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乒乓球教學論文范文

        乒乓球教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乒乓球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乒乓球教學論文

        第1篇:乒乓球教學論文范文

        【項目模塊教學乒乓球教學改革探索

        乒乓球專項選修課是高校體育課程主干課之一,受到眾多大學生喜愛,是各種專項選修課主要所選課程。傳統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根據學生們的基礎,開設初級班、高級班及提高班,各個班級均依據教學大綱,針對學生們的特征,逐步講解練習把握各種專項技術。這種教學方法一方面對學生們在有限學期內熟練把握運用專項技術有一定的時間制約;另一方面也不能適應當前學生們個性需求和學習喜好的要求。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挖掘學生的潛能,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項目教學法則是一個有效途徑之一。

        1項目教學法簡介

        1.1概念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突出實踐性的項目模塊教學方法,主要指以項目為中心,學生積極參和,教師精心指導,重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的教學活動。

        1.2主要優勢。

        1.2.1項目方案的確定能夠較好地將教學課程的專業知識和熟練把握專項技術相結合,具有專項技術把握扎實和全面技術能力提高的特征。

        1.2.2互動性強,學生學習主動性高,且項目工作成果評價方式客觀。

        1.2.3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集中處理技術難題,有利于其獨立思索能力、自學能力、創造能力及鉆研等能力的養成,使其自身全面技術水平有較大提高。

        1.2.4經過項目模塊教學,學生所把握專項技術的熟練程度和運用能力和原傳統教學方法有了極大進步,學生整體教學成果顯著提高,教學反響較好。

        2實施過程

        2.1主要步驟

        2.1.1確定項目模塊。正式授課前對學生進行摸底考察,認真了解學生基礎技術水平,根據各個打法,分組后確定模塊內容。務必做到模塊的選定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1.2制定和實施計劃。由學生制定項目模塊計劃,并得到教師的認可。按照確定的工作步驟和程序,學生開展分組練習和競賽,要求組員分工協作,共同完成模塊項目教學任務。務必做好過程記錄和新問題記載。

        2.1.3評價和應用。項目模塊執行效果由完成項目的情況來衡量,包括自評、小組評價、專業教練員或運動員及教師評價四方面。

        2.2項目模塊教學應用探索

        當前乒乓球教學打法主要分為直板快攻、兩面弧旋、快攻結合弧旋、弧旋結合快攻、怪板、削球等幾種。對于非體育專業高校的學生而言,前四種最為常見。

        2.2.1將各個打法在構建不同模塊的基礎上,運用項目教學法由學生獨立完成。主要流程如下摘要:(1)根據班級學生人數和打法的不同確定學生分組情況、模塊內容、實施要求等。(2)每個小組書寫計劃書,并經教師把關認可;(3)把每個學生的模塊教學過程具體記錄,尤其是對于多次練習仍把握不了的技術要具體認真記載;(4)組織各小組間交叉練習和競賽,做到互相發現新問題,及時解決和提高;(5)書寫分析報告,做好總結評價。

        2.2.2注重事項摘要:(1)為充分達到鍛煉機會,小組人數不宜過多,且計劃書分工和過程記錄要詳盡;(2)教師要對項目模塊把好關,對學生所選定內容、時間、成效等提出建設性意見;(3)教師要務必關注項目模塊開展進度,對出現難題予以協助解決,確保學生按時按要求完成學期任務;(4)除了關注學生各專項技能把握程度以外,教師更要關注學生體育競技職業素養的表現。(5)總結評價時不能一概而論,要有針對性,綜合專業教練員或出色運動員的專業點評,對學生做出客觀全面的評價。

        2.2.3模塊教學實例簡介摘要:

        以下就非體育專業高校學生常見四種乒乓球打法之一“快攻結合弧旋”進行模塊教學舉例,具體教學如下摘要:

        (1)將班級劃分若干小組,確定組長等負責人,合理做好分工,并做好計劃,要得到教師的認可和指導。

        (2)劃分模塊進行項目練習摘要:如正手方面,從正手搓、正手快攻、正手弧旋、正手發球;反手方面,從反手搓、反手快攻、反手弧旋、反手發球等幾方面構成模塊內容。非凡需要指出,以上每個模塊均包括全臺的各個跑位及近臺、及遠臺的相應技術和技巧練習。如近臺搓、或遠臺攻或弧旋;側身攻或弧旋、發球搶攻或弧旋等。

        (3)根據項目模塊競賽摘要:按照以上模塊采用小組內、小組間、全班升降級等方式分別開展競賽,要求學生嚴格把握技術要點,務求扎實把握熟練運用。

        (4)各小組務必把握過程教學的重要性,具體認真的做好記錄,并及時請教教師加以解決難題。

        (5)客觀全面做好總結評價,尤其要注重加強對學生在練習和競賽期間體育競技職業素養的培養,并將其納入評價之中。

        3實施教學方法改革探索

        3.1提高師資質量是關鍵

        授課教師的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對于項目教學法能否順利實施具有決定。項目模塊教學一方面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完成任何一個模塊所涉及所有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水平,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練習及競賽環境,并且要在精心備課和過程指導方面和學生共同探究和探索新技術新發展。項目教學要求教師不能僅簡單地逐一教會各個動作,而是應對本課程各項專業技術精益求精并融會貫通,成為本行業專家,以隨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新問題。所以,作為要求開展項目教學的教師必須不斷探究最前沿的專業技術水平,不斷進修學習專業知識;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心理因素分析和體育競技職業素養的培養也提出了很高要求。

        3.2做好課程改革是基礎

        深化教學課程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性環節。主要包括完善教學計劃、配套教材、考試改革等方面。一是要根據所授課專業的特征,制定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二是要根據教學項目的特征自行組織開發項目教材,要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和手段。三是考試改革方面,除了按照傳統方式閉卷專業知識,單項考核外,還可進一步采用開放式考核,如進行單項技術競賽、升降級擂臺賽等等多種方式使考試更加科學化和實用性。

        3.3實現全員整體技術能力的提高是難點

        項目教學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人人參和實踐和創造的活動。由于學生采用分組自我管理來實施,個別學生會出現依靠或偷懶的現象,所以要求教師除了針對性地指導外,還要認真記錄并及時公布每個學生學習把握專項技術知識的過程,以激勵先進鼓勵后進,避免學生兩極分化。

        3.4健全完善的監督評價機制是保證

        項目模塊式教學是以培養學生全面能力為目標教學方法,因此學生的全面能力就成為其評價對象。具體包括自評、小組評價、專業教練員或運動員及教師評價四方面。評價參考指標包括摘要: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專業單項和綜合技術水平、協調能力、團隊精神、責任心、堅韌力、拼搏精神等,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

        雖然該教學方法的應用還存在很多不成熟之處,但實踐表明,項目模塊教學法在培養學生除基本專業技術水平能力外,對其扎實把握各項最新技術水平、提高學生學習喜好和積極性、全面提高技術能力方面均起到了較好效果,受到了學生們的廣泛認可和歡迎。總之,非體育專業高校乒乓球專項選修課教學應該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乘全民體育的熱潮,對本課程教學進行不斷地探索、創新和改善。

        參考文獻

        第2篇:乒乓球教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會寧縣;農村;中小學體育;現狀;調查與分析

        體育教研活動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學校的體育教研活動開展得好,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學生的整體素質肯定也會表現得更加良好。當前我國正在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體育課程改革是整個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體育教學必須要跟上整個課程改革大趨勢。因此,大力開展體育教研活動,不斷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是當前學校體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可是由于種種原因,長期以來農村中小學的體育教研情況一直令人擔憂。體育教學質量也是十分低下,而長期以來沿襲的“放羊式”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當前實施素質教育、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的形勢要求。因此,我們有必要進行深入地調查研究,尋找對策,以有利于提高農村中小學的體育教學、教研水平,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管理也是生產力”,管理是整合發揮各方面的能力,增加工作效率,是效益最大化的一門科學。管理是一個無處不在的社會現象,學校體育管理作為學校管理的重頭,是一項立體的、全方位的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工作千頭萬緒。本文不僅從教研方面進行分析調查,也從農村中小學管理方面著手,希望能為相關行政部門加強會寧縣中小學體育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隨機調查抽樣的方式,從會寧縣周邊33所中小學各選擇了10名學生進行集體問卷測試調查、無記名答卷、統一指導語,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答卷。共發放問卷330份,回收330份,有效問卷33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在問卷調查中針對特定群體進行了訪談、實際現場調查、比較分析,并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

        2.研究方法: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訪問法、數理統計法對結果進行了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

        表1是調查對象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從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是積極的,89.7%的同學有興趣參與課外體育活動,74.1%的同學認為課外體育活動對身體有積極的影響。這說明會寧縣中小學生對體育有較大的親和力,有較高的主觀認知,這得益于近年來會寧縣教育、行政部門通過政策引導和積極推行市民健身計劃,有效地宣傳了體育與個人健康、體育與社會發展的重要關系,使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認識到體育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不能忽視的是仍有少數同學對課外體育活動沒興趣或認為課外體育活動對身體健康沒有影響。這是一個潛在的體育教育群體,說明學校的體育與健康教育還需要加強,應引起重視。

        2.會寧縣農村中小學體育課教學現狀

        會寧縣農村中小學體育課的開課率良好,其中93%的中小學每周的體育課在兩課時及以上,但是體育課有不同程度地被其他課程侵占的現象。教學大綱與統編教材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教學指導性文件。調查顯示,會寧縣農村中小學執行教學大綱的情況為79%,總體執行情況良好。使用統編教材的情況為63%,整體形勢不容樂觀。教案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基本依據。會寧縣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教案的書寫率極低,有68%的體育教師不寫教案,有些教師除了評定職稱、評優需要外從不寫教案。在僅有的32%的寫教案的體育教師中也只有51%的教師完全依照教案上課。同時,調查也顯示,會寧縣周邊農村中小學體育課教學組織情況較差,由于場地、器材以及教師本身的原因,有80%的體育課教學組織混亂,有些教師甚至是完全采取“放羊式”教學。

        3.經費投入

        調查顯示,縣級財政在體育與衛生方面的投入幾乎為零,即使有投入,也只是給現狀較好的縣城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包括社會性投入嚴重不足,體育方面僅有每年每生5元,遠遠滿足不了開展正常體育教育的需要。農村經濟與城市經濟的差別決定了其投入學校體育經費的比例。實行“一費制”后,農村學校財政比以往更加困難,整體辦學資金匱乏,社會支持嚴重不足加之歷史欠賬太多,學校又沒有其他的資金來源而造成了首先犧牲體育經費的現象。90%的學校體育經費達不到當年學校教學經費的5%,農村中小學體育與衛生成了教育發展中的“重災區”。

        4.場地、器材以及師資力量

        會寧縣農村中小學體育活動場地簡陋,90%的學校沒有200m2田徑場,甚至沒有跑道,幾乎全部為土場地;75%的學校沒有室內活動場地。所謂的室內活動場地最多只有200m2,基本是作為器材室使用,根本不能滿足一個班甚至幾個班同時上課的需要,陰雨天以及雨天后很長時間都不能進行正常的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體育器材嚴重匱乏,許多學校大多只有幾個籃球、幾張墊子和少量的實心球、跳繩等,并且破損率嚴重。體育經費投入不足直接造成了體育場地器材的缺乏,85%的學校的體育器材不能夠滿足學校體育教學的需要,15%的學校只能勉強滿足體育課的需要。而對于全校性的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對體育器材的需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場地器材的缺乏不能滿足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需要,所能選擇的項目只能是跑步、跳繩等單調的幾個項目,并且只能滿足極少比例的學生的需要。

        調查還顯示,體育教師缺乏,結構不合理。90%會寧縣農村中小學缺乏體育教師, 學校往往讓其他“主課”教師占用體育教師的編制,造成一所中小學往往只有一名專職體育教師,體育教師往往由班主任和其他任課教師擔任。農村中小學兼職體育教師的比例占到95%,90%的兼職體育教師沒有進行必要的培訓。專職體育教師學歷起點偏低,大專以上體育教師比例為14.5%,并且大多以中師為起點進行函授學習獲得的大專學歷。體育教師工作繁重,待遇相對其他科目教師偏低,不能同工同酬。

        5.領導參與體育管理工作情況

        調查顯示,會寧縣大部分中小學體育分管工作由校長來做,小部分由教務主任管理,整體數據顯示對體育工作的不夠重視。由于農村學校一般都處在較偏僻的地方,上級教育部門下基層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很難發揮出他們自身的職能優勢,對學校體育教研工作的指導也只是“蜻蜓點水”,更難說有很大的指導監督力度了。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調查顯示會寧縣周邊農村中小學目前仍存在體育場地不足,體育器材嚴重短缺的實際情況。

        (2)主管領導的觀念還沒有轉變,對體育不夠重視,體育教師的業務素質整體不高。

        (3)體育經費嚴重不足且不平衡。體育課開課率和執行大綱情況良好,但使用教材教案的編寫、執行以及教學的組織情況不容樂觀。

        2.建議

        (1)注重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專職教師比例。農村中中小學校兼職體育教師比例較大,應按照國家頒布的中小學體育教師編制標準配備到位;對現有的專兼職體育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為他們提供進修與培訓機會,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質;進一步穩定現有隊伍,逐步提高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環境,通過宣傳表彰提高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

        (2)縣一級教研部門,要盡快地轉變工作作風,充分地利用其職能及能力優勢,深入農村中小學,加強體育教研的指導,積極傳遞外部的教改信息,更好地發揮指導、監督作用。農村體育教師應有時代的緊迫感, 充分認識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積極地參與各種自學、函授、培訓等繼續教育,并且要積極地參加教育科研,開展課題研究, 認真地撰寫學科教學論文,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

        (3)堅持以學生利益為核心。學校體育的根本目的是教書育人,因此建立校體育管理體制應該把教書育人作為宗旨,良好的學校環境是學生健康的基礎保證。學校在建立體育管理體制及相關條例時,應根據學校體育發展的趨勢和歷史使命來建立和規范中小學的體育管理各要素和各環節,一切從學生利益出發。在體育器材不足情況下,我們要創新改造僅有的器材,根據器材的特點,盡量開發一切可以使用的體育器材資源。例如,乒乓球可以當體面乒乓球、對墻乒乓球等。跳繩可以做繩操、斗智拉繩、繩投擲,踩龍尾等。僅跳繩,陜西的一位體育教師就創造了一百多種跳法。小皮球可以用來踢足球,也可以用來投擲,還可以用來打籃球,還可以打保齡球等。

        (4)體育教學是師生間教與學的雙邊活動,相互存在一定的制約性。素質教育要求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已面臨挑戰。為了適應體育素質教育的要求,應建立多元化的體育課堂組織形式。筆者認為,采用按男女分組、健康分組進行分組教學,并努力做到在集體學習的基礎上加強“個別化教學”、“能動教學”、“興趣教學”,使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施華強.當前農村小學體育教研工作的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2(1).

        [2]楊文娟,蘆平生.甘肅省中小學學校體育管理現狀調查及分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7,22(2):100-102.

        [3]于向.浙江省農村普通中小學體育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7(4):65-69.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加強專科以上學歷小學教師培養的幾點意見[EB/OL].[2002-09-10].moe.省略/edoas/website/8/info12342.htm.

        [5]王哲.中小學體育課程設置的現狀及改革措施[J].內江科技,2008(1).

        (作者單位 會寧縣第三中學)

        第3篇:乒乓球教學論文范文

        創設陽光校園環境文化

        校園環境是學校無形文化的有形載體。學校大門取龍字形象,切合地域特點。進入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八根文化柱,八根文化柱對“德”進行了詮釋:道、善、信、美、誠、仁、勤、行。以德為魂的校園文化設計理念,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師生面前。

        穿過文化長廊,是一本打開的大型書型雕塑,刻有“建文化校園享幸福人生”十個大字。下面又襯以《三字經》,讓每一個進入教學樓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影響。書后配有層疊石、流水和噴泉,寓意生機盎然,同時山為仁、水為智、書為用,寓意以德育為中心、以教學為重點、培育人才為宗旨的辦學理念。教學樓大廳的地面是抽象設計的世界地圖,寓意二小的學子將從這里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大廳頂部的太陽花、側面墻壁的浮雕等都體現出學校的辦學宗旨、辦學理念。

        教學樓一至四層,每層有不同的文化主題,分別是德智體美。學校努力追求并營造一種蓬勃進取、道德意蘊深厚的校園文化,以達到文化育人“潤物無聲”的效果。

        樓內開辟開放式陽光書吧等思想、文化教育陣地,并充分利用樓道、教室走廊展出學生書畫作品,讓墻壁成為學生舒展思維的陣地,展示才華的舞臺。

        樓外的綠化美化設計也是突出陽光教育的主題。文化石上刻有“陽光校園”四個大字,后面是展示陽光教育理念的文化長廊,配以綠地、花、樹,凸顯生機與活力。充分發揮每個景點的啟智作用,讓每個角落在美的基礎上都洋溢著書香氣息和人文底蘊,凸顯陽光教育特色。

        班級文化:富有特色的“一班一品”,陽光班級文化建設也是學校陽光特色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班級設計,在統一中創新求變,讓班級文化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樂園。多姿多彩的班級環境——班牌(獨特的班名、個性的班徽、向上的班級格言、溫暖的班主任心語……),顯示才華的班級七彩陽光展示墻(學校統一設置的主題)。陽光班級的建設,使班級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與學校嚴謹的校風達到一定程度的結合,增強環境育人效果,不斷提升班級文化品位。力爭人人有創意,組組有特色,班班顯風采。

        辦公室文化:凈、美,溫馨。打造成一個溫馨的家園,創設一個雅致而有情趣的工作環境。

        建設“陽光”制度文化

        “陽光”制度文化,是以“暖人心、聚人心”為特征,以“情感+制度+人格”的管理模式為特點的二小文化,將其貫穿到學校管理的整個過程,形成“陽光管理”的獨特意境。

        努力打造陽光團隊文化

        創建陽光班子。干部自覺擔當好三個角色:一是當好設計師,設計好學校文化建設的共同愿景,建立一個團結和諧、務實高效的領導班子,不斷提升學校文化品位;二是當好教練員,指導和幫助全校教職員工共同建設陽光校園文化:三是當好服務員。領導班子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陽光管理思想,為全校師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做到:內化于心樹理念,外踐于行求實效。同時要有四位概念(找準定位、自覺到位、主動補位、不要錯位)、四勤作風(勤走、勤聽、勤思、勤學)和五項修煉(心系學校的大局意識;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不進則退的危機意識;改革創新的發展意識;爭創一流的領先意識)。

        塑造陽光教師。鼓勵教師做“自己成長的主人。讓每個人成為最佳的自我”,制定《陽光教師的五項修煉》:面對孩子,有陽光般燦爛的笑臉;面對家長,有陽光般真誠的交流;面對工作,有陽光般積極的熱情;面對同事,有陽光般溫暖的態度;面對發展,有陽光般不息的能量。《陽光教師的六種心態》:積極的心態,開放的心態,正向的心態,正直的心態,公平的心態,感恩的心態。做內外兼修、德藝雙馨的陽光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教師享受生活、彰顯才華、欣賞自己、悅納他人、分享幸福。

        培養陽光學子。學校充分利用班校會、升旗校訓、少先隊大中隊活動等時間對陽光教育理念進行宣講與解讀,學校每月有主題,每周又有細化的分主題,讓學生明確如何去做一名陽光學生。同時圍繞培養陽光學生,學校以《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為依據,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其成為具有純真、友善、健康、誠信、責任以及創新品質的陽光學生。

        七色陽光校本課程文化

        “陽光教育”尊重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獨特體驗。學校校本課程就是七彩調色板,它能讓孩子們在課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顏色,釋放自己獨特的光芒,為學生打造七彩人生。學校將陸續把已開設的校本課程進行體系分類,打造七色陽光校本課程。

        陽光心理教育課程:陽光體育活動課程,如輪滑、乒乓球、網球、籃球、足球等;陽光藝術校本課程,如合唱、繪畫、舞蹈等;棋類校本課程,嗣棋、象棋等;學科拓展類校本課程,閱讀與欣賞、閱讀與寫作課程,以及科技類校本課程等。

        學校把校本課程作為素質教育前沿陣地,注重營造活動氛圍,突出自主性、實踐性、綜合性,以激發學生的潛在智慧和思維能力。陽光校本課程的實施,全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打造陽光課堂文化

        課堂教學是陽光教師專業成長、生命價值體現的一方沃土。關注課堂,關注教學是打造“陽光學校”的突破口。一是尋找課堂教學中不協調的“灰色”,開展“課堂教學大家談”活動,加強教學反思,擬訂改進措施。不斷交流完善。二是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四個一”,即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點頭、一回親切的撫摸。“三優化”,即優化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結構。“兩帶進”,即把微笑帶進課堂;把問題帶進課堂。通過打造陽光課堂文化,讓師生享受幸福的課堂時光。

        七彩陽光評價機制

        七彩陽光評價:運用“陽光教育”理念,精心設計“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陽光評價卡,每一種顏色代表一個方面的習慣,評選“陽光少年”。設年度陽光少年、月陽光之星、單項陽光學子。“七色陽光卡”爭創過程是一道道樸實而又美麗的風景。與日俱增的良好習慣會使學生們的心靈飄揚起來,成長為真正的陽光少年。

        第4篇:乒乓球教學論文范文

        一、獎勵原則

        1、正向激勵原則。堅持績效掛鉤、優勞優酬、獎勤獎優的激勵導向,收入分配向一線骨干教師、名優教師、貢獻大的教師傾斜,切實把全街道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更好地引導到敬業愛生、教書育人、爭先創優上來。

        2、公開公平原則。堅持公開公平、規范操作,考核細則、考評過程、考評結果、獎金發放等向全街道教師公開,主動接受民主監督。

        3、嚴格程序原則。按照自評、考核、審核、公示、發放的程序進行,層層把關,考核發放。每一學年7月15日由各校上報自評考核表及相關證明材料,報管理小組辦公室考核,經管理小組審核同意,經公示無異議后發放。

        二、獎勵對象

        柯巖街道下屬各級各類學校全體教師,其中中小學教師學年度任教學科教學質量在本校同年段同學科中處于平均水平以下者,原則上不得享受本學年度教育教學成果獎。

        三、考核時間

        柯巖街道教育教學成果獎以學年度為單位考核,起訖時間為當年8月至次年7月,每年教師節發放。

        四、組織管理

        設立柯巖街道教育教學成果獎管理小組,街道辦事處主任錢鴻任組長。管理小組負責資金的籌措、管理、考核、審定、發放等工作。管理小組下設辦公室,董建康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成果獎的考核工作。

        五、獎勵項目及標準

        柯巖街道教育教學成果獎設名優教師獎、集體榮譽獎、學科質量獎、學生輔導獎、教育科研獎五大類。

        (一)名優教師獎

        街道教育系統定期在教師節前后開展“十大杰出教師”、“十大優秀班主任”、“十大師德標兵”等“三十佳”教師評選活動,評選表彰全街道各級學校教書育人的先進典型,并分別獎勵1000元。

        (二)集體榮譽獎

        學校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各類創建及評優活動,獲得縣級及以上各類先進集體或榮譽稱號(不含學生競賽類榮譽),或學校經驗在縣級及以上推廣(典型介紹)的,根據承擔任務大小及貢獻度,按下表獎勵主要人員:

        (三)學科質量獎(具體考核細則由中、小學制訂)

        1、初中:初三年級總體教學質量名列全縣前列,重點高中升學率位居全縣前五位,分別獎140000元、120000元、100000元、90000元、80000元;雖未達到全縣前五名,但超過全縣平均重高升學率的獎50000元。如果與起始年級相比成績有較大進步,總分、三率(合格率、優秀率、平均分)中每升一個等級加獎10000元。

        其他年級參加全縣期末學科質量統一抽測,學年度(兩個學期)學校綜合成績均達AAA級,分別獎2000元/班級。

        2、小學:參加柯巖街道期末學科質量統一抽測,學年度(兩個學期)學校抽測成績之和為前三位的,中心小學、阮社小學、州山小學分別獎30000元、20000元、10000元;澄海小學、新勝小學、竹林小學分別獎5000元、4000元、3000元。

        (四)學科輔導獎。教師在輔導學生參加縣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其中科學、英語、語文、社會學科現場競賽按100%計,非現場競賽按50%計;信息、音樂、美術、體育、機器人、航模等現場競賽按80%計,非現場競賽按40%計。

        團體獲全縣第一名加獎2000元,第二名1500元,第三名1000元,以此類推。

        以上獎項同一學科(同類項目)一學年最高獎勵限額(包括單項獎和團體獎之和)為10000元,按學年度考核,靠高計。

        2、藝體競賽輔導獎。教師在輔導學生參加縣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藝術、體育等比賽中獲獎,按學年度考核,靠高計。

        (1)在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全縣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比賽中,獲團體總分前五名的分別獎10000元、8000元、7000元、6000元、5000元。

        (2)在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全縣中小學生文藝會演及器樂邀請賽中,獲團體一、二等獎分別獎4000元、3000元、2000元,獲市級團體一、二、三等獎分別獎6000元、3000元、1000元,省級分別獎8000元、6000元、4000元。

        (3)在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全縣中小學生籃球、足球比賽中,獲前五名的分別獎5000元、4000元、3000元、2000元、1000元(視參賽隊伍數適當按比例計獎),市級加倍,以此類推。

        (4)在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乒乓球、棋類、武術(視參賽隊伍數適當按比例計獎)等比賽中,獲團體總分前五名的分別獎3000元、2000元、1500元、1000元、800元,市級加倍。

        以上獎項同一學科(同類項目)一學年最高獎勵限額(包括單項獎和團體獎之和)為10000元,按學年度考核,靠高計。

        (五)教育科研獎

        1、課題研究獎。學校在縣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立項的各類課題評選中獲獎,按下表獎勵課題組,按學年度考核,靠高計。

        2、專業發展獎。教師在縣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各類教育教學業務類評比中獲獎,包括教學基本功比武、新生代課堂比武、優質課、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評比等(教學論文、教師個人素質比賽不在此列),被評為省特級教師獎10000元。(不重復計獎,靠高計)。

        3、成教培訓獎。農民培訓或企業職工培訓、社區教育獲省、市、縣級表彰獎勵的,分別給予學校5000元、3000元、2000元獎勵;完成指標居全縣成教前五位的給予學校3000元獎勵。

        六、按照縣教體局有關規定的教育教學成果獎勵條例已進行獎勵的,不再重復獎勵,但獎金額度低于本條例兌現額度的,可以補足到本條例規定的獎金額度。獎金考核到人,按校發放。

        七、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相關學校(個人)本學年度獎勵:①學校有違法、違紀現象或師德師風問題,并產生一定負面影響的;②學校因管理不當對全街道教育工作產生一定影響的;③學校發生安全責任事故并被上級主管部門通報批評的;④在教育教學成果獎考核中弄虛作假的;⑤其他有損柯巖街道教育工作形象的。

        八、街道教育教學成果獎獎金總額及各項目獎勵標準根據街道學年度撥付的資金作適當浮動。總額確定后,則以上述條例計算的金額為準按比例分配獎金(名優教師獎、中考質量獎按實發放,不打比例)。

        第5篇:乒乓球教學論文范文

        當記憶穿越時光,叩開青春歲月的門扉,走進時空深處難忘的人與事時;當凝望著上海知青走上講臺,牽著慒懂的我們一起走過生命勃發、內蘊豐厚的中學時代時:一種幸運與感激、滿足與充實的心情,便會洋溢在我生命的每一天里。對于上海知青、對于我們這些邊疆團場的孩子們來說,那段時光是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20世紀60年代,一批上海知青響應黨的號召,從繁華的大城市來到遙遠的新疆,奔赴伊犁河畔的農四師各個團場,也走進了我所在的坡馬草原、木扎特河畔的74團場。他們開闊的人生視野、豐厚的精神內涵、堅韌的工作激情和嶄新的生活理念,給閉塞邊遠的團場注入了新鮮的精神文化特質,為團場各行各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73年,我們74團場從各連隊抽調了幾個上海知青到團子校當教師。教我們初二班體育的老師叫王耀方。中等個,說話時喜歡微歪著頭,眼睛不大卻炯炯有神。第一堂體育課一走進教室,他就天南海北地侃大山。侃籃球、乒乓球,侃體育與身體、意志的關系,同學們聽得全神貫注屏息斂聲,原來世界體育是那么的奇妙和豐富,有著那么深刻的內涵和廣闊的外延。忽然發現自己是那么的貧乏、無知和渺小,內心充滿了痛苦和失落。不久,王老師成立了校籃球隊。我和一批好哥們都積極報名。每天下午課外活動,王老師就組織校隊訓練。在操場上擺上許多凳子,進行變向運球突破、傳接球、投籃訓練,并熟練掌握了三、二聯防、人盯人、二打一等不少戰術。王老師帶著我們這個球隊一直到高中畢業。那些年,我和劉新業打前鋒,大暴、廖平打中鋒,王衛衛打后衛,王老師打組織。王老師帶著我們打遍了74團每個單位。他對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態度,也深刻地影響了我未來的工作品質

        王老師也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樂觀與激情的人,有一次帶我們去四連打球,晚飯時,王老師肚子疼沒吃飯,捂著肚子坐在椅子上微笑著看著我們吃完飯,并堅持留下來陪我們在四連看完電影。散場后,已是夜深人靜。我們從四連沿木扎河畔徒步回四五公里外的團子校。大家歡聲笑語。王老師提議大家唱個歌,得到紛紛響應。王老師率先亮開噪子唱起了《敖包相會》。此時,晧月當空,月光融融如水,星空浩瀚,遠山朦朧似畫。歌聲傳得很遠很遠。王老師的歌聲深情悠揚,從中你可感覺出他對生活堅韌的態度和生命的激情。讓我們深刻的感受到:再艱難困苦、枯燥寂寞的環境,只要用良好的心態去對待,這生活一定是豐富多彩,浪漫充實的。我們也受到了感染,于是我們這些左噪子,牛噪子也隨著唱了起來。這情景直到今天還清晰地烙印在我記憶的模板上。

        正是由于王老師的悉心調教,讓我擁有了健壯的體格、頑強的意志,并有幸借調到伊犁啤酒廠參加了我人生最高級別的全疆啤酒單位的籃球聯賽;也讓我在繁重的高考升學壓力中,以樂觀激情、認真負責的態度輕松地應對教學工作,從而成長為了一名“煙臺地區優秀教師”。

        教我妹妹班的語文老師,叫李久經。個頭不高滿臉胡腮戴著眼鏡。說話時昂著頭充滿激情抑揚頓挫,極具感染力。那時搞開門辦學,他寫了本話劇——《宣戰》。大意是廣大師生放下書本開門辦學,走向農村與廣大軍墾戰士、當地牧民一起建設社會主義。因我朗誦還行,有幸被選中在話劇中飾演維吾爾族老大爺吐爾遜。后來還在另一劇中飾演高大爺。那時不懂事,當排練時所有的演員都得喊我“吐爾遜爺爺” 或“高爺爺” 時, 感覺真是臭美極了。我們班的班長是個女的,叫周建梅。她性格開朗活潑,敢作敢為,班里管我們哥們很嚴的。在劇中雖是女主角,在我面前卻是演小字輩。總算找到報復機會了。每次排練到該她喊“爺爺”的時候,她就一臉不情愿把聲音放得跟蚊子叫似的,要不就停下了哀求我說“跳過去吧!”我就一本正經地找李老師告狀。革命工作嘛!干,咱就認認真真、一絲不茍、腳踏實地把它干好!不是咱想讓別人喊“爺爺”,這是臺詞的需要。喊與不喊,反映了一個演員認真不認真的間題。總之,我會搜腸刮肚找出十個八個理由來。兼編劇、導演于一身的李老師就會很疑惑地扶扶眼鏡看看我,然后跑過去很認真地教她該怎么喊才能喊出情感喊得響亮。她只好狠狠地瞪著我極不情愿地深情而又響亮地喊著“爺爺”,我就一臉燦爛的答應著。李老師覺得喊得差不多了才去關照別的演員。哈哈!再一次臭美死了!李老師的認真與耐心讓我感觸很深。排練時,見我的動作神態及語言總是沒有老大爺的神韻,他便不厭其煩地一遍遍示范,手把手教我表演的手勢,教我說臺詞的語調,教我揣摹人物性格及心理活動。排演差不多了,我們就到各連隊去演出。記得最清楚的是到炮連去演出。汽車拉著我們和道具浩浩蕩蕩向天山深處進發。進山的路段不好走時,為了安全,李老師就叫我們下車趕路。一群化了妝穿的紅紅綠綠的二、三年級的小演員和我們這群半大不大的小伙、姑娘們,說說笑笑、唱唱跳跳,一會趟山澗潺潺的小溪,一會穿過松濤陣陣的云杉林,一會兒在百花盛開的山坡上小憩。樂隊里的大暴、小暴、廖平、猛進等同學趕緊抓住空隙的合練一下伴奏,演話劇的也抓緊時間對練臺詞。那時李老師的一席話至今銘刻在我記憶的模板上。話劇是朗誦的最高境界。它可以培養你仔細揣摹劇中人物的個性、職業、經歷、語言特點的感受能力,可以培養你沉浸其中忘我的激情朗誦。朗誦僅憑聲音洪亮或有音質有節奏是不行的。當時,李老師這段話我并不是全懂,但我還是對朗誦產生了濃厚興趣。再后來做了教師,由于上課朗讀的需要,就開始揣摩各種不同文體的朗讀方法,也影響到了不少學生。在學校一次朗讀比賽前,我在班里挑選了10個人,根據他們不同的朗誦特點,選擇了不同風格的文章,進行賽前指導。目的就是要包攬全校前10名。結果奪得了除第2名以外的9個名次。后來這些學生有的做了廣播員,有的在報社做了編輯,有的發表了不少文章。那時,我心中一直慶幸自已有過一段演話劇的經歷。

        正是由于李久經老師的悉心指導,讓我獲得了較好的朗讀和寫作功底,在課堂上能以飽滿的激情、抑揚頓挫的語調感染每一位學生,并發表了不少教學論文和文學習作。

        第6篇:乒乓球教學論文范文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調查,摸清本地自然教學條件

        小學自然教學大綱指出:“我國幅員廣大,各地自然情況千差萬別,教科書中的具體材料不可能完全符合當地的情況。因此教學時應從當地的自然情況出發,選取當地的相應材料來替換或補充。”為此,我們在分析教材、弄清教材對自然條件要求的基礎上,組織教師跋山涉水,走村串戶,對本地的自然資源、環境情況、本地農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本校的自然教學條件和現狀、學生對自然課的認識和態度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認真的調查和研究。經過分析,我們發現本校要按照自然教學大綱的要求開展自然教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和劣勢。

        (一)主要優勢

        1.選擇感知材料的優勢

        自然課以學生周圍常見的自然事物及其相互間的聯系為認識對象,課本所列舉的動物、植物、土壤、巖石、礦產、水域等具體事物,在鐵坪村的山上山下,有85%能直接找到,有10%能找到相應材料來替換或補充。如課本涉及的102種動物,這里能找到82種;有關的土壤、巖石和能源礦產等,在周圍地里、山上、煤礦里能找到18種。這是農村學校自然教學得天獨厚的物質優勢。

        2.學生感性經驗的優勢

        鐵坪村小學的學生都是來自鄰近三村的農家子弟,他們開門見山林,低頭見田園,長期的山鄉生活,不僅使他們有機會認識大量的自然事物,了解山村四季農事和物產,而且他們在幫助家人從事放牛、砍柴、打豬草、種菜等家務勞動和簡單生產勞動的過程中,獲得了許多人類探索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護自然的親自經歷。他們生在山村,長在山村,對家鄉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有著深厚的感情。所有這些,都是農村學生學習自然的認識優勢和情感優勢。

        3.組織實踐活動的優勢

        鐵坪村是一個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的山村,種植業特別發達,山上有茶場、藥材場、果園、林場,山下有農田、煤礦,家家戶戶有菜園、香菇棚、自留山。形式多樣的生產基地,為學生的采集、制作、栽培、考察等自然研究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基地。農民有豐富的種植、栽培的生產經驗,他們可成為學生課外實踐活動的技術指導。可見,農村具有自然教學天然的環境優勢。

        (二)主要劣勢

        我校是位于荊門、南漳、當陽、遠安四縣交界的山村。偏僻的地理位置,使得學校交通不便,規模很小,正規實驗設施和自然課師資不足。三年前,學校一無實驗室,二無生物園,僅有的幾件演示儀器既不能用,也無人會用。自然課作為“搭頭”人人可以代,隨時可以減,照本宣科是唯一的教學方法。設備和師資成了影響農村自然教學的兩個難題。

        二、聯系實際,探索自然教學改革出路

        承擔實驗課題以后,我們一方面組織教師學綱,端正對自然學科的認識,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揚長補短,積極進行自然教學的改革實踐。

        (一)揚山村材料之優勢,補正規儀器之不足

        著名物理學家麥克斯韋認為,實驗的教育價值往往與儀器的復雜性成反比,學生用自制的教具,雖然經常出現毛病,但它卻會比用仔細調節好的儀器得到更多的東西。自然教學大綱指出:提倡教師和學生共同開辟自然教學園地、自然角、搜集材料,自己動手制作教具、學具,改善觀察、實驗條件。為此,我們發動師生自力更生,從以下幾方面對自然教學材料進行了改革。

        1.作為認識對象的材料由學生自采自帶

        對于動植物、土壤、礦物等認識材料,我們一般布置學生課前自采,上課時自帶。教學效果好的材料便制成標本保存下來。如教《植物的根》一課,我們通知學生提前到自然界中采挖植物的根;教《植物的葉》,我們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采摘葉形、葉緣、葉脈、葉柄等各不相同的葉;教《壁虎和蛇》,我們也同樣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活標本(壁虎)。

        2.簡易的實驗器材指導學生自制自帶

        教學中有大量的儀器可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制自帶來解決。如在教《四季是怎樣形成的》一課時,我們讓每個學生用鐵絲、乒乓球制作地球儀;做實驗缺少酒精燈,讓學生用墨水瓶、鐵管等材料自制;缺少漏斗,用塑料瓶子去底后代替等。

        3.復雜的器材由教師自制或找合適的東西代替

        有些教學內容必須用實驗來幫助學生認識,才能比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為了在課堂上能給學生形象生動的感知,我們自制了大量的教具。如三球儀、簡易照像機、飛機升力演示器、熱脹冷縮演示器等。這些教具用于課堂,解決了教學中一些難點問題。對于實驗所需的一些常規設備,如水槽、燒杯等,則一般用生活器具來代替。如水槽用臉盆代替,燒杯用茶杯代替,魚缸用大罐頭瓶代替,濾紙用毛邊紙代替。對于那些少見的自然物則選取本地的性質相似的同類物來替代。如在教《植物怎樣繁殖》一課時,不僅準備了天竺葵,還補充了紅薯藤、石榴、柳樹、紫薇等植物的莖,讓學生廣泛實踐。這些自制、替代的材料用于教學不僅能被學生接受,而且教學效果好。

        (二)利用農村自然環境優勢,提高自然教學質量

        1.選擇典型環境進行現場教學

        對于有關客觀環境的教學內容,城區學校一般采用掛圖、錄像手段進行。我們則充分發揮鐵坪村的環境優勢,大力提倡走出教室進行現場教學。如在教《水·土·植物和人》一課時,我們以大雨過后的蔡家溝一帶作為教學現場。在蔡家溝一帶,學生們親眼看到,農田含沙量大,莊稼瘦小,農戶房屋破爛,家境貧寒。針對這些實際,同學們開展了熱烈的討論。通過這樣的現場教學,學生不僅親身感受到了水土流失帶給農戶的嚴重后果,深刻領會到了水、土、植物、人四者之間的關系,而且還提出了許多治理蔡家溝的設想和建議。有的認為應大力植樹造林,綠化荒山,制止亂砍亂伐;有的認為應迅速在河的上游修攔沙壩、水庫,減少沙石流失;有的認為應加強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教育工作;等等。學生把自己的建議整理后,交到村委會,得到村領導的重視和采納。

        在教《能源礦產》一課時,我們把學生帶到15里外的馬河煤礦,讓學生在工人師傅的帶領下,深入礦井,實地考察。考察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他們親眼看到:煤在地下是分層排布的,有的水平,有的傾斜,有的斷裂,它們都夾在沉積巖中。學生在煤層中還找到了大量的植物化石。根據實地考察的事實,學生很自然地推想到了煤的形成過程。

        據統計,小學自然課中的30%的教學內容可安排在校外進行。四年來,我們結合本地實際,盡量把學生帶到最理想的環境進行教學。教學實踐使我們深刻體會到,利用本地有利于自然教學的客觀環境進行現場教學,雖然花費的時間多,但它能真正做到“啟發學生自行探求知識和應用知識”,收到一舉多得的教育效果。

        2.營造小“自然”,充分利用生物園地進行教學

        山區學校具有土地寬闊的優勢。我們結合本校條件,發動師生自建生物園。建起了大小42個植物床、4間飼養欄、1個香菇場。每年春、秋組織學生到野外采花木、挖樹樁、找奇石,移植于園中;每到植樹時節,組織學生進行播種、扦插、嫁接等活動,如今園內各種典型植物已有56種,飼養的豬、狗、貓和從外面引進來的鳥、刺猬、青蛙、蝸牛、昆蟲等動物達40多種。學校生物園的建成,既給學生提供了觀察材料、露天實驗基地,又為校園綠化提供了大量的花木幼苗。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生物園進行教學,需要學生動手實踐的內容,我們組織學生到園地上課;對不易觀察的材料,如地下莖、根等,我們把它們拿到課堂上讓學生觀察。如教《植物與環境》一課,為了讓學生親自研究植物與陽光的關系,讓學生在植物園選取兩株種類一樣、大小相同、環境一致的綠色植物,在每株植物上扣一個開有“窗口”的紙盒。過了四五天,讓同學們把紙盒揭開再觀察這兩株植物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通過親自對比實驗、觀察分析,正確地認識到植物與陽光的依賴關系。又如教《植物怎樣繁殖》一課后,我們讓學生到植物園對植物的根、莖、葉分別進行繁殖實驗,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他們發現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能用莖繁殖。在教《植物的根》一課時,教師把準備好的幾種有代表性的植物的根帶進課堂,讓學生進行觀察、對比,他們很快認識了根有直根、須根、貯藏根。

        3.利用實習基地進行鄉土教材教學

        鐵坪村的農民親身感受到靠單一的糧食作物種植已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而開發多種經濟作物,又缺乏應有的技術。從這一實際出發,我們針對本村相繼引進的一些經濟作物補充了《桃樹的栽培與管理》、《香菇的栽培與管理》、《盆景制作》等鄉土教學內容,并把學生帶到離校2里遠的實驗基地(鐵坪村油桃基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除草、剪枝、施肥;同時要求學生配合家長大力發展家庭木耳、香菇生產,鞏固所學的實用技術。通過以上活動,既對學生進行了勞動鍛煉,又使他們掌握了一技之長,深受家長歡迎。

        (三)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補課堂教學之不足

        學生認識某一事物的過程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這種認識不因課堂教學的開始而產生,也不因課堂教學的終止而結束。因此,教學中我們根據農村學生課外時間充足,常與活生生的自然事物、農業生產相伴的生活實際,把自然課前和課后當作整個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狠抓了課外觀察實踐的指導。如在教《昆蟲》一課前,我們讓學生到野外去抓蟲子,帶進課堂進行研究。在抓蟲子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許多關于蟲子的生活環境、外形特點、行動方式等方面的感性知識,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良好的認識基礎。課后,我們又組織學生對稻田的昆蟲進行觀察研究。通過觀察,同學們不僅對昆蟲的特點和生活習性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而且還提高了消滅害蟲、保護益蟲的認識。又如學生學習了地質單元教材以后,我們組織學生對當地的巖層進行考察。通過考察,學生發現小林灣一帶的巖層都屬沉積巖,在巖層中還發現了不少植物化石。根據這一事實同學們開展了討論,推斷出兩億年前這里曾經有過茂盛的植物,這些植物被沉積的泥沙覆蓋起來,經過許多年復雜變化,有的成了化石,有的可能形成了煤。為了證實地下有煤,他們把夾在巖層的黑色土石帶回學校進行實驗分析。把黑色土石做成煤球,然后放進火爐燒,燒過之后,他們發現煤球的質量減少了百分之十五,這說明黑色的土石里含有能燃燒的東西,這些能燃燒的東西可能就是煤。同學們把這次考察情況報告給村委會,得到領導高度重視,并請專家進行了勘測,證實小林灣一帶確實有煤。

        三、教改實踐給我們的幾點啟示

        (一)根據農村實際,利用當地有利條件,搞好自然教學。對于自然教學來說,農村學校可供利用的優勢是絕對的,面臨的劣勢是相對的,只要我們遵循自然學科的特點,根據本地自然條件的實際,揚長補短,真正讓學生到自然界中去“真刀真槍搞科學”,自然教學是大有作為的。

        第7篇:乒乓球教學論文范文

        [摘要]關于男高音的訓練方法,古今中外,不同的聲樂教師有不同的訓練方法,關于聲樂方面的論著大多也只是論男高音的訓練,而并沒有更細的把戲劇男高音和抒情男高音分開了進行論述,其實兩者的訓練方法雖然有很多的相同之處,但具體的訓練方法卻不盡相同。

        關于男高音的訓練方法,古今中外,不同的聲樂教師有不同的訓練方法,有關這方面的教學論文和著作也層出不窮,然而,關于聲樂方面的論著大多也只是論男高音的訓練,而并沒有更細的把戲劇男高音和抒情男高音分開了進行論述,其實兩者的訓練方法雖然有很多的相同之處但具體的訓練方法卻不盡相同。

        作為一名聲樂教師,經過十多年的教學和探索,我深刻地體會聲樂教學的艱難。不僅要求學生要有先天的優越嗓音條件、具備良好的樂感和聲樂感悟能力,更需要他們有刻苦學習的干勁。特別是對男高音的訓練,真是難上加難。經過了十幾年的教學實踐,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供同行和聲樂愛好者們參考。下面我就針對戲劇男高音的高音訓練來談談我的訓練方法。

        大家都知道,男高音一般分為:戲劇男高音和抒情男高音兩類,目前全世界范圍內都缺少好的男高音。男高音——難就難在高音。如果你細心觀察,凡是高音好的男高音一般都是一些嗓門較小、聲音較柔和、富于歌唱性的男高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抒情男高音。而嗓門較大,聲音結實有力的男高音一般高音很困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戲劇男高音。而歌劇詠嘆調大多數的角色都要求用戲劇男高音來演唱,那么為什么戲劇男高音唱高音難?我們又通過怎樣的訓練才能更好地解決戲劇男高音的高音問題呢?

        一、戲劇男高音的高音難是因為聲帶結構決定

        戲劇男高音的聲帶比抒情男高音厚實一些,而他的共鳴腔體——咽腔、口腔也要大一些,這樣戲劇男高音發出的聲音要比抒情男高音宏亮、寬厚、結實一些;戲劇男高音唱到高音時真假混合就沒那么自如了,如果真聲多了聲音就上不去,越唱越緊,用力過一點聲音就容易破:如果假聲多了高音能上得去,但高聲區和低聲區音色容易脫節,使得高音和低音音色不統一,甚至完全是假聲,這就是戲劇男高音高音難的問題。而抒情男高音由于聲帶結構和共鳴腔體的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較柔和、細小而有彈性中聲區假聲成分多一些,當唱到高音時,真假結合自如得多,因此高音也就方便得多,這也是符合自然規律就好像一棵高高的樹,樹干的上節肯定比下節小,試想如果上面比下面大,那么這棵樹肯定長不高。

        二、解決戲劇男高音的高音問題

        1、首先從轉變聲音觀念開始——往往戲劇男高音聲音條件好,在沒有氣息支持、喉部肌肉緊張的情況下也能發出較結實的聲音,因此學生很容易驕傲自滿,不求上進,以為自己的發聲是對的,其實不然。相反,那些聲音細小,聲音稍暗的抒情男高音覺得自己條件不如別人好,于是肯于虛心求教,每個音都力求在氣息支持的基礎上發出,通過不懈努力,他也能發出優美高亢的高音來。這就是人們經常說到的:“一流嗓子不出歌唱家,二流嗓子容易出歌唱家”的道理。因此,我呼吁那些戲劇男高音們,你們擁有好的嗓子只是先天條件,你們更應該去學習科學的、有氣息支持的發聲方法,不要一味去唱大聲,有控制地發聲,即使聲音小一點,那也是好的聲音,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解決好你的高音問題。

        2、多進行哼鳴練習——大家都知道哼鳴位置就是歌唱時所想要的聲音高位置。而哼鳴聲就是真聲和假聲的連接紐帶,當你發開口母音“a”到E、F、#F的三個過度音時,你會感覺到有點吃力,這時你就想到哼鳴的感覺來唱,或者a+ng(哼鳴),我想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你唱好E、F、#F這三個過度音時,你的高音區這就自然地建立起來了,高音也毫不費勁地唱上去了。當然,這要有聲樂教師反復地給予訓練才能完成。因為聲音是看不見的,而是一種感覺。因此,訓練一定特別專心,當你找到這些哼鳴高音位置感覺以后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唱高音了。同時結合“u”母音來練習,因為“u”母音是中聲區和高聲區過度連接最好的母音,而且聲音較窄,高音容易上得去。我們知道,半夜公雞叫時發出的“嗚……”聲傳得那么遠,靠的是自然高位置的狀態,因為雞是沒有思維的,只是隨心所欲地“警報”——“天快亮了……”,我想多學習公雞叫聲,相信對高音練習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3、要多進行“閉口音”練習——戲劇男高音聲音大、寬,發聲時往往只能大而不能小,聲音不集中。聲音位置就低,位置低了假聲就混不進來了,因此,越唱到高音聲音就越緊。所以,練聲時要多練“i”、“ie”母音,養成高位置小聲練習的習慣。當你練“i”好了、穩定以后,漸漸地加入“o、u、a”進來一起練,這樣聲音永遠在“i”的位置集中明亮地發出,再結合哼鳴練習,久而久之,高音就很輕松地唱上去,一點過度痕跡都沒有,也不會出現真假轉換脫節,聲音從低到高就會很統一。

        4、多進行“半聲”練習——一般來說,不論是男聲還是女聲,中低聲區的聲音大而寬,到高聲區,聲音就逐漸變小而細,這是自然規律。世界頭號男高音帕瓦羅蒂也是這樣的,唱到高音時聲音就小而虛一點,“虛”就是假聲成分多一些。因此練聲時要養成用橫隔膜來控制聲音,讓音量控制小一點,特別是唱“E、F、#F”時,更不能加大音量,就是用你最大音量一半左右的音量就可以。這樣久而久之,聲音既能大又能小,伸縮自如,唱起高音就方便得多了。

        5、唱高音一定要高音低唱。高音低唱——就是唱到高音時,橫膈膜的支持更穩固,兩肋的擴張更大,感覺聲音就在小腹那里發出。很多朋友往往到高音時,為了獲得高位置,拼命的往上喊,結果適得其反,不僅高音上不去,而且氣息往上浮,聲音發白無力,如果長期這樣訓練,聲帶一定容易出現毛病(聲帶閉合不好、聲帶小結等)。因此,唱高音的時候一定要找到聲音低落點的感覺。就好象我們想讓乒乓球反彈越高,我們就得往下用力、使勁。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唱高音時要落底。我想只要認真去實踐和體會,會感受到唱高音的樂趣。

        第8篇:乒乓球教學論文范文

        和諧教師團隊,為教學提供保障

        教師是學校最豐富、最有潛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資源,擁有政治素質高、業務素質強的骨干教師群體,才能辦出最好的學校。為此,學校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創新方式,強化幫促,努力打造和諧教師團隊。

        專業規劃促成長 學校把教師成長列入學校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搶占教師隊伍建設的制高點,制定《教師專業成長年度規劃書》,要求每位教師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自我剖析,設定年度發展目標,制定具體成長措施,年中有檢查,期末有總結,“規劃書”成為引導教師快速成長的行動綱領,使每位教師行動有方向,成長有動力。

        “二進三出”提素質 “二進三出”即“請進來、走出去”“讀進去、說出來、寫出來”。“請進來”,即邀請專家、先進人物作專題講座。“走出去”,即組織有關教師參加由各級教育部門組織的聽課及學科培訓。學校先后組織120多人次去北京、上海、焦作、泰安、濱州、濟南、壽光等地市參加各種學習研討活動,開闊了視野,提升了素質。“讀進去”,即引導老師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教師書吧》中的圖書等,自覺閱讀,認真摘錄。“說出來”,即通過開設“教師論壇”,教師們以專題講座的形式介紹經驗、心得、見聞。本校現有13位教師走上了講壇,推廣先進經驗,激發了工作熱情和干勁。“寫出來”,即積極撰寫博文,認真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教學論文、案例的評選活動,通過種種形式鞏固所學,融會貫通,加快成長。

        典型引領育骨干 按照“引進優秀的人、用好現在的人、留住關鍵的人、培養未來的人”的培養思路,加強領導,周密組織。一方面,加強結對幫扶,采取“骨干教師上示范課―青年教師上研討課―骨干教師點評―青年教師反思―修改教案―再上匯報課”的雙向互動模式,互助互促,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堅持壓擔子、引路子、搭臺子,在班主任、中層干部的選拔任用上,都以青年骨干教師為對象,造就了一支作風正、業務精、懂管理、善研究的專家型、學者型教師團隊。

        和諧管理,落實教學常規

        幾年來,學校以教師為本,注重和諧管理,減輕教師負擔,優化教學常規,促進常規管理向精細化目標邁進。

        變革備課,減負增效 為減輕教師的備課負擔,學校嘗試變革備課模式。學期初,各年級組根據課時內容進行劃分,每課定出一個主備人,先進行集體討論,制定出備課的教學思路,然后由主備人完成教學設計,其他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學生實際,對這份設計進行修改,最后教研組集體會商,形成最終的精品設計。把這些精品設計匯集起來,編印成冊,取名《贏在課堂》。目前已經完成了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的備課改革,減輕了教師們反復抄寫的勞累,提高了教學效率,使老師們真正“贏在課堂”。

        檢查指導,跟進管理 常規資料的檢查目的并不是僅僅得出一個分數,更重要的是發現典型,樹立榜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每次檢查后,都由分管校長分學科召開反饋會,及時和老師進行交流,讓老師找到不足。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常規資料展示活動,展示亮點,給老師們樹榜樣,傳經驗。

        聚焦課堂,煥發生機 學校以創建“和諧高效課堂”為突破口,堅持“三課并舉”,實現課堂改革的有序開展。一是關注常態課,把常態課看作是發現教學問題的著眼點,學校堅持推門聽課制度,校級領導每年聽課均在120節以上。二是關注教師的展示課,讓展示課成為提升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切入點,每當遇到公開課評選,分管校長都跟蹤指導,與執教教師反復研究,打磨課例,提升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三是研究校本課,讓校本課成為展現教研成果的聚焦點。語文方面,先后探討了基于《方正習字》的寫字指導課、基于《妙筆生花》的習作指導課,基于《字趣悅讀》識字閱讀課,基于《閱讀習作直通車》的讀寫導學課以及新教育實驗的晨誦課、讀寫繪指導課和童書閱讀展示課等多種課型。數學方面,積極創建“智趣課堂”,用智慧喚醒課堂,讓情趣回歸課堂,把“寫數學日記、畫數學畫、唱數學歌、玩數學游戲、講數學故事、開數學主題班會”等活動納入數學課堂。英語、美術、社會、科學等學科,也都基于學科特點著力研究新的校本課型,探索出適合本校實際的新課型流程,提高了老師們的課堂教學水平。

        作業設置,豐富多彩 依照年級、學科特點設定科學實用的作業,同樣是教學質量提高的保證。教師們自行開發的作業精彩紛呈,如語文學科低年級的“讀寫繪”、中年級的“循環日記”、高年級的“親子共讀”等,數學學科的“數學日記”“數學故事”“生活中的數學”等實踐作業,英語學科的“聽讀作業本”,社會學科的“成長手記”,科學學科的“觀察記錄”,綜實的“活動樂園”等。各種特色的作業設計貼近孩子實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成為學生展示才華的舞臺。

        多元評價,保證質量 考試學科教學以目標導學材料為藍本,評測自己所教學科的要點把握,抓實《配套練習》的課堂達標,用好教研室開發的“單元作業”;考查學科,制定專項評價方案,找好取樣抽查,分析反饋,交流查驗出來的問題,樹立了學科之間無“小”字的思想,端正態度,認真教學。

        和諧課程,構筑多元化的課程結構

        課程多元化是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也是素質教育向縱深推進的必然趨勢。學校遵循“和諧、規范、整合、落實”四個原則,創新課程設置模式,做到了“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

        國家課程校本化 《新課標》中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為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識字中閱讀,在閱讀中積淀,在積淀中成長,本校立足小學知識結構特點和學校實際,以語文學科為突破口,深化課程開發,把“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四部分內容作為課程開發的重點。為增加一二年級學生的識字量,促進學生提早進行閱讀,學校編寫了識字校本教材《字趣?悅讀》;為提高學生寫字水平,學校開發了以“方正習字”為主題的寫字系列用本,引導一至五年級學生持之以恒地練習;為提高學生閱讀與習作水平,學校編寫了三至五年級的《閱讀習作直通車》和一至五年級以“妙筆生花”為主題的習作系列教材。一系列校本教材的開發,更好地落實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識字、寫字、閱讀、習作等重要教學任務,夯實了語文教學的基礎。

        地方課程系列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過重的課業負擔嚴重損害兒童少年身心健康,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針對地方課程門類眾多、課時緊張的局面,學校加強了各科的課程整合,把環境教育與科學進行整合,把安全教育與品德生活進行整合,把文明禮儀教育與班會進行整合等。為保證課程開設質量,學校制訂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整體實施方案,要求教師精心備課,認真上課,確保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

        特色周五活動課程常態化 學校對特色周五活動課程實行統一規劃、全員參與、自主選課、全程管理的工作思路。將特色周五活動課程納入整體教學計劃當中,每周五下午安排兩節活動課,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內容。特色周五活動課程分為藝體類、學科類和實踐類三大課程系列。其中,藝體類包括剪紙、葫蘆絲、粘貼畫、乒乓球俱樂部、足球俱樂部、籃球俱樂部、版畫、舞蹈等 10 個活動小組;學科類包括智趣數學、快樂識字、快樂習作等 25 個活動小組;實踐類包括巧手制作、生活技能等 17個活動小組。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主選課、自主選班,自主選擇輔導教師,目前全校1700名學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活動項目。學校每周對各活動小組的課程開設情況進行檢查記錄,作為評價活動課程的重要依據。學年結束,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申請結業,經學業檢測,合格后頒發結業證書,學生可再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他的小組進行學習。五年下來,本校學生可拿到3-4個結業證書,學會3-4門特長技能。

        和諧教研,推動教學向高層次發展

        教科研是教學的生命線、教育內涵發展的助推器,沒有較高水平的教育科研成果支撐,教育教學就難以向高層次發展。為此,學校堅持以和諧的教研引領學校教育教學,實現了科研興校、科研促教。

        主題教研常抓不懈 在抓好常規教研活動的基礎上,教師針對課堂教學和課程建設中富有共性、又難于解決的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各教研組每周兩節連排,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召開系列主題教研會。同時,把網絡教研作為教研活動的有益補充,暑假期間周密部署“雙對接研修”活動,組織教師觀課、磨課、上課,提升了校本研修水平。

        課題研究縱深發展 對課題實行三級管理:校級管理課題由名師或學科帶頭人主持,并由副校長負責指導;教研組管理課題由教研組長負責,全組成員積極參與;個人小課題由教師自己或者結對子,開展“問題”型小課題實驗研究,目前,學校教師100%參與課題研究,其中70%的老師分別參與了省、市、區三級課題研究。學校每學期開展一次校級小課題展示活動,總結、推廣提煉出來的理論或經驗。

        和諧行動,落實新教育

        通過教代會,確定了“啟動六大行動,全面落實新教育”這一年度的發展主題,深入開展“晨誦午讀暮省工作室、完美教室工作室、數碼社區工作室、寫字與習作工作室、智趣課堂工作室、特色周五工作室、少先隊活動工作室”等七大工作室的創建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讓熱愛閱讀成為師生的生活方式 通過環境布置,整個校園和班級形成濃郁的讀書氛圍。建立閱讀長廊,介紹名人讀書方法,推薦百部兒童經典閱讀書目。建立師生作品展示長廊,展示師生寫作、繪畫、書法作品。充實學校圖書室,購買補充適合學生和老師閱讀的圖書。建立班級圖書角,倡導學生以“圖書銀行”的形式每人捐兩本圖書,同學間相互交流,達到讀百本圖書之目的。

        讓晨誦、午讀、暮省成為兒童的生活方式 清晨利用20分鐘時間進行誦詩,開啟一天的閱讀生活。中午,利用20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學生用不同的形式展示讀書的收獲。例如:讀書手抄報、讀后感、演講比賽等,學生每天學習結束后,能反思自己的生活,用日記、隨筆等形式記錄下來,倡導學生、家長、教師共寫隨筆,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

        讓“專業閱讀+專業寫作”成為教師的生活方式 學校堅持“校長薦書”活動,校長定期把自己讀過的經典文章匯集起來,分類整理,推薦給領導干部交流學習。教師開展“圖書漂流”活動。學校精心挑選教育、文學等精品書籍作為重點漂流書目,分別裝在精致的圖書漂流箱內贈給學校5個級部,漂流箱每兩個月漂流一次。每位教師養成每天讀書半小時的好習慣,自覺閱讀教育著作或文學作品,堅持寫教育日記、教育故事、教育案例,記錄反思教師日常教育和學習生活,每位教師都建立了個人教育博客,發表自己的文章。

        和諧文化,打造精品校園

        為把學校建成師生“成長的樂園、進步的學園、溫馨的家園”,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力求點點做靚,處處做精,使校園處處洋溢著濃厚的和諧氛圍。

        校園文化系列化 學校發揮各樓層橫貫東西的長廊優勢,不同樓層規劃了不同的主題,實現了校園文化的系列化。如,北樓的童話長廊、書香長廊、科技長廊,南樓的繪畫長廊、剪紙長廊、書法長廊、手工制作長廊等。即使走在樓梯上,你也會發現“文化”的影子,學校通過征稿形式集思廣益,制作了臺階標語,涵蓋學習方法、習慣養成、衛生保潔、安全教育等主題,處處顯示著學校的人文與和諧。

        校園文化個性化 一是內容個性化。各班文化均有不同的主題,有的以激勵學生學習為主,有的以養成教育為主,有的以展現學生的才藝為主。二是設計個性化。為了展示每一位同學的成長歷程,每個班級都以不同的形象呈現班級特色,有的用50片孔雀羽毛組成美麗的圖案,有的用50個小蝴蝶組成翩翩飛舞的造型,有的用50只小鴿子組成一只銜著橄欖枝飛翔的和平鴿等,構思新穎、設計巧妙。三是版面個性化。每個班的文化版面各不相同,如“荷韻飄香”“童心飛揚”“詩情畫意”等,這些精美的版面張貼著學生的美術作品、書法作品、小制作、小發明,讓學生在展示中充分張揚自己的思維和想象。

        校園文化的開放化 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學校打破一成不變的靜止模式,讓班級文化動起來。把校園文化向班級、年級、學校、家長開放,利用“班級文化開放周”組織學生參觀交流,同學和同學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建立了“經典交換站”。通過課堂教學開放周、召開家長會等形式,讓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參觀校園文化,用體驗來感受校園文化的內涵,讓校園文化真正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和諧成果,催人奮進

        近年來,學校一年一個發展主題,一步一個新臺階,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了屬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第9篇:乒乓球教學論文范文

        促進教育公平,推進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性任務,是國家推動教育發展的奠基工程。農村教育均衡發展要以黨的十精神為指針,著力破解制約發展的難題,進一步優化教育環境,力爭提升辦學水平,促進農村教育健康、持續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山西省長治市沁縣在農村教育均衡發展中實踐探索了富有成效的現實途徑。

        先進理念引領教育騰飛

        均衡發展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農村的教育水平提高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大力促進教育公平的目標就可以實現。鑒于農村存在的教學點多,教學資源少,師資力量薄弱,辦學條件差的實際,沁縣在發展農村山區教育中找準切入點,在改進教學手段、培養專業教師隊伍、加強特色學校建設三個方面做文章,致力實現農村學校的整體提升。

        重視教育教學信息化 國家強調要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目的是為了縮短區域、城鄉、學校之間的差距,推進教育公平。無論是促進教育公平還是提高教育質量,都離不開教育信息化。國家實施的薄弱學校改造,不少地方將改造的重點放在信息化方面,這樣就為提升農村教育水平提供了保證。項目實施后,過去一些農村學校沒法開設的課程,學生們沒法學到的知識,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施獲取。即便在一些教師不會使用多媒體設施的學校,學生們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行操作進行學習,達到了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的目的。農村的薄弱學校特別是教學點,可以發揮薄改中信息化的后發優勢,通過彎道超車的形式,實現跨越式的發展,縮短差距,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因此,教育信息化在農村山區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雖然沁縣薄弱學校改造起步較晚,但是設備配備標準較高,尤其是把改造的重點放在信息化方面,在長治市獨樹一幟。全縣圍繞“三通兩平臺”建設的主體目標,在各學校實現“班班通”,縣城有條件的班級力爭實現“人人通”,加強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建設,努力實現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邁上一個新臺階。信息化教學設施配備到位以后,最關鍵的是使用,教學資源庫中強大的資源功能,不使用甚為可惜,絕對不能讓資源閑置,出現“電燈下點蠟”“步行在高速路上”的現象,要保證設施設備的最大效益化。農村學校校長應該首先轉變觀念,認識到位,深刻把握教育信息化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要重視信息化,宣傳信息化,了解信息化,進入信息化,校長應該成為信息化的領路人,成為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行家里手。各學校都要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切實把信息化發展列入學校發展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想方設法增加投入,增添設備,制訂方案,落實措施,推動學校信息化發展,為信息化搞好服務,讓廣大教師和學生在信息化的海洋中暢游。

        實現校長教師專業化 2013年2月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綱領性文件。標準提出了“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四個基本理念,是現代教育發展對教師素質的新要求,也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實踐和專業發展中應當堅持的價值導向。當前農村山區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仍處于低級水平,與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想要求相差甚遠,突出表現在一些教師不讀書,不學習,沒有掌握教育教學必備的法律法規政策知識、教育基本理論、學科教學知識,知識陳舊、理念落后,方法單一,教育教學質量還不能讓人民群眾滿意。最為嚴重的是,農村教師隨著條件的好轉,為了自家孩子上學方便,多數在縣城買有住房。因為自家孩子上學的需要,學校環境差的影響,多數教師不愿意在農村從教,千方百計往縣城調動,已經沒有了扎根農村,獻身山區教育的意識。所以,農村山區今后應立足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認真學習貫徹教師專業標準,著眼于教師隊伍發展現狀,探討我國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讓廣大教師通過專業標準的學習,充實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更新教育理念,制定專業發展目標,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努力打造師德高尚、業務過硬、素質較高、熱愛教育的專業化教師隊伍,使我們的教師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有更高層次的認識,站在塑造人靈魂和心靈的高度去看待自己的職業,把教育當成自己終身熱愛的事業,為農村教育奉獻終身。

        致力學校辦學特色化 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加強農村特色學校建設,把創造區域特色作為開展差異性競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支持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積極引導學校走個性化、特色化內涵發展之路,全力打造一批理念先進、辦學質量一流、特色鮮明、文化底蘊豐富、有較高滿意度的知名學校,引領各級各類學校創辦“質量+特色”的發展模式,努力實現“教育好每一名學生,發展好每一名老師,打造好每一所學校”的基礎教育新格局。重用有特色的校長,培養有特色的教師,充分發揮校長和教師在學校中的主人翁作用,做到胸中有學校、心中有學生,更加注重素質教育,關心每一位學生,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各種類型的學生在學校都能有所收獲,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把學校打造成讓教師幸福工作、讓學生微笑成長的求實創新樂園,真正做到用文化環境塑造人、影響人和教育人。

        區域教研提升教學質量

        沁縣始終把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視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主陣地,并采取多種措施推動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研究,使之引領全縣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

        區域教研在探索實踐中形成沁縣模式 2011年以來沁縣開始在小學推行區域教研活動。2013年,為了把課堂教學改革進一步推向深入,逐步實現縣域化、均衡化、發展化、模式化,擴大到全縣所有中小學校,完善區域教研網絡機制。組建了六個覆蓋全縣所有中小學的城鄉校際聯合體,以城內學校為“龍頭校”,農村學校為“協作校”,每周一次在不同學校開展同年級同科目的“同課異構”公開教學。教研室各學科教研員包片、包校,與基層學校建立了穩定的聯系制度,與校長、教師一起研究教學,耐心細致地引領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推動了全縣的教學改革,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2013年累計開展區域教研活動20余次,做報告講座5場,開展公開課教學30節,撰寫教學心得150 余篇,參加區域教研活動教師達到1500余人次,有效地促進了城鄉教師教研水平的提高。

        大力推進網絡教研,搭建教育質量提升平臺 依托中國教育網,于2012年2月份開通了沁縣教育網,并在全縣各學校建立起30個校園網站,形成縣域網絡教研平臺。各學校成立了網絡教學研究管理領導小組,完善了網絡教研管理模式,明確了網絡研究管理職責。選擇電腦技術操作熟練的一線教師擔任組長,結合實際擬訂網絡教學研究計劃,從人力上為網絡教研工作開設了綠色通道,從制度上保證了網絡教研常態化、全員化。充分依托網校資源,繼續實施網絡教研。通過在網校開設三級教案、網絡課堂、視頻教學、教師博客、名師交流等模塊,為全縣教師搭建教研交流的平臺。到目前為止,沁縣教育網累計訪問量達到47萬余人次,30余所下屬網校總訪問量達120萬次,共上傳一級教案、課堂實錄和課件等各類資源8756篇,上傳教研教學論文等29482篇。教師實名注冊空間達到1425人,占到全縣專業教師總數的77%,率先走上了教育信息化的快車道,也有效地推進了課堂高效化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繼續實施質量提升工程 深入開展區域教研、網絡教研、名師評比等活動,改變對中小學教學質量的考核評估辦法,通過強化責任管理、提升隊伍素質、打造高效課堂,落實校長包班、骨干教師包學科、教研員包片的管理機制,切實推動全縣中小學教育質量再上新臺階。教師人人都是培訓者、人人都是教育資源建設者,在全縣開展了網絡個人反思、案例研討、課改沙龍、說課評課、專家引領等活動,使一線教師在更廣闊的范圍獲得了專家的專業支持、經驗的廣泛傳播、問題的多點求解、難題的集中攻關,整合并放大了教育資源效益,基本上解決了專業支持力量和教育資源匱乏的矛盾。

        改善條件支撐教育發展

        提高學校整體辦學水平 充分利用國家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扶持政策,積極爭取學校建設項目資金,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2010年,圍繞沁縣“151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把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同調整優化學校布局有機結合起來,堅持統籌城鄉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辦規模學校,提高中小學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根據實際情況,堅持初中布局不變,小學向中心村中心校集中的原則,公辦小學由原來的134所調整為38所,調整面72%。具體規劃為:項目校50所,改造危房面積95649平方米,建設面積90105平方米,建設總投資7008萬元。

        改擴建鄉村幼兒園,促進學前教育發展 利用農村閑置校舍改擴建幼兒園項目工程,是山西省新的“五個全覆蓋工程”內容之一,也是沁縣實施的一項惠民工程。為將民生工程落到實處,縣教育局精心規劃,科學施工,嚴格把關。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城鄉人口流動和未來適齡兒童變化情況,對改擴建幼兒園科學規劃,合理布局。2012年全縣改擴建園舍面積4534平方米,漳源、樊村、南里等12個幼兒園投入使用。2013年,全縣有冊村、羊莊等八所幼兒園高標準竣工,累計完成投資337萬元,改擴建面積1863平方米,極大地提升了全縣城鄉幼兒園辦學水平。

        規范辦學行為,解決熱點、難點問題 執行《山西省中小學規范辦學行為“十二條規定”》,規范招生秩序,小學、初中招生堅持“免試、就近、劃片、分配”原則,招生時間、入學條件、報名辦法、招生結果向社會公布,縣城入學后統一實行陽光編班,2014年全縣有1611名初一新生,997名小學一年級新生參與了編班。為保證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同等義務教育,按照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簡化手續、降低門檻。秋季開學,城內4所小學和3所中學共接受符合條件入學少年兒童1031人。為更好地體現體育考試的公平、公正,2013年縣教育部門爭取資金14余萬元,購買了體育測試儀器設備,實行人工智能化測試,進一步提高了體育測試成績的真實可信度,促進了教育公平。

        加強培訓提升教師隊伍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打造一支師德高、業務精、素質硬的教師隊伍,對促進全縣教育發展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近年來,沁縣扎實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培訓,為教師發展提供平臺,極大地提高了全縣廣大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

        積極打造學習型機關 建立了機關周一學習制度。每個星期一輪流由局領導和各股室負責人組織全體干部學理論、學業務、研究工作,力求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學以致用。開展學習一年以來,局機關干部撰寫心得體會120余篇,累計記錄學習筆記100余萬字;通過學習,進一步強化了全局黨員干部與時俱進的學習意識,培養了干部職工愛學習、勤學習、善學習的良好習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嚴格精簡會議,嚴格公務用車,嚴格公款消費。并和各校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明確了“誰主管,誰負責,誰承擔責任”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機制,引導教育系統干部爭做勤政廉政標桿。局黨委也先后召開了“密切聯系群眾,力戒”等民主生活會,班子成員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對群眾反映的意見進行了深刻反思。同時積極開展“下基層、送服務”活動。局機關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重點,以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為宗旨,積極轉變作風,組織黨員干部深入一線,為中小學開展教學指導活動,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積極推進“校企合作”,為職業中學創辦家政培訓班,年培養家政服務人員1000余人。

        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工程 全縣各學校舉辦了師德師風大討論、愛崗敬業演講賽、實施“三評”等活動。在沁縣教育網開辟師德專欄,先后報道了史麗琴、李黨生等8位省市師德和育人楷模的感人事跡。同時開展了“尋找身邊最美教師”活動,池堡小學“拐杖教師”曹建社的感人事跡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同時堅決查處亂收費、亂辦班、亂訂資料、體罰學生、以教謀私、賭博等違背師德規范的行為。將師德建設作為學校工作考核和辦學質量評估的重要指標,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注冊、業績考核、職稱評審、崗位評議、評優獎勵的首要內容,并實行“一票否決制”。

        加強教師隊伍培訓 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的教師培訓戰略,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絡培訓,對全縣1500余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全員培訓和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同時選派骨干教師外出學習,派出教師參加心理健康輔導培訓、農遠工程網站、“國培計劃”等培訓290余人次。先后組織開展了教職工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賽。開展了“閱讀強素質,共筑中國夢”的教職工主題演講比賽,舉行了全縣教師技能大賽,開展了省“三優”工程評選活動,在評選活動中,評選出優質課教學教師26人,優秀學案50篇,研究性學習成果16篇。其中有3位教師優質課被推薦參加省級比賽。2013年以來,共選派50余名骨干教師、教學能手參加了省市教學能手和技能比賽。通過各項比賽,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平臺,也極大地提升了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亚洲专区精品中文字幕 | 在线上观看免费a级 | 亚洲中文字字幕精品 | 日本三级人妇在线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在线的 | 亚洲国产大片一区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