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出口經營方案范文

        出口經營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出口經營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出口經營方案

        第1篇:出口經營方案范文

        1.高利潤率抵御

        指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以其明顯的競爭優勢可以獲得相對高的利潤率,而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年均不足5%的升值幅度相比較而言顯得微不足道,該類企業直接忽略人民幣匯率風險。該類型企業主要集中在具有壟斷優勢、核心技術競爭力強等明顯競爭優勢的行業。

        2.風險轉嫁

        指企業在貿易合同中與上游或下游合作企業約定匯率轉嫁條款,將匯率波動的不確定由上游或下游企業承擔,自身獲取穩定的利潤率。該類型企業只要集中在加工貿易行業或在產品市場中居于賣方市場的企業。

        3.“鴕鳥”態度

        指企業在進出口業務經營中基本沒有關注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其經營利潤的影響,采取不聞不問的姿態。而決定是否接受業務訂單則基本依靠主觀判斷。該類型企業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的制造加工企業。

        4.衍生金融工具

        指企業在進出口業務經營中,為規避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采用相應的匯率衍生金融工具進行風險管理。該類型企業主要集中在具有優良管理團隊的大中型民營企業。

        5.套利類組合融資方案指企業在進出口業務經營中,充分利用了境內外、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的利率差、匯率差等套利交易機會,進行組合融資獲取額外收益,達到規避匯率風險實現增值獲利的目的。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縱深推進,人民幣單邊升值行情必將結束,雙邊波動是未來的主流行情。從2012年開始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已經初現該趨勢的端倪,進出口企業在雙邊波動的市場行情下,部分現行的風險管理策略可能不再適用,管理匯率風險的壓力將進一步增加,因此企業務必對匯率風險有正確認識。對進出口企業而言,其主營業務的利潤是支撐企業運營發展的基礎,人民幣匯率波動可能給企業帶來額外的損益或收益,這也是企業面臨的人民幣匯率風險;因此盡可能避免主營業務遭受由于人民幣匯率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方是管理的最終目標。

        二、建立匯率風險控制體系

        1.確定匯率風險管理的目標及管理策略

        制定目標是匯率風險管理活動的前提。按照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提出的目標管理概念,如果一個領域沒有目標,這個領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視。當然不僅要有目標,而且務必要確立正確的目標。在向深圳地區部分進出口企業調查發現,不少企業在借用匯率風險管理的一些工具,形式上進行匯率風險管理,實質上追逐“盈利”的目標。由于近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的單邊升值行情的客觀因素,部分以出口為主的企業通過人民幣遠期外匯工具鎖定未來出口收匯款項的結匯匯率上獲得了收益①,而且基本上全部交易都有獲利,因此不少企業已經將該工具當作一種盈利手段,并且以追逐最終獲利作為匯率風險管理的目標。該類客戶的逐利目標無可厚非,但卻已經偏離了匯率風險管理的初衷,務必加以修正。企業經營的目標是獲得主營業務的合理利潤,而匯率風險管理僅僅是一種輔助企業達成該目標的手段。從該角度出發,匯率風險管理的最終目標應當為:規避匯率風險,確保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實現。當然,不同風險偏好企業在具體的管理策略上可以按需選擇。一般而言,管理策略有以下三種:第一,完全規避匯率風險管理策略。指企業在進出口業務經營中盡可能避免匯率風險的形成,將匯率風險轉移出經營主體或者通過各種形式的套期保值工具消除實際業務中發生的一切風險敞口,以避免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損失的一種管理策略;第二,消極管理策略。指企業對凈出口業務經營中的匯率風險采取聽之任之的姿態,完全承擔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如果最終的匯率變動對其進出口業務有利,可以獲取風險收益,反之則承擔風險損失;第三,積極管理策略。在該策略下,進出口企業積極地對匯率走勢進行預判,并且根據不同的形勢對風險敞口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如判斷匯率未來走勢對其業務經營不利時,采用相應的避險手段進行規避;若判斷未來走勢對其業務經營有利,則主動承擔風險以期獲得風險收益。在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大環境下,人民幣匯率走勢必將出現多變、大幅波動的行情,在該市場環境下,企業務必充分認識自身的匯率風險并樹立正確的管理目標與策略。

        2.測算匯率風險敞口

        企業的匯率風險敞口可以簡單定義為在企業的進出口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未來需要進行不同幣種之間進行兌換的金額及期限。具體到國內的進出口企業來說:進口企業的對外付款一般可以通過銀行提供的結算工具(如信用證)獲得付款賬期,如到期需要通過人民幣購買外匯對外支付,那么這個付款的金額、期限可以視作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敞口;出口企業對外發貨后一般存在收款賬期,如收到外匯支付的貨款后需要兌換成人民幣繼續用于生產經營,那么未來收款的金額、賬期則視作其面臨的匯率風險敞口。通過下面簡單的例子進一步說明:C公司從事服裝生產出口,1季度出口銷售量USD1000萬,原料通過進口采購USD300萬,其余全部境內采購,收、付匯賬期都為3個月。在該靜態情形下,企業1季度匯率風險敞口為USD700萬,期限3個月。當然,企業的實際經營,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一般很難簡單測算出精確的風險敞口,尤其是需要境內外采購原材料,同時境內外皆有銷售的企業的匯率風險敞口精確測算將更加復雜,需要企業不斷提高內部管理水平。

        3.測算成本匯率

        對進出口企業而言,幣別轉換的匯率會顯著影響其收益或成本,可以簡單定義成本匯率為企業實現預期商業利潤或預期成本的匯率底線。對進口而言,如果假設企業獲得貨物當時即按照公允方法確定了該貨物的本幣價值,那么這個確定本幣價值與未來即將需要支付的外匯貨幣之間的比值可以認定為成本匯率;對出口企業而言,生產該出口獲得本幣成本與未來即將收到的外匯金額之間的比值可以認定為成本匯率。

        4.選擇適用的管理方案

        經過向深圳地區部分企業的調查了解,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用到的匯率風險管理方法較多,可以歸納總結為以下五種:第一,不接長期限訂單。在人民幣仍處在總體升值的環境下,采用該種方案的主要集中在以出口業務為主的企業。由于企業從接到訂單、備料、生產、出貨到最終收款需要較長的過程,僅單一的訂單都可能遭受由于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在匯率市場相對穩定環境下的長訂單模式則可能承擔更大的風險,因此出口企業采用了規避長訂單的經營模式。相對應,如果在匯率市場化環境下,進口企業則可能盡量縮短付款賬期以規避匯率波動造成的成本增加。但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進口企業則多采用盡可能長時間地“延期付款”以享受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收益。第二,增加匯率條款。指企業在進出口貿易合同中增加匯率條款,達到規避或共擔匯率風險的目的。如出口企業與境外進口商約定,境外進口商支付的外匯金額按照支付日的市場匯率折算后支付,境內出口商收到貨款后按照當日匯率結匯,規避了匯率風險。一般而言,采用該方案會削弱出口商的市場競爭力,因此能夠采用該方案的企業一般具有相對強勢的市場地位或具有明顯的核心競爭力。第三,貿易融資。指企業通過利用銀行的融資、結算工具實現提前收取出口貨款或支付進口款項的方法。如出口企業向銀行申請出口貿易融資,以未來即將收到的貨款作為還款來源,承擔一定的利息的前提下當期獲得銀行的貸款,規避了收款賬期內存在的匯率風險。一般而言銀行接受企業申請到發放貸款同樣存在一定的時間窗口,在該時間窗口內,匯率的波動也可能給企業帶來風險。第四,融資組合方案。融資組合方案自2006年開始在市場上廣泛被使用,主要指企業通過銀行提供的存款或理財、融資、遠期外匯交易等一攬子業務實現進口付匯的成本節省或出口收匯的增值。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融資組合的結構不斷應市場變化和企業需求進行結構優化與改良,組合交易的方式可謂千遍萬化,但其中最核心的原理沒有任何變化:融資組合方案的核心原理為息差交易(CarryTrade),即企業可以通過借入遠期匯率貶值的低息貨幣,投資于高息貨幣,實現利率平價悖論的套利③。

        如境內進口企業最常用的一種模式為:向銀行借入一年期的美元貸款(假設價格為LIBOR+200BPs=2.60%),將本用于購買外匯對外支付的人民幣資金在銀行辦理一年期定期存款(假設收益3.00%),同時鎖定一年后用人民幣購買歸還美元貸款本息的匯率(假設美元一年貶值2.06%),則上述三個交易的最終結果為:息差率+匯差率=利潤空間,(3.00%-2.60%)+2.06%=2.46%。企業用當期獲得的美元貸款用于支付了進口款項,最終實現了2.46%的成本節省。出口方向也可以通過類似的交易構造增值組合。但是組合之所以存在收益空間,主要原因為遠期匯率未符合利率平價,從而產生了套利空間,主要存在于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初級階段,隨著市場化的縱深推進,最終將實現無套利均衡,因此該方案具有不可持續使用的特性。第五,金融衍生工具。指企業借助匯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匯率風險管理,是一種套期保值的風險管理理念。如出口企業在預計到未來出口貨物的外匯貨款的金額、時間等要素的前提下,通過遠期結匯交易鎖定未來受到的外匯貨款的結匯匯率,達到規避匯率市場波動風險,鎖定利潤的目的。理論上而言,通過金融衍生金融工具管理企業進出口匯率風險是最簡單、高效的方法,因為衍生工具市場相對公開、透明,介入交易的門檻較低,企業可以完全準確地估算到每筆訂單的收益,且不受市場波動影響,借助于金融衍生工具,企業可以致力于主營業務的經營管理。當然,正是因為衍生工具的上述特性,一方面,一旦鎖定未來匯率,意味著企業放棄了由于匯率市場向有利方向變化帶來的收益;另一方面,不可否認有可能出現衍生產品的報價已經令企業無法接受的情況發生。但企業在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匯率風險時仍然可以采用積極的管理策略,即可以在分析判斷匯率市場的前提下,選擇交易的時機、具體交易方案:如出口企業在預期人民幣將大幅升值的情況下,而遠期結匯市場只反映了小幅升值,企業可以審慎預測未來的訂單量,提前鎖定遠期結匯匯率;如遠期報價不甚理想,企業可以選擇穩健的操作方法,與訂單逐筆對應地鎖定遠期結匯匯率。當然,上述方案僅僅是針對業務在管理進出口業務面臨的匯率風險提供的建議,就企業的整體經營而言,可以供選擇的方案可能會更多,如企業在進行融資時,可以積極分析不同貨幣的走勢,采用積極管理策略,借入弱勢貨幣等等。

        5.應急措施

        第2篇:出口經營方案范文

        國際商務談判的準備事項(一)選配參加談判的人員

        在洽商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在確定價格和各種交易條件以及擬定合同條款方面,往往因利害關系不同而存在分歧和爭論,有時這種分歧和爭論甚至是十分激烈的。而且在洽商過程中,還可能出現種種預先沒有估計到的變化。為了保證洽商交易的順利進行,事先應選配精明能干的洽談人員,尤其是對一些大型的和內容復雜的交易,更要組織一個堅強有力的談判班子,這個談判班子中須包括熟悉商務、技術、法律和財務方面的人員,應具有較高整體素質,要善于應戰,善于應變,并善于謀求一致,這是確保交易成功的關鍵。

        參加商務談判的人員需要具備多方面的基礎知識,并善于綜合運用各種知識。一般他說,他們應具備下列條件:

        1、必須熟悉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方面的方針政策,并了解國家關于對外經濟貿易方面的具體政策措施。

        2、必須掌握洽商交易過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種商務知識,如商品知識、市場知識、金融知識和運輸、保險等方面的知識。

        3、必須熟悉我國頒布的有關涉外法律、法令與規則,并了解有關國際貿易、國際技術轉讓和國際運輸等方面的法律、慣例以及有關國家的政策措施、法規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知識。

        4、應當熟練地掌握外語,并能用外語直接洽談交易。

        5、具有較高的政治、心理素質和策略水平,并善于機動靈活地處理洽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國際商務談判的準備事項(二)選擇目標市場

        在商務談判之前,必須從調查研究入手,通過各種途徑廣泛收集市場資料,加強對國外市場供銷狀況、價格動態、政策法令措施和貿易習慣等方面情況的調查研究,以便擇優選擇適當的目標市場和合理地確定市場布局。在選擇國外目標市場時,應當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在考慮貫徹國家對外貿易方針政策和國別(地區)政策的同時,應盡量考慮經濟效益問題,力爭做到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體現平等互利。

        2.應根據購銷意圖,合理選擇國外銷售市場和采購市場。在安排銷售市場時,應當分清主次,并要有發展的觀點,即在安排主銷市場的同時,也要考慮輔銷市場;在考慮市場現狀的同時,也要考慮市場將來的發展趨勢;在鞏固原有傳統市場的同時,還應不斷開拓新市場,以利擴大銷路。在安排采購市場時,既要考慮擇優進口,也要防止過分集中在某個或少數幾個市場。在同等條件下,應盡量從友好國家訂購商品;應考慮多從我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訂購商品,以利貿易上的平衡。

        國際商務談判的準備事項(三)選擇交易對象

        在商務談判之前,必須通過各種途徑對客戶的政治、文化背景、資信情況、經營范圍、經營能力和經營作風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解和分析。為了正確地選擇和利用客戶,需要建立和健全客戶檔案,以便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客戶進行分類排隊,做到心中有數,并實行區別對待的政策。

        要正確對待和妥善處理大、小客戶和新、老客戶的關系,充分利用和調動專營進出口商、中間商和實銷戶推銷我方出口商品的積極性。向國外訂貨時,要做到貨比三家,并區別不同情況從優選擇,以維護我方的利益。

        第3篇:出口經營方案范文

        一、任務目標和主要內容

        實施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工作,即在重點地域、品種、環節和企業,通過政府推進,相關部門扶持,依托農產品出口龍頭企業,加強示范區農業化學投入品綜合管理,實施良好的農業操作規范,推行出口農產品標準化種養、生產加工和出口管理,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符合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種植養殖示范區域。隨之通過示范帶動,以點帶面,逐步擴大示范區規模,最終形成大區域或整個行政區劃內與國內外標準相一致的種植養殖標準區,達到示范區基地建設與GAP認證和國際認可相對接的要求,促進全區出口農業發展。

        (一)建立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工作組織機構

        為加強對轄區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由區政府主要領導、農業(畜牧)、財政、工商、公安、環保、質監、商務、安監、廣電、區聯社等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規格為正科級事業單位常設機構,具體負責該項工作的組織協調,以提升示范區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

        (二)加強行政執法管理體系建設

        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的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辦公室)通過有效整合農業(畜牧)、工商、質監等部門的行政執法資源,健全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形成工作長效機制,提高示范區政策法規的有效運行和監督,為示范區建設和管理提供科學有效、持續完善、執行性強的政策法規體系支撐。

        1、由辦公室協調檢驗檢疫部門,對涉及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現有法律法規政策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整合,為示范區建設提供政策法規依據。

        2、由辦公室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具體的管理實施辦法,并定期不定期組織協調農業(畜牧)、工商等行政執法部門,對示范區政策法規的執行、農業化學投入品的管理使用進行綜合治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三)建立健全農業化學投入品控制體系

        為創造出口農產品生產良好的用藥環境,由辦公室主導,商務、農業(畜牧)、工商、區聯社等職能部門協調配合,嚴格控制農業化學投入品的供給渠道,規范農業化學投入品的使用,形成農業化學投入品產、供、銷、用全程鏈式管理模式和有效控制機制,保證農業化學投入品質量安全和規范科學使用,確保示范區出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1、對農業化學投入品生產企業實行登記備案管理

        由辦公室牽頭,聯合農業(畜牧)、工商部門,綜合國內外標準和使用效果進行篩選評估后,確定示范區內推薦用藥名單。對農業化學投入品生產企業的準入資格申請進行評審,評審通過后頒發準入資格證書,并在示范區進行公布,并對獲得準入資格的農業化學投入品生產企業進行經常性監督檢查,重點針對其產品中是否含有違禁藥物、主要成份是否有變化進行檢查,對有不符合標準要求的產品撤銷其準入資格。農業化學投入品生產企業要建立完善的生產、銷售追溯體系,并做好記錄。出現質量事故時進行追溯,查明原因第一時間進行糾偏。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業化學投入品生產企業簽訂經濟責任合同,合同中要注明農產品質量連帶責任,風險共擔。

        2、對農業化學投入品實行專營專供管理

        (1)加大對農業化學投入品的專項整治力度。由辦公室牽頭,組織協調農業(畜牧)、工商、質監等部門聯合成立執法隊伍,按照國內有關法律法規和進口國要求,對全區范圍內整個農業化學投入品市場開展不定期的檢查和整頓,全力消除違禁、劇毒藥物、無證經營、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現象,為示范區建設創造良好的農業化學投入品用藥環境。

        (2)強化農業化學投入品的專營管理。由辦公室對當地農業化學投入品經營單位進行清理整頓和有效整合,確定面向示范區出口農產品加工企業、基地銷售的連鎖經營專營店。專營店供貨渠道來自農業化學投入品登記備案企業,銷售對象是示范區農產品種植加工基地、企業。店內銷售人員需經過技術支持組的嚴格專業培訓后持證上崗。專營店須形成完備的臺帳制度,建立質量賠償制度,執行有效的追溯程序。

        (3)農業化學投入品的專供管理。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村合作社等應建立完善的采購程序,根據推薦用藥名單從獲準登記備案企業或專營店直接購買農業化學投入品,同時按要求建立完備的追溯體系、臺帳檔案、質量賠償制度。

        3、對農業化學投入品實行規范使用管理

        農業、畜牧等部門對農業化學投入品的使用進行技術指導。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村合作社等應建立完善的農業化學投入品選用、購買、保管、發放、使用程序,保證用藥安全。要嚴格遵守安全停藥期,在收獲前規定期限內停用任何藥物。協調市檢驗檢疫局對農產品加工企業使用環節進行監督檢查,如果發現企業不按要求執行,暫停其產品出口。

        (四)加強示范區種植養殖基地建設

        由辦公室牽頭,相關部門配合,龍頭企業帶動,鎮街推動,通過制訂示范區種植養殖基地推進方案,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優化出口農產品種植養殖結構,形成規模化種植養殖區,實行標準化管理,推進出口農產品基地建設。

        由區政府統籌規劃,制訂全區示范區種植養殖基地推進實施方案,制訂各項扶持、獎懲政策,促進全區標準化種植養殖基地建設,鼓勵各鎮街結合本地域土壤、水利、交通、種養習慣,成立農村股份制合作社、專業協會等合作組織,充分發揮其上聯加工企業和市場、下聯農戶的紐帶作用,與農產品加工出口龍頭企業簽訂種植、養殖、銷售合同,統一為農民提供物料、種苗和技術,從而把一家一戶的農民聯合起來,形成相對較大規模的連片專業種養殖基地,提高示范區內農產品安全性。

        龍頭企業實施“公司+基地+標準化”的生產模式,由出口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依據其加工出口計劃,選擇適宜的農產品種植養殖基地,確定種植養殖規模、標準。在該基地示范區,通過強化農產品安全生產法制觀念和經營理念,推廣先進的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和管理技術,嚴格操作規范,實現出口農產品高產、優質、生態、安全的基本目標。

        由辦公室牽頭協調市檢驗檢疫局,對種植養殖基地標準化建設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形成標準化出口種植養殖基地,并向上級有關部門備案。

        (五)加強對出口農產品的檢驗檢測

        由辦公室牽頭,將現有的農業(畜牧)、質監部門及企業等已有的檢測資源有效整合,針對示范區管理建設特點,建立以農科院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為主,區農業(畜牧)、質監部門和龍頭企業實驗室為輔的出口農產品檢測網絡,負責對出口農產品從種植、生產、加工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無縫隙檢驗檢測,確保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

        (六)建立監控、預警、糾偏及評估控制體系

        由辦公室牽頭協調市檢驗檢疫局,對收集的質量安全信息進行分類整理、風險分析,并及時向相關部門和企業發出預警。對于發生問題的示范區基地或企業,根據預警信息,立即進入糾偏程序,啟動追溯程序,查找生產日期、確定種植養殖基地、備案號、查閱種植、養殖管理記錄、檢驗報告等,分析成因,研究糾偏對策,采取糾偏措施并進行糾偏后評估。評估結果按整改力度、是否到位等因素劃分為三級,分別為:合格、基本合格或限期整改,對于不同的評估結果采用不同的措施。

        二、組織機構

        1、機構組成:

        組長:區政府區長

        副組長:區政府分管商務副區長,分管農業副區長

        成員:區各鎮政府鎮長、街道辦事處主任、區園管委分管副主任,農業(畜牧)、財政、工商、公安、環保、質監、商務、安監、有線電視、區聯社等相關部門負責人。

        2、領導小組職能:

        (1)負責示范區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一部署;

        (2)形成定期聯席會議機制,安排各相關部門、鎮街、企業開展工作,研究、部署示范區管理重大事項;

        (3)對有關政策法規修訂計劃、草案進行審定,并上報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待批準后實施;

        (4)對整個示范區建設各項工作進行監督檢查;負責對示范區建設辦公室工作進度和工作質量的檢查考核,負責對各組成部門、單位工作進度、工作質量、責任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監督考核;

        (5)負責重大突發事件的應對指揮,指導實施糾偏措施。

        3、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規格為正科級事業單位常設機構。

        主任:

        副主任:

        常駐人員:商務局3人,農業局2人,畜牧局1人。

        非常駐人員:工商局、公安局、環保局、質監局、安監局、區聯社各1人。

        說明:各鎮街、區園成立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公室;各村設立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工作聯絡員。

        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公室履行職責:

        (1)對相關政策進行研究分析,向領導小組提報政策法規修訂計劃、草案、方案、標準,制定示范區建設相關規章、制度及程序;

        (2)負責召集小組成員單位及龍頭企業參加聯席會議,及時通報工作情況和信息,研究開展工作;

        (3)整合各部門行政執法資源,協調市檢驗檢疫局,聯合區農業(畜牧)、工商、公安、環保、質監、安監等部門統一執法,每年開展4—6次聯合執法活動,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并對相關部門的執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4)對全區使用的農業化學投入品組織評估,形成推薦使用農業化學投入品名單,負責審查農業化學投入品的質量,并組織專營備案工作,對符合要求的生產廠家和經營企業發放準入證書;

        (5)整合相關部門、單位的檢測資源,組織開展監控和驗證,制定有關監控、檢測、抽檢計劃,并對檢測數據進行匯總,得出監控結論,為追溯、預警、糾偏做好技術支持;

        (6)搞好宣傳培訓和技術咨詢工作,加強有關法律法規和國際國內標準知識的宣傳指導,制定農業化學投入品規范經營單位標準。對農業化學投入品生產、經營企業進行指導、評審和檢查;

        (7)發生突發事件時及時向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請示匯報,并按指示協調各職能部門、鎮街、區園進行干預、糾偏、應急處理等工作;

        (8)建立健全示范區建設工作監督網絡、農資銷售追溯網絡,并實施運行;

        (9)完成區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交辦的其它工作。

        三、各成員單位履行職責

        農業(畜牧)局:負責農業標準化生產的監督管理和技術指導;負責農藥、化肥等農業化學投入品市場的管理整頓,查處經營假冒偽劣農藥、化肥及違禁藥品行為,組織開展常規執法檢查活動;嚴格審查農業化學投入品經營企業的經營資格和條件,對不合標準的聯合有關部門依法取締其經營資格;定期對農業化學投入品經營及使用單位進行培訓,并簽訂質量誠信承諾書;組織對群眾舉報案件的查處;負責相關疫病疫情監測預警;負責畜牧業標準化生產的監督管理和技術指導;嚴格《獸藥經營許可證》的發放和審核,依法取締無證經營;負責獸藥及飼料添加劑市場的管理整頓,查處制假販假及經營使用違禁藥品行為,組織開展常規執法檢查;定期對獸藥及飼料添加劑經營及使用單位進行培訓,并簽訂質量誠信承諾書;負責相關疫病疫情監測預警。

        工商分局:負責農業化學投入品流通環節的日常管理,聯合農業(畜牧)局搞好農藥廣告的審查管理。對經營農業化學投入品企業的營業執照的發放,必須通過農業(畜牧)、安監等部門的經營許可,并經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公室審查后方可辦理,嚴格營業執照的年審工作,依法查處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等違法行為;配合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公室,建立流通環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

        安監局:負責高毒、劇毒農藥等危險農業化學投入品的管理整頓,嚴格農藥類《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的審查和發放;定期開展常規檢查活動,依法取締不合格單位的經營資格;定期組織安全生產知識培訓和安全檢查。

        公安分局:負責查辦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過程中妨礙執行公務、暴力抗法案件,負責查處農業化學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過程中的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穩定。

        環保局:負責區域內環境檢測監控,加強對污染源的監督管理,嚴格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組織開展環境綜合治理;定期對加工企業、種養基地等重點區域的大氣、水源進行取樣檢測。

        質監分局:負責農業化學投入品生產領域的產品質量監督,幫助企業制定標準,抓好對農業化學投入品生產經營單位產品質量、計量器具的日常監督管理,定期組織檢查活動。

        商務局、有線電視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能,配合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公室開展執法、檢查、宣傳等工作。

        財政局:負責保證各項配套資金、辦公車輛及設備的及時撥付。

        區聯社:負責本部門經銷網點的日常管理工作,組織好農資專業配送工作,嚴把農資進貨關口,為農民搞好服務,接受辦公室的有關工作任務,配合辦公室對其所屬經銷單位的監督檢測。

        各部門要將日常管理資料(包括經營許可證、審查合格證明等相關資料)按時上報示范區管理領導小組。在監督檢查、處理案件、抽查、檢測、過程中,要嚴格按法規程序操作,做到執法規范、記錄清楚、資料完整,并將結果每月上報區示范區管理領導小組。

        四、工作措施

        (一)明確任務,落實責任

        由辦公室統一組織調度建設工作,各成員單位要積極配合,提供優質服務,抽調人員要與原單位工作徹底脫鉤,集中辦公。有關責任單位要按照本《實施方案》的要求,抓好工作落實。各鎮街、區園要明確自身責任,積極開展工作。

        (二)政策傾斜,物質扶持

        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工作是省、市、區三級政府的工作重點,區政府已經通過了該項工作的實施意見,各級各單位要積極配合,職能部門要全力以赴,全方位進行資源、人員、技術、物資整合,全力支持示范區建設。各單位要保證對示范區建設工作的政策傾斜和物質扶持。

        (三)規范管理,健全檔案

        每個監測點都要建立完善的檔案,實行規范化管理,保存影像資料,并把建設工作的各種文件、方案、工作記錄、作物長勢分析、檢測結果、工作總結等及時建檔立案。

        第4篇:出口經營方案范文

        【關鍵詞】成品油出口;價格;固定費用;效益

        一、前言

        隨著國內煉油能力擴張,國內成品油市場需求有限,煉油企業產品內貿銷售困難;后續市場情況仍舊不容樂觀,預計2020年國內煉油產能在8.5億噸左右,原油加工量6.1億噸,相應成品油產量4億噸,成品油需求量3.6億噸(預計“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長6.5%)。國內煉油產能過剩將成為常態,成品油出口則成為保持加工負荷、降低單位費用、爭取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措施。

        受原油價格波動及市場供需影響,國際市場成品油價格震蕩幅度較大,對于出口企業效益存在很大影響,出口是否存在邊際效益,效益情況如何是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現以單獨煉油企業為例,對煉油企業出口效益進行研究分析。

        二、測算條件

        1.測算企業基本情況

        設定煉油企業月度正常負荷為80萬噸,煉油產品為汽油、航煤、柴油、液化氣、燃料油等常規煉油產品。

        相應產品收率情況:為便于計算分析,除汽油、航煤、柴油外,其余產品按照其它產品歸類;加工量降低時,相應產品收率不變。

        2.完全費用

        企業月度固定費用為160元/噸,變動費用80為元/噸。

        三、測算方案

        以加工量的變化及產品內外貿銷售量變化對比最終效益差。

        方案1:

        國內市場需求旺盛,企業調整加工量至100萬噸,產品全部內貿銷售。

        方案2:

        國內市場需求有限,企業調整加工量至100萬噸,汽油、航煤、柴油產量20%出口。

        方案3:

        國內市場需求有限,企業加工量維持在80萬噸,產品全部內貿銷售。

        四、方案效益測算結果及分析

        1.測算結果

        根據上述測算基礎條件,測算結果見下表:

        2.測算結果分析

        方案1:通過提高加工量、攤薄單位費用,3個方案中效益最好。

        方案2:通過提高加工量,攤薄單位費用,但是由于內貿需求有限、部分產品出口。因出口價格低于內貿價格,產品平均價格低于方案1和方案3,但是在固定費用相同的情況下,攤薄了單位固定費用的同時,當期出口產品收入對應較方案3多支出的變動費用和原油成本后仍舊存在邊際效益。

        方案3:由于內貿需求有限,如不安排產品出口,考慮產品出廠,加工量只能維持正常水平,單位費用較高,最終效益在三個方案中最差。

        五、結束語

        在國內煉油能力過剩、市場有限的情況下;做大成品油出口是保持加工量、爭取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實際出口運行中要根據內貿市場需求和出口產品價格及時進行效益測算,并對出口品種進行合理調整,確保發揮煉油剩余產能的同時,開拓國際市場,為煉油企業做大、做強,走向國際市場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鐘飛,王小強,楊之琪.2015年中國成品油出口情況及趨勢.國際石油經濟.2016,24(3).

        [2]方婷婷.我國成品油貿易出口面臨的困境及應對措施.對外經貿實務.2016,(4).

        第5篇:出口經營方案范文

        追討過程

        談判初期,B公司提出由于其經營不善,為繼續維系經營將要把公司整體出售并引入新的融資方,但新融資方希望B公司將舊債壓縮至原先的25%。為此,B公司提出,如果全體無擔保債權人同意以債權金額的25%來了結債務,將立刻支付和解款項;如果無法取得無擔保債權人的一致同意,將無力償債。在評估了債務人的財務數據后,A公司同意接受25%的和解方案,但由于其他部分債權人未意識到B公司的財務問題已非常嚴重,仍堅持要求B公司支付全額欠款,導致談判破裂。

        鑒于眾債權人對還款方案分歧很大,且B公司經營越來越差,A公司在中國信保的幫助下聯合另外兩家債權人,在美國對B公司提起了非自愿第七章破產清算。B公司起初不愿進行清算,仍希望進行破產重組。但隨著B公司主要融資來源CIT集團財務嚴重惡化,導致B公司無法提出重組方案,最終還是走向了破產清算。最終,所有無擔保債權人獲得了10%的清償。

        本案啟示

        聯合追討至關重要多數情況下,債權人在債務人提出大幅折扣還款的和解方案時,本能地不愿意接受折扣和解。但是,許多案例表明,債務人一開始提出的還款計劃,可能恰恰是債權人的最優選擇。對債務人財務狀況了解的信息不對稱,會使債權人錯過減少損失的良機。

        要消除這種信息不對稱,理想化的解決方法是所有債權人聯合起來,要求由專業的財務咨詢公司核查債務人的財務狀況,并與債務人進行統一談判。但在現實中,由于每個債權人都是利益相關方,經常會有利益沖突,由單個債權人牽頭組織聯合追討會受到其他債權人的質疑,加上債務人可能會設置各種阻礙。因此有組織的債權人聯合追討往往困難重重。

        美國非自愿破產是債權人聯合追討的有效方式美國非自愿破產是由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債權人提出的,要求通過破產清算來償還所欠金額的破產形式。美國這一法律規定,使得在債務人無力還款而又不愿意自愿破產的情況下,債權人有了聯合采取行動的選擇。非自愿破產,可以有效地防止債務人轉移資產或者進行偏頗性情償。同時,破產程序也保證了分配的公平合理性,是多數債權人能夠接受的一種聯合追討方案。

        然而,美國非自愿破產也存在一定的風險。第一,債務人持續經營與破產清算兩者,孰能為債權人帶來更大利益存在不確定性,具有一定經濟風險。第二,非自愿破產的本質是訴訟,存在訴訟風險。另外,債務人如有能力還款,還可能以損害其名譽為由對非自愿破產提起方提出反訴。

        第6篇:出口經營方案范文

        論文摘要:文章從Z公司企業實際和行業現狀出發,站在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提出了z公司戰略營悄的總體思路,并以此為中心思想,對公司品牌建設、戰略聯盟、海外營銷組織、海外營悄梁道、營銷計劃等提出建議。

        近年來,戰略營銷理論開始傳入中國,個別中國企業逐漸接受戰略營銷理論和理念,并在實踐中大膽運用。本文希望從Z公司企業實際和行業現狀出發,站在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提出了Z公司戰略營銷的總體思路,并以此為中心思想,對公司品牌建設、戰略聯盟、海外營銷組織、海外營銷渠道、營銷計劃等主題進行建議,希望能借此提高Z公司對海外市場戰略營銷的認識和重視,從而對提高Z公司全球競爭力有所幫助。

        一、Z公司背景介紹

        Z公司(浙江x x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搶吐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自動化與信息技術產品的科研開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及工程服務為一體的國家級高科技企業,是首批“國家863計劃產業化基地”之一,獲得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和國家高新軟件園重點骨干企業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Z公司以Z大學先進控制研究所、工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機構為技術依托,利用Z大學多學科的綜合優勢,致力于工業IT技術和產品的開發。Z公司已經擁有了完整的過程自動化產品體系,主要包括WebField JX系列DCS控制系統、WebField ECS系列DCS控制系統、WebField GCS系列控制系統、現場總線技術與產品、InPlant企業整體解決方案、PIMS生產信息管理系統、ERP軟件及系統集成等。產品廣泛應用于化工、煉油、石化、冶金、電力、造紙等流程工業企業,以及智能交通、水處理及教育領域等公共事業部門,已經為超過6000多家來自中國及世界各地的用戶提供從工廠類自動化到非工廠類自動化的整體解決方案。

        二、Z公司的技術和產品

        工業自動化行業中,Z公司作為自動化硬件、軟件制造商及自動化系統集成商,擁有完整的過程自動化產品體系,并已經為超過6000家來自中國及世界各地的過程行業用戶提供了產品與工業自動化行業整體解決方案。

        目前,Z公司已經形成三大類五個型一號的產品體系,見表1。過程自動化是Z公司的核心業務,主要產品包括WebField JX系列DCS控制系統,WebField ECS系列DCS控制系統,WebField GCS系列控制系統,現場總線技術一與產品,ESP-Suite企業增效解決方案,PIMS生產信息管理系統,以及ERP軟件及系統集成等。憑借完整的產品體系及對流程工業的深刻理解,Z公司提出了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的概念—InPlant(Intelligent-Plant )。據美國ARC公司調查,應用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技術可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產品質量提高19,2%、勞動生產率提高13.5%、產量提高11.5%;,

        三、Z公司海外市場戰略營銷具體舉措

        Z公司爭取在3 —5年內從通過戰略營銷實現從國內自控行業的第一梯隊發展成為全球自控行業的第一梯隊,為此需要對公司的品牌建設、戰略聯盟、組織變革、海外市場營銷渠道構建、及營銷計劃制定等五方面進行相應調整。

        1.品牌建設。菲利普·科特勒將品牌所表達的意義分為六層:屬性、利益、價值、文化、個性和使用者,其中品牌最持久的含義是它的價值、文化和個性,它們確定了品牌的基礎。因此品牌已逐漸成為市場競爭的起點、要素、細胞和載體,成為企業乃至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競爭實力的象征,誰擁有為社會所公認的強勢品牌,誰就擁有市場,誰就會取得競爭優勢。

        在高新技術市場環境下,擁有強大的品牌比在傳統消費品市場中更為重要。強大的品牌是高新技術產品高質、可靠的象征和標志

        根據多國調查顯示,z公司品牌僅處在全國知名階段,尚不具備全球聞名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在世界范圍內品牌知名度還遠遠落后于業內的跨國公司。現階段,z公司的工作重心是產品銷售,銷售部門是公司的核心業務部門,而負責市場開拓、廣告宣傳、品牌建設等活動的市場部在公司架構中地位不高且結構不完整、功能不完善,這與當前一些跨國企業紛紛以市場部為中心,其他職能部門圍繞市場部開展工作的做法是相反的。z公司必須意識到建設強勢品牌是贏得市場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企業進軍全球自控市場第一梯隊的必經之路,也是實施戰略營銷的第一步和有力保障。因此,品牌建設對于Z公司拓展海外市場具有緊迫的戰略意義。

        2.戰略聯盟。在拓展海外市場中,發達國家的競爭對手實力往往比國內對手更為強勁,競爭威脅更大。我國企業目前整體實力較弱,同時在海外市場上普遍處于開拓初期,面臨各種障礙,包括目標市場中現有企業的過激反應以及貿易、資金、技術方面的壁壘,如果采用單兵作戰的方式自己開拓市場或相互拆臺搶奪對方市場,勢必導致企業成本增加或者“共損”局面的出現。

        相反,如果與同行企業結成同盟共同開拓某個海外市場,實行技術研發、市場渠道、商標與品牌等資源的共享,將會產生規模經濟效應和協同作用,相應降低每一家企業分攤的市場開拓成本.同時面對實力強大的買方,戰略聯盟會使每家企業的議價能力加強。因此在全球工控市場已被國際知名公司占據大半江山的現實面前,Z公司正確的戰略舉措應當是樹立合作的競爭觀,跟國內外知名公司建立戰略聯盟,通過利用這些公司的國外客戶和渠道優勢、經營理念優勢、品牌優勢、成熟的管理體系和人才優勢等諸多競爭優勢,加速公司海外市場的拓展進程。

        3.組織變革。當前,Z公司為開拓海外市場,已經設立海外部,為適應公司戰略營銷需要,Z公司海外部的組織形式應該進行適當變革,變革的路線將是海外部—國際事業部—全球營銷中心。

        海外部。Z公司現已按垂直化管理原則,設置專業職能部門—海外部。該部門由部門經理和部門員工組成,專業從事進出口業務,具體負責海外營銷各種服務,隨著海外市場的擴大而發展實踐中,海外部是剛剛開展海外市場業務的公司必經之路,便于集中管理。

        國際事業部。隨著海外業務的拓展,Z公司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與當地在自動化控制領域頗有聲望的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構建了分銷體系,對各個地區、各個商分別進行渠道管理、價格管理和銷售管理的需要十分迫切,但現行的垂直化管理體系已經逐漸不適應Z公司的海外業務拓展進程,Z公司海外市場戰略營銷客觀要求對海外部的組織形式進行變革。Z公司在海外市場的經營活動現狀是:在對某一國家出口產品的同時,在另一個國家建立商制度,而在第三個國家設立辦事處,又在第四個國家開辦合營企業,在第五個國家設立子公司。這樣Z公司需要按照事業部原則,專門設立一個國際事業部,專門處理公司的國際業務活動。國際事業部由該部的總經理領導,負責制訂其目標和預算,并負責目標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業務發展。國際事業部的職能人員包括有市場營銷、工程服務、財務計劃、合同管理與進出口后勤服務等方面的專家,他們為下屬各經營單位制訂計劃,并提供服務。

        經營單位的設置可按下面三個原則中的一種或幾種來考慮。它們可以是地理區域性的組織機構,由分別主管不同地區的業務主管對主管國際事業部的總經理負責。這些地區業務主管負責管理承擔地區業務的銷售人員、商和經銷商。經營單位也可以是按產品大類設置組織機構,每個經營單位由一名業務主管負責,主管每個大類產品在海外市場的銷售業務主管可以向公司職能部門的地區專家征詢有關各不同地區的專門知識。最后,經營單位還可以是一些國際子公司,每個子公司由一名經理主管,各子公司經理向主管國際事業部的總經理負責。 全球營銷中心。隨著海外事業的發展,Z公司將成為真正的跨國公司,公司將在世界范圍內進行設備生產、人才、資金等資源配置和客戶關系管理,并提供后勤供給保障。此時,Z公司的全球營銷職能將游離出來,依托單獨設立的全球營銷中心進行管理,全球營銷中心是獨立的公司法人。全球營銷中心總裁對Z公司最高負責人和執行委員會負責,下屬區域經理們受過全球經營方面的訓練。經理人員可從其他國家聘任;零部件及其他原材料可以向任何價格最低的地方采購。

        4.海外渠道構建未來幾年內,為了加快海外市場拓展進程,根據Z公司的戰略營銷思路,Z公司應通過間接出口和直接出口,構建海外營銷網絡。

        間接出口間接出口是指Z公司利用本國另一商業組織,如借助利用國內各大設計院、各大成套公司、各大進出口公司的項目資源、營銷網絡和市場經驗進入海外市場,在這種方式下,銷售方式與國內市場大致相同間接出口是Z公司現階段可用資源少、自身出口組織不健全、海外市場信息了解不充分情況下,交易成本最低、市場經營風險最小的出口貿易方式。

        直接出口直接出口的主要形式是直接接受國外公司的訂貨及參加國外工程投標,這要求Z公司對海外目標市場了解充分,掌握豐富的市場信息Z公司可以通過在當地建立辦事處,甚至創辦合資公司,深人市場調研,充分挖掘用戶信息,進行直接出口。

        Z公司進人海外市場,與國外用戶、官方機構直接、正面接觸的最簡單、最直接、低風險形式是開設國外辦事處、代表處,它既可以作為企業商品與服務出口的延伸服務工作,如了解、研究當地市場,辦理有關出口事宜,提供售后服務;也可以作為Z公司推進海外市場進人的實質性、前瞻性步驟,使Z公司可以通過了解當地的經營環境、經營條件,積累在當地經營管理企業的經驗.為Z公司進一步增加對當地市場的投入做準備。建立辦事處還可以作為Z公司學習競爭者、研究競爭者、模仿競爭者、監控競爭者的有效手段。

        海外商和經銷商。Z公司在本國自建分銷渠道,對產品定價、產品選擇、營銷方案、市場信息等方面有絕對的控制權和知情權,能夠很好的制定和實施營銷戰略然而在國外自建分銷渠道,不但資本需求量較大,而且要充分了解當地市場,還要配有高素質的營銷人員,渠道維護成本也相當高,同時又需盡力規避由立法、慣例、政治因素造成的海外市場進人壁壘,與當地商或經銷商結成戰略聯盟是解決前述難題的有效方法這一戰略要求Z公司在海外目標市場尋求具有強大營銷能力和在市場定位方面有潛力的合作伙伴作為其在當地的商或經銷商,將該合作作為進人新產品市場進行擴張的手段,因此正確的選擇海外商和經銷商對Z公司開拓海外市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5.營銷計劃制定。營銷計劃必須與企業戰略營銷保持良好的協調性,應將所有的管理職能都融入到營銷計劃制定過程中,將顧客置于計劃的中心地位,并使企業的定位策略能夠與目標市場相互協調。

        Z公司較為完善的海外營銷計劃包括定價、促銷、營業推廣、公共關系、產品開發和人力資源配置等,將所有的管理職能都融人到營銷計劃制定過程中,講求系統化管理,整體配置企業所有資源,形成競爭優勢;強調協調與統一,不僅僅使企業內部各環節、各部門的協調一致,而且也強調企業與外部環境協調一致,共同努力以實現營銷資源整合。

        四、結論分析

        本文從戰略營銷角度,結合Z公司企業實際,提出Z公司應該充分利用各方面資源,運用戰略營銷進行市場開拓,保持企業長久的核心競爭力。本文基本觀點總結如下:

        1傳統營銷圍繞營銷產品、分銷、價格、推廣展開,也就是著名的4P營銷組合。戰略營銷包括這些策略變量,但在某些重要的戰略方面超越了傳統營銷的范圍。戰略營銷是關于營銷的一種新思維和實踐方式,具有目標的長期性、營銷的戰略性、手段的綜合性、行動的計劃性、結果的深遠性和競爭導向性的特征。

        2.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和WTO背景下,Z公司進人了新的發展時期,由成長期向成熟期轉變,通過全球營銷向海外市場發展實現市場多元化,成為Z公司的現實選擇,但由于全球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以及Z公司現階段開拓海外市場工作中存在諸多不足,傳統的營銷理論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企業推進出口的客觀需求,國際營銷理論和方法上理應進行大膽創新和實踐應用。理論研究表明,戰略營銷正是符合Z公司在WTO框架下適應全球化市場競爭要求的國際先進營銷理論和方法,因此.Z公司在海外市場拓展中,借鑒和實施戰略營銷就具有突出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第7篇:出口經營方案范文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國的市場經濟也飛速發展起來。經濟全球化的腳步快速發展,也帶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繁榮使我國與國際市場的距離越來越近,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也越來越頻繁,國際貿易發展的越來越快,對國際貿易方面的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大,為了適應當前的發展形勢,使我們快速地與國際接軌,使我國的經濟在市場上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我們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培養國際貿易方面的人才,而我們作為國際貿易相關專業的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了解也顯得必要,因此,我們網絡營銷專業這個學期開設了國際貿易實務這門課程,為了使我們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使我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聯系起來,學校特為我們安排了為期五天的國際貿易實訓。

        二、目的

        為提高我們對常用的外貿業務單證,識別和加強單證業務操作能力的訓練而匯編。讓我們進行較系統的外貿業務綜合技能訓練,采取仿真模擬實際業務流程,一環套地進行業務操作訓練,為以后從事實際的外貿工作,實現零距離上崗作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實訓內容及過程

        1、綜合實訓的組織與要求

        本次實訓動員,將我們模擬為交易的買賣雙方,每2人為一方,4人為一組。讓我們以一個實際的業務員、經理等身份進入角色,按業務的工作程序,操作技能規范,完成一系列的訓練活動。我們是廣州飛躍公司,是做為賣方,出口的是絨毛玩具熊。買方則是英國倫敦的一家dingdong公司。

        2、制定出口經營方案

        在出口貿易業務中,對外貿易談判的準備工作是不可忽視的。我方通過對國外玩具熊市場進行調查研究,選擇適銷的目標市場和客戶是英國倫敦的dingdong公司。根據交易的標的、市場行情等因素確定價格、數量、品質、交貨期等條款,制定出口商品經營方案。然后據市場行情、價格水平、供求關系、有關經濟政策、出口的各項費用進行成本核算,擬訂了一份cif報價策略。

        3、模擬談判,磋商交易

        我們是通過詢盤、發盤、還盤、接受這四個環節來進行模擬談判、磋商交易條款的。我們這組根據正確的信函格式,撰寫了買賣雙方交易中詢盤、發盤、還盤和接受的四封商業信函。我方根據買方發過來的詢盤信函,作出了相應的發盤,在收到了我方的發盤時,買方又對其進行了還盤,根據還盤進行最后磋商我方接受了買方的要求。這四個環節是我們在日常買賣當中討價還價的過程,而在國際貿易當中則用了這四個專業術語來定義。

        4、合同條款的簽定和單證的簽定

        在整個貿易當中我們買賣雙方總共簽訂了11份各種條款。首先,我們簽訂的是銷售合同,合同是一個法律文件,一旦簽訂對買賣雙方均有約束力。接著我方填寫了出口商品檢驗申請書、進出口貨物報關委托書、海關出口貨物報關單等公務證書,并且填寫了裝箱單、裝船通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貨物運輸保險單、商業發票等商務單證。合同中的條款必須和內容是一致的,防止出現錯列,漏列等問題。在填寫單證時要特別的細心,注意日期是不容許有半點的差錯。

        第8篇:出口經營方案范文

           

        某些個案的籌劃技法涉嫌“教唆” 

            據宋洪祥等人在《中國稅務報》(2002/12/03)上披露:某本關于稅收籌劃的書中寫道:“把已實現收入變為未實現收入的合法方法,是把已實現的收入用應收款這一賬戶掛賬,如有可能甚至可以暫存在其他單位,并用此款項直接進行再交易,如直接購買此單位的商品貨物等。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延遲繳納稅款,使個體工商業者相當于無償地借用了稅款,另一方面可以把某一期(年度)可能進入較高征稅級距的應納稅所得額,人為地降到較低稅率的級距,從而避免被課以較重的稅額。”上例所述的稅收籌劃技法,其教唆性較為明顯。此外,也有相當部分籌劃個案立意不高,籌劃技法大多屬于“鉆空子”、”打擦邊球”之類。例如,《企業分分合合,“兩免三減半”到手》(《中國稅務報》2003/01/21)這一籌劃個案,僅從字面上看,并未發現有何違反稅收法規的破綻,應屬合法的稅收籌劃案例。然而細究起來,卻也有其欠缺之處。 

            首先是文章的標題極具誘惑力,仿佛企業的分分合合可以隨心所欲,隨意擺弄,“兩免三減半”也可唾手可得。其實,企業的分立或合并,必須符合真實性和合法性原則,方才具備享受相關優惠的前提,故不應為了推銷某個籌劃案例而淡化對這方面的重視程度。如果一味為了獲取“兩免三減半”的優惠而隨意分合,很可能因此而跌入偷稅的陷阱。 

            第二,嚴格意義的合法稅收籌劃,是指既符合稅收立法規定,又符合稅收立法意圖的稅收籌劃。對照本稅收籌劃案例,雖然在字面上并未違反有關稅收法規,但還夠嚴密。細讀本案例全文,其籌劃的核心技巧是調整生產性經營收入占全部業務收入的比重。按照規定,經認定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其兼營非生產性業務的,如果當年度其生產性經營收入超過全部業務收入的50%,并且在減免稅期限內,經稅務機關批準,可享受當年度的免稅或減稅待遇。這一優惠政策,旨在引導外商擴大生產性經營的投入。可是,依照該籌劃方案操作,某企業全年業務收入9000萬元,其中生產性業務收入4000萬元,占全部業務收入的比例小于50%,本不應享受減免稅優惠,但經過“斷其一指”,將1100萬元非生產性業務剝離出來,另成立一個”乙”公司,使得原企業生產性業務收入占全部業務收入的比重人為地上升到50%以上。結果就可套用減免稅的優惠,而生產性業務投入總量并未黽櫻勻皇?000萬元。所以此方案并不符合稅收優惠政策的原有意圖,故不能算是真正合法的稅收籌劃。符合稅收優惠政策原有意圖的籌劃應當是,在總體上調整經營結構,以壓縮非生產性經營,擴大生產性經營,這才是正道。 

            第三,該方案還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惡意效仿,成為一種偷稅的手法。如某非生產性經營外商企業為了套取減免稅優惠,即可依樣畫葫蘆,找一家規模比自己略大的生產性經營外商企業合謀,合并為一家公司,套得減免稅好處后兩家平分。這正是該籌劃方案有可能產生的另一個副作用,不得不引起警惕。 

            之所以會出現上述案例,是因為“這種方式企業的操作余地大,透明度相對較低,在計算……稅時,可以為企業帶來一定的好處”(2002/10/08《中國稅務報》第七版)。由此可見,某些稅收籌劃人士的稅收籌劃理念和職業道德水準亟需提高。 

           

        多數個案的籌劃目標不全面 

            《銷售對象不同,分開經營可節稅》(2002/12/31《中國稅務報》)一文中的一段敘述:“兩個方案比較可以看出,方案二比方案一稅負率少0.38個百分點,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繳增值稅3.32萬元,稅負輕。”這是現今稅收籌劃案例中最具代表性的習慣用語,在有關稅收籌劃的書籍、報刊、雜志或網頁上,幾乎俯拾即是,說明大多數稅收籌劃專家和人士,皆以追求“稅負最低化”為稅收籌劃的單一目標。 

            其實,稅收籌劃以“稅負最低化”為目標是一個誤區。因為企業經濟活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各種因素互相交織、影響,一切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企業籌資方式的稅收籌劃為例:發行股票,企業支付的股息支出不能在計算所得稅前扣除,增加了企業的納稅成本;發行債券,企業支付的債券利息支出,其不高于金融機構相應標準的部分,準于在計算所得稅前扣除,降低了企業的納稅成本。假設(引自2003/07/01《中國稅務報》的“專家評說”)籌資1億元,債券利率為5%,股息收益率為2.5%,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為4%,與籌資無關的應納稅所得額為3000萬元,企業所得稅率為33%。根據上述條件,如果單一地從“稅負孰低”目標考慮,應選擇發行債券方式,這樣可少繳企業所得稅132萬元,但其凈收益只有1642萬元。而根據企業整體利益最大化目標考慮,則應理性地選擇發行股票方式,這樣雖然多繳企業所得稅132萬元,但其凈收益卻可以達到1760萬元,比發行債券方式多取得凈收益118萬元。援引上例,旨在說明理性的稅收籌劃不應拘泥于稅負最低這一目標,而應著眼于企業整體利益最大化目標,將稅收籌劃與企業經營活動籌則、財務籌劃等有機結合起來。 

            稅收籌劃之所以出現目標單一化問題,恐怕在很大程度上歸罪于對稅收籌劃的概念闡述不準。2003年6月10日的《中國稅務報》上,“眾口評說”欄目里有篇文章說:“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在財稅工作中對稅收負擔的低位選擇行為,即納稅人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事項的精心謀劃和安排,以充分利用稅法所提供的優惠政策及可選擇性條款,從而獲得最大節稅利益的一種理財行為。”以上關于稅收籌劃定義的表述將稅收籌劃的概念狹隘化了。依筆者之見,稅收籌劃的定義可以表述為:“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或其機構在既定的稅法和稅制框架內,在合理規劃和安排納稅人經濟活動的時空、規模、結構、方式、核算形式、運作方法等事項的過程中,綜合評估相關納稅方案,統籌篩選最適納稅方案,以實現納稅人總體利益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動。”以此定義為指導,稅收籌劃當不會陷入單純追求稅負最低的誤區。然而,目前廣為流行的稅收籌劃定義卻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稅收籌劃就是節稅。也就是說,稅收籌劃概念內涵的狹隘化,導致了稅收籌劃目標的單一化。 

           

        大量個案的判別標準欠準確 

            稅收籌劃目際單一化傾向,表現在對稅收籌劃方案優劣的判別上,使判別標準普遍欠準確。瀏覽各種稅收籌劃案例,判別方案優劣的指標基本上分為三類:稅款節約額、稅收負擔率降低值、凈利潤增加額。這三類指標均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綜合性,如若單以這些指標來衡量稅收籌劃方案的優劣,并不能得出完全正確的結論。 

            例如,“稅款節約額”指標就不可單獨使用。首先是稅種不同,節約稅款的絕對額之間缺乏可比性;其次是節約稅款的絕對額與經營規模不掛鉤,也難以此準確辨別方案的優劣;第三,節約稅款的絕對額與納稅人的總體收益并非正相關。在通常情況下,稅負下降反映為企業利益增加,但在某些情況下,結果可能相反。前述的發行債券和發行股票兩種籌資方式的稅收籌劃舉例即可說明問題,納稅多的方案比納稅少的方案獲利多。由此可見,“稅款節約額”指標雖然非常直觀,但運用效果較差。 

            再如,“稅收負擔率降低值”指標,雖比“稅款節約額”指標有所進步,考慮了不同稅種之間和規模大小之間的可比性,但同樣因為該指標與納稅人的總體收益并非正相關,故不能單獨以此來判別何種籌劃方案能給納稅人帶來總體利益的最大化。不過,如能改變一下“稅收負擔率”的計算方法,則“稅收負擔率降低值”將會成為一個不錯的指標。根據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經典公式,w=c+v+m。筆者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不論是何稅種)在本質上體現為對社會剩余產品m的分配,稅收是m的一部分,m=稅+利。因此,完全意義上的稅收負擔率,應是指納稅人負擔的稅收占納稅人所取得的m的比率,即占稅利合計的比率,亦即:稅收負擔率=稅額÷m。或者改寫為:綜合稅收負擔率=總稅額÷(總稅額+總凈利)。如此,“稅收負擔率降低值”指標與納稅人總體收益的相關系數將會大大提高,從而也會大大提高它的應用價值。 

            第三,“凈利潤增加額”指標不僅直觀性較強,而且也涵蓋了稅負和盈利等諸因素的變化結果,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許多情況下,該指標可以單獨使用。不過,該指標尚不能全面反映投入產出的經濟效益情況,因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2003/05/06《中國稅務報》刊載的《來料加工、進料加工如何選擇》的稅收籌劃案例,其大意是:某公司從事對外加工業務以及國內銷售業務,對外加工出口a產品,a產品國內成本構成總計為:國內材料成本1000萬元,國內其他成本4000萬元(工資、折舊等無進項稅金)。(1)該業務采取進料加工方式時,a產品當年出口銷售收入17000萬元,加工a產品進口材料成本(海關核銷免稅組成計稅價格)10000萬元,當年應退稅額150萬元。適用“免、抵、退”出口退稅政策,進料加工出口貨物免、抵的增值稅不征收城建稅、教育費附加,a產品征稅率17%,出口退稅率13%,城建稅稅率7%,教育費附加費率3%。(2)該業務采取進料加工方式時,加工費免征增值稅,出口貨物耗用國內材料進項稅金不得抵扣計入成本,a產品當年加工費6500萬元。根據上述資料計算,進料加工利潤為1796萬元,來料加工利潤為1330萬元,進料加工比來料加工多獲利潤466萬元,因而該公司應選擇進料加工方式。上述案例的籌劃方向和取舍標準基本是正確的。可惜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資金投入。進料加工方式雖然獲利較多,不過要以投入數額較大的流動資金為代價。仍依前例,加工a產品進口材料成本10000萬元,按流動資金周轉2次/年計算,約需配備5000萬元流動資金。那么,該公司有這筆資金嗎?如果有,是否有資金收益率更高的項目可投?總之,還有許多變數。于是,前例稅收籌劃方案的建議就未必正確了。 

            為了解決稅收籌劃中評判指標欠準確的問題,可以引進“資金利潤率”指標。例如,按照前例,假設皆按年周轉2次、以成本來匡算流動資金需求量。采取來料加工方式時,約需流動資金5170÷2=2585(萬元),資金利潤率=1330÷2585×100%=51.45%;采取進料加工方式時,約需流動資金15280÷2=7640(萬元),資金利潤率=1796÷7640×100%=23.51%。因此,根據資金利潤率指標提示,前述稅收籌劃方案的取舍建議不可取,因為采取來料加工方式比采取進料加工方式可獲得更高的資金收益率。于是,新的決策建議是:(1)如果公司的資金不足,則毫不猶豫地選擇來料加工方式;(2)如果公司的資金富余,且能擴大來料加工經營規模,則仍應首選來料加工方式;(3)如果公司的資金富余,但不能擴大來料加工經營規模,而富余資金可投向資金利潤率大于23.51%的新項目,則仍應選擇來料加工方式;(4)如果公司的資金富余,既不能擴大來料加工經營規模,也無資金利潤率大于23.51%的新項目可投,則應選擇進料加工方式。 

        第9篇:出口經營方案范文

        [關鍵詞] 中國;東盟;農產品貿易;競爭性;互補性

        [作者簡介] 呂兢,廣西北投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經營管理部經理,工程師,廣西東興538100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11)08-0030-05

        一、中國與東盟農產品貿易現狀

        中國與東盟各國相鄰,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貿易優勢。也正是由于這種貿易優勢,使得雙邊貿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特別是在2010年建立了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這預示著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進入了一個新的臺階,但是僅對于農產品這一類別來說,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還有待深入研究。

        (一) 中國農產品貿易現狀

        農業作為第一產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部門,農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增長。2000―2009年間,我國農產品貿易總額年均增長率為12.21%,基本與我國GDP增長速度一致。從進出口類別來看,農產品出口值從2000年的122.82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326.28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1.69%;從進口類別來看,農產品進口值從2000年的47.58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148.27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4.33%。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外貿順差額度基本上趨于增長趨勢,雖然在2008年、2009年稍有回落,但順差額仍處于較高水平,而且中國的農產品對外貿易在全球同類產品貿易總額中的比重也是逐年上升的,對世界農產品市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 東盟農產品貿易現狀

        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亞太地區建立最早、發展最完善的地區性經濟集團。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以來,東盟地區的GDP保持較高的增長率,而農產品貿易的增長率也隨著增長,但稍慢于GDP的增長率。據統計,2000年東盟的農產品出口額為262.73億美元,時至2008年,東盟的出口額已達到945.42億美元;2000年東盟農產品進口額為171.26億美元,而到2008年,東盟農產品進口額已達到521.98億美元(表2)。由此可以看出,東盟農產品出口增長率高于其進口增長率,但是農產品出口額和農產品進口額占全部商品的比重處于穩定水平,農產品出口額占全部出口商品的比例維持在7%-8%之間,同時農產品進口額占全部進口商品比重在5%-6%之間波動。另外,東盟也是世界農產品貿易大國,其農產品貿易總額居全球市場份額前5位,其農產品貿易額占世界農產品貿易總額的8%左右,其中出口份額約占6%。

        (三) 中國與東盟農產品貿易現狀的簡單比較

        中國與東盟的農產品貿易在相互的貿易結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表3中可以看到中國一東盟2009年主要農產品的進出口量。從這一個進出口量上我們對比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現狀和東盟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現狀,可以看出其相互間貿易額度的比例非常大,并且集中在少數幾種農產品上。同時中國與東盟農產品的貿易總量仍然在不斷地增加,其出口對東盟的依賴程度也在增大。但是中國農產品出口占總出口商品中的份額不斷減少,而東盟農產品貿易份額基本保持在一個平穩范圍內。

        東盟各國資源稟賦和勞動生產率各不相同,因此中國與東盟各國的貿易競爭互補關系也各不相同。從表4可以看出馬來西亞和泰國的農產品整體競爭優勢大于我國,而在與印度尼西亞以及新加坡的農產品貿易中,我國則處于比較優勢的地位。

        二、中國與東盟農產品競爭性與互補性分析

        (一) 競爭性分析

        中國是亞洲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但是在人均水平上,東盟的出口能力更強。中國和東盟不管是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生產傳統,還是基礎設施和技術水平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其在農產品出口貿易結構上必然存在著某些產品和市場結構的相似性。

        1.簡單競爭性分析

        近年來,由于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中國對東盟農產品出口品種逐漸集中到了部分農產品上。從表3我們可以看出,蔬菜、水果、水產品占農產品出口額比例分別為25.25%、20.23%、14.39%,僅此三種農產品就占了出口額的59.88%。而在進口額中,植物油、水果、薯類的比例分別為53.05%、10.61%、10.14%,總共占了進口額的73.79%。從中國與東盟農產品進出口結構及其進出口前商品份額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與東盟面向世界出口的農產品具有較強的相似性,從而產生較強的競爭性。

        2.貿易競爭力指數對比

        貿易競爭力指標主要采用貿易競爭力指數(TC),又稱為貿易專業化指數(TSC)、凈貿易比(M限)等。其計算公式為:NTRij=(xij-Mij)/(xij:+Mij)。其中:NTRij表示j國出口或進口i產品的凈貿易比,xij是j國i產品的出口額,Mij是j國i產品的進口額。其中-1≤NTRij;≤1;在其值為-1時,j國只進口i產品,i產品完全處于劣勢;相反,其值為1時,j國只出口i產品,i產品處于完全優勢;而當其為O時,說明j國在i產品上處于平衡地位。

        由表5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在茶葉、馬鈴薯、豆類這些商品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而在可可豆、油籽和油脂、食糖上具有明顯的劣勢,在其他方面的優劣勢不太明顯。而東盟除了在油籽和油脂、茶葉、豆類、蛋類上有明顯優勢外,其他方面的優勢不太明顯。

        (二) 互補性分析

        對于中國一東盟農產品貿易互補性分析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土地、人口、資本、科技進步的前提下,對比農業生產資源稟賦的差異,使得資源和產品得到流動給雙方帶來利益,從而分析農產品貿易結構和貿易品種的互補性。

        1.簡單互補性分析

        通過對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情況的分析,我們從表3中可以看到,中國對東盟出口較多的產品包括蔬菜、水果、水產品等,而東盟對中國出口較多的產品包括植物油、水果、薯類等,其中植物油所占比例占了全部農產品比例的一多半。對于出口類別相似這一現象,說明中國與東盟的農產品貿易存在著產業內貿易的情況,也就是將產品進行細分后,我們能夠找到互補的農產品類別。

        2.貿易互補性指數測算分析

        對于貿易互補性指數測算,一般情況下我們采用相對貿易優勢系數(RTA)或整體雙邊貿易互補性指數(OBC)指標來表示。在本文中我們主要采用RTA指標,其公式為:R1IAia=(Xia/Xra)/(xin/xrn)-(Mia/Mra)/(Min/Mrn)。其中,RTAia表示i國a產品的相對貿易優勢;Xia,表示i國a產品出口額;xra表示除i國外其他國家a產品出口額;xin表示i國除a產品外所有其他商品出口額;Xrn表示除i國外的其他國家的除a產品外所有其他商品出口額;M表示進口。若RTA為正值,則表示a商品在i國生產相對于世界其他國家具有優勢,否則不具有。

        根據對中國一東盟農產品的競爭性分析,我們發現中國在茶葉、馬鈴薯、豆類這些商品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而東盟在油籽和油脂、茶葉、豆類、蛋類上有明顯競爭優勢。而競爭性和互補性往往是并存的,在此我們仍采用FAO的商品類別進行研究。

        從表6中可以看到,在中國出口的農產品中,具有競爭優勢的品種仍比較多而且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類別上。同東盟各國相比,我國具有明顯優勢的種類并不多,但其貿易互補性也各不相同。在表6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中國與東盟國家互補農產品種類多于互競農產品種類。

        三、CAFTA對中國與東盟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分析

        (一) “早期收獲”方案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所謂“早期收獲”方案是2003年中國商務部部長與泰國商務部部長簽訂的《中國與泰國關于“早期收獲”方案下加速取消關稅的協議》。這一方案作為中國與東盟農產品貿易自由化啟動的第一步,涵蓋了80%的產品,這一方案的實施使得我國部分農牧企業和農戶收益遞增,同時也給其帶來了諸多的難題,比如由于關稅銳減,廣西的龍眼、荔枝、香蕉、芒果、菠蘿等水果每年虧損6.45億元,這僅僅是泰國水果對中國國內水果市場的影響。當然,時至今日,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已經創立,從綜合性的角度來看“早期收獲”方案,仍舊是利大于弊,但在當前的農產品市場上,我們仍面臨諸多問題,也將獲得更多的機遇。

        (二) CAFTA對雙邊農產品貿易波動的影響

        CAFTA的建立,特別是2010年以來,除了東盟新成員國為保護其本國部分敏感商品而收取關稅外,中國與東盟已實現了絕大部分農產品零關稅的自由貿易。對于CAFTA使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貿易和非貿易壁壘取消或降低,導致我國相關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進口的增多,再加上東盟在資源和土地密集型農產品方面具有比較優勢,也使得我國對東盟農產品進口量增加,當然也由于其關稅壁壘的削減,我國對東盟的農產品出口也將進一步擴大。

        四、結論

        通過對中國一東盟農產品貿易的競爭性與互補性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從相對競爭優勢指數分析來看,中國農產品競爭優勢逐年下降,使得我國對東盟農產品貿易逆差逐年加大。因此,提升我國農產品的整體競爭力成為當務之急,特別是要針對我國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對農產品結構進行調整,重點發展水果、蔬菜等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同時,要注重將農業生產向規模型經營、集約型經營轉變,建立優勢農業產區;要加大科研力度,提高農產品技術含量;還要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經濟附加值。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乱码在线精品日本 | 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 五月天天天综合久久网 | 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久久小说 | 亚洲国产性爱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