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社會經濟分類范文

        社會經濟分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會經濟分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社會經濟分類

        第1篇:社會經濟分類范文

        一、抓好疫情防控重點環節

        1、聚焦“防輸入、防擴散、防輸出”,繼續嚴格管控重點環節和關鍵部位,實施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嚴格查控外來人員,實行重點監控人員動態管理和信息共享,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2、取消赤峰市入境及市域內全部公路卡口,運用“大數據+人工排查”相結合的方式,實施車輛抵達地末端查驗,切實做到“不漏一車、不漏一人”。車輛抵達地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嘎查村、社區要負責做好司乘人員信息登記、體溫檢測、消毒消殺工作,并將人員車輛信息報送至旗縣區指揮部,對于有發熱、咳嗽等不適癥狀人員要及時上報并按有關程序辦理。

        二、有力有序地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3、認真落實自治區出臺的支持防控疫情重點保障企業和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困難中小企業健康發展15條措施,在全面調查疫情對我市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經營管理和運行影響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加快制定針對性強的援企穩崗扶持政策。

        4、對已開復工但存在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對有開復工意愿但受疫情影響的企業,主動開展幫扶和服務,一企一策制定解決方案,切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5、加大金融支持企業力度,啟動駐赤金融機構助力中小企業抗擊疫情、復工復產、健康發展專項行動。

        6、加強疫情對服務業領域的影響評估論證,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有序放開生活業和生產業,暢通企業復產復工鏈條。

        7、高度關注房地產業發展,抓緊制定中心城區土地出讓計劃、商品房線上交易方案、在建樓盤復工方案。

        三、抓好春季農牧業生產

        8、切實加強農資儲備供應,將種子、苗木、化肥、農藥等農資生產企業全部納入復工復產企業名單,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基礎上,鼓勵農資門市正常開業,多渠道聯系貨源,千方百計保障春耕備耕。疫情期間,推行農資企業與經銷商統一集中送貨上門服務。

        9、推進春季畜牧業生產,全力保障種畜禽、飼草料、獸藥等物資供應和調運。

        10、加強農牧業生產服務,及時氣象信息,組織科技人員開展線上生產指導、種植飼養管理、疫病防控等技術服務。

        11、全力抓好設施農業建設,加強正在生產的溫室大棚管理,推動閑置溫室大棚恢復生產,制定鼓勵設施農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采取針對性強的措施,暢通市場銷售渠道,防止農產品滯銷。

        四、統籌抓好其他重大傳染病防控

        12、全力做好非洲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鼠疫等疫情防控應對準備工作。

        五、保障人流、物流有序暢通

        13、嚴格執行“三不一優先”“一斷三不斷”交通管控要求,全面放開市內貨物運輸,研究制定有序恢復市內公路客運班線、城市公交的實施方案,取消中心城區道路交通管制措施,實現市內非重點人群自由流動。

        14、對進入我市的外地車輛,取消公路卡口查驗環節,一律實施車輛抵達地末端查驗,做好相關登記;

        對我市赴外地車輛,簡化程序發放通行證,確保過往車輛便捷通行。

        15、做好農牧民工等重點人群返崗的對接服務,全面支持市內非疫區人員返工返崗,制定具體工作方案。

        16、切實推動物流樞紐正常運行,準許物流企業在落實好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開展正常的經營活動。

        六、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17、積極做好重點人群就業服務,制定高校和用人單位網上供需對接、開展線上專項招聘、精準服務用工緊缺企業等政策措施。

        18、做好市場保供,加強市場監測調度,切實抓好蔬菜、肉蛋奶、糧油等生活必需品供應。

        19、穩定市場商品價格,嚴厲打擊哄抬物價、制假售假、囤積居奇等違法犯罪行為。

        20、聚焦攻克脫貧攻堅戰最后堡壘,制定今年全市脫貧攻堅指導意見,明確目標,突出重點,細化措施,落實責任,確保脫貧攻堅戰決戰決勝。

        21、加強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結合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今年工作任務。

        22、落實“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要求,制定線上授課、線上輔導、線上答疑、線上自習的實施方案,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學校正常教學的影響。

        23、針對醫藥衛生領域在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研究制定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管理機制、強化衛生領域基層基礎建設、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用設備采購和物資儲備等具體措施。

        七、加大穩投資力度

        24、加快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列出今年擬實施的重點項目清單,建立重大項目包聯機制,逐個項目協調解決開復工前困難問題,確保在具備條件時及時開復工建設。

        25、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梳理前期項目清單,推行投資項目承諾制和部門代辦制,利用線上平臺推行“不見面”審批,有序組織開展實地勘察、現場查驗等線下前期工作,切實做到快審快批。

        26、做好地方債券爭取工作,加大地債前期工作力度,積極推動地方債券盡快落實到項目建設上。

        27、加強重點項目儲備,結合“十四五”規劃和各專項規劃編制,動態謀劃儲備一批補短板、調結構、惠民生、增后勁的高質量發展項目。

        八、穩定促進居民消費和外貿外資

        28、推動服務消費提質擴容,制定我市擴大消費、振興服務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加快釋放各領域的消費潛力和需求。

        29、圍繞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功能定位,加大專業市場建設,盡快出臺我市中心城區專業市場布局規劃和今年專業市場建設計劃,打造區域性物資采購中心。

        30、營造良好對外貿易發展環境,支持外經貿企業盡快復工生產,加快跨境電商交易,穩定外資外貿。

        九、引導穩定社會預期

        31、加大新聞宣傳引導,強化輿論引導和輿情管理,及時回應熱點關切,增強社會各界抗擊疫情、恢復生產的信心。

        第2篇:社會經濟分類范文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GIS)作為一種空間信息處理與分析技術,以它為核心建立社會經濟統計地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各專業統計數據基于時空框架的集成和整合,集成傳統的統計數據管理和分析手段,并為統計數據資源的分析和綜合開發利用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在統計信息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社會經濟信息指一個地區或某個行政區域各政府部門所收集的各類反映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現狀的數據庫資源,其主要內容包括:地理與自然資源信息、人口信息、基本單位信息和宏觀經濟信息等。社會經濟信息是實行科學決策和管理的一項重要參考,是認識區情、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據。統計信息是社會經濟信息的主體,將社會經濟現象數量化,是人類深化對客觀世界認識的重要途徑,是進行科學決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據,也是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素材。

        一、社會經濟地理信息系統中元數據的提出

        在社會經濟統計地理信息系統的搭建過程中,面臨著海量信息資源、信息資源分布式存儲、數據庫異構化,統計數據多時段性等問題。將這些數據進行整合和集成,從而實現數據的共享是系統實現的關鍵。另外,由于統計指標體系復雜而多變,因此不同于一般的數據結構和數據內容相對穩定的管理信息系統,它必須有效管理不斷擴展和變化的數據,而且能夠自動適應數據的變化。元數據是為了使人和計算機更好地了解數據而抽象出來的對數據的描述。針對統計數據的特征,通過建立元數據庫,不僅實現數據源的整合,還充分滿足了系統的自適應性。

        元數據是描述數據的數據。傳統的圖書館卡片、出版圖書的版權說明、磁盤的標簽等都是元數據。在地理信息數據中,元數據是說明數據內容、質量、狀況和其他有關特征的背景信息。其內容主要包括:對數據集的描述,對數據集中各數據項、數據來源、數據所有者及數據序代(數據生產歷史)等的說明;對數據質量的描述,如數據精度、數據的邏輯一致性、數據完整性、分辨率、元數據的比例尺等;對數據處理信息的說明,如量綱的轉換等;對數據轉換方法的描述;對數據庫的更新、集成等的說明。

        二、元數據庫的作用

        紙質地圖中,元數據主要表現為地圖類型、地圖圖例,包括圖名、空間參照系和圖廓坐標、地圖內容說明、比例尺和精度、編制出版單位和日期及更新日期、銷售信息等。在這種形式下,元數據是可讀的,生產者和用戶之間容易交流,用戶通過它可以非常容易地確定該書或地圖是否能夠滿足其應用的需要。社會經濟地理信息系統中元數據的主要作用有四個:

        1.數據分析需要。地理空間數據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統有別于其他信息系統的功能,數據分析的每一個過程都要有地理空間元數據的支持。如在疊置分析中,首先系統獲取要分析的地理空間數據的坐標體系、空間位置等信息以便將數據顯示到一起;然后獲取數據的空間信息,將相應的空間特征合并到一起;接下來獲取屬性數據的結構信息,把相應的屬性合并到一起;最后通過數據的結構信息把分析結果存儲到新的數據中。

        2.系統完整性和可擴展性需求。面向對象的地理信息系統的目標之一是把客觀世界中的地理過程或特征表現為類的例子,過程的復雜性導致“類的類”結構。為保證對數據的處理應該獲得數據結構靜態信息和系統運行中臨時形成的面向對象數據結構和系統結構的動態信息,即數據和系統的元數據。開放地理信息系統的特點之一是功能的可擴充性,運行添加的功能塊必須獲取該模塊對特殊地理空間元數據和因該模塊的添加引起的系統運轉和數據處理過程中系統動態信息。

        3.瀏覽查錯功能需求。對數據集空間和屬性特征瀏覽時GIS需要解譯數據結構及具體內容,而這些信息是以元數據來表達的。在查錯時使用地理空間元數據和系統動態信息有助于檢測數據處理及系統運行狀態。

        4.程序生成。如果允許訪問元數據,則可以利用關于結構的信息自動生成可實現某些特殊功能的程序,如數據庫查詢的優化處理等。

        三、元數據管理功能的實現

        目前,元數據管理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創建一個專門的元數據庫或目錄,這種方式被稱為“數字圖書館”;另一種是建立分布式的元數據倉庫,并用網關服務器將它們連接起來,這種方式被稱為“數據交換中心”。在本系統中,采用“數字圖書館”的形式,建立專門的元數據庫。將地理空間元數據信息進行分類和規劃,確定各元數據項的類型和長度,并建立相應的地理空間元數據庫;利用各種編程工具實現地理空間元數據管理系統,完成對地理空間元數據信息的增、刪、改、查、打印預覽、輸入輸出等功能;通過元數據庫加速對數據庫系統的查詢和檢索;通過元數據庫對系統數據庫進行修改和調整。

        四、社會經濟統計信息元數據的邏輯設計

        第3篇:社會經濟分類范文

        【關鍵詞】社會經濟狀況差異;教師行為;學生行為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08)13―0038―04

        一 目標縣、鄉、鎮情況概述

        在本次調研中,我們先后走訪了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新街鄉轉山包小學、鎮雄縣以古鎮巖洞腳小學等103所小學,從中選出23所社會經濟狀況較好的學校,如鎮雄縣場壩鎮孫家寨小學等,和28所社會經濟狀況較差的學校,如昭通市魯甸縣茨院鄉田合小學等。場壩鎮位于鎮雄縣城西南面,距縣城23公里,是通往以古、坪上、安爾三鄉的交通樞紐 。茨院鄉是一個回族鄉,是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后新建鄉之一,位于魯甸縣城東北部,與昭陽區的永豐鎮、蘇家院鄉以及魯甸縣的桃源鄉、文屏鎮、小寨鄉毗鄰,是魯甸僅有的3個壩區鄉鎮之一,是重要的農產品基地。本次調查是對23個目標縣、鄉、鎮進行課堂觀察,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二 設計過程

        1 課堂觀察作為一種教育研究方法,能為課堂研究和教育學研究提供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在國外一些國家,課堂觀察的理論研究及應用已較為成熟,各種完備的觀察體系為教育研究者和教師廣為使用,相比較來說,國內對課堂觀察方法的重視及其研究顯得十分欠缺。課堂觀察是一種科學的觀察,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觀察,即日常的觀察(包括有意和無意)。[1]課堂觀察是在一般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特殊的技術,它有明確的觀察目的,除了運用個體的眼睛、心智之外,往往還要借助一些特制的觀察工具。課堂觀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課堂觀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2]現代社會、家長和學生對教師職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不僅要求教師要接受專門的職業培訓,而且要求教師對工作具有高度的自覺意識和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中常常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我們經??吹?,在課堂上教師非常忙碌,很少有那種職業需要一天與人發生千次以上的互動,而老師們幾乎天天如此。而且在頻繁的互動中,老師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學生以及學科知識傳授上,致使老師們很少對自己的行為有自覺意識,無論這些教學行為有效還是無效。課堂觀察在促進教師增強自我反思意識,研究自我意識起著重要作用,它幫助老師們提高對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的自覺意識,從而幫助老師們改進教育教學行為,加強有效行為。比如,“提問”是我們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方式,我們在課堂觀察中發現,有不少老師的提問往往使用一種固定的程式,而自己并沒有自覺意識到。他們提問有時可能只是為了調控和管理課堂,或者大多是一些簡單的知識型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并不足以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對學生的幫助不大。所以我們需要細致的對提問的類型、提問發生的情景、提問的語言、提問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等活動的影響等問題進行研究反思,以提高提問的有效性。無疑這樣細致的觀察研究促進了教師專業實實在在的發展。

        2 評價方法有很多,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兩種,就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看,對于教學的評價一般都是定性評價,受國家SBEP科研項目的啟發,在弗蘭德斯課堂觀察量化表上進行改進,做出量化評價表,在每兩分鐘內記錄教師和學生的基本課堂表現行為。

        弗蘭德斯課堂觀察法(如表2.1)是一種把課堂的言語活動分為十個種類,每個分類都有一個代碼的量化方法(即表示這類行為的數字),即通過量化表獲取課堂教學的教師和學生基本呈現行為。 br>

        3 將弗蘭德斯課堂觀察量化表改進,求參加聽課的兩位教師能夠在每兩分鐘內記錄教師和學生的基本課堂表現行為,按計劃準時到教室,坐在教室后排。按照聽課記錄表的程序。保證每兩分鐘教師和學生表中起碼有三個勾(即三種行為)。表2.2-2.4為教師行為觀察表,表2.5-2.7為學生行為觀察表。

        三 數據的獲取與分析方法

        將收集來的課堂觀察表的數據輸入到Excel表格中,“畫鉤”記為1,“未畫鉤”記為0,錄入完畢,用SPSS對Excel表中的數據進行篩選,得到不同社會經濟狀況下教師行為和學生行為的數據,使用SPSS與Excel交互進行數據處理,計算出各類活動的統計數,并用圖表的形式呈現,其中序列1(藍色)代表社會經濟狀況較好地區的學校,序列2(紫色)代表社會經濟狀況較差地區的學校。同時筆者就差異較為明顯的項進行理論和實際的分析,如下所示:

        教師行為情況統計:

        由圖3.1可以看出,在教師教學組織上,社會經濟狀況較好和較差地區沒有明顯差異,課堂組織形式基本相似,都以全班學習活動為主;由圖3.2可以看出,社會經濟狀況較好地區教師提問開放性問題(圖3.2中的B4)和做出開放性反饋(圖3.2中的B6)要明顯多于社會經濟狀況較差地區。所謂開放性問題是指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的問題,可能有許多答案全都對,通常是教師要求學生去想象或分析,這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將新知識在自身原有經驗基礎上進行意義建構,從而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這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完全吻合;由圖3.3可以看出,社會經濟狀況較好的地區教師演示和展示明顯多于社會經濟狀況較差的地區,而社會經濟狀況較差的地區教師巡視明顯多于社會經濟狀況較好的地區,這說明在社會經濟狀況較好的地區教師更體現出了課堂組織者的作用,而過多的巡視即留給學生過多的自由時間,不利于小學課堂教學,新課程標準也提出過,教師要做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

        學生行為情況統計:

        由圖3.4可以看出,在學生行為教學組織上,社會經濟狀況較好和較差地區沒有明顯差異,課堂組織形式基本相似,這與教師行為的數據和圖表是吻合的;由圖3.5可以看出,社會經濟狀況較好的地區學生回答開放性問題(圖3.5中的B4)要明顯多于社會經濟狀況較差的地區,回答開放性問題能夠發散學生思維,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社會經濟狀況較好的地區的學生向老師澄清提問明顯少于社會經濟狀況較差的地區,這表明師生之間交流和溝通的障礙較少,筆者根據對當地實際情況的調查,認為社會經濟狀況較差地區學生向老師澄清提問過多也與該地區普通話水平較低有著極大的關系;由圖3.6可以看出,社會經濟狀況較好地區的學生用教科書作練習(圖3.6中的C3)要明顯多于社會經濟狀況較差地區的學生,社會經濟狀況較好地區的學生觀察老師或同學活動(圖3.6中的C5)要明顯少于社會經濟狀況較差地區,這說明社會經濟狀況較好地區課堂要比社會經濟狀況較差地區的課堂更加有序、充實。

        四 結論

        新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的最佳發展為宗旨,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需要,力求高效化、特色化、最優化,從而進一步提高素質教育和教育現代化水平。從本次調查來看,社會經濟狀況較好和較差地區在教師行為和學生行為上都存在明顯差異,在地理位置上,社會經濟狀況較好的學校通常在鄉鎮上的中心?;蛲晷《鐣洕鸂顩r較差的學校通常遠離鄉鎮,從這個統計上來說,教師行為的變化更應該關注遠離鄉鎮的小學(如村小、教學點等),那么師訓也應該放在這些學校群的教師。

        參考文獻

        第4篇:社會經濟分類范文

        關鍵詞:社會經濟統計學;數理統計學;關系解析

        中圖分類號:C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4-0003-02

        一直以來,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之間的關系都是我國統計學領域研究的重點??v觀當前統計學領域當中,對兩者之間的關系主要分成兩種看法。其一,持“分”的態度,部分學者認為應該將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分別按照各自的理論基礎、內容結構進行分割式的縱向發展。其二,持“合”的態度,很多學者認為應該將二者融為一體,通過相互借鑒、相互學習的形式,促進二者之間的和諧共處與進步,從而既可以用來對自然現象進行認知,又可以使其成為社會現象認知的工具,切實地便于人們更好地工作與學習,為統計工作帶來更多的便利,并揭示自然規律和社會現象。為了深入探究該問題,本文將針對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的關系進行詳細的解析。

        一、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的概述

        1.社會經濟統計學。社會統計學派的創始人是德國的經濟學家、統計學家克尼斯,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有恩格爾、梅爾等人。他們的觀點融合了更早的國勢學派和政治算術學派,認為統計學在學科性質上是一門社會科學,是研究社會現象變動原因和規律性的實質性科學。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科學本身不斷地向細分化和定量化發展,社會統計學派為了提供更有效的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也日益重視方法論的研究。如今,社會經濟統計學分科包括農業統計、工業統計、人口統計、社會統計、金融統計、國民經濟核算等,是一門涉及范圍相對廣泛的學科。目前,社會經濟統計學活躍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社會經濟統計學是以社會再生產理論為依據,研究國民經濟的生產、分配、流通、使用各環節的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情況的科學[1]。社會經濟統計學主要針對社會經濟各項活動的相關規律內容進行詳細的研究,以反映出國民經濟運行當中的各種數量關系和數量規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為了能準確掌握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社會經濟統計研究工作顯得更加重要。

        2.數理統計學。數理統計學派的產生與概率論的發展緊密相關。瑞士數學家伯努利對大數定律的論證,法國數學家棣莫弗發現了正態分布的密度函數,以及顛覆經典統計學的貝葉斯理論等都極大地推動了數理統計學的理論發展。數理統計學是研究社會和自然界中大量隨機現象數量變化基本規律的一種方法,可分為描述統計和推斷統計。描述統計的主要任務是搜集資料,進行整理、分組,以計算各種特征指標,描述資料分布的集中趨勢、離中趨勢等。推斷統計則是在描述統計的基礎上,根據樣本資料對總體進行推斷和預測[2]。數理統計學在實際運用的層面上,涉及到的范圍極其廣泛,也是一門社會基礎性的學科。并且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數理統計在理論研究和應用方面也得到更深層次的發展。數理統計學可以切實有效地利用先進的數理統計知識,為行動和決策提供強大的數據依據。在各類社會問題的處理工作中,都可以通過數理統計學的手段,針對相關數據進行專業的分析和處理,以進行預先判斷并提供相關決策。

        二、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的關系

        1.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的聯系。統計學本身起源于對社會經濟問題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末期。在奴隸社會制度的早起,需要針對奴隸社會的人口數量以及土地進行丈量與統計,雖然只是簡單的登記和計數,但最初的社會經濟統計學可以說已經出現了萌芽。之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經濟的進步,人們開展了大量的社會經濟統計活動,在資本主義社會時期,社會經濟統計學的應用已經到達了一個巔峰。在資本主義環境之下,社會資源更加炙手可熱,社會分工更加明確。隨著人們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在實踐的過程中,社會經濟統計學的使用也更加成熟。早期的概率論所研究的問題基本都來自于當時比較泛濫的賭博活動。17—19世紀,不少數學家都對概率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數理統計學隨著概率論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雖然從時間上看,形成要晚于社會經濟統計學,但發展飛速。數理統計并非完全獨立于社會經濟統計,它是在統計學的發展階段中形成的一種分析數據的方法,社會經濟統計學在分析問題時同樣需要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知識的支持。近代,數理統計學的發展勢頭迅猛,甚至有一些看法認為統計學幾乎就是數理統計學。然而社會經濟統計,作為對社會經濟現象的一種調查研究活動,在社會發展中絕對有其存在的意義。有學者提出,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之間的關系與牛頓的力學和相對論力學的關系十分相似。相對論力學在接近光速時使用,而大多數情況是遠離光速的,此時使用牛頓力學既準確又方便,社會經濟統計學在描述變量時使用,數理統計學在描述隨機變量時使用[3]。隨機變量是隨機現象下的變量,變量與隨機變量的這種聯系揭示了在一定條件下,社會經濟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之間存在可以相互轉化的關系。

        2.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的相同之處。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具有一定的相同點,都能夠有效地針對客觀的事物進行充分的統計,并且針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趨勢、發展規律進行研究。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兩者在研究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都能夠利用歸納、推理的研究手段分析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對客觀,且具有建設性的解決建議。學術界在對于數理統計學進行表述時,都明確地說明了數理統計學是對隨機現象的數量變化進行統計,并對研究對象進行規律性的研究和問題揭示。但是針對社會經濟統計學來說,學術界對其的界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一些學者認為,社會經濟統計學是獨立的社會學科,在應用的過程中,一般是將具體時間、具體地點、社會現象中所表現出的經濟活動內涵進行闡述,有效地揭示其數量表現以及規律特點。另一部分學術工作人員認為,社會經濟統計學應該被歸納到統計學當中,并在重大社會事件中詳細地分析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在經濟現象的積極引導之下,對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4]。從長期的社會實踐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環境中來看,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兩者的實際研究對象相同,并且兩者都能夠對統計規律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探究。兩者從研究對象的角度來看,都能夠將某一人、某一事物、某一項目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還可以針對部分進行劃分,分別是研究目標、研究客體,并能有效地分析出研究對象的客觀發展規律。

        3.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的不同之處。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的區別與差異也是非常顯著的,其主要的差異有以下幾點:其一,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兩者研究范圍不同。針對社會經濟統計學來說,一般是針對社會經濟現狀內容進行分析。針對數理統計來說,不僅可以對社會經濟現象進行分析,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針對自然現象進行數據分析處理。相較于社會經濟統計學來說,數理統計學所涉及到的應用問題相對比較廣泛。社會統計學雖然研究范圍相對狹隘,但是社會經濟當中所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從廣義的層次上來說,社會經濟不僅涵蓋了人們的物質、精神、自然環境的再生產活動,而且社會經濟統計學當中的各項內容又存在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特點。所以,在社會經濟統計學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研究對象與物質、精神、自然環境等內容之間的關系[5]??陀^來說,社會經濟統計學涉及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次領域當中。而數理統計學一般是針對研究對象的自然現象進行研究,利用隨機現象的手段,結合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預測和體現出隨機現象的可能性。其二,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的理論基礎存在差異??陀^來說,數理統計學的核心理論基礎內涵便是概率論、統計推斷理論。尤其是針對抽樣推斷來說,更是以概率論的大數法作為核心理論基礎。

        總而言之,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作為我國社會學科的基礎內容,都是在統計學的基礎上所衍生出來的內容??陀^來說,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兩者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層面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同之處,但是在研究范圍以及理論基礎層面當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在實際運用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清晰地認識到兩者的優勢和兩者之間的區別,不能夠將兩者一概而論,更不能將兩者進行分離。另外,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的研究范圍,在一定的條件下其實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對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學科,相信今后可以相輔相成,繼續發展壯大。

        第5篇:社會經濟分類范文

        關鍵詞:創意產業;社會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17-0174-01

        一、《中國藏族首飾品資料庫的研究》項目的相關介紹

        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了解到許多關于藏族首飾品的創意產業,如成都市“民族用品一條街”,拉薩市的“八廓街”,“成都的八廓街”,供藏餐的“風情屋”、“香巴拉藏餐店”,還有同時經營中餐與藏餐的“巴適快餐”餐館等等,這些創意產業都有很紅火的發展現狀與前景。我們項目組主要收集、研究我國藏族特色飾品首飾的資料。系統整理圖書、雜志、網絡、電影中有關中國藏族手鐲、手鏈信息;走訪四川藏區采集資料;對部分相關圖片完善和還原最后進行系統整理,以建成一個以圖片、文字等方式詳細描述藏族首飾、體現藏族文化的資料庫。來填補藏族飾品文化在數字化方面的空白,以方便相關專業人士以及民族飾品愛好者查找使用。

        通過對四川大學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中國藏族首飾品資料庫的研究》的實施,我們了解到了許多藏族首飾品的創意產業,這些創意產業的價值已遠遠超出商貿本身,它不僅促進了各大都市及周邊地區的商業繁榮與多元文化交融,增強了內地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輻射與聯動,弘揚了少數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對大都市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對增進各民族之間的溝通與認同,對中華多元一體格局不斷得到鞏固與拓展有著深遠意義。這讓我不禁想到傳統文化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之密切。

        二、對傳統文化與創意產業的感悟

        (一)社會經濟的發展是藝術發展的基礎

        人們必須先要解決衣食住行等基本問題,然后才能從事類似于藝術、科學、宗教等的活動。

        在一個高度發達的商品化社會,離不開金錢。金錢,是藝術發展的物質基礎,而活下去都是問題,遑論藝術創造。事實也確乎如此。正如藏族服飾文化,它歸依自然,順天而行,他們直接從大自然的啟示中尋找色彩和圖案。這種對生命、對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強烈渴望與需求,激發了藏族人民的創造力。這樣一種生活態度和審美意識,使他們的首飾審美觀始終具有濃郁的生命氣息。藏族首飾那鮮純亮麗的色彩則是生命的力量與熱度。

        好的藝術精品,可能是由一個為了掙錢而努力的天才創造的。一個對藝術有著堅定的信念,但缺少創造力的人,未必能創造出好的藝術品。很多事實證明,中國藏族傳統文化只有通過市場這塊沃土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其社會價值、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

        (二)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藝術發展的繁榮

        總覽社會的發展,有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藝術的發展不會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受阻礙。藝術的發展會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例如,拖地的裙子和長長的袖子是藏族服飾特點,這主要是因為藏族居住的地區較為寒冷,為了保暖,他們習慣穿較厚和較長的衣服。如果說藏族服飾是藝術品的話,那么惡劣的生存環境和低下的經濟狀況,就是這個藝術品極好的誕生環境。

        當藝術成為商品,人的物質生產與藝術生產終將打破本不該有的界限, 在更高的歷史階段回歸其人文本質。未來的藝術,將是既符合審美規律又符合經濟規律的藝術,未來的經濟也將是既符合經濟規律也符合審美規律的經濟,這樣的發展才是合乎人的全面性的發展。

        (三)藝術發展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藝術商品化是現在藝術走向大眾的必然之路。商品化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它不僅滿足了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也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其次,藝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就像藏族文化,作為我國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服裝設計師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給人民帶來無盡的精神享受,啟發人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挖掘藏族服飾深層的文化內涵、將該民族最本質的精神風貌和最具特色的文化情趣展現出來,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

        人們把對藝術品的預期目的和觀念具體化、實體化,進行經濟建設活動,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總之, 我們要深入、細致地理解當代社會中藝術與經濟互滲互動的一體化趨勢。藝術使新時代的物質生產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舊有的抽象與封閉,從象牙之塔走向更廣泛、更大眾化的日常生活。

        第6篇:社會經濟分類范文

        關鍵詞:社會經濟演化;拉馬克主義;意向性;學習與模仿

        中圖分類號:F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169(2012)03010406

        一、導 言

        19世紀中后期以來,許多學者認識到,社會經濟的動態過程呈現出了與生物演化(進化)相似的特征\[1\](P65)\[2\](P115-116)\[3\](P3),他們因此也稱社會經濟的動態過程為社會經濟演化,還提出了構建社會經濟演化理論的任務\[4\](P373-397)\[5\](P18-19),并提出了累積因果循環說\[4\](P373-397)、創新推動的非均衡演進說\[6\](P73-74)、遺傳結構主義的制度變遷說\[7\](P15,99)\[8\](P7-8)\[9\](P46)、演化理性的自發秩序說\[10\](P211-221)\[11\](P44-63)、基于關聯反饋的路徑依賴說\[12\](P331-337)\[13\](P116-131)等社會經濟演化學說,但直至當前,規范化的、具有理論說服力和解釋力的社會經濟演化理論尚未構建出來\[14\](P8)。

        演化廣泛地存在于物理現象、化學現象、生命現象、經濟與社會現象之中,但科學研究至今仍未構建出一般演化理論,為諸領域中的演化分析提供理論指導。生物演化研究由于可獲得大量的古生物化石作實證,加之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揭示了生物遺傳的微觀實現機制,因此,率先構建起了相對系統與完善的學科層級的演化理論——綜合了達爾文進化論和孟德爾遺傳學說的新達爾文主義,這一理論也成為了相關演化研究借鑒與比較的對象。社會經濟學者如哈耶克、諾斯、納爾遜和溫特等,生物學者如赫胥黎、梅達沃、多布然斯基等,以及哲學家如波普爾等,均對生物演化與社會經濟演化作了比較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在總體上得出了社會經濟演化與生物演化間存在廣泛而深刻的機制差異的結論。例如,赫胥黎認為文化演化是一個和生物演化極為不同的過程,有自己的規律、機制和模式,不能單純從生物學基礎上加以解釋\[15\](轉引自\[18\](P23))。波普爾也認為“文化演化通過另一些方式繼續著遺傳演化的過程”\[16\](P48)。哈耶克、諾斯、納爾遜和溫特則明確地斷言,經濟演化是拉馬克主義的\[17\](P15)\[18\](P24-25)、意向性支配著經濟演化\[9\](前言)、經濟演化難于貼切類比生物演化中基因突變和性別重組機制\[9\](P61)。的確,社會經濟演化是由有意識的人參與的,而長久以來我們總試圖把“人”置于一種宇宙殊的地位上,這當然會潛在地指引學者們刻意地找尋社會經濟演化與生物演化的差異,以及將一些細節層面的差異放大到機制層面。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蒙指出,人類認知的發展已使我們認識到,人,包括人類的意識,并不是游離于自然規律之外的特殊事物①。這啟示我們,生物演化與由有意識的人參與的社會經濟演化的同一性應是相當廣泛的②。而且,在認知邏輯上,生物演化與社會經濟演化作為在現象特征上呈現出了廣泛同一性的兩種子類演化現象,應能在本質上作同一性的理解。雖然以上兩點尚不足以推斷出社會經濟演化與生物演化在本質上是同一的,但審視那些將社會經濟演化與生物演化嚴格區隔開來的諸觀點還是必要的。特別是,那些將社會經濟演化與生物演化嚴格區隔開來的觀點多由一些著名學者提出、宣揚及反復強調,它們已為社會經濟演化研究設定了。但如果這些觀點存有差誤,就會成為社會經濟演化研究發展的沉重理論包袱,阻礙我們對社會經濟演化機制的深入理解。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5月第12卷第3期 雷國雄:社會經濟演化研究中三大共識的再審視 二、社會經濟演化是拉馬克主義式的嗎?

        生物演化學說中有拉馬克主義③(Lamarckism)和達爾文主義(Darwinism)兩大理論傳統。拉馬克主義認為生物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環境發生變化時生物就會發生相應的變異,以適應新的環境條件,并且獲得的性狀能夠通過生殖細胞直接傳遞給后代。達爾文主義則認為生物會發生自然的變異,在生存競爭中,有利的變異將較多地保存下來,有害的變異則被淘汰。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前期,生物演化學說一直圍繞生物演化到底是拉馬克主義式的還是達爾文主義式的展開爭論。直到奧古斯特?魏斯曼明確地證明了拉馬克主義的“獲得性遺傳”不可能成立,以及結合達爾文主義與孟德爾遺傳學說,并以分子生物學為基礎的新達爾文主義提出后,相關的爭論才趨于平息④。達爾文主義勝利的結果之一就是強化了對生物特性之先天與后天的區分:能夠經由生物性機制遺傳的生物特性是先天的,反之則是后天的。這隨即就導出了一條判定拉馬克主義的延伸標準:凡是探討那些在達爾文主義看來的后天性生物特性的遺傳問題的學說,就是拉馬克主義的。

        哈耶克在這一判定標準上作出了社會經濟演化是拉馬克主義式的判斷。他說:“生物進化論現在已排除了后天獲得特征的遺傳,但是所有的文化發展都是建立在這種遺傳上,即那些以指導個人之間相互關系的規則為表現形式的特征,它們并不是個人固有的,而是在學習中掌握的。按現在的生物學討論所采用的說法,文化進化是在模擬拉馬克主義。”\[18\](P48)納爾遜和溫特宣稱他們是毫無羞愧的拉馬克主義者時也說,他們所構建的經濟演化理論“考慮了獲得特性的‘遺傳’”\[17\](P15)。

        但哈耶克等人并未意識到,將生物演化研究中的拉馬克主義延伸判定標準沿用到非生物演化研究領域已在邏輯上犯了忽略前提的錯誤,這一錯誤在完整的命題表述形式下即可呈現出來:社會經濟演化中傳遞的均是在達爾文主義生物演化學說看來的后天性事物。具體地說,在我們研究社會經濟演化如制度的演化時,我們并不能斷然地說制度對制度的演化而言是后天的,因為在邏輯上,在我們所構建的制度演化學說中,應該另有一個先天與后天的區分,而不是援引其他理論中的區分。

        并且,更有可能的是,先天與后天的區分對社會經濟演化而言,是不完全的。在社會經濟演化中,文化、習俗與制度接受不斷變化著的社會經濟環境的選擇,進而經由學習與模仿在社會中向后傳遞,是社會經濟演化中的先天性事象;而隱默性知識卻不能通過學習與模仿在社會中傳遞,是后天性事象。除此之外,還存在著那些基于人的生物性的知識,即固化在基因中的知識,它們在生物演化理論看來是先天的,但在社會經濟演化慣常的數百年乃至數千年的視域上可以認為既沒有新元素加入進來,也沒有元素被淘汰出局,是給定的。比照生物演化學說中作出先天與后天區分的思維,應稱為先先天(Antenature)的。

        哈耶克認為,一切演化,無論是文化的還是生物的,都是對不可預見的事情、無法預知的環境變化不斷適應的過程\[18\](P24)。按照這一理念,我們應能構建起人的知識演化模型,其中的人以其生物性知識、社會性知識和個人知識不斷地適應著不可預見的事情、無法預知的環境變化。的確,在高效地適應自然環境,如溫度、濕度、氣壓、光照、營養供給等方面,人類還主導性地依靠著那些固化在基因中的知識。例如,我國地區的居民有一種調節體內紅細胞數量的基因,因此適應于該地區稀薄的空氣。現代人類也常用技術手段來應對這些問題,如安裝供氧設備、使用空調、藥物等,但這些手段的效率根本不能與那些生物性機制的效率相比擬。而在機敏地適應社會經濟環境方面,人類則主導性地依靠著手口相傳的文化、習俗與制度⑤。在這樣的人的知識演化模型中將只有區間:經由人的生物性傳承的知識區間、經由人的社會性傳承的知識區間和僅在個體內部傳承的知識區間,而無需作出先天與后天的區分。當然,在邏輯上我們并不能在該人類知識演化模型基礎上斷言,由于經由人的生物性傳承的知識區間是達爾文主義演化的,同一模型中經由人的社會性傳承的知識區間也應是達爾文主義演化的,但我們可斷言,研究者并不能根據社會經濟演化所分析的是在生物演化理論看來的后天性事物,就確定無疑地宣稱社會經濟演化是拉馬克主義式的。

        三、意向性支配著社會經濟演化嗎?

        彭羅斯指出,協商行為和計算行為是人的行動在經濟領域的特征,意向性是不能在經濟理論中排除掉的\[19\](P804-819)。這一無可辯駁的觀點當然潛在地支配了學者們對于社會經濟演化的研究。赫什萊佛提出,人能有意識地進行優化——或者我們常常認為人是這樣的——而對除了少數高等生物的其他生物,選擇與戰略僅僅是隱喻的,這是要構建的經濟演化理論與社會生物學的一個明顯差異\[20\](P1-52)。阿爾奇安構建了一個依賴于機遇而不是最大化理性的經濟變遷模型,但他卻在同一模型中自相矛盾地提出,人類的適應——模仿與試錯搜索——是有意識地進行的\[10\](P211-221)。諾斯認為,經濟演化中的選擇機制不同于生物演化論中的優勝劣汰,是由人們對最終結果的信念支配的,參與者的意向性是人類演化變遷的關鍵\[9\](前言)。納爾遜和溫特則提出,經濟變遷中存在兩種選擇:一是對企業的選擇,是達爾文意義上的被動選擇;二是適應性學習,是一種反映企業意圖的選擇,是意向性的主動選擇\[17\](P14-15)。社會經濟動態自然是由具有意向性的人類活動推動的,模擬這一動態過程的社會經濟演化理論當然不能排除人的意向性,但這并不足以使我們如諾斯那樣斷言,“參與者的意向性是人類演化變遷的關鍵”。

        在理論上,動態過程可以分為數種類別,演化只是其中的一種。社會經濟處于動態過程之中,我們識別出這一動態過程具有顯著的演化特征,并將其稱為社會經濟演化,但我們并不能斷言,這一動態過程是純粹的演化過程。社會經濟動態中也存在著大量非演化的變化,它應是一種由非演化與演化雜合成的復雜現象。同樣,人類的行為也是雜合性的,兼有理與非理。因此,我們在邏輯上就不能斷言,由具有意向性的人類活動推動的社會經濟動態中的演化過程是由意向性支配的,因為存在著如下的邏輯可能:人類的意向推動形成社會經濟的非演化性動態變化,而人的非意向推動形成社會經濟的演化。

        事實上,意向并不能將一般生物與人區別開來。生物也有意向:蜜蜂會循著花香采蜜,雛鳥會喳喳鳴叫爭取食物,狗會搖尾巴招惹人的喜愛。但生物卻不能意向性地影響生物的演化,它們根本沒有這一方面的意向。人類好像有一種強烈的按照自己的意向左右社會經濟演化的沖動,并且人類也總是在意向性地規劃與設計著未來的社會經濟模式。但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是否存在這種意向,而在于這種意向是否能夠達成。門格爾指出,社會現象的起源與自然有機體的起源具有類似性,大量的社會制度對于整體的某種令人驚異的明顯的功用,并不是刻意追求此一目的的那種意圖的產物,也不是社會成員協定或實證立法的結果,而是自然的結果\[2\](P116)。哈耶克也明確指出,演化著的社會經濟秩序,如文化、制度等,是一種自發秩序,是福格森所謂的“人類行為的結果但卻不是人為設計的結果”\[21\](P458-468)。人類根本不能按意向性來設計社會的文化、制度,那樣的意向性都是“致命的自負”\[18\](P73)。

        社會經濟演化研究雖然尚未闡明演化的機制內涵,但不少學者已認識到,演化是不確定性變化下的一種適應性過程\[9\](P17)\[10\](P211-221)\[18\](P24),這在邏輯上也是明確的:不論社會經濟是由理性的行為者還是由非理性的行為者的行為構成的,如果其運行在確定性之下,就必然會陷入靜止狀態(包括熊彼特在《經濟增長理論》中描述的“循環流轉”狀態),而不會呈現出演化的那種持續緩慢的變化特征。意向性對作為不確定性變化下的適應性過程的演化顯然不可能有意義,因為“不知道的也是不能計劃的”\[18\](P96)。可見,社會經濟中的演化事象并不是人們可以按他們的意向塑造的。

        在納爾遜和溫特、諾斯等學者看來,人類意向性地支配著社會經濟演化還表現在,當人們對當前的制度、技術、慣例的績效不再感到滿意時,就會在壓力下創造出新的制度、技術與慣例\[8\](P14-15)\[17\](P157-176)。林毅夫甚至認為,激勵著意向性創新(在實驗室中作的系統性的試錯搜索)的制度的缺失是中國在元明以來落后于世界(即李約瑟之謎)的主要原因\[22\](P244-291)。這種主動性的機制在生物演化中顯然是不存在的,因為生物演化中的基因突變(即創新)基本上以固定的頻率發生著。即使社會經濟中存有這種主動性機制,它也不能將社會經濟演化與生物演化區別開來,因為在事實與邏輯上,我們并不能基于人類具有這種推動社會經濟演化向前的沖動就斷言其支配著社會經濟演化。首先,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之一,門格爾稱之為閑散的好奇心,韋伯稱之為資本主義精神,熊彼特稱之為企業家精神。事實上,大多數人總是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著創新嘗試,只不過那些僅產生了較小的績效提升的創新嘗試以及那些數量更多的失敗了的創新嘗試往往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并把它們記錄下來而已。也就是說,創新可能是社會經濟演化中常態性的人類行為,學者們稱道的意向性推動的創新只是選擇性觀察與記憶的結果,是幻象。其次,社會經濟演化中的諸多創新,特別是一些具有重大意義的創新往往是偶然間得到的,并非意向性創新嘗試的結果。例如,倫琴發現X射線,弗萊明發現青霉素,洛倫茲發現混沌現象等,獲得的均是他們意向性研究目的之外的成果。其三,人類意向性創新特別是一些在事后看來的重大創新受到創新能力的約束,這種約束與生物演化受到基因突變發生頻率的約束相同。例如,福特一直想找到提高汽車裝配工作效率的方法,但長久以來都想不出好的方案,只是由于偶然參觀郵購公司的傳送帶,靈感突現才創新出了汽車生產流水線。凱庫勒構思苯的結構、門捷耶夫探尋元素周期律、漢密爾頓構思四元數的運算法則等都經歷了反復的猜想與驗證,并且按照他們自己的說法,都受到了靈感的“扶助”。創新依賴于靈感的本質是創新依賴于時間,這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創新中更為明顯。人類社會產生新宗教形式、新道德規范、新流派藝術作品的頻率是非常低的,并且可以大致認為是以固定的頻率“生產”出來的,激勵對此往往無效。這樣看來,在由創新活動推動的社會經濟演化中,即使人類具有強烈的實現創新突破的意向性,這種意向性也不是社會經濟演化的決定因素。自然地,我們也不能根據人類具有強烈的實現創新突破的意向性就斷言社會經濟的演化是由意向性支配的。

        四、社會經濟演化與生物演化的

        傳承機制不同嗎? 在代際傳承形式上,生物演化與社會經濟演化表現出了諸多差異。例如,生物以有性繁殖(包括細菌繁殖中的基因片斷交換)的形式延續,DNA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機制作用,社會經濟則以學習與模仿的形式延續,并且不存在類似于DNA的有形事物;生物演化僅通過生理上的雙親傳遞信息,社會經濟演化特別是其中的文化演化則往往通過無數個“祖先”向后傳遞信息,并因此使得文化演化較之生物演化進展得更快\[9\](P61)\[18\](P24)。不少學者因此認為,社會經濟演化與生物演化在傳承機制上是不同的。那么,這些傳承形式上的差異是否足以支撐我們作出社會經濟演化在傳承機制上異于生物演化的論斷?

        生物有性的代際遺傳機制是如下展開的。在一般生物體的正常細胞中,有兩套由DNA記載著的遺傳密碼,一套來自父本,另一套來自母本。例如,人類的一套遺傳密碼由23條染色體(DNA長鏈)組成,因此每個正常的人體細胞中有2套共46條染色體,或者說23對染色體,其中一半來自父親,另一半來自母親。代際遺傳的第一步從生殖細胞的減數分裂開始,每個生殖細胞減數分裂后生成兩個細胞,稱為配子,其過程包括兩個組合。一是兩條分別來自父本和母本的相同序號的染色體相互靠近,在一定的點位鏈接,再分開為兩條染色體。在這一鏈接與分開的過程中,將發生基因片段的交換,如圖1中三個連續的放大框所示,由abcde基因片段組成的一條父本

        圖1 生物有性遺傳機制示意

        資料來源:作者根據相關生物學表述繪制。

        染色體與同序號的由a′b′c′d′e′組成的母本染色體經過鏈接與分開過程形成了兩條新染色體ab′cd′e和a′bc′de′(也可能在某些鏈接點不發生交換,形成如ab′c′d′e和a′bcde′的新染色體)。二是基因片段組合形成的各染色體按序號分別進入一個配子細胞,即將各同序號的兩體染色體分別送入兩個配子細胞,組配成兩套遺傳密碼,如圖1中“過程二”箭頭指向的變化所示。經過這兩個組合過程后,兩個配子中各含有一套遺傳密碼,并且這兩套遺傳密碼與分裂前的生殖細胞中的兩套分別來自父本與母本的遺傳密碼均不相同。當其中的一個配子經由受精過程與來自另一減數分裂形成的配子融合為一個正常細胞并發育成新生物體后,新生物體表現出來的特征將既不同于其祖父(母),也不同于其外祖父(母),而是一個全新的個體。提及生物遺傳物質DNA,研究者就會聯想到其可縱向拆開的雙鏈結構,并因此萌生出將與DNA相關的機制均歸之于這一奇特結構的想法。但值得強調的是,在生物代際遺傳的核心過程中,DNA的雙鏈在縱向上并不拆開,而只是在橫向上斷開后再接上,這種在橫向上可斷開再接上的性質提供的對遺傳信息的組合創新機制才是生物代際遺傳機制的本質,這一點早在18世紀初即已被法國遺傳學家莫佩蒂烏猜想到,并在DNA被發現的近100年前由孟德爾通過嚴謹的實驗數據分析提出??煽v向拆開的DNA雙鏈可實現對其自身的精確復制(其間可能發生差錯,即突變),也在生物代際傳承中發揮著通過復制形成多個后代的重要作用,但這一機制并不是生物代際傳承機制的核心。

        社會經濟演化通過學習與模仿傳承的本質也是組合創新。哈耶克指出,學習在本質上是組合性的,它使得不同天賦的個體通過吸收不同的傳統形成了社會經濟的無限多樣性,而如果學習是對同伴的完全復制,社會經濟中廣泛存在著的學習將減少其多樣性而不是如現實中的那樣保持或增加著多樣性\[18\](P146)。阿爾奇安指出,模仿均是非完全的,模仿者所模仿的只是某些看起來有助成功的獨特因素,是對他者與己者因素的組合\[10\](P211-221)。例如,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學習與模仿歐美,就不是一種完全的搬抄,而是結合日本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組合創新出了特色性的“神政的、家長式立憲主義”,既延續了日本傳統上的封建性因素,又引入了反映民主政治要求的立憲主義因素。

        當然,學習與模仿并不是如有性繁殖那樣兩兩封閉的,個體在構思一種新方法時往往汲取著眾多他者的新奇因素,但這可能只是我們僅注意到了那些成功組合的構成而忽略了各具體組合過程產生的誤解。應該承認,人的關注能力是相當有限的,他們在每一時點上往往只能關注一個人,甚至只能關注到一個人行為的某一個方面(類似于DNA上的基因的單元),他們在如此關注時,就在將其關注到的他者行為的新奇元素與己者的元素相組合,這個過程顯然是一種兩兩封閉的組合,甚至只是一種簡單到只變更一個單元的兩兩封閉組合。而且,人類還具有理性,他們能在信念知識的支撐下基本正確地判斷出諸多(但不可能是全部的)新組合方案的績效水平,這樣,不少績效水平較低的方案不經由顯性的執行過程就被排除了,而那些被我們注意到了的組合方案,則主要是理性不能確知其績效水平因而需通過顯性的嘗試來確定的方案,以及那些通過顯性與隱性試錯選擇出的績效水平相對最高并因此被反復執行著的方案。這些方案從構成元素來看有多個“祖先”,但若追溯其形成過程,仍是多輪兩兩組合的結果。

        而且,即使每一輪次的學習與模仿均發生在多名個體之間,也不足以使我們將其與兩兩封閉的有性繁殖式組合區隔開來。兩兩組合的組配成本當然低于多個體間的組配成本,但當個體之間差異較小時,兩個體間的組合將只能生成大量相同的個體,而多個體間的組合卻能保證組合出的新個體基本上是不同的。例如,如果DNA鏈僅由三個基因組成(或只有三個基因位上的基因不同),兩個體間的組合則最多只能生成8種新的個體類型,這樣,當繁殖倍率大于8時(現實中的繁殖倍率往往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兩兩封閉的組合模式就會產生出大量的重復個體,也就是說,其不能高效率地實現生產數量較多的差異性個體的機制功能。而在此情境下,多個體間的組合卻由于具有更大的組合空間,可保證新繁殖出的個體基本上是不同的,其支付較高的組配成本因而是值得的。在這一意義上,生物演化中的兩性傳承模式與社會經濟演化中開放的學習與模仿模式,就只是在不同情境下為有效率地達成產生出數量眾多的差異性個體的機制功能而選擇的不同形式而已,它們在機制層面上是相同的。

        五、結論與啟示

        按照許多學者的觀點,社會經濟演化研究已走過理論叢林階段,系統總結有關社會經濟演化研究的學派理論、基本觀點、一般認識等,構建包容多方面社會經濟演化現象的統一性理論,突破性地完成馬歇爾與凡勃倫提出的理論研究任務的時機已經成熟\[23\](P1-6)。在這一理論發展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對那些有關社會經濟演化本質與機制的諸觀點作深入的再審視,去偽存真,破除教條,為實現社會經濟演化理論研究的突破奠定基礎。

        誠如本文研究揭示出的那樣,社會經濟演化研究領域中的三大“共識”所依存的推斷邏輯均存在著差誤或漏洞,并不是確然成立的,其中,“社會經濟演化是拉馬克主義式的”論斷的推演邏輯犯了忽略前提的錯誤,“意向性支配著社會經濟演化”論斷的推演中存在未予考慮到的邏輯分支,“社會經濟演化以不同于生物演化的遺傳機制傳承”則屬認識狹窄,將細節層面的差異擴大到了機制層面。兩百余年的社會經濟演化研究產出了豐富的理論成果,也累積起了諸多的教條,只有以嚴密的邏輯分析為工具,不畏權威,敢于批判,才能揭示并破解這些教條,勘正社會經濟演化研究的方向,推動社會經濟演化理論的發展與成熟。

        參考文獻:

        [1] Spencer,H.Social Statics\[M\].New York:Augustus M.Kelley,1969 .

        \[2\] \[奧\]卡爾?門格爾.經濟學方法論探索\[M\].姚中秋,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

        \[3\] Spencer,H.The Principles of Sociology\[M\].New York:D.Appleton,1897 .

        \[4\] Veblen,T.B.Why is economics not an evolutionary scienc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898,(12).

        \[5\] \[英\]A?馬歇爾.經濟學原理\[M\].朱志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

        \[6\] \[美\]約瑟夫?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對于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周期的考察\[M\].何畏,易家詳,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7\] Ayres,C.E.Theory of Economic Process:A Study in the Fundamenta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

        \[8\] \[美\]道格拉斯?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劉守英,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

        \[9\] \[美\]道格拉斯?諾斯.理解經濟變遷過程\[M\].鐘正生,邢華,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10\]Alchian,A.Uncertainty,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0,(6).

        \[11\]\[英\]F?A?哈耶克.自由\[M\].楊玉生,馮興元,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12\]David,P.A.Clio and the economics of QWERTY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2).

        \[13\]Arthur,peting technologies,inereasing returns,and lockin by historical events\[J\].Economic Journal,1989,99.

        \[14\]宋勝洲.基于知識的演化經濟學:對基于理性的主流經濟學的挑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

        \[15\]Huxley,J.S.,T.H.Huxley.Touchstone for Ethics,1893-1943\[M\].New York:Harper,1947.

        \[16\]Popper,K.R.,J.C.Eccels.The self and its brain:An argument for interactionism\[M\].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77.

        \[17\]\[美\]理查德?R?納爾遜,悉尼?G?溫特.經濟變遷的演化理論\[M\].胡世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18\]\[英\]F?A?哈耶克.致命的自負——社會主義的謬誤\[M\].馮克利,胡晉華,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19\]Penrose,E.T.Biological analogies in the theory of the firm\[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2,42.

        \[20\]Hirshleifer,J.Economics from a biological viewpoint\[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7,(1).

        \[21\]\[英\]F?A?哈耶克.哈耶克文選\[M\].馮克利,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22\]林毅夫.李約瑟之謎:工業革命為什么沒有發源于中國\[A\].林毅夫.論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聯出版社,1993.

        \[23\]賈根良.演化經濟學譯叢總序\[A\].\[美\]霍奇遜.賈根良,等,譯.制度與演化經濟學現代文選:關鍵性概念\[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注釋:

        ① 西蒙在《管理決策新科學》一書中指出,“關于人的獨一無二性的定義,一直是人的宇宙和倫理系統的核心。有了哥白尼和伽利略,人,他不再是處于由太陽和星星圍繞著的宇宙的中心位置的人。有了達爾文,人,他不再是由上帝創造并特殊賦予靈魂與理智的人。有了弗洛伊德,人,他不再是其行為——潛在地——受理性精神支配的人。當我們開始生產能進行思維和學習的機器時,人即不再是唯一能對環境進行復雜地和有理智地操縱控制的人了?!?/p>

        ② 羅斯比就指出,拒絕生物學類比是愚蠢的,因為人類本身就是生物系統,見Selection Processes in Economics(2001)。

        ③ 霍奇遜和柯納森近來也撰文指出,將社會經濟演化視為拉馬克主義式的是誤導性的,見Dismantling Lamarckism:Why Descriptions of Socioeconomic Evolution as Lamarckian Are Misleading(2006)。但他們論證的邏輯并不簡潔,且未揭示出這一觀點所依存的邏輯中最關鍵的錯誤。

        ④ 但即使這樣,拉馬克主義并未完全敗北??芷站吞岢?,生殖細胞具有對生長力過去工作效應的記錄,就像和記憶相類似的情況,因此,某一器官如果在一新環境中變得更加有用,那么它的生長在每個世代中將會被促進,從而能更好地適應環境,見Edward Drinker Cope and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Evolutionary Theory(1977)。但在筆者看來,即使這一機制存在,其在生物演化中可能僅是次要的,而且這種記憶性機制也應是經由自然選擇留存下來的。

        ⑤ 不少學者認為,諸多生物性特征使得人類可以更好地進行社會交往,如低平的顴骨、暗紅的嘴唇等,但這并不意味著僅僅依靠這些生物性特征,人類就能高效地應對復雜萬變的人類社會。

        (責任編輯 朱 蓓)第12卷第3期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7篇:社會經濟分類范文

        關鍵詞:耦合度;社會經濟;資源環境;態勢;邊疆山區

        中圖分類號:F1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4161(2008)01-0059-05

        1引言

        耦合(coupling)是物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系統或運動方式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以至聯合起來的現象,是在各子系統間的良性互動下,相互依賴、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動態關聯關系[1]。當系統之間或系統內部要素之間配合得當、互惠互利時,為良性耦合;反之,相互摩擦、彼此掣肘時,為惡性耦合[2]。從協同學的角度看,耦合作用和耦合程度決定了系統在達到臨界區域時走向何種序與結構,或稱決定了系統由無序走向有序的趨勢[3]。目前,國內對“社會―經濟―生態”復合系統進行耦合分析的成果已頗為豐富。許多研究人員利用現代系統理論體系,建立非線性動力學模型來研究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的耦合狀態和規律[4~5]、人口與資源環境的演進態勢[2,6]、區域系統耦合狀態[7]、城鄉耦合地域空間演變規律[8]以及資源開發中的耦合效應[9]等內容,其理論和方法在區域層面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系統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該系統的穩定性、可控性決定著地球生命支持系統與人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能否實現,因此,對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系統的研究已成為自然與社會科學領域學者共同關注的焦點[10]。區域社會經濟系統建立于資源環境系統之上,并與之發生耦合關系。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通過資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能量與物質循環方式對資源環境產生脅迫作用。社會經濟發展所引起的環境效應又通過降低資源環境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而對其產生約束作用。在這種雙重機制作用下,如何實現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是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

        云南省地處祖國西南邊疆,土地總面積38.32萬km2,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復雜,是一個典型的低緯度高原山區省份,固有的生態環境脆弱,經濟尚不發達。1949 ~ 2005年,全省總人口由1595.00萬人增加到4450.40萬人,增加了2.79倍;經濟規模(GDP)由8.93億元增加到3472.89億元,增加了388.90倍。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 041.79元,相當于1990年的4.20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265.90元,相當于1990年的6.11倍,社會經濟發展成果顯著,城鎮化水平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人民生活得到較大改善。同時,云南又是一個人地矛盾比較突出的省份[11],資源減少、生態環境退化等問題較為突出[12~13]。相關研究結果表明[14~16]:云南省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低,土地資源承載力始終處于超載狀態,這對區域社會經濟良性發展和資源環境的可持續利用極為不利。因此,研究識別云南省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態勢,對協調未來人口、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2研究方法

        2.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數據處理

        遵循建立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動態性及系統性原則,結合云南省區域狀況,構建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耦合狀態評價指標體系(表1)。為統一各指標量綱與縮小指標間數量級差異,采用極差標準化的方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其公式如下:

        式(1)、(2)中,xij表示第i年j項指標值,x′ij為標準化后的指標值,max(xj)為第j項指標最大值,min(xj)為第j項指標最小值。當指標值越大對系統發展越有利時,采用正向指標計算式(1)進行處理;而指標值越小對系統發展越好時,則采用負向指標計算式(2)進行處理。

        采用專家咨詢法(Delphi)和層次分析法(AHP)相結合的方法確定每個準則層及指標層的指標因子的權重值(表1)。

        根據上述指標體系,本文從1991 ~ 2006年《云南統計年鑒》[17]、1991 ~ 2006《中國統計年鑒》[18]、1991 ~ 2006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19]以及1990 ~ 2005年《云南省環境狀況公報》獲取1990 ~ 2005年原始數據,并進行處理和計算。

        2.2 系統耦合狀態評價方法和模型

        本文采用李崇明等[20]提出的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評價模型確定整個系統的演化狀態以及 與的協調程度(后有研究人員稱為耦合度[3,7,21]),模型如下:

        公式(3)中,為兩系統指標標準化后的數值;為各指標權重。鑒于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二者間的交互脅迫關系,可以把它們作為一個復合系統來考慮,顯然與是這一復合系統的主導部分,按照一般系統理論,該復合系統的演化方程可表示為:

        公式(4)、(5)中,A、B為受自身與外來影響下社會經濟子系統和資源環境子系統的演化狀態。VA、VB分別為二子系統在受到自身與外界條件影響下的演化速度。在整個復合系統中,A與B是相互影響的,任何一個子系統的變化都將導致整個系統的變化。整個系統的演化速度V可以看做是VA與VB的函數,即V=f(VA,VB),這樣就可以VA與VB為控制變量,通過分析的變化來研究兩個系統間的協調耦合關系。

        由于整個系統的演化滿足組合S型發展機制,可以假定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動態協合關系呈現周期性的變化,這樣在每個周期內,由于V的變化是VA與VB引起的,可以把VA與VB的演化軌跡投影在一個二維平面(V經濟發展初期,不受資源環境限制,資源環境不受經濟影響,發展只受自身因素影響。此狀態下,只注重社會經濟發展,其發展能力無限提高,資源環境始終不變,是一種理想狀態。

        良性發展階段

        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開始相互影響,共同發展。此狀態下區域社會經濟提升速度快于資源消耗和環境變化速度,資源環境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社會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產生一定的脅迫作用,但處于可接收范圍內,兩個子系統向著良性狀態發展。

        分水嶺

        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和諧發展。此種狀態下,資源環境剛好滿足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兩者變化速度相等,系統處于由良性狀態向不可持續演變的臨界點,為系統狀態演進的分水嶺。

        不協調發展階段

        資源儲量制約經濟發展速度,資源環境為滿足經濟發展需要,增長速度超過經濟發展速度。此狀態下,高度重視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資源環境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約束作用明顯增強,資源消耗過度,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不足,系統向著不可持續狀況演變。

        系統崩潰階段

        經濟增長在資源環境的影響下達到極限,在經濟增長極限值要求下,資源增長呈現無窮大趨勢。此種狀態下,過度追求社會經濟發展,完全忽視自身支撐能力的提高,系統處于一種無限消耗階段,面臨崩潰的危險。區域系統將有兩種演進方向:一是兩系統間的矛盾不可協調,走向崩潰,因這種情況違背社會發展規律,只存在理論上的可能;二是人類采取一系列政策、技術、工程等措施,及時調控系統運行狀況,引導其進入螺旋式上升階段,實現系統的高級協調共生。

        3云南省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耦合狀態分析

        3.1 系統耦合度計算

        根據表1及公式(1)~(3)可計算出云南省1990~2005年社會經濟發展綜合指數f(x)和資源環境綜合指數g(y),結果如圖2所示。然后依據f(x)和g(y)進行非線性模擬,首先計算A與B、VA與VB,其結果為:

        3.2 結果分析

        (1)從社會經濟綜合指數f(x)和資源環境綜合指數g(y)來看(圖2),1990~2005年,云南省f(x)和g(y)均呈上升趨勢,除在1996年和2001年之后有所波動外,兩者基本同步增長,但在2003年之前g(y)>f(x),f(x)不斷逼近g(y),表明云南省資源和生態環境壓力逐年增大,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約束作用越來越強。在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系統的內部關系中,相比之下,經濟發展大大超前,而環境保護則滯后得多。2004年之后f(x)>g(y),說明在社會經濟獲得快速發展的同時,對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資源和生態環境壓力有所緩解。同時,在1996年、2002~2004年,g(y)下降趨勢下,f(x)仍能獲得相同速率的增長,這表明,社會經濟發展中對資源環境的投入不但不會降低其發展速度,反而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突破資源環境的約束。

        圖4 1990~2005年云南省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耦合度

        (2)從VA與VB變化情況看(圖3),兩者大致可看作“U”型曲線,兩系統處于同步變化狀態,1994年之前VA>VB,1994年之后VA

        (3)從耦合度α的變化情況(圖4)并結合表2分析,近15年以來,1990~1993年α處于39°~42°之間,為協調發展狀態,1994年突破45°成為系統發展的分水嶺,之后均處于50°~84°之間,2001年更高達83°。α經歷了先下降(1990~1992年)后上升(1993~2001年)再下降(2002~2005年)的過程,盡管近4年來呈快速下降趨勢,兩個系統的協調發展狀態有所提高,但云南省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一直處于不協調發展狀態,在高度重視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以犧牲生態環境和資源高消耗為代價,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嚴重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

        4未來發展態勢分析

        近年來,云南省在環境保護和治理、降低能耗和資源可持續利用方面做出了極大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2005年,環保直接投資占GDP比重達1.4%,相當于2000年的1倍;1990~2005年,“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以年均27%的速度增加;2005年工業廢物綜合利用率相當于1990年的4倍多;2005年,萬元工業產值耗能、萬元生產總值耗能、萬元GDP工業廢氣排放總量、萬元GDP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萬元GDP工業廢水產生量均有所下降,噸能創造工業產值和噸能創造生產總值也有極大提升。這些因素的促進下,云南省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之間的耦合度呈下降趨勢。

        盡管如此,云南省未來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脅迫和約束雙重機制加強,二者協調發展仍面臨巨大壓力。可以預見,云南省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約束―脅迫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5年以來,由于過度追求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各種高耗能、高污染項目上馬,加之人口壓力不斷增大,致使區域資源消耗過快,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嚴重,區域土地、水、礦產等各種資源供給日趨緊張,區域綜合支撐能力受到嚴重影響。而歷史上對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所欠的舊賬越積越多,形成累積效應,并以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滯后效應表現出來,至今仍沒有得到解決。

        (2)長期以資源開發為主的產業結構和粗放的發展模式對自然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于勞動力素質不高、技術落后,云南省在國際、國內區域分工中處于提供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的地位,經濟增長主要靠過度消耗資源和加重環境成本的方式來實現。以能源消耗指標為例,在1990~2005年,云南省萬元工業增加值耗能(規模以上)以年均5%的速度下降,2005年為3.55噸標準煤/萬元,仍高于全國2.59噸標準煤/萬元的水平,且在“十五”期間呈波動狀態,下降極其緩慢。萬元生產總值耗能以5.9%的速度下降,2005年降為1.73噸標準煤/萬元,高于全國1.22噸標準煤/萬元的水平。云南省在通過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形成一個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產業體系方面面臨不小壓力。

        (3)“三廢”排放量逐年增加,環境污染加劇,環保投資嚴重不足。根據2005年《云南省環境公報》,SO2排放量呈上升趨勢,大氣污染防治面臨較大壓力,昆明等6個城市空氣污染加重,15個開展降水酸度監測的重點城市中,11個城市出現酸雨。云南省77條主要河流的150個監測斷面中,水質在Ⅲ類以下的斷面達42%。1990~2005年,廢水排放總量以年均1.9%的速度增加,2005年達8.05億t,工業廢氣排放量以年均8.7%的速度增加,2005年達6646.08億標立方,工業固體廢棄物以年均5.7%的速度增加,2005年達4661.49萬t。與此同時,“三廢”處理能力卻提高不大,例如,2005年,工業廢物綜合利用率僅為35%,遠低于全國57%的水平。環保直接投資占GDP比重年均增長4.7%左右,2005年達1.4%,略高于全國1.3%的水平,但遠遠低于云南省GDP和工業增加值的增長水平。生態環境污染加劇,環保投入不足加大了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約束作用。

        (4)全省總人口將繼續增長,加之云南為邊疆山區多民族省份,社會經濟發展落后,各項建設起步晚,對環保設施和技術投入欠賬較多,在實施西部大開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形勢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交通、能源、水利等各項建設將大大加快,必然加大對資源環境脅迫強度,這已是難以逆轉之勢。

        (5)環境保護治理和社會經濟發展受自然災害和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嚴重。一方面,云南省自然條件差,全省山地、高原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94%,盆地面積僅占土地總面積的6%,這對社會經濟發展極為不利,資源富集但開發利用成本高,各類用地受到限制,環保工程措施投入大,技術要求難度高。另一方面,自然災害影響也較為嚴重。以農業生產為例,在1952~2005年間,全省農業自然災害總受災面積達4745.99萬hm2,年均受災86.29萬hm2,占年均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20.28%。1996~2006年,因自然因素(洪水、地震等)和某些人為因素造成的災毀耕地共計達4.88萬hm2(年均因災毀而減少耕地0.49萬hm2)。此外,云南省水土流失較為嚴重,1999年以來,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達36.9%,土壤平均侵蝕模數達1340t/km2?a。以金沙江流域為例,全流域年均水土流失直接經濟損失相對量達4427.4元/km2?a,其中坡面侵蝕損失3247.6元/km2?a,重力侵蝕損失1179.8元/km2?a[22]。

        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云南省未來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

        5結論

        (1)從系統理論思想出發,對云南省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系統進行耦合態勢分析,以識別系統協調發展狀態,對今后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優化調控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評價結果表明,自1994年突破分水嶺以來,云南省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系統一直處于不協調發展狀態,近10年,耦合度均在50°~84°之間。盡管2002年后呈下降趨勢向協調發展方向演進,但其速度極其緩慢,環境保護嚴重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其滯后效應在未來社會經濟發展中將越顯明顯,系統間的脅迫約束機制加強,目前總體上仍然處于極不協調狀態。

        (3)分析表明,未來云南省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系統協調發展仍將面臨一系列的重大挑戰,系統向協調發展方向演進的難度大,達到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同步協調發展的目標任重而道遠。因此,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明確區域科學定位和統籌區域協調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同時加大環保資金和技術投入,特別是重視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模式,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吳勤堂. 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耦合機理分析[J]. 管理世界,2004,(2):133-136.

        [2]吳文恒,牛叔文. 甘肅省人口與資源環境耦合的演進分析[J]. 中國人口科學,2006,(2):81-86.

        [3]劉耀彬,李仁東,宋學鋒. 中國城市化與生態環境耦合度分析[J]. 自然資源學報,2005,20(5):105-112.

        [4]喬標,方創琳. 城市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動態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區的應用[J]. 生態學報,2005,25(11):3003-3009.

        [5]劉耀彬,李仁東. 江蘇省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的耦合規律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6,16(1):47-51.

        [6]馬彩虹,趙先貴. 陜西省人口-耕地-糧食系統耦合態勢研究[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5,23(5):217-221.

        [7]張富剛,劉彥隨,王介勇. 沿??焖侔l展地區區域系統耦合狀態分析――以海南省為例[J]. 資源科學,2007,29(1):16-20.

        [8]張振杰,楊山. 基于系統行為的城鄉耦合地域空間演變規律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 城市發展研究,2007,14(2):88-92.

        [9]朱鶴健,何紹福. 農業資源開發中的耦合效應[J]. 自然資源學報,2003,18(5):583-588.

        [10] 高長波,陳新庚,韋朝海等. 區域生態安全:概念及評價理論基礎[J]. 生態環境,2006,l5(1):169-174.

        [11] 楊子生. 云南省耕地資源危機及其對策初探[J]. 自然資源(現《資源科學》),1994,16(5):16-24.

        [12] 楊子生,李云輝,鄒忠,等. 中國西部大開發云南省土地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研究[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

        [13] 楊子生,劉彥隨. 中國山區生態友好型土地利用研究――以云南省為例[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14] 李宏. 云南人口變動與土地承載力分析[J]. 農業經濟,2004,(7):7-8.

        [15] 楊林泉. 云南脆弱生態區相對資源承載力研究[J]. 云南環境科學,2005,24(3):15-17.

        [16] 陸穎,何大明,柳江,等. 云南省15年生態足跡與承載力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6,16(3):93-97.

        [17] 云南省統計局. 云南統計年鑒[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2006.

        [18] 國家統計局. 中國統計年鑒[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2006.

        [19] 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 中國城市統計年鑒[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2006.

        [20] 李崇明,丁烈云. 小城鎮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評價模型及應用研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4,(11)134-144.

        [21] 徐學榮,吳祖建,張巨勇,等. 可持續發展通道及預警研究[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3,33(2):31-37.

        [22] 李云輝,賀一梅,楊子生. 云南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直接經濟損失測算方法與區域特征分析[J]. 山地學報, 2002,20(增刊):36-42.

        [作者簡介]李智國(1977-),男,云南武定人,漢族,講師,主要從事生態安全、區域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第8篇:社會經濟分類范文

        關鍵詞:循環經濟理論細化對接規制

        循環經濟理論作為經濟形式的一種范式,逐步轉化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但是,目前全世界循環經濟構建狀況卻參差不齊。究其原因,除了這些國家與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因素影響外,主要是循環經濟在理論上還存在某些盲區。因此,明晰循環經濟理論和探索理論與實踐的對接是目前循環經濟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循環經濟理論的主要內容

        循環經濟理論在20世紀60年代萌芽之后,經過半個世紀的探索和實踐,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循環經濟理論包括:概念、特征、原則、規律、模式和管理等內容。所謂循環經濟,“就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為目標,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物質閉路循環和能量梯次使用為特征,按照自然生態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方式運行的經濟模式”(王冰冰等,2005),其基本特征是各種經濟要素在經濟運行中按照閉路反饋式循環方式運行,運動中的物質能量梯次使用,逐步減少,溢出的能量形成新的能源。

        循環經濟遵循3R原則,即:減量化原則,“就是在生產和服務進程中,盡可能地減少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再利用原則,“就是產品多次使用或修復、翻新或再制造使用,延長產品使用期”(王冰冰等,2005);資源化原則,就是最大限度地將生產和消費中的廢棄物轉化為資源。在3R原則的規制下循環經濟運動表現出五種規律性:自然生態式的閉路反饋循環規律;能量梯次使用和轉化規律;廢棄物向新資源轉化規律;循環價值遞增規律;循環效應延展規律等。

        循環經濟按照“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運行模式進行閉路反饋式循環運動,構成循環經濟運行程序鏈。在這種鏈式循環中傳遞著物質、能量和信息,形成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三種形式的運動。循環經濟在企業、區域和社會三個層面上的運動就形成了循環經濟的整體形態。循環經濟的發展目標是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者統一,通過“低消耗、低排放、高效應”途徑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最終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由于循環經濟是一種特殊的經濟形態,因此,也形成一種個性化的評價指標和方法,

        用來評價和檢測循環經濟效果(見表1)。循環經濟的管理以矩陣循環管理為主,力求做到標準化、標志化、合法化和法制規制化。

        二、循環經濟理論的細化

        循環經濟理論在向實踐轉化中需要一個理論充實和與實踐對接的過程,就是將其理論內容及其對象分解、擴充和對應具體化,即理論細化。循環經濟理論細化包括對經濟基礎和核心內容兩個方面的細化。

        (一)循環經濟理論的經濟基礎細化

        循環經濟是改造社會經濟的一種形式,社會經濟形態是循環經濟的經濟基礎。社會經濟形態的細化:

        一是產業結構細化。產業分類有三次產業、四次產業等方法。四次產業分類法將產業分為:農業、工業、服務業和信息業。我國產業按照中國國家標準局編制和頒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分為16個門類,92個大類,300多個中類和更多的小類。16個產業門類是:農業、林業、漁業;采掘業;制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地質勘查業和水利管理;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教育、文化、藝術和廣播電影電視業;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其他行業。這些產業門類都能構建循環經濟模式。

        二是經濟領域細化。經濟領域是根據社會經濟的職能性質劃分的經濟類型,其中包括生產、服務、消費和管理等四個經濟領域。在這四個細化領域中同樣可以構建循環經濟。

        三是經濟區域細化。經濟區域是經濟活動的社會平臺,分為三個層面:企業—企業內部自成系統的經濟循環形成小循環;區域—局部地域和關聯行業內的循環經濟的有機組合形成中循環;社會—無數企業和地區的合理組合或者小循環和中循環的有機連結形成社會一體化大循環。

        四是企業經濟細化。企業經濟是社會經濟的基本構件,從企業經濟構成要素及其運動分析,企業經濟包括資本、資金、物資、設備、技術、工藝、人才、信息、生產、運營、管理和項目開發等要素及其運動摸式。資本運行模式:G—W—G’;資金運行模式:貨幣資金—材料設備資金—產品資金—貨幣資金;物資運行模式:材料—加工—產品—廢棄物;設備運行模式:購置—安裝—運行—報廢;技術運行模式:開發—采集—運用—廢棄;工藝運行模式:編制—采集—運用—廢棄;人才運行模式:開發—采集—運用—閑置—流失;信息運行模式:采集—輸入—處理—輸出;生產運行模式:材料—加工—產品—廢次品;運營運行模式:供—產—銷;管理運行模式:建制—執行—調整—廢止;項目開發運行模式:設計—構建—運營—調整—終止等,這些企業經濟構成要素及其運行模式也一樣可以構建企業循環經濟??傊瑥囊陨纤膫€方面對循環經濟理論的經濟基礎的細化分析,為構建循環經濟的實踐活動提供了對象和路徑選擇。

        (二)循環經濟理論的核心內容細化

        3R原則細化。3R原則的內容是“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減量化原則要求對物質性、能量性和信息性的投入在所有經濟活動中力求投入少、消耗小、產出大。再利用原則要求對資源材料、技術工藝、人才、產品、功能、信息、運營管理和廢棄物再利用等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回收處理。資源化原則要求對可再利用的資源材料、技術工藝、人才、產品、功能、信息、運營管理和廢棄物等盡可能轉化成新的經濟資源。

        運行模式細化。循環經濟的運行是“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閉路反饋式循環模式框架。資源在框架的始端,指社會經濟中的所有投入;產品是對資源的處理結果;廢棄物是指社會經濟活動中剩余、殘損、閑置、遺棄、排放和喪失功能而廢棄的物品;再生資源是廢棄物經過資源化處理形成可再利用的新資源。這種新資源反饋式進入循環經濟運行模式構架中再循環流動,從而形成不斷地經濟循環活動。

        循環物流細化。循環運動的本質是物質運動,其中包括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三種流動形式。物質流指有形物質的流動,如物資、材料、能源、資金、設備、辦公用品和生活用品等;能量流指無形物質傳遞,如數量、質量、功能、作用和效應等;信息流就是指循環過程中的知識和“知識差”的傳遞,如知識經驗、科學文化、技能技術、工藝設計、規劃指令、市場動態和管理規制等。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循環經濟形態是一個復雜的社會范疇,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全面、系統地在社會各產業、各領域、各區域和各企業實現了經濟循環運動,才能構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乃至世界的循環經濟。

        三、循環經濟理論的實踐對接

        (一)對接原則

        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對接的原則:一是系統原則。循環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構建和運行中必須系統組合,協調運作。二是對應原則。首先是經濟理論對應經濟實踐,切實著手對現實經濟的改造。其次是循環經濟原理與經濟產業、領域、層面和區域的對應,構建不同類型的經濟循環。最后是循環經濟運行模式與生產消費流程的對應,框架設計和構建生產消費流程中的“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運行模式,并按照這種模式運行。三是規制原則。循環經濟理論也是一種規制,運用循環經濟的理論原則規制社會經濟的循環運行。四是激勵原則。循環經濟是一種長效經濟,必須建立激勵機制,才能保證循環經濟的持續發展。

        (二)對接方式

        循環經濟理論的對接方式,分為三種:一是全面對接,指一個地區和國家的各產業、各領域、各區域和所有企業全面、系統地按照循環經濟理論構建和運行社會經濟;二是全程對接,經濟活動從設計、構建、運營和管理的全過程都按照循環經濟的理論原理進行規制構建和規范運作;三是分解對接,因循環經濟實踐對象的環境、條件和戰略需求的差異而形成的差異性對接,但總的要求是總體設計,分步實施,最終全面落實。

        (三)對接戰略

        發展循環經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戰略性,這種戰略性就決定了循環經濟理論的對接戰略選擇,一是因勢戰略。根據構建主體的狀況、環境、條件采取量力而行、量勢而動地發展循環經濟。二是功利戰略。通過誘發構建主體的功利需求引導和推動發展循環經濟。三是互促戰略。通過示范、功利和激勵形成競爭格局,引導和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四、循環經濟理論的規制

        循環經濟理論既是一種范式,也是一種規則,具有一定的約束性,這是循環經濟理論的社會功能之一。循環經濟理論的規制性有兩個特點:一是范式性;二是約束性。范式性是通過整合認識,制作規范,構建范例,引導和規范循環經濟的發展。約束性是采取法規、政令、懲戒等手段強行推動和管制循環經濟正常發展。循環經濟理論的規制作用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理論導向。即通過理論傳導作用于人的思想理念,使循環經濟理論成為社會意識、公共理念。二是規范供給。即提供可借鑒和仿效的理論規范和實踐示范并進行指導和咨詢服務。三是制約管理。即通過組織形式和法制制度等手段規范和制約循環經濟運行,發揮循環經濟理論的管理職能。

        綜上所述,循環經濟理論是目前世界各國經濟形式的最佳選擇。這種理論要轉變為經濟現實,除了本身應當具備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外,最重要的是因為循環經濟具有“設計經濟”的特點,要求理論系統應當較為系統和完善,理論對應較為具體,因此,循環經濟理論的細化和對接就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使構建和發展經濟循環成為切實可行而有效的社會經濟活動,從而促進循環經濟廣泛而深入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冰冰,于傳利,宮國靖.循環經濟企業運行與管理[M].企業出版社,2005

        第9篇:社會經濟分類范文

        關鍵詞:財務管理體制;社會經濟;經濟環境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11-00-01

        自從加入WTO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國的經濟發展在與世界接軌的同時,既面臨著種種機遇,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而財務管理體制作為管理經濟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應順應經濟時代的變化,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完善管理體制,最終為推動經濟的發展提供幫助。

        一、財務管理體制與社會經濟環境的關系

        (一)社會經濟環境影響財務管理體制的設定

        財務管理體制作為一種經濟型管理體制,在企業和國家單位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形成與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有著必然的聯系。因此,財務管理體制與社會經濟環境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具體來看,我國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之后,逐漸由計劃經濟為主變成市場經濟為主,而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也豐富了起來,具體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以及經濟手段等,而其中的經濟手段就與財務管理體制的設定息息相關,它是國家在進行戰略規劃和經濟計劃之前的宏觀調控,還有一種是利用金融或者財政的手段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而財務管理作為我國經濟事業的重要構成部分,為了滿足國家的宏觀調控需要,就要更準確地為國家提供財務信息和財務數據。由此可見,由國家宏觀調控影響的整個社會經濟環境對財務管理體制的設定有著很深的影響。

        (二)財務管理體制的設定反映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

        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影響著財務管理體制的設定,而財務管理體制也反過來反映了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情況,財務管理體制包含的內容很多,其中有成本管理制度、收益分配的制度以及財務投融資體制等,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安排財務的總和,而從財務管理體制的各方面內容都可以看出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例如在財務投資體制方面,我國近年來注重發展外向型經濟和出口型經濟的政策與投資制度的價值取向有著很大的關系,從我國投資制度的政策定位上就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的發展方向在朝著外向型、出口型方面發展。另一方面,從財務融資體制中也可以看出經濟發展的方式和速度,由于國家對投資力度的增大,表明政府在推行科學、穩健的金融政策,這種經濟環境就有利于融資制度的產生,而融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動了經濟市場的發展,使其更加完善、健康。由此可見,完善、健康的財務融資體制反映也影響著經濟環境的狀況。

        二、如何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完善財務管理體制

        (一)提高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

        為了使財務管理工作可以順利實施、把我國的財務管理工作與新時代的經濟環境結合起來,就必須提高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在實踐工作中,要加強對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考核和培訓,不斷提高和改進其財務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使財務管理工作可以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在提高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理論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基礎上,也要提高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創新意識,只有不斷對財務管理理論和財務管理方法進行設想和大膽改革,制定有前瞻性的計劃和規劃,才能從根本上促進財務管理工作,完善財務管理體制。

        (二)打造良好的財務管理市場

        良好的經濟環境可以保證財務管理工作健康、有秩序的進行,因此,在進行經濟活動時,要加強對財務管理市場的規范,例如在實際的管理中要提高財務管理的服務質量,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服務成本,以此來提高市場競爭力。另外,在財務管理的戰略目標上要結合企業單位的實際運營狀況進行合理制定,財務管理的戰略目標要與企業單位的戰略目標相符合,尤其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出口貿易的不斷增加,更應結合國際的經濟狀況打造一個資金流動健康的財務管理市場。

        (三)與時俱進,適時更新財務管理制度

        新的《企業財務通則》中更加強調了財務管理體制的重點內容,同時也使財務管理體制的職能更加明晰,從根本上為財務管理功能和財務管理體制的內容有所創新。具體可以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方面是把財務管理的觀念改變了,財務管理制度真正成為融協調、監督、組織、評價等為一體的制度規范,把企業單位在運營、資金運轉、控制成本、收益分配等多方面的財務內容進行綜合的組織與控制,最終進行評價和監督,為企業對財務進行科學的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財務管理的本質內容,長時間以來,企業財政直接管理財務監督、財務資金的周轉等活動,導致財務工作和財政工作混淆不清的狀況,因此,在新的經濟環境和我國新的經濟體制改革影響下,可以把政府給予財政部門的工作職能變為政策上的規章制度,把財政的直接參與變為間接引導和監督,為財務風險的規避創造有利的條件。

        三、結語

        我國的財務管理體制與我國經濟的發展模式和管理體制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受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我國在從計劃經濟為主逐漸向以市場經濟為主的過程中,財務管理體制也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調整和更新,尤其近幾年,“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已經融入到我國各項經濟發展工作中,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財務管理體制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新的社會經濟環境下,研究財務管理體制與社會經濟環境之間的關系、探討新的財務管理模式對完善財務管理體制、促進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經濟意義和時代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志剛.企業集團內部財務管理體制的建立——基于新企業財務通則的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11(17).

        [2]饒曉秋.財務治理實質是一種財權劃分與制衡的財務管理體制[J].當代財經,2003(05).

        [3]唐君.影響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的因素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8(3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中文字字幕精品 | 亚洲аv在线观看 | 日韩激情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亚洲午夜天堂 | 亚洲s图欧美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