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黃花菜的栽培技術范文

        黃花菜的栽培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黃花菜的栽培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黃花菜的栽培技術

        第1篇:黃花菜的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黃花菜;無公害栽培;技術措施

        中圖分類號:S6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03

        引言

        黃花菜色澤鮮艷、肉質脆嫩、風味獨特、營養物質豐富,常用來清炒、燉湯等。黃花菜栽培管理過程中推廣無公害栽培技術,可以顯著提高黃花菜產量與品質,提高種植戶經濟效益。

        1 選擇合適的栽培地

        1.1 自然條件優越

        自然條件直接制約農作物產量與質量,選擇具有優越自然條件的栽培地是黃花菜高產的基礎。黃花菜本身屬于喜溫作物,適宜雨量與良好灌溉條件有助于提高產量,如果花期水量不足,會出現大量落花情況,直接對產量產生影響。降水量、日照時間與積溫屬于主要影響產量的因素。黃花菜在微酸和微堿的土壤中都可種植,栽培在深厚土層、較強抗旱能力與良好排水能力的土壤上,可以顯著提高產量。

        1.2 無公害生產地段

        栽培時應選擇具有良好生態條件、空氣質量良好、無污染且交通便利,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生產區域,給黃花菜生長提供必要的環境標準,打下生產綠色食品的堅實基礎,提高黃花菜產品檔次與品位,提高黃花菜的產量與質量。

        2 無公害栽培技術要點

        2.1 處理種苗要點

        黃花菜主要為無性繁殖。種苗宜選用生長旺盛、植株健壯且無病害的多年生植株。移栽植株時選擇晴朗天氣,將植株一側30%宿根挖起,并將主根上的黑蒂切去,同時剪去肉質根上膨大的紡錘根,將其切割成單株后實施移栽,移栽過程中注意保證根部完整,避免根部損壞。

        2.2 施基肥要點

        黃花菜作為多年生作物,定植后通常可以連續采收15a左右,因此土地翻耕時要合理控制翻耕深度,一般在30cm以上。黃花菜作為喜肥多年生作物,定植前要施足基肥,適當增加肥料提高產量,依據土壤肥力情況選擇合適施肥量,一般每667m2施有機農肥4~5t。

        2.3 合理密植要點

        黃花菜栽培分為2種:春季與秋季栽培。這里筆者主要介紹春季栽培,其時間一般在3月中旬與4月下旬。采用寬行窄株種植方便后期采摘與管理。一般行距50~60cm、穴距30~35cm,每667m2栽植密度為0.36~0.40萬叢,每叢2~4株。最后就是將栽植深度控制在3~4cm即可。栽植前要進行種苗消毒,一般選擇藥劑處理方式,采用1:1000的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同類農藥,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

        2.4 中耕培土要點

        黃花菜屬于典型肉質根,在肥沃疏松的土壤環境中可以快速成長。中耕可以消滅雜草、疏松土壤、提高透性等作用。一般在生育期間中耕2~3次即可,初次:幼苗出土期間,將冬季雍于頂部的客土疏開。再次:抽薹期,最后采收完畢冬季進行。當天氣干燥時需要澆水,通常采用溝灌浸潤的方式,快速完成灌溉即可,水分慢慢滲入田內,當畦中央土面微濕時將水排干;干旱田塊則直接采用即灌即排方法增加土壤濕度。

        3 黃花菜田間管理技術要點

        3.1 整地要點

        黃花菜栽培的主要環節就是整地理墑。黃花菜品質除了受到生態條件影響外,還直接受到栽培管理技術影響。黃花菜生產過程中的大田整地理墑主要包括:土地平整、耕地耙地及栽前理墑。整地就是在收獲前茬作物后、黃花菜栽培前種植耕作土壤,通過土壤疏松提高土壤通氣性與蓄水保墑能力,加快土壤熟化,提高土壤養分,保證其中微生物的活動,通過施肥、中耕等作業方式,給黃花菜根系生長發育創造優良的土壤環境,為大田管理奠定基礎。

        3.2 合理施肥

        黃花菜合理施肥的基本要求包括定植肥、苗肥、薹肥及蕾肥。黃花菜栽植前開挖30cm深的定植溝施肥,每667m2施腐熟有機糞糞肥1~1.5t、優質堆肥2~3t、鈣鎂磷肥0.05t,在定植溝內分層施入;每年2月中旬出苗后每667m2施人糞尿0.1~0.15t;3―4月施肥,其中包括12.5~15.0kg尿素、10~15kg^磷酸鈣及10.0~12.5kg的硫酸鉀或氯化鉀;花蕾始采后10d左右,每667m2兌水尿素5~8kg,對根部進行淋澆,或者采用0.1%磷酸二氫鉀+0.3%氯化鉀+1%尿素混合液噴灑。

        3.3 采摘時間

        黃花菜產量與品質受到采摘時間的影響,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采摘時機。通常采摘時機選擇花蕾發育至九成熟、頂部呈黃褐色、中部呈青褐色最佳。為保證采摘質量,一般選擇早晨04:00―08:00或午16:00―19:00點氣溫不高時進行。如果采摘時間過早,黃花菜成熟度偏低影響風味與品質,如果采摘時間過晚的話,很容易發生開花散蕾。因此要重視采摘時間的選擇,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保證黃花菜產量與品質。

        第2篇:黃花菜的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黃花菜;栽培方式;土壤含水量;生長;鮮蕾產量

        黃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又名金針菜,是百合科萱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須根系,多以花蕾干制品供食用。甘肅慶陽市是我國黃花菜主產區之一,最早人們在田間地頭、地界邊緣或中央、房前屋后進行零星栽培,近年來,推廣集中連片栽培,栽培面積有增大的趨勢。根據栽培經驗,土壤水分含量是決定黃花菜生長發育以及花蕾產量的主要因素,不同栽培方式對土壤含水量和黃花菜鮮蕾產量影響較大。本試驗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對土壤含水量、黃花菜生長及花蕾產量的影響,為黃花菜栽培方式的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的基本情況

        試驗于2014年在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進行。試驗地地處黃土高原雨養農業區,年降雨量560~680 mm,土壤為覆蓋黑壚土,耕作層30 cm,自然風干,容重為1.19 g/cm3,水解氮為51.22 mg/kg,速效磷為1.32 mg/kg,速效鉀為136 mg/kg,pH值為8.0。

        1.2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為4年生馬蓮黃花。

        1.3 試驗方法

        試驗設5種栽培方式,具體見表1,5個處理栽培密度均為每667 m2 5 000株,以等行距栽培Ⅱ(按0.6 m的等行距栽培,株距0.22 m)為對照(CK),在試驗田中每個處理隨機確定3個小區,小區面積

        9 m2。從黃花菜采收盛期開始,每5 d用烘干法測定土壤含水量1次,計算公式如下:土壤含水量(%)=[(原土質量-烘干土質量)/烘干土質量]×100%=(水的質量/烘干土質量)×100%,共測3次,計算平均值。每小區隨機掛牌標記20株單株,統計每個花薹的花蕾數和落蕾率,測量葉長、葉寬、葉數、花薹高度、花蕾長和花蕾單質量,求平均值,全采收期分小區統計鮮花蕾的產量。試驗數據采用DPS統計分析軟件進行處理,多重比較采用LSD法(最小顯著差異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栽培方式對土壤含水量及黃花菜生長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方式下,土壤含水量不同,總體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各處理土壤含水量比對照提高3.62%~39.13%;處理1、2、3土壤含水量均極顯著高于處理4、5,處理4、5間差異未達顯著水平;土壤含水量以單壟栽培(處理1)最高,其次是窄行距0.4 m、寬行距1.2 m、株距0.17 m(處理2)。

        不同栽培方式對黃花菜生長的影響較大,各處理的葉長、葉寬、葉數和花薹高度總體均達極顯著水平,比對照分別增加3.44%~27.81%、8.00%~32.00%、5.76%~27.23%和7.55%~23.19%;單壟栽培(處理1)邊行優勢最強,營養生長旺盛,總體生長最好,其次是寬窄行栽培Ⅰ和Ⅱ(處理2、3),再次是等行距栽培Ⅰ和Ⅱ(處理4、5)。栽培密度一定的條件下,不同栽培方式土壤含水量、黃花菜生長勢總體表現為單壟栽培>寬窄行栽培>等行距栽培。集中連片采用寬窄行栽培,加大寬行距、縮小窄行距,有利于黃花菜生長;采用等行距栽培,加大行距、縮小株距,有利于黃花菜生長。

        2.2 栽培方式對黃花菜花蕾生長和鮮蕾產量的影響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方式下,各處理黃花菜花蕾生長和產量均達極顯著水平,處理1~4花蕾數、花蕾長和花蕾質量分別比對照增加了13.97%~58.09%、1.68%~15.13%和9.09%~45.45%,落蕾率比對照降低了18.76%~39.82%,鮮花蕾比對照增產19.84%~70.63%。其中單壟栽培(處理1)花蕾數、花蕾長、花蕾質量和花蕾產量均最大,落蕾率最低,這是由于單壟栽培在地界或大田中央栽培了1壟黃花菜,邊行優勢強,黃花菜根系可以從較大土壤范圍內吸收到水分,土壤含水量保持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其次是寬窄行栽培Ⅰ和Ⅱ(處理2、3),相較于窄行距0.6 m、寬行距1.0 m栽培(處理3),窄行距

        0.4 m、寬行距1.2 m栽培(處理2)花蕾數多,落蕾率低,產量高;再次是等行距栽植Ⅰ和Ⅱ(處理4、5),相較于0.6 m的等行距栽植(處理5),0.8 m的等行距栽植(處理4)花蕾數多,落蕾率低,產量高。

        在黃花菜栽培密度相同的條件下,不同栽培方式鮮花蕾產量順序是:單壟栽植>寬窄行栽植>等行距栽植;采用寬窄行集中連片栽植,加大寬行距、縮小窄行距,有利于鮮花蕾產量的提高;等行距栽植,加大行距、縮小株距,有利于鮮花蕾產量的提高。

        3 結論

        不同栽植方式對土壤水分含量和黃花菜生長影響顯著;對花蕾數、落蕾率和鮮蕾產量影響較大;對花蕾大小、單蕾質量影響較小。

        在單位面積栽培密度相同、栽培方式不同的條件下,土壤水分含量、黃花菜生長和鮮蕾產量表現順序是:單壟栽植>寬窄行栽植>等行距栽植;利用土地邊界或在大田中央壟栽黃花菜邊行優勢最強,產量最高;采用寬窄行集中連片栽植,加大寬行距、縮小窄行距,有利于黃花菜的生長和鮮花蕾產量的提高;采用等行距栽植,加大行距、縮小株距,有利于黃花菜的生長和鮮花蕾產量的提高。

        隴東黃土高原地區栽植黃花菜,除利用土地邊界或在大田中央進行單壟栽植外,還可以采用寬窄行集中連片栽植。在種植密度為5 000株/667 m2的條件下,集中連片種植最適宜的栽植方式是窄行距0.4 m、寬行距1.2 m、株距0.17 m。

        參考文獻

        [1] 趙曉玲.慶陽黃花菜優勢產區區劃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5.

        [2] 趙曉玲.隴東旱塬黃花菜抽薹期和結蕾期灌水量的研究[J].農技服務,2010,27(1):23-24.

        第3篇:黃花菜的栽培技術范文

        長江流域黃秋葵高產栽培技術

        黃秋葵為錦葵科秋葵屬植物,又名秋葵、羊角豆、咖啡黃葵、補腎菜等,在溫帶地區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熱帶地區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嫩蒴果供食用,炒后有黏性,風味獨特。黃秋葵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被稱為高蛋白蔬菜,每100克干物質含粗蛋白質21.43%、粗脂肪2.47%、可溶性糖17.34%、纖維素9.42%、鈣0.67%、磷0.56%、維生素C 29.95毫克、鐵4.94毫克。種子含較多的鉀、鈣、鐵、鋅、錳等礦物質。干種子磨粉可供食用,亦可榨油,可提供油脂和蛋白質,也可作咖啡的添加劑或代用品。其花、種子、根均可入藥,對瘡、癰有一定療效。黃秋葵株型優美且耐瘠薄,庭院、陽臺也可種植,是一種食用與觀賞兼用的蔬菜品種。現將其高產栽培技術介紹于下:

        一、特征特性

        直根系,分布很深。莖直立堅硬,矮稈型株高1米以上,高稈型株高2米以上,植株開展度80~100厘米。掌狀深裂葉,5裂片,葉柄長15~30厘米,葉有硬刺毛。花大而鮮艷,著生于葉腋,花冠黃色,花冠心部紫紅色,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自花授粉。春播在主莖第5節葉腋現蕾開花,以后每片葉的葉腋都能開花結實;夏播則在10~12節葉腋開花。花后7~10天可采摘嫩果,蒴果柔軟鮮嫩,倒圓錐形,先端尖,長8~10厘米、橫徑2~2.5厘米,果皮上有7~9條棱,果面有茸毛。蒴果內含褐色種子110粒左右,種子球形,綠豆大小,千粒重65~70克。

        二、栽培要點

        1.播種育苗

        武漢地區可進行春播和秋播。春季3月上旬開始播種,秋季8月上旬播種。黃秋葵可直播,但通常以育苗移栽為主。一般在播種前用清水浸種4~5小時,浸種后用紗布包裹保濕,置25~30℃條件下催芽,當80%以上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大多用50孔育苗盤育苗,基質用泥炭和珍珠巖。每孔播種1粒,播后蓋上一薄層基質,然后在苗床上蓋一層地膜保溫保濕。出苗前溫度保持在25~30℃,出苗后要及時揭去地膜,防止子葉燙傷。苗期注意適時澆水和通風透氣,加強對溫度和濕度的控制,培育壯苗,苗齡30天左右。在幼苗長至2~3片真葉時定植。

        2.整地定植

        選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地塊種植。定植前10天耕翻整地,每667平方米(1畝)施入腐熟有機肥3000~5000公斤、鈣鎂磷肥30公斤、氯化鉀15公斤、三元復合肥30公斤,肥料溝施后深翻整地做畦,畦寬1.5米。春播4月上中旬定植,秋播8月下旬定植。成片種植時株距為50厘米,每畦栽2行,每667平方米種植1800株左右。定植時挑選壯苗,淘汰病苗、弱苗、畸形苗。定植后及時澆定根水,使幼苗盡快緩苗。

        3.田間管理

        (1)幼苗管理:黃秋葵喜溫不耐陰,在早春陰雨低溫、光照不足的情況下,植株容易出現葉色發黃、莖稈纖弱等癥狀,甚至發生死苗現象。故緩苗成活后,要適當控制澆水,以促進根系發育、植株健壯生長。移栽后10天左右,每667平方米用尿素3~5公斤兌水澆苗,有利于及時提苗,增強植株抗性。

        (2)肥水管理:定植緩苗后施一次促苗肥,可用3%復合肥水溶液淋根,促發新根。第一果坐果后要追施復合肥,每667平方米用量25~30公斤,施肥后澆水,以后看長勢適當追肥。如生長期間脫肥,則會出現植株矮小、蒴果畸形等現象,影響產量和銷售。坐果期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尤其在高溫干旱季節要及時澆水。黃秋葵在生長后期若遇較長時間的連陰雨或大暴雨而排水不良時,植株易生長不良、出現落葉現象。因此,要做到深溝高畦、能排能灌。

        (3)病蟲害防治:黃秋葵病害很少,主要蟲害有蚜蟲、斜紋夜蛾等,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1500倍液在害蟲產卵期或初發期噴霧防治。

        4.適時采收

        黃秋葵以采收嫩蒴果為主。開花后10天,嫩蒴果呈黃綠色、有光澤時就要及時采收。若氣溫升高,開花后5~6天即可采摘。若采收過遲,則蒴果纖維多、品質劣,同時還影響后續坐果。一般隔天采收一次,溫度低時則隔3~4天采收一次。采收時應穿長袖衣服并帶手套,用剪刀將果柄剪下,以免硬刺毛扎傷手。采收時間最好在清晨。

        (湖北省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駱海波 龍啟炎 徐翠容 郵編:430065)

        1.“纖指”黃秋葵:連續結果能力強,豐產性好,品質優;植株直立、高大,直根系;適應性強,耐熱、耐旱、耐濕,不耐澇;抗倒伏能力較強,耐病蟲害。蒴果為無棱果,綠色,羊角形。(彩圖參見81頁圖1)

        2.“丹指”紅秋葵: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紅秋葵新品種。豐產性好,品質優;植株直立、高大,適應性強,耐熱、耐旱、耐濕,不耐澇;喜溫暖,不耐低溫、霜凍;抗倒伏能力較強,耐病蟲害;蒴果有棱、紫紅色。667平方米(1畝)商品嫩果產量一般在1000公斤以上。(彩圖參見81頁圖2)

        上述兩個品種以露地栽培為主,整個生育期需安排在無霜期間。浙江等地一般在清明左右斷霜后定植大田,可一直收獲到11月霜凍來臨。

        黃秋葵食用方法(紅秋葵與之類似):

        (1)涼拌:用醬油、蒜泥、姜末、紅辣椒、麻油、味精等做成調料,將黃秋葵放入開水中,待黃秋葵變成翠綠色時,起鍋切蒂裝盤,蘸調料食用。

        (2)炒蛋:將5個黃秋葵洗凈切片,置于盤中,打入兩個雞蛋,并放入少量精鹽、味精拌勻,炒之即可。

        (3)燒湯:將黃秋葵切成兩段,待海帶湯(或高湯、雞湯)燒開后,放入適量鹽、醬油、酒,并放入黃秋葵,當黃秋葵變成翠綠色時,放入少量味精裝盤即可。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壽偉松 董文其 郵編:310021)

        黃花菜又稱金針菜,屬百合科萱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的花卉食品。黃花菜角長、肉厚、色澤金黃、久煮不黏、脆嫩可口,不僅富含蛋白質、脂肪,而且鈣、磷、鐵、胡蘿卜素和尼克酸的含量也很高。黃花菜還具有很高的藥用保健價值,能祛濕利水、除熱通淋、止渴消煩、開胸寬膈。

        黃花菜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都很強,其地上部分不耐寒,遇霜會枯萎,植株有發達的根系,并有含水分較多的肉質根,種植簡便,管理粗放,耐陽、耐陰,耐旱澇、耐瘠薄,坡地埂地、房前屋后、蘋果林地、核桃林地均可種植。現將其種植技術介紹于下:

        一、繁殖

        1.分株繁殖

        選擇生長旺盛、花蕾多、品質好、無病蟲的株叢,在花蕾采摘后到冬苗抽生前的一段時間內,挖取株叢的一部分分蘗作為種苗。挖出的部分按分蘗帶根從短縮莖割開,剪除已衰老的根和塊狀肉質根,并將根適當剪短,即可栽植。也可在冬天植株枯萎后到春天抽生前的一段時間內進行分株繁殖。一般掘起分株的部分占整叢的1/4~1/3,經幾年后可再在叢株的另一側掘起分株。

        2.種子繁殖

        選盛產期的優良植株,于旺花期每薹留5~6個粗壯的花蕾讓它開花結果,其他花蕾仍正常采摘,在蒴果已成熟、其頂端稍裂開時摘下脫粒,曬干備用。秋季或翌年春季播種。

        第4篇:黃花菜的栽培技術范文

        主要從事蔬菜栽培生理、設施園藝、農業園區規劃設計、有機園藝等的教學、科研及技術推廣工作,先后主持國家、省、市科研項目10余項,獲得湖北省、武漢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6項,發表科研論文70余篇,編寫專著5部,參編教材7本。

        基金項目:國家“十二五”林業科技支撐(2011BAD38B07),湖

        北省教育廳產學研合作重大項目(C2010009),中央高校

        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華中農業大學新農村建設研

        究課題2011xnc10)

        汪李平,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湖北武漢,430070,

        E-mail:hzauwang@163.com

        收稿日期:2014-01-17

        多年生蔬菜包括多年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主要有黃花菜、百合、蘆筍、朝鮮薊、食用大黃、魚腥草、?荷等,此外,韭菜、草莓等也可以歸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主要有竹筍、香椿、葉用枸杞等。多年生蔬菜一次繁殖以后,可以連續采收數年,草本的多年生蔬菜地上部每年枯死,多以地下根或莖越冬。

        長江流域種植較多的多年生蔬菜主要有竹筍、蘆筍、黃花菜、草莓等。多年生蔬菜除鮮食外,還可脫水和罐藏。如黃花菜干、百合干、筍干、蘆筍罐頭等。蘆筍罐頭是國際市場的暢銷品,近年來在長江流域也有引種栽培,發展較快,本文主要介紹蘆筍和草莓的有機生產技術規程。

        1園地要求

        多年生蔬菜一般管理相對粗放,可利用坡地、邊角地栽培,但要獲得優質高產,要求產地四周設置寬度不少于10m的緩沖帶,生產要求轉換期不應少于36個月,其他條件選擇可參照本刊2013年第17期汪李平等的《有機蔬菜――根菜類生產技術規程》一文。

        2栽培管理要求

        2.1品種選擇

        多年生蔬菜品種類型相對較少,各地多以地方品種為主栽植。應選擇適應性強、品質優、產量高并且能適應長江流域栽培的品種,不得使用轉基因品種。長江流域適宜的品種參見表1。

        2.2有機肥料

        有機肥料制備與選擇可參照本刊2013年第11期汪李平等的《有機蔬菜――瓜類生產技術規程》一文。

        2.3栽植管理

        ①蘆筍a.茬口安排。可分別在春提早、露地和夏秋栽培。春提早栽培大棚育苗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進行,露地栽培選在4月播種比較合適,也可根據筍農選地和茬口的不同,在夏秋的8~9月播種。

        b.浸種催芽。蘆筍種皮厚硬、外有蠟質,吸水困難,播前先用涼水漂選種子,去除秕種和蟲蛀種,然后用30~40℃水浸種2~3天,每天換水1~2次,種子吸足水分后瀝干,置于20~25℃環境下催芽,期間每天用清水淘洗一次,以防悶種。當種子有10%左右出芽時即可播種。

        c.播種育苗。播前將畦面灌足底墑水,待水滲下后,按株行距10cm打好直線,將催好芽的種子單粒點播在交叉點上,然后用篩子將土均勻地篩在畦面上,覆土厚2cm左右。大面積育苗,可以撒播。播種后要立即覆蓋塑料薄膜。保持5cm以下地溫白天25~30℃,夜間15~18℃。出齊苗后,畦內溫度超過32℃要及時揭膜,煉苗。

        d.定植。土壤pH值為5.5~7.8的地塊均可定植。在經過深翻整平的地面上,按南北向,行距要求打好直線,沿直線挖定植溝,溝寬40cm,溝深40~50cm。將土雜肥拌土填入溝內。使溝面略低于原地平面,耬平溝面,并將壟面整成中間高,兩面低的小拱面,整細,耬平。待蘆筍幼苗地上莖長出3根以上時即可進行移栽定植。起苗時先沿筍苗行中間,用鐵鏟割成方塊,然后帶土塊將苗起出,按株距25cm,植于定植溝間,筍苗鱗莖盤低于定植溝表面10~12cm。然后澆水自然塌實,等水滲下后,適時松土保墑。

        e.定植后管理。定植后要視墑情適時澆水,為加速筍苗生長,7~8月每667m2追施腐熟有機肥500~800kg。立冬(11月7或8日)前后普澆一次大水,然后適當培土,一般培土厚10~15cm,保墑保溫,保護幼筍安全越冬。因綠筍采收時不需培壟,所以種植密度比白筍大些,一般行距1.2~1.3m,株距25cm。綠蘆筍采收期的長短要根據蘆筍上年的生長情況而定。在采收期為滿足嫩莖抽發時對養分的需求,可追施2次沼液肥,一般成齡筍每667m2每次施500~800kg。因為綠蘆筍不需培土采收,因此對土壤濕度反映比白筍敏感,所以采筍期一定要適時澆水,確保嫩莖發得快,長得直,不散頭。

        ②草莓a.品種選擇。大棚草莓栽培的品種,除了要求生長勢強,果型大,肉質細,香氣濃,品質好,產量高外,特別是要選擇早熟,休眠期短,低溫下著色好的品種,如豐香、紅顏、章姬等。

        b.育苗促花芽分化。宜在8月上旬從采苗圃選短縮莖粗壯,根系生長良好,有4~5片真葉的幼苗,帶土移栽假植育苗,8月中旬開始控制肥水,并使土壤保持適當干燥,有條件的可采用草簾、遮陽網等遮光降溫以促花芽分化,提早開花結果。

        c.整地定植。在作畦前進行深耕,施入基肥,一般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3000~4000kg或餅肥200kg,基肥要全面撒施,土肥混勻后整地作壟高20~25cm。6m寬大棚作6壟。大棚草莓覆蓋黑色地膜可以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抑制雜草生長,有利于植株生長,減少果實污染腐爛,減輕病蟲為害,提高產量,增進品質。長江流域經多年試驗以9月上中旬定植較為適宜,壟上梅花型定植兩行,7000~10000株/667m2。定植時理想壯苗標準是:短縮莖粗1cm左右,真葉有5~6片,單株質量20~30g,注意定植時打去老葉,僅留3片心葉,短縮莖呈拱形的一端朝壟溝方向,這樣將來果實都朝壟溝方向掛果,有利于果實著色,管理和采收也方便。定植深度以苗心與地面齊平為宜,不能過深過淺。d.定植后的管理。一是調節休眠。大棚草莓栽培,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休眠或縮短休眠期。一般10月中下旬外界氣溫開始下降為20℃時,開始扣膜,11月上旬氣溫降至10~15℃時,大棚內加蓋小拱棚,11月中下旬當夜間氣溫降至5℃以下時,小拱棚上須加蓋草苫保溫防凍,防止休眠。維持棚溫25~30℃,夜間不低于10℃為宜。

        e.大棚溫濕度管理。主要通過大棚通風口的開閉和通風換氣強度調節來實現,開花結果期白天溫度保持在25℃左右,最低溫度維持在20℃以上,夜間維持在8~10℃,最低氣溫不得低于5℃,溫度高于30℃以上,濕度大時,要加強通風換氣,晴暖天兩邊通,陰雨天兩頭通,冷天扒縫小通,保持空氣相對濕度60%~70%,在鋪地膜基礎上,宜選用無滴多功能大棚膜。

        f.肥水管理。大棚冬草莓肥料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開花結果期,每隔半個月每667m2追施一次沼液250~300kg,結果盛期每667m2穴施沼渣肥800kg左右,施后澆水,切忌追施糞水。大棚草莓對水分要求嚴格,要始終保持適宜土壤濕度,過干可采用膜下澆水,溝底淺灌,讓水分滲入土中,澆水后要加強通風,降低空氣濕度,有條件的采用地膜下軟管帶滴灌澆水施肥最為理想。

        g.人工輔助授粉。草莓花是風媒、蟲媒花,大棚內冬季既無風又無蟲,所以要借助人工放蜂或用毛筆進行人工授粉,否則容易形成畸形果,降低產量、品質。人工輔助授粉一般在10:00~15:00花粉飛散時進行為宜。目前生產上多采用大棚內放養蜜蜂授粉,每棚放養一箱蜜蜂即可。

        h.植株調整。草莓開花能力很強,如任其生長,結果過多,導致果實個小,食用價值和商品價值降低,可在開花前后摘除弱小花蕾,結果期疏掉小果、畸形果,每株留果20個左右,養分供應集中,果個大、品質好、產量高。同時,要嚴格控制分株,頂花芽開花前留一株,頂花芽結果后留2~3株,其余腋芽全部分期摘除,并及時摘除病葉、老葉,以利通風。

        3病蟲草害防治要求

        ①主要病蟲害。蘆筍主要病蟲害有莖枯病、褐斑病、立枯病、根腐病、菌核病及地老虎、斜紋夜蛾、蚜蟲等;草莓主要病蟲害有灰霉病、葉斑病、白粉病及紅蜘蛛、蚜蟲等。

        病蟲草害防治的基本原則應符合GB/T19630.1-2011的5.8.1的規定,

        ②相關投入品的使用應符合GB/T19630.1-2011中5.8.2的規定。

        ③保護利用自然天敵,或人工繁殖、釋放和引進捕食性天敵。

        ④合理科學使用藥劑防治藥劑選擇可參照本刊2013年第11期汪李平等的《有機蔬菜――瓜類生產技術規程》一文。

        ⑤雜草防除雜草防除技術可參照本刊2013年第11期汪李平等的《有機蔬菜――瓜類生產技術規程》一文。

        4采收要求

        4.1蘆筍

        采收綠蘆筍時要求筍尖鱗片不松散,每天早晨將長到20cm左右的嫩莖齊土面割下,溫度高時,每天采割2次。

        4.2草莓

        大棚草莓10~11月開花的約40天成熟,12月至翌年1月開的花需50天才成熟,草莓上市正值圣誕、元旦、春節三大節日,經濟效益可觀。草莓采收必須及時,采收過早品質差產量低,過晚則不耐運銷,嚴格掌握采收成熟度,每天采收一遍,嚴防漏采。一般頂花序和第一腋花序多在12月至翌年2月采收,第2腋花序以下則在4~5月采收。

        5生產檔案管理要求

        第5篇:黃花菜的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蔥白;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興義市位于貴州省西南部,海拔637~2 227 m,耕地面積8.7萬hm2,旱地以黃泥鈣質土和黃砂壤土為主,年日照時數>1 500 h,氣溫-4.9~34.9 ℃,年平均氣溫16.3 ℃,無霜期>320 d,年降雨量1 300~1 560 mm,汛期(6月中旬至8月中旬)降雨量占全年降雨總量的70%~75%,大氣、水、耕地等受污染程度低。

        蔥白是集蔬菜、調味品、中草藥功能于一身的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當前市場空間大,經濟效益高。在有限資源(耕地面積和年種植時間等)的約束下,筆者將1年生產兩季蔥白改進為生產三季,可增產20%~30%,667 m2產量達到4.5~5.0 t,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1 蔥白

        1.1 蔥白簡介

        蔥白是指大蔥根(莖)以上至管狀葉以下的鱗莖(假莖)部分。利用大蔥鱗莖具有伸長潛能性,通過培土延長大蔥鱗莖,可獲得較長較粗的蔥白。蔥白主要成分包括:大量的水、黏液質、粗脂肪、粗蛋白質、粗纖維、無氮浸出物、戊聚糖、多糖類、揮發油(大蒜辣素、二烯丙基硫醚)等。其中,黏液質主要是多糖,其次是纖維素、半纖維素、原果膠、水溶性果膠、多種維生素(VC、VB1、VB2、VA、VB3)、胡蘿卜素、草酸、脂類、亞麻酸、亞油酸、棕櫚酸、油酸、花生酸等。

        1.2 大蔥生物學特征

        大蔥屬百合科天門冬亞科蔥屬蔥種,蔥種分普通大蔥、分蔥、胡蔥和樓蔥4個類型。大蔥是生產蔥白的特殊蔥種。

        大蔥是喜涼爽且耐寒的作物,種子在2~5 ℃的條件下能正常發芽,發芽適溫13~20 ℃,植株生長適溫20~25 ℃;耐旱力較強,土壤濕度以70%~80%為宜,空氣濕度以60%~70%為宜;對光照要求不嚴;土壤要求pH 6.4~7.4、排水良好、土質疏松、土層深厚肥沃且富含有機質。

        2 蔥白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2.1 建立一年輪作制度

        依據大蔥生物學特性及對土壤等環境條件的要求,建立“一年輪作制度”。

        2.2 合理安排茬口

        利用最后1次施肥至采收的時間(約30~45 d)種植下一季蔥白,即上季蔥白最后1次施肥后,及時整地(預留地)移植第二季;當第二季蔥白最后1次施肥后,在第一季蔥白生產地及時整地移植第三季。

        2.3 品種選擇

        優良蔥白品種較多,興義市落水洞村選用種植多年的章丘大蔥、新蔥二號、大梧桐等品種。

        2.4 備足以農家肥為主的底肥

        667 m2每季施入腐熟圈肥2~3 t、硝酸磷肥或三元復合肥或磷酸二銨30~35 kg作底肥。667 m2每季追施清糞水或沼液1 750~2 000 kg、硝酸磷肥或三元復合肥或磷酸二銨10~15 kg 2~3次。

        2.5 選地整地

        選擇無工礦企業污染、交通方便、地勢平坦、水源好、肥力中上等、土層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要求上年未種植過其他蔬菜,尤其是百合科蔬菜(蔥、蒜、韭菜、黃花菜)。深耕30 cm,打碎大塊土,每公頃施用熟石灰2.2~3.0 t進行消毒殺菌殺蟲和改良土壤(將土壤pH調至6.5~8.0),在種植廂全層一次性深施。

        整好地后開廂,廂寬1 m,廂間距1 m,間隔廂用來移栽蔥白苗。于11月下旬移栽第一季蔥白,翌年3月下旬移栽第二季,7月下旬移栽第三季。間隔廂既是培土預留地和次季蔥白生產預留地,又可作為操作道。

        2.6 培育壯苗

        2.6.1 苗床制作

        選擇相鄰大田蔥白生產區的地塊作為苗床。開寬1 m、深20 cm的“凹”型廂,間隔50~80 cm(作為操作道),每平方米施腐熟細圈肥2 kg和三元復合肥(15-15-15)0.1 kg作底肥,每平方米再追施清糞水或沼液3~5 kg 2~3次。

        2.6.2 蔥白備種

        667 m2每季栽植2.1萬~2.3萬株蔥白,667 m2需備發芽率高(發芽率>95%)的蔥白種子1.0~1.2 kg。

        2.6.3 種子處理和催芽

        除去秕粒和雜質,將種子在晴天陰曬3~5 h,再用5%~8%的多菌靈溶液浸泡15~20 min,然后用清水洗凈。將處理過的種子放在30~35 ℃的溫水中浸種15~20 h,然后裝入紗布袋系好口,放置于20~25 ℃的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溫清水浸泡2~3 min,當80%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2.6.4 播種

        播種前1 d向“凹”型廂內澆滿水,待水滲下后形成自然播種面。用干草木灰拌催好芽的種子形成單粒種子,播種后再覆蓋2 cm厚的過篩細土。

        2.6.5 苗床期管理

        播種后第3天上午澆1次溫清水。冬季育苗可搭建塑料薄膜拱棚,其他時期用塑料薄膜平蓋(高出土壤5 cm以上)即可。做好補水、揭膜、間苗、除草、施肥、煉苗、增加氧氣等管理工作,當蔥白苗齡35~40 d或幼苗高18~22 cm時即可成苗。

        2.6.6 起苗

        起苗前2~3 d清除老葉,每平方米施清糞水或沼液2~3 kg,施后澆水。起苗時要寬挖深挖,帶土移栽。

        2.7 合理密度

        667 m2每季按2.1萬~2.3萬株的密度進行移栽。

        2.8 適時定向錯窩移栽

        在1 m寬的廂中開長80 cm、寬6~8 cm、深4~6 cm的移栽溝,按行距20 cm、窩距8 cm進行單株移栽,兩行之間的窩呈交錯狀,保持全田大蔥葉伸展方向一致,即“定向移栽”。

        2.9 田間管理

        2.9.1 肥水管理

        移栽8~10 d后澆1次糞水,用預留苗補足基本苗數。旱期澆水,汛期排水。從移栽至采收蔥白階段一般追肥2~3次,前期偏重于氮肥,后期偏重于鉀肥。

        2.9.2 中耕除草、培土

        蔥白生長期,中耕除草3~4次;以細土培土3~4次,培土到新長出的心葉位置。

        2.9.3 防治病蟲害

        禁止使用農藥(化學)防治,采用農藝、物理、人工等方式防治病蟲害。

        2.9.4 除老葉、剪花、劈除分蘗

        及時除去老葉,可起到降低營養消耗、清除病蟲害滋生源頭、增加通風透光等作用。蔥白生長中后期必須剪蔥花,方法為:將剪刀煮或燒3~5 min或在太陽光下曬2 h進行高溫消毒(不宜采用酒精消毒),從花下平剪,把剪掉的蔥花帶出田外并處理。特殊情況下會出現分蘗現象,要及時劈除分蘗。

        2.9.5 適當早收

        最后1批蔥花剪除18~20 d后,即可采收蔥白。

        2.9.6 分級包裝上市

        對采收的蔥白進行去除蔥葉(保留3~5 cm)、泥土等簡易處理后,按長短、粗細、是否折斷等因素對蔥白進行分級,然后打捆出售。

        2.10 下腳料處理

        通常將蔥葉、蔥花、蔥老根當作蔥白的下腳料,蔥葉、蔥花可作為養殖中的青飼料,蔥老根可還田。

        第6篇:黃花菜的栽培技術范文

        1發展低碳農業的必要性

        1.1低碳農業是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現實選擇

        低碳農業的核心是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通過技術創新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以最小的要素投入獲取最大的農業生產效益[3]。因此,低碳農業既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理念,又符合我國特殊的生產條件。

        1.2低碳農業是低成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低碳農業是低碳經濟在農業上的發展,其要求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發展農業生物質能源,既保證農作物高產穩產,又不會對氣候變暖增添壓力。發展低碳農業本身就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的內容,是農業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4]。

        1.3低碳農業符合提升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趨勢

        隨著食品安全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國際市場對農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綠色壁壘形成的倒逼機制,促使發展低碳農業,嚴格控制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環保指標,以提高農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提升區域國際競爭力。

        2大荔縣低碳農業發展現狀

        2.1農作物高產創建技術

        縣農技中心圍繞項目建立主要作物萬畝高產示范區,先后開展了小麥、棉花、花生等高產創建技術示范。在各示范區整合農技、土肥、植保等技術力量,按照統一良種、統一種植模式、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草鼠害防治、統一機械化收獲的“五統一”要求,實施了規格化精量播種、平衡施肥、合理密植、節水噴灌、田間科學管理、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等關鍵技術,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為帶動全縣作物豐收高產打下技術基礎。

        2.2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體系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主要在設施蔬菜上實施,秸稈在微生物菌種、凈化劑等的作用下,定向轉化成蔬菜作物生長所需的氣肥、熱量、抗病孢子、酶、有機和無機養料,進而實現作物高產、優質和有機生產。縣農技中心在設施蔬菜示范園區開展了此項技術示范,取得了很好效果。這種有機栽培技術成本低、易操作、資源豐富、投入產出比大,環保效應顯著。以秸稈代替化肥,以植物疫苗代替農藥,密切結合農村實際,促進資源循環增值利用和多種生產要素有效轉化,使生態改良、環境保護與農作物高產、優質、無公害生產相結合,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食品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等提供了科學技術支撐及開辟了新的途徑。

        2.3節肥節水技術

        實施測土配方平衡施肥,增施有機肥,盡量減少化肥施用,提倡化肥深施,推廣緩釋長效肥,提高化肥利用率。針對設施蔬菜產業開展了水肥一體化技術示范,將灌溉系統與施肥系統相結合,根據蔬菜需水需肥規律,把施肥融于滴灌環節,提高科學施肥的技術含量,提高水肥利用率,節水節肥,是一項先進的節本增效實用技術,將成為助農增收的一項有效措施。

        2.4病蟲綠色防控技術

        在加強農業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提高監測預報水平的基礎上,加快農作物病蟲標準化防控進程。從提高生態控制能力入手,綜合運用殺蟲燈、色板及昆蟲性信息素等“三誘”防治技術及防蟲網阻隔等物理措施,增加生物防治比重,使用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等高效低毒農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縣農技中心近兩年在省植保總站的項目支持下,在大荔縣阿河建立設施蔬菜病蟲綠色防控示范區,開展了以黃板誘殺害蟲技術、太陽能殺蟲燈誘殺技術、科學用藥技術為主的綠色綜合防治技術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縣農技中心還在沙苑地區建立了千畝黃花菜蘆筍地下害蟲綜合防治示范區,開展了以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物理措施為主的技術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將進一步得到推廣。

        2.5加大推廣農村沼氣建設的力度

        近年來,縣農技中心以“一池三改”為主要內容,因地制宜地推廣了“四位一體”能源生態模式,逐步普及農村戶用沼氣,即把沼氣建設與改廚、改廁、改圈結合起來,將生活垃圾、牲畜糞便、作物秸稈發酵成沼氣,而沼液可以代替農藥,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既變廢為寶,美化環境,又節省開支,增加收入,這就是典型的農業低碳化。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推廣農村沼氣建設的力度,以集約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為重點,加快建設養殖場沼氣工程;在人畜分離、實行小區集中養殖的村莊,建設沼氣集中供氣工程。

        3目前農業生產存在的問題

        3.1氣候性自然災害發生的頻次增加由于溫室氣體排放不斷增加,全球氣候變暖,對農業造成很大影響,最明顯的是自然災害發生的頻次不斷增加,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氣候變暖后,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規律和出現的范圍擴大,異常氣候出現的概率大大增加,尤其是極端天氣現象增多,如大荔縣近年春季低溫凍害和夏季暴雨冰雹災害明顯增多,這些都造成農作物減產和品質降低,形成較大損失。

        3.2生態環境惡化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構成了威脅

        農業環境污染嚴重,一方面由于工業的發展引起了土壤、水分的污染;另一方面由于濫用化肥、農藥,使土壤板結,有機質含量下降,從而導致農產品質量下降。

        3.3社會環境條件弱化

        隨著二、三產業的發展,占用大量土地資源,另外,農產品增長的空間日趨變小。農村人口基數過大與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等條件不適應,加劇了人口數量與質量的矛盾,給資源環境造成壓力,從而使農民收入降低,農業生產投入下降,農業科技滯后。

        4低碳農業發展對策

        4.1發展低碳農業與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

        積極地提升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形成結構合理的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大農業,使各業之間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把優勢農產品集中連片,并按照自愿、有償、依法的原則,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土地等要素向專業大戶集中,集約化經營,多途徑節水、節地、節約能源,適度規模經營,逐步擴大低碳農業試點,及時推廣應用。

        4.2發展低碳農業與創新機制相結合

        發展農業產前產后的延伸產業,積極招商引資,扶持龍頭企業,強化龍頭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種養加、農工貿相配套的農業產業化體系,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根據大荔縣農產品豐富的縣情,可以招商引資,引導和扶持企業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對各類農產品加工后的副產品及有機廢棄物化害為利,變廢為寶,進行系列開發,深度加工,做大做強加工業,增加附加值,既節約資源,又減少了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另外,要把發展低碳農業與創新投入機制相結合,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多元化投資的低碳農業發展機制。

        4.3引導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

        目前農業生產的經營機制,從整體上講,還是一種以家庭承包為基礎的小規模的農戶和農場模式,這為規模化的低碳農業發展帶來困難。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在傳統農業的組織形態上進行改變,大力推進各種形式的農業專業合作,擴大現有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合作規模和合作內容,引導不同專業合作社圍繞發展低碳農業進行經營合作,引導小規模的生態農戶和農場,通過生態合作社擴大規模。

        4.4發展低碳農業與生態農業建設相結合

        可在果園建立“果、草、畜、沼、水”五位一體的循環工程,大田建立“糧(菜)、畜、沼、水”四位一體的循環工程,即農業生產與養殖業相結合,利用畜禽糞便建沼氣,配套實施節水灌溉等節水技術。在果園可通過種草實現立體種植,既為畜禽提供飼料,又能保水保肥。這種模式以土地為基礎,以沼氣為紐帶,形成以農帶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配套發展和良性循環體系,可實現凈化環境、減少病蟲害、減少投資、增產增收增效等目的。近年生態觀光園發展較快,可因地制宜,整合農業旅游資源,積極引導和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增加群體效益。

        4.5推進相關技術培訓

        目前農村廣大干部群眾對發展低碳農業了解較少,要通過行之有效的相關技術培訓,提高廣大農村干部和農民群眾特別是基層干部、農技人員及經營大戶對發展低碳農業的認識,尤其是要掌握一定的技術和知識,使低碳農業真正良好地發展起來。

        友情鏈接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本在线精品播放 |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77在线播 | 天天看片国产区 | 天天欢夜夜爽视频精品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