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

        第1篇: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一、通過微信開展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性

        1.高職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高職學生與其他在校大學生一樣,具有青少年學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同時比其他在校大學生顯現出更多的心理問題,如:高考失敗的心理陰影導致他們自卑感強烈,情感極其脆弱;高校擴招,就業單位要求升高,高職學生就業壓力更大,長久處于悲觀狀態;對高職教育模式認識不明確,學生長久處于厭學迷茫的心理狀態。這些學生常常通過網絡游戲、酗酒、抽煙來緩解心理不適,導致心理狀態惡性循環。由于心理情緒原因而引起的暴力行為、自殺自虐等不良事件時有發生,這不得不引起高校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2.高職學生微信使用頻率高。高職學生是大學生群體的構成之一,是手機網民中的主要群體。《2014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由中國網絡信息中心于2015年6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達到2.77億,占中國青少年人口總體79.6%。中國青少年新增網民為2072萬,增長率為8.1%。而且,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網絡運營商針對大學生推出手機上網套餐,上網費用低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樂于選擇手機上網。同時,微信這種即時通信軟件自研發以來,主要運用手機進行操作,它的影像和圖文顯示吸引眼球,獨特的“語音對話”和“手機群聊功能”方便聯系,可隨時隨地記錄學習和生活狀態,朋友圈動態。手機微信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生的交友方式和自我表達方式,成為最受高職學生喜愛的新生自媒體。3.利用微信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趣味性和互動性,深受學生喜愛,可增強教學效果。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傳統課堂和講座中,學生接受知識處于被動狀態,容易產生厭煩和抵觸心理。對微信平臺,學生大多利用休息時間關注心理健康信息,變被動為主動,依據個人興趣和需要選擇關注內容,讓學生在輕松休閑的網絡環境下接觸平臺的知識和活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臺文章可以選擇不同于課堂中的專業化理論知識,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學生學習效果更佳。微信平臺的網絡虛擬性保護學生隱私和賬戶安全,使學生不必擔心言論被同學嘲笑,或更大膽地在網絡上通過留言和即時對話與教師進行互動,在自我表達和與教師溝通中調節心理不適。4.微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擴展受眾面,延長教育時長。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師為主導,通過心理沙龍、心理講座、心理健康活動月對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這種模式常因場地、時間限制和師資力量不足而導致只有少部分學生能接觸到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學校利用微信平臺可以擴大活動的受眾面,提高在校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知和了解。多數在校學生對關系到自身生活的心理健康常識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由于獲取知識渠道較窄、接觸時間有限,不能獲取全面的心理健康常識。學生利用手機微信可以隨時隨地觀看信息,有效延長心理健康教育時長。除在校學生外,報考本校學生在填報志愿后就可通過微信信息平臺關注心理健康知識,即將畢業和畢業后的學生都可以通過心理健康微信平臺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

        二、利用微信開展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途徑

        1.建立微信平臺,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知識。微信公共平臺的用戶可以定期推送消息、傳播品牌文化。2013年9月,西北工業大學推出“大生活圈”手機微信平臺,定期推送研究生關注的校內外學術、科研、生活、就業等信息,發送哲理、勵志小故事,為研究生提供各類校內信息查詢服務,調查了解研究生的學習生活意見和建議。開學短短兩天,微信的關注已經達到1500余人,微信強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可見一斑。在微信時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建立心理健康服務平臺開展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豐富的內容和定期推送信息吸引在校大學生的關注。但應注意推送內容要貼近高職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要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有關,這樣能獲得更多的關注,順暢地傳播心理健康信息。微信平臺具有評論功能,教育工作者可以回復留言,在微信平臺上和學生溝通交流。2.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層級網絡交流平臺,增進交流。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層級網絡是由三級構成:第一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第二級,各院系學生工作人員;第三級,朋輩心理委員。在微信廣泛應用之時,學校利用微信群可以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層級網絡。學校建立各層級微信群,鼓勵傳統各層級中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輔導員、學生干部使用微信,在微信群上定時討論活動和心理知識,實現信息的交流、反饋和傳送。在師資力量有限的情況下,朋輩心理健康平臺的搭建非常有必要,可以建立由心理愛好者、心理社團、班級心理委員組成的網絡心理工作團體,對其進行心理培訓,內容可選擇基本心理健康知識和常用調節技巧,通過考核的學生推薦為朋輩心理咨詢師,可對同學的困擾進行網絡上的疏導,建立網絡心理自助系統。3.利用朋友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微”能力。微信時代,人人微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要主動進入微信陣地,熟悉微信“聊天”“即時對講”“朋友圈”“搖一搖”“附近的人”“公眾平臺”等功能。以微信為載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有必要對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微信運用能力和覺察能力等“微”能力,善于從學生的朋友圈信息中發現存在的問題,盡早介入,預防心理問題嚴重化,讓學生感覺到他們是被關心的、被尊重的,從而使他們早日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走出內心的迷茫,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4.擴大宣傳,調動學生關注微信心理健康內容的積極性。在調查中發現,微信在大學生中普及度雖高,但功能沒有被充分利用。通訊是大學生使用最頻繁的功能,其次是瀏覽公眾平臺,微信只是因其語音對話的方便性才逐漸取代了QQ通信。即使部分同學在使用公眾平臺瀏覽信息,大多是進行休閑娛樂性質的瀏覽,缺少自主學習和調節心理健康的意識。因此,學校必須通過校園媒體、宣傳欄、心理講座、心理課堂大力宣傳,使學生自主關注微信平臺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了解微信不僅可以娛樂休閑還可以學習知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幫助自己走出迷茫,高效地學習和生活。在微信平臺建立初期,學校可通過全校心理健康活動參與程度設立獎懲制度,就學生表現活躍程度和考核分數適當獎勵額外學分,鼓勵學生主動關注心理健康微信平臺。5.使用微信開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挑戰。學校利用微信可以迎合學生的喜好,為心理健康教育增加新的工作途徑,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令學生更容易接受和學習。但在使用微信時,學生容易忽略使用時間,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造成過度使用。在宣傳心理健康微信平臺的同時,注意教育學生不要過度迷戀和使用微信,否則會導致另外一系列心理問題和障礙的出現。微信時代如何利用微信趨利避害的傳播心理健康知識,是網絡時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作者:丁文君 單位: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t20150722_52624.htm,2015

        第2篇: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摘要: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特別是近年快速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將加強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的研究重心,如何解決好高職學生的心理問題已成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出通知,今后在高等教育中,高職生應占招生規模的一半以上。隨著高等教育結構的優化調整,高等職業教育正迅速突起。近幾年,高職畢業生人數占普通高校畢業生總人數的比例在不斷增加,從前幾年的近50%上升到如今的52%,2007年達到258萬人。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高職生已經接近高校學生的半壁江山。當前,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越來越受重視,但由于高職教育的特殊性,許多高職院校面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甚感棘手,感到課難上,事難管,而且在觀念和行為上存在誤區。正確認識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深入思考相應的對策對于做好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進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一些調查發現,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在一所全國著名的高等學府里,兩年內就有十幾個學生因嚴重的心理疾病而休學或退學;一項以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顯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礙。而對于高職學生這個較為特殊的群體來說,問題更突出。徐炳謙等對河北某高職院校的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顯示,有29.3%的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有近9.7%的學生存在著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障礙。

        高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在方方面面。例如,張敏、蔣希等使用SCL-90量表和自編問卷,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二年級的362 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人際關系不協調、焦慮、抑郁是困擾高職護生的主要心理問題。陳啟山、溫忠麟使用SCL-90對廣東某高職院校187名畢業生進行調查,也有類似的發現:高職大學畢業生有輕度不良健康問題的占21.9%,主要表現為強迫(45.5%)、人際敏感(41.7%)、偏執(33.6%)、敵對(29.9%),較低的為恐怖(15%)、軀體化(10.7%)。有輕度不良健康問題的學生檢出率較高,最高高達45.5%。近期,邱開金使用隨機抽樣法對浙江某職業技術學院的797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高職學生的厭學情緒大、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差、學習成就感弱:進職業院校學習是學生本人意愿的為43.8%,由父母決定的占20.1% ;選擇就讀職業院校的關鍵因素是"升學考試成績不好"者約占50% ,認為"進職業院校讀書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熱愛所學專業者僅占29.8%;26.5% 的對完成學業"信心不足"或"沒有信心"。這表明,高職學生進職業院校學習有"先天不足"的因素,心理發展存在一定障礙的學生也不是少數。

        二、加強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對策

        (一)充分認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高職學校生源素質參差不齊,面對學習的壓力、經濟的壓力、行為交往的壓力、人格發展的壓力、就業的壓力以及社會競爭的壓力,學生們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遇到或產生各種矛盾沖突,嚴重地影響著學生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不擺脫消極心態的影響,學生將很難適應在校期間的學習與生活,也將影響到將來的工作和事業。為此,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客觀地認識自己,冷靜地面對現實,形成健全的人格,已成為學校各級組織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嚴峻的課題。

        科學地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認識上的誤區則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高職院校的深入開展。高職院校應該把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高校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素質的人才的思想高度,"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

        因此,我們充分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又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也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要求,就自然的提到黨委議事日程上來,只有這樣才能在廣大學生中開花結果,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提高管理教育學生的能力。

        (二)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的整體素質。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培養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科學有序開展的重要條件。通過專業的學習、培訓和交流,建立起以班主任、輔導員為主體,全體老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在全體教師中樹立起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創設和構建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更新了教育觀念,樹立起新的學生觀、人才觀,新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蔚然成風。

        一是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融入在學科教學、學校教育活動和班主任工作等各項工作中,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得到優化,這是最重要的途徑。二是學校不定期地聘請一些校外的專家和本校的老師,針對學生中的一些突出問題、敏感問題開展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很受學生歡迎。三是建立心理健康咨詢辦公室,由專門人員為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幫助學生進行心理調適。四是在校園刊物上開設心理健康的專題欄目《心理信箱》,針對學生來信中所反映的困擾他們的問題進行答復,對個別同學進行心理輔導。五是選擇一些合適的量表,在學生中進行心理測試,通過對心理測試結果的科學分析,使學生了解自己,認識自己,使教師掌握學生普遍的心理狀況和不同年級學生的特殊心理需求,為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六是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三)多種形式的開展心理健康載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開展:一是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融入在學科教學、學校教育活動和班主任工作等各項工作中,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得到優化,這是最重要的途徑。二是學校不定期地聘請一些校外的專家和本校的老師,針對學生中的一些突出問題、敏感問題開展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很受學生歡迎。三是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通過多渠道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效地緩解了學生的壓力,釋放了不良情緒,從而有助于促進學生心理和諧發展,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參考文獻

        [1]唐勇林.10省高職生初就業超本科 并非學歷高就好求職.中國教育新聞網

        [2]當代大學生遭遇心理困惑[EB/OL]

        [3]徐炳謙,張能云. 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與途徑探析[J]

        [4]張 敏,蔣 希.362名高職護生心理狀況的調查及分析[J]

        第3篇: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共生關系

        當前,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兩個學科教學經常存在相互獨立的情況。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教學方法上都有著緊密的聯系,探討兩者的共生關系,對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都有重要意義。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基礎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共生本質。共生的基本概念指的是兩種不同的生物密切地生活在一起,兩者相互依存。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發現共生不僅僅是自然界的普遍現象,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人類社會中,共生關系更強調事物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即兩種事物的誕生存在一定聯系,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正是體現了從自發產生到自覺構建的過程,心理健康教育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被納入到德育的范疇,這也意味著教育界普遍認可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緊密的聯系,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研究,兩者的共生關系越來越明顯,而兩者共生的本質是實現共同的育人目標。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共生解析。兩者共生理論的分析,要依賴系統的框架,框架分成兩個維度,即橫向與縱向維度,其中橫向維度分析的是兩種教育的發展趨勢與發展歷史,而縱向維度則主要分析兩種教育在不同時期所擁有的共生模式。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關系

        兩種教育之間存在的共生關系主要表現為:具有共同的思想起源、相同的教育目標以及共同的教育和研究對象。

        (一)兩者具有共同的思想起源。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古代的教育觀中就有所體現,這也是兩者的思想源頭,雖然教育體制經過幾千年的變化,但是兩者的思想起源卻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傳播,在中國古代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核心就是告訴人們做人的道理,而內容上包含人格培養與良好的習慣。縱觀儒家、道家與法家等各種德育思想,其中所包含的本質都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與學會做人,是德育教育的關鍵。由此可見,兩種教育的思想起源都來自古代的教育觀。

        (二)相同的教育目標。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統一的教育目標,兩者都是為了幫助學生獲得認知、情感、意志與行為等的提升,引導學生不斷改變與發展自我,促進大學生智慧、心理素質全面發展,使大學生逐漸成為社會主義優秀接班人。在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評價人才的優秀也不單純地以知識、技能為參照對象,而是綜合分析人才的職業素質、技術技能、心理素質與適應能力。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的就是為了育人,促進人才全面成長。所以,要求當前的德育工作者在教育上對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各自的側重點,緊緊圍繞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將兩者充分結合起來。

        (三)兩者的教育與研究對象具有一致性。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與教育對象無一例外是人,因此教學模式的改革也是為了適應人的需求,只不過兩者在研究層面上有差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研究人心理方面的問題,通過分析人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心理表現,對個體表現出的心理問題采取合適的解決方法,幫助個體擺脫心理疾病的困擾,進而回歸到正常的心理狀態。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研究人的思想導向問題,依據相應的思想政治理論,將個體的思想水平提升至新的高度。由此可以看出,兩者在研究內容與任務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從兩種教育獲得的結果來看,兩者研究的目的無一例外都是幫助人成長,解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在實際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兩種研究都是個體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兩者能夠起到相互促進與相互影響的作用。此外,兩者在教育方法上也有較大的一致性,實際教學中,兩者經常使用專題講座、課堂授課以及廣播電視播放等方式進行相應的知識宣傳,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兩者相互滲透,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水平。

        三、結語

        總之,在當前德育教學中,無論是心理健康教育還是思想政治教育,任何一方面單獨實施都難以獲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只有兩者共同發揮,相互促進,才能完成育人任務。

        【參考文獻】

        [1]賈虹.創業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促進[J].教育與職業,2011(05):66-67.

        [2]鄭學勤,黎琳.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4):120-125.

        第4篇: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加強;中職生;心理健康;對策

        中職學生普遍存在在厭學,紀律散漫,個性突出,難管教,沒有理想等現象。他們大多被社會認為是學習的失敗者,同時家長認為他們考不上高中讀不了大學,年紀小也打不了工,不如讀職校,自身也認為無一事處,不愿讀但不得不讀的職校。這些都對中職生產生巨大的心理影響。而這一時期正是一個人的青年期。它面臨著心理發展的狂風暴雨,是一個危險期和困難期。正如教育家杜威說的:十幾歲的階段是人生根本上左右為難的階段,他們要生長,要成熟,還要安全。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一時期,通過各種方法,幫助他們一起戰勝“狂風暴雨”。

        一、 中職生幾個心理特點

        中職生外在表現很多,比如遲到曠課常,上課睡覺玩手機,不尊重他人,更有甚者,男生為點小事大打出手,女生尋死覓活。歸根結底,源于其心理健康問題,筆記總結機電中職生心理特點和由此產生的現象,有相對好的方面也有壞的方面。

        1、智力發育總體屬中上:沒有任何人下過如此結論,中職生是比考上高中能讀大學的人智商低。相反中職學生的智力發展通常比較好,不存在智力低的問題。這可以從他們為遲到所編的無窮無盡的理由看出。曾經吳福元用韋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對中職學生進行了一項智力調查,結果發現中職學生的平均智商為116.08,屬于中上智力或高智力水平。已故心理學家朱智賢主持的一項國家重點研究課題“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

        2、承受挫折能力相對較強:中職生大多數受批評較多,尤其是男同學,所以他們承受挫折能力相對較強。據一相關報道,某初級中學一初二女同學被老師懷疑考試作弊,只因這樣,便承受不起,跳樓自盡,感嘆于一個花季生命結束的同時,亦讓人思考現在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所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這個特點也有壞處。壞處就是中職生對于某些級別的批評否定打擊,苦口婆心的教育早已司空見慣,所以要想他們改變現狀也是很相對比較難的。

        3、自卑: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自卑感是個體對自己能力和品質評價偏低的一種消極情感。中職生的自卑感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來自學習,有來自家庭經濟或家庭不完整,也有的來自自身外貌和才藝。學習方面的自卑比較普遍,由于初中階段學業上的反復失敗,不受重視,自卑感強,對成績充滿冷漠、仇視,自然厭學。中職生每天上課安排相對初高來說已經很少,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多,既然厭學,那一天安排的6節課也會是度日如年,他們就會想辦法讓正常上課時間變得精彩,即有了各種違紀表現,甚至有的違背道德。另外由于家庭或自身原因,性格極端,或太安靜或太暴躁,這些的根源都是自卑。

        中職生在同樣的社會環境下受著不同的期望,不同的教育有著更大的心理壓力,我們必須幫他們緩解這些壓力,形成健康的心理。下面就從兩個大的方面探討改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對策。

        二、改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對策

        人需要什么?想得到什么?馬斯洛心理學需求層次論按高低先后排序給出的答案是這樣的: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2.安全需求(safety needs),3.隸屬與愛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指被人接納、愛護、關注、鼓勵及支持等的需求; 4.自尊需求(self - esteem needs),指獲取并維護個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5.知的需求(need to know),指對己對人對事物變化有所理解的需求; 6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s),指對美好事物欣賞并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結構、順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 7.自我實現需求(self - actualization needs),指在精神上臻于真善美合一人生境界的需求,亦即個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實現的需求。它告訴我們現在的中職生的需求大多數在三層次和四層次上,那我們要給他們信心讓他們去實現。

        1、注重中職生生活環境。

        孟母三遷,告訴我們環境起到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如何讓環境有利于健康心理的養成,我們首先可以發揮職業學校的特色,結合各種專業,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如各種籃球比賽,手抄報比賽,繪畫書法象棋等各項文體活動,以及專業知識競賽等等,既增加了學校生活的情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各種素質能力,最重要的是體現了自身價值,有成就感,告訴他們我只是考試不行而言,這就是心理學需求層次的第三和第四點。其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始心理健康課程,設置心理輔導的老師和場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師生平等對話和情感交融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化解和心理健康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注重中職生和人際關系的改善。

        第5篇: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高職學生 心理健康 輔導員工作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0)08-0135-02

        自從1998年以來,我國的高職教育呈現出跨越式大發展的局面,高職院校從1998年的384所發展到2006年的1520所(包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設立的高職學院),占我國高校總數的69%;高職高專在校生630萬人,占整個高校在校生總數的50%以上。由于高職院校的主要生源是一些大本落榜的學生和基礎教育階段成績一直不佳的學生,他們的年齡一般在十七八歲,正值青春期。這一時期是青年人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極容易產生心理困惑和心理沖突。加之這些學生中的一大部分是基礎教育階段中經常被忽視或者不被看好的群體,這也決定了他們成為了心理問題多發、易發、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群體。那么,作為高職輔導員就要多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加強學生管理工作,以疏導、緩解由于心理問題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的各種障礙。

        一、高職學生的常見的心理問題[1]

        為了便于分析與解決問題,將高職學生的大學生活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入學初期(入學初兩個月左右或第一學期)、正常學習生活期、畢業期(最后一學期)。

        (一)入學初期常見心理問題

        1.環境適應心理問題

        這類問題常發生在高職學生入學初期。這些正值青春期的學生,其中一部分不適應由中學生活向大學生活的環境轉換與角色轉變,造成了較高的心理預期和較低的現實情況的矛盾,于是往往會處于一種理想與現實、認同與否定的沖突之中,以致精神狀況不佳,不能更好的融入大學生活;同時部分學生還存在著自我評價過高或自我評價過低的自我意識混亂。這些不良自我內心體驗,使體驗的主體在遇到挫折、突發事件時容易產生絕望、挫敗感等心理;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的行為。

        2.學習適應心理問題

        首先學習環境與學習方法的改變要求學生要有學習的自主性,并學會自己安排時間、安排內容等等帶來的不適感。學生應根據高校學習的特點來調整學習方法。首先,教師授課時間少、教學信息量大。就要求學生們提高學習效率,抓住重點難點問題去學習。其次,學生可支配的時間與資源增加,學習靈活性、自主性增強。這就更加需要學生們有較強的意志力與克制力,牢記學習的重要性。最后,高校學習強調獨立思考能力、創造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各項實際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等特點,使學生面對與中學完全不同的學習生活,這是我國教育的缺陷,也使學生們難以適應。

        (二)正常學習生活期常見心理問題

        1.學習心理問題

        這一時期高職學生常出現的學習心理問題是厭學、自卑、學習目標不夠明確,因而學習態度不夠認真,最高要求就是及格,只求拿個畢業證,混個文憑成了部分學生的目標。不少高職生對學習提不起內在的興趣,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自學能力,所以對學習文化基礎課和思想品德課很不情愿;高職學生由于入學時分數差異較大,部分學生不熱愛所學專業,對專業學習的長期性、艱苦性認識不足,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出現畏難甚至厭學情緒。與此同時不能從自身正確認識問題,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上課不聽課、下課不復習、沒問題,形成惡性循環。最后是不得不上課,上課聽不懂,不懂也得聽,考試抄與蒙,厭學情緒和行為嚴重,甚至有的學生發生逃課、長期曠課等現象。

        2.人際交往心理問題[2]

        在大學這個群體生活的環境中,人際交往的范圍拓寬,需要處理的人際關系增多。他們渴望和其他同學融為一體,渴望得到他人的友誼,可是大學之前的學習,并沒有教會這些學生們人際交往的技巧和知識,而且周圍人來自不同的地域,他們的家庭環境、生活習慣、文化背景、性格愛好等都不盡相同,這使他們之間和諧相處顯得比較困難。由此引發人際交往問題的心理問題。

        (1)與老師、父母關系緊張

        部分高職學生在中學階段就不是班上的優等生,所以經常被老師忽視、排斥、指責。新的環境、新的老師促使他們想與老師親近但又怕受到冷落,想與老師談話又怕老師看不起。一旦老師在處理或對待與自己相關的事情不夠恰當時,便會產生強烈的不滿或偏見,不配合、不支持老師的工作。我國的傳統文化決定了我國青少年與父母的感情溝通是含蓄的,不輕易表達的。這就容易出現誤解和矛盾,致使不少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交流變得更加困難,只管向父母提出經濟或其他方面的要求,經常埋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

        (2)情感引發的心理問題

        高職高專學生正處在性心理和性生理逐步成熟的時期,自然而然會產生對異性、對愛情的向往,他們渴望有能夠親近的異性朋友。浪漫的愛情在給青年學生美好體驗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困惑。但由于情感的沖動性和迷惑性,不少高職學生不能理智對待自己朦朧的情愫,過早地追求所謂的愛情,因而戀愛現象比較普遍。一些不雅和不文明的行為在校園也隨處可見。戀愛中出現波折,如果引導不好,可能會造成攻擊報復、輕生等惡性事件。這些問題都需要輔導員及時發現和疏導,讓學生有正確的人生導向和目標,才能提高學生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3.網絡引發的心理問題

        高職學生的特點之一是自我控制與調適能力不強,由于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引發的各種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一部分高職高專學生沉迷于虛幻的網絡世界,聊天、玩網絡游戲、網戀等現象在大學校園里并不鮮見,但長期處于這種虛擬的生存方式容易帶來網絡依賴、逃避現實、實際交際能力降低等種種副作用,致使很多學生成績下降,嚴重的會引發身體上或心理上的不適或疾病。

        4.經濟條件引發的心理問題[3]

        隨著高校招生、收費制度和就業制度的逐步改革,又由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人均收入不均衡,高職院校出現了富裕學生群體與貧困學生群體。富裕學生群體與貧困學生群體的消費差異可達幾倍甚至十幾倍。少數家庭富裕的學生有炫富心理、高人一等的心理。富裕學生群體的生活狀態成為部分學生羨慕的目標,崇拜的對象,同時也使部分家庭貧困的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不同程度地影響到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畢業期常見心理問題

        畢業期常見心理問題就是就業心理問題。每年畢業生就業高峰期,高職生“就業難”都會成為一個熱點問題。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原因、學校原因、企業原因,還包括高職學生自身原因。學生在擇業、就業中常見的不良心理主要有:①期望值過高,不切實際。以工作體面、環境好、工資高、福利待遇好作為就業的標準,致使就業處處碰壁;②盲目攀比心理。部分高職學生不顧自身條件限制,與其他同學的就業質量進行盲目攀比,致使就業不順利;③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難以勝任企業提供的工作崗位要求,畏懼就業;④自我封閉心理。難以融入社會生活中,不肯就業,呆在家中,成為啃老族。

        二、基于學生心理健康視角下的輔導員工作[5]

        輔導員的工作對象就是學生。高職學生能否健康成長,能否精神成人、技能成才,除了學校正常的教育培養外,不良心理的糾正、疏導、干預已經成為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健康的情感與人格的必要手段。輔導員作為與學生朝夕相處,負有管理責任、教育責任、監護責任等多重責任為一身的管理者,必須是一個能夠洞察學生心理活動的心理學家,對學生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能夠及時加以疏導、糾正。

        從心理學角度開展輔導員工作,一定要進行角色定位[6]。

        (一)在入學初期,輔導員要以朋友與貼心人的身份做好入學新生各種不良心理的調適工作[4]

        新生剛一入學,對一切都很新鮮,但也很陌生,環境不適應、學習不適應。輔導員一定要主動與學生交流,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當學生學習目的模糊,應予以明確;紀律松散,予以規范;學習方法欠缺,予以指導;有病,予以關懷;有困難,予以幫助;意志懈怠,給以鞭策;苦悶憂郁,予以開導。當學生受到挫折,自暴自棄時,輔導員不僅要善于用愛心開啟受教育者心靈的窗戶,撞擊心靈的火花,而且要用慈母般的愛心去關懷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與學生的心靈溝通,為他們解除感情上的孤獨和苦悶,做他們的知心朋友,使學生感到輔導員就是自己的親人,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素質。

        一般來說,多數學生在入學初是抱著積極的態度主動適應新環境的。比如新生進校后,學校要舉行許多活動,同學們都想通過參與,鍛煉自己的能力。但有的學生由于一味地搞活動,出現缺課不能完成作業、考試作弊等現象。為了有效地防止此種現象的發生,輔導員在入學初就要對新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時間,防止因小失大。

        (二)在正常的學習生活期,輔導員要以學生品德修養的塑造者、專業學習的督導者、健康成長的指導者的身份糾正、疏導學生各種不良的行為與心理[6]

        經過入學初期的調適,大部分學生會很快適應新的生活。但還會有少部分的學生不能適應新的環境,產生的問題及對策:1.對于部分綜合素質相對較差,自我要求不嚴,責任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高職院校輔導員應對上述問題正確分析,既要關愛學生,又要嚴格要求學生,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教育他們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處世,努力成為高職生品德修養的塑造者;2.對于部分缺乏學習主動性、學習不夠刻苦、自我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針對這種現狀,高職院校輔導員有責任在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等方面給予指導。可以用個人的切身經歷指導和感化學生,讓他們從內心真正明白學習的作用。高職院校輔導員要主動了解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在學習目標、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方面給予監督、指導,促使他們盡快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動力;3.健康不僅指身體健康,而且要心理健康。高職輔導員不僅是學生的良師,更要做益友。針對高職學生學習壓力大、人際交往困難、戀愛問題等,發現問題后要及時、細致地開展工作,提高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抵御挫折的能力。

        (三)在學生畢業期,輔導員要成為高職生職業生涯的輔導者

        作為高職院校輔導員,應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在學校為學生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自我定位,盡量減少較高心理定位和較低的社會現實的矛盾。作為輔導員側重于就業能力教育,使其了解就業形勢和政策,合理確定就業目標,指導學生搜集求職信息,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就業崗位。

        【參考文獻】

        [1]馮國凡.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及對策研究.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31).

        [2]章月萍.淺談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4.

        [3]龍曉東.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2.

        [4]李采香.針對新生特點做好輔導員工作.教書育人,2002.(5).

        第6篇: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開發舉措

        1.充分征求學生意見,調整并充實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文獻信息資源。圖書館是否能切實有效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充分發揮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有功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是否貼近高職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是否滿足他們的成長成才需要。為了讓圖書館的一切館藏資源真正發揮作用,而不是為了應付各種檢查評估湊數,對圖書館所有文獻信息資源進行大盤整、大清查,對那些已經陳舊過時發黃發霉的書籍文獻進行徹底清理封存,調整并改善文獻信息資源結構,重點充實相對比較缺乏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文獻。為此,應徹底改變過去那種一相情愿征集文獻資源的做法,廣泛征求學生意見,分別以班級、年級、專業為單位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廣泛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統計資料顯示,學生對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獻需求量較高,多數學生都有閱讀以下文獻書籍的愿望:人際關系的正確處理、情感合理釋放及其問題的處理就業心理壓力的克服、學習考試焦慮情緒的調適、自卑心理的排除、自信心的培養、網絡危害預防與控制、理性擇業觀的培養和職業人生的整體規劃等。圍繞這些與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息息相關的內容,有的放矢地配備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這種做法不僅增強文獻的可讀性、針對性和圖書館的凝聚力,而且也充分體現學校辦學“以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開展工作,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學校給予的溫暖與關愛,從而喚起他們的良知,激發他們對學習、對生活、對未來產生足夠信心,自覺地朝著心理健康的軌道去發展。

        2.成立圖書館導讀管理網絡系統,幫助學生提高其教育資源的攝取質量與效益,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圖書館有責任讓學校全體學生都從中受益,這一責任的落實需要想辦法擴大其文獻信息資源的受眾面和使用頻率,讓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性別、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高效快捷有選擇地從中獲取最能貼近他們心理狀況及其成長需求的各類紙制文獻和電子文獻。為此,圖書館工作人員必須轉變傳統工作方式,清醒地認識到圖書館的工作絕非僅僅局限在按時開關圖書文獻閱覽室和數字化圖書館、監督學生是否將文獻資料放回書架、是否按時歸還借閱的書刊、是否足額支付上網閱覽的費用、是否保持閱覽室的肅靜和環境的清潔衛生等方面。其實,這些僅是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并非工作的重心所在,其工作的重心應落腳在如何引導學生在校二三年的時間內能夠從圖書館各種文獻信息資源中盡可能吸取滋補心靈、催人奮進的寶貴精神財富,自我改造主觀世界,促進自身心理世界豐富多彩又健康協調,對生活充滿信心并產生持續的生活學習的動力。

        為了讓圖書館在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系統工程中產生這些功效,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大膽探索,在改革中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理念,徹底轉變過去那種被動工作、學生主動上門、愿者上鉤的局面,在導讀上狠下工夫,通過周密設計,組建了圖書館導讀管理網絡系統,不僅每個館員是該導讀管理系統中的成員要擔負起導讀引領的責任,還要在學生中廣為吸納一批思想素質高、工作能力和責任心都比較強的志愿者充實其中。這些志愿者是通過志愿報名的方式,在各班、各專業、男女生公寓及其各樓層中優選出來的,他們在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每周向所屬責任范圍內的同學一次最新文獻信息情報,并有選擇性地進行導讀宣傳演講,激發更多同學主動到圖書館獲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獻信息資源。再有,導讀管理網絡系統中的學生,有優先接受信息安全教育的權利,增強信息素養和信息安全保護的能力意識,以便他們能夠順利引導并幫助其他同學在瀏覽數字化圖書信息時做到自覺抗擊一些陳腐過時、低級趣味的信息資源,確保自我身心始終接受先進文化、健康文化的熏陶。圖書館工作人員在整個導讀管理活動中應始終要處于統領的地位,指定并協調好導讀學生管理員之間的工作,以他們為中介,吸引更多學生來圖書館學習提高,并幫助他們置身文獻信息海洋中,有針對性地快捷地獲取“惟我有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3.開展讀書系列活動,激活圖書館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圖書館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需要圖書館全體工作人員群策群力,,革新并優化傳統工作模式,最大化地開發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為此,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認真審視以往工作模式與經驗基礎上,大膽嘗試與創新,尋找到了以開展“圖書館讀書系列活動”為紐帶來擴大其心理健康教育受眾范圍、激活其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增強其凝聚力與向心力的工作模式。為了讓系列活動達到預期效果,在系列活動的形式上做到盡可能多樣化。各種形式的賽事都緊緊圍繞一個主題――如何有效促進高職生心理健康成長,充分反映高職生這一大學生殊群體,在學習生活中帶有傾向性的一些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以及他們促進自我心理健康成長和幫助他人心理健康成人過程中涌現出來的一些先進典范;對各比賽活動,圖書館都有專人全程監控與直接參與,包括活動的周密策劃、開展過程中的具體組織實施以及總結表彰等各個環節都親自涉歷,忌諱圖書館學生義務管理員全盤代替,從而確保活動質量與效果;建立相應激勵機制,對每一位學生參與活動的效果情況都要進行等級制評定,按照評定等級的高低合成相應的綜合素質得分,記入學生個人學籍檔案。這樣能讓參與的每一位學生都有“奔頭”,學生為了讓活動參與的效果理想一些,他們能生發出一種內在動力,自覺主動地到圖書館查閱紙制文獻資料、數字化文獻信息資料,搜尋網絡信息資源,圖書館各種文獻信息資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通過工作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形成了個個講學習、人人講健康的圖書館良好文化風尚,活躍了校園文化氣氛,為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

        開發功效

        1.磁石功效。緊緊圍繞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這條主線開展圖書館讀書系列活動,成立圖書館導讀管理網絡組織充分尊重學生意見取舍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等舉措,大大地增強圖書館在全校學生中的磁石功效。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在課余自覺主動地到圖書館學習,盡情地在那里吸取寶貴的心理健康營養,與無數的心理健康專家學者和成功人士進行心靈對話、心靈碰撞,不斷清理心靈深處尚存的塵埃垃圾,進而讓心靈變得越來越澄澈明亮,心理世界變得越來越秩序而和諧。同時,更多的學生也能自覺遠離不健康的文化場所自覺疏離侵蝕他們思想靈魂的不健康文化,諸如網上黃、校園周邊出租的黃色書刊、抽煙喝酒、打牌賭博等。

        2.泛化功效。圖書館健康先進文化對學生的教育洗禮,讓越來越多的學生體會到真正意義上的高技能型人才不僅僅是技能高手,還必須具有良好心理素質,是心理健康和諧發展的人。在與時代脈搏相契合的成才觀指引下,他們不僅充分利用圖書館健康教育資源促進自己心理健康成長,也積極主動地爭取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渠道與機會,加快心理成長步伐。過去有的同學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選修課程學習不重視,通過圖書館的泛化引領,要求選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生人數劇增,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明顯增強;主動到學校心理咨詢中心求助的學生也多了;心理上有結解不開,主動與班主任、輔導員、學生干部以及周圍同學取得聯系求得幫助的學生也多了;心理上有問題,絕大多數都能夠采取妥善的方法解決而不是像以往那樣,要么把它弊在心理,要么產生異常的甚至危及自己或他人的行為表現。

        第7篇: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1.前言

        對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的認識人們從沒動搖過,但同時存思想政治工作可包治百病的錯誤認識,工作方法也常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們的的心靈。若能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就有利于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片面性,使思想政治工作充滿活力。學校重視學生學會用的基本理論、方法去觀察、認識世界,使青年學生樹立遠大的革命理想,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人生觀、世界觀,但不能更多的只停留在一種陳述性知識的傳授上,我們需從心理學角度著手,對培養人的良好心態、心理素質、適應社會能力等作為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予以充分重視。據有關方面調查,大學生中有20%左右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心理上應變能力差,適應環境能力差,處理問題理想化、簡單化。學習壓力過大、生活節奏緊張、競爭激烈、性格和意志力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成了高校精神疾病發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對于提高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促進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協調發展,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市場經濟高速發展,人們思維在不斷發生著變化的今天,單純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已經解決不了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疾病,必須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搞好青年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工作。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交叉

        2.1交叉點。

        教育目的相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為了促進人健康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處理好心理、思想、行為之間的關系,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涉及點相同:兩者都涉及到人的心理結構中的非智力因素部分,作用于人的心理狀態、思想意識和人格品質。思想是心理的一個組成部分,高尚的思想是認識情感、意識、需要、動機、性格和各種心理因素綜合作用的體現。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的樹立不僅是思想教育的結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結果。健康的心理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充要條件。

        2.2差異點。

        心理健康教育著重于心理發展,調整心理發展狀態,消除心理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而思想政治工作著重于思想品德提高、塑造與轉變,有目的地對大學生意識形態產生影響,提高其思想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由上所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兩者有互相交叉的地方。我們的目的就是利用兩者相交叉部分,以心理健康教育來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使思想政治工作上一個新臺階。心理和思想是有區別的,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思想是反映的結果,心理是反映的過程;思想注重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層次,心理則注重人的精神世界的表層次。另一方面,二者的表現形式不同,心理主要是個體在生理基礎上的心理狀況,而思想以“觀念”的形式出現,屬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心理和思想又是相互聯系的,二者都是人的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思想轉化為行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其間包括了艱難的心理歷程。思想離不開心理因素的支持,健康的心理也離不開正確思想的主導。

        3.以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3.1以人文學和心理學的觀點為基礎,擴充思想政治工作內涵。

        我國是以“立人”為教書育人核心理念的千年古國,從孔子的“興于詩、立于禮”的儒教學說到如今的“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育人原則,準確地說就是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貫通人文特色,就是要在上述思想指導下開展人文教育,以人為本,承認和尊重大學生個人或群體的主體地位。從理解的角度出發,注重人性與個性,通過情愫化、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培養和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好個人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的關系。同時亦應遵循大學生們的思想政治發展軌跡和心理健康的轉化及成長的一般規律,適當切換角度或者做一些換位思考,避免逆反心理的產生和情感上的淡漠。實踐證明,貫通人文特色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既具有理性又蘊涵情愫,自然擴充了思想教育內涵,效果往往會更好。

        3.2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擴充思想政治教育思路。

        健全的性格和合理的認識結構等心理條件,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同樣也是不可能很好完成的。由于長期以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片面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并沒有被廣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重視、所掌握,以至于在教育過程中很難把握學生真實的內心世界,很難適合學生接受教育的心理特點,甚或將一些心理問題簡單地當作思想問題來處理,非但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往往引發或加大了他們的逆反心理。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需要借助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力量,借鑒心理健康工作特有的服務方式和內容,以提高自身的科學性、藝術性和針對性,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心理健康會使學生精神充沛,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這也無疑有利于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與理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應逐步提高自己,從心理健康工作的理論到實踐都需要加強學習和訓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學習心理教育、心理咨詢等知識,是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和必然趨勢。

        3.3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藝術。

        怎樣把思想政治工作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是我們當前需要進一步探索的新課題。思想政治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都有自己的側重點,但是作為學生,他們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思想和心理矛盾經常混在一起,僅靠單一的教育方式已經難以奏效。德育工作者要從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探索新的知識和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既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和順利成長,同時也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為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創造良好的心理條件。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兩者的結合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目前各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是采取坐等學生上門、個別地、保密地進行談話的方式,這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遠遠不夠,應該要建立組織機構,配備專兼職人員,指導并實施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工作,并通過課堂教學、小組講座、報刊、廣播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詢,引導學生重視心理問題,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4.結語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種途徑,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種思想,一種觀念,一種態度。實踐證明,心理健康教育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尤其是在高速發展的現代化社會,心理健康教育必將豐富高校教育的內容和手段,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念和方法,提高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育人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具有中國特色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永久課題。對這一課題的不斷挖掘和深入探討,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本賢.師范生就業市場分析及高校之應對[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20):45-46.

        [2]劉偉,張迪高等.師范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及對策[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06):69-71.

        [3]刁文彬,劉文文.論師范生就業能力的培養[J].巢湖學院學報,2007,(01):152-154.

        [4]安靜,朱玲.師范生潛在就業危機的原因與對策[J].唐山學院學報,2006,(02):80-82.

        [5]李娜.師范生就業市場化及應對策略[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04):101-102.

        第8篇: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綜合型人才,滿足各行業的人才資源需求。隨著教育政策的調整和變化,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而這也是當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輔導員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和開展者,需要對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有明確認知,并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學生實際狀況來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工作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實現全面發展。

        1高校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1.1班級融洽氛圍的營造者

        學生的學習會受到班級班風潛移默化的影響,它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能夠從意識層面激發出生的學習熱情和對未來的美好向往,也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反之,如果班級的班風過于消沉渙散,整個班級就會像一盤散沙,班級的整體凝聚力下降,學生個體會感到一種孤獨感,體會不到班級的溫馨和家的感覺,長期以往,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難以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而且嚴重的話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容易形成極端性格,此時就需要輔導員充分發揮班級f調組織作用,把管理的注意力放在班級文化建設和凝聚力建設上。可以定期的舉辦主題班會、團體活動等等,來對學生的全方位放在提供指導和建議,例如生涯規劃、學習方法、人機交往、戀愛心理等等。這樣可以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起到一種啟迪作用,學生對自身充滿自信,可以在班級文化活動中進一步增強集體榮譽感,進而構建積極向上和諧的班級氛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1.2獨到的觀察者

        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在學生工作開展上,具有一定的繁瑣性和挑戰性,一方面需要有責任心,另一方面還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和熱情。在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要牢牢結合學生的實際,把握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行為習慣等的不同來進行針對性教育,輔導員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觀察了解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處事方式,制定合適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做到針對性和科學性。

        2輔導員參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

        2.1發揮自身優勢,建立穩定有效的心理干預機制

        一般來說,在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中,輔導員和學生之間是直接面對面開展工作的,這種直接形式對于班級的整體狀況會有一個整體性把握,輔導員可以由此建立心理干預機制,對班級的學生干部進行明確的分工,發揮自身的協調組織作用,心理委員要及時了解學生心理變化、學校二級心理輔導站切實負起責任、輔導員定期跟蹤等來形成長效的心理危機預警機制,將這一機制不斷向深層次推進,從而使心理教育工作更為有效。

        2.2加大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力度

        首先,加強選修課成的輔導教育。很多高職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是將其作為一種選修課來對待的,因此,要切實發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作用,就要對班級的學生進行這方面的鼓勵和引導,要保證每位學生的心理輔導教育至少是在4個課時以上,而且在教育課程結束之后還要及時發放證書,充分體現心理干部的地位。

        其次,開展專題報告和講座。輔導員要在把握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對這一時期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正確對待,并在課下有針對性的開展專題講座,可以聘請這方面的專家學者來對學生在生活、學習上所遇到的苦難進行正確疏導,尤其是這一階段學生常見的人機交往問題、戀愛問題以及社會職場問題等等。

        第三,舉辦競技性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是通過意識層的教育和引導來對學生的思想和意識進行正確引導和樹立的過程,因此,在具體的開展方式上,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可以舉辦心理健康知識競猜活動,將這一時期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其解決措施進行貫穿,進一步普及心理知識,從而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

        2.3以班級為載體,充分發揮班級干部作用

        首先,體現班級的基層作用,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班級活動來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讓學生感受到班級的整體意識。例如可以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門的帶領下,班級心理委員、紀律委員等等組織學生進行這方面策劃,從這一階段學生的各個方面入手來舉辦班級活動,例如學習方法、人際交往、職業道德等等,輔導員要在這一過程中充分引導協調作用。

        其次,定期交換班級心情日志。在輔導員的組織下,班級的每一位同學可以在日志本上記錄自己當天的心情和感受,也可以是想說的心里話,具體的記錄方式可以是署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這樣可以給予學生更多心理發泄的途徑,心理委員要定期了解日志本記錄的內容,并將其反映給輔導員,再由輔導員做科學合理的心理教育工作。

        第三,構建班級檔案。輔導員要根據班級管理的實際狀況,積極發揮班級干部的作用,不同的班級干部來制定相應的檔案表格,例如心理委員制定班級成員心理狀況調查表,宿舍管理人員則可以制定宿舍成員分析表格,這樣可以對每一位學生的心理波動有詳細記錄,并經過一定時間后將其匯報給輔導員,輔導員再開展相應的心理調節和教育工作。

        3總結

        高職院校作為綜合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它是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關鍵。隨著現階段各種文化觀念的交叉沖突,使得這一階段的學生在思想意識上很容易受到影響,心理會產生較大波動,進而不利于正常的學生和生活,對于輔導員來說,就需要切實把握學生的實際,從各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保證學生心理健康,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阮松麗,程璞.高校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2(04):201,231.

        第9篇: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企業員工;心理健康;心理和諧

        一、目前企業員工主要面臨的心理問題分析

        (一)工作緊張帶來的心理問題。一是在崗位、職稱、職務等方面的競爭,使人們的學習、工作,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之下。二是生活節奏加快所帶來的緊張感增加。在物資供應部門,計劃管理、閥門質檢等崗位工作緊張的現象也非常突出。

        (二)人際關系帶來的心理問題。物資供應部門的溝通和人際關系復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與供應商的溝通和關系,二是與供料單位的溝通和關系,三是上下級之間的溝通和關系,四是與同事之間的溝通和關系。

        (三)員工的一些個人問題。比如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個人心理困擾等帶來的心理問題也尤為突出。物資供應部門員工

        85%以上是女同志,丈夫多數長年在外部市場施工,照顧家人和孩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一個人身上,這些問題都是影響員工心理健康和情緒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的著力點

        (一)從了解員工需求、滿足員工需求入手。研究需求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研究人的需求就是為了了解和掌握人的思想和行為方式的變化規律,調動人的積極性。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政治上的和經濟上的;有精神上的和文化上的;有個體需求又有社會需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承認并滿足人的合理需求,這是解決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的關鍵。

        首先要認真分析員工的心理需求。物資供應部門員工往往容易發生的幾種心理問題,概括起來講主要有穩定的收入、公平的報酬、升遷的機會、單位的認可、提高個人學識能力的培訓機會等,不同的員工對這些需求和愿望的側重會有所不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才能與工作對象產生共鳴,達到工作目的。其次,要從員工所關注的問題入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從員工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情做起,努力滿足員工正當的、合理的需求,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要關心和解決員工工作生活中的問題,滿足其合理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才會更顯著。再次,要積極引導員工需求。人的需求具有層次性、遞進性、多變性的特點。不同的群體其思維特點、生活方式、所關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所以在滿足需求的同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對癥下藥。對合理的、積極的需求應充分肯定。對不合理的、不現實的要求,要敢于否定,開展教育,加以引導。

        (二)從激勵式表揚和藝術式批評入手。做好思想工作離不開表揚和批評,而表揚和批評都應重視心理疏導藝術,否則很容易產生對立情緒,使思想工作產生不良效果。結合當前開展的“為民服務創先爭優”、“一轉雙創”等活動,抓好典型選樹工作,以點帶面,進而推動工作的開展。

        (三)從發揮企業文化的凝聚力量入手。一是培養優良企風。優良的企風有強大的教育力,能使員工受到熏陶和感染,它有無形的約束力,員工會自然地按照它的要求自我調節和控制,好的企風會發揮“情境教育”的作用,它給職工以團結的凝聚力,奮發向上的推動力,嚴而求實的控制力。二是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輿論是一種群體現象,是作為影響個體的社會心理因素而存在,輿論有積極作用,它有加強正當行為的作用。輿論有糾正錯誤言行的作用。輿論也有消極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十分重視輿論的導向,強化它的積極作用,從而使人心凝聚,奮發向上。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際溝通的好壞不僅影響職工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最終影響到思想教育效能和組織效能的發揮。在人際溝通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備真誠待人的素質,還要有一定的人際溝通的藝術,要善于與員工談心,傾聽對方的意見,并啟發對方發表自己的見解,信息傳遞要減少中轉站,保證雙方獲得的信息及時準確,以避免不必要的摩擦。

        三、加大職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福利A∨在线观看 天天国产精品污视频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亚洲人成站在线 | 亚洲综合五月天久久伊人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网站 | 日本欧美真人三级在线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