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歐姆定律比值問題范文

        歐姆定律比值問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歐姆定律比值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歐姆定律比值問題

        第1篇:歐姆定律比值問題范文

        歐姆定律》一課,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高中必修本(下冊)安排這節課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再次增加感性認識;體會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即通過實驗來探索物理規律);學習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的兩種常用方法——列表對比法和圖象法;再次領會定義物理量的一種常用方法——比值法.這就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這節課不全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實驗結論及定律的內容,重點在于要讓學生知道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結論時用了什么樣的科學方法和手段;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控制實驗條件和物理變量的,從而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發現物理定律的歷史足跡體會科學家的思維方法.

        本節課在全章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重要的,它一方面起到復習初中知識的作用,另一方面為學習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奠定基礎.本節課分析實驗數據的兩種基本方法,也將在后續課程中多次應用.因此也可以說,本節課是后續課程的知識準備階段.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讓學生記住歐姆定律的內容及適用范圍;理解電阻的概念及定義方法;學會分析實驗數據的兩種基本方法;掌握歐姆定律并靈活運用.

        本節課的重點是成功進行演示實驗和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這是本節課的核心,是本節課成敗的關鍵,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

        本節課的難點是電阻的定義及其物理意義.盡管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在高一物理和高二電場一章中已經接觸過,但學生由于缺乏較多的感性認識,對此還是比較生疏.從數學上的恒定比值到理解其物理意義并進而認識其代表一個新的物理量,還是存在著不小的思維臺階和思維難度.對于電阻的定義式和歐姆定律表達式,從數學角度看只不過略有變形,但它們卻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意義.有些學生常將兩種表達式相混,對公式中哪個是常量哪個是變量分辨不清,要注意提醒和糾正.

        根據本節課有演示實驗的特點,本節課采用以演示實驗為主的啟發式綜合教學法.教師邊演示、邊提問,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教材難點處適當放慢節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教師可給予恰當的思維點撥,必要時可進行大面積課堂提問,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這樣既有利于化解難點,也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使學生領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領會怎樣提出研究課題,怎樣進行實驗設計,怎樣合理選用實驗器材,怎樣進行實際操作,怎樣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及通過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和總結出物理規律.同時要讓學生知道,物理規律必須經過實驗的檢驗,不能任意外推,從而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為了達成上述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一些主要教學環節,有以下構想:1.在引入新課提出課題后,啟發學生思考: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么(不一定讓學生回答)?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方法論教育,也為過渡到演示實驗起承上啟下作用.2.對演示實驗所需器材及電路的設計可先啟發學生思考回答.這樣使他們既鞏固了實驗知識,也調動他們盡早投入積極參與.3.在進行演示實驗時可請兩位同學上臺協助,同時讓其余同學注意觀察,也可調動全體學生都來參與,積極進行觀察和思考.4.在用列表對比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后,提出下面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為了更直觀地顯示物理規律,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目的是更加突出方法教育,使學生對分析實驗數據的兩種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到此應該達到本節課的第一次,通過提問和畫圖象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轉向高漲.5.在得出電阻概念時,要引導學生從分析實驗數據入手來理解電壓與電流比值的物理意義.此時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結論,而應給予充分的時間,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并給予適當的思維點撥.此處節奏應放慢,可提請學生回答或展開討論,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使課堂氣氛掀起第二次,也使學生對電阻的概念是如何建立的有深刻的印象.6.在得出實驗結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出歐姆定律,這實際上是認識上的又一次升華.要注意闡述實驗結論的普遍性,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先行總結,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重申時語氣要加重,不能輕描淡寫.要隨即強調歐姆定律是實驗定律,必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不能任意外推.7.為檢驗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自編若干概念題、辨析題進行反饋練習,達到鞏固之目的.然后結合課本練習題,熟悉歐姆定律的應用,但占時不宜過長,以免沖淡前面主題.

        1.注意在實驗演示前對儀表的量程、分度和讀數規則進行介紹.

        2.注意正確規范地進行演示操作,數據不能虛假拼湊.

        3.注意演示實驗的可視度.可預先制作電路板,演示時注意位置要加高.有條件的地方可利用投影儀將電表表盤投影在墻上,使全體學生都能清晰地看見.

        4.定義電阻及總結歐姆定律時,要注意層次清楚,避免節奏混亂.可把電阻的概念及定義在歸納實驗結論時提出,而歐姆定律在歸納完實驗結論后總結.這樣學生就不易將二者混淆.

        第2篇:歐姆定律比值問題范文

        易錯點一:對歐姆定律變形公式的誤解

        例根據歐姆定律公式I=,可變形得到R=。對此,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導體電阻的大小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B. 導體電阻的大小跟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

        C. 當導體兩端的電壓為零時,導體的電阻也為零

        D. 導體電阻的大小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

        典型錯誤一根據R=,認為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因此選擇A。

        典型錯誤二根據R=,認為導體的電阻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因此選擇B。

        錯因分析歐姆定律研究的是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其變形式R=只是提供了計算電阻的一種方法,并不能理解為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

        正確答案因為導體的電阻是由導體自身因素(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等)來決定的,而不受外因(導體兩端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影響,所以應選D。

        易錯點二:對歐姆定律同一性和同時性的忽視

        例有一個電鈴,它的電阻是10 Ω,在正常工作時,它兩端的電壓應該是6 V。但我們手邊現有的電源電壓是8 V,要把這個電鈴接在這個電源上,并使它正常工作,應怎么辦?

        典型錯誤要把這個電鈴接在這個電源上,并使它正常工作,應給它串聯一個電阻。

        因為通過電鈴的電流I== A=0.6 A,

        又因為電阻跟電鈴串聯,

        所以通過電阻的電流I=I=0.6 A,

        因此,串聯一個電阻為R== Ω=13.3 Ω。

        錯因分析造成錯解的原因是在應用歐姆定律時,沒有注意同一性和同時性。錯解中的最后一步:R=中,U、I代入的數值是總電壓和總電流,求出的電阻R應該是總電阻。

        正確答案根據歐姆定律有:通過電鈴的電流I== A=0.6 A,

        又因為電阻跟電鈴串聯,

        所以通過串聯電路的電流I=I=0.6 A,

        因此,總電阻R== Ω=13.3 Ω。

        又因為R=R+R,

        所以串聯一個電阻為R=R-R=(13.3-10) Ω=3.3 Ω。

        易錯點三:對控制變量法的誤解

        例小剛用圖1所示電路探究“一段電路中電流跟電阻的關系”。在此實驗過程中,當A、B兩點間的電阻由5 Ω更換為10 Ω后,為了探究上述問題,他應該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A. 記錄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

        B. 將變阻器滑片適當向左移動

        C. 將變阻器滑片適當向右移動

        D. 適當增加電池的節數

        典型錯誤電源電壓不變,改變電阻,記錄電流大小,從而找出電流跟電阻的關系,選A。

        錯因分析沒有正確理解控制變量法。

        正確答案在此實驗過程中,當A、B兩點間的電阻由5 Ω更換為10 Ω后,為了探究“一段電路中電流跟電阻的關系”,必須保持A、B兩點間的電壓不變。此時由于總電阻變大,總電流變小,因此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變小,由串聯電路電壓關系可知A、B兩點間(一段電路)的電壓變大。要想繼續實驗,接下來應該使A、B兩點間的電壓減小到原來的值。將變阻器滑片適當向右移動,使變阻器阻值增大,使電路電流減小。由U=IR可知,A、B兩點間的電壓才會變小,當達到原來的電壓值時,停止移動滑片,記錄此時的電流值。應選C。

        易錯點四:對電路連接關系不清

        例1如圖2所示,電路中的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后,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由圖中位置向a點移動的過程中,電表、、的示數變化正確的是()

        A. 的示數減小,的示數減小,的示數增大

        B. 的示數增大,的示數減小,的示數增大

        C. 的示數增大,的示數減小,的示數減小

        D. 的示數減小,的示數增大,的示數減小

        典型錯誤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由圖中位置向a點移動的過程中,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大,根據歐姆定律公式I=,電路中的電流減小。根據U=IR可知,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減小,因此的示數減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增大。選擇D。

        錯因分析電壓表測量的是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U。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由圖中位置向a點移動的過程中,滑動變阻器的阻值R變大,但同時電流I變小,根據U=IR無法判斷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大小的變化。

        正確答案由圖2可知這是一個串聯電路,電壓表測量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U,測量燈泡兩端的電壓U。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由圖中位置向a點移動的過程中,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大,根據歐姆定律公式I=,電路中的電流減小,因此的示數減小。再根據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通過燈泡的電流I=I,又燈泡的電阻R不變,根據U=IR可知,電壓U減小,因此的示數減小。由串聯電路電壓的關系,可知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U=U-U,因此的示數增大。應選C。

        例2如圖3所示電路中,閉合開關后,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動過程中,圖3中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變化正確的是()

        A. 電壓表示數不變,電流表示數變大

        B. 電壓表示數變小,電流表示數變大

        C. 電壓表示數不變,電流表示數變小

        D. 電壓表示數變大,電流表示數變小

        典型錯誤滑動變阻器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動過程中,電阻變大。根據U=IR可知,電壓變大,因此電壓表示數變大。再根據歐姆定律公式I=,電路中的電流減小,選擇D。

        錯因分析電路連接關系不清,沒有注意到滑動變阻器與R串聯后再與R并聯的關系。

        正確答案滑動變阻器與R串聯后再與R并聯,不管滑動變阻器阻值如何變化,都不會改變支路電壓。支路電阻的變化引起總電阻的變化,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動過程中,滑動變阻器電阻變大,總電阻變大。根據歐姆定律公式I=,電路中的總電流減小,因此電流表示數減小。應選C。

        易錯點五:對伏安法測電阻原理的誤解

        例小剛同學想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量一段電阻絲R的電阻,他已連接了部分電路,如圖4(a)所示。請你接著完成下列步驟:

        (1)當電壓表示數為3.6 V時,電流表的示數如圖4(b)所示,這時電路中的電流是________A,電阻絲的電阻為_______Ω。并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電路補畫完整。

        (2)若將上面實驗中的定值電阻R換成小燈泡,在多次測電阻的過程中,發現當電壓表的示數增大時,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將________。

        典型錯誤(1)題中連接圖時,滑動變阻器接線柱連入錯誤,電壓表、電流表正負接線柱及量程選錯,串、并聯錯誤。

        錯因分析不清楚滑動變阻器及電表接入電路的要求。

        正確答案滑動變阻器要保證“一上一下”兩個接線柱接入電路,有時還要考慮具體是下面哪一個接線柱接入電路。對于電表,要求電流從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且選擇符合題意的量程,保證電流表與被測對象串聯,電壓表與被測對象并聯。(1)0.3;12;電路圖如圖5所示。

        典型錯誤(2)由伏安法測電阻原理R=可知,電流與電壓成正比,因此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不變。

        錯因分析當電阻不變時,電流與電壓才成正比。電阻變化時,這種正比例關系就不成立了。

        正確答案當電壓增大時,燈絲溫度升高,其電阻增大。由R=可知,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就是電阻,所以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的比值將增大。

        易錯點六:不關注歐姆定律的適用范圍――純電阻電路

        例有一臺標有“220 V 1.1 kW”的電動機,線圈電阻為10 Ω,求它正常工作1 min放出的熱量。

        典型錯誤由歐姆定律可知,

        I== A=22 A,

        再由焦耳定律得:

        Q=I2Rt=222×10×60 J=2.904×105 J。

        錯因分析歐姆定律只適用于純電阻電路。本題是含有電動機的非純電阻電路,求電流時不能使用I=。

        正確答案通過線圈的電流I== A=5 A,

        第3篇:歐姆定律比值問題范文

        每年的中考物理試題中,有關歐姆定律和焦耳定律這兩個知識點的題目都占有較大的比重,而且近兩年的中考物理試題在這兩個知識點上的難度有增加的趨勢,歐姆定律反映了導體中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焦耳定律則說明了電流流過導體所產生的效果。

        新課程下的中考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重視對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促使同學們用新視角重新思考實驗的過程,得到新的發現或收獲,設計有關“過程與方法”的試題,考查同學們提出問題、做出猜想和假設、設計研究計劃、分析處理數據、得出結論、學會評價的能力。

        二、試題講析

        例1 如圖l所示,電阻R1為12Ω,將它與R2串聯后接到8V的電源上,已知R2兩端的電壓是2V,請求出電路的總電阻。

        講析 這是一道應用歐姆定律的基礎題,解題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從歐姆定律出發的分析法;一種是從電路的基本性質出發的綜合法。即:求總電阻可以將R2的值求出來再求R1和R2的和;也可以用總電壓除以總電流得總電阻;或根據電路的性質建立相應的關系式求解。

        解法一:因為R1、R2串聯,U1=U-U2=8V-2V=6V,I1=U1/R1=6V/12Ω=0.5A,I2=I1=0.5A,R2=U2/I2=2V/0.5A=4Ω,R總=R1+R2=12Ω+4Ω=16Ω.

        解法二:因為R1、R2串聯,I=I1=I2,則U/R1+R2=U-U2/R1,8V/R=8V-2V/12Ω,R總=16Ω.

        解法三:因為R1、R2串聯I1=I2,則U1/R1=U2/R2變形得R1/R2=U1/U2,R/R1+R2=U-U2/U1+U2,U/R1+R2=U-U2/R1,R總=16Ω.

        例2 如圖2所示,電源電壓不變,當開關S閉合時,電表示數的變化情況是( ).

        A.電流表、電壓表示數均變大

        B.電流表、電壓表示數均變小

        C.電壓表示數變大,電流表示數變小

        D.電壓表示數變小,電流表示數變大

        講析 這是一道歐姆定律應用題,要判斷電表的示數如何變化,關鍵是要知道電路中的電表示數變化的實質,當開關s閉合后,電路的狀態由兩個電阻的串聯變為只有一個電阻R2的電路;原來電流表測的是R1和R2串聯時的電流,現在R1和電流表被短路,電流表的示數為0,示數變小;電壓表原來測的是R2上的電壓,它是電源的一部分電壓,而現在的電路中只有R2,則U2=U源,示數變大,本題選C.

        本題的問題是有些同學看不懂電路狀態變化的實質,死摳歐姆定律,電流或電壓的變化是與電路的變化有關,但知道了現在的電路的變化特征就簡單多了,識別電路是我們解電學題的前提,如果電路的狀態不清,則應用的電路性質也就會出錯,這種能力要加強。

        例3 在如圖3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U=4.5V,且保持不變,電阻R1=4Ω,變阻器R2的最大阻值為15Ω,電流袁的量程為0~0.6A,電壓表的量程為0~3V,為了保護電表,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范圍不能超出( ).

        A.3.5Ω~8Ω

        B.2Ω~3.5Ω

        C.0~8Ω D.0~3.5Ω

        講析 本題是歐姆定律的又一種應用形式,是狀態電路中的變阻器的取值范圍問題,解這類題目的關鍵是從電路的狀態出發,找出符合電路要求的電學關系式,題目中的兩個電表同時要滿足不超過量程的要求,即:串聯電路中的電流不大于0.6A,電阻R2兩端的電壓不少于3V,所以我們可以用歐姆定律,寫出符合電路要求的數學不等式組然后求解。

        依題意,由歐姆定律可得

        由①②兩式解得3.5Ω≤R2≤8Ω,所以應選A.

        本題與物理上其他題目一樣,關鍵是理清電路的特征,能寫出符合電路特點和要求的數學關系式,然后通過數學的手段解出結果,所以僅有基本知識是不夠的,更要練就解相關問題的技能。

        例4 小明利用如圖4所示的裝置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在兩個相同的燒瓶中裝滿煤油,瓶中各放置一根電阻絲,且R甲大于R乙,通電一段時間后,甲瓶玻璃管中的煤油上升得比乙高,該現象能夠說明電流產生的熱量與下列哪個因素有關( )。

        A.電荷量 B.電流 C.電阻 D.通電時間

        講析 題目的表象是:甲瓶玻璃管中的煤油上升得比乙高,這與哪些因素有關?煤油是因為受熱膨脹,液面上升的;相同條件下,甲中的液面升得高,說明甲瓶中的電阻產生的熱量多R甲和R乙是串聯在電路中的,則電流、通電時間以及電荷量(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相等,A、B、D選項都不是影響因素;根據焦耳定律甲的電阻大,甲放出的熱量多,則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阻的大小有關,應選C.

        本題實際上探究的是焦耳定律的影響因素,使同學們能進一步了解其內容、理解它的應用同時本題中也滲透了“控制變量法”的探究思想。

        例5 一個電熱水壺,銘牌部分參數如下:額定電壓220V,額定功率模糊不清,熱效率為90%,正常工作情況下燒開滿壺水需要5min,水吸收的熱量為118800J,此時熱水壺消耗的電能為_______J,其額定功率為_______W,電阻是_________Ω.若實際電壓為198V,通過電熱水壺的電流是_________A,1min內

        電熱水壺產生的熱量是________J.(假設電阻不隨溫度改變)

        講析水所吸收的熱量已知,電熱的利用率知道,則消耗電能可以由熱量的利用率求出;用電時間已知,消耗的電能已求,則由電功率的定義求電功率,電水壺的電阻由R2=U2額/P額求出,在實際電壓下的電流I=U/R,實際電壓下的電熱水壺所產生的熱量Q=IRt.

        答案:132000 440 110 1.8 21384

        本題是歐姆定律和焦耳定律應用的基礎題,也是通過練習使同學們掌握基本知識的重要途徑,簡單的是這樣的填空題,復雜的可以演變成綜合應用題;這些題目也是中考中同學們易失分的地方。

        例6 CFXB型“220V 1100W”電飯煲的原理圖如圖5所示,它有高溫燒煮和燜飯、保溫兩擋,通過單刀雙擲開關S進行調節,R0為電熱絲,當開關S接高溫燒煮擋時,電路的功率為1100W,當開關S接燜飯、保溫擋時,電路的總功率為22W。

        (1)電飯煲在高溫燒煮檔時,開關S應與哪個觸點連接?

        (2)電熱絲R0的阻值多大?

        (3)當電飯煲在正常燜飯、保溫時電路中的電流多大?燜飯、保溫10rain,電熱絲R0產生的熱量為多少?

        講析 電飯煲在高溫燒煮擋時,電路中的功率是最大,在電壓一定時,要得到最大功率電路中的電阻應最小,由圖5可知,當R被短路時,電路中的電阻最小,電路中只有R0工作,則S應合到2位置,高溫擋時的功率已知,電壓為額定電壓,R0由R=U2/P等求得,當電飯煲在正常燜飯、保溫時,電飯煲的熱功率最小,電路中的電阻最大,則R0和R串聯,可求出此時的電流,再由Q=I2Rt求出R0產生的熱量,

        答:(1)與觸點2連接。

        (2)P=U2/R0,R0=U2/P=(220V)2/1100W=44Ω.

        (3)P=IU,I=P/U=22W/22V=O.1A,Q0=I2R0t=(0.1A)2×44Ω×600s=264J.

        本題是歐姆定律和焦耳定律應用的綜合題,同學們要能綜合考慮影響電路發熱的因素,也就是理解焦耳定律定義公式(Q=I2Rt)和各種變形公式(Q=U2/R(t)、Q=UIt)的應用,其中也涉及到歐姆定律的靈活應用。

        三、鞏固練習

        1.如圖6所示電路中,R1=10Ω.當開關S閉合時,電流表示數為0.2A,電壓表示數為4V.求:(1)電源電壓;(2)R2的阻值。

        2.如圖7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壓恒定,R1為定值電阻,R2為滑動變阻器,閉合開關S后,滑動變阻器滑片P自b向a移動的過程中(

        )。

        A.電流表A的示數變大,電壓表V2的示數與電流表A的示數之比變小

        B.電流表A的示數變大,電壓表V2的示數與電流表A的示數之比變大

        c.電壓表V1的示數不變,電路消耗的總功率變大

        D.電壓表V2的示數變小,電路消耗的總功率變小

        3.一只電爐的電阻為48.4Ω,接在電壓為220V的電路中工作,它的功率是w,電爐絲工作時熱得發紅,而連接電爐絲的導線卻不怎么發熱,其原因是

        4.在一次科技小組的活動中,同學們按照如圖8所示的電路在AB之間接入一根細銅絲,閉合開關S后,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流表的讀數保持3A不變,過了一會兒,細銅絲熔斷,在AB之間換接一根同長度的較粗的銅絲,再調節滑動變阻器到某一固定值,經較長時間粗銅絲沒有熔斷,在此過程中,電流表的讀數保持3A不變小明同學針對所觀察到的現象提出了一個問題:造成細銅絲熔斷而粗銅絲沒有熔斷的原因是什么?(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

        (1)你認為造成細銅絲熔斷而粗銅絲沒有熔斷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述理由)

        (2)若粗銅絲電阻為0.01Ω,求:在5s內粗銅絲共產生的熱量。

        (3)如果你家準備安裝一臺“220V 1500W”的電熱水器,你應用選用(較粗/較細)的銅導線用作連接線比較安全。

        5.如圖9所示電路,電源兩端電壓保持不變,當開關S1閉合、S2斷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時,燈L的電功率為PL,電流表的示數為I1;當開關S1斷開、S2閉合時,燈L的電功率為R1',電流表的示數為,I2,已知PL:P'L=9:25.

        (1)求電流表的示數I1與I2的比值;

        (2)當開關S1、S2又都斷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在c點時,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為Rc電壓表V1的示數為u1,電壓表V2的示數為U2,已知U1:U2=3:2,Rc的電功率為10W,這時燈L正常發光,通過閉合或斷開開關及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會形成不同的電路,在這些不同的電路中,電路消耗的最大功率與電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之比為3:1.求燈L的額定功率。

        6.小明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查閱到一種熱敏電阻的阻值隨溫度變化的規律如下表,并將該型號的熱敏電阻應用于如圖10所示由“控制電路”和“工作電路”組成的恒溫箱電路中。

        “控制電路”由熱敏電阻R1、電磁鐵(線圈阻值R0=50Ω)、電源U1、開關等組成,當線圈中的電流大于或等于20mA時,繼電器的銜鐵被吸合,右邊工作電路則斷開;

        “工作電路”由工作電源U2(U2=10V)、發熱電阻R2(R2=50Ω)、導線等組成,問:

        (1)工作電路工作時的電流為多大?電阻R2的發熱功率為多大?

        (2)若發熱電阻R2需提供1.2×104J的熱量,則工作電路要工作多長時間(不計熱量的損失)?

        (3)若恒溫箱的溫度最高不得超過50℃,則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U1最小值為多大?

        第4篇:歐姆定律比值問題范文

        電阻的U-I圖象表述的是電阻兩端電壓隨電阻中電流的變化關系,圖象上每一點對應的U、I的比值表示電阻的大小。如果對應的比值均等大,則表示此電阻的大小不變,是定值電阻,即根據表達式U = I R對應的U-I圖象是過原點的傾斜直線,如圖所示。

        如果對應的比值不等大,則表示此電阻的大小是變化的,是非定值電阻,即根據表達式U = I R對應的U-I圖象是非線性的,如圖所示,其I-U圖象亦類似。

        在求解某些電學問題時如果把電源和非定值電阻的U-I圖象的聯合巧用,把這兩種圖象結合在一起分析,往往會使問題簡化,迅速解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我們看一些示例。

        例1.實驗得到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甲所示。如果將這個小燈泡接到電動勢為1.5 V、內阻為5 Ω的電源兩端,求小燈泡消耗的功率。

        解析:從甲圖可以看出燈泡的電阻不是定值電阻,其電阻隨電壓的變化而變化,直接求解無從下手,但如果在燈泡的I-U圖上作出電源的I-U圖線,如圖乙所示,交點坐標即為這個電源給這個燈泡供電時的電壓和電流,此時P燈=IU=0.1×1 W=0.1 W 問題立時迎刃而解。

        例2.如圖為某一小燈泡的I-U圖線所示,將兩個這樣的小燈泡并聯后再與阻值為5 Ω的定值電阻R0串聯,接在電壓恒定為4 V的電路上,求每個小燈泡的實際功率。

        解析:燈泡的電阻同樣不是定值電阻,其電阻隨電壓的變化而變化,直接求解無從下手,但如果在燈泡的I-U圖上作出電源的I-U圖線,也會很快得出結果。設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U,電流為I,電路中的總電流為2I,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U0=U+2IR0,所以U=-2R0I+U0,代入數據得U=-10I+4,在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同一坐標系上畫出該直線,其交點(U,I)即為小燈泡的實際電壓、電流值,可得小燈泡消耗的實際功率P=UI=0.3 W。

        例3.如圖甲所示為某一小燈泡的U-I圖線,現將兩個這樣的小燈泡并聯后再與一個4 Ω的定值電阻R串聯,接在內阻為1 Ω、電動勢為5 V的電源兩端,如圖乙所示,則( )

        A.若通過每盞小燈泡的電流強度為0.2 A,此時每盞小燈泡的電功率為0.6 W

        B.若通過每盞小燈泡的電流強度為0.3 A,此時每盞小燈泡的電功率為0.6 W

        C.若通過每盞小燈泡的電流強度為0.2 A,此時每盞小燈泡的電功率為0.26 W

        第5篇:歐姆定律比值問題范文

        關鍵詞:虛擬仿真實驗 ; 初中物理; 教學應用

        一、虛擬仿真實驗概述

        目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因實驗儀器價格昂貴、制作復雜、構造精密所限,學生不能真實參與到理解實驗思想理念、練習調整實驗儀器、熟悉儀器性能構造的實踐中去,而虛擬仿真實驗則可以代替實際實驗,提供全開放性、高綜合性的平臺和提供相關的實驗實時數據供學生計算分析。虛擬仿真實驗運用多媒體課件開發工具,通過計算機操作系統演示實驗過程中的圖形、圖像、文字、數據等,它具有快捷、易學、簡單、直觀等優點,能使老師根據教學計劃制作實驗課件,模擬實驗情境,展現教學意圖,有效提升物理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并幫助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虛擬仿真實驗改善傳統物理實驗教學的原因如下:其一是虛擬仿真實驗真實展現了物理實驗的環節和過程,構建了活靈活現的實驗畫面;其二是虛擬仿真實驗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使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物理實驗課程中,激發了其學習物理實驗的熱情和興趣,使其在實驗課程中發現理論知識的問題并及時糾正調整;其三是虛擬仿真實驗能創新性的整合學生的理論知識,使其知識模塊結構化、系統化,“溫故而知新”,在知識的不斷學習和理解中,動態的掌握知識、理解知識、應用知識;其四是虛擬仿真實驗能在物理實驗課程中營造真實性、直觀性、開放性的實驗環境,使學生通過虛擬網絡下的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模擬實驗、觀察實驗、歸納總結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實驗規律、探究實驗問題、優化實驗意識的學習精神,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與此同時,虛擬仿真實驗仍然存在著缺陷,其不可否認的提升了教學效率和避免了實驗誤差,但因為其模擬性、理想化的操作缺少了實際實驗的可操作性和真實感,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虛擬仿真實驗的教學應用

        1.利用虛擬仿真實驗探究電路短路問題

        電路短路問題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虛擬仿真實驗通過虛擬電學工具箱,增強了學生對于短路問題的理解和認識,保障解決變式問題和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下為實驗環節演示:

        實驗環節1:觀察電源短路現象

        第一步通過虛擬電學工具箱提供的電源、電表、開關、保險絲等組件,使用鼠標拖動組成一個短路電路;第二步將電源兩極直接與開關兩端相連并打開開關,(提問學生“將會出現什么現象?”)觀察現象;第三步連接電流表(提問學生“將會出現什么現象?”)觀察現象。通過實驗演示,第二步中會出現“干電池短路”的警告語,第三步則會出現電流表超出最大值的現象。這一環節的虛擬實驗使學生體驗電源短路并了解電源短路會造成極大電流出現并燒毀電源、引發火災的事故。

        實驗環節2:電源短路后的保護措施

        第一步在已短路的電路(連接電流表)中串聯保險絲并打開開關(提問學生“將會出現什么現象?”)觀察現象;第二步得出結論,即保險絲斷裂,電流表數值歸零。這一環節的虛擬實驗使學生認識串聯保險絲是防止電源短路的措施之一,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展示閘刀開關、空氣開關等防止短路的組件。

        實驗環節3:認識用電器短路現象

        第一步組建串聯電源與燈泡和并聯電源與燈泡的電路,先打開串聯開關,后打開并聯開關(提問學生“將會出現什么現象?”)觀察現象;第二步觀察實驗現象,即串聯開關打開后兩只燈泡均發光,打開并聯開關后一只燈泡熄滅,另一只亮度增強;第三步向學生提出“為什么一只燈泡熄滅了而另一只卻變亮了?”、“熄滅的燈泡被燒毀了嗎?”“這種操作是否安全?”等問題并鼓勵思考。這一環節的虛擬實驗使學生認識用電器串聯時,若其中某一用電器短路,則整體電路電流增大、可能燒毀其他用電器或者其他用電器使用不正常。

        實驗環節4:并聯電路的短路現象

        第一步組件兩組并聯電源與燈泡的電路,打開開關,(提問學生“將會出現什么現象?”)觀察現象;第二步觀察現象并得出結論,即并聯電路中,若其中某一用電器短路,則其他用電器都不正常工作同時燒毀保險絲。這一虛擬實驗可以使學生發散到多個用電器并聯短路時的結論,即并聯電路短路情況下所有用電器均不工作;家用電器一般并聯使用并安裝保險絲,同時需要合理避免電器短路。

        2.利用虛擬仿真實驗探究閉合電路中的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是拓展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虛擬仿真實驗通過虛擬電學工具箱,設計閉合電路中歐姆定律的推導演示環節如下:

        實驗環節1:推導前的猜想與假設

        第一步利用虛擬仿真實驗中的虛擬電學工具箱,演示出不同電壓下小燈泡的亮度現象;第二步演示出相同電壓不同電阻下小燈泡的亮度現象;第三步提問如“電流的變化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電壓不變,電阻增大,電流有什么變化”等并給出結論,即電阻相同,電壓增大的情況下電流變大;電壓相同,電阻增大的情況下電流變小。

        實驗環節2:探究電阻相同情況下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保持電阻不變,通過改變電池個數增大電壓值,觀察電流的變化情況并記錄,得出結論和規律。即:在電阻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電流隨著電壓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始終保持電壓和電流的比值不變,得出R=U/I的結論公式。

        實驗環節3:探究電壓相同情況下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保持電壓不變,通過改變電阻的個數增大電阻值,觀察電流的變化情況并記錄,得出結論和規律。即:在電壓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電流隨著隨著電阻的增大而減小并且始終保持電阻和電流的乘積不變,得出U=IR的結論公式。

        三、 小結

        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所以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可以結合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式和傳統實驗,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通過實驗環節的展示,使學生形成模塊化、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將虛擬仿真實驗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提高學生學習物理實驗的興趣和熱情。

        參考文獻:

        [1]戶永清:在實驗教學中引入虛擬實驗技術的研究[J],達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2期

        [2]賀曉華;李強:虛擬實驗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淺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第6篇:歐姆定律比值問題范文

        關鍵詞:初中物理;電表示數變化;分類剖析;教學探索

        在初中物理電學部分的電表示數變化類試題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每年教到這部分內容時總是感到學生學得吃力,教師講得辛苦,但學生還是掌握得不好,筆者根據幾年的教學經驗試著把這類題目進行了分類剖析,找到一些共同點和好的解題方法,再對學生進行講解時發現效果好了不少。

        第一類:開關開閉類

        例1.如圖1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不變,開關S處于閉合狀態。當開關S1由閉合到斷開時,電流表示數將 ,電壓表示數將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分析:此類題目首先要分析清楚開關在兩種不同狀態下的電路情況,當開關S處于閉合狀態時燈L被短路(這是此題的重點和難點),電路相當于只有電阻R單獨接入電路,電流表測電路總電流,此時電流表示數較大,電壓表測電阻R兩端的電壓就等于電源電壓,當開關S1斷開時燈L和電阻R串聯,總電阻變大,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流表示數將變小,電壓表測電阻R兩端的電壓只是電源電壓的一部分,電壓表示數變小。

        第二類:串聯滑動變阻器類

        例2.如圖2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R1是定值電阻,R2是滑動變阻器。當開關S閉合,滑片由b端向a端移動的過程中,電流表示數 ,電壓表示數與電流示數的比值 。

        分析:由圖可知R1和R2是串聯,電流表測電路總電流,電壓表測R1兩端電壓,當開關S閉合,滑片由b端向a端移動的過程中R2的電阻變小,電路中的總電阻變小,由I=U/R可知電流表示數變大,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的比值(就是定值電阻R1的阻值與電流和電壓無關)不變。

        第三類:并聯滑動變阻器類

        例3.如圖3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緩慢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電流表A1的示數逐漸變小,這一過程中

        ( )

        A.滑片P是向左滑動的

        B.電壓表V的示數逐漸變小

        C.電流表A的示數逐漸變小

        D.電流表A與A1的示數差逐漸變小

        分析:由圖3可知,R1和R2并聯,A1測通過R1的電流,A測電路中的總電流,V測電源電壓示數不變,閉合開關S,緩慢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電流表A1的示數逐漸變小說明R1的電阻在變大,所以滑片P是向右滑動的,A錯。電壓表V的示數不會變化,B錯。總電阻變大,總電流變小,電流表A的示數逐漸變小(也可根據A1的示數逐漸變小,通過定值電阻R2的電流不變,判斷出A的示數逐漸變小),C正確。電流表A與A1的示數差是通過定值電阻R2的電流應該不變,D錯。

        剖析:此類題目有些電路圖較復雜,難點是分析清楚電路,可根據電流路徑法,把電流表看作導線,電壓表看作斷路,也可畫出等效電路圖,最后再確定電流表和電壓表是分別測量哪部分電路的電流和電壓,根據串、并聯電路的電流和電壓特點,結合歐姆定律就可迎刃而解。

        (上接第41頁)常見的大致都屬于上述三類題型,不過也有一些特殊的題型。

        第四類:特殊類

        例4.如圖,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當閉合開關S,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壓表V1的示數增大,電壓表V2的示數減小

        B.電阻R1和R2消耗的功率的變化量一定相等

        C.電壓表V1減小的示數等于電壓表V2增大的示數

        D.電壓表V1減小的示數小于電壓表V2增大的示數

        分析:由圖可知R1和R2和R串聯,V1測R1的電壓,V2測R的電壓,當閉合開關S,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的過程中,R的電阻變大分壓變多,電壓表V2的示數增大,電源電壓不變,R1的分壓就要變少,電壓表V1的示數應減小,A錯。不知道R1和R2的阻值關系,所以無法判斷R1和R2消耗功率的變化量,B錯。電壓表V2增大的示數應等于R1和R2總共減小的電壓數,所以電壓表V1減小的示數應小于電壓表V2增大的示數,選D。

        例5.在如圖5所示的電路中,閉合開關S,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流表的示數變小,電壓表的示數變小

        B.電流表的示數變小,電壓表的示數變大

        C.電流表的示數不變,電壓表的示數變小

        D.電流表的示數變大,電壓表的示數變大

        分析:這是滑動變阻器的特殊情況,關鍵是根據電壓表相當于斷路判斷出移動滑片時電路中的總電阻不變,所以電流表示數不變,滑片向右滑動的過程中電壓表測量部分的電阻變小,根據U=IR,可知,I不變,R變小,U變小,電壓表的示數變小。選C。

        第7篇:歐姆定律比值問題范文

        精心設計有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將知識融入情景,用問題點燃思維,通過有效的設問與追問,展開求知的生動過程,用問題啟發學生思考的方向,用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用問題幫助學生領悟規律,用問題對教與學進行及時診斷與反饋,達到建構知識,訓練方法,形成能力的目的。

        一、將知識轉化為問題,將問題融合于情境

        教學設計就是問題設計,就是將物理知識轉化為物理問題。精心設置物理問題應該緊扣教學目標,針對學生實際,設問有序遞進,思維逐次深入,引發認知沖突,激活學生思維。例如位移概念的建立,課本上的實例是從北京到上海,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路徑有很多條,同一個終點,引出位移的概念。雖然是鮮活的生活實際,但學生的思維度不足。教學流程稍作改變,先設計問題引導:根據下面的條件,你能確定B點的位置嗎?

        (1)一位同學從A點出發,走了2Km后到達B點.

        (2)這位同學從A點出發,向東走了2Km后到達B點.

        (3)這位同學從A點出發,向東沿直線走了2Km到達B點.

        學生分小組討論后會發現,確定物置變化必須有三個要素:方向、(軌跡)直線、長度,自然引出位移的概念: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再配上從北京到上海的實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知識的有效生成。

        基于實驗,創設探究情境,把學生置于問題情境中,讓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例如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的教學,設計實驗,引入課題。用兩個不同的電源給小燈泡供電,如圖所示,先用電壓表測出兩個不同的電源的電動勢E1=3V,E2=9V。將開關扳到位置1,小燈泡正常發光。問:如果老師把開關扳到位置2將會出現什么情況?多數學生討論的結果認為燈泡會燒毀,少數學生討論的結果認為燈泡不會燒毀,但不知為什么?老師把開關扳到位置2,結果出乎意料,小燈泡很暗,只發出了微弱的光。這個設計為了引發學生認知心理上的矛盾從而產生問題情境。學習了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明確了各個物理量E、r、R、I、U、 U′的關系后,就可以解釋實驗現象了,因為電動勢為9V電源內阻遠大于電動勢為3V的電源的內阻。以實驗為載體展開過程,以問題為核心引導思維,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參與的狀態,才能落實有效教學。

        二、在情境中思考問題,在思考中掌握知識

        情景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情景之中,才能顯示出意義和價值。創設問題情境,目的是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們運用已有知識,通過質疑、分析或推理,去主動建構新知識。

        伏安法測電阻,如何選擇實驗器材,如何設計電路,是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反思原來教學呈現方式,通常是采用直接比較法,給出電路圖,進行誤差分析,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電路。這種方式的教學,比對鮮明,邏輯清晰,但它遠離了學生的直接經驗,沒有以物理現象和事實為背景,學生看似聽懂了,遇到實際問題生搬硬套,不會分析。

        改變一下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問題,在思考中掌握知識。布置任務,測量電阻RX的阻值。

        提出問題,尋找解決方法;

        小組合作,設計實驗電路;

        動手實驗,測量記錄數據;

        發現問題,數據相差懸殊;

        分析討論,差別原因何在;

        交流總結,外接內接不同;

        教師協助,得出規律方法。

        第8篇:歐姆定律比值問題范文

        關鍵詞:物理思維;物理現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3)5(S)-0019-3

        物理學科的教學最根本的目標是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掌握物理分析、思維方法,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方法跟上述教學目標的要求背道而馳。主要表現可概括為“三脫離”:(1)脫離實際生活、生產中的物理現象,死記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2)脫離豐富多彩的物理過程,把物理公式純數學化,不問來源和適用條件,運用時死搬硬套;(3)脫離物理知識的整體結構,死記硬背大量零碎的、孤立的知識點。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克服“三脫離”的僵死的學習習慣,塑造良好的認知結構,是一個值得探討并努力解決的問題,在此,筆者粗談一些淺見,望同仁專家賜教。

        1.以現象為依據,實驗為基礎,數學為工具

        物理概念的形成和定義,物理規律的歸納和總結,無一不以現象為依據,以實驗為基礎,因此筆者在教學和實踐中,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1.1重視觀察和實驗的重要性

        在觀察和實驗中引導學生,注意尋找物理特征,以幫助學生形成具體、生動的物理圖象。

        如在《自由落體運動》一節的教學中,筆者并沒有一開始就采用毛錢管實驗,而是設計了以下五個實驗作為鋪墊:

        (1)粉筆頭和硬紙板平放同時下落——落地時間明顯不同。

        引導學生思考:亞里士多德說重物落得快,為什么我們的實驗恰恰相反。

        (2)粉筆頭和硬紙豎直同時下落——落地時間基本相同。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實驗結果與(1)不同。

        (3)粉筆頭和錫箔同時下落——落地時間明顯不同。

        (4)錫箔揉成紙團與粉筆頭同時下落——落地時間基本相同。

        引導學生思考:(3)、(4)兩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5)直徑相同的小鋼球和塑料球同時下落——落地時只聽到一次響聲,已分辨不清落地的先后。

        通過以上五個簡單實驗。學生對亞里士多德“重物落得快”的說法,已持否定態度,并從感性上已認識到物體下落的快慢并不取決于物體的輕重,而是由于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在這個基礎上,再演示毛錢管實驗,強調管中已基本被抽成真空,這樣,就把自由落體運動的主要特征——“只受重力”突出來了,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和規律也就水到渠成地得出了。

        1.2物理概念的形成和定義的建立要充分展示其實踐基礎

        中學生頭腦已儲存不少生活圖景和感受,這為物理概念的形成和定義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素材。我們的教學過程就要充分喚起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表象,引導他們去分析、提煉出信息的物理特征,使學生在堅實的實踐基礎上,形成科學的概念。

        例如“動量”是高中物理中難以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物理概念,筆者在教學中是這樣引入的:“乒乓球與鉛球以相同的速度向你飛來,你的感受會一樣嗎?”,“足球場上兩名隊員以大小相同的速度相撞,可能被撞倒的是誰呢?”通過一系列類似的例子,激發學生的思維,在這樣的基礎上,歸納出“運動物體的作用效果不但與物體的速度有關,而且還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的結論,為“動量”概念的形成和定義的建立提供了生動、鮮明的物理形象。

        1.3深入了解學生認識結構的弱點,努力滲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

        物理規律是對大量物理現象,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突出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而錘煉出來的科學結論,它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教學往往從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人手,但是,正如愛因斯坦指出的那樣:“根據直接觀察所得到的直覺的結論,不是常常可靠的。”例如,力學的中心課題是力和運動的關系,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憑直接的觀察做出了不少的錯誤論斷。直到十七世紀,伽利略通過理想實驗和抽象思維,才把亞里士多德的許多錯誤論斷修正過來。牛頓正是在這一基礎上,總結出了著名的三大運動定律,建立起輝煌的牛頓力學。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這些物理思想方法,筆者首先分析了中學生認知結構的一些弱點,他們雖有一些感性認識,但信息容量有限,有序化的程度不高,開放性也差。針對這種情況,教學中宜采用由淺入深、層層剖析,由易到難,由感性到理性,由形象到抽象的教學序列。

        例如在《牛頓運動定律》的教學中,筆者提出如下問題供學生思考:

        (1)一般說“小個靈活大個笨”的物理原因是什么?

        (2)跳高運動員腳蹬跳板的力越大,跳得越高,這是因為力越大,慣性越大,對嗎?

        (3)限制車輛的行駛速度,使它在必要時比較容易停下,這說明速度越小,慣性就越小,對嗎?

        (4)行駛的自行車,要使它停下來有兩種法,一是腳不再蹬,二是腳不蹬的同時手捏緊剎車閘,后者停得快些,這說明阻力越大,慣性越小,對嗎?

        上述現象學生是熟悉的,但要用物理觀點正確理解并解答,卻要花一番功夫。因此,經常喚起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生活景象,引導他們用物理的觀點去思考、分析,幫助他們把生活景象升華為物理圖景,納入物理知識的結構系統中,這就使學生所認知的物理知識根植于肥沃的土壤中,必然是開花結果,豐收在望。

        2.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表述具有嚴密的邏輯性

        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只記公式,而對公式的物理內容不求甚解的毛病。因而在解題過程中,也不去仔細分析物理過程,而是死搬硬套公式,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這一障礙,筆者在教學中注意做好如下三點。

        2.1對描述物理概念的定義式,著重強調其實驗(實踐)基礎

        如電阻的定義式,著重點明歐姆實驗的初衷是要研究導體中的電流強度跟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的關系,而在實驗過程中,發現電流的強弱不但與電壓有關,而且與導體的某種特性有關,這一特性在實驗中表現為比值U/I對于同一導體是個恒量,對于不同的導體這個恒量不同。這就使學生對電阻概念的理解建立在堅實的實驗基礎上。接著強調電阻的定義式R=U/I與歐姆定律的表達式I=U/R在數學上是等效的,但反映的物理內容是截然不同的。

        2.2真正理解物理公式豐富的物理內涵

        對用比值定義的物理量,著重把比值整體描述的對象及其性質跟比值所用的已有的物理量描述的對象及其性質嚴格區別開。如前所述電阻R=U/I,描述的對象是導體,反映的是導體阻礙電流的特性。而所用的已有物理量電壓是由外部提供的,電流是外部條件通過導體本身屬性而體現出來的一種表象。不管U與I如何變化,對一根導體來說,其電阻是不變的(不考慮溫度的影響)。這樣,才能真正理解物理公式豐富的物理內涵,而不至于把它們當成干巴巴的數學形式。

        2.3使豐富的物理內容和簡潔的數學形式整體呈現

        物理學常常以極其簡潔的數學形式揭示深刻的物理規律,如牛頓第二定律、歐姆定律等。也許正因為簡潔,部分學生往往就把它們簡單化了。學生往往把物理公式純數學化,任何一個物理公式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建立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上。反映著特定條件下的豐富的物理內容,如果不弄清楚其產生基礎和適用條件,而認為只要記住公式就行,勢必要犯錯誤。

        例如“剎車問題”中經常出現汽車開始剎車后,時間t內汽車的位移。而給出的時間常常大于汽車停止所需要的時間,如不加以分析,就亂公式勢必得出錯誤的結果。這類問題雖簡單,但旨在培養學生對物理過程分析的習慣和能力。為了使學生能真正掌握物理規律的數學形式。筆者在每個物理規律教學時,都要強調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1)實驗基礎;(2)物理過程分析;(3)公式中各物理量間的制約關系;(4)公式的適用條件。

        總之使豐富的物理內容和簡潔的數學形式以統一和諧的整體呈現在學生面前,是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

        3.摒除零碎知識堆積靈活運用物理規律

        大量的、零碎的物理內容的堆積,不等于物理認知結構的形成,更談不上能力的培養。一些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脫離物理知識的整體結構,死記大量零碎的知識點,不能靈活運用物理規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在教學中力求做到如下三點。

        3.1通過背景介紹,了解知識形成過程

        在進行概念和規律教學時。適當介紹其形成、產生和建立的背景,使學生能從科學發展史和人類認識史中去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例如:從惠更斯提出“活力”的概念到“動能”定義的建立,從笛卡兒對“動量”的初步認識到牛頓對“動量”更加準確的定義,從光學發展史歸納出光的波粒二象性,以及中子發現的曲折而又有趣的過程等。這些史實的介紹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大有裨益。

        3.2有效、及時地進行章節、單元的復習、歸納和總結

        章節、單元的復結,不是面面具到的知識羅列,不是機械的知識堆砌,而是把點連成線,把線織成網。形成一種網絡結構,回歸知識的本來面目,使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知識系統本身的邏輯聯系。

        歸納總結的具體形式很多,如列成表格,畫出圖表,組織框架、類同集萃,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等等,通過種種具體形式,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理解知識脈絡,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進一步挖掘內涵,開拓外延,從而激發學生的擴散思維,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等創造性思維能力。只有通過系統的復習、歸納和總結,才能使學生在掌握物理知識結構的過程,不斷接受物理思想方法,逐步塑造起自己的良好的認識結構,發展智力,提高能力也才有堅實的基礎。

        3.3精選習題,分類講評

        教師要精選(編)習題,講評時要“淺題深析”,有些題要“深題淺釋”。題目的優劣不在于深淺難易,而在于能否突破一點,帶動全局。而所謂搞深搞透,就是不以題論題,受題限制,只滿足于得到正確答案。對于看似淺顯的題目,要認真分析習題涉及的知識點在有關知識系統中的地位以及和其它知識點的聯系,有利于從全局出發,采取最優手段來解決,從而達到引起聯想,激發思維的目的,這就是所謂的“淺題深析”之要義。對于綜合性的習題,即所謂難題深題,則要在弄清楚題目描述的物理過程的基礎上,分析它涉及到的知識點,這一知識點由什么規律聯系著,然后正確選用規律去解決它。這就是所謂“深題淺釋”的意思。

        第9篇:歐姆定律比值問題范文

        解答物理推證題,既要有堅實的物理知識基礎,掌握必要的科學思維方法,還要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現將近幾年有代表性的中考物理推證題歸類例析如下:

        一、證明結論

        證明結論型推證題,一般為初中物理知識的拓展或延伸,考題給出需證明的結論(或規律),通過“弄清題意要求――應(選)用公式規律――建立聯系等式”來推導論證。推證時,一要找出物理量之間的聯系,并利用相關物理公式或規律建立物理量間的關系等式;二要注意證明過程要清晰,每一步證明過程都要有理有據。

        例1.我們知道兩個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其中的一個力稱為作用力時,另一個力就叫做反作用力。牛頓第三定律告訴我們: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圖1如圖1所示,是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摩擦力大小的示意圖。當水平拉動物體A勻速運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即彈簧所受A的拉力)就表示物體A所受摩擦力f的大小,即F′=f。請你依據牛頓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的條件對此加以證明。

        解析:從F′與f入手,分析受力,找出與F′、f相關聯的力,弄清哪兩個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哪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利用牛頓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的條件找出各力的大小關系進行推證。

        證明:因為物體A處于平衡狀態,物體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彈簧測力計對物體的拉力等于物體所受摩擦力,即F=f。

        而彈簧測力計對物體A的拉力F與物體A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F=F′,所以F′=f。

        例2.定滑輪在使用時相當于一個杠桿。如圖2所示,某人用繩子沿著傾斜方向通過定滑輪拉住鉤碼,已知人手的拉力為F,鉤碼重力為G。

        圖2圖3(1)請在圖中標出這只“杠桿”的支點O,畫出拉力F、鉤碼重力G及它們的力臂(保留作圖痕跡)。

        (2)若不計摩擦、滑輪重和繩重,請用杠桿平衡條件推證:F=G。

        解析:根據杠桿的五要素(一支點、二力、二力臂)畫圖;明確動力臂l1和阻力臂l2都等于定滑輪的半徑R,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推證。

        (1)如圖3所示。

        (2)證明:由幾何知識知:l1=l2=R(R為滑輪的半徑)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即F1l1=Gl2,得:F=G。

        點撥:例1、例2的共同點是考題已明確告知推證的理論依據,只需根據題意,利用考題告知的物理知識或規律進行數理推證即可。推證時,要有必要的分析和文字說明。

        圖4例3.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如圖4所示,燒杯內盛有密度為ρ的液體,我們可以設想液面下h深處有一面積為S的水平圓面,它所受的壓力是其上方圓柱形的小液柱所產生的。請推證:液體內部深度為h處的壓強p=ρgh。

        解析:由題意可知,液體深度為h處的壓強即為小液柱對其底面的壓強。根據壓強公式p=F1S來推證,其中的壓力可以根據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重力來計算。思路:

        證明:小液柱的體積為:V=Sh

        小液柱的質量為:m=ρV=ρSh

        小液柱的重力為:G=mg=ρShg

        小液柱產生的壓強為:p=F1S=G1S=ρShg1S=ρgh。

        即液體內部深度為h處的壓強p=ρgh。

        例4.當多個電阻串聯時,其等效電阻稱為串聯電路的總電阻。請推證:將兩個電阻R1、R2串聯起來,其總電阻R與R1、R2的關系式為:R=R1+R2。

        圖5解析:由題意可知,R是R1與R2串聯的總電阻。根據歐姆定律寫出電壓的表達式;利用串聯電路中電壓、電流的關系規律推導證明。思路:

        證明:由歐姆定律可知:U=IR,U1=I1R1,U2=I2R2

        由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U=U1+U2可得:IR=I1R1+I2R2

        又由串聯電路電流的規律I=I1=I2可得:R=R1+R2。

        點撥:例3、例4的共同點是考題沒有告知推證的理論依據,則需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選用物理公式或規律,然后進行數理推證。

        二、推導表達式

        推導表達式型推證題,要求根據題給的已知物理量,推導出用已知物理量的字母表示的未知物理量的數學表達式,即用已知量表示未知量。推導時,一要弄清題意,找出已知量;二要選用相關物理公式或規律,確定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聯系,建立物理量間的關系等式(或大小關系式);三要注意表示物理量的字母符號應規范。

        例5.“等效替代法”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若圖6甲的兩個電阻并聯后接入電路中的效果與圖乙一個電阻接入同一電路中的效果相同,請你利用并聯電路電壓、電流的規律及歐姆定律推導出R與R1、R2的關系式。

        圖6解析: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是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即I=I1+I2;電壓規律是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即U=U1=U2;根據歐姆定律I=U1R,代入電流關系即可推導出電阻的關系式。思路:

        推導:由并聯電路電流關系,可得I=I1+I2

        U1R=U11R1+U21R2

        又知:U=U1=U2

        代入上式可得:11R=11R1+11R2(或R=R1R21R1+R2)

        點撥:推導表達式時,要根據題意假設可能用到的幾個未知物理量,以作為推導時的一般物理量,如本題中的電流I、I1、I2和電壓U、U1、U2;再根據相關的物理公式(規律),代入上述的幾個假設的物理量,建立等式,推導出用已知量表示的關系式。

        例6.一個均勻實心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可以根據物體的密度ρ1與液體密度ρ2之間的關系,對物體的浮沉作出判斷,請利用學過的物理知識,推導出這些關系。(推導中要寫出依據)

        解析: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的浮沉狀態是由其所受浮力F浮和重力G物的大小決定的;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利用阿基米德原理、重力和密度公式,以及浸沒時V排=V物進行推導。思路:

        推導:浸沒在液體中物體受到兩個力,浮力F浮和重力G物。

        如果,F浮>G物,即ρ2V排g>ρ1V物g

        浸沒時V排=V物

        ρ2>ρ1時物體上浮;

        如果,F浮

        浸沒時V排=V物

        ρ2

        如果,F浮=G物,即ρ2V排g=ρ1V物g

        浸沒時V排=V物

        ρ2=ρ1時物體懸浮或在液體中勻速運動。

        點撥:推導表達式時,要找出隱含在題意中的條件,如本題中的物體排開的液體體積與物體體積之間的關系V排=V物,這是推導的關鍵。

        圖7例7.為了響應“節能減排”的號召,小周家買了一臺容積為100L的太陽能熱水器。

        (3)該熱水器的說明書中介紹,真空管熱水器可以把90%的太陽能轉化為水的內能,真有這么高的效率嗎?小周查閱資料知道,他們所在地區單位受光面積上接收太陽能的功率為P,小周還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并運用本題計算出的熱量Q[Q為(2)問中熱水器中的水從18℃升高到78℃時吸收的熱量],就可估測出這臺熱水器的光熱轉化效率?寫出效率η的表達式。(用代表物理量的字母表示,不需計算具體數據)

        解析:效率是指有用的量與總量的比值,即等于“有用的”除以“總的”,故太陽能熱水器有用的能量為水吸收的熱量Q,總能量為熱水器接收的太陽能。思路:

        測出太陽能熱水器的有效受光面積S和兩次水溫記錄之間的光照時間t。

        推導:熱水器中水吸收的熱量為Q;單位受光面積上接收太陽能的功率為P,則熱水器接收太陽能的總功率為P總=PS,在光照時間t內熱水器接收的太陽能W=PtS。

        光熱轉化效率η=Q1W×100%=Q1PtS×100%。

        點撥:推導表達式時,要抓住所求量,聯想相關的物理公式,進行推導,如本題中要求推導光熱轉化效率的表達式,則應想到效率定義和公式,其中“有用的”Q已知,再利用相關公式確定“總的”W=PtS,將Q、W=PtS代入效率公式即可。

        例8.一輛滿載物資的總重為G牛頓的運輸車,將物資沿ABCD路線運至D處,AB段海拔高度為h1米,CD段海拔高度為h2米,如圖8甲所示。在整個運輸過程中,汽車以恒定速度v米/秒運動,汽車t=0時經過A處,t=t1時經過B處,t=t2時經過C處,在此過程中汽車牽引力功率P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可簡化為圖8乙所示(P1、P2、t1和t2也為已知量)。

        圖8(1)請分析說明汽車在AB段和BC段運動時,牽引力的大小關系。

        (2)請用已知量求出汽車沿斜坡BC段運動時所受總阻力的表達式(總阻力包括摩擦力和空氣阻力)。

        解析:根據功率公式推導出牽引力與功率、速度的關系式,由此通過比較功率的大小來確定牽引力的大小關系;牽引力做功的過程,就是克服重力和總阻力做功的過程,根據功的關系列出等式推導總阻力的表達式。

        (1)汽車在BC段運動時牽引力較大。思路:

        設汽車的牽引力為F,根據P=W1t=Fs1t=Fv,可得F=P1v。

        又因為P2大于P1且速度v一定,所以汽車在BC段運動時牽引力較大。

        (2)思路:

        設BC段長為L、高為h,由功的關系可得

        WF=Gh+fL

        P2(t2-t1)=G(h2-h1)+fL

        即P2(t2-t1)=G(h2-h1)+fv(t2-t1)

        所以f=P2(t2-t1)-G(h2-h1)1v(t2-t1)(牛)。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精品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 亚洲色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动漫 | 思思九九热在线视频免费精品 | 亚洲在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