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呼吸內科基本理論知識范文

        呼吸內科基本理論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呼吸內科基本理論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呼吸內科基本理論知識

        第1篇:呼吸內科基本理論知識范文

        1.1教學安排不合理內科學教學涉及面廣,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內分泌代謝﹑血液等重點系統,理論學習重點內容多,臨床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實踐操作內容相比外科學較少。教師在帶教內容上過多側重于理論教學結合病例分析教學,以達到強化內科理論教學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對實習教學過程對臨床基本技能操作的培養訓練有所忽視。同時,在教學安排上具有不合理性,其中臨床基本技能培訓課時分散安排在各系統實習教學中,課時具體時間規定不明確,易導致帶教教師對其忽略。加之醫院技能培訓室對實習醫學生開放時間較少,學生動手機會減少,導致技能培訓和理論教學脫節。

        1.2實踐技能課在臨床中開展難度較大近年來,由于學生“雙選”就業、報考研究生和患者維權意識增強等因素對臨床實習的沖擊,使實踐教學環節受到一定影響[1]。隨著人口數目增多和經濟條件不斷改善,目前醫科大學廣泛擴招,醫學生逐年增多,小組實習人數每組多為12人以上,學生實踐操作機會減少。新形勢下的醫療環境較差,臨床醫療工作開展難,醫患糾紛多,患者對實習醫師不熟悉、不信任和不配合等多種因素,均導致實習醫師在臨床實踐技能培養上的困難。臨床工作任務多而繁重,實習醫師的很大一部分時間都用在書寫病歷和開化驗單上,同時,帶教教師不實行脫產教學,既要負責管理病患,又要管理實習醫師,在時間和精力分配上不合理,導致顧此失彼的局面。

        2在內科實習教學中提高臨床實踐教學的對策

        2.1醫院及學院管理層加強重視臨床實踐技能教學醫學生實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未來醫師隊伍的素質,確保實習質量是醫學院校教學管理人員的職責和義務,也是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方面[2]。醫院及學院管理層對內科實習教學中臨床實踐技能教學的重視,可以從源頭上對其起到良好助推作用。保證各內科教研室、帶教教師和實習學生人手一冊教學大綱及培訓手冊,要求統一掌握規范化標準。培養一批考核專家,建立統一考核標準,包括出科考核和統一考核時間及相關細則。在條件允許范圍內規定各科室派出一對一導師制,一名醫師負責一名實習學生的全程培養。

        2.2重視和強化臨床實踐技能教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開展首先,帶教教師言傳身教。教師在臨床工作中的表現可以影響到學生對臨床工作的態度,包括對疾病的處理能力和臨床技能操作熟練程度,優秀的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感染力,讓學生在思想上要充分認識到在實習階段所接受的實踐技能培訓對于他們在今后專業的醫療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次,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教師和學生互動。以呼吸內科實習期間為例,帶教教師在日常的查房工作中根據各個患者的疾病特點,一一強調呼吸系統疾病相關需要掌握的內容,相關疾病包括慢支炎、慢阻肺、哮喘、肺炎、肺結核、氣胸等常見疾病的問診特點、鑒別診斷思維以及病歷書寫的要求。系統規范實習醫師的肺部體格檢查的手法,包括肺部的視、觸、叩、聽的手法統一,盡量讓實習醫師在患者身上做體格檢查,在病房手把手一對一教授,同時在檢查完畢后讓實習生匯報體檢結果,分析陽性體征意義,并檢查在體檢過程中是否存在錯誤手法和漏查項目等,之后提出一些相關問題組織實習生討論。在實踐操作方面,如胸腔穿刺術,教師應在穿刺前利用多媒體視頻教學對實習生進行理論知識強化,包括胸腔穿刺術的適應證、禁忌證、操作步驟和操作注意事項。在患者身上示范教學時,可選一名實習生做為助手,強調愛傷觀念,規范無菌操作,同時力求讓實習生觀摩每一操作步驟。通過一至兩次的示范教學及實習生熟練掌握操作規程后,可以讓實習生擔當術者,在患者身上進行實踐操作,教師從旁指導。另外,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培養實習醫師和患者的交流,鼓勵實習生多接觸患者,分配主管病床的實習醫師,增加醫患溝通機會,培養患者對實習生的信任感以及實習生的良好醫德,以便更好的在臨床工作中開展實踐技能培養。

        2.3強化臨床實踐技能教學首先,我校已經建立現代醫學模擬人培訓系統和標準化患者系統技術,配有系統體檢和模擬診斷培訓室,設備先進完整。各附屬醫院投入資金建立了臨床模擬實驗室,為醫學生的實習提供先進的模擬臨床條件。充分利用模擬臨床實驗室對醫學生進行一系列強化培訓,可以在實習生入院以后,分期分批組織醫學生進行臨床基本技能的強化培訓,幫助醫學生將臨床中所學的知識系統化、規范化,讓醫學生親自在模擬人身上操作,從而檢測他們掌握知識的情況,糾正其不足之處,也增加醫學生的動手機會,提高其實踐動手能力,彌補臨床機會少的不足。應用標準化患者,使學生在臨床工作之余,有更多實踐面對面接觸患者的機會。其次,應用多媒體教學在醫學實習教學中的優勢。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醫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在臨床實習期間,由于醫學生人數多,工作任務繁忙,帶教教師大多不可能做到針對患者病情一一對實習醫師進行解釋,把重點病歷和相關資料進行多媒體整理回放,加強實習醫師對各個知識點的系統記憶和對疑難病例的認識。同時,多媒體在實習教學中可以提供系統體格檢查和“三穿”形象的、直觀的視頻教學指導,有利于實踐技能的培養。

        第2篇:呼吸內科基本理論知識范文

        醫學臨床“三基”培訓及考核是提高醫務人員整體業務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是提高醫院醫療水平的重要保證。為更好地抓好基礎醫療質量,規范醫療操作程序,加大醫務人員“三基”理論和操作考核力度,以考促學,狠練基本功。以醫學臨床“三基”培訓為中心內容,認真抓好醫務人員培訓工作,尤其是加強醫務人員的在職培訓,以提高醫療質量和全院醫務人員的整體素質。特制定三基培訓及考核計劃。

        一、培訓對象:全體醫務人員

        二、培訓目的

        “三基”培訓是提高醫務人員整體素質和醫療水平的重要途徑。目的為提高全體醫務人員的醫療質量水平。按照要求,衛技人員“三基”考核合格率≥80%。

        三、培訓方法

        (一)

        采取分級分類培訓原則:初級職稱人員重點加強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培訓。參考書籍為新版的《藥理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內科學》、《外科學》以及本學科教科書、本專業最新診療指南。《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傳染病防治法》及各專業法律、法規、部門規章等。

        (二)

        個人自學為主,科室和院部組織培訓為輔。每月一次學習,時間不少于1小時,培訓要求有記錄。

        (三)理論每月進行一次培訓,每季度進行一次考核。

        (四)徒手心肺復蘇采取現場培訓、考核的方法。

        四、培訓及考核內容

        1、基礎理論:包括與疾病診斷、治療及護理有關的醫學基礎理論。如:人體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學、醫院感染、基礎護理、輸血、水電解質平衡、醫學檢驗、醫學影像、臨床藥學、臨床營養、核醫學、超聲診斷學等部分的基礎理論。

        2、基本知識:包括為疾病診斷、治療、護理直接提供科學依據的臨床醫療知識。如:醫療診療規范、臨床常用護理技術規范、各種疾病的陽性體征、各種檢驗檢查的標本采取方法及臨床意義。

        3、基本技能:包括醫護人員應具備的診斷、治療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術。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種注射法、各種穿刺技術,穿脫隔離衣、鼻飼及胃腸減壓;手術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脫手術衣、手術器械的正確使用、打結、基本縫合方法等。

        急救技術:心肺復蘇技術、氣管插管、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技術、電除顫儀器的使用技術、呼吸機的使用與維護技術。

        臨床思維能力:能根據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病人的病情,擬定出診斷治療計劃與護理計劃等的思維判斷能力(如病歷、醫囑、處方、護理文件的書寫能力、體格檢查能力、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門急診處理能力、閱讀輔助檢查報告能力等)。

        4、醫療衛生相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等醫療文件書寫的有關管理規定等。

        以上內容均為考試和考核內容。培訓教材主要參考《XX市衛生技術人員三基培訓教材臨床分冊》、《XX市衛生技術人員三基培訓教材醫技分冊》、《XX市衛生技術人員三基培訓教材護理分冊》等。

        五、培訓安排

        1、學習訓練階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個月的時間采取自主學習、崗位訓練、專題講座、示范教學的方法,有計劃、分步驟地抓好醫務人員的學習訓練,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知識水平和工作技能。

        (1)開展自學自練:醫務人員按照共同科目和專業科目要求進行自主學習和訓練,進一步強化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訓演練:以院、科為單位,采取專題講座、集體討論、集中訓練等方式,抓好重點內容和重點科目的學習訓練。各學科在科主任、護士長的主持下,每周業務學習一次、充分利用晨間交班時間提問;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集中培訓、觀摩技能操作錄像,并組織院內高年資主治醫師及專家授課,護理部每月負責組織全院護理人員理論與技能培訓。

        2、考核階段(11月1日至12月20日)

        采取閉卷考試與現場操作相結合的形式,深化訓練效果。

        六、考核的人員范圍及要求

        1、培訓考核對象:全體衛技人員

        2、每名醫務人員必須掌握心肺復蘇急救技術及本專業常規診療操作技術;

        3、每季度組織一次規范化培訓醫師理論知識考核,每季度1次技能考核;理論考試內容為“三基”理論知識;基本技能考核為:醫療文件書寫、體格檢查、各種穿刺、給藥技術等;護理部每季度1次護理“三基”理論知識考試與技能考核;

        4、各科專業技術人員掌握專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護士長每月組織一次考核,每季度組織抽查,各臨床、醫技科室應建立“三基”培訓考核登記本,詳細記錄每次培訓、考核的內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資料。

        七、獎懲措施

        1、每項考核工作結束后,由醫院統一對考核結果進行公示,考核結果納入醫務人員個人業務檔案,作為執業周期考核、職稱晉升、崗位聘用及培養使用的重要依據。

        2、醫院將“三基三嚴”訓練工作納入基礎醫療質量管理,與科室質控掛鉤;對“三基三嚴”培訓工作做得好的學科給予表彰,對成效突出的科室和個人給予獎勵。對不重視“三基三嚴”訓練工作,教育培訓管理混亂,缺乏規范的原始記錄者,

        第3篇:呼吸內科基本理論知識范文

        培養進修生是教學醫院的職責之一,但生源質量的參差不齊給醫療管理及臨床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為更好地完成臨床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很有必要根據不同層次的進修生制訂不同的帶教策略。

        1 臨床進修生的特點和分類

        臨床科室進修生培養時間一般為1年,有一部分為半年;進修生的生源質量情況各不相同,有近90%的進修生來自地縣級醫院,還有10%左右的進修生來自鄉鎮醫院;其中95%以上的進修生只具有初、中級職稱,技術水平相對低下;進修生剛入院時,對醫院業務流程相對不熟悉,由于進修生所在單位條件、工作時間及個體素質不同,來進修的目的各異,其對進修也會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可以根據進修目標把進修生大致分為以下3類。

        1.1 專門技能培訓型進修生:該類進修生的特點為來時已具有較好的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他們在原基層單位已從事臨床工作多年,有的甚至已是科室業務骨干。由于其所在醫院開展某種新業務、新技術或使用新的診斷治療儀器或方法等,應醫院的實際需求前來進修學習。比如為學習心血管介入、呼吸機輔助治療、血液凈化以及新的手術方法等。據統計,這部分進修生約占30%。

        1.2 臨床技能提高型進修生:該類進修生的特點是參加工作時間短,有一定的理論及臨床經驗,但基礎理論知識及實際動手能力都相對較差,他們除了希望掌握相關專業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療外,還想了解更多的疑難病種,不愿放過任何學習機會,這部分人約占50%。

        1.3 臨床知識普及型進修生:該類進修生來自基層醫療單位,理論知識及動手能力都不強,有的甚至剛分配到單位就來進修。該類進修生求知欲強,積極性高,很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很多的東西,但其臨床技能和理論都不足,這部分人約占20%。

        2 臨床進修生的分層次帶教

        2.1 以激發主動性學習為主的臨床帶教:對于第一類進修生,他們的理論及臨床技能水平均較高,來進修的目的是掌握新技能、新治療方法,熟練掌握所進修科室對常見病、多發病以及疑難重癥的診治方法,回原單位成為學術骨干及開展新業務。他們在所進修科室能夠完成很多工作,而且這部分進修生大多虛心好學,尊重帶教教師,根據以上特點,對該類進修生教學時應重視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多為其創造動手機會,同時建議他們多聽專家、教授的學術講座,以期理論結合實際,在熟悉醫療新技能的同時不忘了解最新學術動態。例如腎內科是一個相對年輕的科室,很多地縣級醫院近年來逐漸將腎內科獨立出來,開展血液透析等業務。在腎內科這類進修生較多,帶教教師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在有限的進修時間內,多給他們講解關于腎內科疾病的新的治療趨勢及治療進展,要求他們盡可能每次都參加科、院內舉辦的學術講座以了解CRRT、分子篩、DNA免疫吸附等新技術的臨床應用。同時主動為他們創造進行動靜脈內瘺術、腹膜透析量管術、腎活檢術等操作的動手機會。鼓勵及帶領他們積極參加腎臟病界的各種學術活動。了解最新的腎臟病診治進展。

        2.2 以強調規范性為主的,臨床帶教:第二類進修生由于工作時間短,雖然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要靈活的將已掌握的知識運用于臨床實踐還有一定的困難。他們大多缺乏臨床經驗,這給臨床帶教帶來一定的困難。該類進修生在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做出初步診斷、開醫囑、書寫病歷等整個過程中,均需要經驗豐富的帶教老師指導。帶教老師應根據具體病例對疾病的發病機理、病理分型、鑒別診斷進行分析,并對疾病的發生、發展、預后、用藥、治療等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不斷強化進修生的臨床標準規范意識,使他們盡快達到醫療技能迅速提高的目的。例如腎病綜合征,有原發性的,亦有繼發于藥物過敏、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實體瘤、系統性疾病。由于病因的不同,性別、年齡、誘發因素、臨床表現、實驗室及輔助檢查、病程、治療可能均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差很大。通過帶教老師分析、講解以及與其他進修生的交流、討論,他們對腎病綜合征有了全新的認識,不會只知道“三高一低”這樣空洞、乏味的名詞,從而使進修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更好地靈活應用于臨床實踐中,鼓勵進修生積極參與科室病例討論,每周科室主任教學查房。定期由專家結合臨床進行系列講座及專題報道,使其學習并掌握對各類疾病的診斷、治療,這也正是這類進修生進修的目的所在。

        2.3 以培養基本臨床思維為主的帶教方法:第三類進修生是臨床帶教中的難點,他們所在的基層單位條件差,所見病種單一,醫院管理不夠規范,從病史采集、病歷書寫到各項操作都不一定規范。有的進修生臨床技能的學習甚至是從頭開始的。對于這類進修生,應著重培養其基本臨床思維的形成,帶教教師應手把手地教他們臨床基本技能、基本理論、基本操作,而且帶教教師要耐心、情、有極強的責任心,關心、愛護進修生,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同時督促他們不斷進行理論學習,可以采用查房提問、定期考試等方法引導他們養成結合臨床進行理論學習的習慣。例如對于血液透析用深靜脈置管這一基本操作,帶教時首先應提問操作有哪些基本步驟和注意事項、禁忌證、適應證、術中出現問題的應對方法等,然后帶教教師親自操作,并在操作時同時敘述每一步的要領,第二次可讓進修生自己動手,但帶教教師必須在旁及時提醒和糾正錯誤,這樣幾次之后大部分進修生都能掌握操作方法和要領。在進修生臨床技能掌握熟練的同時帶教教師還可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臨床實踐每周進行一次專題講座,并請相關科室人員定期對進修生進行基礎知識考察,為進修生創造學習氛圍,提供學習機會。

        第4篇:呼吸內科基本理論知識范文

        評價指標理論水平

        以本科教材《中醫護理學》[2]等考試成績為指標,技術水平以《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范》[3]技能考核成績為指標,護理質量檢查成績以每季中醫護理質量檢查得分作為指標。提高了護士學習中醫知識的興趣系統的中醫護理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使全院護理人員對中醫知識的學習產生了興趣,促進了護理人員中醫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2009年10月呼吸內科護理單元被評為全國中醫特色護理優秀科室;2010年10婦產科護理單元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二屆全國護理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至2010年10月全院有66人取得麗水市中醫藥學會和麗水市中醫院聯合舉辦的中醫基礎理論和技能培訓合格證書,有125人3年內接受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崗位培訓時間≥100學時。2011年10月在浙江省中醫醫院“三級乙等”等級評審中我院的中醫特色護理得到好評。護士的中醫理論、技術操作成績有大幅度提高,中醫基礎理論成績、考核技能成績,活動前后成績比較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促進了中醫護理技術的臨床應用通過中醫理論的系統培訓和考核,激發和促進了護士參與中醫護理操作的工作積極性。中醫技能護理項目由原來4項增加到12項,中醫技能開展的次數由186次增加到10385次。提高了中醫專科專病的護理質量在中醫醫院醫院管理年活動開展后中醫專科護理質量檢查成績有顯著提高。活動前后比較,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討論

        第5篇:呼吸內科基本理論知識范文

        【關鍵詞】高職教育 教學改革 講義編寫 社區臨床護理

        我校是一所高職院校,其中的社區康復專業在2002年被重慶市教委確定為重慶市教改試點專業,它培養的是具備較完備的醫學康復和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以老人、病人、殘疾人、孤殘兒童和健康人為服務對象,從事生理和心理康復護理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社區臨床護理學是該專業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主要是學習社區中的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表現和護理措施,學習社區中的各種急癥的初步處理措施,學習殘疾人的相關知識。該課程從我校開始創建社區康復專業開始即1996級首屆五年高職班的《內科、外科、五官科學》到2001級的《臨床醫學》再到2006級的《社區臨床護理學》共經過了三次大的變動,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與學、學與用的過程中發現了不足,主要體現在:一是學生所學與市場需要相沖突。二是理論性過強,學生學習難度大、興趣不高。結合市場需求及高職教育的特點,下面就談談該課程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做法、思路和心得體會。

        一、該課程的目標定位與講義的內容框架

        通過學習該課程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社區中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臨床表現、基本治療和護理措施,掌握社區常見急癥的基本急救知識,培養臨床思維方式及指導社區臨床工作,服務人民的能力。結合學生今后就業的崗位主要是各級各類老人福利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殘聯等社會團體及各類傷殘軍人療養機構、精神病康復機構等,所以在教材中適當增加了殘疾人的知識,精神病的相關知識,逐漸形成了現在的社區臨床護理學,其內容框架為:集合診斷學及內、外、婦、兒、皮膚科常見疾病臨床表現和護理,增加了各種急癥的現場急救、殘疾人、精神病人和傳染病的相關知識。

        二、結合實際,調整教材

        我院在1996年開設了社區康復專業,當時想培養的是能初步掌握一定醫學及康復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能在福利院、養老院中勝任工作并具有一定健康管理價值觀、方法論的專業型人才。當時學生在學習這門學科的過程中沒有適合我院的現成的社區臨床護理學,當時的重點是學習臨床理論知識即:《內科、外科、五官科學》,而對于社區中的常見疾病及其診斷沒有多少認識,故而在畢業生產實習時一些問題就被暴露出來,如:學生看見醫院或是福利院中有糖尿病病人,但是在老師給患者進行治療時,搞不懂該患者患了什么病,不知道該病的來歷,對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及結合臨床表現來初步判斷疾病這一技巧沒有認識。學生實習回校反映所學知識用不上,很多常見疾病都不知道怎樣診斷。老師給他們講解怎樣采集病史以獲得診斷疾病信息時,他們聽不懂。還反映老師不喜歡帶他們學習。此外在遇到各種急癥時,學生們表現得手足無措,幫不上忙,有的老師還認為他們在醫院實習妨礙工作等。于是有的學生就出現了學習興趣低,不想學書本的也不想到外面實習的情緒。對于教學主體之一的我們這時意識到了教材結構應該改變,學習的知識面應該得到擴展,從而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能勝任所從事的工作,適應市場,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樣對于學生或是學校的發展均有幫助。所以決定做好教材改編的工作,于是2001級學生用上了包涵診斷學及急癥急救知識的《臨床醫學》這樣一本講義。新增的急癥急救知識點有心肺復蘇術、五官科急癥、電擊、溺水、煤氣中毒等,特別是心肺復蘇術的操作最具代表性,適合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心跳、呼吸停止的復蘇。目前人才需求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精,職業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著眼于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突出理論知識的應用范圍。基于這一觀點,結合各福利院、養老院病種的特點,我們2006級學生正式用上了這一《社區臨床護理學》講義,它是結合了護理學知識綜合而成的一門學科。強調了具體疾病的相應護理知識,對他們今后工作更具指導作用和實用性。它新增了殘疾人、精神病人的相關知識。

        三、與之適應的教學改革

        第6篇:呼吸內科基本理論知識范文

        關鍵詞: 《內科護理學》 常見問題 對策

        《內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著重培養護生臨床工作能力的課程。通常《內科護理學》都安排在學生臨床實習的前一學年學習。作為一名內科護理學教師,應該盡力克服難題,努力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在和諧、自然、貼近臨床工作實際的良好教育氣氛中進行,以有利于學生充實專業知識,發展職業能力。

        1.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1.1教學設計難。

        內科護理學涉及范圍廣,基礎知識多,幾乎涉及所有的醫學基礎課,主要有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等,如肝性腦病病人的護理一節,是在完成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等基礎課之后研究疾病過程中功能和代謝的動態變化,從而揭示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規律,為臨床課學習提供理論基礎。因此,必須充分利用已學過的生理、生化及病理學科的知識和方法,研究疾病狀態下的機體功能和代謝的改變。同時,根據目標化教學要求,準確把握課程內容的重點。最終使學生既能熟悉和了解疾病,又能正確運用護理程序實施該病的護理(包括正確的護理評估,準確的護理診斷,確切的護理目標及相應的護理措施)。這就給教案的書寫和課程內容的設計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1.2知識講授難。

        患病機體表現出的功能和代謝的變化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分別用解剖、生理或生化分散的知識來認識疾病,而必須將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內科疾病本身臨床表現的直觀性強,教師并非能通過語言、動作形象生動地把各種癥狀和體征展現在學生面前,這就要求教師牢固掌握多學科的知識,在講授中抓住側重點,運用各種講課技巧正確地引導學生,把各科知識靈活地結合起來。

        1.3學生理解難。

        內科護理學主要從理論上分析病因、發病機理和臨床病理,內容較抽象,再加上部分學生對第一年學過的基礎醫學課程(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化、免疫)已經淡忘,對臨床醫學及今后工作上的密切關系缺乏認識,使所學的知識出現脫節現象,對于疾病也不能做到全面透徹的了解。例如在講心力衰竭病人的護理一章時,講述到血液動力學改變的問題,涉及解剖學的心臟各腔、各瓣膜的正常形態和心臟的血液循環、生理學的心動周期和正常心臟泵血過程,內容多且抽象,從而形成學生理解難的問題,因而降低學習興趣。

        2.對策

        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以上問題,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我嘗試了以下解決方法,使學生學習內科護理學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2.1做好課前準備。

        首先,熟悉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教學中的指導性文件,課本是教學的主要依據。所以在講授內科護理學前要重點精讀并熟悉教材中的重點掌握內容。其次,認真書寫教案,精心制作課件。對每節課的不同內容都應遵循大綱的要求,作出詳細的教學設計,抓住教材內容和教學中的關鍵問題,尋找出重點和難點。同時結合難點的講授內容,對涉及的其它學科的內容進行充分備課,使之有機地結合起來。如講“循環系統疾病護理”中要求描述本系統常見疾病的癥狀及護理,在講授前,首先應與學生一起回顧與本課有聯系的解剖生理等有關內容,通過教學課件中一些生動的解剖圖片、簡易的機制圖體現出來,再進行教學目標的分解,如常見癥狀心源性呼吸困難的常見病因是左心衰竭及右心衰竭,從生理、病理及臨床表現具體分析,把癥狀的護理作為重點詳細講授,注重與臨床緊密聯系,為以后循環系統各個疾病的護理打好基礎。

        2.2把握學生程度。

        從實際教學出發,了解學生,掌握實際情況,做到有的放矢,是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我們護校的學生既有單招錄取的學生,又有高中畢業的學生,前者僅接受過中專教育,人文知識基礎較差,但是她們在中專階段曾系統地學習過《內科護理學》,后者接受過高中教育,人文知識有一定底子,但對專業知識的了解不如前者。因此,在開課前,教師首先要了解所教學生的文化程度及醫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必要時進行一次醫學基礎知識摸底考試。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因人施教。通過教學實踐,各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都能觸類旁通,從而激其情,發其智,增其識,會其能。

        2.3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2.1病例引導式教學:在每個系統疾病的講解中,都由一個病例引入,教學內容包括疾病概要、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措施等,先導入病例,再設置問題,使學生如同面對病人,談其診斷、治療,追其病因、誘因,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和健康教育指導,例如,講授“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護理”一節時,先介紹實例:患者,男,45歲,原有慢性、反復發作性、節律性腹部疼痛的病史,發作與飲食、季節有明顯的關系。某次出差途中飲啤酒后突然出現劇烈腹痛、腹肌緊張等表現,引導學生思考該患者是什么情況?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情況?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出所需講授的消化性潰瘍的內容。使學生從觀眾、聽眾的角度,轉變到了責任護士的角度,變被動學為主動學。

        2.2.2角色扮演式教學:由于現行的教育體制及實際存在的困難,《內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不可能在每次理論課后都有臨床實踐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應用角色扮演能有效彌補這一缺憾。在教學中,對于患者資料的收集、操作的解釋、健康教育等,都可以設計特定的場所,為學生創設臨床護理工作的情境,兩人一組,分別表演護士和病人,進行角色扮演。例如,在講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時,創設慢阻肺患者因咳嗽、呼吸困難就診的情境,在表演中不僅使學生聯系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知識和護理要點,還增加了學生的教學參與率,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拉近了與臨床的距離,無形中進行了職業素質教育。在潛移默化中,貼近臨床護理工作,避免學生進入臨床時的“純理論狀態”,以盡快適應醫院工作。

        2.2.3總結歸納式教學:要善于總結歸納,運用有利于學生記憶的方法講授,把容易混淆的、難以記憶的內容,按發展先后或內在聯系串聯起來。例如,在講到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措施時,可將“促進排痰”的措施總結為“咳、拍、濕、引、吸”五個字,學生將這五個字記住了,就能說出完整的措施:有效咳嗽、拍背與胸壁震蕩、濕化呼吸道、引流、機械吸痰。肝硬化腹水的護理可以用口訣的方式讓學生記憶,“半臥位限水鈉、定期測量腹圍和體重,利尿注意電解質,穿刺放液輸蛋白,速度和量要控制”。簡單明了,便于學生記憶。

        2.2.4簡易繪圖式教學:在板書中加入一些簡易圖,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直觀化、清晰化。如在講解“感覺障礙的六種類型”時,分別畫六個人形圖案,將每種類型對應的感覺障礙的部位涂黑,學生就可一目了然地了解不同類型感覺障礙分布范圍的特征。在講解“引流護理”時,通過患者示意圖,學生能明確引流的目的與方法。

        2.2.5情感激勵式教學:為了激發課堂教學活力,使學生自愿學習、樂于參與、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采取一些情感激勵,對學生表示肯定與贊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當一名學生在角色扮演中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時,有些緊張,結束后,我點評道:“這名責任護士很稱職,為患者講解得既詳細又明白,其他責任護士要爭取做得更好啊!”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使學生體會到了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內科護理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它的教學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日后的臨床實習和就業。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善于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貼近臨床實際,促進知識遷移。

        參考文獻:

        [1]施麗華.評判性思維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中國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15,(12):1743.

        [2]賈小瑩.淺析《內科護理學》課堂教學方法.北京衛生學校護理學科(100053).

        [3]江景芝.內科護理學授課中的“三難”與“三熟悉.山西護理雜志,2000,(2),第14卷.

        第7篇:呼吸內科基本理論知識范文

        【關鍵詞】醫學概論;教學;公共事業管理

        《醫學概論》是我校針對統計學、英語、勞動與社會保障、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法學、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等非醫學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綜合性學科。本課程圍繞各非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從強調整體、注重能力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出發,選取醫學院校基礎課程及臨床課程中最基礎、最核心的內容進行了有機的融合。現以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為例,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該課程教學進行介紹。

        1 課程概述

        《醫學概論》是在對醫學知識進行概括的基礎上,介紹并解釋各醫學學科的知識結構體系和主要知識點的醫學相關課程,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

        本課程圍繞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分子―細胞―器官―系統”為主線,打破傳統學科界限,把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融為一體,并進行精簡優化。其教學內容涵蓋了人體解剖學、生物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免疫學及藥理學等在內的眾多基礎醫學學科和包括外科學、內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主要臨床醫學學科的基礎醫學知識,按物質代謝與體溫、運動系統、神經系統、血液和免疫、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及生殖系統等幾個章節進行講授,使學生在掌握一些基礎醫學知識的同時,了解常見疾病的癥狀和診治方法,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社會醫學》、《健康教育學》、《預防醫學》、《衛生統計學》、《醫學倫理學》及《流行病學》等其他專業課及專業基礎課程打下一定的基礎。

        授課學時共204學時,其中理論學時為144學時,實驗學時為60學時。授課內容共12章節,除第一章緒論以外,其他章節都有相應的實驗課跟隨,如學習機體的細胞與組織部分可以讓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復層扁平上皮、單層柱狀上皮及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透明軟骨、骨骼肌及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等的形態,使學生對于構成人體的四大基本組織的知識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方便同學們理解和記憶;再比如再講述消化系統時讓學生從白菜中提取維生素C,并進行定量測定,使學生了解關于維生素的知識。

        通過課堂的講授及實驗實踐操作,在知識方面,使學生能夠掌握人體的基本形態結構、功能活動及其機制、病理變化及藥物作用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同時了解一些常見疾病的癥狀和診治方法;在能力方面,通過掌握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熟練分析與衛生事業管理有關的醫學資料;在素質方面,通過對《醫學概論》課程的學習,在掌握醫學基礎知識,具備較堅實的醫學基礎理論和醫學思維能力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為以后能在衛生行政機關、醫學院校、醫院、防疫機構等部門從事管理、教學、研究等工作打下基礎。

        2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首先,在學生專業方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文科生和理科生皆有,其中文科生在高中階段對生物、物理和化學相關知識的儲備較少,基礎比較差,在學習醫學相關知識時較理科生而言更容易出現理解困難,從而可能出現厭學情緒;在知識方面,雖然學生通過初中、高中階段生物課程的學習及日常的科學普及,對醫學相關知識已經形成了基本概念,但對于人體的形態結構、功能活動和機制及常見疾病的癥狀和診治方法尚不清楚,還需要通過醫學概論課程的系統學習才能掌握醫學相關基礎知識;在情感方面,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對外界新鮮事物較感興趣,求知欲比較強,希望能學習到關于自身的一些知識,而且因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后續要學習的課程很多都與醫學知識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聯系,所以大部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

        當然也有一少部分同學認為自己以后未必一定會從事和醫學相關的工作,醫學概論這門課程和自己以后的工作關系并不太大,所以學習態度比較消極,課堂遲到、早退甚至曠課,即使來上課也基本是在看手機,學習效果很差。對于這部分同學,我們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在課堂上灌輸的知識,這種刻板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無法引起學生尤其是這些非醫學專業學生對于醫學知識的學習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基礎上靈活運用了CBL-TBL教學,即把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Case-Based Learning,CBL)和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eam-Based Learning,TBL)兩種教學方法融合在一起, 按照教師提供的案例,學生分組查找資料、討論及歸納總結,并選出代表在課堂上講解分析,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溝通及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在講授本課程教材內容的同時,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八版基礎和臨床醫學書籍作為參考教材,對醫學概論當前所用教材內容進行一定的補充,方便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同時,向同學們推薦我校教務系統網站中的網絡教學綜合平臺,其中既包括《醫學概論》課程的相關多媒體課件及教學視頻,也有其他醫學院校的醫學相關課程資料,另外還有松鼠會、生物谷等醫學相關網絡資源,以擴充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此外,在進行課程成績考核時,期末考試卷面注重考察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實驗考核中,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驗報告中體現出來的對實驗內容的掌握程度。同時,上述CBL-TBL教學中根據每組學生案例講解匯報的表現及隨堂抽查答疑情況進行現場評分,教師評分和各小組互評分的平均值作為每個小組全部學生的平時成績也計入期末考試成績中,提高學生參與案例分析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第8篇:呼吸內科基本理論知識范文

        1.1教學目標的整合《成人護理學》是護理專業臨床課程中一門重要的主干課程,以系統和功能為主線,講述了18歲以上成人主要健康問題的護理,包括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血液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與代謝疾病病人的護理[7]。通過對《成人護理學》課程的學習,使護生對護理學主干課程有系統全面的認識,另外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之實踐教學,培養護生的綜合分析、思考和判斷能力,培養應用、創新、實用型護理人才。

        1.2教學內容的整合根據社會和國家對護士的執業準入要求優化課程體系,整合教學內容,將疾病以器官、系統分類,把《外科護理學》和《內科護理學》整合成《成人護理學》,主要特點為:一是以系統和功能為主線,包含成人常見疾病及健康問題;二是以護理程序為框架,體現整體護理思想,突出護理專業特點;三是能力與知識并重,注重臨床思維和臨床能力的培養;四是既強調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又注意體現知識的更新,反映學科和專業的發展。避免各學科講授相同知識點時出現重復,實現多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和綜合運用。

        1.3教學資源的整合建設完善網絡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以精品課程、虛擬實驗室等方式促進網絡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不斷更新和補充網絡教學資源,積極推進網絡學習訓練體系,逐步實現教師護生交互式的在線提問和答疑,并力爭通過2年~3年的建設將《成人護理學》建設成為省級乃至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以高質量的教學資源服務于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4教學形式的整合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為切入點,改革教學形式,加強案例教學,增加實踐教學的比例,在《成人護理學》教學中開展以體驗為主導的案例教學、循證護理教學、以問題為基礎(PBL)教學、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教學法,使護生在體驗中強化專業學習情感和技術水平,提高溝通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逐步改變當前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的問題,結合護生實際情況,實施“早接觸護理、早接觸社會、早接觸臨床”的“三早”教學組織模式,從而實現學校教學與臨床護理工作的接軌,把護生培養成符合臨床、社區需要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

        1.5教學評價體系的整合根據護理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把握護理教學特點,樹立全面動態的教師評學、護生評教、教學管理督導組評教評學的三維教學管理評價方式。同時加強學習性聽課、指導性聽課、同行聽課、檢查性聽課及校外教學質量監督機制等多層次、全方位的質量監控體系,逐步形成信息收集、評價、干預和調控的教學管理循環系統,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環節中的問題與不足,達到教學質量管理外部調控和自主調節的統一,確保教學質量的動態監控與持續質量改進,從而使培養出的護生既能達到學歷教育的要求,又能在畢業后具有充足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儲備,順利通過考試,為就業創造競爭條件,提高就業率。

        二課程整合的優勢

        2.1避免了學科之間的重復,縮短教學時間擺脫傳統的“學科為基礎”的課程體系,通過將《內科護理學》與《外科護理學》進行整合,刪除其中的重復內容,按機體功能系統進行內容的重組,將有相同健康問題和護理措施的病種組合在一起,克服了將一種疾病分割為內、外科護理的缺點,有利于護生連續動態地觀察病情變化,力求教材內容結構化,體現了知識的綜合性,節約了教學實踐,留給護生更多的時間進行知識的消化與吸收。

        2.2激發了護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打破傳統的授課方式,推行“體驗式為主體”的多形式教學,加強案例教學,增加實踐教學比例,開展循證教學、角色扮演、課間見習等多種形式教學法。以護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游戲和情景,讓護生在參與過程中自己去積極地觀察、探求、思考和體會,從而把新的理論、知識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中,使護生從讀死書、死讀書中轉到我要學習,在體驗中完成專業勝任能力的培養,對培養應用、創新、實用型護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2.3順應護士資格考試需求,有利于考試通過率的提高根據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對護生的新要求,制訂相應的學科規劃,及時修訂實施性教學計劃,要求教師在注重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從培養合格護士的角度出發,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加強實踐性教學,改革考試模式,使畢業生能在畢業后具有充足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儲備。通過師生的不斷努力,2012年和2013年我校護生職業考試通過率分別為98.38%和98.00%。

        三小結

        第9篇:呼吸內科基本理論知識范文

        摘 要: 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也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必考課程,其教學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生臨床護理課程的學習和畢業實習、工作的質量。本文從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措施的實施、教學方法改革、改革考試方式等方面闡述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的方法方式,指出課程改革是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 基礎護理學 教學改革 教學實踐

        為進一步落實國家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深化專科教育教學改革,辦出專科教學特色,提高醫療人才培養質量,我校于2015年制訂了專科教育課程改革發展的計劃,積極探索護理專業課程改革方案,特別是進行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現介紹我校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的探討與實踐介紹如下。

        1.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課程內容包括醫院環境,入院和出院護理、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生命體征的評估與護理、患者的清潔護理、排泄護理、危重病人的搶救與護理及基本的護理技術操作等。內容涉及滿足護理對象生理、心理和治療需要的護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校護理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也是學習外科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等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是目前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必考課程(考試比重占總內容的25%左右)。其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是護生由基礎護理的學習進入專科護理學習、由學校生活進入臨床實踐的必經之路,其教學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生臨床護理課程的學習和畢業實習的質量。為此,我校確定基礎護理學課程為課程改革的重點。

        2.積極參與省級、校級課題改革

        為適應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護理事業發展的新要求,根據《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提出的指導思想:完善護理教育方式,堅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促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注重實踐能力的提高[1]。我校科學地構建了三年制專科護理專業課程體系,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適應未來護理崗位需要的高素質護理人才。為此,我系積極參加省級課題的改革,選擇部分護理骨干教師參與全國醫藥高職高專規劃教材的編寫,對校本教材《基礎護理學》進行修訂,這為我校進一步推進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奠定了基礎。

        3.課程改革的探討與實踐

        3.1修訂教學大綱,制訂教學方案。

        教學大綱是課程教學的規范性指導文件,是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依據。因此,我校在2014年修訂了基礎護理學教學大綱。開設該課程的時間由三年制專科學生入學的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改為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教學時數由168學時改成158學時,其中理論教學78學時,實踐教學80學時。在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安排10學時-16學時的強化訓練,以確保學生盡快適應臨床。新的教學大綱中將理論與實踐的課時比例由原來的1:0.9修訂到1:1,從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兩方面進行改革,使學生掌握護理實踐操作技能,具備初步護理工作的職業能力,為臨床護理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2改革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結構和自身特點,注重教、學、做相結合,從兩方面進行改革。

        3.2.1改革理論教學。

        課堂理論教學采用多媒體授課手段,從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轉變。教學中應大力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增強主人翁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教師從上課講到下課的“滿堂灌”式角色。護理教學除了向學生傳授護理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對臨床特定復雜的健康與疾病問題的質疑能力和觀察、分析推理能力,從而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2]-[3]。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靈活運用啟發式教學、情境教學、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組討論、PBL、學生小講課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激發學習興趣,將學生從“讓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也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和人際溝通能力的鍛煉。例如在學習灌腸法這一節,教師針對大量不保留灌腸法、小量不保留灌腸法和保留灌腸法三種灌腸方法設計五六個案例,課前交案例發放給學生,并將學生分組,讓學生自學、查閱資料、討論,了解各種灌腸法的目的、操作過程、注意事項。在課堂上先讓分組學生派代表講解知識點,然后老師總結歸納,操作示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體驗教師角色,也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溝通能力。

        基礎護理學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學中應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為主。為此,本課程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十分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傳統的理論實踐分段式教學方法,使有的學生產生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有的學生只對實踐部分感興趣,上實驗課時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只能機械地模仿老師的操作,教師需要花一定時間幫助回顧理論知識,這就大大縮短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利于其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為此,我們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講臥位的安置、協助患者更換、保護具的使用、無菌操作、導尿術、各種注射法等操作項目時,在多功能示教室授課。在示教操作的同時講授理論知識,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種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法使操作內容更生動、具體、直觀,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操作細節,將所學理論知識盡早轉化為專業實踐能力。

        3.2.2改革實踐教學。

        3.2.2.1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棄除了傳統的以驗證性為主的簡單易學的實訓項目,如床上擦浴、床上洗頭、冷熱療法、口服給藥等,縮短了有些項目的教學課時如鋪床法由之前的6學時減到2學時,增加了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訓項目如高熱病人的護理、模擬危重患者的搶救、患者入病區的初步護理等。

        3.2.2.2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將每個班級的學生分成6個―9個小組,每組12人―15人,固定一名實驗帶教老師,同時在每個小組中指定5名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小組長,各小組長負責管理兩三名學生。課前小組長主動找帶教老師先學一遍操作,并拍好操作視頻,要求各學生預先寫出實驗報告。正式上課時帶教老師在小組學生面前再示教一遍,學生再練習操作,同時配合老師和小組長指導,保證操作規范、準確。針對有些實踐項目,如口腔護理、各種注射法和o脈輸液法,采用角色扮演法,2名學生一組,分別擔任護士和病人角色,進行真人操作。教師每組進行指導確保學生安全和操作規范。課后,要求每一位學生再修改、完善之前寫的實驗報告,小組長上交所管理學生的操作錄像。每一項實踐操作都需要進行過關考核,統一考核標準,期末再進行抽查考核。

        3.2.2.3全天開放實訓中心,實行學生管理制度。學生可以利用周末或者自習課、晚自習的時間操作練習,增加學生自主練習的機會。這有利于培訓學生的慎獨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培養部分學生的管理能力。

        3.2.2.4開展實習前綜合強化訓練。護理專業每個班級在進入臨床實習前都開設了8學時―14學時的基礎護理學強化訓練,設計了臨床案例。例如患者,女,55歲,因患急性重癥肺炎入院。入院時T39.2°C,P118次/分,R38次/分,BP146/100mmHg,患者咳嗽,痰多,呼吸急促,雙肺及喉頭有痰鳴音,痰不易咳出。針對該患者,你認為目前存在哪些主要護理問題?采取哪些護理措施?在強化訓練結束后進行操作考核,成績合格者才能進入臨床實習,不合格者則延后實習。這樣有利于學生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增強其自信心,從而能更快適應臨床護理。

        3.3改革考試評定方法。

        考試評定方式由之前單一的終結性的閉卷考試改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其中形成性評價占40分,包括平時上課的表現(20分)、到課率(5分)、作業+任務完成情況(15分)三部分。形成性評價成績以40%計入期末理論成績中。基礎護理學課程的考試分為理論考試和操作考試兩種,滿分100分制。操作考試成績由平時每項技能考試的平均分與實習前操作抽考成績兩部分構成,每部分各占50%。操作考試中增加了素質考核的比例,素質考核內容包括儀表、態度、著裝、用物準備、與患者溝通能力、操作后整理與理論分析等,豐富了技能考核內容。將形成性評價、理論考試成績和操作考核成績記入學生檔案,供用人單位參考,這就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4.課程改革的效果

        根據我校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的初步設想,在2014級護理專業大專班級中隨機抽取部分班級進行基礎護理學的授課改革,教師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受到廣大學生的一致好評,也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課后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

        改革授課的班級理論考試成績明顯高于未進行改革授課的班級,見下試卷分析表。

        總之,課程改革是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基礎護理學的課程改革任重道遠,每一位承擔基礎護理學教學任務的老師都應不斷探索、不斷鉆研與實踐,使基礎護理學的教學質量得到上級部門的認可,培養的學生能夠成為滿足社會醫療衛生需要的實用技能型人才。我校關于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在教學中改革教學大綱,制訂教學方案;改革理論與實踐教學方式,改革考試評定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并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在2015級和2016級護理專業所有學生中實施,有進一步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葉玲,董翠紅,劉美萍.基礎護理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五月天丁香婷婷深爱综合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视频 | 亚洲第一免费中文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 日本韩国欧美人人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