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居家養老服務概述范文

        居家養老服務概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居家養老服務概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居家養老服務概述

        第1篇:居家養老服務概述范文

        論文關鍵詞:人口老齡化;社區居家養老;社區服務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4408萬人,占總人口的11.03%,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045萬人,占總人口的7.69%同時,老齡人口正以年均3%的速度持續增長。在“未富先老”的社會經濟背景之下,面對如此龐大的老齡人口、如此迅速的增長速度,如何解決好城市家庭照顧功能的弱化與社會養老負擔的問題,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以滿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日常生活照顧需求,就成為當務之急。

        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概述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以社區為中心,養老服務由社區為依托的各種社會力量來提供的一種養老模式。它是介于老人家庭照顧和老人社會機構照顧之間的一種運用社區資源開展的老人照顧方式;由正規服務、社區志愿者及社會支持網絡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幫助和支援,使他們能在其熟悉的社區環境下維持自己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隔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對象主要是那些日常生活能夠自理或部分能夠自理的老年人。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結構主要包括:(1)老人日間護理中心。主要是為白天缺乏家人照顧的體弱及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護理、生活照顧等方面的服務,如膳食、個人衛生、健康護理、護送看病等。(2)老人醫療保健中心。為老人提供送藥、體檢、心理咨詢及疏導、康復護理、健康調查跟蹤及養身保健知識教育等方面的服務。(3)老人家務服務中心。到老人家中提供各種家務服務,如做(送)飯、居家清潔、料理家務、幫助購物、維護維修等。(4)應急救援中心。主要是開通24小時老人服務熱線,并建立事故預警系統,以便及時發現并緊急處理老人遭遇的各種意外生活事故,有效地進行危機的干預。(5)老人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是集文體、教育、社交與日常生活輔助于一體的服務場所,滿足老年人對文體保健、休閑娛樂等方面的需求。

        二、我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得到日益重視,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業的意見》和《關于加快實現福利社會化的意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還專門下發了《關于對老年服務機構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民政部門以社區服務為平臺,致力于推廣社區老年福利服務事業,鼓勵社會承擔部分養老責任,為社區養老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運作體系,各地區的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在管理、服務方面也已經具備了一套比較系統、規范的管理方法。各地正努力探索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在部分大中城市已初步形成了設施服務、定點服務和上門服務為主要服務形式,以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心理保健、文化娛樂、參與社會以及權益保護為主要服務內容的社區養老服務格局。截至2002年,我國的社區老年服務設施已達到23.8萬個,社區服務志愿者組織15.8萬個,社區服務志愿人員900多萬名,民辦社會福利機構1600余家。根據2005年全國范圍的城鄉老年人口的抽樣調查,71.9%老人希望建立健全社區服務體系。

        我國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還只是剛剛起步,處于初級階段,各項職能還不完善。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法律法規不健全,不完善

        社區居家養老缺乏相應的政策法規和完善的服務體系支撐。比如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地位尚未得到承認(如在登記注冊方面受到限制)、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善、扶持非營利組織發展的相關政策不夠完善。此外,為了促進民間資本對社區養老服務的投入,政府應制定相關優惠政策。

        (二)社區居家觀念落后,服務意識相對薄弱

        一些職能部門和社區管理服務部門對開展和加強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觀念落后。沒有認識到我國城市養老職能已經由以家庭為主逐步轉變為以社會為主;沒有認識到社區居家養老是未富先老國情的需要;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事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性認識不夠,服務意識相對薄弱。

        (三)政府職能不清,政社未能真正分開

        由于我國的改革正在進行,社區服務發展在總體上仍屬于政府推動型,社區養老服務還帶有濃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同時,政府在社區養老服務中也出現職能缺位的現象。表現在:第一,基層社區組織責權不一致,街道辦事處作為區一級政府的派出機構,承擔了許多本不應該由它承擔的職責,又把居委會當作政府部門的延伸,經常給居委會分配任務,致使居委會沒有精力為居民辦實事。第二,政府職能缺位。從目前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狀況來看,政府對社區養老服務的支持力度是不夠的,主要表現在對非營利組織的培育不到位、投資社區養老服務的民間資本所應享有的相關優惠政策不完善等。

        (四)資金短缺,資金來源方式單一

        從目前的情況看,社區管理資金來源有限,主要是民政局投入,資金嚴重缺乏。這些經費對居家養老工作的啟動,為一部分老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若要提供較為全面的居家養老服務,無疑是“杯水車薪”。

        (五)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及設施不完善

        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設施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老年服務設施設計不合理,適用性較差;其次,服務設施不夠齊全,無法滿足老年人需求;第三,基礎設施較差,配備也比較單一。

        (六)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化水平低,服務內容過于簡單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社區管理及服務人員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社區管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第二,社區工作的崗位培訓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第三,專業化的服務項目較少,醫療護理、心理咨詢、臨終關懷等專業化服務迫切需要開展。

        三、完善我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建議

        針對目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存在的問題,應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決。

        (一)健全法律法規,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應加快老年人權益和老年社區建設的立法,對其發展做出長期規劃。同時,在我國的現實國情下,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策的支持程度。政府應從宏觀的角度制定各項支持社區養老的政策,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用地、用房優惠政策、養老服務設施收費優惠政策、減征或免征社區興辦老年服務福利事業企業所得稅、放寬注冊條件、免交注冊手續費等,政府應建立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項目的財政支持計劃、城市公建配套法規、社區養老服務管理規章以及社區養老服務實施管理規章等。

        (二)加強社區居家養老的理論研究,改善居家養老的觀念

        養老方式的實踐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應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加強養老方式,尤其是新型居家養老方式的研究,從科學的角度和發展的眼光去審視分析其內在的發展規律,提供預測和規劃的工具。同時要轉換思維,改變居家養老的觀念,增強對社區的主體感和責任感,使社區內的居民對自己所居住的社區產生一定的感情和歸屬感,自覺將自己融人到社區的集體中,并對自己居住的社區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這種社區服務的思維模式的培養和轉變將更有利于社區居家養老的健康發展。

        (三)明確政府在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中的定位,政社分開

        政府應退出社會福利服務生產領域,其角色轉換為社會福利的推動者、提供者和監管者。政府要明確自身在開展社區養老中的職責,充分發揮其主導功能。同時,政府應擺正自己和社區的關系,政府只能是參與,并且其參與行為應該是啟發式、動員式的政策引導,而不是替代。政府應當從不該管的職能中退出來,并將這些職能還給社區組織。政府要把社區養老服務所劃撥的資金真接交給社區自己管理,政府只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社區要積極協調社區中各個主體之間的關系,負責管理社區養老服務的總體事務,自主地開展各種活動,調動社區中的財力、物力、人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而非單純地完成政府指派的任務。

        (四)拓寬養老資金籌措渠道,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發展機制

        要建立以社會籌集為主、政府資助為輔的多層次、多途徑、多渠道的投資發展體制。繼續擴大宣傳力度,鼓勵社會各界積極關注養老事業,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向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捐資、捐物或提供無償服務。同時政府應在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中適當加大對社區養老的資金投入比例,興建養老服務機構的設施,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可根據老年人的實際承受能力,形成不同檔次的服務標準,實行有償服務、抵償服務。這樣既實現了政府購買服務,又滿足了社區不同層次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同時也能吸引私人投資,拓寬資金來源。

        (五)完善社區養老機構的設施建設,尤其是醫療康復設施

        完善社區養老機構的設施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改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使用功能;其次,要完善醫療保健康復設施,開展保健康復、常見病預防等知識講座;再次,完善社區老年文化體育設施。

        第2篇:居家養老服務概述范文

        關鍵詞:養老服務產業;養老服務產業鏈;老年人權益;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59

        1 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現狀

        1.1 養老服務產業概述

        養老服務產業主要是指從老年人生活上及精神上的特殊需求出發,為老年人提供相應的生活照顧、護理和保健等服務的經濟活動的集合。我國的養老服務業從國家包辦的社會養老事業過渡到計劃供給的階段,再發展至現今的市場化階段,逐漸形成了屬于第三產業的養老服務產業。一條完整的養老服務產業主要包括對老年人提供的醫療保健、醫療護理、托管托養、家政服務、休閑娛樂、金融咨詢等。

        1.2 海南省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現狀

        在2010年至2014年期間,海南省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海南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關于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若干政策的通知》、《海南省養老機構管理條例》、《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法規,明確的為海南省發展養老服務產業提供了較為全面的政策支持,使海南省發展養老服務產業取得了初步有效的成果。

        海南省支持和鼓勵養老服務機構發展,截至2015年10月,全省共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213家、養老床位數33586張,其中公辦養老機構177家、床位數17074張,民辦養老服務機構36家、床位數16512張,床位總數比2010年增長624.3%。此外,海南省還通過建設覆蓋全省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信息平臺,開通“12349”呼叫熱線,在海口、三亞、瓊海等市縣簽約了396家連鎖加盟服務商,擴展服務站點260余個,涵蓋家政服務、醫藥配送、維修服務和精神關愛等服務內容,大力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還舉辦初級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鑒定培訓班17期,培養初級養老護理員1210名,先后組建養老服務隊伍50支,為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海南省還積極推進醫養融合發展,在一些資質較好的養老機構內設置老年專科醫院,并積極與當地醫療機構合作,以保障對老年人的健康管理。

        2 當前海南省養老服務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2.1 政策法規不完善

        近年來海南省針對社會化養老機構的優惠政策已初步形成體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針對養老服務產業整體還缺乏具體的優惠政策,出現法律政策滯后的現象。國家層面雖然通過了一些關于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但是海南省還沒出臺與國家政策相配套的措施。

        第一,醫療保險滯后于養老需求。關于老年人醫保的優待政策還未落實,醫保報銷比例較低,個人負擔比例較重;老年人異地醫療保險報銷政策未明確體現。

        第二,對社會養老服務硬件設施建設投資不足。主要表現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日間照料中心、老年大學和文化體育等老年人公共服務設施上的嚴重短缺。

        第三,對養老服務產業的扶持力度較小。養老服務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卻缺少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的扶持,因此出現發展規模小、產品服務低等現狀。

        2.2 企業發展不健全

        養老服務產業涉及的企業多元化,但是當前海南省的相關企業普遍存在著以下幾種方面的問題。

        第一,市場定位不準確。這主要表現為企業對于老年的市場需求缺乏相應的了解,沒有深入考慮到當前我國養老模式的發展主要是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實際情況,因而沒有針對不同的需求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大部分企業規模小而散,出現嚴重的同質化競爭現象。

        第二,養老服務產業市場培育重視不夠。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國養老服務產業起步較晚,因而]有制定出統一的市場規范,導致在實踐中容易出現養老機構服務參差不齊,企業產品標準不一,養老服務人員規范標準不一,市場評估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第三,缺少專業人才。一方面,當前海南省從事養老服務產業的基層人員大部分文化程度較低,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并且他們的工資待遇較低,工作強度反而卻明顯過大。另一方面,缺少高端的老年養護人才,主要包括老年醫學、老年保健、老年心理咨詢等方面的人才較少,難以滿足當前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各類服務的市場需求。

        3 構建海南養老服務產業鏈的建議

        3.1 加強產業之間的合作,積極構建養老服務產業鏈

        從當前海南省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現狀來看,養老機構已經初步形成體系,但在家政服務、社區養老、休閑養老服務等方面還存在滯后階段。構建一條完整的養老服務產業鏈,使養老機構在與醫療機構結合的基礎上,積極與家政公司、社區以及其他老年人保障產品生產銷售企業開展合作,有效形成產業鏈,能夠更好的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從根本上解決老年人在物質和精神上的保障。具體應該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根據我國現有的三種養老模式即家庭養老、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的不同特點引申的不同需求,養老服務產業鏈的各個產業之間的銜接也存在著不同之處,需要對這些不同的服務和需求進行不同的排列,充分形成不同的產業需求組合。

        第二,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和消費。因而產業更應該遵循人性化、服務化的特點,針對不同需求層次的老年人推出不同的服務產品。譬如,對于需要家政服務、健康護理或者休閑文化娛樂的不同服務的老年人,以及需要一些特殊需求的老年人,可以對其進行定制服務產品和計劃。

        3.2 完善政策法律法規

        老齡化加劇后,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嚴重滯后于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老年人的利益無法得到切實保障。而且我國開始發展養老服務產業還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我們可以效仿國外的先進經驗,積極出臺相關法律政策和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相銜接,海南省可以結合本地養老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地方法規和政策。

        第一,加強對社會養老服務的投入。結合海南省養老出臺相關政策積極鼓勵政府引導,社會興辦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日間照料中心、老年大學和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并完善民間養老機構與老年人醫保制度銜接的政策法規。

        第二,扶持養老服務產業,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針對社會興辦的養老機構以及養老服務產業鏈上涉及到的各類企業,推出不同幅度的稅收優惠政策。譬如,對社會興辦的養老機構可以實施免征房產稅;對家政服務和健康護理機構減免企業所得稅等,旨在為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3.3 加強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

        針對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展開不同的培養計劃。一方面,政府可以與海南省地方高校、職業院校展開合作,積極開設養老服務專業,聯合培養老年醫學、老年社會工作、老年心理咨詢等高端養護人才;另一方面,積極改善當前基層養老服務人員工資待遇低、工作強度大的現狀,鼓勵養老服務人員考取職業等級證書,從而不斷激勵自身加強技能培訓、提高服務質量。

        第3篇:居家養老服務概述范文

        關鍵詞 空巢老人 志愿服務 措施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識碼:A

        通過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可以知道,60歲及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比13.26%,同2000年“五普”相比,提高了時上升2.93%;65歲以上人口占比8.87%,增加1.91個百分點 ,老年化嚴重已成為社會問題。其中最嚴重、涵蓋面最廣的則是空巢老人的問題。

        一、空巢老人概述

        (一)空巢老人產生的原因。

        1、個人原因。根據調查發現,有20.5%的低齡老人,在經濟、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希望獨立生活,尋求更多的自由空間。或者有些老人對于生活的地方感情較深,不愿搬離原住處,而成為空巢老人,這樣的占10.7%左右 。

        2、家庭原因。針對空巢老人產生的家庭原因,對遼寧鞍山市某區進行調查,發現主要原因有避免與后背發生沖突、老人不愿增加子女負擔、住房緊張、子女不愿贍養等幾點,其占比各不相同。

        3、社會的原因。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許多觀念制度也發生了改變,導致出現了一些空巢老人。很多子女在結婚成家后,有了自己的住房就會與老人分開居住,使老人獨自居住;有些子女在外地求學就業,時間長了很多就會居住于此處,而使得家里的父母等成為空巢老人;也有因為婚嫁等原因,而在異地成家,出現空巢老人的情況。

        (二)空巢老人的生活現狀。

        1、經濟水平低,生活壓力重。我們常說“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學”,但是都需要經濟來決定老人的生活質量。根據調查發現,空巢老人經濟主要是退休金、子女贍養費用、工作收入、社會救助等。其中退休金占比最重為56.7%,子女贍養費占53.3%,而工資收入僅為6.7% ,由此可知空巢老人的經濟并不寬裕,除了支付日常生活外,很難應對疾病及其他支出,生活壓力大。

        2、健康保障低,身體狀況差。老年人由于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會隨之變差,患病率急劇增加。而53.3%的空巢老人身體一般,身體不好的占據13.3%,僅有33.3%的空巢老人身體狀況好 。而且空巢老人對于康復需求較低,大多為慢性病等一些小毛病,醫療設施不完善,很難及時對于空巢老人進行身體檢查。由此可見,保障空巢老人健康十分重要。

        3、情感交流少,誘發精神疾病。在當前這個生活、工作快節奏的時代,年輕人因為學習、工作、生活等壓力大,忽略了對老人的照顧,使得許多空巢老人形單影只,精神狀況差。相對于與子女同住的老人,空巢老人由于孤獨寂寞,極度缺乏安全感,精神空虛,加之與親人的情感交流少,不善于社交,更會出現“空巢綜合癥”,嚴重的會引起身體疾病,如:抑郁癥、老年癡呆、心理疾病等。

        二、志愿服務措施

        根據目前我國空巢老人的生活現狀分析,我們可以從空巢老人的經濟、健康、精神等方面采取一些措施給予有效的幫助,將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務持續進行,關愛空巢老人。

        (一)建立健全養老保險制度、社會福利制度等,提高養老生活質量。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空巢老人的關注力度加大,政府也采取了一定措施,給予空巢老人最大的關愛與志愿服務。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險制度,解決其在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困境,使其養老生活有所保障;建立空巢老人社會福利制度,尤其是以家庭作主體,社區為依附,各福利機構為補充的養老福利體系。實行空巢老人的長期福利財政保障,從經濟上解決“老有所養”的問題,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增加幸福感。

        (二)建立老年醫療衛生、康復護理項目,保障空巢老人身體健康。

        “看病難,看病貴”是目前社會最主要的問題,尤其是對于眾多空巢老人,醫療保障是十分必要的存在。因此,政府應該建立適合的老年醫療衛生、康復護理項目,定期向空巢老人提供一些常規檢查及醫療保健服務,還要建立完善老年人的健康檔案,大力宣傳醫療保險及疾病防治,采用服務熱線等方式為空巢老人提供醫療咨詢,讓空巢老人也掌握一些醫療知識,隨時關注身體狀況。

        (三)增加同空巢老人的情感交流,開展多種志愿服務活動,豐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

        很多空巢老人缺少與親人的情感交流,嚴重缺乏安全感,因此要注意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鼓勵空巢老人參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活動,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達到“老有所為”,精神上“老有所依”的狀態,隨時與社會保持同步。

        除此之外,社區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老人之家等交流平臺,為老人提供免費的休閑娛樂、學習等志愿服務,如:老人舞蹈社團、繪畫班、手工藝、合唱團等都是空巢老人拓展交際,愉悅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徑。

        三、結語

        當然,這些措施還遠遠不夠,應該號召更多的人一起加入“關愛空巢老人,志愿服務進行時”這個行列中,為眾多的空巢老人帶去一份溫暖。

        (作者:遼寧省鞍山市鐵東區和平街道辦事處團工委書記)

        注釋:

        田奇恒,孟傳慧.城鎮空巢老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探析――以重慶市某新區為例[J].南京: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2012(1):76-79.

        俞賀楠,王敏,李振.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出路研究[J].河南:河南社會科學,2011(1):198-201.

        徐小林,丁松寧,趙華碩等.社區空巢老人生存狀況及社會支持狀況[J].吉林: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10):75-77.

        第4篇:居家養老服務概述范文

        【關鍵詞】農村養老;互助養老模式

        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9-021-01

        近年來,黨和政府對養老問題高度重視,養老模式已初步建立了模式框架。但已有的解決問題方案忽視了對農村自身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特別是老年人群體智力體力資源、人情資源以及社會資源。如若這些資源能被有效開發,將有助于更好地解決我國的養老問題。

        一、農村互助養老模式概述

        互助養老是通過老年人鄰里互助、親友互助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在互助過程中實現精神和生活照料方面需求的滿足。我們可把農村互助養老理解為:以村莊為單位,將該區內的老年人以及無工作人口進行吸收登記,通過年輕的照顧年老的、健康的照顧有困難的方式實現老年人群體間相互照顧和慰藉,從而低成本、高效率地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農村互助養老依照養老居住方式可以分為:1.集體養老院養老,政府出資在農村集體建造社區養老院,服務人員統一到養老院服務;2.居家養老,老年人依舊住在自己家中,服務人員上門服務。

        在服務人員的設定上,可根據老年人年齡大小分為:第一層為年齡最長者以及生活不能自理者,他們可優先享受養老資源;第二層為年齡稍長但生活能自理的老人;第三層為年紀較輕有閑暇時間的人。其中第二層次人群可視自身情況有選擇地為第一層人群提供日常生活上的照料;也可發揮年齡層較接近的優勢經常看望第一層人群,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同時第二層人群也享有養老資源。第三層人群基本同第二層人群相似,但他們可幫助一、二層人群完成較重的體力活,由于他們暫時不需享受養老資源,因此他們可將所做的服務按比例換算成物質補償。

        綜上可以看出,互助養老模式不僅能基本滿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減輕我國養老壓力,還能實現傳統孝道復興,在村落和社區里形成尊老愛老的風尚。

        二、農村互助養老的可行性分析

        (一)外部扶持優勢

        在老齡化社會加劇的今天,國家號召社會各界共同承擔起這項重擔。互助養老模式的外部優勢在于:政府支持,和社會各界給予的支持。

        1.“新型農村養老社會保險”的貫徹與落實。雖然目前“新農保”在具體執行和運作以及養老金支付壓力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但“新農保”的開展和全覆蓋為中國廣大農村人口尤其是老齡人口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2.子女支持是重要支持之一。這類支持中主要包括資金支持,如寄發生活費,給老年人購買所需物品,老年人生病時需醫療保險支持時給予國家不能給予完全支持時則需要子女的支持等。

        3.在醫療保險費用方面獲得的支持。在參加醫療保險期間如果老年人生病并且產生了巨額的醫療費用時可以為老年人提供補償醫療產生的費用的保險。農村老年人參與的保險一般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二)內部自身優勢和可行性

        1.“孝”文化在農村養老文化中依然占核心地位

        目前,在我國大多農村還是血緣和地緣相結合的狀態,傳統孝道在農村思想和文化中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同時,多數村落中村民都有或親近或疏遠的親屬關系,這就更進一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從而很容易將村民帶入到互助養老即將要扮演的角色中。另外,農村老人健康化。農活是每個農村人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經常勞作使得農村同齡老年人比城市同齡老年人更加健康。

        2.傳統契約精神在農村互助養老的作用

        “契約”意為同意交換或同意約束。認為,契約的完成是權利和義務的清算。隨著契約精神在中國農村的廣泛化,將契約精神運用于農村養老互助模式中去的極大契合與優勢。農村是一個地緣和血緣相結合的傳統社區,在這里人情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人情背后也就是契約精神的體現。對于農村養老模式,我們同樣可以采取相似的方式,將契約精神植入互助養老模式中,利用其本身優點有效地約束參與互助養老人群的行為,增加心理信任感,從而提高互助養老模式的穩定性。

        3.農村剩余有效勞動力得到再次利用

        隨著城市對勞動力需求的增加和社會流動的加速,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轉移到城市。由于農村剩余勞動力輸出多為城市中重體力工作,年齡稍長者便不能勝任。這些中老年剩余勞動力,不能承受城市重體力工作,但除了生活能夠自理以外又具有多余精力照顧他人。此類勞動力便是互助養老模式構建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人群。他們能夠通過這個模式建立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在互助中實現自助。

        參考文獻:

        [1]朱傳一.開拓互助組合養老的新模式[J].中國社會工作,1997(1).

        [2]白峰.“互助養老”演繹養老新概念[J].社區,2011,15(11).

        [3],鄉土中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陳競.日本公共性社區互助網絡的解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2007(1).

        第5篇:居家養老服務概述范文

        [關鍵詞]老年社會工作 社區養老 社會工作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11-0015-01

        引言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在我國,傳統的養老體制和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我國老齡化人群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種高效并符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模式。現階段,我國的社區養老在逐步展開并完善,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尤其體現在城市的社區養老工作領域中。但是在開展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如此類問題,如服務專業性不足,專業性人才缺少,服務理念單一等問題。為此,筆者結合當下我國老年社會工作在社區養老中開展的情況,淺析老年社會工作在城市社區養老中的作用。

        一、 我國社區養老含義

        我國社區養老是以家庭模式為主,社區機構養老為輔,是利用現有社區資源開展的介于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之間的一種照顧老年人的方式。其特點表現在:讓老人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的服務機構和專業人員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或托老服務,填補因各種因素造成的家人無法達到照顧老人的問題。

        二、 社區養老在我國發展的現狀

        從組織形式上看,行政管理色彩濃厚。我國的社區養老照顧主要由政府提倡并出臺鼓勵政策,具體實施由民政部門負責,不同區的街道辦事處、地區居委會在管理、服務方面形成了一套便于其操作的特有的系統和管理方法,雖然便于管理操作,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就存在程序化明顯的缺點,行政色彩濃厚。

        從社區養老資金來源上看,社區養老資金不足。政府投資是我國社區養老資金來源的主力,大型的社區服務項目、服務組織、社區服務設施均靠政府出資籌建,只有少部分來自于民間團體。從總體上講,我國老年社區養老工作仍處于發展建設階段,需要政府投資的部分多,但由于資金的短缺,這就決定了政府只能“抓大放小”重視基礎建設,對于細分的領域無法滿足,如社區養老環境、社區醫療護理設施、社區文娛設施等方面的需要。

        從社區養老具體服務上看,專業化的項目需要開展。社區養老主要是利用社區內的現有資源和老人家庭中現有的設施,由社區組織、志愿者或家政服務人員來提供照顧和幫助,實現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的有機結合。但是大多開展的服務都處在最基本的服務階段,內容單一化,服務體系有待完善。體現社工專業能力的服務應該開展,如醫療社會工作、心理咨詢、臨終關懷等服務。

        三、老年社會工作在社區養老中的作用

        在以往的社區養老工作中,基層工作者按照國家政策例行公事,偏重于從行政角度出發,這樣的結果就是無法從根本上滿足并解決服務案主的實際問題。由于缺乏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無法從社工角度預測服務案主的感受,平等對待、感同身受、尊重案主等方面在服務中往往難以體現,進而易使被服務的案主產生負面情緒,排斥或不愿意接受社區基層工作者提供的照顧和幫助等。但是,社會工作者由于受過專門的培訓,能夠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服務對象提供專業的幫助。根據實踐反饋,我國老年社會工作在社區養老中主要發揮以下作用:

        (一)促進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化

        現階段我國社區養老服務仍停留在初級階段,主要是提供家政服務、困難救濟以及臨時照顧。專業化服務,如醫療護理、心理咨詢、臨終關懷等,由于基層工作人員素質的限制,無法展開。而作為社會工作者,則能夠深入社區,以更加親民的形象獲得老人群體的支持,運用老年社會工作原理和社工方法開展專業服務,從服務對象的現實需求出發,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使社區養老的優勢落到實處,切實地讓社區老年人感受到社會工作者的能力,取得老人信任的同時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數。

        (二)定期組織培訓,運用專業理論引導社區服務人員

        社會工作者都是經過專業學習培訓,取得社會工作資格證的專業人士。社會工作者搞好自身工作的同時,應扮演教育培訓的角色,對基層工作人員進行社會工作專業知識的培訓,提升工作人員專業技能,從而幫助他們運用專業理論幫助案主,提供專業服務,提升案主自我完善能力和信心,提高服務質量。

        (三)促進相關社會政策完善

        由于我國的社會福利制度還不夠完善,社會工作者可以在熟悉國家相關法規的基礎上,運用老年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并結合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和案主需求,努力發現社會工作中老年群體的實際需要,積極向相關部門提出建議,促進相關政策完善,使社區養老能夠有法可循,保證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陳永生.對我國社區養老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8.

        第6篇:居家養老服務概述范文

        [關鍵詞]城市老年人 贍養方式 社區照顧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6-0006-01

        一、關于社區照顧的概述

        社區照顧贍養方式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最傳統的老年人贍養方式是家庭贍養,贍養的重任一般落在家庭婦女身上,當越來越多雙職工家庭出現時,家庭贍養已經無法滿足贍養需求,機構贍養就誕生了。養老機構的出現為城市解決了大批老年人的贍養問題,減輕了很多家庭的贍養壓力。但是,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趨勢的加重,城市老年人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養老機構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贍養需求。在家庭贍養和機構贍養都無法滿足城市老年人的照顧需求時,社區照顧也應運而生。與家庭贍養和機構贍養相比,社區照顧具有以下優點:它能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服務,克服家庭成員因為工作和生活瑣事無法為老人提供悉心照料的弊端,也能克服機構贍養給老年人帶來的“面子”和心理壓力,能夠讓老年人和家庭成員之間保持近距離的交流,能夠滿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社區照顧興起于英國,但是在我國的發展還不成熟,需要采取各方面的措施改善我國社區照顧的環境。

        二、推進社區照顧模式發展的積極對策

        (一)社區照顧機構要主動尋求與其他部門的協作,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社區照顧作為一種新的老年人贍養方式,其不應該孤立存在,而應該充分依托社會資源,這樣才能讓社區照顧得到更完善的發展。社區照顧機構應該主動與當地的民政和衛生部門溝通,應針對社區老年人口的數量、贍養特點等與其做好協調,爭取得到民政部門和衛生部門的支持,完善社區照顧的資源,以便為社區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二)社區照顧機構要壯大服務人才隊伍,提高社區照顧的服務水平

        社區照顧機構的存在是為了讓社區的老年人得到充分的照顧,如果沒有專業的人才,不能掌握老年人日常起居的照顧特點,那么很難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細致入微的服務。社區照顧機構要發展、要壯大,必須有專業的服務人才做支撐,因此,社區照顧機構要加大專業人才的聘請力度,走專業化服務道路,讓社區照顧表現出其優于家庭贍養和機構贍養的優勢,只有這樣,社區照顧機構才能贏得社會大眾的信賴,才具備繼續發展的基礎。此外,社區照顧機構要加大對工作人員的培訓,特別是專職的護理人員,必須讓他們掌握扎實的護理知識,必須能熟練照顧老年人起居;社區照顧機構還要對工作人員進行社區照顧各方面的宣講,讓他們牢記社區服務理念,熟悉社區照顧流程,秉承社區服務的宗旨,全心全意地為社區照顧機構服務。

        (三)國家和地方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社區照顧機構的發展,為其提供必要支持

        我國社區照顧機構起步晚,發展慢,還不能滿足城市老年人贍養的需求。因此,國家和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社區照顧機構的發展,要為其提供必要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可以由國家和各地政府合力,充分動用各地的社會資源,加大社區照顧機構的建設力度,盡量做到社區照顧機構的普遍化,讓城市各個社區的老年人都能夠就近得到社區照顧機構的照顧。

        (四)社區照顧服務要拓展其服務范圍,建立多層次服務模式

        根據當前我國城市老年人的贍養特點,我們可以拓展社區照顧的服務范圍,變單一的到社區服務機構上門服務為提供托管。首先,可以堅持社區上門服務為主。上門為社區老人提供周到服務,也可以讓社區的老年人到社區照顧機構進行照顧,可以豐富照顧形式,進行日托或全托,上班族可以在上班前將老人送到社區進行托管照顧,可以在下班之后將老人接回家,如果有的家庭常年需要出差也可以進行全托服務,對全托老人實行集中化管理。通過拓展服務范圍,可以為社區的老年人提供周到的服務,減輕社區家庭的壓力。

        (五)加大宣傳,提高社區照顧的影響力

        當前,很多地方的社區照顧服務因為受城市居民思想等的制約,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要想解決問題,必須加強宣傳,要讓社區居民認識到社區照顧相比較家庭贍養和機構贍養是有其獨特的優勢的。可以通過社區宣傳平臺進行宣傳,也可以通過印制宣傳冊進行宣傳,要讓社區居民充分認識社區照顧的特點。只有提升社區照顧的影響力,才能讓社區居民更放心地將老人交給社區照顧機構,才能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社區照顧機構的建設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的形勢下,必須讓老年人得到妥善照顧。而僅僅依靠家庭贍養和機構贍養是無法實現的,必須依托家庭贍養、機構贍養和社區照顧為一體的服務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才能維護社會的安定和諧。

        【參考文獻】

        [1]付裕.非營利組織參與城市老年人社區照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第7篇:居家養老服務概述范文

        關鍵詞:護理服務;養老機構;服務管理

        1 系統概述

        據中國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萬人,占總人口的16.1%[1]。面臨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問題,尋求各種有效解決辦法刻不容緩。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年~2020年)》中明確加強護理信息化建設:借助云計算、物聯等信息技術來推進護理信息化建設[2]。在“十三五”規劃綱要會議中指出需加強養機構服務質量監管[3]。目前市場上的養老機構管理系統功能集中在基礎業務管理,缺乏對服務核心業務的管控,主要原因是對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缺乏全面與系統的研究[4]。養老機構護理管理粗放式、服務標準化及量化缺失、服務監管不到位等普遍現狀表明,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服務管理成為必要手段。

        本系統旨在實現服務的規范化、服務過程陽光化,彌補服務難以管控的盲區;實現老人各類服務需求的個性化管理以及支持服務評價反饋;實現護理人員快速、方便、有效的服務報工管理,為服務績效考核提供有效依據;實現各項方便、快速的查詢與統計功能。

        2 系統需求分析

        養老機構服務管理核心內容包括實現服務標準化、老人服務可配置、劃分服務責任片區、服務任務執行與監管、服務評價。服務標準化指養老院根據院內實際情況明確各項具體服務項目,包括服務內容、服務分類、標準工時、服務價格等,以及各護理級別的具體服務內容與服務頻次。老人在入院時通過護理等級評估及意愿來明確具體的服務需求,支持服務需求個性化配置。劃分責任片區是將護理人員及服務區域或老人進行捆綁,護理人員執行所在責任片區的服務任務,以實現服務區域化管理。服務任務執行及監管過程主要借鑒工業生產管理的思路,老人的服務需求配置相當于服務訂單,每天由系統的自動排程器生成服務任務,護理人員通過移動APP查看所在區域的服務任務,執行服務過程中能夠快速記錄服務開始及結束時間,實現服務執行情況的有效監管以及作為員工績效的依據。老人或家屬可隨時通過移動APP查詢老人的服務情況,對已完成服務進行評價,提高服務質量管理水平。服務管理整體流程如圖1所示。

        3 系統設計

        3.1 系統設計原則

        可靠性原則:保證系統能持續運行,在規定時間周期內可實現所述條件程序要求,當故障發生時能保證系統數據的完整性。

        高性能原則:在面臨大用戶量的時候,系統服務層需要消耗大量CPU、內存和磁盤I/O資源加以應對,保證用戶獲得良好的體驗。

        易用性原則:通過人機交互方式的設計,達成人機界面友好,輸入、輸出方便,圖表生成美觀,檢索、查詢簡單快捷等目標,并在系統的可擴展、可配置設計的支持下,實現靈活的可擴充性和高度的可配置管理性。

        安全性原則:對不同的系統用戶分別在增、刪、改、查、導入、導出等設置不同的操作權限,同時系統具備數據庫的備份及恢復功能。

        3.2 系統軟件架構設計

        系統的總體框架主要分為基礎設施層、數據層、支撐層、應用層四大部分。系統總體采用靈活的框架式設計,支持“隨需搭建、無縫整合”的建設方式,保證框架具有良好的擴展性。

        基礎設施層:主要包括網絡體系、硬件設備和操作系統。網絡體系包含有線與無線網絡,用于保證系統的安全通信;硬件設備包括服務器及存儲資源等;操作系統要求電腦主機系統為Windows XP以上,移動設備為Android操作系統。

        數據層:實現各種基礎數據和動態數據的數據庫存儲。數據層包含的數據庫主要有:老人及員工等基礎信息、護理資源信息、健康檔案信息、業務數據等四類核心數據。

        支撐層:指系統建設的一些基礎的、共用的構件,主要包括安全認證服務、基礎業務邏輯服務等。安全認證是通過多種技術手段,對用戶的身份進行驗證以保證系統的安全性;業務邏輯服務中封裝了實現本系統的各種基礎功能業務邏輯,通過組件化的方式來提供基礎服務。

        應用層:基于數據層的數據支持及支撐層的各類服務支持構建了系統的業務應用。主要分為WEB系統和移動終端應用,用戶可使用應用層的各類系統功能以實現對養老機構服務的管控。

        系統總體框架如圖2所示。

        3.3 系統模塊設計

        養老機構服務管理運作系統劃分系統Web端功能模塊與移動終端APP功能模塊。系統模塊設計如圖3所示。

        系統管理:模塊主要功能是維護系統用戶信息及不同維度的用戶組定義,記錄系統用戶的操作歷史,方便管理員了解系統運行狀態。

        基礎管理:模塊主要功能是維護員工信息、老人信息、服務項目、服務時間等基礎數據,為服務需求配置及計劃提供基礎數據支持。

        服務中心管理:模塊主要功能是供計劃員進行護理人員的分責任片區管理以及維護片區內老人的個性化服務需求。

        服務管理:模塊主要實現對服務的過程管理,包括服務任務的生成、執行過程、完成情況統計,供機構工作者及老人或家屬查詢統計各項服務進度,為員工績效考核提供評估依據。

        移動APP:模塊主要功能是供護理人員查詢責任片區內的工作單以及服務報工,老人或家屬可查看老人具體的服務情況并對已完成服務進行評價。

        4 系統實現

        養老機構服務管理系統采用J2EE技術架構,采用面向對象開發技術,基于Web Service或REST方法接口的技術實現數據交換與共享傳輸,基于業務基礎平臺構建應用系統。在數據庫設計方面,本系統采用具有高可移植性、高吞吐量的關系數據庫ORACLE 11g來設計各類數據的存儲結構,保證了數據的可靠性、共享性、大量性等完整性管理。在系統部署和應用方面,采用互聯網技術和云計算及云存儲技術,具有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擴展性、維護成本低的特點。在信息存儲方面,采用了多線程技術、高速緩存技術、索引技術、故障智能恢復技術、Ajax異步調用技術、Flex RIA富互聯網應用技術來確保證系統的高性能,確保大用戶量情況下能高效運行。在系統界面設計方面,采用風格一致的專業UI設計,以提升客戶端用戶體驗感。在移動設備服務報工方面,依賴RFID技術,通過無線電信號識別老人的服務任務,以接觸式操作獲取任務的開始及結束時間,實現護理人員工作狀態的實時監管。開發環境如下:

        服務器操作系統:Windows Server或Linux;

        客戶端操作系統:Windows XP/2000/2003/Vista/Windows 7/ Windows 8;

        關系數據庫:ORACLE 11g;

        應用服務器:Apache Tomcat;

        JAVA虛擬機:JDK1.7.1;

        Android2.3以上版本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或平板。

        5 結束語

        文章對養老機構服務管理進行全面、系統的需求分析與系統設計,采用J2EE技術架構、云存儲等技術開發,實現了養老機構服務標準化、可個性化配置、過程化監管、員工績效統計、服務評價的閉環管理功能,對推進我國護理管理信息化、規范化、陽光化有著重要的實現意義。目前本系統已在多所養老機構或養老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服務的標準化水平、服務實時監管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N].人民日報,2016-03-01(010).

        [2]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管局.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印發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6-11-24)[2017-02-10].http:///yzygj/s3593/201611/92b2e8f8cc644a899e9d0

        fd572aefef3.shtml.

        [3]民政部門戶網站.: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EB/OL].(2016-12-22)[2017-02-10].http:///article/yw/shflhcssy/ldjh/201701/20170100002907.shtml.

        第8篇:居家養老服務概述范文

        關鍵詞:城市家庭;代際關系;共同居住;經濟幫助;老年人供養

        中圖分類號:F8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6-0099-03

        引言

        隨著中國“老年化”問題的加劇,中國養老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許多和養老有關的話題、政策、計劃不斷被搬到臺面,近期,無論是公務員養老雙軌制,還是“以房養老”政策的提出,都是圍繞著養老問題。最近一組數據顯示,“養老機構建設”成了網民最關心的內容,關注度達到了71%。而養老金改革、失獨等特殊人群養老等話題也頗受輿論關注,關注度分別為20%和9%。①中國人民大學研究數據顯示,城市靠退休金生活的老人達2/3。我們從中發現傳統的家庭養老的地位似乎走下降趨勢,人們更多地轉向了機構和政府養老的方向,家庭養老已經無法應對目前的老齡化趨勢,已經無法滿足目前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家庭養老曾一度是中國養老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隨著社會結構國家政策以及經濟情況的變化,家庭養老的職能以及家庭代際關系也發生了變化,尤其在城市,城市的發展與家庭關系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而現在城市的發展也越來越迅速。本文意在通過調研獲得的有關南京五個區的400個家庭的有關數據,對目前城市家庭代際關系進行相關分析,了解目前城市老年人生活狀況,根據分析結果提出一些相關的意見,對中國未來養老計劃有借鑒意義。

        一、文獻綜述

        馬超(2007)的研究發現,空巢家庭增多,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家庭代際關系保持“分而不離”,代際經濟交流雙向發展;代際關系雙方平等、民主意識增強;代際關系重心下移的問題。羅楠(2012)的研究發現,家庭結構趨于核心化、小型化和高齡化發展,家庭養老功能減弱,社會養老不健全,城市社區養老模式呈多樣化發展,城市老人精神層面上大多還是傾向于家庭養老。蔣曉平(2012)提出了從目前城市青年啃老角度研究了逆向代際關系。張麗萍(2012)的研究表明,在生活可以自理時,老年人以居家養老為主,希望獨居的比例較高;在生活不能自理時,城市老人希望到機構養老和與子女同住的比例提高;此外,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居住地類型、生活費來源等對養老的居住安排影響顯著。王躍生(2012)的《城鄉養老中的家庭代際關系研究》中以2010年“中國家庭結構與代際關系變動分析”調查數據為基礎,考察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生活費用來源和起居照料,發現農村65歲以上老年父母以與已婚子女共同生活為主,但獨立生活已顯示出增加趨向,城鎮老年人則呈現獨立生活和與子女共同生活并存的局面。Chan(2011)、Lei etal.(2012)利用CHARLS數據對中國代際轉移的動機進行了研究,其研究表明,收入越低的父母子女經濟幫助的概率越高。轉移規模與父母收入水平不存在顯著的關系,既不支持無私動機假說,也不支持交換動機假說。

        二、實證分析

        本文的實證分析數據來源是我們項目小組2013年七八月基于南京五個區的城市家庭的400份調研數據。其中包括了400位老人以及695位成年子女的相關數據。

        (一)描述性統計

        本次調查數據:(1)老年人性別分布為男性為63%,女性為37%。(2)年齡分布為:1930年以下:1人,0%;1930―1935:25人,6%;1936―1940:69人,17%;1941―1945:117人,29%;1946―1950:99人,25%;1951―1955:58人,15%;1956―1960:25人,6%;1960以上:5人,2%。(3)文化水平分布:文盲:9%;小學:16%;初中:44%;高中及以上:31%。(4)退休前的工作性質分布:政府機關:1%;企業:31%(其中包括了在某些公司工作的工人);行政事業單位:32%(其中包括老師、交通運輸等工作人員);個體戶:8%;無工作:6%;其他:12%(包括一些無法準確定性的工作)。(5)老年人身體狀況分布:不好:14%;一般:58%;好:28%。(6)老年人日常生活受誰照顧情況:自己:70%;子女:8%;配偶:3%;保姆:2%;自己和子女:2%;自己和配偶:14%;子女和配偶:1%;自己、子女和配偶:0%。(7)被調查老年人中僅6人聘請了保姆。(8)被調查老年人主要經濟來源分布:勞務收入和子女幫助:1人;自己勞務繼續收入和養老金:7人;自己繼續勞務收入和儲蓄性收入:13人;子女幫助和養老金:9人;子女幫助和儲蓄性收入:7人;養老金及儲蓄型收入:4人;子女幫助、養老金、儲蓄型收入:1人。(9)被調查老年人收入水平分布:1 000以下:14%;1 000~

        2 000:20%;2 000~3 000:39%;3 000~4 000:10%;4 000~5 000:9%;5 000以上:8%。(10)被調查老年人期望獲得經濟類型分布:自己勞務:29人;子女幫助:19人;政府幫助:243人;其他:85人(其中絕大部分表示目前生活來源已足夠不需要額外的幫助);政府幫助和其他:4人;子女幫助和政府幫助:21人;自己勞務和子女幫助:2人;自己勞務和政府幫助:3人。(11)被調查老年人配偶情況:321人配偶健在。(12)老年人與子女同居情況分布:188人與子女同居,211人不與子女同居。(13)695位成年已婚子女中,356位子女給予老年人經濟幫助,339位子女不給予老年人經濟幫助。(14)老年對已婚子女進行經濟幫助的情況:695位成年已婚子女中,111位接受老年人的經濟幫助,584位沒有獲得老年人的經濟幫助,老年人對子女的經濟幫助中還包括了還房貸等經濟支出。另外,264位子女與自己父母互相不提供經濟幫助 30位子女與自己的父母互相提供經濟幫助。(15)成年已婚子女的未成年子女是否受到老年人照顧的情況,374位成年子女的未成年子女受到老年人花時間照看。

        (二)數據分析

        對于獲得的400份樣本數據的分析以及調查過程中了解到的情況,我們對此次調研以及數據分析結果進行一個簡要概述。

        在此次調研中,我們選擇了南京市5個區為調研地點,有經濟相對發達的和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兩種情況的樣本分布較為平均。但是由于老年人退休前工作地點與目前居住地點并不一致,并且老年人收入水平一欄在各區都有不同水平的分布,所以我們觀察發現區域的影響對本次調研的結果影響并不是很大。

        在此次調研中被調查老年人的年齡分布較為合理,本項目調查主題圍繞了代際關系,而大部分調查對象的年齡所處階段合理,且有未成年的孫子、孫女,有利于研究。經數據分析,雖然目前國家的養老金遠遠不足,但是大部分調查對象通過退休前的自我繳納和單位繳納養老金等方法在退休后都有一筆養老金,同時部分老人并沒有享受到養老金。養老金的水平也有很大的差異,退休前工作性質和學歷的不同對養老金水平影響很大,尤其是個體戶與政府機關人員之間。除了依靠養老金外,許多老年人還依靠儲蓄性收入或者繼續勞務,相比之下,和以往我們觀念中依靠子女的情況反而較少,這表現出現在老年人即使退休了主要依靠自己獲得經濟來源的時間越來越長。在老年人希望獲得哪方面的意愿中,大部分老人還是希望從政府方面獲得,一方面考慮到經濟來源的穩定性,另一方面考慮到目前子女的生活和經濟壓力太大。對于政府的期待更大過其他方面。雖然南京是比較大的城市,但是在被調查的對象中除非自身自理狀況非常糟糕的情況,家庭中聘請保姆的情況較少,身體只要不是太差,基本上是自己照顧自己,或者自己與配偶相互照顧,由子女照顧的情況也逐漸減少。

        在被調查對象家庭人口方面,經調查整理有以下幾種情況:(1)在老伴已經去世的情況下:1)被調查老年人單獨居住;2)被調查老年人與自己的孫子或孫女居住;3)被調查老年人與自己的某個成年子女或多個成年子女一同居住;(2)在老伴健在的情況下:1)與老伴兩人一同居住(這種情況在調查樣本中較多);2)與老伴以及老伴的父母同住(這種情況大多存在在被調查對象剛剛退休或本人有年齡較大且需看護的父母之間);3)老人與自己的老伴及自己的成年子女;4)老年人與自己的老伴以及成年已婚子女及子女的子女;5)老年人與自己的老伴以及成年已婚子女(及成年子女的子女)以及老年人的未婚子女的大家庭模式。我們發現目前老年人與成年子女分開居住的情況比較多,超過了調查樣本的一半,許多老年人也并不希望與成年子女共同居住,還有一種常見的居住模式即老年人與成年子女的子女一同居住,這樣方便了老年人對孫子(女)的照顧,但是5人共同居住的情況也不在少數。而5人同居的情況下,父母來自外地來到南京照顧子女家庭的情況比較顯見。

        經分析與總結,第一種即較年輕、工作剛剛起步或者剛剛成家的成年已婚子女不僅生活上不給予父母經濟幫助,老年人還會以現金、還房貸或者在孫子(女)身上花費等形式給予成年子女幫助。第二種經濟狀況不如父母的成年子女反而更多地從老年人那獲得經濟幫助。第三種子女、老年人經濟狀況都比較好的狀況,有互相提供經濟幫助的情況,也有雙方互不提供經濟幫助的情況,還有子女對老人提供經濟上的幫助。第四種子女、老年人經濟狀況都不好的情況,有老年人單方面給予子女經濟幫助,也有雙方互不給予經濟幫助,此類情況依然有較多老人通過再勞務或其他方式來幫助自己子女的家庭。

        對于被調查的對象中,基本上如果子女父母雙方住在本市或本區范圍,子女又有未成年子女,那么老年人一般都會花時間照顧其子女的未成年子女,單據初步觀察,這種照看越來越不與經濟掛鉤,因為很多老年人照顧其子女的未成年子女不僅沒有從子女那獲得經濟支持,反而會從自己的經濟收入中支出,同時一同居住的模式下,有時老年人對家庭支出的比例甚至超過了子女。但是老年人子女年齡越大,子女的子女成年,老年人的對家庭和子女的付出減少轉而會更多的收到子女的經濟幫助。

        三、總結與政策性意見

        通過本次基于南京市五個區的調研數據數據分析,我們發現目前的老年人獨立性越來越強,這不僅表現在經濟層面上也表現在精神層面上。經濟層面上,我們發現只要是有經濟來源的老年人大多情況下都會很少依賴成年子女的經濟幫助,許多時候是基于親情往來。一般成年子女年齡越小,父母對成年子女的經濟依賴越少,甚至目前有許多老人以給予現金、幫助買房或者還房貸的方式給予年輕的成年子女經濟幫助。許多養老金過高的老年人更是表達不需要子女的經濟幫助,自己完全可以供給自己與老伴的生活。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目前養老金的分配也存在巨大的差距,有些老年人的養老金可以讓退休生活無憂但是許多老年人在自己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還會選擇繼續勞務來補貼家用或者幫助孩子,還有一部分養老金過低的老年人退休生活也是省吃儉用。精神層面上,雖然此次調查數據中與子女同居情況分布均勻,但是大部分老年人主觀意愿上是不愿意與成年子女同居的,這中間還包括了一些失去配偶的或者身體狀況不好的老人。我們發現近年來,老年人的獨立意識也越來越強,他們認為與子女分開居住其實也是方便了對方、減少麻煩與糾紛。除此之外,老年人對成年子女下一代的照顧也越來越無私,雖然成年子女會給照顧自己下一代的老年人以經濟幫助,但是許多老人在經濟允許下也會將自己的一小部分經濟來源補貼給成年子女的下一代,交換動機在城市家庭代際關系中也越來越弱化了。綜上,我們發現目前城市家庭老年人的獨立性越來越強,同時他們背負家庭責任的時間也越來越長,真正進入養老狀態的時間也在推遲。

        對以上結果我們提出以下一些意見:(1)對于老年人反映出的養老金分配不均的問題,我們希望政府出臺更加科學的養老金繳納以及分配計劃,養老金對于一個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物質基礎,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政府必須擴大養老金的覆蓋范圍,事前事中事后都應更加注重公平。(2)老年人目前除了照顧自己的生活,對于自己成年子女成家立業也會給予幫助,社會的壓力無形中也轉移到了老年人的身上。這其中也涉及的各種問題,例如房價過高、就業壓力、撫養下一代的經濟壓力。政府應該組合養老計劃,適當地調整住房、就業、勞動薪酬以及公益服務等政策。(3)雖然老年人在精神上越來越獨立,加之成年子女工作和家庭勞務的繁忙也使照顧老人越來越困難,為了使老年人得到照顧,方便子女看望老人也減輕子女的負擔,我們可以逐漸推進社區養老,更多地建立起規范化、公益化的養老院或者養老機構,也可以形成照顧老人的組織專門前往老年人家中幫扶老年人的日常生活。(4)除了政府、社會加強對老年人生活的照顧外,也不能就此讓家庭養老的功能減弱,畢竟家庭養老在養老結構中占很重要的地位,無論是經濟上還是精神上,成年子女不忘對老人的責任都是有利于社會價值體系的建立,所以要加大對成年子女家庭養老的道德宣傳。

        參考文獻:

        [1]蔣曉平.逆向代際關系:城市從業青年隱性啃老行為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2,(2):5.

        [2]羅楠.家庭結構變動下城市的養老模式選擇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

        [3]馬超.中國家庭代際關系變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7.

        [4]姚遠.對中國家庭老弱化的文化詮釋[J].人口研究,1998,(5):48-50.

        [5]陳皆明.投資與贍養――關于城市居民代際交換的因果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1998,(6):131-145.

        [6]王躍生.中國家庭代際關系的理論分析[J].人口研究,2008,(4):13-21.

        [7]張麗萍.老年人口居住安排與居住意愿研究[J].人口學刊,2012,(6):25-33.

        [8]王樹新.論城市中青年人與老年人分而不離的供養關系[J].中國人口科學,1995,(3):38-42.

        [9]龍書芹,風笑天.城市居住的養老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對江蘇四城市老年人生活狀況的調查分析[J].南京社會科學,2007,(1):

        98-105.

        [10]鄢盛明,陳皆明,楊善華.居住安排對子女贍養行為的影響[J].中國社會科學,2011,(1):130-140.

        [11]Cox.D,Motivies for Private Income Transfers,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82(6),1063-1093.

        ①千龍網,2014.1.19即時報道。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 亚洲国产在人线动图 |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婷久久 |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AV | 亚洲国产初高中女 |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