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學范文

        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學

        第1篇: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學范文

        關鍵詞:微生物檢驗;陽性率;臨床標本

        目前臨床微生物檢查是病理研究的關鍵,是感染性疾病診斷的重要參考指標。一般應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斷和預后評價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1]。所以,提高病原微生物檢驗的準確性,有助于提高微生物標本的陽性率檢驗結果的發生。筆者對我院收治的臨床標本陽性率檢驗結果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集臨床微生物標本按照時間進行分組,其中第1組為2011年3月~2012年3月時間段獲得的樣本4416份,第兩組為2012年3月~2013年3月時間段獲得的4066份。其中血液樣本為2050份,呼吸道樣本為2892份,糞便樣本1918份,其他樣本1622份。

        1.2方法 將樣本分別進行微生物學檢驗,采用全自動細菌檢定藥敏分析儀(法國梅里埃公司生產)進行標準化操作、檢驗,并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

        1.3統計學分析 將筆者總結的數據資料輸入SPSS 16.0統計學處理軟件中進行處理、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進行采用χ2檢驗。若檢驗結果P

        2結果

        筆者就兩組的微生物學檢驗結果進行總結,兩組樣本中,呼吸道樣本和其他樣本檢驗陽性結果均較高,第1組陽性率為36.2%、32.1%,第兩組陽性率為34.7%、32.3%。其中兩組樣本就血液樣本、呼吸道樣本以及其他樣本的陽性率進行比較,P0.05,尚不能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目前,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革新,臨床生物學檢驗已然為現代醫院檢驗科室的標志性產物[2]。近年來,隨著感染性疾病的危害越來越嚴重,微生物檢驗技術在臨床傳染病診斷以及預后評價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是由于臨床微生物樣本病菌種類繁多、復雜,故陽性率檢驗結果較低。

        筆者就我院獲得的微生物樣本進行檢驗結果總結,兩個不同時間段總體的微生物樣本陽性率分別為21.3%和19.8%,較朱秋麗等[3]實驗結果低。且就不同類型樣本檢驗檢出率均存在較大差異(其中糞便樣本除外)。其影響因素可能為以下幾條,首先,由于樣本采集操作不規范或失誤導致的樣本污染,從而影響微生物檢驗的準確性。其次,是微生物標本的運送和保存不合理引起的微生物污染或過度繁殖,從而影響檢驗結果的發生。故,盡可能的保證病原微生物特性是保存與運送標本的重要原則。

        針對此類問題,醫務人員應進行相應微生物樣本的采集、保存、運送等操作培訓,使用無菌容器進行樣品采集并及時進行送檢,定期回饋此段時間的結果檢查,從而指導醫護人員在微生物樣本檢驗過程中的操作程序,提高樣本的檢驗結果的正確率,減少醫療設備的浪費。

        參考文獻:

        [1]楊柳,郭清蓮,申及,等.回顧性分析比較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2(14):1573-1574.

        第2篇: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學范文

        【關鍵詞】 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736-02

        臨床微生物檢測傳染性疾病的診斷,建立在合理治療傳染病病因的基礎上,是十分有意義的。通過對微生物的臨床檢測,陽性結果對臨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本文通過對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及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2個時間段的臨床微生物檢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找出結果差異的原因,對臨床微生物檢驗提供一些臨床參考。

        1 臨床資料

        1.1 資料 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及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2個時間段的臨床標本共18040份。包括呼吸道標本、其他非呼吸道標本(包括穿刺液、傷口分泌物、中段尿)標本、血培養標本、大便標本。

        1.2 方法 微生物的檢驗使用法國梅里埃公司生產的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進行操作,參照使用指南,嚴格按照標準化進行操作,保證過程的質量安全。

        1.3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檢驗,以P

        2 結 果

        院內微生物標本統計分析如下表1。通過對兩個時間段的標本陽性率的檢驗分析,呼吸道標本、其他非呼吸道標本陽性率為2010年――2011年高于2011年――2012年(P

        3 討 論

        現階段,隨著科技的進步及醫療水平的提高,臨床微生物的檢驗技術也在不斷革新,各式先進的醫療設備為臨床微生物的檢驗提供的了便捷的操作。計算機技術,微電子學,分子生物學方向,成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感染性疾病的基礎,特別是近年來,微生物學技術在感染性疾病檢測中起著重要作用,但現階段還達不到讓人滿意的程度,臨床標本檢測陽性率較低是原因之一[2]。回顧性分析和比較醫院2010年至2012年臨床標本檢測陽性率微生物的分類,發現了兩個不同的時間段,臨床標本微生物檢測陽性率有一定的區別,可能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3.1 微生物標本采集不規范 在微生物標本采集上步驟上,不規范主要存在于檢驗的申請、病人的準備、標本的采集、標本的運輸等步驟。文獻報道,在各種導致臨床微生物檢驗結果出現偏差的因素中,70%來自微生物標本采集的不規范。由于微生物標本采集的步驟繁瑣,主觀因素多,所以容易出現問題。而且各醫療單位對于微生物采集的程序標準不同,質量控制標準不同,臨床檢驗人員的技術水平不同,很容易導致微生物標本出現問題,從而導致檢驗結果的錯誤。這不僅不能正常的檢測出微生物,而且也影響了臨床醫生的下一步治療[3]。

        3.2 微生物標本的運輸流程不規范 微生物標本的運輸對于微生物的活力有一定的影響,主要是影響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長速度,因此運輸過程一定要嚴格按照標準化過程。對于不同類型的微生物,應該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比如對于厭氧的微生物需要嚴格控制微生物的運輸過程中與空氣的接觸,防止微生物的過度繁殖等問題的出現,以免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4]。有些運送標本的人員對微生物標本的運輸規范不能正確掌握,這樣的問題在微生物標本的運輸過程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3.3 缺乏臨床經驗 微生物的檢驗不僅需要理論知識而且需要臨床經驗,對于微生物的檢測而言特點有①不能完全脫離手工;②以定性試驗為主;③主觀判斷機會較多[5]。在操作過程中情況變化多,因此這需要臨床經驗帶來的判斷力,對操作者的資歷、專業經驗、檢驗能力、操作熟練度要求較高。因此,微生物的檢測人員的臨床技能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個人的經驗水平可直接影響到微生物檢驗結果的正確性。因此,微生物檢驗人員應強化自身能力,加強業務水平,嚴格按照質量標準進行操作[6]。標準作業程序手冊應解決質量控制,生化試劑,染料,藥敏試驗,質量控制,實驗室設備,實驗室監測記錄等問題。人體的正常菌群是一個全面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檢驗人員應嚴格控制正常的內源性寄居菌引起的感染,提高了檢測的標本陽性率。此外,在檢查中,檢查員應完成嚴格的審核和支付,安全完整,準確,有效,及時報告檢驗結果。

        3.4 檢驗的質量控制不嚴格 現階段,臨床檢驗技術的不斷革新,很多新型的設備投入到了臨床使用中,一些自動化的設備和微量的生化設備在微生物檢驗中廣泛使用,這些設備以其快速準確檢測細菌、真菌的培養、鑒定與藥敏試驗的特點,成為臨床檢驗的主力軍。但這些科技設備的檢驗結果收到了多方面的影響,在實際操作中,多忽略了設備的日常維護以及設備試劑的質量控制。對于這些檢驗設備的質量控制,可參照廠商給予的儀器說明書進行操作,首先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保障檢測的靈敏度和精密度。臨床微生物檢測的試劑主要有染色液、診斷血清以及各種生化反應試劑等。對不同的試劑,有著不同的要求。商品化染色液應對品牌、試劑名稱、批號、存放條件、失效期進行嚴格的標準化操作,廠家應向客戶提供染色液鑒定的質量保證書,按照CLIA88的規定[7],染色液應每周進行一次質量控制。試劑在貯存時要避光、冷藏,以確保試劑的穩定性,不要使用過期的試劑。診斷血清是一種重要的細菌鑒定的試劑,應從有資質的生產單位購買。驗收時必須看清生產批號、血清效價、透明度與色澤,初次使用時應注意工作濃度并與原用的診斷血清對照比較后再用于病人樣品的測試,試驗中應注意無菌操作,避免細菌污染,要經常檢查貯存在4℃冰箱中的各種血清,若發現混濁,出現絮狀,應停止使用。為保證血清凝集反應結果準確,應每3個月對血清進行一次質控。不要使用過期的血清[8]。質量控制系統包括:①經過正規培訓,掌握藥敏試驗操作方法的人員;②要有標準操作規程,其中包括藥敏試驗方法、標準菌株種類及應用、藥物試驗的質控方法及允許范圍、藥物種類選擇與判斷標準等;③有試驗所需的質控菌株;④使用質量合格的消耗性檢驗材料;⑤儀器設備運轉正常控制標準在允許范圍內。質量控制系統健全后即可對外作相應檢驗。一旦發現藥敏質控試驗數據失控時,不應對外檢驗報告。

        綜上所述,檢查員應始終溝通與醫生接觸,應定期閱讀相關信息,并不斷更新其知識和專長,提高個人的理論水平,以提高操作技術,微生物測試的水平,綜合提高業務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微生物臨床檢測陽性率的目的,這對于獲得更多的臨床數據以及患者疾病的治療方案、療效、預后和轉歸都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童明慶.我國臨床微生物檢驗中的若干問題[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4,27(2):65-66.

        [2] 張紅梅.衛生微生物檢驗的質量管理[J].實用預防醫學,2007,14(2):584-585.

        [3] 張鳳梅.微生物檢驗的質量控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9,30(9):93l

        [4] 倪語星,楊莉.臨床微生物學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9):581-583.

        [5] 王雪文,顧克菊,陶建敏.微生物標本采集中的存在問題及干預對策EJ3.上海護理,2009,9(1):47-48.

        [6] 郭文濤.如何做好微生物標本分析前的規范操作[J].實用醫技雜志,2009,16(10):796-797.

        第3篇: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學范文

        關鍵詞:院內感染;微生物檢驗;監測;控制;重要性

        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醫療技術得到顯著提高,院內感染監測成為醫學發展的重要內容。在院內領導的高度關心和重視下,院內感染監控工作從組織落實到制定嚴格管理制度,采取的措施具有多樣化,在臨床中展開必要的監測,從而使院內感染監測工作逐漸走向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醫院是病患最集中的場所,各種各樣的病患每天都聚集到醫院等待治療,因此,院內環境極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我院為此成立感染監測科和微生物檢測實驗室,以便適應全國各級醫院對院內感染防控與監測工作的需求。文章對在院內感染監測中微生物實驗室設立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探討,報道如下。

        1按照有關規定配合院內感染監測科做好感染預防與監控工作

        微生物實驗室在臨床檢驗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對引發院內感染的病原菌類型進行確定。按照《消毒管理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其它預防院內感染的實施策略,建立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條例,細菌檢測制度等。對各科室感染條例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被監測科中的醫護人員定期進行討論、交流,按照監測具體數據向各監測科提出科學意見。微生物檢驗實驗室委派專業人員配合院內感染檢測工作,同時定期參加國家級院內感染培訓,和院內感染科一起監督相關條款,并將所有規定落到實處。

        2監測方法與內容

        2.1監測方法 在院內各病房及有關科室中都配備一名專業感染監測控制人員,每月定期進行一次檢查。同時在微生物檢驗實驗室中展開細菌監測工作,對院內消毒不合格的內容徹底清查,找到消毒不合格原因和存在的問題,不僅能防止類似事件再次出現,同時還能為院內感染監控提供可靠數據。倘若消毒不合要求,應立即重新消毒,一切合格后才能繼續使用,防止院內產生交叉感染。提高重點科室環境與日常用品的感染監測工作,包括:胃鏡科、口腔科、供應室、產房、檢驗科、外科等,以便傳染源的及早發現。按照微生物檢驗實驗室的監測結果,定期向院內感染科總結、匯報,通過分析感染病原菌,確定下一步工作重點,為今后工作制定合理計劃。

        2.2監測內容 微生物檢驗實驗室的監測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①環境監測,包括:醫護人員的手、空氣、高壓滅菌裝置、物品表面、醫療器械等物品的細菌量,避免醫療物品、醫療器械和醫護人員的手被病原菌污染后,傳染給病患;②提高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監測管理力度,對其質量嚴格把控;加強重點科室致病菌的監測,包括:金色葡萄球菌、沙門菌屬、化膿菌等;③一旦發現細菌異?;蚴钱a生流行趨勢,應向有關科室及時通報,并向院內感染監測科匯報,采取相應措施,阻斷病原菌傳播途徑,做好預防控制工作,保護易感染人群,努力為病患建立良好醫療環境,同時提升醫護質量;④減少院內感染發病率,使用有效措施保護病患、醫護人員以及社會民眾的健康。

        3提高病原菌耐藥性的監測

        在微生物檢驗實驗室中鑒定分離病原菌對抗感染治療與細菌耐藥性監測具有重要意義,所以,要將質量保證制度完善,應提高與臨床治療之間的配合。在使用美國臨床檢測試驗(NCCLS)標準對藥物敏感實驗進行規范,藥物敏感實驗中使用的抗生素一定要實用、科學、經濟、合理,提高微生物檢驗實驗室在院內感染監測工作中的職能,正確評價并解讀實驗結果,及時公布院內病原菌的耐藥性,為抗生素的臨床使用提供科學依據。

        4將細菌耐藥性的檢測結果定期在院內公布,同時對細菌耐藥性實施網絡管理

        熟練掌握美國臨床檢測試驗(NCCLS)標準,這是判斷抗菌藥物敏感實驗結果可靠性與準確性的重要內容?,F階段,選取治療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藥物在大多數情況下,醫生是按照經驗選擇的,但是經驗選藥也需要流行病資料和循征醫學的支持,將細菌耐藥性的監測結果定期在院內公開,統計并分析重癥監護病房等重要科室中常見病原菌的耐藥與分布情況,對經驗選取抗生素、提升重癥感染性疾病救治成功率幫助很大。分區域并長時間建立耐藥監測網,經過研究分析,很容易得出本區域耐藥病菌發展趨勢和抗生藥物的耐藥性,有助于制定本區域抗生素藥物的使用,同時對經驗用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結論

        目前,我國臨床治療中微生物檢驗實驗室的建立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和我國院內病原菌以及感染性疾病的耐藥性存在嚴重不相適應的現狀;并且,臨床治療有關部門以及檢驗科有關人員對微生物檢驗實驗室的日常運作、軟件與硬件建設缺少重視度。在各種不利條件下,微生物檢驗實驗室應積極幫助臨床做好院內感染性疾病的治療與診斷工作,并將其當作最主要目標執行。這樣微生物檢驗實驗室才能更好的發展,為院內感染性疾病的監測、預防、治療、控制做出更多貢獻。

        參考文獻:

        [1]任軍.檢驗科微生物實驗室在院內感染監測中的重要作用[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1,12(09):134-135.

        [2]周景春.重視微生物檢監測促進醫院感染控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13(01):219-221.

        [3]殷霞.創新微生物實驗室工作完善醫院感染監測管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04(15):167-168.

        第4篇: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學范文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39-01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技術手段的不斷提升,醫學事業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產生了巨大作用,為人類的健康長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醫學是一把雙刃劍,醫療過程中各種侵入性操作治療手段的使用,以及腫瘤化療、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應用,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在有效治療感染的同時,也誘發或導致治療更加困難的多重耐藥和醫院的二重感染。醫院感染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醫院管理課題[1]。在美國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在5%~10%,每年造成的額外的醫療消費約為175~350億美元[2]。醫院感染除了經濟上損失以外,更嚴重的是給患者帶來巨大危害,微生物檢驗在對醫院感染檢測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醫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環節之一。

        醫院感染的發生有三個主要環節,包括傳染源的存在、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每個環節都與微生物學檢查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醫院感染包括兩種類型,即外源性感染和內源性感染。醫院感染正確的診斷,必須依賴于微生物學檢查,因此微生物學檢驗在醫院感染的診斷、監測、流行病學調查、消毒滅菌效果評價、抗菌藥合理使用情況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 微生物檢驗可對各種臨床標本作出正確的病原學診斷

        醫院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間遭受的感染,可涉及到臨床各科室,由于介入性診療技術的廣泛應用,腫瘤病人的放療、化療,抗菌藥物的濫用等,使醫院感染的危險極大增加,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是醫院管理的重要任務,而及時準確的病原學檢測與診斷是重要手段。目前臨床細菌培養技術不斷豐富,儀器設備日趨先進與完善,給病原學檢測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同時基本操作技術及經驗在病原學檢測中亦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醫院感染流行暴發時對病原菌除做到種的檢測外,必須做到型的檢測,即分型技術。目前臨床細菌分型方法很多,如血清學分型、生物化學分型、細菌菌素分型、抗菌藥物及重金屬分型、PCR技術、染色體酶切物脈沖場凝膠電泳(PFGE)等,目前則以細菌染色體限制性內切酶酶切后PFGE最為可靠[3]。

        2 細菌的耐藥性監測

        伴隨新的抗菌藥物的不斷研發、生產、應用、甚至濫用,隨之產生的人類耐藥性也日益嚴重和復雜。其中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近年來日漸增多,在某些國家高達70%以上;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發展也很迅速,美國從1975年的2.4%增長到1991年的29%,我國則更為嚴重,約在50%[4]。首例耐萬古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1996年5月出現在日本,之后在美國新澤西州及密西根相繼出現;耐多種藥物的結核分枝桿菌也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由于注射器未能徹底滅菌而造成注射部位感染分枝桿菌60例,非典型分枝桿菌多數表現為生長速度快(一般3~5天),營養要求不高,因此,一定要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隨著真菌感染的增多,真菌菌血癥患者的死亡率也達30%以上。所以對細菌耐藥性的監測已成為臨床微生物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刻不容緩。

        臨床醫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是預防醫院感染的根本措施。目前,我國存在著嚴重的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甚至濫用的現象,研究發現住院病人中約有80%患者給予抗菌藥物,但根據細菌對抗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而給予抗菌藥物治療的病人僅占14%(4%~34%),也就是說約有86%的患者是根據醫生經驗給予抗菌藥物治療的。因此,要大力改進微生物檢測實驗條件,加強與臨床的聯系,及時采集標本,盡早進行微生物學檢測及藥物敏感試驗,以減少臨床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

        3 向臨床科室定期報告病原學檢測及細菌對抗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

        臨床醫師要對該院引起感染的常見菌及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進行全面的了解,要把數據作為在得到病原學確切診斷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之前參考用藥的重要依據。我們知道在病原學診斷方面盡管采取了許多措施來縮短出報告時間,仍距臨床要求差距很大。因此,醫院微生物檢驗工作者要定期提供當地醫院病原學檢查結果,作為臨床醫師初步用藥的科學依據,再根據病例分離細菌、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調整或更改治療方案。衛生部有關文件中關于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職責中明確提出,每半年要報告1次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以及對抗菌藥物的敏感試驗結果。

        4 重點檢測醫院重點科室的環境、醫護人員的手的病原學

        醫院感染的病原菌不僅存在于病人、醫護人員,也存在于醫院的環境中,因此,重點檢測醫院重點科室的環境、醫護人員的手的病原學很有必要,如對醫院感染發病率較高的科室或病房進行物體表面和空氣的微生物學調查,對一些特殊部門如手術室、產房、嬰兒室、ICU等進行環境微生物學監測,并要求必須達到衛生部頒發的標準,絕不姑息。醫護人員手的消毒在預防醫院感染中重要作用不容忽視,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醫護人員的手進行細菌學監測并要求達到衛生部頒發的標準。一旦出現醫院感染流行,除對各種臨床標本嚴格進行微生物學檢查外,也應對傳播途徑、醫院環境以及隔離措施等方面進行微生物學檢測。

        5 嚴格進行消毒滅菌效果的微生物指標監測

        所有醫院中使用的消毒滅菌方法很多,同時對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方法也很多,但最為可靠的方法仍然是微生物指標的檢測,即用某些特異的菌種作為指示菌,視其是否被殺死作為消毒滅菌的檢測指標,如用嗜熱脂肪芽胞桿菌作為壓力蒸汽滅菌的生物指示劑,應用枯草芽胞桿菌黑色變種作為紫外線殺菌的指示菌等,嚴格進行消毒滅菌效果的微生物指標監測,是預防醫院感染有效途徑之一。

        醫院感染管理是一門科學性、技術性很強的涉及多學科的組織管理科學[1]。微生物檢驗工作者發揮著他人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們既要積極預防醫院感染,又要及時科學地治療醫院感染,通過臨床微生物學的檢驗,不僅明確醫院感染的病原體及體外藥敏試驗,而且正確指導臨床醫生合理選擇敏感、高效、低毒的抗菌藥物,才能較好的治療醫院感染,降低病死率。

        參考文獻

        [1] 張培珺.《現代護理管理學》.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第二版,218-219

        [2] Richard P,Wezel.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soomial infections.3th ed.Baltimore:Williams & wilkins,1997.21-26

        第5篇: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學范文

        一個好的醫生或醫護人員,除了應有精湛的醫術外,還應具有很強的責任心和高尚的醫德,因此醫學人文精神對于醫護人員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這不僅可以提高醫療服務水準,還能使醫患關系更加和諧,提高醫護人員和病人之間的相互信任。醫學微生物學是基礎醫學中一門重要的學科,本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探討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加強人文醫學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徑,促進醫學人文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

        醫學微生物學;醫學人文教育;教學方法

        醫學人文教育是醫護人員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醫護人員除了在學習當中掌握醫學科學知識,還要在科學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的醫護理念、預防觀、衛生觀等等,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人們對衛生健康的需求和保障,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發展。醫學微生物學是一門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是醫學基礎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門學科,一方面要求學生掌握與醫學相關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學性狀、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和診斷方法及防治原則等理論知識,從而為學習臨床相關的感染性疾病以及超敏反應性疾病打下堅實而牢固的基礎;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與醫學微生物學相關的觀念和原則:如無菌觀念、交叉傳染、杜絕“濫用抗生素”等原則,這些觀念和原則的把握,會使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學習和實際工作中,有助于學生個人和職業素質的進一步提升[1]。

        1醫學人文精神的內涵

        醫學人文有著悠久的歷史。一百多年前,加拿大著名醫學家及教育家威廉•奧斯勒說:“醫學是一種專業、而非一種交易;它是一種使命,而非一種行業;從本質來講,醫學是一種使命,一種社會使命,一種人性和情感的表達。這項使命要求于你們的,是用心要如同用腦”。“人文”一詞源自拉丁文“humanists”,指的是人性與教養,也指人的精神文化[2]。人文涉及面很廣,包括文化知識、、道德倫理、風俗習慣等,只要是與人類精神活動有關的內容都可以歸屬于人文的范疇。而醫學人文精神是指在醫療實踐過程中要敬畏生命、崇尚健康、維護尊嚴、撫慰心靈,簡單來說,就是以病人為本的精神,從人性出發,關心、關懷和尊重病人,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具體體現在對生命價值和生命意義的尊重和敬畏,發自內心地關愛病人。醫學人文精神主要包括“知”和“行”兩個方面:“知”是理念,即以人的生命和尊嚴為主旨,把人的發展完善和精神自由的信念深植于心;“行”則是實踐層次,即在醫療實踐活動中,醫務人員應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急患者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為維護患者的生命健康而努力[3]。當前,許多醫院頻繁發生惡性暴力事件,醫患關系日益惡化,這與少數醫務人員職業道德的缺失也有一定的關系,因此,醫學生在學習階段更應注重素質教育,強化醫學人文精神培養。

        2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的方式與途徑

        2.1教師加強重視,轉換角色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教書是把自己的知識、學問傳授給學生,而育人則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使學生成為正直、善良、有益于社會的人。因此教師不僅要求滿腹經綸,還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教師只有具備了高尚的師德,才可能把“育人”恰如其分地滲透于“教書”之中。這就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轉變角色,不能把自己僅局限于教師的角色,除了傳授知識外,還應該能夠傳承一種精神,一種人文關懷的精神。所以,教師在授課中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科學知識,還要把醫學人文的精神文化傳承給學生,言傳身教,讓學生充分體會到醫學人文精神的內涵,培養他們關心、關愛、理解別人的精神和責任,只有這樣他們離開學校進入社會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服務于病人和社會。因此,在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中,教師同樣要轉變角色,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結合本學科相關內容把醫學人文的精神傳遞給學生,促進醫學人文教育[4]。

        2.2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促進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

        強化學生的自身感悟。醫學微生物學所涉及的病原體種類繁多、內容龐雜,且各章節之間邏輯性不強,學習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本學科易于理解但難于記憶[5]。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主體,全程采取灌輸式教學,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對醫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必須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如采用以案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的啟發式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積極開展情景模比、課堂討論、課外閱讀及學術研討,鼓勵并創造機會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和觀念,使醫學生通過自身體驗把人文價值理念內化為醫學人文精神。實驗與理論相結合,將醫學人文教育融入實驗教學。醫學微生物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也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無菌觀念,設計“空氣的細菌學檢查”試驗,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細菌無處不在,應時刻注重無菌操作技術,防止污染,為以后工作中防止醫院內感染的發生及傳播打下良好基礎;而“口腔、手指的細菌血檢查”試驗,讓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的概念,認識到自然界大部分微生物為正常菌群,有些對人類無害而有利,微生物與人類、與自然界和諧相處,密不可分,只有少數才會引起人類疾病。

        2.3針對社會熱點問題,加強醫學人文精神教育

        2.3.1抗生素濫用與“超級細菌”的出現

        青霉素的發現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自1941年青霉素應用于臨床后,人們相繼發現了上萬種抗生素,其中200余種抗生素應用于臨床治療??股氐膹V泛應用可以說挽救了無數生命,至今抗生素仍然是感染治療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藥品。然而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引起人類疾病的許多細菌已經對其產生了耐藥性。而人類抗生素的濫用加劇了微生物對抗生素的耐藥程度,特別是近年來出現了對多種抗生素耐藥的多重耐藥菌株,甚至是“超級細菌”。超級細菌不是一個細菌的名稱,而是一類細菌的名稱,這一類細菌的共性是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強勁的耐藥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超級細菌的名單也越來越長,主要包括產超廣譜酶大腸埃希菌、多重耐藥銅綠假單細胞菌、多重耐藥結核菌、泛耐藥肺炎桿菌等。為了減緩細菌耐藥性及超級細菌的出現,要求醫生合理規范使用抗生素,應嚴格掌握抗生素的適應證、禁忌證,以及藥物的配伍禁忌,或根據藥物敏感性實驗,選擇敏感的,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用于臨床治療;嚴格控制預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并在使用過程中,加強耐藥監測。

        2.3.2正確認識艾滋病,消除恐艾與歧視

        當今社會環境下,人們對艾滋病的認識仍存在不少誤解與偏見,針對這一現象,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這一章節的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重點介紹該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為性傳播、血液傳播和垂直傳播,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盡管目前我們尚不能治愈艾滋病,尚未研發出預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但是通過宣傳教育,嚴格控制血液和血制品,以及提倡安全等一系列積極有效措施,HIV的傳播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當前HIV感染率仍居高不下的事實,分析原因,這與艾滋病患者被歧視、不安全、醫療機構的商業利益驅動等種種因素密不可分,歸根結底是個人道德、醫生醫德等醫學倫理素養缺乏所致。這就要強調學生要有職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不僅要積極宣傳預防,還要以身作則,潔身自好,同時教育學生應該正確對待艾滋病患者,培養學生尊敬他人、理解他人的優秀品德。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將人文精神培育貫穿其中,將醫學人文理念真正滲透到醫學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信念[6-7]。

        3結語

        現代教育的培養目標包括知識、技能、情感,三方面缺一不可,特別是醫學不同于其他科學,研究對象是人,服務對象是患者,所以醫學具有其特殊性,因此,醫務工作者除了要求有精湛的醫療技術外,還必須具備高尚的醫學人文素質,這樣的醫務工作者才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患者,真正做到“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因此醫學生人文教育更為重要,在授課過程中將人文素質教育有機融入到專業課,這就需要教者精心的構思和設計;此外,人文素質教育相關案例也需要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同時促進醫學生的醫德教育,使學生更能勝任將來的工作崗位,在某種程度上緩解醫患關系,促進醫學教育和醫患關系的和諧發展。

        作者:張金平 曾靜 胡曉艷 單位:西南醫科大學病原生物學教研室

        參考文獻

        [1]孫桂鴻.小議醫學微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素質培養[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5):封3.

        [2]杜宏.醫學人文教育乃醫學教育之根本[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3,26(6):561-563.

        [3]王夏強.淺論主體感悟式醫學人文精神培育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4,(23):183-184.

        [4]陳錦龍,呂剛,宋婧,等.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加強醫學人文教育的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4):169-171.

        [5]包常華.留學生醫學微生物學教學法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10):781-782.

        [6]胡曉艷,向麗,姜梁.留學生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育[J].西南軍醫,2013,15(3):356-357.

        第6篇: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學范文

        關鍵詞:細菌藥敏實驗; 臨床用藥; 多重耐藥; 指導作用

        隨著多重耐藥或經耐藥細菌在教學醫院以及綜合性醫院的流行,院內感染的機會也在不斷的增多。一些對青霉素和大環內酯類耐藥的肺炎鏈球菌,對3代頭孢菌素耐藥的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陰溝腸桿菌、弗式枸檬酸桿菌,以及對碳青霉烯類耐藥的銅綠假單孢菌和鮑氏不動桿菌等耐藥菌株的流行,加之一些新的病原微生物的不斷出現,使臨床對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步入了舉步維艱的境地?,F在我國已經提早步入了抗生素高水平耐藥的國家行列,雖然抗生素在不斷的推陳出新,卻遠遠不及耐藥菌株變異更新的速度快。所以研究多重耐藥菌株的流行特點。在臨床醫生的用藥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我國是大腸埃希菌對氟喹諾酮類耐藥率極高的國家。我國重癥監護病房革蘭陰性菌耐藥監測網(NPRS)、SEANIR以及pvmc data 17年的耐藥監測結果均提示,大腸埃希菌對環炳沙星的耐藥率超過70%。而全球著名的SENTRY監測網提供的信息:亞洲太平洋地區、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的耐藥率分別為20%、10%、18%和3%。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①臨床濫用喹諾酮類藥物治療呼吸道、泌尿生殖和腸道感染;②養殖業飼料中過量添加喹諾酮類藥物;③臨床送檢標本之前已經用過喹諾酮類治療,這就要求我們的臨床醫生在送檢各類標本做藥敏試驗之前,盡量不應用各類廣譜抗生素,只有這樣做出的實驗結果才能真正的指導臨床用藥。

        1 銅綠假單胞菌(PA)和鮑曼不動桿菌(Ab)對碳青霉烯類耐藥性的變遷

        銅綠假單胞菌對碳青霉烯類耐藥性在不斷的上升,給臨床治療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同時,它也是院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NPRS結果提示:亞胺培南不敏感的銅綠假單胞菌高達20%~40%,而SEANIR的結果為22%,銅綠假單胞菌具有較低的外膜通透性,其外膜由微孔蛋白組成。由于PA大通道拷貝數較低或僅存在小孔道導致外膜通透性下降,是藥物不易進入菌體,因而對多種不同結構的抗菌藥物高度耐藥。OprD2是亞胺培南進入菌體的特異性通道,而頭孢菌素、青霉素類不能通過OprD2通道,PA對亞胺培南的耐藥主要是由于OprD2含量減少或丟失所致。另外PA還有至少3類主動外排系統,即MtxAB-OPrM、MtxcD-OprJ和 MexEF-OPrNoMexAB-OPrM參與多重耐藥,對美羅培南和頭孢烯類交叉耐藥。就主要與MtxAB-OPrM主動外排系統過量表達有關。

        近幾年,多重耐藥或經耐藥的Ab流行,引起臨床感染專家和臨床微生物學家的關注。SEANIR提示,亞胺培南對Ab的耐藥率為11%,而PVMcHdata 2004年的耐藥率為30%。該菌在醫院環境中分布很廣,易存活,對重癥監護的患者有很大的威脅,尤其對碳青霉烯類耐藥的Ab幾乎無藥可用。產碳青霉烯酶(主要是D類OXA-23、40、51、58)Ab不僅對碳青霉烯類耐藥,大多數還對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及氨基糖苷類耐藥。Ab外膜多種孔道蛋白表達下調,導致外膜孔道蛋白丟失,也會對碳青霉烯產生耐藥。Ab類似于MRSA很難從院內根除。對于Ab感染的患者,亞胺培南、美洛培南、頭孢他啶、氨基糖苷類或氟喹諾酮類聯合治療是仍然有效的方法。目前治療耐碳青霉烯類的Ab感染可選用抗生素極為有效,國外經驗用舒巴坦或氨苷西林舒巴坦及莫西沙星治療,也可以選用多粘菌素、粘菌素、米諾環素以及將上市的替加環素治療?!? 臨床感染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結合,微生物實驗室的藥物報告

        在各類醫院的臨床治療中,大多數感染性疾病都是應用各類廣譜抗生素,由于很多感染是由耐藥菌株引起的,所以廣譜抗生素根本沒有任何效果,反而極易引起由真菌引發的二重感染,對臨床治療帶來極大的困難。

        以下是我院幾例感染病例,從中看出細菌藥敏試驗的重要性。腦出血患者,行微創術后,氣管切開,繼發肺內感染,微生物鑒定結果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頭孢類耐藥,呱啦西林/舒巴坦還未廣泛應用于臨床,無法購到,以致于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患者死于感染性休克。同一療區,同樣是一例腦出血患者行微創術后患者,未行氣管切開術,亦出現肺內感染,右側肺不張,實驗室微生物鑒定亦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藥敏試驗亦為復方呱啦西林敏感,家屬從北京購回該抗生素,用藥3 d后,治療好轉,1周后,痰培養正常。2例相同的病例,卻有著不同的結果??梢娝幟粼囼炇欠浅V匾摹*?/p>

        另外,解脲支原體是近些年來臨床頻繁檢出的一種條件致病微生物。在治療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誤區。臨床普遍應用大環內酯類藥物和阿齊霉素治療,很少依據實驗室的藥敏結果來用藥。例如:某患者感染解脲支原體后用阿奇霉素治療1個療程,沒有任何效果,停藥后,重新做藥敏試驗,結果為左氧氟沙星敏感,改用抗生素后,1個療程痊愈。再有反復尿路感染患者1例,由于經常發病,所以長年自行服用各類廣譜抗生素,癥狀緩解后,即停藥,爾后再次復發,再復藥,反反復復多次,最后因用藥無效入院治療,實驗室診斷為大腸埃希菌感染,而且為耐藥菌株,只有阿米卡星敏感,用藥1周后痊愈。

        綜上所述,應該從臨床微生物的角度出發,為臨床提出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準確的依據,積極尋找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種類,早期進行目標治療,延緩耐藥菌株的發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這正是臨床工作的職責所在。

        參考文獻

        第7篇: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學范文

        關鍵詞:不同時段;臨床標本;微生物;陽性率

        現階段,臨床微生物檢驗已經成為現代醫學中的重要檢測方式,能夠為臨床眾多感染性疾病帶提供充足的診斷依據,促進治療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因而提高微生物檢測質量,提升檢驗陽性率已經成為臨床微生物檢驗的熱門研究課題。筆者對我院在2011 年3月~6 月和2012年3月~6月,前來就診患者的臨床標本的微生物檢測陽性率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本院檢驗科在2011 年3月~6月和2012年3月~6月,進行的2500 份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本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檢驗時間的不同分為兩個階段,其中2011 年3月~6月為第一階段,共1363例,2012年3月~6月為第二時間段,共1137例。所有標本中428份例為血液、胸、腹水及腦脊液等血培養標本,1120例為各類呼吸道標本,124例為糞便標本,其他非呼吸道標本828例。兩時間段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本在標本種類、檢驗時間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可以進行統計學比較[2]。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珠江迪爾黑馬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對2500例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本進行微生物檢驗,所有操作均嚴格執行標準化操流程,做好檢驗質量控制。

        1.3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處理。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如果P

        2結果

        不同時間段各種類微生物標本檢驗陽性率對比對比情況如表1所示,我們可以發現第一時間段血培養標準7.9%,而第二時間段則為10.1%,第一時間段明顯低于第二時間段相比 (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而在呼吸道標本和非呼吸道標本比較上,第二時間段均低于第一時間段,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

        3討論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逐步發展和進步,醫學微生物檢驗技術也正逐步朝著自動化、微機化以及分子生物學的方向發展,在臨床感染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來,隨著感染疾病的日益增多,病菌種類逐漸復雜化、多樣化,我國微生物檢驗技術仍然存在大量的改進空間,究其原因,最為重要的就是標本陽性檢出率低下而導致的。本次研究證明,2011年3月~6月和2012年3月~6月兩個時間段不同類型的標本陽性檢出率總體來講,差異較大,主要由兩個因素造成的:①微生物檢驗標本的采集存在問題。眾所周知,標本規范采集是提高檢驗準確率的基礎,然而調查中發現70%左右的實驗結果不能和臨床診斷相符都是由于醫護人員未嚴格執行樣本采集規范而造成的。因而提高陽性率的首要前提就是提高醫務人員采集標本時的規范性,最大限度的保證標本的合格。一般來說,在用藥前臨床科室醫護人員應當對微生物檢驗標本采集,而進行分離培養時則應借助綿纖接種法通過痰標本實施采集。部分情況下需要厭氧培養,那么可以借助氣管穿刺法得到痰標本,由醫務人員利用膀胱穿刺收集尿標本,需要注意的是糞便標本需要盡可能的防止和空氣接觸。在菌血癥和敗血癥的診斷中,臨床上經常將血培養檢測病原微生物作為最重要指標,但是在實際采集時,經常會遇到采血量偏低的情況,與此同時采血份數不足包括時機不合理,都極易降低標本采集的質量,舉例來說,正常成年人如果處于發病初期應當采集的血量應為10ml,過少則會不準確。②如果微生物標本在保存或者運送程序上不能規范操作也會影響到檢測治理。應最大限度的確保病原微生物特性。由于不同的微生物標本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檢測目的,所以選擇保存方式或者運送方式時也應當有所不同。舉例來說,厭氧菌時,需要避免和空氣的接觸,盡量進行即刻送檢,如果兼性厭氧菌出現過度生長,必然會導致其陽性率降低[3]。

        綜上所述,應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水平,認真分析比較不同時段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的檢驗陽性率的結果,為臨床疾病治療提供更為有利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楊柳,郭清蓮,申及,等.回顧性分析比較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14).

        第8篇: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學范文

        【摘要】本文就我國傳染病現狀與防治對策進行了研究。首先,簡單介紹了傳染病的特征;其次,分析了我國傳染病現狀;最后,對傳染病的防治對策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我國傳染病現狀;防治對策;傳染病的特征

        雖然我國各個方面正在快速發展,但是各種各樣的傳染病卻在不斷出現,不斷困擾著我們人類,且一直對我們的生命與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分析,每年平均有多于1700萬的人死于不同種類的傳染病,死亡比例達到全球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在最近20多年中,新發現了能夠導致傳染病的30多種病原體,過去得到有效控制的傳染病再次蔓延起來,因此我們應該和傳染病進行著不斷的斗爭,且深刻理解傳染病的特征以及我國傳染病現狀,以便及時探討出防治對策。

        1 傳染病的特征

        (1)特異的病原生物能夠引起各種各樣的傳染病。這些病原生物不僅包括衣原體、支原體、細菌以及病毒等病原微生物與蠕蟲以及原蟲這些寄生蟲,也包括與寄生蟲以及微生物不同的變異蛋白質,這種變異蛋白質沒有核酸結構,同時具有感染性,因此被稱為朊粒,它是人類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ㄈ祟惎偱2〉龋┑牟≡?。

        (2)傳染病具有傳染性、流行性以及地方性的特征。在病程的某個階段過程中,能夠通過一些途徑方式,把傳染病疾病傳染給別人,這就是傳染病的傳染性特征;按照傳染病流行性程度,可以分為大流行、流行、暴發與散發,這就是傳染病的流行性特征;由于地理條件以及存在的中間宿主,一些傳染病往往在一定范圍內發生,這就是傳染病的地方性特征。

        (3)傳染病往往還具有以下一些臨床表現:首先表現為發熱,機體內發生的炎癥會導致發熱。在很多傳染病中,都存在不同時間以及不同程度的機體發熱過程;其次表現為發疹,因為病原體或者它的產物不僅能夠對體表皮膚細胞產生直接作用,也會對其微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相同的作用,因此在很多傳染病臨床過程中,會有黏膜疹和皮疹等發疹現象的出現,可以把皮疹出現的時間與皮疹大小,皮疹分布狀況與皮疹形態等特點作為臨床診斷的重要根據;最后,在傳染病病程中,敗血癥、毒血癥以及感染性休克等也是傳染病的臨床表現。

        2 我國傳染病現狀

        在我國,傳染病仍然相當嚴重地流行著,各種各樣的傳染病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程度的流行,但是,大部分傳染病已經得到基本控制。不論相對看來,還是絕對看來,傳染病都是增加的。因為我國經濟迅速發展,衛生條件已經提高,人民的壽命普遍增加,然而老年人的免疫力卻在下降,被傳染病傳染的機會較多,同時他們發生惡性腫瘤的機會增加。根據我國傳染病現狀,一些傳染病已經得到基本控制或者有效控制,這就是傳染病現階段的特點。同時,與以前的傳染病相比較,現階段總的傳染病發病率以及傳染病死亡率明顯降低;大多數傳染病的致死強度即病死率明顯減??;不同的大規模流行明顯減少;通過不同途徑傳播的傳染病發生了不同改變。在2005年1月,我國對流腦發病進行統計報告,共有258發病例,這些病例分布在28個省、自治區以及直轄市,與2004年同期相比較,2005年的流腦發病例稍微增加,但是與2002年以及2003年相比較,有所下降。在2005年的春節,我國共統計報告了40例流腦新發病例,這些病例在14個省份分布著。目前我國的流腦發病率持續穩定在0.2/10萬上下,該發病率遠遠低于一些歐美國家,使大規模集中爆發的現象極大地減少。

        3 我國傳染病防治對策

        (1)應該更加了解認識還沒有發現的傳染病,應該大力宣傳傳染病預防知識。蠅蛆病以及拉沙熱等老傳染病,新克雅病以及尼派病毒腦炎等新發傳染病,這些傳染病已經在國外存在,但是在我國內還沒有發現。這些傳染病可能隨時在我們面前出現,我們應該了解認識該傳染病的臨床表現以及流行地區特點,從而保證患者及時就診,減少甚至避免這些傳染病的發生。同時,應該大力宣傳傳染病預防知識,大力提高每個人的傳染病預防知識以及意識,可以控制減少大多數傳染病的流行??傊瑧摳恿私庹J識各種傳染病的發展趨勢,保證傳染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

        (2)應該大力貫徹我國傳染病防治基本對策。嚴格按照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積極提高對突發傳染病的應急能力,大力加強傳染病監測的基礎性工作,分類進行指導,使該基本對策向弱勢以及高危人群與貧困地區以及農村地區發展。同時,應該積極建立群眾與專家相互結合,把專家專作為主要的常態工作機制的長效機制;大力建立傳染病投入控制的長效機制,保證了這兩個長效機制的建立,才能使我國傳染病防治基本對策得以大力貫徹。

        (3)應該大力加強動物源性傳染病監測工作。動物不僅是許多人畜共患疾病的儲藏宿主,還是很多傳染病的傳染源,大力加強動物源性傳染病監測工作是相當必要、極其重要的。目前發現的200多種傳染病就是從動物身上傳播給人的。了解這些傳染病在動物體內的分布規律,認識其在動物群內的流行規律,能夠使一定的防治對策得以制定,能夠使傳染病向人傳播得以避免。由于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發展,人和自然環境有著更加密切的關系,人類會更加頻繁地接觸野生動物,所以,動物傳染給人類傳染病的機率可能增加。同時,世界各國科學家以及我國科學家大力重視野生鳥的帶毒檢測工作,然而沒有大力重視養殖家禽的病原微生物以及流感病毒的發展動態與變化規律。因此我國的科學家們應該更加重視此項工作,應該對其進行大量相關的工作,積極進行家畜家禽傳染病的流行病學與病因學關系的系統調查,以保證科學合理的養殖措施方法的有效建立。

        (4)應該大力提高傳染病預防方面的經濟投入。要改變經濟效益差的現狀, 各級地方政府以及國家應該制定合理特殊的政策;當經濟條件許可時,應該積極提高免費接種疫苗的種類數量,在稅收上,應該對進行疫苗研究與生產的企業單位給予優惠。同時加強研究獸醫微生物學,加強獸醫微生物學相關的理論知識,能夠對人畜共患傳染病所帶來的危害進行控制,把我國獸醫微生物學的總體科研水平的提高作為我國提高總體科研水平的戰略要點。應該提高傳染病研究方面等相關的資助水平,我國傳染病的科研研究水平落后于發達國家,應該大力提高分子免疫學、分子生物學與疫苗學方面的科研研究水平,應該建立或者增加這些方面的特殊基金,應該增加這些方面的科研人才,才能提高我國傳染病研究水平能力。

        4 總結

        隨著我國各個方面快速發展,更加新奇的傳染病不斷出現,為了減少甚至避免傳染病帶來的危害,應該根據傳染病現狀,及時對傳染病防治對策進行相關的探究。

        參考文獻

        [1] 林健東,楊北兵.新發傳染病流行特點及應對策略[J].中國熱帶醫學,2007,(04).

        [2] 向浩,雷正龍,聶紹發.新發傳染病應對策略與措施[J].疾病控制雜志,2006,(02) .

        [3] 聶青和,白雪帆,馮志華,謝玉梅,康文臻,郝春秋,陳偉紅.新發傳染病現狀與教學思考[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5,(03).

        [4] 田庚善.我國傳染病(感染性疾病)的現狀與展望[J].武警醫學,2003,(09).

        第9篇: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學范文

        關鍵詞 細菌耐藥性 抗生素

        抗生素是20世紀最重要的醫學發現之一,對控制人類感染性疾病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近年來有些醫師為了個人的經濟利益,濫用抗菌藥物,結果導致耐藥病原菌不斷增加,不僅使醫療費用不斷增高,而且使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不斷增加。據我院2004年10月~2005年10月用藥統計,抗生素的用藥費用為21 444萬元,占醫院總用藥費用的44%。如果這種現象不加以制止的話,那么21世紀人類有可能失去抗生素這個有力治療武器,

        重新回到沒有抗生素的時代。

        耐藥性產生的原因

        科學家們認為:可能是自發的,也可能是通過基因突變,讓細菌獲得了對抗抗菌藥物的能力,使抗菌藥物活性減弱,甚至失活。同時,耐藥菌還能夠通過繁殖,把耐藥基因由同種細菌傳播給其他細菌,使多種細菌對不同類的抗菌藥物產生多重耐藥性。人們濫用抗菌藥物治病,是人體細菌產生耐藥性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畜牧業用抗菌藥物防病、治病,用抗菌藥物促進生長,噴灑抗菌藥水為農作物治病,殺蟲等,都能使人體內的細菌產生耐藥性。

        細菌耐藥機制

        細菌主要通過四種方式抵制抗菌藥物作用,產生滅活酶或鈍化酶,主要是β-內酰胺酶、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鈍化酶、氯霉素乙酰轉移酶和MLS(大環內脂類-克林霉素類-鏈陽菌素類)

        抗菌藥物鈍化酶,使抗菌藥物失活或結構發生改變;抗菌藥物作用靶位改變或數日改變,使之不與抗菌藥物結合,β-內酰胺類是臨床最常用的抗菌藥物,其作用靶點是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目前研究發現由PBPs改變而引起的耐藥細菌主要有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以及銅綠假單胞菌、不動桿菌屬,流感嗜血桿菌、淋病奈瑟氏球菌等G-細菌;改變細菌細胞壁的通透性,使之不能進入菌體內;通過主動外排作用,將藥物排出菌體之外。另外,細菌分泌細胞外多鏈糖白復合物將自身包繞而形成細菌生物被膜,也是導致耐藥的原因之一。

        我院對抗菌藥物耐藥性檢測結果

        對我院化驗室2003年12月~2005年9月631個樣本進行細菌培養用FDA認可的臨床微生物實驗室非嬌嫩細菌常規藥敏試敏試驗和報告的抗生素進行藥敏試驗,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及藥敏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取樣主要為前列腺液,其次為中段尿液,痰液,創口分泌物。其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的檢出率分別為59.9%,52%,12%;它們對不同抗生素的耐藥率分別為①阿奇霉素88.59%,88.89%,75%;②氧氟沙星82.28%,83.33%,62.50%;②菌必治75.97%,86.11%,50%;④先鋒必42.96%,44.44%,37.50%;凱福隆52.67%,75%,37.50%;利福平48.54%,47.22%,37.50%;丁胺卡那48.79%,61.11%,37.50%。其中大腸埃西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銅綠假單胞菌的檢出率分別為11.90%,5.50%,3.30%;它們對抗生素的耐藥率分別為:氧氟

        沙星56.10%,34.21%,34.78%;阿奇霉素51.2%,71.05%,30.43%菌必治46.34%,15.79%,39.13%;先鋒必46.34%,31.58%,13.04%;覬福隆40.24%,3.58%,47,83%;氨芐青霉素40.24%,36.84%,34.78%:慶大霉素29.27%,21.05%,34,78%;先鋒5號46.34%44.74%,43.48%:哌拉西林30.49%,0,23.68%,13.04%。從檢驗結果可以看出,主要檢出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在用于藥敏實驗的10種藥物中。耐藥性最高的藥物為阿奇霉素,其次為氧氟沙星,再次是三代頭孢類藥物

        。

        細菌耐藥臨床治療對策

        首先應當嚴格規范醫師對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臨床藥師應定期給醫師講課,講解抗菌物的抗菌范圍、不良反應、濫用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的嚴重后果,如何合理選擇抗菌藥物。根據藥效學,藥動學特點和患者的生理特征制定合理的給藥方案,原則上盡量選用窄譜的抗菌

        藥物,聯合用藥要有明確的指征,對嚴重的混合感染再選擇廣譜。高效的抗菌藥物。對于由于產生滅活酶或鈍化酶而出現耐藥的細菌,可應用對酶有一定穩定作用的藥物,聯合應用酶抑制劑或換用其他敏感的抗菌藥物。對細菌耐藥性進行監測:臨床抗菌藥物的應用在未確定致病源,藥敏實驗結果未出來之前,往往進行經驗性治療,根據患者感染部位、癥狀、程度選擇,推測可能的致病菌,進一步選擇抗菌藥物。因此,對致病菌的耐藥性進行監測,預計耐藥細菌的流行狀況,并及時通報給臨床醫務工作人員有重要意義。防止耐藥基因播放: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可以是先天的或是基因突變產生的,但引起耐藥菌的流行主要是外

        源性獲得耐藥,如帶有耐藥基因的質?;蜣D座子在細菌間的傳遞。因此,對于耐藥細菌的感染應注意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避免或減少醫源叉感染。開發新的抗菌藥物:防治耐藥性細菌感染的積極方法是開發新的抗菌藥物。①改造現有藥物,以保持其原有的對細菌靶位的作用。②開發輔助藥物以鈍化其耐藥機制。③應用細菌基因功能學以發現作用于新靶位的新的抗生素。

        參考文獻

        1 戴自英,劉裕昆,汪復,主編.實用抗菌藥物學.第2版上??茖W技術出版社,t998,18~25

        2 李顯志,張麗,王浴生.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1998,19:34~45

        3 汪復.革蘭陽性球菌的耐藥機制及其治療對策,中華醫學雜志,1998,78:235~23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国产动漫综合 | 先锋影音欧美在线 | 日本乱子伦视频免费观看 |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 | 偷拍日韩一区中文久久 | 中文字暮人成乱码熟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