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范文

        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基層社會治理水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第1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范文

        一、從“單位人”到“社區人”:完善與創新基層社會管理體系的現實背景

        改革開放30余年來,我國社會結構的一大變化是大量社會成員由“單位人”轉變為“社區人”。大量社會成員身份的轉變,給我國基層社會管理帶來了諸多難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隨著單位制的解體,原有的單位組織管理網絡弱化,而我國社區發展明顯滯后,尚不足以承擔基層社會管理重任。一些基層的社會糾紛和社會矛盾由于不能及時解決或處理不當,影響了當地社會的安定團結。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要求社會管理體制的創新。面對日益復雜的現實情況,必須轉變基層的社會管理體制并加以完善。

        二、從“管制”到“治理”:完善與創新基層社會管理體系的理論基礎

        “管制”和“治理”是管理社會事務的兩種不同行為方式,二者在諸多方面存在著差異。

        一是行為主體及權威來源不同,從一元到多元。傳統的“管制”強調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絕對地位,管理行為的主體及權威的全部來源都只能是政府,呈現出典型的一元化特征。而“治理”雖也需要權威,但來源渠道不一定是政府,更強調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的合作、政府與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機構與私人機構的合作、強制與自愿的合作,更多的是依靠合作網絡的權威,是一個多元參與的結構體系。

        二是權力運行的向度不同,從自上而下到上下互動。“管制”的權力運行方式總是自上而下,依靠政府的政治權威,通過強制的行政命令,對社會事務進行單一向度的管理。而“治理”則非常強調權力的上下互動,強調通過合作、協商、參與等方式實現對社會事務的管理,是一種建立在市場原則、公共利益和認同之上的合作,其權力運行的向度是多元的、雙向互動的。

        三是社會參與程度的不同,從強調服從到鼓勵參與。政府“管制”因推崇權力的唯一性及絕對性,非常強調社會對其絕對服從,排斥社會參與,以便政府對社會控制及管理的順利實施,但也造成社會參與性及政府回應性的嚴重不足。“治理”則強調合作網絡的構建,重視公民社會的培養,鼓勵多元參與,強調民眾通過社區、NGO、NPO等社會組織與政府對話,表達自身利益訴求,廣泛參與社會事務的管理。

        四是管理方式的不同,從控制、規制、法制到服務、協調、回應?!肮苤啤睆娬{政府對社會的絕對控制,強調結構規制和行動規制,實行統一化管理,較少容忍差異性、多元化的存在?!爸卫怼斌w系則是一個多主體平等參與的對話網絡,以服務于各成員為宗旨,以成員的共同利益為追求目標,強調通過合約參與者的自律行為、互動性減少規制成本,增加公共事務的回應性。

        從“管制”到“治理”,不僅是行為方式的轉變,更體現了價值理念的嬗變。通過治理的實現,政府對于基層社會事務將由直接管理、控制變為引導、協調多元參與。所以,治理是一個更契合現實的理念,是一種更能實現基層社會管理良性運行的行為方式。

        三、從“依賴政府”到“發展社區”:完善與創新基層社會管理體系的路徑選擇

        當前,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是社會矛盾集中凸顯期,要想在基層實現總書記提出的“協調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等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就必須創新并完善我國城市基層社會管理體系,完成從“政府管制”到“社區治理”的重大轉變。

        首先,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首要前提。一方面,政府必須厘清行政事務與社區自治事務、政府委托事務與社區自治事務的邊界,實現國家權力運作模式由“統制”、“管制”向治理、自治的轉變,實現由政府絕對主導向引導、疏導的轉變,實現由行政命令向協調、溝通的轉變,實現由直接提供服務向購買服務的轉變,實現由管理向服務的轉變,最終實現由“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務政府”的華麗轉身;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專注于指導和幫助社區成立社區組織,為社區提供法律法規及政策方面的支持,幫助社區大力提高其自治能力,在資金投入、設施建設、人員配備等方面給予社區大力支持,確立社區在基層社會管理中的主體地位。要改變“管制”模式下,政府直接向社區提供公共產品的做法,變“服務生產者”為“服務購買者”,通過鼓勵、扶持一批NGO、NPO等社會組織,使之有能力承擔生產公共產品、提供公共服務的重任,促使政府實現從“全面干預社區”到“政策引導扶持”的職能轉變。

        其次,要以多元參與為實現途徑。一方面,要激發和培育社區居民的公共精神和參與意識,強化社區居民的公民意識和身份認同,構建社區公共意識。要推動社區制度規范化、配套化建設,完善社區居委會及業主委員會的建設,暢通社區居民利益表達渠道,從軟件和硬件兩方面來推動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另一方面,要積極培育和發展NGO、NPO等社會組織,政府取消對其進入社區的政策,并從財政、稅收、準入登記等方面對其提供政策及資金上的支持,鼓勵其獲得在社區內開展活動的持續資源,規范相關社會組織行為,實現政府、社區、居民與社會組織的良性互動與良好合作。

        再次,要以加大投入為實現保障。一是要加大人員方面的投入,加強專業人員培訓。政府要選派一部分具有社區管理及服務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的人員進入社區,更要加強對現有社區服務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通過關于社區管理及服務知識的教育培訓,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社區管理及服務人才隊伍,努力夯實基層組織,壯大基層力量。二是要加大資金方面的投入,將更多的財政資源投入基層社區。加大政府財政轉移支付能力,財政預算支出適當向社區傾斜,另外可以通過政策導向,引導企業、社會組織等對社區建設進行投入,實現社區建設資金來源的多元化。三是要加大物資方面的投入,加快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對原有的社區基礎設施加以修繕,并興建一批新的設施,如社區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游樂健身設施等。

        最后,要以社區發展為目標追求。一方面,通過轉變社區治理觀念,實現社區治理的善治模式;通過構建社區利益協調機制,完善多元社區治理主體;通過與時俱進的制度建設,為社區治理提供制度保障;通過完善責任監管,形成監督與約束機制。通過以上建設,實現社區自身的發展,增強其自治能力,使其真正成為基層社會管理的主體;另一方面,社區治理也并不是完全摒棄政府作用的自治,必須堅持發揮政府的引導、協調作用,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調、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下,實現社區的發展,最終實現城市基層社會管理的有序進行。

        第2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范文

        關鍵詞:電子化環境;城市基層;社會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C9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8-0179-3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電子網絡與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以“電子化”為特征的“電子化環境”日益凸顯。電子化既是一種技術,也是政府所面臨的一種行政環境。作為一種技術,電子化為基層政府提升管理效率提供了基礎;而作為一種行政環境,城市基層政府必須主動適應電子化的要求,創新現有的社會管理模式,以更好地服務于社區民眾。電子化環境下的社會管理的本質是要求政府順應社會對政府社會管理的要求,建立起以公眾需要為主導社會管理體制。即,一方面,城市基層政府要完善公眾參與機制以提升公共政策的質量與執行效果;另一方面,要求政府創新公眾參與的方式和方法,尤其要重視電子化環境下的公民參與渠道的建設,并拓展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領域,使政府的決策和管理更加規范、透明,更能符合民意和反映實際。

        一、城市基層社會管理的基本特征

        城市是人類社會生活的載體,也是人類走向文明邁向成熟的重要表現形式。據相關資料統計,我國近70%的財富是由縣級及以上城市創造的。伴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城市將日益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承載基地,據城鄉建設部提供的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的城鎮發展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城鎮人口總量已經達到6億之多,預計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的城鎮化率將突破50%大關,開始真正邁入城市化社會。當然,盡管從城鎮人口規模上來看,我國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從城市基層政府管理水平和能力方面來看,仍亟待提升。目前,近50%的城鎮化比率這一數字與世界發達國家近80%的城鎮化率相比還有相當的距離。這種差距的存在,意味著我國未來巨大的城市發展空間,也意味著城市基層政府正逐步面臨更多、更為復雜且責任更為重大的社會公共事務及其管理。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城市基層社會管理模式正發生深刻地變化,具體而言,正呈現以下兩大基本趨勢與特征。

        (一)社會管理參與主體的多元化

        社會管理參與主體多元化是指在社會管理決策中,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決策主體,公眾或其他社會組織也能夠對政府決策起到重要的影響。實踐證明,政府并非萬能,同時,由于市場失靈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因而使得公民社會的興起成為可能,也構成了必要。公民社會作為現代社會的一支新崛起的力量,正影響并改變著公共治理的格局。公民社會是指處于“公”與“私”之間的但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獨立于政府與市場之外的一些社會公共領域,其所指向的是特定的社會公共利益。公民社會已構成整個社會極為重要的一極,它不僅在某些方面可以彌補政府以及市場的不足,更為重要的是,它的形成對政府將構成有力的監督、制約甚至于限制,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并促進政府公共政策的完善。

        公民社會的興起,意味著傳統的通過對權力和權威的運用來實現管理目標的“政府管制模式”必然要被以共同治理為基礎、以善治為目標的“新公共治理模式”所取代。由于傳統的政府管制模式過多地強調政府對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主導作用,因而不可避免地在某種程度上忽視或損害有關民眾或群體的利益訴求。而新公共治理模式則強調政府在管理過程中要重視各“利益攸關者”(Stakeholder)之間的利益關系,主張通過相關主體之間的有效互動,來實現對社會公共事務的有效治理。即政府不再依賴自己的權威親自主導對某一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而是將自己的角色從“劃槳者”向“掌舵者”轉變,借助于新的工具、技術和管理方法,從而實現對社會公共治理過程及結果的有效引導與適當控制。

        (二)強調“以公眾為中心、以公民為本位”的社會管理

        城市基層社會管理的核心是以“公眾為中心,以公民為本位”,寓管理與服務之中,這是現代民主社會對政府的基本要求。政府必須積極履行其特有的社會義務和責任,包括實踐公共利益,尊重憲法與法律,追求專業的卓越,展現個人的正直、誠實和廉潔等。

        要實現上述目標,政府必須創新觀念,并實現社會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創新。要徹底改變以往的行政管理手段和方式,運用更為民主的管理方式和方法,通過與民眾進行平等對話與溝通,共同協商解決相關社會問題。與此同時,它要求政府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做到依法管理和服務。

        事實上,城市基層政府社會管理,離不開公眾的有效參與。而政府的核心責任就是要為公眾搭建一個有效的參與社會管理決策的平臺。一方面,通過公眾參與來增強其參與意識與能力;另一方面,參與本身可以使公眾意識到參與社會管理既是公民的一種權利,也是一種基本的義務和責任。通過完善參與機制,拓展參與渠道,吸收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借此構建公正、透明、高效的政府。

        二、電子化環境對城市基層社會管理創新的意義

        電子化環境下的城市基層社會管理不是簡單地將信息與網絡技術應用于社會公共事務管理過程中去,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政府管理電子化,它是新的管理環境下的政府社會管理變革,這種變革的核心價值觀是最大限度地實現公眾利益。正如奧斯本(Osbrone,1992)曾指出,的民主政府是為它們的公眾服務而存在的,為公眾服務而非為官僚服務理應成為政府社會管理的基本準則。因此,在電子化環境下,政府應改變傳統的社會管理模式,取而代之以新的以善治為目標的社會管理,并借助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來改革政府與社會之間的溝通方式,并通過及時回應民眾需要,來提升基層政府的合法性基礎。

        (一)電子化環境為城市基層社會管理多方參與提供了技術支持

        城市基層社會管理必須以社區居民參與為基礎。這是因為,基層社會管理所面臨的問題極為復雜,在現實中,任何部門,不論是公共部門還是私人部門,都不具有解決各種問題所需要的信息、知識與能力。因此,社會管理過程中的公眾參與,不僅為政府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提供支持,也可增強公眾政策的執行效果。事實上,要使基層政府的社會管理和服務能夠服務于公眾,有必要讓那些凡是生活受到某些決策影響的人都參與那些決策的制定過程。

        總書記曾指出,執政為民的核心是了解民情、匯聚民智。換言之,政府要實現社會管理的目標,必須改革現有的以政府為中心的行政觀念,廣開言路,聽取民意。與此同時,政府要為公眾參與提供方便,減少公眾的參與的成本。而電子化環境為基層政府改革社會管理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政府與公眾之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有效溝通

        (二)電子化環境有利于提升城市基層社會管理的質量與效率

        政府行政的質量與效率問題一直是行政學者們所關注的焦點。行政學創始人威爾遜指出,行政學研究的目標在于盡可能地提高行政效率。電子化環境下的政府社會管理模式與傳統社會管理模式的一個最大區別就是中間環節的縮減以及效率的極大提高。在電子化環境下,公眾可以通過上網了解相關信息內容或完成一些審批、交驗等事務,避免了傳統政府機關的暗箱操作和辦事拖沓。

        Douglas Holmes(2001)曾指出,電子政務是工業化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的一次變革。信息化發揮了巨大的技術支撐作用,介入了政府管理改革的整個過程,為政府改革和創新提供了高效率的手段和動力。政府可以通過“職能創新、結構創新和過程創新”,逐步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對政府業務進行科學的優化重組,從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而且,政府通過應用信息技術降低了公民進政府辦事的“門檻”,使原來很多“門難進、事難辦”的現象,在網絡上可以很好地得到解決,體現了電子政務的服務便捷性。電子化環境實現了政府追求公共利益的理性選擇。

        (三)電子化環境增強了城市基層社會管理的公正性與透明性

        公眾監督是確保社會管理公正性和透明性的前提,公眾要實現有效監督,須以對社會管理信息的掌控為基礎。傳統的社會管理由于缺少有效的公眾參與機制,使得公眾難以獲取關于社會管理的內容、數量以及質量等信息。而且,由于文化、技術等條件的限制,諸多社會管理決策往往在“黑箱”中運行。大多數關于社會管理的政策、法律等,往往只能在小范圍內征詢意見,絕大多數公眾意見難以被吸納到政策制定過程中去,從而導致公眾成為政府政策的被動接受者。

        公民民主意識的增強,客觀上需要政府在社會管理過程中做到公正透明。而且,電子化時代的到來,為公眾更加廣泛地參與社會管理過程且更為有效地監督政府各種行為奠定了技術基礎。通過電子化設備和互聯網等手段,公眾可以及時地獲取各類社會管理信息,并對政府的各種工作進行及時地監督和質詢。比如,公眾可以通過登錄政府網站了解各類法律、法規和政策,也可以通過電子郵箱、電子舉報箱、電子聽證會等,對政府社會管理表達自己的看法,尤其可以對涉及到自身利益的社會管理和服務的質量、內容等做出評價。

        三、電子化環境下城市基層社會管理創新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化,對城市基層社會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必須改變以往的低效管理模式,建立起多方參與、公正、高效、透明的新型政府管理模式。

        (一)加強信息技術培訓工作,為適應電子化環境下的政府工作轉型奠定基礎

        電子化環境下的城市基層社會管理要求基層政府公務員能適應電子化環境的現實需要,不僅要推動政府社會管理體制的變革,而且要積極培育電子化公民。

        1.要提升基層公務員與民意代表的電子化應用水平

        城市基層政府是基層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直接聯系城市社區居民最為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也是整個行政大廈得以穩固的基礎。任何時候我們的政府都應該建立起一支訓練有素并且能夠以良好的行政理念和態度、專業的行政素養以及合法的行政行為服務于民眾的城市基層公務員隊伍,這是改善政府服務質量、提升政府管理效率、增強政府回應性的需要。但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大多數基層公務員隊伍“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服務意識與能力不強”的狀況并沒得到根本性的改觀。電子化環境對政府工作的影響是徹底和全面的,對基層公務員以及民意代表的觀念、素質與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現實中,基層公務員與民意代表是最為直接的電子化設備的使用者,使他們融入到電子化環境中來,是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關鍵。

        2.要培育“電子化公民”

        “電子化公民”是指在電子化環境下,作為重要的參與主體之一的公民(包括個體公民和企業公民)。他們在既定的法律框架內,利用電子網絡與信息技術等手段,將其對社會公共事務的意見與建議進行充分表達,并與政府及其他組織形成互動,借此影響社會公共政策的過程與結果。良好的社會管理離不開民眾積極、有效的參與。即對于參與者而言,一方面必須要有參與到社會管理的活動中來的意愿,不論這種參與能否對公共政策的結果帶來實質性的影響;另一方面,需要參與者有能力進行參與,即能夠將其意見和建議予以清晰地表達,并與其他參與主體一道,共同形成良好的互動參與機制,借此影響公共政策的過程與結果。在電子化環境下,人們的思維觀念和行為習慣正發生急劇變化,而政府的社會管理和服務的方式方法也正進行根本性的變革。換言之,不論是政府還是公民,都必須主動適應電子化環境變遷的需要。而對于公民而言,這種適應主要體現在對電子信息與網絡技術的使用上,即能夠利用電子化手段,來了解相關的社會公共事務并實現對社會管理過程的有效參與。

        (二)完善社區信息網絡,改善城市基層社會的電子化環境

        社會管理網絡化是電子化環境下的城市基層社會管理模式區別于傳統社會管理模式的最顯著的特征。傳統的社會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源在于其工作平臺是一種手工式平臺,而電子化環境下的社會管理模式則是通過網絡平臺來得以實現的。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的以電子化為手段、以服務為核心的電子政務建設,正是構建電子化環境的具體體現。

        社會管理信息網絡的完善包括社區信息“集成化”與“個性化”兩個方面。社區信息集成化是指政府把各部門的職能通過網絡集成在一起,使公眾能夠享受到政府的“一站式”服務。而社區信息“個性化”則是指通過電子化手段,政府得以向公眾提供個性化的“一對一”服務。比如,有面向社區居民的教育培訓與健康保健,有面向企業的稅務管理與服務等。而且,公眾不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來上傳服務申請,也可以對服務內容、過程、方法等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實現了由以往的政府到公眾的單向溝通到政府與公眾的雙向互動溝通,使得城市基層社會管理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

        參考文獻:

        [1] 俞可平.治理與善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2] 杜治洲.電子政務與政府管理模式互動[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3] 謝漫英.美國電子政務的啟示[J].電子商務世界,2002,(9).

        [4] 于施洋.美國電子政務的研究進展及啟示[J].信息化建設,2007,(6).

        第3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范文

        依法為基層黨委政府的社會管理決策提供法律服務,是人民法庭參與和推動基層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切入點。我市人民法庭立足黨委政府社會管理的實際需求,探索建立四項報告制度,努力為基層黨委政府當好參謀和助手。

        建立涉訴矛盾糾紛分析年報制度。各人民法庭將幫助地方黨委政府化解社會矛盾作為參與基層社會管理的主攻方向,2009年,我們推出人民法庭涉訴矛盾糾紛分析年報制度,年底組織全市40個人民法庭為轄區134個鄉鎮(街道)分別量身定做涉訴矛盾糾紛分析年報,對各地涉訴矛盾糾紛基本情況、典型案件處理結果、矛盾糾紛的成因特點和發展態勢進行全面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山改進社會管理、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的對策建議。部分人民法庭在年報的基礎上還開展了季報工作,進一步加大通報頻率。該項制度的推出,有效地幫助了鄉鎮黨委政府了解掌握轄區矛盾糾紛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年報成為鄉鎮黨委政府加強和改進相關領域社會管理的重要決策依據,江蘇高院肯定和推廣了這一做法。

        建立維護社會穩定平安報表制度。2010年,我市人民法庭推行“平安報表”制度,協助地方黨委政府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各人民法庭定期梳理統計轄區各鄉鎮萬人成公率、民轉刑案件數、涉訴情況等各種基礎信息,制作成項目齊全、數據精準、內容具體的平安報表,及時報送給鄉鎮黨委政府,幫助黨委政府了解掌握當地社會穩定現狀。通過制作和發放平安報表,對矛盾多發易發的鄉鎮提出一般警示,對存在社會穩定風險的地區給予重點指導,以此促進鄉鎮黨委政府在抓好經濟工作的同時,更加注重防范社會穩定風險。

        建立重大事項評估報告制度。各人民法庭強化法律預警功能,堅持關口前移,對鄉鎮的一些重要決策,有選擇地參與法律風險評估,確保決策的合法性、科學性,防止黨委政府的決策出現法律上的偏頗而留下矛盾糾紛隱患。同時,認真評估訴訟中發現的對抗性矛盾對社會管理帶來的負向影響,適時向轄區黨委政府匯報通報,提醒黨委政府做好風險防范準備。此外,各人民法庭還利用自身的法律資源優勢,為黨委政府實施的項目引進、工程建設等重大事項提供適合的法律咨詢、法律幫助和法律服務,促進這些重大事項平穩運行。

        建立重點問題調研報告制度。全市各人民法庭密切關注基層改革發展穩定在司法審判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動向,充分發揮司法調研的作用,及時主動地開展前瞻性的調查研究,形成詳實、有說服力和可操作性的調研報告,為轄區黨委政府加強相關領域基層社會管理提供決策參考。各人民法庭針對審判工作中發現的農村土地征用、生態環境保護、農村金融擔保等基層社會管理方面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向轄區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幫助其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工作。

        我們從基層的實際情況出發,健全完善推動基層社會自我管理的工作機制,努力把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導入正軌。

        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健全完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我市各人民法庭積極拓展糾紛解決新思路,不斷探索糾紛解決新路徑。強化訴訟調解和訴調對接,通過共享資源、共建機制、共謀舉措等辦法,實現r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和人民調解的有機銜接和良性互動。依法保障和支持各類調解組織開展調解活動,充分發揮社會大調解的作用,實現了各類糾紛的有效分流。全市40個人民法庭全部建成人民調解工作室,配備專兼職人民調解指導員,大力開展訴前調解工作,引導當事人理性選擇解決方式和維權途徑。積極鼓勵和扶持民間調解,充分利用農村德高望重的賢達能人在區域范圍內的聲望和權威,邀請其參與矛盾糾紛的調解,促進矛盾糾紛的妥善解決。

        圍繞提升自治能力,健全完善基層自主管理機制。政府行政管理的逐步轉型,使各類社會組織的自治管理功能不斷凸顯,特別是在基層社會,更多的社會管理事務需要依賴基層社會組織去執行,提高基層社會組織的自治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十分重要。我市人民法庭主動延伸職能,把提高基層社會自主管理能力作為參與社會管理的重要層面。各人民法庭大力支持基層自治組織發揮社會管理功能,通過巡回審判、法制宣傳、送法下鄉、審務五進、指導民調等方式,提升村(居)民委員會等基層自治組織處理社會事務、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通過組織法律培訓、指導行業規范等方式,引導鄉村各類農戶協會、行業協會規范管理、自律管理。

        圍繞維護農村安定,健全完善綜合治理協調機制。安定有序的治安環境既是基層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基層社會管理的必要保障。作為基層綜治的主要成員單位,我市人民法庭堅持綜合治理“一盤棋”原則,注重與其他綜治成員單位的日常溝通、信息交流和工作協調,努力提高司法手段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的地位和份量。各人民法庭通過聯動、對接、共建等多種形式,建立健全與地方黨委政府、綜治成員單位、基層自治組織的聯動機制,推動平安鹽城、法治鹽城建設。同時,全市兩級法院主動與綜治主管部門溝通,積極爭取將涉訴化解率、民轉刑發生率、萬人成公率等司法指標納入鄉鎮綜合治理考核體系,實現人民法庭參與基層綜治管理由消極向積極、由被動向主動的轉變。

        人民法庭的每一項司法服務一定意義上都是參與社會管理。近年來,我市人民法庭集中精力抓好“三項建設”,努力提高司法服務質量,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推進訴訟服務組織建設。全市法院按照“經濟社會發展到哪里,人民法庭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的思路,進一步優化人民法庭布局,特別是抓住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契機,增設港口法庭,調整開發區法庭,形成“半小時法律服務圈”。為滿足基層社會管理的需求,去年全市兩級法院均新設訴訟服務中心,專為群眾提供訴訟引導、立案審查、聯系法官、收轉材料、案件查詢、法律咨向、訴前調解、判后答疑和接待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務。在此基礎上,2010年全市兩級法院全面啟動并當年全部完成人民法庭訴訟服務站建設,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全面、更加優質的司法服務。

        第4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范文

        江南夏月無閑人。6月30日下午5時20分,桐鄉高橋鎮越豐村,村養老服務中心3樓會議室,12名村民正在熱議一件大事。特殊的是,議事桌上擺了兩個桌簽,一寫“百姓議事會”,另一寫“道德評判團”。這是怎么回事?

        “G20杭州峰會馬上要開了。老話說,打掃房子迎遠客,我們越豐村位于滬杭高鐵、高速公路邊上,更應整治得潔凈美麗,特別是沿線這幾幢房子……”村黨總支書記沈春雷指著墻邊一排照片說。

        “我們道德評判團前兩天已找了五六戶沿線人家談過,他們非常支持。”

        “我們議事會今天晚上再跟有關村民談一下整治細節……”

        “外立面整修請百事服務團聯系專業設計,同時咨詢法律顧問卜炳忠律師,道路沿線施工是否會有法律上的問題……”

        咨詢律師,是法治的表現;以評立德,是德治的手段;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是自治的方式――越豐村這場會議演繹的正是桐鄉“三治合一”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所謂“三治”是指德治、法治、自治。在桐鄉市委書記盧躍東看來,德治是基礎,法治是保障,自治是目標。三者既相輔相成又相互依托,必須協同推進。

        這一模式源自桐鄉高橋鎮,如今已在全省推廣,成為我省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范本。

        開門讓百姓參政議政,變“知民”為“民知”

        相較于GDP的增幅,身邊的小事更能成為老百姓對政府的評價依據。一個桐斜路南段拓寬工程,讓許多高橋人對當地政府豎起了大拇指。

        貫穿高橋南北的桐斜路,在桐鄉市高橋鎮區段被卡了“脖子”,變得窄小擁擠。多年來,高橋鎮黨委、政府一直想拓寬桐斜路南段,無奈被征遷的個別居民要價過高,此事就此擱淺。近年來,拓寬工程再次被鎮黨委、政府提上議事日程,摸底中,有4戶居民表達了店面安置的強烈意愿。這大大超出了現有的征遷政策,如果滿足他們的要求,對其他老百姓不公平;如果不滿足,征遷又將再次陷入僵局。怎么辦?

        高橋鎮有一支百姓參政團。任何鎮級層面的重大活動,都提交他們進行充分討論。團員由兩部分人組成:固定的和非固定的,雙方各為10至12人。固定成員要求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權威性,比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非固定成員主要由利益相關者組成,給他們充分的利益表達權。

        高橋鎮黨委、政府把桐斜路的拓寬工程先交由百姓參政團討論。這條路要不要拓寬?如何拓寬?怎樣的安置政策是合理的?會上,堅持要求店面安置的一兩戶居民遭到了眾人的強烈反對。主流聲音湮沒了雜音,正面的力量得以彰顯,小部分人的利益訴求服從了對大部分人的公平。

        “自從高鐵開通后,高橋從原來區位優勢最差的鄉鎮變為相對較好的鄉鎮,全鎮迎來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機遇期。在大變動的時代,有的人有點茫然,有點迷失。如何讓老百姓理解接受黨委、政府的決策,在全鎮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變被動配合為主動推動,這是我們鎮黨委、政府琢磨最深的問題。”在時任高橋鎮黨委書記蔡立新眼里,高橋在謀求經濟轉型的同時,必須未雨綢繆謀劃社會管理的轉型。只有通過社會管理的轉型,讓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在有序的狀態下不斷得到調整和解決,才能為創造經濟奇跡提供保障。

        高橋的百姓參政團,既是公共事務公開的渠道,也是鎮黨委、政府規范自身權力運行,“問需于民、問情于民、問計于民”的探索和實踐。

        “老百姓有的建議合情合理,是我們坐在辦公室的人想不到的。”時任高橋鎮黨委副書記、高新區主任沈建良說,桐斜線改造中,有的村民十分敏銳地注意到按原來的設計方案,老百姓承包田里的水利灌溉既進不來也出不去,要求及時更改,“還好糾正及時,否則一場灌溉不暢引起的糾紛在所難免。老百姓的參與,讓我們的決策更加科學,避免了因決策失誤或者溝通不充分而衍生各類社會問題和矛盾?!?/p>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因為溝通而理解,因為理解而尊重,因為尊重而認同配合。高橋打開決策大門,把政府決策的運作置于“陽光之下”,給各種利益主體搭建了一個務實有效的協商和對話平臺,既是一個基層政權對法治的詮釋,也是讓政府決策獲得廣泛社會認同和理解的有效手段。它拉近了政府部門與公眾的距離,使發展共識多了、工作阻力小了。

        把是非曲直交公眾評判,變“治民”為“民治”

        在這樣一個風云激蕩的改革新時代,鄉村社會的傳統在城鎮化、工業化加速推進中進一步解體,村莊新的形態重組,城市文明觀念與鄉村傳統觀念沖突交融,該如何建構新的治理秩序?

        “一個良序社會的形成離不開老百姓的自律。我們從前些年的文化建設中得到啟示,通過樹立身邊的道德標桿,修民德、正民風、聚民心?!辈塘⑿抡f,連續五年,高橋鎮以“慈孝”為主題開展文化建設,力求通過身邊一個個父慈子孝的先進人物事跡感染人、鞭策人,構筑起全鎮人民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高地。

        社會生活中總有一些法律法規管不到、村規民約管不好的不良現象,事不大卻影響人們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高橋鎮在村級層面成立了道德評判團,把事情的對與錯交由公眾輿論評判,讓老百姓自己教育自己、規范自己、管理自己。

        “經你們這么一說,我真是羞愧難當!政府修筑圩堤是為了村民好,如果我再不同意,全村人都得戳我們全家的脊梁骨!”高橋鎮越豐村,一場設在居民家中的道德評判會,讓原本糾結于青苗補償費過低不同意征地的兩戶農戶解開了思想疙瘩。

        在桐鄉市啟動的“三治合一”社會治理創新實踐中,以民間輿論作用于法律層面之外的道德引領,起到了抑惡揚善、正民心、樹新風的積極作用。小區樓房的房前屋后和樓道內雜物亂堆亂放、毀綠種菜、綠化帶內亂晾曬……在道德評判團的評判下,一些本已司空見慣的陋習得到自覺修正。

        當然,道德評判成功的關鍵,還在于評判團成員的公正與威望。遍布高橋每個村的道德評判團成員納入了社會賢達,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口碑良好的企業家等。他們在評判的過程中,充分運用自己的公信力,以及基于自身對農村社會的了解,綜合考慮社會因素、人情世故和習慣等進行說情說理,總是讓人心服口服。

        據介紹,桐鄉在高橋實驗的基礎上,從完善基層民主自治、培育社會組織等方面入手,在全市層面著手探索建立“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新型社區管理服務機制,以進一步提升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水平。

        “我們的理解是,社會管理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管理社會。社會肯定有需要管控的內容,但是社會管理的根本目標應該是社會自治、社會自我管理,讓社會自身運轉起來。而讓社會運轉起來,不是政府或社會單方面的事情,它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政府力量與自下而上的社會力量有效對接貫通、良性互動的過程。讓老百姓自己來管理身邊不和諧的事就是其中的一項探索。”桐鄉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蔣惠玲說。

        發動群眾服務群眾,變“管民”為“便民”

        “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碑斣絹碓蕉嗟娜司劢乖谌绾螠p少矛盾發生的時候,桐鄉的決策層希望跳出矛盾看矛盾,以發乎于心的道德力量讓人們不斷修身養性,讓社會充滿愛。

        發動群眾服務群眾,這是桐鄉高橋探索新型治理模式的手段之一。高橋鎮領導認為,服務傳遞溫暖,溫暖孕育和諧。

        在高橋鎮,每家每戶都收到了村里發放的一張名叫“百事服務聯系網”的卡片,上面印有治安安全、法律咨詢、水電安裝、電腦維修、婚慶禮儀攝影、殯葬用車等近30種服務項目的電話號碼。

        迎豐村村民張漢章在去桐鄉的半路上汽車拋錨了?!拔野纯ㄉ系穆撓捣绞酱蛄艘粋€電話,師傅很快就來修了,這實在太方便了。”他說,以前碰到問題都要去村里問熟人,處理一件事總要來回折騰好幾次,現在有了這張卡就簡單了。

        卡片張揚著政府為民服務的誠懇態度。卡片的背后活躍著一個由村民組成的“百事服務團”,它分成兩大塊:一塊是紅色義工服務隊,由村里的黨員帶領村民為村里的貧困戶、獨居老人、殘疾人等困難群體提供免費幫助,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另一塊是以便民利民為軸心的專業,適當收取勞務報酬,相當于96345的村級版。

        越豐村黨總支書記沈春雷介紹:“其實看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可能對于村民來說卻是一個棘手問題,有了這個‘百事服務團’,村民一個電話就能第一時間得到幫助。老百姓對村里的向心力更強了,對村干部也更貼心了?!?/p>

        張漢章說:“以前村干部與我們村民的關系好像就是管與被管的關系,干部靠權力征服民心?,F在更多的是以服務贏得民心,老百姓倒反而更服帖了,配合村里做事的積極性也更高了?!?/p>

        2013年以來,隨著“三治合一”逐漸下沉到桐鄉的大地上,生長出強大而堅實的根系,從“樹木”蔓延為“森林”。桐鄉的基層社會治理樣本,為當下轉型期的基層社會治理帶來制度變革的探索意義。

        第5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范文

        一、進一步規范應急管理機構建設,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著力完善工作機制。

        切實做到“三有一強化”。一是有足夠的人員,確保應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擔責。二是有專門工作經費,要把應急管理工作經費納入預算,充分保證必要的經費支出,建立應急保障資金投入機制和保險機制。三是有必需的裝備設備。四是強化應急管理的職能職責,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統籌協調能力。區聯社將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目標考核體系,加強對應急管理工作的日常督促檢查,檢查考核結果納入對各單位年度綜合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全面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各項工作有效開展。

        二、切實加強應急管理宣傳教育與培訓。

        各基層社、直屬(含參控股)企業要結合實際,創新形式,深入開展以《突發事件應對法》、《市突發事件應對條例》為主的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加強對應急管理人員業務知識的培訓,切實增強應急管理能力。要豐富宣傳手段和宣傳形勢,組織開展“5·12”防災減災主題宣傳活動,推進應急管理知識的普及,營造“人人關心應急,人人參與應急”的良好社會氛圍,促進應急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建立和完善事故應急處置預案,開展救援演練,增強應急救援能力。

        市煙花爆竹(集團)恒展有限公司、市乾宜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一是要完善預案體系,按“四化”(實化、簡化、流程化、圖表化)要求,完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搶險救援預案,推進重大危險源和災害點“一對一”應急預案的編制修訂工作。二是要加強實戰演練,每年要組織一次以上的應急救援演練,要切實通過演練檢驗預案的操作性,提高救援和實戰能力,要進一步規范應急演練程序,強化應急演練總結評估,提升應急演練質量,不斷總結實戰演練經驗,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突出重點,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

        今年是“安全生產基層基礎鞏固年”,各基層社、直屬(含參控股)企業要繼續按照“隱患排查要認真,隱患整治要堅決,整治成果要鞏固,新的隱患要杜絕”的要求,結合實際,以抓煙花爆竹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及安全經營、報廢汽車拆解、再生資源回收安全監管為重點,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著力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有效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第6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范文

        在今年扎扎實實做好“四五”普法工作總結驗收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出今后的普法與依法治理規劃,利用法制宣傳教育開展20周年的有利時機,總結經驗,研究規律,探索持久開展普法工作的有效途徑。繼續以公職人員學法用法為重點,完善領導干部法制教育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強全民法律意識。以憲法為核心,大力加強與中心工作緊密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擴大法制宣傳教育的社會影響。進一步完善并認真落實中心組學法、法制講座、法律培訓等學法用法制度,積極組織參加全省地(廳)級領導干部普法考試。認真貫徹省上《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積極探索形式多樣的教育方法,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

        認真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依法治市工作意見》和《金昌市依法治理工作基本標準》,加強新形勢下推進依法治市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不斷開拓工作新思路。認真履行好依法治市(縣、區)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指導、協調和督促的職能,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深入開展“法律下鄉”、“法律進社區”活動,要擴大“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范圍,今年縣(區)、鄉(鎮)級“民主法治示范村”要達到60%以上。要繼續開展鄉(鎮)村干部法制政策集中輪訓工作,不斷提高農村基層干部依法辦事的能力。以深入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為重點,全面落實“四個一”要求,努力提高社區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推進社區依法治理。

        (二)以司法所建設為重點,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工作,確?;鶎由鐣€定。

        以司法所建設為重點,以加強新時期新形勢下的人民調解和安置幫教工作為著力點,把自覺履行職能、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置于構建和諧金昌的總體要求中更好地開展工作,全力促進基層社會穩定。

        1、加快司法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司法所規范化進程。緊緊抓住國家安排國債專項資金解決中西部地區司法所辦公用房建設的大好機遇,大力推進司法所基礎設施建設。使我市司法所辦公用房建設有重大突破,并在司法所人員待遇、辦公設施、交通及通訊工具等方面得到全面加強。主動爭取黨委和政府的支持,積極做好司法所的收編工作,盡可能全部收編,將基層司法所作為縣(區)司法局的派出機構,加強領導和管理。

        2、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的作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一是繼續開展民間糾紛排查和專項治理,以防激化為重點,積極參與處置群體性上訪事件,努力把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確保社會穩定。力爭調解率達到100%,調解成功率達到98%以上;二是要加強人民調解員的教育培訓,進一步提高調解人員的法律政策水平、文化水平和依法調解的技能,提升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三是要積極在全市各大型集貿市場、商品集散地建立區域性人民調解組織,健全機構,充實人員,組建率達到100%。并做好已建調委會的規范化管理和督促工作。四是加強人民調解隊伍建設,不斷增強調解隊伍整體素質,探索創新人民調解工作激勵機制,進一步拓展業務領域。

        3、切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加強安置幫教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上關于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的有關精神,結合全市政法綜治禁毒工作會議提出的要求,研究提出安置刑釋解教人員的具體辦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為刑釋解教人員回歸社會后重新就業創造條件,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與有關部門加強合作,發揮聯合幫教功能,拓寬安置領域,積極探索新時期安置幫教工作的新方法。繼續做好刑釋解教人員的銜接,對重點人員一定要納入幫教工作視線,層層落實,重點幫教,做到不失控,不漏管,使銜接工作真正落到實處。除“三假”人員外,力爭刑釋解教人員銜接率、幫教率均達到100%。

        (三)進一步加強公證、律師及法律援助工作,為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律師工作要服從、服務于全市經濟建設,進一步規范法律服務市場秩序。按照省上要求,今年爭取在政府機關和大中型企業開展公職、公司律師試點工作。引導律師積極為各類市場主體參與經濟活動提供法律服務,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協助政府及有關部門處理好案件,做好群眾工作。對的群體性糾紛案件要自覺接受司法行政機關的指導。要堅持走管理規范化道路,深化自律機制,不斷促進律師隊伍的健康發展。要在認真總結律師隊伍集中教育整頓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開展“合伙所規范建設年”活動,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教育,加大違反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行為的查處力度,規范執業行為。繼續強化對法律服務機構的規范化管理,凈化法律服務市場。結合基層法律服務所及法律工作者年檢注冊工作,開展執業檢查,協調好各法律服務機構的關系,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要立足基層,面向農村、社區提供好法律服務。要充分發揮律師事務所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律師的先鋒模范作用,影響和帶動廣大律師講信念、講責任、講誠信、講奉獻。

        第7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范文

        一、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工作總結

        (一)取得的主要成果、亮點、成績

        過去五年,三駿發展蹄疾步穩、務實奮進。在中央、省委、扶余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鄉上下緊緊圍繞建設綠色、開放、幸福、美好三駿的奮斗目標,在搶抓機遇中苦干實干,在應對挑戰中克難前行,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和黨的建設都取得了新成績。

        五年來,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主要經濟指標較快增長,預計2021年生產總值9.8億元,比2016年增長1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850元,比2016年增長25%。創新轉型深入推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業機械化、規?;托畔⒒酱蠓岣撸Z食產量保持在14.2萬噸,比2016年增長9%。新增小規模養殖場15戶,牧業增加值增長6%。農村集體資源清理成效明顯,收回資源1.03萬畝,清收資金近593.3萬元。成功引進扶余市科農谷業生產基地“萬頭牛、三萬只羊”項目,引進投資4.5億元。

        五年來,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現了農村垃圾收轉運一體化,改造農村廁所2676戶,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100%;打造精品路線1條,創建進步村、示范村17個,完成道路硬化35公里,拆除危舊房屋、殘垣斷壁538處,安裝路燈1793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兩級河長累計巡河7000余次,完成造林綠化807.4公頃,聯系秸稈打捆企業8個,累計打捆24113.2公頃。鄉容鄉貌進一步靚化,環境得到大幅改善。

        五年來,脫貧攻堅成績斐然。5個省級貧困村全部退出,541戶1008人實現脫貧。監測戶、邊緣戶返貧風險全部消除。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個,帶動群眾人均增收600元。實施農房改造247戶;全面落實“兩免一補”,享受“雨露計劃”19人;辦理慢性病證459人,累計報銷醫保、大病救助、醫療救助等各項費用1000多萬元;開發鄉本級扶貧特崗29個。

        五年來,民生福祉持續增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工程深入實施,一批事關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有效解決。教育均衡發展取得新成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醫療衛生設施繼續提升,社會保障擴面提質,住房、就業、食品藥品安全、養老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有序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不斷深化。平安三駿、法治三駿建設成效顯著,社會和諧穩定。

        五年來,黨的建設全面加強。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持續開展“轉作風、抓落實、促崛起”活動,黨員、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成效,新發展黨員104名。大力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基層基礎不斷夯實。注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識形態、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強化。完善懲防體系,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推進,共處置問題線索27件,其中立案8件、開除黨籍4人、黨內警告4人、誡勉談話14人、談話提醒31人。黨管武裝、群團、老干部和關心下一代等工作持續加強。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產業發展后勁不足,產業發展品質不高;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較大。二是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提高,社會矛盾依然存在,維穩工作任重道遠。三是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存在層層遞減現象,部分基層組織比較薄弱,少數黨員干部思想不夠解放,先鋒意識、擔當意識不強。

        二、未來五年(2022-2026)工作安排

        (一)發展形勢分析

        2022-2026年三駿鄉將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在充分挖掘文化底蘊上下好功夫、在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上下好功夫、在在做強做特文旅經濟上下好功夫、在美化創優鄉村環境上下好功夫。

        一是在充分挖掘文化底蘊上下好功夫。三駿鄉具有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等,還有得天獨厚、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梢源蛟臁耙淮逡黄贰钡任幕a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激活鄉村業態,帶動鄉村發展。

        二是在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上下好功夫。鑒于三駿鄉實際情況,要抓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立足“黏玉米”特色產業,在“特”字上做文章、在“優質”上下功夫,加快特色農業發展步伐,以產業振興吸引資源、留住人才、帶旺鄉村。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必須加快調整優化鄉村產業結構。要堅持以商業化的經營為方向發展農業,積極引導農戶做大農產品加工,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實現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是在做強做特文旅經濟上下好功夫。三駿鄉擁有旅游資源,有少數民族文化??梢哉f,我鄉發展文旅經濟已經有一手好牌,關鍵要打好、用好這副牌。要把“龍頭”舞起來,我們要著力打造的景區,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形態多元,要成為發展全域旅游的龍頭。要加大創建力度,既要抓路、水、電、網等基礎設施,也要抓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保障,還要抓服務品質、運行機制、宣傳推介,多管齊下、全面推進,著力提升景區對全域旅游的核心帶動作用,爭取將核心景區納入全市旅游總體規劃。

        四是在美化創優鄉村環境上下好功夫。把鄉村扮美,全力打造生態宜居、幸福開放新三駿。我鄉依然不夠“美”,一些村莊也僅僅停留在“面子”上,“里子”還比較虛,存在文化優勢發揮不明顯、生態挖掘不充分、服務配套不健全等問題。

        (二)重點工作安排

        1.力促經濟發展有速度更有質量。立足新發展格局,大力氣推進產業轉型。一是鑄強總部經濟支柱。繼續把招商引資作為穩增長的重要途徑,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力爭再引進1-2家上規模企業落戶三駿。二是發揮現代農業特色。完善農田水利設施,筑牢現代農業發展根基,充分整合資源,科學統籌布局,優化產業布局,聚力打造規模種植業,力爭培育1-2種綠色品牌產品,全面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三是激發服務業態活力。以生態文化旅游為突破口,深挖生態資源和特色文化,積極融入扶余市“一村一品、一鄉一景”的特色鄉村環境創建,力爭打造1-2條精品線路,打造錫伯族民俗文化園。

        2.力促城鄉面貌有顏值更有底蘊。一是以扶余市創建省級衛生城市為契機,努力實現全面全域人居環境整治的美麗蝶變,力爭形成了“一戶一處景、一路一幅畫、一線一風光、一村一特色”的大美格局。二是以基礎設施打底,實施五化并進,硬化縣級道路2公里、硬化屯內道路19公里,新建排水設施33公里,安裝路燈0.17萬基,綠化村屯面積0.1萬畝。三是以環境保護修容,全面打響生態革命工作持久戰,抓好河長機制長效運行,全力推進秸稈全量化處置。四是以鄉村文化鑄魂,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到村、進戶、見人、走心,廣泛開展垃圾分類等宣傳活動,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引導樹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理念,形成節約簡樸、愛護環境的社會風氣,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

        3.力促民生改善有力度更有溫度。堅持民生優先導向,不斷加大民生投入,辦好民生實事,讓發展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一是筑牢社會保障。堅持把更多財力投向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實現全民參保目標。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充分發揮政府救助和慈善救助的疊加效應,加大弱勢群體社會救助力度,實現托底救助保障全覆蓋。二是鞏固社會事業。堅持質量興教,推進教育優質發展,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加快錫伯族民俗文化園建設,加強民俗文化的傳承宣傳,彰顯本土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重視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完善道路健身設施,多層次舉辦群眾體育健身活動,呼應群眾新需求。推進公共醫療事業發展,加大醫療衛生投入,增強基層醫療能力。三是促進致富增收。鞏固提升脫貧成效,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加大對農村閑置勞動力、低收入農戶等重點人群就業幫扶力度,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本土產業“規模化、精品化、特色化”發展。

        4.力促基層治理有活力更有效能。持續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一是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進一步規范網格服務團隊、群防群治團隊、志愿者團隊、新時代文明實踐團隊建設。提升平安綜治軟實力,緊抓平安創建。健全公共安全機制,完善應急處置體系建設,提升全鄉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二是推動黨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有機融合,充分發揮自治強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的“乘數效應”,構建“一核多元”的基層治理新體系。四是堅持需求導向,突出精細要求,下沉治理重心,做到大事不出鄉、小事不出村,建立糾紛解決對接機制,妥善解決各類矛盾糾紛,以細“治”入微的服務提升基層治理的溫度。

        三、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獲得榮譽情況

        1.省級

        2018年12月榮獲“吉林省第三次國家農業普查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第8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范文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改制;對策

        我國農村信用社目前存在一定的問題,作為合作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應主要為社員服務.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信用社的貸款利率高于其他商業銀行,所以,農信社在這方面沒有優勢,這對于農信社的經營者而言確實難以把握,所以,信用社改革勢在必行。

        1.農村商業銀行是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必然出路

        1.1改制是農村信用社在現代化的市場經濟競爭中立足的必然選擇

        入世以來,我國經濟逐漸同國際市場接軌,市場經濟制度不斷完善,農村金融體系也逐漸受到市場經濟影響。隨著近年來國家農業相關政策的出臺,農村金融市場的廣闊天地和巨大的發展潛力逐漸被其他國有商業銀行,甚至是國外商業銀行所重視,農村金融的多元化格局逐漸形成。而長久以來,農村信用社依靠自身網點優勢和政策優勢獨占農村市場,雖然自身有獨到的經驗,但是由于缺乏競爭,各種問題也相當突出,服務意識淡薄、相關金融產品的不完善、配套設施不健全、服務環境和質量不高,這些都是眾多問題中的突出方面,與其他經過長期發展完善的商業銀行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只有通過改制來完善和修正相關問題,才能在發揮自身固有優勢的基礎上增強市場競爭力,在農村金融的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并得到長久發展。

        1.2改制是適應“三農”發展的重要保障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經濟的進步,我國農村社會有了很大轉變。農民的收入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水平和精神需求也逐步增長,現代化農業生產和現代化農村建設對資金和相關金融配套服務的需求也不斷擴大,雖然國家在這些方面有著很大的投入,但是農村金融機構的扶持是不可缺少的,它比其他途徑更加快速而有力。農村信用社多年來作為農民自己的金融機構,與三農有著割舍不斷的聯系,與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在農民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農村信用社向農村商業銀行的改制不僅是自身質的飛躍,更是適應我國社會主義三農發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2.農村信用社改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深入分析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要求繼續發揮農信社支農主力軍作用;堅持分類指導,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增強資本實力;堅持經營管理重心下沉,保持縣域法人地位的長期總體穩定,減少行政干預;省聯社要淡出行政管理職能,強化服務職能??偟膩碚f,新一輪農信社改革的戰略要求符合農信社改革現實需要。

        2.1改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中存在的問題

        監管部門提出從2011年起5年內全面完成農信社股份制改革,同時鼓勵符合條件的農信社改制組建為農村商業銀行;不再組建新的農村合作銀行,現有農合行要全部改制為農商行。但從我國農信社改革歷史看,農信社改革一直沿著股份制的方向在進行。因而,相對于產權制度優劣的爭論,如何完善現有制度下的治理結構更為重要,如何完善金融結構的治理結構也是危機后討論和改革的重點。目前在農信社改制組建為農商行需滿足的條件中,除需滿足資本充足率、撥備率、不良率等監管指標外,監管部門對股權結構也有明確規定。之所以對股權結構采取這樣的規定,主要是借鑒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經驗,通過提高法人股的持股比例來解決農信社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問題,從而有利于農信社建立起真正市場化的經營機制。

        2.2對省聯社“淡出行政職能、強化服務職能”存在的爭議

        當前對于省聯社行政職能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管人”,一方面,基層社的高管選聘雖然由省組織部門和省聯社聯合提名,基層社股東大會選舉,但實際操作中由于采取等額或較小差額比例選舉,導致基層社話語權較小;另一方面,省聯社是由基層社入股成立的,但省聯社的高管是由省委組織部任命或等額選舉產生,基層社對省聯社高管選舉同樣沒有話語權。二是管“財”,即基層社大額財務開支需省聯社審批。包括購置車輛、購買辦公樓、網點設定裝修等費用支出。三是管“大額貸款”?;鶎由缫欢~度以上的大額貸款都需向省聯社報批。當前改革中,對省聯社哪些職能應淡出、以及如何淡出仍存在較大爭議。

        2.3關于在改革中保持農信社體系完整的重要性

        目前,省聯社與基層社在管理機制、業務流程、后臺建設等方面已形成一個較為完整行業體系,而從改革成效來看,這一體系也是適應農信社行業發展需要的。而在新一輪改革中,如果忽略體系完整的重要性,則有可能產生新的問題甚至風險。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保持縣域法人地位的長期總體穩定,這一判斷是符合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階段和農村金融需求特點。目前乃至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我國農村經濟仍以分散的、小農生產形式為主;同時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農戶金融需求開始多元化,除用于農業生產以外,消費貸款、住房貸款、創業貸款、商業貸款等金融需求開始增加。對于分散的、多元化的、小額的金融需求,小型金融機構更具有靈活、快捷的優勢。

        3.對策建議

        3.1由縣級政府牽頭成立強有力的農村信用社改革協調機構,具體負責轄內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

        政府是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總調節人。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牽涉面廣,需要深入研究,多方面推進。落實優惠政策的主要單位有國地稅、財政、工商;改革方案的支持單位有縣直各有關部門;參與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全過程的單位有人民銀行、銀監部門。這些單位多屬于垂直管理性質,要想使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形成合力,就必須加強縣級人民政府的督導作用。因此,必須成立強有力的縣級農村信用社改革協調機構,扎扎實實地履行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協調職能。

        3.2明確分工,明晰成員單位在改革中的職責劃分

        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優惠政策較多,涉及的單位和部門眾多,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關鍵是落實各成員單位支持信用社改革的具體職責。職責不落實,改革就不協調,優惠政策就難落實,也就難以實現農村信用社轉換經營機制、改善經營管理、增強抗風險能力的目標。必須建立橫向聯系、縱向審批、各司其職的工作機制,切實支持轄內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工作。

        3.3多方協調聯動,全力支持農村信用社改革工作

        要積極扶持,不要干預農村信用社正常的業務經營活動。在資金扶持方面,要積極引導各類涉農資金、財政預算外資金等存入農村信用社;在減免有關稅費方面,凡是地方政府職權范圍內能決定減免農村信用社相關稅費的項目要盡最大可能予以保障;積極協調公檢法司等多方力量以加大對農村信用社不良資產清收處置力度。要優化環境,不要把信用社當成自己的第二財政。要防范風險,切忌插手農村信用社的人事安排。各部門要明確分工,認真履職,全力配合支持農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為農村信用社改革落實好國家的優惠政策,不為部門利益使國家優惠政策打折扣;為農村信用社改革制定好配套措施,不為以往的改革思路限制;為農村信用社改革營造良好的環境,不為農村信用社改革設置障礙。

        信用社是農村市場經濟與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 中的階段性必然產物,現階段信用社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提高信用社的功能作用、服務水平以及政策給予支持與扶持,使其得以完善,對于穩定與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振宇.農村信用社改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金融界網》,2011-08-23.

        第9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范文

        2008年以來,焦作市溫縣農村信用社在案件專項治理工作上實施以防為主的戰略轉移,將“四道風險關口”前移,實現了“四個有效”:即有效減少案發誘因、有效消滅案發死角、有效發揮社會監督作用、有效體現監察工作保駕護航作用,并取得了業務經營與案件專項治理雙豐收。

        把案件消除在萌動期

        在案件專項治理工作中,防治重于整治,而防治首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防治,只有把思想管好了,其他才能迎刃而解。

        溫縣農信社在案件專項治理中推行了具有鮮明指向性的“學、看、聽、講”四位一體學教活動?! 皩W”:通過開展“全員合規文化教育”、“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活動,在全縣信用社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增強了全員的合規經營、責任和廉政意識。

        “看”:組織收看《懺悔錄》、《賭之害》等警示專題片;組織干部職工到黨員先進性教育基地、預防職務犯罪基地、警示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和培訓,對員工做到了以案施教、警鐘長鳴。

        “聽”:2008年,組織員工聽取公、檢、法有關部門講解金融部門職務犯罪特征、危害及典型違規違紀案件報告會3次,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講”:將近年來發生在社里的案件及違規事件整理成典型材料。組織員工集中學習討論。通過討論,增強了員工的合規意識、責任意識、守法意識和廉政意識,從源頭上有效地消除了案發隱患。趙堡信用社曾一度是案件專項治理的“老大難”,通過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動,該社主任深有感觸地說:“實行道德風險關口前移,讓員工在違規違紀面前不敢為、不想為、不愿為,讓他們明白違規違紀就是砸自己的飯碗,這給我們信用社提供了一個風清氣正的穩定發展環境?!?/p>

        鏟除案件發生的滋生地

        近年來,溫縣農信社圍繞案件專項治理工作制定了以內控制度為主的規章制度有40余個,這些制度共分三個內容:

        首先,建立了《溫縣農村信用社“格式化、作業式”稽核監督檢查方法》等10余項內控管理制度,使業務操作有章可循,違章處罰有章可依。

        其中,“格式化、作業式”依據相關會計、出納、信貸和計算機管理制度,制定出95項操作性極強的稽核檢查明細表,使監督和稽核工作進入了程序化。

        對違章、違規、違紀人員實行積分制,對排名后30位且得分在85分以下者記入不良行為庫,一律作為重點排查對象,使制度約束的內涵得到了充實和完善。

        其次,建立有效的監督檢查機制,定期對規章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將查出的問題及時做出處理,以杜絕各種隱患的發生。

        2008年前10個月,溫縣農信社共對所轄信用社檢查26次,檢查面達100%,發現問題做到及時整改、處理和糾正,處罰人員達到200多人次。信貸員王某說:“嚴格的制度約束使我們不敢放風險貸、隨意貸,要放就放安全貸、收回貸?!?/p>

        此外,溫縣農信社實行了“一幫扶三、三幫扶一”的整治措施。通過簽訂幫扶責任書,把幫扶人與被幫扶人所應履行的義務、責任以及應達到的目標逐條逐項進行了量化和細化,并滲透到了每個員工的工作和生活中,使農信社呈現出了“一少三多”的局面?!耙簧佟保杭催^去制度建設中涉及不到的死角和盲區減少了。“三多”:即交心、談心的人多了;關心、操心的人多了;有責任心、進取心的人多了,形成了一個人人關心企業形象,全員參與案件專項治理的良好氛圍。

        擴大案件發生的監測面

        2008年9月初,溫縣農信社在聘請當地原有社會監督員的基礎上,與鄭州某公司簽訂了實行社會監督服務的合作協議,聘請了6名專職“神秘客戶”,他們以第三方顧客的身份對溫縣農信社廉政建設、服務水準,以及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差距等方面進行暗訪、評估、打分。

        所謂的“第三方顧客”,就是把具有專業知識和現代化攝錄條件類似私人偵探的咨詢服務公司作為第三方顧客,通過有償服務的市場化運作手段與其簽訂監督服務項目協議,然后由服務方運用暗訪的方式完成對被服務方所規定的社會監察與監督等服務項目要求,這就是人們通常稱作的“神秘客戶”。

        引進“神秘客戶”實行社會監督這一新生事物,溫縣農信社全體干部職工實現了由壓力變動力、由擔心到放心的心理轉變。職工怕自己有不良行為被“神秘客戶”曝光,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完美無瑕。

        “神秘客戶”的暗訪不僅沒有在社會上造成負面影響,反而增強了員工的自尊、自愛、自省、自勵,是“第三方顧客暗訪制”給溫縣農信社的案件專項治理工作帶來的“鲇魚效應”。

        3個月來,“神秘客戶”為溫縣農信社采集到關于廉政建設方面違規違紀信息及員工服務質量等方面的第一手材料200余條,站在真實、客觀、公正的角度上反映了溫縣農信社的現狀。

        提高案件發生的堵截率

        要做好案件專項治理工作,必須“揭弊于案前,防案于未發”。企業案件專項治理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不同需要,有不同的重點和任務,因此治理工作也應追隨著事物的發展而拉長案防鏈條。

        紀檢監察工作能讓案件專項治理工作既能保持原來強硬有力的打壓態勢,又能增加防患于未然的延伸功效。2006年,溫縣農信社推行了“陽光信貸服務承諾制”后,在廉政辦貸、減少風險隱患等方面都起到了極為有效的作用。但還不能從根源上杜絕暗箱操作的行為。

        2008年4月,溫縣農信社出臺了以“三定一訪”為操作規程的《溫縣農村信用社辦貸結果公開監察管理暫行辦法》。

        “三定”即:一是定點,要求各基層社必須按規定在信貸服務大廳墻上公示借款人姓名(企業名稱)、法人代表、電話號碼、家庭住址或廠址、金額、期限、用途等明細。二是定時,要求各基層社必須按規定在次月4日前將上月貸款情況對外公示,時間不得少于20天。三是定查,要求各基層社必須按規定在公示當日將公示內容報送聯社紀檢監察室備查。

        “一訪”即溫縣聯社紀檢監察室以現場檢查、電話查詢、舉報落實等各種形式進行回訪。其中著重查訪信貸人員是否在貸款發放過程中存在吃、拿、卡、要、報等不廉潔行為,以及暗箱操作和騙取信貸資金等違法違紀行為。

        此辦法從辦貸結果的公開方法、監察內容和處理意見上制定出了近20項規定,經檢查發現有違規違紀行為的,將對照相關規定對相關責任人給予批評教育、經濟處罰或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全裸美女1区2区在线免费观看 | 日韩欧美精品一本在线播放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夜色福利院在线观看免费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电影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