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家庭教育學的意義范文

        家庭教育學的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庭教育學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家庭教育學的意義

        第1篇:家庭教育學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特殊家庭;學校教育;指導

        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成人工作壓力、心理壓力的增大,社會環境的復雜化,學生家長的離婚率也越來越高,這類來自特殊家庭的學生的教育成了學校教育的一個大問題,也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那么,該如何教育這一部分學生呢?怎樣才能把這一部分為數不少的學生帶出沼澤地呢?

        實踐證明,學校教育與家庭指導相結合是對特殊家庭學生進行德育工作的最好途徑。

        案例1.曾經筆者班上有個女同學叫肖莉莉,父母感情不和,使其心理受到影響,成績一落千丈,與師生關系不和。我通過與她最要好的同學交談后,了解到她是怕老師和同學們看不起她取笑她;我掌握了這些信息后,更加關心她,常開導、啟發她,并找曾取笑過她的同學談話,讓他們認識到他們的行為屬于落井下石的不光彩行為,并號召他們向肖莉莉同學伸出關愛之手;我還找到她父母分別做了工作,母親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剛開始父親不愿意改變自己的態度,仍然堅持要與她母親離婚,肖莉莉同學認為父親不再愛她了,為了引起父親的注意,她病得更重,并住進了醫院。為此我又找其父親深談了一次,讓她父親意識到他有可能永遠地失去女兒,或害了女兒一輩子,她父親獲悉后意識到了他的離婚行為已不只是個人行為,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心靈上受到了很大震動,加上肖莉莉的母親確實有很大改變,他們就又和好了,肖莉莉又有了一個完整的家,人也恢復正常了,學習成績也上去了,一年后還專程回來看望我,感謝我,說我既拯救了她的家庭,也挽救了她的未來。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家庭的完整和睦對學生的重要性。當學生家庭出現危機時,作為學生的老師,我們不但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還應對父母曉之以理,盡量避免一個家庭的破碎。

        案例2.易曉剛,高一學生,是一位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學生,父母在他還未上小學前就因父親的脾氣太大而離異,法院把他判給了母親,母親在重組家庭時,他不愿一起生活,就一直由姥姥、姥爺撫養長大,不知是父親的遺傳基因起了作用,還是常年遠離父母的關系,曉剛的脾氣也很躁,對不聽他的話的同學動不動就拳腳相加,上初中時有一次因用刀子捅了人而被勸其轉學,讀高中仍沒有大的轉變,脾氣還是很躁,自控力仍很差。老師們竭盡全力進行了勸解、開導,想盡了各種辦法進行教育。但因父母都離得太遠無法管教,姥姥、姥爺年紀大了,管不了,家庭教育這一環始終很薄弱,沒有能夠多與學校教育相結合,該生最后因嚴重違反校規、校紀,嚴重影響班上其他學生學習,屢教不改,被學校勸其退學。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性。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需家庭教育相結合,一旦家庭的教育成為薄弱環節,學校的努力也是白費力氣。

        第2篇:家庭教育學的意義范文

        放寒假的前夕,有天,我碰到我班的張沁雯同學,我開玩笑地對她說:放寒假了,我去你家做客,歡迎嗎?小丫頭有點半信半疑,但還是微笑地點點頭。

        這個小丫頭,家住姜堰市橋頭鎮李堡村11組,在校期間,表現良好,學習上具有一定的自覺性,班級的管理能力較強,但是學習上不夠踏實,需要繼續努力,才能更上一層樓。為此,寒假里的某一天,我獨自一人踏上了去張沁雯家的路。

        來到她家,小丫頭見到我,激動又惶恐。我見狀,戲問道:怎么,不歡迎嗎?她的頭連忙搖得撥浪鼓似的。一會,她叫來了媽媽,一看就知道這是位勤勞的媽媽,因為來到她家,給我的感覺就是家中很干凈,東西收拾得很整齊,我想:這樣的環境是十分適合孩子學習的。

        與孩子媽媽的談話中,我了解到:該生在家中自理能力強,家長具有一定的家教觀念,他們注意培養孩子學習的自覺性,在家中,主要由媽媽負責她的學習。她的媽媽還講到:他們作父母的,從來沒有為孩子的學業操過心,只不過讓他們頭疼的是:孩子經常粗心大意,犯一些低級錯誤。她媽媽的這番話,與我不謀而合,這也是我此次家訪的原因。

        經過深入的交談,我們一致認為:其實不夠踏實并不是什么大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習慣的養成,而該生學習的興趣是有的,那么其不夠踏實的原因就在學習習慣的養成方面了。

        關于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個人認為:首先要培養孩子在學習上專心地習慣。教師要加強孩子在課堂上常規的訓練,專心聽講,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教師和家長要加強協調,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寬松的學習環境。在家中,孩子學習時,家長對孩子的關心不要過度,不能一會問其餓不餓,冷不冷,諸如此類的噓寒問暖要不得,要讓孩子安安靜靜地學習,這樣孩子專心學習的習慣才能慢慢培養起來。其次,給孩子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從小注重習慣養成。這方面,學校有著嚴格的作息時間,而在家中,我們的家長也應該給孩子制定一個作息時間,什么時候做什么事,何時學習,何時放松,合理支配時間,勞逸結合,這樣孩子玩得盡興,學得也樂意,不至于學習時不專心了。

        第3篇:家庭教育學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統一性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是孩子和社會接觸的第一步,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終生的;學校則是孩子系統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促使孩子社會化的主要場所。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目的都是為了發展人、完善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家庭教育在中學生成長過程中舉足輕重,而學校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中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脫節以及偏差導致了教育效果不佳,甚至是教育效果相抵消的現象,這極不利于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才。長期以來,由于人們對中學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問題認識不全面,未能處理好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統一問題,從而導致不能更好地發揮兩類教育的功能。因此,要提高教育質量,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處理好中學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統一性問題迫在眉睫。

        一、中學生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統一的必要性

        所謂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父母、長者對子女、幼者所進行的教育;所謂學校教育,是指在學校中由特定的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地促使個體社會化的教育活動。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中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學生的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統一,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統一性是中學生教育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中學生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必須統一的原因如下:

        (一)培養目標的統一

        家庭教育的出發點是將中學生培養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將其培養成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的人才。這兩者在目標上是統一的,最終目的都是為社會培養有用之人。家庭教育不僅與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息息相關,而且與社會發展要求密切相連,與學生所處的整個家庭背景、家長們的整體素質都有莫大的聯系。學校教育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所要求的方向是一致的,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新人才的培養模式,也決定著中學生的發展方向。據此可見,家庭在培養方式上是現實而又具體的;學校在培養方式上是宏觀而又抽象的。家庭對中學生的教育屬于在生活的點滴中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具有隨意性;學校的教育屬于用既定的規則對中學生進行有計劃的培養,具有正規性。但是這兩者并不沖突,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其內在培養目標具有統一性。

        (二)教育問題的統一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教育問題具有統一性,二者的教育對象同為中學生。中學生具有思維活躍、樂于探索的特質,但由于其身心發展尚未成熟、涉世不深、分辨率不強,因此在他們成長和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青春期問題、學習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更有甚者會遇到心理阻礙等隱性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所共同面對的。要促進中學生的健康發展,要處理好這些問題,家庭和學校就要發揮各自的優勢,不僅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更重要的是要互融共進、相互統一。

        (三)挑戰任務的統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許多新興的教育方法、內容涌入到中國教育體系中,為傳統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是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的革新,使得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接觸的信息也越來越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這種大背景的影響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所涉及的空間變得廣泛,這種廣泛性導致整個教育環境的擴大、各種綜合矛盾的出現以及多種價值觀的碰撞,使得單單靠學校引導難以緩解中學生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這個時候家庭教育的作用變得舉足輕重。學校教育具有穩定性、規則性、目的性,學校開展的活動為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家庭教育具有靈活性、啟蒙性、針對性,家庭對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這兩者在中學生的發展進程中的地位都不可取代。由于科技的深入,現今世界變得紛繁復雜,甚至有些領域良莠不齊,需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共同努力對中學生進行正確和諧的引導,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發揮主體能動性,培養中學生明辨是非、強化抵御誘惑的能力,培養他們自力、自強的精神和責任意識,在不斷拓展中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提高他們的社會意識,促使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二、中學生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統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統一在中學生的成才和全面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的教育現狀而言,中學生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統一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一)職責定位模糊

        傳統觀點一直認為家庭教育從屬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扮演被動性角色,與學校教育沒有明確分工。傳統教育中,教育中學生的任務大部分是由學校“大包大攬”,家庭教育的地位微乎其微。進入現代社會后,這種情況有所改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某種程度上開始相互配合,但這種“配合”實質上是家庭被動地聽從學校的安排并依附于學校。家庭教育自身的獨立性差,在學生教育問題上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因而,中學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權責不清、分工不明確、教育效果不高。多數人認為家庭是不具有獨立教育職能的教育主體,在中學生的教育過程中處于從屬地位。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繼續 ,是對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的補充。家庭教育既沒有相對獨立的教育任務,在教育目標方面也從屬于學校教育即以中學生的智育為主。由此看來,純粹的嚴格意義上的家庭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并沒有占重要的地位,同樣,家庭教育在中學生的培養體系中的地位也在某種程度上被忽略。

        學校教育職責定位的模糊主要體現在“擴張”上。目前多數的中學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把學生的學習成績擺在首要位置,把課堂擴展到家庭中并要求家長介入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使家庭教育也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中心。所以,學校教育在推卸掉中學生德育培養責任的同時,家庭也沒有將這種責任很好地承擔起來,導致某些學生成為單向度的人,只重視成績和排名,不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與家庭教育相比,學校教育在中學生的教育過程中處于強勢地位,這種強勢地位不僅扭曲了家庭教育的職責,還加載了許多學校教育所不應承擔的重擔。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職責定位的模糊性不僅削弱了家庭教育在中學生成長過程中應負的責任,也消弱了家庭教育的主體性、計劃性、創造性,學校要承擔不必要的責任就成為必然。這種職責定位的模糊不利于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育內容分離

        家庭承擔著啟蒙教育功能,也承擔著諸如情感、道德、經濟等現實功能,多樣性的現實功能使得家庭教育與中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連。在此意義上,家庭教育是世俗型教育,缺乏整體計劃和明確目的。這就決定了家庭教育更傾向于對情感和道德的培養。在中學階段,中學生的學科知識變得豐富而多樣,在很大程度上已超出了家長的知識范圍,多數家長對子女進行學習指導已感到力不從心,導致了教育內容的分離,家庭教育僅局限于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但在非智力因素教育方面,并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夠針對中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棍棒底下出人才”的嚴格式管理,溺愛嬌慣子女的放羊式培養等非科學的教育方法得到一些家庭的吹捧。由此可見,家庭教育處于一種“愛強教弱”的模式。

        學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統性、組織性最強的教育活動。因而,學校教育是一種制度化的教育,它用既定的規則對知識進行系統地傳授。在中學階段,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提高升學率,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因而教師無暇顧及學生的道德培養。隨著教師心態日益功利化,教師日益以追求教學績效為重,以追求學生成績為主。因而,目前的中學教育強化了教師 “教書”這一職責,卻弱化了“育人”功能。對“好學生、差學生”的差別待遇、收取高額補課費等現象揭示出學校教育處于一種“教強愛弱”的狀態。

        “愛強教弱”的家庭教育與“教強愛弱”的學校教育使得智力教育與非智力教育日益分化,造成教育內容的分離,導致中學生的教育失衡。

        (三)教育功能錯位

        家庭教育在中學生生活學習中有其特殊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在中學階段家庭教育的功能十分明確,即教會中學生如何“做人” 、健全中學生人格和促使中學生社會化。具體表現為向中學生傳輸社會價值觀、生活經驗和文化習俗,并使其良性社會化。然而,由于中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殊性以及家長對這一階段教育責任認識的滯后性,把家庭教育僅僅理解為智育,不能與中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征相適應,導致家庭教育內容逐漸縮小、德育功能日漸弱化,并逐漸被智育和一些功利性、現實性的教育內容所取代,甚至出現家庭德育的空白,致使中學生人格缺失、心理發展方向偏離我國主要教育目標。

        同時,大多中學仍以應試教育為主,以突出智育和升學競爭為特點,教師可以不必向家長了解學生的信息,就可以通過作業好壞、課堂表現和考試成績的高低等來了解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于是,學校教育的權威性得到強化,家庭教育的依附性也隨之增強,學校對家庭教育的主導機制也日益固定化。學校為提高教育質量,把家庭納入學校教育的范圍,把家庭教育的職責局限于追求升學率和學習成績,一味地要求家長在對子女的智能培養上與學校同步,配合學校狠抓學生文化成績。作為家庭與學校溝通橋梁的家長會,其功能也出現了異化,其功能僅僅被局限于按學校要求辦事。在中學階段,學校教育除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對中學生的德育外,更主要的是對其進行科學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的教育,這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分工。而目前學校教育的功能錯位首先體現在分工不明確。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功能錯位的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這種危害性主要體現在:首先,它使中學生在“做人”等方面形成嚴重的缺陷,造成中學生所受教育“畸形化”,破壞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平衡。其次,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功能錯位使教育過程中出現了負面效應:超前、重復、或錯誤傳授知識,加重中學生的學習負擔,使中學生失去學習新鮮感,產生厭倦情緒。第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功能的錯位還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費,使得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附屬機構,使其自身作用消失。

        三、中學生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統一的途徑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統一應全方位地貫穿于中學生教育過程的始終,而不是指某一方面或是某一時期。因此,要促使中學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達到高效統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明確責任,優勢互補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中學生培養過程中具有各自的任務和內容,因而需要明確各自的責任。家庭教育以德育為主,而學校教育則以德育為首,側重智育。明確雙方各自的責任可以在中學生的成才過程中避免重復性,并對中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從而可以避免家庭與學校的相互推諉以及教育過程中的疏漏和真空。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對于中學生的成長,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在中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會面臨不同的問題。要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取長補短,揚長避短,明確分工,從而達到互補的效果。比如,家庭教育的感染性、融合性、多樣性等特點在中學生德育方面的優勢,而學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統性和專業性等特點在中學生智育方面的優勢。因此,發揮各自的優勢,使中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加強聯系,密切關系

        在中學階段,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要實現統一, 就要做到及時交流思想、互通情況、相互了解。家庭和學校聯系的基本途徑主要有個別聯系和集體聯系兩種。個別聯系是教師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家訪、談話、電話等方式,同家長進行交流、溝通以方便教師可以更多地了解學生的成長背景,在家里的生活、學習情況以及家長的教育方式等,而家長也通過教師了解孩子在學校以及所在班級的情況,對學校、教師提出自己的意見。集體聯系主要是學校通過召開各種類型的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長接待日等方式向家長介紹并使其了解孩子在學校以及班級的學習、生活情況,提出學校對家庭的期望和要求等。家長之間也可利用這些機會相互交流,互相學習,向學校提出合理的意見等。

        (三)積極配合,實現良好合作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中學生的教育過程中發揮著各自不同的職能,因此要實現中學生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統一歸根到底要實現中學生德育與智育的統一。同志提出“推動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加強各級各類教育的銜接和溝通。”①因此,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三者應相統一,形成一個社會化的大教育系統,共同承擔中學生教育與中學生社會化的重任。中學生教育則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綜合體現,中學生在其成長和成才過程中要受到各方面的影響,這些影響必將波及到學校的教育方式與內容,家長會把社會上一些或好或壞的東西帶到家庭教育領域中來,中學生也會把滿足自己好奇心和欲望的事物帶到自己教育過程中。因此,必須在眾多因素的影響下把家庭、學校、社會三者教育有機地統一起來,形成一個大的教育系統。當然要建立這個大的教育系統并不容易,它需要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團結協作,且與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學校教育水平和教育者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家長的整體素質有極大的關系。在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統一過程中,要發揮學校教育主體性作用,以先進的學校教育帶動傳統家庭教育,將二者統一起來,揚長避短,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目標。

        總而言之,充分認識到中學生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統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中學生成才和全面發展為基本立足點,了解二者的職能,加強二者的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相互補充,更好地促進中學生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統一,才能真正達到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

        注解

        ① .在慶祝北京師范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講話[N].福建日報,2002-09-09.

        參考文獻:

        [1] 劉英.關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探討[J].廣西社會科學,2001(6):23-26.

        第4篇:家庭教育學的意義范文

            念小學時,我們學校是一所大學附屬小學,媽媽是那所大學的校長。小學的教師全是媽媽的學生,誰都不管我。爸爸媽媽也不怎么管我。當時,我對上學沒有興趣。到學校看看,不喜歡我就走掉了。到哪兒去?到池塘游泳、到河邊捉小蝦,四處游蕩。那時,正是時期,我與其它小朋友一樣,生活在十分艱

        難的環境下。

            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學家。家里進進出出都是科學家,再加上從小父母就把牛頓、愛因斯坦的故事講給我聽,耳儒目染的,我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以說,是興趣把我牽引到國際科學的“峰巔”。

            想起童年生活,心里感慨萬分。可以說,影響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一直照顧我,她沒有一般“望子成龍”的心態。

            其實,我父母也不管我,他們讓我自由發展,這和很多中國的家庭不同。

            現在,我不強迫孩子讀書。可是我的弟弟妹妹全都是望子成龍,擔心孩子學不好,替孩子計劃好一切。其實,孩子在學校考第一不代表什么,至少,在我認識的科學家當中,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學生。我更不曾考過第一名。

            我只是對科學感興趣。每天,我從早上7時30分踏進試驗室,至晚上11時走出試驗室,沒有圣誕節,沒有星期天,這也是出自我對科學物理的興趣。

        第5篇:家庭教育學的意義范文

        一、改善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的家庭教育對策

        離異家庭子女家庭教育的缺損實際上是搖籃教育、甚至是終身教育的缺損。因為家庭教育是兒童教育的第一步,同時家庭教育也必然是人生最漫長的教育,家庭教育由于其具有自然的早期性、父母的權威性、巨大的感染性、要求的連續性、內容的多樣性以及方式的靈活性等有利條件和特有優勢,因而是其他任何教育都無法替代的。因此,要使離異家庭子女同完整家庭中的子女一樣健康成長,關鍵還在于彌補業已缺損的家庭教育。離異家庭父母可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注意增強自身素質,提高家庭的教育質量

        教育家哈巴特說:“一個父母勝過一百個校長。”離異父母不僅要重視家庭文化環境的建設,更要重視家庭心理環境的改善。而改善人際心理環境的關鍵是提高離異父母的素質。離異父母可通過吸收各方面積極的信息來提高自身素質、文化修養,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使孩子感受到父母雖然離婚了,但還是愛自己的,從而使孩子的身體與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

        (二)重視子女交往能力的培養,促進其社會化進程

        離異家庭子女往往由于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歧視和偏見,在性格上容易變得內向、憂郁、自卑,甚至孤僻。父母要多和孩子進行溝通,關注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給孩子以精神上的支持,教育孩子要自尊、自強、自愛、自勵。父母要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盡可能多地參與社會活動,主動與他人交往,培養健康、開朗、樂觀的性格。

        (三)尊重子女的感情,注重同子女的情感交流

        離婚往往會阻斷子女與離異父母一方的親情聯系,從而使其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愛,使其在課堂上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效率下降,學習成績產生波動或明顯下滑。因此離異父母在對子女撫養和教育問題上應該保持著較密切的合作,使子女可以自由地與父母見面,營造比較濃厚的親情氛圍。在這種環境下,子女的學習成績往往會有明顯的進步和提高。

        (四)家庭教育應以表揚為主,增強子女的自信心

        比起完整家庭子女來,離異家庭子女往往容易自卑,因此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反之過多的責備只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和自信,造成提防、戒備和疏遠他人與社會的心理。反之,如果能夠隨時發現孩子的長處,并及時給予一些贊揚和鼓勵,營造一種愉悅的氛圍,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五)注重培養子女的獨立性,增強其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

        有許多父母在離異后只與孩子相依為命,把孩子當作生活中的唯一希望與寄托,他們對孩子的生活一手包辦代替,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而且,還采取各種辦法去限制孩子的活動,生怕孩子出問題。孩子任何事情不能獨立,沒有機會親自去體驗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風險”。這就會造成孩子缺乏獨立意識,這樣的孩子一旦離開了父母,便不知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了。

        (六)注意性別角色教育,正確對待子女同非撫養方父/母的交往

        在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性別角色的社會化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沒有父親的男孩或沒有母親的女孩,在性別角色的學習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樣。所以,離異家庭父母應使子女經常與非撫養方父母往來,并且注意調動親戚、朋友中的性別資源,給予孩子以適宜的影響,讓其性別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現和發展,培養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

        二、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疏導

        第6篇:家庭教育學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教育 家庭 學校 社會 三位一體 作用 方法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4-0274-01

        如何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一直以來是所有家長、學生、學校和全社會都十分關心的一個熱點難點問題。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萬事萬物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家庭學校社會教育,自始至終存在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單一的教育不可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必須依靠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不但學習成績優秀,而且學成之后,走向社會,會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一、家庭教育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和價值取向的搖籃

        父母是子女思想品德的典范,父母的價值觀直接影響未成年子女的價值觀。父母對社會、對人生、對工作、對人際交往的態度和方式,直接影響子女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種影響是與生俱來的,子女要從出生之日起,父母的言行,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直至形成具有父母價值觀影子的價值觀。父母的學習品德直接影響子女的學習習慣。愛學習的父母,愛學習的家庭,必然帶來全家良好的學習氛圍,成為書香家庭,學習型家庭。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把學習當作第一需要,就自然會促進大中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帶來良好的學習效果。父母的生活品德影響子女的生活習慣。凡是愛打牌賭博的父母,夜不歸宿的父母,其玩心自然會傳染給子女,導致子女沉迷于玩手機、玩游戲,玩心上癮而不能自拔,前程毀于貪玩。父母的愛心和善舉會傳染給子女。凡是熱衷公益、奉獻社會、關愛他人的父母,其子女必然對他人有寬容之心,對弱者有慈悲之心,對社會有關愛之心。父母的性格對子女的性格影響重大。一個家庭如果經常發生家庭暴力,其子女的性格會是孤僻的、暴躁的,對未成年子女的負面影響巨大。和諧家庭是和諧社會的細胞,沒有和諧家庭就沒有和諧社會。文明家庭是文明社會的基礎。誠信是一種良好的品德。誠信是幸福家庭的前提。父母不誠信,家庭成員不誠信,要想讓子女誠信是不可能的。國無誠信不強,家無誠信不和,業無誠信不興,人無誠信不立。要把自己的子女培養成棟梁之材,開展家庭誠信建設至關重要。家庭教育決定學生的價值取向、思想品德、學習品德、生活品行和性格志向。要培養出優秀學生,要從打造優秀家庭開始,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養優秀學生的不可替代的搖籃。

        二、學校教育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核心

        學校教育直接關系到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包括文化專業知識、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和身體素質等。要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我認為應做好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結合文章。我國高校入學是有門坎的,因此,應試教育一下子是無法退出歷史舞臺的。預習、聽課、練習、復習、考試,是我們每個學生的規定動作,也是廣大中小學生乃至大學生的重中之重。學習是沒有捷徑可走的,正如建造高樓大廈,必須打牢基礎,然后由下至上,一層一層地建。打基礎是關鍵,基礎牢固,任你建多少層都會堅如磐石,進入高中以后,我體會到,小學初中階段的基礎對高中階段至關重要。而打牢中小學基礎,是學校教育義不容辭的職責。

        中小學基礎的夯實取決于教師學生兩個因素。教師的素質和水平要提高。給人一碗水,自己必須至少有一桶水。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用最簡捷最科學的方法,決不能留給學生一團霧水。教師的教學方法要科學。判斷教師教學方法好壞的標準,我認為只有一個,就是實現最小的功夫,實現對知識最精準的理解。任何一門學科,只有理解才能運用自如。對于學生來說,要想成為學霸,除刻苦用功之外,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至關重要。學校要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上下功夫。不論是學習上的問題,或者是社會問題,都要使其養成獨立思考、科學思考、全面思考的習慣。要重視培養學生包括身體素質在內的,非高考項目的訓練和提升,使每個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素質提升,主要要在培養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運用能力、操作能力、交往能力上下功夫,從而,進入高分高能的良性循環。

        三、社會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社會教育是指學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教育活勸。要為學生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要營造良好的自然環境,要徹底清除學校周邊的污染源,包括空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確保學生身體安全成長。要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學校周邊的網吧和其他娛樂場所要清除,黃賭毒要遠離學校,確保學生心靈不受傷害。要營造法治環境。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警示教育。要防止犯罪低齡化傾向的漫延。要通過有效方法,治理校園暴力,很多學生深受校園暴力之苦,深受校園暴力之害,有的學生因校園暴力輟學,有的因校園暴力結束了年青的生命。校園暴力現象在中小學很普遍,校園暴力問題靠學校單方面是無能為力的,是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力量,要納入依法治國的議事日程,建立防范和打擊校園暴力的有效機制。要營造良好的文明環境。要加大生態文明、城市文明、社區文明創建力度和水平,為學生成長營造祥和文明的社會環境。要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水平和能力。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公益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心靈,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使命感。

        參考文獻:

        [1] 《中國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教育學會主辦,2016年5-8期。

        [2] 《湖南教育》,湖南省教育廳主管,湖南教育報刊社主辦,2016年1-8期。

        第7篇:家庭教育學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學校;家庭;社區

        【中圖分類號】G459

        學校、家庭、社區各自既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又相互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學生的教育成果不僅與學校教育的有關,家庭、社區教育也對其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教育合作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學校、家庭、社區教育三者之間的結構關系模型

        1、學校教育是主體

        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學生產生影響。學校不僅對學生知識上受教育的情況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學生個性發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學校教育還對家庭和社區教育起著積極地調控作用,使三者教育結合的更為緊密。

        2、家庭教育是基礎

        人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家庭這個最小的社會環境中,家庭教育是學生接受的最早的教育,對學生的個性、行為、習慣的形成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家庭的學習氛圍、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對孩子有著重要的影響,也為孩子走進學校和社會接受教育打下基礎。

        3、社會教育是依托

        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都是為學生更好的走向社會打下基礎,而學生走向社會,接受社會教育,才能真正的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社會教育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教育內容,還能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更好的與人交往,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等其他各方面素質,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建立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教育合作方式的措施

        1、樹立教育三方相互認同的共同體原則

        要實現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教育合作模式,需要在建立相互認同的共同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建立教育三方相互認同的共同體原則。首先教育三方應該建立良好的溝通,避免因溝通不暢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同時,學校、家庭、社區之間應該相互尊重,認同各方對學生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平等的地位上實現良好的對話。此外,三方相互幫助,資源共享,共同努力實現對學生的良好教育。

        2、發揮學校教育的主體作用

        (1)創新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模式。學校應該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堅持學生在學校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接受教育和老師的教學提供更好的教育基礎設施,加強學校與教師、學生之間的溝通聯系,密切掌握教師、學生的最近動向,更好的為師生服務。

        (2)創新學校教育方式。學校的教育方式應該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社會教育的環境狀況等各方面相結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真正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3)創新教育內容。現代教育不僅要體現在教育的形式上,還應該體現在教育的內容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文化較改革開放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的內容也應該跟隨社會前進的腳步,不斷進行自我更新,實現課程內容的多樣化,課程結構的現代化,課程知識的創新化。

        3、改變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與學校、社區教育密切結合

        (1)家長應該主動的提高自身的思想素養,積極參與學校或社區組織的教育座談會等,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學會在家庭生活中如何更好的與孩子溝通交流,如何與孩子建立如朋友一樣的密切關系,給孩子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

        (2)以科學的教養方式,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家長應該轉變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物質層面的需求,更多的應該聯合學校教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味地追求學業上的高分數,是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家長應該在培養和提高孩子思想素質的同時,幫助孩子拓寬眼界,促進孩子的綜合發展。

        (3)加強與學校的聯系。家長應該積極配合參與學校組織的家長座談會、教育知識講座、家長學校授課等活動,與老師定期保持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及身心發展狀況,同時,還應該及時的向老師反應孩子在家的學習、生活等狀況,在與老師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找到對孩子教育的正確指導方法。

        4、優化社區教育環境,實現資源共享

        (1)加強社區教育活動場所的建設,為學生的教育提供豐富的教育設施。一般來說,可以建立社區的青少年活動中心、圖書館、博物館等,還可以通過開展社區教育志愿者活動來吸引學生參與到社區教育活動中來,這樣不僅實現了社區教育與學校、家庭教育的有效結合,使學生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和教育,還能夠加強社區的整體文化建設,促進社區的更好發展。

        (2)發揮學校與社區教育的互動作用。社區應該積極打造文化社區,為學校教育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更豐富的教育資源。同時,學校教育也應該面向社區,面向社會,積極參與到社區實踐中去,促進社區的文化建設,實現學校和社區的共同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只有將學校、家庭、社區教育有效的結合起來,共同承擔孩子教育的責任,才能真正培養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少娜,陳紹艷,胡英宗,鄧艷香. “學校、家庭、社區”體育教育一體化發展模式[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06:50-53.

        第8篇:家庭教育學的意義范文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已經被納入學校正式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人們的健康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健康”不再僅僅是身體的健康,心理的健康、人際交往的健康和道德的健康,更是“健康”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人的品行問題、心理問題、社會適應問題主要植根于家庭教育,但不少家長家庭教育觀念陳舊,不能與學校密切配合,當然不能取得良好的家教效果。近年來,隨著經濟、文化的轉型,在這個價值觀多元、生活方式多元的社會里,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社會氛圍對正處于認識和探索環境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昌邑市夏店小學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努力把學校、家庭和社會來自三個方向的教育力量凝結在一起,形成一種“向心力”,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保駕護航。讓他們在和煦的春風中欣欣向榮地成長,讓我們的學校成為萬紫千紅的心靈樂園。

        二、基本做法

        1.在農村小學形成以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為中心,班主任全員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對問題學生分類管理,跟蹤教育。

        近年來,不少先進的中小學校,已經注意并開始了基于心理學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但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落實遠遠沒有做到從小孩子抓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矯治與疏導處于“高原地帶”。我校是一所很普通的學校,共有十個教學班,校舍樸素、簡單,是一所典型的農村學區小學。但是,我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視,從2011年8月新學期開始,在師資相當緊張的情況下在昌邑市率先配備了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間周一節心理健康活動課。在團體心理輔導的過程中與班主任密切配合,弄清楚問題學生的具體情況,實行分類管理,跟蹤教育,切實做到了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從小孩子抓起。我校老師們深深認識到,教育的本質是心靈的教育,是一顆靈魂去感染另一顆靈魂。教師們結合自己轉化和矯治問題行為的實際情況寫出問題學生研究日志、容錯教育反思和隨筆并裝訂成冊,取名為:“靜聽花開”和“星光閃爍”。拿出自己的尊重、熱情、真誠和關注把問題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我校心理健康的全面育人工作是心與心的碰撞與溝通,是情與情的傾訴與交流。

        2.以心理健康課堂為載體,突出對學生問題行為的疏導與矯治。心理健康課堂主要采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模式,突出對學生問題行為的誘導。采用認知改變、行為矯正、情緒調控、積極暗示等辦法。并且依據校本課程的地方特色結合問題學生的實際情況編排出許多課堂情景劇:“教室里的情緒”“誰的脾氣大”“學校召開家長會”,等等。課堂氣氛活躍,達到了人課合一、師生合一的境界。利用情景劇進行教學,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

        3.把家庭教育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注重家校和諧溝通,從而形成家校溝通的強有力的凝聚力。以前我們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行其道、各盡其職,好像兩條互不相交的“平行線”,家庭教育可能包含一些傳統、習俗的東西,也有一些家庭規則。這些規則反映雙親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要把孩子教育好,首先父母自身必須是一個好的模范,不然,上行下效、承先啟后,受苦的永遠是下一代。家庭塑造人的力量遠遠大于人們的想象。如果教師的教育觀念和家長的教育觀念經常不同,就會導致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左右為難、無所適從。我們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班主任經常進行家訪,重視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諧溝通,強有力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心理健康而快樂地成長。

        4.多方舉措齊動手,為學生營造綠色教育環境。近年來,隨著經濟、文化的轉型,在這個價值觀多元、生活方式多元的社會里,不良的社會教育狀況、社會治安秩序和不良的社會氛圍對正處于認識和探索環境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是非常不利的。網絡對學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不少學生沉迷于網絡,甚至網絡成癮,影響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并損壞身心健康。環境的改變必須是社會整體的努力,我們的教師和家長努力減少學生與不良環境的接觸,鼓勵孩子結交有上進心的朋友,鼓勵他們欣賞社會正面文化和精神道德。

        三、主要成效及推廣價值

        1.學生的問題行為得到良好的矯治。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針對學生的主要問題行為,冷靜對待逆反心理,努力破解高年級學生青春期煩惱,疏導和消除網癮現象,深度透析厭學問題。通過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習特別優秀、家庭條件特別優秀的學生不再驕傲、虛榮、目空一切,使之與同學之間的關系得到改善。學習特別困難與家庭條件特別困難學生的厭學、自暴自棄、殆慢、懶惰、嫉妒、說謊、不求上進等情況得到緩解。個別單親以及留守兒童的網絡成癮、逆反、曠課、逃學、任性、沖動、偷竊、侵犯等行為得到明顯改善,父母雙亡學生心理創傷的應對與干預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社會適應不良減輕;隨班就讀殘疾兒童基本消除自卑、學業得到提升,等等。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問題學生的成長:“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倡導和發展積極心理學,成為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和示范學校。我校所承擔的全國級課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從面向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向面向全體學生和全面開發心理潛能、提高心理素質方面轉型,向積極、主動和預防和發展的方向轉型。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教育局領導多次到學校視察、指導。濰坊新聞、“昌邑360”對學校的“陽光課堂”“陽光大課間”活動做過專題采訪。我們的“依托心理健康教育,矯治學生問題行為實施方案”在育人簡報上發表。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長放心、學生受益,得到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和充分認可。

        第9篇:家庭教育學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和諧的環境;榜樣的力量;權威型家庭關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2)07-0021-1.5

        自古以來,無論是在我國還是西方,家庭教育都在整體教育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有時甚至超過學校教育成為引導青少年的主要力量。當然,隨著現代學校在社會中發展的越來越完善,學校教育也顯示出愈發重要的地位,但是家庭教育仍然具有學校教育不能取代的優勢,特別是在對青少年人格的發展和完善方面所起到重要的作用,而近十年來,積極心理學的發展為教育的完善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本文就主要運用積極心理學的一些理論來指導家長在青少年教育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使青少年健康成長。

        積極心理學除了處理兒童的心理和行為問題以外,更關注兒童發展過程中的積極情緒、體驗和情緒智力、幸福、希望、樂觀等積極心理品質,強調要充分發揮個體的潛能,使其成為自我實現的人。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第一個場所,所以它在培養兒童的積極心理品質各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在家養孩子最重要的在于觀察孩子,充分發展各方面的優良品質。兒童的人格品質會受遺傳、環境等各方面的影響,因為兒童在社會化的初期階段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這就要求父母創造一個溫暖、和諧、安全、值得信賴的環境。其次,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父母要為孩子做出表率,起到榜樣的作用。“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家長對自我嚴格要求,這樣會給孩子形成一個好榜樣的形象。在兒童社會化初期這種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能使孩子在耳濡目染間學會父母對待外界事物的方式。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塞里格曼認為學前兒童能學會父母的樂觀或悲觀風格,與父母的解釋風格保持一致。父母的積極品質,對失敗及挫折解釋是歸于穩定的、內在的因素,還是不穩定的、外在的影響,都能給孩子以后處理類似問題提供一種模式。中國傳統的教育強調言傳身教,也是一樣的道理,也是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在當今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再次,家長在父母與兒女這種家庭關系的建立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選擇何種的教養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家庭教育的類型。因為筆者認為教養方式是家庭教育發揮作用的基礎。“一般來說,可以把家庭教養方式歸納為兩個維度:其一是父母對待兒童的情感態度,即接受——拒絕維度;其二是父母對兒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容許維度。”所以依靠這兩個維度可以把家庭教養方式分為權威型、專斷型、放縱型、忽視型,從各個命名中我們就能夠看出每一種方式都是從家長的角度來對這種關系進行命名的。在這里不是忽視兒童在家庭關系塑造中的地位,而是在青少年未成年之前,家長對孩子的引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明智的家長所做的就是選擇合適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四種方式中值得提倡的就是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它是一種很理性,也相對民主的方式。選擇這種類型的家長對兒童的情緒能接受也能控制,能夠較好地于孩子交流溝通,并且對兒童的需要、行為等做出反應和回應,當然也能控制兒童的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發展。所以這種類型成長下的兒童能夠有較強的自尊、自信和自我解釋問題的較強的自尊、自信和自我解釋問題的意識和與人交流的愿望和技巧,其人格品質的發展都很穩定、健康。正像是任俊在其著作中所說的,“不管是權威型教養方式,還是溫暖與接受維度,實質上它們體現了親子之間的一種和諧相處,情感上的溫暖與安全,而這種情緒安全會影響孩子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情感的能力,影響他們對家庭關系的認知和內部表征,甚至于父母交流的動機。”

        綜上所述,有效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兒童形成積極品質的第一場所,也是解決青春期矛盾的首要力量。家長所要做的就是夫妻之間達成和諧一致的家庭教育目標和家庭教育方式,在無條件愛孩子的基礎之上,與孩子交流、尊重孩子、聽取他們合理性的建議,多發現他們的優良品質、積極情緒,并進一步培養,多為其提供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放手讓孩子一步一步地適應社會。

        【參考文獻】

        [1]Christopher.Peterson.著,徐紅譯.積極心理學[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色大成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久久精品五月综合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 | 综合久久资源一本 | 五月丁香伊人青青草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