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范文

        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第1篇: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土壤肥料;品質;影響;措施

        中圖分類號:S15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55

        1 土壤肥料ε┎品質量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土壤熟化對農作物生長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土壤對農產品質量產生的影響的過程中,土壤的熟化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土壤熟化程度是對土壤中含有的各項對農作物生長極為有利指標的含量程度進行衡量,其中包括微量元素、錳元素、活性鋁以及酸堿度含量。農肥中,最為常見、也是最為重要的氮肥,可促進農產品蛋白質以及糖量的提高。由于土壤的熟化程度可對農作物中形成氨基酸、蛋白質的過程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豐富農作物的營養成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口感。實踐證明,在農作物種植環境及種植方式相同的情況下,具有較高熟化程度的土壤對農作物中蛋白質形成更為有利;有機肥不僅可使農產品的品質以及質量的提高,而且還利于優質良好的外部環境的創造。有機肥和無機肥相互結合,可使農作物生長的條件得到改善,促進產品質量和產量的提高。

        2 農業產品的質量受土壤肥料影響的實際狀況

        2.1 種植模式單一

        受傳統種植方式的影響,綏化地區在農作物種植時,優質高效的種植技術得不到很好的應用,導致生產資料投入過多。種植模式的高效性可使土地得到合理利用,同時也對產品質量產生影響。其中包括施肥的科學性和土地利用的合理性。例如,在進行茄子和馬鈴薯此類茄科作物種植時,不能科學地利用土地,采取連年種植的方式,導致病蟲害的頻繁發生,對產品質量及產量造成嚴重影響。再如,在作物種植時,間套種植模式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對光溫、肥料的吸收利用等產生重要影響,使土地利用率降低等。

        2.2 化學產品的濫用

        農業生產中,病蟲害的發生比較常見,為了減少農作物遭受病蟲害的侵害,農藥等一些化學產品得到廣泛使用。在防治過程中,雖然能夠對病蟲害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是農藥的過度使用,將會對產品質量產生較大影響。農藥的過度使用,造成農藥殘留過大,導致產品質量下降,質量檢測不合格,同時造成土壤的嚴重破壞。

        2.3 肥料管理及使用缺乏嚴格性

        由于目前綏化地區的土壤肥料市場管理制度缺乏嚴格的執行力度,管理意識比較薄弱,導致諸多假肥、問題肥流入市場。同時,在肥料的使用過程中缺乏科學的思想意識,為了促進作物產量的提高過度使用肥料,嚴重影響農作物的順利生長,使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

        3 增強土壤肥料對農業產品質量影響的有效措施

        3.1 開展多元化種植模式

        采用多元化種植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同時利于由于土壤問題而引發的病蟲害現象的減少。比如采用輪作、間套方式進行馬鈴薯和玉米以及甘薯和玉米等高低作物的種植,使水肥光溫得到充分利用,確保土地的有效利用;同類型的農作物避免連作,比如同屬茄科類農作物的茄子和馬鈴薯等,可使病蟲害發生機率減少,提高農作物產量,確保農產品的質量。

        3.2 合理使用化學產品

        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由于農藥在產品中有殘留,嚴重影響了產品的質量,因此在防治病蟲害過程中,農藥使用的頻率應當適當減小,對病蟲害進行有效檢測,同時可采用天敵的引入或者對中心病株進行剔除等物理方法及生物方法對病蟲害進行科學防治。

        3.3 提高施肥的科學性

        肥料施入的科學性是充分利用生產資料、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保障。施肥的科學性需要結合不同作物采取恰當的施肥方法。比如,對氮需求較多的農作物,可適當施用尿素;對于肥料較為敏感的農作物,則可適當施入渣肥或者農家肥。并且在條件許可時可進行種植大戶與科研單位進行合作示范活動,通過示范效應,將一些肥料施用的方法傳授給農戶,繼而實現施肥的科學性。

        3.4 強化肥料市場的監管力度

        不斷完善肥料市場的監管制度,確保農業生產肥料質量。相關職能部門則要加大對假肥、問題肥生產制造以及倒賣機構、個人的懲治力度;加大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增強農戶肥料購買的安全意識,提高肥料的正確辨析能力。

        4 結束語

        土壤肥料是影響農業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使市場需求得到滿足,對農作物品種及種植方式進行研究,對土壤進行有效改良、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引進科學的施肥方法、積極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強化市場的監督管理,確保產品質量及產量的提高,推動農業生產的科學化、規范化、健康化發展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第2篇: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范文

        氣候變暖不僅僅加劇了病蟲害的危害,更加速了病蟲害種類數量的增加。以水稻、小麥農作物植物的螟蟲和稻瘟。在20世紀50年代較為猖獗,之后10a危害逐漸減弱。但是,近年來隨著氣候的變暖,螟蟲的數量又在逐漸增大。而且出現了新型病蟲害稻飛虱。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連續出現了12個季節性變暖。季節性變暖不僅能夠降低病蟲害的死亡率,還會增加冬季的病蟲害數量,從而危害到農業生產。在季節性變暖期間,病蟲害危害也達到了最高值。例如,河南省冬季蝗卵密度是常年的2.3倍,廣東地區的短翅型褐飛虱數量急速增加。除季節性變暖外,暖春、炎夏等季節的病蟲害危害也在逐漸加劇。

        2季節性變暖對中國農作物病蟲害的影響

        2.1縮短病蟲害越冬周期,加快病蟲害繁殖周期

        有關數據顯示,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我國多年來呈季節性變暖趨勢。季節性變暖現象的出現會改變冬季的低溫狀態,縮短冬季時間,從而降低病蟲害的死亡率,加快病蟲害的繁殖,危害我國農業生產。首先,季節性變暖能夠使病菌的越冬時間延遲,尤其是會延長冬季病菌的繁殖時間,增加菌源基數。實踐證明,季節性變暖導致病菌的繁殖、感染率相比于常年能夠增加50%。譬如2006年,河南省許昌市冬季溫度平均比往年高3℃左右,12月中旬小麥紋枯病病株率比往年高7.2%左右。而且季節性變暖的病蟲害存活率能夠達到往年的2倍。其次,季節性變暖會是病蟲害的發生期、危害期提前。有關調查顯示,小麥病蟲害的發生期相比于往年能夠提前20d。而且季節性變暖還會造成病蟲害區域的遷移。

        2.2季節性變暖會造成病蟲害的界限北移

        眾所周知,北方冬季并不適合病蟲害的生存。但是,氣候變暖則會使南北的冬季溫度差異縮小,從而促使病蟲害逐漸向北方遷移,這會加劇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的危害。加之季節性變暖會使病蟲害的生存率提高,這對于主要的農作物種植區域——北方平原來說并非是件好事。有關數據顯示,季節性變暖會造成稻飛虱向北遷移3個緯度左右,小麥條銹病的越冬海拔升高200米左右。這也就意味著在一些病蟲害無法越冬的地區也會發生病蟲害。例如,1979年褐飛虱蟲卵在29°N附近地區的游草和再生稻上也能夠繁殖,這不僅會加重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難度,還會影響我國農作物的產量。另外,界限北移會加重農作物病蟲害的危害,加快農作物的繁殖數量。一旦病蟲害的危害加劇,會嚴重危害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2.3季節性變暖會加劇暖春、炎夏季節的病蟲害危害

        季節性變暖并非只是暖冬。氣候變暖還會使炎夏持續時間變長、溫度升高,同時也會造成春季的提前來臨,從而使病蟲害的生長周期延長。有關調查顯示,暖冬和暖春都會造成病蟲害初發期提前。而且持續性的暖春還會造成病蟲害的時段性衰減。比如,禾谷縊管蚜在高濕階段還會演變成為優勢種群。另外,炎夏的高溫會影響到病蟲害的繁殖,延長病蟲害的繁殖期。而夏季的延長意味著涼夏周期的延長,會加劇病蟲害的生長??偟膩碚f,季節性變暖會使中國氣候向利于病蟲害爆發、危害加劇的方向發展,從而影響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為此,若要避免季節性變暖對農作物病蟲害的影響,應當從我國農作物種類、農業布局等方面入手,才能做好農作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促進我國農業發展。

        3結語

        第3篇: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水稻 病蟲害 防治技術 無公害

        在農作物生產中,采用無公害種植技術是人們對環境以及健康要求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隨之提高,與此同時人們對于糧食生產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目前,人們在生活中對于農作物已從傳統的數量要求逐步轉向為以質量為主的現代化要求,在這種農業生產趨勢下,采用綜合防治技術進行農作物種植與生產顯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水稻種植中,采用蟲草害和無公害防控技術更是重中之重。

        一、水稻病蟲害概述

        水稻病蟲害防控技術是無公害水稻生產中的關鍵措施與方法,也是當前水稻種植與生產的核心環節。在目前的水稻種植過程中,采用無公害、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是從稻田生態系統出發,綜合考慮各類有害生物、有益生物、中性生物和周圍環境等多種因素的相互關系,從而協調水稻種植與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之間的關系,使得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能夠全面科學的控制各種病蟲草害。就目前農業生產而言,人們為了保障生態環境的合理發展,在工作中一般都是嚴禁使用各種劇毒、高毒和高殘留的農業藥品和化學產品,而是在工作中推廣使用無公害、無污染的新型治理方法。

        1、水稻草害

        水稻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水稻在種植的過程中稻田雜草叢生,種類眾多,各地由于氣候環境的不同其雜草發生的種類和時間也不盡相同。在目前的水稻種植過程中,全國稻田中大約有兩百多常見的雜草種類,其中發生最為普遍,危害最為嚴重的雜草也大約有四十余種。其中在目前的水稻生產中,以稗草危害最為嚴重,其危害面積也最大。其次就是異型莎草、鴨舌草等。

        2、水稻病害

        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其種植面積排列全國農業之首,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大約1/4,年產量更是高達我國糧食總產量的一半左右。但是水稻病害也是較為嚴重的,是影響水稻生產的最為重要的一環。根據多年的工作總結與分析,在目前社會中最為常見的水稻病害約為一百多種,就目前正式記錄在案的水稻病蟲害也有七十多種。

        二、常見的水稻種植防治措施

        1、 農業防治

        在水稻無公害栽培中,農業防治是根據有害生物的生理生態學特性及其發生危害與有關農業因素的關系,在保證無毒、豐產、優質栽培的前提下,結合各項農業措施的改進與提高,對水稻農田生態系統調控達到控制某些有害生物危害的作用。

        1.1選用抗病蟲優質豐產良種

        經試驗和調查表明,推廣使用抗病品種,稻瘟病發病率平均減少70%以上,減少農施用量超過50%。

        1.2科學進行栽培

        合理施肥,使作物生長健壯,增強抵抗病蟲能力;實行寬窄行栽培,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創造良好的稻田小氣侯;合理輪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影響有害生物棲息生活條件,減輕病蟲害危害;發揚傳統農業精耕細作的優點,開展人工中耕除草,盡量少用或不用除草劑,創造有利于有益生物生長繁殖的生態環境條件。

        2、生物防治

        2.1推廣生物防治技術與農業立體種植、養殖有機結合,形成生物最佳的空間結合模式

        2.1.1稻魚、稻蟹共養防治蟲害、草害,大幅度提高稻田綜合效益

        某市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在建立稻魚、稻蟹共生示范基地,在稻田內放養魚或蟹,至2006年已發展稻田養殖2 133.3km2以上。在水稻田中利用放養的魚類、蟹類來消滅害蟲和雜草,減輕蟲草危害。有的養殖稻田還在田內的四周安置電燈,夜間用來誘殺害蟲以供稻田內魚兒取食。這些田塊在大田生長期內基本未用化學殺蟲劑。

        2.1.2稻鴨共育防治有害生物,實現增產增收

        稻鴨共育是在稻田內放養鴨,鴨捕食稻田內的各種害蟲,吃、踩雜草等有害生物,耕耘和刺激水稻生長,鴨糞還可肥田。由于減少農藥施用,保護了農田生態環境,生產出的稻米和鴨肉品質優良無害,因此具有巨大的推廣前景。

        2.2充分發揮天敵對有害生物的防治作用

        依據預測預報放寬對害蟲的防治指標,改進化學防治技術,減輕對天敵和環境的不良影響。

        2.3利用生物農藥防治水稻害蟲

        使用生物農藥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如利用Bt乳劑防治水稻上的鱗翅目害蟲,能有效地防治病蟲害,減輕病蟲對農藥的抗藥性,同時又能大大降低對稻田環境的污染,提高水稻的衛生品質。

        3、化學防治

        3.1安全化學防治方法

        化學防治是無公害水稻生長的重要輔助措施,僅在十分必要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但必須根據病蟲害的預測預報,準確掌握防治指標和防治適期,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以達到既有效控制病蟲草害的發生危害,又最大限度地減少農藥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在病蟲害發生初盛期或一般發生時,使用無污染的農藥品種,病蟲害大發生時,則選用化學農藥混配劑使用。2種以上病蟲發生時,選擇具有兼治作用的農藥復配劑。嚴格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品種,限制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農藥品種,推廣使用無公害的植物源農藥品種。最后1次用藥應嚴格控制用藥時間。

        3.2堅持農藥的合理輪換

        長期在水稻上使用單一品種農藥不僅殘留量增加,而且使病蟲產生抗性。因此,在水稻病蟲害無公害防治中必須對所選用農藥進行合理輪換,如用吡蟲啉拌種,有效防治秧苗期稻薊馬、稻飛虱的危害,代替以往使用呋喃丹、甲拌磷撒秧板習慣,秧苗移栽前用1次銳勁特,控制大田移栽的返青期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的危害,以代替秧苗期和大田期大量施用甲胺磷的習慣。通過這些低毒、高效農藥替代使用后,稻谷中的有機磷含量會大大降低,大米品質才能達到無公害大米的要求。

        4.3選用合理的用藥方法

        根據無公害水稻生產的要求,只有選擇適當的施藥方法,才能發揮農藥的效果。選擇合適的農藥和使用方法,必須加強病蟲的測報工作,才能掌握用藥的關鍵時期。防治時期一般是在病蟲一生中的薄弱環節,也是作物最易受害的危險期,要做到消滅病蟲在大量發生之前。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濃度和用量施藥,如濃度過低,效果差;濃度過高,浪費農藥,還有可能使農作物產生藥害,增加殘留等。配藥時用清水,先配成少量的母液,再配成規定的濃度。如果病蟲同時發生可將農藥混合使用,以提高用藥效果。

        第4篇: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范文

        摘要:水稻病蟲害嚴重影響了糧食的產量和質量,文章結合筆者自己多年的觀察研究和理論實踐,深入分析了常見的稻瘟病、水稻紋枯病、稻飛虱等水稻病蟲害的特征和防治措施,并且提出了實施水稻病蟲害防治的保障措施,以期提高水稻生產的質量和數量。

        關鍵詞:病蟲害 特征 防治 保障 措施

        糧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水稻病蟲害對我國糧食產量和質量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如何保障糧食的增產增收是現在農業生產的重中之重。通過各種手段對水稻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治,不僅可以減少農業的損失,還可以提高我國的糧食安全,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一、常見病蟲害的特征和防治措施

        1.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又名稻熱病,俗稱火燒瘟、吊頭瘟、掐頸瘟等,發生苗瘟時發病的秧苗底部都變成黑褐色,上邊變成淺紅褐色或者黃褐色并干枯而死。由于危害時期和部位不同,可分為苗瘟、葉瘟、穗頸瘟、枝梗瘟、粒瘟等。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第2年從病稻草上傳人稻田中侵染為害。病菌傳播主要靠風傳播,雨、水流、昆蟲也可傳播。

        為了準確及時用藥,首先應進行病情調查,一般于水稻分蘗期前,每逢降雨后到感病品種的高肥田、入水口以及糞堆底(生長茂密地段)等處進行調查,觀察有無急性型病斑出現,如有,就需及時使用75%三環唑、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進行噴霧;亦可采用富士一號750mL/hm2稀釋水900kg進行噴霧。在水稻孕穗破口時期,無論稻田是不是發病,都要采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5 kg/hm2稀釋水900kg進行噴霧防治一次。在稻子抽穗以后發現穗頸瘟,要用富士一號1500mL/hm2稀釋水900kg進行噴霧。

        2.水稻紋枯病

        水稻紋枯病又被稱作云紋病,氮過量、密植、灌水過多均易導致紋枯病嚴重發生。一般以分蘗盛、末期至抽穗期發病為盛,以抽穗期前后發病更烈,主要侵害葉鞘和葉片,嚴重時可危害穗部和深入到莖稈內部。

        對于紋枯病的防治可以采用清除菌源的方法,將雜草鏟除,將發病的稻草處理掉,不用其還田;要對稻田實行合理的施肥和灌溉,增強秧苗的抵抗力;另外要及時噴藥,5%井岡霉素水劑或20%粉劑對水噴霧或潑澆、或制成毒土撒施在稻基部;也可用20%稻腳青可濕性粉劑、25%粉銹寧(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農抗120水劑噴霧。

        3.稻飛虱

        稻飛虱俗稱“蜢子”,也是主要害蟲之一。稻田發生的主要是白背飛虱及褐飛虱。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飛虱為主,后期以褐飛虱為主。

        稻飛虱是近年來連續嚴重爆發的水稻害蟲,隨著雜交稻面積的擴大以及稻飛虱的遷飛危害,防治需采用“狠治一代,控制二代”的策略,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穗前治蟲保苗,壓低蟲口基數,防后期上穗為害的防治策略。稻飛虱的防治適宜期應該在田間有蟲量達到50頭或稻秧百叢以上時開始用藥,效果比較好的藥劑有瑞士先正達公司生產的50%吡蚜酮(頂峰)、25%的噻嗪酮、20%撲虱靈和葉蟬散等。

        二、實施水稻病蟲害防治的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水稻病蟲防治涉及的面比較廣,關系到各地區農業生產、生態安全,以及農民的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各地去要給予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實處;還要是加強農業技術培訓,各地區要組織多形式的技術培訓,宣傳并普及病蟲害的防治技術,提高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入戶率;另外還要加強對農藥產品質量的檢查,嚴禁假冒偽劣農藥的上市和下田使用,禁止使用不科學、有效成分含量低、防治效差的復配制劑。

        2.選用優良品種 選取優質、高產、抗病或耐病的2-3個品種搭配種植;種子消毒殺菌,1公斤種子用三克20%三環唑浸種24小時;早插秧、多施基肥,并做到早追肥,不要施用氮肥過多、過遲;如有急性型葉瘟病斑出現應立即用40%稻瘟靈可濕性粉劑每畝60~78克或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每畝78~100克加水50公斤噴霧。

        3.控制肥料用量 氮肥施用不能過量,合理密植淺水勤灌,適度曬田,增強水稻抗倒抗病能力;6月下旬至7月上旬防治,防2次,隔7天一次,畝用5%井崗霉素水劑150毫升或50%托布津100克兌水50公斤噴霧,均勻噴到稻株中下部。施用井崗霉素最好在雨后晴天進行。

        4.農業防治為主 農業防治是在有利于農業生產的前提下,通過完善耕作制度,選用抗病品種,開展健身栽培管理以及改造自然環境,來抑制或減輕病蟲害的發生。以病蟲害防治為目的的稻田生態系,是由水稻、病蟲害和環境因素(生物和非生物的)3個最基本的要素組成,寄主是病蟲害賴以生存和繁殖的物質基礎,又是病蟲的棲息場所,在稻田生態系中和病蟲害互為環境條件,同時兩者又受到周圍環境共同的影響,當環境條件適宜病蟲害發生時,就會形成病蟲害的猖獗,病害流行,否則病蟲發生就會受到抑制。農業防治采用的各種措施除直接殺滅病蟲害外,主要是惡化病蟲害的營養條件和生態環境,調節益害比,壓低病蟲基數,抑制其繁殖和侵染。

        第5篇: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微生物農藥;病蟲害防治;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S482.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17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人民生活物質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識也隨之提高,對于食品的綠色、健康、無農藥、無公害、無污染的需求日益提高。目前,o污染的植物病蟲害的綠色研究已經引起了全球此領域專家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并展開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夠在對植物病蟲害的防治方面上,對環境、人類以及生物不造成任何不良的危害。

        1 微生物農藥

        微生物農藥指的是采用微生物自身體內的生物活性成分,提煉生產能夠對植物病蟲害起到預防和治療作用,并且能夠促進植物生長的生物制劑[1]。微生物農藥的特點主要有:對環境無污染,不損害人類和其他動物的身體健康,能夠具有良好的防止效果;對病蟲害的防止具有靶向性,對有益生物和動植物不造成損害;農藥的原材料都來自于自然界,具有天然屬性,還能夠被自然分解,能夠實現循環利用;能夠避免植物病蟲害抗農藥性的產生,有效實現防止效果[2]。

        2 我國微生物農藥的應用現狀

        微生物農藥領域的研究在我國一直處于活躍狀態。在2000年時,我國的微生物農藥生產廠家數量就已經近70家,微生物農藥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已經遍布我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應用范圍包括棉花、蔬菜、水果、林業以及糧食等等,能夠針對20多種病蟲害進行防治。我國針對真菌制劑已經有超過20a的研究歷史,我國的真菌制劑研究主要是綠僵菌和白僵菌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目前,白僵菌在我國對于植物病蟲害的防止面積已經超過了66.7萬hm2土地面積,但是白僵菌的制劑成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究開發出來。

        3 我國微生物農藥存在的問題

        雖然微生物農藥在我國植物病蟲害方面應用較為廣泛,但是微生物農藥在田間的農藥實施效果具有不穩定性,影響微生物農藥在植物病蟲害方面的防止效果,微生物農藥的不穩定性也造成農藥效果見效慢。由于我國農民文化程度不高,導致其對于微生物農藥這種新型農藥的優勢和優點沒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造成了我國微生物農藥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難以推廣。當前,我國微生物農藥在我國田間的應用,需要解決微生物農藥應用不穩定、田間農民對于微生物農藥的環保型高、化學毒性小、藥效見效慢等相關問題,要加大微生物農藥優越性的宣傳力度,加大農民對于微生物農藥的深刻認知,積極推廣微生物農藥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

        4 我國微生物農藥的應用策略

        4.1 加快我國微生物農藥形成產業化發展

        應該加快我國微生物農藥形成產業鏈的發展速度。微生物農藥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是未來我國田間植物病蟲害防止的必然趨勢,因此,微生物農藥的研究應該朝著產業化發展方向邁進,微生物農藥產業化的形成能夠推動我國微生物農藥的應用范圍,微生物農藥進入市場銷售,有利于我國微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作為防止植物病蟲害的農藥,用市場機制逐漸倒逼化學農藥退出農藥市場,對于土地環境具有直接或間接的保護作用。

        4.2 微生物農藥開發融合無公害農業生產基地建設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基礎,就是微生物農藥,所以,想要微生物農藥得到有效應用,就要將微生物農藥開發融合于無公害農業生產之中,要在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廣泛的應用微生物農藥制劑,將微生物農藥制劑在農業生產基地當中得以推廣和應用。要適應我國對于微生物農藥的發展要求,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最大范圍的發揮微生物農藥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作用和功效。

        5 結語

        目前,微生物農藥制劑在我國田間植物病蟲害的防治當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國微生物農藥制劑的研究和開發也在不斷的進行當中,相關領域的研究正在呈現出深入性和全面性。要順應發展要求,積極參與微生物農藥的開發與研究,加快微生物農藥產業化的發展速度,不斷將微生物農藥開發融合無公害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和推廣我國微生物農藥在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減少環境污染,保護人類和動植物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邱德文.生物農藥研究進展與未來展望[J].植物保護,2013(05):81-89.

        第6篇: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范文

        一、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是我國植保工作的一貫方針,也是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

        二、控制環境,減少用藥次數

        許多病蟲害的發生及危害要求特定的環境條件,如黃瓜霜霉病在高濕條件下危害嚴重且易暴發流行,保護地蔬菜灰霉病在連續陰天時容易大發生等。所以,根據具體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創造不利于其發生和危害的環境條件,可限制許多病蟲害的發生,從而減少用藥次數,降低農藥殘留與污染,保護生態平衡,有利于生產無公害農產品。

        三、充分利用農業綜合措施減少病蟲發生

        利用農業綜合措施防治病蟲害,是最古老、最經濟、最有效的一類防治方法。目前在生產上常用的農業綜合防治措施有:搞好田園衛生,清除遭受病蟲危害的農作物殘體;高壟栽培,防止水傳病害;剪除病蟲危害過的作物殘體,防止擴大危害;及時通風降濕,控制病害發生;地膜覆蓋,降低環境濕度;合理施肥澆水,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果實套袋,防止病蟲危害;合理輪作倒茬;選用抗病品種;使用無病毒苗木等。

        四、不宜見病蟲就用藥

        在各種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都會不同程度地發生多種蟲害或病害,但對人類經濟活動真正造成較大損害或損失的病蟲害只有少數種類,對于那些對農業生產基本沒有影響的害蟲或病害,雖然生產中時有發生,但并不需要用藥防治,從生態系統的角度來說,“和平共處”是最好的選擇。而對于那些對農業生產會造成較大或重大損失的害蟲或病害,就應當重點防治。也就是說,防治病蟲危害是指防治那些對人類活動會造成顯著經濟損失的害蟲或病害。

        五、防治主要病蟲害,兼治次要病蟲害

        在作物的生長發育階段,可能同時或先后有不同程度的多種病害或蟲害發生,但在防治時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要善于抓住主要病害或害蟲種類,集中力量解決對生產危害最大的病蟲害問題,對次要病蟲害則要考慮兼治;同時還要密切注意次要病害或害蟲的發展動態和變化,有計劃、有步驟地適時防治一些較為次要的病蟲害。例如,果樹休眠期防治的中心任務是消除越冬的病源和蟲源,主要措施是搞好果園衛生;果園展葉開花期應著重防治病害的初侵染和害蟲的始發,采取的具體措施和選用的藥劑種類、藥劑濃度、用藥時機等,應主要針對當年可能嚴重發生的病害及害蟲,而且要盡量兼顧防治其他病蟲害;結果期至成熟采收期,以保證果實正常生長發育為主,主要措施以保果為中心,兼顧保葉。另外,不同環境或氣候條件下的病蟲害防治重點也不相同,如防治蘋果早期落葉病,在沿海地區的果區以防治斑點落葉病為主,而在陜西果區則以防治褐斑病為主。

        六、抓住關鍵防治時期防治

        常見種植作物一般都有比較明確的、需要重點防治的病蟲害,應根據不同病蟲害的發生發展規律,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抓住不同病蟲害的關鍵防治時期進行重點防治,以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如防治保護地蔬菜灰霉病,若遇連續兩天陰天,則應立即噴藥防治;防治黃瓜霜霉病,應以發病前預防為主,避免病害蔓延;防治梨黃粉蚜為害,一方面要在樹體萌芽前均勻周到地噴藥,另一方面在樹體生長期要及時采用淋洗式噴藥防治,防止黃粉蚜為害果實;蘋果病蟲害的防治原則應為“春重、夏緊、秋松”等。

        七、適當發揮農藥助劑的作用

        許多害蟲身體表面及植物表面常帶有一層蠟粉或蠟質層,一般藥液很難附著其上,致使藥劑防治效果多不理想。因此,為提高藥劑的防治效果,應適當在藥液中加入一定濃度的農藥助劑,以便降低藥液表面張力,提高藥液的附著能力,充分發揮藥效。如在防治介殼蟲類及白粉虱、蝽類等害蟲時,或在果樹休眠期噴藥防治病蟲時,或在防治甘藍類病蟲害時,若在藥液中加入助殺、農藥展著劑等農藥助劑,均可顯著提高相應藥劑的防治效果。

        八、選用低毒、低殘留農藥

        第7篇: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植物保護;措施

        植物保護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保障,在現代農業已離不開農藥的情況下,科學、綠色的植保技術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必要要求。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藥合理使用準則》等法律法規的目的一致,就是要減少不科學用藥,從農業生產源頭防止農用化學品及植物病源毒素對農產品的污染,保障生態環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1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

        1.1生產者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偏低,偏愛高毒農藥

        雖然農業部在高毒農藥的售賣、用藥量、用藥次數、用藥方法上有嚴格限制,但有些生產者為了追求短期利益,違規使用高毒、高殘甚至禁用農藥,而且很多生產者多年只使用一種農藥,使病蟲害產生抗藥性,想要繼續控制病蟲害就只能不斷加大用藥量,加之現在農藥品種繁多,一種藥劑多種商品包裝,生產者沒有專業知識很難辨別,施藥沒效就又不斷加大藥量和施藥次數,危害農產品質量安全。

        1.2現有種植模式導致污染惡循環

        現代種植農藥的使用貫穿于整個作物栽培的全過程,尤其是反季節蔬菜和設施蔬菜,其實就是由農藥、化肥、農膜組合成的“有毒”微環境。大量的農膜、農藥、化肥的使用不僅造成土壤、水體的污染,而且使得新的病蟲害不斷出現,蔓延更快、危害更重、從而又不得進一步加大農藥的用量,形成“鴉片式治療”的惡性循環。

        1.3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與一家一戶分散經營之間的矛盾

        標準化生產要求農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從種苗的選用、作物的栽培、田間的管理再到產品的收獲、儲藏、運輸都有統一的標準,這樣才能生產出高標準、高質量的農產品。然而目前,我國絕大多數農民經營的土地規模小,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產模式不僅很難滿足農業生產標準化、科技化的要求,而且也在無形中制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提升。

        1.4非化學防治,成本太高

        植物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包括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農業防治利用栽培措施或選育抗病、抗蟲作物品種防治有害生物,歷史悠久,無需勞動力以外的其他投入,但單一使用效果不佳;物理防治利用電、光、輻射、力、溫濕度等物理因子對植物病蟲害進行防治,安全無污染,但投入成本較高,見效慢,不易徹底;生物防治利用一種生物對付另外一種生物,優點是只對標靶生物有害,對環境、魚類、蜜蜂及人類無害,但是防治過程見效慢,操作復雜,成本高;化學防治又叫農藥防治,其見效快,成本低,操作簡單,但高毒、高殘農藥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威脅。成本高、操作復雜、見效慢等特點就使得許多生產者在種植過程中生產者就只采用見效快、成本低、操作簡單的化學防治。

        1.5監督管理體制不完善,基層監測缺位

        目前,我國市、縣一級的監測設備存在運行成本高,檢測時間長等特點,而基層農殘監測機構存在缺位或職能職責分工不明確,執法力度不夠等情況,由于基層監管機構缺乏監測人員和監測設備,不能及時監測出農產品農藥殘留情況或不能對生產者采取相應處罰,讓生產者抱有僥幸心理,忽視農產品質量安全。

        2綠色植保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

        2.1綠色植保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國是一個植物病蟲災害極易發生的國家,據統計在我國易發生且能對農作物造成嚴重影響的病蟲害多達1600多種,其中能造成大面積作物受損、嚴重損害經濟發展的病蟲害有100多種。這些病蟲害的發生使農作物大量受損,威脅農產品質量安全。而這些病蟲害一旦爆發,可使我國每年損失糧食1000多億kg,棉花作物損失2億kg,水果蔬菜等更是不可計數,直接對經濟損害高達5000億元。因此有害生物的防控是農業生產的關鍵環節,對病蟲害的防治應貫穿于農業生產的全過程,采取行之有效的植保技術,便可以大大降低農作物的病蟲害爆發,甚至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收益,減少損失。而綠色植保是與自然生態系統和諧友好的植保方法,不會破壞自然生態環境,能有效保障農業生產及其產品質量安全。

        2.2從源頭禁止高毒、高殘農藥

        用法律的手段從源頭禁止高毒、高殘農藥的生產和經營,是控制高毒、高殘農藥流向市場、流向餐桌最有效的方式。

        2.3預防為主,生態防治

        農業防治,選用抗病、蟲品種,調整品種布局、改善作物的生長環境、選留健康種苗、輪作、深耕滅茬、調節播種期、合理施肥、及時灌溉排水、適度整枝打杈、搞好田園衛生和安全運輸貯藏等;物理防治,曬種、熱水浸種,利用昆蟲趨光、趨色性,懸掛殺蟲燈,張貼有色板等;生物防治,推廣百僵菌、蘇云金桿菌,釋放寄生蜂等,達到以菌治蟲、以蟲治蟲的目的。

        2.4科學合理的化學防治

        根據病蟲害發生的種類,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防治,根據病蟲害發生的規律,嚴格掌握最佳防治時間和農藥用量。防治中做到交替用藥,延緩病蟲害產生抗藥性。根據天氣、設施合理選用噴霧法、煙霧法等施藥方法,嚴格執行安全使用農藥操作規程,禁止使用高毒、高殘及禁用農藥。

        3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其他措施

        3.1推行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統防統治

        推行規?;a業化經營,專業化統防統治,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是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的關鍵抓手。采用金融機構+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方式,統一機具、統一農藥、統一時間、統一人員,完全排除使用劇毒、高毒農藥和盲目用藥的可能性,提高作物的安全生產水平,節本增收。

        3.2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行責任倒逼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對農產品產地、農產品生產、農業投入品使用及監督檢查均有嚴格的規定,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保護農產品產地,規范農產品的生產和投入品的使用,嚴格執行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利用“產地準出”制約農產品在生產、儲藏、運輸過程中的規范化管理,保障上市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利用農產品“市場準入”制約農產品經營者明確農產品市場銷售相關主體義務,履行農產品市場準入管理,建立入市銷售檔案、市場檢查、信息報告等。農產品的“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的無縫連接,嚴把農產品生產、收獲、儲藏、運輸、上市質量關,做好全過程記錄,強化落實每個環節責任人責任,簽訂產品質量承諾書,實行責任倒逼,嚴格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追究,嚴肅追究失職瀆職人員責任。

        3.3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制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一個系統的工作,并不僅限于農產品上市的“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具有一套科學完善的檢測機制,也是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條件。檢測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對檢測工作進行規劃和部署,逐漸進行完善,建立一個從上至下的監測體系,嚴控農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確保從農產品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儲備運輸等環節都能實現有效檢測,增強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的自律意識。同時檢測部門還應采用先進的科學儀器和設備,加強檢測人員的培訓,提高農殘檢測儀器的監測的精度和范圍,提升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業務能力,整體加強檢測隊伍建設。

        3.4全程監管,建立追溯系統

        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用一個云端數據中心將生產者、監管部門和消費者連接起來,制定追溯制度,實現全程監管。生產者制定標準化生產規程,建立投入品、農事生產檔案,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理念貫穿到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發現產品質量問題,質量追溯負責人從產品運輸、貯藏、收獲、農藥使用、肥料使用、灌溉水源逐一排查,最終找到產品質量變化的原因,并進行及時整改。

        4結語

        綜上所訴,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我國發展的方方面面,而植物保護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需謹慎對待植保工作。不斷開發新型植保技術與落實、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措施,從根本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李明立,任萬明.植物保護與農產品質量安全[M].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樹立植物保護新理念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J].中國農業信息,2006,(5):4-6.

        第8篇: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農業生產

        中圖分類號:S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5-0021-1

        1 計算機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1.1農業生產技術的普及和推廣

        以前,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主要靠書籍、期刊和農技推廣人員宣傳、講解或組織農民參觀等形式進行,這種形式容易受地域和時間的影響,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產生和發展,使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普及。計算機網絡具有信息量大,覆蓋面廣,信息準確、及時的特點,農民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打開計算機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并及時應用到自己的生產實踐中。

        1.2為農產品流通網絡體系的建立創造了條件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產品流通在農業領域顯得越來越重要,農產品的流通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環節,它關系到農民的勞動成果是否能夠得以實現,農民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更關系到未來農業生產的順利發展。

        農產品流通網絡體系的建立,就是引入類似電子商場的網上交易平臺,建立一個農產品流通的管理體系,對農產品流通中供求雙方的交易活動進行,商作為系統中的中間環節,通過網絡,一端連接農產品的生產者,另一端連接農產品的零售企業,商負責農產品供求信息的,組織農民進行有計劃的生產、收獲,運輸,并負責資金結算,種子、化肥、農藥等農用物資的采購,分發及使用等各項事宜。

        1.3資源共享

        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廣大農業專家相互交流、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他們可以在網上自己研究成果,暢談自己的學習體會,也可以在網上查找資料,對不懂的問題尋求幫助。更重要的是,通過建立各種類型多元化、多功能、高質量大規模的農業數據庫,用信息技術武裝傳統農業,實現信息傳遞、資源共享。如農作物種植區域數據庫、病蟲害發生與分布數據庫、各類農業生產技術數據庫等等,這些數據庫的建立,必將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1.4加強了其他各類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如病蟲害的預測預報技術,以前對病蟲害的預測多是采用人工的方法,由于數據采集的準確性差,并且對數據處理多采用經驗型分析和較為簡單的數理統計方法,隨著計算機的快速發展,對病蟲害的預測多采用數學或物理的方法,用數學模型來顯示、描述病蟲害發生流行規律,其結果更接近實際。計算機技術在農業科研和教學領域的應用更是如魚得水,其準確性和高效率得以充分發揮。

        2 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的途徑

        雖然計算機在農業領域得到了普遍的應用,但存在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普及的程度還不夠

        在農村,計算機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只有很少的農民家庭擁有計算機,使用計算機學習農業生產新知識、新技術用來指導農業生產或者在網上銷售自己的農產品,讓產品跟著鼠標走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計算機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對農民來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解決的途徑首先是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要讓廣大農民認識到計算機對于農民生產、生活的意義,要象農機下鄉、家電下鄉一樣,政府要拿出一部分財政經費給予補貼,對于網絡安裝費、上網費要給予適當的減免。

        2.2農民對計算機知識掌握的程度不高,應用困難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會使用,二是不會維修。有的農民家里有計算機,在農村集鎮,也有一些網吧,但農民上網除非上網聊天、玩網絡游戲,沒有其他的事可做,很少有學知識、查資料、找信息的,把家里的計算機當成擺設或者娛樂消閑的工具,這樣,計算機對于農民就失去了它的意義。要想讓計算機真正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首先鄉鎮政府要做好宣傳、指導工作,提高廣大農民對計算機在農業生產中作用的認識,提高農民的自覺性,二是政府增加投入,請專家、學者對農民進行培訓,或者把一部分有知識的農民送到各大、中專院校進行專門學習,回鄉后再對其他人進行培訓,使更多的農民會用計算機、會對計算機進行簡單的維護,使計算機在農村發揮它的真正作用。

        2.3對農業生產指導方面針對性不強、水平不高

        現在,農業生產技術、農作物種植信息以及農產品供應信息主要穿插在各個綜合網站,而且信息量不大,很難滿足需要。有一些小的專門網站,水平普遍不高,不能對農民起到指導作用,建議各級政府要加大力度,增加投入,組織各個部門的知名專家、學者,建立針對農業生產各個方面的、針對性強的、信息量大的、高水平、對廣大農民具吸引力的專門網站。

        第9篇: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水稻栽培;農業技術推廣;建議

        當前時代,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技術更新換代的周期不斷縮短,對于我國的各行各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業作為我國的基礎性產業,其農作物種植技術也是有了全新的發展。水稻作為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對于維護我國的糧食安全,社會經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前水稻栽培技術已經得到了較為完善的發展,能夠進一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本文指出當前水稻栽培技術推廣的建議,進一步維護我國糧食安全問題。

        1農業技術推廣概述

        1.1農業技術推廣的內涵

        所謂農業技術推廣,根據我國《農業技術推廣法》中的定義,是指通過實驗、師范、培訓、指導以及咨詢等服務,把應用于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普及于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以及產后的全過程的活動。根據該定義,可以看出農業技術推廣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推廣的技術是經過試驗、示范過,獲得了當前結果驗證的技術,能夠在較大的程度上上改善當前的農業技術。

        1.2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對于維護我國國家的穩定,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農業技術推廣不僅是能夠改變當前的農業生產模式,還能夠在此基礎上實現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使得先進的科學技術深入到農業種植技術中,實現新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的高效結合,并在此基礎上實現農業增產增收的目標??傊?,農業技術推廣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國家的穩定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舉措,需要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推行新技術。

        2水稻栽培技術的重點和難點

        在進行農業技術推廣之前,需要對水稻栽培技術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因此,本文針對于水稻栽培技術的要點和難點內容進行分析,旨在能夠全面的進行技術推廣。

        2.1育苗階段

        在水稻育苗的階段,要重點的進行品種選擇,只有選擇了較好的品種,才能夠滿足產量增加的可能性。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水稻的品種應該和本地區的土壤、氣候相適應。不僅如此,在水稻壯苗的時期,需要借助于農業技術推廣的相關知識,盡可能的將床土壓得比較平實,這樣做的原因在于能夠促進水稻稻苗根系的發展。

        2.2播種階段

        在育苗完成之后,需要將培育好的幼苗進行播種操作。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要點是,測試水稻的發芽情況,浸泡水稻種子之前要進行相應的曬種操作。前一步的操作是為了確保種子的發芽率,這對于后期的產量具有重要的影響。后者主要是為了保證種子內部酶的活性,避免種子發芽效率較低,或者是產生酶的活性較低的問題。

        2.3整地階段

        在稻田耕作開始之前,要將土地進行相應的平整操作,為了確保其操作的準確性,一般是要求將翻土的深度控制在0.2m左右,在具體翻土的過程中,多是采用旋轉翻土的方式,這種操作能夠保證整地的順利進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水整地的完成時,需要對其泥漿的狀況進行分析,要確保泥漿質軟、泥不外漏才可以進行后期施肥操作。

        2.4田間管理階段

        在水稻種植之后,還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管理,其基本操作主要是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進行肥水操作,另一方面是避免水稻遭受病蟲害操作。這兩個方面的操作都是屬于基本的水稻種植的范疇,在這里就不做過多的贅述,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水稻的病蟲害監測需要及早進行,盡可能的采用預防的措施,避免發現病蟲害的時間較晚,影響水稻的正常產量,不僅如此,一旦發現病蟲害,需要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并采用最為有效的手段解決已出現的病蟲害問題。結束語水稻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產物,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品種之一,在我國農業改革不斷進行的過程中,需要對水稻栽培技術進一步的推廣,盡可能的提升水稻種植的產量,改善現有的水稻種植問題,實現我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為我國的安全與穩定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免费青草视频在线 | 另类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 综合国产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三 | 这里只有精品最新地址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