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健康教育的建議范文

        對健康教育的建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健康教育的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健康教育的建議

        第1篇:對健康教育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 健康教育;護士工作;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3(c)-0141-04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療衛生工作者將工作重心從“疾病”轉移到了“患者”,這就要求醫務工作者及醫療機構需要滿足患者生物、心理及社會方面的需求,達到患者滿意的狀態。患者滿意度是評價醫院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實現患者滿意是現代醫院追求的目標。患者滿意度是指人們由于健康、疾病、生命質量等各方面的要求而對醫療保健服務產生某種期望,基于這種期望,對所經歷的醫療保健服務情況進行的主觀評價[1]。現今社會,醫療市場競爭日趨巨大,患者滿意度已經成為醫療衛生系統高度關注的問題,如何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工作滿意度,也成為了各大醫院護理部面臨的重要問題。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內科在護理工作中應用自制內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評價表,對提高患者滿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選取2010年10月~2011年9月我院內科住院患者380例,其中,男206例,女174例,住院時間1周以上。入組條件:無意識障礙;無視力、聽力、語言溝通障礙;無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患者。

        1.2 評價標準

        制訂病房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根據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2]和我院實際情況制訂《病房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由主管護士指導患者或家屬在最符合自己想法欄目內打“√”選擇評價內容。該表由14個子條目組成,其中前13個條目為半結構性問題,結果分為3個等級:滿意、較滿意、不滿意,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人數×100%第14個條目為開放性問題:最滿意和最不滿意的護士,表揚與意見、建議。應用該表對內科住院患者出院當日進行病房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

        1.3 方法

        1.3.1 制訂健康教育評價表

        根據我院內科住院患者實際情況和特點制訂《內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評價表》(圖1),對患者入院第五日及出院當日進行調查考核。經考核,評價等級為B、C、D級患者,由主管護士當日再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出院后1周電話隨訪。

        1.3.2 加強健康教育護理管理

        1.3.2.1 加強護士的規范化培訓 由各科護士長組織,對本科護士統一進行健康宣教知識培訓。同時加強護士人文素養、溝通能力、法律法規等的培訓,每個科培養1~2名專門的健康管理師。

        1.3.2.2 建立床頭健康宣教卡及專科健康教育手冊 ①將健康教育的內容歸納在卡片上,置于患者床頭,主管護士每完成一項在其后面打“√”。②將每個科室專科疾病的健康宣教內容整編成宣傳冊,護士人手一本;并在每個病房進門左手側墻壁懸掛一本,由主管護士指導患者進行學習,同時方便患者隨時學習有關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識。

        1.3.2.3 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健康教育宣教 對低學歷、低齡、高齡、記憶力差、病情重的患者采取有效宣教措施。①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宣教,避免使用專業術語;②宣教內容的深度不宜過高;③運用生動形象的舉例表達宣教的內容;④采用工休會的形式,集中進行安全知識、規章制度等的宣教,2次/個月;⑤加強在晨晚間護理、各項治療操作時的個性化重復宣教,以加強患者的記憶;⑥加強對患者家屬的健康宣教。

        1.3.2.4 加強督促指導 護士長及責任組長加強對主管護士的健康宣教工作的督導、檢查,了解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和主管護士健康宣教知識的深度,并有針對性地對主管護士的宣教工作進行指導,進而提高護士的宣教工作能力。

        1.4 健康宣教評價

        對內科住院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宣教到位評價等級分為A、B、C、D四個等級。患者或家屬完全掌握為A,部分掌握為B,未掌握為C,未宣教為D。未按時宣教,超過1 d為B,超過2 d為C,未宣教為D。總分100分,90~100分為“A”,80~89分為“B”,60~79分為“C”,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完成統計,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四個季度內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度和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統計分析表明:隨健康教育知識掌握度的提高,內科住院患者滿意度也得到提升。見表2、3。

        3 討論

        3.1 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得到提高

        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個體為維持或促進健康、達到自我滿足、自我實現而采取的行為與信念防止,包括疾病知識知曉程度、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規范用藥、不良生活行為改變幾個方面的行為,健康教育模式對人們的健康狀況有重要的影響[3-4]。因而護理服務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實施及效果尤為重要。每個科護士長指定主管護士作為患者的健康知識指導者,讓其評估不同患者切實存在的問題,讓不同的患者接受有針對性、有價值的健康指導。定期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實施評價考核,能夠及時發現宣教內容存在的漏洞,了解健康教育的效果。對健康知識掌握不牢或未掌握的患者采用個性化宣教,加強其記憶,從而提高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表1調查結果表明,隨著健康教育的加強,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度明顯提高。

        3.2 患者滿意度得到有效提高

        Junya等[5]研究也證實了患者的滿意度與醫務人員特別是護理人員的友好、關心有很強的相關性,這與中國人注重情感有關,所以醫院應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的主動服務意識,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改善醫患關系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在臨床工作中,主管護士通過不定時、多次、重復、個性化地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及時、有效的溝通,解決了患者的疑惑和顧慮,滿足了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及建議,避免了患者的不滿、埋怨等,同時患者獲得了疾病的治療和保健知識,能信任、尊重醫護人員,治療依從性增加,和諧了護患關系,減少了不必要的糾紛。表2調查結果表明:隨著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度的提高,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

        3.3 護士健康宣教的主動性增強

        應用該調查表以來,護士長和責任護士對主管護士的健康宣教工作進行督促、指導,并應用健康教育評價表考核評價。同時對主管護士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獎懲制度,考核結果與績效獎勵、年終評優等掛鉤。建立制度,保障落實,將此項工作列入常規護理職責中,明確規定責任護士對入院患者有人性化健康教育的責任和義務[6],促使主管護士養成了主動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的習慣,病房內健康教育覆蓋率達100%。

        3.4 護士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在法律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提高的同時,對服務和保健意識也不斷提高,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為嚴峻的考驗[7]。這對護士的綜合能力(包括職業素養、理論水平、技操能力、服務態度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護士不斷地去學習,去總結,去提高,才能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進而提高護理質量。護士自身通過參加不同方式的學習,提升了專業理論知識及技能水平,為患者作健康教育時受到患者的肯定、信任與尊重,其成就感和自身滿意度得到提高。健康教育評價表的應用,讓護士可以分階段、有條理地全面地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避免了傳統健康教育的盲目性和片面性,避免了患者盲目的呼叫與詢問,節省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護理滿意度是患者對醫療服務質量的最終評價指標之一,能夠得到較理想的患者滿意度是醫療改革的最終目的[8]。隨著優質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健康教育成為了提高患者對護士工作滿意度的有效途徑。健康教育滿意率直接影響到患者對護士技術水平和服務態度的滿意率[9]。同時,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治療療程,降低復發率,減少合并癥等,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0]。我們應結合自身經驗和科室的特色,通過認真落實護理工作的每個環節,切實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工作的加強和改進,從而達到為患者提供滿意服務、提高護理質量的宗旨。

        [參考文獻]

        [1] 蔡湛寧,陳平雁.患者滿意度的概念及測量[J].中國醫院統計,2002,9(4):236.

        [2] 馮志英,王建榮,張黎明,等.住院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的研制[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63-65.

        [3] Csaba BM. Anxiety as all independent cardiovascular risk [J]. Neuropsychopharmacol Hung,2009,8(1):5-11.

        [4] 張責瑾,陳曉潔,喬艷華.164例孕婦孕期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2,23(2):146-147.

        [5] Junya T,Yuichi I. Effects of patient demands on sat-isfaction with Japanese hospital care [J]. Inter J for Qual in Health Care,2000,(5):395-401.

        [6] 劉玲,蔣桂芝,付文惠,等.健康信念模式在難治性消化性潰瘍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10-12.

        [7] 溫賢秀,孟憲東,楊俊華.優質護理服務對護理科研工作的推動作用[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1,8(6):264.

        [8] 劉偉,李君榮,劉靜,等.影響醫療服務滿意度評價因素初步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2,5(11):883-884.

        [8] 金麗芬.健康教育提高護理滿意度的重要因素[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6):55.

        第2篇:對健康教育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糖尿病前期;健康教育;生活干預;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2-0299-02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疾病,一旦發病,往往需要終身治療。但糖尿病的發病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近年來研究表明,在糖尿病發病前的一個階段,患者已出現糖調節受損,這說明此時患者已有發展為糖尿病的傾向,醫學上稱為“糖尿病前期”。糖調節受損(IGR),它又包括糖耐量減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損(IGF)。

        IGR 不僅增加了 2 型糖尿病發病的危險性,而且高血糖水平也是發生心血管疾病發病的危險因素,故早期發現IGR,及早進行干預措施,對人們的健康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IGR 的診斷標準

        1997 年的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提出了空腹血糖受損 (IFG) 的概念: 即空腹血糖 (FPG)≥6.1mmol/L, 但

        2 糖尿病前期的轉化

        20 世紀 80 年代大慶研究的資料表明,IGT 發生糖尿病的年轉化率為7.7%。另有資料顯示,老年 IGT 患者發生 2型糖尿病的危險比糖耐量正常者增加 5―8 倍,平均每年有8%―10%的人轉變為糖尿病,累積患病率達 40%。在中日友好醫院所做的為期3年的小樣本研究中,可以看到IGT 在自然狀態下有 34.9%的人群轉化為糖尿病,37.4%仍停留在糖尿病前期。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未來數年內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明顯高于正常血糖水平。

        3 IGR 人群的篩查

        依據 ADA2007 版糖尿病診斷標準建議,IGR 的篩查內容主要包括:(1) 年齡≥45 歲,特別是體重指數(BMI)≥25 者,年齡

        4 對糖尿病前期患者實施健康教育

        4.1生活干預及健康教育

        4.1.1提高認識,走出誤區:絕大多數處于此期的患者,沒有任何不適和癥狀,全部都是通過入院生化檢查得出的結果。絕大多數患者認為未超過7.0mmol/L屬正常范圍。患者處于此期存在著健康隱患,同時伴有胰島素抵抗和胰島功能受損,對心腦大血管、腎臟等器官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任其發展他們會以每年8%-10%的速度進展到糖尿病,如對他們進行生活干預,大約有50%的人逆轉到正常。同時,對高甘油三酯血癥.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的糖耐量低減的患者尤應加大力度進行健康教育,他們是進展到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4.1.2 科學飲食,有效降糖:飲食控制是糖尿病前期患者至關重要的基礎治療,應長期嚴格堅持。其原則是:低鹽低脂,每日保證水溶性纖維素食品的攝入,以延緩食物的吸收,這可降低餐后血糖。進食速度是關鍵所在,一定要細嚼慢咽。提倡飲食多樣化,以混合餐為宜。食用綠葉蔬菜,并注意補充維生素類食物,提供足夠的維生素C和A。水果以食用蘋果為宜,因蘋果中的果糖進入細胞變為能 量不需要胰島素的參與,所以基本不撼動血糖。以一日三到五餐為宜,定時定量,口味清淡,限油限鹽,盡量不吃腌制品、油炸品、動物內臟等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嚴格控制脂肪的攝入。

        4.1.3 堅持運動,決不懈怠:每日堅持運動,如快走、慢跑、跳健身舞、打羽毛球等等。每日運動時間不少于40分鐘,每周運動至少4-5天。長期堅持運動可以增加組織利用葡萄糖,使血糖降低,肥胖患者利于減輕體重,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每日堅持不懈的運動使心臟的功能不受年齡的威脅,深入講解體育鍛煉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5 體會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糖尿病是一種與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疾病,健康教育則是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健康教育是該病的基礎治療措施之一。患者缺乏對糖尿病知識的認識不僅影響其依從性,也會影響其心理健康,造成患者不規范系統的治療,甚至認為無法根治而采取消極的態度,對糖尿病患者來講,依從性對糖尿病的控制有很大的影響。健康教育對患者是一種支持,能改善患者對糖尿病的“無知狀態”,改變其態度和行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從性和治療效果,達到更好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認真細致的健康教育,使處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認識得到很大的提高。科學的飲食管理和堅持不懈的運動,是阻斷患者進展到糖尿病的法寶。患者出院后,我們跟蹤隨訪,督促他們定期檢查空腹血糖,詢問飲食管理的效果和堅持運動的體會。在糖尿病早期對患者進行全面系統循序漸進的施教,為以后的長期治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育針對性強,能讓患者掌握糖尿病的治療護理和預防保健知識。健康教育可明顯提高糖尿病早期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療效,許多患者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并明顯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而且糖尿病早期健康教育效果明顯,在有條件的地區應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筱瑩,李梅忠,阮佩珊,等.互動模式健康教育在改善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中的應用研究.中國全科醫學,2010,13:14501452.

        第3篇:對健康教育的建議范文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五里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內共有糖尿病管理患者1 246 人,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從中抽取250名患者為調查樣本。去除外出、遷出、住院等因素,實際觀察對象為健康教育組104人,對照組106人。入組條件:① 符合WHO 1999年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即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餐后血糖≥11.1 mmol/L。② 年齡60~80歲。③ 有一定理解閱讀能力,能全程接受健康教育。排除標準:① 并存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② 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③ 行為溝通和學習能力障礙等。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 自行設計問卷,對胰島素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內容包括胰島素使用率,胰島素了解程度,胰島素接受程度,胰島素誤區(包括使用胰島素會導致肥胖、注射胰島素會非常疼、注射胰島素易導致低血糖、使用胰島素會“上癮”、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不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使用胰島素意味著病情惡化治療失敗等6項),急性并發癥情況,低血糖反應。于干預前、干預2年后分別進行1次問卷調查,核對無誤后當場收回。

        1.2.2 實驗室檢查 在干預前、后分別檢測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

        1.2.3 干預措施

        ① 健康教育組:2010年6月—2012年5月,對患者每3個月組織1次專題健康講座。由本中心的全科醫生主講,內容包括糖尿病藥物治療、胰島素概述、胰島素使用方法、糖尿病飲食、個性化飲食方案、糖尿病運動治療、糖尿病急性并發癥的預防、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

        ② 對照組:采取傳統的社區健康教育方式,包括發放糖尿病健康處方,糖尿病宣傳版面等。

        2組均接受每3個月1次的社區糖尿病隨訪。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經核對后錄入計算機,使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其中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其中組內比較采用配對四格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情況

        干預前健康教育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病程、FPG、2hPG、HbA1c、胰島素使用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兩組患者的胰島素了解程度,胰島素接受程度,胰島素誤區,急性并發癥情況,低血糖發生率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

        2.2 干預前后比較

        干預后,健康教育組患者的胰島素了解率、胰島素接受率有明顯上升,胰島素誤區發生率下降,胰島素的使用率上升,FPG、2hPG、HbA1c降低,但低血糖的發生率上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3)。

        干預后健康教育組患者的胰島素了解率、胰島素接受率、胰島素使用率均高于對照組,胰島素誤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顯示,早期胰島素治療通過控制血糖,可以減輕糖毒性、脂毒性,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具有持久益處。依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成人2型糖尿病胰島素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對下列情況建議起始胰島素治療:1型糖尿病患者;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HbA1c≥9.0%且糖尿病癥狀明顯;在采用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預及2種或2種以上口服降糖藥次大劑量治療3個月后血糖仍不達標(HbA1c≥7.0%)的患者;病程中出現無確切誘因的體重下降者。另外,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存在急性并發癥或嚴重慢性并發癥、應激情況(感染、外傷、中等大小以上手術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妊娠期間等應給予胰島素治療。總之,2型糖尿病患者在HbA1c控制不理想時,應盡早起始胰島素治療\[1-2\]。

        在社區臨床工作中,發現許多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使用太晚,發生了不可逆轉的并發癥。由于對胰島素的認識存在誤區,甚至有患者在多年的血糖控制不良后,仍拒絕使用胰島素治療。常見的誤區有:胰島素會導致肥胖;注射胰島素會非常疼;注射胰島素易導致低血糖;使用胰島素會“上癮”;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不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使用胰島素意味著病情惡化治療失敗等。

        本中心對糖尿病患者進行了系統的專題健康講座,通過全科醫生的專業介紹,使患者對糖尿病藥物治療、胰島素概況、胰島素使用方法、糖尿病飲食、 糖尿病運動治療、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知識有了深刻的了解,消除了他們對早期使用胰島素的顧慮,增加了對胰島素的了解,使他們在血糖控制不良時更易接受胰島素治療,使胰島素治療的起始時間提前。系統的健康教育也使患者的FPG、2hPG和HbA1c下降,從中獲益。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健康教育組內的低血糖反應增加,可能與胰島素使用中的劑量調整、飲食不規律、其他藥物的協同作用、年齡等有關。提示對老年患者,胰島素劑量的增加幅度不宜過大,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3-4\]。

        4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1):S1-S37.

        [2]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成人2型糖尿病胰島素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J\].藥品評價,2012,9(1):42-44.

        [3]閆巍,王全錄,鄭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預防措施\[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C):318-320.

        第4篇:對健康教育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 護理健康教育 問題 對策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如今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自身的健康。自1986年我國響應WTO提出的全球戰略目標號召后,衛生部明確指出要在全國大力開展健康工作,醫院護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展。但是,筆者作為一名護理人員通過在臨床不斷地實踐,認為在開展此項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主要問題阻礙了護理健康教育的進一步開展。現分析如下:

        1 護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護士對開展護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由于受到長期存在的傳統護理模式影響,很多護士都認為開不開展護理健康教育無關緊要,仍然只重視完成病人的常規治療及護理,未把此項工作列入到護理計劃重點中來。加之對護理健康教育未充分理解,對于其思想和行動上應受到的改變常常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2 實施方法不足

        1.2.1在實施過程中,由于疾病種類繁多,且每個病人的個體差異和經歷更不相同,又存在護士缺編,往往習慣于把資料交給病人或家屬閱讀,或一味講解常規、單一的內容,而未了解病人的真正需要。

        1.2.2目前,健康教育實施計劃單還沒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的既反映出病人真實情況又具有教育內容及效果,全國認可的標準格式,大多數護士直接面對病人的時間很少,卻花大量時間去寫是很不現實的。

        1.2.3在實施的整個過程中,未建立評價指標,也無反饋信息。很多護士只注重對病人的單向灌輸,忽略了這是一個動態的雙向交流過程,病員的其他健康需求是否有遺漏,以致效果很難肯定。

        1.2.4護士健康教育相關理論缺乏,整體素質低,健康教育融匯了哲學、醫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和傳播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和技術,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不足,因而造成知識結構缺乏,不能滿足患者需求,不能促進健康教育的提高。

        1.2.5醫院支持條件有限 醫院管理系統雖一再強調健康教育,有時候也只停留在表面,而未具體關心其落實情況,是否有效地培養了健康行為,是否阻止了不健康行為的存在與發展。另外,后勤服務系統也未跟上,占用了護士與病人接觸的大量時間。在護理健康教育中,所需要的資料、設備、用具單一未能滿足病人需要,阻礙了病人的學習效率與效果。 2 對策

        2.1提高護士認識,完成理念更新 在開展健康教育時,首先是觀念的轉變,使護士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以現代護理理論和整體護理觀作指導,明確護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為此我們要更加宣傳教育力度,進行多層次、多渠道的健康教育理論培訓,使健康教育的思想觀植根于廣大護士思想中,認識到此工作是護理工作的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

        2.2加強護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培訓 提高整體素質,健康教育賦予護士多元化角色,由此我們必須強化在職培訓,加大繼續教育力度,鼓勵護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歷教育,新知識新技術大講座,讀書報告及專業業務學習,改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面,提高護士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3改進實施方法,提高教育質量 有效地做好護理健康教育,最好應用護理程序來進行,從而使健康教育不僅成為一種宣傳手段,也成為護理治療手段,在實施過程中應根據病人個體差異及不同時期需要做好階段性教育,要把教育融入護理工作中,一邊做,一邊講,恰當地運用一些技巧,要多做少寫,把自己從繁瑣的書寫中解脫出來,更好地直接服務于病人,當然護理書寫也需要解決和完善。在整個過程中,要根據制定的評價指標及時評價彌補遺漏的問題,提高健康教育質量。

        第5篇:對健康教育的建議范文

        182例患者教育干預后知識總評分比教育前明顯提高(2=122.63,P<0.01),教育前塵肺疾病知識水平優良者(總分>20分)為7.69%(14例),經過教育后達40.66%(74例)。但仍有9例表現較差,均是文盲。因此,對他們要采用針對性的個人宣教。健康教育后,患者對塵肺病基本知識、危害性知識、治療知識、預防保健知識、職業病防治法宣傳知識的掌握普遍得到提高,與教育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2。

        2心理健康教育干預前后SCL-90評分的比較

        心理健康教育干預后,農民工塵肺患者SCL-90的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恐怖因子分值明顯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3討論

        3.1多數農民工塵肺患者對塵肺病知識缺乏了解

        本研究顯示,54.95%的患者對塵肺病知識認識較差,他們對塵肺病幾乎是一無所知。另有37.36%的患者對塵肺病知識認識不夠。由于農民工患者文化程度較低、流動性強,上崗前多未進行職業衛生知識培訓,對塵肺病基本知識和生產環境中存在的職業危害缺乏認識,自我保護意識淡薄,錯過了最佳預防期,有些人在不知不覺中患上了塵肺病或正處在患塵肺病的過程中而不知,患病后不知道獲得救助的渠道。

        3.2農民工塵肺患者普遍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問題

        本研究表明,該院所收治的182名農民工塵肺患者存在多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尤以身體不適、抑郁、焦慮、敵對、恐懼表現突出,這與塵肺病本身的疾病特點有關[3]。目前,塵肺病尚無有效藥物治療,患者不得不長期、反復忍受咳嗽、多痰、哮喘、低氧血癥等癥狀的折磨,后期還影響心臟功能,這無疑會影響塵肺病患者的精神健康[4]。且由于當前很多農民工塵肺患者在診斷塵肺病后,其應得到賠償的權利一直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加上患者本身經濟條件差、缺少醫療保障,使農民工患者家庭承受了極大的經濟壓力,加重患者的抑郁、焦慮不良情緒外,還可影響人際關系,產生敵對情緒。表現為患者往往不配合檢查、治療,有的甚至以破壞公共設施、鬧事來發泄憤怒,甚至有的還有自殺傾向。

        3.3健康教育對提高農民工塵肺患者認知水平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第6篇:對健康教育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康復護理;臨床效果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是帶狀皰疹經過治療后,皮疹已經消退,只局部留有神經痛長期不愈,延續疼痛超過一個月的神經疼痛病[1]。關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定義至今無統一意見,一種定義為皮膚帶狀皰疹急性炎癥期后持續3個月以上的局限性疼痛。另一種定義為急性帶狀皰疹治愈后的疼痛,持續時間1個月至6個月[2]。我院自近年來采用中西藥聯合治療該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采用護理配合效果更佳,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中西醫結合治療組)和對照組(西醫治療組)各30例,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心衰、精神疾患及妊娠患者。觀察組30例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28~76歲,平均56.8歲;輕度疼痛7例,中度疼痛13例,重度疼痛10例;病程5d~8個月,平均3.2個月。對照組30例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31~78歲,平均57.3歲;輕度疼痛13例,中度疼痛12例,重度疼痛5例;病程3d~10個月,平均3.5個月。兩組患者從年齡、性別、病程等各方面比較差異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西醫治療,轉移因子皮下注射,2ml/次,1~2周1次,連續注射1~3次;注射維生素B1針、維生素B12針,4ml/次,1次/日,連續注射2周。觀察組患者在以上治療基礎上加用自擬雙花皂角湯湯加減治療,基礎方劑為:當歸15g,生地10g,川芎10g,金銀花15g,赤芍15g,皂角刺6g,穿山甲10g,天花粉10g,乳香6g,沒藥6g,生甘草6g。加減法:年老體弱者加黨參、白術;發于頭部者加蜈蚣、生姜;發于軀干者加元胡、香附;發于上肢者加姜黃;發于下肢者加牛膝;便溏者加砂仁、生山藥;大便干結者加酒大黃。以上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兩組患者均以持續治療2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觀察比較治療效果。

        1.3 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組間進行卡方檢驗,以P

        2 護理干預

        2.1 疼痛的控制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發生使人們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此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疼痛性疾病,其主要特點為頑固性疼痛,此疼痛使多數患者受盡折磨,對中度疼痛的患者(疼痛程度像≤5分)由護士指導其采取以下非藥物療法減輕疼痛:(1)呼吸止痛法:疼痛時深吸一口氣,然后慢慢呼出,而后慢吸慢呼,呼吸時雙目閉合,想像新鮮空氣緩慢進入肺內;(2)松弛止痛法:松弛肌肉,如嘆氣、打哈欠、深呼吸、閉目冥思等方法能減輕或阻斷疼痛反應,起到止痛作用;(3)轉移止痛法:可通過多種形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起到減輕疼痛的作用,如看電視、講故事、創造歡樂的氣氛、與親近的家屬、朋友相互交談等。若非藥物療法無效或重度疼痛(疼痛程度≥6分)時,護士報告醫生使用有效止痛劑,另外對伴有焦慮或抑郁的患者除心理支持外,根據醫囑適當應用催眠鎮靜藥,如苯二氮芥類(安定、硝基安定),也可應用抗焦慮或抑郁藥,均有一定的療效.1.3疼痛的心理護理:熟悉病人的病情、心理特征、生活習慣,了解病人的家庭狀況,與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詳細了解止痛藥的藥理、療效與副反應,指導病人正確用藥。

        2.2 舒適護理

        保持室內良好的采光和通風效果,適宜的室內溫度,創造舒適的環境,避免強光、噪音等環境因素誘發或加重疼痛。醫務人員講話聲音應小,各項護理操作應做到穩、準、輕,盡量減少碰擊聲,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使房間聲響保持在35dB以下。

        2.3 心理護理

        在入院之初,首診護士就詳細向患者介紹醫院環境、經治醫生的情況、醫術及責任護士的情況。護士在進行住院宣教的同時,不僅要有高度的責任心、熱情的服務、還要有嫻熟的技術,以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緒。5例患者年紀較大,均在70歲以上,個別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護士均能主動熱情照顧患者的起居,并經常與患者聊天溝通,消除其陌生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鼓勵其親人朋友給予更多的關愛,從點點滴滴讓患者感受溫暖、重建希望,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很好地配合醫療護理。加強責任意識,針對患者老年體弱、病程長的特點,護士除按等級護理要求巡視病房外,加強對患者的病情觀察,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加強預見性護理,預見性護理在老年患者顯得格外重要,要求護士要細心、從細微的病情變化,做好預測、判斷、處理;做好基礎護理保持床單位平整、干凈,污染后及時更換,為患者提供整潔舒適安靜的就診環境;切口疼痛的護理:評估切口疼痛的程度,給予心理疏導,減輕對疼痛的敏感性,必要時給予止痛劑。

        3 健康教育

        3.1 健康知識的教育

        評估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及家屬的交談,初步了解患者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生理缺陷、心理、生活習慣及家庭背景及病情的輕重等。同時用望、聞、問、切的方法采集一般資料,運用辨證分析確定證型評估患者。讓患者認識、了解帶狀皰疹的病因、病機及主要癥狀通過發放健康教育小冊子或聊天讓患者了解帶狀皰疹是一種神經和皮膚都同時受創的疾病,常見于中老年人,近來也有低齡化發病的趨勢,多認為是緊張、勞累、感染或使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類藥及惡性腫瘤病等綜合因素引發的免疫力低下所致。本病的特點是:發病年齡及季節的無預見性、無規律性,發作時皮膚的創面灼痛、神經閃電樣刺痛難忍,后遺痛持久頑固。安慰體貼患者,盡量解除和減輕患者疼痛,耐心講解本病的發生原因和疼痛機制,以減輕心理壓力,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病人感到心情舒暢,轉移及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有效地減輕疼痛。

        3.2 飲食調護教育

        選擇食物時,必須根據病證的性質,結合食物的性味歸經,選用相宜的食物配膳,才做到寒熱協調、五味不偏,則脾胃得養。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忌辛辣魚腥等發物,少食煎烤油炸之品,宜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保持大便通暢,不宜飲酒。或者飲食時要結合原發病的飲食禁忌。

        3.3 用藥知識的教育

        中藥湯劑宜溫服,如病人出現食欲不振、腹痛、便溏時應停止服用。教會患者相關自我護理的知識與技能,有助于患者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中醫的物理治療如針灸、耳針、梅花針、理療、推拿、按摩等療法,可改善血液循環,調節植物神經功能。對針灸治療的患者,應指導患者起針后休息10min,6h內不要洗浴,以防針孔感染。敷貼膏藥的患者講解對按摩推拿的患者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自我按摩知識教育。

        3.4 日常注意事項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是一種頑固性疼痛性疾病,其發病的主要特點為疼痛,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滯留于體內的病毒所致,患者在感染帶狀皰疹初期,沒能及時的進行治療,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以至于病毒依然滯留于體內,成為帶病毒者,當帶病毒者受到某些因素導致自身免疫力降低時,滯留于體內的病毒將再次被激發,病毒沿神經生長繁殖,繼而造成神經的損壞或破壞,從而引發神經疼痛,也就是大家常見的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對于此病,我建議大家要及早的治療,以免病情惡化。在發現自身患有帶狀皰疹后要及時就診,如果不及時治療,在帶狀皰疹皮損消退后,會留下疼痛的后遺癥,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此病的發生不僅給你身體帶來傷害,而且嚴重的影響到你的正常生活,如果帶狀皰疹出現在面部,也就如張女士那樣,治療不及時最易導致面癱。發病期間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平時適當的鍛煉身體,從而增強自身免疫力。

        4 結果

        4.1 療效評價標準

        按照疼痛分級標準[3]進行疼痛改善程度的制定,即治愈:患者疼痛部位疼痛感完全消失,VAS評分為0分,不影響生活及工作;顯效:患者疼痛部位疼痛感明顯改善,VAS評分

        4.2 臨床療效(見表1)

        4.3 復發率及不良反應

        隨訪觀察6~18個月,觀察組復發1例,復發率為3.33%;對照組復發5例,復發率為16.67%。治療過程中觀察組出現惡心2例,對照組出現惡心1例,頭暈1例。

        5 討論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而引發的一種以疼痛為主要感覺的皮膚病。一般病毒感染有一定的自限性,15~30天左右皮疹可自行消退。但神經痛與皮疹消退不成比例,有的老人即使皮疹完全消退,神經痛往往持續數月或數年,甚者達10余年之久。目前,現代醫學解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是一個難題,其只能通過止痛藥物來暫時緩解疼痛但很少能根治,而我院采用中西藥聯合治療后遺神經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5.1 影響療效的因素

        治療此病,不同病人的療效差異極大,最快的7~10天,最長的4~6個月,那么,影響療效的因素:(1)年齡和體質:年齡越大、體質越弱療程愈長;(2)心情:易生氣發火、急躁、再加信心不足的患者則療程長;(3)睡眠:充足的睡眠可提高免疫力,而患者往往由于疼痛影響睡眠,療程就長,故應加服助眠劑;(4)勞累:重癥病人應停工休息,中輕度患者也應避免過勞,否則會影響療效;(5)其它疾病:皰疹病人特別是后遺神經痛往往伴有糖尿病、胃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必須同時進行認真治療,方能相得益彰,提高療效;(6)病情:凡后遺神經痛在三個月以上者療程延長,后遺神經痛在二年以上的病人,則至少一個半月方可痊愈;(7)診治時間:就醫時間愈早,療效愈好;(8)氣候及生物鐘:氣候強烈變化時,人體免疫力下降,疼痛加重,患者切勿緊張,否則,也會影響療效;還有人體生物鐘與療效也有關系,醫學上稱為“病毒的認時性”,一般人體在下午四點左右及夜三點左右免疫力較低,病毒會乘機作怪,此時用藥效果就好。

        5.2 后遺癥的原因

        引發后遺神經痛的主要原因是,神經線的外皮粗纖維被皰疹病毒大量吞食破壞的結果,其次是殘余的病毒不定期在作怪。留下后遺癥與下列因素有關。皰疹類型:凡大水泡型及疤痕性(即壞俎型皰疹)的帶狀皰疹易留下后遺癥。這兩種皰疹由于結痂時間長,此期間病毒活動猖獗,易把神經外周的組纖維嚴重破壞,而導致掉痂后留下后遺神經痛,前者較好治,后者則更難治;年齡、體質:凡60歲以上,又多病叢生,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易留下后遺癥;治療方法和時間:未及時治療者易留下后遺癥。

        出現后遺癥應采取三種方法:心理治療又分支持療法(即鼓勵病人樹立信心,因這是自限性疾病,主要耐心);還有釋疑療法(即要把病人發病的外因找出來,并向病人詳細講解治療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及對策);中藥外治;中藥內服,隨癥治療。目前在醫學界流行“此癥無特效辦法”的觀點是十分錯誤和有害的。

        5.3 中醫病因病機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當屬于中醫“蛇丹痛”范疇,認為其主要病因為外感濕熱毒邪,內因是正氣虛弱,形成邪實正虛的基本病機。毒邪入侵傷及絡脈,絡氣郁滯,甚則瘀塞不通,不通則痛。若正氣大虛,呈現陽失溫煦,陰失濡潤,陽氣虛,元陽不足,清陽不升;陰血不足,脈絡拘急,則形成不榮則痛。在臨床治療方面,眾多醫家都認為,瘀血為本病最主要、最基本的病理因素,其他相關病機均在此基礎上產生 。帶狀皰疹皮損消退后,因余毒未盡,留滯經絡,氣血運行受阻,氣滯血瘀,則出現疼痛。因此,活血化瘀法是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最常見的方法,在活血化瘀的基礎上可配以補氣、養血、解毒、清熱等方法。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在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自擬雙花皂角湯加減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方中當歸、生地、川芎、赤芍、乳香、沒藥活血通絡、養血止痛,金銀花、天花粉清熱解毒,皂角刺、穿山甲通絡破瘀,能夠引藥效直達病所,生甘草解毒益氣、調和諸藥。在護理工作中,要指導患者加強營養進食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增加抵抗力,保持大便通暢。告知患者注意局部衛生,保持局部清潔、干燥,穿棉質內衣。保持心情舒暢,多聽音樂,適當運動,以散步為主,以分散注意力,緩解疼痛,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

        在治療過程中,安靜、舒適的醫療環境能使患者緩和其緊張、焦慮的心情,產生積極的情緒,從而使其產生對就醫過程的安全感和提高其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這些積極的情緒會有效地促進患者的康復。正確的護理是有效控制疼痛的關鍵,通過以上的了解,想必大家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護理有了新的認識,做好疼痛的控制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朱學俊.現代皮膚性病學診療手冊.北京醫科大學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發行.2004.5:2-3.

        [2] 武百山,倪家驤,硬膜外腔持續輸注神經妥樂平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臨床研究[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08,15(3):241-243.

        第7篇:對健康教育的建議范文

        【摘要】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應用于冠心病病人的臨床效果。[方法]將100例老年冠心病病人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結果]實驗組病人服藥及門診隨訪依從性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其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兩維度得分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健康教育顯著提高了實驗組病人的服藥依從性及門診隨訪依從性,改善了實驗組冠心病病人生活質量。

        【關鍵詞】  健康教育;冠心病;生活質量;依從性

        冠心病是心血管科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可由多種因素引起,主要癥狀為胸腔中央壓榨性疼痛,并可遷延至手臂、頸、后背、胃部等處,嚴重者可出現嚴重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危及到病人生命[1]。在臨床實踐中發現,許多病人缺乏基本的保健常識和冠心病相關知識。為了減少誘發因素,提高病人的依從性,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病人100例,均符合國際心臟病學會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命名標準聯合專題組制定的《冠心病命名及診斷標準建議》標準[2],無急性心肌梗死、重度心律失常和重度神經功能疾病病人。其中男71例,女29例;年齡64歲~83歲,平均71.3歲;心絞痛型60例,心肌梗死型29例,無癥狀心肌缺血型11例;病程1年~7年,平均3.9年。將100例病人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病人年齡、性別、病程、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育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護理、病情監測和基本的健康教育等。實驗組病人通過與病人溝通和查閱病歷,根據其社會背景、文化程度、生活習慣、心理狀態、經濟狀況等,對其進行身心評估,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制訂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具體如下。

        1.2.1.1 生活習慣

        根據病人的生活經歷、文化背景等,采用口頭宣教、宣傳圖片等方式對病人開展冠心病相關知識教育,對病人提出的疑問給予及時、準確的解答,讓病人對冠心病發病機制、誘發原因、臨床分型、預防措施、注意事項等有基本的了解。指導病人遵醫囑服藥,可幫助其將各種藥物的用法用量做好標記,以免錯服,并讓病人了解藥物的療效和可能的副反應。幫助病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和吸煙酗酒,按時睡覺[3],避免過度疲勞。清晨醒來仰臥5 min~10 min,做深呼吸、活動四肢,控制體重、高血壓、高血糖等,根據個人愛好適當運動,如通過散步、太極拳等活動放松身心,增強體質。

        1.2.1.2 飲食調理

        向病人介紹飲食調理的意義,根據病人的飲食習慣和體質狀況,指導病人選擇清淡可口、低鹽低脂、高蛋白低熱量的食物,增加海帶、紫菜等含碘豐富的海產品的攝入,以提高免疫力和新陳代謝能力。遵循少量多餐,按時按量的原則,忌暴飲暴食。便秘病人可適當增加粗纖維食物,以恢復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水有鎮靜、止渴、、散熱、利尿、稀釋血液等多種作用,老年病人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血液黏稠度較高。此外,人在夜間因呼吸和出汗會消耗部分水分,夜間缺水會使血液黏稠度升高,血小板凝聚,血流量減少,粥樣硬化的血管更易產生栓塞,因此心絞痛、心肌梗死多在睡眠時或早晨發作,所以病人要及時補充水分。

        1.2.1.3 心理疏導

        由于冠心病病情復雜,容易反復發作,治療周期漫長,給病人帶來很多不愉快的體驗,因此部分病人容易產生焦慮、緊張、悲觀等不良情緒,程度嚴重者可能會影響到康復,同時也影響了生活質量。應指導病人正確面對病情,保持心態平和。對不良情緒較為嚴重的病人,護理人員要仔細觀察,從病人的語言、姿勢、神態等方面去把握病人的情緒波動。根據病人的性格特點,在溝通中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用積極熱情的態度鼓勵病人,并增加眼神和手勢等暗示性動作,安慰病人,讓病人感受到被關懷和重視,從而保持較好的心理舒適度。

        1.2.2 評價指標

        1.2.2.1 依從性

        參考費翔等[4]在冠心病病人依從性研究中的治療依從性問卷編制而成,該工具包括了服藥依從性、生活方式依從性、門診隨訪依從性共計3個方面。其中服藥依從性評估病人服藥的次數、量、時間及堅持服藥,得分為0分~8分;生活方式依從性包括不吸煙、適量飲水、適量體力活動等共計8個問題,得分為0分~8分;門診隨訪依從性的判斷標準為:完全做到為8分,基本做到為6分,偶爾做不到為4分,根本做不到為2分。

        1.2.2.2 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簡易量表(whoqolbref) 本研究中對生活質量的評價利用whoqolbref進行評定。該量表包括26個條目、3個附加問題,由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關系、環境影響4個領域評分構成。各領域及附加題中自評計分為百分制,總生活評分和總健康評分采用5分制,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本研究中hoqol-bref 各領域cronbach’s α系數為0.80~0.91,表明其在本次測量中的內在一致性較好。

        2 結果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依從性比較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后依從性比較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生活質量比較表4 兩組病人干預后生活質量比較

        3 討論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簡稱,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高脂血癥、高血壓、高黏血癥、糖尿病、年齡、遺傳和內分泌功能低下因素有關。該病是指心臟的冠狀動脈管壁形成粥樣斑塊,造成血管腔狹窄和供血不足,心肌細胞供氧明顯不足,導致的心肌功能或器質性病變,長期進展,可發展為心力衰竭[5]。該病發病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這可能是多種因素隨時間積累的結果。由于病程漫長,治療期間的護理非常重要。發病人群多數為中老年病人,其對相關的保健意識和疾病常識缺乏基本的了解,或者有一定的保健意識,但多為偏方或缺乏科學依據,缺乏系統全面的了解。而冠心病發病因素是多方面的,生活中不良習慣也會導致發病率增高,因此,本研究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引入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以病人為中心,考慮到病人的個體差異性,從多方面對病人開展健康教育,幫助病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干預后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病人服藥及門診隨訪依從性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健康教育顯著提高了實驗組病人的服藥依從性及門診隨訪依從性。而在干預后兩組生活方式依從性方面,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生活方式的改變是一個與效能等相關的復雜的過程,亦需要較長時間有關。除了生活習慣和疾病知識外,還根據病人的性格特征,給予病人積極有效的心理干預,幫助病人保持良好穩定的心情,從而促進病人早日全面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干預后對比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病人雖然在社會關系及環境影響兩維度的得分無統計學差異,但在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兩維度上,實驗組病人的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健康教育活動顯著改善了實驗組冠心病病人的生活質量,但對于其社會關系及環境因素的影響還有待于今后進一步分析。

        【參考文獻】

           [1] 胡麗梅,葉柳花.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的恢復效果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0,24(2):111112.

        [2] 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的報告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j].中華內科雜志,1981,20(3):254255.

        [3] 段桂蘭.冠心病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0,32(1):6870.

        第8篇:對健康教育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健康教育;乙肝;抗病毒;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450.1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8-0444-01

        依從性是指病人在就醫后其行為與臨床醫囑的符合程度,即遵循醫囑的行為活動[1]。慢性乙肝是由乙肝病毒不斷復制而引起的長期進展性疾病,部分病人最終要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而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可以有效減輕肝臟炎癥,阻斷肝硬化,預防肝癌及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延長存活時間,是目前慢性乙肝治療的首要選擇[2]。然而調查表明,臨床接受規范化治療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并不高,患者存在長期抗病毒治療服藥依從性差,例如不遵從醫囑,輕信廣告,擅自停藥等導致病情反復甚至惡化。因此,我們對2011年1月~6月收住院的60例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針對性的進行健康護理干預措施,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方法報道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選擇本科室2011年1月~6月住院的乙肝患者60例,按住院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0例。對照組:男21例,女9例,年齡21~61歲,平均49歲,病程3月~5年。實驗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18~57歲,平均45歲,病程6月~4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用藥依從性等比較,均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護士長和健康教育專職護士自制調查問卷,內容包括:①一般情況資料:包括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經濟情況等。②抗病毒治療依從性及影響因素:包括患者對抗病毒知識的了解,重要性的認識程度,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等。由健康教育專職護士負責調查,使用統一指導語,問卷由患者獨立填寫,對文化程度偏低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其行解釋指導填寫。共發出調查問卷60份,回收6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

        1.3 健康教育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和護理,實驗組在常規治療和護理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加強醫患溝通,主動與患者交談,建立理解信任關系,了解其病情,治療情況,對疾病的認識和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確認患者服藥依從性差的原因;②面對面咨詢和針對性的指導,根據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職業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分析,根據不同對象的等具體情況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措施,以是干預措施盡量達到預期的最佳效果;③進行疾病知識宣教,宣教內容包括病因,治療方案,識別疾病的危險信號,并發癥的預防與觀察,合理用藥方面等,其方式多烊,如利用科室走廊宣傳欄,小冊子,健康教育處方等方式進行疾病知識宣教,提高患者自我監督,自我控制疾病及預防并發癥的能力;④與家庭重要成員溝通,告知家屬有關疾病知識,讓其提醒并幫助患者遵從服藥規律。

        1.4 評價標準:

        依從性評定標準:完全依從:是指患者遵從醫囑時能按時按量用藥;不依從:指不遵從醫囑按時按量用藥,包括間斷用藥,自行增減藥量或自行停藥[3]。

        1.5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 結果

        本結果表明,實施健康教育干預后,患者服藥依從性佳的情況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3.1在臨床工作中,由于患者對乙肝抗病毒治療認識不足,在治療過程中常出現自卑,焦慮,恐懼,懷疑的心理導致治療依從性差,常見如:①認為無不適癥狀,沒必要治療或者對治療沒有信心,不相信醫生的治療方案;②藥品費用高,難以承受,同時擔心藥品副作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醫生未說明必須進行抗病毒治療,而聽信廣告,或其他所謂的秘方偏方。針對這些原因等實驗組進行健康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提高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的依從性。

        3.2針對乙肝抗病毒治療現狀,①慢性乙肝發病隱匿,缺乏自覺癥狀,多數患者又對該病缺乏全面的認識;②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藥物僅是抑制病毒復制,并不能達到清除病毒,切底治愈乙肝的目的;③抗病毒路程長,至少需要半年到2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的治療,才可能取得較為持久,穩定的療效;④抗病毒治療見效慢,其療效很難從癥狀及特征的改善來反映,僅從HBV-DNA滴度的下降來判斷,一般需要1-3個月甚至長大半年時間;⑤抗病毒治療中耐藥性可致患者疾病不斷進展或者病情反復等不良后果。使用要分時分階段實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治療依從性。

        3.3健康教育干預是提高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的有效途徑。現實社會中人們對乙肝的恐懼和對乙肝感染者的歧視,這些都使他們承受著沉重的精神負擔和生存壓為。存在著孤獨,自卑,焦慮,恐懼,抑郁,強迫等心理問題[4]。所以他們渴望醫生提供多方面的幫助,社會給予關注,理解和包容。

        3.4 對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實施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單純在醫院給于健康教育還不能充分滿足患者的要求,還需要家庭的關懷理解和幫助,所以應把我們的工作網絡化,要與患者建立長期的隨訪與聯系,從而提供更多的治療和信息幫助,提高治療依從性,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屈學勤.高血壓病患者不遵醫行為原因分析與健康教育[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2,11(2):178~180.

        [2]武風華,抗乙肝病毒藥物的應用[J].中外醫療,2007,26(20):24~25.

        [3]孫萍,張明輝,吳星恒.兒童哮喘對吸入醫囑的依從性調查[J].江西醫學院學報,2005,5(45):111-112.

        [4]姚樹橋,孫學禮.醫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

        第9篇:對健康教育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優勢途徑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適齡青年得以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但社會急速發展使得競爭壓力也急速增加,大學生面臨著就業的恐懼。另外,由于在價值觀念、行為方式、人際關系、家庭貧困等方面面臨沖突和壓力,使得一些心理相對脆弱的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由此而引發了危害自身健康與校園安全的事件,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輔導員作為高校第一線的學生管理人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優勢

        1.溝通優勢

        輔導員的年齡優勢使其容易和學生溝通。當前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中絕大多數都是從高校畢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年齡、價值觀、生活模式與在讀大學生都很接近,屬于同輩群體。師生之間基于成長背景的差別小,溝通的防御性低、有效性高、互動性強,所以輔導員對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包括心理素質的培養、塑造、提高和發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和作用,很多學生比較信賴輔導員,在學習、生活中出現問題時愿意主動與輔導員溝通,征求意見,尋求支持。

        2.資源優勢

        就工作內容來看,輔導員負責學生學習、生活的管理工作。小到學生的生活起居,大到畢業生就業,對于學生適應環境能力、情感狀況、人際關系和諧程度等情況都比較了解,加上學生干部團隊的輔佐,使得輔導員與專業任課教師和行政工作人員相比,無論在與學生接觸的時間還是工作內容的性質方面,都有十分獨特的資源優勢。同時,輔導員要伴隨大學生走完大學求學的幾年時間,相較于專業課教師,他們是“任課”時間最長的老師,也是“上課”門數最多的老師,和大學生接觸最廣泛、最具體、最有機會深入了解本班學生的思想動態、情緒、困惑、壓力等,知道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需求,這有助于他們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3.自身優勢

        我國目前的高校輔導員隊伍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師范院校畢業的,數年師范教育的熏陶,使得這部分輔導員對學生的心理變化、情緒反應較為敏感,而心理學、教育學的專業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輔導員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或有能力提供正確的實現成長的其他途徑。非師范教育專業出身的高校輔導員,在正式參加工作前,也接受了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崗前培訓,了解了大學生群體生理、心理的發展特點,結合自身經歷,進入職業狀態也比較容易。總之,高校輔導員已經基本具備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同伴功能、顧問功能和疏導功能。

        二、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開展心理健康調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輔導員開展好學生工作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措施與方案。而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就要進行心理健康普查,主要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異常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與他們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預防。上課學習階段,任課老師也要觀察學生情況,反映給班主任、輔導員,結合學生心理檔案,記錄學生心理變化,再及時反映到心理咨詢機構,或者做統一的心理知識講座預防、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或個別進行指導、幫助。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早發現,及早解決。增強工作的針對性,提高工作效率。

        2.培養學生骨干,建設和諧班級

        班風的好壞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一位在校大學生都組合在不同的某一個班級內,班內同學彼此熟悉,沒有較大的距離感。而和諧的班集體能夠促進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輔導員應引導大學生在班內建立一些愛心小組,同學間互幫互助,互敬互愛,這種對心理的關愛往往能落到心坎上,并能讓人動情、感觸深,甚至終生難忘。相反,若一個班級的風氣是消極的、互不配合,像一盤散沙,那么班級的每個學生就會感到孤獨無助、緊張壓抑,班集體名存實亡,久而久之不僅影響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效率,而且也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輔導員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要注重班級建設,要把班風建設作為班級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規范學生行為,培養和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抓好班風建設。輔導員可以在學生中建立起很好的信任感,做學生的知心人,以“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響力。

        3.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關鍵還要靠培養學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而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輔導員要積極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深入基層,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要創造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增長見識,調適心理,認識社會,把自己融入社會,從中接受鍛煉、磨練意志,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4.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著表率作用。父母應該而且必須配合學校,關心青年學生的成長,父母有責任了解與關心自己孩子的心理問題,尤其在一些年輕人情感糾葛問題上,家庭的處理往往比其他機構更有效。輔導員首先應使家長明確家庭對學生心理支持的作用,讓家長認識到預防學生陷入心理危機的重要性。其次應定期與學生家長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在校外的表現;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內的思想狀況和行為表現;最后對于發生心理危機的學生,輔導員應在第一時間通知其家長,使家長配合干預,對其實施監控。

        5.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輔導員要學會傾聽藝術。傾聽藝術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途徑。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情感復雜動蕩,有些學生性格內向,遇到問題時不愿意將其真實感受表達出來,這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輔導員在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中,不僅僅是老師對學生說,認真地傾聽學生訴說也很重要。如果輔導員能夠以學生為中心,理解和體會學生的感情,認真地聽取學生的陳述,并啟發學生陳述,讓其在述說中表明自己的觀點,宣泄自己的情緒,才能真正地、客觀地了解到學生的內心世界。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男人的天堂 | 亚洲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国产欧美不卡 | 日本中文字幕大片人成 | 亚洲啊V在线观看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怡红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