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金融市場報告范文

        金融市場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金融市場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金融市場報告

        第1篇:金融市場報告范文

        金融數據顯示,廣義貨幣同比增長18.5%。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67.39萬億元,同比增長18.5%,增幅比上月和上年末分別低2.5和9.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24.06萬億元,同比增長24.6%,增幅比上月和上年末分別低5.3和7.8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3.89萬億元,同比增長15.7%。上半年凈投放現金658億元,同比多投放1236億元。

        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4.63萬億元。6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47.4萬億元,同比增長19.2%,上半年本外幣貸款增加4.84萬億元,同比少增2.89萬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44.61萬億元,同比增長18.2%,比上月和上年末分別低3.3和13.5個百分點。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4.63萬億元,同比少增2.74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1.74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532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21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2.9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736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75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6524億元。6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034億元,同比少增9270億元。外幣貸款余額4117億美元,同比增長39.4%,上半年外幣貸款增加323億美元。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增加7.63萬億元。6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68.85萬億元,同比增長18.6%;上半年本外幣存款增加7.65萬億元,同比少增2.43萬億元。人民幣存款余額67.41萬億元,同比增長19%,比上月和上年末分別低2和9.2個百分點。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7.63萬億元,同比少增2.35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2.76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2.94萬億元,財政存款增加9707億元。6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1.33萬億元,同比少增6647億元。外幣存款余額2127億美元,同比增長2.2%,上半年外幣存款增加40億美元。

        銀行間市場交易活躍,市場利率上升。上半年銀行間市場人民幣交易累計成交74.0萬億元,日均成交6065億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長13.4%。6月份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31%,比上月和上年12月份分別上升0.64和1.06個百分點;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38%,比上月和上年12月份分別上升0.67和1.12個百分點。

        在上半年“經濟向上,政策向下”的背景下,國內A股震蕩下行跌破2400點整數位。展望下半年的市場,在“刺激政策謹慎退出”和“經濟結構調整提速”的大背景下,A股市場估值中樞或整體下移,投資者可在波動下行中尋找結構性機會。

        第2篇:金融市場報告范文

        關鍵詞:金融衍生工具 會計確認 會計計量 信息披露

        2010年3月26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公布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自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這標志隨著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邁向一個新臺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作為一種尚未履行或正在履行的合同,具有合約性、杠桿性、風險性等特點,傳統財務會計理論根本無法真實地核算其可能帶來的收益與風險,一般只能在表外間接地反映交易機構的經營狀況。如何及時準確的反映金融衍生工具的會計信息,防范其風險成為近年來業內討論的焦點。

        1.次貸危機的會計反思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次貸危機爆發過程中,如果說資產證券化使樓市泡沫破裂的苦果蔓延到金融市場,那么關于公允價值的會計準則(157號會計準則)則使金融機構蒙受的損失雪上加霜。2006年9月,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公布157號會計準則,要求對金融性資產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并將變動計入當期損益表。這也就意味著當金融機構持有證券化按揭資產后,即使沒有拋售,沒有已實現虧損,也必須根據最新的派息及市場報價調整相關資產的公允價值,并且計入損益。公允價值原則在次貸危機中造成了順周期效應,成倍放大了次貸危機的損失和金融市場的恐慌。

        根據統計,全球金融企業為次級貸危機而反映在損益表上的損失高達5857億美元。由于普通投資者大多僅關心損益表尤其是每股盈利的變化,所以157號會計準則大大加劇了普通投資者層面的恐慌。也正因此,在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通過的同時,美國國會要求美國證監會調查157號會計準則對次級貸危機的影響,并授權其在必要的情況下暫停157號會計準則的執行。

        衍生工具的應運而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幫助企業和金融機構規避風險、獲取收入的目的。如能審慎地加以運用,衍生工具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風險,并可以降低融資成本、提高特定資產的產出,但衍生工具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其本身亦具有相當大的風險,如果控制不當,極可能招致不可估量的損失,甚至導致企業破產。美國的“兩房”、貝爾斯登、雷曼兄弟已經給了我們警示, 衍生工具的杠桿效應,其引發的危機必定是災難性的。

        由我國2006年頒布的新會計準則對金融衍生工具的確認與計量做了調整并提出新規范,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并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中執行。其中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第24號“套期保值”和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填補了我國在金融衍生工具許多會計規范的空白,對金融衍生工具的會計實務將產生深遠影響。新準則雖然凸顯復雜性,但更接近國際慣例,同時也是對金融會計思維的創新,但在實施中仍存在不少難題。

        2.金融衍生品現行財務處理的難題

        從經濟事項或交易的發生到會計信息的披露整個會計核算過程,包括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和會計報告四個階段。

        2.1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現行會計要素確認難題

        2.1.1金融衍生品確認資產難題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作為一種合約,是簽約人依據法律原則,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所取得的權利或做出的承諾,合約一經簽訂,簽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便基本確定下來了,簽約雙方不得隨意違約。合約賦予了一方到期按照合約規定進行交易或放棄交易的權利,或在合約規定范圍內處理的權利,這種權利是簽約者確實擁有的,可依法處置的;從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是否由于過去交易或事項所引起角度來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這種權利和義務,并不來自過去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而是來自于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因此,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所產生的權利不能確認為傳統的資產。

        2.1.2金融衍生品確認負債的難題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要確認為負債也違背了傳統負債的定義,因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所帶來的義務不是來自過去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因此,所產生的義務不能確認為傳統的負債。

        2.1.3金融衍生品收人、費用確認的難題

        對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言,由于它是待執行的合約,從簽訂“合約”到完成“合約”之間存在時間差,如果按照“權責發生制”和“實現原則”,只有等到“合約”徹底結束后才能對收入、費用予以確認。在此時間內,它屬于一種潛在的收益或損失,在利潤表內不予確認和列報。但事實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特點決定了在這個時間差內,“合約”雖未完全履行,但它的價格會隨著標的物價格的變動而不斷變化,對企業產生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有可能會給企業造成巨大的風險。因此傳統財務報表對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一定的殘缺性甚至虛假性,致使風險無法預知,對衍生金融工具的管理無從下手,滿足不了決策者的需要。

        2.1.4金融衍生品損益確認的難題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不象傳統資產負債那樣遵循歷史成本原則,由此產生的損益也不滿足傳統收入確認標準,無法遵循收益實現原則。同時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給企業帶來的收益或損失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因此它無法滿足“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計量”的標準。

        2.2金融衍生品財務會計計量的難題

        在具體運用新準則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計量時又遇到了很大的難題――-公允價值難以確定。目前我國的金融市場還比較落后,尚處在起步階段,很多金融工具都沒有市場報價,即便有,也并不活躍和完善,而且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場價格易被人為操縱,很多時候用市場價格確定公允價值并不令人信服。目前,我國企業的一般做法有兩種:一種是自己估計,但企業自己估計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另一方面,企業往往要求會計人員朝著有利于企業的方向估計其價值,這樣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確定就極易失真;另一種是企業找咨詢公司代為估計。目前我國這類公司發展尚不成熟,國家的監管有限,其估計的準確性與真實性也有待商討。

        2.3金融衍生品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的難題

        其一,傳統的會計報表只記錄能夠用貨幣量化的信息,卻很難準確估計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未來變化的金額。

        其二,傳統的會計報表有固定的報表格式、填列方式和報表項目,因此,很難反映企業從事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這一特殊的經濟業務。

        其三,傳統的會計報表反映的是一種以歷史成本揭示的賬面信息,而不能反映衍生金融工具價格變動下的會計信息。

        其四,傳統的會計報表一般是定期編制的,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頻繁,金額巨大,而且價格波動劇烈,要想在財務報告中及時地、充分地反映重要的風險信息是很困難的。

        3.化解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的會計處理

        3.1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

        3.1.1初始確認

        衍生金融工具的權利與義務并非來自過去的交易事項,而是源于未來發生的交易事項,于是這種權利與義務在傳統會計確認標準下得不到確認。而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初始確認需要滿足的確認標準是:可定義性、可計量性、相關性、可靠性。為使衍生金融工具滿足其標準,其合約自簽訂之日起,合約雙方相關的權利和義務已經存在,而且合約簽訂必將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入或流出。因此,當衍生金融工具合約簽訂之時,應在資產負債表上按相關要素的確定標準初始確認一項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因此我國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當企業成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時應當確認一項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

        3.1.2終止確認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提出的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標準是:當且僅當對構成金融資產或金融資產一部分的合同權利失去控制時,企業應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或其一部分)。如果企業行使了合同中規定的權利或這些權利逾期或企業放棄了該權利則表明企業對這些權利失去了控制。對金融負債終止確認標準是:當且僅當金融負債(或金融負債的一部分)消除時(也就是說,當合同中規定的義務解除、取消或逾期時),企業才能從資產負債表上將其剔除。我們可以從上述相關規定中看出,對衍生金融工具的相關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進行終止確認的標準是合同的基本權利或義務已經得到履行、清償、撤銷或者期滿無效,實質上也是以風險和報酬的實質轉移為標準的。其實,其目的無非是為了把衍生金融工具代表的權利、義務納入資產負債表,以避免把合約標的物在金融市場上的價格波動而導致的風險和報酬反映在表外,同時,又避免在資產負債表內確認全部履行中的合約。

        3.2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計量

        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起步晚,衍生金融工具更是一個新型的市場,市場報價稀少,在這種情況下,難以確定其公允價值,故慎用公允價值。如前所述,次貸危機爆發后,便有人認為,公允價值是造成次貸危機的元兇之一。公允價值原則在次貸危機中造成了順周期效應,即市場高漲時,由于交易價格高,容易造成相關金融產品價值的高估,市場低落時,由于交易價格低,往往造成相關產品價值的低估,即放大了收益和虧損。美國60名國會議員曾聯名寫信給美國證監會(SEC),要求暫停使用公允價值計量。

        而我國卻在新準則中大力引入公允價值這一計量模式,面對公允價值的放大效應,我們應當適度使用。在市場的失靈,市場價格的惡性扭曲的情況下,公允價值已不能反應資產的真正價值,所以在市場失靈或交易沒有秩序時,經紀商的報價及定價服務已不能反映市場交易價格,因此交易價格在衡量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時可以作為一種考慮因素,但可能并不具有決定性,應降低對其依賴程度,慎用公允價值。所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建立與完善的進程中,有必要加速發展金融市場并完善其經濟體制,提供合理的市場條件,活躍金融工具的市場報價,使市場報價更加接近公允價值。為公允價值計量的實施提供條件,減少會計人員對公允價值確定的主觀性,提高財務信息的質量,使財務信息更加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

        3.3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信息披露

        為適應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要求,我們可以適度對傳統會計報表進行改造,如資產或負債不再只按流動性分類,而且還可以按金融資產或負債和非金融資產和負債分類;對非金融資產和負債,可仍按流動性大小順序排列;金融資產和負債,則可按風險程度大小順序排列。要按風險程度大小順序排列,是基于風險管理的角度。再者我們可以改造報表附注,使得屬于表外項目的一些衍生金融工具表內化得到充分披露。對于報表改造后仍無法披露的重要信息,可考慮增設一張衍生金融工具明細表。根據重要性原則列出衍生金融工具的類別、風險系數、公允價值、到期日、持有日等信息,以便報表使用者據以判斷并作出正確的決策。

        參考文獻:

        [1]董春麗.公允價值在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計量中的應用[J].南方金融,2008(4)

        [2]辛麗軻,陳秀芝,王琦.淺析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確認與計量[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8(5)

        [3]王冬梅王菲. 關于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確認與計量的思考,[J].經濟師,2009(2)

        [4]章穎薇,李巧麗.新準則下衍生金融工具計量的風險防范及分析[J].商業經濟,2008(2)

        第3篇:金融市場報告范文

        【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 會計 核算 確認 計量

        一、引言

        衍生金融工具是為了規避金融市場因價格變動可能帶來的風險而設計產生的,雖然參與交易者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為了套期保值,有的是為了風險投資,有的則是為了套利。正是由于這些基于不同目的的交易者的存在才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市場展現出勃勃生機。我國由于金融市場發展較晚,金融工具交易量不大,對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因而相對較少。 本文將在這方面進行分析研究。

        二、金融類企業實施準則對衍生金融工具核算應對措施

        目前金融企業實施金融工具會計準則還存在很多問題,但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實施,將在規范金融行業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同時,促進我國金融行業財務管理和經營理念的深層次變革,至于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措施加以解決:

        (一)嚴格執行企業會計準則,規范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方法。

        1.嚴格按照準則規定對衍生金融工具相關資產和負債進行分類,實行審慎的會計核算制度,確保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及時和充分的披露。

        2.真實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利潤。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損益,應當在利潤表中披露;因衍生工具交易產生的損益,也應當在利潤表中披露。

        (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增強內部控制。

        1.在進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時,應當注意風險防范。一是在辦理衍生工具交易前,應當先評估其風險與收益,并制定相應的經營策略,經最高管理層同意后方能辦理業務。二是衍生工具交易比較復雜、風險較高,要嚴格外匯資金業務的審批制度。

        2.在人員設置上應當嚴格執行職責分離制度。一是應當實行嚴格的前中后臺職責分離制度,建立衍生工具交易和后臺部門對前臺交易的反映和監督機制。二是業務管理(經理)人員不得兼做交易員。

        3.實行嚴格的獨立的衍生金融工具內部審核制度。審計部門必須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管理程序以及內部控制措施是否落實進行全面的審計,并對衍生金融工具風險計量、限額標準和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效果進行評估,對風險限額遵守情況向商業銀行高級管理層和董事會所提供報告的及時性和可靠性進行評估,直接對高級管理層和董事會報告。

        三、加強金融企業軟硬件設施建設,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

        (一)加快金融企業信息系統軟硬件設施的更新,建立供高級管理人員使用和協助決策的管理信息系統。財務、資金等部門的計算機設備應當足以進行衍生金融工具相關的數據分析處理,能夠滿足對衍生金融工具實時價格的監測,能夠進行海量數據的存儲和處理。

        (二)加緊對衍生金融工具業務專門人才的培養。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本身具有高度的復雜性和技術性,所以對從事衍生金融工具業務人員知識的要求很高。從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業務的人員,不僅要通曉會計學、統計學、金融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且需要通過專門的訓練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因此應加強對衍生金融工具業務專門人才的培養。

        四、非金融類企業實施準則對衍生金融工具核算應對措施

        1.加強業務培訓和系統的開發。在四項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及應用指南中,其文字表達簡單抽象、過于西化,這對會計人員掌握新的會計政策,順利實施新舊會計處理的銜接是一種挑戰。實施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第一步是開展全體財會人員的業務培訓,不僅要熟悉掌握現有的各項業務及其變化,更需要掌握金融衍生工具形成的相關業務,理解業務的流程和本質,準確定義業務形成的資產和負債,掌握公允價值的計算方法,提高財會人員的職業判斷水平,及時掌握市場行情,避免出現計量價值嚴重偏離公允價值的情況。

        2.重新設計會計科目體系和會計核算方法。根據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要求可以增加相應的資產、負債及價值變動科目,并按業務品種增設明細科目,改進會計報表結構,在資產負債表中增加金融資產估價增值,在損益表中增加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增設反映公允價值變動的明細情況表和充分披露金融衍生工具信息的補充報表等。

        3.制定公允價值估值技術。在公允價值估價過程中,要求企業優先選用相同資產或負債的活躍市場報價;其次選用相似資產或負債的活躍市場報價,并根據計量標的與參照標的的差異程度進行調整;第三是使用與市場途徑、收益途徑和成本途徑相協調的多種估價技術進行估價的結果。這樣可以使企業最大限度地依據活躍市場信息,最小限度地參照企業自己的判斷。

        4.完善公司治理,增強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成立有關會計標準與稅收標準差異的協調小組。對于會計標準與稅收標準的差異,可成立專門的協調小組,必要時也可以調整相關的政策。由于稅法目標和會計目標的不同,兩者的差異是必然存在的。

        總之,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構建在會計標準國際化方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為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實現向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提供了良機。企業應高度重視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實施可能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努力將其運用到本單位會計實踐中,向各類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符合準則要求的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盡管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可能會給會計人員較少的會計政策選擇空間,但是衍生金融工具與基礎金融工具不同,持有動機在會計處理方法上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會計人員對于持有動機不能只依照交易員或管理層的判斷,要查明業務的實質。當然會計人員還要加強金融知識的學習來提高職業判斷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長艷.淺析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J],會計之友,2009.3.

        第4篇:金融市場報告范文

        1金融審慎監管視角下公允價值計量的負面因素

        1.1公允價值估值模型之間的差異

        在沒有考察市場價值的前提下,任何一家金融機構都可以運用估值模型來計算其價值。[2]可由于公允價值估值模型之間的差異性,其估算的價值數據也會發生改變。如果銀行將存在差異性的價值數據進行計算,就會降低公允價值估值模型的信息可比度,這將嚴重影響到該金融機構額財務報告的可信度及其市場價值的客觀價值判定。

        1.2公允價值計量產生的利潤虛增

        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公允價值是確定資產市場報價的重要金融工具。但在金融危機之后,公允價值則喪失了該項公信力,并產生順周期效應。[3]也就是說,在活躍的市場中,公允價值可能會高于物質的實際價值,導致理論虛增,加大了銀行控制經濟合理波動的壓力。在當時,這些未實現的利潤是可以充當一定的利潤儲備,但當進入經濟蕭條時期如金融危機之后,這些利潤儲備將會在不同程度上降低銀行對經濟波動的緩和效果。

        1.3公允價值估值的復雜度

        公允價值估值的復雜度主要受市場經濟的強變動性影響。當市場沒有足夠的流動性或出現一些機構大量的壟斷市場股份時,公允價值就會失去公平性與可靠性。但當市場的流動性過于頻繁時,公允價值估值模型也無法進行準確的估值。此外,一些突發事件也會在不同程度影響公允價值估值的公允度。這些都在不同的方面局限了公允價值的運用。

        當市場價值失去應有的公允性,一般就會使用公允價值的估值模型。但由于金融產品結構的復雜性高,并且其中一些金融工具中存在一些敏感度較高的參數,從而導致估值模型在實際運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盡管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都曾經建議披露估值模型的參數變化,并對其可能產生的結果進行研究,但是定價脆弱性仍會影響會計報表的數據。[4]

        1.4負債公允價值產生的影響

        金融機構自身的信用度發生變化,其收益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如,有時銀行降低自身的信用等級也會帶來一定的收益。這是公允價值計量與傳統會計計量方式最主要的不同之處。但銀行通過現行的融資率折現,以抵消未來的現金流中的負債,會導致負債價值整體下降。雖然減少的利潤會直接計入資產負債方,減少的價值轉化為利潤,但如果該利潤沒有得到及時合理的分配,權益儲備將會有所提升。[5]在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風暴后,美國銀行及相關的金融機構均通過降低自身的信用度以增加利潤。

        從股東或者是破產者的角度來看,金融機構的信用度降低反而帶來了利潤,并且這部分利潤還能夠納入資本范圍內,并擴大銀行信貸規模的方式是非常符合他們的利益的。但從債權人及相關的金融監管機構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是不能接受的。這樣不僅極大地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而且與監管機構審慎性經營要求是對立的。所以在審慎監管的視角下,是絕對不會承認因降低信用而產生的資本為監管資本的。

        2有效協調審慎監管與公允價值的辦法

        2.1建立審慎監管下的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能有效改善會計信息與風險的透明度,但在審慎監管下就會產生一些不利因素。如果忽略審慎監管的金融環境,最大范圍使用公允價值,將會對金融市場造成非常重大的影響。[6]所以金融機構及相關的監管機構都需要秉承著審慎監管的態度,合理地使用公允價值,尤其是對于我國這類市場并未完全成熟的國家。雖然此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證實公允價值計量及其運行方式有著諸多不完善之處,但根據我國目前的市場狀況,在遵守新會計準則的前提下,各金融機構以審慎的視角合理地使用公允價值,一定能逐漸建立一個適合我國經濟市場的公允價值估值模型。

        2.2平衡好金融工具會計分類與審慎分類的關系

        審慎分類與金融工具有著相互促進的重要關系。提升兩者之間的聯系,改善兩者之間的聯系方式,對會計信息的透明度也是非常有益的。平衡審慎監管風險資產與會計資產之間的關系,對建立有效的審慎監管自辦充足率與資本比率、審慎資本與會計資本協調表有著重要的意義,最終實現維持金融市場穩定發展的目的。

        2.3平衡會計與審慎監管在風險披露中的關系

        根據IASA在2010年公布的《公允價值計量的計量不確定分析披露》草案,全面分析金融機構所披露計量的不確定性,用于進一步反映第三層次公允價值不可觀察變量之間的關系,對于提升財務報告使用者評估第三層次公允價值計量的主觀因素與動態因素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平衡會計與審慎監管在風險披露的關系,能增加兩者間的互補性,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提升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所以,金融機構要重視汲取審慎監管中對風險管理的成功經驗,以達到提升會計風險信息披露與計量誤差信息披露的能力。

        2.4加強公允價值會計內部與外部的監管能力

        公允價值在金融危機中體現出諸多不足,如自身擁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公允價值計量難度增大及其運用范圍有限等。因此為提升對公允價值的合理使用,應從內部與外部兩方面提升其監管能力。就內部而言,主要以建立完善的控制方案為主,如制定完善的公允價值變動記錄跟蹤制度;成立專門的研究小組,根據公允價值的變動制定一個全面的會計信息收集系統;獨立董事會及監事會要加強對公允價值的監管力度,從而保證企業自身的會計信息及相關報表的合法性與公允性。從外部來說,則主要健全注冊會計師的監督制度,最大限度發揮其社會監督能力,同時還需要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公允價值的合法使用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第5篇:金融市場報告范文

        【關鍵詞】民間借貸,風險,成因,措施

        一、背景介紹

        央行溫州支行 2011年7月公布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顯示,溫州民間借貸極其活躍,民間資本超過6000億元,且以每年14%的速度持續增長,89% 的家庭個人和 59.67% 的企業參與其中,其規模高達1100億元,占全市銀行貸款的20%,真可謂全民“炒錢”。更有甚者,曾有貧困縣“寶馬鄉”之稱的江蘇泗洪縣石集鄉,總人口為 2.3萬余人,共有 5800 多戶,其中有 1740 戶參與民間借貸,占全鄉總戶數的30%左右,民間借貸市場規模之大可見一斑。截至2011年5月末,央行調研顯示,全國民間融資總量約 3.38 萬億元,約占中國影子銀行貸款總規模的 33%,相當于銀行總貸款的7% ;中信證券 2012 年1月初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民間借貸市場總規模超過4萬億元,約為銀行表內貸款規模的 10%—20%。據全國工商聯的調查,過去三年全國有近62.3%的民營企業是通過民間借貸進行融資的,個別地區甚至接近90%.2011 年相關數據顯示,全國法院受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608477件,較2010年上升38.27%,涉案金額1143億元。上述情況均揭示了民間借貸市場日趨瘋狂的現狀。在這樣的情況下,分析民間借貸的風險及其成因是非常必要的,同時,本文針對各種情況,為完善金融市場的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二、民間借貸的風險表現

        2011年,內蒙古鄂爾多斯、河南安陽、浙江溫州等地相繼發生高利貸崩盤、企業老板“跑路”的事件,給當地居民生活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也給當地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動蕩,這些“不約而同”發生的事件引起了各地政府以及金融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這些事件充分說明了民間借貸風險的爆發已經不再局限于一些局部的地方,而逐漸成為全國范圍內的大型的群體金融危機,如果不能有效的防范危機,民間借貸的風險將彌漫到更多的地區,并且沖擊到我國金融市場乃至宏觀經濟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分析和研究民間借貸的風險、成因以及其影響將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一)企業財務風險大,危害社會穩定。民間借貸就像一把“雙刃劍”,雖然為企業融資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其高額的利率又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財務風險。雖然國家法律規定小貸公司的貸款利率不得超過同期同檔次貸款基準利率的4倍,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以高于此利率借入資金的企業并不在少數,而與此相反的是,企業的利潤率往往遠遠達不到這一水平,這便為此后的很多危機埋下了伏筆。一旦企業不能獲得預期利潤,其資金鏈便會一環扣一環地斷裂,進而不能支付到期的負債,從而陷入破產危機當中。企業破產所帶來的直接問題是當地居民的失業問題,進而有可能因此而引發犯罪問題,給社會穩定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二)民間借貸大規模擴張影響銀行等正規金融企業的發展。由于民間借貸的高額利潤,很多企業或者個人試圖通過銀行信貸和民間借貸的利差來獲取收益,從而導致企業或個人通過直接借貸、信貸理財等方式將從銀行借去的資金直接貸入到民間借貸市場中,或者通過典當行等民間借貸機構將資金間接投放向民間借貸市場。通過上述兩種方式,資金順利地從銀行投入到民間借貸市場中,以獲取高額利潤。然而根據上述分析可知,民間借貸存在著巨大風險,一旦資金鏈中一環斷裂資金無法如期歸還,勢必將引發銀行體系的風險,對銀行的存貸款業務產生不良影響,進而阻礙銀行的進一步發展。

        (三)民間借貸資金投向脫離實體經濟,產生資產泡沫風險。首先,由于民間借貸的高利率性致使借貸企業面臨更大的財務風險,一旦企業破產,資金便被迫從實體經濟中抽離,如果企業的破產變成了規模性的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其次,民間借貸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來自于其對實體經濟的擠出效應。近年來,國家的信貸資源明顯向各級政府下屬企業和國有企業傾斜,同時,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速度緩慢,這一趨勢導致民間資本行為短期化,很多民營企業不愿意做長期投資,故而不選擇將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中去,而是把資金投放到虛擬經濟中,特別是證券市場。民間借貸市場逐漸發展為一個噱頭,從原來的資金流轉地變為了資金炒作,不僅使得實體經濟缺乏必要的投資資金,還會導致資產泡沫化的大風險。

        三、民間借貸的風險建議

        (一)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首先,應該完善對中小型企業的扶植制度,并鼓勵民間金融機構的發展,形成正規金融與非正規金融的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同時要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多層次的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為不同規模的經濟主體提供全面充分的金融服務,滿足社會各個層面企業的融資需求。其次,要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消除民間借貸高額利率的現狀,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前提。

        (二)確定和監管民間借貸的合法性。根據上述關于民間借貸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可知,正規金融市場的供給與市場中對資金的需求并不匹配,以銀行為主的正規金融機構為了其盈利的目的將資金更多地借貸給大中型國有企業,這導致在不發達地區的資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所以非正規金融的存在短期內是不會被正規金融所替代的,故而民間借貸的存在是必須的,它的合法地位也是必須被認可的。

        一旦其合法地位被確認,那么借貸雙方便會受到法律的強制監管和保護。同時在政策上也應該對民間借貸的范疇、運作機制市場準入、業務經營和市場退出等方面進行有效的規范,加強其可操作性和正規性。對于正面的民間借貸行為應該實行鼓勵政策,而對于負面的行為要加大懲罰力度,將不法行為拒之門外。

        參考文獻:

        [1]安起雷.對民間借貸問題的探討與建議[J].財金調研,2012

        [2]畢德富.宏觀調控與民間借貸的相關性研究[J].2005

        第6篇:金融市場報告范文

        關鍵詞:國際收支;現狀;雙順差;原因

        一、我國國際收支的現狀

        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居民在一定時間內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居民所發生的國際經濟交易的系統記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其的定義,它包括貨物服務和收益,對世界其他經濟體的金融債權債務的收益,以及轉移項目和平衡項目等。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狀況主要由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決定,而經常賬戶的盈虧取決于一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金融賬戶則主要決定于金融市場的利率、風險、投資報酬率與其他非經濟因素的變動。

        我國國際收支狀況非常特殊,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除個別年份外,呈現出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國際收支雙順差是指經常項目順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順差,在理論上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是互補的,所以不可能同時出現順差。但我國卻出現了雙順差現象,這對我國國內經濟正常運轉和與國外的經濟交往產生了不利影響。

        2008年我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可以很清晰的表現出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特點。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2008年國際金融市場報告》指出,2008年,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4261億美元,同比增長15%。其中,按照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計算,貨物項目順差3607億美元,服務項目逆差118億美元,收益項目順差314億美元,經常轉移順差458億美元。2008年,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190億美元,同比下降74%。其中,直接投資凈流入943億美元,證券投資凈流入427億美元,其它投資凈流出1211億美元。總的來說2008年中國國際收支仍保持雙順差格局,但總順差由快速增長轉為趨于平穩,總體狀況良好。

        二、我國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的原因

        我國連續的、長期的、大幅度的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的“雙順差”已明顯表現為經濟的外部失衡。這既有悖于傳統的國際收支結構理論,又是各國國際收支結構實踐中罕見的,其之所以能夠維持十余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和國內特殊的管理體制與鼓勵政策,但其本身也潛伏著一定的風險,引發諸多矛盾和問題。這種局面是由一系列客觀復雜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國際的原因,也有國內自身的原因。

        從國際上來看,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緊密聯系,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為了尋求優化的資源配置,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產業和產品向國外的轉移。而我國為了適應國際形式的發展,日趨完善基礎設施和優惠的法律和政策,同時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的步伐,再加上我國具有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使得我國逐漸成為國際制造產業轉移的一個主要目的地,連續數年位居世界前列。同時由于我國國內金融市場比較不發達,國內企業往往借助境外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從而增加了資本的快速流入。而外國直接投資的發展也促進出口的增長。從國內來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國的持續大額順差。

        (1)儲蓄率過高我國經濟增長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儲蓄率過高。盡管投資率在此期間也有所增長,但儲蓄快于投資的增長,擴大了經常帳戶順差。中國儲蓄率高主要是因為個人儲蓄欲望強烈和企業和政府的儲蓄率高。此外,國內儲蓄轉化為投資渠道不暢,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后,導致企業不得不更多地依賴自有儲蓄。

        (2)加工貿易占主導地位外商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勞動力密集、技術含量低的產業和領域,以加工貿易出口為主,而加工貿易出口方式與貿易出口數量的增加呈明顯正相關的關系。

        (3)非對稱性的國際收支政策長期以來,我國采取鼓勵出口和鼓勵外資流入的非對稱性國際收支政策。這些政策使得資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導致資本項目凈流入大于凈流出。外資的大量涌入拉動了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較為理想的國際收支結構是:貿易項目逆差,經常項目保持平衡,資本項目順差。而目前的國際收支失衡、巨額的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所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我國應改變政策,放棄非對稱性的國際收支政策以改善我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具體的政策可以降低我國過高的儲蓄率,調整進出口產業結構以提升核心競爭力以及提倡“走出去”戰略。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1于淑靜;;探析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成因及對策[J];北方經濟;2007年02期

        第7篇:金融市場報告范文

        關鍵詞: 金融危機;公允價值;非活躍市場;計量;披露

        中圖分類號: F23

        1 問題的提出

        金融危機的爆發與蔓延,暴露出公允價值在應用過程中的缺陷。一系列調整公允價值會計的措施的頒布,實質上對公允價值會計的應用提出了重大的挑戰。

        在資本市場發展的推動下,現代會計目標基本以決策有用為主導,兼顧反映受托責任。公允價值會計之所以能得到運用甚至青睞,這是因為在資本市場高度發展和股權結構日益分散的今天,市場價格成為投資者約束管理層的重要手段之一。只要決策有用的會計目標仍然得到認可,公允價值會計的基礎就難以削弱。因此,公允價值的存在與否不應是爭論的焦點,而如何完善公允價值會計才是當前應解決的問題。在當前金融市場疲軟、市場不活躍的形勢下,如何計量和披露公允價值就成了需迫切解決的首要問題。

        2 問題的解決

        2.1 定義非活躍市場

        在活躍市場條件下,金融工具的報價是真實的。它可以從交易商、經銷商、經紀人、價格管理機構等處獲得。這些價格反映發生在非關聯方之間真實的、定期的市場交易。根據(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工作人員立場公告FSP FAS 157-4),非活躍市場的特征包括交易活動在數量上的大量減少和水平上的大幅降低,可供利用的價格隨著時間的變化和市場參與者的不同發生劇烈的波動或者價格不能反映當前的市場情況,金融資產或負債的新發行市場的低迷等等。然而,單獨給出這些因素并不一定意味著這個市場就是不活躍的。決定一個市場是否不活躍需要職業判斷。

        賣方的要價和買方的出價間的差異明顯的增大,或者相對與賣方來說,出價方的參與人數很少,這些就是我們需要考慮市場是否出現不活躍的跡象。

        2.2 在非活躍市場條件下確定公允價值

        當金融工具市場不活躍時,把市場價格作為衡量公允價值的基礎就不再合適。不活躍市場的交易價格只是衡量公允價值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因此在這種缺少流動性的市場條件下,衡量公允價值就需要考慮其他的因素和工具。IASB在《市場停滯期公允價值計量應用教育指南》中列舉了以下需要考慮的因素:

        (1)利用管理層的內部估值;

        (2)利用和比較活躍市場與非活躍市場價格的差異;

        (3)識別強迫易;

        (4)解釋對公允價值的不同估值;

        (5)對估值進行調整。

        根據指南中列舉的因素,本文著重討論了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管理層內部假設衡量公允價值。

        當相關的市場數據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也需要對其進行重大調整時,公允價值就要由估值模型決定。而估值模型主要是依據管理層對于未來現金流以及考慮了風險的折現率的內部假設。無論采用何種模型,這種模型必須包括所有的相關因素以及風險調整。

        (2)運用估值模型時報告主體應考慮的因素。

        報告主體應結合市場參與者在報表日對金融工具計價時所考慮的所有消極和積極因素。這些包括信貸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時間價值。其他影響公允價值的因素還包括發行者資產與負債信息的缺失以及現有市場回報率的缺失。

        在一個評估特定的金融工具模型中,我們通常會發現以下假設:

        ①市場中相關信息缺失的折現。

        ②市場缺乏流動性的折現。

        ③無作為風險的折現(例如,違約風險,擔保價值風險)。

        關于這些用來建立公允價值模型的因素的合理性,市場主體可以通過檢測估值是否在一個合理的價格范圍內來判斷。這個合理的范圍即在報表日金融工具的賣價和買價。市場主體應定期利用現有市場中同一種金融工具的任何可觀察交易價格來測試估值模型的真實性。

        (3)市場報價(例如,經紀人報價)在衡量公允價值中的運用。

        在衡量公允價值時,經紀人報價可以作為一種信息的提供,但在非活躍市場下,他們并不是決定性的。在活躍市場中,經紀人報價可以反映真實的市場交易信息。但在低迷的市場下,經紀人僅僅根據他們手中掌握的信息再通過模型來確定價格。因此,在衡量公允價值時,市場主體應減少對經紀人報價的依賴。并且還應進一步地考慮經紀人報價的實質。

        (4)非活躍市場中的交易對衡量公允價值的影響。

        在活躍市場中,公開的交易價格是公允價值最好的根據,可以用來計量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而在非活躍市場中,交易價格只是影響公允價值衡量的因素之一。不考慮交易活動的水平,在運用估值模型衡量公允價值時必須要考慮非活躍市場交易的交易價格,盡管需要做很大的調整。當一個市場變得不活躍時,就認為所有的市場活動都代表了非自愿清算或廉價出售是不合適的。當然,認為所有的交易價格都是公允價值的決定性因素同樣也是不合適的。確定非活躍市場的公允價值應根據當時的市場環境同時需要專業的判斷。無論采取何種估值模型,市場主體都需要考慮市場參與者對比如信貸或流動性作出的風險調整。

        2.3 披露要求

        金融工具披露的兩個總的目標是向報表的使用者傳達:

        (1)金融工具對于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業績的意義。

        (2)在經營周期以及報表日會計主體所承擔的來自于金融工具的風險的實質和程度,以及對風險的管理。

        加強對特定經濟價值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披露可由以下三個方面得到:

        (1)對金融工具及其公允價值的詳細描述。

        在對使用者有特定經濟利益的金融工具進行詳細或加強披露時,應解釋會計主體將其認定為對使用者有特定經濟利益的原因以及判定對于識別金融工具有用的附加披露的標準。對金融工具一些特定術語的描述也會增強它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如果某項金融工具的現金流是來自相關資產,那么對于這項資產的到期,優良性的詳細披露就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好的評估資產的公允價值,從而,對金融工具有一個公允的判斷。

        (2)估值模型的披露。

        關于所用模型的披露,對信息使用者理解模型以及會計主體在衡量公允價值時所做的判斷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對特定經濟利益的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計量的披露。使用有特定經濟利益的金融工具往往是包括極易受變化的市場條件影響的工具。而隨著市場條件的變化,所用的模型就很有可能發生改變。信息使用者就期望知道所用模型發生了何種的改變以及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3)對輸入信息的披露。

        估值模型中,合適的輸入信息選擇需要專業判斷,選擇的結果也會對公允價值計量產生重要的影響。報表使用者關注的焦點就自然落在這些不可觀察的輸入信息上。不可觀察的信息即難以由現有的可觀察的市場交易得到。在運用估值對有特殊經濟利益的金融工具進行公允價值計量時,主體往往會用到兩種以上類似的信息。而這種信息極易帶有主觀性或難以估計。因此,對不可觀察的輸入信息進行透明的披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向報表使用者提供金融工具的風險信息,增強計量的可信度。披露可以包括輸入信息的來源,信息可被估計的確定性程度。前面已經提到,在估值模型中,對于輸入信息的使用上要基于一定的假設。那么,當這些假設變化時,輸入的信息就有可能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公允價值計量。因此,對于這種敏感度的披露也是會計主體需要考慮的。

        3 關注金融危機中的信息質量

        這種針對非活躍市場、非理性市場的操作層面調整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顯然將給會計信息質量帶來一定影響。

        首先是如何保證會計信息相關和可靠。停止根據市場報價確認公允價值,意味著企業要更多地依靠會計判斷,借助內部估值模型和假設條件來估算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市場報價的客觀性、可驗證性和易取得投資者認可等特性相比較,如何保證企業估算出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相關和可靠也就成為當前需要解決的新的操作性問題。

        其次是如何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國際會計理事會在修訂國際會計準則39號時指出,“這些修訂是對這些要求的短期措施”,因此,即使不考慮將金融產品從以公允價值計價、影響損益的方式,轉變到用攤余成本計價,并做減值測試的方式是否科學,但這種重分類首先會影響企業前后各期會計信息的一致性。同樣,不同企業借助內

        部估值模型和假設條件來估算金融資產,會產生不同企業之間會計信息是否可比的問題。

        4 結論

        金融危機是消費者過度債務化、金融機構過度杠桿化、資本市場過度證券化和金融監管過度自由化等原因造成的,會計準則不是罪魁禍首,但實踐中依據“非公允”的市場報價確定公允價值的方式對危機起了一定的推波助瀾效應,改進公允價值會計不應否定其科學內涵,而是應建立有效機制,以調整非正常、非有效市場下確定公允價值的操作方式。

        當前針對非活躍市場、非理性市場調整公允價值的確定方式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如何保證會計信息相關、可靠、可比將是需要關注的新問題,也需要考慮市場回歸活躍、有秩序后,如何再次將公允價值確定方式調整為按市場報價。

        參考文獻

        [1] IASB Expert Advisory PanelMeasuring and disclosing the fair value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in markets that are no long active[M].Economic Downturn,2008,(10).

        [2]FASB STAFF POSITIONNo.FAS 1574.

        第8篇:金融市場報告范文

        【關鍵詞】公允價值;會計準則;估值技術

        一、公允價值的含義

        2008年的金融危機促使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就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準則的改進和趨同做了大量工作,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假設將一項資產出售可收到或將一項負債轉讓應支付的價格。2006年2月,我國財政部參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在企業合并、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股份支付、債務重組、非貨幣換、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等17項準則中,直接或間接采用了公允價值的概念和計量方法。2014年1月26日,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范圍內施行,鼓勵在境外上市的企業提前執行。

        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健全活躍的市場體制。公允價值的優點在于它強調市場的作用,能夠跟隨市場,捕獲市場波動的影響,將開放活躍市場上的交換價格作為入賬價值,更具客觀性和透明性。然而,市場體制的不健全,尤其是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給公允價值核算的推廣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目前我國的產權、生產要素市場還不很活躍,估值技術不夠完善,相關的公允價值難以取得,使用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還存在一定的難度。

        2、公允價值確認難度大。一方面,企業的資產種類繁多,是否存在活躍市場交易價格的判斷難度較大,在市場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容易發生操縱利潤的現象。另一方面,在非活躍市場環境下,對公允價值進行判斷的估值技術的運用,因不同投資者之間、投資者與管理當局之間對投資的期望報酬率不可能完全統一,對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具有較大不確定性,這同樣導致在具體的技術操作上難度較大。

        3、會計監督力度薄弱。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相對于原會計實務意味著市場價值體系的重估,將大幅度改變現行的會計核算體系,它不僅對于會計實務工作,而且對于內審及外審等會計監督機構都呈現出革命性的變化。對于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的現象仍屢見不鮮,會計監督機構應加大監督力度,以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4、會計人員對新模式的理解不透徹。公允價值引入會計準則,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會計人員能夠熟悉會計準則,掌握估價技術,及時收集和應用交易商品的市價,并進行適當、合理的匯總,還要求會計人員能夠經過綜合分析、判斷來確定是否應用以及如何具體應用公允價值屬性。然而,目前會計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理解并運用新的會計計量模式還需要一定的適應期。

        三、規范公允價值核算的措施

        1、規范市場環境,建立健全活躍的市場環境,是規范公允價值核算的基礎。活躍的市場是公允價值運用的基本前提。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雖然基本確立,有的會計要素或會計事項可以確認或尋找相類似的市場交易價格,但由于市場環境的復雜多變,相當一部分資產或負債仍缺乏完善的市場,難以通過市場取得有關公允價值的完備信息。尤其是金融市場的發展還是比較滯后的,環境、服務、技術、質量、法律法規等很多方面都需要完善和發展。首先,要加強金融市場制度性建設,大力發展并完善金融市場,包括環境保障、制度保障、服務保障、質量保障、法律保障等,從根本上提供一個良好的金融市場,使市場發展規范化、運作制度化。其次,要加快發展直接融資,改善金融資產結構,豐富市場層次與產品種類,培育和發展機構投資者。顯然,構建活躍的市場環境,是解決公允價值可靠計量的前提條件。

        2、建立并完善公允價值計量原則及其框架體系,是規范公允價值核算的必要條件。專門制定并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從公允價值定義、評估假設、估值技術及運用和披露等方面,建立起一個相對較為完善的指導框架,對于應用條件、度量標準、確定方法等都應該統一進行規定。當然,考慮到不同會計主體和不同性質的經濟業務的具體差別,可以采用彈性規定。此外,要認真研究有關估值技術的問題,并制定與其相關的具體應用指南,從而為取得不存在公平市價情況下的公允價值提供理論依據。從而逐步探索一套系統、科學的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以提高公允價值的可操作性。值得注意的是,要保證會計準則與審計準則的一致性。即在進行審計準則體系的具體建設過程中,相關審計標準也應規定得細致具體,統一標準,使會計監管在這個層面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統一,象在美國,內部和外部審計需要得到SEC(證券交易委員會)、FASB(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以及PCAOB(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的普遍指導。

        3、強化會計監督,為公允價值的應用提供保障。首先,要強化國家政府監督。不斷加強法律和制度建設,從制度和程序上做到防止人為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等舞弊行為的發生。財政、審計、稅務機關的監督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側面履行對會計業務的外部監督職能,特別是在現行的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關系越來越復雜,更應多角度地加強監督。濫用公允價值的企業和主要責任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其次,大力推進民間審計監督。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是培育和發展市場經濟體系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國民間審計監督正處于發展時期,會計師事務所少,監督范圍不廣,中注協、財政部應加強注冊會計師的行業自律,對于企業財務報告中用公允價值計量的項目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并發表恰當的意見。最后,還要充分發揮資產評估、物價等機構應有的監管作用,建立起完善的監督、制約、平衡機制,防止非法人員利用公允價值操縱企業利潤。

        第9篇:金融市場報告范文

        主題詞:利率市場化 貨幣市場 建議

        money market is the breach of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With the fulfilling gradually of financial service promise of accession to the WTO, 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of th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s key link i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by people day by day. 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is imperative if the financial circles of our country incorporates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participates in the competition and improves financial efficiency. Because the market-oriented concern of interest rate is wide, the policy is strong, the breach must be found accurately as advancing 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By this way we could enable to eliminate economic impact to minimum extent as could as possible. The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of our country and reforms the achievements that are made and money market general situation on the money market at first, then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market-oriented history of interest rate of other national practices of the world, while pointing out that 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will cause certain fluctuation to the macroeconomy. Analyze the advantage of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on the money market. Present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perfect 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at last.

        Keywords: 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Money market, Proposals

        利率是貨幣的資金的價格,也是金融市場的核心變量,計劃經濟我國利率基本上是“焊牢”的,這種一層不變的利率體系顯然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的需要。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產業是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步驟之一,也是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金融效率的必然要求。但它并不能立即全面放開利率,必須找準突破口,借鑒國際經驗教訓,結合我國實際利率市場化在貨幣市場上先行。

        一、利率市場化在貨幣市場取得的成就和貨幣市場的概況

        利率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主要是建立以中央銀行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水平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形成機制。由此可見,加快貨幣市場改革是實現利率市場化的必由之路。中國貨幣市場除融資外還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在利率市場化中充當先鋒。我國貨幣市場孕育了利率市場化。1996年1月3日全國統一的銀行間拆借市場的啟動試運行,是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步,拆借市場的利率由交易雙方根據市場資金供求狀況在規定的浮動范圍內確定;同年6月1日又取消了原先按同檔次再貸款利率加2.28個百分點的上限限制,利率完全由交易雙方自行議定。單個交易品種在每一交易日的加權平均利率形成“全國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簡稱CHIBOR)。1996年4月9日,中央銀行以國債回購方式啟動了公開市場業務,其回購利率實行市場招標,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化。在1996年的國債發行中,一改過去發行利率計劃確定的做法,對一年期以上的國債實行發行利率市場招標。1997年6月銀行間債券市場正式啟動。1998年3月改革再貼現利率制度,放開貼現和轉貼現利率。1998年9月實現國債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利率招標發行。2000年9月21日實現對境內外幣利率三項改革,即外匯貸款利率參照國際市場;外匯存款利率由銀行同業工會協商確定;大額存款利率由雙方協議確定。由此可見,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從貨幣市場入手,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

        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我國貨幣市場已形成了多種類子市場并存、相互依托的較為完善的貨幣市場體系。我國貨幣市場是由統一的全國銀行間拆借市場、債券回購市場和現券市場以及票據市場共同組成。其范圍覆蓋許多類經濟主體,參與的金融機構有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及各類非銀行的金融機構(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信用聯社)。市場規模增長速度較快,貨幣市場交易系統得到不斷完善:1996年全國統一的銀行間拆借市場的建立,次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啟動,以及其間同業拆借中心推出交易系統,債券雙邊報價系統, “中國貨幣網”的網上報價和分銷系統,使得貨幣市場交易系統的電子化程度大大提高:1996年全國統一的銀行間拆借市場的建立,次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啟動,以及其間同業拆借中心推出交易系統,債券雙邊報價系統, “中國貨幣網”的網上報價和電子分銷系統,使得貨幣市場交易系統的電子化程度大大提高;貨幣市場的保障體系趨于完備:首先是1995年一系列金融法律,如《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等陸續出臺為貨幣市場開辟了法律空間。其次是與貨幣市場相關的金融法規和文件,如1994《信貸資金管理辦法》、1998年《關于清收融資中心拆借資金有關的通知》以及《銀行間債券市場回購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使貨幣市場發展具備了規范的框架,對它走向成熟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貨幣市場取得的成就,為形成市場化利率體系提供了基礎性條件。 二、利率全面放開后,宏觀出現波動幾乎是所有實踐利率市場化國家所經歷過的。

        20世紀30年代以前,美國對利率采取放任自由政策,在危機在大量銀行倒閉導致1933年美國出臺了一系列管制法規。其中以維持銀行核心金融體系穩定的Q條例最為出名,但到了60年代中期,通脹率造成市場利率明顯上升,加之,金融投資多樣化、金融創新蓬勃,大量資金流向證券市場。銀行由于受到Q項條例和專業分工的限制,導致國內受限制,國外無優勢,處在不公平的地位。美國金融管理當局鑒于Q條例的弊端,開始放松了利率的管制。通過設立新型的自由利率的定期存款和市場聯動型定期存款,并通過逐步縮短這些存款類型的期限、限額來深化定期存款利率的自由化;通過引入NOW賬戶、MMDA等新型的支付性存款實現儲蓄存款利率的自由化。Q項條例廢除解決了美國金融中介“脫媒”的,提高了金融系統效率同時,實際利率上升到較高水平,通脹率維持在高水平且有攀升的勢頭,而GDP卻在零水平波動,宏觀經濟狀況不穩定。

        美國Q條例解除前后宏觀經濟狀況

        單位:%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GDP平減指數 8.7 9.4 9.5 0.2 4.1 4.5 3.6 2.7 3.2 3.9

        實際利率 2.52 3.67 6.41 6.15 4.99 5.87 4.45 3.82 3.66 3.83

        GDP增長率 2.5 -0.5 1.8 -2.2 3.9 6.2 3.2 2.9 3.1 3.9

        數據來源:IFS,其中實際利率為定期存款利率與GDP平減指數的差.

        日本率市場化是繼德國、英國、美國之后進行的,以1979年發行大額CDs開始,到994年基本完成,歷經16年。基本上算是成功的,但利率市場化后一段時間內宏觀經濟并不穩定。

        20世紀70、80年代許多發展家試圖通過市場決定利率,分配信用資金來提高金融體系效率,紛紛進行了利率市場化改革。拉丁美洲國家,如阿根廷、智利、烏拉圭,利率市場化后,名義利率與通脹率攀升,實際利率巨幅波動,80年代初,這在國家的實際利率高達35%,結果過高的實際利率一方面迫使低風險撤離市場,高風險企業占領市場,致使銀行貸款質量下降,嚴重地干擾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另一方面使國內外利差懸殊,吸引大量外資進入,本幣升值,出口下降,經濟環境惡化.最后以混亂告終,只好采取“非自由化”。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利率市場化經驗來看,利率市場化對宏觀經濟的沖擊是在所難免的。來自多個部門的認為,我國如果2003年國際經濟環境不發生大的變化,國內政策保持穩定,則宏觀經濟將繼續平衡運行。今年投資增幅較上年提高較大,預計將在去年的水平上逐步穩定下來;今年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速率加快,預計今年消費增幅將會保持穩定,或略高于去年;根據有關國際經濟組織的分析,今年國際經濟形勢將保持溫和增長態勢。在這一背景下,考慮國內出口退稅力度將有所減弱、今年出口基數較大等因素,今年出口增幅可能比去年有所降低。綜合各項分析,今年宏觀經濟運行仍將保持去年以來的良好態勢,全年GDP增長有望略高于去年。但并不能保證在全面放開利率后不對良好宏觀經濟情況產生負面。

        三、貨幣市場風險防范機制有助于減輕利率市場化對國民經濟的沖擊。

        貨幣市場是指融資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交易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市場上容納的金融工具基本是政府、銀行及其它金融機構、大工商企業發行的短期信用工具,具有期限短、流動性強、風險小的特點。因此其信用工具在貨幣供應量層次上被置于現金和存款后,被稱之為“準貨幣”。作為金融市場一部分,存在金融市場具有的共同性——風險性。一般來說包括貨幣在內的金融市場存在以下幾類主要的風險。

        1、利率風險,即金融資產的市價(利率)下跌導致出售資產時資產損失的可能性。貨幣市場進入障礙小,工具龐雜,交易途徑多,吸引了眾多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和籌資者。利率市場化后,各式各樣的證券交易商、投資銀行家和和基金管理者日夜守候在屏幕前尋找套利機會。一旦機會出現,巨額資金即刻蜂踴而至,價格于瞬間得到調整, 如果金融工具流動性不強,投資者不能根據形勢及時進行相關的操作,就會產生損失.大量投資者的虧損勢必影響投資者投資戰略的收縮,從而使總需求與總供給失衡,但由于貨幣市場上金融工具流動性強,因而其利率風險較易于規避。

        2、再投資風險,即利率下跌迫使投資者將原來的投資收益再投資低回報領域的可能性。貨幣市場金融工具系由一些信譽良好的機構創造和發行,具有價格穩定、易變現的優點。利率市場化后,貨幣市場仍然會遵循內在價值決定其價格機理,不會推動利率的惡性波動,因此貨幣市場再投資風險小且有利于引導利率合理波動。

        3、違約風險,即貨幣市場進入障礙小,但非常注重進入市場主體的信譽。通常借款者必須具有完善無缺的履約的信譽才能進入這一市場發行金融工具一次違約足以使完全被市場所排擠。我國貨幣的國有商業銀行雖然不良資產不小,在中國特殊的國情下,其支付能力,老百姓從未有個懷疑。從東南亞金融危機后,國有商業銀行每年居民儲蓄存款凈增一萬億可以看出老百姓對國有商業銀行的信心。截止2002年12月末為止,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達到86910.7億。至于股份制商業銀行,由于其成立時間短、包袱少、經營機制靈活,經濟效益良好。城市商業銀行由于地區差別較大,經濟效益和質量參差不齊,但存在嚴重問題的商業銀行被拒于貨幣市場之外。總體來說,我國貨幣市場違約風險小。這為利率市場對經濟的沖擊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

        4、通貨膨脹風險。貨幣市場由于金融工具期限短、流動性強,使其易于撤離市場,不至于被套牢,加上我國宏觀經濟環境穩定,存在輕微通貨緊縮。人民幣實行單一的有管理的以市場供求決定的外匯管理體制,對資本項目實行管制。因此目前貨幣市場根本不存在通脹風險。利率市場化后,如果宏觀經濟不穩定,存在著通貨膨脹名義利率將會隨著攀升,造成企業難以確定成本和收益,造成投資的萎縮,進而又導致供求失衡,加劇了對經濟的波動。當然一般的貨幣市場還存在如風險、社會風險等,但特定到我國實際情況就不存在。因此就不贅述。

        四、不斷完善貨幣市場為利率市場化提供良好穩定的平臺

        1、首先要協調發展貨幣市場上各個子市場。目前在各個子市場上,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外匯市場相對完善成熟,而票據市場相對滯后。截止2002年8月14日,全國銀行間市場本幣交易累積交易量首次突破一萬億大關,達到10019.3億人民幣。其中同業拆借3669.8億元,債券回購5916.1億元,現券交易433.4億元。雖然貨幣市場各個子市場有各自功能和特點,從近幾年來看,發揮主要作用還是全國銀行拆借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同業拆借市場為以商業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承擔其流動性資產中的一級儲備(現金和中央銀行準備金存款)的調節,促進金融機構周轉性頭寸的調度,提高了日常的資金管理水平,以便金融機構的資金達到每個營業日、周的平衡,基本實現了融資的目的。債券市場由于商場進入門檻低,各類金融機構能夠方便參與,充當了商業銀行等機構的以短期國債為主的二級流動性準備,逐漸和全國銀行同業拆借市場一道成為頭寸調節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低風險促進了自身的快速發展。相對而言,票據市場發展相對滯后一直配角。上講,票據市場是聯系金融市場各類金融主體的融資關系的主體,影響面最廣,通過對票據的承兌、貼現、背書等多層次性的操作,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企業等市場主體均可實現各自的多重目標。具有實現貨幣政策,規范食用改善金融機構資產結構等綜合性的積極功能,目前票據市場容量有限,結構單一突出地表現為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服務,而作為企業方便的結算工具融資工具的功能不明確。在操作層面上存在多層障礙。所以貨幣市場各個子市場發展不能平衡影響了中央銀行管理,阻礙了利率市場化的形成。因此在大力解決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存在市場面過窄、尚不能滿足金融體系要求矛盾的同時,要積極采取措施加強票據市場建設,協調發展貨幣市場各個子市場為利率市場化提供了通暢的渠道。在目前的情況下筆者認為可采取如下措施。完善市場結構,注重市場深化問題,貨幣市場不能只國有大型、信用等級高的企業,還應面向為數眾多的高、具有發展潛力的小企業、民營企業。解決其結算服務和流動性資金短缺的問題。調整授信過嚴、審查過松的制度。促進票據承兌、貼現等操作,增加票據的流動性。二是要理順一、二級市場關系,加大二級市場建設力度,增強票據的流動性和市場容量。三是要完善利率結構的管理。充分發揮利率的杠桿作用。貨幣市場的完善和發展為利率市場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合理的市場化利率體系能夠使商業銀行針對不同的貼現對象不同的信用等級實行差別利率。四是加強市場法制建設為票據市場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保障。建全的票據市場離不開完善的管理和交易制度。就將目前各金融機構辦理票據不同的規定給予規范化。

        2.擴大交易主體,提高交易規模,進一步推進貨幣市場市場化利率的形成。首先要擴充市場主體。參與貨幣市場的金融機構越多,形成的貨幣市場利率就越能反映市場資金供求狀況,越能貼近市場的真實價格。其次要進一步完善制和做市商制度,使沒有市場資格的金融機構找到進入貨幣市場的途徑,使市場的價格更具普遍性。應豐富和充實交易工具。國家可適量增加國債、金融債券和企業債券數量。還應豐富票據種類,當前比較現實的政策是大力促進商業承兌匯票的使用。大型企業尤其是效益良好的企業充當票據承兌人時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允許信用等級較高、經營狀況良好的國有大企業進入市場發行企業債券。再次要確定貨幣市場利率管理原則。貨幣市場利率應當由市場自主決定,但并非任意自由決定,只是加大了由市場決定的比重,但央行可以通過貨幣政策工具影響貨幣市場資金供求及利率水平,從而體現政府的意愿和政策導向。

        3、加快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力度和頻率,提高對貨幣市場利率的影響力。 一是增加公開市場業務的操作頻率,以增強公開市場操作對市場的影響力,以便進行微調操作。二是適當擴大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數量。應適當吸收在拆借市場和債券市場表現良好、有一定影響力的券商及農信社成為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豐富一級交易商的內涵。三是靈活運用多種操作方式,加強公開市場利率與貨幣市場利率的關聯度。要實行不同品種的多種組合,選擇數量招標和利率招標等多種招標方式,有效實現操作目標。

        4、選擇基準利率。基準利率的選擇和確定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步驟,基準利率的特征是市場化的利率,基礎性利率,傳導性利率。從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利率的體系應該選擇貨幣市場的同業拆借市場利率作為基準利率。因為同業拆借利率是整個金融市場上具有代表性的利率,也是貨幣市場的核心利率,在整個利率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能及時、靈敏、準確地反映貨幣市場甚至金融市場上資金供求關系,對貨幣市場上其它金融工具具有導向和牽動作用。中央銀行更是把同業拆借利率作為把握宏觀金融動向,實施調整貨幣政策的指示器。主要:

        [1]王松奇:《學》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2]周駿、朱新蓉、李念齋:《中國金融市場報告》出版社2001版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欧美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十大网站在线 | 精品呦一区二区三区 | 香蕉精品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