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人文素養的理解范文

        對人文素養的理解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人文素養的理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人文素養的理解

        第1篇:對人文素養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人文素養;理工科大學生

        一、人文素養的含義

        人文素養從相對意義上來說,是一個人在生活、學習等各方面精神品格的體現。人文素養包括:具備充足的人文知識,了解先進的人文思想,遵循優良的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人文素養的核心。人文素養與社會環境密不可分,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人文素質的養成與自然學科、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的發展息息相關,表現為高素質人才所具有的品質和涵養。人文素養不僅僅局限于對人文知識學習的好壞,還包括心理素質、道德品質、人文精神、人文思想等方面的共同發展。人文素養更著重突出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強調為人處事的原則,同時涵蓋了對國家,對民族的熱愛和了解,領悟民族精神,崇仰民族文化,關注人的內心世界和精神引導。人文素養越高,就越能夠清楚的認識自我、認識他人,從自我精神和認識兩方面的做到獨立,這樣才不會在繁雜的世間迷失自我。只有人文素養達到了一定高度,才能夠以主人翁的姿態去認識世界,看待社會,才能以自己的觀點去評價其他事物。總結不同學者對人文素養的理解,將人文素養定義為:指人類為獲取自身的精神、物質需要,追求自由和發展,學習人文知識,踐行人文理念,培養人文精神,并將其運用于實踐,使自身的觀念、能力、氣質和修養得以提升。

        二、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養的現狀

        從整體上來看,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的棟梁,是當今社會最具有活力、最具有思想,最易接受新鮮事物的青年群體,大多數理工科大學生在具有扎實的理工科專業知識的同時,還積極發展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并具備一定的人文學科常識。但是,由于各種自身條件的內外約束、周圍環境的限制以及學校教育思想和課程體系的制約,還有相當一部分理工科大學生在人文素養教育方面存在嚴重的缺陷與不足,對人文素養內涵理解不深,對人文素養重要性認識不足。據調查結果表明,理工科大學生在人文知識學習方面不夠重視和關注。針對這一現狀,現對長春工程學院圖書館關于人文社科類書刊借閱情況進行了統計,人文社科類書籍借閱度遠不如專業類書籍,有絕大多數的同學從來沒有借閱過人文社科類書籍。

        三、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人文知識淡薄,人文修養欠缺,對人文素養的內涵缺乏了解

        目前,對于理工科大學生來說人文素養這一觀念沒有形成相應的理論系統。又過于重視專業技術,看重其功利性和實用性,部分理工科大學生對于人文課程的學習不太重視,導致人文科學知識的匱乏。許多學生對于哲學,歷史等文學性課程的基礎知識毫無了解,尤其在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上知之不多。理工科大學生若不重視人文素養教育,必將給自己帶來不便。

        (二)個人文明素養和道德修養欠缺

        文明素養要符合時代要求,集科學性,先進性,主流性為一體。調查顯示,面對未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許多理工科大學生只埋頭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科學技術的鉆研,而無心培養個人的文明修養與道德素質等基本的文明素養。所以有的大學生不學法、不懂法、不知法,因而法律意識淡薄,致使違法違紀事件時有發生。

        (三)藝術理論修養欠缺

        藝術修養作為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和內容。對于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與較高的藝術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以及增強人文素質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中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大學生只顧著埋頭于學習專業技能缺乏對藝術理論的學習和思考,以及對人生真諦和社會發展規律進行精深的體察與領悟。

        (四)人文實踐活動少,能力缺乏鍛煉

        作為學校,應積極鼓勵人文實踐活動的舉行。多一次活動就意味著多一份收獲,同時它也是鍛煉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有效方式。可實際上學校舉辦的人文實踐活動是有限的,形式單一且參與度小,不能讓廣大的同學參與其中。沒有足夠的人文社科類實踐活動作為支撐,同學們就無法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起來。

        (五)缺乏相關體制的支持

        人文素養教育雖然作為素質教育的一種,但在理工科院校中得不到重視,同時也缺乏內外部相關體制的支持。沒有穩定的文件給予支持,加上理工科學生的不重視,開展人文素養教育往往都只停留在紙上談兵,甚至更多的是走形式主義,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因此,如何讓人文素養教育在理工科院校中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積極推進并實施人文素養教育改革,已成為理工科院校在教學方式上所面臨的刻不容緩的任務。高校在重視培育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同時,還要大力加強人文素養教育,努力培養出具有綜合實力的21世紀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袁振國主編.素質教育政策支持系統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第2篇:對人文素養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高職舞蹈教師人文素養

        [作者簡介]李倩蕓(1981-),女,云南楚雄人,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文化藝術系,講師,研究方向為舞蹈專業教育和舞蹈編導。(廣東廣州511450)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18-0085-02

        舞蹈是集技巧性、藝術性、人文性為一體的綜合藝術,舞蹈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專業舞蹈技能,還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并由此體現在整體氣質風貌、舞蹈風格中。隨著社會對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的規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學生數量增多,生源多元化,個性鮮明的特點,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社會對高職人才的要求也在變化,不僅要具備專業的職業技能,還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特別是人文素養。

        一、人文素養的定義

        人文素養是一種價值觀,核心詞在“人”,以人為中心,以人為對象,注重個體的價值、合理需求、尊嚴、感受,反映了對自然、社會、人類自我命運的關注和認識,綜合表現為一個人的人格、氣質和修養。它包括能夠外化的、有形可見的人文知識和內在的、無形的人文精神兩個方面。人文知識主要是包括政治、歷史、文學、藝術在內的社會科學知識,是人文素養的基礎。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人類的自我關懷,對普世價值的共同守護與追求,是人文素養的核心。

        二、高職舞蹈課程與人文素養的關系

        學校以培養人才為使命,人才,“人”在前,“才”在后,正是強調了人文素養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舞蹈學科是人文學科的一種,人文性很強。技能、技巧是外在的形式,舞蹈的靈魂在于內在的情感思想。所謂“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從中可以看出,舞蹈是以人的情感為核心的,關注人心,有著強烈的感染人心的力量。此外舞蹈的肢體動作都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抽象模仿,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屬于本地區、本民族的舞蹈,正是因為舞蹈是扎根于當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包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底蘊和地區文化特色。舞蹈課程除了教給學生技巧外,還要傳授豐富的人文內涵,否則整個舞蹈就缺乏表現力和感染力。舞蹈課程具有先天的人文性,人文素養是教學的題中之意。

        這就對舞蹈教師素養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是舞蹈領域的專家,有扎實的舞蹈專業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又需要是人文學家,能夠將人文知識、人文精神融于教學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

        三、舞蹈教師人文素養對教學的意義(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教學內容感興趣,甚至是深深地愛上它,才有可能集中注意力在課程上,也才會充分發揮主動性,為此付出努力。帶著興趣學習,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舞蹈課程以技巧、技能學習為主,這些內容的學習需要依賴長時間、反復的練習,尤其是基本功的訓練,相對枯燥無味,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舞蹈教師如果善于將豐富生動的人文知識、人文精神貫穿在舞蹈練習之中,將自己對生命、人生、藝術的感悟與學生交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學生,形成強大的磁場,無形中就會將學生注意力吸引過來,增加舞蹈課程的魅力,點燃學生學習的興趣,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

        (二)深化學生對舞蹈的理解

        舞蹈的本質在于以情動人,動作是為表達內心情感設計的。缺乏情感的舞蹈表演顯得干巴巴,無法打動人心。高職學生一直生活在校園環境中,社會經驗有限,對生活的理解比較簡單,較難深入把握舞蹈表演的內涵。因此舞蹈教師在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生活形成自身的理解,帶著感情表演、表現舞蹈技藝。教師的人文素養能潛移默化地啟發學生心靈。教師可以通過一則帶有哲理的小故事開啟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去想象、深思,也可以用一則文化故事讓學生進入舞蹈的情境中,還可以用一段感人肺腑的評論激起學生心靈深處對真善美的追求。教師的人文素養會讓教師將生活的熱愛、人的關注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對社會人文歷史的關注,由此深化學生對舞蹈的理解。

        四、高職舞蹈教師人文素養缺失的現象(一)忽視人文素養的培養

        有些教師片面理解高職舞蹈教育的實踐性、實用性特點,將之等同于單純技能、技巧的訓練,認為教師只需具備專業的舞蹈理論和舞蹈技能即可,因此在人文修養方面下的工夫不夠,花的時間也不多。有些舞蹈教師參加最新的舞蹈風格、舞種的進修熱情度很高,而對舞蹈背后的人文知識、人文精神關注較少。雖然有些培訓包含了人文課程,但有些教師并不重視,用各種理由逃避這些課程。人文素養并非短期內就能形成,需要日積月累。除了工作外,日常生活也在逐漸培養人文素養。生活中有讀書看報的習慣,關注社會,關注弱勢群體,有意識地接受各種媒體上的人文信息,都有助于人文素養的形成。

        (二)知識結構單一

        人文素養的基礎是人文知識,涵蓋了人文社科的各種知識。在知識大爆炸的現代社會,新一代的學生通過網絡、電視等各種媒介,也接觸到了各種知識,他們的知識面在不斷擴大,并且表達的意愿比較強烈。舞蹈課堂上,學生舉手發表意見、敘述他所了解的知識并不少見。很多學生也會提出各種天文地理類的問題。這就要求舞蹈教師有廣闊的知識面,及時更新教學知識、教育內容。從目前看,很多舞蹈教師對本專業以外的知識知之甚少,缺乏對祖國歷史文化的了解,甚至連基本的概念都沒聽過。這一方面無法拓展課程內容,無法回應學生提出的問題。另一方面,在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方面也導致有心無力。課改是一個熱點問題,學校鼓勵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基本方向是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主動性,這就必然要求教師具備開闊的視野、有創造性。如果教師知識結構單一,自然想不出創新的方法,在課改方面有心無力。

        (三)理想失落,機械教學

        人文素養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即對理想、信念的追求與堅守,有著對人生、世界的終極關懷,即使在困境中也有一種看到“星空”的執著。因此人文精神首先表現為一種態度、價值觀,具體體現在教學中就是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情,堅守教育的信念,用心、用情教學,關懷學生,堅信教育能帶給學生革命性的影響。如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捧著一顆心來”。然而,在社會轉型期,很多教師不同程度地遭遇了理想失落,對教育失去了崇高使命感,更多地將教學當做一項謀生的工具,而非終生奮斗的事業。舞蹈教師的職業懈怠感也很明顯,特別是由于將主要精力放在日復一日的教學中,本身失去了獲得各種專業獎項的機會,而教學上,不像外面的培訓班,能夠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比賽獲得一些成就感。因此有些舞蹈教師沒能帶著情懷、靈魂去教學,而處于機械的狀態,出現了一種情形:天天面對學生,卻不能影響學生的心靈,無法與學生做到心靈的溝通,甚至不愿與學生有過多的交流,天天面對教材,卻沒有任何感覺。

        五、提升教師人文素養的途徑

        人文素養與教學實踐本身是密不可分的,不存在將兩者對立的情形。舞蹈本身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內涵,教師只有在工作、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也就會散發出人格魅力,無形中影響著學生、影響著教學,也才能將舞蹈完整豐厚的內涵傳遞給學生。教師人文素養缺乏,也成了提升教學質量的障礙之一。因此舞蹈教師要有意識地提升人文素養,以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

        (一)重視人文素養的培養

        作為一門藝術,舞蹈的價值在于讓大家欣賞美,帶給大家美的享受,由此激發內心對真善美的追求,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守護。風靡大江南北的《千手觀音》舞蹈表演,除了其技巧的難度外,還有舞者臉上蓮花般的笑容感染了觀眾,一手一腳劃出的美麗線條、動作的輕盈都展示了一種從容淡定、悲天憫人的動人情懷。高職舞蹈盡管以實用為主,但并不意味著放棄人文性。能力為主的教育需要人文精神的守護,否則教育出來的結果可能朝著背離社會、人性的方向發展。教育者要引導學生學會生活,而不僅僅是生存。勝任這一職責教師本身首先需要具備深厚的人文積淀和和對人的內心世界具有深刻的把握。教師對人文精神有著充分的理解,具備人文素養,才會自覺地在教學中將之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

        (二)注意多維度的知識積累

        舞蹈教師需要有堅實的文化積累,深厚的文化素養,全面的人文知識結構,才能在教授學生舞蹈技巧的同時,將人文知識穿插其中。首先是舞蹈文化知識,各種類型舞蹈風格的形成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基礎。比如我國各民族舞蹈都跟民族的文化心理、風俗習慣密切相關。藏族舞包含很多鞠躬的動作,跟藏族對天、神的敬畏密切相關。舞蹈教師需要體會并尊重這種情感,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準確傳達。其次是包括文學、歷史、地理、政治、倫理等人文知識。這些知識能夠指導舞蹈教師跳出舞蹈的框架思考教學過程,給教學以新的啟迪。通過人文知識的學習,能潛移默化地提升教師對人、世界的關注。最后是心理學、教育學知識。這些能幫助舞蹈教師有效地應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疲倦、焦慮、受挫等情緒,鼓勵學生積極向上。

        (三)保持對教育的熱忱,熱愛教學

        舞蹈教師對自己的事業應具有一種崇高感和充分的自信。學生學會舞蹈不僅能塑造美好的形象,而且能從內心生發出對生命、生活、美好事物的熱愛與追求。教育的成果不僅僅體現在獲獎數量的多少,更體現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精神面貌的積極向上。教師熱愛舞蹈教學,在教學中會自然而然地流露。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產生情感的內驅力,也有利于師生之間和諧共處、相互溝通,讓課堂始終充盈著一種溫情人文的熏陶作用。

        高職學生喜歡在課堂上獲得美的熏陶,美的享受,而不僅僅是單純技巧的反復操作,他們也需要思考人生、藝術、生活。一則優美的小故事,一段詩意的語言,一個溫馨的眼神,都能使學生步入一個美麗的藝術世界,從而得到心靈的升華。我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工程師教授給大家的除了技巧、能力外,還要有精神文化層面的熏陶。人文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形成過程,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在日常教學中將自身所具備的人文素養、人格魅力傳遞給學生。因此舞蹈教師需要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高煥祥.人文教育:理念與實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第3篇:對人文素養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高職學校;人文素養教育;教育改革

        未來社會的競爭核心是人才綜合素質的競爭。新時代的高等職業教育不再僅僅是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培養“數以千萬計高技能專門人才”,而是為社會培養擁有人文素養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高職教育不但要培養學生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加強內涵式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真正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人文素養就是人們通過文史哲等一系列知識的學習,從而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行為和修養,以及相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通過人文素養知識的學習,最終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懷。然而,現今社會人文素養整體缺失,主流價值觀迷失;高職院校不重視對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大量刪減文史哲方面的課程,使人文素養教育一直被邊緣化;學生沉迷于網絡低俗文化,對傳統文化淡漠,對人文素養漠視。這些問題是社會的問題,也是高職院校面臨的問題,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一、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的現狀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專業課程上,這是市場經濟的需求,也是高職高專教育的宗旨。很多高職高專在課程設置上整體向專業課傾斜,造成了很多人文學科被大幅度壓縮,甚至取締。在很多人看來,學文學不能為社會創造經濟價值,不能促進技術的革新,更不能直接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沒有開設和文學相關的專業課程,個別文學課程是以選修課的形式呈現的。學生為了完成學分不得不去選擇這門課,至于這門課的價值及其對學生的影響往往被忽略。高職院校對學生人文素養的考評沒有具體的量化要求,以文學知識為例,學生是否熱愛文學,是否有足夠的文學名著閱讀量,是否具備基本的文學鑒賞能力,寫作能力是否達到要求,沒有系統的研究,也沒有人在這方面引導學生。

        高職教育僅僅關注學生職業技能的提升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表現,而且這種關注是狹隘的和片面的。這樣的教育忽視了對人的最根本的生存意義的探究和對人自身價值的關懷,以及對人的潛能的激發,尤其是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滿足。教育如果只是為了教會學生學一門技能,無異于培養“機器人”。在高職學院里,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缺乏,導致他們的精神狀態、個人修養、社交能力、價值信仰等方面出現問題,這需要教育者深思。例如,由于人文素養的缺乏,很多學生在畢業求職寫求職信時,語言表達不清,詞匯貧乏,錯別字多。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是“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是需要時間積累的。人文素養教育對每一個人而言,雖不能像技能教育那樣立竿見影,但是它卻關系著工作之外的生活的樂趣和人生的理想,關乎人們在解決了生存問題之后對人的自身的思考,關乎人們對生存價值的思考。人文素養教育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應用知識。具有人文素養的畢業生有較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的品質、修養、心理素質。

        二、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的途徑

        (一)豐富“校園文化”,加強內涵式教育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不能局限在課程教學的建設上,還應該加強內涵式教育。在現代社會,勞動者只有勞動技能是不夠的,社會對勞動者的要求是多方面的、綜合性的。高職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也不僅僅只是基礎的勞動者,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和無限的創造力。人文素養是高職教育前進的重要動力和創新的源泉。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高職教育只有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滿足社會的需求和社會完美對接,才能真正培養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建設人文素養的教師隊伍是高職院校內涵發展的重要的條件

        擁有一支富有人文素養的教師隊伍,是實現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條件。教師不僅要擁有熟練的專業知識,還要做學生人生的導師和傳統文化的傳播者。高職院校的教師更需要有人文情懷、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教師的精神狀態、看問題的方式、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文化素養,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是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有極高的文化素養,要學會用自己博大的胸懷理解人、尊重人、發展人,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走近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激發他們實現自我價值。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師應該融合人文素養的內容于教學過程中,樹立“教書育人”的正確觀念,在教給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教會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真正成為對社會和國家有貢獻的人,使他們在當今社會瞬息萬變的前提下不斷提高自己,適應社會和迎接職業的挑戰。當然,在專業技術教學當中,教師也可以融入人文學科的內容,在專業技術教育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例如,給機械設計的學生可以講一些美學的知識,使他們在專業設計的過程中利用形式美的規律,設計出更加美觀和實用的工業產品。而對計算機設計的學生,教師可以將一些古典文化的案例和計算機技術巧妙結合,實現精妙跨界,從而使傳統文化與計算機設計巧妙結合。

        (三)增加閱讀量,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閱讀是學生提高人文素養的最佳途徑。通過閱讀,學生打開了眼界,豐富了知識。閱讀能豐富學生的情感和心理,讓他們學會理解和思考;閱讀能促進學生思考,達到一定的精神高度;閱讀讓學生的生活變得豐富,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候不再狹隘。中國的經典名著不僅是傳統文化的精髓,還體現了文字的精妙,對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愛國意識和完美人格的形成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團活動

        高職院校要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并為社團活動提供便利的條件。學生參加社團活動有利于人文素養的養成。以寫作為例,學院可以在校園社團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寫作,可以設立寫作社團,舉行征稿活動,三行詩競賽,等等。學院應該進行有效引導,通過新穎的形式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傳播。社團活動在豐富學生生活的過程中傳播了美,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

        總之,高職教育的內涵式發展需要站在人的全面發展的高度,從多方面進行人文素養的培育。高職教育離不開人文素養教育,因為人文素養教育是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核心。

        參考文獻:

        [1]王錫耀.高職人才培養中的人文素養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2(2).

        [2]李烜.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淺析[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

        [3]趙磊.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內涵與提升[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第4篇:對人文素養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語文;課程改革;人文教育;人文素養

        語文教育難,“誤盡蒼生是語文”這雖然偏激卻也不乏緣由的責難仍猶在耳,語文教育已深深地感受到它所不能承受之重。之所以如此,其原因之一還在于對語文學科基本屬性的論爭。數十年來,語文教學一個最具權威性的基本觀點是:語文學科是工具學科,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基本屬性,另一種觀點則是片面強調政治性為其基本屬性,抑或是強調“文”(工具性)、“道”(思想性)統一而把人文精神拒之于語文學科的門外。有學者稱:把工具性作為語文學科的基本屬性是導致語文學科人文價值、人文底蘊嚴重流失的根本原因,中學語文教學的種種問題一言以蔽之,是將充滿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乃至變成一種應試訓練。從這種意義上講,這一切也是“應試教育”價值取向下語文教育濃厚的功利主義使然。如今,隨著國務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布實施,語文教育也迎來了它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這是語文教育改革的春天,而認真解讀《語文課程標準》則是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課。筆者以為,《語文課程標準》的觀點之一便是擯棄了語文的功利色彩,還之以“人文”的本來面目,高揚起了人文精神的旗幟。它明確地提出語文教育要在培養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那么.在語文課程改革中如何才能高揚人文精神的旗幟.實施好人文教育,則成了廣大語文教師不容回避、也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一、深刻理解人文教育的基本內涵

        人文主義本是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思潮,其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它斗爭的鋒芒直接針對中世紀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其基本內容就是以人權反對神權、以人性反對神性、以人智反對神智。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人文精神最原始的、本真的涵義就是世俗化、人間化,并以此對抗宗教的神圣化、天堂化,它反對以“神”為本位的宗教思想對人的漠視、對人尊嚴的踐踏、對人性的摧殘、對人格的蹂躪,強調人的多方面的自由愿望和生活的欲求,主張人的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

        我們今天所說的張揚人文精神,就是要尊重人的尊嚴。一是人的生命尊嚴.包括精神尊嚴和靈魂尊嚴;二是人的生活尊嚴,包括人的精神自由愿望、個性舒展愿望、多元發展愿望。按照這一理解.在語文教育中.人的精神自由、情感自由、思想自由、言語自由,人的個性獨立、生命舒展、靈魂生長,則成為非常重要的。誠然,語文教育要學習語言,但絕不是學習那些純粹的無精神內涵的語言字碼本身(事實上,那種純粹的無實際價值意義的語言字碼也不存在)。學習語言本質上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人的獨立的自我精神與人格,并在此過程中陶冶人的情感和情操,塑造一個有著獨特的精神、情感、思想、個性,絕對不同于他人.而又與他人、與社會、與時代相互融洽的真正的自我。換句話說,語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學語言也是學做人,語文教育的本質就是以語言樹人!這正是語文教育的靈魂所在、魅力所在、價值所在。著名特級教師于漪在談到對語文課程的認識時強調:“一定要改變對語文學科的陳舊看法,認為語文只是瀆讀、寫寫等技術性、技巧性的小事,對現代人的培養無足輕重。殊不知語言、思想、情感同時發生,語言這個交際工具不僅是文化的載體,而且還是意識、思維、心靈、人格的組成部分。”按照于漪老師的這個思路,具體到語文教育本身,其“人文精神’’教育實質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基于語言文字本身內容的人文教育·即語言文字動人的韻律、美妙的筆形、或樸素或華麗的辭采以及積淀于語言文字本身的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涵等;二是基于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如對祖國的忠誠、對自然的贊美、對人類的博愛、對他人的關心、對集體的熱愛、對社會的責任、對父母的報答、對朋友的真誠、對愛情的真摯等等。事實上,語文教育所涵蓋的內容還不止這些。唯其如此,這樣的語文教育才是真正的“人文”教育

        在理解人文教育內涵的同時,還必須深刻地認識到,我們所倡導的人文教育絕不是那種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內核的“偽圣化”、統一化、模式化的所謂的“人文教育”。于漪老師對此曾說過:“過去我們反對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提倡人文性。當然不能把語文課教成思想修養課、道德品質課或其他課等等,語文課就是語文課,須把握它的本質屬性在語文知識教學、語文能力訓練中貫徹人文精神,以培養學生,收潛移默化、春風化雨之功效。”一度時期,“工具性與思想性統一”的語文教育為“應試”而進行的近似于“技術化”的語文訓練總是在消解著學生作為“人”的思想與情感,扼殺了學生作為鮮活個體的個性與精神,而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內核的“灌輸式”教育由于它遠離學生的內心需求,遠離當今的社會生活.使學生對此有著強烈的排斥傾向。加之現代社會市場經濟、商業文化大潮所帶來的膚淺、飄浮甚至于頹廢的社會人生意識對學生的影響,從而造成學生思想貧乏、情感蒼白。這也有力地支撐了語文教育需要真正的“人文教育”這一新課程理念。

        二、充分利用和挖掘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課程改革要求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不光要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還必須重視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既學語文,又學做人。要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過程中,受到文化、文學、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熏陶,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充分利用和挖掘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實施人文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顯得尤為重要。

        語文課程改革要求教材的選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文學作品的增加是中學語文新教材的一大亮點。隨著教材文學作品的增加,語文教學首先應充分利用文學作品.加強對學生的文學教育。教材中內容豐富、涉獵廣博的千古傳世之作可說是滿目皆然,現代名家名篇可謂是應有盡有。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光是使學生增加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對語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同時,更重要的是還能起到陶冶情感、豐富想像力、擴大知識視野、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語文教學過分重視學習結果,不重視情感體驗,不注重美的熏陶,不關注人文素養,一句話,嚴重忽視了文學教育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可以說,文學是語文教學中一片最豐富、最肥沃、最美麗的土地,應引導學生去漫游文學的大世界,去領略作品中的險峰峻嶺、碧海洪峰、秀木繁花、曉月落日等一道道美麗的風景,進入作品中各種人物或喜或悲、或樂或怒的內心世界,去獲得靈魂的陶冶、精神的砥礪。

        以文學作品為載體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就不能以文章分析法的方法孤立地去摳字詞、摳語法,大講語言知識,一味地對課文進行理性分析,使作品對學生的精神、情感、思想、文化等起不到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實際上,文學作品真正吸引人之處還在于人物本身的“人性”、事物本身的“非物性”(物外之趣)以及文學形式的多樣性。因此,教學中一是要從人文的角度去觀照與理解文學反映的社會生活,去拉近學生與人物之間的距離,全面地看待人物命運的發展,體會寫物之妙則要能抓住其神韻,讓學生能深入到“人”和“物”的背后去體悟情感,感悟道理。文學作品能讓學生區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讓學生懂得應該正直、善良、真誠、進取、有血性,懂得對社會與自然、人類與生物的全面關懷,懂得個人與集體的完美融合,懂得生活中還需要忍耐和寬容,懂得一個人的發展需要想象和創造;二是要引導學生體驗和品味。體驗應當成為文學教育重要的途徑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進入文學形象之中.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人物形象的情感、心理與思想,與之同呼吸、共命運。可以說,不去體驗,或不能體驗、不能真切地體驗,是不可能真正提升學生的人格品位和人文素養的。品味就是要引導學生對文學形象(也包括其它,如事件、環境、情感、語言等)進行理性觀照,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以便含英咀華,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三是讓學生再現和再創造。由于中學生有著天生的好奇心、模仿心理和創造欲望。他們總是不滿足于欣賞作品的語言、色彩與聲音,不滿足于理解作品的環境、情節與人物,有著再現文學作品的強烈愿望,可以通過自己的聲音、動作、感情、思想、精神等去再現文學作品。如詩詞朗誦、課本劇表演等。還可讓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及語言再現能力,修正、充實和完善文學形象.實現文學形象的再創造。語文學習是極具個性化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怍品的理解往住又是多元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展示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培養學生良好個性,激活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方法。

        其次,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文化因素,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并尊重多樣文化,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感。我們正處在一個文化多元的新時代,語文教育應當以此為依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傳統文化(既包括習慣上所稱的儒釋道文化,也包括一般意義上所指的古現代文學怍品蘊藏的文化)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一種非常好的精神資源和思想資源。第一,傳統文化有助于中學生個體人格的塑造、道德觀念的形成以及對人生境界的體悟。比如我國的儒道釋文化所注重的修身養性,儒家在人格修養上的誠信仁愛、剛正不阿、敬業樂學、尊師重道、以德交友、嚴己寬人等;道家在人格修養上的順應自然、淡泊名利、真率曠達、虛懷若谷等;佛學在人格修養上的寵辱不驚、進退從容、清靜自然等。又如,單從傳統文化所蘊藏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犧牲精神來看,從《禮記》的“天下為公”、孔子的“先人后己”到顧炎武的“先天下為公”,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都是堪稱典型。第二,傳統文化還有助于中學生學習心理的健全和學習精神的培養。長期以來,應試教育下的語文教育以“技術化”的訓練為手段,以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為目的,從而忽視了中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求。傳統文化中則有許多學習心理和學習精神的思想資源,如志存高遠、剛毅堅韌、自強不息、剛健進取等對中學生都是非常有用的。第三,傳統文化有助于中學生藝術趣味和審美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中學生個體精神的形成與情感的豐富。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代怍品中,從《詩經》到《楚辭》,從漢賦唐詩宋詞到明清的小說,從韻文到散文無不凝結著人類思想、情感、精神的氣韻,其中的喜怒哀樂、生離死別、國事興衰甚至小巷春秋都成了人類文化精神的一部分,要引導學生從文化的角度挖掘對作品的理解。總之,將傳統文化融于語文教育之中,可以克服教學中說教式、簡單化、表層化、功利性等毛病,而更為重要的是,能促進學生人格修養、道德觀念、人生境界、學習精神、藝術趣味、審美能力、精神情感等人文素質的培養和形成。

        第5篇:對人文素養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 人文素質 初中歷史 教學方法

        一、什么是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是指一個人在文學語言、歷史哲學、美術音樂等方面的素養,結合日常生活,通過內心感悟形成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它屬于精神文明范疇,即軟國力(國民的道德水準,情感,意志,心態,價值觀,哲理思維水平,凝聚力等)。通常人們把人文素養教育看做是關于人的生存目的的教育,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志是人文精神。所謂“人文精神”,實際上是一種人類的自我關懷。它具體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重視,對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的執著追求。“提倡人文關懷,提高人的素質,弘揚人的精神”,這不僅是歷史教育的一個新熱點、新亮點、新視點,而且是整個素質教育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初中教育現狀分析

        重理輕文的現象不僅體現在高中學段,而且初中時期十分明顯。有人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以看出學生對理科的偏愛。當然,這種現象的出現并非全部歸咎于學生,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有的地區政史地不參加中考,有的即使是參加中考,分數也打折扣。在這種教育大背景下,學生自然而然地將學科分為主副,將政史地納入次要科目,而更多關注學生智力的開發、能力的提高,而忽視了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和價值觀的教育及對學生德育的滲透。

        三、初中歷史學科教育目標

        新修訂的《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說明初中歷史教育目標是:學生通過中外歷史基本知識的學習,初步具備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理解唯物史觀;感受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樹立愛國主義情感、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共同發展的觀念,堅定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以及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學會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和思考社會與人生,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開闊國際視野,初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他們成為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合格公民奠定一生的基礎。為此,初中各學段,可根據不同內容設立不同培養目標。

        初一年級,激發興趣,陶冶愛國情操。學生從初一開始完整接觸歷史這一學科,老師應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并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二年級,樹立學生憂患意識,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初三年級,樹立學生的全球意識。

        四、如何在歷史學科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1.提高教師人文素養。

        理想的歷史課正如厚重的歷史一樣是博大、精深、睿智、理性的統一體。要上出這樣的課,歷史教師必須有淵博的哲學、歷史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知識,還要有嫻熟的教學技巧。因此,歷史教師除了要在從教前積累豐富人文知識和樹立以人為本的歷史教育觀,還要在從教后,利用各種類型的業務培訓和學歷進修,廣泛涉獵并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掌握構成歷史的各要素如語言、文學、哲學、音樂、美術、宗教、民俗等各學科的基本知識,從而提高自身人文素養。

        2.營造人文教育環境。

        校園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因而要營造濃郁的人文氛圍。充分利用櫥窗、板報,彰顯學校的人文底蘊。設立“歷史長廊”、“歷史的腳印”等專題展示各種歷史素材,使校園“處處存詩意,字字總關情”。讓學生每日踏進校園就能呼吸到濃濃的人文氣息,感受悠久的歷史傳統。

        3.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模式。

        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從學科成績的桎梏下把自己解放出來,認識到學業成績并非學習的全部。歷史學科的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探索歷史的過程中,提高思維品質、明確價值取向、擺正人生道路等,這些智慧的生成遠比對歷史知識的把握更有價值。比如講《貞觀之治》一課時,可以系統地讓學生了解唐太宗其人,為什么他能開創貞觀之治這一盛世局面?作為“一代帝王”,他能虛心納諫,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認真聽取別人善意的規勸?在學生的討論中,道理會越來越明,這些學生自己討論出來的結論帶給學生心靈的震撼遠非“死記硬背”的效果所能比的。

        4.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歷史教材中有人類幾千年的文化,字里行間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人文情懷、深厚的人文內涵。我們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內容,充分發掘歷史教材本身的人文內涵,才能真正把人文精神傳授給學生。如在1985年,中國發行的紀念鄭和下西洋580周年的郵票里,我們明白明朝前期,國力強盛,與很多亞非國家有友好往來。友好交往自古以來就是不同國家交往的主旋律。鑒真和尚六次東渡,雖雙目失明,卻矢志不渝,成為中日友好往來的使者。西行天竺,歷經磨難,九死一生,卻信念堅定的玄奘,最終求得真經。華盛頓堅決不參加第三屆總統候選人的競選,開美國民主政治的先河。林肯為維護美國的統一獻出了生命。通過對這些偉大人物的了解,尋找偉人的成功經驗及人生智慧,從而啟迪學生,豐富學生的人生,這將對學生一生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體現絕對價值。

        5.多渠道增長學生的歷史見識,豐富學生生活閱歷。

        第6篇:對人文素養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高職;地理實踐教學;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體現著人類的文明素養和文化精神,人文精神的培養是實現全面發展的前提。在高職地理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更好地感知理學科的魅力,人文精神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人文精神培養與高職地理實踐教學

        1.人文精神

        人文實力和科技實力共同組成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人文精神的培養對于提高全民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人文精神,在廣義上講,可以理解為人對自然、社會、他人和自己的基本態度。其精神內涵為“對人的價值追求”和“區別于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人與社會的事物”。前者提倡人文精神與科學性的相容,關注人的身心價值的全面體現;后者則關注人們的人文精神自身,并認為人文精神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種文化活動的內在靈魂。人文精神也包括對本體個性的高度宣揚,以及對生存意義的探索等。因為人文精神對人的存在有著超越性的思考,因此,可以直指人的生存本質和精神世界的核心,具有塑造精神世界的重要作用。人文精神因其內涵,具有超越時代與文化的永久魅力,對個人、民族、文化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2.人文精神與高職地理實踐教學

        新課標對高職地理教學的要求是:學習對生活終身發展有用

        的知識,注重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同時提倡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人文素養,使學生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職地理教材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個部分,其核心內容包羅人與環境、環境與發展的關系,高職地理教材豐富的人文內涵為高職地理教學在人文教育方面的實踐提供了基礎。

        高職地理因其涉及面廣、應用性強、綜合性強等特點,實踐教學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實踐教學對于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有著積極的意義,而這些正是人文素質的具體體現。為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就要對高職地理的教材進行充分發掘和豐富,對實踐教學方式要大力發揚,讓學生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了解到可持續性發展的思想,培養學生求真的科學態度,使學生關心關注周圍事物,對自然和人類充滿熱愛,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積極參與到保護環境的行動中來。這些教學目標恰恰體現了人文精神的內涵。

        二、培養高職學生人文精神的地理實踐教學策略

        地理實踐教學的方式有很多,它通過學生親身合作和探究,來尋找解決地理學科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形成對科學的熱愛和尊重,增強興趣和個人責任感,使學生在實踐中達到認識生活、感悟生活、完善人格的目的。

        1.加強教師自身的人文精神素養

        在高職的地理實踐教學中,教師充當著引導的作用,為了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教師要及時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人文精神素養,深入了解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各種表現,立足于地理科學和人文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展示人文精神的魅力。

        2.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精神

        教師在地理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對人文精神的滲透。可以通過介紹地理科學的發展和影響以及地理學家的感人故事來加強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并鼓勵學生自己講地理,培養其參與的意識,還可以結合我國目前的形勢,引導學生進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對比,提高學生對人文環境的認識程度,培養可持續發展意識。

        3.通過地理課外活動培養人文精神

        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地理實踐體驗活動,比如植樹、參觀、調查、辯論等。通過這些活動,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的行動中來,同時也增加了對環境的了解,進而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綜合素質。也可以通過地理學科教學的相關工作,比如,地理板報評比和征文活動,鼓勵學生表達對于地理方面的看法,強化學生環保的責任意識。

        4.營造校園環境的人文精神氛圍

        可以充分利用地理活動的機會,進行環境保護的宣傳,并且和學校的相關部門協調,開展美化校園的活動,把課堂活動延伸到課外,營造出一個良好的人文精神氛圍。讓學生體會到地理活動對于日常生活存在的意義,進一步理解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性,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

        人文精神無論是對個人、民族還是文化而言,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地理學科中也對人文精神有所體現,倡導了人與自然間的協調發展。在高職地理實踐教學中,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需要教育工作者們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何慧.芻議新課程理念下地理教學中的人文素養培養[J].知識經濟,2009(11).

        第7篇:對人文素養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蘇教版教材 高中語文 工具性 人文性 思想境界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0-0066-01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精神、思想和追求的境界受到物質的干擾、誘惑;而高中時代是一個人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形成的關鍵時期;突出高中生審美能力、道德修養的培養,才能是他們成為合格的未來建設者。因此,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對學生的思想品質、健康人格、個性發展、全面提升思想境界意義重大。

        1 重視教材人文特點,明確教材人文思想挖掘側重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具有很強的創新色彩,是對新課程改革思想的有效落實。該教材雖然還是以專題的形式組織選材,但是每一個專題都是圍繞著統一的人文內涵而編制的。如此,使得人文性的三個表現: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得以充分凸顯。

        如蘇教必修五的四個專題:“科學之光”針對這人與自然的層面,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于追問科學的意義;“此情可待成追憶”專題給我展示了人性、人情之美,使學生對親情、愛情、友情有了深刻的審美體驗,無疑提高著他們的人與自我、人與社會的感受能力和思考意識。而“直面人生”“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兩專題能夠觸及學生的心靈深處,讓他們具有勇往直前、直面人生、正視苦難的力量與信心;在問題探討中對人文性的認識更深刻,受益更豐厚。于是,這樣的教材多維提高著學生對人生意義、價值理念、道德素養,使得學生的人生境界能夠高遠,也使語文學習更加人文、自由而廣闊。

        2 加強人文工具聯系,人文挖掘推進語文素養提高

        我們的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結合的學科,經典的范文不僅具有著濃郁的人文色彩,還具有著很高的文學品味和學習借鑒的價值。因此,我們的人文學習不能脫離對教材語言美、結構美和藝術美的學習和把握。

        如必修一第一專題“向青春舉杯”精選了不同時代的詩歌與散文,對它們吟詠,能從富有青春氣息的字里行間、藝術表達中獲得思想與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的提升;會思考自己的未來、自己的人生以及生命的價值。如《沁園春?長沙》學習,我們要引導學生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感受、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從而把握作者形象,感受青年時代的業已具有的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因而,學會鑒賞品讀詩歌,對詩歌中的一些重要詞語理解和把握,掌握詩歌的鑒賞與評價的方法:如氛圍的營造效果,抒情方式、詩歌中表現手法的體會掌握,在色彩的對比、動靜的結合、視角的變化等手法中感受秋天的景物、動物以及人類活動的“競自由”特質;從而在借景抒情、直抒胸臆中感受作者抒寫出的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博懷和豪情壯志。同時,也能提高學生景物描寫和真情實感表達的能力。

        3 激發學習的興趣,突出人文積淀提升思想境界

        重視教材人文的挖掘、學習與探討,能夠對身心漸趨成熟的高中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質、人生境界的形成鋪路奠基。只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重視人文性的宣揚,調動他們美好的情感,不斷激發、豐富他們的情感心靈,使得他們能夠不斷的修正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人文審美觀點,從而對自己的人生、發展進行正確規劃。

        3.1重視情感激發,突出人文感受

        蘇教版教材重視選材的人文性,而所學課文的文學價值同樣也是不可忽視的,就蘇教版的必修、選修教材來看,都具有著很強的文學藝術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對作品的整體感知,語言知識與寫作技法的學習,使得人文挖掘更實在、更深刻。

        現實是學生學習壓力大,語文學習能力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達成的;而網絡、快餐文化、低俗讀物對學生也極具誘惑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努力讓他們愛上語文,對語文學習充滿熱情。如《長亭送別》這一元曲學習,雖然該內容是比較簡單的,但是詩歌的語言讓學生缺少較濃厚的閱讀興趣。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觀看《泰坦尼克》的剪輯,聽《愛無止境》,讓學生談談對愛情的看法;從而讓學生對真摯愛情形成不關乎金錢、無礙于地位的認識。然后引入《西廂記》的學習,通過對梗概的品讀,感受崔鶯鶯為愛情大無畏的抗爭。如此,學生就會生出學習的熱情和對人物命運、情感探尋的興趣。這樣,學生能夠對這篇課文中的人物性格和品質有所認識,在反封建婚姻的主題學習中,獲得人文底蘊的豐厚。

        3.2加強合作探討,推進人文吸收

        激發學生對經典課文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發現作品的人性、人文美;還需要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讓他們對作品中的人文思想進行深入的探究,從而使自己的感悟更深。如古人有“讀《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的說法。那么,我們在這一課文學習時候,肯定沒有學生哭泣的。那么,古人這樣的說法是否就沒有道理了呢?我們可以在疏通字詞,大致理解文章內容之后,讓學生思考這一觀點的用意,思考如何在課文中找到能夠令人落淚的原因。這樣,學生可以對課文的內容有深入的理解,對傳統的孝道有所認識,學生在李密的身世的討論中,對“夙遭閔兇”有清晰的認識;知人論世,聯系背景,對當時在籠罩下進退兩難的中毅然選擇先“盡孝后盡忠”感同身受;這樣,不僅對“不哭者不孝”能夠準確理解,更能使得思想境界得到提高。

        總之,針對蘇教版高中語文重視人文性的這一教材特點,我們要將人文性與工具性很好的結合起來,點燃學生興趣的挖掘教材人文底蘊,推進學生對人文的感悟、思考,從而使他們獲得人文熏陶和感染,獲得人文素養、思想境界的提升。

        參考文獻:

        第8篇:對人文素養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高等教育 大學生 人文素質教育

        [作者簡介]趙環(1966- ),女,山東金鄉人,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河南 鄭州 450044)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33-0067-02

        一、人文素質的含義

        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應達到的發展程度或應具備的綜合品質,主要包括四個主要方面:一是理解人文思想,這是人文素質的基本理論基礎,文化理念是其核心內容,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和民族色彩;二是掌握人文知識,這是人們關于人文領域的基本知識,具體涵蓋了哲學、宗教、文學、歷史、地理、語言、政治、法律、藝術等人文學科的基礎知識;三是掌握人文方法,是人文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如何掌握人文知識、提高人文素養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讓人們如何學會用人文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四是符合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質的核心,是人類文化或文明的真諦所在,是在人文思想、人文方法的基礎上形成的世界觀、價值觀。人文素質教育就是教育引導人們在掌握人文知識的基礎上,理解人文思想內涵,掌握并運用人文方法,培養人文精神,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人文素質教育引導人們關注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以育人為目的,主要是教會人們對社會的各種現象包括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二、新時期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意義

        1.促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人文素質教育不僅注重大學生人文、社會知識的傳授,也注重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使大學生在學會做事的基礎上,學會如何做人,能引導大學生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使人的精神獲得滿足,擺脫純物質功利的需求,達到精神文明的高度,促使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同時還會影響社會的治亂興衰,在塑造民族的文化品質和精神方面意義重大,將對民族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2.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人文素質教育能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教育是培養人才的主要手段之一,高等教育又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國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培養出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因此在提高大學生專業素質的同時,也注重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技能,使學生學會運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綜合知識去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

        三、新時期的大學生人文素質現狀

        1.新時期的大學生人文知識比較狹隘匱乏。由于專業的差異,大學生的學習主要局限于自身專業領域的知識,一般大學生閱讀視野不夠開闊,加上學校對人文素質教育也不夠重視,這使得大學生人文知識的掌握面比較狹隘。再加上計算機網絡應用的普遍,學生只是一味地尋求快捷便利,缺乏思考。這些都導致了當前的大學生視野范圍狹窄,素質修養低下,這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在學校課程設置方面,人文素質的教學主要側重于政治理論課程,缺乏美學、史學、社會學、文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內容;課程類型單一,沒有形成一個既有知識層次,又有思想內涵的人文課程體系,這也限制了學生的人文素質的發展。

        2.新時期大學生對人文思想的理解比較膚淺片面。新時期大學生人文思想的培養只注重發展學生的共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個性逐漸被共性所代替,培養出來的學生就像按照模具培養出來的一樣。這無疑就造成了學生創造和實踐能力的缺失,即便是人才也是相對于共性群體里來說比較拔尖的學生,而不是具有鮮明個性特點、創造能力的學生。特別是結合現在的社會風氣和社會就業形勢,多數大學生注重的只是單純的專業知識學習,學習面比較狹窄,對人文知識的理解也比較片面。

        3.新時期的大學生對人文方法的掌握不夠充分。大學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是高等教育“育人”的主要功能之一,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思想日趨成熟,對事物辨析的能力也日趨增強,對自我價值實現的目的性也越來越強。傳統文化教學只注重學生自身專業領域知識的學習,對人文文化的學習存在功利性,加之當前社會經濟正處在改革和發展的巨大變遷之中,日益競爭激勵的社會現實和強大的就業壓力難免會造成大學生面對社會現實時的茫然以及理想信念的疑惑和道德的迷失。

        4.新時期的大學生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比較淡漠。高校對學生較少進行愛國教育和時代精神發揚的教育,這就造成了高校培養的人才雖然是高級專門人才,但缺乏愛國的熱忱,面對國家、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選擇時,學生往往不能以國家或集體利益為重,愛國意識淡薄。另外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差,行為舉止不規范,尊師重道的學生少之又少,在課堂上不尊重老師講課的現象比比皆是,在行為舉止上很多學生不夠得體,不能以學生的姿態去虛心學習,這也會影響到大學生就業后的職場生涯。

        四、加強新時期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措施

        1.轉變教學觀念, 改革課程設置。完整的現代教育不是將人文素質教育與科學技術教育分割開來,而是將兩者有機的融合。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真正意識到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學會把人文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相融合。同時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外還要注意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在講授科學現象、規律、方法和應用中滲透人文精神,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

        2.注重教師自身的教育與培訓,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教師在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的實施中起到主導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師資培訓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并在言傳身教中完成對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但目前高校師資隊伍人文素質總體水平不是很高,這就要求高校要加大師資隊伍建設與培養的力度,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人文素質水平,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

        3.開展人文活動,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圍。高校要經常組織學生參加一些人文活動,比如公共藝術欣賞活動,不僅能讓學生在享受藝術的過程中情操得到陶冶、身心得到愉悅,還能形成知榮辱、促和諧的良好人文氛圍和良好的學風。活動的形式應多種多樣,要充分結合大學生文化藝術節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要充分調動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形成長效機制,不能流于形式、走過場,真正做到人文素質教育貫穿始終。

        4.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校園人文環境。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因此,人文素質教育效果的好壞從根本上還是決定于學生自身,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轉變學生的觀念,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接受人文素質教育,并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些內在的品質和潛力。同時高校的人文環境對大學生成長極其重要,濃郁的人文環境有利于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會對學生的自身修養和品位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可以利用宣傳欄、櫥窗、網站、人文景觀、校訓等有形載體,全面營造高校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氛圍,以實現通過人文素質教育真正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終極目的。

        5.加強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人文知識的掌握、理論精神的理解的基礎上,學生要理論聯系實際,學會人文方法的運用。高校還要充分發揮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能力培養的作用,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和啟發,通過親身經歷來增強大學生提高自己綜合素質的自覺性和能動性,使大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得到強化。通過自身的學習和實踐體會將會使學生收到其他任何一門功課所無法比擬的效果。

        綜上所述,我們要清楚認識到當前大學生人文素質以及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從社會、學校、家庭等多個環節強化人文素質教育,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人文氛圍,在求真務實的行動中實現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終極目的。

        [參考文獻]

        [1]符桂芹,楊雙珠.人文素質教育理想模式的構建與思考[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1(3).

        第9篇:對人文素養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 高職學生人文素養健全人格路徑策略

        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健全人格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基礎和源泉,塑造健全人格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和歸宿。

        一、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路徑策略

        提升人文素養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而是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高職大學生可以通過學習人文知識、樹立人文理念、提煉人文精神、掌握人文方法、加強人文修養、提高人文素質、參與人文實踐等途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養成從人文的角度思考、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

        1.學習人文知識。

        學習和掌握基本的人文知識,是提升人文素養的前提。一個對人文知識一無所知的人,不可能形素養。人文知識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知識、藝術審美知識、科學文化知識、身心健康知識和表達交際知識等。只有既理解這些人文知識,又掌握這些人文知識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才能更好地領會人文精神,養思維,并運用人文知識和人文思維思考和處理各種實際問題。

        2.樹立人文理念。

        人文理念是對人類社會文化的性質、功能、目標方向、價值取向和實現途徑等重大問題的系統化認識和反映。在人文素質教育過程中,人文理念是人文實踐發展的內在動力。沒有人文理念,人文素質教育就缺乏理論基礎和主導價值觀,難以把握正確的方向、遵循科學的道路,難以向廣度深度推進,人文素質教育的終極目的也就無法實現。人文素養的培育過程就是不斷實踐、落實并進一步豐富、發展與完善人文理念的過程。

        3.提煉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和實踐中形成的,為人類社會大多數成員所認同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范、精神氣質、行為方式和社會風貌的總和。它是人類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反映人類社會的文化心理特征、文化傳統、精神風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比如中華民族精神、中國時代精神、奧林匹克精神、中國知識分子精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等。

        4.掌握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們從人文角度思考、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人文方法是構素養的基本要素之一,人文思維的過程就是運用人文方法思考、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要提升人文素養,必須掌握人文方法。具體的人文方法包含在各種人文社會科學的具體學科之中,比如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學思結合、學問結合、學做結合的方法,學以致用、知行統一的方法,等等。每一種方法又包括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高職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人文方法。

        5.加強人文修養。

        人文修養是指社會成員按照一定的人文精神和規范,對自己的思想意識、人文品行方面進行長期的自我錘煉和自我陶冶的功夫,以及在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人文情操和所達到的人文精神境界。人文修養的作用,就是把社會的人文精神和規范轉化為自己穩定的行為表現,也就是學習人文知識、培育人文情感、培養人文思維、提煉人文精神、掌握人文方法、磨煉人文意志、堅定人文信念和形習慣,以達到個人品格的完善和人文素質的提升。

        6.提高人文素質。

        人文素質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藝術審美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表達交際能力等。人文素質的培養和提升一般要經過知、情、意、信、行的培養過程。提高人文素質就是把人文知識、人文觀念和人文方法內化成自認為正確而又矢志不移的穩定心理、態度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7.參與人文實踐。

        人文素養是一種在人文實踐中培養、訓練和應用的素質修養。脫離具體的人文生活實踐,不可能養素養。只有通過參與各種人文生活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中運用人文知識和方法思考、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形成一種自覺的人文思維習慣。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實踐進程的不斷推進,人文素養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范圍將越來越廣泛,社會生活需要用人文思維方式解決的問題必然會越來越多。這既對提升人文素養提出了迫切要求,又為培養人文素養提供了良好條件。

        二、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路徑策略

        1.人格與健全人格的內涵、特征和作用。

        人格是現實中的個人,由社會化獲得的、具有內在統一性和相對穩定性的個人特質結構,是人思想和行為的綜合。由于個體人格的完善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因此,健全人格既是人格形成發展的過程,又是人格發展的目的。健全人格亦即人格健康。其特征主要表現為:第一,在其人格結構的各個方面得到協調、充分的發展;第二,能有效地適應變化著的社會生活環境,并且自主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第三,對心身健康、潛能發揮,以及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第四,在人性與社會性方面能協調發展,并代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積極方面。人格對個人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一個人選擇的人格模式,將決定他的命運。在文化多樣化和社會飛速變革的今天,高職大學生面臨人格模式的選擇,只有選擇了適應時展需要的人格模式,才能有美好的現在和光明的未來。人格健全對人生發展有決定性的作用。人格健全會影響一個人的心身健康、潛能開發、活動高效率和社會適應狀況。病態人格害人又害己,建設和諧社會呼喚健全人格。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就需要具有健全與和諧的現代公民。公民在現實中的人格狀況影響著社會發展的模式和進程。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公民經歷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及東西方文化的交匯、碰撞與沖突,而高職生正處于人格形成、發展、完善的階段,這對于高職生人格的塑造必然產生深刻的影響。建設和諧社會的實踐,構成了高職大學生人格發展、再造的背景。高職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一是要服從于自身身心健康和發展的需要,二是要服從于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2.高職生健全人格塑造的路徑策略。

        (1)確定人格塑造導向,揚長補短。首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這是提高心理素質、培養健全人格的關鍵。大學生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對社會、對人生就有了正確的認識。這樣就能科學地分析周圍所發生的一切,冷靜、妥善地對待客觀事物,保證心理反應適度,防止心理反應失常。其次,學會揚長補短。高職學生要培養、完善自己的人格,就應該對自己的人格素質中的長短處、優缺點有清醒的認識,這樣,才能明確目標,從實際出發,揚長補短,對自己的人格品質進行優化組合。對此,我們平時可以選擇某些良好的人格品質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比如,自信、開朗、熱情、勤奮、堅毅、誠懇、善良、正直等人格特征。同時針對自己人格上的缺點、弱點予以糾正,比如,自卑、抑郁、膽小、冷漠、懶散、任性、粗心、急躁等。

        (2)發展高層次的需要。當一個人沉溺于低層次的生理性、物質性需要時,會變得目光短淺、心胸狹窄,糾纏于利害得失的圈子里,平添種種煩惱。大學生如果在正確的人生觀指導下追求高層次的社會性、精神性需要時,就容易超脫世俗的偏見和庸俗的利益關系,不斷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樂趣。

        (3)具備心理知識和人文素養。高爾基說過,人的知識越廣,人本身的境界也會日臻完善。學習知識、增長智慧的過程也是人格優化的過程。現實中,不少人人格的缺陷是源于知識的貧乏,比如,無知容易粗魯、自卑,而豐富的知識則容易使人自信、堅強、禮貌、謙和等。具備一定的心理知識和人文素養,就會擁有心理健康的鑰匙,掌握心理素質完善和人格健全的主動權。這樣當情緒困擾時,就能夠應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儲備,進行自我分析、自我調節,實現自助自救,或者及時求助于心理咨詢的職業機構。

        (4)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意志在人格特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堅強或軟弱的人格特征主要是以意志的發展水平為標志的,因而,培養堅強的意志是人格塑造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不僅僅如此,意志的鍛煉還將直接促進其他人格特征的培養。無論是人格的擇優還是汰劣,都是一個艱苦、長期的過程,其間意志力的強弱對人格塑造起著促進或阻礙的作用。

        (5)融入集體中。人格發展、塑造的過程,是人社會化的過程,是人與他人、集體、社會互動的過程。人格在集體中形成,在集體中展現,集體是人格塑造的土壤。

        (6)把握好人格塑造的“度”。人格發展和表現的“度”是十分重要的,否則會“過猶不及”。人格塑造的度,具體地說,應該是堅定而不固執,勇敢而不魯莽,豪放而不粗魯,好強而不逞強,活潑而不輕浮,機敏而不多疑,果斷而不冒失,穩重而不寡斷,謹慎而不膽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練而不世故,忍讓而不軟弱,自信而不自負,自謙而不自卑。人格“度”的把握除了人格品質要健康地發展和避免偏向外,還表現在不同性質的人格品質要協調地發展,即“剛柔兼濟”,對于“剛”者應多發展些“柔”,對“柔”者應加強“剛”,這樣才能形成合理的、和諧的人格結構;要因人、因時、因事、因地表現人格特征,這樣所塑造出來的人格才有韌度,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7)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實踐證明,只有自我教育自覺性強和方法正確的人,才能有完善的人格。自我教育的方法很多,如學習理論知識,參加社會實踐,進行人格心理咨詢,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以及“慎獨”、“兼聽”、“日三省吾身”,等等。

        (8)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做到生活有規律;科學用腦、鍛煉身體;合理飲食,不嗜煙酒;豐富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業余生活。

        高職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是正常的,甚至出現心理疾患也是在所難免的,關鍵在于對自己的身心發展抱有積極的態度和認真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正是我們平時所進行的思想、道德、知識、藝術、審美等方面的學習和修養的積淀,即人文素養。相信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通過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毅力,不斷強化個人的人文素養和人格素養,高職生一定能夠實現人文素質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

        參考文獻:

        [1]盧黎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陜西:西北大學出版社,2010.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免费新区二 | 五月天综合中文网 | 日韩AV在线免费不卡 | 综合久久久久狠狠狠97色 | 污网站上在线观看免费视频中 | 欧美华人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