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水產養殖的建議范文

        對水產養殖的建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水產養殖的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水產養殖的建議

        第1篇:對水產養殖的建議范文

        (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本文從揭示師市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和建議,旨在進一步提高漁業生產者對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意識,規范養殖生產行為,保護漁業生態環境,促進水產業的健康發展,為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水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對策

        民以食為先,食以安為先。水產品具有低脂肪、高蛋白、營養平衡性好及味道鮮美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但近幾年來,隨著八師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和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伴隨而來的問題也逐漸增多。如水產養殖場大量使用漁用飼料、漁用藥物,加之整體管理觀念薄弱、生產操作不規范等,導致了區域性漁業水域的污染,引起水產品質量下降,影響了水產業的健康發展。

        八師石河子市目前擁有水面近0.93萬hm2,已養殖水面0.6萬hm2,其中池塘86.67余hm2,溫室13000m2;從事漁業生產的單位21個,具有一定規模的苗種繁育場12個,養殖品種22個,年生產商品魚5000余t,魚種苗1200t,繁育各類魚苗7億余尾,已成為新疆最大的水產苗種生產地和集散地。

        水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系著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關系著師市水產行業的整體形象和健康發展。為進一步提高漁業生產者對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意識,規范養殖生產行為,保護漁業生態環境,促進水產業的健康發展。本文從師市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人手,提出對策和建議,為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石河子市水產品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1.1從業人員質量安全意識淡薄

        養殖人員只講產量和效益,忽視質量安全問題,高密度養殖造成水質污染,魚病嚴重:養殖過程中使用添加含有激素的飼料或者變質的飼料,濫用抗生素、激素等藥物防治水產品疾病,捕撈前不執行漁藥的休藥和停藥制度:銷售人員隨意或超量使用防腐劑、消毒劑,甚至添加抗生素以獲得較好的感官品質;漁藥銷售人員夸大藥物的適應性和療效,誤導養殖者過量用藥,造成藥物殘留嚴重。

        1.2漁業投入品管理不到位

        某些生產企業對優質水產種苗的生產和開發重視不夠,導致育種和開發無序,造成良種不良,在高密度養殖過程中極易爆發疫病,使水產品品質下降:部分漁用飼料廠家使用含有天然有害物質的飼料作為原料、添加抗生素等,造成飼料污染。

        1.3養殖水域污染嚴重

        水產養殖環境對水產品質量有重要影響。工業“三廢”和生活污水排放不合理以及農藥、化肥的使用不合理給水產養殖環境帶來嚴重的外來污染。

        1.4水生動物防疫檢疫工作相對滯后

        近年來,國家加強了水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但由于點多面廣,影響了水產品質量監督檢測工作的正常開展,此外,監測管理因資金短缺、設備、儀器配置不完備等導致檢測不到位。

        1.5執法監管力度不夠

        水產品質量檢測執法部門缺乏行之有效的懲戒機制和管理機制。

        1.6監管體系不完善

        涉及水產品安全的監管職能部門較多,管理分工不明確,對漁業投入品和水產品市場監管力度不夠。

        2對策及建議

        2.1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漁業主管部門要從保障水產品消費安全、構建和諧社會、確保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為出發點,充分認識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層層落實監管職責,配備相應的工作經費,著力構建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2.2加大宣傳力度,引導企業加強自律

        大力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有效提高生產經營者的質量安全意識,增強其遵法、守法的自覺性。要通過監管和宣傳,讓每個從業者都能自覺加強管理,主動減少或杜絕藥物殘留。同時,應根據水產品市場信息,及時調整養殖的規模和品種,避免過度養殖造成的養殖環境的惡化。

        2.3建立水產養殖生產檔案

        對師市轄區內的所有養殖生產單位和個人建立生產檔案。同時與養殖單位和個人簽訂水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通過簽定承諾書等形式進一步落實水產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形成生產者、監管部門各負其責,共同抓好水產品質量安全的良性機制。對違反承諾的,依據承諾書約定的承諾內容和有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

        2.4做好兩證的發放工作

        一是做好養殖證的發放工作,切實保護漁民的水域使用權:二是做好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的發放工作。加強水產苗種的銷售監管,嚴厲查處無證生產、以次充好、以劣充優和銷售帶病水產苗種的行為,切實維護養殖單位和個人的利益。

        2.5 推進水產養殖生產和質量安全執法監督,把好水產品質量安全關

        加強對水產品和飼料的檢測和監督工作。在師市范圍內全面推行水產養殖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在加強對養殖生產環節的漁藥使用監督檢查的同時,要制定水產品質量管理安全監測計劃。對生產中或市場上銷售的水產品進行監督抽查,對經監測不合格的水產品進行查封扣押,對違法者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講行杏處。堅持合理使用藥物.椎廣健康養殖模式。建立漁用飼料生產的監控體系,確保漁用飼料生產的健康發展。

        2.6建立水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

        加快建立水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和水產品安全追溯制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嚴格實行檢疫檢測,師市政府應加強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力度,重視開展水產品藥殘分析與漁業環境監測,確保上市的水產品質量安全。漁業經營者要在生產基地設立公示牌,標明水產品品種、產地、檢疫檢測合格證明等,同時實行抽檢常態化,以確保上市的水產品質量安全。

        2.7加大漁業技術推廣力度

        科技推廣部門要積極組織漁民開展科技之冬、科技培訓等活動,大力推廣名優特水產品養殖和先進的漁業養殖技術,注重培養漁業科技示范戶,充分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積極引導養殖戶按漁業標準化組織生產,提高漁業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

        3小結

        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必須進一步完善水產養殖生產的質量安全執法監督體系,加強管理,才能從源頭上把好水產品質量安全關,全面提升水產品的質量,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切身利益,推進水產品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牛林偉,張曉忠.基于供應鏈的水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探究[J].中國水產,2012(3):8-39.

        第2篇:對水產養殖的建議范文

        一、基本情況

        是縣,位于東南部、東北部,全縣總面積1581.53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人,其中漁業人口(含專業、兼業)5.13萬人,全縣水面9.89萬畝,水產養殖面積7.3萬畝。2012年漁業總產量10415噸,其種水產品產量4889噸,特種水產主要以養殖鰻魚、泥鰍、黃鱔、鯰魚、黃桑魚、鱘魚、烏鱧、蝦、蟹、棘胸蛙等為主。全縣農林牧漁總產值153030萬元,其中漁業總產值41209萬元。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26.9%,漁民人均年收入802元。

        二、機構編制人員情況

        縣設立水產技術推廣站,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數4名、實有人數5名,其中: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3人、非專業人員1人。縣級推廣站從事病害防疫測報工作人員3人,其中:專職2人、兼職1人。

        鄉(鎮)設有農技推廣綜合站10個:總編制數126名、實有水產崗位人數10名,初級職稱10人,鄉(鎮)水產崗位從事病害防疫測報工作人員10人,兼職10人

        本地區推廣站以外從事測報工作人員共有6人,主要來于6個監測點養殖戶(技術員)。

        三、縣級站能力條件情況

        1.實驗室面積142.85平方米,配備采樣車1輛。

        2.實驗室儀器設備:2008年購置54臺套、2013年購置17臺套,現已經使用,主要用于水環境檢測、水產品質量檢測、病害檢測。

        3.從事實驗室工作人員情況:現有防疫員(兼職)2人、檢測員1人、測報員1人。

        四、縣級站經費情況

        由于縣財政困難,到目前為止,沒有撥付水生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專項經費。縣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自成立以來,縣農糧局在經費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每年擠出一定的資金專用于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水產防疫技術推廣、水產品檢疫、水產養殖點監測、預報和縣、鄉水產技術推廣人員下鄉等工作經費,從而確保了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工作的正常運轉。

        五、水產養殖情況

        全縣池塘養殖面積19576畝、占養殖面積的26.8%,水庫養殖面積7224畝,網箱養殖面積1200平方米、工廠化養殖199249平方米、蓮稻田養魚36021畝、其他養殖9880.3畝。

        主要養殖品種:“四大家魚”、鯉、鯽、鳊、鰻魚、泥鰍、黃鱔、鯰魚、鱖魚、鱘魚、黃桑魚、甲魚、蝦、蟹、棘胸蛙等。

        養殖苗種:自繁20%、外購80%,主要外購地:日本、廣東、福建、寧都、瑞金等引進。

        水產養殖因病害造成的損失:2010年247萬元、2011年231萬元、2012年211萬元。

        六、水產病害防治工作

        1.建立了縣級水生動物疫病檢測檔案,每月通過全縣6個病害檢測點現場檢測抽樣和水質在線檢測系統監測。

        2.每月將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編印在《漁業》,發至全縣十個鄉(鎮)、6個監測點和水產養殖企業(戶)、農糧局政府公開信息網。《漁業》簡訊和病害測報月報表上報至部、省、市主管部門。

        3.利用遠程診斷與省水產品檢測中心會診,診斷疑難雜癥;利用API查細菌類、藥敏實驗;開展水產品藥殘快速檢測。實驗室檢測常態化,為方便養戶,在政府公開網、實驗室門口公示了實驗室工作人員聯系電話,不管是周末還是節假日,確保檢驗、檢測工作隨叫隨到,幾年來,為養戶做魚體解剖163余例、水質監測330多例,指導養戶防病、治病600多例,常見魚病(出血病、爛鰓病、腸炎病、赤皮病、白皮病、白頭白嘴病、打印病、豎鱗病、膚霉病、鰓霉病、打粉病、小瓜蟲病等)能在實驗進行診斷,為養殖戶排憂解難,有效地控制了魚類病害發生,確保了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深受養戶好評。

        4.每年堅持舉辦2-4期水產養殖技術與魚病防治培訓班,每期學員30-50人,自建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以來,共培訓學員480余人,建立了學員信息檔案,有培訓計劃、培訓教材。

        5.印發病害防治宣傳資料,近幾年發放5000余份。

        七、水產養殖病害監測工作

        1.開展了流動和固定的水質監測工作。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古樟)安裝了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監控中央室設備安裝在縣水產站辦公室,進行全日制24小時監控,對大型養殖水面定期進行流動監測。2012年全縣病害監測面積1530畝、2013年新增一個水質在線監測點85畝,全縣監測面積1615畝。

        2.近幾年主要監測到的病害有鰻魚爛鰓病、子環蟲病;常規水產品主要有:赤皮病、爛鰓病、腸炎病、草魚出血病、豎鱗病、打印病等,疾病診斷方式:臨床、借助顯微鏡、實驗室檢測和養殖場地現場檢測。

        3.檢測方式:采取養殖現場取樣、養戶送樣;駐地監測員自身診斷、送實驗室診斷,建立了檢測管理制度。

        4.檢測員專業技能:曾多次參加過省、市培訓學習、從事病害防治工作二十多年。

        5.檢測員檢測工作納入績效考評,2012年劉湖北同志榮獲省漁業局水產病害測報優秀工作者。

        八、工作措施

        1.領導重視。為了使我縣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建成后投入正常運作,我局成立了“縣水生動物防疫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分管水產的副局長任副組長,局人秘股、水產站、科技信息站、計財股等為成員單位。形成了局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局相關股、站相互協調的工作運作機制。

        2.明確職責。縣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所做的工作,目標明確、責任到人。建立了專職、兼職水生動物防疫員、檢疫員、測報員崗位工作職責,健全了各種規章制度。

        3.強化服務。一是開設了縣水生動物防疫咨詢服務窗口。水生動物實驗室常年面向社會服務,做到免費服務,熱情周到。三年來實驗室共接待水產養殖戶咨詢610多人/次。二是設立全縣了水產養殖病害監測點6個(特種水產3個點、常規水產3個點);三是開展了水質在線監測工作;四是開展了水產優良品種的引進、養殖新技術的推廣(溝凼式蓮田生態養魚新模式)。

        九、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是實驗室技術人員業務素質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由于專職的兩名技術人員年齡偏大,而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更新較快,對計算機操作熟練程度要求過高,有時會影響儀器設備的操作使用,部分儀器設備還在調試摸索階段,建議業務主管部門能為技術人員提供培訓和實踐機會,培養一批年青的技術骨干,充分發揮儀器設備最佳功能。

        第3篇:對水產養殖的建議范文

        水產養殖業:加快推進標準化健康養殖,科學合理調整拓展養殖空間。加快水產養殖標準化創建,推廣應用健康養殖標準和養殖模式。發展與水產養殖業相配套的現代苗種業,加強水產新品種選育,提高水產原良種覆蓋率和遺傳改良率,不斷調整優化養殖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積極推廣安全高效人工配合飼料。促進水產養殖向集約化、良種化、設施化、標準化、循環化、信息化發展。穩定池塘養殖面積,進一步挖掘池塘養殖潛力。

        海洋養殖業:推進海洋牧場建設。扎實做好海洋牧場和人工魚礁的規劃設計、選址選型、效果評價等基礎工作,建立健全海洋牧場建設和管護制度。因地制宜開展增養殖礁、生態礁、資源保護礁和游釣休閑礁等多種類型人工魚礁建設。促進海洋牧場建設與增殖放流等資源養護措施緊密結合,恢復海底植被,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加大各級財政對海洋牧場建設的投入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海洋牧場建設,推動形成各具特色的增殖漁業。

        遠洋捕撈業:扶持壯大遠洋漁業發展。深化漁業多邊雙邊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國際漁業資源管理制度制定,拓展遠洋漁業發展空間。鞏固提高過洋性漁業,探索新型合作方式,發展壯大公海大洋性漁業,加強新資源新漁場的探捕和開發利用。積極開展海外基地建設,增強加工、貿易和服務保障能力,延長遠洋漁業產業鏈。提升遠洋漁業裝備和企業管理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遠洋漁業企業和現代化遠洋漁業船隊。

        水產品加工業:促進優化升級,建設現代物流體系,拓展國內外市場空間。培植一批裝備先進、管理一流、帶動力強的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積極推進水產品加工園區建設,促進水產品加工業集群式發展。積極發展精深加工,加大低值水產品和加工副產物的高值化開發利用,提高產品附加值,鼓勵加工業向海洋藥物、功能食品和海洋化工等領域延伸。加快水產品批發市場和冷鏈系統建設,實現產地和銷地的市場、冷鏈物流有效對接。增強企業品牌建設和市場拓展意識,積極發展消費引導型加工業,努力引領和擴大水產品國內市場消費。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談判和國際貿易公約的制定,爭取水產品國際貿易的主動權,提高應對各類貿易壁壘的能力,保持水產品國際貿易穩定協調發展。

        漁業科技:加快科技創新,提升技術推廣服務,推進節能減排。加強漁業科技人才培養,構建科技創新平臺,重點圍繞品種培育、疫病防控、飼料營養、質量安全、資源養護、節能減排、水產品加工和宜漁水域綜合開發利用等關鍵環節開展聯合攻關、技術集成,加快成果轉化應用。積極構建以國家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為主體、產學研廣泛參與的“一主多元”的水產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實施水產技術推廣人員培養和知識更新工程,加強農村漁業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提升水產技術推廣、水生動物疫病防控、水產品質量監管、公共信息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能力。逐步推行漁船標準化改造,推廣漁船節能減排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積極引導節水、節能、減排型水產養殖技術和模式的推廣應用,大力推廣循環水養殖、高效配合飼料、水質調控技術及環保裝備。

        第4篇:對水產養殖的建議范文

        一、養殖現狀

        目前,全市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06萬畝,其中海水養殖面積70萬畝(包括灘貝養殖),淡水養殖面積36萬畝。水產養殖總產量29萬噸,其中海水養殖產量11萬噸(包括灘貝產量),淡水養殖產量18萬噸。在海水養殖中,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和南美白對蝦為主養品種,其中中國對蝦養殖面積8.5萬畝,日本對蝦養殖面積12.5萬畝,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4.9萬畝,對蝦總產量19982噸。工廠化養殖面積達到40多萬平方米,養殖品種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養殖中,鯉魚、鯽魚、鰱魚、鳙魚、草魚為主要養殖品種。全市水產養殖業呈現出方興未艾的大好局面。從以上這些數字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市的水產養殖規模不可謂不大,水產品產量不可謂不高,在農村經濟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可謂不突出。然而,面對這些成績我們仍需保持清醒的頭腦,去發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去研究制約行業發展的矛盾所在。

        二、存在問題

        第一、養殖結構不盡合理,經濟效益增長緩慢

        縱觀全市水產養殖結構狀況,仍以傳統的養殖品種占主導地位。海水以“三蝦、三魚、三蛤”為主,即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河豚魚、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雜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鯉魚、鯽魚、鰱魚、鳙魚、草魚等。中國對蝦和日本對蝦雖然是很好的傳統養殖品種,但由于受病害的影響,單產較低,經濟效益不穩定。淡水傳統養殖品種單產高,總產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又沒有穩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內部市場消化,市場價格持續低迷,經濟效益差。區域優勢品種效應未能得到充分體現。工廠化養殖在我市發展很快,也豐富了海水養殖品種,滿足了市場的需求;但水質環境問題、苗種問題、病害問題又成了工廠化養殖發展的三大發展“瓶頸”,制約了工廠化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缺乏產品質量意識,難以形成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

        目前,我市水產養殖主要以池塘養殖為主,而池塘養殖大部分采取精養方式,尤其是淡水池塘養殖,放苗密度大,產量高,這樣的養殖模式曾給養殖戶帶來過很好的經濟效益。然而由于受到池塘老化、水源短缺、污染加劇及苗種品質退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病害頻頻發生,在整個養殖周期內需要不斷用藥,如消毒劑、抗生素、殺蟲劑等。有些養殖戶為了治療魚病,甚至使用一些劇毒農藥,如溴氰菊酯、甲胺磷等,而這些藥物的長期使用,造成病原體的抗藥性增強,進而用藥濃度就需不斷加大,毒性也越來越大,藥物殘留嚴重超標,如此形成惡性循環。這樣的水產品流入市場對人類健康將造成危害,存在著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這和我們所倡導的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相違背,并且在國際市場中藥物殘留也成了水產品出口受限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水產養殖業發展中的潛在風險。

        第三、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環境污染日趨嚴重

        受利益驅使和不當的宣傳導向,有些地區為了追逐短期利益將大片的糧田改造成池塘,進行水產養殖,使當地植被遭到破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不良的后果。養殖面積不斷擴大,幾乎有水的地方就養上了魚,造成水源嚴重短缺,養殖環境急劇惡化。養殖環境的污染除了工業污染、農業污染與生活污染等因素外,養殖本身也會造成水環境污染。成噸、成百噸、成萬噸大量的飼料投入養殖水體中,而這些飼料只有20%左右被魚蝦轉化利用,其余80%將以不同方式流入水環境中,造成養殖水域富營養化,隨著池塘換水的進行,這些被污染的養殖用水排入河流或海域,成為一種新的污染源,影響著人類賴于生存的大環境。水產養殖業本身造成的環境污染不容忽視。

        第四、優良品種匱乏,種質狀況退化

        良種的選擇和培育是增產、增效的關鍵。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使優良品種可顯著增加產量。而目前我市的狀況是缺乏高產、優質、抗逆能力強的優良品種,種質退化現象嚴重;養殖親體或苗種依賴于捕撈自然資源,造成自然資源衰退或破壞。我市的人工選育和遺傳育種的研究研究基本上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我市水產養殖品種除極少數進行過系統選育和改良外,絕大多數水產養殖動物都是未經選育的野生種,累代養殖出現了種質退化、雜合度降低、遺傳力減弱、生長速度減緩、性成熟提前、品質降低、抗病力下降等問題。實踐證明,品種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市水產養殖業穩定、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盡快培育出生長快、品質優、抗逆能力強的水產養殖動植物新品種,對于實現我市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三、發展趨勢

        第一、以市場為導向,養殖結構將不斷優化

        一是充分發揮區域優勢,開發當地傳統品種,使之形成規模,形成產業。如我市已經形成養殖規模的中國對蝦、日本對蝦、河豚、河蟹等,要把我們的傳統優勢品種做大、做強,在產品質量上、品牌宣傳上加大力度。按照開發一個品種,形成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搞好區域規劃和品種結構調整。沿海地區除了發展一般的淺海灘涂養殖外,還要適度發展工廠化養殖和深海養殖,拓展海水養殖的空間,山區水庫要大力發展增殖漁業和觀光漁業。倡導多種養殖模式并存,以往的高密度、高產量養殖模式,將向低密度、高品質、高效益的自然生態養殖方向發展。

        二是要根據市場多變性和多樣性的要求,從以生產為中心轉變到以市場為中心上來,緊緊圍繞市場轉。在引進和開發名特優新品種的過程中,一定要考察新品種對當地環境的影響,篩選出適合當地的優勢品種,使之能形成規模、形成產業,并有自己的市場。比如我市引進的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羅非魚等就非常成功。已初步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并且具有很好的市場。只要各部門從實際出發,認真考察、論證,在新品種的引進和開發上下大功夫,就能夠不斷為水產養殖業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大力發展休閑漁業,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講究生活情調,休閑度假、觀光旅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消費時尚。每個家庭在旅游度假上的消費支出較以往有了較大提高。我市旅游漁業資源豐富,各地應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逐步發展獨具特色休閑漁業,從而帶動相關產業(如交通、旅館、餐飲等)的發展。觀賞漁業作為休閑漁業的寵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城市家庭買個小魚缸,養點金魚、熱帶魚,賓館安置個魚缸放點水草、珊瑚已越來越時興,有條件的地區發展觀賞魚養殖及其系列產品將大有可為。穩步發展,逐步壯大,形成規模,形成產業后,將形成新的出口創匯品種。

        第二、養殖品種不斷優化,優質良種逐步增多

        一是提高我市水產養殖育種手段的科技水平

        在育種的技術手段上,充分發揮經典的選擇育種技術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大力發展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推動細胞工程育種育苗技術的成果轉化,同時,注重其他育種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形成多種技術并舉、各有側重的發展局面。

        二是改變優良品種缺乏的不利局面

        在選育的種類上,目前應特別注意抓好對蝦、扇貝、大黃魚、牙鲆等海水主養種類的新品種培育工作。在此基礎上,逐步開展其它重要種類的選種育種研究。對國外已經引進的名特優種類,如大菱鲆、歐洲鰨等,要強調對其遺傳多樣性的跟蹤檢測。對新開發和待開發種類,如石斑魚、半滑舌鰨等,首先應完成人工條件下的親體培育和苗種繁育技術的研究,擺脫養殖生產對野生資源的依賴性,在此基礎上開展遺傳育種的研究工作。

        三是加強優良品種培育基地建設

        建議由政府投入和企業配套為主,建設區域性的養殖優良品種培育基地,重點做好主要養殖類的新品種培育工作。充分發揮地方政府與大中型水產養殖企業的積極性,建立廣泛地群眾參與的優良品種選育體系。建議由權威領導部門牽頭,組織有關專家制定一個面向整個產業的水產養殖良種選育計劃,按產業發展的急需程度,分期分批分層次實施。合理地調配科研院所和生產企業的資源優勢,把育種變為行業內專家和群眾共同參與的行為。

        第三、傳統漁業將向現代漁業,數量漁業將向質量漁業不斷轉變

        首先要大力推廣產業化經營,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域特色,堅持“扶大、扶優、扶強”的原則,重點培育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突出的龍頭企業,促進漁業增效,農民增收。龍頭企業要不斷加快科技進步,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經營管理,增強競爭能力。漁業主管部門要對龍頭企業、漁業產業化示范區加強指導、協調和管理,促進漁業產業化經營的健康發展。

        其次是提高養殖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意識,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入世以后,水產品市場將更加開放,漁業面臨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市場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對水產品質量的要求將越來越高。以往那種只注重產量,忽視質量的生產理念將被淘汰。從當今水產品國際貿易的特點看,產品質量安全已經成為最主要的貿易壁壘。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經常以衛生質量標準為由對我們的水產品出口進行限制。如2000年歐盟對我國冷凍蝦檢出氯霉素超標,從而全面封殺了我國養殖冷凍對蝦對歐盟的出口,給我國對蝦養殖業造成巨大損失。為了應對這種挑戰,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水產品食用衛生安全管理。首先要全面推行水產養殖標準化,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地區,又與國際接軌的水產養殖標準體系。二是要加快水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建設,為全面提高水產品質量和安全性提供保證。三是依法實施水產養殖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執法強制性標準的監督檢查力度,引導并提高廣大養殖戶質量意識,使之能自覺地按照漁業質量標準進行生產。漁業執法部門要積極行動,切實抓好從“魚苗到餐桌”全過程的質量監督管理,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的“無公害”水產品。

        第四、養殖標準化體系將不斷完善

        第5篇:對水產養殖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氣候特征;水產養殖;調研

        黃石位于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東北臨長江,與黃岡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區,西靠武漢,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市境內由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安湖水系及若干干流、支流和258個大小湖泊組成本地區水系[1],水域面積比例很大,但普遍是淺水湖,除水庫以外,水深一般在3m~8m,高水位時最多不超過15m,天氣氣候對水體的影響非常大。

        1氣候的季節性變化對水產養殖的影響

        黃石基本上都是淺水湖,天氣的變化引起水體變化的速度較快,湖體動植物的生長根據季節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別,對養殖業來說,有2個方面的影響:由于周期短、見效快,農民收益當年兌現;由于氣候的年際差別,特別是災害性天氣經常造成損失。1.1春季春季是產卵和魚苗孵化的關鍵季節,自然產卵和自然孵化全靠天氣,在原種場和繁殖基地,一般采用人工孵化,但孵化環境不能與大環境相差太大,仍然以看天行事為主[2]。然而春天是天氣變化最頻繁的季節,往往由于天氣的突變可能會造成直接損失或貽誤了季節。經過多年生產實踐,很多養殖戶都體會到季節的重要性,一般認為,5月底“水花”長度相差20%,年底如草鯇相差1kg以上,白鰱相差1~2kg,花鰱甚至相差3kg以上,下面是一個專業戶的技術筆記(部分):“水花發塘應掌握在飼養池施肥后的5~7d進行為好。在此時間內發塘正是輪蟲繁生達到高峰值并向枝角類轉化與水花同步生長的時間。水花發塘時應注意:水花發塘時要盡量避開陰雨天氣,陰雨天氣水花發塘極易使魚苗染病;在水花發塘時要盡量避開高溫,高溫時發塘極易使魚苗窒息;水花發塘時溫差不可過大,應控制在2℃以內。水花發塘密度,依據養殖場的設施、設備和人員操作技能現狀而定,每667m2有效水面,魚巢180~200m,水花280~300萬尾”。可見,魚苗孵化期最重要的是天氣。春季天氣對養殖業的影響一點也不比種植業差,根據經驗,水花放入飼養池內,經過15d,好的年份一般可長到10~12mm,差的年份只能長到8~10mm,而且成活率不高。到年底時,好年份和差年份的產量差別可以達到20%~30%,全市約6~7萬t。1.2夏季夏季6、7月份是南方水產養殖生產的關鍵時期,隨著氣溫、水溫的持續升高,水產養殖動物進入快速生長期。但這段時間天氣變化無常,暴雨、雷陣雨及陰雨天氣一般較多,易對水產養殖造成較大影響,許多養殖塘口病害頻發,魚、蝦、蟹死亡率較高,部分養殖戶損失較大。夏季極易發生漁業災難,黃石常見的有:1.2.1群體病災夏季天氣炎熱多變,也是水產養殖管理上最艱難的季節。在這個時期,由于光照強,氣溫、水溫高,魚、蝦、蟹類攝食強度大,新陳代謝旺盛,水體中有機物質增多,發酵分解速度加快,致使水質發生重大變化。水體中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大量繁衍,感染侵襲魚體,造成病害的大量發生。淡水魚易暴發細菌性敗血癥、爛腮病、赤皮病、潰爛病、爛鰭病、鼓眼病、肝膽綜合癥、腸炎病、小瓜蟲病、孢子蟲病。蟹蝦易爆發黑鰓病、軟殼病、纖毛蟲病、紅腿病、桃拉綜合癥等。1.2.2泛塘夏季水溫較高,池塘內魚、蝦、蟹等排泄物增多,有機耗氧量增加,加上陰雨天氣氣壓低、濕度大,池水溶氧偏低,大量水生動物集體死亡,死亡后又被微生物快速分解,進一步惡化水質,像滾雪球一樣迅速擴大災害,等到養殖戶發覺情況不妙時已經無法控制。1.2.3逃逸黃石的湖泊、池塘都是外流河,水體雖然分開,但都有港道相連,汛期降雨量較多,有時還會伴有大風,易形成短時間內池水暴漲,堤壩沖塌,導致池水溢出,引發養殖對象大量逃逸。1.2.4受傷汛期池塘中水質易渾濁,造成對魚類呼吸器官和皮膚的損傷。如果比例過高,將造成群發性疾病。1.3秋冬季相對而言,秋冬季是養殖業的旺季,養殖對象基本成熟,捕撈量增大,天氣比較平穩。但也有不少季節性災難,比如秋季的連陰雨或長期干旱,同樣可以造成泛塘,寒潮可造成南美白對蝦、羅非魚、非洲鯽魚等熱帶魚類大量死亡等。

        2氣象要素對于水產養殖的影響

        隨著水產養殖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漁場和養殖戶開始了解到氣象要素的變化在水產養殖中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技術力量和資金等原因,大多數漁場目前沒有能力監測,很多時候是災難臨頭時才發覺問題的嚴重性。2.1氣溫、氣壓、相對濕度氣溫的變化可引起水體各類溶解鹽的飽和度,如果短期內變化過大,水生動物將產生不適,造成養殖對象應激反應,極易使養殖對象暴發病害。低氣壓和高濕度造成水體嚴重缺氧。2.2風風是攪動水面的最大動力,黃石除長港一線“三機配套”高效漁業走廊外,其他養殖水體基本上全靠風力的攪動補充水體溶解氧,所以風是影響養殖業的重要要素,除部分甲殼類、爬行類、兩棲動物外,大量的有腮動物依賴溶解氧。2.3暴雨、陣雨暴雨、陣雨對養殖生態環境影響極大,主要是使養殖池的水質(水溫、鹽度等)、浮游生物等養殖水環境產生瞬間改變。暴雨前后氣壓變化極大,在1h內變化可達20Hpa,引起水體內的溶解氧產生極大的波動;暴雨前后的氣溫和相對濕度變化也大,氣溫可在短時內變化10℃以上,引起水體內的溶解鹽產生極大的波動;暴雨前接近飽和的相對濕度是引起水體缺氧的主要原因;暴雨是造成受傷和逃逸的直接原因。

        3水產養殖氣象服務需求調研

        為了推進黃石水產養殖業的科學發展,增強水產氣象服務的針對性,同時提高黃石水產養殖資源的利用水平,氣象部門深入到水產養殖業的各個環節,對黃石水產養殖氣象服務需求進行了調研。養殖戶最關心的問題是今年的水位高不高,春天天氣變化大不大,夏季暴雨多不多,氣溫高不高;種魚養殖戶最關心冬季、春季的天氣變化,因為做化水時是一次性買賣,根本不允許失敗;家魚養殖戶(休閑漁業)關心每一天的天氣,因為每天的投食量要根據是否有人垂釣而定,而是否有人垂釣要根據天氣而定;螃蟹養殖戶關心春季到秋季的天氣,春季投放蟹苗時要保證存活率,秋季等一次冷空氣過后捕撈價格會大漲;大湖捕撈戶最關心突發雷雨大風天氣,主要是捕撈時的安全問題。珍珠養殖戶關心所有的天氣變化,蚌類軟體動物和普通魚類完全不一樣,要隨時掌握其生長情況。所有養殖戶最害怕夏季暴雨、連陰雨,可以造成災害;汛期總降水量是指示養殖戶經濟投入的指標,圍網、堤壩和其他生產資料的投入較高,部分生產資料的周期只有1a,考慮當年的投入產出比;

        4氣象服務指標建立

        由于黃石的湖泊多,養殖面積大,養殖模式多種多樣,水體性狀各不相同,承包形式也不相同,大的承包戶有上萬戶,而且各有各自的經驗,全市不可能有統一的服務指標,調查中,我們也征求了很多養殖戶、技術專家的意見,初步確定了一些氣象指標:冬季的平均氣溫、最低氣溫,結冰期、積雪天數、寒潮大致時段,有否連陰雨、有否連晴。要能在進入冬季之前有一個比較準確而精細的預報。春季的平均氣溫,最高、最低氣溫,穩定通過10℃的日期,有否連陰雨、有否連晴,有否倒春寒。最好每月有一次精細的預報。汛期的總雨量,35℃以上高溫日數、出現時段,暴雨日數。在進入冬季之前有一個比較準確而精細的預報。秋季的平均氣溫,最高、最低氣溫,有否寒潮,寒潮大致時段,有否連陰雨、有否連晴。要能在進入秋季之前有一個比較準確而精細的預報。旬報,旬報的內容要增加氣壓、相對濕度,風最好精確到鄉鎮一級或村一級。目前的常規預報對人們的衣食住行幫助很大,但水產養殖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領域。調研中發現,每一個養殖對象都有一些最適于生存的氣象指標,而且在其不同的生長期指標不同,需要同養殖戶一起摸索。每一個地域都有其特點,即使是同一種養殖對象,在不同的地域就有不同生存指標,這也需要同養殖戶一起摸索。不同性狀的水體,就有不同的養殖模式,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服務指標。

        5氣象服務模式初探

        從氣候影響調查中發現天氣氣候一年四季都對水產養殖業產生較大影響,有時天氣的影響已經超出我們的想象:春季的一次寒潮就有可能使人工孵化的魚苗損失殆盡,盛夏的高溫高濕天氣可造成全市幾十萬千克的半成魚死亡;養螃蟹的、養甲魚的、養珍珠的那些專業戶幾乎都有因天氣造成損失的,最多的達上百萬元。水產業,特別是精養,沒有哪一天能離開氣象。有3個問題是水產養殖戶迫切關注的:氣象預報的準確性沒有達到能完全按預報行動的那個準確度;長遠的預報他們沒有辦法知道,即使知道長期的預報結果,準確性也有很大的問題;預報的內容,特別是長期預報的內容有的太過專業,他們看不懂,有的太過簡單,看了以后幫助不大。調查中養殖戶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常規的預報不需要,電視、電臺、網絡、手機短信等,十分全面精細,隨時隨地都可以了解,他們需要的,是在市面上找不到的東西,是定點、定時、定量的專業預報內容。因此在開展黃石水產氣象服務中,設想以20hm2以上的養殖戶為龍頭,為黃石的水產養殖業在產、供、銷、科研、檢疫、信息等各個方面進行服務;選擇重點地域,可以是某一個走廊加上某幾個基地,進行全方位的服務,帶動其他;選擇重點養殖對象,如螃蟹,或珍珠,或其他名優特產品加上某幾個基地,進行全方位的服務,帶動其他;選擇一批技術成熟,資金雄厚的漁場或養殖戶,加上某幾個基地,進行全方位的服務,帶動其他。同時也要開發網絡服務產品,建立水產養殖專家知識庫[3],能根據預報結果提出相應的防范建議,為水產養殖活動提供專業建議。

        參考文獻

        [1]侯建軍,王元川,方浪,等.黃石湖泊“灌江納苗”的資源與環境效應分析[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5-9.

        [2]朱凝瑜,貝亦江,孔蕾,等.氣候對浙江省水產養殖病害的影響分析[J].科學養魚,2012(5):54-55.

        第6篇:對水產養殖的建議范文

        一、漁業發展現狀

        我市境內江河縱橫,電站庫區、水庫、人工池塘、稻田等漁業資源極為豐富。各級黨委、政府把發展水產養殖業作為一項富民強市(縣、區)的重要工作來抓。通過政策扶持、技術指導、典型示范、爭創名牌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調動了水產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全市水產養殖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漁業水產品產量、產值穩步增加。60年代前,漁業主要是靠江河捕撈,70年代有小規模發展,進入80年代后全市水產養殖進入了一個較快的發展期。截止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達3.39萬噸,產值2.46億元;其中:水產養殖產量3.3萬噸,江河捕撈產量874噸。羅非魚養殖產量3.02萬噸,占水產養殖產量的61.1%。年,全市水產品產量列全省第五位。我市羅非魚養殖占周邊市場的份額比較大,以昆明市場為例,平均每天發送羅非魚30噸左右,占昆明羅非魚銷售市場的90%強。

        (二)漁業水產養殖方式逐步轉變。“十一五”以來,我市水產養殖業逐漸由過去單一、獨戶經營養殖模式向科學化、生態化、規模化養殖模式轉變,高產、高效健康養殖技術不斷推廣應用。縣利用良好的自然水產養殖環境,通過發展建立漁業專業合作社,大力推行標準化生態養殖模式,全縣有5個羅非魚養殖基地通過國家進出口檢驗檢疫檢測,達到出口美國、日本、歐盟及東盟等國家要求的產品質量標準,漁業發展朝著打造成為省的優質漁業養殖示范基地,優質水產品輸出基地的目標邁進。縣隨著李仙江、泗南江、阿流域中型水電站陸續建成,充分利用電站庫區水域資源發展網箱養殖,由于水質好,飼養方式科學,其養殖主品種羅非魚及其魚片加工具備出口的檢驗檢疫要求。2010年,縣計劃完成電站庫區網箱5000個,水產品產量將達到1萬噸,逐步使庫區“移民”轉變為“漁民”。區南屏鎮曼連村三家村小組村民自愿組成了養魚合作社,以合作社為信息平臺,了解各類漁業生產、銷售、科技等信息,為小組的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生產保障。該組充分利用適中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漁業養殖,促進了經濟發展,村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年底,該村民小組已有80%以上的農戶養魚,共有魚塘800畝,平均每畝產鮮魚一噸多,實現銷售收入640萬元,利潤120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開始顯現。龍頭企業是促進我市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隨著我市漁業水產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對龍頭企業的招商引資工作不斷增強。目前,具有一定實力和資金規模的羅平新海豐食品有限公司入駐建廠,計劃今年10月份建成投產。加工廠計劃總投資1.2億元,加工能力6萬噸/年,2010年計劃加工羅非魚1萬噸,生產羅非魚片3500噸,出口3000噸,出口創匯1500萬美元。達到設計產能后,年加工羅非魚6萬噸,出口2萬噸,出口創匯1億美元。

        (四)漁政執法不斷加強。目前全市有漁業行政執法人員238人,其中:專職9人,兼職226人。全市實行禁漁期、禁漁區制度管理;按《漁業法》規定,嚴厲打擊電、毒、炸魚漁業違法行為,切實保護水生生物資源;對漁業生產安全加強監管,建立和完善漁業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積極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年共增殖放流魚苗、魚種和成魚555.66萬尾,共投入資金47.9萬元,通過增殖放流,提高廣大群眾保護意識,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加強水產品質量監管,推行健康養殖,制定了《市無公害稻田養魚技術操作規范》、《市羅非魚無公害養殖技術操作規范》下發各縣(區)乃至養殖場。目前縣、景東縣已獲農業部第四批養殖示范場稱號。

        二、發展漁業的有利條件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漁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1、發展漁業是調優農業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舉措。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農業綜合能力達到了新的水平,農民生活顯著提高,農業農村經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但是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民增收緩慢的問題仍然存在。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深化農村改革,就是為了促進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業競爭力。發展漁業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目前,國家加大了對漁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實行了漁機補貼,鮮活魚運輸綠色通道,免收過路通行費等惠民政策,發展漁業政策機遇明顯。

        2、發展漁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優越的自然資源。市自然生態良好,屬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3-20.2℃,壩區海拔在900-1400米之間,全市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約1600毫米,年相對濕度79%,全市水域廣闊,大小江河縱橫交錯,分屬紅河、瀾滄江、怒江三大水系,一百多條支流穿境而過,市境內長達346.5公里。據統計,全市有宜漁池壩塘67.88萬畝,水電站開發將形成的庫區水面面積有100多萬畝,適宜稻田養魚面積近80萬畝,具有發展漁業養殖產業的巨大優勢和潛力。優越的光、熱、水及廣闊宜漁生產自然條件為發展漁業水產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也是最適宜羅非魚養殖的區域之一。

        3、發展漁業市場前景廣闊。水產品是人類食物構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處于由溫飽向小康社會過渡階段,居民食物消費的基本特征是由對糧食的直接需求逐漸轉變為通過動物性食品的需求而對糧食的間接需求。并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均動物性食品消費也呈上升的趨勢。在這些動物性食品中,水產品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質食品。據營養專家分析,魚肉與牛肉、羊肉的蛋白質含量基本相當,比豬肉蛋白質含量幾乎高一倍,魚肉與豬肉、羊肉、牛肉相比,其脂肪含量是微乎其微的。至今,動物蛋白仍是提高人類體質、特別是發展人類智力的重要物質基礎。據統計,年,我市肉類總產量12.63萬噸,水產品產量3.39萬噸,水產品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比重還比較小,發展的空間廣闊。同時,我市優勢水產品羅非魚銷售市場空間十分廣闊,除了如周邊昆明等市場,成都、重慶等市場對鮮魚的需求也十分旺盛。我市達到出口檢驗檢疫檢測要求的羅非魚魚片,在國外市場也深受歡迎,產品供不應求。

        4、發展漁業效益明顯。在調研中,我們認為,漁業養殖與其他農業種植業相比,具有明顯的比較效益。縣通達漁業專業合作社標準化羅非魚養殖基地,平均每畝可收入2.5萬元,純利潤5000-6000元/畝;縣庫區網箱集約化養魚,每個標準網箱一年可養殖兩季,產量可達2噸以上,產值可達到2萬元左右。發展漁業養殖是一個短平快、效益高的產業。

        (二)漁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水產養殖水平不高,資源閑置浪費。長期以來,我市水產養殖業依靠養殖戶自主發展,政府對漁業發展的引導和投入不足,漁業基礎薄弱,科技含量不高,標準化養殖池塘少,養殖水平不高,養殖效益發揮不明顯;全市現有宜漁池壩塘面積67.88萬畝,水庫面積9.1萬畝(不包括水電站庫區面積),目前僅分別開發利用3.87萬畝和7.36萬畝,資源閑置浪費的現象十分突出,池塘畝產平均不到1噸,水庫畝產不到100公斤,水產養殖水平不高。

        2、缺乏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水平不高。總體上看,能夠輻射帶動全市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和銷售的龍頭企業還未形成,水產養殖小、散、弱的現象依然突出,漁業占農業生產中的比重比較少,水產養殖質量標準意識、行業自律、市場開拓、品牌意識等沒有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水平不高。

        3、漁業發展機構隊伍不健全,科技支撐不足。現行的全市漁業機構,從市級到縣(區)實行的都是一套班子、幾快牌子,技術推廣人員除承擔漁業技術推廣,同時還承擔漁政監督管理、漁業船舶管理和疫病檢疫等工作,政事不分,既不能專職執法又增加漁業科技人員工作壓力,影響工作效率。同時對電站庫區沒有專職庫區漁業管理機構;漁業科技體系不健全,苗種良種基地建設滯后,主養品種羅非魚苗種基本從廣東、海南引進,養殖示范點缺乏,水產技術推廣應用不足,對養殖戶的技術指導不到位,農村水產科普面還不夠廣。

        4、水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滯后,水產品質量保障能力脆弱。每年雖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但沒有經費投入和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嚴重滯后,無檢疫監測、防疫設備和設施,不能正常開展水生動物防疫檢疫和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

        三、加快漁業發展的建議

        (一)把漁業養殖產業培植成“十二五”期間的骨干產業

        “十一五”期間,我市水電站庫區、水庫、人工池塘、稻田等形成的水域水面已具備大力發展水產養殖的條件,“十二五”期間將是漁業養殖產業得到較快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是要認真做好規劃,把漁業養殖產業列入全市“十二五”規劃編制中的骨干產業加以重視和培植。初步預測,按現行水產養殖的平均產值計算,在“十二五”末期漁業水產養殖可以形成超過二十億元產值的骨干產業;二是要加大對漁業水產養殖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市財政安排一定數額的專項資金進行扶持,特別對水產養殖大戶及購置活魚運輸車輛等交通工具的專業戶給予重點扶持;三是各部門相互配合協調,通力合作,認真解決好推進漁業水產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特別是解決好壩區人工池塘土地合理開發利用的問題,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的通知》(云政辦發〔〕25號)文件精神,農民專業合作社從事漁業用地均視作農業生產用地,不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大力支持壩區人工池塘養殖快發展、大發展;四是要根據我市水產養殖的特點和實際,建議選擇羅非魚作為主養品種、優勢品種,建設一批標準化、生態化養殖的羅非魚生產基地,帶動整個水產養殖業上規模、上水平。

        (二)扶持龍頭企業帶動漁業發展

        龍頭企業是帶動漁業水產養殖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關鍵因素,要著力培植引進具有較強競爭力、帶動力和加工型外向型漁業龍頭企業。一是要扶持好縣引進的羅平新海豐食品有限公司,支持企業加快建廠步伐;二是要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有實力、有較高管理水平、開拓市場能力強的企業到我市投資發展漁業;三是要進一步開拓市場,支持漁業運輸銷售企業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在鞏固昆明市場的同時,不斷擴大對成都、重慶等市場鮮魚及魚片的銷售。

        (三)建立健全科技支撐體系

        農業部門要進一步承擔對漁業水產養殖業發展的科技支撐和服務,利用現有的農業科技體系,切實發揮好市漁業科技單位和鄉(鎮)農業科技站所的科技服務作用,為漁業水產養殖業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保障。要大力實施水產良種工程,加強與先進發達地區的合作,創立引進新的體制機制,共同開發良種選育繁育,不斷提高水產良種自給率和覆蓋率;要立足為漁業生產服務,著重在苗種繁育、疾病防控、質量安全、健康養殖、漁藥飼料等方面加強攻關研究;要創新漁業技術推廣的有效形式和運行機制,積極培育涉漁企業、合作組織、科技示范戶等新的技術轉化主體,探索漁業科技服務體系向村級延伸的新模式,構建漁業科技進企入戶的便捷通道,提高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入戶率;要加強對漁民的技能培訓,抓好對示范戶、生產大戶、專業合作組織等人員的專業培訓,增強其致富能力、創業能力和帶動能力。

        (四)把電站庫區移民工作與庫區漁業發展緊密結合

        我市在開發水電站過程中,有大量的后靠安置移民。利用電站庫區水域發展網箱養殖是一個短平快、效益高的產業,對于后靠安置移民是一項解決長期收入又促進漁業養殖產業發展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因勢利導,營造良好的漁業發展環境,積極制定和出臺政策措施對后靠安置移民進行引導,利用補償資金發展漁業;二是對電站庫區漁業發展進行系統規劃,對電站庫區養殖密度、規模、漁具使用和捕撈量作科學規劃和嚴格控制,在保護水體環境的基礎上,大力推進電站庫區網箱集約化養魚,切實將庫區移民逐步轉變為“漁民”;三是要加大對電站庫區發展網箱養殖的漁民形成一個長期的扶持機制,同時加大培訓力度,使庫區移民掌握科學養殖的方式方法,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第7篇:對水產養殖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水產養殖;專業英語;課程;改革

        水產養殖作為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學生畢業后在從事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生產管理、水產物流等行業的工作中,都會涉及到水產養殖專業外語的相關知識。此外,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高速發展和外資企業的不斷涌入,掌握專業外語的實用型人才嚴重緊缺。水產養殖英語是水產養殖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之一,是水產養殖工作者獲取科技信息,進行科技交流和業務洽談的重要工具。它對收集國內外有關科研信息、拓寬學術思想、增強科研創造能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外型、高素質復合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在全國范圍內,本科院校水產養殖專業外語的教學處于較為尷尬的地位,水產養殖專業外語一般是作為專業選修課或院級限選課來進行組織教學,計2個學分,32個標準學時,與作為必修課程的大學英語相比,水產養殖專業外語的教學面臨巨大的挑戰。因此,本文通過對水產養殖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能夠改善該門課程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對提高水產領域專業人才的綜合能力起到促進作用,并可為水產類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支撐。

        一、在本科生教育中開展專業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一)高校人才培養的需要

        我國作為水產品生產、貿易和消費大國,從1990年起,水產品的產量連續10年均位居世界首位。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科技國際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和漁業國際科技合作的日益頻繁,水產養殖專業本科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也受到社會的日益重視[1]。目前,水產養殖業正經歷時代的變革,從過去粗放型靠天吃飯到如今工廠化、集約化,該行業對人才需求的層次和質量逐漸提高,學習國外先進養殖模式以及對外貿易,無一不需要英語,這就使得英語在水產養殖行業中的地位達到歷史空前高度。而高素質人才的塑造就依賴于高校的培養,這就意味著高校水產專業需要將專業英語教學與時代緊密結合,不斷發展,從而適應當今世界行業的要求。目前,專業英語教學是以提高學生自身專業外語的聽、說、讀、寫能力為主要目標,以幫助學生了解國外先進的養殖技術、提高水產相關英文科技文獻的閱讀能力和國際間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水產類高校中開設專業英語課程顯得十分必要。

        (二)行業需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水產養殖自產自銷的模式已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這就意味著國內現有養殖品種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除產量不足之外,越來越多的國外水產品也越來越吸引廣大群眾的眼球[2]。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水產養殖仍然處于落后的生產模式,養殖技術也不夠先進,粗放的管理導致養殖產量遇到瓶頸,再加之近年來養殖環境惡化,養殖產量遲遲不能提高,面對國內日益龐大的市場,顯得乏力。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廣大群眾也不再滿足于國內的種種水產品,把目光瞄準于國外的許多水產品品種,例如三文魚,金槍魚,龍蝦等。目前,國內一些高素質水產養殖從業者以及專家教授已經把目光放長遠,學習國外先進養殖技術,引進國外養殖品種,或者進行貿易進口或展開合作進行養殖。這一情況就使得新時代的從業者需要有較高的英語水平,從而與國外從業者展開對話和合作,并提高自身實力,逐步改善國內養殖狀況。因此高校開設水產類專業英語符合現代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一帶一路”政策,是水產行業發展的需求。

        (三)學生自我素養提升的需要

        時代在發展,高校的大學生們對自己要求也逐漸提高,渴望探索和學習不同的文化和知識。在信息如此膨脹的今天,大學生們的英語水平相較于上個世紀已經取得進步,但是相比較于亞洲的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生英語水平還有差距,而且專業英語方面更是還有很大不足,所以學生自我素養提升的需求十分迫切。今年全國農業院校積極參與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在農林專業開展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改革,這無疑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供了動力與機遇。目前社會對大學生就業時綜合能力的考察更加嚴格,因此具備扎實的專業英語基礎,是提升自我素養,增加就業機會的重要砝碼,是大學生自我發展的需求。

        二、水產養殖專業英語課程現狀

        (一)教材質量參差不齊

        目前,水產相關的高等院校沒有統一的水產養殖專業外語教材。已出版發行的水產養殖專業英語相關教材和輔助書籍主要有王吉橋主編的《FisheryEnglish》和《EnglishforAquaculture》、自編教材以及其他輔助工具書等[3]。且這些教材的編寫素材主要來源于專業文獻、官方報告(如FAO漁業報告等)和外文書籍。大部分高校的專業英語課程教材主要以教師的自編教材為主,將自己較為擅長或熟悉領域的專業文獻及書刊中的文章整理匯編形成授課材料,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可以擴展學生的專業詞匯,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熟悉科技論文的寫作方式。然而,這類自編教材依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內容更新不及時、系統性與連貫較差、在科普與專業之間難以做到良好的平衡,無法及時有效的反映水產領域的國際研究熱點和發展前沿。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也難以做到由淺入深、由淺入深、循循善誘的講解,更不利于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此外,這類自編教材在內容上過于強調書面語言,課堂及課后練習主要以專業詞匯、詞組和英漢互譯等傳統練習方式為主。這就導致課程的設置和教材建設缺乏系統性、專業性和實用性,從而直接影響了教學的可操作性與實際效果,學生的水產養殖專業英語綜合能力很難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二)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單一枯燥

        目前,水產專業英語課程教學中普遍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如句型分析、閱讀翻譯、詞匯講解等,課堂容量大,但授課方式枯燥,缺乏基于專業知識的聽說綜合訓練,教與學難以開展頻繁有效的互動,這就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無法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課堂氣氛也較為松散[4]。同時由于專業原因,該課程也比較枯燥,這就導致學生消化吸收知識的效率較低,與教學目標有一定差距。而且,教學內容主要以專業文獻的講解為主,多樣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難以充分利用,教學環境也較為單一,這就容易導致課堂教學的形式單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綜合能力的培養也能難以進行有效的探索和權衡[5]。此外,考試是檢測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單調的考試題型和不科學的考核方式,都會使學生對該門課程產生厭煩心理,喪失學習興趣。

        (三)師資力量不足

        據統計,目前從事本科院校水產養殖專業英語教學的教師主要有兩種類型,分別是英語專業教師和具有國外學習經歷或英語水平很高的非英語專業教師[6]。非英語專業的教師在進行專業英語教學時,主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以自己熟悉的領域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在教學過程中以擴充和閱讀理解為主,具備較好的學科專業知識背景,但在英語發音、口語等基本功方面存在瑕疵,難以從語言學的角度去解析長短句和難句。英語專業的教師具有良好的語言學基礎,在語言和語法講解相對專業,但由于專業知識的匱乏,無法在專業問題進行拓展和分析,在專業詞匯的講解上也會存在偏差,以至于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活動的組織上都會差強人意。

        三、提升水產養殖專業英語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

        (一)努力加強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依據和工具,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基礎和素材,也是提高應用能力的重要工具[7]。因此,水產院校應該高度重視水產養殖專業英語的可持續發展,結合學校自身的特色,堅持教育教學改革,對學制和課程性質進行調整。多組織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和教師來組建水產專業英語教材編寫聯盟,或者引入國外經典水產專業的英語教材加以消化吸收。以提高水產養殖專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及專業英語水平為目的,融合知識性、趣味性、學術性、可讀性、全面性以及專業性的原則來開展教材的編寫。在內容上應該系統地整合水產領域的各個學科,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還應與時俱進的不斷優化和更新教學內容,對于比較枯燥難懂而又不可回避的學科或領域,應多選擇科普性或專業性不強的文章,使得教學內容與教學對象的現狀相適應,根據現代社會對人才綜合能力的需求進行調整。在教學過程中,應精選《Sci-ence》、《Nature》、《Aquaculture》等權威期刊一些難度適中的期刊論文來彌補教材的不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改革教學模式

        水產養殖專業英語的教學是通過聽、說、讀、寫、譯的訓練,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在教學形式上應具有多樣性,使學生能力的培養能有機地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教學活動中可采用課堂問答、小組討論、即興演講、外文文獻檢索、講故事等多樣形式,這些形式都可以形成互動的情形和氛圍,讓課堂活動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教學效果。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利用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契機,組織國外專家講座、中外文化的交流活動,多與國外專家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視頻交流和互動等。通過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利用留學生及交換生的資源,在專業課程中進行有效互動,中英結合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入MOOC資源,讓學生通過網絡,更加方便的找到課程資源。提供給學生水產相關的學習期刊資源和網站資源,讓學生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接觸前沿性的知識和信息。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利用微信平臺、微博等不定期的更新專業英語資料,把握相關專業研究前沿,讓學生們根據內容多互動,使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獲取。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人才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教師在這個培養工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水產專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求任課教師要具備較強的學科專業知識以及較高的專業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并且對教師自身的理論素養、專業知識的結構和技能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標準和要求[8]。首先,對多數英語專業教師來說,要加強從普通教師向水產專業英語教師的角色轉變,通過深造和加強學習來適應新的要求與挑戰,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備教學所涉及的水產專業知識,這需要一個不斷學習和積累的過程。其次,專業的教師同樣也需要角色定位,即專業-英語教師。專業教師不僅需要熟悉和了解語言教學的規律性和特點,還需要熟練掌握語言教學的基本技能,具備良好較好的英語水平。筆者認為,在水產養殖專業課“雙語”教學的大趨勢下,應由專業課教師來擔任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并對專業課教師要進行有計劃的定期培訓,例如輸送英語水平較好的專業老師到國外有水產相關專業的科研院所學習進修或者在職學習等,讓他們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英語水平來盡快勝任專業英語及“雙語”教學上的需要。再次,可以引進海歸等高水平英語人才。通過高素質人才的引進,不僅能夠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還能使現有教師產生危機感,從而能夠不斷的提升自己。

        參考文獻:

        [1]明俊超,蔣高中,袁新華.高校水產專業英語教學的現狀與思考[J].廣東農業科學,2011,15:158-160.

        [2]張玉秀.“參與型”課型在高職水產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水產,2006,04:43-44.

        [3]王迎賓,王征.水產學科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0,18:211-212.

        [4]王迎賓,王征.水產專業英語課程“以學生為主導”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0,10:69-70.

        [5]張艷.語言輸入與輸出對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效應的實驗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1.

        [6]張博.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8.

        [7]何偉.關于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7,22:270-272.

        第8篇:對水產養殖的建議范文

        一、落實科學發展觀取得的成果與共識

        (一)水產站取得的成績

        幾年來,在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指導和農村經濟局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水產站緊緊圍繞“做強近海漁業”的主題,扎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全縣有養殖水面10.2萬畝,漁業總產值超過1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0%以上。淡水漁業已成為我縣農業的優勢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1全縣有養殖水面10.2萬畝,其中池塘養殖面積80013畝,已經被省海洋漁業廳認定為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為我縣發展無公害漁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2全縣有漁藥經營業戶41家,這兩年執法監管很嚴,41家漁藥經營業戶基本都能做到守法經營。

        3全縣有漁用飼料加工業戶79個,其中飼料廠17家。目前調查摸底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為全面監管奠定了基礎。

        4在水產技術研究方面,我站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沈陽市雨濃魚類研究所合作,先后承擔了國家“863”課題2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項,和省海洋科學計劃課題1項,自立課題2項,編訂完成省市水產地方標準9項,發表學術論文23篇,發表論著1冊。

        5在新技術技術推廣方面先后推廣了高效低污染水產配合飼料5萬噸,直接經濟效益1200萬元,社會效益1億元;推廣了菌藻修復水產養殖環境新技術,示范10000畝,為發展我縣有機綠色漁業提供了技術和經驗支撐;推廣了養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術,示范水面10000畝。節約用電750000千瓦時,節約地下水資源2000萬立方米,綜合經濟效益650萬元,社會效益超億元。

        6水產病害防治方面,以水生動物防疫站和沈陽是雨濃魚類營養病害研究所為中心輻射全縣漁區40家病害防治網絡,每年平均處置病害上萬例,并在全縣推廣了框鯉、草魚和黃顙魚的主要病害防控技術,大大減少了病害發生。7在苗種檢疫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我站實施了抽檢監督,在今年全省抽檢的3組樣品中檢測均為合格。

        8在水產品安全執法監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巡回安全檢查30000多畝,在國家商品魚抽檢中呋喃類、孔雀石綠和氯霉素均為檢出。

        9在水產技術培訓與服務方面,我們對養殖者開展了無公害生產技術培訓,對與要經營業戶進行了法規培訓。我站還組建了“沈陽近海漁業網”和“北方水產病害防治資訊”兩個技術服務平臺,開設了水產養殖技術、病害防治、營養與飼料等20多個欄目,還開辟了專家遠程診斷咨詢系統,方便了水產養殖者的技術咨詢與病害診斷。

        (二)領導班子形成的共識

        通過學習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全面分析檢查并結合工作實際,我站領導班子達成如下幾點共識:一是堅持科學發展就是可持續發展,沒有科學的創新就沒有可持續的發展;二是加大對養殖者無公害生產技術的培訓力度,是獲得無公害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三是實現漁業增效、農民增收是我們水產技術推廣人和管理人的工作核心;四是實現漁業生產規模化、規范化、產業化和現代化使我們水產推廣人的最終目標。

        (一)存在的問題

        1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的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不夠,偌大的8萬畝生產基地存在食品安全隱患,除投入品如漁藥、飼料等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外,應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和采取得力的監管措施。

        2新技術推廣和技術培訓工作還沒有跟上時展的步伐,需要進一步加強跟進。

        3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工作需要加強,因為它是調整養殖品種結構的基礎性工作。

        4苗種檢疫工作有待于加強,苗種是養殖的基礎,苗種的質量關系到養殖的成敗和收益,也關系到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5飼料加工戶和漁藥經營戶的原料進貨來源和渠道需要進一步監管,應建立投入品的可追溯制,便于查清隱患根源和避免隱患。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

        1客觀原因是政策、機制、人力跟不上發展需求。有些事情是主觀想到各觀做不到。比如我縣有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8萬畝,飼料加工業戶79家,漁藥經營業戶41家,有2000多個養殖單位,從業人員上萬人,僅靠幾個人去監管是力不從心的,主要是監管體系建設不到位,縣鄉監管機制設置不順暢。招人又沒有編,工作經費嚴重不足,鄉鎮、村的機構設置不對應,我們有協調不了也管不了。

        2主觀原因是領導班子思想認識跟不上發展要求,有時一想就這幾個人,經費不足,人力孤單,管道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沒有從措施和辦法上下功夫,缺乏創新思維和得力措施。

        三、今后發展思路及工作目標

        (一)進一步加大對漁業投入品及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力度。具體措施是:針對養殖單位和養殖者印發池塘生產日志和產地證明,對水產良種場印發苗種繁育記錄手冊和產地證明,要求他們嚴格記錄生產過程管理記錄,定期抽查和檢查,對水產良種場還要實施定期苗種檢疫,實施生產過程控制和可追溯制;針對飼料加工業戶和漁藥經營業戶印發進貨銷貨記錄表,要求他們記錄原料來源和進貨渠道,記錄銷售對象,定期抽查檢驗,控制貨源與去向。

        2、開展新品種引進、繁育、馴化、試驗與示范工作。引進新品種,尤其是瀕危的一些土著養殖品種,這些品種往往天然產量接近枯竭,市場需求價格高,如果試驗成功,一方面保護了品種增值,一方面一旦形成規模化生產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對養殖品種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3、大力推進優勢養殖品種的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養殖進程。推進無公害、有機和綠色水產品養殖,大力倡導生態養殖模式。

        4、大力推廣生物工程菌修復池塘養殖環境新技術和養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術。對構建生態良好,環境優良的水產養殖環境具有生態戰略意義。

        5,加大對水產養殖生產者的生產技術培訓力度,提高養殖者的生產技術素質,對生產增效農民增收和水產食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二)未來三年工作目標

        1技術指導和支持建立優勢養殖品種HACCP管理示范基地三個。(黃顙魚、框鯉、草魚個1個,每個300畝-500畝)。

        2技術指導和支持建立省級健康養殖示范基地5個,每個300畝-500畝。

        3技術指導和支持建立優勢養殖品種產業化生產基地3個,面積800畝以上。

        4技術指導和支持建設有機和綠色商品魚生產基地一個,面積1000畝以上。

        5引進烏蘇里擬鲿新品種繁育、馴化養殖,形成規模化繁育養殖基地1個,輻射周邊區縣面積10萬畝,助弄增收一億元人民幣。

        第9篇:對水產養殖的建議范文

        一、我國陸上水產養殖工程設備的發展近況

        (一)池塘養殖及工程設備發展狀況

        我國漁業發展中歷史最長久、規模最大的生產結構方式就是池塘式養殖結構。據統計,2016年左右,我國共有水產養殖池塘310萬公頃,養殖總產量為2320萬噸,占水產養殖總量的49%,占水產品總產量的36%。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國各水產區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能力,開展了池塘養殖生態環境改造工程,著力推廣新型增氧設備,初步建立了立體的水產養殖體系。此項工程顯著改善了養殖環境,提高了池塘養殖體系的生產水平,降低了生產后可能導致的污染以及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成本,建立了一批設施齊全的立體式生態養殖體系。但是,這其中大部分為個體漁民和集體企業,其生產規模大多很小。由于缺少大型的養殖場和綜合性的水產品養殖公司,致使我國在水產品的品牌創立等工作上進展緩慢。為促進我國漁業的發展,根據我國資源狀況,國家確定了“合理利用資源,大力發展養殖業”的漁業方針,將發展養殖業作為我國漁業發展的重心。池塘養殖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因此很早之前就向著立體式養殖結構發展。通過研究改造池塘塘埂、進排水系統、護坡等相關設施,建立了細致的工程參數,開展養殖場改造工程土方計算與平衡技術研究,提出工程概算編制方法,通過構建以人工濕地、生態溝渠、生態養殖塘等多種生態結構嵌套結合的立體養殖體系,提高了養殖水體自主凈化循環使用的效率。

        (二)工廠化養殖及工程設備發展狀況

        工廠化養殖是目前對陸上水產設備應用得最多的養殖技術,也是引領未來的先進水產養殖發展的生產方式。工廠化養殖具有占地少,養殖周期短、產量高、易于管理、不受季節變化的限制、管理機械化和操作自動化、無污染、效益好等特點。和國外相比,我國的工廠化養殖起步較晚,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才通過從國外引進的方式開始進行對此項技術的研究運用。經過近十年的吸收和發展,于九十年代初才正式進入產業化發展的階段。我國工廠化養殖近幾年發展很快。目前,工廠化養殖已經遍及國內除、內蒙和青海之外的地域。山東、遼寧等地的工廠化養殖都達到了一定規模,主要養殖品種為甲魚、鱘魚等優質水產品。內陸工廠化養殖主要品種為鰻魚、中華鱉、鱘魚、鱒魚等,海水工廠化主要養殖品種為石斑魚等魚類,以及對蝦、扇貝等無脊椎類,還有海帶紫菜等可食用藻類。工廠化養殖有露天養殖、半封閉循環水養殖和全封閉循環水養殖三種養殖形式。露天養殖全過程依靠開放式流水,用過的水一般不再經過人工回收處理,流水交換量為每一到兩周為一個交換周期。半封閉式循環水養殖體系與流水養殖的差別在于,養殖用水并不完全開放,對于養殖廢水經過沉淀、過濾、消毒等簡單處理后再流回養殖池重復使用。全封閉循環水養殖方式則是在半封閉式的基礎之上,對養殖廢水根據不同養殖對象不同生長階段的生理要求進行調溫、增氧和補充適當新水,反復循環使用。整個裝置除水處理系統外,還附有水質監測、自動或半自動控制儀器等。工廠化養殖是高投入、高技術、高風險的產業。

        各地應根據當地具體的條件和自然優勢,準確合理地選擇養殖產品類型、養殖設施和養殖基地,并做好對產品經濟效益的全面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能效益。目前我國對工廠化養殖的理論研究雖然越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在世界上依然沒有非常突出的成果,只是在建立了相關的理論和技術體系之后不斷探索的階段。還需要廣泛吸收其他行業科研人才到水產行業的建設中來,發揮多學科的優勢,集中有關化學、環境、飼料、育種、防病、養殖、建筑、機電、管理等學科的研究人員,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發展先進的養殖生產設備,研究營養全面且具有一定針對性的水產飼料,實行聯合攻關,推動科學和生產的快速發展。工廠化養殖在節約用水和節約用地方面相較于其他養殖方式而言更具有競爭優勢。工廠化養殖的發展符合我國人多耕地少、水資源緊缺的基本國情,但也要注意,不能因此就過度神話。工廠化養殖受季節變化影響小,具有產量高、養殖周期短等優勢,發展工廠化養殖符合水產養殖現代化、集約化、規模化的發展方向,在城市郊區以及其他有條件有需求的地區可以重點發展工業化養殖。但是要注意,節水減排的要求下,大量循環水型工廠化養殖模式迫切需要對現有的養殖設備進行技術上的升級,其關鍵在于設備運行效率與各階段設備之間的結構銜接上的提升。由于目前的循環水凈化設備存在著結構之間的銜接不夠緊湊、配置標準不合理等原因,不僅增加了改造工程戶補貼政策的有效實施的難度,也增加了行業設備標準化的難度。

        二、我國陸上水產養殖工程裝備的發展

        雖然我國水產養殖業無論是養殖面積還是生產產量都處于世界第一,但是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依然有著基礎設施與科技含量上的差距。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相關研究工作的不斷發展,目前我國已經研究開發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淡水養殖、繁育等專用處理設施,并初步實現了生產應用。經過多個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的實施,我國深水網箱的基礎性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相關設備的生產設計與相關系統的建設等方面均已有所突破。但由于循環水處理系統最初是建立在節約用水這一目的上的,因此該系統在其他配套要求上能力不足,并沒有在其他方面發揮出理想的作用。然而,由于養殖系統廢水排放限制管理的混亂,以及相關技術的不成熟,循環水養殖過程中的大量廢水并沒有實現有效的凈化處理便直接排入自然水域,直接以工業廢水的形式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因此,隨著工廠化養殖業的發展,配套的循環水養殖設備以及理念需要跟上發展的進度,跟上科學的腳步。只有這樣,工廠化水產養殖才能走得更遠。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本一本久久α久久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无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另类图片区综合区 |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亚洲国产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