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財源建設考核范文

        財源建設考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源建設考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財源建設考核

        第1篇:財源建設考核范文

        按照業務需求劃分,“青島市財源建設信息平臺”分為七大部分:新項目稅源信息監控報告、重點稅控企業稅源信息監控報告、全市涉稅信息報告、全市稅收征管信息反饋、財源建設文件及信息交流處理、動態考核和體系設置。

        1、新項目稅源信息監控報告

        新項目稅源主要是指大項目稅源,大項目稅源從工作流程上又分為未投產和已投產兩個處理部分。未投產項目功能:實現了有關市直部門和區市將大項目報送至市財源辦;市財源辦根據此項目的稅種(增值稅與營業稅)分別轉至市國稅局與市地稅局進行稅收評估,再反饋至市財源辦;市財源辦將稅源信息和稅收評估表發送至有關市直部門和區市;區市將大項目稅收情況分析報告反饋至市財源辦。已投產項目模塊功能:實現了區市按季度將已經投產的大項目稅源信息、實現地方稅收信息和大項目稅收情況分析報告報送至市財源辦。實現的具體功能如下:

        (1)各區(市)的應用功能

        填寫未投產項目按季度稅源信息

        填寫已投產項目按季度稅源信息和實現地方稅收情況

        信息上報

        將未投產項目轉為已投產項目

        (2)市財源辦的應用功能

        查看各區、市上報的稅源信息

        將稅源信息發送給稅務部門

        查看稅收評估情況

        打印30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基本情況信息匯總表(未投產類)

        打印30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基本情況信息匯總表(已投產類)

        打印30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稅收情況評估匯總表

        (3)稅務部門的應用功能

        填寫未投產項目按季度稅務評估情況

        將評估情況反饋至財源辦

        2、重點稅控企業稅源監控報告

        實現了對全市重點稅控企業稅源的全面掌握。實現的具體功能如下:

        (1)各區(市)的應用功能

        按月填報《重點稅控企業稅收情況表》

        (2)市財源辦的應用功能

        查看重點稅控企業稅收情況表

        按月打印《重點稅控企業稅收情況匯總表》

        3、全市涉稅信息報告

        各涉稅部門按照要求向市財源辦上報涉稅信息,實現了有關涉稅單位將《青島市涉稅信息情況表》適時報送至市財源辦,市財源辦匯總為統一的全市涉稅信息。實現的具體功能如下:

        (1)涉稅單位的應用功能

        按要求填寫各單位涉稅信息情況

        按要求上報涉稅信息

        按組合條件查詢。

        打印本單位已上報的涉稅信息情況

        (2)市財源辦的應用功能

        查看各涉稅單位上報的涉稅信息情況

        打印各涉稅單位的涉稅信息表

        4、全市稅收征管信息反饋

        分為涉稅信息對應的納稅情況反饋和新引進外地企業納稅情況反饋兩個部分。涉稅信息納稅情況反饋模塊功能:實現了市國稅局與市地稅局按月將《青島市各部門涉稅信息對應實際納稅情況匯總表》報送至市財源辦。新引進外地企業納稅情況反饋模塊功能:實現了區市將引進外地企業情況報送至市財源辦;市財源辦轉至市國稅局與市地稅局,由市國稅局與市地稅局以企業為單位按月將引進外地企業實際納稅情況報送市財源辦;市財源辦再反饋至區市。實現的具體功能如下:

        (1)涉稅信息對應的納稅情況反饋

        ①稅務部門的應用功能

        按月填報《青島市各部門涉稅信息對應實際納稅情況表》

        信息上報

        上報信息打印

        ②市財源辦的應用功能

        查看稅務部門提報的《青島市各部門涉稅信息對應實際納稅情況表》

        打印《青島市各部門涉稅信息對應實際納稅情況匯總表》

        (2)新引進外地企業納稅情況反饋

        ①各區(市)的應用功能

        按月填報引進外地企業情況

        信息上報

        信息打印

        納稅信息查看

        ②市財源辦的應用功能

        查看填報引進外地企業情況

        送稅務部門填寫企業實際納稅情況

        打印《新引進外地企業情況匯總表》

        ③稅務部門的應用功能

        以企業為單位按月填寫引進外地企業實際納稅情況

        信息報送

        5、財源建設文件及信息交流

        財源建設文件及信息交流包括財源建設文件、工作動態、會議通知、工作交流四個部分。實現了對所有通過金宏網傳遞的涉稅文件的統一處理。實現的具體功能如下:

        (1)財源建設文件、工作動態、會議通知

        ①市財源辦的應用功能

        創建、維護這些類別的文件

        ②涉稅單位、區市的應用需求

        查看這些類別的文件

        (2)工作交流

        創建與工作相關的文件

        將創建的文件發送給接收人

        接收到的文件能夠在辦公系統的待辦中顯示

        6、動態考核子系統

        市財源辦以此對涉稅單位的工作情況進行考評,實現了工作與考核無縫銜接的工作模式,考核時進行統一的分數匯總,并將結果反饋給涉稅單位。實現的具體功能如下:

        考核體系設置

        數據錄入

        分數匯總

        結果反饋

        7、體系設置

        實現了系統設置、系統管理功能。

        第2篇:財源建設考核范文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財源建設作為加快我縣經濟發展攻堅戰的五個主攻方面之一來重點抓,通過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具體分析近幾年我縣財政收入的現狀,收入總量偏小、增長速度緩慢、收支矛盾突出的問題還依然存在。因此,大力培植財源、增加稅源,對促進我縣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確?!柏斦鲩L,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已顯得至關重要。,

        一、我縣財政收入的現狀分析

        ××年,全縣財政收入完成萬元,比年增長。從財政收入的構成比例來看,工業是主體財源,××年來自工業企業的財政收入萬元,占財政收入的;來自農業的財政收入萬元,占財政收入的;來自商業及服務業的財政收入萬元,占財政收入的;來自其它收入的萬元,占財政收入的。從財政收入的質量來看,一是財政收入占的比重偏低。××年全縣財政收入占的比重由年的下降到,下降了個百分點,且大大低于全省和全國財政收入占的比重(全省年財政收入占的比重為,高出我縣個百分點;全國年財政收入占的比重為,高出我縣個百分點)。二是非稅收入的比重偏高?!痢聊耆h非稅收入萬元,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而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只有,與全國稅收占財政收入的的比例相差甚遠。三是人平財政收入低,可用財力少。××年全縣人平財政收入為元,人平地方可用財力為元,低于全省、全國的平均水平。從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來看,從年到年,全縣財政收入平均增長速度僅,比經濟的平均增長速度()低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增長滯后于經濟增長。

        二、影響我縣財政收入增長的原因

        全縣財源建設在近幾年雖有長足發展,但由于受經濟總量和規模的影響,財源增長質量不高,財政收入停滯不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⒈經濟結構不優,財政增收受到抑制。從工業看,全縣工業規模較小,結構不合理,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弱,大部分工業企業缺乏高質量、高檔次、高知名度的產品,企業經濟效益因而不佳,導致入庫稅收逐年下滑。特別是其中一部分企業近幾年相繼破產重組,效益不太明顯,產值降低,稅收減少。從農業看,傳統的農業仍占主導地位,結構不合理,高效高稅品種不多,對財政的貢獻率低。近幾年來,來自農業的稅收徘徊不前,至今仍然維持在年的水平上。從第三產業看,除了傳統的商貿運輸業以外,新興財源不多,無論從總量看,還是從提供的稅收看,都還沒有形成優勢。

        ⒉支柱企業太少,規模財源建設后勁不足。到××年止,全縣上交稅收上百萬元的規模財源企業只有家,繳納的稅收在萬元左右,僅占財政收入比重的;且沒有一家能左右全縣財政收入的大型財源主體,導致財政收入增長緩慢

        ⒊財源建設資金受到制約,新興財源難以培植。由于以前銀信部門存在惜貸、怕貸行為,社會資金也難籌集,財源建設資金投入受到制約,使一些好的財源項目不能得到鞏固發展,一些有發展潛力的新項目不能迅速得到開發,影響了財源的增長速度。銀信部門近兩年雖然通過積極開展信貸營銷加大了對企業的資金投入力度,但一些新興財源也難以在短期內湊效。

        ⒋政策調整影響大,現有財源受沖擊。全縣有相當一部分工業項目屬于資源開發型,根據國家關閉“五小”企業的產業政策,全縣先后被關停的“五小”企業有家,減少稅收萬元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財政收入的增長。

        ⒌稅收征收難度大,跑、冒、滴、漏現象嚴重。目前,我縣部分個體私營企業納稅意識淡薄,偷漏稅收現象嚴重。在征收過程中,基數難核定,征收難到位,稅收流失較大。據調查估算,全縣個體私營企業照章納稅的不到,每年稅收流失在萬元以上。

        三、對加快我縣財源建設發展步伐的對策建議

        要解決財政困難問題,最根本的是生財問題。隨著我縣“三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全縣各地財源項目迅速發展,財源建設來勢喜人。但要實現在近期內擺脫經濟困境的目標,還必須進一步拓寬財源建設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把財源建設當成經濟工作最關鍵、最首要的問題來抓。

        ⒈大力加強農業,穩定基礎財源。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地方財政的基礎財源?,F階段,應以優化農業結構為重點,突出發展創稅農業。一是積極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突出扶持發展優質水果、無公害蔬菜、特種養殖業等經濟作物,對高效經濟作物要抓好規劃、引導、管理、服務,集中連片發展,形成一定的規模和檔次,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建立健全“自愿、依法、有償”的土地流轉機制,促進莊園農業的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農業勞動力轉移,擴大農業經營規模。二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圍繞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加快農產品基地化建設;大力扶持、組建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通過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實現加工增值。三是著力提高農業經濟的科技含量。加強科技人才、信息、技術的引進和農業適用技術的培訓、推廣,依靠科技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⒉加快工業發展,壯大支柱財源。工業是桃江財政的支柱,抓住了工業,就抓住了財源建設的關鍵。要繼續堅持“工業強縣”的思路,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壯大支柱財源。我縣近年來企業發展速度較快,發展勢頭較好,但目前全縣上百萬元稅收的企業還只有家,上千萬元稅收的企業還是空白,可以說仍然缺少支柱產業、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對此,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大做文章:一是引進來。具體是引進資金、項目和人才。要進一步抓好招商引資,搞好對上、對外聯系,爭取引進更多的資金用來發展企業;要牢固樹立“項目強縣”的思想,把引大型企業、高科技企業、外資企業項目放到發展企業的首位;要繼續實施好“人才興業”工程,特別是要創造良好環境,使人才“引得進,留得住”。二是靠上去。根據我縣企業規模小、市場競爭力弱的實際情況,積極引導企業向國內外知名大企業靠,搞好優勢互補,帶動企業發展。目前我縣在這條路子上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原縣水電設備一廠年靠上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后,近幾年企業發展迅速,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三是創品牌。桃江有豐富的資源優勢,但沒有自己的品牌。企業沒有品牌是沒有生命力的,縣域經濟沒有品牌支柱企業是沒有生機活力的。桃江人有創品牌的手段,但沒有保品牌的措施。往往是創了品牌砸品牌,有了品牌丟品牌。如石牛江鎮過去有個“豆腐花”產品在市場上有很大的影響,有較強的競爭力,但因在成績面前放松管理,算小失大跑掉技術人員,結果“豆腐花”成了“豆腐渣”,一蹶不起,機械成了廢鐵,損失慘重。因此,我們要在品牌上做文章,引導企業著眼于長遠,多作市場調查,多作理性思維和深層思考,不搞短期行為,全力開發和維護好自己的品牌。

        ⒊突出發展民營經濟,挖掘潛力財源。從我縣目前的實際來看,民營經濟是最具有潛力的財源增長點。在民營經濟發展上,一方面要扶持民營大戶,培育龍頭產業,創建工業小區,培養小區特色,形成“商業城、工業鎮、專業村”的經濟發展格局。另一方面,要在政策優惠、信貸投資、社會保障和管理服務等方面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促進其健康發展。

        ⒋努力發展第三產業,積極培植后續財源。首先必須加速開發旅游資源。旅游業是消耗資源最少、投資回報最高、最具活力的朝陽產業。桃花江名揚天下,青山綠水、風景秀麗、名勝甚多、交通便捷,是一個休閑旅游的風水寶地。旅游開發是我縣三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為此,一要加強領導,搞好旅游開發定位。突出桃花江竹海、竹鄉農家、桃花湖森林公園、浮邱山佛教圣地、鳳凰山屈原遺跡等地的生態旅游、民俗風情旅游、文化旅游三大特色,形成規范化旅游線路。二要拓寬融資渠道,抓好重點景區建設。堅持“早投入、早開發,誰投入、誰受益”的原則,實行舉債開發、引資開發、集資開發、內外合資開發和向上爭資開發,積極為開發者創造條件,提供環境,讓利別人,發展自己。三要實施精品戰略,打造國內外旅游品牌。“桃花江是美人窩”,三十年代就名揚東南亞,在海內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因為忽視了在“美”字上做文章,沒有自己美的品牌,人家看不到桃花江美的特色。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在“美”字上大做文章。以此推介桃江,增強桃江的聲譽,提高桃江的知名度,吸引游客、招引客商。四要創優環境,全力搞活桃江旅游業。桃江旅游業目前在外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這項工作不只是政府和某個部門的事,而是桃江萬人民共同的大事。全縣人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優環境,力爭把桃江旅游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要大力發展社會服務、交通運輸、建筑安裝、郵電通信、房地產開發等行業;鞏固發展商品流通等傳統產業;努力發展信息、咨詢、技術服務等新興行業;加快發展社區生活服務和文化娛樂、中介服務等行業。要力爭我縣三產業有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以增加新的財源。

        第3篇:財源建設考核范文

        一、立足實際,把財源建設建立在發展稅源經濟上

        經過多年以來的發展,××經濟社會取得了很大成績,地方財政收入連年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但是××有135萬人,居全省縣市區第三位,是一個人口大市,地方財政收入在總量上雖然占有一定的優勢,但人均占有偏少的問題一直是制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中央提出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后,就一個人口大市來講,實現這些目標,壓力更大,特別是農村水、電、路、學、醫等各項社會事業,需要改善的地方還很多。解決好這些問題,關鍵靠投入,首先要解決好有錢辦事的問題。在這種形勢下,作為政府,財政是一個基本的調控杠桿,必須建立起強有力的公共財政,拿出更多的資金來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才能真正體現執政為民的理念,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財源是地方財政收入的基礎和保證,主要靠稅源和費源來支撐,費源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主要靠加強征管來體現,但是稅源主要靠發展來體現。基于以上認識,××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立足實際,把財源建設作為組織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對待,在工作思路上,調整優化財源結構,堅持把財源建設的立足點放在發展稅源經濟上,突出工業經濟、民營經濟、招商引資、園區和城市建設四大重點,在具體實踐中,抓住主要矛盾,進一步強化“重點是工業,關鍵是項目,根本在投入”的總體要求,緊緊抓住項目和投入不放松,加快財源建設步伐。在目標確定上,把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的增幅放在全國基本競爭力百強和全省30強縣市中來定位,提出了“兩個確保”(確保地方財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國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平均增幅,確保地方財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30強縣市平均增幅)的目標。近幾年來,面對非典肆意入侵,國家實施嚴格宏觀調控的嚴峻形勢,我們視困難為機遇,咬緊牙關,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不動搖,有力地推動了稅源經濟的快速發展。今年1—8月份,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利稅20.6億元,同比增長77.9%;全市民營經濟實繳稅金5.37億元,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達到65%以上。稅源經濟的快速增長,促使財源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地方財政收入實現了突破性的增長,預計今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可突破10億元大關。

        二、以項目為支撐,壯大支柱財源

        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財源的意識,把項目建設作為壯大支柱財源的一項根本措施來抓,采取加大投入新上一批,招商引資引進一批,啟動民間資本發展一批,技改擴規壯大一批,產權改革盤活一批等有效手段,大上項目,上大項目,以項目促發展、壯財源。今年以來,開工建設投資過千萬元的項目222個,已完成投資72.9億元,其中新建項目157個,已完成投資46.6億元,過億元的項目43個,已完成投資29.4億元,工業項目143個,已完成投資49.57億元,這些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可新增利稅29.39億元。目前,在工業、農業、商貿、旅游服務業等各領域都建設了一大批項目,并逐步形成了全市的支柱財源,為地方財政的增收提供了永續后勁。

        1、圍繞做強工業五大主導產業上項目,培植工業支柱財源。工業是新泰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也是財政稅收的主要渠道。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工業立市、工業強市的思想不動搖,在工業發展方向上,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大項目建設為重點,以科技進步為動力,按照國家產業政策,依托資源和優勢產業上項目,著力培植對經濟和產業支撐、拉動力強的龍頭企業或企業集團,培植壯大煤電化工、機械電子、精細化工、新型建材、紡織服裝、五大主導產業,形成龍頭企業、骨干企業作支撐,上下游產品配套延伸,集群化發展的工業格局,做強以工業為主導的稅源經濟。煤電化工產業,總投資70億元,新上了8個煤電一體化項目。其中投資23億元的眾泰4×15萬kw電廠、投資24億元的新源4×15萬kw電廠正加緊建設。這8個項目已有5個投產運營,到2007年上半年全部竣工后,新泰區域內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00萬kw以上,年可轉化煤炭400萬噸,實現產值35億元,利稅7億元。圍繞煤電轉化增值和煤炭深加工,新上了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21個,總投資46.5億元,其中正大、天豐、環宇3個機制焦項目,總投資12億元,年生產能力210萬噸,今年全部投產后,可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利稅9億元。機械電子產業,特變電工魯能泰山電纜公司投資5億元,開發生產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高壓、超高壓交聯電纜,方向是打造亞洲規模最大的線纜生產基地,其中高壓電纜市場占有率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銷售收入可達10億元,力爭到2007年銷售收入突破30億元。賽特電工公司近幾年年累計投入3.5億元,年生產能力由5000噸擴大到2.5萬噸,建成了我國北方最大的特種電磁線生產企業。以山東青云起重集團為龍頭,以羊流民營經濟聚集區為依托,帶動發展起重機械制造企業96家,年產起重機械26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建成了全國第二大起重機械生產基地。精細化工產業,新上了年產5000噸黃原膠、年產2萬噸碳酸二甲酯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投資9.8億元對三氯聯苯胺、四氯聯苯胺等優勢產品進行技改擴規,年產量達到1.5萬噸,占國內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并遠銷歐美、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新型建材產業,以裕鑫玻纖為龍頭,帶動發展起華耀玻纖、富信玻纖、萬通玻璃鋼等一批骨干企業,形成了玻纖玻鋼產業集群。其中裕鑫玻纖的網格布等下游產品研發、生產水平居國內領先。紡織服裝產業,新上了投資10億元的領東制衣、投資8億元的新申棉紡、投資3.5億元的平陽紡織特種天然纖維、西張莊鎮與菲律賓合資1500萬美元的幸運紡織等一批項目,以這些企業為骨干,帶動發展起了17家紡織服裝企業,棉紡生產規模達到80萬錠,年產針織服裝8000萬件。此外,大力發展產品方向好、技術含量高的項目。投資16億元的百川紙業、投資7億元的韓國乾元不銹鋼極薄板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或投產。到去年底,全市規模企業達到230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47家,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75家,力爭到2007年,特變電工魯能泰山電纜、賽特電工、乾元不銹鋼、青云起重、百川紙業5家企業年銷售收入達到30億元以上,裕鑫玻纖、良達集團、領東制衣、平陽棉紡、中科化工等15家企業銷售收達到10億元以上。

        2、圍繞創稅農業上項目,培植農業支柱財源。積極轉變思路,以工業化的理念來謀劃農業,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基礎,突出推進農業產業化,以拉長農業產業鏈條,依托蔬菜、食用菌、桑蠶、畜牧、林果五大主導產業,加大“農字號”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培植了一批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流通項目,使財政增收由生產環節轉到農產品深加工、購銷環節,實現了農民增收,財政增長。2004年新發展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0家,今年又投資2.8億元,新上年銷售收入過500萬元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家,全市新建各類農產品專業市場20家,全市專業市場總量達到160處。正邦集團投資1億元新上食品加工、冷儲二期工程,日屠宰肉雞能力由去年的4萬只達到10萬只,年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項目落戶新泰后,既有力地帶動了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大幅度增加了財政收入。泉溝鎮山東大地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帶動2500個農戶發展畜牧業,年創利稅870萬元。樓德鎮清業有限公司帶動奶牛養殖戶2500個,年創利稅1000萬元。青云辦事處東南關村投資5800萬元建設的青龍路市場,營業面積136畝,年交易額6.2億元,創利潤1600萬元。

        3、圍繞提升商貿流通服務業檔次上項目,培植商貿服務業支柱財源。以發展新型流通業態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引進戰略投資者,上大項目,建設大市場,形成大流通,發展大產業,提升服務業發展的檔次,實現服務型經濟向稅源經濟的轉變。今年以來,總投資12億元,開工建設了8個較大的商貿服務業項目。上海國際機電五金交易中心投資6億元建設的魯中五金商貿城項目,總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投資1億元,一期工程將于年底建成開市,已有40多家浙商簽訂協議入駐;投資3億元的平陽河國際商貿中心,占地6.8萬平方米,已完成投資8000萬元,已有37家國內外知名品牌或生產企業簽訂協議入駐經營;投資1.1億元的四星級榮峰大酒店、投資6200萬元的三星級桃園大酒店、投資4000萬元的金鼎商務廣場年底將建成開業;投資6000萬元的銀座商城正在加快建設。這些項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實現營業收入20億元,利稅1.2億元,新泰將逐步成為魯中地區的人流、物流中心。

        4、圍繞開發旅游業上項目,培植旅游支柱產業。堅持把旅游業作為一項朝陽產業來抓,作為新興財源來培植。對全市旅游資源進行了統一的規劃,總投資3億元,集中對蓮花山、青云山、徂徠山、新汶森林公園、法云山等旅游景點進行了開發。其中投資1.2億元著力打造了“觀音勝境、北方普陀”的蓮花山旅游風景區,目前已基本開發完成。“十一”黃金周期間,蓮花山景區接待游客55900人次,旅游收入達到71.11萬元,全市旅游的人數達到85180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2600萬元。

        三、突出資金籌措和載體建設,為財源建設提供動力支持

        1、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為財源建設提供源動力。堅持借助外力與啟動內力相結合,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加大投入,以大投入保證高產出。近幾年來,我市固定資產投資一直保持了強勁勢頭,2004年歷史性突破100億元,達到了102億,今年將突破150億元,為財源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源動力。在建設資金的籌措上,一是招商引資。堅持內資、外資、民資并重,上爭、下引、內聯、外招并舉,制定優惠政策,多方招引財源建設資金。2004年全市實際到位內資42.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277萬美元,向上爭取項目資金2.6億元,啟動民間資本26.1億元。今年1—8月份全市內資實際到位39.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862億元,向上爭取項目資金1.4億元,80%的財源建設項目主要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二是盤活存量資產。從去年以來,通過股份制改造,兼并聯合,轉讓出售、租賃經營等改革形式,對8家企業進行改制,盤活存量資產15.6億元,增添了發展活力。三是加大銀行信貸的爭取力度。開展了誠信新泰和金融安全區創建活動,提升新泰誠信度,努力爭取信貸規模和信貸資金,支持經濟發展和財源建設。今年以來,先后三次召開銀企合作座談會,共落實資金28.6億元。四是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圍繞技術改造,招商引資及新上項目,給予企業優惠政策,調動企業做大做強的積極性。去年以來,市財政共投入4603萬元用于企業挖潛和技術改造,給予企業貼息和科技三項投入908萬元。

        2、建好城市,增強輻射帶動力。牢固樹立抓城建就是在更高層次發展經濟的理念,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契機,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創造最適宜居住和創業的環境,增強對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力。近幾年來,累計投入近6億元,高標準、大規模地實施了城市道路、綠化、亮化、凈化和舊村改造工程。新增公共綠地面積210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1.5%。人均公共綠地13.9平方米,城市環境明顯改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大為提升。

        3、加強園區建設,打造優質平臺。堅持把開發區建設作為培植稅源項目的龍頭和載體,擺在突出位置,強力推進。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1.5億元,實現了“六通一平”,開發區面積達到16平方公里,進區項目達到262個,總投資62億元。采取“政府投資、企業出資、招商引資、開發融資”等多種方式投資,加快全市各類民營經濟聚集區建設。今年以來,全市民營經濟聚集區共完成基礎設施投入5200萬元,建成總面積10.5平方公里,新進區項目92個,完成項目投資16億元,實現銷售收入65億元,利稅7.3億元。

        四、強化服務和監管,確保財源建設的健康發展

        1、加強領導,強化服務。市委、市政府對財源建設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門的財源建設領導小組,主要領導掛帥,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從鄉鎮部門到企業層層落實目標責任制,加強統一組織和協調。對財源建設重點項目嚴格實行包包責任制,成立專門工作小組靠上做工作,強化調度督促,確保項目建設順利進行。堅持把軟環境作為一項硬措施來抓,積極轉變政府職能、規范市場經濟序,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對39個部門的529個行政審批項目,結合我市實際,取消66項,變更12項,保留451項。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509項,取消227項,降低收費標準14項。設立了行政審批中心,實行陽光審批,從源頭制止“三亂”。結合建設“平安××”,加大對破壞經濟發展環境行為的懲戒力度,刑事和治安案件發案率同比分別下降了35.3%和52.5%,財源建設的社會環境明顯優化。

        2、完善激勵機制,調動財源建設的積極性。一是實行目標考核,對市直部門和各鄉鎮的工作重點考核招商引資、固定資產、財政收入指標,制定了針對市直企業的考核辦法,采取簽訂目標責任制的形式,對市直企業嚴格考核,激勵部門、鄉鎮和企業在加快發展培植財源上下功夫。二是完善市鄉財政體制。本著財權與事權相統一的原則,改革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實行“核定收支,定額上繳或定額補助加比例遞減,短收超支自負,自求平衡。”三是制定鼓勵扶持政策。出臺了財源建設、招商引資等一系列鼓勵扶持政策,并認真兌現獎懲。2005年共兌現獎勵資金490萬元。

        第4篇:財源建設考核范文

        取得了顯著成效,財政收入突破4000萬元大關,“兩個確?!?、“兩個保證”和“一個低?!惫ぷ鞯玫胶芎寐鋵崳攸c支出得到有效保證,確保了政府運轉,維護了社會穩定。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對20*年財政工作所取得的成績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工作在財政戰線上的干部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親切的慰問!今天,召開全縣財政工作會議,主要是總結20*年工作,安排部署20*年工作,剛才,時群同志對20*年的工作進行了客觀總結,并就20*年的各項工作全面作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強調三點:

        一、正確把握形勢,堅定做好財政工作的信心

        今年,按照縣黨代會確定的發展目標,全縣財政收入要增長12,達到4500萬元。完成這一目標,雖然面臨很多困難,但是客觀來講,也有很多有利因素。一是全縣的財源基礎更加堅實。去年以來,在生態立縣戰略的指引下,全縣下上按照“穩定農業基礎財源、壯大工業骨干財源、培植生態旅游后續財源”的財源建設思路,農業結構調整實現新的突破,綠色產業實現規模擴張和效益的提升;工業經濟迅猛增長,一大批外來客商紛紛落戶平利投資興辦企業,天寶制藥、眾鑫繅絲、金海化工等一批重點企業在今年相繼投產達效,規模以上工業去年增速位列全市第一,今年將繼續保持強勁增勢;生態旅游業蓬勃發展,第三產業日趨繁榮。所有這些都為今年的財稅收入奠定了堅實的稅源基礎。二是各級各部門對財政工作更加重視。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而且繼續加大對西部地區的項目、政策、資金扶持力度,這為我們加快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h委、縣政府對財政工作高度重視,把財政工作列入各級各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標準,加大督辦考核力度,為做好財政工作強化了組織保障。三是財政改革進一步深化,財政工作逐步走向良性循環軌道。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不斷完善,縣鄉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不斷規范,政府采購和“農村財務服務中心”的全面啟動運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進一步加強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維護了良好的財政工作秩序,規范了財政支出行為,嚴肅了財經紀律,使縣鄉財政逐步走向良性循環的軌道。因此,我們必須看到并緊緊抓住當前的有利形勢,振奮精神,強化措施,知難而進,扎實工作,增強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確保今年財政各項工作全面完成。

        二、強化工作措施,奮力實現全年收入目標

        20*年,我縣財稅征管任務非常艱巨。希望各征收部門和鄉鎮,要樹立必勝的信念,夯實收入基礎,強化工作措施,加大征管力度,千方百計組織收入,保證4500萬元收入任務足額入庫。

        ㈠加強財源建設,夯實收入基礎。增加財政收入的根本在于發展經濟,壯大財源實力。只有夯實財源基礎,才是解決財政問題的根本出路。因此,各級各部門,都要牢固樹立發展意識,正確處理好完成任務與保護發展的關系,切實把財源建設作為各鄉鎮和各部門的首要任務,抓好抓實,抓出成效。20*年,我們要按照建設陜西生態經濟強縣的目標,繼續堅持“穩定農業基礎財源、壯大工業骨干財源、培育生態旅游后續財源”的財源建設思路,工作重點,一是加強管理,培養大戶,發展龍頭企業,提升綠色產業效益;二是大力招高引資,適度擴張規模工業,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三是培植生態旅游業,壯大三產總量,提升服務業總體水平。財政部門要繼續加大對重點財源建設的扶持力度,設立專項扶持獎補資金,改變扶持獎補方式,把扶持重點調整到鄉鎮工業和農業龍頭企業上來,通過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有效解決農民增收問題和財政增長問題。

        ㈡落實工作責任,強化考核獎懲。今天,縣政府要把收入任務分解到征管部門、協管單位和各鄉鎮,并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責任,夯實任務。會議結束后,希望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迅速研究工作措施,落實工作責任,將任務細化到人頭,把稅額落實到點上,排出進度單子,按進度入庫,確保不欠帳。財政部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獎懲措施,加強督查檢查,按月考核,按月通報,兌現獎懲。

        ㈢依法治稅,加強征管。各鄉鎮和稅收征管部門,要加大稅法宣傳力度,切實提高全民的納稅意識。要加強對重點稅源的控管,依法治稅,嚴厲打擊偷、逃、漏稅行為,嚴禁在縣內買稅賣稅和挖稅。大力挖掘財源潛力,加強對建筑安裝和裝飾行業的稅收征管,做到應收盡收。進一步完善農村稅改配套措施,健全征管網絡,確保“農業四稅”足額按時入庫。加大非稅收入的組織力度,強化綜合預算。堅持收入目標責任制和財稅聯席會議制,共同促進全縣稅收征管工作。

        三、強化監

        督管理,確??h鄉財政健康運行

        ㈠優化支出結構,確保重點支出。要切實加強預算管理,按項目,按標準編制好20*年財政預算,嚴控一般性支出的增長,合理調度資金,千方百計確保工資、社保資金的發放,確保重點項目建設的資金需要。各鄉鎮要把工資發放作為確保穩定的重點工程來抓,哪個鄉鎮挪用工資,就要追究哪個鄉鎮長的責任

        。在這里,再申明一條紀律,凡拖部、教師工資的鄉鎮,一律不準購置小汽車、修建辦公樓,財政部門一定要把好這個關。各級各部門都要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堅決反對鋪張浪費。所有納入預算的單位,其支出都必須嚴格控制在預算指標以內;財政部門要嚴格按進度、按項目撥款,嚴禁擅自調整支出項目和支出標準。要嚴格控制“人、車、會、話、水電”等費用支出,切實把公務消費控制在財力可支撐的范圍內,嚴禁搞鋪張浪費,大手大腳。

        ㈡積極穩妥地推進財政改革,加強財政監管。一是積極做好農村稅費改革工作。今年,中央決定取消農業特產稅,改征農業稅。這是一項政策性強,量大面廣的工作,因此,各鄉鎮和有關部門,從現在起,就要做好調查研究,測算摸底等基礎性工作,確保農村稅費改革不出問題,不留后遺癥,真正使農民減負增收。二是積極開展公務消費改革。規范會議結算、公務用車、政府采購、公務接待工作,大力壓縮公務消費支出。三是強化財政監管改革。全面推行報帳制和財務總監監督制,規范縣、鄉、村會計集中核算管理,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制定明確的支出標準,規范鄉村兩級財務報帳辦法;加強對項目資金的監督,逐步推行“直通車”的資金撥付方式,確保專款專用。

        ㈢積極化解不良債務,維護良好的財政秩序。鄉村兩級負債過多,破壞了良好的財政秩序,形成惡性循環財政狀況。長此以往,不能保證政府正常運轉,損害了政府形象,也是一個極其不穩定的社會因素。因此,各級各部門,要把化解鄉村不良債務,作為當前財政工作的重要內容。各鄉鎮都要認真搞好財務清理,盤清債權債務,規范各級財務秩序。對歷史上形成的遺留問題,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化解措施,提出償還計劃,逐步消化。鄉鎮財政部門,要切實當好政府的管家,合理調度資金,把保工資作為鄉鎮財政的第一任務。在不影響工資發放的情況下,量入為出的安排其他支出,嚴禁出現新的債務和赤字,逐步建立一個良性循環的財政體系,維護良好的財政和金融秩序。

        第5篇:財源建設考核范文

        今年下半年,區財政局將緊扣年度財政收入目標任務,繼續狠抓收入組織,強化財稅部門征管協調,全面兌現落實經濟扶持政策,確保實現年度財政收入“全年紅”。

        (一)持之以恒做好收入組織協調,確保完成全年收入預算任務。把收入組織協調作為科室中心工作。一是加強形勢預測分析。緊盯財政經濟走勢、宏觀經濟政策和稅收政策變化,認真研究建筑業、房地產業、生活服務業等行業“營改增”對__區財政收入和可用財力影響。加大財政收入分析研判,圍繞重點區塊、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開展深層次分析研究,動態掌握重點企業、重點行業稅收變化,加大樓宇、市場、重點區塊稅收監控分析,力促財政收入均衡入庫、平穩增長。二是加強重點財源建設。主動服務全區招商引稅,動態掌握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入駐進展,加快引進行業龍頭、稅源企業和成長性企業。積極服務特色樓宇區塊建設,努力拓寬財源建設渠道。關注重大項目和重大平臺建設進展,不斷挖掘國際金融中心、__航運廣場、東部新城門戶區等大項目、大平臺納稅貢獻潛力,著力培植壯大“可持續型”優質財源。三是強化收入征收管理。落實新一輪區街財政體制,實行全區樓宇招商資源全面共享機制,進一步激發各街道招商引稅,促進增收積極性。完善部門、街道聯動機制,落實財政收入增收責任,定期交流稅收變化,科學研判財稅形勢。加大收入組織考核,合理分解落實收入組織任務,充分利用收入考核倒逼機制,凝聚提升全區上下齊心合力抓收入的強大合力。

        (二)積極落實各項經濟扶持政策,促進企業穩定健康發展。一是積極貫徹落實好中央、省、市出臺的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積極幫助企業爭取上級財政資金,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促使企業用足用好各項扶持政策,及時撥付各項扶持資金,支持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二是及時撥付2014年度“營改增”扶持資金,做好新修訂的工業、金融、服務業、外經貿、文化產業、服務外包、建筑業、人力資源以及相關區塊等的宣傳工作,確保相關扶持政策及時傳達到企業。三是認真執行落實各類財政扶持政策,加快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著力引進培育大企業,全力服務東部新城、服務業集聚區,城市綜合體等大平臺、大項目建設,促進大平臺、大項目早投用、早產出,不斷增強財政收入增長后勁。

        (三)積極穩妥做好財政體制結算工作。跟蹤新一輪區街體制運行情況,確保新體制平穩運行。及時向上了解新出口退稅機制__區每年定額上解基數,確保__區利益不受損失。做好市區財政體制結算工作,促使全區可用財力在收入增長基礎上繼續保持穩健增長。

        第6篇:財源建設考核范文

        [關鍵詞]濟南市;財源建設;科學發展

        [中圖分類號]F8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670(2009)02-0039-06

        加強財源建設是解決地方財政困難,提高財政保障能力,實現財政科學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近年來,濟南市積極培植壯大財源,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市基礎財源日益穩固,骨干財源快速壯大,財源結構明顯優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濟南市是典型的傳統型工業城市,還存在著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偏低、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相對滯后、生產業發展不足等問題,在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的財源建設排名中一直比較靠后。

        一、濟南市財源建設的現狀

        (一)濟南市財源建設的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濟南財政工作以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為中心,大力組織財政收入,同時積極推行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經濟發展與財政增收相輔相成,在全市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全市財政運行狀況良好,財源建設一直保持快速、穩健的增長態勢。

        1 財政收入規模不斷擴大

        2003年以來,濟南市財政收入總量穩步增長,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和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中稅收比重均有所提高。2003年全市完成一般預算收入76.11億元,同比增長19.6%;2004年全市完成一般預算收入89.04億元,同比增長20.9%;2005年全市共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06.01億元,同比增長20.7%;2006年全市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28.44億元,同比增長21.0%;2007年全市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57.02億元,同比增長22.3%;2008年上半年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18.7億元,同比增長26.8%(見圖1)。

        2 財政收入質量不斷提高

        稅收收入已經成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2007年濟南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為122.79億元,比2006年的97.8億元增加了24.99億元,增長25.56%,稅收收入對財政預算收入的貢獻率為78.2%,稅收增幅遠大于非稅收入,收入結構明顯改善。2007年全市新增稅收占新增預算收入的87.47%,新增的非稅收入占新增預算收入的12.53%。非稅收入的增收部分主要集中在國土資源行政性收費收入、教育費附加收入、人防行政性收費收入和工商行政性收費收入等四項,四項共計增收3.14億元,占非稅收入增收部分的87.69%,特別是區縣財稅機關將優化財政收入結構作為大事來抓,非稅收入增長率相對下降,大大提高了財政收入的規范性。

        3 財政收入來源結構較為合理

        (1)財政收入來源的稅種結構。2003年以來,濟南市主體稅種稅收收入穩步增長,成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其中增值稅增長穩定,近五年平均增幅達20.27%。同時,營業稅收人連年增長,五年平均增幅為19.78%。另外,企業所得稅收入保持增長,五年平均增幅達18.85%。2007年濟南市營業稅完成42.24億元,占整個稅收收入的34.4%;增值稅完成22.94億元,占整個稅收收入的18.68%;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分別完成19.77億元和6.12億元,占整個稅收收入的比重為16.1%和4.98%,比重偏低;另外,城市維護建設稅、契稅和其他稅種分別占到8.94%、6.05%和10.85%(見圖2)。因此,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仍然是濟南市財政收入的三大稅種。不同稅種按課稅對象的性質可分為五類: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和行為稅,各類在稅收收入中的比例分別是53.07%、21.08%、9.84%、5.05%和10.95%,流轉稅和所得稅是主要稅類。營業稅、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作為濟南市地方稅收收入的三大主要稅種,不僅其所占比例高,而且增長快。但是,財產類稅比重過小,如2007年濟南市財產稅收人僅占整個稅收收入的9.84%,仍存在征收潛力。

        (2)財政收入來源的產業結構。近年來濟南市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且有穩步提高趨勢,三次產業的結構進一步優化。二三產業為地方稅收提供了較為豐富的稅源。2007年,濟南市上交地方稅收過100萬元的1179戶納稅人,全部屬于二三產業,共上交地方稅收分成93.19億元,占全市地方稅收122.79億元的75.89%。

        (3)稅收收入的行業結構。隨著濟南市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財政收入的行業結構得以不斷優化。通過對1179戶納稅人的分析,2007年對濟南市地方稅收收入(含市、縣級)貢獻最大的五大行業分別為金融業、房地產業、金屬冶煉及金屬制品業、機械設備制造業和貿易服務業,對濟南市地方稅收的貢獻率分別為19.18%、14.72%、11.13%、6.9%和5.95%(見圖3)。

        (4)稅收收入的納稅人結構。從納稅人的納稅規模角度來看,2007年上交地方稅收過百萬的1179戶納稅單位,共上交地方稅收93.19億元,占全市稅收總額122.79億元的75.89%,超過2006年71.45%約4.5個百分點,增收23.32億元,占稅收增收總額的81.6%,即納稅大戶的納稅額不僅所占比例高,而且是稅收增收的主要貢獻者。其中,上交地方稅收過500萬的企業按集團統計有243戶,上交稅收77.85億元,比2006年57.92億元增收19.93億元,占稅收增收的79.72%,是拉動地方財政收入的主力軍。2007年稅收過億元的單位有11戶,較2006年增加2戶,上繳地方稅收25.14億元,比2006年16.30億元增收8.84億元,占全市稅收的20.48%,比2006年的17%;增加了3.48個百分點。

        4 財政收入的區域結構缺乏均衡

        2007年濟南市的一般預算收入中,市本級為75.18億元,占47.88%,各縣(市)區的收入為81.84億元,占52.12%。其中,一般預算收入由高到低依次為:章丘市16.2億元、歷城區13.58億元、歷下區12.58億元、市中區12.29億元、天橋區6.3億元、槐蔭區4.86億元、高新區4.5億元、長清區3.48億元、濟陽縣3.5億元、平陰縣3.01億元、商河縣1.54億元(見圖4)。

        二、當前濟南市財源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濟南市在加強財源建設方面的確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省內外發達城市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主要選取了青島市、南京市、杭州市和

        廣州市四個副省級城市),不僅一般預算收入規模偏小,財源質量等方面也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見表1、表2)。

        1 財政收入總量偏小,財源建設質量不優

        近五年來,濟南市年國民生產總值在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的排名,由第12名發展到2007年的第6名,但一般預算收入絕對值一直徘徊在第12名,地方財政收入狀況改觀不大。在省內,五年來,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9.85%,遠遠低于同期青島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平均增長28.9%的速度。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看,2007年,全國是9.56%,全省是6.47%,而濟南市為6.14%,這反映了濟南市經濟運行整體水平較低,質量不優。從財源結構上看,非稅收入絕對數偏大,比重偏高。2007年全市非稅收入達34.22億元,占地方財政收入的21.8%。財政收入中稅收比重的提高是財政收入體制的完善和財政結構優化的表現,也是工商企業活躍發展的條件和反映。濟南市稅收收入比重在整個財政收入中的比重雖然處于上升趨勢,但仍遠低于發達地市的水平,同青島(84.86%)、杭州(97.37%)等地市相比,有很大差距,財政收入質量還有待進一步優化。目前濟南市財源建設的投入產出效益不高。近5年內全市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幅23.04%以上,而全市一般財政收入平均增幅為19.85%左右,較高的投資增長與較低的財稅增幅,體現投入產出效益不高,培植地方財源近期還未見到明顯效果。

        2 稅收收入的集中度過高,風險較大

        近幾年,納稅大戶上交地方稅占全市地方稅收入的比重不斷提高。濟南市前50強納稅人上交地方稅收占當年全市地方稅收收入的比重近五年平均為28.13%。比較穩定的稅源主要集中在金融、房地產和二產中幾個大的資源消耗性企業集團,沒有形成較為寬泛的企業群體。全市稅收收入對這些行業、企業的依存度比較高。這種集中度較高的稅源結構,抗風險能力差,不利于財政收入長期穩定增長。一旦這為數不多的企業受到市場影響,財稅收入將出現較大波動。如2007年濟南市房地產業上交地方稅收為13.72億元,居第二位,這與近幾年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火爆是分不開的。但2008年全國房地產行業進入了低迷時期,濟南房地產行業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房地產行業的稅收貢獻程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3 缺乏支持財源持續增長的支撐產業,財源建設增長的后勁不足

        在農業方面,濟南市近五年農業生產總值增長率低,基本保持在6%左右,遠遠低于同期全市生產總值增長幅度。同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農業企業稅率相對較低,很難形成財源“氣候”;在工業產業上,招商引資項目和園區內企業有很大一部分尚處在建設期和投產初期,產生的稅收相當部分要兌現優惠政策,市直企業改制還有一個調整、啟動和發展的過程,即使產生稅源,相當部分要用于支付轉型期的穩定和安撫;在第三產業上,雖然2006年三產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首次超過二產,占到了半壁江山,但濟南作為省會城市,其服務業中心區位優勢還未完全發揮,三產對財政貢獻率相對先進的省會城市還有較大差距。

        4 民營經濟的發展速度和對財政的貢獻與省會城市的地位和資源不相稱

        2007年全市民營經濟(含一、二、三次產業)實現增加值900.8億元,營業收入3204.36億元,利稅276.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65%、22.3%和19.2%。在全省17個地市中分別列第四位、第六位和第七位。民營經濟創造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為39.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全市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民營工業企業僅有18家,沒有一家過百億元企業,而且濟南市民營經濟產業層次低,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民營經濟發展與全市產業結構調整不夠緊密。

        5 縣域經濟對全市財政收入增長的貢獻率較低

        濟南市財政收入水平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縣(市)區的收入偏低。2007年全市稅收收入增加了25億元,比2006年章丘、高新、槐蔭、天橋、長清、平陰、濟陽、商河8個縣(市)區的稅收總和24.2億元還要多。而且,各縣(市)區的財政收入也存在較大的差距,不但收入額度差異較大,其收入質量也有較大差異。

        三、進一步培植壯大財源的基本思路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強化財源建設,實現財政的可持續發展,關鍵是要固本開源,在繼續鞏固現有財源的基礎上,加大后續財源的培植力度,增強財政增收的后勁。同時創新財源建設理念,創新財源建設工作格局,發展各種經濟,培育新的財源增長點。借鑒先進地區經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財源建設:

        (一)完善投入機制,強化財源持久動力

        經濟決定財源,經濟持續發展是不斷開辟和壯大地方財源的基礎;財源影響經濟,財源強化壯大是引導和扶持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加大政府資金投入,發揮資金的導向性作用和“乘數效應”,鼓勵財源潛力企業發展壯大。

        1 穩定骨干企業發展,優化主導型財源

        金融、房地產、金屬冶煉、機械設備制造、煙草和貿易服務等行業是濟南市重點地方稅收貢獻企業,屬于骨干財源,這些行業2007年的稅收貢獻度合計為57.88%。當前,由于受宏觀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重點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出現一定程度下滑,面臨較大壓力,特別是金融、房地產和冶金鋼鐵行業,上繳利稅情況比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重點骨干企業發展面臨困境,對我市財源建設將會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

        一方面建立領導定期聯系制度,加強同重點企業和重點納稅人的交流,通過與納稅重點大戶進行座談,了解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聽取他們對政府和財稅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并以此為依據,不斷研究和制定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為納稅人出謀劃策、排憂解難,促使骨干企業平穩發展,確保其稅收貢獻度的穩定增長。

        另一方面,引導大中型企業二、三產業分離,把原來企業兼營的合并繳納增值稅的服務性業務從工業性業務中剝離出來,繳納營業稅,既能增加地方稅收收入,又能調整企業經營結構,促進企業良性發展。為鼓勵大中型企業進行二、三產業分離,對企業因此而多繳的稅收,財政可按20%的比例給與扶持減免。

        2 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培育多元化財源

        針對當前稅源結構集中度過高,稅收收入過度依賴幾個重點企業的問題,應尋求多個財源增長點,培植新興財源,提高財政抗風險能力。當前,中小企業發展比較迅速,對保持濟南市經濟平穩發展局面、擴大社會就業、促進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應在四個重點環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加強財政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將工業引導資金的80%用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同時對中小企業發展實行獎勵政策,按其銷售收入、吸納社會人員就業、上繳利稅等指標確定考核標準,鼓勵中

        小企業發展;二是建立完善擔保機制,財政積極配合國有和社會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擔保,同時結合財政貼息制度,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三是重點支持企業技術研發和改造,每年安排部分資金,設立中小型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民間資本設立創業投資機構,支持這些機構向初創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資,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壯大;四是加大政府采購力度,對中小企業進行支持。

        3 鼓勵生長型企業發展,培植持續性財源

        針對當前財源增長后勁不足的問題,通過鼓勵生長型企業發展,培植持續增長性財源。對全市按照營業收入、實現工業增加值、科技創新水平、吸納社會人員就業、上繳利稅等指標進行排名,取其中前100位的企業,確定為生長型企業。對這些企業按照銷售收入增幅和上繳稅收增幅兩個指標進行考核,達到一定標準的,可以考慮給與獎勵,以扶持生長型企業發展,進而提高其稅收貢獻度。

        4 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形成新興財源

        當前,在提升傳統服務業產業層次的同時,重點要加快金融、物流、信息和會展四大特色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現代服務業的比重。金融方面,加快打造濟南金融商務中心,推進以魏家莊金融商務圈為核心,經四路、經七路為軸線的金融聚集區建設,積極引進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企業特別是外資金融企業入駐,爭取到2012年形成區域性金融中心?,F代物流業方面,緊密結合城市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依托高速公路網、國際空港、鐵路沿線等交通優勢,盡快推進蓋家溝、擔山屯和郭店三大物流園區及相關物流中心、物流節點的建設,著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物流集團。信息服務業方面,加快軟件、集成電路設計、動漫游戲、文化傳媒等產業群,形成“創新、產業、輻射、環境”四大高地,增強帶動力。會展業方面,要進一步加強組織協調,做好會展發展規劃,整合會展資源,完善服務設施,在辦好文博會、信博會等現有大型綜合會展的同時,依托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積極開辦各類專業會展,發展幾個全國乃至全球知名的會展品牌,以會展經濟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二)完善獎勵機制,激發縣域經濟的財政貢獻力

        針對縣域經濟對全市財政收入增長的貢獻率較低、基層財政困難的問題,政府和財稅部門一方面要配合省里獎勵縣區的激勵政策,完善轉移支付辦法,促進縣區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要完善稅收分享體制,下放一些地方稅種的征收管理權限,充實地方財力。

        1 配合省里獎勵縣區政策,完善轉移支付辦法

        配合省委、省政府出臺的一系列獎勵縣區的激勵政策,盡快出臺、落實市里的各種獎勵政策,完善激勵性轉移支付辦法,鼓勵縣區加快經濟發展,提高財政收入質量,調整支出結構。認真落實市政府已出臺的加快高新區和商河縣發展、加強縣域財源建設等激勵政策、鼓勵加強對住宿餐飲業稅收征管的政策(從2008年起到2012年五年內,住宿餐飲業流轉稅上繳市分享部分,市留出基數后全部返還給縣區)。研究出臺針對財政狀況處于困難邊緣縣區的政策措施,對收入增幅超過全市平均水平的困難縣區,三年內給與適當的稅收返還。

        2 完善稅收分享體制,激勵縣區增收積極性

        濟南市于2004年實行了以“稅收屬地管理、主題稅收兩級分享”為主要內容的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新體制的試行對調動市區兩級培植財源的積極性,加快濟南市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體制運行五年來,也存在一些問題。目前,金融保險、通訊等現代服務業占據著縣區的中心地帶和優勢資源,但這些行業稅收實行匯總繳納辦法,在縣區經營卻不在縣區納稅,這不利于調動縣區積極性,也對縣區財源建設帶來重大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考慮完善稅收分享體制,通過體制調整,將移動通訊、金融、保險等行業稅收改為屬地繳納,實行真正的稅收屬地管理。同時,下劃一些地方稅的征收權限,如將房地產契稅下放到縣區,既可以調動縣區征收的積極性,又符合稅收征管的效率原則。

        (三)完善服務創新機制,努力改善投資環境,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適應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真正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和落實有關扶持政策上來。

        1 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設施環境

        一是加快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形成城市建設的多元化投資主體,構建有效的競爭格局,減輕財政性投資的壓力。二是改善基礎設施環境,多方爭取資金投入,不斷加強交通、通訊、物流、供水、供電、排污等方面的配套建設,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盡可能完備的基礎設施。爭取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支持地方經濟建設,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樹立公共財政觀念,重點在公用事業、衛生系統、環境治理與節能、新農村建設等領域積極申報外債項目。如最近我市新上的熱電熱力項目,具有額度大、期限長、利率低的特點,一方面可以減輕政府資金的壓力,騰出更多財力支持重點項目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濟南市的城市面貌和生態環境,提升濟南市的形象地位,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培育財源增長點。三是大力支持棚戶區改造工程的順利開展,抓住棚戶區改造時機,積極推進房地產開發,帶動全市現代服務業上檔次、上水平。四是通過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緩解當前用地矛盾,為重大項目布局和各類產業發展打好基礎,建立有序的供地機制,確保重大基礎設施、重點產業等項目的用地需求。同時,引導企業節約用地、集約用地,對企業利用現有土地增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在有關政策上給與優惠,鼓勵縣區通過土地整理和村莊整合等措施來保證重點項目用地。

        2 構建完善的經濟發展投資環境

        一是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特別是在落實招商引資項目上,一方面抓好大項目建設,把大項目建設作為培植大財源的重中之重,爭取能盡可能形成一批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稅收貢納獻多的骨干稅源企業。另一方面圍繞著大型骨干企業拉長產業鏈,大力發展配套企業。

        二是引進總部型經濟,借助企業所得稅匯繳政策調整的有利時機,使總部經濟真正顯現出聚集稅源、拉動區域經濟超常發展的磁場效應。從濟南市目前的總部企業來看,有相當一部分總部只有空殼,單純行使行政管理職能,大部分實業子公司在外地,如黃金集團、魯信投資等。這部分企業如果實行總部匯繳,按照跨地區分享辦法,濟南市將會增加一定的稅收收入。

        三是發展樓宇經濟,持續提高房地產稅收對財政的貢獻率水平。同時,借各種商貿城、片區開發建設之機,提升商貿餐飲業服務水平,發展商貿流通、賓館娛樂休閑、大型超市、特色商業街等服務產業,為財源持續增長奠定經濟基礎。

        四是加強載體建設。繼續強化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工業園區優質平臺。提升承載大項目的能力,圍繞構筑產業機群優勢,因地制宜建設產業配套協作區。建立完善市一級園區管理機構,對園區實行統一的封閉式管理,為入駐企業實行一條龍免費代辦服務制度。堅持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培植稅源項目的龍頭和載體。積極運用財稅杠桿,重點培育壯大省級工業園區,發展園區自身特色,全面提升我市工業的綜合實力。同時加大對園區經濟財政貢獻的考核力度,把園區的“畝產稅收”作為考核指標,達到一定標準的,可以適當予以獎勵。

        第7篇:財源建設考核范文

        經濟與財政的關系決定了在追求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必須實現財政的可持續發展,而地方財政的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所謂地方財政的可持續發展是指地方財政與地方經濟相互促進、地方財政收支平衡協調、地方財政運行健康有序的發展狀態。實現地方財政可持續發展是財政工作的一項戰略性任務。實施分稅制以來我國地方財政呈現了持續快速增長態勢,財政運行相對平穩。

        然而,最近幾年受國民經濟增長趨緩的影響,地方財政面臨著許多困難和不利因素,這正在對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強大壓力。許多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縣鄉級財政相當困難,工資欠發普遍化、赤字規模不斷擴大、實際債務負擔沉重,財政風險日益加大。并且對地方政治經濟的穩定、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構成了威脅。從根本上實現地方財政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當務之急。

        二、制約地方財政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1.財政所依托的經濟增長幅度總體趨緩。從經濟運行周期看,分稅制以來我國經濟曾經歷了“八五”時期的高投入、高擴張、“九五”初期的軟著陸、經濟波峰時期的高速增長,客觀上為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但這種支撐作用總體上是建立在粗放擴張基礎上的,財源基礎具有明顯的不穩定性。進入九十年代后期,經濟運行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宏觀經濟運行開始出現重大轉型,進入通貨緊縮階段,長期以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也逐漸顯露出來;經濟高速增長的局面將很難再現?!笆濉睍r期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上將轉入一個相對低位的增長空間。在此基礎上,地方財政收入也將進入與之相應的較低增長空間。如2002年地方財政預計增長幅度僅為2.31%.

        2.地方財源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從三個產業的GDP值及其比重看,第三產業比重不斷上升。作為基礎財源產業——農業,離效益農業、現代農業的距離還很大,財政貢獻能力也有限。第二產業作為主體財源,財源結構相對分散,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相對較少;而且財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傳統產業中,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成長不足,后續財源相對匱乏。第三產業作為地方財源的重要財源基礎,盡管占GDP比重已接近第二產業,但從財政貢獻狀況來看,全國各地三產稅收增長速度與相應的GDP增長速度相比呈現出不協調的狀況。

        地方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和非國有經濟的發展很大部分沒有形成財政財源。2000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15.96%、50.88%、33.22%,而其提供的稅收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則為3.75%、68.57%、27.68%.1994年我國國有經濟創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6%,但其提供的稅收占全部稅收的比重卻達63%.國有企業低速度增長,但它依然是國家財政財源最主要的支撐點。(1)

        我國地方財源主要以企業為依托,個人的貢獻相對很小?,F行的個人所得稅對個人收入的調節作用有限,居民對財政的貢獻度與其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極不相稱。1999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中個人所得稅為413.48億元,僅占地方財政總預算收入的9.13%;20四年則分別為引0.90億元和9.81%.

        現有財源的這種結構格局將會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對地方財政收入構成制約,并帶來風險。

        3.分稅制財政體制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日益明顯。分稅制財政體制實施已有近九年,進入了比較穩定的運行階段。由分稅制帶來的非經濟性財政增長因素已基本消化完畢,分稅制體制產生的中央級財政收入與地方級財政收入之間的分配效應則越來越明顯,財政收入逐步向中央財政傾斜。

        從各級政府財政自給能力分析,1994年前,地方財政自給能力高于中央財政;1994年后,中央財政的自給能力高于地方財政的自給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到分稅制前,地方財政平均自給能力系數為1.06,比中央財政的0.773高0.287;分稅制實施后,地方財政平均自給能力系數大幅下降為0.606,中央財政則大幅上升為1.508.說明地方財政已經嚴重缺乏自給能力,地方支出的40%需要依賴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1998-2002年地方財政自給能力的整體水平呈不斷下降趨勢,至2002年仍將難以改變。

        4.地方財政支出結構不合理。地方財政支出結構不合理的情況很多,但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仍未擺脫“吃飯財政”的狀況,嚴重影響地方財政職能“到位”。同時許多支出又超過地方政府職能范圍,出現“越位”現象。

        一是財政供養人口過多,“吃飯財政”壓力沉重,預算內八成左右財力必須用于非生產性開支,政府實際可用于經濟調控的財力十分有限。二是各項改革對財政資金的需求壓力巨大。三是政策性增支因素剛性增長。四是城市化建設、環境保護對地方財政支出壓力越來越大。五是社會保障資金面臨巨大缺口,個人帳戶空帳問題日益突出。從目前實際情況看,許多地區即使動用個人帳戶上全部資金,養老保險計劃依然收不抵支,出現一部分資金缺口。如果不允許動用個人帳戶的繳費,這些地區的日子就更難過了。(3)

        5.地方財政管理監督機制滯后的矛盾逐步顯現。目前的地方財政管理總體上仍然是計劃經濟因襲下來的管理模式,管理比較粗放,財政監督比較薄弱,重收入輕支出、重分配輕監督現象突出,財政資金管理使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從預算管理角度看,預算編制較粗,總體框架上尚未跳出“基數加增長”模式。預算執行缺少全過程的有效監督機制,預算結果缺乏系統的績效考核機制。預算外資金管理方面這幾年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門利益格局尚未徹底打破,距離實行預算內外綜合財政管理的要求尚有很大的差距。

        6.鄉鎮財政隱性赤字風險和債務風險十分突出,財政收支矛盾非常嚴峻。收入方面,鄉鎮財政財源基礎普遍薄弱,收入來源分散,很不穩定。隨著市以下分稅制改革的徹底實施和農村稅費改革的深入,一些重要的地方稅種將進一步上劃,預算外收入也將進一步縮減,鄉鎮財源將更加趨于狹窄,收入困難的矛盾有可能進一步加劇。1999年,鄉級財政本級收入僅占地方財政本級收入的17.33%.支出方面,剛性支出增長壓力有增無減,財政運行捉襟見肘、步履艱難。

        7.地方財政信用風險逐步增加。利用財政信用這一財政特殊職能形式,籌集建設資金、增強政府調控能力、支持地方經濟與社會事業發展,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手段。但信用活動本身就是一種風險行為,財政信用也概莫能外。有些地方歷年累積下來的財政信用規模超過數億元,接近于當地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半,但這些信用資金目前營運質量普遍不高,相當一部分都是逾期貸款,而且近三分之一的投向企業基本上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壞帳風險突出。

        三、實現地方財政可持續發展的若干對策

        1.調整地方產業結構,優化地方財源結構。根據中央“十五”規劃的精神強調注重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一是調整產業結構,高新技術產業決定了經濟發展方向,也決定了未來地方財政財源。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在工業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只有12.7%,而美國、日本等國一般在30%以上。因此地方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相應的高新技術產業。二是就目前我國地方產業結構的具體情況看,維持和壯大財源,不可能僅僅主要依賴于高新技術的發展,必須下大力氣搞好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三是加快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提高技術水平。以節能、降耗、綜合利用、提高環保效益的新工藝、新技術為重點,加快改造能源、原材料工業以及一般加工工業、農業等傳統產業。四是繼續鼓勵和發展非國有經濟,使非國有經濟對財政的貢獻與其對整個經濟增長的貢獻保持均衡。同時逐步取消那些對非國有經濟仍帶有“非國民待遇”性質的做法。

        2.加強稅收征管,健全財政收入機制,努力提高地方財政收入占地方GDP的比重。一要加強稅源調查,完善稅源監控機制,使財源建設成果及時體現到稅收增長上,努力實現稅收與經濟的協調增長。二要加強清欠堵漏工作,杜絕稅收管理漏洞。特別是要強化工商稅收登記與稅務登記的雙向管理,大力清理漏征漏管戶,努力擴大稅收征管覆蓋范圍,確保應收盡收。三要高度重視地方稅的征管工作,進一步健全征管體系,完善征管手段,加大征管力度,降低征管成本,努力挖掘地方稅的增收潛力。四要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稅收征管。目前非公有制經濟已構成為地方經濟的主力和增長點,但其稅收貢獻卻與之不相稱,存在很大的征管潛力。五要加大稅收稽查處罰力度,嚴厲打擊偷漏稅行為。六要在“正稅清費”的同時,大力加強各項專項基金、費的征收工作,特別是社會保障基金要擴大征繳范圍,強化征收剛性,確保社會保障基金收入及時、足額人戶。

        3.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大力優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緩解財政支出矛盾。財政支出的安排要進一步突出公共財政職能,保證政權建設需要,保證教育、科技、農業、文化、衛生等公共事業發展的需要,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工資發放和補充社會保障資金不足,保證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點支出需要,同時也要積極為政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實施經濟調控提供財力支持。目前財政支出“越位”、“缺位”并存,事權過多與財力不足矛盾十分突出,必須徹底轉變理財觀念,進一步規范財政資金供給范圍,逐步解決財政供養人口過多、對一些經營性事業單位包攬過多以及不合理補貼、投資過多等問題,特別是要嚴格控制行政經費過快增長的勢頭。要結合機構改革,做好定崗定編工作,清理超編人員,嚴格控制人員經費。對于一般競爭性領域、企業經營性發展項目以及可利用社會資金發展的事業,財政資金要逐步退出,集中財力投入滿足公共需要的領域。

        4.加強財政管理,強化財政監督職能,建立高效有序的財政支出運行機制。一要加快預算管理改革,積極推行部門預算。在預算方法上要徹底打破“基數加增長”的分配格局,積極推行零基預算,制定科學合理的定員定額標準,不斷細化預算編制。進一步擴大預算管理范圍,有步驟地將體現政府職能的預算外收支活動納入統一的預算管理,實行綜合財政預算,切實提高財政的綜合調控能力。二要改革財政資金繳撥方式,實施國庫集中收付制度。要大力清理銀行帳戶,取消收入過渡帳戶,所有政府性資金都要全部集中到國庫帳戶,所有財政支出都要經過預算安排,由國庫直接支付。三要強化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及效益情況的全過程監督和跟蹤檢查,加快建立政府會計核算中心,建立健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和效益考核獎懲制度。同時要加強財政專項基金基礎上的監督管理、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機制,充分利用社會審計力量對支出項目的效益審計。四要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制度,擴大政府采購范圍,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建立政府采購預算制度,確保政府采購公開、規范、公正、透明。

        5.加強鄉鎮財政建設,著力化解鄉鎮財政風險。進一步完善鄉鎮財政體制,按照分稅制財政體制的要求,科學界定合理劃分省以下各級財政的分配關系;進一步突出鄉鎮財政的主體地位,調動鄉鎮政府發展經濟、培植財源、增收創收的積極性;進一步完善鄉鎮財政考核制度和辦法,建立有效的壓債消赤獎懲激勵機制,大力壓縮鄉鎮財政債務規模,逐年消化鄉鎮財政隱性赤字。同時要充分發揮鄉鎮財政、審計機構對鄉鎮各部門的負債及擔保行為,堅決杜絕超越財力搞建設現象,確保鄉鎮財政平衡協調發展。

        第8篇:財源建設考核范文

        一、收入現狀及財源特征

        20**年,全縣實現財政總收入4**60萬元,較上年37800增長7.8%;地方財政收入完成8822萬元,占預算的111%,同比增長22%,其中國稅局完成2103萬元,地稅局完成5800萬元,財政局完成919萬元。從收入構成來看,其中:第二產業提供的財政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65.1%;第三產業提供的財政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13.1%。分行業來看,財政總收入中第二產業:電力提供17540.5萬元,占43%,煤炭開采3556.6萬元,占8.7%,建材(水泥)業1898萬元,占4.7%,建筑業2912.6萬元,占7.1%,紡織業287.6萬元,占0.8%;第三產業:交通運輸業提供1050.9萬元,占2.6%,住宿和餐飲業444.7萬元,占1.1%,批發和零售業2560.9萬元,占6.3%,信息傳輸(電信)433.1萬元,占1.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376.5萬元,占0.9%,房地產業218萬元,占0.5%,金融業71.3萬元。從當前全縣財源現狀分析,呈現以下三個特征:

        (一)農業主體財源消失。**年我縣的農業“四稅”達到4220多萬元,占到當年財政收入的37.6%,由于國家推行農村稅費改革,從20**年起取消農業特產稅,此后又停征農業稅,直接導致了我縣財政收入銳減,而農業財源的主體地位也隨之消失。

        (二)重點企業對財政收入起支撐作用。近年來,我縣通過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完成企業轉軌重組、規模擴張,同時加快國退民進步伐,逐步建立了適應市場經濟的企業運行機制,救活和誕生了一些骨干企業。如**華電**發電有限責任公司20**、20**年稅收總額分別達186**萬元、16973萬元;蒲白礦務局20**年及20**年分別為1393萬元、18**萬元;銀河紡織有限責任公司20**年及20**年分別為196萬元、217萬元。此外,一些重點企業已走出低谷,對財政的貢獻率也呈增長趨勢。

        (三)民營經濟已成為財政增收的新亮點。近年來,我縣大力加強招商引資,突出抓好項目建設,民營經濟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20**年,全縣民營企業總戶數發展到733戶,注冊資金6.5億元,投資人員1259人,從業人員13146人,民營經濟對財政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如**堯柏集團**分公司20**年上繳稅收總額645萬元,20**年實現1192萬元。

        (四)非稅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例過大。20**年,財政非稅收入達719萬元,占地方財政收入的8.2%,財政收入增長質量不高。

        二、財源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財源建設的總量不足。從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看,20**年,全國是20%,全省約19%,而我縣僅為8.3%,這一差距充分反映了我縣經濟運行整體水平仍然很低。從我縣財政自給率的對比情況看,20**年地方財政收入計劃為7920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計劃33449萬元,財政自給率僅為23.6%,而保工資、保運轉、保重點,主要依靠上級轉移支付和各項補助,這些都說明我縣財源建設的總量嚴重不足。

        2、財源建設的效益不高。近幾年,全縣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增幅很大,而全縣財政收入同口徑相比,每年都有所下降。投資的大幅度增長與轉化為財稅收入的下降極不協調。培植地方財源的作用短期還未得到有效發揮。

        3、財源建設的穩定性不強。近幾年,比較穩定的稅源主要集中在電力、煤炭、建材、紡織、電信、交通運輸、建筑業及飲食服務業,原有比較穩定的農業稅收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已不復存在。同時,我縣主要是群體財源,現有工業企業中,年提供財政收入上億元的有1個,上千萬元有2個,上100萬元的僅有6個,多數企業都是以“小作坊”式經營為主,產品競爭力不強,科技含量不高,沒有一個上市公司,更沒有一個在全省乃至全國能拿得出手的規模較大、經營較好的知名企業,加之,我縣資源性開采和加工企業受政策性和市場因素影響波動較大,如曾是我縣主導稅源的“五小”企業,由于投入不足,安全生產和環保條件差,被相繼關閉;號稱中華一絕,被國家列入“星火”計劃的煙花爆竹也因生產運營不規范被停產整頓。特別是我縣電力、煤炭、水泥等優勢行業企業受限制生產等諸多因素影響,生產難以正常,稅收任務更加難以保證。

        4、財源建設的亮點不多。在農業產業上,目前,我縣已建成的幾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尚處于發展之中,未形成財源“氣候”,工業上,新辦企業和招商引資項目,在建設期和投產初期要享受一些稅收優惠政策,如石羊集團和堯柏集團,雖然投資巨大,產值也很大,但稅收比重很小。其它在建和擴建的項目對財源的貢獻目前還不能顯現,財政缺乏支撐,財源缺乏亮點是財源建設值得研究和重視的問題。

        三、加強財源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加強財源建設,做大財政“蛋糕”,關鍵是要固本開源。在繼續鞏固現有財源的基礎上,加大支柱財源的培植力度,增強財政增收的后勁。

        1、在思路轉變上求財源。一要強化工業財源的觀念。欠發達地區財源建設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農業財政、工業財政、第三產業財政。三個階段的依次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財源建設帶有規律性的必然趨勢。目前,我縣財政還處于農業財政向工業財政的轉型過渡期,必須強化工業主導地位的觀念。工業興、百業興,工業強、財政強。全縣上下要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明確提出的工作思路,抓住加快發展的良好機遇,下功夫做大做強工業財源。在具體工作中,一是抓好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按照“一園一策、各具特點、重點突破”的原則,加快“三園三區一帶”建設。要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和軟硬件設施,把園區建設成為商家搶灘登陸的投資寶地。同時,充分發揮園區的載體平臺作用,逐步構建政府集中管理、集中服務、業主集中開發新機制,促使工業項目向園區有效聚集,提高工業經濟集約發展水平,促進項目集群、產業集群、要素集聚、資源集約。二是精心培育市場,集中資金、技術、人力等生產要素,大力扶持電力、煤炭、建材、花炮、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優勢產業、特色產業,促其向大規模、高科技方向發展,形成工業骨干財源。二要樹立效益型財源觀念。即在經濟發展的質和量方面,以效益為中心,兼顧速度。在新引進項目和招商引資中,既要考慮對經濟的促進,也要考慮對財政的貢獻。三要增強長期抓、兩手抓財源的全局觀念。搞財源建設、發展經濟,是政府部門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要有長遠的規劃和打算,任何短期行為都會影響經濟的發展和財源建設的效果。同時,要增強全局觀念,“兩個財源”一起抓,實現財源建設的協調發展。即中央財源和地方財源都是國民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互為發展基礎和前提。沒有中央財源的發展,地方財源要想長期突出發展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財源建設過程中,必須堅持“兩個財源”一起抓。

        2、在非均衡發展上求財源。立足本縣實際,統籌兼顧,分類指導。一是要鞏固現實財源,壯大骨干財源。我縣現有的9戶年納稅在100萬元以上的重點企業是我縣重要的現實財源,其中的骨干企業和重點項目更是我縣財源建設的關鍵。在“十一·五”發展過程中,要傾斜力量,通過全方位扶持,促其做大、做強、做優,充分發揮其對我縣經濟發展和財政增收的支撐作用。二是要拉動梯度財源,注意可持續發展。要結合經濟發展,制訂科學的長期財源規劃,對已建成的重點財源項目企業加強財務跟蹤監控,實行分類管理,隨時掌握經營狀態,及時幫助協調解決企業在產、供、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其快速成長。三是培植新興財源,增強發展后勁。主要是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本地實際,大抓項目,抓大項目,不斷積蓄經濟發展后勁。要把招引、新上科技含量高、帶動性強、產業鏈長、關聯度高的大項目、生產性項目作為項目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形成項目建設超常規發展的局面,增強工業經濟持續跨越發展的能力。如我縣20**年在建的鹵泊灘涉農化工項目、100萬噸二甲醚生產線項目、罕井5萬立方米中高密度板生產線、天源6萬噸多品種果蔬加工生產線及200萬噸干法水泥生產線等財源項目的培植,將為今后財政增收注入新的活力。四是要挖掘潛力財源,促進財政增收。重點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盤活存量資產,堵塞收入漏洞;搞好人文宣傳,挖掘旅游資源。

        3、在多元投入上求財源。一是要向上爭取資金培植財源。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積極爭取更多的項目投資和資金幫助,確保每年有3-5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并爭取納入省、市計劃盤子,盡快培植成后續財源。二是對外招商引資培財源。招商引資是我縣培育經濟增長點的關鍵性措施。要牢固樹立“無外不活、無外不快”的思想,大力推行“全民招商”。要充分發揮我縣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綠色生態產品多樣、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優勢,拓寬招商渠道,創新方式方法,引進有效投資,吸納民間資本和團體資本,促進項目建設,培植長效財源。三是要整合各類財政性資金,統籌安排,保證重點,充分發揮財政項目資金“四兩撥千斤”導向作用,努力擴大乘數效應,以此帶動社會投資跟進增長。四是繼續發揮銀行信用社的投資主渠道作用,盡力支持給縣域經濟發展貸款較多的金融單位,合理引導存款流量,盡量為銀行業放貸創造條件。

        第9篇:財源建設考核范文

        近年來,隨著長春市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步伐的加快,長春市財政實力逐年增強,財政收支規模擴張加快,公共財政框架下的一系列財政改革全面推開,財政信息一體化系統初步建成,以財政文化為核心的自身建設取得新進展,財政形象和理財水平明顯提升。

        一、近年來長春財政發展中的新變化

        (一)財政收入上的變化一是增速加快,財政總量連續邁上新臺階。二是財政收入占GDP比重提升,經濟對財政的貢獻率明顯提高。2009年,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達到15.4%,創出分稅制改革以來新的高點,表明長春經濟運行質量持續向好,財政貢獻率提高。

        (二)財力結構上的變化受產業結構和稅制影響,長春市地方級財政收入在全口徑收入中的占比長期偏低,并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地方財力增長明顯受限。同時,市本級地方財政收入增速明顯落后于縣區,縣級經濟活躍度提升,自主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促進了財政收入迅速增長。

        (三)財政支出上的變化支出規模逐年擴大,增速不斷加快,結構逐步優化。在有保有壓的原則下,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一般性支出有所壓縮。尤其是在金融危機影響這一特殊時期,財政在支持經濟發展和保障民生方面的支出力度加大,為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財政管理上的變化近年來,長春市財政管理創新步伐明顯加快并取得長足進展。財政管理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成為主線,部門預算、政府采購、財務總監委派制、收支兩條線、會計集中核算、國庫集中支付等各項改革相繼實施并漸趨完善,依托現代先進科技手段的財政信息一體化系統初步建成。財政內部基礎制度建設也日漸完善,業務規范化程度和工作執行力明顯提升,財政公開力度進一步加大,財政監督走向常態化。2008年啟動實施的財政文化建設這一系統工程,提升了內部凝聚力和外部服務力,為推動財政事業協調、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五)財政風險上的變化政府債務規模大、增長快,各項風險評價指標偏高。隨著全市債務余額的持續擴大,政府承擔的財務成本費用不斷增加。同時,財政還本付息壓力和風險也在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去年全市政府債務激增,在現有市級財力下,落實債務還本付息資金異常困難,一旦國家貨幣政策收緊,政府債務風險將進一步凸顯并沖擊預算執行。

        二、新形勢下長春財政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政策機遇一是國務院對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做出新一輪部署,并正式批復了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規劃綱要,這些支持區域發展的政策給長春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二是國家促進消費的政策,如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延長以及未來幾年汽車消費需求的穩定增長,有利于促進以汽車產業為主體的長春經濟和財政稅收的增長。

        (二)發展基礎近年來,長春市加強項目建設,實施了投資拉動、工業提速增效、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等一系列重要舉措,為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積蓄了能量和后勁。隨著近幾年高強度的投資拉動和一些重大項目的投產達效,長春市已初步建成了汽車、軌道客車、玉米深加工三大產業發展基地,具備了經濟較快發展的基礎,給組織財政收入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和后續增長空間。

        (三)困難挑戰一是歷史欠賬的消化。包括歷年來積累的財政掛賬和各項欠款以及社會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和國企改制遺留問題等。二是新增支出的壓力。包括城市化和工業化加速發展這一特殊階段形成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大量投入、新醫改等改革性增支、改善民生方面和稅費調整等因素帶來的政策性增支等。三是債務風險的防范?;夂头婪墩畟鶆诊L險成為未來一段時期需要破解的難題。四是產業結構、稅源結構的優化成為做大地方財政蛋糕的必由之路。

        三、新時期長春財政發展的建議

        面對挑戰和機遇,應更加注重將財政收入增速與質量、市本級調控能力與區級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促進經濟發展與保障民生、合理界定公共財政供給范圍與解決財政職能錯位問題、有效保障重點支出與財政資金高效節約使用、解決“三農”問題與城市化建設統籌考慮,這也是公共財政建設的必然要求和應堅持的理財原則。

        (一)著力促進經濟與財政的良性互動

        經濟發展是財政收入的物質基礎,同時,經濟運行質量決定了財政貢獻率的大小。因此,財政部門必須始終堅持從經濟到財政的思維,把握好財政與經濟的協調性,樹立主動支持經濟發展的理念,抓住經濟企穩回升的有利時機,繼續貫徹落實好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減稅政策,營造寬松的經濟發展環境,運用財政政策手段服務長東北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優化公共投資結構,著力保障重點項目建設配套資金,保持當前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態勢。改進支持經濟發展的方式,注重發揮政府性投入對社會投資的引導和拉動作用,促進企業投資,擴大居民消費,增強經濟增長后勁。同時,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科學確定財政收入目標,堅持依法治稅、依法行政,科學有序地加強稅收和非稅收入的征管,理性做大財政蛋糕。同時應注重培植和完善多元化產業體系,努力推動長春市財源結構由單一產業依賴型向多元產業復合型轉變,財政增收方式由一業主導型向多元貢獻型轉變,實現財源結構的逐步優化和財政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不斷增強。一是抓住長東北開發開放的歷史機遇,著力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努力調整稅源結構,培植地方新興稅源,尤其是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努力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二是鞏固地方工業主體財源,大力支持汽車及零部件、軌道客車、農產品加工三大產業基地建設,培育和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大力發展民營等非國有經濟,培植多元化的地方稅收增長點,逐步形成支柱稅源林立、后續稅源充足、新生稅源強勁的地方財源建設新格局。四是著力構建財源建設新機制,通過完善上下級政府收入分配機制,充分調動市、區兩級政府當家理財的積極性,進一步明確縣鄉財源建設的類型及主攻方向,建立健全縣鄉財源建設的政策支撐體系、資金導向體系、工作責任體系、組織保障體系、績效評價體系和激勵約束體系。此外,應堅持“放水養魚”,注重涵養稅源,堅決制止違規收“過頭稅”等行為,增強財政收入增長的持續性和穩定性,為實現更長時期的又好又快發展打實基礎。

        (二)著力把握好財政保障的范圍和重點#p#分頁標題#e#

        財政支出結構調整應突出體現公共財政原則,著重于提供公共產品,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加速退出市場有效領域。著重把握好公共財政框架下地方財政職能的邊界、介入領域和層次,科學確定財政支出目標、重點和途徑。綜合考慮目前的社會發展狀況,從公共財政的基本屬性出發,地方財政必須始終圍繞黨委政府的工作重心開展理財,主動把職能調整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上來,更加自覺地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和諧發展?,F階段,在財政管理上應突出體現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保運轉。特別是在經濟回升的關鍵階段,必須更加注重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在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支持工業強市服務業興市、支持重大項目建設以及促進擴大內需上做文章,不斷推動財政經濟的良性循環。在保民生上,應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可持續”的原則,精心謀劃、科學調度、多方籌措落實好資金,把更多財政資源用于改善民生,統籌解決好各類民生問題,努力把民生實事辦好。特別是教育、就業、社保、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三農、環保、公共安全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努力做到解民之困、遂民之愿,這也是公共財政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保穩定和保運轉上,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實踐證明,在現有財力條件下,要實現對上述重點支出的保障,除大力增收之外,必須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和政策支持,彌補財力不足。同時,要充分發揮政府采購、財政投資評審、財務總監委派等制度在支出管理上的作用,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堅決制止鋪張浪費行為,最大限度地節省財政性資金。

        (三)著力推進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

        精細化管理不僅是一種管理理念,更是一項科學方法,也是一種提高執行力的有效管理模式。它包含了完善的可操作的制度體系、有效的保障機制和先進的技術手段。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著力點應該放在制度建設、流程再造、機制創新、信息化和財政改革等方面。一是從促進財政管理的規范化著眼,建立全面覆蓋、操作性強的工作制度體系。結合財政職能和業務特點,建立覆蓋整個財政工作的一系列制度、辦法和工作流程,對財政內部管理進行橫向細化、縱向細化、銜接細化、責任細化,理順工作關系,明確各部門職責范圍,規范日常辦公和業務處理程序,最終實現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二是從增強財政工作的執行力著眼,建立獎懲兼顧、公平合理的工作考核體系。實踐證明,監督制約機制必須和制度建設同步進行,并且要把獎懲機制貫穿其中,這樣才能使干部在受到制約的同時,既有壓力又有動力,既有危機感又有積極性。為此,需要建立內容著實、可操作性強的工作目標考核體系。總體上要根據內設機構職能和各崗位職責,制定包括崗位責任和權限、工作內容和要求、檢查落實與考核等標準,做到人員職責明確、任務明確、目標明確,便于考核獎懲。通過定任務、定標準、定時限,以責任促進工作落實。三是從財政管理的現代化著眼,建立高效實用、資源共享的技術支撐體系。實施財政精細化管理,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通過運用信息化管理技術,不斷提高財政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需要建設四個平臺,即:以社會公眾為服務對象的財政外網服務平臺,以預算單位為服務對象的業務辦理網絡平臺,以部門自身為服務對象的內部資源共享平臺,以日常辦公為主的財政OA系統平臺。四是構建目標明確、注重實效的公共財政制度體系。實踐證明,財政改革的過程就是從管理技術層面走向精細化的過程。為此,必須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通過優化制度安排,逐步化解財政運行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重點應放在優化財政體制、完善預算制度、開展政府支出績效評價、增強預算透明度和約束力、財稅庫銀聯網以及各項改革的銜接上。此外,應切實建立和完善政府開支的財政約束機制,加大財政監督和財政投資評審工作力度,促進節約型政府建設。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建立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把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和財務管理引向制度化規范化,促進資產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加強國庫現金管理,完善同類性質資金統籌集中使用的辦法,拓展整合使用政府資金的范圍,增強資金的規模效應。加大財政統籌力度,保障全市重點工作、重點項目的資金投入。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专区 | 一级a2021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dvd播放 | 日本精品网站在线 | 亚洲另类欧洲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