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范文

        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第1篇: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范文

        【關鍵字】飲食;習慣;健康;關系

        【中圖分類號】R15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2-001-03

        前言:健康到底是什么,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回答,有人說是身體健康,有人說是思想健康,其實都沒有錯,人類完整的健康狀態包括身體健康和思想健康,并且影響健康的因素眾多。在這里,筆者主要想論述的是人類的身體健康,以及與身體健康密切聯系的人類飲食習慣。依靠藥物維持的“健康”不是真正的健康,在未來社會,只有通過日常鍛煉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創造的健康才值得提倡,對健康具有決定作用。人們常說病從口入,如果不注重飲食的衛生和合理的膳食搭配,都將導致人類產生健康隱患。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東西很容易滿足,不是什么難事,但是如何搭配,怎么吃才能獲得健康是擺在我們眼前的大事。

        1 什么是健康

        關于健康,較為全面準確的定義是世界衛生組織1989年給出的,它指出健康是人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性健全的一種狀態,評判健康的重要標準是:精力充沛,睡眠良好,對感冒和傳染病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牙齒清潔,皮膚富有彈性等,這些表現都與人的飲食習慣有著緊密聯系。身體是人最大的本錢,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任何事情都無從談起。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我國諸多人群出現了不同于傳統的健康理念的肥胖癥狀,是實際上也是一種非健康的表現,除疾病因素影響外,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生活飲食習慣導致,過多攝入營養,暴飲暴食。

        2 飲食習慣對于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吃,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之一,但怎樣吃,吃什么對健康才有好處可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們吃很多的美味佳肴,很多人經常飲食習慣不一樣,不按點吃飯,只吃自己喜歡吃的,并且暴飲暴食,這些對身體健康真的有益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筆者認為,要想維持身體健康狀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很重要的,人之所以能夠維持生存最基本的就是靠從食物中攝取人體必需的營養。相關調查表明,一個成年人每年攝入的食物量可達1000千克,是靠每天的食物攝取日積月累形成的,因而,維持身體健康也不是一兩天就能輕易做到的,必須長期依靠科學、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得以獲得和保持,反之,如果長期處于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下,人的身體機能往往會出現問題。

        筆者以前也很挑食,愛吃肉,不愛吃水果,蔬菜,導致身體發育較慢,肥胖,個子也長得不夠高,這實際上就是一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的,果蔬里面富含維生素,對人體發育具有重要影響,而肉里面脂肪和纖維含量很高,過度食用容易導致肥胖,伴隨肥胖而來就是心腦血管等疾病。學過食物營養學這門課程后,我明白了食物均衡搭配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因此,以后我每餐都加強菜品的營養搭配,過去不愛吃的食物只要是對身體健康發育有促進作用的,再怎么難吃,也會堅持吃下去,同時加強鍛煉,身體健康狀況較之于以前有了很大改觀。

        3 現在生活中應該堅持的健康飲食習慣

        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生活壓力較大,在這種背景下,人們更容易忽視健康飲食習慣的重要性,鑒于此,筆者列出一些比較科學的飲食習慣,供大家參考學習。

        3.1 要按時吃飯,并形成長期規律。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大,人們忙這忙那很多時候就耽誤了飯點,造成吃飯時間不規律,時間不夠就少吃甚至不吃,時間充裕就暴飲暴食,這是對身體健康具有嚴重不良影響的飲食習慣,必須加以摒棄,同時不要過度飲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3.2 要注重食物營養的搭配,摒棄過度偏好。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和不喜歡吃的食物,對自己來說,自己喜歡的食物就是美味佳肴,不喜歡吃的就難以下咽。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過度依照自己的偏好來決定食物的攝取,自己喜歡吃的就多吃,不喜歡的就少吃,甚至不吃,身體的健康需要均衡的營養來維系,這種擇食觀只會造成營養的失衡,導致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

        3.3 攝取的食物對象要正確。我們吃的食物一定要正確、科學,病從口入,千萬不要為了滿足好奇或個人口味而去吃一些野生動物,因為這些不是人類使用的食物,野生動物身上通常寄居著一些尚未被人類發現的寄生蟲或傳染病,對人體的健康會構成巨大威脅。2003年發生的“非典”疫情的起因就是由于人類非法食物果子貍這類野生動物,導致原本只在動物身上傳播的病變異傳染給人,造成嚴重的災難。

        3.4 要嚴格控制食品安全,不吃變質的食物。國家相關質量監督檢查部門要嚴格控制食品安全,保障食品的生產和質量安全,保證人體健康。我們自己也應該小心謹慎,不吃過期變質食品。

        參考文獻

        第2篇: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范文

        水資源短缺及水環境污染,是國際社會十分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聯合國的水資源報告指出,全球11億人缺乏安全飲用水,因水污染傳播的疾病每年致死人數達300萬~400萬。聯合國把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以引起全人類對水資源環境的關注。

        水污染威脅水環境安全,除嚴重影響工農業生產、生物多樣性及自然生態平衡外,還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健康,危害人類生存,因此,水環境污染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為讓廣大讀者進一步了解水環境污染與人類生存和人體健康的相關知識,本期擬談以下三個話題。

        一、 水生態失衡危害無窮

        所謂水生態失衡,是相對于水生態平衡而言的,是指水生態系統,如河流、湖泊,水量缺乏,沒有徑流,或水質污染,導致水體自凈能力下降,水生生物生存環境惡化的環境現象。

        我國北方一些城市因水源短缺,多數河流干枯或沒有徑流,僅存河水也幾乎失去自凈能力,市區清污沒完全分流,雨季向河道排污,使水質較差的水體雪上加霜,水生態失衡問題十分嚴峻。

        水生態系統在自然界大生態系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水生態失衡所帶來的生態危害和影響也是多方面的。水資源嚴重短缺會使區域生態環境更加脆弱,如河道干涸,使河道功能發生質的變化,僅存的積水使河道黑臭,影響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濕地日趨干枯,面積減少,功能萎縮;污水灌溉和污水養魚,造成土壤性能惡化和水體污染,對食品安全構成威脅;植被弱化、土地裸露,使一些地區土地沙化加劇。由水生態失衡涉及到的其他生態環境的不良后果,都會影響到經濟發展、城市品位、生活質量和人體健康。

        二、 水體富營養化值得關注

        水體富營養化是指大量氮、磷等營養物質進入水體,使水中藻類等浮游生物增殖旺盛,從而破壞水體生態平衡的現象。2007年發生的太湖藍藻事件,影響到南京、蘇州、無錫等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就是水體富營養化的結果。

        人類生活及魚類等水生生物生長繁殖都離不開水。水體一旦出現富營養化狀態,會引起一連串的惡果。其一,水體表現變色、變濁,影響景觀。其二,水體散發異味,水中藻類及厭氧菌代謝活動可產生具氣味化合物,使水體散發出土腥味、霉腐味、魚腥味等臭味。其三,由于需氧微生物分解死亡的藻類及其他有機物消耗大量氧氣,使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其四,由于水中溶解氧量下降,使魚類等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面漂浮死魚,腥臭更甚,使水產漁業遭受損失。其五,有些藻類能產生毒素,這些毒素能在蛤、蚌等貝殼類動物體內富集,人們食用這些毒貝之后,可發生中毒癥狀,重則可能死亡。其六,如果飲用水源地,如水庫、湖泊出現富營養化狀態,大量藻類可使濾地堵塞,影響水廠生產,為除去水中的氣味和毒素,需投加多量的藥劑,會影響自來水質量,關系到人們的飲水安全。

        因為水體富營養化危害無窮,社會各界、廣大群眾應對此高度關注,管理部門更應盡職盡責,動員全社會防范水體富營養化現象發生。

        三、 水環境污染危害人體健康

        如前所述,水體富營養化和水生態失衡,對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都會造成一系列影響,同時會影響人類生存,危害人體健康。水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有:

        1. 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水體受化學有毒物質污染后,通過飲水或食物鏈便可能造成中毒,如甲基汞中毒(水俁病)、鎘中毒(痛痛病)、砷中毒、鉻中毒、氰化物中毒、農藥中毒、多氯聯苯中毒等。鉛、鋇、氟等也可對人體造成危害。這些急性和慢性中毒是水污染對人體健康危害的主要方面。

        2. 致癌作用。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如砷、鉻、鎳、鈹、苯胺、苯并(a)芘和其他的多環芳烴、鹵代烴污染水體后,可以在懸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體內蓄積。長期飲用含有這類物質的水,或食用體內蓄積有這類物質的生物就可能誘發癌癥。美國俄亥俄州飲用以地面水為水源的自來水的居民患癌癥的死亡率較飲用地下水為水源的自來水的高,這是因為地面水受污染較地下水為重。

        第3篇: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范文

        一、中外膳食模式比較

        膳食模式(dietary pattern)是指人們攝入主要食物種類和數量的相對構成。

        (一)歐美發達國家:這類地區的膳食模式以動物性食品為主,含高熱量、高脂肪和高蛋白較多。

        如下表所示:

        (二)亞洲發達國家:以經濟發達的日本為代表的膳食模式講究動、植物食品并重,既保持了原東方膳食模式的優點,又汲取了西方膳食模式的長處。

        如下表所示:

        (三)發展中國家:這類地區的膳食模式因受經濟發展和傳統文化的影響,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品為輔。

        如下表所示:

        (四)中國居民:由于我國屬于多民族 、多文化國家,加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均衡,存在差別較大。

        以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全國第三次營養調查為例:

        隨著經濟的發展,膳食模式的悄然改變還會導致現代病和“富貴病”的發生。

        二、理想膳食模式與健康

        合理營養取決于兩個要素:一是平衡膳食;二是生活條件。而理想膳食模式是一種以食物類表示的評價膳食營養水平的新方法。

        理想膳食模式(DDP)如下表所示。

        我國大多地區目前尚處于由溫飽到小康的過渡階段(尤其鄉村),由于營養不足與營養過剩并存的狀態,科學地制定營養目標、合理調整膳食結構,用以指導攝入平衡膳食尤為重要。中國營養學會于1998年完善與制定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與“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

        強調在日常生活中要堅持做到:

        1、 食物多樣化,谷類為主;

        2、吃蔬果類和薯類;

        3、每天進食奶類、豆類及制品;

        4、常食適量魚、禽、蛋、瘦肉類,少吃肥肉與動物脂肪;

        5、清淡少鹽;

        6、進食量與體力活動平衡,保持合適體重;

        7、飲酒限量;

        8、吃安全與衛生的食物。

        三、膳食模式與疾病

        目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疾病譜也發生了變化,以營養過剩和營養不均衡的疾病居多。其中癌癥和心、腦血管疾病已占前三位。

        癌癥正在成為新世紀人類的第一殺手。研究表明:人類癌癥中約有1/3以上與膳食模式不當有關系。過多地攝入脂類與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和腎癌等有密切關系;果蔬類攝入不足與直腸癌、胃癌、乳腺癌及食道癌等發生有關。當然食物中存在的致癌物及前體或食品加工不當也是癌癥高發的原因之一。

        第4篇: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范文

        編者按:不得不承認,東西方文化是有極大差異性的。但東西方文化似乎也一直在尋找彼此的相同點,以期融合、互補。對“進補”而言亦是如此。然而,至少目前來講,無果。

        西方人沒有進補的概念,他們的“進補”是被量化了的實驗室標準,而我們則是幾千年來的傳承與經驗。

        西醫看中醫和中醫看西醫,角度終歸是不一樣的。都說中西醫結合是大勢所趨,我們很期待。

        現代社會,文化雜糅,西醫東漸,在繼續實踐著傳統“進補”之時,我們也越來越想從另一方的眼光打量“進補”。

        我們當然好奇,西方人“進補”嗎?西醫如何看待“進補”這個概念?西醫如何研究食物與健康之關系?

        “如果從食物促進健康的角度看,每個地方的人都在‘補’,只是具體操作不一樣。”劉慶春大夫說。

        這位武警總醫院副主任營養醫師,從事臨床營養工作近20年,他從醫學史與營養學的角度講解了關于“進補”的看法。

        進補為經驗智慧 營養講量化研究

        冬季“進補”,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看,包含著兩種觀念。一是節令觀,要順應自然的力量調和身體;另一種是“陰陽”、“虛實”、“氣血”等“人體觀”。這都是中國古人經久經驗總結的智慧。

        那么西方人怎么看呢?“嚴格說來,西醫中沒有‘進補’的說法,但也研究食物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就是營養學。”劉醫生說,他認為在“通過食物搭配使人體健康”這個觀念上兩者是一致的,但具體的操作和人體觀則不同。

        營養學是從更為微觀的角度,研究人體運行所需的各種物質及其具體含量,它會通過嚴格多次的實驗探究出一種食物的具體成分,人體各個器官的具體所需。

        “兩者最大的不同或許是,營養可以量化,它會研究出,比如人體一天所需攝人的鈣物質應當是多少毫克。‘進補’的缺陷可能是無法量化,或者說量是根據經驗而來。比如補人參,很好,可補多少呢?”

        另外,還有一大不同乃是營養學不會考慮季節變化,認為人體所需跟節令無關。但在這點上,劉醫生很贊同“進補”等中醫方法的節令觀,“比如秋天就是很燥,需要潤,我在營養指導中常常也要考慮季節因素”。

        “進補”與“營養”是怎么岔開的

        有人說,中國很早就有營養學的意識理念,“進補”與“營養”一定有共通之處,但它們是怎么各自發展的呢?這還是要看醫學觀。

        在人類歷史早期,醫學以哲學形式出現。人類審視自身身體,形成不同的“人體觀”,然后提出各種各樣的醫學理論。

        且先來看一條有趣的資料,《劍橋醫學史》對古希臘醫學有一個簡單描述:“它是一種整體醫學,強調心與身、人體與自然的相互聯系;它非常重視保持健康,認為健康主要取決于生活方式、心理和情緒狀態、環境、飲食、鍛煉、心態平和以及意志力等因素的影響。在這個傳統中,要求醫生應當特別重視研究每個病人個體健康的特殊性和獨特性。它關注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強調的是病人和醫生之間的主動合作。”

        這與古老的中醫何其相像。其實,在古代,東西方醫學確實是很相通的。比如2000年前的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與中醫類似的食療法則:“把你的食物當藥物,而不是把你的藥物當食物。”這正是多吃食物少吃藥,以預防疾病為主的醫學思想。

        而岔路口在哪里呢?16世紀文藝復興以后,西醫的發展實際上是在逐漸背離自己的傳統。大約在1616年,笛卡爾樹立了新的思維觀點,其中一項分解思維極大影響了各個學科的發展。人們向著更具體,作用機理的過程方面開拓研究。影響之于醫學即把人的器官分解研究、把食物分解開來研究。

        此時的中國,出了李時珍等醫學名家,確立了食物另外的研究,就是關于食物溫、熱、寒分類。《本草綱目》等專著代表了中國古代食療的高峰。

        1900年,科學家發現碳水化合物,逐漸成為一門專業的學科:營養學。

        多看看《中國膳食指南》

        西方人“進補”嗎?也許可以這樣說,雖然“補”的不一樣,但“進”則同樣是講究的。劉醫生介紹說,營養學研究成果的最有指導意義的呈現就是“膳食指南”。

        “膳食指南是根據營養學原則,建立于科學成果與人口健康狀況調查之上的飲食指南。它針對各國各地存在的問題而提出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引導民眾合理選擇并搭配食物,達到平衡、合理膳食,減少疾病,促進全民健康。”

        如若檢視“膳食指南”之歷史,便可發現,這乃是人類步入現代社會后,建立于公共管理制度之上的對于食品的現代規劃。

        膳食指南是公共衛生政策的一部分,從最開始政府推薦兒童膳食應當有牛乳到一步步添加,在其上百年歷史中它由早期的食物目標推薦,歷經膳食供給量、膳食階段目標演變而來。

        20世紀50年代以來,慢性退行性疾病成為主要死因,其發病率與膳食構成的關系引起注意。此時實驗證明血脂可受膳食影響,流行病學觀察發現脂肪的種類和數量與心臟病死亡率有關,于是美國心臟病學會建議為心臟病而指定膳食指南。1977年美國提出了膳食目標,成為膳食指南發展的里程碑。1980年美國將膳食目標改為《美國膳食指南》。其他國家也紛紛于20世紀70、80年代提出了各自的膳食指南。

        1989年我國修訂了第一個膳食指南,1996年對原有指南進行修改,同時對指南進行了量化,設計了“平衡膳食寶塔”并于1997年,2007再次修訂。

        第5篇: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范文

        【關鍵詞】化學知識 農業 職業中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4-0181-02

        21世紀是一個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新技術、新學科不斷涌現,知識更新的周期也越來越短。與此同時,化學領域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化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也越來越深入,化學將成為影響人類繼續生存的關鍵學科,它對于今后幾十年內人類解決材料、能源、環境、食物、健康問題等有著重要的作用。

        目前,很多學生甚至家長都覺得化學知識和技能不是一項專業技術,認為學了沒有多大用處,不需要也沒必要學,導致學生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農業職業中專化學課只開設一個學期,且教材內容也比較粗淺,但聯系了生活實際,是初中化學知識的深化和延伸,也是為學生終身發展提供相應的化學基礎知識,為今后投身社會能夠正確地認識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進行農業生產,參與社會決策奠定知識基礎。因此,從個人要求、職業要求或社會需求的角度考慮,農業職業中專學生都應加強學習和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

        一 化學是人類生存和人類生活質量提高的保證

        在現代生活中,化學滲透于每個人接觸到的營養和食物、環境保護、水資源和能源、材料和其他資源等衣食住行之中。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來自于農業生產,而農業生產普遍使用化肥和農藥,以增加糧食產量,因此,農業職業中專的學生作為未來農業生產的生力軍應掌握必要的化學知識,了解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對農作物的影響和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懂得怎樣選擇合適的化肥農藥,既能增加產量又能保障人體健康。

        我們不僅要生存,還要不斷地提高生活質量。牛奶被人們認為是營養較全面,最容易被人體吸收的食品,因此,牛奶的人均占有量也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生活質量和人民的健康水平。近年來,我國開始大力提倡喝牛奶,但是,當人們喝下一杯牛奶時,也喝了牛奶中的抗生素。一個畜牧師告訴我一個飼養業內人人皆知的現狀,我國養牛和家禽飼養大多采取圈養方式,為了不造成瘟疫死亡,長期喂食過量的抗生素。這些長期攝入“抗菌藥物”的禽畜最后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細菌耐藥性的食物鏈變成了惡性循環。人一旦真的患上耐藥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時,常用的抗菌藥由于細菌耐藥性而無法發揮作用,使感染難以控制,危及病人的生命。作為農業職業中專的學生,如果掌握了必要的化學知識就能熟悉了解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對人體的功能作用,了解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知道哪些元素對人體健康有利,哪些有害人體健康,合理地利用化學激素、飼料添加劑等化學物質,就能夠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小危害,保障人體健康。

        二 掌握必要的化學知識,合理地使用農用化學物質,有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所所長、研究員高吉喜在2006年的“可持續農業:全球的挑戰”論壇上指出:“中國用占世界7%的土地養育著占世界22%的人口,基本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溫飽問題。但中國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農業生產帶來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大量的農業生產使化肥成為農業化學物質的污染源。”

        農藥和化肥等農用化學物質的廣泛應用,雖對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產量,滿足人口快速增長對農產品數量的要求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同時也帶來了農副產品有害物質的超標、質量下降和環境污染等問題。農藥的大量使用,破壞了農田的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出現了抗藥性害蟲;化學農藥殘留在農作物體內形成一定的累積,造成人畜中毒;許多農產品也因農藥殘留超標而不能出口或被退貨。生產中使用的農膜不易分解,不但破壞了土壤結構,阻礙了作物根系對水分的吸收和生長發育,降低了土壤肥力,造成地下水難以下滲,而且殘膜在分解過程中會析出鉛、錫、酞酸酯類化合物等有毒物質,造成新的土壤污染。過量施用化肥就會引起河川、湖泊、內海的富營養化;土壤受到污染,土壤物理性質惡化;食品、飼料和飲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大氣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

        農業職業中專的學生作為未來農業生產的生力軍,若掌握了相關的化學知識,就會了解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的危害性,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們也就會認識到自己是環保的主人,增強環保意識,并懂得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化學資源,以改善人類的生存條件;懂得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去治理環境污染,通過減少化肥使用,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使用配方施肥,促進養分平衡;改變農業生產方式,使用生物降解膜等手段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使人類生活得更加美好。

        三 學習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不斷進取、發現、探索、好奇的心理,發展智能和培養良好的道德作風

        化學教學的基本任務是使學生獲得化學科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化學教學中的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了解知識和實踐的關系――知識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有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鋼鐵生銹,食物腐爛,糧食釀酒,動植物呼吸,光合作用,服藥通常是用溫開水送服的,為何不能用茶水呢?為什么新建好的房屋不適宜馬上入住呢?銀器發暗是怎么回事?使發暗的銀器還原怎么做?這些有趣的化學現象可以激發學生對探索自然、了解自然、理解自然的渴望,可促使學生學習知識和聯系身邊的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第6篇: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范文

        南京市江寧醫院營養科 江蘇省南京市 211100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日常飲食中能量平衡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方法:本文從飲食能量平衡、健康、飲食與疾病的發生以及飲食能量平衡與健康的關系等方面,分析了日常飲食能量平衡對健康的意義。結果與結論:飲食能量平衡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對人體健康具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 能量平衡;日常飲食;健康

        飲食能量平衡是指日常飲食中各種營養元素含量充足,種類齊全,營養素相互之間比例適當,食物中所提供的營養素與機體的需要之間要保持平衡。在人類文明進化過程中,飲食與健康和疾病的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人類生存和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代社會,隨著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由不合理飲食所導致的疾病逐年增多,例如代謝綜合征類疾病,是一類與人們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的代謝類疾病,其是導致超重或肥胖、糖尿病(DM)、心腦血管疾病(CVD) 的危險因素,據報道美國的患病率已高達21. 80%[1]。本文從飲食能量平衡、健康、飲食與疾病的發生以及飲食能量平衡與健康的關系等方面,分析了日常飲食能量平衡對健康的意義。

        1 飲食能量平衡概述

        在人們日常飲食過程中,飲食結構要合理,達到既能滿足機體代謝的生理需求,又能避免飲食能量失衡所導致的機體不必要負擔和近期或遠期的代謝紊亂。在日常飲食中,應遵循能量平衡的原則,科學合理的搭配食物,保證膳食中熱能和各種營養素含量充足,保持供給的營養素與機體的需要之間的平衡。在人體生命代謝活動過程中,機體大約需要四十余種營養物質,主要包括各種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水。在人們日常飲食過程中,需要保持飲食能量平衡,保證食物的營養供應滿足機體正常的生理需求,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進行。飲食能量平衡主要包括熱量營養素構成平衡,氨基酸平衡,各種營養素攝入量之間平衡及酸堿平衡,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平衡。合理的飲食能量平衡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飲食能量比例合理,即三大營養物質應保持科學的配比,碳水化合物應占總攝入能量的60 ~ 70%、蛋白質占10 ~ 15%、脂肪占20 ~ 25%。

        (2)飲食結構合理,食物應以谷物、薯類和淀粉食品為主,控制糖類制品的攝入。脂肪以植物性不飽和脂肪為主,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控制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之間的比例為1:1:1。日常飲食中的蛋白質應保持動物蛋白和大豆蛋白占三分之一以上,以保證機體氮平衡。在攝入的蛋白質中,成年人應保證必需氨基酸占20%,10 ~ 12歲兒童必需氨基酸占33%,嬰兒必需氨基酸占39%,以保證生長發育的需要。

        2 健康的概述

        健康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傳統理念認為健康就是沒有疾病,但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要求的不斷提高。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健康不再僅僅局限為身體沒有疾病或體質強壯,而亞健康亦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其主要表現為:身體疲勞、睡眠障礙、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身體疼痛、肥胖等。因此,健康已不再是單純的機體沒有疾病,保健理念也得到了普遍認可。

        3 飲食與疾病的發生

        現代社會,“代謝性疾病”越來越受到臨床和社會的關注,其是一類由飲食能量失衡導致的疾病,例如飲食中鈣元素的缺乏易導致骨質疏松,缺鐵易導致貧血,蛋白質缺乏易導致營養不良,而飲食能量過剩則易導致肥胖癥、高血脂、高血糖、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其既是活人之本,又是健康的最大殺手。代謝性疾病的發生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因此預防和治療此類疾病,應當合理膳食,保證飲食能量平衡,防止飲食能量失調或失控,促進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

        4 飲食能量平衡與健康的關系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群中肥胖癥等能量失衡所導致的疾病人數不斷增加,飲食能量平衡越來越受到關注。研究表明飲食與健康具有密切的關系,只有飲食健康,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合理科學的日常飲食習慣,保障飲食能量平衡,能夠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提高國民身體素質;而失衡的飲食習慣,致使營養過度或不足,均會給健康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飲食能量過剩易導致高脂血癥、高血壓、肥胖癥、糖尿病、膽石癥等疾病,嚴重者能夠誘發結腸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的發生,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飲食能量不足則易出現營養不良,導致機體免疫力降低,學習以及工作效率降低,長期能量不足易引發貧血等疾病。在兒童發育階段,飲食能量不足將會影響兒童正常的生長發育,對兒童智力以及身體產生嚴重危害。飲食能量平衡對健康產生重要的影響,只有建立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保證飲食能量平衡,才能維持身體健康。養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是保證健康的前提,飲食應當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食物,按照生理狀況和工作情況維持飲食能量平衡,早、中、晚食物能量比例一般維持在3:4:3 為優。蛋白質是機體所需的最為重要的營養物質之一,機體內的一切臟器,組織,細胞均是由蛋白質構成,體內的蛋白質平均每80 天就要更新一半。因此維持體內蛋白質的平衡不僅是青少年兒童的需求,也是成年人保證健康的基礎。科學合理的食物搭配是保證機體獲得各類必需營養物質的前提,飲食應當葷素搭配合理,切忌吃葷不吃素以及吃素不吃葷,因為蛋白質、鈣、磷以及脂溶性維生素在葷食中含量顯著高于素食;而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纖維素在素質中的含量顯著高于葷食。葷食與素食應當合理搭配,二者取長補短,保證能量平衡,共同促進健康。

        參考文獻

        [1] 李恩. 飲食在代謝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與展望[J]. 疑難病雜志,2007,6(10):638-639.

        第7篇: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范文

        人體內部原本祥和、有序的小腸,一時間成了你爭我奪的戰場。阿力是中性粒細胞,負責接近、吞噬入侵人體的病菌,也是白細胞三人小分隊的“帶頭大哥”,隊員淑琳是樹突狀細胞,負責針對入侵者的情報分析,巨仔則是巨噬細胞,負責吞噬致病菌,是人體的清道夫。三人小分隊各司其職,是人體健康的忠誠衛士。幽龍、蓮絲夫人和葛蘭大王則是病菌三人組,他們在人體興風作浪、為非作歹,是病痛的始作俑者。

        并非所有細菌都有害。致病“菌”團發起的一波攻擊使阿力、巨仔身陷包圍。不期而至的安特上尉,幫助白細胞小分隊解圍并有力地扭轉了戰局。但是,安特使用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抗生素,在消滅致病菌的同時,也誤傷了有益菌。事實上,不少有益菌幫助人體消化食物,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是能與人體和諧共處的朋友。于是,傲慢的上尉與永不服輸的阿力發生了爭執。致病菌、白細胞、抗生素就是這樣的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三角關系”。

        凡病即藥將導致無藥可用。戰場上的漏網之“魚”――幽龍倉皇逃回老巢,哭訴著向主子求助。驚悸之余,狡黠的蓮絲夫人發現了幽龍身上的變異,病菌們如獲至寶,開始醞釀一個超級陰謀。致病方與治病方之間的軍備競賽由此拉開了序幕……大敵當前,人體告急!白細胞和抗生素同仇敵愾,找準葛蘭大王的弱點,發起了致命一擊,戰爭局勢終于得到逆轉,主人健康也得以轉危為安。

        以上就是4D科普電影《細菌大作戰》的基本劇情。

        有關醫學或健康的話題,盡管與人休戚相關,但因其過于生硬或抽象而令人產生距離感。其實,這種距離感來源于致病菌的細微性和治病過程的復雜性。病菌、病毒這類病原體是那么地微小,以致人的肉眼根本看不到,加上它們又一直寄生在人體內部,要生動、形象地表現它們,有較高的難度。卡通電影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可使親切感大大增加!在醫學專家的指導下,電影創作者以人形角色和戰爭劇情的藝術設計將微觀的敘事內容人格化,并以外部的自然或社會環境來模擬人體內部的環境,感覺就像孫悟空鉆進了鐵扇公主的肚子里!醫學的冰冷和疾病的可憎就這樣被潛移默化地溶解在了卡通故事里,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般的戰爭演進也把致病方和治病方之間的博弈一步一步推向!

        然而,不足20分鐘的電影故事難以盡述“內部”戰爭的微妙:不同種類的白細胞如何各顯神通?淋巴細胞軍團如何有效發揮戰斗力?有益細菌與有害菌如何區分?有益菌對人體有哪些貢獻,而有害菌群又為何特別偏好肺部?這一切充滿了懸念……

        第8篇: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范文

        【典型例題】

        科學是一把雙刃劍。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發的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使我們對碘有了新的認識。

        (1)自然界中的碘(127)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元素,該元素在人體中為一種元素(填“常量”或“微量”),如果人體缺乏碘元素就會導致。

        (2)我們食用的加碘鹽中的碘主要以KIO3的形式存在,KIO3中碘的化合價是,KIO3受熱易分解,因此做菜時應注意。

        (3)日本福島核電站反應堆內發生的核裂變可產生放射性碘131和銫137,其中碘131原子中含有53個質子和個中子。科學證明,每人日服用含碘100mg的碘片能有效阻止碘131的輻射。曾一度被搶購的加碘鹽每500g中含碘20mg,按上述標準,即使這些碘都轉化成能防止輻射的碘,每人每天也應吃g加碘鹽才起作用,這遠遠超出了人體正常攝入的食鹽量,顯然是不科學的!

        解析:(1)根據微量元素定義及碘的生理功能進行解答。碘是人體中的一種微量元素,缺乏碘會引起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病),幼兒缺乏會影響生長發育,甚至患兒童呆小癥、智力低下等病癥。

        (2)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的原則,進行計算指定元素的化合價。設在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可知(+1)+x+(-2)×3=0,解得x=+5。根據信息KIO3受熱易分解可知,為了避免長時間加熱使其分解變質,做菜時應注意要到菜快要出鍋時再加入食用鹽。

        (3)根據“相對原子質量約等于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的關系進行分析。碘131原子核內含有53個質子,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可知碘131原子核內含有的中子數為:131-53=78;因為要有效阻止核輻射,每人每天需要服用碘100mg,每500g加碘食鹽中含碘20mg,所以每人每天需要吃加碘鹽的質量為500g×100mg/20mg =2500g。

        【試題評析】

        首先,本試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利用時事熱點新聞為素材,來考查同學們掌握基本化學知識的情況,充分體現了化學在保證人類健康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再者,本試題也體現了化學計算的應用價值。中考化學計算題不再考查繁瑣的計算技巧,更加注重化學計算的原理與實踐、實驗、生產、生活相結合,這對培養學生從量的角度來學習和研究科學知識素養、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具有重要的意義。本題通過化學計算,讓學生意識到微量元素超過人體正常的攝入量時會有害健康,體現了化學計算在生活、生產、科研中的運用價值;重視化學計算的方法及原理與實踐相結合,體現化學計算的實用性。

        解答這類題目時要明確以下幾點:(1)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劃分是依據其在人體中的含量,以“0.01%”為界,含量高于“0.01%”的為常量元素,含量低于“0.01%”的為微量元素。(2)常見的常量元素是氧、碳、氫、氮、鈣、磷、鉀、硫、鈉、氯和鎂,占人體質量的99.95%。其中碳、氫、氧、氮四種元素以蛋白質、糖類、油脂、水和維生素的形式存在,其他元素主要以無機鹽的形式存在。常量元素中鈣、鈉、鉀、磷、鎂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很大。(3)常見的微量元素主要有碘、鋅、硒、氟、鐵,可以利用諧音簡記為“點心吸附鐵”,它們的含量雖然很小,卻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鐵、碘、鋅、硒、銅、鉬、鉻、鈷、氟、錳等;第二類為人體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或叫非必需元素),有硅、鎳、硼、釩、鋁、鋰、鋇、鈦等;第三類為有害元素,是指具有潛在毒性,人體不需要,會在一定程度上毒害有機體的微量元素,有鉛、鎘、汞、砷、錫。(4)熟記各必需元素與人體健康的對應關系。例如,缺鐵會引起貧血癥,缺氟易產生齲齒,缺鈣幼兒或青少年易患佝僂病等。(5)應建立“合理攝入”觀,即營養元素或必需元素攝入不足或者攝入過量均會影響人體健康。例如,攝入鉀過量時,會出現惡心、腹瀉;攝入鋅過量時,易發生鋅中毒,免疫功能下降;攝入碘過量時,易引起甲狀腺腫大等。總之,我們在解題時要:認真讀題、理解條件;聯系課本、縝密思維;領會要求、分析解答。

        【鏈接中考】

        1.(2011?雅安)2011年3月,日本強烈地震后,海嘯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外泄,有關131I(碘-131)的相關報道成為熱門話題。請回答下列問題。

        (1)131 I原子中含有53個質子、78個中子。

        ①131 I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②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種穩定的碘原子127I,它和131I同屬于碘元素。127I原子的質子數為。

        (2)專家指出,服用碘片(有效成分為KI)可以治療131I造成的輻射,但服用碘酒(有效成分為I2)卻會引起碘中毒。KI和I2的性質不同的原因是。

        (3)日本地震后,個別居民搶購食鹽。假設某人經醫生確認,每日需要補充166mg KI。已知每千克某品牌的碘鹽中KIO3的加入量為42.8mg,如果用該食鹽替代碘片提供治療輻射所需的碘元素,則每日需食用該食鹽的質量為kg。

        2.(2011?臨沂)下列宣傳用語中,你認為不科學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的水產品,新鮮、口感好,可以放心食用

        B.使用含氟牙膏可預防齲齒

        C.蔬菜、水果能提供和補充多種維生素

        D.缺鐵會引起貧血

        3.(2011?東營)日本3?11大地震引起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氫氣爆炸,引起核泄露。

        (1)爆炸是因為可燃物在。因此,可燃性氣體在點燃之前要。發生爆炸的氫氣來自反應堆燃料棒用作包殼的金屬鋯(Zr)與水的反應,該反應在高溫下生成+4價鋯的氧化物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核事故釋放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是原子序數為53號碘元素的一種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碘131是一種金屬元素B.碘131的放射性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C.碘131原子核外的電子數是78D.碘131的放射性是化學性質

        第9篇: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范文

        【關鍵詞】中醫養生;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

        對每個人來說,生命都是非常寶貴的,健康長壽是人類永恒的追求。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養生保健、病癥預防。養生,含有保養生命之意。中醫養生即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運用各種方法頤養生命、保養身體、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總之,中醫養生就是遵循傳統的中醫理論,對人的身體進行科學調養,減少疾病、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中醫養生對人體健康長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堅持中醫養生,減少疾病,使我們始終精力充沛,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學習和工作,才能對社會、對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因此,有必要對中醫養生進行研究和探討。

        1 中醫養生保健貴在養德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明確提出養生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這是頤養生命、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最重要條件。道家理論對中醫養生保健也提出同樣的觀點:善良、忠誠、愛心、友好、仁慈、同情助人是做人的美德。無論是古代醫學,還是道家理論都論述了中華傳統美德于個人于社會都是有益的。實踐證明,也只有擁有這些美德的人,才會享受到生活中的快樂,促進身心健康。

        2 中醫養生保健重在有規律的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傳統的運動養生方法是我國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在養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運動可以促進人體氣血流通,舒筋活血,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人的氣血暢通無阻才會促使新陳代謝旺盛,從而起到身體保健、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的作用。因此,平時要養成運動的好習慣,特別是老年人和體弱多病的人,更應該堅持運動,不僅防病治病,又可以強筋骨、利關節、促進消化、增強意志、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運動的形式要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合理選擇體育運動方式,如步行、慢跑、騎自行車、武術、太極拳、太級劍、五禽戲、八段錦和適宜的群體運動等。

        3 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

        人有七情六欲,而人的七情六欲與人的健康有直接的關系。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舒暢的心情、良好的精神狀態可以增強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強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從而起到預防疾病的目的。精神極端、心理波動,情感不穩定在一定程度上對人的健康不利。根據中醫原理,我們知道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中醫的這些情緒與健康的觀點多年來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因過度悲傷或者極度憤怒導致一病不起的例子不勝枚舉,所以,中醫有“百病生于氣”之說,認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有很多病例都可以證明憤怒、憂郁、悲傷、驚恐對人身體的影響和危害是最大的,不但影響人的健康,而且制約著人的壽命。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控喜怒,求平和,杜絕憂悲,節思慮,防驚恐,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調節情緒,避免不良心志對身體的不良影響,增進健康。

        4 合理飲食,平衡的飲食有益于健康

        中醫飲食養生就是按照中醫理論,對人的飲食進行科學的調整,注意飲食宜忌,平衡合理地攝取食物,以增進健康,幫助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的養生方法。飲食養生的關鍵是合理飲食、平衡飲食、均衡營養、合理調配、科學滋養,避免飲食不當,造成營養不良,或者營養過剩而影響健康。只有合理地安排飲食,才能保證機體有充足的營養供給、氣血充足、機體的器官功能旺盛,新陳代謝功能才會活躍,人體適應自然能力增強,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強,達到強身健體、抗衰延壽的功效。

        “民以食為天”,飲食的首要目的是吃飽,其次是吃好,也就是吃的有營養,這是人所共知的。但具體說來還有許多講究。飲食養生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兩個方面。

        4.1 合理飲食既強身又防病

        合理的安排飲食,要了解食物對人體的滋養作用,保證機體有充足的營養供給,調整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合理的安排飲食不但保證機體健康,同時可以有效防止疾病。例如:食用動物肝臟可以養肝,又可以預防夜盲癥;食用海帶可以補充碘及維生素,又可預防甲狀腺腫;食用水果和新鮮蔬菜,既可補充營養又可預防壞血病;食用大蒜可以預防流感;喝綠豆湯可以預防中暑;食用蔥白生姜可以預防傷風感冒等,都是通過飲食來預防疾病的案例。

        4.2 合理飲食既益壽又防衰

        歷代中醫都認為合理飲食有助于抗衰防老、益壽延年。中醫認為:“精生于先天,而養于后天,精藏于腎而養于五臟,精氣足則胃氣盛,腎氣充則體健神旺,此乃益壽、抗衰的關鍵”。因此,在進食時選用具有補精益氣、滋腎強身作用的食品。做到谷類、肉類、蔬菜、果品科學調配,軟食、硬食、飲料、菜肴、點心合理搭配,例如:芝麻、桑椹、枸杞子、龍眼肉、胡桃、蜂皇漿、山藥、人乳、牛奶、甲魚等,都含有抗衰老的物質成分,長期合理食用有利于抗衰延壽。此外,飲食調養要合理配膳,不挑食,不偏食,全面營養;飲食要有節制,要定量、定時。饑飽適中,過饑或過飽,都有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對人體健康不利。養成按時進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身體健康都是大有好處的。

        5 注重起居保健養生

        中醫理論認為:有規律、有節奏的生活起居也是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關鍵環節。生命本身就是一種有節奏的物質運動形式,因此,我們要遵循自然的規律和人體本身的節奏,根據年齡、體質、生活習慣等條件的不同情況,因人制宜,來安排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勞作的宜忌、的宜忌、睡眠的宜忌等。

        參考文獻

        [1]王大海.漫談合理飲食[M].中國健康衛生出版社,2010.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 网址你懂的免费在线观看 | 香蕉啪视频在钱看视频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