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范文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

        第1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范文

        一、鼓勵設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縣經貿、工商、國稅、地稅、公安、環保、質監等有關部門要強化服務,積極支持引進、設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縣財政部門要及時做好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增值稅退稅的初審工作,要積極為符合退稅條件的企業盡早獲得增值稅退稅創造條件。

        二、為退稅額度內企業融資提供財政貼息。為減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上報審批增值稅退稅期間的資金占用壓力,金融機構要按照企業的可退稅額度給予融資,并由縣財政按同檔次基準利率對企業給予貼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增值稅退稅實行專戶管理、封閉運行。融資和貼息的具體操作辦法由縣財政局、人行牽頭另行制定。

        三、減免有關規費。地稅部門要根據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實際困難,按照有關規定減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再生資源經營業務收入水利建設專項基金。各部門單位也不得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違規收費和攤派費用。

        四、加大技改補助力度。符合政策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繳納的稅收,除上繳中央和省級財政外,經增值稅退稅結算后縣財政所得部分,全額補助給企業用于技術改造。此項稅款計入鄉鎮、新城區和金磐開發區的財政收入,但不享受財政體制分成。

        第2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范文

        一、我市再生資源行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據調查,我市市區及羊山新區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的經營網點多達876家,其中市區521個,羊山新區355個,回收站點固定從業人員1500人(不含流動收購人員)。由于我市再生資源行業有效的監督管理體制和規范的經營機制尚未建立,整個行業缺乏統一規劃和規范管理,給城市管理、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具體來說,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缺乏有效到位的管理機構。20__年國家取消再生資源行業“特種行業經營許可證”后,降低了市場準入標準和門檻,形成了無序經營、多頭管理而又無法管理的狀況。20__年,市供銷社成立了再生資源行業協會,但由于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涉及多個部門的相關管理,職責劃分模糊,導致市供銷社對再生資源管理的力度弱化,行業協會也缺少必要的管理手段,造成目前行業管理無主、無序、放任自流的現象。二是無照無證經營現象普遍。市區范圍內876家再生資源回收網點,通過工商注冊的僅為148家,持有稅務部門發放的稅務登記證的僅有56家,再加上走街串巷的流動廢品收購人員,無證經營的回收隊伍就更加龐大,造成了我市再生資源回收市場混亂和行業漏稅現象十分普遍。三是城市污染極為嚴重。市區再生資源回收網點中絕大多數設在城市小街巷或居民區中,由于缺乏大型的回收集散處理場所,個體戶回收的廢品只能存放在臨時搭建的簡易棚內或長期露天堆放,有的還隨地對舊機車、油罐、變壓器、電機等進行折解處理,只挑取價值較高的部分,對低值部分則亂拋亂丟;有的甚至對一些廢舊有色金屬隨街進行焚燒加熱處理,造成附近居民區內污水、污油到處橫流,烏煙瘴氣,對土壤、地下水、空氣造成了現實與潛在的污染,“臟、亂、臭”現象和消防安全隱患十分嚴重,影響了我市“六城聯創”工作的開展。四是一些廢舊回收點成了偷盜分子銷贓的據點,治安隱患大。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廢舊回收站點,特別是無證經營的廢品回收點和涉及黑社會勢力的回收站點,明目張膽地收購電力、鐵路、通訊、城市公用設備(主要是電纜、光纜、電線、變壓器、窨井蓋等)。有些合法的回收點因未按照國家規定對回收物資進行登記記錄,也自覺不自覺地成為偷盜分子銷贓的地方。部分從事個體收購的流竄人員,借廢品收購之名,到辦公區、居民區四處竄動,趁機踩點,尋找機會進行偷盜。據不完全統計,20__年,我市發生電力、通訊、城市公用設施被盜案件300多起,直接經濟損失20__多萬元;居民的自行車、電動車等被盜現象更為嚴重,這其中絕大多數都銷贓到了再生資源回收站點。五是回收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由于這個行業基本是以個體經營和小企業為主,沒有條件和能力引進或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很低。加上回收分散經營,資源難以集中利用,再生資源利用的產業化程度低,給采用高新技術帶來難度,許多寶貴的資源因此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時由于網絡體系不健全,回收經營者“大利大干、小利小干、無利不干”,許多可以回收利用的品種,如廢塑料、廢橡膠、廢玻璃等,沒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利用。這些可用資源成為城市垃圾,直接填埋或焚燒,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同時嚴重的污染了環境。

        二、關于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的相關政策

        事實表明,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既是公益事業,又是朝陽產業。對此,、、徐光春等中央、省委領導都曾就此項工作專門作出過批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國務院關于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國發〔20__〕21號)、《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國發〔20__〕22號)等文件都對做好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提出明確要求。20__年3月,國家商務部、發改委等六部委還專門聯合制定出臺了《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20__第8號令)和《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備案說明》,進一步明確了再生資源回收工作中的經營資格、登記備案、經營規則、監督管理、處罰規定等,為加強再生資源利用工作,建立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提供了政策和法規依據。

        三、關于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從大的方面講,做好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有利于節約資源,減少浪費,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應該予以高度重視和切實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從小的方面來講,做好此項工作,有利于規范經營秩序,健全運行體系,形成特色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擴大就業,增加稅收,凈化環境,維護治安。特別是在我市深入推進“六城聯創”加快魅力__建設的今天,做好此項工作更是作用非凡、意義重大、迫在眉睫。

        (二)可行性。從現有的政策、法規及社會需求講,做好再生資源回收利

        用工作,條件充分,正當其時。首先,從政策層面看,國家對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既當作一項事業又當作一項產業來扶持,從土地利用、注冊審批、金融信貸、稅收優惠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確規定,從而使加強此項工作有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支撐。從法規層面上講,上級有關部門專門為此出臺了相關規定和實施辦法,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從實際操作層面上講,供銷社具備傳統的組織和網點優勢,同時,國內和省內的一些地市有效地開展此項工作,探出了新的路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可資借鑒。四、外地的成功做法和經驗

        據我們了解,__、__、__、__等外地許多城市專門出臺了再生資源管理的政策法規,由供銷社企業牽頭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開展得紅紅火火。我省的鄭州、開封、洛陽、安陽、平頂山等市也出臺了支持供銷社系統牽頭組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的相關政策,大力推進循環經濟快速發展。鄭州市作為商務部開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試點城市,出臺了142號市長令《鄭州市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市公安局、工商局、行政執法局和供銷社四部門下發《聯合通告》,由市供銷社直屬企業華正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牽頭,規范再生資源行業管理,做好回收網絡體系建設。華正公司對流動收購人員實行“統一車輛、統一標示、統一服裝、統一衡具、統一備案登記”的五統一管理,建設回收中轉站和集散市場,組建再生資源行業協會,改變了再生資源行業無序、混亂的局面,改善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

        五、關于加快加強我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的建議

        綜上所述,整合現有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建立我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提高再生資源規模化經營和綜合利用水平,防止二次污染,從而在更高層次上形成“廢棄物資再生資源”轉變的“靜脈產業”體系,不僅是我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我市“開展六城聯創,建設魅力__”的迫切需要。市政府為做好此項工作,專門出臺了政府2號令《__市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并成立了再生資源工作領導小組。為高起點、高標準推進我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形成各部門之間協調聯動、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現建議如下:

        (一)嚴格依法行政,強化行業管理。根據《再生資源管理辦法》,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由市商務部門為主管部門,供銷社牽頭,公安、工商、行政執法、城建、規劃、環保等相關部門應積極配合,在市再生資源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明確職責分工,強化行業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促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建立和規范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具體包括:一是社區回收網絡(生活性再生資源),二是非居民區再生資源回收網絡,三是生產性廢舊金屬回收網絡,四是再生資源集散市場。市供銷社應該就如何建立健全回收體系拿出具體實施意見。

        第3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范文

        為建立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進一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和循環經濟發展,根據《浙江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浙財企字〔**〕74號)精神,現就申報2008年浙江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專項資金補助項目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項目申報的基本條件

        (一)注冊地在浙江省境內,專業從事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和利用的企業和相關單位。

        (二)申報單位應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近幾年沒有發生違規使用財政資金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等行為。

        (三)申報項目的實施期為**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

        二、資金支持的范圍及方式

        (一)支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建設。重點支持采用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在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居民區設立管理規范的再生資源收購網點;支持圍繞產業集群設立固定或流動的生產性再生資源回收網點。

        (二)支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龍頭企業設施改造。重點支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回收加工設施改造和信息化建設等項目。

        (三)支持再生資源集散市場改造提升。重點支持符合商業網點布局規劃、有產業依托的再生資源集散市場,進行硬件設施改造提升和信息化建設項目。

        (四)支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人員培訓及相關研究工作。重點支持行業協會、龍頭企業開展再生資源回收相關業務培訓工作,以及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領域共性技術和理論的研究開發。

        對符合以上要求的項目,根據項目的投入情況給予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補助。

        三、申報有關要求

        (一)項目數量

        根據2008年資金規模,本次項目申報由市一級統一匯總,上報的項目數量分別為:所轄縣(市、區)數量9個以上(含)的市,報6個項目,其中市本級不超過2個;所轄縣、(市、區)少于9個的市,報4個項目,其中市本級1個。義烏市單獨上報1個項目。各市匯總上報的項目中,屬于供銷系統的項目不少于一半。

        (二)申報材料

        1.專項資金申請文件、申請表(附件一)、企業概況表(附件二),申請文件內容包括申報補助項目的基本情況、實施進度和預計績效等內容;

        2.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網點建設、項目實施、投資額度等情況專項審計報告書;

        3.企業(單位)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商務主管部門出具的專業從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備案證明復印件;

        4.經過審計的上一年度企業財務會計報告;

        5.屬于培訓或科研項目的,應出具項目實施費用開支情況證明材料。

        以上材料一律以電腦打字的形式填報,并裝訂成冊。申報表格可在省經貿委網站()“委發文件”欄目下載。

        (三)申報程序

        第4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范文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快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體系建設,推動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商務部、建設部《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商務部令年第8號)和商務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商商貿發〔〕187號)的精神,特制定本規劃。

        第二條規劃依據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

        2.《商務部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

        3.《商務部關于加強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指導意見》;

        4.《商務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5.《商務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

        6.《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的實施意見》;

        7.《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

        第三條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市行政區劃范圍,面積約為1.82萬平方公里。規劃對象包括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園區)、交易市場、分揀中心、回收站(點)、回收亭、流動回收車等。

        第四條規劃期限。

        第二章指導思想與規劃原則、發展目標

        第五條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國家關于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在充分規范整合和利用現有再生資源回收渠道的基礎上,合理布局,規范建設。優化回收網點布局,發展現代物流業,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質量和水平,構筑回收網點建設與經濟建設、城市建設同步發展的格局,促進再生資源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第六條規劃原則

        1.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既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又要加強政府政策引導和宏觀管理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引導支持、企業投入、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發展機制。

        2.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按照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要求,依據再生資源產廢量、人口分布、交通狀況、環境保護等優化網點布局,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3.保護環境、便民利民。各類回收網點設置既要方便購銷、又不得影響市容市貌和城市環境,確保合理的服務半徑,方便交售、便于運輸。

        第七條發展目標

        經過五年時間,初步形成以城市社區回收網絡為基礎,集散交易市場為核心,加工利用為目的三位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使90%以上的社區建立再生資源回收站(點),90%以上從業人員納入規范化管理,所有再生資源進入指定的集散市場進行規范化交易和集中處理,90%以上再生資源得到回收利用,基本消滅二次污染,逐步形成網點布局合理、回收方式多元、功能健全完善、管理科學規范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實現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和利用的集約化和產業化。

        第三章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內容

        第八條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包括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基地、集散交易市場、分揀中心、回收站(點)、社區回收亭、流動回收車、再生資源信息平臺等七部分內容。

        第九條綜合利用產業基地

        通過行業布局調整和傳統產業整合升級,打造具備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和精深加工為一體、產業化、生態化、可持續的綜合產業基地。規劃在高新區千河工業園占地面積171畝,建設我市西部豐茂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基地,形成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精深加工運營管理規范的回收利用產業基地,充分發揮其信息技術、培訓服務、示范引導作用,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集約化、規模化和產業化。

        第十條區域集散交易市場

        按照經濟發展需要和城市總體規劃,建設再生資源集散交易市場,用于集中回收、交易、初加工社區回收站(亭)、流動回收車回收的再生資源。市場應具有商品交易區、分揀加工區、倉儲配送區、商品展示區、配套服務區和培訓服務中心“五區一中心”的綜合服務功能。規劃建設再生資源集散交易市場兩處,一處在陳倉大道底店路口,占地100畝,另一處在金河工業園區,占地面積300畝。

        第十一條分揀中心

        按照新建與改造、綜合與專業相結合的原則,規劃建設集中對再生資源進行分類、挑選、清洗、破碎、切割、拆解、打包等簡單加工處理的分揀中心,實現交易市場和再生資源加工企業的有機銜接。分揀中心具有完善的交易區、分揀區和儲存區,實現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廢紙張、廢玻璃、廢橡膠及其他類物品的分類存儲。在城區及九個縣分別規劃建設占地20-200畝以上的專業或綜合加工分揀中心11個。

        第十二條社區回收站(亭)、流動回收車

        遵循統一規劃、安全環保、規范服務原則,在大型社區和人口密集地區,以社區居民數或住戶數為依據,設置再生資源社區回收站和回收亭;在居住分散的社區設置從屬于回收站(亭)的流動回收車,統一管理,構建城市再生資源最基層的回收網絡。

        1.回收站(點)

        回收站(點)原則上每個行政區域、大型社區或居委會設立一個回收站(點),即常住人口平均每10000人設立一個回收站(點),經營面積不少于100平方米。

        2.社區回收亭

        社區回收亭以居民戶數為依據,每1000—1500居住戶(常住人口5000人)設置一個回收亭,每個回收亭10—15平方米,服務半徑500—800米。

        3.流動回收車

        流動回收車是從屬于回收站(點)的流動業務網點,主要為不適宜建固定回收亭,居住分散的社區提供廢舊物資回收服務。每個社區或居住點常住人口2000人左右設置一輛流動回收車,全市規劃設置898輛。通過對現有流動回收車整治規范,實現統一外觀,統一車型,統一標識,統一制作,統一編號和規范管理。

        第十三條再生資源信息平臺建設

        建立再生資源數據統計、供求信息、市場監測分析、行業規范管理、政策、政府監管系統等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立暢通的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的信息交流渠道。規劃由市豐茂物資利用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市再生資源信息平臺,為回收站(亭)、交易加工中心、回收企業、工商企業等提供信息服務,主要包括遠程監控,遠程回收數據登錄交換、電子記賬、電子支付、電子統計系統等,并與全國再生資源信息網點鏈接,為客戶提供信息、預約回收、網上交易等全方位信息化服務。

        第四章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第十四條再生資源回收及循環利用,是一項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系統工程,要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配合推動、社會積極參與的原則,建立領導協調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協作,形成合力,扎實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

        第十五條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規劃是“十二五”經濟發展規劃中重要的專業規劃,各縣區政府和市級相關部門要把《規劃》實施作為一項重要職責,結合各自實際,有計劃、有重點地推進,確保取得實效。

        第十六條加強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發展政策措施,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建設項目實行用地優先安排,地價適當優惠等政策,并對稅收地方留成和財政規費給予減免,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第十七條大力培育龍頭企業,支持、引導龍頭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兼并、聯合等方式,進一步壯大規模,提升經營能力。積極鼓勵龍頭企業通過連鎖經營等方式,加快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

        第十八條強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監管,各級商務、發改、公安、工商、城管、環保等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整頓廢品回收市場,規范企業行為,清理不符合《規劃》的回收站點,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回收利用秩序。

        第十九條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采取多種形式和途徑廣泛宣傳政策法規,把再生資源回收變為全民自覺行動,在全社會形成節約資源的良好氛圍。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條《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規劃》經市政府批準后生效。

        第5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范文

        【關鍵詞】 資源再生產業 發展模式 市場化道路

        資源短缺是我國新世紀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大約束條件。研究表明,世界上80%以上的可開采金屬礦產資源已變成各類產品和廢物,每年生產的產品有70%進入廢舊物資行列。據測算,每回收利用1萬噸廢鋼鐵,可出鋼8500噸,節約成品鐵礦石2萬噸,節能0.4萬噸標準煤,少產生1.2萬噸礦渣;每利用1萬噸廢紙,可生產紙漿8000噸,節約木材3萬立方米,節約能源1.0萬噸標準煤,節水100萬立方米,節電600萬千瓦時。由此可見,發展資源再生產業對緩解資源短缺、維護可持續發展的國家資源安全戰略體系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首先,發展資源再生產業是緩解我國資源危機的根本出路,是保障國家資源安全的重要措施;其次,積極推進資源再生產業既能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又能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后,資源再生也是治理污染、改善環境的必然要求。

        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下,要充分發揮資源再生產業的巨大潛力,緩解資源約束矛盾,就必須探索一個切實可行的模式。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積極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機制,為資源再生產業打造一個產業化、市場化的平臺,是資源再生產業得以良性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資源再生產業發展模式就應該成為我國發展資源再生產業的當務之急。

        一、國際產業動態

        一直以來,西方發達國家都相繼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資源再生產業的實踐,取得了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如瑞士每年回收廢罐頭盒1.2萬噸,廢電池的回收率為64%;德國每年回收包裝材料599萬噸,廢物利用率達到50%,年產值達到400億歐元。

        1、資源再生產業發展的關鍵是政府的政策導向

        西方國家一直以來就非常重視資源再生問題,政府不但在政策上對資源再生給予正確引導,制定鼓勵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而且在財政上也給予直接支持。

        2、資源再生產業發展的平臺是產業化政策和配套產業布局

        西方國家資源再生產業的發展得益于政府的產業化政策及相應的產業布局調整。政府運用稅收優惠和補貼政策、產業配套設施建設等市場化手段,構建產業化發展體系,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和規模效益,為資源再生產業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市場空間。

        3、資源再生產業發展的保障是健全的法律規范

        西方國家資源再生的相關法律、規范比較完善,已經形成標準化和系列化,同時輔以必要的量化措施,可操作性非常強。

        二、西方國家的資源再生體系的實踐

        根據大量的資料分析與總結,西方國家的資源再生體系主要由以下5個體系構成 。

        1、制造商一體化體系

        制造商控制公司內部市場,收集大量的可用材料,減輕制造商對原生材料的依賴,其也是廢棄物轉運體系、處理―加工商體系、零售―批發商體系和臨時性體系的買方。

        2、廢棄物轉運體系

        通過和政府合作,優先獲得規模、穩定的物資來源,保證持續獲取大量穩定的可回收利用廢棄物,為制造商一體化體系和處理―加工商體系提供貨源。

        3、處理―加工商體系

        擁有專業的處理、加工、運輸設備,對廢棄物進行收集、分解、加工,使之達到工業標準的要求,這個體系同時也是廢棄物轉運商、零售―批發商以及臨時性體系的買主。

        4、零售―批發商體系

        該體系是“強制押金”法規的產物,其職能是完成分銷任務,消費者在這樣的體系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他們把“產品”帶給渠道成員后換回押金。

        5、臨時性體系

        臨時性的垃圾回收組織不定期地收集可回收利用物資,賣給永久性的渠道成員。這些組織的活動具有間斷性,是消費者和買方的中介。

        從這個產業模式可以看出,各個體系是把可回收利用的廢棄物資與最終市場的物資需求聯結起來的紐帶,體現了市場的整合與調節。這些體系能否正常運行,不僅取決于該體系自身的功能和作用,還取決于再生物資的市場供給與需求的有效性,即再生物資的回收利用必須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及市場化的有效渠道。

        事實上,資源再生過程是一個循環流動的渠道體系,上述體系從對再生資源進行初步收集、分解和分類開始,到與工業企業進行市場交易并為工業企業重新利用,其本質就是市場體系的運作,其運轉必須滿足四個基本條件:具備回收物資的高效處理技術;有可利用的物資或產品存在;有產品收購商和制造商;有最終產品的市場需求。因此,建立資源再生體系,必須從市場的角度出發,從資源需求的層面考慮目標市場的性質、分銷物資的類型及相應的處理要求、渠道成員作用及整個企業的贏利能力。

        三、中國資源再生產業的實踐

        我國自建國以來就比較重視再生資源的利用工作。近年來隨著我國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等政策的出臺,我國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受到極大的重視。

        1、我國再生體系的構成

        當前,我國資源再生體系主要由回收網絡、市場集散交易和綜合利用處理三個重要環節組成。回收網絡:由社區回收點和街道回收站組成,負責回收居民交售的可再生資源并進行簡單分類、整理,以便企業利用或進入集散交易中心。集散交易中心網絡(區域性的集散地和交易市場):接收街道回收站及工廠、企事業單位回收的再生資源,按照分類標準進行分揀、整理、加工,通過市場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方便資源利用企業進場采購。綜合利用處理網絡:以一定規模和加工能力的企業作為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的終端,利用高新技術對再生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形成再生資源產業群,使再生資源行業產業化。

        2、我國資源再生產業存在的不足

        上述資源再生利用體系的實踐在我國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企業,建立了一些大型廢舊物資配送交易中心和省級再生資源加工園,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的資源約束矛盾。但是,我國的資源再生產業還存在明顯的不足,制約了我國資源再生產業的良性發展。

        (1)缺乏健全的管理法規和行業標準。雖然我國近年來相繼出臺了《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和《循環經濟促進法》,確立了產業基本規范和法律框架。但比較西方國家,我們的法律法規體系仍不甚完善,還缺乏必要的操作層面的制度、辦法,致使回收網點無序發展,再生資源市場秩序混亂。

        (2)資源回收企業規模小,資源流失嚴重。我國資源回收利用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不足50人的小型企業占相當比例。由于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有限,再生資源流失嚴重,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

        (3)行業技術進步緩慢,與國外同行業差距較大。由于缺乏資金和技術投入,我國資源再生行業技術普遍落后,大多數企業仍以手工勞動為主,工藝流程落后,缺乏深加工能力,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同時由于科技投入低,科技人員比重遠遠低于其他行業,企業發展潛力不足。

        (4)市場化程度嚴重不足,資源整合能力弱,資源再生產業的潛力難以充分發揮。第一,我國目前尚未出臺一個相對具體的資源再生產業的發展規劃,因此產業發展缺乏實質性的產業化政策以及相應的配套產業布局。直接影響資源再生企業的規模化,行業集中度低,難以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無法發揮行業整合優勢,難以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第二,行業管理缺乏市場化手段,無法發揮市場的潛力。我國在市場定價、企業融資、企業資格認定、稅收政策等方面還缺乏必要的市場化手段,導致資源再生企業魚龍混雜、群雄割據、各自為戰,甚至為爭奪資源或市場惡性競爭;企業缺乏必要的優惠政策,缺乏融資渠道,企業規模難以擴張,行業技術進展緩慢。第三,由于缺乏市場機制,資源調控和優化配置難以順利實現,再生資源產業調整經營結構、資產結構、人員結構和發展戰略都缺乏必要的基礎,產業的發展潛力受到極大限制。

        四、資源再生產業市場化發展模式的構想

        有關統計表明全世界再生資源產業的產值可以達到每年6000億美元,其中美國達到1100億美元,日本350億美元,而我國僅為200億美元。與此同時,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是沒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價值達350―400億美元,如何將這些龐大的資源迅速轉化為市場需求的資源,為其構筑一條高效的轉化渠道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這既反映了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也顯示出我國資源再生產業發展的巨大空間。

        因此,為了更加有效地發揮資源再生產業的潛力,緩解我國當前的資源約束矛盾,就必須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市場化發展道路。

        首先,要著重開展對資源再生產業發展的模式研究。對比發達國家資源再生產業的現狀,分析我國發展資源再生產業的比較優勢,找到資源再生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從制度建設、社會觀念和技術角度確定適合我國當前和未來經濟發展的、可持續的資源再生產業發展的市場化模式。

        其次,從產業經濟的角度出發,以市場結構、規模經濟、行業集中度、配套產業為切入點,研究我國資源再生產業的市場化發展方式,分析其產業輻射與帶動能力,確立我國發展資源再生產業的市場化發展道路,為決策提供數學、經濟學等方面的理論支持。

        最后,對比發達國家資源再生產業的實踐,結合我國資源安全狀況和產業結構狀況,依照市場化的發展模式,從產業布局、運行模式、產業技術、成本效益、產業鏈條、配套設施等方面入手,研究市場化手段和方法,提出市場化對策,明確提出保障資源再生產業發展的產業化政策。

        【參考文獻】

        [1] Lindhqvlst,T.,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in Cleaner Production [D].Lund University,Sweden,PhD,Dissertation,2000.

        [2] 王干:論我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完善[J].中國法學,2006(7).

        第6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范文

        英文名稱:Renewable Resources and Recycling Economy

        主管單位: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

        主辦單位: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天津再生資源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5-7471

        國內刊號:12-1213/N

        郵發代號:6-120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0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第7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范文

        Li Wei

        (Hebei Iron and Steel Group Xuanhua Iron and Steel Group Co.,Ltd.,Xuanhua 075100,China)

        摘要: 通過介紹宣鋼再生資源管理網絡信息化模式的構建,闡述了ERP信息系統在再生資源管理的實施應用情況。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mode of renewable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Xuanhua Iron and Steel Group Co.,Ltd., the impl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RP information system in renewable resources management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關鍵詞: 再生資源 ERP 流程優化 回收轉儲

        Key words: resources management;ERP;process optimization;recycling dump

        中圖分類號:TP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6-0132-01

        0引言

        當前我國工業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引起了國家和企業的高度重視,是國家建立可持續發展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資源綜合利用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共伴生資源的開采和利用;二是工業“三廢”即廢水、廢氣、廢渣的綜合利用;三是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而鋼鐵企業再生資源能否有效地循環再利用、能否得到完善的科學的綜合管理,更是國家支柱型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基礎和保證。目前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率已達到60%。一些工業危險廢物的綜合利用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就更需要引進先進的信息化網絡技術作為技術支撐和管理手段來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全面管理,而ERP信息管理技術就是針對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營運而生的一套科學管理體系,宣鋼作為一家有近百年歷史的國有大型鋼鐵企業,為適應激烈的市場、提高企業競爭力,于2007年適時引入了這項技術,并于2008年正式上線實施,為宣鋼再生資源管理創建了有效的管理平臺,經過兩年多的運行和完善,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增值創利以及物流管理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1再生資源管理流程

        1.1 概況為使再生資源管理更加專業化、精細化,宣鋼設有獨立的廢舊物資管理部門,負責公司廢舊金屬及其它再生資源的綜合管理,對廢舊物資和再生資源的加工整理、回收利用、運輸轉儲、內供外銷各個物流環節進行組織管理。隨著公司ERP系統運行實施,梳理和優化了再生資源的實際物流模式,改變了原先粗放的管理方法,實現了再生資源管理的流程優化、過程控制、信息共享的管理模式。

        1.2 物流管控流程鋼鐵企業再生資源物流循環管理模式可分為:①副產品收貨轉儲:軋鋼生產線產生的鋼材副產品下線收貨,合格入爐料隨實際物流系統實時轉儲煉鋼廠回爐再利用,其它可銷售廢材及焦化副產品由再生資源管理部門系統收貨入庫管理。②維修甩廢物資回收:生產維修甩廢物資隨實際物流有再生資源管理部門定期系統回收,直接沖減生產廠成本變為可再生資源量。③入庫加工后的鋼鐵料內供:入庫管理的工藝甩廢及維修廢鋼經加工挑揀后,合格入爐鋼鐵料由再生資源管理部門系統轉儲煉鋼、煉鐵廠,進行收貨投料。④可銷售資源外銷:入庫管理的可銷售物資經再生資源管理部門挑揀、分類、加工后通過ERP系統銷售模塊進行創建銷售訂單、發貨出庫、發票結算。

        2再生資源信息化管理系統的主要特點

        2.1 物料數據統一管理再生資源要做到管理精細化、數字化,就必須有一套規范的物料數據編碼系統作為數據辨識和支撐。宣鋼再生資源管理系統依據生產實際,整合了原有各類廢舊物資名錄,把龐雜瑣碎的甩廢物資按照工藝性能、成本核算、再利用情況進行了有層級的科學分類。共分為工藝甩廢、維修甩廢以及非生產性甩廢三大類、5個中類、26個小類共涉及121種物料的再生資源數據庫,并制訂了嚴格的編碼規則和系統維護制度,使得再生資源物料名稱統一規范,保證了在物流管理過程中物料信息的唯一和共享。

        2.2 流程優化管理

        2.2.1 工藝甩廢物資的回收和轉儲宣鋼再生資源的回收轉儲的網絡信息化管理是依靠DSS數據采集系統和SAP四級系統相互銜接支撐構建起來的,在宣鋼實際物流中,為避免廠際間二次倒運、節約成本轉儲成本,對于合格入爐料及氧化鐵皮的管理采用的是以出代入直供方式由軋鋼廠直接轉儲煉鋼、煉鐵廠,而再生資源管理部門卻負有對兩個單位結算職責。

        為了在ERP系統中實現這一便捷的轉儲方式,在系統中專門設立了虛擬中轉庫對應再生資源管理部門,這樣在軋鋼廠源庫存地合格入爐料在創建轉儲單時,后臺直接綁定虛擬的中轉庫,管理部門經過收貨確認后,煉鋼廠等目的庫存地才能最終收貨上傳系統,實現物流、信息流在系統內的完整循環。這種獨特的轉儲模式,既滿足了管理部門的職責需求,把監管職能設置在中間環節,避免了兩廠間直接轉儲使第三方管理部門得不到信息共享而產生管理漏洞,而且依然保持了直供轉儲流程簡化的特色,只進行一次轉儲,物流信息三家共享、結算數據同時計入三方物流帳,簡化了結算流程,這可以說是宣鋼再生資源信息網絡化管理的一大亮點。

        2.2.2 維修及非生產性甩廢物資回收各廠礦維修甩廢及非生產性甩廢物資,由于不參與生產環節金屬平衡和工序成本計算,所以放在四級系統以成本中心回收方式進行管理,完成系統收貨入庫。實際過程中是分成兩步操作:先是兩地間物資的轉儲,結算時再分別沖減費用、增加物資數量。而在ERP系統中,生產廠維修和非生產性甩廢物資回收只作一次賬務處理,同時以沖減生產廠費用做成本中心賬務管理,在管理部門以此費用對應的物料名稱作存貨賬務管理,此流程依靠創建一次回收轉儲單自動轉換,帳物同時、方便快捷,實現一級成本核算。

        2.3 廢鋼鐵料在成本核算及工序間實時計量當前的鋼材市場波動大、變化快,這就要求生產經營的決策必須快速準確地把握市場信息,進行成本分析、價格預測。而物料在各工序間投入產出的實時計量是成本預測及核算的重要保證,在過去“粗放式”管理模式下,廢鋼鐵料投入和副產品收貨的精確計量與轉儲,就成為了一個薄弱環節。

        宣鋼再生資源信息網絡化管理的實施為生產系統廢鋼投入、副產品收貨、廠際間轉儲實時準確計量提供了技術支持的手段和一個有效管理的平臺。通過副產品與生產訂單匹配、生產投料BOM清單精確管理,使得工藝甩廢和廢鋼鐵入爐料在經書平衡計算時系統自動采集、精確計算,時成本預測及核算更加真實準確和實時。而且通過開發各類統計報表,已成功實現將《物料收發存明細表》、《金屬平衡表》、《各品種鋼成本消耗表》等許多業務報表系統導出、信息共享,真正成為經營決策重要參考指標。

        第8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范文

        一、總體思路及目標

        “新網工程”,即:建設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全區實施“新網工程”堅持以實施“商貿富區”戰略,打造“渭北商貿服務業中心”為指導,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企業承辦”的原則,以供銷合作社為依托,充分利用現有社會資源,調動社會各方積極性,走改造與新建并舉的道路,加快發展以城鄉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網絡,全面提升為“三農”服務功能,推進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從今年起,把“新網工程”建設作為全區的一項重點工作,作為供銷系統在新形勢下充分發揮服務功能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平臺。力爭用兩年時間,完善以現代流通方式改造傳統經營網絡,構建農村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網絡,農業生產資料現代經營服務網絡,農副產品現代流通網絡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網絡,實現連鎖超市、農資供應,綠色回收和農副產品購銷服務進農村,明顯改善農村的物流條件和購物環境,促進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

        二、實施內容

        (一)建設日用消費品現代經營網絡。在我區建立1個日用消費品配送中心,建設2個中心店,2個直營店,80個標準農家店,30個示范農家店。在新興建設物流配送中心1座;在關山建設1200平方米中心店;在武屯建設600平方米中心店;在康橋改造480平方米直營店;在北屯建設300平方米直營店;通過配送中心的商品配送、人員培訓和營銷管理示范,加快服務網絡和信息網絡建設,帶動周邊鄉村經營門點入網加盟,為農民提供安全放心,質優價廉的日用消費品。

        (二)建設農業生產資料現代經營服務網絡。在區內建設1個農資配送中心;在中心街鎮建設3個農資超市;整合基層供銷社、專業合作社、綜合服務站、莊稼醫院及社會農資網點資源,發展40個農資加盟連鎖店,統一門店標識,統一采購配送,統一經營方針,統一服務規范,優化農資市場環境,建立全區農業生產資料連鎖配送體系。同時積極做好垃圾處理廠生產的有機肥的推廣銷售工作,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三)建設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按照《區人民政府關于清理整頓廢舊物資回收站點及流動收購人員的通告》和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區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體系建設意見的通知》以及區政府專項問題會議紀要《關于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體系建設有關事宜》精神,建立廢舊物資綠色回收網絡體系。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使用綠色環保封閉收購車輛,對《通告》控制區內的收購站點統一納入區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內經營、交易,對控制區以外的收購站點實行達標資格認證,恢復利用供銷社系統原有收購站點,方便群眾交售,完善基層再生資源綠色回收基礎網絡。加快新綠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建設,一期工程在今年內完成建占地40畝的再生資源交易市場,營業面積2萬平方米,容納40家收購站點;投放80輛環保封閉流動收購三輪車;(統一車輛,統一標識,統一著裝,統一管理)在較大的社區建4座環保回收亭;二期工程建設舊貨收購市場和加工車間,對流動收購三輪車送來的廢舊物資進行聚積、分揀、加工、提高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效率。

        (四)建設農副產品現代流通網絡。為了更好地解決區十萬畝無公害瓜菜基地生產的農產品銷售問題,采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經紀人+基地”的模式構建農副產品收購營銷網絡;支持和培育農副產品冷藏、運輸和加工企業,進一步拓展農產品購銷渠道;在已培訓農產品經紀人910名的基礎上,兩年內使農產品經紀人達到1500名。努力塑造農產品經紀人信用品牌,發揮經紀人中介作用。采取招商、聯合、融資等辦法在新興建立農副產品配送中心;完善現有8個專業合作社的法人登記和規范管理工作,結合我區產業結構特點兩年內再發展12個專業合作社。將新興蔬菜等8個專業社創建成市級示范社,區級示范社達到10個以上;建設1個市級示范綜合服務中心;創建10個區級示范村級綜合服務社。

        (五)培育龍頭企業。支持新合作西果連鎖有限公司在我區發展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金谷農資連鎖有限公司,富農農資專業合作社等在我區發展農資連鎖經營,新綠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在我區發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體系,綠閻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區發展凈菜加工農產品配送中心項目和關山棉花收購儲備站等現有龍頭企業成為“新網”的龍頭,帶動我區“新網工程”有力、有序、有效的實施。

        三、組織實施

        實施“新網工程”是區委、區政府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發展農村經濟,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工程涉及面廣,任務量大,需要各鎮、街辦和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區政府成立“新網工程”領導小組,組長由副區長張軍同志擔任,副組長由區政府辦副主任魏少峰、區供銷聯社主任陳順利同志擔任。區發改委副主任趙安、區經貿局副局長劉盡強、區農林局副局長邢崇軍、區財政局副局長聶凡、區科技局副局長劉紅旗、區新農辦副主任劉新社、區創衛辦副主任郗孟強、工商分局副局長王飛、區建設局副調研員井倉錄、區市容局副局長李建堂、規劃分局副局長薛克強、公安分局副局長王建鋒、國稅局副局長雷新鋒、地稅分局副局長方國新、區農發行行長張根合、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副局長賀堅強為成員。辦公室設在區供銷聯社,辦公室主任由陳順利同志兼任,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各自職能做好監管和服務工作,積極解決“新網工程”實施中的有關問題。

        第9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范文

        【關鍵詞】循環經濟;靜脈產業;制度建設

        一、概述

        (一)概念的提出

        靜脈產業一詞最早由日本學者提出。日本清潔中心編著的《循環關鍵字》指出:“如果將一般的制造業等稱為動脈產業,處理、處置及循環利用從這些產業排放的廢棄物的產業相當于人體的靜脈,因此稱為靜脈產業”。靜脈產業涉及汽車及零部件、包裝材料、廢舊家電再生利用以及與廢棄物利用相關的回收、物流和技術研發等。從產業門類看,主要包括工業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電子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再制造產業。完整的靜脈產業鏈包括廢棄物收集運輸、中間處理、不可再生資源最終處置以及再生資源生產銷售四個環節。

        (二)靜脈產業與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指為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在社會經濟運行過程中,按照生態規律的要求,規范政府、企業、居民的行為,通過循環利用的方式,來減少各種資源投入、減輕環境壓力,從而提高環境資源配置效率的一種經濟運行模式。

        靜脈產業是循環經濟的主力軍,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在循環經濟系統中承擔廢棄物的收集、分類、運輸、分解以及資源化利用或掩埋處置的產業部門為靜脈產業。離開了靜脈產業,經濟系統將無法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建立循環經濟的過程正是對經濟結構中缺失的靜脈產業部門發展、完善的過程。

        二、國內外靜脈產業發展

        (一)國外典型國家靜脈產業實踐

        一般認為,循環經濟萌芽可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以鮑爾丁提出的“宇宙飛船經濟理論”為早期代表;而循環經濟真正意義上的理論研究始于1990年D Pearce的著作《自然資源和環境經濟學》;到上世界90年代中期,循環經濟成為實踐性概念在西方發達國家興起。其中以德、日為代表的國家,對循環經濟的理解相當于“垃圾經濟”、“廢物經濟”,發展靜脈產業成為這些國家實踐循環經濟的主要手段。

        德國是最早發展靜脈產業的國家之一,廢棄物再制造與管理已成為其重要行業。據官方統計,德國再制造行業每年產值達410億歐元,所有生產行業的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比例平均達50%。德國的汽車再制造產業已達到相當高水平,廢舊汽車回收利用率超過85%,大眾汽車公司銷售的再制造發動機與新制造件的比例達9:1;寶馬公司已建立起全國性回收品經營連鎖網絡,發動機在再制造過程中僅有0.5%不可再生被填埋處理。

        靜脈產業在日本環境產業中占據重要位置。在政府的強制推行下,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目前已進入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從政府導向型發展模式轉變為由市場拉動、企業為真正實施主體的發展模式。據日本第二次循環型社會基本計劃估計,2010年全日本靜脈產業產值超過65萬億日元,從業人數超過150萬人。

        (二)靜脈產業的國內實踐

        靜脈產業在中國尚屬發展初期,各地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靜脈產業發展較為迅速,青島、蘇州、上海、天津等城市開始建設靜脈產業工業園區,企業數量也逐年增長。

        青島新天地靜脈產業園是國內第一家靜脈產業類生態園區,由青島新天地投資公司興建,目前已形成以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廢舊家電及電子、廢舊汽車拆解、廢舊輪胎綜合利用以及污染土壤修復等板塊組成的生態產業鏈,收集處置范圍覆蓋山東半島。

        蘇州光大靜脈產業示范園區主要發展生活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工業危險廢物的處理處置、廢舊汽車拆解、廢舊蓄電池再生利用、市政污泥處置、農村固廢資源化利用、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生態修復和逆向物流等產業。該園區的建設對江蘇省乃至整個華東地區靜脈產業的發展起到示范作用,特別是在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方面成為典范。

        三、我國靜脈產業的發展困境

        (一)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低,產業集約化發展程度低

        我國廢舊物資回收利用及再生資源化總體水平不高,再生資源利用率僅相當于日德等先進國家的30%。大量電子廢棄物未得到有效回收利用,2006年我國報廢小型二次電池約35.6億只,總重要約9萬t,其回收率僅為2%。由于產業發展政策引導不到位,我國再生資源企業多為市場自發形成的民營企業,產業空間布局比較分散,大部分地區的再生資源企業未采取工業園區或產業園區的空間發展模式,企業規模偏小,產業處于小、亂、散的狀態。同時,產業內部的科技研發動力和投入不足,技術水平的落后導致產業國際競爭力較弱。而鄰國日本從上世紀90年代起陸續制定了涉及35個品種、18個行業的廢棄物處理與再生利用指南,明確了再生資源利用目標、回收處理途徑、再生資源企業運營原則。

        (二)產業門類不齊全,產業鏈不完善

        我國廢舊物資回收業在政策的鼓勵下一直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到2012年全國規模以上廢舊物資回收業企業數達1136家,完成利潤總額超130億元。但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垃圾資源化利用、廢棄機電產品再生利用等循環經濟產業鏈上的重要環節起步較晚,與日德相比差距明顯,日德靜脈產業發展重點已由再利用轉向減量與重復利用上。政策滯后是造成發展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到2006年我國出臺《靜脈產業類生態工業園區標準(試行)》(HJ/T275-2006),靜脈產業才有了獨立的政策指導,而日德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已完成類似政策的制定工作。

        (三)產業管理有序性不足,產業規范化程度較低

        產業政策和法律法規不完善,產業準入門檻較低,沒有建立資格認證體系,存在大量“只淘金、不治污”的小企業。對靜脈產業免稅、補貼等政策扶持力度不夠,許多企業沒有享受到更優惠的稅收政策。此外,我國尚未建立針對整個靜脈產業發展的法規體系,相應的分類指導方針也比較缺乏,給再生資源的分類、鑒別、利用和市場流通帶來困難。同時,對靜脈產業缺乏穩定的扶持政策,原生資源價格偏低,再生資源與之相比沒有價格優勢;大量產品未考慮生態設計,給回收利用帶來困難。

        四、中、德、日發展靜脈產業制度體系對比

        從法規體系看,我國對靜脈產業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的法規體系還很不完善,《循環經濟法》等多部法律對發展循環經濟做出相關要求,但目前還沒有制定指導靜脈產業發展的專門性法規。而德、日已形成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德國形成法案、條例和指南三層次的法規體系。第一層次以《循環經濟與廢物管理法》等相關法案組成;第二層次以《包裝機包裝廢棄物管理條例》等相關條例組成;第三層次為相關指南,有《城市固體廢棄物管理技術指南》等。日本關于靜脈產業的立法以環境基本法為指導,《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為框架法,《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為基本法,涵蓋各類再生資源專門法以及《綠色采購法》,形成了完善的產業發展全路徑保障體系。

        從產業政策看,我國已有《節能產品目錄》等有利于靜脈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但與日德政策體系相比,尚需大力完善。德國針對垃圾回收利用制定垃圾收費政策;針對包裝容器回收規定了押金返還制度;對使用環境有害材料和消耗不可再生資源的產品加收生態稅。日本方面相關政策規定更為完善,為使用再生處理設備、資源回收系統的企業提供稅收優惠政策;對廢舊物資實行商品化收費;建立生態工業園區補償金制度;設立資源回收獎,鼓勵民眾參與。

        從戰略引導看,我國戰略制定落后于日德。我國在2013年初首部循環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明確到“十二五”末,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總產值達到1.8萬億元的發展目標。而德國在2002年已通過名為“德國遠景”的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明確了靜脈產業發展戰略。2003年日本制定《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計劃》,并適時在2008年與2013年對該計劃進行調整,指導靜脈產業的發展。

        五、我國發展靜脈產業的制度建議

        從我國靜脈產業的發展困境結合中、德、日三國制度建設情況看,靜脈產業的良性發展,首要任務是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國家政策,明確靜脈產業發展重點與方向,保障靜脈產業的發展有法可依、有政策可循、有戰略引導。

        (一)建立法規體系

        從總體看,我國靜脈產業立法還處于萌芽狀態,法律規定過于籠統,需要進一步完善。

        1.1明確立法目的

        對于立法目的,學界尚存爭議。有部分學者認為應將“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作為循環經濟相關立法的唯一目的。但從實際看,建立循環經濟、發展靜脈產業不應該追求零排放的發展模式,在立法上應充分考慮我國社會發展實際情況,追求技術經濟可行性,平衡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時基于環保產業的特點,在權利義務劃分上,需合理劃分政府、企業與民眾的權利義務,實現責任分擔。因此,立法應以平衡發展,均衡各方利益,實現效益最大化為目的。

        1.2明確立法模式

        靜脈產業的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領域的法律規范。德、日關于靜脈產業的立法均未采用法典式的立法方式。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日本法案—條例—指南式的立法模式較為適宜我國實際。采用基本法—單行法—地方性法規的立法模式,以循環經濟法為基本法,制定根據不同產業門類特點的單行法,各地方針對自身發展需要,有針對性的頒布地方性法規。通過系統層級立法,保障相關法規的可操作性。同時注意不同層次法律之間的協調統一。

        (二)完善產業政策

        現階段我國關于靜脈產業發展的配套扶持政策較少。但僅以現行政策看,就國家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免征增值稅這一項政策就已經對靜脈產業的發展起到極大促進作用。現階段主要任務應進一步營造有利于靜脈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建立產業良性發展機制。

        2.1結合投資體制改革,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對企業購置再生資源設備、進行關鍵技術和設備研發給予適當明確的補助;對再生資源產品銷售給予稅收減免;對再生資源企業給予銀行信貸優惠政策;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

        2.2調整有利于促進靜脈產業發展的財政稅收政策

        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靜脈產業示范園,示范企業。對相關園區、企業按照再生利用成果給予污染控制補貼。加大對再生資源回收、技術研發費用的稅前扣除比例;對企業新購置的再生資源設備,嘗試實行在一定額度內以投資抵免企業當年新增所得稅收入的政策;對靜脈產業企業嘗試實行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等。

        2.3有條件的地方嘗試建立廢棄物專項基金

        組成專家委員會,設定評價指標,對靜脈產業相關企業、項目、技術進行評估,按評估等級對企業、項目、技術采用直接投資、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多種財政手段進行補助。

        (三)明確發展戰略

        構建完整的靜脈產業發展制度體系,需要明確靜脈產業在循環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戰略層面制定與靜脈產業發展相關的規劃,引導靜脈產業良性發展。

        3.1明確靜脈產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各級政府需將大力發展靜脈產業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舉措,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為靜脈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資金與組織保障。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 | 五月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浓毛少妇毛茸茸 | 日韩欧美中文宇幕无敌色 |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 | 亚洲国产午夜理论片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