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債券市場調研范文

        債券市場調研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債券市場調研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債券市場調研

        第1篇:債券市場調研范文

        2011年,中國銀監會相繼出臺了《關于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通知》與《關于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的補充通知》,明確了商業銀行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的工作目標,對商業銀行發行專項用于小型微型企業貸款的金融債提出了指導意見。在兩個《通知》發出后的2012年,境內各家商業銀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集中放量發行,當年規模超過3000億元。

        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的相關概念解讀

        境內市場上的金融債券包括一般性金融債與次級金融債,兩者在發行主體、存續期限、發行成本、用途、清償次序等方面均有所區別。次級金融債的發行主體為商業銀行,用于補充銀行附屬資本,不用于彌補銀行日常經營損失(銀行倒閉或清算除外),發行期限一般在5年以上,不能提前兌付,債權人權益介于普通債權人與股東之間。一般性金融債發行主體可以是銀行或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用途廣泛,期限靈活,償索權先于長期次級債與股權資本。兩者相比,一般性金融債在發行成本、用途、期限、清償次序方面均占有優勢,可以作為商業銀行經常性大規模的融資渠道。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本質上就是一種一般性金融債,商業銀行發行債券所募集的資金專項用于向小型微型企業發放貸款,可以說此項金融債券是銀監會為了解決我國小型微型企業融資難問題而創新的一種金融工具。

        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風險隱患分析

        多頭授信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各商業銀行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固然有其積極的作用,但令人擔憂的是,由于小微企業金融債的眾多優勢,極有可能造成商業銀行一哄而上,大規模、大批量地集中發債,造成企業多頭授信,增加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性。一家企業在一家商業銀行的貸款出現風險可能還是小事情,但在若干家商業銀行貸款出現風險就不是小事情了,有可能引發金融業的行業性、系統性風險。

        融資成本較高可能引發經營風險

        根據小微企業金融債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小微企業金融債票面利率基本在5%左右,而一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只有3.25%,活期存款利率更是低至0.35%。總體來說,小微企業金融債的票面利率大約是銀行平均存款利率的兩倍多。除了付息成本較高,金融債在運作管理過程中也會產生其他成本費用,比如因不良貸款扣減的貸款損失準備,營銷、管理費用,各期評估費用,發行承攬手續費用等。如果商業銀行過度依賴債券所募資金,將會給日常經營造成較大的財務壓力,不利于自身的長遠發展。

        降低準入標準可能引發信用風險

        其實,真正有市場、有前景的小微企業通過銀行渠道融資并不困難,難的恰恰是那些不符合產業政策、產品市場前景黯淡、缺少抵押擔保的小微企業。可想而知,即使發行了小微企業金融債,商業銀行也無法完全解決這類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在這類小微企業基本條件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如果商業銀行僅僅在“定向寬松”政策的刺激下,不顧客觀實際,降低小微企業授信準入標準,放寬貸款審核條件,盲目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不理性地向這類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必然給商業銀行帶來一定的信用風險隱患。

        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發行管理安全策略

        申請前期安全問題

        在申請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之前,商業銀行首先要充分考慮發債資格問題。中國銀監會《關于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的補充通知》中規定:申請發行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的商業銀行除應符合《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金融債券發行管理辦法》等現有各項監管法規外,其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增速應不低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增量應高于上年同期水平。這是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的政策性必要條件。如果不符合這些基本條件,盲目進行外部評級、找主承銷商、準備申報資料等工作,恐怕難以獲批發行資格。同時,在發債前夕,商業銀行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客戶儲備。理論上,債券募集的資金應盡快用于貸款才能實現資金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商業銀行應針對目前的小微企業信貸需求做詳細的市場調研,根據調研結果酌定債券發行額度,提前做好相應的客戶儲備,確保債券所募集的資金能夠盡快投入使用。

        運作期間管理問題

        在小微企業金融債運作期間,商業銀行承擔了資金使用、管理的職責。在這一階段,商業銀行應切實加強對所募資金的管理與信貸風險控制。改變傳統的依靠財務報表識別信用風險的做法,更多地關注小微企業的非財務信息,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加強貸后跟蹤檢查,定期或不定期地就小微企業金融債資金使用情況以及所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進行現場、非現場檢查,了解相關進展情況,嚴格控制發債募集資金的流向。必要時,也可委托第三方審計機構對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債進行現場審計。同時,引入外部監管機制,定期向上級監管機構匯報小微企業金融債資金使用情況,定期向社會公布小微企業金融債資金使用情況,確保資金使用的合規性,保障資金按進程“專款專用”。

        第2篇:債券市場調研范文

        當一批母基金、養老金、大學基金開始探討是否要將中國風險基金加入到現有的投資組合時,規模日益膨脹的對沖基金也頻頻現身在很多風險投資業內的活動場合,或做市場調研,或開始對基金投資的探討(筆者也開始接到一些對沖基金的調研電話)。對于正處于融資緊張階段的VC來說,對沖基金能否是下一個穩定的資金來源?

        對沖基金蓄勢待發

        源于上世紀40年代末,以雙向投資(long/short)、高杠桿利用資金、大開大和的大莊家風格著稱的對沖基金在全球有近8000家,管理資產近萬億美元,2010年有望成長到4萬億,將超過共同基金的總和。其投資人由早期的金融機構、富人、家族理財機構慢慢發展到普通大眾投資者,其門檻也從100萬美元降到幾萬美元,美國證監會也開始立法允許對沖基金小規模的發展用戶,從地下走向地上,一些以指數基金面目出現的變相的對沖母基金也開始堂而皇之被列人大眾理財顧問的投資組合清單,如SphinX。

        自從網絡泡沫破滅后,美國股市一蹶不起,幾乎所有股票型基金的凈資產都大幅下滑,回到80年代末的水平,使行將退休的美國人頓感危機,許多人開始做工作到70歲的打算。同時隨著美國社保體系的預期支付缺口和日益高漲的醫療保險費用,尋找穩定收益的投資渠道成為所有美國中年人的迫切需求。盡管共同基金從理論上講可以降低個股風險,但如果市場風險是顯而易見時,尤其是美國股市被長期不看好時,以單向操作和S&P為基礎的股票共同基金幾乎沒有增值的可能。這就激發投資個體對追求“絕對回報”投資工具的需求。然而認定美國股市未來10~20年是個陰跌的熊市,日益成為市場普遍的看法。因為疲軟的美元,居高不下的市盈利率,低水平的個股紅利,經濟全球化對美國本土S&P指數成份股企業的沖擊,資源富裕型國家(如加拿大,澳洲)的重新繁榮所導致的資本外流,新興市場對美元儲備的減持,企業債券市場的預期低迷,都導致了共同基金債券基金未來收益不被看好。作為個體投資大眾,有選擇的投資優質私募基金、母基金和對沖基金日益成為目前的市場共識,以上一度被稱為“另類資產(alternate asset class)”的投資組合已經成為公認的主流資產的一部分,成為主流資產管理機構(mainstream)在做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VC/PE與對沖謀合

        對沖基金可能是今后資本市場中的大戶,并且外溢到VC和PE的趨勢已經在出現。首先,在新興市場進行私有股本投資(private equity)比發達市場個股投資的回報要高,風險也低,第二,全球現有可流通的資本市場要容納日益膨脹的對沖基金以及其通過杠桿借貸的百倍甚至千倍的資金,有非常大的困難,對沖基金需要其他出口:第三,以全球市場為投資對象的對沖基金需要落地,本地VC和PE就是最好的渠道;第四,對沖基金需要一些相對長期的項目賺取超額利潤來粉飾季度或年度的資產評估報告;第五,對沖基金對大規模的重組,pre-IPO,PIPE,blocktrade等金額大,周期短的項目有濃厚興趣。

        第3篇:債券市場調研范文

        對許多投資者來說,2011年的曙光就是:創投支持的LinkedIn、Groupon、Pandora、Zynga、Zillow和Impreva等公司在華爾街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在由于全球金融危機、令人擔憂的歐元區境況、拙劣的政府經濟政策以及持續動蕩的證券債券市場等情況導致IPO市場低迷了數年之后,一個復蘇的IPO市場開始使創業投資者們獲得可觀回報。現有創業投資基金正在開展投資,新的基金也在募集,投資者對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方面的配額也在增長。由于近來強勁的IPO市場,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產生了新的投資者利益。這些另類資產投資繼續以比納斯達克或標準普爾等公共市場指數更高的比率帶來正向回報。標準普爾指數顯示2011年回報比率為0%。在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中選擇進行內在投資,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由創投機構投資的LinkedIn公司在公共市場上首次亮相而獲得的巨大成功,讓投資者們仍記憶猶新。LinkedIn公司的股票一飛沖天,從開盤時的45美元/股升到92.99美元/股的高價,一夜之間就使其市值達到89億美元。Zillow公司在交易首日,股價也攀升了80%,達到35.77美元/股。近年來其他各公司也一起加入了IPO的隊伍之中,比如人人網、Yandex NV和HomeAway,在今年交易首日便升值至少49%。

        另外一家創投支持的互聯網公司Imperva,上市股價為18美元/股,現在則在35美元/股左右,使其市值達到8億美元。Zipcar公司在上市首日,股價在上市價格的基礎上躍升了66%。據彭博社匯編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華爾街的股票平均增益為7%,而某些互聯網股票的增益遠高于此,因而,投資者們不斷蜂擁向這些為數不多的互聯網股票。技術行業在交易量方面領先,2011年有44家公司上市,而且,各種指標顯示,進入2012年,技術行業發展勢頭依然強勁。

        IPO與并購機遇

        其他正在醞釀高募資額的IPO候選企業包括臉譜網、推特網、Yel、Kayak、ExactTarget、Glam Media、InfoBlox、Rocket Fuel、Craigslist、ProofPoint、Vocera、Angieslist等,但這只是一部分。然而,一個有意思的趨勢是,這些新近IPO全部發行的股票只占總流通股的很小一部分,比如10%,使得普通投資者很難大量購買這些股票。多數人預測這種趨勢會持續到2012年的IPO。

        由于市場動蕩,人們對風險投資的新認知正在擴大這種另類資產類別的視野。拋開舊規則,新時代下的天使投資人(現在叫做超級天使)、創業孵化器、前IPO共同基金和小額融資團體正在重新搭建創業投資舞臺,同時享受如同風險一樣的回報。如此,傳統風險投資模式已轉移到了投資舞臺的幕后。成功的天使投資人、由以前的企業家轉型而來的投資人、孵化器社區(如即插即用技術中心)、前IPO共同基金(如位于美國丹佛的基庭資本)、組織有序的小額融資團體(如MicroVenture Marketplace公司)以及獨立的專業風險投資咨詢公司會提供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許多新創企業的創始人和企業家通過利用這些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來抓住新的資金源機遇。

        風投業績出色

        傳統上來講,非常優秀的風險投資基金在業內的表現一貫都很出色,而且理所當然地,對這些基金進行投資也就成了每個人的目標。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公務員退休基金2010年業績最優秀的投資基金達到了154%的內部回報率,令人驚訝。畢竟,一些最為成功的上市公司都有創業投資基金的注資,比如蘋果、亞馬遜、美國在線、百度、BusinessObjects ((SAP)、思科、康柏(惠普)、易趣、基因泰克、谷歌、惠普、HomeDepot、IBM、英特爾、Linkedin、微軟、網飛、網景、NetSuite、甲骨文、Salesforce網、Skype(微軟)、星巴克、太陽微系統(甲骨文)、貝寶(易趣)、雅虎、YouTube(谷歌)、Zynga和私人企業臉譜網(現已上市)等公司。這些風險投資基金中的投資人獲得了豐厚可觀的回報,而臉譜網的投資人則在繼續獲得巨額的價值增值。

        在投資者的決策制定和研究過程中,關鍵環節是要理解哪個技術市場行業最有可能會表現出色,還要能接近并利用這些市場機遇。

        下一代技術型增長領域

        舉例來說,具有高增長潛力的市場領域有云計算、軟件即服務、虛擬化技術、網絡安全、開源代碼、人工智能、移動和財務軟件技術等。這些都是全球信息技術行業內主要的、具有突破性的結構性變化。市場調研公司Trefis估計,云計算市場會達到大約650億美元,預測到2018年末會增長到超過3000億美元。

        當下的上市技術企業――如亞馬遜、稀客、思杰、EMC、谷歌、惠普、IBM、微軟、甲骨文、Salesforce網等等――都在招募新一批的下一代技術創新型新創公司作為其技術合作伙伴。這些新創公司中有一些將在未來數年里想辦法成為上市公司。

        一些可能已經渡過了風險期的企業包括:3Leaf、BlueWolf、Cloudscale、CloudSwitch、Cloudberry、Eucalyptus Systems、Good Data、iCloud、Nuxeo、Quantivo、Quora、Palantir Technologies、Palo Alto Networks、Parallels、ParaScale、ProofPoint、Savvis、ServiceMax、SoundCloud、SnapLogic、Zoho等公司,但這只是其中一部分。這些前景光明的新創企業中有一些正在與上市技術企業合作,但是,它們已經將自己的客戶群拓展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更為巨大的市場領域。

        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的自我更新周期主要受到節約成本、使用便捷性和大幅提高效率等因素的推動而繼續運行。軟件即服務的循環收益訂閱模式讓現金流、增長率和持續盈利業務變得具有可預見性,一般都會實現公司價值溢價。當然,并不是每家云計算和軟件即服務新創公司都將會成為一次成功的投資。在高速增長市場中的投資必須要與卓越的管理團隊、突破性的競爭優勢以及可以利用這種優勢的商業模式結合起來。卓越的管理團隊往往意味著商業機遇也很獨特。如果這個機遇不是真正的非同尋常,那么那些才華橫溢的人才就會將自己的努力集中在其他方面。

        那些勤勉鉆研,尋覓并發現前沿領域中那些突破性技術和創業管理團隊的投資人,可以持續地獲得成功回報。這些初創公司往往在那些能夠創造驕人增長和退出機會的市場力量的最前沿建設自己的企業。

        加入一個支持性的天使投資人網絡,預先做好功課并明智地在創新型新創公司上下注,就可以獲得可觀回報,不管是通過IPO、合并還是收購。由于私人股票的內在特性,這種非流動性資產類別,投資的長期風險更高,而且理所當然地,過去業績并不能保證未來表現。

        第4篇:債券市場調研范文

        【關鍵詞】 利率市場化; 小額貸款公司; STP戰略

        一、利率市場化及其對小額貸款公司的影響

        (一)利率市場化趨勢

        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由市場供求來決定的機制,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從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來看,利率市場化包括貨幣市場利率市場化、債券市場利率市場化和存貸款利率市場化三個方面。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思路是“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貨幣市場利率市場化,這是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基礎;第二步是債券市場利率市場化,這是我國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重要步驟;第三步是存貸款利率市場化,這是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

        目前,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已經完成,最為關鍵和艱難的第三步——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正在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進展,顯著標志就是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對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其浮動區間進行了兩次調整。目前,我國除城鄉信用社外的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已不設上限管理,在基準利率以下具有30%的自主定價空間,這標志著貸款利率市場化已接近完成;存款利率允許上浮至基準利率的1.1倍,這是我國改革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突破性嘗試,是我國利率市場化乃至整個金融改革的關鍵步驟。

        (二)利率市場化對小額貸款公司的影響

        對于小額貸款公司來說,雖然利率市場化有利于完善成本覆蓋和風險補償機制,有利于持續經營,有利于通過產品創新獲取可持續競爭優勢,但是這些有利影響是間接的、未來的、抽象的。而利率市場化給小額貸款公司帶來的不利影響則更為直接和顯著。

        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我國小額貸款公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首先,從小額貸款的供求關系來看,利率市場化,尤其是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將導致小額貸款供給增加,而需求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最終導致貸款利率水平降低,小額貸款公司的利潤空間被壓縮。其次,從市場競爭來看,小額貸款公司在小微企業市場上將面臨新進入者——銀行的激烈競爭。利率市場化導致大企業對銀行的存貸款利率議價能力大幅提升,而且大企業融資渠道較為多元化,銀行貸款并非不可替代,因此銀行面臨的“息差減少”壓力明顯增加。為了減輕和轉移壓力,銀行必將改變目前“傍大款,壘大戶”的客戶結構,因此貸款利率敏感度較低,貸款要求方便、快捷的中小微企業,便成為銀行開發新客戶的“藍海”。例如,2009年民生銀行就率先提出“做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銀行”的新定位,成為首家全面進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領域的全國性商業銀行,2012年該行更是進一步加速小微貸款的投放,全年該行將設立50家小微企業專業支行。因此,昔日“嫌貧愛富”的銀行已經將觸角伸向中小微企業。而中小微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恰恰是小額貸款公司的“根據地”。因此,利率市場化導致小額貸款公司與銀行的小額信貸業務有了更多的“交集”,致使小額貸款公司面臨著貸款利率下降和市場份額減少的雙重壓力。例如,2012年9月9日剛剛成立的重慶渝中區中色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首批推出的幾款貸款產品中,貸款利率相比此前普遍的3—4倍同期銀行基準利率有了大幅下降:履約貸和抵押貸、商易貸、創業貸年利率分別為同期銀行基準利率的2.5倍、2倍、1倍。另據央行的小額貸款公司數據統計報告(詳見表1),2012年之前,小額貸款公司季度新增貸款一直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但2012年以來,季度新增貸款出現下滑態勢,一季度新增貸款減少23.38億元,二季度新增貸款更是大幅減少87.17億元。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利率的大幅下降和新增貸款的大幅減少,究其原因,可能較復雜,但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激烈競爭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利率市場化趨勢下小額貸款公司STP戰略

        如上所述,在利率市場化趨勢下,我國小額貸款公司所面臨的競爭環境在不斷惡化。此外,不利的宏觀環境,如法律政策的矛盾和模糊、宏觀經濟的不穩定和不確定、社會認識的誤解和歧視、自然災害的頻發嚴重影響“三農”貸款的安全性等,都在制約著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在行業競爭環境惡化和宏觀環境不利的大背景下,為了有效應對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巨大挑戰,維持并拓展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小額貸款公司必須更加清晰地選擇目標市場,更加精準地進行市場定位,即必須選擇契合自身目標和能力的STP戰略。

        STP戰略,即目標市場營銷戰略,是指小額貸款公司在科學、有效市場細分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目標市場,進而將產品或服務確定在目標市場中的某個獨特位置。STP戰略包括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和市場定位三大戰略。

        (一)市場細分

        小額貸款公司市場細分是指通過市場調研,根據客戶所處行業、規模、資金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把小額貸款產品的市場整體劃分為若干客戶群的市場分類過程。每一個客戶群就是一個細分市場,每一個細分市場都是由具有類似資金需求傾向的客戶構成的群體。我國小額貸款公司可以采用的細分指標主要有以下幾類:

        1.客戶資產規模: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個體戶、農戶等;

        2.客戶行業:農業(大農業,又可細分為農業、牧業、漁業等)、服務業和工業等;

        3.貸款需求量(貸款額度):需求量較大、需求量中等、需求量較小等;

        4.貸款用途:流動資金(又可分為1個月、2個月、3個月、5個月、6個月和1年期的貸款)、非流動資金;

        5.貸款需求情景:應急和周轉資金需求、例行資金需求;

        6.客戶信用與道德狀況:優秀、良好、一般、較差;

        7.貸款方式:信用貸款、擔保貸款(又可分為保證貸款、抵押貸款、質押貸款)、票據貼現等。

        這些市場細分指標既可單獨使用,也可交叉使用。在細分指標的選擇時,小額貸款公司要針對具體的貸款產品進行科學甄選和組合。

        (二)目標市場選擇

        目標市場是指小額貸款公司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所選擇的最佳細分市場,并為之提供貸款產品或服務。這里的“最佳”既不是指“規模最大”,也不是“利潤率或利潤最高”,而是指“最適合”。所謂“最適合”是指所選擇的細分市場不僅要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而且小額貸款公司自身在該細分市場還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1.目標市場選擇依據

        我國的貸款需求主體主要包括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微企業、農戶及其他貸款需求者。首先,從我國貸款需求的特點和小額貸款公司的現實來看,小額貸款公司在這些需求者細分市場上的吸引力—競爭力組合矩陣:大型企業(吸引力強,競爭力弱),中型企業(吸引力中強,競爭力弱),小微企業和農戶(吸引力中強,競爭力強)(詳見圖1)。因此,根據吸引力—競爭力組合矩陣,我國小額貸款公司宜聚焦小微企業和農戶。其次,從貸款供給與需求的契合度來看,小額貸款公司作為貸款供給方,與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微企業和農戶三大貸款需求方的契合度分別為極低、較低和很高。因此,為了實現資金供求的最佳匹配,小額貸款公司也應該選擇小微企業和農戶作為“最佳”細分市場。

        因此,無論從小額貸款公司在三個細分市場上的吸引力—競爭力組合矩陣來看,還是從貸款供求的契合度來看,我國小額貸款公司都應該選擇小微企業和農戶作為自己的“最佳”細分市場,將自身的主要資源和能力聚焦到這些客戶身上,走專業化和利基道路,精耕細作,形成相對于競爭對手的局部優勢和比較優勢,做“小池大魚”。這就是所謂的避實就虛、冷門熱做戰略。從實踐來看,該選擇是絕大部分小額貸款公司成為“小池大魚”的最佳戰略路徑。具體的目標行業和目標客戶選擇,小額貸款公司可以根據發起人或股東的行業、關系、網絡和區位等因素綜合決策。例如上海浦東新區張江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其主發起人是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根據大股東優勢以及區位特點,該公司以園區內5 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公司通過與園區管委會的緊密合作,把區內中小微企業作為核心目標客戶,可獲取客戶有效信息,切實降低信貸風險。

        2.目標市場需求特點

        小微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作為小額貸款的重要需求者,其資金需求具有“期限短、金額小、次數頻、時間急”的特點。根據伊查克·愛迪思(Adizes)的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企業成長過程分為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盛年期、貴族期、官僚初期、官僚期和死亡期等十個階段。我國小微企業大都處于企業生命周期的孕育期、嬰兒期和學步期等初級階段,缺少有跡可循的信用記錄,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和可靠的擔保,急需必要的流動資金和發展資金;如果得不到相應的資金“輸血”,將很快衰亡,造成“短命”。我國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短命”現象,我國民營企業(其中99%以上均為小微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9年(李建偉,2011)。盡管個中原因很多,但缺乏必需的資金“輸血”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佳的生存現狀和不利的融資環境,導致小微企業對貸款利率的敏感度較低,而對貸款的方便性和快捷性則要求很高。

        農戶作為小額貸款的主要需求者,其資金需求具有“時間緊急、波動劇烈、期限極短、季節性極強”的特征。農戶的信用狀況不明確,基本沒有抵押品,收入主要依靠農產品種植、畜禽養殖和外出打工等,缺乏其他收入來源。作為農戶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業具有季節性明顯、產品的需求和價格波動性劇烈、受自然因素(尤其是自然災害)影響極大等特點。因此,農產品種植、畜禽幼崽采購和養殖規模擴大以及遭受自然災害等時段是農戶對資金需求最集中的幾個時間點。這使得農戶對資金的需求具有很強的季節性、波動性和緊迫性等特點。

        (三)市場定位

        市場定位是指小額貸款公司通過設計和塑造自身產品和形象,以在目標客戶心目中占有一個獨特位置的行動。因此,科學、精準的市場定位可以為小額貸款公司創造差異化的產品,塑造獨特的企業和品牌形象。但是,我國有許多小額貸款公司并沒有找準自身定位,盲目參與到自身毫無優勢的大額貸款市場競爭。據央行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數千家小額貸款公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5萬元以下貸款只占1.86%,而50萬元以上貸款占到86%,甚至據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劉錫良的研究,“貸款動輒上千萬一筆”的現象也占有一定比例。其實,銀監會和央行聯合的《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銀監發〔2008〕23號)已經給出明確界定:“小額貸款公司在堅持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原則下自主選擇貸款對象。小額貸款公司發放貸款,應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鼓勵小額貸款公司面向農戶和微型企業提供信貸服務,著力擴大客戶數量和服務覆蓋面。”這說明絕大部分小額貸款公司都只取“自主選擇貸款對象”的經營自由,而棄“小額、分散”的基本原則和“面向農戶和微型企業”的政策建議,沒有充分找準自身定位,而與商業銀行展開了正面交鋒。其實對小額貸款公司而言,這是一場與“錯誤的對手”(商業銀行)針對“錯誤的目標”(大客戶)展開的“錯誤的戰爭”。

        從定位的內容與層次來看,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的市場定位可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競爭定位

        從我國金融系統的整體來看,小額貸款公司的競爭定位屬于“拾遺補缺”的市場利基者。小額貸款公司在我國是專門為規模較小的或其他金融機構“不愿做或做不好”的細分市場提供貸款產品和服務、在整個金融系統中起拾遺補缺作用的企業,其競爭目標是通過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錯位競爭,充分發揮自身的不對稱優勢,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例如,江蘇省小額貸款公司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客戶錯位率達到了60%~70%,甚至更高,依靠成功的競爭定位創造了著名的“江蘇模式”。與此同時,我國也有不少小額貸款公司由于缺乏清晰的市場定位,導致自身的比較優勢不能充分發揮,置身于金融服務同質化競爭的“紅海”之中,或偏離原有定位采取違規違法行為,最后導致退市。

        2.面向(客戶)定位

        小額貸款公司應該堅持“小額、分散”原則,面向農戶和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服務。這不僅是我國成立小額貸款公司的政策初衷,更是小額貸款公司的生命線和立足點。農戶和小微企業由于規模小而分散,數量極其龐大,信用狀況不明,貸款保證缺乏,因而“淪落”為銀行等金融機構“不愿服務或服務不了”的資金需求者,但這卻是小額貸款公司“靈活、快捷、高效”等比較優勢得以最充分發揮的細分市場。

        3.地域定位

        小額貸款公司應該堅持扎根縣域經濟和“三農”領域。小額貸款公司大都位于縣域或臨近縣域的區位,對縣域經濟主體的資金需求最為了解;縣域經濟和“三農”領域目前難以被“正規金融”所覆蓋,對小額貸款資金需求最為強烈,因此成為小額貸款公司賴以生存、發展和壯大的“根據地”。以江蘇為例,300多家農村小貸公司基本都設在鄉鎮和涉農街道,90%以上的貸款都投向了農戶、個體工商戶和縣域中小微企業,存量客戶達到5萬多戶,累計支持客戶10萬戶,累計繳納稅收近10億元,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4.總體定位

        綜合來看,小額貸款公司是根植于縣域經濟和“三農”領域,滿足農戶和小微企業資金需求的金融市場利基者。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的基本生存法則是通過競爭錯位、面向(客戶)錯位和地域錯位實現與商業銀行的差異化競爭和錯位互補,堅持做“草根金融”。科學的市場定位,再輔以有效的風險管理,可以成就我國小額貸款公司“微金融,大天地”的夢想,而且,國外格萊珉銀行的開創性實踐和國內小額貸款的“江蘇模式”也證明了這一總體定位是科學的、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盛松成.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重要步驟[N].金融時報,2012-07-14.

        [2] 梁玲,嚴薇.見到“小”的,銀行眼睛都亮了[N].重慶商報,2012-

        09-21.

        第5篇:債券市場調研范文

        關鍵詞:碳金融;低碳經濟;碳交易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基于碳金融的廣州市發展低碳經濟的長效發展機制研究

        收錄日期:2016年6月12日

        一、碳金融與低碳經濟的內涵

        低碳經濟一詞源自2003年英國政府能源白皮書《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一經提出,引起全球各國巨大反響,是目前各國政府積極倡導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2015年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6個締約方在法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定》,標志著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一種全球共識。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手段,盡可能地減少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發展模式。低碳經濟倡導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與環境和自然資源協調發展,最終目標是謀求社會的全面進步。

        而碳金融的興起源于國際氣候政策的變化以及兩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國際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碳金融目前沒有統一的概念,一般是指由《京都議定書》而興起的低碳經濟投融資活動,或稱碳融資和碳物質的買賣。即服務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等技術和項目的直接投融資、碳權交易和銀行貸款等金融活動。

        碳物質的買賣即碳交易把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作為一種可交易的商品,在碳排放權交易所等市場上,供企業或個人投資者進行交易。碳交易從資本層面入手,通過對溫室氣體排放定價使得排放權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從而迫使產業轉型。開展碳交易是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因此,碳金融與低碳經濟息息相關,碳金融是從低碳的角度去關注經濟及社會的發展,為產業發展的低碳化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并將資源的損耗與生態的影響納入到金融資源配置的參考與決策過程,促進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依靠金融手段和金融創新引導市場行為和市場參與者的經濟取向,最終形成有利于降低消耗、改善環境、節約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經濟增長模式。

        二、廣州市低碳經濟發展現狀

        (一)廣州市低碳經濟發展規劃。近年來,廣州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戰略位置,將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放在首位,提出了“低碳經濟、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位一體的城市發展理念。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廣州市低碳經濟的發展,包括《廣州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廣州市關于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指導意見》、《廣州市“十二五”節能規劃》、《廣州市交通行業節能減排方案》等。新近出臺的《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2020年)》指出:培育壯大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場,發展節能環保服務產業,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動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等重點領域,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二)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助力廣州低碳經濟發展。2012年成立的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是全國首個以碳排放權命名的交易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碳交易“開市”三年以來,市場活躍度實現了連年攀升,成交量近3千萬噸,成交金額破10億元,初步建成了具有良好流動性的碳交易市場。目前,廣東碳市場減碳增效激勵作用明顯,鋼鐵、石化、水泥、電力4個控排行業企業碳強度均有明顯降幅,其中水泥熟料、粗鋼、原油加工的單位產品碳排放比2013年分別下降4.9%、4.6%和7.23%,為廣東省超額完成2014年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標作出了突出貢獻。2015年廣東碳市場共計成額829.36萬噸,總成交金額1.51億元。其中,一級市場成交量133.71萬噸,成交金額高達3,670.19萬元;二級市場成交量695.65萬噸,成交金額高達1.14億元,比2014年二級市場成交量127.03萬噸增加了568.62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447.63%。截至2016年5月29日,廣東碳市場累計成額2,842.90萬噸,總成交金額10.30億元,繼續保持全國碳交易試點的領頭羊地位。

        (三)碳金融支持廣州低碳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金融機構參與碳金融程度低。在眾多金融機構中,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很少涉足與碳金融相關的業務,商業銀行參與碳金融程度雖然相對較高,但商業銀行的碳金融業務主要集中在節能減排、產業升級和保護環境項目的低碳信貸,且規模不大。主要原因在于碳金融在我國是一項新生事物,存在時間較短,甚至有些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不知道碳金融為何物,更談不上開展與碳金融相關的業務了。大多數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對碳金融業務的項目開發、審批以及運作模式、風險管理、交易規則、利潤空間等缺乏應有的了解,對碳交易、碳金融的認識不充分,沒有認識到碳金融市場未來巨大的發展潛力,是現代金融的重要發展方向。

        2、碳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不夠。雖然金融業已涉足碳金融,并在制定和執行開發能效貸款、碳排放掛鉤產品、綠色信貸政策服務等方面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出綠色金融債券,例如2016年4月27日在湖北武漢推出的全國首個碳排放權現貨遠期交易產品。但是長期以來金融機構關于低碳項目的融資產品、業務、服務品種一直較少,碳交易市場缺少碳基金、碳期貨、碳期權交易等碳金融衍生產品,金融機構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技術落后,低碳經濟項目融資業務和產品品種單一,金融服務缺乏多樣性,創新能力不足。

        3、碳金融人才儲備不足。廣東省控排企業主要涉及電力、鋼鐵、石化和水泥四大行業,碳交易中企業主體和其他服務類主體的碳金融專業人才非常緊缺。隨著全國性碳交易市場的建立,未來對碳金融人才需求缺口將更大。碳金融專業人才不僅要有完善的金融理論知識,對投資風險有很高的認識與分析能力,能很好地減少投資風險,同時還要具備環保和能源方面的知識,屬于復合性人才,目前在大學開設相關專業課程的極少。

        三、碳金融支持廣州市低碳經濟長效發展路徑選擇

        (一)爭取在全國性市場中成為交易平臺之一。我國自2011年開始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建立了碳交易試點,探索碳交易市場開展和管理運作方式。經過幾年的摸索,我國碳交易平臺已經建立了初步的規模,國家也即將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確保2017年啟動運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全國碳市場建立后,我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碳市場,這對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要想在全國市場中占據有利位置,將面臨激烈的同業競爭。據初步預計,全國市場啟動初期,我國可能會同時存在7~10家交易所,但此后將在競爭中實現優勝劣汰,完成交易所的整合。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應積極面對,從交易量、交易額、履約、創新、合規性等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綜合實力,在交易產品、交易規則、交易主體、交易監管等方面與其他交易所進行統一,才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做大、做強市場,成為未來的交易平臺之一。

        (二)創建“綠色創業板”,解決減排融資困難問題。廣東作為碳排放第一大省以及中小企業眾多的省份,仍有不少企業面臨節能減排資金缺乏的困境。位于廣州金融創新服務區的廣州股權交易中心于2012年8月正式開業運營,致力于打造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三年多來,交易中心在完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創新融資產品、服務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等方面取得了成績,目前累計掛牌、展示企業超過了3,000家,實現融資流轉交易124.8億元。2014年開始,由共青團廣東省委與廣州股權交易中心建設的“青年大學生創業板”的成功運營,該板塊目前已正式升級為“中國青年大學生創業板”。為解決眾多節能減排企業融資困難問題,可借鑒創業板的成功模式,由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和廣州股權交易中心合作,在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成立為節能減排企業服務的“綠色創業板”,為節能減排項目和企業提供孵化、托管、增信、融資、交易和退出等綜合金融服務。

        (三)借鑒國際經驗,進行業務創新。國外碳市場運行的經驗,具有非常大的借鑒意義,可以少走很多彎路。首先是歐盟碳交易體系(EU ETS),歐盟將現代金融作為一種工具,應用到碳市場中,提高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從而對節能減排產生影響。其他市場如比較松散的美國東北部和大西洋中部的碳市場(RGGI)、美國加州碳排放權交易體系(AB32)等,都有很多值得借鑒之處。目前,金融機構普遍在產品開發設計水平、風險管理能力等方面與國際的差距明顯,在碳金融領域差距更為突出。當前金融機構參與碳金融的方式主要以綠色信貸等間接方式為主,參與深度和廣度較小。金融機構應努力探索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創新。銀行業承擔信貸資金配置的碳約束責任,保險業承擔規避和轉移風險的責任,機構投資者承擔環境治理的信托責任,碳基金承擔碳市場交易主體的責任。通過這些機構的共同努力,實現碳掉期交易、碳證券、碳期貨、碳基金等各種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創新。

        (四)加強宣傳,增強企業、個人的低碳意識。實現低碳經濟的長效發展,重點要控制好企業和個人的碳排放,提高企業和個人的低碳意識。從企業來說,碳交易制度和碳交易市場的形成有助于企業享受因技術革新產生的排放額度結余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從而進一步激發其繼續開展碳減排的積極性。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被納入到碳交易體系,企業應從以下方面熟悉碳市場運行規律,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掌握自身情況,有效管理碳資產;設立專門機構,實現低碳管理;積極參與碳市場交易,積累經驗;開發碳金融產品,助力自身發展。從個人來說,應加強宣傳推廣,讓每個人了解“少吃一餐肉”、“少開一天車”可以減少多少碳排放,在群眾中推廣可計算個人每天碳足跡的APP手機軟件,像計步軟件一樣綁定微信、QQ等形成每日排行榜,有助于形成一種互相比較誰更“節碳”的社會風氣。

        (五)碳金融人才培養。發展碳金融必須依靠專業人才,為此金融機構首先要逐步建立、充實分層次的碳金融專業管理隊伍,積極儲備高端專業人才。要加大對碳金融服務員工的職業培訓力度,提高信貸從業人員的低碳專業素質、行業認知水平,使其既熟悉金融基礎知識及運作規程、又熟悉企業能源審計、項目工程概預算編制,增強管理、服務與風險掌控能力。要建立科學的考核和獎懲機制,充分調動員工拓展低碳交易市場的積極性。為培養碳金融人才,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已舉辦了17期“碳交易師”培訓和第1期“碳金融師”培訓,培訓合格的學員可以獲取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證書。在未來碳金融人才儲備上,高校應做好市場調研,根據市場需求培養專業人才。世界上首個開設碳金融專業的高校是英國的愛丁堡大學,國內目前只有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經濟學院金融工程專業開設碳金融方向的專業,是國內首個開設碳金融本科專業方向的院校。建議廣東省內高校積極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合作,在高校中設置碳金融專業,以培養碳金融專業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呂林根.我國低碳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財務與金融,2015.6.

        [2]裴俊儒.基于低碳經濟的金融創新思考.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5.

        第6篇:債券市場調研范文

        [關鍵詞]中小企業;蘇州;融資難;成因

        [中圖分類號]F83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3-0113-03

        中小企業主要融資渠道包括個人融資、商業融資、債務融資、金融機構借貸和股權融資等。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不夠完善,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相對較少,加之中小企業受自身資產狀況和經營成本等因素影響,抗風險能力較弱,導致融資渠道狹窄、融資困難。

        2014年,蘇州市統計局對市區200多家小型商貿企業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企業存在融資難題,其中,約45%的企業選擇銀行貸款,約27%的企業選擇向親戚朋友借款;在進行融資的企業中,75%的企業融資成本占借款總額10%以上,其中,約56%的企業占比在10%―20%之間,約13%的企業占比超過30%,50%的企業認為向銀行借款很難或者較難,主要原因是貸款審批流程復雜、條件高、周期較長等。目前蘇州市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還是以商業銀行借款為主,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多數的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意愿并不強烈。加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融資規模受限、融資成本高昂,導致蘇州中小企業的資金籌措舉步維艱。

        一、企業內部原因

        (一)中小企業償債能力差

        “小型、快捷、靈敏”是中小企業的顯著特征,近年來蘇州市許多中小企業意圖通過商業銀行融資來擴大規模,提高產能,進而提升市場占有率。但是由于蘇州市場調研不充分,盲目擴張,在企業產量增加的同時,產品與市場需求難以匹配,導致供過于求,企業利潤嚴重受損,進而影響其償債能力。因此,蘇州市中小企業應切實提高技術水平,嚴格把控產品質量,增強核心競爭力,提高償債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融資難題。

        (二)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

        相對于大型企業,蘇州市中小企業規模較小,靈活性較高,但同時生產經營穩定性及可持續發展能力差,產品技術含量偏低,社會認知度不高,盈利能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弱,所以難以獲得穩定的高額利潤。數據顯示,蘇州中小企業平均經營壽命不超過3年,導致這一現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資金不足。企業一方面無法從自身經營中取得足夠的發展資金,另一方面又因還貸能力不足,造成申請貸款的難度增加,抗風險能力差,銀行自然“限貸”、“惜貸”。

        (三)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較低

        在蘇州中小企業中,部分中小企業只注重公司的眼前利益,沒有做好長遠發展規劃,加上資金壓力較大,屢屢出現拖賬、賴賬現象,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整體形象。因此,為了防范道德風險,銀行等金融機構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χ行∑笠蕩款實行了更為嚴苛的標準,導致許多遵紀守法、誠信經營中小企業也無法正常融資。加之中小企業固定資產相對較少,流動資產變化頻繁,缺乏足夠的資產為融資做抵押和擔保,無形資產又難以量化,且經營辦公的土地房屋多為租賃,生產設備又不足以抵押所貸金額,金融機構面對這樣的貸款對象,為了規避風險,多半會減少甚至拒絕向其提供貸款。

        (四)其他原因

        1.融資方式單一。目前蘇州中小企業仍比較依賴和信任銀行貸款,在銀行貸款不通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小額貸款公司或民間借貸方式,但是對新型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不了解,疑慮又多,對企業控制權的轉移與否心存疑慮,這些原因導致中小企業主觀上對其他融資方式存在抵觸心理。

        2.缺乏相關人才。當前市場出現了許多融資機構,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為企業提供了大量的融資產品。不同的融資產品各有千秋,除非金融專業人士,一般工作人員很難判斷這些融資產品的優劣。中小企業本身規模小,資金不足,又無力邀請專業的融資人才,故而在眾多融資產品中無法準確的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3.管理水平較低。蘇州中小企業規模小,員工少,在管理和財務上分工混亂,法律意識不強,財務制度不規范。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進行資信調查時,中小企業常常通過做假賬等違法手段來欺騙銀行和相關金融機構,導致屢屢出現銀行不良貸款,從而造成了銀行對待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嚴苛。根據蘇州統計局調查顯示,2015年3月至4月蘇州市中小企業的流動資金緊缺比上季度(66.1%)下降了5.7個百分點,高出臨界點(50%)10.4個百分比,主要是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導致這樣大的缺口。也正是由于這個特點,“短、小、急、繁”成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特點,造成融資更加困難。

        二、金融機構方面的原因

        (一)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

        蘇州市很多中小企業的固定資產、銷售情況等基礎財務信息不完整,這給金融機構了解其融資資金的流向和用途等造成了一定的困難。許多中小企業不愿或不敢切實反映自身的盈利狀況,金融機構就很難對申請貸款的中小企業做出正確的判斷,為了資金按時歸還,商業銀行對于財務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業就會出現“慎貸”現象。

        在銀行與借貸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對于借貸人真實的財務和銷售狀況缺乏詳盡了解。但是作為借貸人的中小企業熟知自己的信用水平、經營狀況、償還能力和財務狀況。商業銀行所供給的貸款融資利率是取市場風險的中間值,這種現象會造成借款人和銀行之間出現逆向選擇的情況。風險低的貸款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往往覺得利率太高,所付出的資金價值過高,所以不愿意貸款;風險高的貸款人卻很積極的尋求貸款,最后產生高風險貸款。銀行僅憑中小企業的財務資料很難判定其風險高低,并且有些中小企業為了獲得貸款而造假,提供虛假信息,蒙蔽銀行,銀行在無法判斷借貸人的信息時,為了避免不良貸款,多數會選擇拒貸。

        (二)商業銀行金融支持不到位

        據蘇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蘇州中小企業中,與商業銀行存在借貸關系的僅占30%,70%的企業未獲得任何信貸支持,在與商業銀行存在借貸關系的企業中,其中規模較大的10家民營企業,貸款余額13.1億元,占民營企業的23.4%,平均每家的貸款余額1.3億元,其他的5214戶中小企業,平均每個企業的貸款余額僅為116.2萬元。目前,受政策指引,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股份制銀行和城市銀行等金融機構是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的,但是部分商業銀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受限,缺乏對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信貸經驗,對中小企業信貸審批及放款權過分集中,相對應的激勵機制不健全,信貸人員所承擔的風險高,利益回報卻很低。蘇州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近年來金融業發展迅速,但是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率僅為30%,這與當地金融業規模不相適應。根據抽樣調查顯示,有30%的中小企業可以從商業銀行獲得融資,67%靠社會籌資,僅有2.5%直接融資。由此可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并不樂觀,融資方式主要依靠內部集資、民間借貸等仍蔥勻謐史絞嚼唇餼觥

        (三)信貸產品創新不足

        商業銀行要想實現中小企業業務轉型,信貸產品創新是關鍵。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原因在于擔保困難,但是銀行為了有效控制風險,在中小企業申請貸款時對擔保的要求相對較高。資金的投放安全性是商業銀行十分重視的,為中小企業提供的資產擔保方式較少,即使有一些可行方式,實際應用得也不多。目前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提供的融資產品大多流程繁瑣、手續繁多、適用性差、可操作性不強。銀行信貸產品單一、陳舊、繁瑣導致目前中小企業業務發展滯后,因此銀行應加快信貸產品創新,進一步提升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質量。

        (四)缺乏中小型金融機構

        建立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中小型金融機構至關重要,目前我國主要金融機構很少專門設置中小企業業務部門,從宏觀經濟角度出發,經濟多元化對應的是金融機構的多元化。蘇州市中小企業興起到衰敗的周期非常短,市場上有倒閉的中小企業就有剛興起的,在中小企業如此快速的更替過程中,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卻寥寥無幾,在如此不對稱的環境下,中小企業融資非常困難。

        在中小企業迅速成長過程中,貸款需求越來越大,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銀行等主要金融機構已經無法滿足龐大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中小型金融機構數量少、貸款風險大,導致資金流動困難,從而難以有效配置資源。中小金融機構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而將有限的資金投放到有國家擔保的、風險低的國有企業中,剝奪了原本屬于中小企業的金融資源,使中小企業融資陷入了更加困難的境地。

        三、政策方面原因

        (一)政府支持不到位

        為了支持中小企業融資,西方許多國家都設立了專業的金融機構,針對無法通過一般的融資渠道獲得商業貸款的中小企業,為其提供風險擔保,同時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還專門成立了政策性基金。我國中小企業隸屬于各產業的政府部門主管,管理權較為分散,專門針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比較缺乏,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尚不健全,這造成了中小企業的發展資金無法從金融機構中獲得,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窘境無法得到改觀。

        (二)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

        造成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另一個原因是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目前我國僅出臺一部關于中小企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但對于中小企業融資難困境破解并無顯著效果,這造成了不同性質的中小企業在法律上有不平等的待遇。許多西方發達國家都成立了有關中小企業融資的服務機制,如韓國的東南、國民銀行、日本的中小企業融資庫等,類似金融機構通常是由政府建立的,并在依靠政府資金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目前我國尚未出臺專門針對中小企業融資支持的政策法規,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機制不健全,缺乏χ行∑笠堤峁式鸕1:陀運信用評價等市場中介機構。中國人民銀行曾經多次調整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分別調增了地方性商業銀行的信貸額度,并明確提出增發部分用于扶持中小企業。雖然這一政策的提出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但實際操作中,效果不佳。

        (三)正常的市場秩序難以建立

        《中小企業促進法》雖然已頒布實施,但仍需要一系列配套法規政策條例來細化。目前我國既缺乏相關的信用法律制度,也未建立起全社會統一的企業與個人征信系統,還缺乏統一權威管理部門,導致相關政策缺乏有效協調和銜接,信用擔保機構運行秩序混亂,支持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的法律制度缺乏。法律法規不適應新形勢需要,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如《借款合同條例》中排除了為數眾多的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的借款主體資格;《擔保法》中缺乏對擔保機構法律地位的明確界定和相關利益的有效保護;風險投資的發展需要對《公司法》、《保險法》、《商業銀行法》等一系列法律進行修改。政策對民營中小企業的歧視,削弱了其內源資本積累和外源資本籌措能力:一是對民營資本準入的過多限制使中小企業難以進入基礎性、利潤穩定的行業,從而難以形成有效積累;二是中小企業的負擔過重,以流轉稅為主的比例稅率制度對于小規模納稅人十分不利;三是銀行的信用等級評定標準對中小企業貸款不利;四是民間資本難以進入銀行體系。

        四、結論

        上文從企業、金融機構、政策三個層面深入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成因,針對這些成因提出以下對策建議:從根本上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需要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形成合力。一是中小企業要加快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改變以往家族企業的經營模式,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和債券市場,綜合采取上市融資、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產權交易、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等直接融資渠道。既可緩解流動性趨緊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又有助于中小企業產權結構的改善,實現中小企業產業群的穩定健康發展。二是形成多層次的“金字塔”式的資本市場體系和銀行體系,改變我國當前主板上市公司多,中小板、創業板及新三板少的“倒金字塔”的不利于“扶小壯大”局面,通過發展股權融資和“新三板”及科技社區銀行扶持中小創新型企業。通過政府提供擔保和各個層次的擔保體系建設,為中小企業解決信用不足、信用能力低等問題。同時,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包括成立政府基金、提供各種各樣的政府擔保以及減免中小企業稅收等方面措施,陸續推出更加有彈性適合中小企業的產品,使中小企業能夠獲得資金來源。

        [參考文獻]

        [1]汪珍.蘇州市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3.

        [2]吳雷,許戀.蘇州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成因及對策分析[J].對外經貿,2016(12).

        [3]王麗麗,吳雷,許戀.互聯網金融視角下蘇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對策[J].北方經貿,2016(12).

        [4]楊淑玲.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析[J].商場現代化,2012(28).

        [5]汪惠.淺析中小企業融資瓶頸及解決方案[J].大觀周刊,2011(44).

        [6]謝文秀.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討[J].房地產導刊,2013(21).

        [7]艾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淺析[J].科學導報,2014(16).

        第7篇:債券市場調研范文

        它并非是一個剛被發明的新詞,事實上,它已經存在頗有一些年頭。它的引爆點是余額寶的橫空出世,這像是馬云那句狠話——“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的某種兌現。

        一個非常簡單的事實:在余額寶2013年6月誕生之前,天弘基金只不過是基金界的一個小角色。余額寶誕生后的4個月,天弘基金的2013年三季度報告顯示,“余額寶”背后的貨幣市場基金——天弘增利寶的規模已經達到了556.53億元,成為中國“貨幣基金之王”。

        4個月即為王者,快如閃電般地登基。余額寶構建了一個不得不讓人趨之若鶩的傳奇。

        大背景也異常重要。彼時,總理表示中國貨幣政策需要轉向,“用好增量、盤活存量”,不再實施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偏向中性從緊。6月份的“錢荒”是強烈的佐證。從此以后,金融體系內尤其是銀行感到資金緊張、放貸少“米”。而余額寶的“吸收資金的超級表現”,讓人印象更為深刻。

        互聯網金融之熱急劇升溫。自然,關于互聯網金融的話題和會議源源不絕。

        11月6日復旦大學光華樓東輔樓發生了一次有意思的對話。

        對話的由頭是“眾安在線”(全稱“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開張。這是“三馬”(馬明哲、馬云、馬化騰)一起賣保險的產物,“三馬”分別代表著中國領先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和中國最大的社交平臺。

        盡管平安集團的馬明哲似乎應該歸屬傳統金融領域,但是他在對話中認為,金融和互聯網行業會是一個彼此融合的過程。馬明哲謙虛地表示,就目前而言,“互聯網公司比金融公司更有優勢”。

        馬明哲的謙虛,退出了話語“爭球權”。剩下的問題就是,另外“二馬”誰更占優?或者說,是哪家互聯網企業占據了互聯網金融的制高點?

        馬化騰的騰訊是基于社交鏈切入互聯網金融,而馬云的阿里則是借助最大的電商交易平臺切入互聯網金融。如果再加上李彥宏的百度,百度的“百發理財”也相當火爆,它是借助搜索平臺切入互聯網金融。

        于是,互聯網金融的話題似乎可以切割為兩個層次的話題:互聯網對金融的戰爭和互聯網金融導致的互聯網之間的戰爭。

        “BAT”(百度、阿里和騰訊的縮寫)之戰可以看做是后者的代表。

        “吞噬”新陣線

        果不其然,光華樓東輔樓的后續對話主角是馬云和馬化騰。

        他們唇槍舌劍的焦點是移動社交工具“往來”和“微信”。馬云說應該有兩個“微信”這樣才能保持競爭,而馬化騰以含蓄諷刺的方式暗示微信的力量,“我們歡迎有競爭,而且一定讓大家找到各自不同的位置,當年QQ、旺旺競爭的時候也是找到各自的位置。”

        從某種意義上看,BAT三家在互聯網上的版圖的確是較為清晰的:阿里獨霸電商平臺、騰訊是游戲和微信、百度壟斷搜索,彼此試探出大致的界限。但是在互聯網金融的版圖上面,它們是熱衷高度對抗的,因為它們還真不想現在就“找到各自的位置”。

        6月余額寶出現之后,8月,微信就牽手基金公司,推出微信理財業務,只需發出個性化指令,就可在銀行與相應基金賬戶之間進行資金存取。10月“百度金融中心——理財平臺”正式上線,它與華夏基金合作推出的首款產品“百發”以號稱“8%的收益率”賺足了眼球。接下來的12月,騰訊旗下第三方理財通道財付通將率先通過微信來上線貨幣基金產品,從最強大的移動社交端來強推互聯網金融業務,令人動容。

        行動對抗不斷,話語對抗亦升級。10月16日,在新一代支付寶錢包的會上,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國內事業群總裁樊治銘公開稱,微信“支付不安全”;第二天,騰訊立即宣布與中國人保財險(PICC)合作,為用戶推出全額賠付的保障。

        在互聯網金融的新戰場,BAT既是對手,寸土必爭,但它們又是一股“合力”。因為它們所拓展的疆域,則是傳統金融業所應該覆蓋的地帶。

        阿里就公開表示,他們的金融業務是為“屌絲”做的。“小白”和“小貸”是他們爭奪的關鍵詞,前者是互聯網屌絲用戶,后者是小額借款人,他們都是傳統金融機構覆蓋薄弱的人群。

        幾周前,初入職場的IT男黃賦磊從自己的支付寶賬戶轉了幾千元錢到余額寶,成為一個“基民”。他算過這樣一筆賬:這筆錢如果以活期存在銀行,每天只有不到5分的利息,余額寶每日收益3毛,等于是用著活期的權利,卻拿著定期存款的利息。所以,每天看賬戶,曬收益,成為他工作之余的樂趣。

        “我準備把銀行活期存款全部放到余額寶”,他告訴《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以下簡稱《21CBR》)記者他的“儲蓄大搬家”計劃。也許黃賦磊并沒意識到,千萬個像自己一樣的人,在中國金融界制造了一項紀錄。

        海通證券在報告中預測,支付寶有8億注冊用戶,假設10%為活躍客戶,余額寶的潛在客戶可達8000萬,以目前戶均余額2000元計,余額寶潛在規模約為1600億元。當然,這個規模不能跟任何一家銀行的總儲蓄規模來比,但是如果單列“活期”項目來比,那么這已經是一筆巨大的數字。

        余額寶神話之后,“百發”奇跡又來,“百發”上線當天,4小時內就被搶購一空,首日銷售規模過10億元。

        很多人用“活期定息”解釋這種火爆現象,類比于美國“Q條例”下的金融創新,利息為零的活期一旦有了定期的利率,相當于重新創造了一個細分市場。還有一種更為有趣的解釋是,對于“屌絲們”來說,日常的(現金)消費流其實同儲蓄流是高度同構的,如果初入社會,工資不高,扣除房租和飯錢之后,幾乎沒有任何存款;工作幾年之后,有了一些積累開始買房還按揭,也剩不了多少儲蓄,造成了一種“現金占有的屌絲化”傾向,而這種新的消費流和儲蓄流“很大重疊”的結構,使得余額寶擊中了“痛點”。

        這種狀態也延續到小貸市場。P2P網貸平臺的爆發式增長也充分證明了“小貸”的威力。據首份《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P2P借貸模式自2006年進入中國以來,發展迅速,至2012年末,國內的P2P服務平臺已經超過200家,可統計的P2P平臺線上累計交易額已近100億元,貸款年均增速超過300%。

        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落差不容忽視。

        在余額寶風光無限的6月,中國傳統金融機構卻遭遇了“錢荒”帶來的鏈鎖反應。6月中旬,國內銀行間市場利率飆升,但到處借不到錢,股票、債券市場暴跌,而公募基金領域尤其是貨幣基金也涌現出大比例的贖回潮,Wind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各類基金合計總規模為2.45萬億元,比去年底減少3434億元,縮水比例為12.28%。

        必有回響?

        互聯網公司作為“e教徒”侵犯金融領土,雖然沒有數據證明,互聯網金融已經給銀行造成多大影響,但傳統銀行業已經從過去的不屑轉變為謹慎觀察、適度行動。

        例如,銀聯不甘心做一個旁觀者。10月18日,銀聯商務經過一年的系統開發與測試,正式推出“天天富”理財平臺,首期與光大保德信基金合作,為銀聯商務的特約商戶的流動性資金提供現金管理和增值服務,這也是對貨幣基金銷售渠道的一種新嘗試。

        據Wind的數據顯示,2012年,光大貨幣基金收益率為3.81%,是銀行活期利率的10.89倍,同時也高于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

        如果說,余額寶、百發等理財產品是在截流銀行個人活期存款的話,那么,銀聯商務針對的是銀行企業客戶的活期存款。今年10月,泰達宏利推出“每半年開放一段時間”的債基,實際上又在堵截銀行的定期存款。

        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四大銀行平均利潤增幅10.8%,為七個季度以來最慢。元富證券駐上海的分析師袁曉雨認為,“由于中資銀行顯然已經進入低利潤增長期,投資者正在把焦點轉向資產質量”,“銀行的融資成本也在升高,因為流動性正在緊縮,而隨著儲戶的投資選擇更多,銀行的存款流失嚴重”。

        興業銀行一位內部人士私下表示,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給銀行業帶來很大沖擊,“壓力還是蠻大的”。

        但銀行也在采取措施,盡管快慢不一。相比而言,股份制商業銀行,平安、民生和招商銀行,在擁抱互聯網方面,更為積極。

        原招行行長馬蔚華曾借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總結創新對銀行的重要性,他認為:“如果傳統銀行不改變的話,它們就是21世紀一群要滅亡的恐龍。”

        但也有人沒這么悲觀。“在中國,不要輕易說顛覆銀行,中國的銀行與國外還是有很大不同。”一位基金業人士說。實際上,目前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領域還不是“資金密集型方式”,而是“人力密集型方式”:引導人流量去購買無風險產品,或者要花很多的人力去審核發出小額貸款。

        雖然余額寶的走紅,大大帶動了東方財富網旗下天天基金網、數米基金網等垂直基金平臺的貨幣基金的生意,但是,數米基金網副總經理姚備出言謹慎。

        “到現在為止,我們非貨幣基金的量,也即股票和混合基金的量還是高于貨幣基金的”,姚備告訴《21CBR》記者,貨幣基金并非主流,作為獨立基金銷售平臺,數米需要為那些購買“高風險、高收益”基金的投資人提供專業的咨詢、指導服務。

        “從投入產出比上,關鍵看互聯網公司是否有這個意愿。”姚備說。另外,用戶群是否愿意接受更復雜的產品,也是影響互聯網公司做更多涉足的障礙。不久前,17家基金集體入駐淘寶開店,但跟余額寶的反響天差地別。淘寶與這些基金之間,只是起到流量導入的作用。從入駐以來的表現看,這些基金的生意并不紅火。

        一旦產品不是“類活期、無風險”的產品,游戲的玩法可能就要改變。姚備認為,如果淘寶、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公司要切入更復雜的基金產品,有必要補齊專業的服務,這些不但需要專門的投入,更需要對如何做虛擬金融品電商的深刻理解。這也需要時間和大量專業人才。

        這些人在哪兒呢?

        人才難題

        今年11月1日,阿里小微金服對外公開股權結構,并宣布將拿出40%的股份激勵小微金服及阿里巴巴集團的每一位員工。

        這讓曾松柏暗自慶幸,因為他又多了一項“籌碼”。曾松柏是小微金服人力資源副總裁,在他看來,阿里的這項股權激勵計劃,對其今后的招聘工作無疑是一條重大利好。

        在人力資源崗位上任職多年的曾松柏,用“硝煙彌漫”來形容當下互聯網金融人才招聘市場。

        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需求的急劇增長。無論是互聯網公司,還是金融機構,涉足互聯網金融,都需要爭奪人才。

        這也導致了獵頭公司業務量的增加。“今年客戶對互聯網人才的需求明顯增長”,蔡征揚(化名)告訴《21CBR》記者,作為獵頭的他,加班是常態,但今年尤其多。蔡的客戶主要集中在券商和基金,其中,有不少是國內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

        但要找到合適的候選人并不容易。“選擇面相對來說不是特別大,互聯網發展的速度比較快,對人的要求不是那么高,可能普通本科,甚至是大專生都可以,但金融機構會有比較高的要求”,他說,尤其是大型的公募基金,通常會有一些硬性的條件,比如,至少要“985”高校的本科生,或者“211”院校的碩士。

        而對于互聯網公司而言,找到既懂金融,又能融入到互聯網公司的人才同樣是個挑戰。

        曾松柏說,小微金服在人才招聘上,還是“下了一些功夫的”,除了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他們還去美國硅谷挖人,并借助一些獵頭吸引人才。

        蘇寧云商也是互聯網金融大戰的一個參戰方。其校園招聘負責人表示,蘇寧在金融相關專業總的招聘人數達近百人,考慮到金融的專業性較強,研究生的招聘比例將超過一半。除香港、美國硅谷等海外招聘外,蘇寧已向全國近150所高校發出招聘信息。

        但從目前來看,高級管理人才在互聯網和金融行業之間的相互流動還在少數。一方面,既懂互聯網,又懂金融的高管人才稀缺;另一方面,還取決于互聯網和金融機構在向

        互聯網金融轉型的力度與決心。

        從小微金服的團隊架構看,從CEO彭蕾,到五大事業部負責人,均來自阿里已有的團隊。曾松柏稱,阿里在人才上更注重自我培養,很少用空降兵。這跟阿里在金融布局謀篇用心很深準備較早有關。相比較而言,百度作為后來者就準備得差一些。為籌備金融中心,百度從匯付天下、基金公司挖了不少熟悉金融市場的人才,但百度理財的頭兒仍由百度已有高管擔任,也就是不久前升任副總裁的李明遠。

        蔡征揚透露,金融機構目前招聘的互聯網人才多數是中低端職位,主要負責電商或者后臺運營,產品設計等仍然是由金融團隊負責。

        在人才的配備和融合上,陸金所的做法相對激進。2011年,陸金所正式成立,它的定位是“網上金融資產交易平臺”。陸金所內部人士對《21CBR》記者說,目前陸金所有40%的員工來自互聯網。陸金所挖來了原當當網的CTO/CIO擔任副總經理,負責電商平臺的開發和運營。

        “目前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產品通常是由金融團隊設計,再由IT團隊去實現。”上述陸金所人士說,但陸金所的團隊構成改變了這種模式,從一開始就讓互聯網團隊參與進來,讓產品具備互聯網基因。

        以陸金所官網的頁面設計為例,他們先是邀請了尼爾森做市場調研,根據互聯網行業的經驗,很多用戶對頁面呈現的信息30秒看不懂就離開了。所以,陸金所在一級頁面上主要呈現那些用戶最關心的信息,比如,投資額、回報率這樣的數字,并運用表格等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現。“這樣做的好處是更注重用戶體驗。”上述陸金所內部人士認為。

        毫無疑問,人才盡管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個難題,但還不是瓶頸,瓶頸來自互聯網金融在監管上的風險。

        “裸奔”的風險

        央行副行長劉士余對互聯網金融風險定了基調:“一不要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二不要非法集資。”

        10月底,湖北天力貸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武被捕。這是互聯網金融P2P行業新近發生的一起攜款跑路事件,涉案金額達4000多萬元。實際上,這家公司從成立到倒閉,前后只有5個月的時間。

        最近一段時間,整個P2P行業的壞消息不斷。而根據《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2011-2013年初,全國關閉或跑路的借貸公司多達17家。這中間,既有經營不善,也不乏惡意欺詐。

        2006年P2P被引入中國至今,P2P公司已有200多家。但目前這個行業仍然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更談不上明確的法律、法規。這給了那些以高利息詐騙的P2P棲身的空間。比如去年關閉的優易貸,據公安部的信息,其網上的借款標的都是假的,90%的資金進了自己的腰包。

        這種現狀也讓其他正常運營的P2P從業者感到委屈和無助。在最近一次互聯網金融論壇上,新新貸副總裁陳志飛就呼吁,“監管機構和媒體,應了解P2P的模式,分辨出那些濫竽充數的公司”。

        其實,包括P2P在內的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目前都沒有明確監管機構,更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

        “我們公司現在就像動物園一樣,每天都有人來調研,有關部門對它還是比較關注的。”一家P2P的內部人士說,“我們是上海金融辦批復的,但在央行、銀監會,甚至證監會都有報備,多溝通總是有好處的。”

        不過,他從有關部門對余額寶、百發的態度上看到了希望。“監管層對互聯網金融創新還是很寬容的”,他認為,畢竟,互聯網金融是新興事物,監管層也需要時間去了解。

        民生電商董事長尹龍告訴《21CBR》記者:“沒有風險管理、沒有監管的金融絕對是災難,所以不僅監管要跟上,互聯網金融的核心一定是要有一套新的風險管理辦法。”

        但是在監管上,尹龍認為,要做全新的思路轉換,“互聯網金融形成一種新的業態,或者在現有框架下加強監管,或者應該專門成立部門來監管。”

        尹龍認為,銀行做自己的業務,或者監管銀行業務已經有上百年的經驗。“簡單地說,銀行是資金密集型的業務。比如說10個億,3個人干2個星期或者是1個月,就可以將放貸企業的事情搞清楚,10個億貸款就出去了,這是銀行擅長的。但是,小貸業務是對小微企業的融資,它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不要說3個人,30個人干2個月,也不一定能將10個億放出去。”

        所以,那么長時間積累的風險管理模型一朝之內就失靈了。

        監管暫時缺失,風險就會野蠻生長。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P2P行業最大的風險就是不遵守一些基本的規則,比如金融詐騙、循環資產證券化、資金監管賬戶缺失等問題都很突出。比如一家非常大的平臺公司,如果是做平臺,應當是信息透明,債權人和債務人一筆對一筆要清晰,但是它的做法卻非常券商化,先將所有的融資者需求吃下,然后又分別轉售給不同的小額投資者。這些債務人有的是長貸有的是短貸,都混同在一起,形成了期限錯配,這就是令人緊張的資金池模式。”

        這位人士認為,“一旦P2P有資金池和期限錯配,那么你做的就是傳統銀行業務,但你面對的借款人群信用等級、償債能力都比銀行差,銀行有上百年的風控經驗了,你憑什么能比銀行風險控制得好?所以,我們整個行業非常擔心P2P做資金池的風險”。

        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在一次演講中曾講述P2P行業的紅線:P2P一定是平臺而不是金融機構,所謂平臺就是籌資和投資的通道,通道上走的是撮合小額,最好是一個債權人對一個債務人,一筆一筆做。因為這樣可以避免“大額融資”或者“一人面對多人”的問題,這兩者都會造成社會風險。

        除了要改變監管缺失之外,要想讓互聯網金融運作順暢,必須要引入征信和保險(擔保)。目前中國信用體系的缺失使得風險管理變得成本高昂。以P2P平臺人人貸為例,其借款人主要包括網商、工薪族和小生意人群,而對他們的資質審核,人人貸完全要自己收集借款人身份證、交易記錄、銀行流水、工作及收入信息等作出判斷。“如果專業的機構提供征信數據的話,我們的工作就會少很多。”人人貸CEO李欣賀說。

        相比較而言,平安銀行與eBay合作,以及阿里小貸的模式,則幸運得多。至少,他們有賣家的信用和交易數據做參考。

        所以,馬云把阿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布局,最終目標設定在“信用體系”。“中國目前最缺的就是一套消費者、年輕人、小企業的信用體系,”他認為,“把信用體系建好了,金融自然而然就好了。”

        在目前既缺少監管,又缺少信用體系的狀態下,陸金所認為,他們的做法為P2P業務上了一套保險。

        與多數P2P不同的是,陸金所采用的是借款人線下審批、線上交易結合的模式,它引入了平安擔保提供擔保服務,資質調查和審核最終都在線下完成。據陸金所內部人士透露,到目前為止,陸金所的違約率控制在1%以下,低于一般小額貸款公司5%的水平,而國際無抵押貸款的平均壞賬率在4%-5%。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午夜福利片在线 |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 | 中文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 在线好屌妞国产精品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