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溫室效應的現象范文

        溫室效應的現象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溫室效應的現象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溫室效應的現象

        第1篇:溫室效應的現象范文

        【關鍵字】高校英語教學;母語文化缺失

        【中圖分類號】G640

        1前言

        對于一個民族的文化來說,語言是整個文化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促成部分。對于語言的學習離不開文化知識的沉淀,而在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將英語語言的知識進行講授,而且還要對英語語言文化知識進行相應的拓展。在進行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對于目的語語言文化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對外語語言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夠有效的拓寬學生學習文化的視野。雖然這樣對于學生學習外語言文化有著很大的幫助,但是如果只是單純的進行目的語文化的學習,而對于學生主體母語文化的學習卻顯得力不足。這樣長期發展下去,就會使得高校學生對于英語的母語文化的表達能力明顯下降,進而嚴重的影響了高校學生進行英語文化學習的能力。對于現階段我國高校英語教學而言,大部分院校存在著母語文化缺失的現象

        2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母語文化缺失現狀分析

        就目前來說,大部分高校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對學生進行語言知識的傳授,而且還要通過英語語言學習的這種載體進行英語文化的傳播,但是教師通常都只是針對英語語言文化的背景的相關知識進行英語語言文化的介紹,這樣就忽略了英語語言母語文化學習和目的語文化學習的異同。而對于跨文化交際來說,由于對于英語母語文化學習程度不夠,所以在進行跨文化交際過程中也只能夠熟悉一個與文化的背景,而對于英語母語文化的詳細情況就存在明顯的缺失。在我國很多高校的英語教學中,并沒有將英語母語和母語文化的相關介紹進行系統的教育,這樣對于我國高校學生來說,處在母語學習的環境之中,但是卻沒有進行詳細的母語學習,更不用說對母語文化深層的理解。恰恰是因為在我國的很多高校中對于英語教學只是將英語文化進行單純的引進、照搬,并沒有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對于母語文化的傳授相當簡略,這樣就會使得母語文化常常被眾多高校英語教學所忽略。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英語教學在我國也變得越來越普遍,而隨著英語學習的廣泛開展,對于傳統母語文化的學習就顯得蒼白無力,長此以往,高校英語教學中逐漸的出現了母語文化缺失的嚴重現象。

        3對于高校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缺失現象的對策

        3.1不斷的提高高校學生學習母語文化的興趣

        我國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這樣也使得中華民族的文化得以長期的流傳。中國的歷史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中也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因此對于我國母語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對于高校學生教學而言,雖然新鮮事物的不斷出現,英語語言學習的不斷擴大,但是對于母語文化的學習也十分重要。要想使高校學生更好的學習母語文化,首先應該不斷的提高高校學生學習母語文化的積極性,要對我國母語文化的傳播進行正確的定位,而且要針對高校學生學習的特點和愛好,進行母語文化傳播的培養。由于我國歷史悠久,母語文化具有豐富的內容,所以高校學生學習的信息量就相對較大。隨著世界文化的不斷發展,我國很多高校也逐漸的培養出了具有較強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這種能力也是也是我國眾多高校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英語教學主要就是為了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英語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所以搞笑的學生要不斷的對自身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學習進行提高,并且要對于英語學習和母語文化學習進行一個科學合理的權衡。逐漸的培養學習母語文化的興趣,其中,教師也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不斷的對學生學習母語文化進行積極的引導,極大的促使學生學習英語母語的興趣。

        3.2將母語文化學習內容科學的融入到教學過程中

        就目前來說,我國很多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教材普遍的都是過于西方化,這樣雖然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西方語言和了解西方的文化。是高校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目的就是能夠有效的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所以在高校學生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對英語教材中的知識進行熟練的掌握,更需要學生對母語文化的深刻內涵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學習。所以教師應該將母語文化的學習和英語教學的內容進行科學的結合,這樣高校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也可以對母語文化進行來年更好的學習和傳播。并且這種學習方式還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將母語文化進行科學的融入,這時學生對于一門語言學習的枯燥感就會有效的降低,這樣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也起到了一個重要的幫助作用。除此之外,高校英語教學老師還應該不斷的提高自身母語文化學習的能力和素質,要不斷的對母語文化內涵進行學習,對自身母語文化進行累積。英語教師只有自身具有相對較高的母語文化素養,才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學習母語文化的能力和效果。教師只有將中西語言文化進行良好的融合,并且使學生進行良好的吸收,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改善高校母語文化缺失的現象,也使得我國的文化能夠更好的傳承文明。

        4結束語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不斷發展,世界經濟文化的不斷融合,我國高校對于英語教學也越來越重視。高校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夠進行良好的跨文化交際,但是由于英語學習的浪潮,使得高校學生對于母語的學習出現嚴重的缺失現象,針對這種現象,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發展特點以及學生學習的特點進行全面的調整,全面的開展母語文化的學習,不斷的提高學生學習母語文化的積極性,這樣也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對英語語言文化的學習。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將英語語言進行全面的傳授,而且還要將母語文化進行良好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促進高校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海剛.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母語文化缺失現象及應對策略[J].考試周刊,2013,1(5):39-40.

        [2]劉懋瓊.淺談高校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傳播[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9,5(15):243-244.

        第2篇:溫室效應的現象范文

        關鍵詞:雙季花生;營銷現狀;SWOT分析法;營銷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1-0137-02

        一、種植概況

        雙季花生是將常規花生分為春、秋兩個季節來種植,其中春季花生為3月播種、7月收獲,秋季花生7月底播種、11月收獲。由于3—4月份氣溫較低,為了使土壤保持合適的溫度和溫度,確保盡快出苗生長,縮短花生的成熟時間,春季花生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模式。而土壤溫度濕度適合種植花生的季節在7—8月份,這個時候氣溫較高,秋季花生采用免耕直接播栽培方式。

        安勝鄉以農業生產為主,現在擁有水稻、蔬菜、優質糧油、花生的生產基地。近幾年花生生產一直保持持續增長的長程,安勝鄉現有花生種植面積2 000畝,年產花生近百噸。本文主要采用SWOT分析法對安勝鄉雙季花生的營銷現狀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營銷對策。

        二、雙季花生的營銷現狀分析

        (一)優勢(strength)分析

        1.自然條件優勢。眾所周知,傳統的花生種植方法是一年只種一季,4月中旬播種,9月初收獲。但是因為安勝鄉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優勢,讓這個地方非常適合種植花生,并且可以一年種兩季。花生的生存能力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不管土地是肥沃還是貧瘠,最適合花生種植的還是水源豐富的沙質土壤,在沙土生長的花生具有更純正的香味,具有更高的競爭力。

        2.收獲時間上的優勢。花生的收獲時間是每年的9月份,然而雙季花生的收獲時間是7月份和11月份,剛剛錯過花生的統一上市時間,這樣就可以避開激烈的競爭時段。 味道的純正加上時間的落差,讓安勝花生在市場上占有一定的份額且價格在市場上更有優勢。

        3.市場需求量大。花生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物質,特別是人體最需要的氨基酸、脂肪酸等,花生的營養價值相當于許多的肉類食品。中國改革開放后中國居民的收入和知識在不斷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追求食物的健康和高營養。花生的營養價值高受到人們的熱捧,人們對花生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每年都有幾十萬噸的缺口。

        (二)劣勢(Weakness)分析

        1.種植技術上的劣勢。由于沒有專業的技術上的支持,大多數農民都靠自己平常積累的經驗去種植。種植粗放,沒有精心管理,加上種植標準不高而且花生品種老化,稀疏分散,產量較低,質量不好,經濟效益不高,這些都限制了安勝鄉花生的產量和和質量的提高。

        2.缺乏勞動力。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家務農的越來越少,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家里面留的都是些沒有勞動和生產力的小孩和老人,這也導致花生的種植面積和總產量上不去。

        3.沒有統一的銷售渠道。安勝鄉花生種植大數以個體為主,沒有統一的銷售渠道,主要是以個體零售為主,集中規模化經營程度較低。以零售為主的銷售渠道增加銷售成本也導致花生價格不理想銷量也上不去。再加上花生本身存在季節性,也存在一個存放周期,并且花生的保鮮時間不長,一旦在這個周期內沒有將產品賣不出去,花生就會發霉和變味,甚至變得一文不值。

        4.花生深加工生產經營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科技含量低,深加工不足。梁平縣花生種植生產絕大部分以農戶為主體,個體小企業多,并且加工企業的設備大部分老化簡陋,工藝粗糙,加工水平及管理水平落后,導致花生生產加工能力低下,且品質和口味難以保證。近幾年來,雖然“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不斷發展,但梁平縣的花生龍頭生產加工企業少且影響能力不大,雖然設立了生產基地,但是農戶種植分散不集中,不能實現規模化經營,花生生產經營組織化和聚集化程度較低,導致了花生產業整體競爭力不高。此外,一些加工企業也只是生產初加工制成品,以花生為原料的深加工基本牌空白,產品附加值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機遇(Opportunity)分析

        1.國家非常重視農產品的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政府為了提高農民的收入加大了對農產品的補貼力度,在國家大的政策的支持下,梁平縣也加大了對農產品的扶持力度。2010年,安勝鄉黨委、政府把安勝鄉做為雙季花生的實驗基地,經過大家的努力試點取得了成功,并且在全鄉適度推廣種植雙季花生900多畝。梁平縣為了提高花農種植花生的積極性,擴大花生的種植面積,提高花生的總產量,安勝鄉給農民每畝300元的扶持資金,還在貸款等方面給予優待,政府還對花農進行免培訓,并且還讓技術人員對花農進行實際引導。這些措施費用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

        2.重慶市梁平縣工業園區的建設讓許多在外務工人員愿意回到自己的家鄉工作。從工業園區開放以來許多在外務工人員都愿意回來在梁平找工作,這樣既可以做家里面的農活,也照顧到了家里。

        3.由于商務局與政府的重視,幫助農民與縣內幾家大型連鎖超市聯系,幫忙找銷路。現在梁平雙季花生已經在永輝超市建立了直銷區,這一銷售渠道解決了村民銷售花生的難題。

        (四)威脅(Threat)分析

        1.信息不通暢。由于農民文化知識水平較低,大多數農民沒有辦法通過先進的通信方法來了解市場信息。這就導致信息傳遞的不及時、不準確,農民無法掌握最近的市場信息,錯失了先機。

        2.市場監管不到位。許多農產品的價格波動比較大,質量問題層出不窮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導致了市場的混亂。中國雖然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了,但是市場經濟的體制還不是很健全,不完善。市場經濟的不健全導致農產品市場的混亂,阻礙了中國整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3.花生質量安全問題嚴重。在花生的種植過程中,農民為了提高產量過多食用化肥、農藥等,嚴重的影響了花生的質量,花生的農藥殘留和其他污染超標嚴重。在花生運輸過程中由于技術的局限和存儲過程中沒有使用科學的管理技術,導致花生的大量損壞和質量發生改變。上面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花生的質量和食品的安全性。

        4.風險大。農民的切身利益一直得不到保障一直是國家最關心的問題。農產品最大的敵人就是天災,只要發生天災那就損失慘重。農產品市場變化無常,產品價格波動大,農產品又是季節產品保持期有限,有時候大賺有時候是巨虧,農民的心里的總是擔心農產品的銷售。

        三、安勝鄉花生營銷措施

        1.注重時間上的優勢。農產品的銷售是根據季節性,有一定的時間性,我們要利用好這一時間因素。由于梁平縣氣候和地理上的優勢,它的第一季比一般花生早兩個月上市,第二季比一般花生晚兩個月上市。我們要利用可以種植雙季花生這個優勢,做到銷售的時間提前和延后,利用上市銷售時間與市場需求的平衡帶來高額的利潤,我們銷售的時候一定要抓住一頭一尾,比正常的銷售時間提前和延后,這樣就可以錯開花生大量上市的時間,這樣就可以贏得時間上的差價,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空間。我們要注重實施反季節營銷策略,爭取最好的利潤。

        2.推進花生生產標準化,促進雙季花生產品質量升級。由于居民的收入和知識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不再滿足于吃飽的階段還要求食品更健康更安全,具有高質量高營養價值的無公害農產品已經成為廣大居民消費的新寵兒。要想創造農產品的高價值,就必須得建立在農產品高質量、高營養價值的基礎上,采用“高營養高品質高產高效”策略。我們要選擇高產量高品質的花生品種,在種植過程中采用科學的環保的種植方式,利用營養無公害的優質農產品搶占市場。我們利用現代種植技術通過種植高品質的產品,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以高品質高營養取得戰爭的勝利。我們應當建立一個標準的種植模式,從選種到最后收獲都要嚴格按照模式種植,抓好各個環節的質量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才能增強在重慶市場的競爭力。在花生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標準生產,對花生在選種、種植過程實施全程質量監控,建立以梁平縣安勝鄉為中心的高質量花生生產基地。

        3.控制成本策略。產品的價格是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要想價格中居于有地位,具有相同品質的農產品價格越低的,擁有的競爭力就越強。雙季花生的生產成本比正季花生的生產成本要高出2%,但是它的產量相當于正季花生的1.3倍,創造的經濟價值是正季花生利潤的3倍多。從這點來看又降低了它的成本,所有農產品的最重要的就是種植成本,種植成本是農產品價格的基礎,降低農產品的種植成本才能讓低價格競爭的策略得以實施。如果要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得實行低成本低價格的策略。運用領先種植技術,高質量高產量的新品種。多使用新工藝新機械幫助生產,擴大種植規模,要形成規模化種植,集體化種植減少生產單位生產費用的投入,提高產出率,用低成本支持低價格,取得最高的經濟效益。

        4.統一進行銷售。農產品銷售是農產品種植業的核心問題,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我們現在身在一個以“渠道”銷售為主的新,建立一條穩定的銷售渠道。梁平縣安勝鄉現在擁有花生種植2 000畝,雖然基數比較大,但是總的比較分散,所以我們要把種植戶組織起來,進行統一的銷售,比如可以在超市建立直銷區,銷售到各個加工廠等。改變傳統的銷售方式,改變以個人為主的零售。形成統一的銷售渠道才能使花生更好地打開銷路,有了銷路才能發展,才能為花生的種植戶帶來更多的收入。

        5.注重營銷的配套設施的建設與服務功能系統化,在雙季花生銷售渠道的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市場配套設施與服務功能系統化。農產品在銷售過程要加大對銷售配套實施的興建,要建立大型的倉庫還建設一個農產品檢驗中心。要建立一個規范化的現代批發市場,該市場應該具備物資的集散、產品價格指導地位、信息、行業標準建設、產品服務引導、產品銷售、產業帶動等七大功能。我縣花生種植市場必須要積極探索并且采取有效切實的措施。

        參考文獻:

        [1] 白麗,趙邦宏,劉曉東.河北省花生產業的SWOT分析[J].山東農業科學,2011,(7):117-119.

        [2] 李楠,代洪娟,崔瑞,孟林,李立紅.阜新市花生產業的SWOT分析與發展策略[J].農業科技管理,2011,(3).

        [3] 劉博文,劉曉庚.淺談中國花生產業發展的優勢與策略[J].糧食經濟與科技,2011,(1).

        [4] 第二季花生長勢良好[EB/OL].大夔網.

        第3篇:溫室效應的現象范文

        臭氧稀薄熱浪滾滾溫室效應懲戒世人

        近年來,熱浪已成為全球新聞的焦點,從美洲,到歐洲,再到亞洲,到處都是熱浪,熱死人的事也屢見不鮮。據聯合國今年7月初在日內瓦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熱浪而致死。另據科學家估計,排除人口增長的因素,到公元2050年前后,全世界各大都市每年死于熱浪的人數都會增加數千人。

        那么,地球為什么變得這么熱呢?科學家將其歸結為地球隔熱的功能正在日趨衰弱,而這又與大氣層遭受破壞有著密切關系,其中為害最烈的莫過于臭氧層破裂、溫室效應和酸雨。由于三者多半系交互作用,因此即使是最先進的超級電腦也都很難區別出各自的污染后果。

        科學家認為導致全球氣溫升高的很大原因是臭氧層受到破壞,高空(地表上空10公里至80公里高度)平流層的臭氧層越來越稀薄,自1986年科學家在南極天空首度發現一個臭氧稀薄的破洞后,又在北極和青藏高原的天空發現兩個臭氧層破洞。

        而臭氧層之所以受到破壞,罪魁禍首是空氣污染和全球溫室效應。所謂溫室效應是指4大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碳化物(CFC)和氧化亞氮等濃度越來越高,從而使地球溫度也越來越高。

        原本這些氣體扮演著維持地表溫度、使生物得以生存的角色,但是由于人類活動過度制造這些氣體,卻導致地表溫度不斷升高,反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先看二氧化碳,人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而樹木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并釋放出氧氣。如果兩者達到平衡,就不會有溫室效應問題。

        但是由于現代醫學的發達,以及對營養和健康的重視,人類的壽命已經大為延長,而且人口增長率也大為提高,從幾十年前的一二十億增加到現在突破50億,人類呼出的二氧化碳也更多。加上熱帶雨林遭到砍伐和空氣受嚴重污染,導致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已經多到無法控制,成為溫室效應的最大成因,占溫室效應成因的50%。

        至于CFC,最初發明問世時被視為本世紀的魔術化學品。由于沸點低,可以用作冰箱、冷藏器和冷氣機的冷媒。但它的破壞力與其冷卻力一樣強。197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大氣化學專家英里納與加州大學厄爾文分校的化學家羅蘭德,率先提出CFC破壞臭氧層的理論,自此,世人即深信,CFC是破壞臭氧層的大毒瘤之一,因為它的吸熱能力而助長了溫室效應。它約占溫室效應成因的25%。

        甲烷則要對溫室效應負15%的責任。說來令人難以置信,甲烷的主要來源是牛和稻田。由于人類對牛肉需求甚大,導致畜牧業者砍伐森林以便放牧,這使得二氧化碳增加,而且牛只越來越多,復雜的牛消化系統排放出來的甲烷,也使溫室效應更為嚴重。

        溫室效應成因的最后10%,來自一種常見的污染物,名叫氧化亞氮,它和二氧化碳形成汽車廢氣的主要部分。目前全球有5億輛汽車行駛在街道上,到2030年可望增加一倍。燃燒礦物廢料也會產生氧化亞氮。此外,現代農民大量使用的氮肥,也是大氣層中氧化亞氯增加的因素。

        據統計,自工業革命以來,大氣內二氧化碳的濃度增長了1/4,其他的溫室氣體,如甲烷增長了100%,氧化亞氮增長了19%,地球的熱輻射留在地表上空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導致大氣溫度逐年升高。自工業革命以來,地球平均溫度約升高0·5——1攝氏度。而1995年則是近百年來地球平均溫度最高的一年。

        而據聯合國贊助的跨國氣候變化研究組織預測,人類若再不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則在未來100年間,全球的平均氣溫還將上升1—3.6攝氏度,這種加

        溫速度比過去9000年的任何溫度改變階段都要來得快,大概只有冰河期的溫差變化差可比擬。屆時,我們現在看似科幻小說的情景就有可能成為真實的事實:地表加速沙漠化,人類將面臨嚴重的糧荒和水荒;各國為了爭奪生命要素而兵戎相向;從南半球到北半球的黎民百姓將長期受困于瘧疾、登革熱、血吸蟲病、病毒性腦脊髓炎、霍亂、食物中毒等“熱病”的折磨。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事實上,自1940年以來,南極洲的溫度升高了攝氏2·5度,導致海平面上升,一些島嶼國家,如馬爾代夫已經面臨陸沉的危險。而臭氧層的稀薄,則增加了人們患皮膚癌的可能性,在南極臭氧層附近的智利愛倫娜岬,人們出門必須要涂抹防曬油、戴墨鏡,許多動物的眼睛都瞎了。而最新消息指出,今年年中,全世界臭氧層最薄的地方在美國的觀光勝地夏威夷,這對于喜愛大自然洗禮的人們來說,似乎是個相當沮喪的警訊。

        厄爾尼諾天侯大亂風調雨順幾成夢想

        俗話說,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但近幾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多端,該降雨的地方頻鬧干旱,該冷的地方又熱得出奇,不僅使人類生活大亂,就是農作物也跟著產量失序。

        科學家認為,造成目前全球氣候一團亂的因素雖不止一個,但其元兇卻是厄爾尼諾現象。每隔2—7年的圣誕節前后,太平洋東部從厄瓜多爾、秘魯到智利附近海域的溫度便會突然上升2—4度,并往往維持半年至一年左右。

        第4篇:溫室效應的現象范文

        愛因斯坦在1910年因相對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提名,11年后才憑借光電效應獲獎

        獲得51次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的法國數學物理學家彭加勒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

        美國生物學家埃弗里

        挪威氣象學家威廉?皮葉克尼斯的肖像出現在該國飛機的機翼上

        今年初,世界氣象組織(WMO)報告稱,2015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不久前,科學家又表示2016年將會是歷史上最熱的一年。自有記錄以來,世界十大最熱年都發生在1998年之后,8個在2005年之后,其中,2011~2015年是歷史上最熱的5年。就目前而言,全世界的溫度似乎一直在上升。地球究竟能變得有多熱?人類導致的變暖效應究竟是否存在上限?

        地球變熱的原因――溫室效應

        縱觀地球46億年的歷史,地球經歷了無數次溫度波動,但最終總能回歸到大約相同的溫度范圍,這是因為它存在控制自身溫度的機制。其中一個關鍵機制就是溫室效應。空氣中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氣,會圍困來自太陽的輻射,就像一個隔熱層包裹著地球。沒有溫室效應,地球平均溫度將低達-18℃,地表將覆蓋冰,我們所知的生命將無法存活。很明顯溫室效應是個好現象,但它也可能過猶不及。在地球上人類存在的時間非常短,然而我們卻成為地球氣候變化最重要的驅動因素。通過燃燒化石燃料和砍伐樹木,我們向大氣層釋放了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而這已經導致溫度上升。在2000~2010年的10年間,我們釋放二氧化碳的速率已經超過了前10年的4倍,且這種上升趨勢并沒有任何逆轉的跡象。問題在于,這些額外的溫室氣體在未來幾十年或者幾個世紀內將把地球加熱到什么程度?

        地球升溫4℃將是“災難性的”

        為了預測未來地球的狀態,科學家們建立了電腦模型模擬地球氣候變化。這些模型可以估計當釋放了特定量的溫室氣體,氣候將如何發生變化。2013~2014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簡稱 IPCC)將這些預測整理成報告。結果表明,如果溫室氣體釋放量像過去50年一樣繼續上升,那么到本世紀中葉,地球溫度將比工業化前高出1.5℃,到本世紀末地球溫度將比工業化前高出4℃。

        全球氣溫上升1℃,不少林蔭、田野就會變成干枯的荒漠;增加2℃,眾多珊瑚礁就可能消失;升溫3℃,夏季時北極圈將失去積雪,亞馬孫雨林會逐漸枯萎;提高4℃,威尼斯等沿海城市將被完全淹沒……英國《自然》雜志曾刊文

        稱,到2100年,地球可能至少升溫4℃。對人類來說,2℃是地球升溫的“警戒線”,4℃則會是“災難性的”。

        這個模擬地球氣候的計算機模型給出的另一個預測是:到2200年,全球溫度比工業革命前至少上升7℃。

        地球會成為超級大火爐嗎?

        金星有時候被稱為地球的另一個“邪惡的雙胞胎”,這是因為,大小、質量和密度都與地球相近的金星,被認為歷史上也曾擁有與地球類似的環境,但如今的它卻是一個十足的煉獄:金星是太陽系中表面溫度最高的行星,達到460℃,足以使鉛、鋅融化;更糟糕的是,金星大氣被高濃度二氧化碳所籠罩,并且還有厚重有毒的濃硫酸云層,生命在金星上根本無從立足。科學家認為,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失控的溫室效應”。人們不禁擔憂: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是否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命運?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在《自然?地球科學》雜志上報告說,行星很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容易過度升溫,從而進入失控的溫室效應階段,最終變成一個扼殺一切生命的超級“大火爐”。新的能量平衡計算結果認為,目前地球上熱呼呼的大氣吸收的熱量比散發出的熱量更多,那么,溫室效應失控現象會在地球上發生嗎?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地球要變成一個失控的“溫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必須達到大約30000ppm(1ppm即百萬分之一),但就算我們燒光了地球上所有可用的化石燃料儲量,也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用研究人員的話來說就是,地球也會進入溫室效應失控階段,但那是在大約10.5億年以后。

        鏈接2

        第5篇:溫室效應的現象范文

        但這一切努力也可能是徒勞的。在地球溫室效應所掀起的巨大自然災害面前,人類的科學家全都顯得那樣軟弱和茫然。

        根據準確的預測,由于南北極冰帽的消融,到公元2050元,曼哈頓將不得不修建難以想像的大壩,以阻止由十水位高漲,大西洋海水徹底淹沒曼哈頓的災難發生。而持續的干旱將使北美的玉米、小麥大面積連年減產。更有甚者,美國的芝加哥地區將下陷為一片泥沼,就像密執安湖一樣。與此同時,加利福尼亞湖將干涸,加州的整個地區將受到春寒和夏季高溫熱浪的侵襲。整個洛杉磯的水位將下降到現在的一半……

        地球——這個人類賴以生存的星球,究竟出了什么問題?幾乎全球的氣象學家都把目光投向了這里。他們以極其焦慮的心情關注著下個世紀的氣候,并開始研究引起上述現象的、已經存在了幾百萬年的“溫室效應”,這實際上也是在深入研究大氣與海洋是如何相互作用、如何相互交換熱量之謎。目前,科學家們正在為尋求“溫室效應”的以下兩個基本課題的答案而付出艱辛的勞動——

        第一個課題:在人類開始用煤、石油作為能源之前,二氧化碳是如何通過海洋、植物、生物在氮氣中循環的?

        第二個課題:日益提高的大氣層溫度是怎樣影響氣候的?

        我們可以說,“溫室效應”拉響了地球變化和瀕臨危機的警報。至下個世紀,由于溫度要上升華氏3~6度,將造成海面上升數英尺,吞噬沿海的大面積陸地,而異常的氣候又會使大片沃土成為荒灘。

        當然,千百年來“溫室效應”就如一只大氣斗篷,遮蔽著地球,二氧化碳吸收陽光,打亂了地球初始的秩序,使地球變得宜人生存。否則的話,地球的溫度將比現在低50℃,那我們就很可能已是冰球之客了。

        第6篇:溫室效應的現象范文

        吃藥喝水是大家都熟悉的事。但有些人卻想當然,偏要發明用茶沖服藥物的方法服藥,這看上去似乎沒有問題,其實不然。茶里含有一種叫躁酸的物質,它可以與藥物中的蛋白質、生物堿、重金屬鹽等物質發生反應而產生沉淀,這不但影響到藥物的療效,還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因此,像胃蛋白酶、富馬酸鐵等藥物就不能以茶服之了。茶葉里還含有咖啡因、茶堿等成分,它們有興奮神經的作用,所以在服用中樞神經抑制藥物時不易使用茶水送服。

        又比如蒸鍋水一例。在家庭中蒸饅頭或小菜的水叫蒸鍋水。這種水不能喝也不能煮飯或燒粥,這是什么原因呢?蒸鍋水中含有微量的硝酸鹽,當水被長時間加熱時,硝酸鹽的濃度相對地增加,它在受熱分解后變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對人的健康是十分有害的,可以使人體血液里的血紅蛋白變性,不能再與氧氣結合。亞硝酸鹽也能使人體血壓下降,嚴重時可引起虛脫。

        諸如此類的例子非常多。如果不知道有關的化學知識,麻煩肯定是少不了的。化學不但在日常生活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還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

        德國多家科研機構最近宣布合作研制成功以普通有機聚合物為中心的太陽能電池。研究人員發現,當聚合塑料離子受陽光照射的時候,其表面碳原子的電子震動明顯加快,振幅加大,但反回碳原子軌道的速度卻慢得多,這樣在若干微妙的時間內就形成了"電子—空穴"。為了使其形成電流,研究人員制成了一個"夾層",其一面是金屬鋁,另一面是鋅-銦金屬氧化物,中間填充塑料離子。這樣的夾層本身在兩層之間就存在電場,聚合塑料離子起到了絕緣層的作用。 但是當陽光照射的時候,由于聚合有機物的碳原子產生"電子-空穴對",帶負電的電子向鋁金屬層流動,而帶正電"空穴"鋅-銦金屬氧化物層流動,結果就形成了電流。雖然太陽能電池的普及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它的使用將使太陽能的利用向前推進一步。我們在這里不禁要感謝化學。

        當然,再造福于人類的同時,我們也對環境進行了不少破壞。利用化學知識可以解釋很多環境中出現的問題。

        我們對溫室效應一詞并不陌生,而由于溫室效應的加劇,這一詞也越來越多地掛在了人們嘴邊。溫室效應加劇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這還要借助化學知識來進行解釋。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等允許部分太陽輻射(短波輻射)透過大氣層到達地面,它還能吸收太陽和地球表面發出的長波輻射,僅讓很少一部分熱輻射喪失到宇宙空間。由于大氣層得到的熱量多于喪失的,所以地球保持相對穩定的氣溫,這種現象叫做溫室效應。他對地球上的生物起到了保護作用。但是由于人口激增、人類活動繁,化工燃料的燃燒量猛增,再加上森林的濫砍濫伐而急劇減少,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和各種氣體微粒含量不斷增加,致使吸收及反射回地面的長波輻射增多,引起地球表面溫度上升,造成溫室效應加劇,氣候變暖。因此二氧化碳量的增加被認為是大氣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我想,溫室效應的加劇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就不用再多說了。我們通過分析找到了問題的所在之處,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減緩溫室效應的加劇,即要設法減少礦物燃料的使用量,開發新能源,又要禁止砍伐森林,特別是要嚴密地控制人口的增長。

        第7篇:溫室效應的現象范文

        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現在已經成為我們的義務,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經濟高速發展,地球本來美好的生態環境已經被人們毀壞的破爛不堪,環境好一些的國家屈指可數,地球已經快要到達使用的“保質期”,為了能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能夠恢復以前的面貌,我們必須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在我學習的學校中,每天都能看見操場上同學們丟棄的小食品包裝袋。還有一些學生在學校廁所內抽煙,這不僅僅違犯了校規,影響了自身的身體健康,也破壞了生態環境。我們應該呼吁所有的學生們都能想著保護環境,這樣,我們的城市就不會再有太多的污染了。

        再來看看一些社會上發生的現象,人們不重視對森林的亂砍濫伐,導致一片片森林消失,城市經常出現沙塵天氣,山區經常暴發泥石流,人們一次次因為自然災害而死亡。還有溫室效應,人們在生活中大量的排放二氧化碳,地球正在逐漸變暖。2008年我國的南方雪災的原因也是因為溫室效應,溫室效應導致氣溫上升,空氣中含水量增大,南方的暖濕氣流富含水氣,遇到北方的冷空氣形成劇烈摩擦導致大量降水。

        第8篇:溫室效應的現象范文

        全球變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為由于溫室氣體排放過多造成。

        近100多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四次波動,總的看氣溫為上升趨勢。進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氣溫明顯上升。

        全球大氣層和地表這一系統就如同一個巨大的"玻璃溫室",使地表始終維持著一定的溫度,產生了適于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環境。在這一系統中,大氣既能讓太陽輻射透過而達到地面,同時又能阻止地面輻射的散失,我們把大氣對地面的這種保護作用稱為大氣的溫室效應。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它們可以讓太陽短波輻射自由通過,同時又能吸收地表發出的長波輻射。這些氣體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氣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來全球的氣候正在逐漸變暖,與此同時,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含量也在急劇增加。許多科學家都認為,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溫室效應的加劇是全球變暖的基本原因。

        肉食是全球曖化的主因。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報告指出:畜牧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占18%,超過全球所有的交通工具的總排放量,肉食是全球曖化的主因。人類活動所產生的一氧化二氮(溫室效應為二氧化碳的296倍)有65%來自肉食,產生的甲烷有37%來自肉食(甲烷的溫室效應為二氧化碳的23倍)近期一項最重要的信息顯示,每噸甲烷造成全球暖化的威力,比二氧化碳高出25倍,這是以100年來分攤計算甲烷暖化作用的平均值。然而,甲烷在大氣中只停留10年就幾乎偵測不到,20年后更幾乎完全消失,因此,將甲烷的溫室效應分攤為100年來計算,可說是大大低估了它的影響。由于我們減少溫室氣體的時間已剩下不到100年,最新的方式是以20年來計算,得出甲烷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強72倍。

        列舉例子:澳洲阿得雷德大學的貝瑞?布魯克教授所詳述畜牧業對環境的影響:“根據資料澳洲的養牛業、畜牧業、牛、羊,目前每年約排放三百萬噸甲烷。而火力發電廠約排放一億八千萬噸二氧化碳。電廠的全球暖化貢獻似乎遠多于牛的貢獻。然而若仔細想想,甲烷以二十年為期,效力是二氧化碳的七十二倍,再二十年就變成七十二乘以三倍,很容易算出畜牧業在那段時間對全球暖化的影響更甚于火力發電廠,這是澳洲嚴重忽略的事實。”

        肉食造成地表土壤流失的危機。畜牧業目前占用地球30%的土地,其中大部分為牧場,也包括占全球可耕地33%的牲畜飼料生產用地;全球20%的牧場因過度放牧、土壤板結和侵蝕而退化;肉畜、乳畜占陸地動物生物總量約20%。據評估,在24項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中,有15項處于下降趨勢,而畜牧業被認定是元兇之一。大量的牛羊踏在土地上,擠掉土里的空氣,久而導致沙漠化。

        肉食造成缺水及水質污染的危機。我們的湖泊, 河水混和了一堆極可怕的有毒物質,地下水已經被硝酸鹽污染得很嚴重,而飼養場排出的廢水,正是水源污染的最大兇手。據估計,人類 70 % 用水量是用在喂食經濟動物。

        一磅牛肉:需要 2,500 加侖的水;

        一磅西紅柿:需要 29加侖的水;

        一磅全麥面包:139 加侖的水。

        同樣生產一磅食物,生產牛肉所需的水,為蕃茄的 86 倍,近全麥面包的 18 倍。

        肉食造成人類健康的危機。1983到1989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等多家中外權威機構精誠合作,在中國24個省市區的69個縣開展了三次關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學研究。這項研究榮獲我國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并被《紐約時報》稱為“流行病學研究的巔峰之作”;該項研究的主要領導者T.柯林?坎貝爾教授,發表過350篇論文,榮獲包括1998年美國癌癥研究所頒發的終身成就獎在內的無數獎勵,是世界營養學界的最重要權威之一。《中國健康調查報告》就是他積一生營養學研究心得精心打造的科普杰作,本書的基本立場——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會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本書得出了非常明確的結論:動物蛋白(包括甚至尤其是牛奶蛋白)能顯著地增加癌癥、心臟病、糖尿病、腎結石、骨質疏松癥、高血壓、多發性硬化病、白內障以及老年癡呆癥的患病幾率。尤其令人吃驚的是,所有這些疾病都可以通過調整飲食來進行控制和治療。中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傳統飲食習慣,反而是更加“科學”,更加有利健康的。

        它會帶來以下列幾種嚴重惡果:

        (1) 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積增大。

        科學家預測:如果地球表面溫度的升高按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到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攝氏度,南北極地冰山將大幅度融化,導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島嶼國家和沿海城市將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幾個著名的國際大城市:紐約,上海,東京和悉尼。

        我們為了保護南北極地冰山,應讓地球降溫最快的方法:

        把我們的空調調高到環保溫度26度因為,26度是空調比較省電。同學們你們知道電是怎么來的嗎?電是用煤燒出來的我們一年燒的煤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的數量可是一個驚人的數目所以大家少用電就是在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了。少買不必要的家用電器因為,生產電器的工廠也屬于工業工廠我在前面也提過了,工業工廠是排放二氧化碳最多,所以,大家一定要少買不必要的電器哦!少用一次性電池,因為,生產電池的工廠也是工業工廠哦!而且一顆電池可以污染一個人一生所需要的水所以,不但要少用一次性電池而且用完了也不可以亂丟哦!

        第9篇:溫室效應的現象范文

        關鍵詞 碳循環 模型建構 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33.9B 文獻標志碼

        1 教材分析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穩態與環境》第五章第三節的內容,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實驗)》具體內容標準中,與本節內容相對應的條目是“分析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由此可見,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需達到應用水平。第一部分內容包括物質循環的物質、范圍、循環以及特點;第二部分內容包括碳循環的過程、特c及溫室效應;第三部分內容包括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區別與聯系;第四部分內容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對第四部分內容,教師可以安排在課后的興趣小組活動中完成。本節內容是在初中階段生態系統的知識和高中階段種群、群落等知識基礎上,側重于宏觀方面探討生態系統的功能;以生態系統的結構、能量流動、光合作用、細胞呼吸等為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重點是分析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教學難點是正確認識物質循環的概念,說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本節內容主要闡述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重要功能,就理解生命活動的本質和規律而言,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具有獨特的地位。這部分知識與目前的低碳生活、環境污染等現實聯系緊密,對學生建立環保意識有主要作用。

        2 教學目標

        2.1 知識目標

        理解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概念;識記、應用碳循環的過程;比較得出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關系。

        2.2 能力目標

        以碳循環為例,分析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學習模型的建構;學習探究性實驗設計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2.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關注碳循環平衡失調與溫室效應的關系;培養環境保護意識、低碳生活的意識;在合作過程中,學會交流,尊重他人,強化團隊意識。

        3 教學過程

        3.1 情境導入,激趣課堂

        教師播放視頻“全球變暖后北極熊瘋了”,以北極熊因為太熱而剃毛的視頻引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北極熊要剃毛?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溫室效應的主角是誰?溫室效應增強與人類哪些活動有關?

        學生通過合作總結出:因為氣候變暖所以要剃毛;溫室效應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是溫室效應的主角;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燒、植被的破壞等人類活動增強溫室效應。教師強調: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燒,千百萬年積存的碳元素在短時間內釋放出來。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溫室效應對生物圈可能造成什么影響?(加快極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氣溫升高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展示圖瓦盧的圖片,明確其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因海平面上升而舉國遷移的國家,50年內其將全部消失。

        小組合作、討論:如何緩解溫室效應?學習小組通過討論得出兩條措施: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選用替代能源等;保護森林、草原等生態系統,同時大力植物造林等。

        通過上述措施可以緩解溫室效應,如果要更加深入解決問題,學生必須對二氧化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中的相關知識,有更加深入的掌握,從而進入以碳為例的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學習。既然是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那么一定在生態系統的成分之間完成,因為結構和功能密不可分,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功能之一。師生一起回憶生態系統的成分。

        3.2 合作分享,自主建構

        美國學者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效果要達到50%以上,都是通過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等方式獲得。教師僅僅做為指導者,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其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僅是指導,從而給學生充分的“表演空間”。

        教師明確了物質循環是在生態系統的各成分之間循環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活動,引導學生分組用準備好的材料構建模型,最后各組學生展示結果。學生分成5或6人一組為宜,人數太多容易引起部分學生注意力分散;要明確組長,使其有效帶領組員進行有效活動。教師必須在活動時明確任務,使活動真實有效。教師可以預先打印組號和名單,制作好會牌,粘貼在討論桌上。

        活動一:

        學生討論碳究竟是如何進、出無機環境、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各種生態系統成分的?(以什么形式、通過哪種生命活動、形成哪些產物、這些產物的去向怎樣等)。

        第一、二組從無機環境的角度來考慮,第三、四組從生產者(比如綠色植物)的角度來考慮,第五、六組從消費者(比如牛)的角度來考慮,第七、八組從分解者(比如蚯蚓或者腐生性的細菌和真菌)的角度來考慮。

        各小組依據提示,進行討論,得出相關結論。小組代表展示小組結論,從而明確每一種生態系統成分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要突破碳循環,教師應該圍繞兩個核心問題展開:① 能夠利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途徑有哪些?②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來源有哪些?為了解決以上兩個問題,教師可以把問題細化為以下問題:

        碳通過什么生理過程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

        碳以什么形式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

        碳在生物群落內部以什么形式傳遞?通過什么渠道進行傳遞?

        碳通過什么生理過程從生物群落返還無機環境?

        碳以什么形式從生物群落進入無機環境?

        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主要是以什么形式進行循環?

        教師呈現以上問題,在學生討論結果的基礎上,再用問題串的形式啟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和總結,引領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也可通過搶答的形式,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

        活動二:

        每組準備小白板一塊,紅黑色馬克筆各一支,板擦一塊。小白板上放好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大氣中的CO2庫(無機環境)等磁性貼(放在頂端,橫排)。

        小組活動:用文字和黑色箭頭在白板上構建生態系統的碳循環模型,并注明碳元素的轉移方向及過程名稱。

        白板布置如圖1所示,學生分組活動,自由安排四個磁性貼的位置。

        學生展示白板并解釋如此安排的理由,其他小組可以進一步補充完善。師生互動突破碳循環:先看雙箭頭,“多進一出”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一進多出”為生產者和消費者;再看單箭頭“多進一出”為分解者。在碳循環模型構建過程中,教師還要強調化石燃燒的問題以及各級消費者的圖解。最后,師生歸納碳循環模型圖(圖2),并生成板書。

        本部分內容并不晦澀難懂,教師可平鋪直敘的講授,甚至讓學生自學,也能達成知識目標。但是教師通過探究問題以及活動創設課堂情境,使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活”起來,增強了課堂的有效性。

        3.3 依據活動,演繹概念

        依據以上學生活動,教師請學生思考回答下列問題:這里的生態系統指的是什么生態系統?這里的物質是指什么?物質在哪兩者之間循環?

        教師提示:在農田中大量使用DDT有機農藥后,為什么會殃及南極的企鵝?學生總結此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從而明確物質循環的特點之一是全球性。因此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又叫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關于物質,教師應強調: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物質”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而非其組成的化合物;在物質循環過程中,伴隨著復雜的物質和能量的轉化。通過碳循環的模型建構過程,學生很容易明確物質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復,從而明確物質循環的另一個特點是循環性。

        在完成以上的三個問題后,生態系統的概念很自然地就由學生演繹成功。這樣由學生自主構建知識,依據活動從而演繹概念的方法,避免了教師直接給出概念,靠死記硬背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易遺忘且難以理解其實質的不足。

        3.4 依托模型,列表辨析

        活動三:在白板上已構建的生態系統碳循環模型上,用紅色箭頭畫出能量流動模型。

        學生展示白板,并解釋如此安排的理由,其他小組可以進一步補充完善。師生共同總結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的關系模型,并列表(表1)完成辨析。

        教師需要強調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動態變化過程的兩個方面,生態系統的各種成分,正是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才能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再次強調結構和功能間的關系。

        4 小結

        教師由碳循環的特點聯系到現實生活中的流行語――低碳生活,播放CCTV公益廣告《選擇低碳 綠色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霧霾,關注環保熱點,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對學生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教育,讓學生從自身做起,明確一些環保措施。

        5 課堂拓展

        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碳循環的相關知識,繼續探究氮循環、磷循環、硫循環、水循環的相關知識,調查身邊造成溫室效應、水質富營養化、酸雨等的具體事例,并尋找可行的緩解的方法。學生可選擇其一寫一份調查報告。

        教師提出問題樹葉每年都會掉,但是沒有看見樹葉堆積如山的場面呢?樹葉到哪兒去了?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氣候的作用,還是土壤中的化學物質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呢?學生可以依據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設計實驗,然后進行實驗。

        6 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的學習以活動貫穿課堂。對于教學重點“分析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突破,以碳循環為例,教師采用“圖形分析、模型構建”的方式進行學習。對于教學難點“說明物|循環與能量流動的關系”采用列表辨析法,對于教學難點“正確認識物質循環的概念”,采用依據相關活動,以學生自主演繹、教師點撥的方法,突破難點。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在线第1页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一 | 亚洲v国产v天堂网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品 | 香蕉网伊在线中文字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