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標準農田建設考核辦法范文

        高標準農田建設考核辦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考核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標準農田建設考核辦法

        第1篇:高標準農田建設考核辦法范文

        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黨的十精神為統領,以創建“節約集約模范縣(市)”作為提高資源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徑,以創建“土地執法模范縣(市)”作為規范土地管理秩序的重要載體,以改革創新作為增強事業發展活力的重要源泉,以績效考評作為提升隊伍建設水平的重要抓手,堅持疏堵結合,真正實現保障發展與保護資源并舉,拓展空間與節約集約并用,主動服務與規范管理并重,提振精神與加強隊伍建設并進,為“勇當基本實現現代化先行軍”作出積極的貢獻。

        今年工作的目標任務是:創新服務全市品牌、“雙保”工作一流、績效考核明顯晉位。

        (一)高起點謀劃發展大局

        一是爭取指標搶先機。積極爭取市領導支持,聯合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和重點鎮研討重點項目的包裝工作,確保全年至少包裝5個重大項目,其中上半年不少于3個。繼續發揚盯、粘、搶的精神,積極赴省匯報,爭取部分獨立選址項目,力爭2-3個項目進入省計劃籠子。加大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環保要求,特別是高新技術類重大工業項目的用地保障,進一步破解用地瓶頸。順應城鎮化發展戰略,主動謀劃,積極應對,力爭在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方面的政策爭取上有所突破。

        二是高效報征保重點。深化“保姆式”服務,推行重點項目跟蹤服務和項目聯系人制度,圍繞項目用地預審和征地前期工作、建設用地報批材料組件和上報審批等各項工作,做好全程跟蹤服務。根據《實施新增建設用地項目聯合預審查制度》,落實專家評審制度,對綜合審查合格的項目進行合理的指標配備,確保全年落戶項目符合全市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空間布局,使有限的用地指標發揮出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一季度,要做好2個點供項目以及省廳獎勵210畝國家計劃的報批工作。在今年國家計劃下達前,要想方設法使全市新引進重大項目先期用地有保障。

        三是大力供地促發展。進一步保障全市城鎮居民保障性住房建設、重點服務業項目、重大工業及基礎設施項目用地供應。加大土地招商力度,拓寬推介途徑,力爭全年經營性用地出讓面積有新突破。探索建立“分期供地法”,即一次規劃、整體掛牌、分期出讓工業用地,通過規劃、計劃的雙向調控,引導用地需求合理化,并確保工業、經營性用地供地7200畝以上。

        (二)高標準守護耕地紅線

        一是加大規劃執行力度。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評估修改已通過專家論證,要抓緊按照論證會意見修改完善。要本著規劃空間“能大則大”的理念,搶占新一輪發展先機。各鎮(區)要在基本農田地塊得到落實的基礎上,遵循總量平衡、規模控制、布局限制、節約集約的原則,編制修改方案,從嚴執行土地利用規劃,禁止建設項目用地突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禁止隨意改變土地用途,確保此次規劃有3-5年的執行力,發揮規劃應有的調控作用,增強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

        二是嚴格占補平衡制度。面對后備資源嚴重匱乏、復墾整理難度大、成本高的困境,認真編制并實施好2013年耕地占補平衡項目庫,確保入庫面積不少于2000畝。各國土所(分局)要深入開展內部挖潛,通過圖上找、實地看,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推動政府高標準組織實施,確保全市耕地總量平衡。進一步做好2013年增減掛鉤項目編制工作,力爭總規模超3000畝,確保重大項目不因用地問題影響落地。

        三是推進優質工程速度。加緊做好土地復墾開發整理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加大省以上土地整理項目申報力度并加快實施,做好搬經鎮省投5566萬元的土地整理項目與常青鎮省投1307萬元的土地整理項目。繼續推進如城-東陳鎮萬頃良田建設項目。目前,二期萬頃良田建設項目已通過省廳批準,30%的安置區用地指標已下達,條件成熟的鎮(區)要積極組織推進。

        (三)高層次推進依法管地

        一是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扎實開展爭創“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市)”工作和第二屆“節約集約用地十佳工業企業”評選活動。嚴格執行皋委發〔2013〕3號文件精神,通過執行差別化供地政策、嚴格工業用地準入門檻、規范經營性用地出讓管理等方式,嚴控項目用地條件;建立節約用地開竣工申報制度、合同履約違約金制度,切實增強企業履行節約集約用地義務的約束力;通過建立項目竣工驗收審核制度,嚴格審查項目用地范圍、面積及竣工時間等,對項目資金不落實、無力繼續建設、圈而未用且無正當理由的建設項目,制定土地調整措施,收回土地使用權或核減土地供應面積,并將土地予以重新配置,著力提高土地的承載力與產出率。

        二是落實最嚴格的土地執法監察制度。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完善系列制度,落實有力措施,積極爭創“土地執法模范(縣)市”。根據《市政府關于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嚴格土地執法監管工作的意見》,建立健全“橫縱向執法巡查網”,由市、鎮、村、組構成四級縱向執法網絡,將防范關口前移,預防重心下移,即重點在村、組級層面強化巡查力量,不斷深化村級協管員、基本農田管護員、信息員、土地監督員“四員一體”的土地管理責任制。由執法監察大隊和20個執法中隊構成的橫向執法巡查網,采取區域性監管模式,定人員、定片區、定路線、定頻率,按照特殊節點大力查、重點地帶重點查、工業園區專項查、接到舉報立即查“四定四查”要求進行巡查。積極探索“合理監管、聯合執法”的防控機制,健全以政府為龍頭,紀委、司法機關為后盾,職能部門廣泛參與的土地執法聯合監管機制,合力遏制違法行為,保障切實履職到位,根本上扭轉土地執法中的被動局面,全力確保2012年衛片檢查“零問責、零約談”,實現土地資源要素保障充分、“土地執法模范縣(市)”爭創成效顯著的“雙保雙贏”局面。

        三是落實最嚴格的“片警式”監管制度。全面落實“片警式”、“網絡化”全程監管責任。所有設施農業項目(除塑料溫室大棚外)都不得占用基本農田。對占用一般農田的設施農業項目,要重點審查是否為農業項目、是否為簡易臨時建筑、是否破壞耕作層,在投資方承諾不違約前提下,可以審批。對按農村道路審批的,涉及補充耕地的,要審核經營者落實補充耕地情況,并指導工程施工,確保達到“兩認定”要求。涉及工業項目的,凡未通過新增建設項目用地聯合預審查的,不得起建圍墻、破土動工。已通過聯合預審查的,只能用高速護欄框圍,場地不能固化,以避免造成違法用地,監察大隊要提供相關的業務指導,各國土所(分局)要認真研討。

        (四)高效能致力惠民服務

        一是抓效提效促管理。對市委、市政府和市局2013年目標績效考核工作要求,各科室、局下屬單位要認真研究,細化落實工作舉措和責任人,高標準、嚴要求、抓分解、保落實。《2013年度全市國土系統整體目標考核辦法》也已下發,每位同志都要認真學習,各單位要及時分解各項任務,落實具體責任,實現責任層層下達、壓力級級傳遞,確保全面履行各項職責。要強調的是,此次考核辦法的出臺,不是為考核而考核,而是通過考核這一手段促進系統內每個同志都履職到位,激發每個同志的熱情、激情和潛能,使每個同志都做到“在崗、在行、在狀態”,使每個同志都有價值感和歸宿感,每個同志都豪情滿懷,真正實現“才有所展、勞有所得、功有所獎”。

        第2篇:高標準農田建設考核辦法范文

        主要成效和存在問題

        江陰市無論是率先實現現代化、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還是現代農業建設、水生態修復、人居環境改善,市、鎮、村都把水利擺到了重要位置,上上下下都關心水利、支持水利。水利建設力求做到河道疏浚與新農村新市鎮建設相結合、農田水利與農業結構調整相配套,注重解決水利民生問題,使人民群眾普遍受益。市政府對河道達標、家河清潔、農田水利先后出臺了專門文件,成立領導小組,明確任務目標、驗收標準和獎懲辦法,紀委監察部門定期督查、考核績效,力度大、投入多、工作實、效果好。小康河道達標清淤工程,經驗收后市里補助5元/m3;駁岸、泵站、農橋等配套工程市里補助一半;清潔家河工程,市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實行以獎代補,按驗收合格的“家河”水面積每畝獎勵800~1000元,其余由鎮村承擔;對圩堤加固、防洪閘改造等工程,市里補助投資30%。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參與設施農業、河道整治建設。在長效管理上,一是全面實行“河長制”,市、鎮、村領導分別擔任市級、鎮級、村級河道河長,同時強化考核;二是健全河道管理網絡,各鎮成立鎮村河道管理領導小組,鎮領導任組長,水利科長任辦公室主任,各村河道管理由村主任負責;三是落實管理制度,一支管理隊伍、一本管理臺帳、一套考核辦法、一筆管理資金;四是推進基層水利站達標,完善服務標準,提升管理水平。江陰市從2006年起就編制了水資源綜合規劃、防洪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水生態水景觀規劃、農田水利建設規劃、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從而使大規模水利建設有條不紊地實施。為了推進水利現代化,又編制了水利現代化規劃綱要和水利現代化建設方案。但從水利發展現狀來看,大的布局有了,具體工程實施還缺少詳細規劃。為提高規劃的深度及可操作性,江陰市著手按片加強專項規劃編制,月城鎮、霞客鎮較為典型,兩鎮先后編制了月城西部水利整治規劃、徐霞客生態濕地水系溝通規劃,并按規劃實施了一期工程,但其余大部分片區、鎮村專項規劃工作都還尚未啟動。展上存在一些不平衡一是涉水管理要進一步加強。沿江高速、新長鐵路等工程以及新城鎮建設打亂水系,有的堵斷了河道,有的過水涵洞過小,有的沒有考慮河道整治余地。“道路暢通了,河道切斷了”情況普遍,不但引發內澇,也影響了水環境。二是水域保護的實施難度較大。近年來,江陰市鎮村水面率有所下降,如:青陽鎮建義村,上世紀80年代初期水域面積有7.2hm2,現狀只有2.6•hm2多,主要是開發建設占用水域。在土地出讓中,雖然要求河道“填一還一”,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只填不還或補足不夠。三是局部地區防洪排澇標準不高。一些萬畝大圩圩堤未全面達標;地面沉降使不設防地區成了洪澇受災區;青祝河以南水系原南排太湖、北排長江,太湖藍藻事件后只能外排長江,減小了排澇能力;部分圩內和圩外河道整治配套跟不上,“動力提高了,水流不暢了”,加大了防洪壓力等等。四是多元投入機制尚需推進。江陰市水利建設基本以政府投資為主,市場融資渠道少,雖然鎮村水利投入中有部分企業投資,農業開發項目排灌工程也有企業投資,但總體上水利多元投入的量不多、面不廣。

        思考和建議

        2011年,江陰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率先實現水利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提出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實現與江陰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水利現代化。從江陰市水利發展改革現狀來看,水利建設雖然有較好的基礎,但任務仍然較重。由于水利現代化是一個過程,即使像江陰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也要分階段地達到目標。3年實現水利基本現代化,要在全面規劃的基礎上,突出重點難點、加強薄弱環節、著力強化短板,從而盡快提升總體水平。從這方面考慮,提出一些建議如下:從實踐情況看,江陰市水利規劃還需要深化細化,要按照《江陰市水利現代化發展綱要》提出的目標、指標,制定或完善詳細規劃或專項規劃。一是要圍繞市域發展總體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水利治理布局;二是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完善區域防洪排澇規劃,認真研究區域河道系統治理,在此基礎上完善鎮村水系規劃,做好規劃銜接;三是細化3年實施方案,做一片成一片,并利用新溝河建設及錫澄運河外移的機會,調整理順沿線水系。江陰市的經濟總量決定任何地方都淹不起,加強防洪排澇薄弱環節建設刻不容緩。為此,針對青祝河、環山河、白屈港等骨干河道存在的薄弱環節,要一條河編制一個可研報告進行系統整治,分別列入中小河流治理等項目加快實施。內部河道整治、水系溝通建設應加大投入、分批組織實施,并積極爭取全國農村河道綜合整治試點,通過大中小河道系統治理和農田聯片治理,發揮整體效益,推進水利現代化。為適應水利現代化建設,除繼續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外,還需要拓寬投入渠道。一是要盡快出臺土地出讓收益10%用于農田水利的相關政策。可參照溧陽等地做法,按土地出讓金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水利經費。二是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水利建設。對“家河”建設及管理、農村水環境整治、高效農業水利配套等,建議做好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出資。三是拓展市場融資的途徑和方式。可搭建政府融資平臺,研究發行水利建設債券,爭取銀行增加貸款,并進一步完善財政貼息政策。加強水利管理是水利現代化的重要方面,建議江陰市在加強管理上做出表率。一是針對建設項目切斷水系影響防洪排澇問題,要加強建設項目洪水影響評價及行政許可。二是對開發項目占用水域,要嚴格實行“填一還一”,確保水面率。三是進一步落實三條紅線,要重視區域發展和產業規劃及重大建設項目水資源評價制度,嚴格取水許可;繼續嚴格執行禁采管理,研究地下水回灌,避免部分地區持續沉降。

        本文作者:趙一晗工作單位:江蘇省水利廳規計處

        第3篇:高標準農田建設考核辦法范文

        (一)承保數據不真實。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情形:一是虛構或虛增保險標的進行投保。比如A農戶已經將自家土地承包給B農戶,A農戶實際已不種地,但A農戶仍然按二輪土地面積投保,B農戶投保時把承包A農戶的土地也計算在內,因此,A農戶虛構了投保標的。再如某農戶實際只有10畝地,但投保時填寫的種植面積遠遠大于10畝,則虛增了一部分投保標的。二是替保問題。比如A替B以A的名義投保了農業保險,投保人是A,保險標的歸B所有,出險后A獲得全部賠款或A和B一起瓜分賠款。三是冒名投保。比如A冒用B的名字,在B不知情的情況下,以B的名義投保農業保險,出險后A獲得賠款。

        (二)理賠數據不真實。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情形:一是無災返本,即災害造成的損失程度達不到公司條款規定的起賠點時,通過編制虛假賠案的方式將農戶交納的農險保費再返還回去。二是協議賠付或平均賠付,即不考慮承保標的受災程度的差異,通過參與各方協商確定一個賠款金額,通常一個保單項下的參保農戶所獲得的畝均賠款是一致的。三是通過虛增農險理賠款向部分農險經辦人員支付工作報酬,或者向有關參與各方支付一部分額外收益。

        (三)農險資金使用缺少監督。

        一是農險代辦費使用缺少監督。在農經代辦機制下,保險機構無法監督代辦費資金的實際用途,代辦費有無使用、如何使用等情況均不得而知,導致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二是農險防災防損費使用效果不佳。實踐中,保險機構向政府有關部門支付了大額的防災防損費,但檢查發現,有的防災防損費支付已超過了保險期限,資金支付缺乏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的支付給對方單位后做掛賬處理并未實際使用,未發揮防災防損作用,還有的防災防損資金用于治沙打井等,與農業保險關聯不大。三是農險專家鑒定費支出缺少監督。在農經代辦機制下,保險機構一般會聘請大量的農險專家參與理賠查勘并支付高額的鑒定費,但從檢查情況來看,有的專家實際不具備資質,有的專家雖具備資質但實際并不掌握農險查勘定損知識。

        二、原因分析

        (一)農業基礎數據相對薄弱。

        當前,我國農業基礎數據仍相對薄弱,土地面積存在糧食直補面積、二輪土地面積、實際耕種面積等多種統計口徑,加之農村土地承包流轉十分不規范,一般不簽訂土地承包協議,因此,農戶實際種植面積和二輪土地面積不符情況十分普遍,這在客觀上給農險經營帶來較大影響。在農經代辦機制下,保險機構不會也無法去一一甄別農戶的投保的面積是否客觀真實,致使虛保、冒保、替保等問題屢禁不止。

        (二)公司內控管理不夠完善。

        一是依法合規經營意識還比較淡薄,主要是公司高管、員工對依法合規經營存在重視不夠、意識不強、認識偏差和執行不力等情況,仍存在“抓發展一手硬、抓合規一手軟”的傾向。二是風險防范和化解工作還存在漏洞,保險機構未真正摸清農險經營中的各類風險隱患,有針對性地開展風險防范工作。三是內部管控體系還不健全。表現在核心內控制度尚不健全,貫徹落實無據可依;內控制度執行力較差,形同虛設;內審監督檢查還相對滯后,對內審發現的問題整改不徹底等。

        (三)激勵約束機制尚不健全。

        從農經代辦流程來看,農險代辦鏈條上存在著雙重委托關系:一層是保險機構和農經部門之間的代辦關系,另一層則是農經部門和村干部之間的代辦關系。一方面,由于農經部門身兼裁判員和運動員兩種角色,保險機構無法真正監督其代辦行為;另一方面,目前對村干部的代辦行為也未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保險公司不直接向村干部支付報酬,反過來也無法對其代辦行為加以監督考核,村干部干好干壞一個樣,導致農險基礎信息填寫不準確、承保數據不真實等問題發生,在利益驅使下甚至會與有關各方合謀來牟取私利。

        (四)政府行政干預色彩較濃。

        一是農險代辦費使用未真正落到實處。從農經代辦機制實踐運行情況來看,真正承擔農險登記、保費收取、協助查勘等具體事務性工作的是廣大村干部,但農險代辦費在自上而下分配過程中基本劃撥不到村干部手中,導致其工作積極性不高。二是政府部門對種植險查勘定損結果有一定干預。實踐中,種植險理賠通常會達成一個“政府部門滿意(無上訪事件)、農戶滿意(不虧本)和公司認可”的結果,而要做到這一點勢必會導致平均賠付、無災返本等問題發生。

        三、幾點建議

        (一)推進惠農政策的協同配合。

        一是盡快實現農戶耕地信息確權,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建立農戶實際種植面積及種植地塊方位信息庫,避免農業保險中的虛保、冒保和選擇性投保等行為。二是建立信貸保險互動機制,對參加農業保險的農戶貸款時可提高其資信水平,引導農民不斷增強保險意識。三是加快推進農田水利設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農業基礎建設,從根本上減輕農業保險巨災風險,保障農業保險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增強依法合規經營意識。

        加大對農險經辦機構依法合規經營教育培訓力度,利用不同場合,開展政策法規培訓,加強宣導,使全體員工特別是各級高管人員牢固樹立依法合規經營意識,增強嚴格遵守農險監管要求的自覺性,形成一種“人人合規、事事合規、時時合規”的良好氛圍。同時,應完善責任追究機制,明確各級機構和人員的責任與職責,切實守住農險依法合規經營這條底線。

        (三)健全農險代辦激勵約束機制。

        一是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考核辦法,強化對農經部門代辦行為的考核約束,考核結果應納入政府年度績效考核體系,并嚴格與代辦費用支付進度和額度相掛鉤。二是建議對村級農業保險經辦人員明確保險資 格,降低資格準入門檻,保險公司應建立對村級經辦人員的激勵約束機制,依據考核結果支付代辦報酬,從根本上理順農經代辦機制,實現責、權、利對等。

        (四)建立科學有效的市場秩序。

        第4篇:高標準農田建設考核辦法范文

        全面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工作

        2009年,全省共有56個市、縣(市、區)開展了測土配方施肥工作,落實推廣面積3060萬畝,全省共投入測土配方施肥專項資金3860萬元。其中,省政府投入資金1500萬元;全省采集測試土樣30.4萬個,發放施肥建議卡150萬張,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導入戶率90%以上;完成測土配方施肥試驗示范2448個;推廣配方肥31萬噸,節約肥料6.0萬噸;增產糧食4.48億公斤;增加農民收入7.41億元。

        積極開展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工作

        耕地是糧食生產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耕地質量是決定糧食產量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當前,保護耕地質量,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已在社會各界形成廣泛共識。2009年全省各級土肥部門緊緊圍繞耕地質量保護與建設做了大量工作。

        1.積極推動和參與立法進程。把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納入法制軌道,為我省今后耕地質量保護和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

        2.組織實施標準糧田建設。在梨樹等31個重點產糧縣實施標準糧田建設工程,落實面積124萬畝。通過修建田間路、打抗旱井、平整土地等工程措施及推廣深松、測土配方施肥、旱作節水等技術,提高了地力等級,實現農田高產穩產。

        3.積極開展有機肥補貼試點和有機質提升項目。2009年省政府撥付1000萬元,在農安、雙遼、東豐、鎮賚、乾安等五個縣(市)開展了有機肥補貼試點工作。同時,農業部在德惠等8個縣(市)開展土壤有機質提升商品有機肥補貼試點工作。

        4.有序推進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工作。耕地地力調查與評價是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的重要內容。按照農業部的統一要求,榆樹等15個第二批國家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縣(市、區),已全部完成了耕地地力調查與評價工作,正在準備國家驗收。同時,第三批國家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縣的耕地地力調查與評價工作也已啟動。這些工作的開展,為今后進一步深化全省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堅持開展耕地質量監測工作。耕地質量監測點,是監測我省主要耕地質量動態變化情況的重要依據,做好這項工作意義深遠。一年來,按要求完成了我省國家級耕地質量監測點的各項數據監測以及各監測點土壤養狀況的檢測工作,并及時上報國家。

        推廣普及旱作節水技術

        去年,在我省中部養雨農業區推廣土壤蓄水保墑技術1000萬畝;在西部干旱區推廣行走式節水灌溉技術1500萬畝。一是開展了農業部旱作節水示范區建設。二是積極參與國家現代農業膜下滴灌示范區建設。三是繼續組織開展了土壤墑情與旱情監測工作。目前,全省在13個縣(市、區)共設有省級土壤墑情與旱情監測點52個,這些監測點基本覆蓋了全省旱區各種主要土壤類型。

        嚴格肥料登記管理,凈化肥料市場環境

        去年全省共對1092個肥料產品進行了登記發證,對104個肥料企業生產條件進行了現場考核,完成了94個肥料產品田間肥效鑒定試驗。在肥料市場監管工作中,各級肥料執法部門積極組織執法人員加強了對肥料市場的監督檢查,全省共出動執法人員2918人次,檢查肥料生產經營企業1354個,查處肥料案件35起,涉案肥料產品80.4噸,印發種類普法宣傳資料8.3萬份,舉辦普法培訓班141次。通過對肥料市場的監管有效打擊了各種制售假冒偽劣肥料等坑農害農行為,保護了農民利益。

        加強檢測體系建設,拓寬服務領域

        2009年全省56個市、縣(市、區)化驗室建設基本達到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要求,能夠完成測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調查與評價工作。其中一些先進單位和個人還受到了農業部的表彰。一是認真抓了全省各級化驗員的技術培訓,從土壤、植株的檢測,到儀器設備的使用維護,進行了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大范圍培訓。二是建立和完善質量控制體系。按化驗室的計量認證要求,規范檢測程序。通過國家化驗室檢測能力驗證和參比樣控制進行檢測質量評估,提高了全省化驗室檢測數據的有效性。

        認清形勢,明確任務,全面推進土肥工作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謀劃“十二五”發展的關鍵一年,更是全省土肥工作在較高起點上向更高目標奮進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土肥工作對于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確立了“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的基本思路,明確指出:“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規模和范圍。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旱作農業示范工程,對節水灌溉設備給予補助”。吉林省是一個農業大省,擔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確保農民增收的一份重擔,而土肥工作又是農業生產的重中之重,各級土肥技術推廣部門一定要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各項任務、目標和政策措施進行細化、實化,做到任務明確,目標具體,措施有力。

        2010年全省農業工作會議提出,在正常年景下糧食總產實現550億斤的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全省土肥技術推廣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為核心,以增產百億斤糧食工程和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為載體,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旱作節水農業、增施有機肥等技術,為全省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服務,為“穩糧食、增收入”做出積極貢獻。

        (一)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今年,全省計劃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3200萬畝。

        (二)加大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工作力度,切實做好土壤有機質提升和有機肥補貼工作。繼續開展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工作。第三批國家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縣要按照農業部的有關要求,按時保質地完成耕地地力調查與評價工作。做好全省耕地質量監測工作。根據農業部要求,今年全省要建立100個省級耕地質量監測點,省站將制定統一實施方案,各地要積極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認真及時完成好各自承擔的工作任務。

        (三)加大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力度,2010年,國家將節水灌溉設備列入農機產品補貼目錄,為我們大面積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供了政策支持。今年我省在中部雨養農業區推廣土壤蓄水保墑技術1000萬畝;在西部干旱區推廣行走式節水灌溉技術1500萬畝。積極協調組織有關單位總結好適宜不同區域、具有不同特點的旱作節水技術模式,擴大示范區建設,并充分利用各種項目組合,為旱作節水提供資金支持。積極探索在大面積推廣旱作節水技術情況下的長效運行機制。在農安、寧江、雙遼等三個縣(市、區)建立旱作節水農業核心示范區12萬畝,輻射示范區120萬畝,重點示范推廣膜下滴灌、生物覆蓋等旱作節水農業技術。繼續在全省13個縣(市、區)52個省級監測點開展土壤墑情、旱情的動態監測工作。通過土壤墑情實時監測,及時土壤墑情簡報,指導農民科學抗旱,為各級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四)強化肥料監督管理工作,當前肥料市場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制假售假以及利用虛假宣傳誤導農民的現象還沒有得到有效扼制,各級肥料執法部門要高度重視,嚴格按照《肥料登記管理辦法》和《農業部關于切實做好肥料登記管理工作通知》要求,加強肥料登記管理和市場監管。首先,對肥料企業生產條件要嚴格考核,做好肥效田間試驗檢驗,保障登記產品質量;其次,要嚴厲查處肥料市場中未登記、肥料標識不規范等行為,積極配合工商、質檢部門加大對肥料產品質量監管,打擊各種制假售假等坑農害農行為;第三,要認真做好群眾投訴舉報的受理工作,加強對投訴舉報產品及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第四,要把好肥料廣告審批關,杜絕各種虛假的、有誤導性的肥料廣告;另外今年我們將加強肥料管理法制建設,做好起草《吉林省肥料管理條例》的準備工作,各級肥料執法部門要積極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五)認真做好土壤肥料檢測工作,不斷提高市、縣兩級土肥化驗室的檢測水平,完成好測土配方施肥、耕地質量監測的土壤化驗和肥料質量檢測任務。一是建立健全化驗室質量控制體系,有條件的市縣(市、區)要開展計量認證工作。二是繼續通過國家化驗室檢測能力驗證和參比樣檢測等考核辦法,對市、縣兩級化驗室的建設情況和檢測能力進行檢查、考核,督促各地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各項檢測工作。三是加強對各級化驗室檢測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檢測效率、確保檢測準確性、擴大提高檢測范圍及能力。

        強化措施,真抓實干,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今年我省提出了550億斤糧食產量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全省各級農業部門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要積極組織領導,強化措施落實,在土肥技術推廣、耕地土壤改良、肥料監督管理等方面要大膽探索、積極實踐、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土肥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有作用。

        (一)突出重點,推動全省土肥工作深入開展。當前土肥工作必須牢牢把握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脈搏,緊緊圍繞增產百億斤糧食能力建設和糧油高產創建活動,重點抓好測土配方施肥、旱作節水農業、土壤有機質提升等工作,充分發揮土肥部門的技術推廣和監督管理兩大職能,把土肥技術和其它農業增產技術有機地進行組裝配套,促進土、肥、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加速土肥技術的簡化、物化。工作中要進一步提高思想意識,增強工作主動性,明確主功方向,高標準、高質量地推進全省土肥工作深入開展,力求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有新的突破。

        (二)創新機制,提高強農惠農政策落實能力。近年來,國家和省里出臺了多項強農惠農政策,農業部門落實政策的任務很重,責任很大。各級農業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積極實踐,大膽探索,要不斷完善和創新工作機制,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增強落實政策的嚴肅性,做到不折不扣,嚴格履行政策落實的程序和手續。在組織領導方面,要不斷完善和創新聯席會議制度、溝通協商制度和分工負責制度,加強對政策落實的監督檢查力度;在技術支撐方面,要堅持行政推動和技術指導相結合的辦法,力爭在技術開發和組裝配套上有所創新、充分發揮技術專家組的技術支撐作用。另外,對各地好的經驗和模式要認真加以總結和推廣,如,乾安縣在節水抗旱工作中的“六統一”管理模式(即統一培訓、統一整地、統一選種、統一施肥、統一種植、統一田間管理),洮北區測土配方施肥工作中的“縣測鄉配”模式,還有永吉縣、雙陽區、綠園區、寧江區等項目縣(市)推廣的觸摸屏式電腦專家施肥系統,都是基層土肥科技人員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創新,深受農民歡迎。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還會不斷涌現出更多、更好、更有效、更靈活的經驗和模式,我們要及時發現、及時總結、及時推廣。要把機制創新作為落實政策的助推器和催化劑,確保各項惠農政策不折不扣在農業生產中得到落實。

        (三)加強隊伍建設,增強土肥技術服務功能。近幾年我省多數土肥技術推廣部門在測土配方施肥等重大土肥項目的帶動下,技術設備和工作條件都有了較大的改善,土肥技術隊伍也有了長足發展。但是一些地方土肥專業人員缺乏、技術力量相對薄弱、思想松懈、缺乏工作主動性的問題依然存在,影響了全省土肥工作的整體推進,對此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首先,要采取有力措施,穩定技術隊伍,不斷充實人員力量,進一步提高服務手段;其次,要抓好土肥隊伍的思想素質建設,培訓職工愛崗敬業精神,樹立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克服思想松懈情緒,增強工作主動性;第三,要抓好土肥隊伍業務素質建設,定期組織業務培訓、業務考核,切實解決當前存在的培訓不到位、技術不熟練、操作不規范等問題,要充分利用好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補貼中的專項培訓經費,努力提高技術人員業務水平;第四,要轉變工作作風和服務理念,積極深入生產第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和指導服務,大力提高我們的服務水平、服務手段和服務能力。

        第5篇:高標準農田建設考核辦法范文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bbs”為你整理了這篇“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近年來,金溪以全國“兩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縣為契機,以探索解決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中的難題為導向,健全了征信證明、產權登記、價值評估三大體系,推動金融機構創新工作舉措,開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農地抵押貸款試點實踐,探索出“1+2+N”(1個平臺,2項保障,多種形式)的工作方法,取得明顯成效。為進一步總結和解決金溪縣農村新“兩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權)抵押貸款工作中取得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推進我市 “兩權”抵押貸款走深走實,探索生態產品實現的具體路徑,我們深入金溪陸坊鄉、黃通鄉進行細致的了解,現就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金溪縣“兩權”抵押貸款工作總體情況

        金溪縣地處江西東部、撫河中游,是典型的農業大縣。金溪縣下轄8鎮、5鄉、1個國營華僑農場、1個省級工業園區,面積1358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30.67萬,農業人口為23.1萬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9.5萬人,占全縣農業人口的41.1%。

        1.農(林)業產業化基本情況。農業:金溪縣現有農田面積44.5萬畝,已流轉面積25萬余畝,占比56.18%。農業龍頭企業34家(其中種植基地型10家),經營面積3.4萬畝;合作社571家,其中種養合作社336家,經營面積7.68萬畝;種糧大戶1200戶(50畝以上),經營面積9.8萬畝。林業:金溪縣現有林地面積118.2萬畝,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江西天香林業開發有限公司、江西思派思香料化工有限公司;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4家),林業種植專業合作社6家。

        2.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及抵押貸款情況。按照全省統一部署,2014年5月,金溪縣啟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至2017年底,全縣完成農村土地確權面積443251畝,占當年農田確權任務的99.5%;完成確權的村小組1373個,占有農田確權任務村小組的99.7%;完成農戶48462戶,占總任務的99.7%。2015年金溪縣入選全國“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縣,積極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簡稱農地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縣共發放農地抵押貸款1205筆,貸款余額為40360萬元(其中2019年農地抵押貸款累計發放465筆,貸款金額為17695萬元),占全省24%,位居全省第一,也是全市唯一開展了農地抵押貸款業務的縣(區)。根據人民銀行金溪縣支行關于農地抵押貸款資金統計,截至目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金額2720萬元,占比6.74%;農業合作社貸款金額960萬元,占比2.38%;家庭農場貸款金額13010萬元,占比32.23%;專業大戶貸款金額9737萬元,占比24.13%;農(散)戶貸款金額為13933萬元,占比34.52%。

        3.林地經營權確權及抵押貸款情況。金溪縣現有118.2萬畝林地中,集體林面積116.8萬畝,占比98.9%,國有林面積1.22萬畝,占比1.1%。目前,金溪縣已發林權證41616本,林地確權面積113.21萬畝,占全縣林業總面積的95.78%。發放的林權證中,國有50本,占比0.12%;集體1836本,占比4.41%;個人39730本,占比95.47%。2018-2019年,金溪縣共辦理林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簡稱林權抵押貸款)8筆,貸款金額746萬元。我市開展林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的重點地區是資溪縣和黎川縣,且資溪縣是全省唯一試點縣。截至目前,全市共辦理林權抵押貸款279筆,抵押面積44.5萬畝,貸款余額7.4億元。

        二、金溪縣“兩權”抵押貸款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金溪縣“兩權”抵押貸款工作在全市率先進行探索,但是貸款規模和覆蓋面依然不大,全縣“兩權”抵押貸款規模僅占涉農貸款的4%左右。從全市來看,2019年全市“兩權”貸款余額為11.5億元,僅占全市各項貸款余額的0.58%,全市林權抵押貸款更是處在低位萎縮狀態。通過此次在金溪縣實地考察調研,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農(林)地確權工作不扎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方面,農村一直對農地有“三年一小調,五年一大調”的傳統習慣,再加上近年來全國推廣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村地容地貌的改變,導致全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的面積與農戶實際擁有的面積不一致。同時我市農村承包地雖已完成了確權頒證國家驗收工作,確權頒證率達90%以上,但還有部分鄉(鎮)及村委會出于對農民土地經營權流轉行為的管理監督及權益保護、協解土地確權糾紛等因素考慮,將部分權證暫留至鄉(鎮)政府或村委會,未直接發放至農戶手中(全市目前證書到戶數48余萬戶,完成率70.56%)。林權方面,全省林權確權頒證工作從2005開始到2007年基本結束,截止目前,全市林地確權面積為1879.48萬畝,占總林地面積的95.7%。由于當時時間緊、任務重,導致在辦理林權登記時,有相當多的一批林權證登記缺少矢量圖形數據,宗地圖僅用草圖示意,權籍調查及落宗不夠準確,跨宗、重疊、飛地較多,有效數據利用率不高。金溪縣確權頒證的41616本林權證中,因錯證等原因收回證本數為6000本,占比14.41%,已發放到林農本數為35616本。由于林改過程中產生的歷史遺留問題,以及林權發證落宗是在54坐標系地形圖上手工勾畫的,與自然資源部門制定的權證落宗標準不一致,所以林權類不動產登記工作進展緩慢。目前,全市共辦理林權類不動產登記2585件,涉及面積16萬畝,占比僅為0.84%。

        2.農(林)戶“兩權”抵押貸款的積極性不高。一是貸款手續繁瑣。雖然金溪縣實行了“兩權”貸款綠色通道,但實際上在辦理抵押貸款業務時,農(林)戶要先后到村小組、鄉(鎮)政府、縣行業主管部門開證明,再到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進行登記,然后提供給金融機構。在辦理“惠農信貸通”業務時,首先由縣行業主管單位推薦,然后縣財政、金融、貸款銀行等單位共同審核,貸款資金需求在100萬以上的還需要縣惠農信貸通領導小組審批通過才可發放,批準放款時間長。據了解,目前,林農用林權證抵押貸款時,更多的是需要兩個公職人員用信用擔保或財產擔保。二是農(林)業生產前期投入大回報期長。金溪縣現有毛竹12萬余畝,目前種植毛竹的效益是每畝500元左右,扣除種苗、人工費用、運輸費用等成本,每畝最多掙300元左右。大部分林戶為此已不再從事林業種植,而是選擇到外地打工掙錢。而留下的散戶,因種植規模偏小而無需融資,或通過向農資店進行賒賬或通過農商行的個人信用貸款等渠道就可以滿足。

        3.農(林)業產業化水平較低。截至2019年底,金溪縣通過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等規模化經營主體流轉土地面積為20.88萬畝,僅占全縣農田面積的46.9%。全市農田面積435.89萬畝、流轉面積204萬畝,占比46.8%;林權抵押面積54.5萬畝,僅占全市林地面積1966萬畝的2.77%。目前,全市50畝以上種糧大戶共9422戶,種田面積、種糧面積分別為127.7萬畝、185.3萬畝,分別僅占全市基本農田的30.4%、全市糧食生產面積的29.9%。同時,糧食初級加工能力嚴重過剩、精細加工少、產業鏈沒有全面建立。再如我市有麻姑集團(糧油加工類)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但年加工能力也只有10萬噸,全市163家大米生產企業分布在全市各鄉(鎮)進行加工,年處理稻谷能力為416.45萬噸,2019年處理原糧103.23萬噸,僅占年產能的 24.8%,大部分企業處于半開工狀態,另有18家大米加工企業長期處于停產歇業狀態。

        4.“兩權”價值核算評估體系不夠健全。由于區域條件、自然環境條件及資源狀況的不同,使得農(林)地使用權、農(林)資產價值也有差別,并受市場因素影響而產生波動。目前,全市缺少被金融機構認可的評估機構和專業的評估人才,無法對農(林)資產價值進行科學評估,在評估過程中往往以金融機構內部的評估部門參與為主,行業主管部門或當地熟悉農(林)經營狀況的人士參與度不高。據了解,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主要以雙方簽定的土地租賃價格作為授信依據,很少將地面附作物收益納入評估價值,造成抵押物價值評估偏低,影響貸款綜合授信。如陸坊鄉江西城彩園林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5000畝土地建成300畝苗木大棚和4700畝“景觀花海”,縣農商銀行僅以公司付給農戶的租金作為抵押物評估的標準,發放抵押貸款500萬元;黃通鄉河灣村林地大戶通過林權流轉面積8000畝,以林權證抵押貸款,縣農商銀行無法對其中經濟林的“潛在價值”進行專業評估,貸款金額也僅為400萬元。

        5.“兩權”交易體系不夠健全。一是交易數據沒有互通共享。全市雖然建立了市、縣(區)、鄉(鎮)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但市與縣(區)之間、縣(區)與縣(區)之間、縣(區)與鄉(鎮)之間的“兩權”基礎數據沒有互聯互通,造成“兩權”評估、轉讓、交易、風險處置等方面的數據難以實現共享。二是交易體制機制還未全健全。由于“兩權”流轉抵押登記是新鮮事務,市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還未出臺的交易辦法或規則,辦事流程也未規范,很多農(林)戶還是以口頭協議或雙方簽定流轉合同等方式來約定,很少到交易中心進行登記。如金溪縣公共資源(生態產品產權)交易中心投入運行后,辦理土地流轉面積2萬畝,僅占總流轉面積的8%左右。

        6.風險緩解機制尚未建立。目前,金溪縣主要是農商行和郵儲銀行在開展“兩權”抵押貸款業務,金融機構服務“兩權”抵押貸款還未形成合力。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風險金補償不到位。一方面,“兩權”貸款抵押物的管理完全在借款人的使用管護之中,抵押物的少量減少,一時難以發現,無形中增加了貸款的后期管理難度;另一方面,農業及林業經營過程中面臨諸多自然災害的影響,即使辦理了保險,但由于農業、林木保險具有高保費、高保額、高成本等特點,農(林)戶極少購買商業性農業保險,僅以國家政策性保險為支撐。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會大幅降低經營主體貸款償還能力,極易造成債權懸空,出現代償風險。而風險補償的不到位進一步制約了金融機構參與“兩權”抵押貸款工作的積極性,如金溪縣土地承包經營權貸款余額超過4億元,但僅建立了600萬元風險補償金,按1:8的補償比例也只能撬動4800萬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二是農(林)資產處置困難。一方面是政策因素。如林權處置需辦理砍伐指標、拍賣、變賣、訴訟等一些手續,一旦抵押林權辦理不到砍伐證,抵押變現就存在一定的風險,抵押權就無法實現。另一方面社會穩定因素。農(林)地的屬地性質導致社會資本擔心抵押物原主人出面擾亂居多,不敢輕易接手處置農(林)地。同時,國家也一直重視對“三農”的保護,為了社會穩定造成法院貸款訴訟執行的難度加大,抵押物處置成本相對較高。以上原因的綜合影響,造成了不良貸款占比較高。如資溪縣農商銀行目前林權不良貸款余額高達1800余萬元,不良貸款率達19.3%。三是相關的激勵獎懲考核機制尚未建立健全。“兩權”抵押貸款雖然在穩步推進,但從頂層設計上看,國家、省還沒有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如在提高不良貸款的容忍度、建立容錯糾錯制度等方面還沒有具體的指導性意見,制約了金融機構的積極性。

        三、下步工作建議

        深入開展“兩權”抵押貸款工作是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的重要內容,是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舉措。要進一步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著力解決“兩權”抵押貸款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兩權”抵押貸款試點順利推進。

        1.加快建立健全“兩權”確權數據庫。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是“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中基礎的一環,是加快經營權流轉,提高產業化水平,降低銀行貸款顧慮的前提。一是建議由市農業農村、林業、自然資源等部門牽頭,各縣(區)人民政府配合,對全市“兩權”確權頒證進行全面的梳理。對沒有辦證的要補辦,對有爭議糾紛的農(林)地,要通過航拍繪圖、實地勘測等手段,明確界址、面積等基礎數據,確保權屬清晰。二是在現有“兩權”數據庫的基礎上,健全數據庫,建立IC卡,完善產權資料信息化管理,做到“田定權、樹定根、人定心”。

        2.提高農(林)業產業化發展水平。推動農(林)業的產業化發展,既可以引導農戶直接和間接參與產業化工作進行增收,又可以有效激發經營主體的資金貸款需求,擴大“兩權”抵押貸款的規模和影響力。一是大力培育經營主體。各地各部門要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發展“兩特一游”要求,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重點發展出口蔬菜、中藥材、水果、有機稻米等產業;加快發展特色養殖業,重點發展畜牧業、特種水產業等產業;加快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加快提高“一縣一業”產業發展水平,通過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業合作社以及農(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加速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進程。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農(林)業招商引資,引進龍頭企業或優勢企業,充分利用全市的農(林)業資源,發展延伸農(林)業全產業鏈條,降低農(林)業資源的采集、運輸和加工成本。利用招商企業的雄厚資金、先進技術和專業人才穩步提升農(林)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高在相關產業鏈的所處地位,提升農(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

        3.建立“兩權”價值評估體系。一是建議由市農業農村、林業、自然資源部門牽頭組建專業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庫,并制定“兩權”價值評估制度、評估標準。同時,加強監管,對評估機構庫中的評估機構進行抽查,一旦發現高估或低估等惡意行為,要進行嚴肅處理。二是建立貸款方、評估方、權屬方三方共認的機制。對評估的“兩權”價值要相互認可,降低評估成本與難度,調動經營主體的貸款積極性。三是建立統一的評估標準。對“兩權”抵押物的價值進行科學客觀評估,避免“兩權”資產價值評估嚴重偏低。

        4.完善“兩權”交易體系。一是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為平臺,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接入“贛服通”,建立全市“兩權”流轉數據信息共享云平臺和交易市場。二是規范交易平臺制度,制定科學規范的交易規則,形成確權頒證、價值評估、交易出讓、信息公示、抵押登記、處置流轉“一體式”服務,引導各方通過交易平臺進行交易、拍賣、定價、協議、轉讓等各種處置。三是建議規范交易行為,今后全市所有的國有集體“兩權”資產交易,必須要進入交易中心。

        5.建立“兩權”貸款風險防控體系。一是建議由市有關部門加快建立信用+“兩權”抵押貸款和金融機構對接機制,建立面向金融機構和廣大農戶的信用評級信貸體系。為貸款主體建立信用檔案,并嵌入銀行“兩權”抵押金融產品的風控體系中,為全面推行“兩權”抵押貸款奠定堅實信用基礎。二是建立風險補償專項基金。建議由市、縣(區)財政部門出資建立風險基金,原則上市財政風險補償專項基金不少于1億元,各縣(區)財政風險補償專項基金不少于2000萬元。同時,金融機構也要制定貸款風險緩釋工作方案,共同分擔風險。三是加大農業商業性保險的力度。建議保險機構探索特色產業“政策性+商業性”保險途徑,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提升生態產品應對災害風險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四是充分發揮擔保公司的作用。加大“兩權”信貸抵押擔保創新力度,扎實發展市縣擔保公司,積極引入省級擔保公司,優先為“兩權”抵押貸款創新產品提供擔保,分擔銀行信貸資金風險。五是探索建立生態資產收儲托管中心,用市場化的手段來處置解決“兩權”抵押貸款中抵押物處置難的問題。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日韩欧美亚洲每日更新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片91区 | 亚洲色久悠悠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精品99 | 日韩另类在线综合国产 | 亚洲阿v天堂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