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客家文化研究范文

        客家文化研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客家文化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客家文化研究

        第1篇:客家文化研究范文

            20世紀90年代,客家文化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客家研究熱”直接推動了客家文化旅游發展,客家文化旅游開始興起。進入21世紀,在“文化旅游熱”背景下,客家文化旅游熱開始形成,客家文化旅游蓬勃發展??傮w上客家文化旅游處于初期發展階段,資源開發以物質文化資源為主、旅游產品以觀光旅游產品為主、旅游市場以近域客源市場為主是客家文化旅游的主要特征[11,14],客家文化旅游開發中大資源與小產品、大市場與小區位、大文化與小景觀、大形象與小品牌的“四大四小”表現較為突出。粵閩贛邊區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是客家民系形成的客家大本營。以“客家三州”贛州、汀州、梅州為核心的客家大本營是客家文化中心,賦存豐富的客家文化景觀和客家民俗風情,為客家文化旅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是客家文化旅游的核心旅游目的地。

            2客家文化旅游的游客滿意度分析

            2.1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以梅州市為研究區域、以客家文化旅游為對象、以問卷調查方式測評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的游客滿意度,探尋客家文化旅游游客滿意度的顯著影響因子。梅州市是客家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和向外傳播核心區,被譽為“世界客都”,是客家文化旅游的經典旅游目的地。選擇梅州市為客家文化旅游游客滿意度研究區域具有典型代表性。由于影響游客滿意因素的復雜性,游客滿意度測評涉及多維度指標體系和測評模型。其量化測評方法主要有層次分析法、灰色系統關聯分析法、神經網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測評模型主要有期望差異模型(EDT)、服務質量模型(SERVQUAL)、服務績效模型(SERVPERF)、滿意度指數(ACSI)模型、模糊綜合評價模型[3,5,15~17]。本文采取廣泛使用的李克特5級量表法,建立評價集V=[非常滿意,滿意,一般,較不滿意,很不滿意],對應的測量標度向量H=[5,4,3,2,1],作為評價集的相應分值,獲得被訪游客對測評對象的主觀態度。根據調查目的,綜合考慮客家文化旅游的影響因素,構建側重于客家文化旅游的游客滿意度測評的9維度39因子評價指標體系(表1)。問卷設計內容包括:(1)受訪者的人口統計學信息:包括客源地、年齡、性別、職業、學歷、收入等。(2)旅游期望與實際感知的總體滿意度和單項滿意度評價。(3)滿意度相關影響因子:包括出游次數、出游方式、出游動機、旅游地形象等。(4)滿意度的行為結果:忠誠度。

            2.2調查過程與分析方法

            樣本調查在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完成,選擇包含了黃金周、雙休日和工作日的時間進行調查。在梅州主要景區、酒店、特產店對旅游者展開隨機抽樣問卷調查。調查采用調查人員直接對游客進行“一對一”隨機問卷調查及訪談的方法,協助游客填寫問卷并及時回收問卷,保證了信息的客觀有效性。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共獲得有效問卷289份,有效率達96.3%。運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19.0對問卷調查的樣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本次調查的Alpha,即可靠性系數(a)=0.944,且各評價因子的Alpha信度系數均大于0.800,問卷調查資料的可靠性(信度)高。

            2.3游客滿意度結果分析

            (1)總體滿意度通過統計分析,評價總目標值為3.78,說明游客對客家文化旅游的總體滿意度沒有達到滿意水平。且與其它類型文化旅游滿意度相比,客家文化旅游的總體滿意度偏低。(2)評價維度滿意度各評價維度指標滿意度均值與李克特量表中5級滿意度的賦值相比可看出(圖1),除旅游環境和客家文化特色維度指標達到滿意外,旅游景區、旅游餐飲、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購物、旅游娛樂、旅游服務與管理7個維度指標均未達到滿意水平。圖1各評價維度滿意度Fig.1Thevaluedimensionsatisfaction(3)評價因子滿意度評價因子層39項指標中,僅1/4項指標達到滿意水平,其中最滿意的三項評價因子是空氣質量、客家民俗和游覽環境;最不滿意的三項評價因子是娛樂特色、商品價格和商品類型與特色。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探明不同人口學特征和不同旅游行為特征的人群在總體滿意度上的差異情況。不同游客群體滿意度差別程度用P值判斷,P>0.05時,表示比較差異不顯著;0.01<P<0.05時,表示差異顯著;P<0.01時,表示差異極其顯著。統計分析表明:不同客源地的游客滿意度差異極其顯著,其他不同游客群體滿意度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差異不顯著(表2)。具體特征是:省內游客滿意度最大,其次是境外游客滿意度,省外游客滿意度最低;來梅州2次以上游客的滿意度高于初次游游客;不同出游方式的游客中,自駕游游客滿意度最高;以探親訪友為動機的游客滿意度高于以其他為動機的游客滿意度;男性游客的滿意度幾乎等于女性游客滿意度;年齡越大游客越滿意越高。通過Pearson相關系數檢驗各評價指標對總體滿意度的影響程度。統計分析發現:游客滿意度與景區特色與形象、資源數量與規模、游覽環境、餐飲特色、交通舒適性、娛樂特色、商品類型與特色、游程安排、服務質量監管、氣候舒適度、水體質量、空氣質量、居民態度、客家民居建筑和客家民俗等15項評價指標的Pearson相關系數均大于0.7,且各相關系數概率值均接近0,表明游客滿意度與上述各評價指標之間存在高度顯著的相關性(表3)。

            3基于游客滿意度的客家文化旅游開發策略

            結果表明,客家文化旅游游客總體滿意度沒有達到滿意水平,不同游客群體滿意度存在一定的差異,存在滿意度顯著影響因子。客家文化旅游存在形象模糊、市場狹小、產品單一、特色不足以及服務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增進游客對客家文化的了解和認識、豐富客家文化旅游產品、增強旅游產品文化內涵、優化旅游環境是提高客家文化旅游游客滿意度的有效途徑??图椅幕糜伍_發應著力于提升客家文化旅游的形象價值、產品價值、環境價值和服務價值。

            3.1實施形象策略提升客家文化旅游形象價值

            (1)強化形象主題,培育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旅游形象是激發旅游動機、提高游客期望、提升感知質量的重要因子[3,18,19]。概念泛化、視覺雷同、形象主題模糊、文化內涵缺失是客家文化旅游形象弱化的主要問題,同質競爭是客家文化旅游形象弱化的主要原因,應強化客家文化旅游形象主題。包括突出“客家文化”大主題、強化客家文化旅游的總體形象,在客家文化旅游總體形象下,根據粵閩贛客家地區“千里客家文化長廊”的文化差異和特征,進行客家文化各亞區的旅游形象定位,凸顯各亞區的旅游形象主題,形成鮮明的客家文化旅游形象,通過加強區域旅游合作,將粵閩贛客家地區客家文化旅游主題和宣傳口號統一于客家文化旅游總體形象,共同培育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2)加強旅游宣傳與形象傳播,提升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旅游宣傳與形象傳播是旅游形象形成的重要途徑,也是對游客期望進行管理、使游客期望與實際感知保持一致、提高游客滿意度的重要手段。確定鮮明而統一的客家文化旅游形象標識,對客家文化旅游進行客觀準確的形象宣傳,有利于客家文化旅游市場形象和口碑效應的形成。積極擴寬形象傳播途徑,借助電影、電視、廣播、報刊、音樂、網絡等大眾文化和新興媒介,大力宣傳客家文化旅游,有利于促進客家文化旅游形象傳播、提升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3.2實施市場策略擴大客家文化旅游市場

            (1)開拓非客家人客源市場,擴展客家文化旅游中長距離客源市場??驮词袌霆M小、人氣指數不高是客家文化旅游的“小市場”特征表現??图椅幕糜蔚默F狀客源仍局限于“客家人”這個“自家人”市場和500km范圍內的近域非客家人市場,客家文化旅游需要開拓更廣的旅游市場。應注重中長距離非客家人市場的開拓,加強客家文化旅游在非客家人客源市場的宣傳,采取各種旅游推介會讓非客家人了解客家文化,增強客家文化旅游對中長距離非客家人的旅游吸引力。(2)創新旅游營銷模式,擴寬客家文化旅游營銷渠道,積極開展文化營銷、網絡營銷、價格營銷。以客家文化為“賣點”開展文化營銷,滿足游客對客家文化旅游的文化需求:對同質文化的追尋記憶和延續繼承,或對異質文化的觀摩學習和體驗經歷。利用現代新媒體開展旅游網絡營銷,通過客家文化的數字化和可視化表達,開發客家文化旅游的影視產品、動漫產品,提高客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采取靈活的價格策略開展價格營銷,降低旅游產品的直觀價格,吸引不同的分眾市場。

            3.3實施產品策略提高客家文化旅游產品與服務價值

            (1)深化產品開發,豐富客家文化旅游產品。淺層次粗放開發、觀光產品為主、旅游產品單一是客家文化旅游的“小產品”特征表現。應遵循旅游產品開發規律、尊重旅游消費需求[8,20],重視客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重視客家非物質文化旅游開發,在加強民居建筑文化、飲食文化等客家物質文化旅游開發的同時,重視民俗風情、文化藝術等客家非物質文化旅游開發;重視客家文化旅游體驗產品和娛樂產品開發,實現客家文化旅游產品由觀光旅游產品向休閑體驗產品的轉型升級,積極探索旅游業與休閑娛樂、文化創意產業、動漫產業的融合,解決文化旅游開發的文化表達難點,創新開發客家文化休閑體驗旅游產品,以增強客家文化旅游產品的參與性和體驗感受;重視旅游商品開發,加大旅游商品開發的政策、資金、技術扶持,開發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促進旅游購物。(2)強化特色與精品意識,提升客家文化旅游產品質量。以客家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資源為基礎,開發客家文化特色旅游產品(特色旅游線路、特色景區、特色商品),彰顯特色,提高客家文化旅游價值和品質,增加客家文化旅游吸引力。實施旅游精品戰略,挖掘客家文化內涵、展示客家文化精髓、鑄造文客家文化旅游精品、提高客家文化旅游產品的文化品位,從而提升客家文化旅游產品價值。

        第2篇:客家文化研究范文

        關鍵詞:客家;梅州;大學生團隊;政企文化;DV宣傳

        一、研究背景

        梅州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東部與福建省交界,南部與廣東省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毗鄰,西部與廣東省河源市接壤,北部與江西省相連。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世界客商大會每隔兩年在梅州舉行。

        在當前新媒體時代下,利用DV (Digital Video,數字視頻)對梅州當地的政府部門進行單位業務推廣,對企業進行品牌宣傳,讓大眾通過互聯網、手機、電視、公交移動電視等渠道了解新時代的客家風貌,這對于推動梅州的經濟發展,加快梅州的綠色崛起,無疑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1]。

        嘉應學院是梅州市唯一的高等院校,地方性是學校的第一特征,地方高校要想贏得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必須立足地方、融入地方,以培養服務地方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2]。2013年9月,粵東客家高校大學生DV政企文化宣傳團隊成立,主要成員是嘉應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在組建宣傳團隊之前,他們已經組建了自己的校園DV團隊,進行過一系列的專業知識課程學習以及社會實踐,熟練掌握了DV拍攝和剪輯。在與梅州市嘉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關系后,宣傳團隊立足于梅州當地,拍攝制作政府和企業文化的宣傳片,校企合作,力求達到協同育人,產品推廣,服務普及的雙贏效果。

        二、宣傳團隊構建的基礎與現狀

        1. 團隊的特點

        團隊的成員來自嘉應學院的教育科學學院、文學院等學院,甚至還有一些校外的專業人士會對于DV團隊存在的一些問題提供專業的指導,校園內的成員分布也較為合理,各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有廣泛的分布。同時校園DV團隊一般規模和人數都較少,所以團隊高度分工,成員之間又有非常深厚的友誼,所以團隊雖然很小,但是運行非常流暢。團隊分工明確,成員都在自己的分工領域有自己的特長。在接到任務時會進行團隊內的討論和分工,團隊的運作效率也非常高。

        團隊主要的作品都是反映校園生活為主,偶爾會有一些放映當地的風景片或者是有獨特表達含義的特殊類型影片存在。同時因為不同的DV作品的導演不同,不同作品的側重點考慮的也不一樣,表現純愛的校園愛情片占了絕大部分,不同作品創作范圍豐富了校園生活。

        2. DV團隊的生存現狀與反思

        團隊在校園活動以及社團團隊之間的交流保持著強大的活力,這些團隊的成員在團隊之間的交流協作能力有著非常好的鍛煉和培養,這些團隊的成員還在自學能力上有著出色的進步。不得不說,不管是參加到這樣的團隊之中進行團隊活動,或者是帶領這樣的團隊運作,都將是團隊成員的寶貴經驗和財富,在團隊中獲得的領悟和收獲,在以后團隊成員的就業或者學術研究中都將會有所體現,是不可忽視的收獲。

        校園DV團隊之中,不同的團隊擁有著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命運。有些團隊在專業學院強大的器械和技術支持以及師生的人員支持,再加上團隊自己的準確定位和合理的規劃,使團隊的運作和正常的拍攝活動都有保障,隨著團隊的逐漸壯大和發展,逐漸成為一個學生接觸影視制作、進行創業實踐的優秀平臺。但大部分校園DV團隊現如今都處在名存實亡的地步,造成這樣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很多校園DV團隊缺少專業學院的支持,沒有正確的團隊管理和合理的人員安排,往往也沒有不將團隊的發展以及商業化放在心上,單純作為學生愛好而存在的團隊。還有些團隊雖然擁有商業化的發展方向,卻沒有合適的團隊規劃,領銜的主要負責人員側重于技術發展的人員,而忽視團隊人員內部管理。

        因而,高校DV團隊擁有著非常重要以及突出的教育指導作用,如何對之進行及時恰當的引導、協作工作,特別是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使校園DV團隊帶來更加出色的教育指導意義,將對嘉應學院的校園DV團隊的發展有一個全面和整體的提高,為學生的學業發展以及事業發展賦予的強大生命力。

        三、宣傳團隊的構建和實施

        1. 整合現有校園DV團隊,建立宣傳團隊

        2013年9月,粵東客家高校大學生DV政企文化宣傳團隊正式成立,其主要成員是嘉應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組織結構(見表1

        2. 樹立品牌,達成合作關系。

        宣傳團隊剛成立之時,團隊缺少和政府與企業機構合作經驗和資源,在政府跟企業間比較難打開市場,一般而言,政府和企業也不大愿意把他們的宣傳片交給學生團隊去制作。為了打開市場,宣傳團隊成員認識到首先要做的就是將一個成功案例推廣出去,在市場中樹立公司品牌,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宣傳團隊獨立完成了第一部宣傳片《嘉應學院招生宣傳片》,憑借該片,宣傳團隊獲得各方面的好評,進而與梅州嘉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立足客家地區,拍攝政企文化宣傳片。

        3. 憑借合作關系打開市場,著重發展宣傳片,以實力宣傳品牌。

        與梅州嘉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關系后,宣傳團隊與該公司共同完成第一部政府宣傳片《南口鎮》。拍攝為期兩天,由南口鎮政府辦公室人員接待,拍攝地點有南華又廬、麓湖山莊和南口特產豆腐干制作廠等。該片后期獲得梅州市圍龍故事紀錄片三等獎。

        4. 形成特有風格,以品牌作為宣傳要點,提升市場地位。

        前期,用穩扎穩打的實力打響品牌,向大眾宣傳。后期,把品牌作為宣傳要點提升市場地位。在創作風格上追求獨特。隨著經驗逐漸增長,了解顧客的要求。制定出“菜單”的高端服務項目,統一創作的風格。既獨特又符合客戶需求。創立品牌之后,其創作理念和風格更容易傳承下去。在宣傳團隊逐步穩定之后,建立各個縣區的業務關系。逐步發展品牌優勢。隨后宣傳團隊與嘉映公司一同完成梅州市公安局年度內部匯報片,拍攝多處警察辦公場景,并獲得廣東省公安廳的好評。自從2013年9月宣傳團隊成立至今,宣傳團隊已經形式了,并取得了一定的實施成果, 至今已經完成政府機關單位宣傳片12部,企業宣傳片8部(主要作品見表2)

        四、總結

        本文分析了校園DV社團存在的可行性以及校園DV團隊商業化創業的可行性。粵東客家高校大學生DV政企文化宣傳團隊的成立,為教育技術學專業大學生或者有這方面興趣愛好的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訓練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熟練運用專業知識,做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宣傳團隊自構建以來,從基本的設備購置到技術學習,到團隊合作,從學校起步到走出學校。對大學生創業具有良好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韓鴻. 影像的大眾生產與意義解讀[J]. 2002年第5期.

        [2]何根海.譚甲文.基于校地合作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11(4)

        作者簡介:

        第3篇:客家文化研究范文

        關鍵詞:課堂評價;學生立場;小學語文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新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使評價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真正回歸學生的立場。如何利用好課堂評價這個教育工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呢?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幾點體會。

        一、轉變評價觀念,引導學生參與評價

        傳統的評價觀念只是單方面的教師評價學生,這樣實施評價的結果往往會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現今提倡的課堂教學應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充分運用教學評價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師生間、生生間多方位交流,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知識。

        1.把評價權交還給學生

        在傳統的課堂中,往往是學生朗讀課文后,教師進行評價。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朗讀課文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我示范朗讀后,學生也會中肯地評價,評價完后再讓學生讀,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評價能力。

        2.注重學生自評與互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在課堂上,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另一方面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可以在教學中經常開展同桌互評、小組內交流互評及全班范圍內進行評價。這樣既能利于學生多向交流、取長補短,培養其合作意識,又能讓更多的學生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

        二、實現平等對話,以激勵性評價為主

        1.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評價氛圍

        新課程要求營造一種“對話、互動”的對話氛圍,教師要以“平等中的首席”參與對話。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評價氛圍,也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才能實現“平等對話?!?/p>

        2.堅持正面引導原則,以鼓勵性評價為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苯處煵荒芰邌葙p識與長遠贊許,及時送上充滿激勵、個性化的評價語,讓學生增強自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優化評價語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引導學習明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闭n堂上教師有意識地滲透學法指導,評價語中點明并總結,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例如,在教學蘇教版第十冊第14課《秦兵馬俑》第5自然段武士俑時,我讓學生關注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動作、神態等方面的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先引導學習武士俑的寫法,讓學生知道課文描寫武士俑最為詳盡,引導學生去看看課文是如何描寫武士俑的,并談談感受。在教師一次又一次的評價點評中,學生逐漸掌握了武士俑的寫作方法,然后鼓勵學生嘗試練習說話,介紹其他的兵馬俑。學生在小組內各抒己見,群策群力,甚至有很多組內成員都在模仿教師的樣子,對學生的語言進行評價。在全班交流將軍俑、騎兵俑、弓弩手等其他兵馬俑的形象時,學生的發言迭起。

        2.真心評價激興趣

        奧蘇伯爾曾經說:“情感因素影響學習動機。對于身心尚未成熟,缺乏自立能力的學生來說,教師的情感力量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和驅動力?!币虼?,在指導語言表達時,教師要善于運用飽含情感的評價語言,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決心。縱觀名師的課堂,飽含真情的激勵性話語不絕于耳。

        3.富有啟迪促發展

        教師的評價不能只是一味地表揚,對學生錯誤的回答,一定要或委婉或直截了當地指出,通過富有啟迪的課堂評價語促進學生發展。孫雙金老師在執教《天游峰的掃路人》時,讓一個學生讀第7自然段,這個學生慢條斯理地讀完后,孫老師評價道:“孫老師特別欣賞你良好的心態。你看你讀書不慌不忙,不緊不慢。(生笑)孫老師也要向你學習。但是有的時候,該快的時候還是要快些,該慢的時候還是要慢一點,是不是?誰再來讀一遍?”既有鼓勵,又有善意的矯正,不失嚴謹。當學生的回答不夠完善時,教師富有啟迪的評價語又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跋胍幌?,還需要補充嗎?”教師的評價語鼓勵優秀,指出不足、激勵后進、促進發展。教師的課堂評價語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表達做了很好的鋪墊。在這樣的課堂評價中,學生的思維發散了,探究的意識更濃了,表達的行為更強了。

        總之,語文課堂是交流與對話的平臺,這就注定了教學評價不可能是簡單的是非判斷,而是融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經驗、教學機智等于一身的教學智慧。每位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評價魅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和人格養成,讓語文課堂評價真正精彩起來,真正回歸學生的立場。

        第4篇:客家文化研究范文

        關鍵詞:“家具設計”;課程優化;教學實踐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家具設計作為藝術專業尤其是室內設計專業的重要構成部分,屬于必修課的范疇。現階段,經濟與科技高速發展,家具設計課程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以此來與時展相接軌。目前,在家具設計課程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學生無法達到用人企業的要求,而且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1 家具設計課程教學的現況

        1.1 課程教材不夠鮮明

        現階段的高校室內設計專業中,家具設計課程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為工業設計或是林業院校的教材,教材中對于家具設計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家具設計的有關內容相對比較欠缺。而且,這些教材本身只是從材料、造型、工藝、結構等方面進行介紹,對室內設計中家具的重要性提及甚少。由此可見,家具設計所使用的教材欠缺指向性,不夠鮮明。

        1.2 課程理論與實踐關聯性較差

        家具設計需要通過實踐方能達到最佳效果,但是在現在高校室內設計專業的家具設計中并沒有充分體現出實踐的重要性。有的高校甚至沒有相關的實操平臺,既沒有建立學生實習的基地,也沒有實現校企結合;學生閉門造車,隨意設計天馬行空的方案且沒有能夠實現設計的可能性。[1]而且,由于學生對于材料、技術及工藝的掌握僅僅是通過書本上的知識,設計存在極大的不合理性,只能欣賞而不能生產。這在打擊了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使學生逐漸失去了對此門功課的興趣。

        1.3 教學方式比較陳舊

        一部分高校教師的授課方式比較陳舊,依舊沿襲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講授的內容與教材上并無大的差別創新能力比較欠缺;并且,對于市場上最新的設計軟件、新型材料及工藝,其置之不理,完全不在課堂上進行新知識的傳授。長此以往,導致家具設計課程的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對其只能是厭倦,而并無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學過程也過于僵化及呆板,對家具設計教學的發展形成了阻礙。

        2 家具設計課程教學的優化方式

        2.1 教學內容的優化方式

        現階段,室內外設計專業中涉及的家具設計的教材種類繁多,大多數是對材料、工藝、結構、風格等進行論述,對家具與室內空間的關聯性不夠關注。此外,因為藝術類學生的理工科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其對于工程力學等有關內容不甚了解,對于專業的構造知識吸收及應用的能力比較低。[2]因此,高校要對不必要章節進行刪減,優化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獲取更多有用的知識。教學內容優化需與人才培養計劃相聯系,將適合藝術專業學生學習的內容進行保留,特別是家具造型、風格與室內的聯系等。對此,高??梢酝ㄟ^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將家具設計與室內設計連接起來,使學生能夠處理好人――空間――家具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而調動其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

        2.2 給予專業基礎課程高度重視

        室內設計中的一些有關專業基礎的課程可以為學生進行家具設計提供理論及專業支持。高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方面,要給予理論基礎課程相應的重視。如在涉及的理論課中,對一些建筑室內風格及著名設計大師進行了介紹。有很多的室內風格就是通過家具的布置實現的,而且設計大師設計出來的家具,有的至今仍能使人覺得驚艷。另外一方面,要加強學生在手繪及計算機軟件的基礎課程上的學習,例如,效果圖展現、Photoshop、基礎制圖等等。學生只有通過提升基礎技能方能將心中的想法展示出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加強學生在專業基礎方面的學習,為其實現家具設計打下基礎。

        2.3 教學方法的優化方式

        在教學方法上,要將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內容的示范作用與學生間的相互作用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將學生作為主體、能力作為本位視為基本原則,進而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將理論課程、課堂討論、分組協作、多媒體教學演示、案例教學、市場調研與實訓操作、學校學習、企業考察有機地串連到一起。[3]例如,在家具設計課程中,設置指定用戶群的研究教學。通過對指定客戶群的特征進行研究,找出設計的具體方向;在而后的設計中,依舊利用人物角色檢測,對設計的結果進行檢測,使設計能夠具有目標性,不至于偏離軌道;通過教學方式的優化,提升學生的參與度,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4 實踐性教學的優化

        西方發達國家家具設計教學十分重視設計與實踐二者結合,突出多方位高度統一。家具設計實踐性教學的優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一是構建校企合作。鼓勵學生主動與家具生產廠家、家具賣場建立聯系,到實地進行專業考察、學習相關知識及課程設計,將設計的作品轉化為實物。二是就教師而言,要將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化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把“教”與“學”有機地融為一體;參與到學生設計中,并將優秀的作品推薦給家具生產企業,努力將學生的設計轉化為實物,以此來提升其進行設計的熱情,同時增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

        2.5 將設計競賽機制融入教學

        家具設計競賽作為補充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能夠加快課程體系優化的進程,對課堂上理論知識過多的情況進行彌補,對實踐缺失的情況進行補充?,F階段,有很多家具設計的競賽,如國際類的紅點獎等;而國內的就更多,像是百利杯辦公家具設計競賽、“帝標”杯家具設計大賽、龍家具設計大賽等。任何一個設計競賽的主題都十分明確,具有標志性及前瞻性的行業特點。因此,其也能對教學內容的先進性進行評價。[4]此外,引入O計競賽機制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提升其專業技能水平。在設計進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團隊協作,對設計內容進行討論,并針對具體問題找出解決方案,完成作品。在這種把設計轉化為參賽形式體現出來的情況下,學生能夠動腦、動手,完全將技能展現出來。

        3 結語

        企業對于家具設計人才的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發生了轉變。家具行業的不斷發展,對于設計專業學生的要求也隨之更高。因此,對我國高校家具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方式進行優化,能夠使傳統的設計教學模式發生改變,突出教學課程的實用性能;對教學模式進行靈活機動的創新,能夠提升學生參與設計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更能使其正確認識家具與室內空間之間的關系,從而在今后的就業中占據明顯優勢。

        參考文獻:

        [1] 劉群英.淺談家具設計課程教學方式的變革創造[J].美術教育研究,2016(06):158.

        [2] 王瑛.“家具造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05):55-56.

        第5篇:客家文化研究范文

        1 醫藥檔案的起源、形成與管理

        1.1 醫藥檔案的起源

        出土卷于是出土醫藥檔案的重要內容,其中以敦煌出土卷子數量居多,敦煌醫學卷子的很大一部分保存收藏于海外。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內,發現了封存九百余年的近五萬卷六朝和隋唐五代時期寫錄的卷子書籍,現稱為“敦煌遺書”,其內容涉及我國古代文化的各個方面,是二十世紀人類文化史上的重要發現。這批珍貴文物在發現后不久即大量外流,其中以英人斯坦因和法人伯希和盜劫的卷子(今編號為s和p)最多,現藏英國倫敦博物院和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

        醫經殘卷有十余卷,內容包括《內經》、《傷寒論》、《脈經》的片斷及《玄感脈經》、《明堂五臟論》、《五臟論》和《平脈略》等。

        針灸殘卷有六卷,包括《新集備急灸經》和灸療圖等。

        本草殘卷有七卷,包括《本草經集注》、《新修本草》、《食療本草》等。龍530卷,現藏日本龍谷大學圖書館。首殘尾全,基本完整?!侗静萁浖ⅰ肪硪唬瑑热?包括弘景序、序例本文及陶注。抄寫時間,一說據卷末所記為唐開元六年(718年);一說據不避唐諱及實物考證,為六朝寫本。

        醫方殘卷有三十余卷,共錄方近千首。其中,有的題有書名,有的為唐人選錄署名醫家的醫方,大多則不知書名及撰者。

        藏醫卷,是1983年羅秉芬和黃布凡編譯出版的《敦煌本吐蕃醫學文獻選編》,經藏醫學家強巴赤列審訂,內收敦煌石窟出土的用藏文抄寫的四卷吐蕃時期的藏醫文獻。

        2.3 以石刻為主的地面遺存的醫藥檔案

        石刻,是先在石頭上寫字再進行雕刻來傳播知識的一種載體。在石頭上刻字是原始人的一種風氣,至今能見到的有石窟、摩崖石刻、石碑乃至莊重的“石經”。

        龍門石窟現存窟龕2100多個,碑刻題記23600余塊,其中久負盛名的“龍門二十品”和唐代書法家褚遂良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魏碑和初唐楷書藝術的代表作品??呷褐械摹八幏蕉础倍幢谏陷d有治療40余種疾病的民間驗方,用藥150余種。摩崖石刻也是傳播醫藥知識的方法之一。位于廣西桂林南溪山的劉仙巖上,以粗健的楷書,書刻了宋代宜和年間,當地防治嵐瘴之氣所致病的藥方“養氣湯方”的來源、組方、煮服法與治療效果。石碑傳播醫藥知識較多見,四川綿陽李杜祠的石碑上以隸書為主,書刻了漢代名醫涪翁隱居涪水漁父村時曾用針石治病取效的情況。北宋醫官王惟一為鑄造針灸銅人模型,首先輯寫了《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不久將它用清秀的楷書寫刻于石碑上,內容含十二經、657個穴位,供后人抄錄流傳,洛陽興國寺的一塊石碑上,用楷書刻寫了宋代無際禪師留傳后代的“換骨丹”藥方。由于石碑上的宇可以不斷地拓片流傳,故為后來印刷術的發明打下了基礎。

        2.4 以編研成果形式保存下來的醫藥檔案

        檔案匯編雖不是檔案原件,但由于是根據檔案編研而成,因此可以與檔案原件具有同等原始性意義,它們也可被列為直接遺存。

        第6篇:客家文化研究范文

        文化現象是人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所形成的種特定的思想意識形態的綜合體。就文化的思想性來說,它涵括人類作為類本質存在的一切主觀性形式;就文化作為

        種理論形態而言,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研究成果的系統化觀念都屬于文化范疇;就文化作為

        種哲學存在而言,文化是人類思辨深度的最佳體現;就文化的物質形態而言,文化包括一切人類所賴以生存的外在物質條件,涵括環境文化、生態文化、物化文化和金錢文化等。文化的多元性解釋不僅沒有泯滅學者和普通百姓對社會各領域文化的研究興趣和激情,反而更加深了中國人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的深信和體察。

        依據國際上通行的定義方法,所謂“班級文化”是指是在社會大文化、學校宏觀文化的影響下,在教師的積極教育引導下,由班集體師生全體成員共同創造出來的班級生活方式及存在形態的總稱。它是個班級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一系列規范、準則、行為習慣以及班級環境的總和。本“班級文化”的定義既體現了文化的廣義視角,又內涵著文化的狹義解釋;既指明了班級文化的一般價值,又標示著班級文化的特定意蘊。本文的研究基本上是在這樣種文化的解釋語境下展開的。

        二、班級文化建設的概念

        在界定了班級文化概念之后,我們才能對班級文化建設這概念作出精確的界定。所謂“班級文化建設”是指某一教育群體的全體師生和教育工作者對于一個班級的文化價值觀、人生觀和班級規范與環境所做的積極的推動和影響過程。這一概念突出了這樣幾個特點:一是概念的抽象性。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具體的活動,但又是個超脫具體事務的抽象性理念活動。沒有了科學理念的支撐,任何所謂的班級文化建設都會淪落為無序的教育無政府狀態;二是概念的弱規范性。任何一個概念的使用在微觀教育學的意義上,首先必須具有定的規則意義方可通行,本班級文化建設的概念就明顯的具有語義解釋學上的弱規范性。

        三是概念的集合性。本班級文化建設的概念即是指種亞文化的組織過程,同時又指這過程的結果。在較為狹隘的文化行為學意義上,本文所指的“班級文化建設”是班級文化形態促動的過程和結果的統一。四是概念的統性。本文所指的“班級文化建設”既是種班風班貌的建設,又是一種學風學貌的建設,是班風促進和學風改善的辯證統一。

        三、中等職業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價值意義

        所謂“中等職業學校班級文化建設”是指在具備職業化現實或遠期預設的中等職業學校里,全體師生和教育工作者對于一個班級的文化價值觀、人生觀和班級規范與環境所做的積極的推動和影響過程。中等職業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不同于高校的班級文化建設,也不同于初等教育的班級文化建設,在較為歧義的解釋上,中等職業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對象具有明顯的職業化取向、信息化取向和實踐性取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加強中等職業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促進職業學校學生的文化修養水平的提高,不僅具有理論分析的價值,而且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1 促進中等職業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可以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促進中等職業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這建設的價值首先在于,可以喚醒教育者對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的關注,積極營造藝術環境,把學生枯燥的學習生活變成種人生美的享受。1993年,日本教育家片岡德雄在其著作《班級社會學》中更充分地論證了班級文化對學生生活和行為的影響。片岡德雄指出,良好的中等職業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可以是學生的興趣得以大大提高,同時,由于文化的熏陶力,中等職業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還可以大大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中國的職業教育真正的變成一種文化傳承與職業素質提高相得益彰的教育。

        2 促進中等職業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可以加快學生智能力的開發。加德納基于多年來對人類潛能的大量實驗研究,在批判地繼承傳統智能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新的智能概念,認為智能是“個體用以解決或生產為

        種或多種文化或環境所珍視的問題和產品的能力?!痹诩拥录{看來,,智能與

        定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下人們的價值標準有關,這使得不同社會和文化環境下的人們對智能的理解不盡相同,對智能表現形式的要求也不盡相同。

        3 促進中等職業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可以營造良好的班級教學和學習氛圍。環境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構主義從認識論的角度,對教學氛圍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基本的含義是關于認識活動的本質分析,對學習的建構過程作出了更深入的解釋。他們十分重視已有的知識經驗、心理結構的作用,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對學習和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穎的觀點。本文試圖通過班級文化建設,營造一個有濃厚專業氣息、文化氣息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自覺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

        四、中等職業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可操作性研究

        促進中等職業學校班級文化建設不僅是個學科性的問題,而且也是一個世界范圍內的重要教研課題。美國教育家曾經指出:“最出色的教育不是教會學生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如何習得知識?!遍L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在分數理性的引導下,基本上走向了一個以分數定英雄的“數量知識教育”怪圈。這種教育如果說培養出了成千上萬的人才,那么并沒有產生像愛因斯坦樣的天才。教育專家指出:“刻板式的教育史帶有明顯的政治導向性的教育,它沒有解決教育的根本的也是最為突出的問題,即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平等問題?!睆闹袊殬I教育發展的現實狀況出發,我們認為,加強中等職業學校班級文化建設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走自己的特色。探索具有中職特色的、適合中職學生特點的班級文化建設策略,結合學校和班級文化建設的實際,完成具體的實踐研究。通過策略的研究和實踐研究,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環境,幫助學生規范行為習慣,端正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提高其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

        2 突出文化的多元性走向。因材施教教育模式的邏輯基礎是承認人的先天遺傳素質的差異性。事實上,在各種不同所有制性質的國家,教育模式的多元性走向都是十分明顯的。中國的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改革有且走多樣化的路子,才能為自己的前途勾畫出片天空。就班級文化的多層級性來說,重要的不是探索什么樣的路線和方針,而是如何使既定的路線和方針順利落到實處。中等職業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涉及到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關系到的事情是千差萬別的。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定要順應當今教育發展的大勢,對于班級中的學生的個性特征、文化背景、家庭資歷、道德修養、知識存量等因素進行綜合的分析和權衡,對于價值觀念的沖突要采取疏導的方法;對于人際交往理念的差異,要采取和諧的理念;對于極具對立性的意識形式的矛盾要盡量采取的辦法,不可粗涉。在這樣的文化策略的指引下,中等職業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定會走向新的成功和新的階段。

        第7篇:客家文化研究范文

        試論客家文化創新的戰略架構

        十九世紀臺灣契約婚的財產與物權觀:屏東高樹劉氏客家宗族的個案分析

        明末以降韓江流域山區開發與族群關系演變——以泥源鄉“打官山”事件為中心

        廣東趙氏宗親及其河洛情結

        宋代贛南交通格局的變化對客家民系形成的影響

        清代粵贛兩地的客家鹽商與宗族建設

        祭祀圈與信者圈——基于臺灣苗栗縣客家村的事例

        臺灣漢人(客家村)之中元節——關于祖先祭祀之初步報告

        客家鄉村的喪葬儀式調查——以寧化縣虎龍村的“做香火”為例

        試論客家山歌源流

        客家婦女的美麗與陶瓷藝術的結合

        張弼士傳略

        清末蜀中客家詩人兼學者鐘瑞廷考述

        女性拜祭者和被拜祭的婦女:香港的一個客家社區

        作為中國東南部社會文化變量的客家方言

        客家族群建構的人類學分析——評《海內外客家人的認同》“石壁”:客家人的原鄉圖騰

        客家——民族融合的“活化石”

        帝國邊區的客莊聚落——以清代屏東平原為中心,1700—1890

        從粵東客家到臺灣客家:一個蕉嶺曾氏的家族史

        和平徐氏宗族與地方社會

        臺灣客家家廟與祭祖文化之研究

        關于客家禁忌及“禁忌”的思考

        粵東客家地區婚姻習俗中的檳榔禮俗:歷史人類學的視野

        山歌鬧洞房

        寧化石壁客家婦女的“接珠”“回佛”儀式

        福建土樓楹聯研究

        黃遵憲佚聯輯釋

        “圓土樓起源”是個偽命題——兼談閩粵地區的土樓之根

        A Phonetic Study of the Tones in Meixian Hakka

        試論客家美食名稱的語言特點

        胡曦對嶺南方志學的貢獻述略

        論家世對陳寅恪先生學術取向的影響

        “跨域”視角下社會圖景的建構——評黃賢強《跨域史學:近代中國與南洋華人研究的新視野》

        學術研究與鄉土教育——讀《客家梅州》

        以歷史人類學的方法實踐羅香林的學術思想——評《粵東客家生態與民俗研究》

        重讀《圍屋里的宗族社會》

        “粵東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綜述

        我院舉辦“客家研究與當代學術”圓桌論壇

        冷劍波客家文化史的思路與建構

        試論網絡視野下的客家文化研究

        客家人重視文教一說探討——以臺灣六堆地區為例

        羅香林與客家研究

        溫革的辦學精神及其輻射力初探

        多才多藝的詩人 自省自悟的清官——清廉太守宋湘研究

        張振勛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綜述

        客家社區的大轉折——《虔臺志》中的南贛特區

        明清時期流民與粵東北山區開發

        海南島的“土客之爭”

        第8篇:客家文化研究范文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與客家語言、風土民情息息相關。它繼承了《詩經》十五國風的優良傳統,受到唐詩律絕和竹枝詞的重大影響,同時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優秀成分,千百年來久唱不衰。近年來,炎陵客家山歌正走出深閨。2006年,炎陵縣排演的一曲《客家人喜歡唱山歌》,以其清新風格和婉轉旋律,在廣東舉辦的泛珠三角優秀客家山歌邀請賽中脫穎而出,獲得金獎。2009年3月炎陵客家山歌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今客家之鄉沔渡鎮在農歷元霄節期間,已成功舉辦了三屆客家民俗文化節,集中展示炎陵客家人燦爛悠久的傳統文化和迷人的客家風情。炎陵縣客家群眾在湘贛邊界處的沔渡鎮自發組織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客家民俗文化藝術節活動?;顒赢斎?三人龍表演、客家山歌、紅色歌謠演唱,猜燈迷,品客家小吃,逛燈會,觀煙花……紅紅火火鬧新春。2009年3月28日炎陵縣沔渡鎮三節布龍、客家山歌走進了《越策越開心》欄目,在湖南經視臺播出,在全省人民面前又一次展現了炎陵縣沔渡鎮優秀客家民俗文化;5月8日湖南省交通頻道對我鎮客家文化進行專題采訪報道。

        這些豐富而優秀的客家文化資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創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校本課程的重要資源。為了更好地開發利用這一獨特的地方資源,創建我校校本課程。我們一是成立了強有力的校本課程領導小組,制定了校本課程開設方案,確定了課程的目標要求和實施措施。二是根據客家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的特點,我校立足于各學科課程的延伸,從各年級學生實際和各學科的特點出發擬定學習內容。比如低年級學習客家童話、客家童謠等;中年級學習客家諺語、歇后語、俚語、客家傳奇故事等;高年級學習姓氏聯、祠聯、趣聯、客家源流和客家風俗。體育科學習民間舞龍舞獅藝術和客家傳統游戲;美術科學習客家剪紙、編織;音樂科學唱客家山歌。同時加強客家文化在語文、歷史、思品、地理等學科的滲透。三是加強客家文化研究性學習,客家文化在校本課程中開發和利用的研究,為學生研究性學習提供了一個信息化平臺,供學生學習和探索新知,交流和展示心得,培訓學生掌握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和方法。只有飽含研究性意義的校本課程,才能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才能有利于學生各種潛能的開發。

        為了更好地開發利用客家文化,我們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組織師生采取社會調查、實地考察、文獻查閱、牒譜研究等形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中去汲取和宣傳客家文化傳統的精華,在豐富多樣的學習實踐活動中了解客家文化、宣傳客家文化、完善客家文化,這種實踐性的發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學生研究自己身邊的客家文化,興趣濃厚,參與積極,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采取“請進來”的方式,我們開展“客家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一是聘請客家文化理事會成員、專家學者作客家文化專題講座,聘請校外輔導員指導與培訓學生;二是依托客家文化資源,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通過唱客家山歌、舞龍舞獅等一系列具有客家特色的活動,以傳承客家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三是將客家文化引入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用“刻苦勤儉、開拓進取、重教崇文、念祖思親、愛國愛鄉”的客家精神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以客家人的優秀代表――炎陵縣沔渡鎮人將軍的成長歷程為背景材料,教育學生要忠于祖國,熱愛人民,勇擔使命,立志成才,激發學生愛國愛鄉的熱情,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第9篇:客家文化研究范文

        關鍵詞:客家文化 認同教育體系 中職生

        課 題:本文系項目基金――河源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HYSK15Z05)研究成果。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幾千年的遷徙發展中所創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包括語言、戲劇、音樂、舞蹈、工藝、民俗、建筑、飲食等方面。客家人有著強烈的族群認同意識,族群認同是對自身身份與文化的認同。然而,隨著文化的多元化,外來文化不斷入侵,在現代中職生的身上,幾乎看不到客家文化傳承的跡象。而客家文化對于客家地區中職生的思想、行為、心理、語言及道德觀念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起著指導、調節和規范作用。因此,在中職生中進行客家文化傳承教育迫在眉睫。

        “中職生客家文化認同及教育研究”課題組對河源市6所中職學校的學生進行了客家文化認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中職生的客家身份認識模糊,主動傳承客家文化的意愿不強,主要原因是中職生認為客家文化對其就業創業無幫助。這說明功利主義對中職生的客家文化認同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對客家地區的中職生進行客家文化認同教育迫在眉睫,及時教育中職生尋根溯源,崇尚先祖,喚醒其身份認同意識,而且能夠讓其深刻感悟祖先傳承下來的客家文化精神能夠指導其職業發展,并能夠承傳與弘揚客家文化。本文以河源技師學院為例,構建了客家文化認同教育體系的目標與內容,并對實施與評價進行論述。

        一、中職生客家文化認同教育體系內容

        為使教育更好地為中職生就業創業服務,讓客家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后繼有人,本文構建以利于中職生就業創業,增強客家身份意識,增強客家文化認同感以及傳承踐行客家文化為目標,以課程體系(Course)、活動體系(Activity)和評價體系(Evaluation)為內容的“CAE”客家文化J同教育體系,包括三個類別:一是課程體系,由自編教材、必修課、選修課、講座及主題班會構成;二是活動體系,如創設校園文化、專題黑板報評比、相關比賽及參觀客家文化博物館和企業等;三是評價體系,從學生、教師和企業三方面進行多元評價。該體系目標在于讓中職生充分認識客家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包括客家人的遷徙歷史、服飾、飲食、名人、諺語、山歌、精神等,喚醒其客家人身份意識,增強認同感、親近感、歸屬感和自豪感,并將客家文化精神融入到就業創業中,增強主動弘揚客家文化的意愿。

        1.課程體系

        課堂是中職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教育工作者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通過自編教材,合理安排課程和主選修新形式,輔以系列講座和主題班會課深化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多維度學習客家文化知識。主要通過以下幾種課堂類型實施。

        一是相關專業主修客家文化。主修課程也就是必修課程,其主導價值在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共性。在與客家文化有關的專業,如導游、文秘、烹飪、設計等,以主修形式開設客家文化課程,全面系統地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就業創業緊密聯系,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各種載體和教學活動,增強客家文化課程的趣味性、吸引力,促進學生對客家人身份認知的全面提升,讓客家文化深入學生內心,并對其言行、專業上有所指導。如學習客家傳統風俗,拓寬了導游專業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其專業能力,而客家經典建筑的學習,又能夠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設計中得到啟發與靈感。

        二是其他專業選修客家文化。必修課程的主導價值在于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面向全校開設客家文化欣賞的選修課,給對客家文化有興趣的學生創造一個學習的空間。采用獎勵機制,選修這一課程并取得合格可獲得相應學分??图椅幕n教師要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客家文化的積極性。同時可以營造整個校園的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耳濡目染。

        三是定期開展講座。定期開展講座,系統、循序漸進地講授客家文化相關知識,是擴大學生知識面的一種有效的教育形式。如邀請客家山歌傳承人開辦《傳承客家文化唱響客家山歌》講座,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客家山歌的魅力,學習客家山歌中所體現的客家精神,如客家人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勞作精神,這與許多企業所要求的員工素養息息相關。

        四是特制主題班會。主題班會是班級教育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通過主題班會來提高認識、開展教育,對促進學生的成長、樹立人生觀起著重要的作用。每月一次,學校層面設定客家文化主題班會課,由班主任實施教育教學,利用講述客家故事、播放視頻等形式進一步傳播客家文化。如“客家家訓”主題班會,由班主任精心統籌布局,通過“客家家訓知識講解――客家名人示例――按姓氏分組,學生上網找資料――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暢談本家族的家訓――班主任總結”四個步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客家家訓的同時,感受客家家訓精髓,將客家精神注入學生內心深處,使其能夠在學習工作中實踐與傳承。

        2.活動體系

        活動體系是輔助課程體系,起著深化主題的作用。在活動體系中,首當其沖是要營造出全校共同學習的氛圍。有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的烘托及課程學習的基礎,再面向全校開展豐富多樣的客家文化主題活動,就會相得益彰。

        一是創設校園客家文化學習環境。首先,每月舉辦一次客家文化專題的黑板報評比。設定黑板報主題,如“客家精神伴我行”,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比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由客家文化教育小組安排人員進行公平公開評比,評比結果將公布在宣傳欄上,并對獲獎班級進行文明班加分等獎勵。這樣不但可以傳播客家文化,更能夠促進班級團結合作。

        其次,系部和教學樓宣傳欄、社團、宿舍樓宣傳欄等,由淺入深地進行客家文化普及,定期更新內容,增加宣傳力度。在校圖書館設立客家文化書籍與資料查閱專柜,讓有興趣的學生可以了解更多相關知識。

        再次,舉辦客家文化展,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客家人的遷徙歷史、客家名人、客家諺語及主要客家文化精神等,讓學生時刻感受到客家文化氣息,喚起其客家文化意識共鳴。

        二是結合專業特色舉辦客家文化比賽??图椅幕荣惖囊饬x在于使更多的學生意識到客家文化的重要性,進而強化客家文化教育的效果。結合專業特點,在每年的技能節中加入客家文化類比賽。如在導游專業增設客家山歌比賽項目,在幼師專業增設客家舞蹈創作比賽,在烹飪專業開展客家菜烹飪比賽,全校性開展客家文化知識競賽及客家文化講解比賽等。利用比賽平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客家文化及專業技能的發展,提升職業素養與就業競爭力。

        三是定期外出參觀與實踐。外出參觀與實踐是將學校教育的知識生活化、社會化,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使理論化的客家文化在學生內心能夠自覺自醒。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客家文化博物館及企業,觀察企業文化中如何把客家文化融入企業管理,讓學生切身意識到客家文化對就業創業的影響,提高其對客家文化認同感與傳承意識。

        3.評價體系

        客家文化認同教育的評價體系采用多個評價主體的綜合評價,打破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評價為主體的方式,增加學生自評和互評的評價方式,從而能夠綜合反映該教育體系的實施效果。客家文化認同教育體系評價自、互評和教師評價都是從“身份認同”“學習興趣”“踐行意愿”三個方面進行評價。

        二、中職生客家文化認同教育體系實踐的效果

        經過一年的客家文化教育實踐,通過校園環境的烘托、系統課程的學習、講座的熏陶,教育工作者對受教育者進行多元評價反饋得知,客家文化認同教育體系初顯成效,初步實現了體系目標。

        1.喚醒中職生認同客家身份的意識

        在體系實施之前,中職生對于自身客家身份存在模糊印象,不能明確自己的身份,不了解客家人的來源及發展歷史。通過學習客家文化,了解到自己的祖先就是古代中原漢族,意識到自己是“北佬”的后代,但不再使用這一稱呼。這是身份意識覺醒的最好證明。

        2.激發中職生自主學習客家文化的興趣

        通過凝聚校園文化、課堂教學、第二課堂等各種教育形式,提供了一個開放、互動的學習空間。同時教師改變教學策略,緊密圍繞教學為就業創業服務,根據專業因材施教,讓學生看到客家文化在促進專業知識上的價值,從而激發其自主學習興趣,實現了由教學到教育的轉變。

        3.提高中職生自主踐行客家文化的意愿

        從實踐上說,客家文化認同不僅僅是文化的認同,更是對自身的一種探索,文化的價值也不止體現于思想層面上,更要在實際行動中占據一席之地。正是因為通過體系的教育,中職生意識到客家文化對于自身就業創業的指導意義,自主參與客家文化相關活動的意愿增強。一年的實踐雖短暫,但已初步實現了體系的目標,值得教育工作者更進一步去完善體系,以便更好地為中職生就業創業服務。

        三、小結

        客家文化認同教育不僅僅是學校單方面教育就能夠順利充分完成的,亦需要社會方面的頂層設計及家庭方面的積極配合。缺少社會教育這個大家庭的支撐,學校教育顯得有點勢單力薄。作為客家地區的家庭如果不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對后代進行傳統文化熏陶,也會讓學校教育孤軍奮戰。對于社會和集體而言,客家文化認同教育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宏觀的、長遠的。

        參考文獻:

        [1]黃志繁.什么是客家――以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為中心[J].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4).

        [2]張淑華,李?,?,劉芳.身份認同研究綜述[J].心理研究,2012(1).

        [3]李重庵.非遺保護、文化認同與非遺教育[N]. 光明日報,2016-7-29.

        [4]蔣述卓.以文化認同論為基礎的國情教育模式探索[N].光明新聞,2008-11-2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 亚洲特级视频在线观看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一页 | 中文乱码字幕国产中文乱设 | 日韩精品香蕉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