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入學教育主要內容范文

        入學教育主要內容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入學教育主要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入學教育主要內容

        第1篇:入學教育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新生;適應;入學教育內容

        中圖分類號:G4

        一、開展入學教育的必要性

        開學伊始,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開始陸續到奮斗已久的大學報到,在一系列的入學手續完成后,學校以及各個院系會對新生召開入學教育,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如形勢政策與愛國主義教育、愛校與專業教育、安全知識與校紀法規教育、心里健康教育等主題進行。這些給新生講授的教育內容有的是一堂講座,有的是一次參觀,有的甚至貫穿整個學期,這就是新生入學教育。

        大學新生入學教育主要是為了解決大一新生的一個主要問題而提出的,我們稱之為“新生綜合癥”。大一的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后,就從一名高中生轉變成為了一名大學生,這期間的轉變發生的很快,新生要適應大學校園,會出現如自然環境、風俗習慣等的不適應,學習環境、方法等方面的改變,生活環境、方式的變化,復雜人際關系的困境,心理、情緒上的波動,對未來、理想等的迷茫等多方面的問題。而且這個年齡,正值學生們的“成年早期”,處于學生人格發展的重要轉折期,對世界、社會、人生、價值等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與認識。因此,這個階段對學生的教育與引導在學生的整個大學乃至整個人生道路上都會產生重要影響。所以,各個高校一直都非常重視新生的入學教育。

        二、新生入學教育主要內容

        大一新生入學教育一般分三個階段進行:集中教育階段、深入教育階段和教育結果反饋階段。集中教育階段一般從開學至軍訓結束。深入教育階段從正式開課至大一第一學期結束,教育結果反饋階段從大一第一學期后期大二學期前期。

        (一)集中教育階段

        1、新生家長座談會。小學和中學時期,學校與家長的聯系非常緊密,而到了大學期間,許多學生家長認為孩子已經長大,考上了大學,對孩子的關注也下降,這其實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許多學生可能之前沒有離開家庭,所以進入大學后,會有一系列的問題;在以后的大學生活中,也會出現其他的問題,這不僅僅需要學校和老師的指導與幫助,同時還要需要家長們的配合。因此,召開新生家長座談會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大學開學報到時間為兩天,從多年經驗來看,有的學生會提前報到,而大多數學生主要是集中在第一天報到,第二天會有少量學生報到。而且,許多家長在給孩子辦理好手續后會立即回家。因此,把新生家長座談會一般放到報到的第一天下午,通過與新生家長坐下來面對面的交流,介紹學校、院系的基本情況、專業的設置以及就業前景等,借此機會與家長加強溝通交流,達到共同培養學生的目標。

        2、院系老師進宿舍:第二天學生基本上都報到完畢后,由院系老師前往宿舍看望學生。通過對新生的談話了解學生的動態,表達學校對新生的關心。

        3、愛校教育:每一個高校都有自己的歷史,都是經過幾代人的辛勤耕耘而有今天的成就。通過組織新生參觀學校的校史博物館,使學生了解學校的校訓、校風和校史,激發學生的愛校熱情和愛校情結。

        4、新生入學教育大會:召開全體新生參加的新生入學教育大會,介紹院系的基本情況、專業設置、學籍管理與紀律、人才培養計劃、專業特色、就業前景,以及黨團組織等。使學生盡快了解所在院系、所學專業、引導新生進行自我管理。

        (二)深入教育階段

        1、校紀法規教育:一般由各班班主任組織新生學習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處罰條例等,使學生能了解。

        2、學習經驗交流會:開展對口專業新老生交流會,邀請專業老師、選擇有代表性的高年級學生代表參加,向新生介紹學習、生活、就業經驗,解答新生關于大學學習、生活、就業等各方面的問題。如果有條件,可以聯系學校或者邀請其他高校、組織前來為學生進行專業的講授,如組織學生參加以個人成長、團隊建設、人際溝通為主要內容的培訓課程,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

        3、安全知識教育:組織新生觀看安全教育片,通過案例向學生強調個人人身、財產安全。通過與學校保衛處、公寓聯系,舉辦消防知識講座、應急情況處理等知識。

        4、心理健康教育:由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對新生開展心理測評活動,組織各班心理委員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組織心理知識講座。疏導新生剛剛走進大學校園后形成的各種心理壓力,預防并解決新生面臨的各種心理問題。

        5、安全法律教育:邀請法律專業老師講授基本法律知識,讓學生了解學校周邊環境、交通、飲食等安全問題,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及安全防范意識。

        6、黨員聯系宿舍制度:各黨支部黨員、預備黨員成立小組,每周定期到新生宿舍與學生交流溝通,就學習、生活上的各方面問題與新生進行交流,并做好記錄。

        (三)教育結果反饋階段

        1、召開主題班會:以如何適應大學環境、班集體生活、適應人際關系、學習方式為主題召開班會。學生發言,總結自己在入學以來的思想、學習、生活方面的變化以及適應情況。廣泛討論,統一思想,達成共識。

        2、征文活動:院系可以開展征文活動,如以“初進象牙塔”為主題開展征文活動,學生以自己初入大學校園的心得體會為內容,文章體裁不限,鼓勵學生寫作,提高專業水平的同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新生教育結果。

        3、走訪學生宿舍:輔導員、班主任要經常走訪學生宿舍,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動態。

        4、掌握學生心理動態:心理咨詢中心反饋測評結果,及時處理問題。關注特殊群體學生,如家庭貧困學生、身體有疾病的學生、單親家庭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內向的學生等,及時了解他們面臨的困難與不適,盡早幫他們解決困難,化解他們的疑慮,走出心理誤區。

        三、總結

        實踐證明,解決大學新生的“新生綜合癥”并非易事,需要輔導員、班主任、老師、學生家長等的共同努力與長期堅持。針對大一新生開展的入學教育,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快速了解環境、融入校園的機會,通過不同形式的活動,新生將會又快又好地適應大學新的生活,身心全面發展,順利完成大學學業,成為自立自強的人,成為對社會和國家有貢獻的人。

        參考文獻:

        第2篇:入學教育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 義務教育階段 擇校政策 教育公平

        我國的擇校行為是在我國義務教育階段高質量教育資源供不應求的背景下,發生在教育供給部門和教育需求者之間的優質教育機會的選擇(李湘萍,2008)。然而,從公共政策的角度而言,在我國的義務教育階段推行是以“就近入學、公辦小學與初中嚴禁擇校”為主要內容的“強制式擇校政策”,其根本目標是追尋教育公平,但在當前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情況下,一邊是政府禁止自由擇校的政策規約,一邊是人們不遺余力地熱衷于擇校,這二者之間的矛盾不禁讓人對該政策目標的可行性及該政策內容的合理性產生質疑。

        一、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擇校政策目標界定:義務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其實質是人們對教育領域中人與人之間利益分配關系的評價,它蘊涵著人權思想,體現出主體價值,表現為對全社會的教育權利和教育資源作出公平的分配。從當前我國正在努力建構和諧社會的角度來看,“教育公平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教育和諧發展既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內容,又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內在要求”。因此,無論是從教育的本質和承擔的社會責任來看,還是從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愿景來看,教育公平始終都應該是我國教育政策的主要目標。

        由于教育公平和教育民主的核心是教育機會均等,因此人們往往把教育公平理解為“教育機會均等”。總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五屆全民教育高層會議上致詞中說:“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靈魂。沒有教育機會的均等,就談不上社會公平。”在我國,許多學者認為,“教育機會均等”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在數量上實現教育公平);二是人人公平接受高質量的教育(在質量上實現教育公平)。”截止到2000年底,全國基本實現了政府提出的“普九”目標,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40%左右提高到85%,全國小學學齡兒童的入學率從1990年的97.8%提高到99.1%,初中毛入學率從1990年的66.7%提高到85%以上。因此,從全國來看,“人人都能夠接受教育”(在數量上實現教育公平)的歷史使命已經基本完成。于是,第二個目標――“高質量高水平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在質量上實現教育公平)成為區域基礎教育的必由之路。(如下圖所示)

        二、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擇校政策目標的可行性評析

        在公共政策中,手段的合理性與目標的合理性是緊密相關的。目標的合理性不僅包括價值取向的合理性,而且包括可行性,即目標的可實現程度,公共政策對手段的選擇和設計都是建立在對目標可行性的信心之上的。目標的可行性是衡量公共政策手段、策略的一個重要參數。任何政策的制定與施行總是為了解決特定的問題、實現既定的目標。如果政策目標不具備可行性,那么其實現的可能性就較小。

        從公共政策的角度而言,教育公平既是教育公共政策的價值基礎,又是民眾的價值認同與心理體驗,把公平化作為擇校政策的目標無疑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當前,盡管“人人都能夠接受教育”(在數量上實現教育公平)的歷史使命已經基本完成,但是,要實現第二個目標――在一國范圍內的所有適齡兒童都應該接受在質量方面大體相當的“高質量高水平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在質量上實現教育公平),就我國國情而言,目前顯然不可能,即使是在一省范圍內也無法使這一理念付諸實施。我國教育資源上的配置失衡,導致校際之間教育差距拉大。以2007年為例,北京市普通小學生均公用經費是2951.59元,上海市是2844.93元。位于中部地區的江西省該項支出僅有283.34元;而位于西部的貴州省,生均公用經費僅有198.56元,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按照萊尹的“整體平等”理論,“不平等地分配可以平等化的資源,以祈求分配結果上的平等”才是最公平的資源分配方式,而上述的統計數據說明我國在教育資源上的投資卻未能向人口占多數的、教育發展相對滯后的中西部地區傾斜,該做法剛好與“整體平等”模式背道而馳的。雖然義務教育是政府提供的一種公共物品,公民在享用公共物品上的平等性,但事實上,不同區域、不同學校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獲得的教育資源卻不盡相同,從而導致義務教育公平的目標愈發難以實現。

        三、義務教育階段擇校政策內容評析

        在我國的義務教育階段擇校政策的主要內容是“就近入學、公辦小學與初中嚴禁擇校”。雖然政府強制推行該政策的出發點是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改善教育公平狀態,但由于學校發展水平差距和特色差異既不可能,又無必要完全消除,把“就近入學”與“反對擇校”相結合的實際結果就必然導致一種在入學機會上由居住地差異形成的“空間特權”和“空間歧視”,損害了義務教育階段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目前政府強制推行“就近入學”的一個重要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相關規定,其實是混淆了其中對義務主體的規定,因而不足為憑。《義務教育法》第九條明確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設置小學、初級中等學校,使兒童、少年就近入學。”可見,在制定義務教育法律之初,“就近入學”就是對政府的義務性要求。按照法律上的通例,此項義務對于政府是強制性規范,對于受教育者卻是選擇性規范,即受教育者可以自由決定是否“就近入學”,然而,“公辦小學與初中嚴禁擇校”的政策規約恰恰剝奪了受教育者爭取平等教育機會的權利。

        總理曾在2003年召開的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沒有教育機會的均等,就談不上社會公平,誰能享受良好的義務教育,誰就能夠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否則就難以融入現代社會。”可見,在當前我國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情況下,實施以“就近入學、公辦小學與初中嚴禁擇校”為主要內容的“強制式擇校政策”其合理性與合法性是令人生疑的。

        四、討論

        我黨在十七大目標中明確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讓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并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無疑,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在“平等”成為各國共識和教育改革主題,在教育不平等問題還很突出的今天,我們無法拒絕對教育平等的追求;同時在教育還是一種稀缺資源,以及教育與經濟發展聯系日益緊密的情況下,同樣無法拋棄對效率和優秀的選擇和追求。因此,在當前義務教育發展仍很不均衡的情況下,要推進義務教育公平化進程就必須以實施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戰略為中心,改革義務教育經費分配制度,健全弱勢群體教育補償機制,提供多樣化教育政策環境,逐步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學校選擇制度。

        參考文獻:

        [1]李湘萍.義務教育階段擇校行為與教育機會公平性研究.教育研究[J].2008,(3).

        [2]蔡國英.教育公平與教育均衡發展.寧夏教育[J].2007,(1).

        [3]弗蘭克?費希爾.公共政策評估[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7.

        [4]吳華.青羊區教育局“基礎教育階段現代學校制度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方案論證報告[R].

        [5]胡寧生.現代公共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9.

        [6]劉復興.教育政策的價值分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1.

        [7]翟靜麗.個人教育選擇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5).

        [8]曾天山.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生”現象剖析[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9]劉杭玲.杭州市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策略研究[M].杭州: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4.

        [10]翁文艷.教育公平與學校選擇制度[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第3篇:入學教育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素質教育 綜合教育 知識體系 研究

        一、當前理工院校綜合素質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育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不容樂觀。一些學生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政治和國家大事漠視,社會責任感缺乏、集體意識淡薄、勞動觀念不強、文明素養較差,知行不統一、誠信意識淡化、功利主義、實用主義較強,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如信仰宗教問題方面,大學生從入校到畢業,有上升趨勢,調查顯示:大一學生為0.58%,大三學生為14.44%。大學生考試不誠信現象也非常嚴重,考試作弊或有過弊想法的占55.85%。

        2、綜合素質測評不全面,考核工作流于形式。目前,大學生素質測評在各高校的稱謂雖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以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頒發的《中國普通高校學校德育大綱》、《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等作為學生素質測評指標的設計依據,把學生的素質劃分為德、智、體等三個主要方面,并分別賦予權重,加以累計,并通過對學生得分分值的排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由于評價體系產生于過去的應試教育,容易導致學生注重智育評價,而忽視了對非智力因素的評價,沒有體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結合的思想,在一程度上影響到第一課堂的教育效果。

        3、德育教學模式、方式單一。一直以來,許多高校不重視德育工作或者是師資力量投入不足,加上學生對德育課程缺乏興趣,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能很好的理論聯系實際,使得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單一。調查發現,40.82%的學生希望社會實踐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38.78%的學生希望演講、辯論、看電教片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因此,德育教學模式和方式改革迫在眉睫。

        4、教育資源零亂,教育目標不夠明確。高校除第一課堂之外,可利用的資源很多,如入學教育、畢業教育、日常管理教育、課外科技文化學術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等。

        雖然開展的工作和活動很多,但是沒有形成合力,也沒有形成明晰的教育目標,教育效果也不是很明顯。

        綜合所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必須從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的綜合轉變入手,提出培養原則和途徑,其中開展綜合教育不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二、關于綜合教育概念的界定

        綜合教育,特指在校四年除教學活動之外的教育活動(主要是指第二課堂的教育),與第一課堂相輔相承,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增強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和中心,促進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活動。涉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人文社科素質教育、專業素質教育、身體心理素質教育等多個方面,它是非智力因素培養、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人才培養計劃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時代對人才培養規格和模式的需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將起到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方面協調發展的作用。

        三、構建科學有效的綜合教育知識體系

        “教育為本,德育為先”,綜合教育包含了德育的主要部分。因此,綜合教育比專業素質教育在深層上更能反映人才的質量,所以要予以重視。綜合教育知識體系主要由四個教育模式,即思想教育、創新教育、文體活動、社會實踐,24門課程組成[ 14門必修課程(核心課程),11門選修課程]組成。要求學生在四年內分階段修滿53學分。

        1、思想教育,要求學生修滿16個學分,包括入學教育與軍訓,日常思想教育、品行鑒定、操行表現,畢業教育,商務禮儀等。

        (1)入學教育與軍訓。軍訓是一項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途徑,通過軍訓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掌握一定的軍事技能,磨煉意志品質,不僅讓學生學習到人民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傳統,同時與入學教育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校規、校紀、安全、專業方面的教育,使學生了解并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每年新生入學后即參加軍事訓練和入學教育,時間為2周,2學分。入學教育主要內容為家長座談會、開學典禮、校園參觀、專業介紹、校史介紹、校紀校規學習等;軍訓主要內容為:部隊常識、軍事理論、隊列、拳術、閱兵等。

        (2)日常思想教育及品行鑒定。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關系,遵紀守法,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修養。主要內容包括:形勢與政策教育,采取集中報告的形式,由社科系教師擔任報告員;報告、講授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熱點、焦點問題;組織班級學生參加升國旗活動,增加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黨團班級活動,主要包括:黨校入黨積極分子培訓與教育,團校團課教育,主題團日活動、團支部風景線活動、團內民主評議、評優表彰、主題班會等;大力加強大學生黨員"三個代表"實踐團建設,使其成為大學生黨員自主開展活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優秀團體。

        (3)誠信教育。誠信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誠信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誠實守信,誠實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導誠實守信的美德,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誠信品質。本活動項目結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安排,以助學貸款、繳納學費、考風學風建設等工作為契機,積極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活動蘊教育,并建立學生個人誠信檔案,組建學生誠信考核體系,并逐步與社會接軌,為用人單位提供依據,努力促進 “人人知誠信、處處講誠信”的感恩、和諧的學校氛圍的形成,著力增強學生的誠信教育,

        (4)畢業教育。主要安排在第八學期。以第一課堂《就業指導課》為依托,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擇業教育、文明離校教育、畢業生評教、畢業典禮、優秀畢業生評比表彰等,以“畢業生文明離校月”等活動為載體,幫助畢業生正確理解國家現行畢業生就業方針和政策,幫助暫時尚未落實就業單位的畢業生辦理好戶口、檔案存放手續,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專業前景,客觀分析就業形勢,正確處理就業與深造、職業與事業的關系,培養大學生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意識。

        2、創新教育。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能力指個人提出新理論、新概念或發明新技術、新產品的能力。就表現形式來說,創新能力就是發明和發現,就是人類創造性的操作化。大學生是具有創新潛能的,只要采取適當的方式方法,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本項目要求學生修滿12學分,首先通過課堂主渠道 “創新學”的講授,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創新理論、意識和觀念;其次由學生處和校團委開展系列活動,包括科技競賽、學術講座、、科技學術報告等,科技學術報告(講座),旨在鼓勵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和各類科技競賽活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素質,增強畢業生的競爭力。同時建立制度保障,規定學生在校期間獲得的該科目學分不得少于6學分,提前一年畢業者可減免2學分。

        3、文體活動,要求學生修10學分,包括文藝活動、美育活動和體育達標。通過學生文化藝術節、寢室文化、社團文化、卡拉OK、舞蹈、話劇、百科知識、書畫等活動活躍和豐富課余文化生活,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升人格境界,陶冶情操,增進友誼,拓展素質。通過早鍛煉、體育課、群眾性健身活動、課外自由活動、球類運動和體育比賽等體育活動,增強學生身心素質。一年級學生可采取集中做廣播體操的方式進行,二、三、四年級則主要采用跑步打卡的方式。

        4、社會實踐,要求學生修滿12學分,包括寒暑假社會實踐、社會工作、社團活動、志愿服務、公益勞動、勤工助學、黨團活動。通過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使學生在深入社會的過程中,能夠更多地了解國情,學習革命傳統,接受實踐鍛煉,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自身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勞動觀念、群眾觀念,走與工農相結合的成長道路,可以將自己所學到的書本知識和社會的實踐情況結合起來。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展自身的全面素質,同時,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能夠力所能及地為社會辦一些實事,并為社會作一些貢獻,又使自身在奉獻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和鍛煉。

        第4篇:入學教育主要內容范文

        (1)學習方面。大學里的學習不同于高中,沒有了老師們的督促和監督,更多是要靠自身的堅持和努力,很多新生們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無法適應,完全沒有掌握在大學中學習的方法。在各個高校,這樣的情況非常多,因此學校要對。

        (2)生活方面。大學不同于高中,不僅僅是教授學生們生存技能的地方,更是他們人格養成的重要階段,高校都會在入學教育中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告訴他們一些簡單的做人道理以及在處理人際關系時的基本準則。

        2當前入學教育創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難

        2.1“師本位”意識根深蒂固

        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尊師”一直是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老師總是被定位為“傳道、授業、解惑”,但是,學生對于老師所傳授的知識以及老師個人學識的反思和批判卻顯得比較匱乏,我們的學生,大多數情況下只是循規蹈矩地從老師那里接受知識。這種“師本位”的情況反映在大學的入學教育中,便表現為教育者總是習慣于從既有的經驗以及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什么是禁止的......我們已經太習慣于作為管理者去思考這些問題。

        2.2入學教育的內容跟不上時代變化

        相對于快速改變的外部社會,校園中的改變總是顯得慢了半拍,按常理說,面對著不斷改變的“準大學生”,我們的入學教育也應該體現出不同的特點。然而現狀卻是,不少高校的入學教育內容能夠幾年不變,即使有變化,也只是形式性地刪減或添加一些內容,而社會中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卻總是無法在入學教育中體現出來。如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多名女大學生在返校途中被綁架、,就暴露出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在自我保護意識方面的缺陷。然而可惜的是,就是在這樣的一種大環境下,不少高校的新生入學教育中依然缺乏在這方面的關注。

        2.3教育活動的開展形式單一

        大部分高校的入學教育,一般包括入學儀式、軍訓、講座等形式,準大學生們或許在剛剛接觸時還會略感新鮮,但是時間一長,很難保證他們會抱有持續的熱情去對待大學中的第一堂課。通過對部分高校入學教育的開展情況進行資料搜集,筆者發現,大多數學生的新鮮感在保持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后就消失了,原因很簡單,無論是軍訓或是講座,他們在以前的學習中就已經接觸過這些東西,甚至可以說已經是非常的熟悉,那么很自然地,在大學的入學教育中,我們拿出學生們已經日以為常的東西,又怎么可能去要求他們認真地去學習?

        3對于新生入學教育創新工作的幾點想法

        在上文中,筆者提出了當前高校入學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那么接下來,筆者將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從而保證我們的創新工作得以順利開展談談自己的淺薄認識。

        3.1放低姿態,加強“服務意識”

        關于這一點,筆者認為是大學入學教育改革的首要前提。對于一些老師來說,學生就是學生,要尊重老師,并且,服從老師是天經地義的。持這種觀點的教師不在少數,之所以會這樣,其實也不難理解,很多老師從小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中長大的,會自然而然地認可這種觀點,并將之貫穿于自己的教學活動中。然而,他們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社會背景的變遷。曾經有人做了這樣的比喻,20世紀80年代成長起來的一批人,他們是電子時代的移民,而90后,他們則是電子時代的原住民。比喻很生動也很形象,一句話就道出了兩個年代的人生長環境的差異,試問,80后的觀念能否為90后接受?答案是否定的,這些電子時代的原住民,他們接受知識的途徑更為多樣化,其人格也更為獨立,要求他們像80后那樣去服從規則、權威,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人格魅力是很難做到的。鑒于新生代大學生的這種特點,筆者認為,無論是校方還是老師個人,在進行入學教育時,都需要降低姿態,去告知學生哪些是他們需要注意的,以一個朋友的身份給他們一些建議和意見,至少不要再以高高在上的老師姿態去訓話。可能有些老師會說,現在的孩子太沒大沒小,不懂得如何尊師重道,其實在筆者看來,他們還是很懂得去尊重愛護別人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為我們所熟悉而已。因此,對于這些“桀驁不馴”的準大學生,我們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理解。

        3.2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教育內容

        在筆者看來,入學教育的內容是不能長時間不變的,每年都要根據形勢的變化加入不同的內容。就拿當前的情況來說,14年暑假結束后,全國各地發生多起針對返校女大學生的刑事案件,其中多為誘騙、等惡性事件。那么,今年的入學教育內容中就需要加入針對女大學生人身安全的教育內容,例如如何進行自我保護、如何辨別他人企圖、如何同歹徒周旋等。如果,我們還只是將入學教育的內容限制在校園以內,毫無疑問地,這樣的教育就是脫節的、失敗的。此外,面對著不斷發展的外部環境,尤其是網絡虛擬世界對于大學生活的沖擊,入學教育中就需要適時地加入一些關于網絡時代的知識,當然,不一定非得是關于安全的,其他一些普及性的基礎知識也可以為學生們提供極大的幫助。

        3.3摸清學生心理,適當變換教育形式

        第5篇:入學教育主要內容范文

        關于“幼兒園開設小學內容課程的主要原因”的調査,15.6%的教師認為是為了和其他幼兒園進行生源競爭,40.3%的教師認為是為了迎合家長的心態,35.1%的教師認為是為了適應小學入學考試的需要,7.8%的教師認為教學內容少,需要小學內容來補充,還有1.2%的教師認為是其他原因。同時,31.2%的教師認為幼兒在幼兒園學習小學的課程很有必要,因為幼兒上小學需要入學考試,33.8%的教師認為沒有必要,但是不得不教,否則不能滿足家長的需求。可見,小學入學考試制度和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是導致幼兒園開設小學課程的重要因素。關干“您所在幼兒園從哪個年齡段開始滲透小學內容"的調査,5%選擇小班,29.5%選擇中班,46.2%選擇大班,19.2%選擇學前班。可見,大部分幼兒園在中班或大班開始教授小學內容。而關于“您所在幼兒園中班語.言教育的主要內容”的調查,42.3%的教師選擇童謠故事,依次是認讀漢字(35.9%),漢語拼音(17.9%),書寫漢字(3.9%),而大班語言教育的內容,14.1%的教師選擇認讀漢字/依次是漢語拼音(67.9%),書寫漢字(18.0%)。可見,在大部分幼兒園中班開始將認讀漢字作為語言的教育內容,而大班則以漢語拼音教學為主。

        關于“幼兒園中班數學內容‘數與數量關系’要達到的目標”的調查,39.7%的教師選擇認讀10以內的數字,學習10以內的序數,44.9%的教師選擇書寫數字1~10,學會10以內的加減法,14.1%的教師選擇學會20以內數的加減法,1.3%的教師選擇學會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大班數學此部分內容要達到的目標=38.5%的教師選擇學會1~10的書寫以及10以內數的組成和加減法,46.2%的教師選擇學會2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12.8%的教師選擇學會100以內數的加減法,2.6%的教師選擇其他內容。按照《綱要》要求,中.大班數學此部分內容的目標分別都是第一條,可以看出,60%以上的幼兒園數學內容都偏深、偏難,不符合《綱要》要求。不僅如此,63.3%的教師反映幼兒園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只有36.7%的教師說不布置。可見,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都有“小學化”的特點。關于“幼兒在幼兒園每天戶外活動的時間”的調査,35.9%的教師選擇少于2小時,依次是大約2小時(48.7%),超過2小時(14.1%),3小時以上(1.3%),可見。60%以上的幼兒園能按照規程要求安排幼兒戶外活動。關于“幼兒園活動室的游戲材料有多少種”的調査,7.5%的教師選擇沒有,而后依次是10種以下(43.8%),10-20種(27.5%),20種以上(21.3%),可見,大部分幼兒園的游戲材料和玩具在種類和數量上都嚴重不足,不能滿足幼兒游戲的需求。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幼兒園的管理理念不夠科學,硬件設施不健全,也是導致“小學化”的重要因素。關于“對幼兒園開設小學內容的課程的態度的調査,23.4%的教師表示贊成,53.2%的教師表示中立,23.4%的教師表示反對,可見,大部分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念。

        2研究結論與建議

        2.1研究結論

        (1)小學人學考試制度是導致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一個強有力的因素。

        從調査中我們發現,40.3%的幼兒教師認為幼兒園開設小學課程是為了迎合家長心態,35.1%的教師認為是為了適應小學入學考試的需要。在調查中,部分幼兒園園長也表示幼兒園不得不開設小學課程,主要是因為小學需要入學考試,導致家長將其作為衡量幼兒園辦園質量的重要指標。可見,目前,在應試教育“指揮棒"的指揮下,幼兒園成了小學的預備班,成為小學教育向幼兒階段的延伸。

        (2)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不正確、不科學。

        幼兒教師整體專業素質較低,沒有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念。盡管接受調査的幼兒教師50%以上都達到了大專以上學歷層次,但其總體文化素贗和專業水平都相對較低。據了解,接受調査的幼兒教師多數在私立園,各方面福利待遇較低,沒有保障,致使教師隊伍流動性較大,流失率較高,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同時,私立幼兒園主要以營利為目的,幼兒園管理理念以迎合家長需求為主,也較少注重對教師的專業要求,幼兒教師的教學內容和行為都不規范。據調查,雖然大部分幼兒園都采用五大領域課程的教材,但沒有教師按照教材去進行教學,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隨意性很大,以語言、數學的內容為主,而且不寫教案不備課,教學方式單一,為了完成既定的任務,大多采用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完全不符合《綱要》要求。

        (3)幼兒園的辦園思想不端正,辦園理念不正確,硬件設施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小學化”傾向。

        接、受調査的幼兒園絕大多數是私立園,園長大多都是聘請當‘地中小學的校長來擔任.他們的辦園理念秉承了中小學應試教育的管理理念,顯然是不科學的。同時,私立園主要以營利為目的,硬件設施配備不足,根本無法保證幼兒各項活動的開展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應注重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充足的游戲材料和玩具是進行游戲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可是,目前,絕大多數幼兒園的游戲材料和玩具在種類和數量上嚴重不fe,絕大多數幼兒園活動室內根本沒有各種區角活動,有的幼兒園活動室僅有桌椅板凳,根本無法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

        2.2建議

        (1)取消小學入學考試制度。

        建議教育行政部門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其政府職能部門的協調作用,加強宣傳,讓全社會都充分認識到幼兒教育的意義和宗旨,糾正錯誤認識,另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取消入學考試制度,以此來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2)端正幼兒園辦園思想和理念。

        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大對幼兒園的管理力度,為幼兒園園長提供學習機會,讓其深入學習《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等內容,領會《綱要》精神,轉變辦園理念,規范辦園行為。2010年,國務院頒發了國發[2010]41號文件《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意見》中指出加強對幼兒園玩教具、幼兒圖書的配備與指導,為兒童創設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建議幼兒園應配備充足的玩教具,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

        (3)提高幼兒教師專業水平。

        第6篇:入學教育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中專教育;中專語文;學生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5-0199-01

        中專是我國為了調節升學和就業壓力而建立的一種中低等教育,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給國家培養基礎人才。他們所學習的知識大都和實踐有很深的聯系,例如鉗工等,這些都是和實踐生產相關聯的。給這部分學生講課內容沒有必要有多高深,只需要讓他們掌握基礎就夠了。畢業的學生將來面對的是工作崗位,有些學生可能要去中小學任教,所以基礎知識是最重要的。對于語文而言,中專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所以針對這一特征,中專語文教學有著自己獨特的特色。

        一、中專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

        中專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和中學教學內容大同小異,主要是一些基礎知識。而中專生學習的內容主要是面向工作崗位的。例如,對一些將來從事教育工作的學生而言,語文講授的知識主要是一些基礎知識,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就業。如,一名學生他在入學時選擇的是將來從事小學教育工作,所以在進入學校后我們要對他重點培養基礎知識。對于師范類的學生而言,我們應該給他們重點傳輸基礎知識。小李同學是語文專業,他進入中專的目的就是為了將來從事教育工作,能夠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出一份力。所以,他在校期間學習的主要內容是針對小學生教育的。例如一些基礎的知識、朗讀、書寫能力的鍛煉等內容。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他發現自己所學的內容其實最有意義的就是一些書寫和表達能力,而這兩部分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因為小學生教育工作主要是引導他們進入學習狀態,而教學的內容也是需要認真安排的,而他在中專里學的恰恰是這些內容,所以他在小學工作的時候如魚得水。對于一些從事其他工作的學生,授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他們建立一種寫作和表達能力,因為任何崗位都需要交流和合作,所以語文學習的目的就是為此。一些從事工廠生產的學生,他們走進工作崗位中,發現自己所學的語文知識是非常有意義的。他們在車間安排生產,在公共場所進行演講,都用到的是語文知識。所以這就達到了教育的目的,這也是中專教學的追求和宗旨。[1-5]

        二、中專語文教學的方法

        中專教學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有一個事實我們必須要重視,那就是中專的學生素質并不是非常高。很多學生對于學習是沒有興趣的,他們來學校的目的就是為了拿一個文憑,而真正想學習知識的人是少數。中專學校的很多教師也缺乏相應的責任心,所以導致了中專學生畢業很難找到工作。面對這一事實,我們要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首先從學生角度講,我們應該給他們講清楚學習語文知識的厲害,其次就是給他們安排一些興趣教學工作。學生不喜歡學習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看不到希望,其實則不然。我們應該給他們講明白,社會是需要他們的,雖然可能不如高科技人才給國家帶來的貢獻大,但是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進步也是離不開他們這些“螺絲釘”的。我們教育學生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基礎人才,為國家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基本工作雖然不是很高級的工作,但是也不能沒有人做。我們國家現在發展高端人才,但是同樣重視基礎人才的培養工作。現在很多大學生畢業生都面臨著失業,他們失業的主要原因不是能力不夠,而是因為高不成低不就。但是對于中專生而言,這些就是我們的優勢了。因為他們參與學習的時間是最短的,所以他們參與教育的成本并不高。在參與工作的時候,他們有不怕辛苦的信心,同時對于待遇的追求也遠不如那些高等院校的學生。就拿支教或者是一線工人這樣的工作來說,很多高校的學生是不愿意去的,面對工作,他們都會拈輕怕重。而對于中專學生來說,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已經足夠了,所以現在很多工作崗位更愿意接受大中專院校的學生。中專的學生雖然在動手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但是在文化知識底蘊方面卻要遠遠疏于那些接受大學教育的學生,所以在語文學習方面,他們應該下更多的功夫去提升自我的能力,從而在未來的就業中站穩腳跟。對于教職工而言,我們對于工作不能懈怠,不能因為我們的學生素質水平不夠高而放棄對他們的教育。教師是一種神圣的職業,我們不能夠因為個人的利益而忽視對教育的投入。事實證明,任何一位教師,只要認真參與教學工作,同時使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就必然會取得好的成就。[6]

        中專語文教學的重點不同于其他全日制院校,我們培養的學生是第一線生產的人才,所以對他們的教育絲毫不能夠懈怠。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知識,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和寫作能力,還有可能會對一個人的就業和職業規劃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們要無時無刻的認真對待語文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譚蒙革.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辦法[J].成功,2008,(08).

        [2]王柏勛.語文教學情趣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3]劉大為.語言知識,語言能力與語文教學[J].全球教育展望,2003,(32).

        [4]葉圣陶.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1928,(Z1).

        第7篇:入學教育主要內容范文

        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我鎮“普九”成果,確保我鎮“普九”工作在2006年小半年順利通過省政府第二輪復查驗收,特制訂迎接省“普九”復查工作方案。

        一、“普九”復查內容

        根據區政府教育督導室的通知精神,“普九”復查的主要內容是,在農村重點檢查以區為主的管理體制是否真正落實;教師工資是否按規定發放;中小學危房改造是否及時有效;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入學率,輟學率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要求,師資隊伍建設,實施素質教育,規范辦學行為等情況。

        二、成立“普九”復查工作組織機構

        1、“普九”復查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2、領導小組下設五個工作組,具體負責各項工作指標落實到位。

        A、普及程度組

        負責人:

        B、師資水平組

        負責人:

        C、辦學條件組

        負責人:

        D、教育質量組

        負責人:

        E、宣傳資料組

        負責人:

        三、各組工作任務

        (一)“普九”復查工作領導小組

        1、定期向鎮政府主要領導及分管教育領導匯報“普九”復查有關工作。

        2、召開“普九”復查動員大會

        3、召開初小以上的校長,教務主任會議

        4、確定五個工作組及各組負責人“普九”復查包干責任制

        (二)普及程度組及教育質量(掃盲教育)

        1、收集,整理2004—2006年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局、鎮政府、教育總支關于管理體制及普及程度文件、資料。

        2、指導,匯總,整理并審核各校填報2004年以來普及程度,教育質量有關表冊及檔案資料。

        3、做好鞏固學生入學和探流防輟工作,確保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鞏固率達標,同時抓好學校管理工作。

        4、摸清匯總全鎮中小學布局調整情況。

        5、指導部署文化普查工作。

        6、準備普查程度及教育質量指標自查報告。

        7、負責摸清匯總全區掃盲情況,并填好有關表冊。

        8、確保本項指標通過省覆查驗收過關。

        (三)師資壯組

        1、收集整理2004年以來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局、鎮政府、教育總支關于教師隊伍建設及工資發放文件檔案資料。

        2、摸清2004年以來教職工總數,責任教師總數及中小學師生比情況,小學專任教師占教職工總數的90%,初中專任教師占教職工總數的85%。

        3、按省定標準,摸清中小學教師缺編情況。

        4、摸清2004年以來全鎮中小學專任教師學歷達標情況,并負責指導、匯總、整理、審核各校師資隊伍有關表冊。

        5、準備一份師資水平自查報告。

        6、確保本次指標復查驗收過。

        (四)辦學條件組

        1、收集整理2004年以來區委、區政政府、區教育局、鎮政府、教育總支有關辦學條件,危房改造及教育經費方面的文件、資料。

        2、會同教育局、財政所準備2004年以來政府給教育撥款帳冊,并填寫有關表冊。

        3、會同教育局、財政所準備近幾年轉移支付用于教育的帳冊(轉移支付不少于60%用于教育,其中不少于10%用于危房改造)。

        4、填寫辦學條件及教育經費方面的表冊,并指導、匯總、整理、審核各學校有關表冊和帳目及有關檔案資料。

        5、摸清鎮定各學校“普九”債務及化解情況。

        6、教育環境情況(近幾年來有沒有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現象)。

        7、負責收集、匯總、填寫各學校教學儀器設備,圖書等表冊檔案資料工作。

        8、準備一份辦學條件,教育經費自查報告。

        9、確保本項指標復查驗收過關。

        (五)宣傳資料組

        第8篇:入學教育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課程定位;學術英語

        目前,大學英語又站在一個十字路口。大學英語應朝著什么方向發展?通用英語?學術英語?抑或還有一條更適合的道路?這一切考驗著學界的智慧。

        對于大學英語的發展方向這個命題,近年來,尤其是2011年以后,蔡基剛(2011;2012),龍蕓(2011),史光孝、趙德杰(2011),束定芳(2011),王守仁(2012),文秋芳(2012),熊淑慧、鄒為誠(2012),楊慧中(2012),丁仁侖、戴煒棟(2013),楊楓、吳詩玉(2013),胡開寶、謝麗欣(2014)等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并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學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觀點不盡相同。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個方向:一是學術英語方向;二是以通用英語為主要內容的通識教育方向;三是融合學術英語和通識教育的折中方向。

        一、大學英語的發展方向:各家之言觀點迥異、意見相左是正常的、有益的,真理不辯不明,人類在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就是遵循著由表及里、循序漸進這一認知規律。學界對于大學英語發展方向的意見不一,正反映出人們對于我國英語教育發展、學生整體英語水平、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等因素的認知不同、判斷有異。

        由此看來,只有理性回顧大學英語教學十二年的改革歷程,正確分析我國大中小學各層次英語教育的發展,準確比較過去三十年間學生整體英語水平,客觀認識當下大學英語教學狀況,科學前瞻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多視角、多維度地審視大學英語課程,才能更接近于大學英語課程實質,從而真正破解大學英語應朝著什么方向發展這個難題。

        在持學術英語方向觀點的學者看來,我國基礎階段英語教育、尤其是高中階段的英語教育已經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大學新生的英語水平遠高于二十年、甚至十年前的大學新生,其中絕大部分新生入學時就已經達到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合格的要求,目前許多大學因此而壓縮了大學英語課程的時間和學分,大學英語課程嚴重稀釋,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大學英語教學仍采用應試教育模式,教材充斥著應試習題,全國統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的現狀已不適應、乃至阻礙了大學英語課程的發展,導致我國大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停滯不前,甚至出現下降的趨勢,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適應全球化發展的要求。

        蔡基剛(2011)主張取消全國統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實現大學英語教學從通用英語向專門用途英語、尤其是學術英語方向的轉移,同時把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造成為一個社會化水平考試。

        學術英語方向觀點在決策層和學界引起較大反響,獲得一定的共鳴。上海市教委高度重視這一觀點,于2013年2月專門就以學術英語為核心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下發文件,要求開展試點工作,并頒發由其委托上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制訂的《上海市大學英語教學參考框架(試行)》(以下簡稱《框架》)。

        通識教育方向觀點更多關注語言的人文屬性,強調包括大學英語在內的外國語教育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人才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強素質、拓視野的作用,認為大學生不論文理,不論專業,最基本的是人文素養。人文素養至少應涵蓋事業境界、邏輯思辨、文化包容等方面。以通用英語為主要內容的大學英語已不再把英語這門語言局限在工具范疇,而是擴展至素質范疇,在培養人文素質方面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折中方向觀點把學術英語和通識教育類英語放在一個大環境下進行審視,既肯定學術英語的作用,又突出通用英語的人文屬性。

        根據丁仁侖、戴煒棟(2013)的觀點,應該建立以通用英語為基礎、以學術英語為主要發展方向的多元化、特色化、個性化和本土化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楊慧中(2012)堅持大學英語是工具的觀點,認為必須加強語言訓練,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國家建設對人才的需求。束定芳(2011)強調大學英語教學應服務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通曉國際規則的國際化人才,為他們今后用英語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育部2003年制訂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實施以來,我國中小學各層次英語教育發展顯著。從整體英語水平上看,現階段的學生比以前的學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社會經濟發展欠平衡,從群體看,沿海發達地區的學生與內地欠發達地區的學生在英語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學新生入學時英語水平兩極分化,且有擴大之勢。

        第9篇:入學教育主要內容范文

        【關鍵詞】立德樹人 高校新生 入學教育研究

        一、立德樹人理念與新生入學教育的關系

        (一)立德樹人理念的內涵

        立德樹人,“德”字為先。立德即樹立德業,《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為人處世,首先要做的是樹立自己的道德風范,并且感染給其他人,使所有的人都跟著你向善。然后才是立功,最后才是寫書立言。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重要理念和優良傳統。黨的十報告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明確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十報告為做好新形勢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本質要求,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指明了方向。

        (二)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內涵

        新生入學教育不僅是大學新生走向成熟和成才的開端,更是其追求個人道德、人格完善的基礎。入學教育的目標不是指向學生某一方面的素質養成,而是以幫助學生適應大學學習與生活為切入點,以促進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全面發展、能力提升和健康成長為目的,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人格和諧發展為價值取向,引導大學新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立德樹人理念在新生入學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教育的根本問題就是人的問題。“樹人”就是發現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促進人的發展。大學新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是其人生發展的重要轉折期、個體社會化的關鍵期。把握大學新生的特點,以立德樹人理念為指導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是教育的本質要求,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是大學新生健康成長成才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當前新生入學教育的基本做法及成效

        目前,國內高校的新生入學教育已經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模式。一般來說,在時間安排方面,普遍采用新生入學教育周或入學教育月的模式。主要做法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編發入學教育資料

        國內高校一般都編印有各種入學教育資料,如:通過招生宣傳資料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在新生報到時給新生發放入學指南,系統地介紹學校的總體情況,對容易出現的問題和常見的困難予以提示或提出應對策略,為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

        2.組織集中教育

        這是國內高校普遍采用的最主要的入學教育方式,常見的做法有以下幾種:一是軍事訓練;二是組織新生開學典禮;三是集體參觀考察;四是專業思想教育;五是學籍管理制度和校紀校規教育;其他方面,如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也主要采取集中教育的形式,對新生有積極的影響。

        3.活動

        一般來說,每所高校都有一些傳統的品牌活動項目。比如,大部分高校的黨團組織、社團組織、學生會等都組織有新生運動會、文藝匯演、征文比賽、演講賽、辯論賽等文體活動讓新生充分展示自己,感受大學校園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參與中得到鍛煉和成長。

        4.其他方式

        許多高校根據新情況、新形勢,結合自身辦學特色等,采用各種各樣的入學教育方式。比如,部分高校開始重視利用現代網絡媒體及通訊技術,把校園網、QQ群、博客、微信等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載體。還有一些高校,重視學生宿舍區的建設,設置輔導員辦公室、心理咨詢室、學生黨員干部服務站等,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陣地。使新生更方便、更快捷地受到教育、得到幫助和服務,比較輕松和快速地融入新的環境,受到新生普遍歡迎。

        (二)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各個高校的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總體上還是比較讓人滿意的,無論是在重視程度還是在教育內容及形式、效果等方面有一定進步,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

        第一,新生入學教育時間太短,不符合人的發展規律。大多數高校的入學教育時間都安排在新生報到后的約1-2周或1個月以內,其中部分教育活動與軍訓交叉進行。這種集中的、急風暴雨的方式,的確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新生對新的環境、新的學習還沒有來得及感受和體驗,對新問題、新困難還未來得及面對,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接受未曾接觸過的大量信息,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第二,新生入學教育缺乏針對性,與新生實際需求脫節。目前,大部分高校在開展入學教育時,由于時間和精力有限,往往只是籠統地對所有新生進行集體式的入學教育,教育內容幾乎年年一個樣,而且局限在一些特定方面,較少對新生本身進行深入研究,在入學教育工作的目的、方式與時間上存在認識偏差,往往與新生的心理期待、實際需求存在比較大的偏差,缺乏針對性,致使新生在環境、心理、生活和學習等方面的不適應癥并未真正消除,沒有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新生入學教育的形式單一,與新生的特點聯系不緊密。許多高校沿襲固定的模式,教育形式趨于簡單化、形式化。入學教育局限于開大會、聽報告、參觀、軍訓等,較少運用符合新生心理特點、年齡特點、富于時代感的、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這種枯燥乏味的教育形式,將新生看成是純粹的教育客體,進行單一灌輸,缺乏輔導員與新生的雙向交流,沒有激發起學生的主動參與,難以根本解決新生真正關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四,立德樹人的觀念尚未完全樹立,未能深入教育本質。當前高校現有的新生入學教育沒有實現預期的效果,究其根本是沒有把著力點放在立德樹人理念上。新生入學教育首先應依據高等教育的本質要求――立德樹人,從本質上說,是一個致力于新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升,有利于創造能力培養和自主性全面提高、個性共性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教育環節。學生的發展和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應將德育工作融合到學校教育教學各個環節方面,而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真正體現于入學教育的實踐之中,將有助于德育、 智育、 體育、 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三、“立德樹人”理念下推進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思考

        (一)構建入學教育新體系

        一是構建全員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機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是個系統工程,高校要建立入學教育工作機構,堅持以學工部門為主要力量,以各院系領導、輔導員、后勤服務人員、學生骨干等為重要力量,杰出校友及新生家長積極參與,相互配合,發揮整體合力。二是適當延長入學教育時間。對大多數新生來講,大學生活學習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新生入學教育時間應該適當向前延伸和向后延長,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約一個學期為宜。三是建立入學教育工作考評機制。要把入學教育工作各學院的年度工作計劃和年度工作考核指標體系,運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由新生對自己所接受入學教育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二)優化入學教育新內容

        1.遵循立德教育與成才教育的雙重理念

        新生入學時人生目標處于迷茫的狀態,幫助他們確立新的目標和人生理想,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加強立德與成才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新生提前了解社會對畢業生的素質要求,引發新生對大學生活、人生發展、職業選擇進行積極思考,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志趣和個性特點初步擬訂人生規劃,應是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首要任務。

        2.突出專業學習與全面發展的雙重標準

        從中學到大學,新生所面臨的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教學模式、評價體系和指標的差異。指導新生如何適應大學的專業學習,如何利用大學的資源和環境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促進自己的全面發展,應是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核心內容。比如:幫助新生了解所學專業的培養方案、主要課程設置;了解各類學習獎勵和今后進一步深造的具體條件和要求;介紹大學教學特點和學習方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3.實行環境教育與人際相容性教育的雙重導向

        大學新生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生活習慣、交往方式復雜多樣,加之大多是獨生子女,個性鮮明,自主生活能力不夠強。構建和諧人際關系,應是入學教育的第一課。幫助他們熟悉與其生活、學習密切相關校園環境,積極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積極參加文體活動,拓展能力、陶冶情操。積極引導新生培養誠信、寬容、尊重、合作等品格,指導他們把握成功人際交往的原則,在新的環境里盡快構建新的和諧人際關系。

        4.強化身體健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雙重目標

        身體健康、思想陽光是我們培養青年學生的基本目標,也是新生教育培養的主要內容。新生的適應困難主要是認知結構和行為模式不能應對新環境,不能及時調整角色造成的,這時,新生的身體和心理都會出現不適應性反應。學校要通過倡導體育鍛煉,提升新生的身體素質,要通過對新生進行發展心理學教育,幫助新生在理論上明確自己所處的心理轉折階段,引導新生有意識地適應環境,幫助他們增強身體的抗壓能力和心理的適應能力,培養身心健康的大學新生。

        (三)拓展入學教育新途徑

        1.貼近學生需求實際,精心設計入學教育活動

        教育的目的一旦隱藏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就會通過活動產生各種情感體驗。精心設計系列化校園活動,鼓勵新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類活動,讓新生在趣味性、互動性、體驗性的活動中認識大學、融入集體、開闊視野、鍛煉自我。如果能借助新生樂于參與的新興傳媒、網絡等載體,組織創新活動,教育實效可能更明顯。

        2.倡導全員參與形式,切實提供服務和指導

        應該動員所有的教育資源(包括校內和校外)參與到入學教育中,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為新生提供服務和指導,構建全員育人格局。比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開展貼近學生的課堂教育;發揮高年級學生的作用,搭建朋輩教育載體;發揮社會和家庭教育資源的作用,根據不同需求,采用講座、論壇、對話等形式,充分利用網絡(博客、QQ群)等載體,邀請有關專家學者、政府官員、企業家、家長、校友等參與對新生的入學教育。

        3.積極搭建成長平臺,突出發揮自我能動性作用

        在入學教育體系中,新生是教育過程的主體,只有充分尊重其主體地位,促進新生主動投入和參與到入學教育活動中來,入學教育才能產生實際效果。要讓新生有展示自己、尋求支持、交流思想的空間。比如充分發揮校報、校園廣播、宣傳欄、社團通訊、服務手冊、橫幅、校園網絡和手機短信平臺等校園傳媒的作用。一方面為新生提供主動參與、自我教育的平臺,一方面將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內容寓于校園文化氛圍之中,可以潛移默化地實現教育目的。

        (四)營造入學教育新環境

        1.培養復合型入學教育新隊伍

        必須培養一支秉承“立德樹人”理念,政治素養高、思想作風好、管理能力強的入學教育隊伍,充分發揮這支隊伍在新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培養一批輔導員、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力量。其次,各學院學業優秀、素質全面、有奉獻精神的高年級大學生要充實到入學教育隊伍。再次,培養學生骨干作為入學教育工作的補充力量。

        2.搭建全方位入學教育新體系

        入學教育的調節評估體系,就是對入學教育的實踐進行反饋調節、檢測評估和總結提高的方法體系,在目前高校入學教育工作中,一般都是憑經驗辦事,不注重教育質量的檢測。在制定入學教育計劃前,一定要對新生的思想狀況和不適應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加強計劃的針對性;及時了解和把握入學教育動態,及時調整和修正教育方案,保證入學教育過程的有效性;四是入學教育結束時要及時總結經驗和不足,并提出加強和改進的意見和建議,完善入學教育方案,不斷提高入學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3.挖掘多層面入學教育新資源

        新生入學教育不僅僅是大學的事情,還需要發揮各種教育資源的作用,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高校應在寄發錄取通知書時或新生入學時,向家長介紹學校的概況、教育思想、辦學定位、育人理念等,為他們指導學生提供條件,同時建立信息溝通機制,形成家校育人合力;積極爭取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支持,為新生入學教育創造良好條件,營造一個有利于新生適應大學的環境氛圍。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探索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需要高校學生工作人員長期不懈的努力,在開展的各種新生適應教育工作中,以積極發現、積極面對、積極解決、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力求構建一個以“立德樹人”為理念的大學新生入學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 | 午夜天堂亚洲精品在线 | 欧美日韩国产激情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aⅴ |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