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光伏行業背景范文

        光伏行業背景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光伏行業背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光伏行業背景

        第1篇:光伏行業背景范文

        記者連線:ST安彩證券部工作人員稱,雖然今年2月25號就已經向證監會遞交了摘帽申請,但是截至目前還沒有收到證監會的批文。同時期的ST上市公司有拿到批文,但是并不代表本公司能拿到,公司目前轉型做光伏玻璃,但是整個光伏行業發展并不好,所以政府現在對公司這塊的業務還處于謹慎觀察期。

        ST安彩曾經一度擁有A股市場“CRT”霸主之稱,自2008年起,公司開始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開始進軍太陽能光伏玻璃產業。但是在轉型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2009年公司巨虧10.66億元。2010年公司在CRT市場回暖和超白光伏玻璃儀器項目達產后,實現大幅扭虧,實現凈利潤3260.95萬元,基本符合了摘帽的條件。

        從近期公司的公告看,公司已經全面進軍光伏產業。10月25號公司公告稱,已經停止運行生產CRT玻殼產品的3#池爐及其配套生產線。并且6#池爐及其配套生產線也將于近期安排停產。公司稱,鑒于光伏玻璃二期項目、全資子公司河南安彩太陽能玻璃有限責任公司超白浮法玻璃及其深加工項目已經點火,為減少虧損而采取的停產措施。

        但是光伏行業本身目前卻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光伏行業在過去幾年一直在大悲與大喜中輪換,存在瘋狂暴利的機會。但是分析指出,光伏行業的暴利期已過,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通常大企業的訂單比較飽和,而小企業則面臨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尷尬。

        第2篇:光伏行業背景范文

        不僅如此,由于光伏電站在資產、現金流以及流通方面都有著顯著的優勢,中國的銀行、現金流充裕的企業和穩定收益型基金也在緊跟這些光伏企業的步伐進軍電站建設領域。另外一些光伏企業則在分布式光伏政策的支持下,開始進入小型并網/離網光伏發電系統、光伏建筑一體化等項目中。

        中國的主流光伏企業,如天合光能、英利、阿特斯等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光伏系統集成相關業務。本刊連續追蹤了一年的光伏電站發展動態,試圖向讀者全景揭示光伏電站發展路途。

        組件企業為何進入?

        2012年,中國光伏組件企業可謂是遭遇到了行業的寒冬。歐債危機、政府補貼削減、產能過剩等因素讓整個光伏產業陷入低迷狀態。數據顯示,到2011年,全球光伏產能過剩為10GW,其中8GW來自中國,到2012年產能過剩上升到22GW。

        這一年組件企業的心情可以用一句宋詞來表達:“月掛霜林寒欲墜。”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行業的洗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由于歐洲市場需求大幅消減,相關國家先后下調了補貼力度,而中國的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因此“欲住也,留無計,欲去也,來無計”成了行業真實的寫照。

        光伏電池板賣不出去,企業的庫存壓力快速增加。2012年66家已年中報的光伏上市公司數據統計顯示,上半年存貨共計達450.87億元,比去年年底的409.89億元增長41億元。而這一數字在去年年中為374.71億元,光伏主要企業存貨在過去一年時間內增長了75.15億元,同比增幅達20.32%。賽迪智庫統計表明2012年全國156家電池組件企業太陽能電池產能已超過40GW,而2012年全球電池產能僅為80GW,亟待消化的產能有一半是在中國。

        于是,大量的一線光伏大廠都開始進入電站建設領域試圖來去庫存壓力。相關企業都認為電池板銷售不出去,做電站用上它總比放在庫房里強。但行業內部人士則指出,這是從短期庫存變成長期庫存,由于現金流無法兌現,所以企業的風險實際是被轉移到電站一端。

        與此同時,中國的光伏系統集成商也在緊跟政策的風向標伺機而動(集成商的工作包括組件的采購或制造、電站的設計建造、并網發電、運營管理等)。受到國家“救市”的利好政策——敞開國內分布式光伏市場,強制光伏發電并網的影響,主流系統集成商,如中國電力投資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中廣核太陽能開發公司、中電電氣、中盛光電等快速在青海、甘肅、寧夏、新疆、內蒙古等西部省份布局。

        據本刊記者統計發現,2012年國家發改委加大了光伏項目審批速度,截至2012年底已有約60個光伏發電項目獲批,涉及裝機容量超100萬千瓦。而在2011年國家發改委全年批復的光伏項目只有36個,裝機容量為33 .5萬千瓦,約為2012年的三分之一。

        中國電站建設下游市場窗口被充分打開了,這已經成為現實。但一些專業技術背景較強的集成商則表示了憂慮。一位集成商說,“在目前洶涌的電站開發熱潮中,電站開發的質量堪憂,豆腐渣工程隱現。”

        由于電站開發需要具備一定技術能力,一個設計細節,可能會影響到整體運營成本。一個電站項目只有在真正運營起來之后,才能發現其存在的問題。而目前,在光伏制造商的圍攻中,原來作為電站開發主角的系統集成商的利益受到嚴重擠壓。原來依靠在電站開發中銷售組件的差價而賺取的利潤,如今也被制造商的直銷而剝奪;而華能、大唐等國企與電力公司的背景關系,在協調電網的能力上顯然也比集成商更具有優勢;集成商的盈利空間逐漸被蠶食。

        盈利模式在哪里?

        光伏電站完整的產業鏈包括:單/多晶硅生產企業、組件制造企業、開發電站的系統集成商(包括開發商和 EPC/安裝商)、運營電站的業主,以及購買電力的用戶等。和其他環節相比,光伏電站開發由于在技術、市場、資金及產業鏈四大方面的競爭門檻較高,無疑是全產業鏈中綜合競爭能力最強的一環。

        目前,針對于光伏電站投資建設,市場上有三種比較常見的模式:一種是BOT,一種是BT,另外一種是EPC。光伏電站投資建設這三種模式,如圖2所示。

        其中BOT模式是指Build-Operate-Transfer(建設-經營-轉讓),是集建設和經營于一身,在合同規定的一定年限后,再轉讓出去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需要一定的資金實力,受投資商青睞。

        在BOT模式下,當電站項目建成后,并且各方驗收合格后,電站開發商通常會選擇將電站售出給運營商(一般以電力集團為主),以達到資金快速回籠的目的,而雙方出于各自利益的考慮,在短期內并不一定能夠達成共識。此時,電站開發商會選擇自己當運營商,同時再尋找適當的買家,伺機出售電站。BOT項目的特點是投資規模大、經營周期長、風險因素多。

        BT模式是指Build-Transfer(建設-移交),即通過特許協議,引入國外資金或民間資金進行電站建設,電站建設完工后,該項目設施的有關權利按協議由運營商贖回。BT模式中影響企業利潤率的,主要是電站的售出價格。國內光伏電站的收購方主要為國有電力公司、基金投資公司等。

        就BT盈利模式自身而言,企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解決自身資金問題后,如果企業有一定的渠道,能夠優先獲得電站開發權,再利用銀行貸款杠桿,公司就可以進入BT盈利模式。目前,該種盈利模式下,凈利潤率高達8%~10%左右,遠高于傳統光伏制造業務。

        EPC模式是指Engineer-Procure-Construct,是對一個工程負責進行“設計、采購、施工”,即工程總承包。這種模式下,光伏電站的工程總包方,即按照合同約定,承擔工程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服務”等;并且對承包工程的質量、安全、工期、造價全面負責,而相應的工程承包商必須具有 EPC 資質。EPC則是集設計、采購和施工于一體,更多的是為其他人打工,對資金的要求也相對低一些。在國內,做系統工程的企業包括:正泰、阿特斯、保利協鑫等,且之間競爭相對比較激烈,毛利率水平近年來呈現下降趨勢。

        目前,BT的盈利模式適用于技術標準明確、資金實力雄厚、尚沒有工程建設管理經驗或能力的開發商。目前有專家將光伏電站 BT盈利模式歸結為“有錢人的游戲”,其主要原因是BT的盈利模式通常需要開發權、資金、銷售渠道三個方面的布局。

        BT盈利模式中,公司須有電站的開發權,也就是“路條”。其中“小路條”就是省級政府統一將該項目列入本省建設規劃的批文。大路條是由省級政府及項目最終投資方共同向國家發改委提出項目申請,由國家發改委遞交國務院會議通過后得到項目立項的批文。該過程比較漫長,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此外,BT 模式下,電站開發商需要有較強的融資能力,一般最低要求為 20%的自有資金+80%的銀行貸款。目前A股市場上的光伏制造企業所涉獵的下游光伏電站業務,且基本上都采用BT模式作為其盈利模式。比如海潤光伏、綜藝股份、中利科技、向日葵等公司等。

        而BOT模式和EPC模式則應用越來越少。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對大部分企業來說,拿到EPC資質非常困難,需要較長的時間。而項目開發商在選擇工程建設隊伍的時候更傾向選擇具有一定電站建設經驗的企業(集成商),光伏制造企業很難在該領域很快具備競爭優勢。其二,絕大部分企業不想充當電站運營商。這一方面是由于光伏電站投資回收期一般長達8~15年,這些光伏制造企業在現金流壓力下等不起,更傾向獲得較快的收益;另一方面,我國電價補貼政策每年都有新的變化,光伏企業無法確認1元/kw.h的上網電價執行年限,且長期來看,上網電價補貼下降是必然趨勢,民營企業不愿意冒這樣的風險。因此,目前傳統的中小光伏設備制造企業,一般更多的會選擇BT盈利模式。

        風險驟升

        目前,全球新能源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新經濟領域中耀眼的明星,從太陽能到氫能,從生物質能到頁巖氣。這種探索新的能量的供給方式會給目前的經濟以何種沖擊,我們相信是巨大的。但是新能源的發展也意味著原有利益格局的打破,而且由傳統能源過渡到新能源的過程中,還涉及到經濟背景和產業環境的支持。

        以當前的太陽能的發展趨勢來看,光伏組件在海外受到了相當大的銷售阻力,只有光伏電站是其中收益率最穩定和可觀的固定資產投資,且作為串聯光伏產業上游制造和終端應用的核心環節,光伏電站的建設對推動整個新能源產業升級和應用普及承擔著不可替代的關鍵樞紐作用。

        但目前各方專家都對過度開發的國內光伏電站建設提出了預警。

        電站的建設和運營本應是企業家的任務,但其愈來愈成為資本家的。目前大量電站建成卻未運營,就像新建卻空置的房屋,對整個產業來說,最終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產業危機。以下是記者根據目前光伏產業的趨勢總結做出的風險預估:

        風險1:BT模式利潤率快速下降

        由于BT模式的進入門檻較低,以電站建設平均成本15元/瓦計算,建成電站能以高于16.5元/瓦的價格轉售,其凈利潤率明顯高于嚴重虧損的傳統光伏制造業務。目前的電站轉讓市場已經成為買方市場,個中原因一是電站開發商快速增加,二是部分電力公司開始自己投資建設電站,而基金投資公司也日趨謹慎進行投資。BT模式的利潤模型顯示其核心在于把電站銷售出去,但是如果電站開發過度,越來越多的電站建成后卻會成為巨大的負擔。一旦電站賣不出去,制造商不僅將面臨資金占用壓力,其自身運營電站還可能導致虧損。此外,目前已建成的光伏電站有相當一部分存在客戶超期拖延貨款的情況。據業內人士透露,光伏企業的這類債權已經達到“相當大的數字”,而一旦有光伏企業的資金鏈因此斷裂,其引發的連鎖效應很可能導致行業面臨新的嚴重危機。

        風險2:補貼政策風險

        除了價格戰和質量問題,電站開發盈利的最大問題——光伏并網、并網電價、補貼等方面政策,或不明朗,或仍待落地,都使企業面臨多方面風險未消。記者采訪中發現,很多企業主都形成了這樣的觀點:沒有補貼,光伏電站一定會死掉,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光伏補貼不能及時到位,會導致供應商、開發商、投資商之間的三角債,長此以往,企業就沒錢去做研發和質量改進,零部件的質量也會下滑,最后必然導致整個行業設備質量下滑。“兵馬未動,糧草需先行,補貼資金不解決,企業即便進行投資,補貼資金不到位也會成為產業鏈上游的噩夢。”

        風險3:電站并網難

        現在全國光伏電站遇到的問題都是電站好建、網難并。光伏電站多建在偏遠地區,電網未覆蓋到位,發出的電難以外輸。中國西部地區有很好的太陽能資源,有大片的面積適合建大規模電站,大型電站可能是一個優勢,但其中也存在很多問題。西部是我國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工業偏少,用電量不多。其次是國家電網調度和接納新能源電力的能力還存在很多問題。

        風險4:電站的質量風險

        目前由于光伏企業的競相加入,光伏電站建設領域已出現了價格戰的苗頭。成熟的太陽能市場,投資者對于組件、逆變器、支架、變壓器、電纜等最重要的產品的質量應該非常關注,作為電站這樣的工業系統工程,其質保非常關鍵,所以目前在德國等太陽能建設的過程中,開發商都對EPC開發企業的資質進行嚴格的審查,保證施工的質量和組件安裝過程中不會對其衰減、隱裂、功率等造成損失。但是如果大量的組件制造商進入電站建設領域,如果發生規模性的價格戰,鏈條中的電站質量可能會出現問題。正常情況下,電站需要8年以上正常運營才可以收回成本。一旦某座電站的質量出現問題,影響的絕對不是一座電站,而是其所代表的光伏能源系統。

        第3篇:光伏行業背景范文

        [關鍵詞]全球價值鏈;光伏產業;產業升級策略

        [中圖分類號]F4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23-0189-03

        1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背景

        英國石油(BP)研究數據顯示,盡管全球石油、天然氣已探明儲量小幅增加,但按照目前的消費速度,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僅夠使用40年,天然氣僅夠使用60年。并且傳統能源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是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為應對能源短缺和環境惡化,各國政府積極開發可替代的新能源。太陽能光伏電池的原材料硅的蘊藏量在地球的礦產中排名第二。太陽能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污染的清潔能源。這些優勢使光伏產業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投入。太陽能光伏發電利用半導體的光伏效應原理,把太陽輻射能轉換成電能。光伏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包含的環節有:晶體硅生產、硅錠與硅片生產、太陽能電池生產、組件封裝、光伏產品生產、光伏發電系統。

        2 全球光伏產業價值鏈的驅動力

        (1)政府主導下的采購商驅動。光伏發電應用和推廣的障礙是太陽能電池組件的成本和發電價格。太陽能發電在諸多新能源中成本最高。市場上商用太陽能電池片的轉換效率只有16.5%~17.4%。這使得安裝太陽能電池組需要較大的占地面積。在擁擠的城市利用屋頂安裝太陽能,或者將太陽能光伏產品集成到建筑上(BIPV)是降低土地成本的最佳選擇。高昂的成本使得采購商在產業發展初期必須依賴政府優惠政策才能發展壯大。

        德國是全球發電成本最高的國家之一,并且德國的石油嚴重依賴進口。德國政府在2000年實施《上網電價法》,并在2004年進行修訂。規定光伏發電必須上網,電力部門必須收購,上網電價每年下降5%(2009年改為每年下降9%),《上網電價法》實施超過20年。此法案的成功之處在于以下幾點:解決了電力的銷售和輸送問題;刺激了個人和企業投資光伏裝機積極性和裝機容量的爆發式增長;促使光伏企業積極開展技術創新,使光伏發電成本逐漸向化石能源發電靠攏。自2004年起,德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場。德國企業發展和積累了先進的技術,培植了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光伏發電成本也快速下降,從2004到2008年共降低了32%。

        《上網電價法》憑借其巨大成功得到其他國家的借鑒和推廣。2000年以來,世界并網光伏發電飛速發展,年增長率達到了40%。2010年全球太陽能光伏累計裝機容量接近40GW。2010年全球太陽能光伏行業前5大市場分別為德國、意大利、捷克、日本和美國,大約占據了全球80%的需求,光伏市場仍然以發達國家為主。從產業的未來全球規劃來看,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制定了本國2020年的光伏發展路線。世界光伏產業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速,產業發展前景樂觀。另外,韓國、印度、巴西等眾多新興國家的加入擴大了市場的覆蓋廣度和市場規模,使得光伏產業逐漸擺脫對少數發達國家市場的過度依賴。市場規模的擴大又吸引了新企業的加入,充分的競爭降低了產業鏈各環節的價格。光伏產業正朝著完全市場化方向穩步邁進,抵御風險的能力越來越強。

        (2)市場驅動。光伏產業的另一驅動來自掌握核心技術的生產商。以產業資本為原動力的全球價值鏈強調技術的研究與創新,生產工藝的不斷改進,產品的不斷更新,通過產業的垂直一體化達到規模經濟效應。在產業價值鏈中,各個環節對資金、技術、規模的要求不同,因而存在著組織形態與贏利水平的差異。

        多晶硅行業在太陽能光伏市場發展初期主導了整個產業鏈。多晶硅是典型的技術密集、資本密集行業。2008 年全球多晶硅供應依然被七大傳統廠商所壟斷,其占據全球總產能的78%和產量的90%左右。光伏產業市場規模以超過年均40%的速度迅速增長,促使各大廠商不斷擴大產能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產能的擴充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利潤,同時也提高了新進入者的壁壘。

        硅片行業的生產技術相對成熟,吸引了眾多企業的加入,降低了該行業的集中度。硅片全球前八位企業2009年合計占有率僅為33.3%。該行業對上游多晶硅的嚴重依賴,把多晶硅的價格不斷推向新高。多晶硅的價格從2000年起一路攀升,在2008年最高達500美元/公斤。這些多晶硅壟斷廠商的毛利率最高時達70%。硅片行業的毛利率只有20%~40%。

        光伏電池行業為了降低成本采取了多種應對措施。一方面與多晶硅廠商簽訂長期供貨合同,結成合作伙伴關系。中國的太陽能巨頭無錫尚德與LDK簽約10年硅片供貨協議。2007年頭三季,尚德有50%的硅材料是靠長期合約所供應。另一方面,單純經營太陽能光伏電池片業務,利潤率較低,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弱,主營業務為晶硅電池片的企業都在向產業鏈上下游擴張,進行垂直一體化整合,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中國英利公司整合了從硅料到光伏系統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在同等售價下獲得了最高的毛利率33.5%。光伏電池的高昂價格也刺激了替代技術――薄膜電池的長足發展。產業鏈的終端環節,即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建立,對各種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要求較高。企業為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紛紛控制銷售渠道同時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光伏產業在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的推動下,產業鏈一直處于持續的整合中。韓國、日本和中國的眾多新興廠商,打破了世界多晶硅行業七大巨頭的技術壟斷。多晶硅供應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價格從高峰回歸至100美元/千克以下的理性價格水平。光伏發電的成本也隨著太陽能電池技術進步、硅原料和組件供需形勢逐步緩解而快速下降。在政府削減補貼后,國外的一些太陽能光伏制造商難以承受高成本,導致出現產能“擠出效應”。2010年歐洲電池片企業大都關門轉移到東南亞,目前德國、西班牙、美國均已在中國設立制造基地或研發中心。預計光伏制造業將在中國進一步聚集,由目前占全球產能的1/2向更高比例邁進。

        隨著多晶硅產能釋放和全球裝機需求擴張,各環節的價值增值差距正在縮小,產業鏈逐步趨向利潤均勻分布。技術進步和降低成本是推動整個行業向前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隨著行業走向成熟,只有成本較低的公司能夠生存。業內將出現更多的整合,預計未來將只剩下少數同時擁有技術和資金優勢的超大型制造商。

        3 中國光伏產業在全球的位置及存在的問題

        中國光伏產業2010年的產能為8000兆瓦,占全球光伏產業產能的一半以上。目前,中國已形成了完整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并涌現出了無錫尚德、江西賽維、天威英利等一批在海外上市的知名企業。

        我國光伏產業不僅長期面臨原料在外、市場在外的問題,制造業的關鍵設備依賴度也較高。太陽能電池生產的關鍵設備絕大部分來自國外供應商,進口設備費用約占企業設備費用的80%。在原料方面,我國多晶硅2010年進口占總需求的50%以上。大多數多晶硅生產電耗目前在180千瓦時/千克以上,單位成本并不具備很強的市場競爭力。硅錠、硅片產業對上游多晶硅的依賴,導致部分企業開工不足。上述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一個原因――缺乏自主核心技術。中國在光伏研發領域的落后從2008年中國企業申請的專利數可見一斑。中國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額的比例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尚德在國內企業中研發投入比例最高,但是也只有0.8%,發達國家最低的比例是1.4%。中國的專利申請更多的集中在硅片、硅錠的制造上面。日本及歐美國家的太陽能專利一半以上集中在太陽能光伏材料領域,而我國專利在相關技術領域只占1/3。中國在高純硅領域的專利申請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很難占據技術領先地位。

        在市場方面,2010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90%都是出口,只有10%是國內市場需求。市場的缺失直接導致我國光伏企業無法參與規則、標準的制定。我國光伏產品進入歐美市場,必須將樣品送到歐美進行美國的UL標準或歐盟的IEC標準認證。此過程耗時長達10個月甚至一年。標準的修訂與更新國內企業只能被動接受,歐美光伏企業在國內銷售則無須任何認證,間接削弱了國內企業的競爭力。缺乏市場的另一危害是國際市場的任何變動都能夠直接影響到我國的整個光伏產業。

        中國整個太陽能光伏產業核心技術的缺失,間接造成了產業鏈發展不平衡、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除少數幾家擁有核心技術和專業能力以外,在這個行業里滋生的企業大都集中在產業鏈的中間環節,缺乏足夠的競爭優勢和抗風險能力。地方政府爭上項目各自為戰,企業同質化發展現象普遍存在。生產企業內部的惡性競爭無法避免,前端受制于原材料限制、惡性降價爭奪市場。目前光伏產業的惡性競爭主要集中在產業鏈的低端。低附加值再加上惡性競爭,使得這些環節的利潤迅速減少,在高端多晶硅環節利潤率仍有30%的情況下,光伏組件企業的利潤不足10%,而且還在持續走低,慘烈的價格戰不斷升級。

        4 光伏產業升級策略

        光伏產業是能源產業中的重要一環,發達國家無一不是牢牢地掌握光伏產業的控制權。世界光伏產業的發展從一開始就伴隨著全球化,筆者認為要在全球價值鏈的視角下制定光伏產業升級策略:

        4.1 制定光伏產業標準、產業政策和發展戰略

        政府在光伏產業中主要解決市場培育和產業規范的問題。要加快建立光伏產品和發電系統的技術標準和監管體系,將一些有重大影響的企業標準及時轉化為強制性國家標準。要盡快實施光伏產品的質量認證制度,并且依靠政府的力量使我國的標準獲得國外認可,減少企業赴國外檢測的資金和時間成本。

        我國太陽能優質發電資源主要集中在西部,與中東部能源消費中心呈現逆向分布的特點。如果對大規模安裝光伏并網進行補貼,財政將不堪重負。我國近期光伏發電的首要方向仍然是面向無電區的電力建設,同時根據相關科技攻關和前期產業化工作要求建設一批并網光伏系統電站,為啟動大規模并網光伏發電市場做好技術儲備并積累運營經驗。

        2010年由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和環境保護部聯合制定的《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對多晶硅企業在生產規模、能耗和資源回收方面的門檻顯著提高。借助《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加快行業整合,形成協同發展產業鏈,從而實現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與生產成本的不斷降低。

        4.2 加強自主研發,重點突破光伏產業關鍵技術

        政府要支持相關單位和企業從事從基礎理論到生產工藝的研究和開發。支持重點包括:在晶體硅材料提純技術上實現進一步突破;努力提高光伏電池的轉換效率;降低晶硅片厚度,減少晶體硅材料的消耗量;加大對薄膜電池、聚光電池等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投入力度;開展應用技術研究,積極推動應用示范工程建設,為大規模應用做好技術和管理準備。

        4.3 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隨著歐盟市場下調補貼并且需求趨于飽和,中國光伏廠商必須在海外開拓新興市場。中國光伏企業應該根據不同的海外市場制定不同的策略。美國2010年7月通過了千萬太陽能屋頂計劃,將成為全球最重要、增長最快的市場。面對龐大市場以及貿易爭端的風險,直接在出口國建廠或者與當地光伏廠商合作,是一個很好的策略。此舉不僅能夠避開貿易制裁的威脅,還能進一步擴大國內廠商的銷售渠道。

        對于光伏產業薄弱的印度、泰國等亞洲國家,可以利用低廉的價格優勢擊敗競爭對手,占領廣大的市場份額。中東地區的太陽能資源極其豐富、財力雄厚,可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采取太陽能項目建設總包的方式,承擔“交鑰匙工程”,不斷以營造品牌、質量和服務的優良口碑來取勝。

        參考文獻:

        [1]華寶證券.光伏行業系列深度報告之一:潛力無限的未來之光[R].2010(8).

        [2]喻春來.英利集團――全產業鏈凸現成本優勢[N].每日經濟新聞,2010-11-9.

        [3]李曉輝.光伏產業鏈現轉移趨勢[N].中國證券報,2010-8-31.

        第4篇:光伏行業背景范文

        太陽能光伏發電是新能源產業的重要領域,上世紀以來,美日歐等國家加大光伏產業推進力度,2000~2008年全球光伏市場年均增長50%,2008年后特別是2012年以來,全球光伏產業進入調整期。國內外光伏產業發展主要特點有:

        首先,發達國家加強光伏產業規劃和政策支持。美國自1974年起陸續頒布推動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法令,1997年起實施“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2010年奧巴馬政府對綠色能源制造業提供23億美元稅收優惠,發放給132家企業的183個綠色能源制造項目。日本1993年制定“新陽光計劃”,2003年出臺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法;2006年頒布“新國家能源戰略”,提出到2030年的能源結構規劃。德國1990年、1998年分別提出“千屋頂計劃”、“十萬屋頂計劃”,2004年《新可再生能源法》規定了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推動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瑞士、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芬蘭等國也紛紛制定光伏產業發展計劃,并投入巨資開展技術開發,加速產業化進程。

        其次,全球光伏市場波動和競爭加劇。由于各國光伏產能迅速擴張導致供過于求,以及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等影響,2008年后光伏市場產品價格逐步下滑,太陽能組件制造企業普遍虧損。在此背景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2011年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發動“雙反調查”,2012年美國商務部終裁對中國光伏企業征收反傾銷稅、反補貼稅;2013年6月,歐盟基于“雙反調查”,對中國光伏企業執行11.8%的臨時稅率,近期中歐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價格、出口數量等承諾協議;印度也對來自中國、美國等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

        再次,國內光伏產業發展面臨困境。我國光伏產業2004年后快速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粗放發展到技術提升、結構優化發展,2007年至今光伏電池產量居世界首位,產能占全球60%,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產品輸出地。我國光伏產業的最大挑戰在于“兩頭在外”:多晶硅材料約50%從國外進口,光伏電池生產設備主要依靠進口;光伏電池產品90%出口國外,其中60%出口歐盟。受美國“雙反”影響,我國對美光伏產品出口下降八成,歐盟市場對國內光伏企業影響更大。在國外市場低迷及國內市場未啟動背景下,我國光伏產業出現嚴重產能過剩,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半數以上電池組件企業停產,2012年以來制造環節全線虧損,企業普遍融資困難。當務之急是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開發國內市場。

        分析光伏產業發展前景,據歐洲光伏工業協會EPIA預測,太陽能光伏發電在21世紀將成為能源供應主體,預計2030年、2040年占世界總電力供應比重將分別達到10%、20%以上,21世紀末占比將達到60%以上。根據各國光伏發電技術路線和裝機容量規劃,美日歐2020年裝機量將是2010年的4倍左右,2030年裝機量將是2020年的6倍左右。同時,隨著節能要求及環境約束收緊,火力發電成本將呈上升趨勢;而光伏組件出貨量每翻一番平均售價下降約20%,能源轉換率可望提升至30%以上,光伏發電設備成本尚有30%的下降空間。預計全球光伏市場過剩產能經整合重組將重拾升勢,可再生能源將逐漸發揮對傳統能源的替代作用。

        上海發展光伏產業具有技術研發、服務集成、金融資源等優勢,但人力、土地和商務運行成本較高,我們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聚焦發展高附加值的產業鏈高端環節,走出一條適合上海特點的光伏產業發展之路。2009年《上海推進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行動方案》,大力推進太陽能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發展,形成產業鏈集聚態勢。其中電池組件領域集聚了晶澳、中電、神舟、超日等企業,生產裝備領域有理想能源、空間電源所、漢虹、森松等企業,集成服務領域主要有航天機電太陽能科技公司,檢測認證平臺領域有太陽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微系統所等。目前上海晶硅電池及組件產能超過4.5GW,在薄膜電池及裝備領域形成技術研發領先團隊,全市光伏應用規模達到30MW以上。

        受國內外市場因素等影響,2012年以來本市太陽能企業產值、利潤等大幅下降,部分企業面臨資金緊張、停工停產等風險。上海航天機電等克服不利因素,堅持加強研發、優化管理、提升產業鏈價值,今年上半年航天機電出售光伏電站150MW,實現收益3.4億元,位居國內光伏企業第一位。其具體做法和發展優勢有:

        一是,全產業鏈布局全球發展。航天機電2007年來大規模投資發展光伏產業,形成了從多晶硅、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EPC總承包、電站運營到裝備研發等垂直一體化的光伏產業鏈;建成上海、內蒙、江蘇三大產業基地,具備4500噸多晶硅、500MW電池片、500MW電池組件的產能。承擔了上海世博會太陽能應用總體規劃研究及永久性場館太陽能應用設計,建設了世博中心兆瓦級光伏電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風光互補照明系統、國家級“光明過程”等項目,參與上海虹橋樞紐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同時實施全球化發展戰略,與美、德、意、韓等國光伏運營商成立合資公司,提高光伏產品市場份額,持續提升海外業務競爭力。

        二是,上海加強技術研發應用做精做強企業。積極打造產業鏈核心技術研發平臺,依托上海太陽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累計投入1億多元,加強硅材料、BIPV組件、聚光電池、薄膜電池、硅電池、PECVD等產品的技術研發,擁有相關專利超過30項。正在加快雙面膠帶電池組件、標準成本組件、抗PID組件等新產品的研發;探索應用3D打印技術提高電池組件轉換效率,應用離子注入技術提高裝備生產水平;將在連云港電池組件制造廠應用自動化焊接機器人,預期生產線可擴大40%產能,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三是,上海以集成服務為主的贏利模式。當前光伏制造環節普遍虧損,產業鏈利潤向電站建設運營環節轉移,其中電站項目授權開發、EPC建設、電站項目開發商環節毛利率分別為3%~5%、7%和10%~15%。航天機電正從光伏制造商向電站運營商轉型,以電站項目建設為突破口,拓展綜合集成業務,已累計建設國內外600多座光伏電站。2011~2012年,航天機電在光伏系統集成市場排名全球第15位、國內第6位,預計2013年將進入全球光伏系統集成市場前10位。

        此外,上海具備多樣化融資支持路徑。隨著國內外光伏行業陷入困境,銀行收緊對光伏企業貸款,電站項目融資困難,光伏企業IPO受阻,VC/PE投資案例大幅下降。航天機電具有強大的金融支撐服務能力,由航天集團提供財務支持,搭建海內外融資平臺;已申請使用國家開發銀行44億元授信額度,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累計約40億元;與上實集團加強戰略合作,組建合資公司收購運作國內外電站項目;探索組建新能源產業發展基金等。

        根據國內外光伏產業發展格局及上海產業鏈整體情況,上海必須在把握技術升級規律、成本結構、產業鏈細分和價值分析的基礎上,確立融入世界、服務全國、發展自身的定位。堅持核心高端引領,發揮核心技術研發、高端裝備制造、集成配套服務等優勢,形成在全國的產業龍頭地位和引領作用;堅持引進開發并舉,把握發展空間、載體和資源,一手抓結構調整優勝劣汰,一手謀市場可持續發展;堅持創新發展模式,推動建立行業聯盟,加強國內外合作,提升產業鏈優勢,努力打造上海光伏產業核心競爭力。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形成3~5家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光伏產業鏈核心裝備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保持國內領先,進一步提升光伏總集成總承包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優勢,推動能源結構轉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上海要研究制定城市能源發展路線圖。2010年5月國際能源署(IEA)太陽能光伏路線圖報告,描述了光伏技術發展現狀及到2050年的發展前景。國內相關機構和省市也開展了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分階段明確光伏技術發展路線、產業格局及政策措施等。上海在資源能源缺乏、環境約束趨緊的背景下,更需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規劃制定包括太陽能光伏在內的能源發展路線圖,明確新能源替代的總體部署、領域空間、階段步驟、載體主體和資金支持政策等,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

        與此同時,上海還需要加強核心技術和高端裝備研發。根據未來技術升級發展路線,加強超前謀劃和技術裝備研發。如在卷對卷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空間電源所已建成柔性薄膜電池卷對卷中試生產線;在多層非晶硅-微晶硅領域,理想能源開發的PECVD和LPCVD設備性能達到國外一流進口設備水平,而售價僅為進口設備一半。下一步,上海將依托承擔的國家重大專項及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專項,支持N型晶硅電池、異質結、離子注入等新一代光伏技術發展,加強產業鏈配套,擴大首臺套應用;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促進從生產技術到產業技術的跨越,推動技術產業化、生產規模化發展。

        此外,上海要鼓勵推進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應用。據測算,微網分布式新能源儲能系統可使樓宇每年節電30%~40%。下一步,上海將圍繞建設低碳、節能城市,推動大型電站、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分布式發電等項目建設,依托基地園區掛牌建設分布式發電示范區;在世博最佳實踐區、新興產業館、工博館等,組織推進一批太陽能光伏示范應用項目;探索建設新能源充電站,實現能耗自我平衡和余電并網,發展城市BIPV產業。

        第5篇:光伏行業背景范文

        2011年10月19日,德國太陽能公司Solar World美國分公司,聯合其他6家美國光伏企業,向美國商務部正式提出申請,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進行“雙反”(反補貼、反傾銷)調查。2011年11月8日,美國商務部正式立案;12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初裁認定中國光伏產品對美國造成了產業損害。此后,美國商務部先后3次推遲調查結果的。

        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初裁結果,認定中國相關企業接受了來自政府的2.9%到4.73%的出口補貼。因此將對從無錫尚德、天合光能和中國其他太陽能公司進口的產品分別征收2.9%、4.73%和3.59%的反補貼稅。此前,Solar World和其他6家美國光伏企業要求美國向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征收100%關稅;外界預計會征收20%~100%關稅,比較樂觀的看法也有10%~15%。

        2011年以來,中美兩國光伏產業間時有糾紛,利益沖突是主要原因。在產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美國光伏企業還不得不面對有規模、成本、技術優勢的中國競爭者,舉步維艱。

        2011年,美國有三家光伏企業倒閉。基于對國際競爭力的擔憂,美國一些光伏企業開始用貿易保護手段來自保并遏制中國光伏企業。2011年10月,美國西屋太陽能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希望調查中國光伏企業阿特斯陽光電力的專利侵權。

        據介紹,被訴的兩個專利只是太陽能設備配件中的安裝零部件,阿特斯陽光電力只是把常規組件的邊框略作改變以適用這種安裝部件,對轉換效率等并無影響。為了保護本國的民族產業,美國政府也傾向于采取貿易保護措施。金融危機后,美國政府一直將清潔能源技術視作重振經濟競爭力的關鍵。

        美國“雙反”調查可能波及歐洲

        受海外市場需求萎縮影響,中國光伏產業本已困難重重。由于歐債危機,從2010年起,歐洲各國政府持續減少對本國光伏產業的補貼,光伏產品需求減少。德國、意大利、捷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占據了全球約80%的光伏市場需求。

        海外市場的萎縮直接導致中國光伏產品供過于求。中國光伏產品有90%出口,只有10%留在國內市場。從2010年到2011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從多晶硅到組件均擴張了很多產能。

        2011年以來,光伏上游的多晶硅、電池片價格持續暴跌,國內很多企業停產。多晶硅價格從2011年年中的70多美元/公斤跌到年末的30美元左右。中國有色金屬協會數據顯示,201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多晶硅產業出現嚴重的庫存積壓,已投產的43家多晶硅企業僅剩8家企業尚在開工生產,其余已經停產。

        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反補貼調查的初裁結果會使中國光伏產業更加慘淡,但尚不致命。“雙反”調查期間,考慮到調查可能的影響,有中國企業暫停了在美光伏項目。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暫停了投資約36億元人民幣、在美國多個州投資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的計劃。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表示,目前企業對美出口有10多個點的毛利,2.9%至4.73%的稅率會減少一部分企業利潤,但還不至于關閉企業出口美國市場的大門。

        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反傾銷調查以及可能引發的歐洲效仿則有可能給中國企業帶來致命打擊。美國商務部計劃于5月16日公布反傾銷稅率的初步裁定;業內預計,“雙反”稅率累積可能達到20%~30%,這將令中國光伏企業在美國市場完全喪失價格優勢。目前中國光伏企業在美銷售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約為0.75美元/瓦左右,而美國公司的平均價格約為0.97美元/瓦。

        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太陽能經濟聯合會于2012年3月底提出聯合申訴,指控中國光伏產品傾銷。目前,德國太陽能經濟聯合會正在聯系歐盟相關行業,準備在歐盟27個成員國向中國光伏產品提出反傾銷申請。

        歐洲作為中國光伏產品第一大出口市場,“雙反”裁決將對中國企業帶來毀滅性打擊。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2011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額358億元左右,其中亞洲市場約占21%,美國市場還不到15%,歐洲市場則接近57%。而在歐洲市場中又以德國為最大市場,當地70%~80%的光伏組件產品來自中國。

        中國光伏企業應練好內功

        針對美國的舉動,中國企業、行業協會和政府層面都在積極反擊,準備相應反制措施。英利、無錫尚德、天合光能等14家中國光伏企業聯合應訴,并提交了證據,這或許也是此次初裁稅率較低的一個原因。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正在做多晶硅行業受美、韓企業低價傾銷損害的數據調查工作。美國公布反補貼初裁結果后,中國商務部裁定,原產于歐盟、美國和日本的進口相紙產品存在傾銷,自2012年3月23日起,對該產品征收反傾銷稅,期限為5年。

        從企業自身而言,還應做好如下應對:

        其一,在行業結構上,應以此輪“雙反”危機為契機,繼續加大行業整合力度。目前,工信部對多晶硅行業整合的動作在提速,《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也指出,支持骨干企業做優做強。

        其二,光伏企業可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既可控制成本,同時又能抵御海外貿易風險。比如,阿特斯陽光電力未來的投資會更傾向于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和項目開發:2011年營收的10%是來自于項目開發,2012年、2013年的目標分別是25%、40%。

        其三,加大國外市場專利布局,利用自身專利進行防御,并與對手進行專利交叉許可。

        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光伏產業及企業應提升自身競爭力并更多依靠國內市場,這也有利于避開貿易保護陷阱。

        隨著中國光伏上網電價的確定以及光伏規劃目標再次擴容,國內市場值得期待。2011年8月,發改委出臺《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標桿上網電價已接近國內光伏電站的發電成本價,將帶動更多的招標項目和光伏訂單。《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將2015年國內光伏裝機規劃從原來的5GW上調至10GW、再上調至15GW;預計2012年~2015年,年平均光伏裝機將達3.5GW。

        “雙反”或成雙輸格局

        最近幾年以及可預見的未來,全球經濟形勢動蕩,貿易糾紛可能難以避免。在國際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雙反”、專利侵權及匯率低估等是針對具有制造業優勢國家的常用手段。

        據商務部統計,目前中國出口占世界總貿易額比重不到10%,但是反傾銷案件占世界的1/3,反補貼案件占世界的1/2。隨著經濟地位的提升,中國成為美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國的同時,也成為其最大的貿易摩擦國。美國從2006年開始,連續7年對中國發起了30多起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其中24起案件征收了中國企業的雙重高額關稅。僅2012年3月13日~20日的一周時間,美國一共發起6次對華貿易制裁,分別涉及:稀土、化學增白劑、鍍鋅鋼絲、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金屬硅、鋼制車輪。

        對于此番光伏產品“雙反”調查而言,爭端的最終結果只能是雙輸。業內專家表示,美、歐對本國的綠色能源產業給予多種支持,而中國政府的支持要小得多,中國光伏產業對美出口增長是來源于市場競爭優勢。

        第6篇:光伏行業背景范文

        近日,以德國太陽能企業Solar World為首的一批光伏企業針對中國競爭對手向歐盟委員會提出反傾銷調查申請。

        中國光伏產品至今仍然有超過74%以上的產品出口至歐盟,因而若歐盟立案,對中國的光伏企業來說將是致命的打擊。

        值此關鍵時刻,7月26日,由光伏發電促進聯盟發起,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聯合國內40多家中國光伏企業共同組織的“中國光伏企業應對反傾銷調查”新聞會在北京召開,繼聯合應對美國發起的雙反調查之后,國內光伏企業這次又將抱團應戰。

        立案可能性大

        根據歐洲潛在的關稅額,懲罰性措施將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制造商造成再一次巨大打擊。

        目前,歐盟委員會尚未立案。歐盟委員會也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不過,據分析稱,歐盟立案的可能性非常大。如今要做的是,盡量說服歐盟別立即立案。根據歐盟相關法規的規定,在訴訟申請提出后,歐盟委員會擁有45天的時間來決定是夠否有足夠的證明來展開調查。如果歐盟委員會就此事展開調查,將有9個月的時間來決定是否征收懲罰性關稅,并且必須在調查發起后的15個月內作出最終裁決。

        不過,與美國雙反調查經歷不同、也令中國光伏企業“不安”的是,在整個立案過程中,歐盟都不會通知被調查企業。

        據7月26日參加“中國光伏企業應對反傾銷調查”新聞會的一位企業內部人士稱,歐盟是否對中國企業進行反傾銷調查,中國公司完全處于“消息閉塞”狀態,只能通過在歐洲當地的分公司努力去獲取信息。

        “由于歐委會的官員屆時將休假,因而若在25日前歐委會沒有立案,那么即使歐盟真的會提起雙反調查,也要到9月份了。”一位知情律師稱。

        據了解,SolarWorld是德國最大的光伏電池及組件廠商,其主營業務包括制造硅晶片等。作為歐洲最大的光伏企業之_,該公司從2009年開始就已經向歐委會提出申請要求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2009年10月份,中國商務部還曾為此發出過預警信息。但由于SolarWorld在歐洲得不到同行業者的支持,歐委會也遲遲未予以立案。此外,SolarWorld還是美國類似決議的發起人,導致全球最大經濟體于5月做出對進口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征稅的裁定。2011年10月19日,SolarWorld曾向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光伏企業提出“雙反”訴訟。今年3月20日,美國商務部做出裁決,對中國光伏企業征收2.9%至4.73%的臨時性反補貼稅。

        2012年5月18日,美國商務部進一步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反傾銷行為做出判罰,稱將征收31%至250%的反傾銷稅。

        在7月26日的會上,英利綠色能源法律顧問陳卓表示,他們公司正在通過對歐盟的上下游公司進行游說,向歐盟委員會施加影響。歐洲的可負擔太陽能聯盟對中國光伏企業的立場表示支持。該聯盟的大多數會員受益于廉價的中國光伏產品。

        該協會稱,如果歐盟委員會正式開展調查,位于歐洲境內的24萬個太陽能相關就業崗位將受到威脅。

        對即將升級的全球光伏貿易戰,中國四家最大的光伏企業: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代表光伏發電促進聯盟和中國光伏行業,正式發表聯合聲明,強烈呼吁歐盟立足長遠,從中歐貿易合作以及應對氣候變化、能源危機和可持續發展的人類整體利益出發,慎重考慮對華光伏發起反傾銷調查,并呼吁中國政府采取積極果斷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阿特斯政府關系及業務發展總監張謙在會后接受采訪稱,歐盟二十多個成員國之間不同的政治、經濟利益將影響歐盟委員會最終是否立案調查。他希望中國政府能與各個相關方進行磋商,通過政府間的協調改善貿易摩擦。

        據了解,歐盟光伏企業對中國競爭對手指責的聲音一直不絕于耳。指責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中國光伏企業接受政府巨額信貸,而且能夠以較低的價格提供太陽能組件。而與此相關的背景則是:很多歐盟光伏企業苦于融不到資金。

        貿易戰無非你來我往,相互較量,就在前不久,針對美國雙反調查,中國表示將對美韓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展開調查。

        尚德公司歐洲區總裁Jerry Stokes表示:“我們希望歐盟委員會將認識到任何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都將傷害整個歐洲太陽能產業,一場誤入歧途的貿易戰將傷害數年來取得的進步。”

        美國平價太陽能聯盟(CASE)表示:“SolarWorld不必要和毀滅性的舉動令人十分沮喪,呼吁歐盟委員會拒絕它們的申請。”

        雖然SolarWorld為首的企業聯盟發起的請求遭到行業大部分企業的反對,這些企業稱貿易戰將傷害整個太陽能部門。但是,針對此次SolarWorld為首的一批光伏企業針對中國競爭對手向歐盟委員會提出反傾銷調查申請,有擔心認為,歐洲的貿易行動可能將貿易戰推到新的水平,促使中國針對西方太陽能企業采取類似措施,進行報復。

        致命打擊

        在經歷了美國“雙反”調查后,中國的光伏企業已經備受打擊。根據行業組織EPIA公布的數據,歐洲依然是太陽能產品最重要的市場,2011年歐洲地區裝機量占據全球的74%。

        第7篇:光伏行業背景范文

        關鍵詞:光伏;企業發展;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4-0-02

        自上世紀70,8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至今,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受到了更多的關注。我們國家光伏行業雖起步較晚,但在21世紀初不少優秀光伏企業猶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并蓬勃發展,由于其門檻低,作為國家新興行業,更有政策的扶持,不論大小規模,人們紛紛投資建廠,擴大產能,只為能分得這一塊大蛋糕。

        可是好景不長,從2012年起,自美國對我光伏產品啟動“反補貼反傾銷”調查后,我國對美國光伏產品的出口總額從2012年1月的3.87億美元減少到8月的0.85億美元,下降八成,加上歐盟甚至后來的印度也啟動“雙反”調查,而以歐盟為主的歐美市場是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形勢不容樂觀,曾今是光伏界的“大哥大”尚德不得不宣布破產,江西賽維LDK正尋求自保之路。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國光伏企業發展的問題就全都暴露了出來,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光伏行業的發展,并且亟待解決。

        一、我國光伏企業目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企業自主研發創新能力欠缺

        光伏產業中技術要求最高、難度最大的就是產業鏈上游部分,而我國在上游領域發展的企業只是少數,發展與國外同類企業相比,生產規模小、相關技術落后而且缺乏競爭力。我國光伏企業普遍呈現產能過剩、規模擴張的特點,但是如果沒有相應的先進技術加以輔助,企業依舊難以長久發展。

        我國光伏企業同國外同行業競爭者相比,自主研發創新能力較為缺乏,國內創新企業較少,可是技術或者設備更多的是先從國外購買再進行模仿、復制,而模仿、復制的先進技術或設備只能暫時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一旦國外企業不再提供技術服務或設備,都會對我國光伏企業發展造成嚴重制約。

        2.企業產能普遍過剩

        我國光伏行業尚處在成長初期,進入門檻不高,自2008年起我國光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增加,生產規模也是不斷擴張,但是2012年之后,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光伏企業數量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小規模企業,可就算大量的小企業退出后,2012年我國的光伏組件產能依舊達到4500萬千瓦,而2009年的7倍之多。我國光伏產業產能嚴重過剩,據相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產業已建立產能合計超過了全世界總裝機量。

        3.融資環境困難

        鑒于目前光伏行業發展前景短期內不容樂觀,商業銀行將更少可能貸款給企業。不得不說,光伏行業自身的“三高”特點和銀行貸款時所考慮的資金安全系數高,盈利效果好等因素相違背,光伏行業風險高,技術高同時收入也高,現階段想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恐怕很難,就目前而言,都是國家政策性的銀行對光伏企業給予幫助,商業銀行充其量就是少部分的流動貸款。所以光伏企業目前融資環境困難,亟需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4.過度依賴海外市場

        我國光伏企業主要依賴于出口經濟,也就是國外市場,而對國內市場近年來才稍加關注。舉例來說,以前的產業巨頭無錫尚德的光伏組件出貨量曾經連續五個季度拔得世界頭籌,按理來說,繼續發展下去應該更加輝煌,可是國外貿易保護主義一抬頭,面對“雙反政策”,巨頭尚德也無奈選擇了破產重組。這種依賴國外市場的發展模式弊端盡顯無余,這樣的發展終歸只能看別人的臉色。

        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其實還沒有到來,我國目前太陽能電力市場還未開發或者說剛剛起步,一旦在國家相關政策支持下建立了電價和上網機制,迎來光伏發電的春天是遲早的事。因此,光伏產業想要健康成長,就得不斷發現并解決眼前的問題,這樣我們的光伏產業才會走上正軌,穩定發展并成熟起來。

        二、我國光伏企業發展困境的相關建議和對策

        (一)轉變貿易戰略,合理充分利用產能

        1.轉變貿易戰略,開拓國內市場

        在對外貿易方面,光伏企業應該減少對歐美國家的產品出口,采用并購或新建等方式,將生產基地建立在其他國家,在當地進行生產與銷售,或在第三國生產,然后再出口到其他市場,這樣可以有效地規避部分國家如“雙反”等貿易保護政策,而不是之前那種直接自己生產銷售、出口海外的模式。同時,企業還通過對外投資,收購、兼并歐美技術型中小企業等方式,彌補國內在研發和創新上的不足。

        目前,開拓國內市場是企業的首要考慮。國內光伏產品的應用領域主要是光伏發電市場,尤其是光伏并網發電,大都集中在西部及邊遠地區無電或少電的地區,而用電量大的東部地區光伏發電市場很小,應加大宣傳,讓消費者充分認識、了解光伏產品,培育東部地區光伏發電市場,以緩解用電緊張的局面;同時運用營銷策略,擴大國內光伏產品的應用領域與范圍。當前民企與國企之間在成本上明顯顯示出不對稱性,這間接地對民營企業進入光伏并網發電領域形成了擠出效應。諸多民營企業應加強與下游電力企業的合作,努力擴大國內市場份額,同時政府也應該予以相關政策支持配合。

        2.停止過熱發展,重組淘汰過剩產能

        在產能過剩沒有根本改變的大背景下,中國光伏產業盲目擴張、爆炸式膨脹的時代已結束,將在較長一定時期內處于加速洗牌和行業調整階段。需要強調的是,目前所面臨的企業過剩是相對過剩而非絕對過剩,只要光伏企業調整思路,光伏業仍然是未來的朝陽產業。

        近年來以單晶硅為首等產品價格的急劇下降,國外成本費用比較高的大型光伏產品企業破產倒閉,我國諸多企業處于待重組狀態,企業破產、兼并重組也成為當今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現象。大規模的兼并重組可促成光伏市場結構由完全競爭向壟斷競爭的范式過渡,使市場上消失一批惡意拼價格、沒有競爭力的品牌和企業,進而改善如今產能過剩的局面。

        (二)拓展融資渠道,政府政策支持

        1.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方式

        目前,企業提高融資效率的根本途徑就是不斷改善企業融資方式,開拓并拓寬新的融資渠道。企業應進一步采取審慎的財務管理措施,保持健康的現金流狀態。而只有保留足夠的現金流,才能吸引更多的貸款及投資。對此,企業應該針對市場需求狀況,適當調整對新增產能項目的投入,避免原料和庫存積壓,嘗試用股權置換的形式來合并中小企業,從而努力提高售款的回流速度。同時企業內部財管部門和結算中心也要發揮積極作用,優化企業資本結構,及時調劑資金余缺,進而提高資金運作效率,降低資金使用成本,這樣做將會使企業的財務風險有效降低,向金融機構貸款也會有更多成功的可能性。

        2.金融機構放寬限制,政府出臺相應政策

        金融機構可以考慮在保持客戶授信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有可能的話進一步提高授信效率,持續保持對光伏產業支持力度的穩定增長。與此同時,地方政府應做好配套的政策出臺,協調光伏企業的發展,可以考慮以產業基金的行式,為光伏企業提供以“過橋”資金和風險補償等支持,同時政府也對大力支持光伏企業的金融機構實施獎勵等。

        (三)加大核心生產技術研究和掌握

        1.加大研發資金投入,掌握核心制造技術

        目前,我國企業對光伏技術專利的申請較少,國內光伏企業所掌握的核心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重要技術也是比較缺乏的。企業應加大研發資金的投入力度,提高自主研發創新能力,掌握核心先進技術。加緊光伏電池與組件封裝的專利布局,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在未來的技術競爭和經濟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

        一旦新產品的技術過硬,其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隨之增加,進而加強品牌建設,提高品牌知名度,提高售前售后服務質量,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再加上利用規模效應和品牌優勢加強對中小企業生產線的兼并整合,進一步降低行業成本,減少光伏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材料損耗,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2.人才培養形成機制,加強國外技術合作

        最近幾年不少高校有了與光伏相關的專業和學院,為企業發展進行“訂單式”培養,為光伏企業的發展,培養和積蓄了大批人才,還可每年拿出部分資金建立技術研發中心,高薪聘請國內外光伏產業專家和技術研發人才。

        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國家級光伏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大力培養和引進光伏產業高技術人才,加強與諸如歐洲美國一些光伏產業發展已較為成熟的國家進行技術交流,學習和借鑒別的國家先進生產技術,提高自身技術水平,為我國光伏業發展做出貢獻。

        三、結束語

        2013年8月6日,歐盟委員會批準的中歐光伏貿易爭端的“價格承諾”協議正式開始實施,這意味著中歐通過談判階段性地解決了因光伏產品而起的貿易摩擦,歐盟暫時不會向中國輸歐光伏產品征收“反補貼”稅,且對做出承諾的企業不再征收高額反傾銷關稅。但企業自身必須意識到,如果不進行貿易戰略轉變,這樣的噩夢將再次發生。

        總體來說,我國光伏產業依舊在不斷發展,遇到的各類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產業的成長,無論是企業、政府或者其他相關社會各界,都必須重視起來,只有社會各界相互配合和幫助,我國光伏企業才能夠逐步真正做大做強,穩步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凱,鄒玉清,許志平.無錫市光伏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金融縱橫,2012(06):70-71.

        [2]呂秀.影響江西省光伏企業產業發展的因素研究——以江西賽維LDK為例[J].江西師范大學,2011.

        第8篇:光伏行業背景范文

        對中國的光伏組件制造商而言,當前的境況可以用水深火熱形容。

        繼美國啟動對華光伏“雙反”后,9月6日,歐盟“雙反”調查的立案,除多晶硅外,本次歐盟將組件、硅片也列入了反傾銷調查中。相關統計顯示,2011年,中國出口海外的光伏產品價值358億美元,其中歐盟占據60%以上,涉及出口額超200億美元。一旦歐盟對我國光伏產業反傾銷立案,意味著將使60%的中國光伏企業被迫暫時退出歐洲市場,光伏上游直接產值損失將超過3500億人民幣。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對中國上游組件商而言,“雪上加霜”已經不足以反映當前的面臨困境,歐盟的“雙反”將關系到眾多中國光伏企業的生死存亡。

        在此背景下,歐盟“雙反”對海外光伏電站項目或資本渠道而言,又將產生何種影響?

        對下游影響有限

        歐盟反傾銷若成功,對中國光伏產業尤其是上游將造成空前沉重的打擊。所謂唇亡齒寒,行業下游即歐盟區域內光伏電站投建領域也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從光伏電站投資者角度來看,無論是長期持有型還是建成退出型,本次反傾銷對投資收益回報的影響較為甚微。

        對于海外電站項目,影響投資收益率的主要因素依次為: a、補貼收購價格及時間(包括FIT、綠卡等各種形式的電價補貼政策);b、 項目所在地的光照資源狀況;c、建設成本;d、其他因素(如系統效率、通貨膨脹、折舊、折現率、運營期等)。

        從投資人角度分析,對投資回報影響最大的是收購電價和補貼政策。本次反傾銷,主要影響的是歐盟區域內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而建設成本在整個電站投資回報中的權重因素并非決定性的,也是唯一的可控風險因素。

        以追加30%懲罰性關稅為例,按照當前市場行情,項目整體投資成本將增加10%-12%,對應的項目回報率將會下跌1%-1.5%,但如果借助金融杠桿或采購同樣具有價格優勢的臺灣組件,則該回報率的波動將大幅下降甚至可以忽略。而對于光照資源優越、政府補貼力度十足的新興市場而言(以羅馬尼亞項目為例),在光伏組件成本增加30%的情況下,項目總投資成本增加8%-9%,相應的投資收益率會下降2%,但整個項目內部收益率(IRR)依然超過20%,仍可確保在5年之內收回成本。

        電站投建成本,是各國對太陽能電站投資回報的指導性核算以及政策補貼的核心依據,而各國所推出的投資回報指導數值,也是建立在歐盟光伏組件生產成本均價基礎上的。因此,一方面即使本次反傾銷成功,歐盟太陽能電站的投資回報率指導數值依然沒有變化。

        另一方面,如果因為反傾銷導致歐盟光伏電站投資回報率下跌,影響金融資本和投資者信心,致使新能源戰略進程放緩,則歐盟將有可能通過提高補貼的方式來進行追加鼓勵。在歐盟各國新能源戰略背景下,尤其是新興市場,新能源資本不僅永遠不會成為“反傾銷”的對象,相反將繼續受到穩定、合法的保護和鼓勵。

        堵不如疏

        盡管歐美對中國光伏產品大規模“雙反”,但以太陽能領軍的可再生能源普及發展,是全球不可逆轉和不可抗拒的趨勢,因此,對歐美國家而言,其未來的光伏政策“堵不如疏”。

        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電力的需求,使傳統能源消耗加劇,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決定著國家和社會對可再生能源行業投入和發展的必然性。太陽能以其取之不盡、可持續無污染的特點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要領域之一。

        縱觀全球新能源投資環境尤其是太陽能電站投建規模增長規律,太陽能產業正在呈現取代房地產和傳統能源,成為金融資本追逐新熱點的趨勢。西歐國家作為太陽能應用最為成熟的區域,以補貼政策、法律體系、金融環境健全等優勢,吸引了大量海外資本的涌入。其他新興國家、地區為相應世界范圍的節能減排、實現國家能源資源的合理布局,帶動國家經濟的發展,也紛紛出臺極具吸引力的補貼政策,也正在成為太陽能產業投資的新秀。

        當前各國的新能源戰略,已從多年前意識形態領域的“好人舉手”發展到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剛性需求”。在這種環境下,任何阻礙和延緩區域新能源發展的政策瓶頸、地方保護和非市場化干預,終將遭到全球市場的拋棄和反制,首先體現在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金融資本流動上。

        與獨立霸主意識形態的美國不同,歐盟作為對全球經濟一體化依賴程度最高的區域,在保護自身區域內光伏企業權益的同時,必將顧忌到整個歐盟新能源產業發展需求和產業下游權益。因此,可以預計,即使反傾銷成功,其懲罰性反傾銷關稅的比例也會有所顧忌,更不可能會超過美國。

        無論是歐盟,還是世界大多數國家,其國家新能源戰略的推進,都在經歷一場從政策份額驅動到市場驅動、從宏觀調控到自由貿易的發展過程。從可預見的時間看,這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將對沖一切局部障礙和階段風險,并催生多元化的資本退出通道和收益保障。作為光伏產業下游的電站投建領域,預計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將是各路新能源資本關注和青睞的寵兒。

        第9篇:光伏行業背景范文

        10月22日, 賽維LDK公告稱,江西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恒瑞新能源)以2300萬美元購買賽維LDK19.9%的股權。盡管這筆錢對深陷債務危機、隨時面臨破產的賽維LDK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甚至還不夠支付一個月的銀行利息,但是卻讓張征宇搖身成為賽維第二大股東,位列創始人彭曉峰之后。

        恒瑞新能源由張征宇掌控的北京恒基偉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恒基偉業)和江西新余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于2012年9月29日注冊成立,其中恒基偉業持有60%股權,成立似乎就是為了這次投資。

        而張征宇最為人所熟知的事跡并不是他現在從事的光伏行業。

        十年前,張征宇和他的恒基偉業因為手機品牌“商務通”蜚聲全國。他憑借成功的營銷手段讓“商務通”一度躋身于手機銷量前列的位置。但隨著手機的發展,“商務通”因缺乏競爭力,逐漸退出市場。2007年,不甘心退出手機市場的張征宇做了最后一次努力,推出“光能”手機,但未能贏得市場認可。

        此后,張征宇像失蹤了一樣,幾乎沒有被媒體提起過。但事實上,他從未閑過,只是找到了一個新領域,換了一種玩法。

        就在2007年,張征宇發現,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輪光伏產業的投資熱潮。此時的光伏企業尚德、賽維LDK都成了明星。

        據公開資料顯示,從2008年開始,其已經開始在全國各地投資興建多條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張征宇在光伏領域的大手筆令人咋舌。截至2011年年中,恒基偉業已經在全國十多個省市建有光伏基地,總投資約370億元,如果順利投產后,恒基偉業系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總產能將達到了8.3GW,這是當時號稱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出貨量全球第一的無錫尚德年產量的5.5倍。2012年,恒基偉業宣布的光伏項目總投資額更是接近500億元。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级乱码在线播放 | 婷婷六月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 偷偷久久久久久网站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 | 五月天婷婷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ⅴ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