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血管超聲診斷學范文

        血管超聲診斷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血管超聲診斷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血管超聲診斷學

        第1篇:血管超聲診斷學范文

        [關鍵詞] 肝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6(c)-086-01

        肝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隨著彩色多普勒超聲的廣泛應用,肝血管瘤的檢出率越來越高,為了鑒別肝臟腫瘤的良、惡性,提高肝血管瘤診斷的準確性,本文對86例肝血管瘤進行了血流動力學改變的研究,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肝血管瘤的診斷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共86例患者,均經CDFI診斷為肝血管瘤,后經手術病理或穿刺細胞學確診。男38例,女48例,年齡21~68歲。

        1.2方法

        所用儀器為Acuson 128XP/1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5~5 MHz。患者取仰臥位或左側臥位,先常規用B型超聲觀察肝內腫塊的部位、數目、大小、形態及實質回聲特征,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觀察病變區的血流情況,并應用脈沖多普勒測峰值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數。

        2結果

        肝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顯像的表現有以下幾種:①肝血管瘤的周邊及內部未見明顯血流信號,脈沖多普勒未見血流頻譜。此型病變多見于直徑<3 cm的小血管瘤,多呈強回聲,本組69例,占80.2%。②肝血管瘤的周邊及內部見斑片狀彩色血流信號,較穩定出現,脈沖多普勒檢出動脈血流信號。本組12例,占14%。③肝血管瘤周邊見點狀或短線狀血流信號,有時呈環狀包繞在血管瘤周圍,脈沖多普勒檢出動脈血流頻譜,阻力指數(RI)<0.60。多見于較大的血管瘤,本組4例,占4.7%。④肝血管瘤邊緣的供應血管伸入到腫塊內部并繼續分支,脈沖多普勒檢出動脈血流頻譜。此型見于大的混合性血管瘤,本組1例,占1.1%。

        3討論

        肝臟血管瘤病理上分為四型:海綿狀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內皮細胞瘤和毛細血管瘤。肝血管瘤主要為海綿狀血管瘤[1]。

        肝血管瘤是比較常見的疾病,臨床上經常遇到。一般肝血管瘤由于二維聲像圖的特征性而容易診斷,但對于一些不典型的肝血管瘤或由于合并脂肪肝造成病變區與周邊組織分界不清,而需與肝癌進行鑒別診斷時,則需要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肝血管瘤形成機制是毛細血管感染后變性,致使毛細血管擴張形成空泡狀或肝組織局部壞死,壞死后的肝組織內部及周圍血管亦擴張充血,最后形成泡狀。肝內局部血液循環停滯,血管形成海綿狀擴張,靜脈淤血膨大或肝內出血,血腫機化,血管再通后形成血管擴張或血管發育異常。一般直徑<3 cm的肝血管瘤內部主要為纖維增生,毛細血管管徑細小,瘤體的血液相對靜止或速度極低,而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對血液的顯示是依據血流速度及角度的密切關系,低速度血流及角度>60°,則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敏感性降低,所以直徑<3 cm的肝血管瘤多無彩色血流信號。而直徑≥3 cm的肝血管瘤可有靜脈竇與灶外靜脈相通,所以顯示速度極低的靜脈血流信號。

        肝血管瘤是肝最常見的良性腫瘤,超聲圖像可呈高回聲型、低回聲型、混合回聲型、無回聲型表現,主要由血竇及血竇壁構成,血供來自肝動脈[2]。肝血管瘤周邊出現的動脈血流主要是因腫瘤擠壓而繞行或包繞腫瘤的肝動脈。大部分肝血管瘤的供血血管近似于正常的肝動脈,不增粗,由于瘤體內血液流動緩慢,彩色多普勒掃查時彩色血流信號檢出率極低,有時可檢出點狀或短線狀血流信號。由于肝癌的血供亦主要來自于肝動脈,因此二者往往需進行鑒別。肝癌的肝內動脈主要表現為變形、移位,血管異常增生、包繞,血供豐富且流速高,彩色多普勒容易檢出其血流信號。文獻指出,對肝癌與肝血管瘤進行正確鑒別診斷的最好辦法是對腫瘤動脈和肝固有動脈的血流Vmax和RI參數進行綜合判斷[3]。因此,彩色多普勒可用于鑒別肝臟腫瘤的良、惡性,從而提高肝血管瘤的診斷率。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可在二維超聲的基礎上,實時地反映肝血管瘤內部及周邊血流情況,并可用脈沖多普勒對血流進行定量檢測,其具有無創性、操作簡單、血流檢出率高等特點,彌補了單純二維超聲在肝血管瘤診斷方面的不足,進一步提高了肝血管瘤診斷的準確性,在實際工作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曹海根,王金銳.實用腹部超聲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144.

        [2]李國成,陳啟龍,陳革.肝海綿狀血管瘤血供來源研究方法的討論[J].肝膽外科雜志,2000,8:199-201.

        第2篇:血管超聲診斷學范文

        【關鍵詞】 超聲心動圖;胎兒心臟血管畸形;臨床價值;可行性研究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婦產科進行產前體檢的247例孕婦的臨床資料, 分析和探討婦產科臨床采用超聲心動圖診斷胎兒心臟血管畸形的臨床價值以及該方法的可行性, 以期為心臟血管畸形胎兒的早期診斷方法的選擇提供借鑒。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247例均為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婦產科進行產前體檢的孕婦, 年齡20~36歲, 平均年齡(26.8±2.7)歲, 孕周20~30周, 平均孕周(26.2±2.5)周, 體檢結果中出現妊娠期糖尿病的產婦6例, 占2.43%, 出現妊高癥的產婦11例, 占4.45%。

        1. 2 檢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日本阿洛卡SSD-a10全數字化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系統[國食藥監械(進)字2010第3231512號]以及美國GEs6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國食藥監械(進)字2008第3232755號], 探頭頻率設置為3.0~7.0 MHz, 所有患者均經陰道和腹部進行探查。進行產前超聲檢查時在觀察胎兒結構以及測量其他的生理參數同時, 檢查人員需要著重檢測產婦胎盤, 對胎兒心臟進行檢測時常規方法取胎兒8個標準切面[1], 主要包括胎兒上腹部橫切面、動脈導管弓長軸切面、四腔心切面、上下腔靜脈長軸切面、三血管氣管切面、心底短軸及肺動脈分叉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主動脈弓長軸切面, 注意觀察胎兒心臟的大小、房室間隔的完整性以及二、三尖瓣的生理形態和起合情況[2], 觀察和記錄胎兒的臍動脈、降主動脈以及大腦中動脈PI情況。

        1. 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的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來表示, 采用t檢驗。P

        2 結果

        影像學資料顯示, 與健康胎兒相比兒心臟血管畸形胎兒在超聲心動圖方面表現的特點包括, 臍動脈PI顯著升高, 將主動脈以及大腦中動脈PI顯示降低, 兩組數據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臨床研究結果表明[3], 導致胎兒出現先天性心臟血管畸形的因素主要包括孕婦自身的身體因素以及外界的環境因素, 而其中孕婦自身的身體因素又包括孕婦存在結締組織病、免疫系統疾病、糖尿病或者妊娠期高血壓等[4], 此外還有少數胎兒是由于自身的不良因素所導致的, 例如部分胎兒染色體異常、患有腦積水等先天性疾病, 此外, 有研究報道表明[5], 妊娠期胎兒腎臟發育不良與心臟血管畸形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臨床上心血管畸形是較為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 該疾病的胎兒臨床存活率很低, 臨床報道的均在0.5%~1%[6]。因此對于該疾病的臨床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 婦產科臨床采用超聲心動圖診斷胎兒心臟血管畸形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結果直觀、無創等優點, 并且對于心臟血管畸形胎兒的臨床診斷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準確性, 因此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劉娜, 陳海燕, 葉木奇. 超聲心動圖診斷胎兒心臟血管畸形的臨床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2(17):115-116.

        [2] 李龍云, 俞吉文. 超聲心動圖診斷胎兒心臟血管畸形的臨床分析. 吉林醫學, 2011(34):7334.

        [3] 陳海寧, 馬燕. 產前超聲心動圖診斷胎兒心臟血管異常的應用研究. 廣西科學院學報, 2009(1):58-64.

        [4] 李有忠, 劉穎, 郭方春, 等. 超聲心動圖產前診斷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的臨床研究.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 2008(10):938-941.

        [5] 溫燕萍, 王小燕, 陳彥紅. 不同切面超聲心動圖診斷胎兒心臟畸形的臨床研究.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0(8):1218-1220.

        第3篇:血管超聲診斷學范文

        行子宮下段剖宮術,取出一2900克男性新生兒,發育良好,胎盤形態正常,送病理檢查,胎盤組織15.0cm×13.0cm×2.0cm,臍帶長22cm,臍帶直徑0.5cm,胎盤中央見4.0cm×3.0cm×2.5cm腫物,表面光滑,質脆,邊界清晰。病理診斷:胎盤血管瘤并機化。

        討論:胎盤血管瘤屬于良性毛細血管瘤,臨床上也可稱為胎盤絨毛膜血管瘤。胎盤血管瘤在臨床上較為少見,其在病理學上的發病率僅為0.01%-1%,瘤的體積大小不一,約為0.5cm-20cm,可以在胎盤的任何一個位置發生[1]。雖然在病理上,有1%胎盤可以清晰可見小的血管瘤,但是大部分胎盤血管瘤均極為微小,且通常深埋在胎盤實質中,胎盤的正常功能受其影響的表現無明顯性,胎盤血管瘤孕婦也無明顯性的臨床癥狀,因此胎盤血管瘤在臨床診斷中常常被漏診或者誤診[2]。其發病機制可能是由于早期胎盤原始或血管組織發育異常所致,非真性腫瘤。血管瘤直徑小于5cm時多無癥狀。當腫瘤的體積較大時,其會壓迫到存在于胎盤周圍的組織,導致胎盤正常供血受到影響。胎盤血管瘤變大是同時會對靠近腫瘤附近的臍血管產生壓迫作用。這些壓迫影響會導致孕婦出現羊水過多,胎兒水腫,胎兒生長發育遲緩,胎盤早剝,甚至胎兒死亡,胎盤絨毛膜血管瘤合并鈣化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因此,當血管瘤得到明確診斷后,應對孕婦進行密切監護,如孕婦病情嚴重應終止妊娠。胎盤血管瘤主要由血管和結締組織兩大部分共同構成。由于腫塊內部所含的血管及結締組織成分的比例存在差異性,因此在進行超聲檢查時會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網格狀、實質性或蜂窩狀的低回聲、中等回聲甚至高回聲的結節和團塊。因為腫塊存在假包膜包繞,這些假包膜包繞通常由2纖維包膜或受壓絨毛所形成,因此,在超聲檢查過程中常顯示為邊界具有清晰性的帶狀強回聲[3]。

        胎盤血管瘤應與以下疾病鑒別:①子宮肌瘤:患者存在子宮肌瘤病史,黏膜下肌瘤通常存在于胎盤實質內,可突向羊膜腔,同時推擠子宮壁和胎盤。胎盤血管瘤存在于羊膜囊內部,腫塊僅是對胎盤存在推擠。②副胎盤:副胎盤是胎盤的一副葉,其和主胎盤之間存在胎膜間隔,超聲檢查可見類圓形狀或小葉狀,其內部表現出來的回聲與胎盤相同。③胎盤早剝:胎盤早剝孕婦通常存在腹痛病和有陰道出血史。由胎盤早剝引起的血腫通常位于胎盤和宮壁之間,其具體表現為形態具有多變性,邊緣無規律性,同時血腫內部的回聲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變化,進而導致聲像圖的表現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而胎盤血管瘤往往不存在腹痛病及陰道出血史,腫塊內部回聲的改變情況無明顯性。④胎膜血腫:胎膜血腫主要由胎膜血管破裂形成,臨床上較為少見,血腫突向羊膜腔。超聲檢查可見突向羊膜腔的囊性包塊,包塊內部充滿點狀或網格樣回聲。

        超聲是產前檢出胎盤絨毛膜血管瘤的唯一方法,并可以反復跟蹤觀察,給臨床醫生提供有效的診斷處理依據,從而確保母子平安。

        【參考文獻】

        [1]李寶珠,張穎杰,張巖.胎盤絨毛膜血管瘤12例臨床病例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2,8(35):188-199.

        第4篇:血管超聲診斷學范文

        【關鍵詞】糖尿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超聲檢查;彩色多普勒

        Clinical diagnosis application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on lower limbs’ angiopathy with diabetic patients

        ZHOU Ying.Department of Ultrasonic Diagnosis,the 5th Aff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Henan 45005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ion the diagnosis application valu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on lower limbs’ angiopathy(LEAD)with Diabetic Patients(DM).Methods Medical check up on lower limb angiopathy through color doppler in the 106 cases who have been already diagnosized with dialers in contrast to 100 healthy volunteers.Results It is found out that 100(93.5%)out of the 106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had a theresclarerosis with Various severity,The vessel inside’s diameter of diabetes group was narr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blood stream’s quantity of diabetes group was more decrease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Color doppler can not only provide information on site and severity of low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s but also provide reliable evidence for the diagnosis on the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in the early stage of arterial disease with c1inical symptoms.

        【Key words】Diabetes; Lower limbs’ angiopathy; Supersonic inspection;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下肢血管病變(LEAD)是糖尿病(DM)最常見的并發癥,患者輕者肢體疼痛、麻木、感覺異常及間歇跛行,重者可出現下肢缺血性壞疽,面臨截肢的危險,下肢動脈栓塞是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1]。下肢非糖尿病性動脈硬化和糖尿病性動脈硬化具有不同的發病過程和特點,而其臨床表現有何異同,對臨床處理的意義如何,是臨床醫生最關心的問題[2]。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DM患者進行下肢血管檢測,探討DM患者LEAD的診斷率、分布特點和形態學特征,旨在為臨床提供早期診斷、預防和治療依據。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2月到2008年4月在本院超聲診斷科門診觀察糖尿病患者106例(治療組)。納入標準:根據WHO診斷標準確診為糖尿病,年齡34~80歲,患者對實驗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無下肢血管病變的患者。其中男56例,女50例,年齡36~80歲,平均58.3歲;病程2~40年,平均12.5年。正常對照組為同期體檢的健康志愿者100例,自身因素與糖尿病組有可比性,一級親屬均無糖尿病史,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血紅蛋白、果糖胺均在正常范圍。男58例,女42例;年齡34~78歲,平均56.2歲;對實驗知情同意。兩組被試者年齡、性別具有可比性(P>0.05)。

        1.2 超聲儀器與方法 美國 GE Vivid 7全數字化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7.5~12 MHz,取樣容積2 mm,聲束與血流夾角≤60°,最低流速調到10 cm/s,以增加血流的敏感性。檢查時患者取平臥位,先對各血管行橫切觀察其管腔情況,至測量具體部位時行血管縱切,于舒張期測量各血管后壁及前壁內膜至中層的厚度(IMT),正常值≤1.0 mm。輕置探頭無需加壓。嚴格按界定部位、在同樣的條件下和同樣的時間內檢查以下血管:雙下肢股總動脈、動脈、及足背動脈,沿動脈體表投影逐次向遠側直至足背動脈進行檢查。超聲采用血管壁內壁光滑、IMT

        1.3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處理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下肢血管及血流情況比較 正常對照組下肢血管及血流情況:下肢動脈管壁內膜光滑連續性好,彩色多普勒顯示管腔內充滿層流,脈沖多普勒顯示血流頻譜呈三相波。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及血流情況:二維超聲表現:動脈內膜面粗糙、增厚,病變處動脈血管內膜回聲增強。連續性差,有中斷現象;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管腔內單發或多發低回聲、強回聲或混合回聲斑塊形成,較大斑塊管腔狹窄;斑塊內出血,斑塊內部出現不規則低回聲區;潰瘍形成;斑塊表面出現形似“火山口”樣的壁龕影,若繼發栓塞形成引起閉塞時,于阻塞處血管內充滿實質性回聲。彩色多普勒表現:血管腔內見較大斑塊處彩色血流充盈缺損,狹窄部血流速變細,呈五彩鑲嵌色彩,收縮期峰值流速增快,舒張期反向血流消失。閉塞段內無彩色血流顯示,閉塞或重度狹窄段以下血管腔內彩色血流單一、暗淡,血流速度減慢,呈單相低速血流頻譜。

        2.2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見表1。由表1可見,糖尿病組的血管內徑較對照組明顯減低,以足背動脈明顯(P

        2.3 兩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分布特點 106例糖尿病中老年患者中有6例未見異常,其余100例下肢動脈的中內膜不同程度的增厚。100例下肢動脈內有不同程度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其斑塊發生率為94.3%,有3例血管完全閉塞。其中動脈硬化斑塊主要分布于下肢主干動脈,顯示為彌漫性或多節段病變。而對照組多為血管分叉處單發、局灶性病變,兩組比較P

        3 討論

        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增高,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近年臨床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其大血管病變的發生率及病死率明顯增高,而動脈粥樣硬化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病理變化主要為血管內膜呈不規則的粥樣硬化斑塊,硬化的動脈顯示不規則的扭曲,變硬呈條索樣,粥樣硬化的內膜可發生出血和潰瘍,并可繼發血栓形成,以致管腔狹窄或完全阻塞。使該動脈所供應的組織發生缺血以致壞死[3]。其病理改變與非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變相似,但糖尿病患者的動脈硬化發生率高,進展快,下肢血管病變在糖尿病的早期就已經出現,主要累及下肢遠端動脈。本文通過對106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檢查結果證明,糖尿病下肢動脈硬化發生率高達94.3%,其表現為內-中膜不規則增厚,多發斑塊形成,血管狹窄甚至閉塞,病變隨病程延長而加重。病變主要侵犯動脈以下的中小血管,尤以足背動脈明顯,與張愛宏報道較為一致[4]。

        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變,以往臨床上并不能做出早期及定位診斷,尤其不能對病變的嚴重程度做出判斷。而惟一的診斷方法是血管造影,因其屬于創傷性檢查,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難以接受[5]。

        近年來,彩色多普勒超聲作為一種無創性、簡便、易行的檢查手段,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定性定位診斷方面有著獨到的價值。因此,可作為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的早期診斷依據,對臨床治療和康復的評估及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胡紹文,郭瑞林.實用糖尿病學.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211-213.

        [2] 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803-804.

        第5篇:血管超聲診斷學范文

        【關鍵詞】 彩色多普勒超聲;下肢血管疾病

        在臨床上,對下肢血管疾病的診斷首選彩色多普勒超聲[1],該方法具有無創、簡單、診斷的準確率高等特點。我們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手術的下肢血管疾病患者進行檢查,并對二者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外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診斷并收治的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44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7例,年齡42-78歲,平均(62±10.5)歲。所有患者均經手術并經病理證實。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Philips Envisor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 5-10 MHz,受檢者取仰臥位檢查髂動、靜脈,股動、靜脈,大隱靜脈;受檢者取附臥位檢查動、靜脈,脛后動脈、靜脈。觀察血管的管壁、官腔、是否有血栓及其周圍結構,再以CDFI觀察血管腔內的血流及管腔形態,以PW于血管中取樣,以獲取最大的血流頻譜,觀察頻譜形態,并測血管峰值速度、頻譜寬度及阻力指數等。記錄病變的部位、長度、血栓的大小、栓塞的程度。下肢靜脈瓣功能不全的彩色多普勒聲像圖示:靜脈擴張、迂曲,呈“蚯蚓狀”或“包塊狀”,并向皮膚表面凸出。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聲像圖示:血栓形成部位靜脈血管增寬,管壁光滑,有無回聲或均勻低回聲的血栓,血流部分阻塞。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彩色多普勒聲像圖示:下肢動脈內膜增厚,欠光整或不光整,局部可見大小不等的光斑,向管腔內突起,造成管腔不同程度的狹窄,甚至閉塞,血流通過明顯狹窄處血流變細,形態不規則,呈花彩血流,流速增快,頻譜增寬充填,失去正常三相波形態,閉塞血管壁增厚,內膜消失,無彩色血流顯示,血流頻譜引不出,狹窄遠端的血管血流信號減弱,流速減低,脈沖多普勒顯示為單相低速波型。

        2 結 果

        在44例經手術后病理證實的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術前彩色多普勒超聲共明確診斷42例,診斷的準確率95.45%。具體結果見表1。

        3 討 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改變,下肢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血管造影檢查和數字血管造影檢查時以往診斷下肢血管疾病的金指標,但數字血管造影檢查為有創、費用高,且技術含量要求亦高,現已逐漸被無創檢查所替代[3-5]。據Baur等[6]報道彩色多普勒檢查下肢動脈病變與動脈造影比較具敏感性為91%,特異性85%,總準確率為89%-97%,尤其對動脈以下病變優于動脈造影。國內文獻報道,超聲診斷下肢血管疾病的敏感性為94%,特異性為99%[7]。本組資料的診斷準確率為95.45%。我們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到的靜脈擴張、迂曲,血流部分阻塞,動脈內膜增厚,回聲增強,管腔呈不規則性、多節段性狹窄及斑塊形成的影像學表現與其血管所產生的病理變化是一致的。

        總之,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是一種無創傷、簡便易行的檢查手段,在定性、定位診斷下肢血管疾病方面有著獨到的價值,且可以多次重復進行,無檢查的禁忌癥。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諸如體形肥胖、肢體壞疽者,探測會受到影響,對觀察血管全貌不如血管造影,并且檢測過程中應注意一些技術因素,如探頭的壓力、聲束與血流的夾角,彩色增益的調節等。

        參考文獻

        [1] 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M].第5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834.

        [2] 陳俊華,范寧.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對下肢血管狹窄性疾病的臨床價值[J].中國廠礦醫學,2008,21(1):87-88.

        [3] 江濤,羅慧軍,陳夢宇,等.彩色與能量多普勒超聲在診斷對下肢血管疾病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08,5(34):78-79.

        [4] 栗翠英,胡建群,葉新華,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下肢血管疾病急診檢查中的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04,11(11A):2234-2236.

        [5] 沈孝萍,李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下肢血管疾病的價值[J].實用臨床醫學,2008,9(10):103.

        第6篇:血管超聲診斷學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討超聲對子宮肌瘤的診斷價值。方法 患者用經腹超聲常規掃查法檢查,了解子宮肌瘤病灶大小、回聲特點及血流灌注情況。結果 筆者所在醫院超聲診斷子宮肌瘤患者75例,經手術病理證實子宮肌瘤59例,子宮腺肌病8例,子宮肌瘤合并子宮腺肌病8例。59例子宮肌瘤中,肌壁間肌瘤41例,漿膜下肌瘤8例,黏膜下肌瘤10例。結論 經腹超聲對子宮肌瘤能作出準確的診斷,是該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

        【關鍵詞】 超聲; 子宮肌瘤; 診斷

        子宮肌瘤為婦科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也是人體最常見的腫瘤。多見于30~50歲婦女,以40~50歲最多見,20歲以下少見。主要由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其間有少量纖維結締組織[1]。超聲診斷子宮肌瘤準確性已毋庸置疑,但在子宮肌瘤合并其他疾患時,聲像圖變異較大,需仔細鑒別,為治療手術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據,現將筆者所在醫院2008年7月~2010年7月,經彩超診斷并手術治療有病理結構的病歷資料做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均經手術和病理證實。子宮肌瘤59例,患者年齡30~56歲,平均42.4歲,其中<30歲11例,31~40歲21例,41~50歲18例,>50歲9例;肌瘤大小3.3~16.8 mm。

        1.2 方法 超聲檢查所用儀器為LOGIC-5彩色超聲診斷儀,3.5 MHz凸陣探頭。囑患者適度充盈膀胱,于仰臥位經腹壁作盆腔多方位掃查,仔細觀察子宮的大小、形態、肌壁間回聲、有無包塊、包塊位置及邊界、內膜線是否移位,并運用CDFI檢測包塊周圍及內部血流情況。依據手術后病理結果與超聲檢查結果作比較。

        2 結果

        本院超聲診斷子宮肌瘤患者75例,經手術病理證實子宮肌瘤59例,子宮腺肌病8例,子宮肌瘤合并子宮腺肌病8例。59例子宮肌瘤中,肌壁間肌瘤41例,漿膜下肌瘤8例,黏膜下肌瘤10例。

        3 討論

        子宮肌瘤多為多源性平滑肌腫瘤,一般生長較緩慢,因肌瘤由平滑肌纖維相互交叉組成,其間摻有纖維結締組織,而表現為較高的回聲衰減。子宮肌瘤周圍的子宮肌層受壓而形成假包膜,故子宮肌瘤周圍可見假包膜所形成的低回聲暈圈,邊界清晰。由于子宮肌瘤為富血供瘤體,故子宮肌瘤周邊可見清晰環狀或半環狀的血流信號,并且部分血流信號呈樹枝狀進入瘤體內部[2]。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子宮肌瘤的診斷價值已非常肯定。雖然子宮肌瘤的診斷比較容易,但還要與子宮腺肌病,子宮肥大癥等疾病相鑒別。子宮腺肌病是子宮內膜腺體向肌層內異體生長所致,常彌漫于整個子宮肌層,子宮呈均勻性增大,子宮內膜線無偏移或稍偏移,若局限性分布者,多以子宮后壁多見[3]。如子宮呈均勻性增大,內回聲不均勻,局部有結節狀凸起,結節邊界欠清楚,此種情況即為子宮腺肌瘤。在超聲圖像上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瘤兩者很難鑒別,最好的方法是結合臨床,子宮腺肌病患者大多有漸進性痛經史,常伴有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而子宮肌瘤則以月經量多,經期延長,下腹部腫塊為主要臨床表現。子宮肥大癥患者常有多產史,子宮為均勻性增大,因而在超聲圖像上常表現為子宮切面形態正常,子宮均勻性增大,邊緣輪廓清晰,無表面凸起,宮腔無變形,子宮切面內無結節狀低回聲或高回聲。

        子宮平滑肌肉瘤超聲圖象與子宮肌瘤囊性變相似[4],故難以單純根據聲像圖表現作出診斷,可根據彩色多普勒表現進行鑒別,子宮平滑肌肉瘤血液供應較豐富,但需結合臨床進行分析。囊性變范圍較大的子宮肌瘤與囊腫不易區別,應注意仔細探查腫塊與子宮的關系,以便確定腫塊的來源。宮肌腺病,聲像圖主要為子宮增大,肌壁內回聲不均,可見多個不規則無回聲區。與子宮肌瘤難以區分,結合臨床可進行鑒別。

        超聲對子宮肌瘤的診斷符合率高達90%以上[5],子宮肌瘤若非必要盡可能不作子宮切除術,尤其絕經后隨著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可逐漸萎縮,即使是育齡婦女較小的肌瘤病灶(<2.0 cm),相當一部分也可自行消滅或經保守治療后病灶消失,對此類非手術治療的患者可作超聲動態觀察[6]。對有手術適應證患者要尊重其意愿及時手術治療。所以,子宮肌瘤的超聲圖像變化對臨床正確選擇治療方案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子宮肌瘤為臨床提供有力的診斷依據,其操作簡便,無損傷,無痛苦,能快速得出結果,準確率高,是臨床首選且必要的檢查手段。

        參 考 文 獻

        [1] 樂杰.婦產科學.第六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2] 盧立芹.特殊類型子宮肌瘤21例超聲診斷分析.實用醫學雜志,2004,11(12):2621-2622.

        [3] 汪晨霞.子宮肌瘤變性65例分析.蚌埠醫學院學報,2005,30(4):332-333.

        [4] 胡獻金.經陰道彩色多普勒在子宮肌瘤變性診斷中的價值.中國醫學影像雜志,2001,17(7):678-679.

        第7篇:血管超聲診斷學范文

        [關鍵詞] 彩色多普勒超聲;磁共振;CT血管造影;頸動脈粥樣硬化;診斷

        [中圖分類號] R74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8-0086-02

        動脈粥樣硬化是以中等和大動脈斑片狀內膜下增厚為特征的一類病變,屬動脈硬化中最常見的類型,于腦力勞動人群中最為常見,老年人群病死率較高[1]。頸動脈粥樣硬化除引起血管管腔狹窄外,其硬化斑塊極易受損、脫落,是引發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之一[2]。因此,研究合理的診斷方式,建立合理的評價及治療體系是保證患者生存、提高預后的關鍵。我院對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85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進行回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85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均按照1995年第4屆全國腦血管會議制定的標準確診[3]。185例患者中,男107例,女78例,年齡45~81歲,平均(65.4±10.9)歲,其中伴發高血壓73例,伴發糖尿病51例,伴發短暫性腦缺血6例。按照其入院后診斷方式進行分組,彩色多普勒超聲(CDFI)組、磁共振成像(MRI)組及CT血管成像(CTA)組分別為62例、60例和63例。三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伴發疾病等指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方法

        1.2.1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 使用美國菲利普IU22、GEV730 CDFI診斷儀,患者取仰臥位,頸后墊枕并偏向對側接受診斷,使用寬頻探頭,頻率設定在7~10 MHz。掃查位置:自頸動脈近心端向遠心端一次掃查頸總動脈(CCA)、頸總動脈分叉處(BIF)、頸內動脈(ICA)及頸外動脈(ECA),觀察各動脈內徑,分析狹窄程度及對稱性,并于頸動脈近膨大處測量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IMT≥1.2 mm視為出現粥樣硬化斑塊[4]。

        1.2.2 磁共振成像診斷 使用西門子Avanto 1.5T超導型MRI成像儀,患者取仰臥位,接受頸部高分辨率MRI檢查。掃描范圍:頸總動脈分叉處上下各20 mm,常規掃描后注射Gd-DTPA造影劑進行QIR T1W1增強掃描。掃描參數:QIR T1W1:TR 800 ms,TE 10.4 ms;FSE PDW1/T2W1:TR 3000 ms,TE 13.4/66.9 ms;層厚2.0 mm,層間距1.0 mm,FOV 12 cm,Matrix 256×256。3D-TOF:TR 40 ms,TE 2.1 ms,層厚 2.0 mm,層間距0 mm,FOV 12 cm,Matrix 256×256。參照公認標準進行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纖維帽判斷[5]。

        1.2.3 CT血管成像診斷 使用西門子64排螺旋CT掃描設備,患者取仰臥位,掃描范圍自主動脈弓至顱底Wills動脈環。使用高壓注射器向肘靜脈注射Omnipaque對比劑300 mg/mL,注射速率控制在(3.0~4.0) mL/s;掃描參數:管電壓120 kV,管電流120 mA,視野20 cm,層厚5.0 mm,層間距5.0 mm;圖像傳至西門子Wizard工作站進行重建,重建層厚2.0 mm,間隔2.0 mm,觀察圖像橫斷面,并對重建圖像進行后處理,分析病變。

        1.3 觀察指標

        對三組患者診斷的陽性、陰性、靈敏度、特異度、符合度、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進行對比分析[6],觀察靈敏度及特異度較高的診斷方式,并分析其診斷特點。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診斷效能對比

        MRI組診斷靈敏度及特異性均較高,分別為98.2%和97.6%,CDFI組診斷靈敏度為95.4%,特異性為95.2%,CTA組分別為90.8%和92.1%,MRI組診斷靈敏度、特異性、符合度等指標均顯著高于其他兩組(靈敏度:χ2=11.537,特異性:χ2=8.602,符合度:χ2=5.269,P < 0.05)。見表1。

        2.2 診斷特點

        多數纖維帽在T1W1、PDW1分辨率較低,而T2W1、3D-TOF及增強掃描分辨率較高,分別為78.3%、60.0%及86.7%,較容易分辨。

        3 討論

        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表現為斑塊狹窄、血栓脫落、斑塊內出血等,易引發低灌注,導致腦組織分水嶺區域出現缺血情況及管腔閉塞,該病進展迅速,極易誘發缺血性腦卒中,導致患者死亡,因此,早期識別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并行積極治療是預防缺血性腦卒中、提高患者預后的關鍵。目前臨床的主要診斷方式多樣,包括超聲(CDFI)、多層螺旋CT、磁共振(MRI)、數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分子影像學等,其中DSA被認為是診斷顱內外血供的金標準[7],對頸動脈狹窄、頸動脈斑塊均有較好的檢查效果,但該方法屬有創檢查,且易誘發斑塊脫落,直接引發腦卒中的發生,患者痛苦較大、風險較高。

        為此,我院選取185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進行回顧分析,上述患者均接受CDFI、MRI或CT血管成像(CTA)檢查。在檢查效果的對比中,我們發現,MRI組診斷靈敏度及特異性均較高,分別為98.2%和97.6%,CDFI組診斷靈敏度為95.4%,特異性為94.2%,CTA組分別為90.8%和92.1%,MRI組診斷靈敏度、特異性、符合度等指標均顯著高于其他兩組,顯示出MRI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檢查中的優勢。Brogneaux C等[8]提出,MRI掃描不僅對纖維帽和脂質壞死核心有較強的分辨作用,亦能夠有效判斷新生血管增生程度與炎性細胞浸潤情況,能夠有效指導治療及隨訪,臨床意義顯著。而CDFI及CTA對頸動脈粥樣硬化亦保持90%以上的特異度及敏感性,其主要優勢為:CDFI對動脈血管壁內、中、外三層結構均有良好的反映作用,定位準確,可重復性高,而MRI的3D-TOF序列重復性差,且診斷易受渦流影響,產生偽影,導致誤診;CTA檢查范圍較廣,斑塊檢出率較高,且能夠根據斑塊對X線的吸收值及CT值進行分型,能夠有效分辨鈣化斑塊。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使用CDFI、MRI及CTA聯合檢查,以進行進一步確診。在MRI纖維帽掃描結果的觀察中,我們發現,多數纖維帽在T1W1、PDW1分辨率較低,而T2W1、3D-TOF及增強掃描分辨率較高,分別為78.3%、60.0%及86.7%,較容易分辨,與曹韻清等[9]研究結果一致,說明MRI的T1W1和PDW1對頸動脈粥樣硬化纖維帽的診斷效果較差,應進行增強掃描,選擇T2W1、3D-TOF序列進行確診,而T2W1具有可重復性、顯示效果好的優點,其診斷效果優于3D-TOF,但T2W1亦存在由于斑塊出血或鈣化導致信號干擾的不足,若提高識別能力及確診率,則仍需配合CTA等其他檢測方法。

        綜上所述,超聲、磁共振成像及CT血管成像對頸動脈粥樣硬化均有較好的診斷效果,且各有優勢,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行三種檢查方式聯合確診,而設備不足時,可僅采取MRI增強掃描,亦能夠有效指示患者纖維帽狀態,為確診頸動脈粥樣硬化提供指導。

        [參考文獻]

        [1] 邊寧,張濤,李自成,等. 脈搏波傳導速度和頸動脈粥樣硬化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J].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2,28(9):657-659.

        [2] Ohnuki T,Takahashi W,Ohnuki Y,et al.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arteriosclerosis affecting the aorta and the cerebral,extra-cranial carotid and coronary arteries[J]. Intern Med,2013,52(5):523-527.

        [3] 馬玉棟,李寶民,王君,等. 超聲在老年頸動脈粥樣硬化狹窄診斷中的應用[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13(8):686-688.

        [4] Tarkan O,Akgül E,Ceki E,et al.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intermittent massive epistaxis secondary to posttraumatic carotid artery pseudoaneurysms[J]. B-ENT,2012,8(4):257-260.

        [5] 陳耀貴,吳同果. 脈搏波速度在診斷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意義[J]. 廣東醫學,2011,32(21):2833-2835.

        [6] Losev RZ,Kulikova AN,Bakhmet'ev AS. Restenosis of carotid arteries after carotid endarterectomy:current aspects of the problem:(local and systemic risk factors). Part 1[J]. Angiol Sosud Khir,2012,18(4):146-153.

        [7] 郭燕,李俠. 血脂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對老年冠心病的診斷價值[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1,14(5):516-518.

        [8] Brogneaux C,Sprynger M,Magnée M,et al. 2011 ESC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s[J]. Rev Med Liege,2012,67(11):560-565.

        第8篇:血管超聲診斷學范文

        【關鍵詞】彩色超聲多普勒;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診斷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1-0449-02

        腦血管疾病具有極高的致死率與致殘率,成為全球極具威脅性的幾大病癥之一。而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在腦血管疾病中所占的比率較大,它嚴重危害著患者的生命安全。雖然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其必然性,但它也被認為是最有可能預防的疾病,如果及時使用降脂、抗栓等現代手段,可有效防止此種疾病的發生。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治療的現狀,初次治療很重要,尤其是初次中風、心血管病變等,死亡率相當高。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150例,對其采用彩色超聲多普勒治療,筆者對其疾病診斷過程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我科收治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150例,其中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70例,年齡在40歲至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56±1.02)歲,所舉150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為30例,合并心臟病患者為28例,合并高脂血癥患者為92例。

        1.2治療方法我們采用彩色超聲多普勒對所有患者進行雙側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以及大腦后動脈的收縮期血流速度監測。并根據患者的雙側大腦中動脈的收縮期血流速度,將患者分成三組,即高危組、中危組以及低危組,其中高危組30人,收縮期血流速度在200m/s之上,中危組60人,收縮期血流速度在120m/s之上、200m/s之下,低危組60人,收縮期血流速度在120m/s之下。對所有患者每月進行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查,記錄檢查結果,并進行隨訪。[1]

        1.3診斷標準診斷標準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齡特征以及收縮期血流速度等;并在隨訪的過程中對患者進行有效監測。

        1.4統計學處理方法對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和統計。

        2結果

        從患者的發病年齡以及收縮期血流速度角度進行統計學分析,三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

        3病案舉例

        王某,女,退休教師,62歲,于2011年2月晚突發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家屬將其送往我院我科進行治療。自患者住院當日起,院方應用彩色超聲多普勒對其雙側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以及大腦后動脈進行收縮期血流速度的監測,其血流速度為210m/s,屬高度危險。且在治療的過程中發現患者合并有高脂血癥。對其應用彩色超聲多普勒定期檢查,在檢查的基礎上進行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患者病情改善,出院。3個月后對其進行隨訪,且在隨訪過程中勸其口服尼莫地平片20mgtid及阿司匹林75mgqd,如今患者狀況良好。

        4討論

        多普勒超聲技術目前一般分為脈沖式多普勒、連續式多普勒、高脈沖重復頻率式多普勒、多點選通式多普勒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五種,以脈沖式多普勒應用為最廣。紅色、綠色以及藍色為彩色超聲多普勒的基本色,用于實時顯示血流信號的空間信息。如今對于彩色超聲多普勒的應用已極為廣泛,因它操作簡便,且無創、可靠性高,被廣大醫師和患者所接受。

        只有充足、穩定的血液供應,才能保證腦部生理功能的正常運行。應用彩色超聲多普勒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對患者進行治療,包括對患者的用藥進行判斷,對患者的再梗死進行預測等等。在本組研究中,與中危組以及低危組相比,高危組的用藥療效較差,通過進一步探討發現可能與血管粥樣硬化以及斑塊形成有關。并從這兩個方面出發,對患者進行醫治,并取得了良好的預后。對于彩色超聲多普勒的應用,需要進行長期的追蹤觀察,本組研究中,每個月均對患者進行彩色超聲多普勒的檢查,從而了解患者的腦血管病變情況,并在適當的時機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法,從而加速治療。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在腦血管疾病中的發病率相當高,如果救治不當極易致死或者致殘,盡管人們對此種疾病聞之色變,許多患者在患上此種疾病后也郁郁寡歡,殊不知,如果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有效的預防,完全可以避免此種疾病的產生。所以,必須把抗栓、降脂等現代手段及時應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從而降低發病率,提高生活質量。

        對于早期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可以有效評估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并有效監測疾病的發展過程,并對疾病的預后提供相關依據。如果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現患者血管狹窄或者存在不穩定斑塊,則極有可能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我們知道,這樣兩種情況會導致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發生。一是顱外血管動脈硬化斑塊脫落,二是狹窄遠端低灌注或者無灌注嚴重的動脈硬化。在本組研究過程中,筆者發現,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的顱外血管中存在大量的不穩定斑塊,如果這些斑塊脫落,必定導致腦卒中的發生。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動脈血管漸漸狹窄,當狹窄到一定程度時便會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如果及時應用彩色超聲多普勒,將會對動脈粥樣硬化的漸進過程進行探測,此時可根據探測結果進行必要的治療。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彩色超聲多普勒的應用,不能局限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對于那些尚未發生此種疾病的患者,也可對其進行檢查,從而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2]

        本組15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病癥,具體包括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臟病,合并高脂血癥等。在治療的過程中,彩色超聲多普勒起到了一個監測作用,但它的監測結果對患者的病情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治療醫師必須根據監測結果制定治療方案,每名患者的情況有所不同,治療方案的制定因人而異。且在治療的過程中,每個月都對患者進行一次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的檢測,一直到治療結束。在之后的隨訪過程中,勸患者服用尼莫地平片20mgtid及阿司匹林75mgqd,再次監測,效果良好。所以說,彩色超聲多普勒技術不僅可以用于治療過程,也可在治療之后,對患者病情進行有效的跟蹤調查,從而確保疾病的治愈。

        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中風以及心血管病變導致的死亡率偏高。尤其是初次中風,患者入院治療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按正常程序出院,大多數人認為此時已無大礙,其實對于大多數患者來說,很有可能發生第二次中風,所以患者需要在醫師的敦促下進行定期檢查,醫師在患者出院時也應為其開出一些藥方,從而預防腦梗死的再次發生。[3]

        其實,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病者多為老年人,所以,尤其是步入老年的人們,應在平時的生活中多注意自身身體狀況,將此種疾病扼殺在萌芽狀態。

        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準確的找出血管病變部位相當重要,所以必須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近年來頗受臨床關注,它使用起來簡便迅速,且無創,具有極高的敏感性,而且能重復使用,有效檢測出血管狹窄的部位以及斑塊的分布情況等等。本組研究中,首先應用彩色超聲多普勒對150例患者進行雙側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以及大腦后動脈進行收縮期血流速度的監測,從而將患者分成3組,在治療的過程中利用彩色超聲多普勒進行追蹤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治療,并對3組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比較,最終結果顯示三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

        參考文獻

        [1]饒明劁.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試行版)[M].北京:衛生部辦公廳,2010:14(1):25.

        [2]顧慎為.經顱多苦勒檢測與臨床[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11:86(8):32.

        第9篇:血管超聲診斷學范文

        【關鍵詞】 高頻超聲;早期診斷;無癥狀;高尿酸血癥;關節病變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國內痛風和高尿酸血癥患者數量呈現逐漸快速上升的趨勢。痛風病具有發病率比較高,危害比較廣等特點。因此,加強并重視痛風性關節病變早期診斷,一直屬于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臨床早期診斷通常采用CT、X線、MRI和超聲方法進行痛風性關節病變檢測[1]。但是,目前國內對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的早期關節病變篩查的相關研究比較少。本文主要對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進行高頻超聲波診斷為早期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72例關節病變篩查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進行早期超聲診斷的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72例作研究組,同期進行健康體檢者72例作對照組。其中研究組男性47例,女性25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2±5.67)歲。對照組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齡22~64歲,平均年齡(42±5.29)歲。

        1.2 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研究組患者臨床癥狀與高尿酸血癥相關診斷標準相符,且均經過相關常規檢查的綜合確診[2]。

        1.3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研究組沒有急性痛風的發作史,且血尿酸濃度女性高于350umol/L、男性高于420umol/L。對照組沒有關節不適和關節病史,且血尿酸濃度女性低于350umol/L、男性低于420umol/L。排除標準:患有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關節病;不配合診斷和篩選者。

        1.4 方法 兩組患者均需要進行高頻超聲的檢測診斷。儀器選擇Philips(Envisor)和Philips(iE33)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探頭頻率為3-1IMHz與3-12MHz,并進行骨骼肌肉的條件選用。予以患者第一跖趾的關節雙側、雙側膝關節、雙側踝關節的掃描和檢測,觀察并記錄關節軟骨、關節囊內、骨和關節周圍的病變[3]。檢查操作均經過一名經驗豐富的超聲醫師實現。

        1.5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計分析兩組的關節病變陽性率,以及研究組病變分布和高頻超聲的表現情況。

        1.6 高頻超聲陽性檢測標準 超聲檢查呈現陽性的表現:①關節腔存在積液:關節腔出現可見的液性暗區;②滑膜增厚:關節滑膜進行對比,一側明顯增厚;③骨侵蝕:不光滑的骨表面,且局部可見凹陷的缺損;④晶體沉積:關節位置見點狀的強回聲;⑤滑膜內血流信號:滑膜位置可探點狀彩流信號;⑥痛風石:團狀回聲,伴或者不伴有聲影[4]。出現以上癥狀中的任何一個均可判斷關節病變為陽性。

        1.7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應用SPSS17.0軟件包完成統計分析,一般資料應用標準差(x±s)完成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當P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早期關節病變高頻超聲陽性檢查情況 兩組患者進行高頻超聲檢測,研究組患者的關節病變陽性率為20.83%,對照組患者沒有發現陽性關節病變,差異比較具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早期關節病變高頻超聲陽性檢查情況(n,%)

        2.2 研究組患者的病變關節分布情況 研究組患者72例共計關節數432個,其中踝關節、膝關節和第一跖趾關節分別為144個。檢查出的15例陽性病變關節均是第一跖趾的關節,其中12例為單關節病變,3例為雙關節病變。

        2.3 研究組患者的高頻超聲檢查情況 第一跖趾的關節陽性病變中,高頻超聲的檢測表現為8個骨侵蝕,8個滑膜增生,以及2個關節腔積液。

        3 討 論

        痛風主要的危險因素是高尿酸血癥。痛風性關節病變主要是由尿酸鹽的結晶沉淀造成,機體會出現關節炎癥反復性發作。患者只存在高尿酸血癥時,臨床可采用簡單影像學方法進行診斷、篩查,以便于進行早期的治療和干預。目前臨床常用X、CT和MRI檢查方法進行早期痛風診斷,但是由于軟組織的視野模糊,存在輻射或價錢昂貴等因素,臨床診斷應用效果不理想[5]。近年來,高頻超聲診斷已經成為臨床軟組織病變篩查的重要方法。

        本研究表明,對兩組患者進行高頻超聲檢測,研究組患者的關節病變陽性率為20.83%,對照組患者沒有發現陽性關節病變,差異比較顯著,表明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的關節病變發生率比較高。研究組檢查的15例陽性病變關節均是第一跖趾的關節,其中12例為單關節病變,3例為雙關節病變。表明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發生關節病變主要分布在第一跖趾的關節,且大部分為單關節的病變。第一跖趾的關節陽性病變中,高頻超聲檢測表現為8個骨侵蝕,8個滑膜增生,以及2個關節腔積液。

        綜上所述,對于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應用高頻超聲進行早期關節病變的診斷和篩查,效果良好,尤其需要注意進行第一跖趾的關節重點篩查,具有一定臨床診斷和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 代少穎.原發性高血壓伴高尿酸血癥與頸動脈粥樣斑塊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0,26(4):437-439.

        [2] 蘇筠霞,王,劉明龍,等.慢性腎衰竭高尿酸血癥患者炎癥因子、內皮功能與心臟功能改變的相關性[J].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2(1):374-376.

        [3] 鄔丹.尿酸與2型糖尿病代謝紊亂及危險因素分析[D].南方醫科大學,201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 欧洲一区二区精品的视频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 一级a做片免久久费观看 | 日本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