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運籌學及其應用范文

        運籌學及其應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運籌學及其應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運籌學及其應用

        第1篇:運籌學及其應用范文

        關鍵詞:運籌學;案例教學;數學建模

        運籌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以定量分析的方法來研究管理問題,將工程思想和管理思想相結合,應用系統的、科學的、數學分析的方法,通過建模、檢驗和求解數學模型等手段來獲得最優決策。它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大學開設運籌學的目的,就是要求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運籌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掌握線性規劃、整數規劃、非線性規劃、網絡分析、對策論、存儲論、排隊論等一系列最優化理論和方法;熟練地運用計算機軟件,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通過運籌學的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利用運籌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科學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運籌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它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學校培養的人才質量和大學生的素質與能力。筆者在運籌學的教學實踐中,針對原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了適當改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強化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教學

        運籌學發展到現在雖然只有60多年的歷史,但是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應用范圍大,已形成了一個相當龐大的學科,具有完整的學科體系。它的主要內容包含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整數規劃、動態規劃、網絡分析、排隊論、對策論、存儲論等。

        運籌學各部分之間相互聯系,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學科體系,具有系統的理論和方法。而且運籌學還是一門年輕的處于發展時期的學科,運籌學的理論研究將會進一步地發展。所以為了保持運籌學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和有助于學生今后的繼續學習,應該重視運籌學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教學和訓練,使他們掌握運籌學基本的優化理論和優化方法,掌握各主要分支的模型、基本概念與理論、主要算法及其應用,為學生打牢理論基礎。但由于運籌學內容較多,而課時又不足,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地淡化較復雜的基礎理論的證明過程,淡化較繁瑣的人工計算方法的指導訓練。

        二、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加強案例教學

        運籌學的研究從一開始就有著強烈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最早應用于軍事部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轉向民用部門。隨后運籌學各個分支的產生和發展,也都和實際應用密不可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從實際問題出發,精選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源于實際問題的典型例題與案例,讓學生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分析、研究,選擇適當的運籌學方法進行計算,并對計算過程和結果進行討論。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中逐步地掌握了運籌學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起運籌學理論知識的框架,培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三、鍛煉學生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

        運籌學內容豐富,有許多分支,如線性規劃、整數規劃、非線性規劃、動態規劃、網絡分析、對策論、存儲論、排隊論等。對每個分支,運籌學都建立了數學模型,并給出了完整的理論和求解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首先要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確定目標函數,給出約束條件,然后才可以選擇適當的運籌學知識建立模型求解。

        從事實際問題研究的人們,常常感到把一個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模型比模型的求解更困難,也更重要。因此在運籌學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針對實際問題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增加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建立模型的內容,使學生學會從復雜的數量關系中找出最本質的規律。

        運籌學與數學建模有著緊密的聯系。運籌學本身就是研究各種優化模型的學科,而且數學建模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運用運籌學知識解決。因此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和國家舉辦的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把運籌學知識用到實際問題中去。

        四、加強對學生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的培養

        運籌學的發展和廣泛應用與計算機的發展是緊密聯系的,沒有計算機的應用,就沒有運籌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可能。由于運籌學主要用于解決復雜系統的各種最優化問題,問題涉及的變量非常多,約束條件非常復雜,因而建立的運籌學模型往往非常龐大,計算量特別大,必須借助于計算機才能夠完成問題的求解。

        為了使學生能夠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能夠運用運籌學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應用LINGO、MATLAB等計算軟件,求解大規模的優化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強化理論教學的同時,也要加強實踐教學這一輔助手段。在教學中定時安排上機實驗,加強軟件的實際操作訓練,提高學生熟練運用計算機的能力。并且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也使用運籌學軟件替代人工方法進行復雜的計算,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增加課堂的授課內容,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五、滲透運籌學的思想方法,增強學生的優化意識

        從“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句話可以看出,古代的人們就已經有了運籌學的思想和意識,并自覺地運用于重大決策。現在我們有了系統的運籌學理論,并且有計算機軟件這一強大的計算工具,因此更要把運籌學的思想牢刻在學生的頭腦中,落實到學生的行動中。使學生時刻都要有優化意識,在做事情之前,都要先對問題進行分析、計算,進行科學決策,采取最優的解決方案,盡可能地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樣,學生養成習慣后,就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學會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完成任務,獲取最大的收益。

        第2篇:運籌學及其應用范文

        關鍵詞:線性規劃問題;單純形法;分塊;并行求解

        中圖分類號: O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4(b)-0000-00

        Abstract: Simplex method is still the most effective and most commonly used algorithm for solving linear programming problems. Analysis of the calculation principle and process of the simplex method and the correlation operation and swapping based iterative process were divided into blocks, on this basi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 kind of parallel processing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linear programming problem.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new algorithm has a good speedup, and is easy to be implemented in a computer with multi core architecture.

        Key words: linear programming problem; simplex method; block; parallel solution

        中圖分類號:O151.21 文獻標識碼:A

        佛山職業技術學院校級科研基金資助項目: 2014KY017

        1 引言

        規劃問題所涉及的是,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或調配,從而達到所期望的目的。這些問題的特點是,有大量的方案(解)滿足每個問題的基本條件,究竟把哪一方案(解)選為最優,則與問題中某一個實際要求或目標有關[1]。而線性規劃(Linear Programming)問題則是規劃問題例,該類問題的數學模型可用線性的關系式進行描述。通常,線性規劃所研究的問題有兩類,一類為資源(人力、物力、財力)是給定的,要求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預期的目標(產量、產值最大、利潤最高等);另一類為任務是給定的,要求以消耗最少的資源(原料、工時、成本)來完成它。前一類問題稱為極大值問題,后一類問題稱為極小值問題[2-4]。

        在線性規劃的解法中,單純形法是一個最著名的方法。它在理論上是完善和嚴格的,在實踐上是方便和有效的。注意到當前的微機普遍具有多核計算架構,為更好地發揮這一特性,我們對線性規劃問題中的單純形求解法進行了分塊并行計算的改進。

        2 線性規劃問題的數學模型及其標準形式

        2.1 線性規劃問題的數學模型

        現實生活中的線性規劃問題是各式各樣的,但經過抽象處理后,它們普遍具有如下的共同特點:表示問題的最優化的目標指標是線性函數,表示約束條件的數學式子是一組變量 的線性等式或線性不等式組,為此,可以得到線性規劃問題其數學模型的一般形式為[5]:

        求一組決策變量 的值,使之滿足下列約束條件:

        從圖2可知,單純形的分塊并行計算的加速比隨著計算規模的增加而增長,在矩陣 的階數為8000階時,其加速比達到51.2%。

        5 結語

        在單純形法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線性規劃問題的分塊并行求解算法,新算法具有良好的加速比和易于實現的特點,理論分析及相關實驗均表明它是有效的。

        參考文獻:

        1?范玉妹,徐爾,趙金玲等.數學規劃及其應用(第3版)[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9,1-7.

        2?張香云.線性規劃[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1-173.

        3?杜紅.應用運籌學 [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19-72.

        4?張惠恩.管理線性規劃[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1-91.

        5?胡運權.運籌學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1-14.

        6?龐碧君.線性規劃與隨機線性規劃[M].鄭州: 鄭州大學出版社,2007,17-55.

        7?周偉明.多核計算與程序設計[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75-124.

        8?武漢大學多核架構與編程課程組編.多核架構與編程技術[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23-96?

        第3篇:運籌學及其應用范文

        關鍵詞:銀行排隊系統;數學建模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民眾對金融行業需求不斷提升,對于人口眾多,且又處于轉型期的中國,在金融機構迅速發展的同時,各種問題逐漸顯現,在銀行競爭中,銀行的零售業務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自2006年,銀行排隊問題便常常被各大媒體報道,銀行的排隊問題已成為各大銀行必須面對的既客觀又實際的緊迫課題,也是影響銀行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關鍵。如今,金融市場競爭激烈,時間既是成本因素同時也具有潛在價值,縮短客戶等待時間,提高排隊系統的服務效率,這并不僅是客戶所關注的問題,也是為雙方實現增值的重要手段。

        因此,優化排隊系統已經成為我國銀行等服務行業的當務之急,但這個難題卻一直沒有被很好地解決。國內的學術界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不夠深入,多傾向于運用經濟、管理的知識來分析排隊原因,雖然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緩解排隊壓力的觀點,但是很少有結合數學中的概率以及排隊論等知識來分析、運用數學模型來量化排隊問題的。

        實際上,銀行等服務行業的排隊問題蘊含了很多數學、運籌學的知識理論,不僅僅是看上去的企業管理的問題。本文以概率論知識為基礎,運用排隊論的相關知識,建立排隊模型,并借助相關調研數據計算當出前銀行排隊系統的運行效率,那么通過對比相關參數來評估系統的服務水平,就可以判斷系統結構的合理性,從而研究制定系統的改進方案。

        一、解決銀行排隊問題的理論依據

        銀行排隊問題是排隊問題中的一種,所以我們先分析排隊論中關于排隊過程的理論知識,再與銀行的排隊問題中的各個指標進行一一對應,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一)排隊過程的一般模型

        排隊系統的主要有輸入過程、排隊規則、服務機構和輸出過程組成:顧客總體到隊伍到服務站到輸出。

        1、輸入過程:顧客到達排隊系統的過程,有如下幾種:(1)顧客總體(稱為顧客源)分為總數無限的和總數有限的。(2)顧客到來的方式分為單個到達的和成批到達的。(3)顧客相繼到達分為確定時間間隔的和隨機的時間間隔的。

        根據概率論來看,顧客的先后到達是有一定概率的,也就是說顧客從四面八方到達銀行網點的時間先后順序符合一定的分布規則,通常被假設為彼此之間相互獨立并服從同一概論分布。當前這種分布最受大家認可的有:定長分布、泊松分布等等。其中泊松分布是應用最廣泛也是最多的,因為符合泊松分布條件的都被認為是隨機不規則的,這也就意味著顧客在泊松分布到達銀行網點時,其他與其不相關聯的顧客在任一時間到達的可能性都相同而且互不影響。

        2、排隊規則:服務系統的分類有3種:(1)損失制系統,當顧客到達銀行需要服務的時候,遇到銀行繁忙排隊使勁長的情況是,顧客會離去不排隊等候服務。(2)等待制系統,銀行網點采用顧客先到先服務的規則,按照該順序給先到的顧客服務,后面到達的顧客緊接其后,依次排隊等候。通常有四種情況:先到先給服務、后到先服務、優先服務、隨機服務。(3)混合制系統,在我們生活當中,許多系統都處在損失制和等待制之間,所以在損失制系統里,免去了是否排隊的問題,并且在這個系統里,排隊規則又有很大的不同,跟其他系統相對這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3、服務機構:根據服務設施的數量、排列及服務方式,有以下分類:(1)服務機構有一個或多個,通常稱為單服務臺系統與多服務臺系統。(2)對于多服務臺系統,服務設施的排列方式分為并列、串列和混合排列。(3)服務方式分為單個服務和成批服務。(4)服務時間可以是確定型的,也可以是隨機型的,對于隨機型的需要知道它的概率分布。

        4.輸出過程:根據顧客從得到服務到離開服務機構的情況,輸出又分為定長的服務時間和隨機的服務時間,將其看作隨機變量,那么定長的服務時間和隨機的服務時間是相互獨立但是遵循同一分布的。因此,顧客接受服務時間規律在分布中可以用概率來闡述,在服務時間上符合分布規律的還有定長分布、愛爾朗分布等,這也可以從生活中的現象看出,看似簡單的銀行服務排隊規則,背后卻隱藏了指數分布,由此來服務好顧客,讓顧客體驗良好。

        (二)在用銀行排隊模型理論分析銀行排隊時間問題上依照排隊系統可以大致分成四個步驟:先輸入顧客流量、設置排隊規則、預算服務窗口、產生服務時間,這樣整個排隊模型基本就建立起來了。

        1、顧客流量:它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前來該銀行網點辦理業務的顧客數量。在模型中,顧客來到銀行網點存在2個形式,一種是一個顧客單獨前來辦理業務,一種是一群人同時到達辦理業務,根據到達分布規律可知,我們可以根據顧客行為來設置顧客流量。在銀行網點排隊問題中,顧客流量是符合泊松分布條件的,這也給實際系統模型提供的假設相符合,由此證實:這種假設是正確有效的。

        2、排隊規則:銀行的排隊規則是“先到先服務”,就是先到達銀行的顧客可以優先得到銀行的服務。對于多個窗口同時提供服務的情況,人們都會選擇隊伍最短的進行排隊等候,這樣我們可以認為每個服務臺的隊伍是一樣長的。要清晰說明這種問題,首先假設銀行網點排隊屬于無損等待制,顧客到達銀行窗口進行業務辦理時服務窗口是按照進入順序排列,只會依次從前往后進行,并且不會無故消失,只會按照次序正常進行。

        3、服務窗口:服務機構對銀行排隊系統來說,一般是多個窗口同時服務。

        4、服務時間:由于每個顧客辦理的時間不同,銀行需要按照順序一個一個的服務,所以服務時間是長短不同的,所以服務時間是屬于隨機,服從指數分布。

        二、結論

        本文從數學的角度,以概率論知識為基礎,運用排隊論的相關知識,建立排隊模型,并借助相關調研數據計算當出前銀行排隊系統的運行效率,那么通過對比相關參數來評估系統的服務水平,就可以判斷系統結構的合理性,從而研究制定系統的改進方案。(作者單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公共課教學部)

        參考文獻:

        [1]韓中庚.數學建模方法及其應用[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58-277。

        [2]張杰.運籌學模型及其應用[C].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346-378。

        [3]范文字,苑輝.基于排隊論的銀行客戶服務系統問題研究[J].價值工程,2005(12):12-18。

        [4]楊米沙.銀行排隊系統數據分析及窗口設置優化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8,(4):57-62。

        第4篇:運籌學及其應用范文

        【關鍵詞】智能控制;機電一體化;應用

        集成電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機電一體化技術日益成熟的同時,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各種工業生產中越來越多地涉及到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其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隨著生產要求的進一步提高,對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控制效果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許多工業對象或生產過程常常具有非線性、時變性、變結構、多層次、多因素以及各種不確定性等,難于建立精確的數學模型,即使對一些復雜對象能夠導出數學模型,但過于復雜,既不利于設計,也難于實現有效控制。而智能控制的出現和不斷發展,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越來越多的智能控制方法在機電一體化系統中得到應用,智能控制在機電一體化系統中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視,從智能機器人到數控機床的智能化,無不體現了智能控制的重要性。

        1.關于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這個詞對我們來說,早已不在陌生,幾乎充斥于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究竟什么是智能控制呢?所謂智能控制,就是指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能自主地驅動智能機器實現控制目標的自動控制技術,是用計算機模擬人類智能的一個重要領域。傳統的控制只是智能控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智能控制最底層的階段。智能控制是由多個學科相互交叉所形成的學科,它的理論基礎包括信息論、自動控制論、運籌學及人工智能等內容。智能控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層控制;二是智能控制器具有非線性特性;三是智能控制具有變結構特點;四是智能控制器具有總體自尋優特性;五是智能控制系統應能滿足多樣性目標的高性能要求;六是智能控制是一門邊緣交叉學科;七是智能控制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智能控制的類型包括:一是分級遞階控制系統;二是專家控制系統;三是集成混合控制;四是人工神經網絡控制系統;五是模糊控制系統;六是學習控制系統;七是進化計算與遺傳算法;八是組合智能控制方法等。總之,智能控制系統具有極強的學習功能、組織功能及適應,其在機電一體化方面的廣泛應用是當前智能控制的一大發展趨勢。模糊系統、遺傳算法、專家系統及神經網絡是應用在機電一體化系統中的最常見的四種技術,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關系。

        2.智能控制與機電一體化的關系論述

        事實上,智能控制是21世紀機電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國外的起步時間相對較早,發展相對成熟,早在20世紀90年代,發達和較發達國家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就開始逐漸步入智能控制的階段。一方面,通信技術、光學等加入到機電一體化行列中,微細加工技術也逐步在機電一體化中得以有效應用,出現了微機電一體化及光電一體化等新的分支結構;另一方面,有關機電一體化系統建模的分析、設計以及集成方法,機電一體化學科體系及發展趨勢等都開展了深刻的研究。同時,因為神經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控制和光纖技術等多領域都有了較大進步,這為機電一體化的技術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也為產業化奠定了基礎。智能控制已成為21世紀機電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在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加以運籌學、模糊數學、計算機科學、生理學、心理學、混沌動力學及人工智能等眾多新方法、新思想,通過對人類智能的模擬,使其具有思維邏輯、判斷推理能力以及決策能力,以獲得更準確的控制目標。智能控制已經在機電一體化的系統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視,建筑智能化及機器人的智能化就是其典型應用。

        3.智能控制機電一體化系統中的應用

        3.1 數控領域

        機械制造行業是最早應用數控技術的行業,它擔負著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先進裝備的重任。應該重點研制開發與生產現代化軍事裝備用的高性能三軸和五軸高速立式加工中心,五坐標加工中心,大型五坐標龍門銑等;汽車行業發動機、變速箱、曲軸柔性加工生產線上用的數控機床和高速加工中心,以及焊接、裝配、噴漆機器人、板件激光焊接機和激光切割機等;航空、船舶、發電行業加工螺旋槳、發動機、發電機和水輪機葉片零件用的高速五坐標加工中心、重型車銑復合加工中心等。在數控領域,不僅需要智能控制有很高的性能,而且還要具有一定的延伸、模擬和擴展的知識處理功能。比如加工運動推理、決策、規劃能力以及網絡通信制造的能力、感知加工環境的能力、智能般控、智能數據庫、智能編程等,能夠自組織、自適應、自尋優、自學習、自規劃、自識別、自整定、自繁殖、自修復等。在進行控制時使用經典控制理論,如果遇到有很多信息模糊,或者是有許多的環節沒有辦法建模,那么在這樣的時候運用智能控制的思路,就可以實現經典控制根本無法實現的最佳效果。形成智能控制理論的其中一個方法模糊控制就是為了實現優化加工過程的控制。對于那些在專門的領域中結構不是很明確、沒有辦法確定它的算法的知識推理的問題,用專家系統就能夠很好地解決。它可以把對很多個數控機床的專家經驗綜合到一起,然后利用一定的推理規矩,根據具體的故障信息,推理出指導性的意見。

        3.2 模糊控制

        隨著計算機及其相關技術的發展,模糊控制也由最初的經典模糊控制發展到自適應模糊控制、專家模糊控制和基于神經網絡的自學習模糊控制。其實現方式也由最初在微型機(單片機)上用軟件方法實現發展到應用模糊控制開發出模糊計算機進行直接控制。專家系統能夠表達和利用控制復雜過程和對象所需的啟發式知識,重視知識的多層次和分類的需要,彌補了模糊控制器結構過于簡單、規則比較單一的缺陷,賦予了模糊控制更高的智能;二者的結合還能夠擁有過程控制復雜的知識,并能夠在更為復雜的情況下對這些知識加以有效利用。神經網絡實現局部或全部的模糊邏輯控制功能,前者如利用神經網絡實現模糊控制規則或模糊推理,后者通常要求網絡層數多于3層;自適應神經網絡模糊控制,利用神經網絡的學習功能作為模型辨識或直接用作控制器;基于模糊神經網絡的隸屬函數及推理規則的獲取方法,具有模糊連接強度的模糊神經網等,均在控制中有所應用,模糊系統與遺傳算法相結合的控制器設計方法則提供了更為新穎的思路。此外,模糊預測控制,模糊變結構方法,模糊系統建模及參數辨識,模糊模式識別等的研究,也都屬于較為前沿的研究方向。

        4.結束語

        智能控制是機電一體化技術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發展的主要方向。智能控制技術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如何將其與機電一體化技術以及傳統控制理論結合起來實現機電一體化系統的高度智能化還有很長的距離,需要堅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王成勤,李威,孟寶星.智能控制及其在機電一體化系統中的應用[J].機床與液壓,2008(08).

        [2]習玲麗,王永初.智能控制的發展前景[J].儀器儀表用戶,2006(04).

        [3]李玉清.智能控制的研究方法及其應用最新動態[J].可編程控制器與工廠自動化,2005(02).

        [4]原艷紅.智能控制的發展及其應用[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S1).

        [5]顧偉軍,彭亦功.智能控制技術及其應用[J].自動化儀表,2006(S1).

        [6]李化民,周勝利,溫艷芬.智能控制及智能自動化技術[J].工業計量,2004(S1).

        第5篇:運籌學及其應用范文

        關鍵詞 化工自動化;控制;應用

        中圖分類號:TP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031-043-01

        在化工生產的過程當中,所謂的自動化控制就是通過在生產設備上,應用到了自動化的裝置,并且可以替代一部分的人工操作,從而促使在生產過程中可以自動地進行。而通過自動化裝置進行管理的生產方式也就稱作是化工自動化。當前在我國,由于自動化控制已經日漸地得到了廣泛推廣,通常是應用于化工的生產過程中,此外,也應用于自動化控制領域里。通過應用化工自動化系統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改善了它的生產環境,在該領域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1 當前的發展現狀

        在我國的現階段,由于自動化生產已經逐漸的向智能化發展,并且在這其中也已經獲得較好的成效。當前,我國經濟隨著快速迅猛的發展,而科技也隨著不斷的進步,以前所應用的化工自動化控制也已經從檢測內容以及控制內容慢慢的形成了以檢測與控制相對獨立的發展。現如今,在化工生產控制的過程當中,一般包括了分析、運行自動化系統以及實施等方面。而另一方面,在化工自動化的控制系統當中,也已經通過在應用現場技術,同時也應用到了儀表技術、控制理論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等各個領域,并且在化工的生產過程當中,通過控制、檢測以及管理的作用實施。在目前,化工自動化控制也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項科學技術,他能有效的解決諸多問題。在我國的自動化控制研究當中,也已經逐漸的推廣于計算機領域當中,同時也應用在化工生產的控制當中,可以提高化工產量,也提高了收益,并且有降低消耗的作用。

        2 一般控制與自動化的區別

        1)由于化工自動化控制在發展過程中的效果是與信息反饋緊密相聯的。通常在控制系統當中,主要是通過控制器進行采集信號,一旦把預期想要控制的信息傳送到控制器里,并且對信息數據進行比較,再由控制器決定應怎樣對其校正,因此,我們把這種傳遞的過程就稱作是信息反饋。由于信息反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控制質量,這也是比較有效的一個重要措施,信息反饋通過改變其規律和大小等方面,則可以產生一定的控制效果,此外,也可以把相對不夠穩定控制通過轉變和調節作為質量控制的最佳狀態,所以,在控制系統當中,反饋則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2)一般在化工生產的過程當中,可以把不同種類的工藝平衡狀態當作相對穩態的一個狀態。如果在化工生產過程中趨于穩態狀態時,一旦發生了干擾情況,所控制的變量則會偏離,然而,這時則可以通過在系統設備當中的裝置從而促使變量逐漸的往穩定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把受到干擾出現偏離的又回到穩態的過程則可以稱作是動態過程。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把回復的過程可以看作是震蕩式,把控制變量歸位到初始狀態,而也可以通過把控制變量轉變為新的穩定狀態。當前,在部分的生產設備當中,一般都可以通過預測把可能發生偏離的動態進行設計,而不能把所有的穩態進行計算設計。

        3 主要存在的問題

        1)通常情況下,產品化能力出現不良的表現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①在當前的生產模型以及對技術做優化時,應具有人力資源以及達到足夠的資金,同時在研究時也必須要具有良好的科研實力,但是,往往也缺少了一定的產品優化等方面的要求;②在研發的過程當中,往往會把學歷較高人員相應的安排在產品開發的過程當中,而不是進行合理的分配,從而也就浪費了一定的資源人力。

        2)化工生產企業在以后的發展當中,必定要把工作重點全部轉移到新技術的研發過程當中,以提高化工生產的經濟效益。此外,在化工生產的過程當中也應運用大量的信息技術,優化生產等作用。

        3)在開發模型的過程中,一般都是通過較為大型的生產企業進行開發裝置的,然而,在我國化工生產的工藝當中,由于流程具有多樣性,所以生產的模型在通用性能方面就較差,并且不能得到廣泛的應用。

        4)在應用時,缺乏有效的控制,其技術與方法仍然達不到發展的具體要求,因此,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在研究自動控制時所要面臨的應用現實問題,通常情況下,理論都是在實踐當中所研究出來的,所以實踐也必須要在理論指導下才可以進行。而當前的自動控制則出現了脫節的現象。

        4 有效的應用措施

        1)通常情況下,主顯示器可以接收到數據信息,也可以通過繪制形成控制圖,如果系統發生問題時,必須要立刻警報,并且要及時應用措施進行解決。這種模式也就是控制質量的管理模式,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控制模式。由于化工自動化所要控制的目標就是要得到相對穩定的產品,所以質量如果出現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其產品也就不合格,因此,就必須要提高控制生產,但同時也會增加成本,一旦把質量控制好,其生產效率就是有很大的提高,這樣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2)在現階段,由于生產自動化研究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以市場作為一個重要的導向,并且集控制和管理為一體所集成的自動化系統。他會給生產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所以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推廣,并且從系統角度出發,進一步研究自動化系統的應用,對此,如果要解決這種問題,就必須要把運籌學、控制理論以及智能控制相結合,從而達到控制的目的。

        3)在生產試驗的過程當中,應選用質量比較可靠的控制指標,然而,在化工生產企業當中,一般多數的參數都不是進行規劃統一的,所以都屬于分布式的。而在一般情況下,多數的參數均是符合正態分布的,此時就應選擇正態的分布理論,從而描述出自動化控制的每項指標。

        4)在控制質量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把產品達到一定的穩定性,如果沒有把質量控制好,其產品就是一個廢品,而且也提高了生產成本。因此,在生產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提高對質量的控制,從而提高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把化工自動化達到一個良好的控制水平。

        5 結論

        總之,在我國近些年以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快速的發展,化工自動化控制的發展速度也日益加強。當前,由于自動化控制已經日漸地得到了廣泛推廣,通常是應用于化工的生產過程中,此外,也應用于自動化控制領域里。通過應用化工自動化系統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改善了它的生產環境,對此,在該領域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馬貴龍.化工自動化控制及其應用研究[J].中國科技博覽,2012(23).

        第6篇:運籌學及其應用范文

        [關鍵詞] 收益管理;協同;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

        [中圖分類號] F27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024(2008)09-0012-04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基于共生理論的金融企業集群發展研究”(批準號:70773070);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 資助項目“服務質量管理研究”(批準號:T0502);上海市教委科研項目“服務管理研究”(批準號:05es74)

        [作者簡介] 施 若,貴州財經學院金融學院高級工程師,上海理工大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為服務管理、收益管理、銀行管理;

        (貴州 貴陽 550004)

        顧寶炎,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服務管理、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上海 200093)

        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進步,使航空、酒店、銀行等服務性企業的經營由壟斷轉向競爭,市場由以企業為中心轉向以顧客為中心,產品或服務由同質化轉向差異化,顧客需求由單一化轉向多元化。這些變化使得傳統的供求理論在解決有限資源約束下提高企業收益問題時,面臨資源閑置或因潛在收益流失造成企業收益下降等困境。自1970年代末以來,深受市場激烈競爭和價格血戰帶來收益嚴重下滑困擾的航空業,通過對自身經營戰略的反思,率先進行有效提高企業收益的新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起源于航空業的收益管理理論正是在傳統的供求關系理論的基礎上,吸收運籌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和協同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并在計算機等先進技術的支持下,逐步形成以市場和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細分和預測為基礎,以資源存量控制和價格控制為優化機制,以協同環境為運營保障的收益管理理論體系,逐步形成為現代管理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收益管理理論在航空業的成功應用,不僅推動了該理論發展,而且其應用領域逐步向酒店、銀行、汽車租賃、交通運輸、電信、電力等服務性行業拓展。正如國際運籌聯合會主席Bell先生預測管理科學未來50年發展時所指出: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的收益管理已經改變,并將繼續改變整個應用領域和管理科學的面貌。筆者通過國內外收益管理研究文獻的分析梳理,系統地對收益管理理論的內涵、行業應用特征、發展演化及必要條件等基礎問題進行歸納研究,力圖為收益管理理論的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一、收益管理理論的基本內涵

        關于什么是收益管理理論的基本內涵,專家和學者眾說紛紜,并作出了不同的詮釋,主要觀點體現如下:

        Talluri和 Van Ryzin (2004)從經濟學視角將收益管理定義為需求決策管理(DDM),認為收益管理是通過對市場需求的細分和預測,決定何時、何地以何種價格向誰提品或服務,通過擴大顧客有效需求來提高企業收益。該定義是對供應鏈管理(SCM)的必要補充,同時充分認識到市場細分和預測對提高收益的重要性。

        Weatherford和Bodily(1992)從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性質視角提出收益管理就是易失性資產管理(Perishable-Asset Revenue Management)。該觀點充分認識到服務性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有別于制造業產品的重要特性就是易失性,其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或收益同時間有密切關系,且價值隨著時間而呈遞減趨勢。因此,持有該觀點的學者認為收益管理就是對不同時段的資源(如航空的飛機座位等)和價格進行有效管理,通過有效利用企業有限資源,并根據不同時段資源價值制定價格的途徑來提高企業收益。該定義意識到資源所具有的價值將隨時間變化的重要特征。

        Jauncey等(1995)學者從企業經營目的視角提出收益管理就是在考慮需求預測的基礎上,在需求淡季通過折扣等促銷手段提高客房入住率,在需求旺季提高客房價格的方式來實現客房收益最大化。美國酒店和汽車旅館協會(AHMA)在Jauncey等的定義的基礎上,考慮了顧客取消預訂、顧客爽約和是否接受顧客預訂情況等因素,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收益管理的內涵。Jauncey和AHMA對收益管理的定義強調實現企業收益最大化的目標,同時認識到市場預測在收益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Donaghy(1995)、Liemberman(1993)等學者從技術視角對收益管理進行解釋,他們認為收益管理是一種企業生產能力的管理工具,通過對信息系統、管理技術、概率統計和組織理論、經營實踐和知識等理論和技術的優化組合,以增強企業的收益能力和對顧客的服務能力。該定義強調了收益管理是提高企業收益的技術手段和管理工具。

        Jones(1999)等學者從系統的視角出發,認為收益管理是為酒店業主實現酒店盈利能力最大化的服務管理系統,該系統通過細分市場對盈利能力的識別,確定銷售價值、價格設定、折扣生成、訂房過濾準則以及對價格、客房資源進行有效控制,以實現酒店盈利能力最大化的目標。該定義強調了收益管理在酒店盈利能力管理中的戰略地位,從系統的角度分析市場、價格、存量等要素對收益的影響,強調了整體收益最大化的觀點。

        Kimes(1989)在綜合上述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并結合營銷學理論,提出4R理論,即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Right time and place),以正確的價格(Right price)向正確的顧客(Right customer)提供正確的產品或服務(Right product or ser-vice),實現資源約束下企業收益最大化目標。4R理論反映了收益管理的市場、運作機制和企業目標等內涵,是目前對收益管理較為全面和準確的詮釋。

        筆者以為,企業收益應由顯性收益和隱性收益兩個部分組成。傳統收益管理對收益的認識主要集中在受價格和有效存量要素影響的利潤的這一顯性收益上。但隨著經營市場的開放和競爭程度的加劇,顧客、員工、企業內外環境等要素對企業收益的影響力加大,企業品牌和社會價值等帶來的隱性收益在企業收益的比重逐漸增大,因此,單一采用利潤一個維度來詮釋企業的收益已顯不足,企業的收益應該詮釋為由企業利潤、顧客滿意度和社會貢獻度三個維度共同構建的價值。故筆者將收益管理理論的基本內涵界定為:企業在有效協同影響收益的內外要素基礎上,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等技術的支持,通過有效地對市場細分和預測,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以正確的價格向正確的客戶提供正確的產品和服務,實現由利潤、顧客滿意度和社會貢獻度構成的價值的最大化目標。收益管理系統是一個受多個要素影響,由市場分析、優化機制(即資源存量控制和價格控制)、協同環境構成的復雜服務管理系統。

        二、收益管理理論的行業應用特征

        收益管理理論是一門由運籌學、管理科學、經濟學等學科融合而成的邊緣交叉學科。隨著收益管理理論在航空領域的成功應用,收益管理理論現已在其他服務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雖然各個行業的特點不盡相同,但適用于收益管理理論的行業一般具有共同的應用特征。Van Wes-tering (1994)和 Kimes(1998)等學者對航空、酒店餐飲等行業應用收益管理理論進行長期研究,將其共同的應用特征總結如下:

        1.企業具備相對固定產能。以航空、酒店等行業為例。由于行業特征,都存在前期投資規模大(如購買新的飛機、修建新的酒店、開設新的營業網點等),最大生產或服務能力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固定不變,短期內不可能通過改變其生產或服務能力來滿足需求變化。企業只有在有限的產能條件下,通過提高管理水平來提高企業收益。

        2.需求可預測性。航空、酒店、銀行等服務性企業的資源可分為有形資源(如飛機座位、酒店客房、銀行服務窗口)和無形資源(如酒店入住時間、銀行窗口排隊時間等),其顧客可分為預約顧客和隨機顧客,其銷售可分為旺季和淡季。企業只有通過對計算機或人工預訂系統收集的顧客、市場信息進行分析預測,管理者才能夠了解不同顧客需求變化的規律和實現需求轉移,并以此制定出合理的資源存量配置和定價機制,實現企業收益最大化。

        3.產品或服務具有易失性。與傳統制造業的產品不同,航空、酒店、銀行等服務性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具有易失性,即時效性。其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隨著時間遞減,不能通過存儲來滿足顧客未來的需要,如果在一定時間內銷售不出去,企業將永久性地損失這些資源潛在的收益。企業只有通過折扣等管理手段降低資源的閑置率,以實現企業收益增長的目標。

        4.市場可細分性。航空、酒店、銀行等行業面臨以顧客為中心、競爭激烈和需求多元化的市場。不同顧客對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感知和敏感度各不相同,采用單一價格策略將會造成顧客流失或潛在收入流失。比如,航空市場上存在兩類顧客,一類是對價格不敏感,但對時間和服務敏感的商務顧客,另一類是對價格敏感,而對時間和服務不敏感的休閑顧客。如果采用高價策略,休閑顧客可能選擇低成本的航空公司或其他交通工具,造成航空公司座位資源閑置。反之,如果采用低價策略,商務顧客選擇低價或因對服務質量不滿而流失,造成航空公司潛在收益下降。對市場進行有效細分,為不同需求層次的顧客制定不同價格和分配不同資源,是解決企業資源閑置或潛在收益流失的重要途徑。

        5.具有隨機波動性需求。如果顧客的需求確定且無波動,企業可通過調整生產和服務能力來滿足顧客需求。然而,航空、酒店、銀行等行業面臨顧客需求不確定,呈季節性或時段性波動。企業采用收益管理,在需求旺季時提高價格,增加企業的獲利能力;在需求淡季時通過折扣等策略來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閑置。

        6.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邊際成本的特點。航空、酒店、銀行等行業的經營屬于前期投資較大的行業,短期內改變生產或服務能力比較困難,但增售一個單位資源的成本非常低。以波音737-300機型的航班為例。根據某航空公司1999年的機型成本數據,平均每個航班的成本如下:總成本大約6萬元左右,其中固定成本大約5.5萬元,而邊際成本僅為0.033萬元。固定成本是邊際成本的1833倍,因而多載旅客能在不明顯增加成本的基礎上獲取更大的利潤,提高企業的總收益。

        7.產品或服務具有可預售性。企業面對需求多元化的顧客采取收益管理,一方面通過提前預訂,以一定折扣價格將資源預售給對價格敏感的顧客,降低資源閑置概率;另一方面設置限制條件防止對時間或服務敏感的顧客以低價購買資源,造成高價顧客的潛在收益流失。同時,對預訂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根據不同需求層次的顧客購買資源的概率分布情況,在確保資源不閑置的基礎上,盡量將資源留給愿出高價的商務顧客。

        盡管以上特征體現了企業有限產能、產品和需求特性、市場和經營等特點,卻忽略了企業的技術特征。筆者認為,由于收益管理的實施需要進行復雜的模型計算和大量數據處理,沒有先進的技術支持,收益管理理論的應用將會受到嚴重的制約。因此,有效應用收益管理理論的應用領域應該還具備高水平的信息化基礎。

        三、收益管理理論發展的三個必要條件

        從收益管理的發展歷程分析,市場環境、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是促進收益管理理論發展的三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首先,競爭性市場環境是收益管理應用發展的前提條件。面對封閉壟斷的市場,壟斷企業可以憑借對資源和價格的控制來獲得高額的壟斷利潤,企業缺乏對資源或價格管理的源在動力。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要求放松行業管制,打破壟斷,促進競爭,提高效率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競爭促使市場由以企業為中心向顧客為中心轉變、由產品功能向顧客需求轉變,產品或服務由同質化向差異化轉變。面對這些變化,企業再難以通過壟斷控制資源或價格的手段來提高企業的收益,而是要根據市場和顧客需求,制定合理的價格機制,將有限的資源合理分配給不同需求層次的顧客;通過有效管理企業資源和價格,獲取潛在收益的方式來提高企業的總收益。也就是說,追求收益管理成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開放性的市場競爭環境是收益管理應用和發展的前提條件。

        其次,多學科理論交叉是保證收益管理應用發展的基礎條件。一個新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成熟的多學科理論的支持,收益管理理論的應用和發展也具有同樣道理。收益管理理論是解決航空等服務性企業資源和價格均衡,實現企業收益最大化的一系列理論和方法。它在傳統的供求管理理論基礎上,吸收和應用運籌學、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行為心理學、協同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逐漸形成自身的理論體系。運籌學、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形成了解決資源存量機制、差異化價格機制等收益管理的優化理論基礎;市場營銷學、行為心理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形成了解決市場細分、預測以及顧客行為等市場分析理論基礎;博弈論推動了收益管理聯盟資源共享理論的發展;人力資源、組織學、和諧理論以及協同學是形成收益管理協同運營環境的理論保障。因此,收益管理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是多種學科理論支持的結果。新型學科的吸收和引進,將不斷地豐富和完善其體系。

        再次,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是收益管理應用和發展的保障條件。收益管理的應用和發展離不開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數據庫和網絡通信技術的支持。航空技術的發展,降低了飛機制造成本和企業入市門檻;計算機、數據庫等技術的發展,如座位編目計算機控制系統(SABRE)、計算機預訂系統(CRSs)、全球分銷系統(GDSs)、動態存量資源分配和優化系統(DINAMO)等,能自動、快速、準確地解決收益管理中大量的數據收集、整理、存儲和分析及復雜的資源、價格優化計算、市場預測和顧客分類等問題。網路通信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拓寬了收益管理的市場分銷渠道。因此,每一次科學技術的進步都促進了收益管理及其應用領域的發展。

        四、收益管理理論的發展演化

        收益管理起源于航空業,有效地解決了航空業面臨的有限資源閑置或價格戰所造成總體收益下滑的現實問題。隨著收益管理在航空領域應用的巨大成功,收益管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并迅速地在酒店、交通運輸、電信等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通過對國內外關于收益管理的文獻的研究分析,筆者將收益管理理論的發展歸結為萌芽、優化和協同三個發展階段。

        19世紀20~30年代,航空業處于發展初期,飛機成本較高,市場供給遠遠小于市場需求,航空業主要經營運輸郵件等貨物運輸和富有階層的高端市場,市場主要由大型航空企業壟斷。大型航空企業通過高額壟斷價格策略獲取超額壟斷利潤。二戰后到60年代,飛機制造技術的發展使得航空運輸業可以采用大型噴氣式飛機,增強了航空公司的運輸能力,同時其高速性和舒適性刺激了公眾的旅行需求,另外大型飛機也降低了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極大地推動了航空運輸業的發展。隨著航空業供給的增加和需求的多元化,單一的高額票價政策造成了飛機座位閑置,由機座位資源的不可存儲特點,使得航空公司的收益下滑。為了解決收益下滑問題,航空公司利于計算機技術加強顧客訂票的管理,將一些收益管理的概念逐漸應用于航空領域,如計算機訂票系統的使用;利用超訂管理手段預防顧客違約(如取消訂座、爽約等顧客行為)給企業帶來收益損失;利用折扣價管理手段來提高飛機運載率。這些技術和管理手段逐漸形成了收益管理理論的雛形。英國學者Littlewood提出機票預訂折扣費用準則理論和二階分類模型以及Belobaba提出的預期邊際座位值(EMSR)等理論,逐步揭開了收益管理理論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序幕,使得收益管理理論的科學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20世紀70年代末,以美國為首的許多國家政府放松了對航空業管制,許多低成本運營的中、小型航空企業紛紛涌入航空市場(如People-Express公司)。美國激烈的航空市場競爭,引發美國航空史上著名的“92航空價格血戰”,造成了美國航空業近20億美元的損失。而此期間,美國航空公司市場部總經理羅伯特?克蘭德爾引入了收益管理思想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收益管理系統,并將其應用到經營實踐中。通過利用收益管理系統以有效地管理座位資源和價格,在全行業虧損的情況下,創造了6%的收益增長。收益管理理論在美國航空公司應用的成功,引起業界和學術界對收益管理的重視和研究。國際航空協會(IATA)、運籌協會國際聯合會(IFORS)等國際機構、科學機構和高校、航空公司和管理咨詢公司構成了收益管理理論研究和應用的組織與機構;運籌學、市場學、經濟學、管理學、信息學等多學科理論的發展奠定了收益管理的理論基礎;收益管理研究從靜態發展到動態、由單航程發展到OD網絡研究、由單資源發展到多資源、由二階分類發展到多階分類;計算機、數據庫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加速了收益管理理論向實踐轉化,收益管理應用領域由航空領域逐步拓展到酒店、交通運輸、電力、電信、銀行等服務領域。此階段,隨著收益管理理論逐步完善和實踐拓展,收益管理逐步形成自身體系,成為現代管理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以利潤為中心的收益優化成為這一階段的研究主流。

        進入服務經濟時代,企業經營的內外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影響企業收益的要素更加復雜多變。企業信譽、社會價值等隱性收益在企業收益中的比重日趨增強。研究者發現企業是一個開放性的復雜系統,過分強調顯性收益――利潤最大化,忽視信譽、社會價值等企業隱性收益,將制約企業收益的進一步提高。為此,對企業收益的認識應由利潤最大化轉變為價值(利潤、顧客滿意、社會貢獻)最大化,收益管理也由對資源、價格要素優化管理轉變為對資源、價格、內部環境(員工、組織結構、企業文化等)以及外部要素(國家政策、顧客、競爭對手或伙伴)協同管理。隨著和諧理論、協同理論、人力資源理論以及顧客行為心理理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應用于收益管理,為協同收益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持,促使收益管理由優化階段步入了協同發展階段。

        五、結語

        收益管理起源于航空業,是解決有限資源約束條件下企業收益最大化的現代管理科學的重要學科分支。筆者在傳統收益管理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服務經濟時代企業的特點,提出了協同收益管理的概念,并對收益管理基本內涵、行業應用特性、發展演化和必要條件等基礎性問題進行梳理分析,指出協同收益管理是今后該領域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Talluri,K.G. and van Ryzin,G.J.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Revenue Management [M]. 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4.

        [2]Weatherford,L.R. and Bodily,S.E. A taxonomy and research overview of perishable-asset revenue management:yield management,overbooking pricing [J]. Operation Research,1992,10(5):831-844.

        [3]Kimes,S.E. Yield management:A tool for capacity-constrained service firms [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1989,8(4):348-363.

        [4]Van Westering,J.,Cooper,C.L. and Lockwood,A. Yield management-the case for food and beverage management [J].Progress in Tourism,Recreation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1994,6:139-147.

        [5]Kimes,K.S.,Chase,R.B.,Choi,S.,Lee,P. and Ngonzi,E. Restaurant revenue management:applying yield management to the restaurant industry [J].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iminstration Quarterly,1998,35(1):22-29.

        第7篇:運籌學及其應用范文

        【關鍵詞】老齡化;線性回歸;替代率

        【Abstract】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old-age insurance for urban workers, “unified account” mode,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degree of aging, pension system i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For staff and workers of different capture expends fixed number of year, for current and future a period of pension for the balance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situations are discussed, establish long-term operation mechanism for the pension fund.

        【Key words】Aging; Linear regression; Replacement rate

        0 引言

        老齡化社會正在逼近中國,養老金收支失衡的缺口也在不斷加大。時間不等人,從現在開始,就應該加緊研究,為社保養老基金建立起長效的運作機制。近年來,中國經濟雖然一直在高速發展,但不可避免的老齡化社會結構使中國的養老形勢變得日益嚴峻,在此背景下,中國養老金融面臨那些機遇和挑戰?養老金融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會向何處?據中國社科院“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課題組2013年估測結果,如果繼續執行現有養老保險體系,到2023年,全國范圍內職工養老保險就會出現資金缺口;然后過6年,也就是到2029年,累計結余將消耗殆盡。事實是,“十一五”期間也是基本養老基金增長率最快的時期,財務支付能力逐年提高,不過,有數據顯示同期基金總支出增長確實快于同期基金總收入。而在以經濟建設為核心的現代化進程中,公共事業對財政投入有廣泛的需求,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大將會造成社會保障養老財政支出負擔的加劇,不僅有可能使養老保險基金的供給陷入危機,也會因為增加年輕一代的養老負擔,并進一步阻礙中國社會全面改革的進程。老齡化趨勢使中國養老金體制正處于一個舊制度變革與新制度選擇的關鍵期。養老金持續性良性發展對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各個年齡段職工的工資與企業平均工資之比

        為了準確的求出該企業各個年齡段職工的工資,我們對各個年齡段不同月收入范圍的職工人數進行權重分析,歸一化后(見表1),得出2009年各個年齡段職工的月工資(見表2),進而結合該企業的平均工資,求出該年各年齡段職工工資與企業平均工資之比(見表3),即為每年比例數據。

        表3

        2 替代率的計算

        考慮到企業職工65歲退休的情況,我們需要計算出60-64歲這個年齡段職工的月工資,利用前面計算出的20-59歲各個年齡段職工的月工資數據,用matlab軟件進行多項式擬合,得出各個年齡段職工年齡與職工月工資的最佳擬合函數關系為y=-0.0484x3+3.5103x2-8.6095x+878.461,即三次多項式擬合。根據此式計算得到60-64歲這個年齡段職工的月工資為2539。

        2.1 職工退休前月工資的計算

        由前面計算出的2009年各個年齡段職工的工資與企業平均工資之比,結合假設中企業平均工資與社會平均工資之間的比例為1,我們可以很方便的求出職工退休前月工資w

        在達到目標替代率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通過提高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個人賬戶繳納比例、社會統籌繳納比例和延長職工的退休年齡,讓職工早繳費這些措施來維持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

        4 模型評價及推廣

        本模型合理的預測了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狀況,對養老金的收支平衡情況進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著重討論了替代率對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的影響;在計算養老金的過程中,我們通過分析論證,對一些繁雜的條件進行了合理的轉化,利用線性回歸、多項式擬合、權重分析等方法,確保了模型的科學性。該模型方法典型、實用性強、易于理解。但同時,由于數據信息龐大,在處理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失誤,導致某些數據精度不是很高,這一點還有待改進。

        模型中,對于養老金的計算以及對于替代率、收支平衡的定性分析,我們更多的是偏向職工開始繳養老保險時的年齡或退休年齡恰為年齡段的首或尾。對于給定的隨機的年齡,應用此模型比較復雜;對模型進行推廣,對于任意給定的繳費年齡和退休年齡,一種方法是我們可以適當的摘除兩端,達到應用模型的目的,另一種是我們可以對比分析,在此模型的基礎上,把年齡和年齡段之間的關系進行細化,綜合考慮,找出對應的關系,最終達到模型的推廣,因此該模型還有待進一步的改進。

        【參考文獻】

        [1]赫孝良,戴永紅,周義倉.數學建模競賽賽題簡析與論文點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

        [2]韓中庚.數學建模方法及其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3]石東洋.數值計算方法[M].河南:鄭州大學出版社,2007,5.

        第8篇:運籌學及其應用范文

        論文摘要:旨在探索工業工程專業建設的特點和規律,應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在分析工業工程學科體系和一般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綜合性大學的學科特點,提出了南京大學工業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及教學實踐等所體現的專業特色,為工業工程專業發展和成熟提供理論指導。

        根據最近的統計資料(2006年4月),目前全國已有161所高等院校開設工業工程(IE)專業。有跡象表明,開辦工業工程專業的院校還在不斷增加。南京大學是在2003年向教育部申請開辦工業工程專業的,在全國開辦工業工程專業的院校中,屬于新辦院校。當年即在南京大學其它專業選拔了愿意轉入工業工程專業的23名學生作為第一屆學生。2004年正式在全國招生。2007年將有第一屆畢業生,接受社會和市場的檢驗,目前就業情況良好。從著手開辦工業工程專業開始,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培養具有南京大學特色的IE專業?我們的培養目標是什么?因為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后面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實踐將無法設計、安排和落實。

        1工業工程的學科體系

        在回答上述兩個問題之前,首先必須弄清楚的是工業工程的學科體系和特點,即回答什么是工業工程以及如何區別工業工程與其它學科的界限問題。說到什么是工業工程,業內人士自然會想到AI-IE(美國工業工程師協會)關于工業工程的那一大段定義,把定義念完之后,非工業工程專業人士還是未能理解什么是工業工程。簡單地說,工業工程就是“用技術的方法系統、經濟、有效地解決技術和管理問題”。這一簡單定義首先將IE專業與其它專業區別開來。IE用技術的方法來解決管理問題,而其它管理專業(企業管理、公共管理等)則不能用技術的方法來解決管理問題[1];IE與其它工程學科的不同在于:①IE可以解決管理問題,其它工程學科則只能解決技術問題;②IE用系統方法解決復雜系統的技術和管理問題,其它工程學科做不到。

        下面我們再來分析這一簡單定義背后所隱含的IE學科體系和特點。①交叉性。IE是把技術和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的一門邊緣學科/交叉工程學科[2],這意味著IE專業學生不僅要學習技術類課程,而且要學習管理類課程,更重要的是把技術和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這需要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具體貫徹落實;同時也決定了IE專業培養的是復合型人才[3]。②系統性。IE用系統方法解決復雜系統的技術和管理問題,這意味著IE專業學生對系統有著更高、更抽象的見解,能夠站在系統的高度,對系統問題進行規劃、設計、管理、改進和創新[4];這同時意味著IE專業學生能夠領導跨學科團隊進行工作,能夠成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③創新性。從IE發展歷史看,一百多年來,這一古老的學科,仍然具有生命力,長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創新性,根據社會發展需求,不斷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以適應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5]。這也印證了IE專業的一句行話,“改善無止境”(Itisalwaysabetterway)。④工程實踐性。IE專業的目標是用技術的方法來經濟、有效地解決社會系統的現實問題,這意味著IE培養的學生具有解決社會系統現實問題的能力。IE重在應用、重在實踐,離開了實際系統的應用,離開了實踐,IE也就不復存在了。

        在充分分析IE特點的基礎上,再來描述IE學科體系如圖1所示[6-12]。

        第一層:公共基礎,包括數學、物理學、文學和外語。

        第二層:專業公共基礎,包括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工程學、系統科學。

        第三層:專業基礎,包括運籌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控制論。

        第四層:專業課程與應用方向,包括設計改善、分析評價與決策、過程控制和綜合應用。

        2培養目標

        在對IE學科體系及特點充分討論,形成共識的基礎上,我們制定了IE專業的培養目標:使學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溝通技能;掌握扎實的數理基礎理論、寬廣的經濟管理知識、實用的工程信息技術;能夠熟練運用工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生產和服務系統進行分析、規劃、設計、運作和管理,成為適合制造業和服務業需求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管理人才。

        上述培養目標勾畫出了南京大學工業工程專業的基本特色:①強調文理基礎。在南京大學辦工科,應充分利用南京大學文理見長的優勢,這也是大學科交叉的基礎,將文、理、工融合起來,要比將技術與管理融合起來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和影響。②明確工業工程技術體系。在前面的IE定義中,我們只強調用技術的方法來解決技術和管理問題,并沒有規定用什么樣的技術,這就給各個學校的IE專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各校在開辦IE專業時,將根據各自學校的優勢和師資的優勢,選擇恰當的技術作支撐。全世界各個學校的IE專業幾乎都各不相同,其最大不同,就在于所采用的技術不同。文獻[13]認為,工業工程的技術體系包括三大類,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工程學和系統科學是其理論基礎,工程技術、信息技術是其支撐技術。我院在信息技術方面具有長期的研究積累和成果,不少教師具有計算機或信息科學專業背景,大部分教師具有信息系統設計、開發與實施經驗,未來的社會將是信息社會,因此,將信息技術作為IE的關鍵技術之一寫入培養目標,是恰當的[9],也是符合我院實際的。③明確具體的應用對象。前面談到,IE特點之一是工程實踐性,培養的IE學生在什么行業發揮作用呢,我們的培養目標明確指出在制造業和服務業。制造業包括各類離散制造型企業和流程型企業,主要應用工程信息技術來解決制造過程中的技術和管理問題,如管理控制一體化問題、企業內部物流問題等。服務業主要是指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以及金融工程,這是我院的強項,可以將許多科研成果應用到教學工作中。④強調從系統級解決問題。作為南京大學培養的IE專業學生,要求能從系統角度解決生產與服務系統存在的問題。

        3課程設置

        明確了IE專業學科體系和培養目標之后,課程設置應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如何教好每一門課和界定課程之間的聯系與差別是關鍵。

        從圖1可以清楚地看出IE學科體系及其相互關系,但不能保證所有任課教師都是IE出身,都能理解IE,這就是困難之所在。我們的學生經常會問,為什么要學習這一門課,它和IE有什么關系?不是每一個任課教師都能清楚地回答這樣的問題,也不是每個任課教師的回答都正確。這需要IE專業的教師來回答。

        我們可以把IE專業課程體系分成6個模塊,如圖2所示。每個模塊包含若干課程。如分析計算模塊,課程包括運籌學、高級運籌學、概率與數理統計、數值分析;計算機信息技術模塊,包括計算機技術基礎、C++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與應用、微機原理與應用、管理信息系統等;工程技術模塊,包括工程圖學和計算機圖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基礎、現代制造系統等;經濟模塊,包括管理經濟學、財務會計、工程經濟學、金融工程、金融計量學等;管理模塊,包括管理學、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質量管理、項目管理等;IE核心模塊,課程包括工業工程基礎、生產管理、人因工程、物流工程等;每一個模塊內的課程有實驗和設計項目,每一個模塊內的課程之間也有實驗或設計項目,在模塊之間也有實驗和綜合性實驗項目,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最后還有產業/方向模塊,其目的是給學生在某些產業方面更多更強的知識和訓練。在實施這一教學理念的過程中,我們強調,1)要界定清楚每一個模塊內的課程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規定課程的學時數、課程大綱和教學要求,規定哪些內容在哪門課程中介紹,介紹到何種程度,后面的課程在內容上如何覆蓋和加深等。2)模塊之間的銜接和關聯,這是體現技術與管理有機結合的關鍵。

        4教學實踐

        由于IE的工程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必然要強調IE專業的實踐環節。這可能包括兩個方面,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在我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在管理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再加上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IE實驗教學體系已基本形成,各門課程所要求的實驗內容已基本確定,但問題在于如何開展實驗課,保障實驗課的質量,改善實驗效果。由于受實驗場地、設備資源和時間的約束,實驗已成為一個驗證過程。我們的理念是提供一個實驗平臺和實驗要求,讓學生自己來設計實驗,分析實驗結果并提出改進方案,真正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使學生印象深刻。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鑒于現在的學生極少經歷過社會實踐的事實,在教學環節上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如金工實習、工廠參觀、短期企業調查、專業實習等,使學生對企業有一個感性認識。這雖然加大了教學投入,但對于改善教學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5結論

        實踐已經證明,IE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都得到了蓬勃發展,在社會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中國對IE專業人才的需求將大大超過供給。而且,社會對IE專業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各個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如能注意發揮各自的特色和優勢,必將充分發揮IE專業潛能。良好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的設計是成功的基礎,但真正的成功還有待于社會實踐的檢驗。

        參考文獻:

        [1]郭重慶.工業工程在中國制造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3,8(2):1-3.

        [2]陳友玲,張浩,王成明.21世紀工業工程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141-142.

        [3]韓可琦.工業工程專業培養的目標——復合型人才[J].煤炭高等教育,2002(1):66-67.

        [4]郭位,BryanDeuermeyer.工業工程課程的最新沿革[J].譚芙蓉譯.工業工程與管理,2005,10(2):1-5.

        [5]胡宗武.工業工程學科形成與發展綜述[J].工業工程與管理,1998,3(4):56-58.

        [6]代穎,武振業,馬祖軍.工業工程學科體系現狀及發展趨勢[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6(2):62-66.

        [7]張玉麟.21世紀實施工業工程面臨的挑戰與思考[J].現代管理,2003(1):59-62.

        [8]王仁康.工業工程教學工作的幾點思考和建議[J].機械管理開發,1999,5(2):4-6.

        [9]魏一鳴,范英,徐宣.工業工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J].南開管理評論,2000(2):19-22.

        [10]賈國柱.高等院校工業工程專業本科培養計劃國內外比較研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5,10(3):130-134.

        [11]羅宜美,齊二石,毛照昉.工業工程高等教育發展研究[J].工業工程,2005,7(4):106-109.

        第9篇:運籌學及其應用范文

        關于什么是收益管理理論的基本內涵,專家和學者眾說紛紜,并作出了不同的詮釋,主要觀點體現如下:

        Talluri和VanRyzin(2004)從經濟學視角將收益管理定義為需求決策管理(DDM),認為收益管理是通過對市場需求的細分和預測,決定何時、何地以何種價格向誰提品或服務,通過擴大顧客有效需求來提高企業收益。該定義是對供應鏈管理(SCM)的必要補充,同時充分認識到市場細分和預測對提高收益的重要性。

        Weatherford和Bodily(1992)從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性質視角提出收益管理就是易失性資產管理(Perishable-AssetRevenueManagement)。該觀點充分認識到服務性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有別于制造業產品的重要特性就是易失性,其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或收益同時間有密切關系,且價值隨著時間而呈遞減趨勢。因此,持有該觀點的學者認為收益管理就是對不同時段的資源(如航空的飛機座位等)和價格進行有效管理,通過有效利用企業有限資源,并根據不同時段資源價值制定價格的途徑來提高企業收益。該定義意識到資源所具有的價值將隨時間變化的重要特征。

        Jauncey等(1995)學者從企業經營目的視角提出收益管理就是在考慮需求預測的基礎上,在需求淡季通過折扣等促銷手段提高客房入住率,在需求旺季提高客房價格的方式來實現客房收益最大化。美國酒店和汽車旅館協會(AHMA)在Jauncey等的定義的基礎上,考慮了顧客取消預訂、顧客爽約和是否接受顧客預訂情況等因素,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收益管理的內涵。Jauncey和AHMA對收益管理的定義強調實現企業收益最大化的目標,同時認識到市場預測在收益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Donaghy(1995)、Liemberman(1993)等學者從技術視角對收益管理進行解釋,他們認為收益管理是一種企業生產能力的管理工具,通過對信息系統、管理技術、概率統計和組織理論、經營實踐和知識等理論和技術的優化組合,以增強企業的收益能力和對顧客的服務能力。該定義強調了收益管理是提高企業收益的技術手段和管理工具。

        Jones(1999)等學者從系統的視角出發,認為收益管理是為酒店業主實現酒店盈利能力最大化的服務管理系統,該系統通過細分市場對盈利能力的識別,確定銷售價值、價格設定、折扣生成、訂房過濾準則以及對價格、客房資源進行有效控制,以實現酒店盈利能力最大化的目標。該定義強調了收益管理在酒店盈利能力管理中的戰略地位,從系統的角度分析市場、價格、存量等要素對收益的影響,強調了整體收益最大化的觀點。

        Kimes(1989)在綜合上述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并結合營銷學理論,提出4R理論,即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Righttimeandplace),以正確的價格(Rightprice)向正確的顧客(Rightcustomer)提供正確的產品或服務(Rightproductorser-vice),實現資源約束下企業收益最大化目標。4R理論反映了收益管理的市場、運作機制和企業目標等內涵,是目前對收益管理較為全面和準確的詮釋。

        筆者以為,企業收益應由顯性收益和隱性收益兩個部分組成。傳統收益管理對收益的認識主要集中在受價格和有效存量要素影響的利潤的這一顯性收益上。但隨著經營市場的開放和競爭程度的加劇,顧客、員工、企業內外環境等要素對企業收益的影響力加大,企業品牌和社會價值等帶來的隱性收益在企業收益的比重逐漸增大,因此,單一采用利潤一個維度來詮釋企業的收益已顯不足,企業的收益應該詮釋為由企業利潤、顧客滿意度和社會貢獻度三個維度共同構建的價值。故筆者將收益管理理論的基本內涵界定為:企業在有效協同影響收益的內外要素基礎上,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等技術的支持,通過有效地對市場細分和預測,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以正確的價格向正確的客戶提供正確的產品和服務,實現由利潤、顧客滿意度和社會貢獻度構成的價值的最大化目標。收益管理系統是一個受多個要素影響,由市場分析、優化機制(即資源存量控制和價格控制)、協同環境構成的復雜服務管理系統。

        二、收益管理理論的行業應用特征

        收益管理理論是一門由運籌學、管理科學、經濟學等學科融合而成的邊緣交叉學科。隨著收益管理理論在航空領域的成功應用,收益管理理論現已在其他服務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雖然各個行業的特點不盡相同,但適用于收益管理理論的行業一般具有共同的應用特征。VanWes-tering(1994)和Kimes(1998)等學者對航空、酒店餐飲等行業應用收益管理理論進行長期研究,將其共同的應用特征總結如下:

        1.企業具備相對固定產能。以航空、酒店等行業為例。由于行業特征,都存在前期投資規模大(如購買新的飛機、修建新的酒店、開設新的營業網點等),最大生產或服務能力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固定不變,短期內不可能通過改變其生產或服務能力來滿足需求變化。企業只有在有限的產能條件下,通過提高管理水平來提高企業收益。

        2.需求可預測性。航空、酒店、銀行等服務性企業的資源可分為有形資源(如飛機座位、酒店客房、銀行服務窗口)和無形資源(如酒店入住時間、銀行窗口排隊時間等),其顧客可分為預約顧客和隨機顧客,其銷售可分為旺季和淡季。企業只有通過對計算機或人工預訂系統收集的顧客、市場信息進行分析預測,管理者才能夠了解不同顧客需求變化的規律和實現需求轉移,并以此制定出合理的資源存量配置和定價機制,實現企業收益最大化。

        3.產品或服務具有易失性。與傳統制造業的產品不同,航空、酒店、銀行等服務性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具有易失性,即時效性。其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隨著時間遞減,不能通過存儲來滿足顧客未來的需要,如果在一定時間內銷售不出去,企業將永久性地損失這些資源潛在的收益。企業只有通過折扣等管理手段降低資源的閑置率,以實現企業收益增長的目標。

        4.市場可細分性。航空、酒店、銀行等行業面臨以顧客為中心、競爭激烈和需求多元化的市場。不同顧客對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感知和敏感度各不相同,采用單一價格策略將會造成顧客流失或潛在收入流失。比如,航空市場上存在兩類顧客,一類是對價格不敏感,但對時間和服務敏感的商務顧客,另一類是對價格敏感,而對時間和服務不敏感的休閑顧客。如果采用高價策略,休閑顧客可能選擇低成本的航空公司或其他交通工具,造成航空公司座位資源閑置。反之,如果采用低價策略,商務顧客選擇低價或因對服務質量不滿而流失,造成航空公司潛在收益下降。對市場進行有效細分,為不同需求層次的顧客制定不同價格和分配不同資源,是解決企業資源閑置或潛在收益流失的重要途徑。

        5.具有隨機波動性需求。如果顧客的需求確定且無波動,企業可通過調整生產和服務能力來滿足顧客需求。然而,航空、酒店、銀行等行業面臨顧客需求不確定,呈季節性或時段性波動。企業采用收益管理,在需求旺季時提高價格,增加企業的獲利能力;在需求淡季時通過折扣等策略來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閑置。

        6.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邊際成本的特點。航空、酒店、銀行等行業的經營屬于前期投資較大的行業,短期內改變生產或服務能力比較困難,但增售一個單位資源的成本非常低。以波音737-300機型的航班為例。根據某航空公司1999年的機型成本數據,平均每個航班的成本如下:總成本大約6萬元左右,其中固定成本大約5.5萬元,而邊際成本僅為0.033萬元。固定成本是邊際成本的1833倍,因而多載旅客能在不明顯增加成本的基礎上獲取更大的利潤,提高企業的總收益。

        7.產品或服務具有可預售性。企業面對需求多元化的顧客采取收益管理,一方面通過提前預訂,以一定折扣價格將資源預售給對價格敏感的顧客,降低資源閑置概率;另一方面設置限制條件防止對時間或服務敏感的顧客以低價購買資源,造成高價顧客的潛在收益流失。同時,對預訂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根據不同需求層次的顧客購買資源的概率分布情況,在確保資源不閑置的基礎上,盡量將資源留給愿出高價的商務顧客。

        盡管以上特征體現了企業有限產能、產品和需求特性、市場和經營等特點,卻忽略了企業的技術特征。筆者認為,由于收益管理的實施需要進行復雜的模型計算和大量數據處理,沒有先進的技術支持,收益管理理論的應用將會受到嚴重的制約。因此,有效應用收益管理理論的應用領域應該還具備高水平的信息化基礎。

        三、收益管理理論發展的三個必要條件

        從收益管理的發展歷程分析,市場環境、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是促進收益管理理論發展的三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首先,競爭性市場環境是收益管理應用發展的前提條件。面對封閉壟斷的市場,壟斷企業可以憑借對資源和價格的控制來獲得高額的壟斷利潤,企業缺乏對資源或價格管理的源在動力。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要求放松行業管制,打破壟斷,促進競爭,提高效率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競爭促使市場由以企業為中心向顧客為中心轉變、由產品功能向顧客需求轉變,產品或服務由同質化向差異化轉變。面對這些變化,企業再難以通過壟斷控制資源或價格的手段來提高企業的收益,而是要根據市場和顧客需求,制定合理的價格機制,將有限的資源合理分配給不同需求層次的顧客;通過有效管理企業資源和價格,獲取潛在收益的方式來提高企業的總收益。也就是說,追求收益管理成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開放性的市場競爭環境是收益管理應用和發展的前提條件。

        其次,多學科理論交叉是保證收益管理應用發展的基礎條件。一個新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成熟的多學科理論的支持,收益管理理論的應用和發展也具有同樣道理。收益管理理論是解決航空等服務性企業資源和價格均衡,實現企業收益最大化的一系列理論和方法。它在傳統的供求管理理論基礎上,吸收和應用運籌學、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行為心理學、協同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逐漸形成自身的理論體系。運籌學、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形成了解決資源存量機制、差異化價格機制等收益管理的優化理論基礎;市場營銷學、行為心理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形成了解決市場細分、預測以及顧客行為等市場分析理論基礎;博弈論推動了收益管理聯盟資源共享理論的發展;人力資源、組織學、和諧理論以及協同學是形成收益管理協同運營環境的理論保障。因此,收益管理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是多種學科理論支持的結果。新型學科的吸收和引進,將不斷地豐富和完善其體系。

        再次,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是收益管理應用和發展的保障條件。收益管理的應用和發展離不開先進的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數據庫和網絡通信技術的支持。航空技術的發展,降低了飛機制造成本和企業入市門檻;計算機、數據庫等技術的發展,如座位編目計算機控制系統(SABRE)、計算機預訂系統(CRSs)、全球分銷系統(GDSs)、動態存量資源分配和優化系統(DINAMO)等,能自動、快速、準確地解決收益管理中大量的數據收集、整理、存儲和分析及復雜的資源、價格優化計算、市場預測和顧客分類等問題。網路通信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拓寬了收益管理的市場分銷渠道。因此,每一次科學技術的進步都促進了收益管理及其應用領域的發展。

        四、收益管理理論的發展演化

        收益管理起源于航空業,有效地解決了航空業面臨的有限資源閑置或價格戰所造成總體收益下滑的現實問題。隨著收益管理在航空領域應用的巨大成功,收益管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并迅速地在酒店、交通運輸、電信等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通過對國內外關于收益管理的文獻的研究分析,筆者將收益管理理論的發展歸結為萌芽、優化和協同三個發展階段。

        19世紀20~30年代,航空業處于發展初期,飛機成本較高,市場供給遠遠小于市場需求,航空業主要經營運輸郵件等貨物運輸和富有階層的高端市場,市場主要由大型航空企業壟斷。大型航空企業通過高額壟斷價格策略獲取超額壟斷利潤。二戰后到60年代,飛機制造技術的發展使得航空運輸業可以采用大型噴氣式飛機,增強了航空公司的運輸能力,同時其高速性和舒適性刺激了公眾的旅行需求,另外大型飛機也降低了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極大地推動了航空運輸業的發展。隨著航空業供給的增加和需求的多元化,單一的高額票價政策造成了飛機座位閑置,由機座位資源的不可存儲特點,使得航空公司的收益下滑。為了解決收益下滑問題,航空公司利于計算機技術加強顧客訂票的管理,將一些收益管理的概念逐漸應用于航空領域,如計算機訂票系統的使用;利用超訂管理手段預防顧客違約(如取消訂座、爽約等顧客行為)給企業帶來收益損失;利用折扣價管理手段來提高飛機運載率。這些技術和管理手段逐漸形成了收益管理理論的雛形。英國學者Littlewood提出機票預訂折扣費用準則理論和二階分類模型以及Belobaba提出的預期邊際座位值(EMSR)等理論,逐步揭開了收益管理理論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序幕,使得收益管理理論的科學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20世紀70年代末,以美國為首的許多國家政府放松了對航空業管制,許多低成本運營的中、小型航空企業紛紛涌入航空市場(如People-Express公司)。美國激烈的航空市場競爭,引發美國航空史上著名的“92航空價格血戰”,造成了美國航空業近20億美元的損失。而此期間,美國航空公司市場部總經理羅伯特·克蘭德爾引入了收益管理思想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收益管理系統,并將其應用到經營實踐中。通過利用收益管理系統以有效地管理座位資源和價格,在全行業虧損的情況下,創造了6%的收益增長。收益管理理論在美國航空公司應用的成功,引起業界和學術界對收益管理的重視和研究。國際航空協會(IATA)、運籌協會國際聯合會(IFORS)等國際機構、科學機構和高校、航空公司和管理咨詢公司構成了收益管理理論研究和應用的組織與機構;運籌學、市場學、經濟學、管理學、信息學等多學科理論的發展奠定了收益管理的理論基礎;收益管理研究從靜態發展到動態、由單航程發展到OD網絡研究、由單資源發展到多資源、由二階分類發展到多階分類;計算機、數據庫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加速了收益管理理論向實踐轉化,收益管理應用領域由航空領域逐步拓展到酒店、交通運輸、電力、電信、銀行等服務領域。此階段,隨著收益管理理論逐步完善和實踐拓展,收益管理逐步形成自身體系,成為現代管理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以利潤為中心的收益優化成為這一階段的研究主流。

        進入服務經濟時代,企業經營的內外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影響企業收益的要素更加復雜多變。企業信譽、社會價值等隱性收益在企業收益中的比重日趨增強。研究者發現企業是一個開放性的復雜系統,過分強調顯性收益——利潤最大化,忽視信譽、社會價值等企業隱性收益,將制約企業收益的進一步提高。為此,對企業收益的認識應由利潤最大化轉變為價值(利潤、顧客滿意、社會貢獻)最大化,收益管理也由對資源、價格要素優化管理轉變為對資源、價格、內部環境(員工、組織結構、企業文化等)以及外部要素(國家政策、顧客、競爭對手或伙伴)協同管理。隨著和諧理論、協同理論、人力資源理論以及顧客行為心理理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應用于收益管理,為協同收益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持,促使收益管理由優化階段步入了協同發展階段。

        五、結語

        收益管理起源于航空業,是解決有限資源約束條件下企業收益最大化的現代管理科學的重要學科分支。筆者在傳統收益管理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服務經濟時代企業的特點,提出了協同收益管理的概念,并對收益管理基本內涵、行業應用特性、發展演化和必要條件等基礎性問題進行梳理分析,指出協同收益管理是今后該領域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Talluri,K.G.andvanRyzin,G.J.TheTheoryandPracticeofRevenueManagement[M].Boston,KluwerAcademicPublishers,2004.

        [2]Weatherford,L.R.andBodily,S.E.Ataxonomyandresearchoverviewofperishable-assetrevenuemanagement:yieldmanagement,overbookingpricing[J].OperationResearch,1992,10(5):831-844.

        [3]Kimes,S.E.Yieldmanagement:Atoolforcapacity-constrainedservicefirms[J].JournalofOperationsManagement,1989,8(4):348-363.

        [4]VanWestering,J.,Cooper,C.L.andLockwood,A.Yieldmanagement-thecaseforfoodandbeveragemanagement[J].ProgressinTourism,RecreationandHospitalityManage-ment,1994,6:139-147.

        [5]Kimes,K.S.,Chase,R.B.,Choi,S.,Lee,P.andNgonzi,E.Restaurantrevenuemanagement:applyingyieldmanagementtotherestaurantindustry[J].CornellHotelandRestaurantAdiminstrationQuarterly,1998,35(1):22-29.

        [6]黃為,劉永俊.航空公司收益管理初探[J].民航經濟與技術,1998,(5).

        [7]劉軍.收益管理的理論研究概況[J].民航經濟與研究,1999,(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 中文字幕日本久久2019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网 | 亚洲国产在人线播放午夜免费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