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科學實驗的認識范文

        對科學實驗的認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科學實驗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科學實驗的認識

        第1篇:對科學實驗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課程改革 化學實驗 功能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改變落后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改的重要內容。化學實驗作為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的途徑。在課改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教師對化學實驗的教育功能研究不夠,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一些不科學的做法,主要表現為:

        (1)練習目的狹隘:為應試考試而拘泥于參考資料和以往經驗,對很多可以結合發揮的問題沒有及時生發拓展。

        (2)實驗手法單一:常以傳統的方式即老師從臺上演示,學生在臺下觀看,死記實驗現象。

        (3)評價方法單一:通常是學生做實驗題,教師改,以書本結論作為實驗作業質量評價的唯一標準。

        這些落后的教學方式減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背離了新課標中“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的基本理念,影響了化學課程改革的全面發展。

        優化化學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落實課改理念的重要內容,改革落后的化學教學方式,必須認真落實新課改理念,切實發揮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三大功能。

        一、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活動來學習化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苯酚是“烴的衍生物”中的重要內容,然而日常生活中學生與苯酚這種化學試劑接觸不多。筆者通過以下“魔術”展開對苯酚性質的探究(見下圖),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請出該實驗的主角――苯酚。通過一步步的合作探究,學生親自將上述謎底一一揭開。AC: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質――非同尋常的溶解性。CE:探究苯酚的化學性質。EF:理論聯系實際,指導污水中苯酚檢驗的方法。

        通過這樣的探究活動,不僅使學生很容易掌握苯酚的性質,而且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通過典型的化學實驗,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

        如在“二氧化硫的性質與作用”一節中SO2三大化學性質(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還原性、漂白性)是其重點也是難點,由于受實驗條件限制,SO2與O2的反應無法作為演示實驗,其實SO2的還原性較強,可以與很多氧化劑反應。上這節課時,我先引入一段錄像: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時燃放煙花爆竹的場景,學生應該十分熟悉。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嗆人的硝煙味(含大量SO2氣體)。于是我們嘗試“怎樣才能消除這股嗆人的硝煙味”為切入點,展開對SO2性質的學習。

        此時我設計一個趣味模擬實驗:SO2氣體與淀粉-碘水的反應(即用火柴頭燃燒模擬煙花爆竹引爆)。因火柴頭燃燒時產生少量SO2氣體,我們把這部分氣體收集在一裝有以淀粉和碘水的小試管中,振蕩。驚喜隨之而來:原本呈藍色的溶液褪成了無色。于是就產生了“其他氧化劑與SO2如何反應”的陣陣漣漪……

        通過這樣的實驗情景創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化學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也體現了綠色化學的原理。

        三、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和技能,進行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實驗問題

        新課程標準在強調課堂實驗教學的同時,倡導學生進行課外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積極嘗試以實驗為載體的多種教學方式,并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展開對社會、生活中化學問題的鉆研,使學生能在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去學習和體驗化學的樂趣。

        新教材也十分重視這方面的培養,設計了聯系生活開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小實驗和解釋社會生活中的某些化學現象的環節。例如,聯系鎂、鋁、鐵的性質對鋼鐵銹蝕的現象如何解釋及怎樣進行防護的探討;針對醛類的毒性對市場上所賣的海產品是否甲醛超標的檢測,收集新裝修的家居環境中空氣以檢測是否甲醛超標;利用黑人牙膏廣告視頻學習茶多酚,高露潔牙膏廣告為沉淀溶解平衡引課;收集口香糖、火腿腸、方便面、果汁飲料的包裝紙,對其中的食品添加劑進行認識……

        第2篇:對科學實驗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醫學院 留學生 分子生物學 實驗課教學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工作的迅速發展,來華留學生數量日益增多。接受和培養留學生已成為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學生教學成為反映醫學院校教育水平的又一重要標志。如何做好留學生教學工作也成為眾多醫學院校面臨的新的教學難題,其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等問題都具有極大的探索價值。我在此談談對醫學院校留學生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我校于2006年4月成立國際教育學院,招收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醫學專業學歷留學生。現已成為浙江省規模最大的對外醫學教學機構之一,現設有臨床醫學(MBBS)和口腔醫學(BDS)兩個本科專業,采用全英語授課,學生來自以非洲為主、包括亞、歐、美、澳等30個國家的留學生。

        分子生物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所涉及的知識領域廣泛,醫學學科的深入研究都需借助于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和實驗技術。因而在醫學研究中有“世界語”之美稱。分子生物學對初學者來說,理論知識抽象,難以理解其真正內涵。實驗與理論知識相輔相成,因而基于理論課的實驗教學尤其顯得重要。

        一、提高教師英語授課水平

        我校的留學生基本不懂漢語,對他們的教學采用全英文授課形式,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才能克服語言障礙與學生進行課內和課后的交流。而目前大部分教師學到的是“啞巴英語”,尤其面對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其英語發音都帶有不同程度的地方口音,更加加大了教師的師生間交流難度。但很多教師都有一定的英語基礎,所以短期內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英語授課表達能力。首先,熟悉英語教學課堂口語和常用的句型,和外籍的教師加強交流學習,通過網絡可以觀看國外的著名大學授課視頻,學習上課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的方法。其次,全面掌握自己課程內的專業詞匯,尤其是醫學詞匯,通過詞根,詞綴法進行大量擴展,并且強化正確的發音。對一些交叉學科的詞匯也要有所了解,尤其是實驗課,涉及很多的儀器和試劑,更是對其名稱,原理和操作要爛熟于心。還要學會專業的英文詞匯規范地解釋能力,根據具體內容用適當的語言講解表述。除了語言之外,還要花很多時間用于備課,對于所授的內容了如指掌,通過講稿理清思路,反復練習,利用簡單的解釋就能讓學生了解內容。最后,多參加留學生的聚會,與留學生座談、討論、教留學生中文等,借此可以相互適應口語,掌握他們的語言特點及表達方式,還能增進師生感情。

        二、選擇合適的實驗教材

        選擇教材十分重要,然而國內還沒有現成的、適合留學生分子生物學實驗的成熟英語教材。在教材方面,應以哪一個版本的教材為標準,我校進行了多次的討論,最后基于實驗課內容的基礎上,重點安排principle,material,method,recipe,caution和reference部分,組織教師編寫了適合本校留學生教學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教材《laboratory manual of molecular biology》,并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修訂。

        三、運用多媒體和實物教學

        分子生物學的實驗教學,通常小班教學(25-30人),以往需要老師進行板書書寫和講解。但對留學生教學單純用文字描述往往效果不佳,而且英文板書的書寫又加大老師的教學難度。這時多媒體和實物的應用,極大地方便了教學。教師在備課時提前做好課件,將一些關鍵詞句如原理,操作步驟等條理清楚地顯示在屏幕上,既可以節省寫板書的時間,還可插入相關的圖片和實驗動畫;對于實驗課,結合現場的實物如試劑,儀器和標本等講解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一目了然,使講課更加流暢自如,教學內容生動易懂。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踐教學可以促進對課內抽象理論知識的理解。

        四、運用啟發式和提問式的互動教學

        由于在實驗課教學中,需要學生親自去動手操作,而且留學生們來自不同的地區,家庭條件各異,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因而學習的積極性及學生之間知識水平差異較大。同時在實驗課中,學生希望教師給予更多的實踐指導,教師與學生的直接交流比理論課要多,這就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于實驗課的教學,及時幫助指導學生。而國外教學不同于國內,比較強調學生興趣與能力的培養,留學生課堂思維較活躍,習慣于和教師有積極的互動。為了保證更多學生參與到課程中,可采用學生考勤制度,并對一個小班的學生進行分組操作;教學中往往以問題為主線,這時可以先簡單介紹實驗的內容,然后結合理論課的內容提出問題,學生解決問題的形式來詳細講解實驗內容,使學生主動去了解掌握,進一步了解原理和步驟。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不熟悉的儀器和操作,進行示范指導,多次講解。同時,我們在每次課開始時,專門抽出一定時間解答學生存在問題,結果的分析討論和復習,點明本次課于以往所學知識間的聯系,解決學生的困惑。而在快下課時,我們則會針對下次課的內容留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總之,留學生的教學是新形勢下面臨的新課題,而作為一名醫學院校的教師如何去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就尤其顯得重要。不斷摸索和完善適合留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通過不懈的努力,一定能使留學生的教學達到更高的水平。

        參考文獻:

        [1]于曉光,林平.生物化學留學生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4,12(4).

        第3篇:對科學實驗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數學教師;新課程理念;認同度;實施度

        本文為2014年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中數學新課程實施與師生教學活動方式轉變的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是GS[2014]GHB1655.

        在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在教育教學理念和實施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總體上來看,這輪課程改革在提升素質教育能力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促進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更有利于使學生參與到教育教學中來.但對于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來說,至關重要的除了改革本身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廣大高中數學教師能夠在認同度與實施度方面形成有效的融合,否則,將對高中新課程改革造成一定的影響.因而,有必要對這一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系統的分析,特別是在高中數學新課程理念認同度與認知度方面進行對比分析,進而找出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并有的放矢地制訂一些完善措施.

        一、對比分析

        為了能夠更有效地分析這一問題,重點對100名高中數學教師進行了調查,而且在數學新課程理念方面的課程理念、教學理念、評價理念等三個方面進行了對比分析,進而能夠找出二者之間的關系.

        一是對課程理念的認同度與實施度分析.通過對100名高中數學教師進行調查和分析發現,盡管從總體上來看,92 % 的高中數學教師對高中數學的新課程內容都給予了高度的認可,這說明高中數學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整體認可度較高,而且也說明我國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在具體的實施方面,卻有高達72 % 的高中數學教師在實施過程中不夠到位,特別是對一些課程內容的想法是“沒有必要”,而且也有一些高中數學教師在這方面盡管認同度較高,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并沒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因而實施程度不到位.

        二是對教學理念的認同度與實施度分析.通過對100名高中數學教師的調查可以發現,99 % 的高中數學教師對新數學教學理念的認同度較高,而且普遍認為新教學理念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效能性,對于培養具有較強綜合素質的高中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這說明高中數學新數學課程的教學理念具有一定的優勢,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從對高中新數學課程理念的實施情況來看,100 % 的高中數學教師都進行了實施,而且有高達60 % 以上的高中數學教師已經成為新數學教學理念的落實者、促進者、研究者以及實踐者.從這一點來看,高中數學教師對高中數學新課程理念的認同度和實施度都很高.

        三是對評價理念的認同度與實施度分析:通過對100名高中數學教師的調查來看,高考已經成為新課程評價理念真正落實的一個重要瓶頸因素,盡管新課程評價理念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以及戰略性,但高中數學教師普遍受到高考的限制,因而仍然高度重視學生分數的提升,有高達90 % 的高中數學教師認為,盡管自身對新數學教學評價理念持肯定態度,但為了學生能夠順利高考,也無法更有效地實施.比如,某教師認為,自己對數學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是十分贊同的,但由于高考的限制,自己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盡管在往這個方向努力,但實際操作仍然比較困難,因而與新課程之前也沒有太大的變化.這種認為也代表了絕大多數高數學教師的想法.

        二、對策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關于課程理念方面,我們可以發現實施度低于認同度;關于教學理念方面,則都具有很高的認同度和實施度;關于評價理念方面,則認同理念高于實施理念,特別是存在著無法實施的問題,這主要是受到高考的限制.這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進行持續的改革和創新,重點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教師要持續進行創新.從對比分析的情況來看,高中數學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認同度與實施度方面還存在一些矛盾,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高中數學教師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缺乏持續性,因而應當對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持續創新,只有不間斷的改革和創新,才能使自身教學理念的認同度與實施度同步,進而提升高中數學新課程理念的落實能力.

        二是提升教師的決策能力.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從新課程理念出發,著力提升自身的教學決策能力.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要解決認同度與實施度相矛盾的問題,要在認同度的基礎上提升實施度,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的教學決策能力,而不是受到外界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必須對新課程進行深入的研究,并與自身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加強教學創新.

        三是完善教學的評價機制.對于教學評價機制來說,由于受到高考的限制,導致新課程理念無法實施.因而必須在改進教學評價機制方面狠下功夫,這一點需要引起高中學校的重視,要將高考目標與課程理念緊密結合起來,找出二者的結合點,這樣能夠使高中數學教師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更好地實施新理念,既有利于解決高考限制,同時,也有利于提升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新課程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就對高中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從高中數學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認同度與實施度的對比分析來看,仍然不容樂觀.這就需要高中學校以及廣大高中數學教師要高度重視新課程理念的實施,特別是要在持續進行創新、提升決策能力、完善評價機制等諸多方面取得突破,以此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金美月,郭艷敏,代楓,傅瑜.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師信念調查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5(04):95-97.

        第4篇:對科學實驗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中國、瑞典教學醫院;教師;文化休克;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G648.9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7(a)-0139-02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between ideas of Chinese and Swedish teachers about culture shock in the teaching hospitals

        JIN Qi1 SUN Yuhong2 DONG Hang1 HUANG Shuo3

        1.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154002, China; 2.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Basic Clinical Examination, Clinical Examination Medical School of Jiamusi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154002, China; 3.Department of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154002, China

        [Abstract] By the introspective research on teaching experience between the lecturers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the center of transplantation of Karolinska institute of Sweden, authors figure out the ideas of these teachers on the culture shock that happened on their students,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The data show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 shock in Swedish lecturers is better than Chinese lecturers, who are good at dealing with similar issues,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wedish teachers have more abilities of English communication and more study abroad history. During the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ideas on teaching of Swedish lecturers are different from Chinese lecturers. Although both sides believe that th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teachers have affect on the receiving ideas of students, Chinese teachers demonstrate that if the teacher can not solve the following issues of the culture shock of students, which will have bad influence o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ile the Swedish teachers find out that the culture shock has minor influence o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influences of character, behavior and custom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n Chinese teachers are more than Swedish teachers.

        第5篇:對科學實驗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認知圖式理論;圖式;英語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高三英語教學是整個中學階段英語教學中最后和最關鍵的一環。這一階段的教學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高考的結果。

        高一階段,教師在初高中教學銜接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掌握課本中的基本語言知識,重點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高二階段,在高一的基礎上,教師結合課本內容,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高三階段,教師對高一、高二課本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梳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層次化。如果說高一高二階段是語言知識點的準備階段,那么高三階段就是它的升華階段。這要求高三英語教師對千頭萬緒的語言點進行整合。在復習的過程中,做到進一步鞏固所學的舊知識,適當地補充新知識,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技能。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更有效地提高復習課的教學效率以及采用什么樣的復習課教學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各種有關圖式理論的教學論文大多聚焦于它與英語閱讀課或聽力課的關系,注重從宏觀的角度探討圖式理論的指導作用。筆者認為,從微觀的角度探討如何應用圖式理論來指導或解讀高三英語的語言知識教學也很有研究價值。

        二、理論闡述

        圖式理論作為認知心理學中的一個術語,最早由Immanuel Kant(1781)提出。在20世紀30年代,英國的心理學家Frederick Bartlett等人進一步闡釋這一概念:人腦認知環境中所固有的信息稱為“背景知識”。而組織或包含這些知識的認知框架則稱為圖式。把涵括背景知識的圖式框架應用于理解語言的過程則形成了圖式理論這一概念。

        圖式理論有兩個顯著的特征:首先,Matlin認為人腦中的各種認知圖式都是從生活中大量而具體的事例中提煉出來的。每種圖式概括了每類事例的主要特點,并最終在大腦的認知環境中長期保留下來,形成各種記憶庫。各種圖式對人們加工處理外界的新信息有著重要的意義。每一種圖式都是對同一類事件、物體等的典型性特征知識的高度概括與提煉。所以,有些語言學家把人腦中的各種圖式比作一個龐大的檔案網絡系統,其中所有的文件分類存放,但彼此之間互相聯系。對于輸入的新信息,經過信息處理機制加工之后,都會自動地儲存在已有的同一類型的檔案庫中。圖式理論認為,處理新信息的效度取決于它與大腦中現存圖式的在意義等方面的聯系程度。通常,人們收到新信息時,總是在比較它與現存圖式的基礎上,對新信息進行編碼或者解碼。從這種意義上說,各種圖式可以指導我們識別和理解新信息。

        圖式理論的另一個特征是每一種圖式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被激活。認知心理學和人工智能的相關研究表明,當新信息進入大腦的時候,與之相聯系的某種圖式鏈槽就會被激活。例如,當我們提到“classroom”這個單詞時,相關的信息“ teachers”, “students”, “desks”, “chairs”等都會在大腦中被激活。這個過程就是自上而下的反應過程(top-down processing)。另一方面,當我們提到“teacher”或者“students”等單詞時,“classroom”這個標志性鏈槽也會被自動激活。這個過程則是自下而上的處理過程(bottom-up processing)。總之,對新信息加工處理的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大腦中圖式知識的質和量以及激活這種圖式知識的方式。

        現代圖式理論認為,每種圖式只有在現實中找到具體的類似事例之后,才會被激活,即新信息必須與大腦中長期儲存的信息具有相似性。在此條件下,背景知識的具體圖式會被激活,舊知識得以提取,新知識得到加工和建構,最終成為圖式知識系統的一部分。

        三、教學實踐中的嘗試

        高三學生經過小學、初中以及高一和高二這些年的英語學習,大腦中已具有時態、語態、詞匯和文化等相關的圖式知識。但不同的學生,大腦中所儲存的語言知識點不同。所以做同一份試卷,考出的結果可能迥然不同。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但主要原因是不同學生大腦中所具有的語言知識點的質和量不同。針對這一問題,高三教師在復習階段應注意以下三個階段的教學:激活舊的圖式知識——鞏固舊的圖式知識——構建新的圖式知識。第一階段:教師在復習某單元前,先發給學生一份配套的精編試卷進行首次檢測。這一步驟可以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相關語言點知識,并使之發現自己缺乏的或錯誤的知識。第二階段:教師在閱卷后根據測試結果和考綱的要求,在課堂上把試卷講解和課本中語言點知識的講解結合起來,復習鞏固舊的語言圖式知識,也為構建新的語言點圖式做好準備。第三階段:通過單詞默寫、二次測試、詞組默寫三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成功地構建新的語言點圖式。這三個階段在學生做練習的過程中會不斷循環前進。每循環一次,學生的語言點知識在大腦中所構建的圖式就會越豐富,對相關語言點的掌握也越全面、越牢固,為高考和大學的英語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的教學案例來詳細說明此圖的運作過程。

        1.《非常新課標創新試卷》(激活舊圖式 發現新問題)

        在復習串講本單元的語言點之前,使用《浙江省非常新課標單元創新卷》(重組)進行首次測試。題型與浙江省高考題型相同(不含聽力)。檢測內容主要圍繞本單元的話題和語言點。如單項選擇題中:

        —Do you know anyone in Paris?

        —No, I’ll make friends once________.

        A. I’m settled B. I have settled C. I’ll be settled D. I’m settling

        學生在高一學習本單元時已經學過settle這個動詞。所以做這道題目時與settle相關的圖式信息鏈就會出現在腦海中:首先會想到settle這個動詞的意思是“定居;解決”;settle down的意思是“定居下來”;同時會在settle的標志槽(labeled slots)中搜尋be settled的用法。但由于高一時沒有接觸過這個短語,結果無法搜索到。所以,80%以上的學生選擇了B,15% 選擇了D,少數選擇了A 和C。

        因此,教師在第二階段課堂評講試卷時以層層啟發的方式補充了這個語言點,并讓學生翻譯這個句子:他希望在這個國家定居 (settle)。讓學生一個個翻譯。第一個學生翻譯為:He hopes to settle in the country. 教師把這個句子打在屏幕上,標上序號1。第二個學生翻譯為:He hopes to settle down in the country. 教師同樣打出來,標上序號2 。但第三個學生卻不知道怎么翻譯。教師提醒說,還可以翻譯為兩個句子, 不妨參考試卷上那道選擇題的選項。受此啟發,很快有學生翻譯為:He hopes to be settled in the country。教師繼續啟發用副詞來修飾,這個句子還可以怎么翻譯?學生們很快聯想到第二個翻譯句子中使用的短語settle down,其中down是副詞。所以,學生齊聲翻譯為:He hopes to be settled down in the country. 此時教師點擊鼠標,屏幕上呈現有關settle的語言點解釋:

        settle vt.& vi. (使)定居;(使)安定;(使)穩定

        settle vt. 解決問題/糾紛 e.g. settle a dispute

        feel/be settled (對某地的生活或工作)感到愜意;習慣了某地的生活或工作。

        看到這些語言點,再根據“主將從現”的語法規則,學生很快判定答案為A。整個講解過程以試卷上的選擇題為突破口,教師采用翻譯句子的方法,經過不斷的啟發引導學生,最終總結出settle的用法,豐富了學生的認知環境中有關settle的圖式信息。

        2.課堂講解(以舊帶新 適當擴充)

        正如上述理論根據中所陳述的,只有在新輸入的信息與現存的圖式知識相似或聯系密切的條件下,現存的圖式知識才會被有效地激活,舊信息對新信息進行解碼。所以在講解新的語言知識點之前,可以采用單項選擇題的形式把要掌握的知識點呈現出來,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來理解并作答。例如:首先屏幕上呈現一道單項選擇題:

        E.g. It took a long time for the excitement to ______.

        A. die out B. die off C. die down D. die away

        四個選項中的單個單詞 die, out, off, down, away學生都學過,所以舊的圖式很快自動激活,開始思考四個副詞out/off/down/away和動詞die 放在一起的含義,通過分析四個副詞的意思,采用排除法,部分學生可以選出答案C。此時,教師在屏幕上呈現四個動詞短語的解釋:

        die out 滅絕;消失;(火)逐漸消失

        die off 相繼死去

        die down (火、興奮)逐漸平息,減弱

        die away (聲音、風、光線)逐漸平息,漸弱

        die of 死于(內部原因)

        die from 死于(外部原因)

        be dying for sth/to do sth 渴望/及想做……

        可以看出,教師除了解釋四個選項的含義之外,另外復習了初中學過的兩個短語die of 和die from,并增加了句型be dying for sth/to do sth,不僅讓學生復習了die 的現在分詞形式,也讓學生掌握了一個重點句型。總而言之,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不但復習了舊短語,大腦中有關動詞die 的圖式框架中也接觸到了新短語,為重新構建die 的圖式鏈打好了基礎。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所講的新短語,教師又在屏幕上追加了一道選擇題:

        E.g. Many old customs are gradually _______.

        A. dying off B. dying out C. dying D. dying down

        學生通過回想上面那道題中四個選項的含義,很快會選出答案B。這樣的教學設計再次重新激活舊的圖式和剛剛接觸過的新圖式,加速了學生構建新圖式的過程。

        3.單詞聽寫、二次測試、詞組聽寫(層層檢測 重建圖式)

        在開始復習本單元時,教師就安排學生自主學習《金版新學案》上的重點詞匯、短語、句型以及基礎測試題。在此單元的語言點講完之后,進行單詞聽寫。二次測試使用《學英語》報紙上的題目或者備課組統一選編的題目,采取高考模擬題的題型。時間一般安排在本單元知識點串講完之后。測試結束,在課堂上講解二次測試試卷,適當補充新的語言點。最后,總結歸納本單元的所有重點詞組, 并注明漢語意思。復印出來,發給學生,人手一份,安排學生及時背誦準備聽寫。這些詞組主要來源于本單元的詞匯表、首次測試和二次測試的試卷(來自單選題、完形填空、閱讀理解等題型)、課堂上串講語言點時使用的習題(如有關die 的短語都被列在本單元的詞組中)以及教師的有效資源庫。在歸納詞組時,做到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采用對比、類比、舉例、板塊化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旨在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更有效地掌握這些詞組,最終通過單詞和詞組聽寫,成功地建構相關的語言點圖式知識,使之長期地存儲在大腦的記憶庫中,以備下次提取使用。比如,當學生下次再碰到die這個動詞時,他們很快就會聯想到die of, die from, die out, die off, die away, die down 和be dying for sth/to do sth這些相關的短語和句型,提高了理解句子和語篇的能力。

        第6篇:對科學實驗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英文影視欣賞 高職高專 人文素質 研究

        近十年來,由于高等院校學生的不斷擴招,促使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眾所周知,高職高專教育在優化高等教育結構體系,促進高等教育大眾化,培養技能型人才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正因為高職高專教育的迅速發展,同時也相應地滋生出了許多客觀存在的問題,如辦學條件,教育模式,培養目標等還未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和優化。其中,高職高專院校在注重培養學生技能教育的同時,卻不同程度地忽了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和培養,導致出現高職高專學生的人文素養較差這一現象,其嚴重制約了高職高專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如何加強人文素養的教育和培養就成為了我們一線教師首當其沖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迫切性

        人文素養的核心,不是“能力”,而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內容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這就是“ 人文精神”,也可以說是“人文系統”。這其實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基本的“德性”、“價值觀”和“人生哲學”,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等重要的品格。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教育和培養決定了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決定了他們的人格和修養。針對高職高專院校辦學的基本情況,尤其是民辦院校,其目前的人文素質教育現狀令人堪憂。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基本特點。從總體上來說,高職高專學生和普通的高校生都具備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但相比之下他們身上存在著更多的不足和差距。

        1.文化基礎差。近年來隨著高校的全面擴招,高等教育的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有所下降,尤其是高職高專學生,文化基礎更是讓人擔憂。加之,一些院校近幾年來又通過單招政策招進來一大批未參加全國高考而是直接通過各個院校單獨考試形式進入學院學習的學生,他們的文化基礎更是“慘不忍睹”。這樣的情況對學生的自信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受挫能力較差,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校園生活及學習生活環境。

        2.學習主動性差、自覺性不足、自律性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主動性差、自覺性不足、自律性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導致學生學習差的重要原因。而這些原因的形成是因為在小學或者中學階段生成的,其中絕大部分孩子是因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和引導,導致他們養成了的不良學習習慣。我們知道,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促進一個人在學業及事業上的成功,而這一點,高職高專學生非常欠缺。

        3.叛逆性強、個性張揚。目前的高職高專學生大都屬于90后,他們生活的時代是物質條件豐富、網絡信息發達、受世界各國非主流文化影響影響較大的一個時代,這就造就了他們叛逆性格及張揚的個性。

        4.家庭生活環境影響、獨立能力差。這些出生在90后的孩子,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從小到大被家中父母及長輩視為“掌中寶”,故此,養成了他們嬌生慣養、生活不能獨立等許多不良生活習慣。

        以上這些特點和問題導致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表現得良莠不齊,在對專業學習的理解、社會就業需求的預測上明顯不足。

        二、英文影視欣賞課程的教學在培養高職高專學生人文素養中的作用

        影視文化作為當代一種特殊的社會精神價值實體,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社會教育都是靈活多樣的,多層次多領域地滲透在教學一線上,其對教育的影響令人矚目。我們清楚,優秀的影視作品不僅能從心理層面去幫助學生理解生活的意義和價值,而且能從行為上去慢慢改變一個人的品行和提高他的藝術情操。換句話說,英文影視欣賞課程所具有的教學資源,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職高專學生的內在認知結構,促進其“三觀”和人格的全面發展。

        1.優秀的英文影視作品可以激發并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文化基礎差,而且還存在嚴重偏科的情況,尤其是英語學習成績普遍較低。在這種情況下開展英文影視欣賞課程的目的就更能發揮其潛在的作用,因為影視欣賞作品在課堂上的再現能把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都調動起來,通過畫面的展示將單純的語言描述轉變為直觀的情景語言交流,進而通過問答、討論、復述、表演等一系列訓練活動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電影中語言情景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交際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交際要得以成功,就要正確運用語言。

        隨著中國對外貿易不斷擴大,能靈活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必備的基本能力。在高職高專院校開展廣泛英文影視欣賞課程,能很大程度上幫助高職高專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中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

        3.英語影視欣賞有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人文”,意為“人文科學”(如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哲學、文學、法學等);而“素養”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組合而成的。那么“人文素養”,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

        其中人文精神的實質就是人文精神的實質是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而真、善、美是所有電影作品永恒的主題。通過欣賞具有時代感的經典英文影視作品,我們的學生不僅能學會堅強、勇敢、不輕言放棄;學會真誠、友愛、團結、誠實和感恩;在現實生活中去體會成功的來之不易和幸福快樂的真諦。這些優秀的品質猶如春后小雨,“潤物細無聲”,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心靈的沖擊,進而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

        三、高職高專院校英文影視欣賞課程的教學探索

        1.英文影視欣賞教材的編寫。教材是教學的d體,優秀的教材不僅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指導思路,而且能引領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目的。目前,市面上出版的影視欣賞教材大多數是針對普通高校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開設的課程,而面對高職高專學生的英文影視欣賞教材屈指可數。在這種情況下,筆者建議各個高職高專院校的相關課程老師根據自身學院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系統的教材編寫,形成獨特的院校英文影視欣賞教材建設體系。例如,筆者所在的學院,通過一線教師近6年來的教學經驗總結,大家組織編寫了適合我院特色的《英文影視欣賞教程》教材。目前該教材通過兩次修訂,深受任課教師和學生們的喜愛。

        2.教學中影視作品的選擇。根據我們學生的出生年代,我們在選擇影視作品時要保證其思想性、健康性、藝術性,既能反映時代背景和意義,又能傳播正能量的優秀經典影片。影視作品的題材可以多樣化,可以根據電影的劃分類型進行選擇。筆者建議選擇年代跨越不要太久、具有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會感同身受。筆者所在的學院所編輯的教材中,選取的影片有:《泰坦尼克號》,該作品就能引領學生去感受那場悲慘愛情故事從而體會愛情的偉大和穿越時空的永恒價值;《當幸福來敲門》,該作品就能引領學生去感受一個父親的偉大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堅持不懈最終獲得成功的精神頑強。

        3.教學環節的實施。在英文影視欣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幾步進行:

        (1)首先,要求學生做課前資料收集準備工作。上課之前,教師必須要求學生課下收集該作品的相關資料,并要求學生分組或個體形式在課堂上進行介紹和討論。其準備資料包含:影視作品的類型、該作品反映的主題思想、角色簡介、導演簡介、經典臺詞、電影音樂等信息的收集。

        (2)其次,課堂上欣賞電影經典片段。對于欣賞電影這一教學環節,我們要求學生課前自己看一遍,課堂上欣賞經典片段,這一部分將作為教學重點在課堂上進行分析和討論,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課后要求學生在欣賞一遍,并撰寫電影評論,要求在下次課堂上進行點評和分享。由于高職高專學生知識水平有限,建議能夠從某一方面或者一個信息點上能發表自己的觀點并闡明自己的思想即為考核過關。

        (3)然后,課堂實踐練習。針對電影選材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

        1)話題討論。比如電影《泰坦尼克號》中杰克與露絲的愛情和卡爾與露絲的婚姻,你是怎么理解的?

        《肖生克的的救贖》影中所體現的自由、希望、體制化等一系列觀點,你能談點你自己的嗎?諸如此類的話題,可以在課堂號召學生們參與討論,這樣課堂氣氛不僅活躍了,還培養的學生們獨立思考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

        2)課堂小型話劇表演。根據課程課時的安排,建議在其中可以搞一次話劇表演,要求學生通過觀看和欣賞了一些經典電影后,將自己的一些感想變成文字并將其編排出來,成為一部小型題材的話題材料。這樣的教學不僅具有延續性,而且能夠充分地幫助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3)期末,提交影視作品評論論文。根據教學的有序安排,當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后,要求學生以提交影視作品評論文章完成該門課程的期末考核。

        4.教學策略。因為英文影視欣賞課堂的靈活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可以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法”,督促學生完成相應的資料收集和準備工作;可以通過“互動式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通過“情景教學法”生動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法”,鼓勵學生課后主動學習能不斷拓展自我的能力。還有很多教學法,教師們可以根據自身的教學特點以及教學環節進行設置和靈活運用,最終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反思和結論

        優秀影視作品可以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變枯燥為有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通過故事人物形象的力量向人們解讀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英文影視欣賞課程就借這些作品向人們再現了人類情感、社會狀況、民族習慣、民俗風情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內容,滿足了人文素教養教育育的需要。再次,筆者真誠希望高職高專兄弟院校們能充分利用英文影視欣賞課程的教育平臺,結合自身專業的特色和生源的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活躍校園文化氣氛,深入高職高專內涵建設工作,真正貫徹教育部針對當代大學生培養素質教育、終身教育、大教育的觀念。

        參考文獻:

        [1]蔡東東.當代英美電影鑒賞[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2]劉艷.英語影視欣賞課程與獨立學院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北京: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2013.

        [3]張欣.淺析《英文影視欣賞》課程對人文素養的提升[J].校園英語,2016(27).

        [4]許再銀.儒家人文思想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4.

        第7篇:對科學實驗的認識范文

        檢索相關文獻發現,近年來關于科學思想方法教育的研究成為科學教育研究的熱點之一,在萬方數據庫中檢索“科學方法教育”,近3年共檢索到2307篇期刊論文。但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論述開展科學方法教育的價值、教學策略、在教科書中的體現等,而極少涉及對科學研究思想與方法認識的測試調查。筆者擬以高中物理天體運動相關內容為例,嘗試探索與回答上述問題。 

        1 調查卷的開發與施測 

        關于天體運動的研究是較具代表性的科學發展史,其中涉及了各類科學研究思想和方法,而高中《物理》必修2在《萬有引力》這一章中,開篇便是關于天體運動研究發展的概覽,因此本研究選取該內容作為調查的主題。 

        為了更廣泛地收集高中生對科學研究思想與方法的認識,調查卷擬以簡答題為主,了解學生對不同科學家研究工作的認識情況,進而考查他們對相應科學研究思想與方法的認識。另外,為了比較高中生對科學知識及其相應科學研究思想與方法的認識是否存在差異,調查卷擬增設關于天體運動相關知識的記憶與應用的考查。 

        基于上述思考,筆者嘗試開發了相應的高中生對天體運動研究思想與方法認識的調查卷。在請物理學科專家和物理教育研究專家對調查卷進行審查后,選取3位高二學生進行了初測,根據他們對測試題目理解的反饋對題目做了進一步調整,形成最終的調查測試卷。 

        在廣東一所中上層次高中的高二年級選取一個班的全體學生作為調查測試對象。共計發放調查測試卷50份,回收有效調查測試卷49份。所有調查卷統一編號,并對其中的簡單題答案進行歸類整理和統計。 

        2 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 

        2.1 關于相關知識的考查 

        首先,審視高二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情況。調查卷中設計了一道填空題,要求學生寫出萬有引力定律的公式。統計顯示,100%的學生都能正確寫出該公式,表明學生對該知識的記憶是很好的。 

        繼續考查學生對開普勒三大定律應用及其推論的認識情況,要求學生判斷——與遠日點相比,當地球離太陽較近時運動速度是較快、較慢還是不變。該題是開普勒第二定律的推論,測試結果顯示:87.8%的學生能夠正確回答近日點運動速度較快,可見,大多數學生對開普勒第二定律的這一推論具有較好的認識。 

        上述兩題學生有可能憑借記憶做出正確回答,進一步考查學生對天體運動規律的靈活應用情況。調查卷中詢問學生“月球與地球之間有萬有引力,那么為什么月球不會被地球吸引下來?” 

        學生的答案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占32.4%)答案是用圓周運動的相關知識做出相應解釋,代表性的答案如“地球與月球間的萬有引力提供月球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第二類(占35.3%)回答則將原因錯誤地歸咎于地月距離太遠,代表性回答如“月球與地球相距較遠,萬有引力尚不能將月球吸引下來”;第三類(占32.3%)回答則錯誤地認為月球受力平衡,有的認為“月球與地球間存在斥力”,有的認為“月球除了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之外,同時也受到其他天體的萬有引力”。可見,三分之二的學生對于圓周運動知識還沒有做到靈活應用的程度,無法正確解釋地月間的運動現象。 

        綜合比較本題與前面兩題的正確率可以發現,當前學生能夠記住公式、定律及其推論,但并不意味著學生能夠靈活應用這些公式和定律解決問題。 

        2.2 關于托勒密研究思想與方法的認識考查 

        再來審視學生對科學研究思想與方法的認識情況。測試題1以托勒密地心說的研究為命題背景,如表1所示。 

        統計顯示,65.8%的學生認為托勒密所進行的研究可以稱為科學研究,代表性的理由如:“尊重事實,從事實數據出發假設”,“結合實際觀測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提出了較為科學的假說”,“因為根據觀察到的現象作出假設”,但也有個別學生認為“因為他是科學家,他在做他應該做的事”。 

        當問及如果認為是科學研究,體現了哪些科學研究思想與方法時,只有一半的學生予以了回答。盡管學生存在著偷懶的心理,但三言兩語能說明的研究思想與方法卻留以空白,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很可能學生并不知曉相應的科學思想與方法。查看填寫了文字的答案,多數都正確提及了觀察與假設,代表性的回答如“觀察提出假說”,“通過科學現象作出猜想與假設”,“結合實際觀測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提出較為科學的假說”。可見,學生對觀察法與假設法較為熟悉。 

        而44.2%的學生則認為托勒密的研究不能稱為科學研究,代表性的理由主要有兩類。一類認為其沒有實驗數據,如“沒有實驗數據”,“沒有精確的觀測數據可以證明”;另一類理由認為只是假設,沒有理論依據,如“只是對天體進行觀測猜測,沒有科學理論依據”,“他的研究無影無蹤,僅靠一些實驗數據和豐富的想象力,牽強地用本輪來解釋地心說”,“沒有理論來驗證實驗”。可見,這部分學生認為必須有實驗數據和理論基礎才能稱為科學研究,而沒有認識到根據已有事實嘗試作出假設同樣是科學研究的一種范式。 

        2.3 關于哥白尼研究思想與方法的認識考查 

        調查卷中繼續以哥白尼的研究作為考查背景,測試題2見表2。 統計顯示,81.6%的學生認為哥白尼關于日心說的研究可以稱為科學研究,僅有18.4%的人持反對意見,其反對理由多數都認為缺乏實驗,如“因為他只是憑借肉眼觀察到的內容來說明問題,沒有深入太空,沒有實驗來檢驗真理”。可見,學生仍認為只是假說而缺乏實驗的研究,不能納入科學研究的范疇。 

        對于持肯定看法的學生,認為哥白尼所用的科學研究思想與方法主要有兩類:一類認為是觀察法,代表性的如“大量的觀察和研究”,“實驗觀察證明”,“觀察計算”;另一類認為是理論計算與假設法,代表性的回答如“理論計算法和假設法”,“作出假設數據處理分析”,“大膽猜想”。這種認識是正確的,哥白尼進行了一定量的理論計算,所提出的日心說也是一種假設模型。但是,題目中提供的信息“哥白尼拋棄了這些數量眾多的本輪而提出了更為簡單的日心說模型”,沒有一位學生予以關注,沒有一位學生提到“簡單性原則”的物理學研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學生對這種研究思想并沒有較好的認識。 

        2.4 關于開普勒研究思想與方法的認識考查 

        測試題3以開普勒的研究作為考查背景,具體見表3。 

        統計表明,只有4位學生認為其研究不能稱為科學研究,查看他們的理由,一位認為“只是進行計算,只能算是理論上的研究,不能算是科學研究”,另外3位則清楚地指出“沒有進行實驗”。可見,個別學生錯誤地認為只有實驗才能算是科學研究,這種認識本身是片面的,需要在教學中予以重視。 

        進一步審視其余學生認為開普勒研究所體現的科學研究思想與方法,多數都提及了計算,如“理論計算”“總結分析數據”等。除此之外,不少學生還認為應用了觀察法和實驗法,表述如“精確觀察”,“多次實驗求普遍性”,“通過多個實驗得出普遍規律而推斷出三大定律”。事實上開普勒自身的視力不太好,主要的研究是立足于第谷留給他的大量天文觀測數據進行理論計算,運用的是數學方法,“理論計算”的表述與數學方法含義基本相近,但不少學生強行加上“觀察法”“實驗法”,實際上是不正確的。由此也反映出學生頭腦中認為只有涉及觀察或實驗才能稱為科學研究的錯誤觀念。 

        2.5 關于牛頓研究思想與方法的認識考查 

        最后一道測試題以牛頓關于萬有引力的研究為背景(見表4)。 

        統計結果出乎筆者的意料,盡管學生們都知道牛頓是物理學家,但仍有高達25.6%的學生認為題目中提及的牛頓的研究不能稱為科學研究,反對理由如“無數據”,“只提出假設而不做實驗來驗證”,“只是普通的由表面現象作出設想,并未有與之相關的實驗驗證”。可見,學生的反對理由都集中于沒有實驗,再次揭示了不少學生對科學研究認識的局限。 

        再來審視認為牛頓的上述研究可稱為科學研究的回答,只有15人做出了回答,很可能不少學生對科學方法與思想并沒有相應的認識,無從下手。回答的類型主要有3類:第一類回答認為是“類比法”,如“假設類比”“大膽設想,合理類比”,只有3位學生能夠認識到牛頓將地球吸引月球的力與地球吸引蘋果的力進行類比,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可惜比例很低;第二類回答只是含糊地認為是“設想”,這類回答占了53.3%,如“合理設想”“大膽設想”“擴散思維,有條理的聯想”,盡管牛頓的研究中的確涉及了設想,但設想的表述很難稱得上是一種研究方法;第三類回答則提及了實驗法,占26.7%,如“作出假設進行實驗數據的處理分析”“實驗觀察”等,實際上在題目提供的信息中并未提及牛頓進行了相關的實驗,這部分學生的邏輯是:牛頓所做的研究一定是科學研究,而科學研究一定要涉及實驗,因此想當然地認為采用了“實驗法”。全班沒有一位學生指出牛頓采用了理想實驗法,學生所提及的“實驗法”都是指向真實實驗,需要“處理實驗數據”、需要“觀察”,再次體現了學生對相關科學方法的認知缺失。另外,也沒有一位學生提及牛頓將天上運動和地上運動統一起來確立了萬有引力普適性的研究中,體現了“統一性原則”這種同樣重要的物理學研究思想。 

        2.6 小結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 

        (1)對于天體運動涉及的公式、規律及其推論的記憶,參與測試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完成,但不少學生并不能靈活運用圓周運動的知識闡釋地月間的運動現象。 

        (2)對于具體的科學研究方法,多數學生都能認識到“實驗法”“觀察法”“假設法”這3類科學研究方法,但仍存在著以下問題:其一,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不能較好地表述出科學研究方法的名稱,只能說出大致的意思,如“理論計算”“設想”等;其二,多數學生沒有意識到“類比法”“理想實驗法”等科學研究方法;其三,部分學生將“觀察法”“實驗法”等科學研究方法,不加判斷地強加進科學家的理論研究中。 

        (3)對于科學研究思想,一方面,沒有一位學生能認識到“簡單性原則”和“統一性原則”這兩種重要的物理學研究思想;另一方面,不少學生錯誤地認為只有涉及實驗才能稱為科學研究,而沒有認識到,應用邏輯推理和數學工具嘗試對已知的實驗事實進行描述和預測,同樣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研究思想。 

        3 討論與建議 

        3.1 若干討論 

        第8篇:對科學實驗的認識范文

        摘要:mba課程內容應符合學生要求,適應企業實際。以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為例,其主要教學對象是企業的非人力資源管理者。調查發現,這些學生人力資源管理意識很強,求知欲很強,其學習產生了顯著的培訓遷移效果。但作為非人力資源經理的MBA學生只介入企業一些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活動;在“軟”的人力資源管理如企業文化、勞動關系、員工道德建設方面較弱。這些“軟”的人力資源管理恰好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策略;而且MBA學生也表現出對這些內容很強的學習意向。因此,MBA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模塊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教學。

        關鍵詞:MBA教學;教學內容;人力資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610(2014)04-0101-05

        收稿日期:2014-03-17

        作者簡介:謝康(1990-),男,湖南寧鄉人,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研究生,從事企業管理研究;長沙,410082。謝玉華(1965-),女,湖南長沙人,法學博士,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從事人力資源、勞動關系、企業社會責任研究;長沙,410082。朱迎(1960-),北京人,管理學博士,澳大利亞南澳大學教授,從事企業人力資源研究;阿德萊德,5001。

        一、問題的提出

        MBA教學要求緊密結合社會實際,結合企業管理的現狀,同時還要預見未來,培養學員適應并把控商業發展新趨勢。以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為例,其主要教學對象是企業中基層的非人力資源管理者。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政策的有效實施,需要人力資源經理和其他管理者的共同努力與合作[1]。企業基本的人力資源活動越來越多地被分散到中基層管理者[2]。但大部分管理者從來沒有受過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培訓,日常管理也隨性而為,這樣可能留下企業危機的隱患[3]。中基層管理者在實施人力資源管理政策時的戰略性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研究[4]。在中國尤其如此,人力資源管理更多被看成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5],一般管理者的人力資源角色和中層管理者的人力資源角色都是比較新的概念[6]。因此,對大量非人力資源經理角色的MBA學員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的教育顯得更加重要。

        建構主義者強調,學習是學習者在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主動對新信息加工處理、建構自己關于新知識的意義的過程[7]。學習者的原有水平對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深度與廣度)都會產生影響,因此基于建構主義的MBA教學策略,要求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需求分析;根據企業變化持續推動課程內容的變化[8]。波蘭尼(M.Polanyi)在其構建的“個人知識觀”中指出,任何知識的傳播都與兩種特性相關:一是個人隱性知識,二是個人求知熱情。MBA教學應該遵循學生的求知需求,不僅通過“言傳”使學生獲得“顯性知識”,而且通過情景化使學生獲得隱性知識[9]。

        中國MBA教學框架基本從歐美引進,課程教學內容也深受美國影響[10]。MBA教學內容怎樣本土化,一直是教學研究中的薄弱環節。以人力資源課程為例,歐美廣義的人力資源教學模塊包括人力資源戰略、工作崗位設計、人員招聘、績效考核、薪酬福利、員工培訓、職業規劃、勞動關系、企業倫理、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文化[11]。中國引進的人力資源MBA教學模塊基本相同,但中國企業亟需建立起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因此更重視崗位設計、招聘、績效、薪酬、培訓等基本制度的構建,MBA教學順應了這一特點,教學內容主要也是這些模塊。隨著中國企業管理架構的完善,MBA教學是否要進行一些新的內容模塊的探索,課程內容是否需要重新設計呢?學界對此少有探討,本文作一嘗試。

        由于MBA教學對象主要為企業中基層管理人員,尤其面對企業開展的MBA教學,更以企業中層管理者為主。我們界定的中基層管理者是指企業高層管理以下、最基層管理即一線主管以上的管理者[12]。中基層管理者的地位和學識使他們能夠充當組織戰略和日常活動之間的媒介[13]。巴拉古恩(J.Balogun)[14]和巴帕斯(J.M.Pappas)[15]的研究表明,在公司創業創新和組織學習、戰略實施、戰略決策過程中,中基層管理者的戰略性作用和影響力較大。因為他們在組織內部是個人和組織之間的重要接口,起中介作用[16];他們更能削減周圍人際關系的模糊性,緩和工作場所矛盾[17]。因此,不同類型的中基層管理如部門經理、職能部門經理以及團隊或項目的管理者,都包含在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之中。

        然而,中基層管理者戰略性人力資源角色的研究還有很多疑問,如中基層管理者是否充分地參與到了人力資源戰略和政策的初步制定中[18],人力資源政策是否傳達給了中基層管理者;中基層管理者在按照組織要求貫徹人力資源戰略和政策時,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知識、技能和個性)[19];在完成人力資源管理任務時,他們是否得到了足夠的教育和培訓[20]?以往的MBA教學研究中,幾乎對這些問題沒有關注,更沒有實證研究。

        謝康謝玉華朱迎:基于MBA教學對象實證研究的課程教學內容設計

        本研究分析作為教學對象的企業非人力資源經理MBA學生的知識意識、知識需求及他們的培訓遷移相關性,在此基礎上設計MBA的人力資源教學模塊內容。

        三、研究設計和方法

        要了解MBA學生對人力資源課程教學的需求,應先了解MBA學生在企業中的人力資源角色及管理職能。本研究以企業的中基層非人力資源經理為調查對象,這是因為MBA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作為通用專業核心課,更多的教學對象是非人力資源管理者;至于少數人力資源管理的MBA學生,應該針對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專業教學。

        問卷設計前,我們先對10位湖南大學的MBA學生進行訪談,其中3名企業人力資源經理,7名企業中層非人力資源經理。根據訪談制定初步問卷,又對30位在企業擔任非人力資源中層經理的MBA學生進行調查,請他們對問卷進行修訂。最后確定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口學背景問題。第二部分由與中基層管理者人力資源管理作用相關的6個問題,包括中層管理者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的來源、對人力資源知識和政策意識及中基層管理者人力資源作用、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熟悉程度、參與人力資源活動程度及得到人力資源部門的支持程度等。問卷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為保證區域代表性,我們選擇了東北(占12%)、西北(10.3%)、華北(19.3%)、華東(14%)、華中(22.3%)、華南(22%)等地區的六所大學的商學院,對這些商學院的MBA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的對象為在企業擔任非人力資源的中基層經理(人力資源經理、企業高層管理者和一線主管被排除在樣本之外)。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38份,剔除38份有缺失或不符合“中層非人力資源經理”的問卷,有效問卷共300份,有效回收率為75%。300份有效問卷中,男、女被調查者分別占63.7%和36.3%;25歲以下的被調查者占6.3%,26-35歲的占67.3%,36-45歲的占25.3%,46歲以上的占1.1%;工作年限在3年及以下的占46%,3-5年的占25%,5年以上的占29%;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被調查者占39.3%,民營企業占32.7%,外資企業占17.7%,其他類型企業占10.3%;制造業的被調查者占35%,服務業占29.3%,其他行業占35.7%;規模在200人以上的占35%,200-500人的占23.7%,500人以上的占41.3%。

        四、實證結果

        (一)MBA學生人力資源知識來源及意識

        被調查的MBA學生的人力資源管理知識主要有三個來源(該項為多選):31.6%來自公司內部的培訓,31%來自MBA學習,29.9%來自自學,這說明MBA學生群體知識來源較廣泛,自主學習的動機很強。如果對已在MBA學習中修完了人力資源課程課程的被調查者(占被調查者的47.1%)單獨分析,發現這些學生的人力資源知識來源中,“學校MBA學習或專業培訓”的比例最高,可見,MBA的人力資源課程學習對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是比較有效的,如表1。

        被調查者有很高的學習人力資源知識的意識。在對“掌握人力資源知識和政策重要性”問題上有很高的肯定,得分均值為4.12,而且標準差較小,說明大家有著較一致的認識;而且86.3%的被調查者認為重要和非常重要。對“您認為您對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政策的貫徹和推動是否重要”選項,肯定程度也高,得分均值為4.03,標準差較小,一致性強;而且80.6%的被調查者認為他們對人力資源政策的貫徹和推動作用是重要的和非常重要的,如表2。這表明,絕大部分MBA學生有很強的人力資源管理意識,并認為作為企業中基層管理者,在企業人力資源政策的貫徹和實施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MBA學生人力資源知識掌握程度

        被調查的MBA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政策的熟悉程度低于對重要性的認識程度。見表3。他們對人力資源管理政策的熟悉程度從高到低依次為工作崗位設計、績效考核、薪酬福利、人員招聘、員工培訓與職業規劃、企業文化及道德建設、勞動關系協調;對以上選項作出“熟悉”和“非常熟悉”肯定回答的比例分別為:60.7%、49.4%、44.6%、40.7%、39.3%、39.6%、33%。這說明,作為企業中基層經理的MBA學生比較熟悉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是與他們日常管理相關的工作,如崗位設計、績效考核、薪酬福利、人員招聘;而對企業本來薄弱的培訓和職業規劃、企業文化與道德建設、勞動關系協調,他們的知曉度低。同樣,被調查者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參與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績效考核、薪酬福利、工作崗位設計、人員招聘、員工培訓及職業規劃、企業文化及道德建設、勞動關系協調。這說明,被調查者參與較多的是日常性人力資源管理;而基于企業長遠發展的員工培訓及職業規劃、企業文化及道德建設、勞動關系協調等人力資源管理參與較少。但是以上選項標準差很大,說明被調查者參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程度差異較大。

        (三)MBA學生人力資源知識掌握程度與參與程度的相關性

        我們對問卷涉及的人力資源管理的知識、人力資源管理的意識、人力資源管理的參與程度、人力資源管理自主權、以及接受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支持幫助的程度進行相關分析,發現作為企業中基層管理者的MBA學生人力資源知識水平越高,獲得知識的意識就越強,而人力資源管理參與程度和自主權也較大。在對人力資源各項目如績效、薪酬、崗位設計、招聘、勞動關系、企業文化、企業倫理進行分析,發現同樣的規律,擁有的知識越多,參與程度和自主權就越大,如表4。

        以參與程度作為因變量,其他四個維度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得到:參與程度(Y)=0.170*意識(X1)+0.534*自主權(X2)+0.198*咨詢幫助(X3)。表明,作為企業中基層管理者的MBA學生人力資源知識水平越高,人力資源管理的自主權越大,得到企業和人力資源部門的支持幫助越多,相應的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參與程度也就越高。

        這說明,MBA學生人力資源管理的學習,產生了顯著的培訓遷移,人力資源知識掌握得越多,越能有利地指導他們在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并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MBA學生人力資源知識模塊的學習意向

        對MBA的人力資源課程各模塊的學習,學生有什么需求呢?調查發現,除了通常的績效考核、薪酬福利、崗位設計、培訓及職業規劃、招聘外,MBA學生對勞動關系、企業文化、企業倫理也表現出很強的學習意向,而且關于各模塊學習意向的標準差較小,說明被調查者有比較一致的學習意向,如表5所示。

        五、結論

        我們的實證研究得出了一些有啟發的結論。

        首先,作為企業中基層管理者的MBA學生有較強的人力資源管理意識,也有很高的學習愿望,這將對中國企業管理由簡單粗放向“人本管理”轉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的MBA教學內容應該適應學生的這一需求,加強對學生的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普及。

        其次,MBA人力資源模塊的教學內容,應該增加“軟”的內容,如企業文化、企業倫理、企業社會責任、勞動關系、員工職業生涯等的教學。原因在于:

        其一,彌補MBA學生的知識缺陷。調查發現,作為企業中基層管理者的MBA學生履行的人力資源管理職能還是基本的,僅僅與他們日常管理活動的職能如績效考核、薪酬福利、工作崗位設計、人員招聘等相關,即僅限于人力資源實務,他們掌握的人力資源知識也以人力資源實務為主。而人力資源管理“軟”領域,如員工培訓與職業發展規劃、企業文化及道德建設、勞動關系協調方面,被調查者參加得很少。我們的現有教學內容也反應這一特點,重實務教學,輕理論及“軟”的模塊教學。因此人力資源教學模塊內容既要基于企業實際又要超越實際,增加理論及“軟”的模塊如職業發展規劃、企業文化及道德建設、勞動關系協調的教學。

        其二,MBA學生學習的知識產生了顯著的培訓遷移效果,他們掌握的人力資源知識越多、意識越強,其人力資源管理的參與程度就越高。這印證了建構主義的學習觀,MBA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并運用于實踐。因此加強MBA學生和企業都比較薄弱的企業文化、企業社會責任、勞動關系、企業倫理等知識學習,促進MBA學生在這些方面的培訓遷移,有利于企業管理轉型及基于長遠目標的發展。

        其三,滿足MBA學生學習需要。調查顯示,MBA學生對“軟”的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模塊有很強的學習意向。中國企業管理正在轉型,當企業建立起基本的績效、薪酬等制度后,培訓員工、幫助員工職業規劃,完善企業文化就成為更主要的人力資源管理升級提質的措施。而且,中國勞資沖突日益激烈,勞動關系管理成為企業人力資源的重要功能。因此“軟”的人力資源管理包括員工職業規劃、企業文化、企業倫理和勞動關系,對中國企業管理轉型和金融危機背景中的企業管理完善都很重要。如果管理者通過培訓獲得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企業倫理及社會責任方面的知識,企業的商業活動就會減少很多潛在危險[3]。

        總之,MBA人力資源教學模塊的教學內容應適應中國企業管理轉型的變化,增強員工培訓、職業生涯規劃模塊教學;增設企業文化、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勞動關系管理等模塊。隨著企業轉型升級,這些“軟”的模塊的教學可能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人力資源教學內容的主要模塊。

        本文的不足有:我們的調查對象是參加MBA學習的中基層管理者,沒有將其和潛在的MBA學生需求做比較。之外,這種單一來源和被調查者自己填寫問卷的數據可能有共同方法變異問題。MBA學生越來越年輕化、基層化,因此,下一步我們將對擔任主管層次的企業最基層管理崗位的MBA學生進行調查,并與中基層進行比較;同時進一步跟蹤畢業的MBA學生,分析他們的培訓遷移效果,綜合起來提出更全面的教學內容設計。

        參考文獻

        [1]Currie, G. & Procter, 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R and Middle Managers[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2001,11(3): 53-69.

        [2]Kulik, C. T. Human Resources for the non?HR Manager[M].London:Psychology Press,2004:245.

        [3]Rowley, 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Market Scenarios: People Management and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EB/OL]. Cass Business School. City University London.(2010-09-27)[2011-05-20]. http://cassknowledge.com/article.php?id=338&title.

        [4]Currie, G. & Procter, S.The Antecedents of Middle Managers’ Strategic Contribution: The Case of a Professional Bureaucracy[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5 ,42(7): 1325-1356.

        [5]Zhu, C. 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 Past, Current and future HR Practices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M]. New York : Routledge, 2005:152-180.

        [6]Cooke, F. 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M]. New York : Routledge,2011:274-288.

        [7]鄒艷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發展根源與邏輯起點[J].外國教育研究,2002(5):27-29.

        [8]沈占波.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MBA教學策略研究[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6):94-100.

        [9]羅彪,張雁冰.我國MBA教學方法改革趨勢與對策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78-82.

        [10]陳亞民,王天東.從MBA教學談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問題[J].會計研究,2003(5):55-58.

        [11]Dessler, G. A. Framework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 India:Pearson Education India, 2009:120-162.

        [12]Wooldridge, B.,et al. The Middl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on Strategy Process: Contributions, Synthesis, and Future Research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8,34(6): 1190-1221.

        [13]Nonaka, I.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4,5 (1): 14-37.

        [14]Balogun, J. & Johnson, G.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and Middle Manager Sensemaking[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4,47(4): 523-549.

        [15]Pappas, J. M. & Wooldridge, B. Middle Managers’ Divergent Strategic Activity: an Investigation of Multiple Measures of Network Centrality[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7,44(3): 323-341.

        [16]Floyd, S. W. & Wooldridge, B. Knowledge Creation and Social Networks in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The Renewal of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9(23): 123-144.

        [17]King, A. W. & Zeithaml, C. P. Competencies and the Causal Ambiguity Paradox[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22(1): 75-99.

        [18]Heraty, N. & Morley, M. Line Managers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 1995,19(10): 31-37.

        [19]Colling, T. & Ferner, A. The Limits of Autonomy: Devolution, Line Managers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Privatized Compani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2,29(2): 209-227.

        第9篇:對科學實驗的認識范文

        隨著科學課程改革的日益發展,科學實驗也隨之有了較明顯的變化,實驗的種類日漸繁多,如由驗證性實驗向探究性實驗和應用性實驗的逐漸過渡,由定性實驗向定量實驗的逐漸轉變,由課內實驗向家庭實驗、研究性實驗的逐步擴大……在新的形勢下科學實驗報告應該如何書寫呢?不同的年級階段要求不同,高年級階段學生要能夠自主設計簡單的實驗報告或撰寫科學小論文,不同的實驗目的和要求不同,在實驗報告的書寫內容上應不必強求一致,該繁則繁,該簡則簡。

        一、科學實驗報告的書寫。

        一般情況下化學實驗報告是根據實驗步驟和順序從六方面展開來寫的:

        1.實驗名稱:即本次實驗所要達到的目標或目的是什么,使實驗在明確的目的下進行,可避免學生無目的的忙碌。

        2.實驗日期和實驗者:注明實驗時間和實驗者名字。這是很重要的實驗資料,便于老師掌握學生的查找時進行核對。

        3.實驗器材:寫出主要的儀器和藥品,應分類羅列,不能遺漏。此項書寫可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儀器的用法和用途、藥品的作用,從而有助于理解實驗的原理和特點。需要注意的是,實驗報告中應該有為完成實驗所用試劑的濃度和儀器的規格。

        4.實驗步驟:根據具體的實驗目的和原理來設計實驗,寫出主要的操作步驟,這是報告中比較重要的部分。此項可以使學生了解實驗的全過程,明確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實驗的設計原理,掌握實驗的核心部分,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此項中還應寫出實驗的注意事項,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5.實驗現象:正確如實地記錄實驗現象或數據,為表述準確應使用專業術語,盡量避免口語的出現。這是報告的主體部分,對實驗現象進行記錄,應要求學生即使得到的結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過分析和討論找出原因和解決的辦法,養成實事求是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6.實驗結論:對于所進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關現象運用已知的科學知識去分析和解釋,得出結論。這是實驗報告的關鍵所在,有助于學生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

        二、在實驗報告的書寫過程中,應注意表達的方式方法。

        教師應結合科學實驗報告的特點指導學生書寫。科學實驗報告有如下特點:

        1.以說明為主。即實驗報告以說明為主,不用像記敘文一樣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更不用在說明過程中展開聯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觀感受的出現。

        2.必須記實,資料客觀。實驗報告所使用的資料都應是通過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和所獲得的數據。這些內容應是客觀、真實、確切的,不允許有半點虛假。

        3.盡量用圖解輔助。

        圖解可以增加實驗報告的表達能力,比如實驗裝置有時較復雜,光靠文字無法完全說明,如果使用圖解輔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圖解有時也可以省略繁瑣的實驗步驟的表達;對于非標準儀器的使用,則必須進行圖解說明,使他人對本實驗所用儀器能有一個感性認識。

        4.表達準確簡明。準確,就是按照實驗的客觀實際,選擇合乎科學學科特點的最恰當的詞句,科學地表達意思;簡明,就是在說明問題時語言簡潔明了,避免冗長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達。教師可以利用書寫表達方面的要求訓練學生科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提高科學素養。

        三、科學實驗報告的書寫格式沒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據實驗類型的不同而不同,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不同的實驗類型設計不同形式的報告。

        對于常見的驗證性實驗,由于實驗內容較多且相互間無過多聯系,一般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表格可以分成三大塊: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

        也可以不采用上述表格形式,只需按照實驗項目的順序,羅列成條,完整表述即可。 近年來科學課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探究性實驗,這種類型的實驗重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解決一些實驗問題,因此重點在實驗的設計和評價上。實驗內容較為單一,只圍繞一個主題,但實驗各環節聯系緊密。這類科學實驗的書寫格式較為開放,可以采用表格式、羅列式或論文式等。

        論文式實驗報告要求以論文形式書寫實驗,除適用于以上實驗類型外,更加適用于科學研究性學習的實驗以及一些家庭和課外實驗。這可以為撰寫科學小論文打下一定的基礎。教師對論文式實驗報告應作細致的說明和指導。

        論文式實驗報告應包括:

        (1)選擇該項實驗課題的原因。

        (2)實驗采用的方法。

        (3)實驗設計依據的原理。

        (4)實驗步驟和實驗記錄。

        (5)實驗結果及分析。

        (6)實驗結論。

        (7)實驗評價和改進。

        (8)實驗體會。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噜噜噜在线视频 | 伊人亚洲免费看国产剧情 | 五月婷综合网站在线观看 | 天天噜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免费视频第一页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