異種電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帶同種電荷的總量平分;

        (2)電場線從正電荷出發終止于負電荷,電場線不相交,切線方向為場強方向,電場線密處場強大,順著電場線電勢越來越低,電場線與等勢線垂直;

        (3)常見電場的電場線分布要求熟記〔見圖[第二冊P98];

        (4)電場強度(矢量)與電勢(標量)均由電場本身決定,而電場力與電勢能還與帶電體帶的電量多少和電荷正負有關;

        (5)處于靜電平衡導體是個等勢體,表面是個等勢面,導體外表面附近的電場線垂直于導體表面,導體內部合場強為零,導體內部沒有凈電荷,凈電荷只分布于導體外表面;

        (6)電容單位換算:1F=106μF=1012PF;

        (7)電子伏(eV)是能量的單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關內容:靜電屏蔽〔見第二冊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應用〔見第二冊P114〕等勢面〔見第二冊P105〕。

        高中物理會考知識點:恒定電流

        1.電流強度:I=q/t{I:電流強度(A),q:在時間t內通過導體橫載面的電量(C),t:時間(s)}

        2.歐姆定律:I=U/R {I:導體電流強度(A),U:導體兩端電壓(V),R:導體阻值(Ω)}

        3.電阻、電阻定律:R=ρL/S{ρ:電阻率(Ω?m),L:導體的長度(m),S:導體橫截面積(m2)}

        4.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內+U外

        {I:電路中的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R:外電路電阻(Ω),r:電源內阻(Ω)}

        5.電功與電功率:W=UIt,P=UI{W:電功(J),U:電壓(V),I:電流(A),t:時間(s),P:電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電熱(J),I:通過導體的電流(A),R:導體的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7.純電阻電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電源總動率、電源輸出功率、電源效率:P總=IE,P出=IU,η=P出/P總{I:電路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U:路端電壓(V),η:電源效率}

        9.電路的串/并聯 串聯電路(P、U與R成正比) 并聯電路(P、I與R成反比)

        電阻關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電流關系 I總=I1=I2=I3 I并=I1+I2+I3+

        電壓關系 U總=U1+U2+U3+ U總=U1=U2=U3

        功率分配 P總=P1+P2+P3+ P總=P1+P2+P3+

        10.歐姆表測電阻

        (1)電路組成 (2)測量原理

        兩表筆短接后,調節Ro使電表指針滿偏,得Ig=E/(r+Rg+Ro)

        接入被測電阻Rx后通過電表的電流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與Rx對應,因此可指示被測電阻大小。

        (3)使用方法:機械調零、選擇量程、歐姆調零、測量讀數{注意擋位(倍率)}、撥off擋。

        (4)注意:測量電阻時,要與原電路斷開,選擇量程使指針在中央附近,每次換擋要重新短接歐姆調零。

        11.伏安法測電阻

        電流表內接法: 電流表外接法:

        電壓表示數:U=UR+UA 電流表示數:I=IR+IV

        第9篇:電荷及其守恒定律范文

        以計算機為載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化學教學,能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收到其他教學手段難以收到的教學效果。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所作的一些嘗試。

        一、創造動態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一種非智力因素,是創造性活動中不可少的心理驅動力。只有對某件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對其給予熱情的關注,也才能持久地把事情做完、做好。抽象的理論和概念,講不清,道不明。運用計算機形象的動態表現功能,把知識的學習融入娛樂形式中,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寓教于樂的多媒體教學優勢。

        例如,在CuSO4晶體形成過程的教學中,向一杯蒸餾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銅粉末,開始時Cu2+離子和SO42-離子在水中不斷運動,且速率越來越快。有的Cu2+離子和SO42-離子從粉末狀固體表面跑到溶液中去,有的離子卻又從溶液回到固體表面,白色粉末逐漸變成藍色晶體。隨著背景音樂節拍的強弱變化,兩者速率慢慢接近,最后它們的速率相等,隨之音樂也變得柔和。這就是最直觀的溶解與結晶平衡,同時也真正體現了動態平衡的實質。

        又如,講解電解原理時,盛有氯化銅溶液的電解池中,帶正電荷的銅離子向陰極移動,得電子后析出紅色固體;陰極區附近溶液由藍綠色*以水合銅離子為主+逐漸變成黃綠色*以四氯合銅離子為主+。同時,帶負電荷的氯離子向陽極移動,失去電子后的氯原子結合成氯分子,產生黃綠色氣體。當失去的電子在導線中移動時,計算機發出“嘟、嘟、嘟”的聲音,電解原理的演示畫面十分生動、形象,學生看了興趣十足。

        實際教學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水解平衡、電離平衡、電鍍、可逆反應等都可以用動畫的形式呈現出來,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轉換思維模式,突破教學難點

        化學教學的難點之一是微觀世界看不見、摸不著、難理解。而運用多媒體技術三維制作,使小分子動起來、高分子轉起來、晶體搭起來,使難點化解成可視的圖像、圖形,變微觀為宏觀,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例如,在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中,在音樂伴奏和文字注解下模擬氫氣與氧氣反應的微觀過程,把學生帶到了奇妙的原子、分子世界,學生大開眼界。接著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通過慢放、定格和重放等操作,引導學生觀察動畫過程,把難以捉摸的質量守恒定律形象化,從而突破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難點,學生易于掌握。

        又如,在講解原子概念時,為突破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這一難點,利用計算機模擬水分子的分解過程,清楚地看到氧原子與氫原子的分離:兩個氧原子形成一個氧分子,聚集成氧氣跑出來;兩個氫原子形成一個氫分子,聚集成氫氣跑出來。通過演示,運用圖形、圖像把原子概念的難點化解,學生很容易理解、掌握這一概念。

        在講授電子云概念時,一般的講法是通過照相的方法解釋電子云的形狀,但很容易使學生理解成多個電子同時在核外運動,而實際上卻是一個電子在不同時刻運動軌跡的疊加。常規的教學方法可用幻燈、投影,由于畫面是死的,學生還是不好理解;若用#,則不然,用一幅三維空間畫面,表現出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另一幅畫面模擬照相技術,讓學生好像親身進入原子核內部,親眼看到電子的運動,把難以想像的微觀世界宏觀化,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電子云的概念。

        三、模擬錯誤操作,強化實驗教學

        實驗操作教學是實驗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實驗中的一些錯誤操作,僅憑教師分析錯誤原因及其危害,學生印象不深,實際操作中仍會出現錯誤。用計算機的動畫模擬錯誤的實驗操作,把動作放慢,實驗步驟分解,不僅把錯誤的原因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而且還可以營造出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從而強化了實驗教學。

        例如,濃硫酸稀釋操作時,將水倒入濃硫酸中,液體飛濺出來;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實驗中,液體超過試管容積的1/3,加熱時,濃硫酸沖出試管外,危及學生身心健康。學生看到錯誤操作的危險性,加深了對錯誤操作危害性的認識,從而對規范學生實驗的操作大有幫助,利于培養實驗操作技能。

        又如,氫氣的尾氣處理,沒有檢驗純度便點燃,結果導致發生裝置爆炸;氯化氫尾氣處理,用直導管通入水中,液體倒吸入裝置導致炸裂。通過這些錯誤操作的模擬演示,學生不但能夠找到操作錯誤的真正原因,而且既避免了實驗事故的發生,又提高了自身實驗操作能力。

        四、增大教學信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在新授課中用得比較多,在復習課中也具有明顯的優勢。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加大知識密度,增加教學信息,因而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例如,復習硫元素的有關性質時,不可能把做過的演示實驗統統重復一遍。要以實驗為主線,把一些需要重現的性質、用途、制法等重要內容,從實驗的角度闡述、歸納已學內容,通過多媒體手段復習,利于學生加深對問題的深層次理解,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

        又如,在復習同分異構時,教學內容多,不僅要展示烴類同分異構、鹵代烴同分異構,還要展示烴類含氧衍生物的同分異構、烴類含氮含氧衍生物的同分異構。各類有機物的典型同分異構關系都有多步的動態轉化畫面。若用常規的復習方法便無法收到這樣大容量、高效率的復習效果。

        計算機輔助化學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但不是一種萬能的教學手段。根據教學實際情況,要正確、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如果一味運用計算機模擬演示實驗,則會影響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如果一味運用計算機模擬學生實驗,則會影響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如果一味運用計算機進行單元復習,則會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劉長林:《計算機輔助教學對突破化學教學難點的作用》,載《中學化學教學參考》,1999(9)

        2.鐘宏釗:《山區縣中學實行化學多媒體教學可行性初探》,載《化學教學》,1999(8)。

        3.胡道道:《國際互聯網及其在化學中的應用》,載《化學教育》,1999(10)。

        精選范文推薦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52 | 综合伊人久久在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一本之道高清乱码久久久 | 午夜福利福利AV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