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污染海洋的案例范文

        污染海洋的案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污染海洋的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污染海洋的案例

        第1篇:污染海洋的案例范文

        一、教材活動分析

        1.課標要求

        本節對應的課程標準有兩條,一是“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二是“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運用地圖”屬于行為條件,正確應用地圖并解讀地圖信息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歸納”、“說明”屬于行為動詞,明確提出學生的學習結果,“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及“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屬于認知內容,是學生學習本節后應掌握的重要知識點。課標的活動建議為“用計算機設計洋流運動的動畫”,此建議難度較大,有一定局限性,并不適合大部分學生,故教師具體實施時,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靈活組織課內外地理活動。因此,為實現本節課標要求一定要結合“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全球風帶和洋流模式圖”等,通過讀圖、繪圖等活動歸納總結世界洋流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具體體現為洋流對氣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和海洋污染的影響,教師可提供案例供學生小組探討,或學生列舉實例分條論證,培養學生獲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問題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2.活動剖析

        為便于學生理解“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兩部分內容,本節教材同時配套設置1組活動和1個讀圖思考,并提供5幅圖示、1則案例和1份關于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延伸閱讀材料。“讀圖思考”部分設置3個問題,通過觀察教材圖3.5“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北半球冬季)”,明確南(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中高緯度海區和北印度洋海區的大洋環流方向,了解各洋流的名稱和性質。“活動”部分,通過復習全球風帶的分布,參照圖3.5推導洋流模式,進一步描述全球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此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水平,重視對學生讀圖、繪圖能力及歸納能力的培養,為課堂教學中開展活動并達成學習目標提供了極大幫助。但“讀圖思考”設置的3個問題概括性較強,學生很難直接得出結論,以致于在“活動”部分難以正確運用地理術語描述洋流分布規律,因此可將教材的“讀圖思考”和“活動”糅合,優化活動過程,把原有問題細化,改為起點低、基礎性強的小問題,逐步引領學生歸納總結世界洋流分布規律。教材提供的案例具體分析了洋流對全球熱量輸送和沿岸氣候的影響,體現了暖流對流經地區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對流經地區有降溫、減濕的作用。此案例為學生分析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其它影響提供了示例,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引入其它案例或由學生自主提出案例分析洋流對海洋生物、海洋航行和海洋污染的影響,如提出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在紐芬蘭島附近海域撞上冰山最終沉沒的實例,分析洋流攜帶冰山對海洋航行造成的影響。

        3.設計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兼顧高考對學生的能力考查,本節教學以活動為中心,轉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生能力,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活動,通過自主學習、動手繪圖、讀圖探究和小組探討等活動激發學生對地理現象和地理原理的探究興趣,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合作探究中自主構建地理知識,達成課程標準要求,形成地理學科素養。本節活動設計流程如圖1。

        二、活動教學建議

        自主學習:等溫線圖判讀洋流性質及流向

        【活動內容】自主學習:課前觀看微課視頻“鴨子的傳奇之旅”,閱讀課本以理解洋流的概念和分類,完成活動練習并思考等溫線與洋流流向關系。

        【活動目的】洋流的概念和分類較為簡單,學生通過自學即可理解。此部分知識關鍵在等溫線圖中判別洋流性質及其流向,因此設置相應活動練習,一方面可檢測學生對等溫線的判讀情況,另一方面通過洋流與其流經海區水溫的比較使學生加深對暖、寒流概念的理解,從而總結出海水等溫線凸出方向即為洋流流向的規律。

        【活動練習】圖2為不同海域的表層海水等溫線圖,圖中虛線甲、乙表示洋流。讀圖完成下列問題:①分別判斷甲、乙所在半球及洋流性質;②在虛線處添加箭頭表示洋流流向。

        動手繪圖:掌握世界表層洋流分布規律

        【活動內容】按以下四個步驟繪制并分析洋流模式圖:①在圖3全球風帶模式圖中填寫六個風帶的名稱并用箭頭畫出其風向。②參照教材圖3.5,在全球洋流模式圖中補畫箭頭表示洋流流向。③對比洋流模式圖和教材圖3.5回答: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在南、北半球分別呈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方向流動?大洋東、西兩側洋流的性質有何不同?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呈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方向流動?大洋東、西兩側洋流的性質有何不同?40°S~60°S之間分布的是什么洋流?是暖流還是寒流?④同桌之間相互描述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活動目的】通過復習全球風帶的分布,引領學生一邊思考一邊繪圖,理解洋流形成的過程和原因,并歸納總結出世界海洋表層的洋流模式。再將教材圖3.5與洋流模式圖進行對比,逐步引導學生概括、提煉出世界表層洋流分布的一般規律,分別以副熱帶為中心和副極地為中心形成大洋環流。

        【活動反思】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過程中,明確地理事物形成的前因后果,有利于學生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和規律,同時同桌之間互幫互助、相互評議,有利于培養學生用地理語言表達地理事物的能力。

        讀圖探究:明確北印度洋季風環流成因

        【活動內容】觀察北印度洋海區冬、夏季節的洋流示意圖(圖4),完成活動:①描述不同季節北印度洋海區的季風環流組成和流動方向;②畫出相應季節的盛行風向,并思考季風與洋流的關系;③不同季節索馬里半島沿岸洋流的性質為何不同?

        【活動目的】通過讀圖明確北印度洋海區受季風影響,夏季環流系統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冬季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即“夏順冬逆”的規律;調動已學南亞季風的相關知識,學生容易理解季風洋流的成因;探討索馬里半島沿岸洋流的性質,幫助學生理解上升流,為學習秘魯漁場的成因奠定基礎。

        【活動拓展】推測北印度洋季風洋流使馬六甲海峽表層海水流向具有什么樣的季節變化?

        小組探討:理解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活動內容】小組合作探究,分析以下案例,各小組搶答并闡述觀點:①閱讀教材P59案例,分析洋流對氣候的影響;②在世界著名漁場分布圖中找出世界四大漁場的位置以及與其相關的洋流名稱,說明漁場分布與洋流的關系;③哥倫布從歐洲去美洲時,走了圖5中A、B兩條不同的路線,有趣的是走距離較短的A路線用了37天,而走距離較長的B路線卻只用了20天,試解釋其原因;④1978年一艘名為“阿摩科?卡迪茲”號的油輪在英吉利海峽附近失事,使22萬噸原油泄入海中。洋流會給這次海上石油污染帶來什么影響?

        【活動目的】通過小組合作探討方式分析教師提供的典型案例,對原理進行印證,理解洋流對氣候、海洋生物、航洋航行和海洋污染的影響,培養學生分析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搶答,旨在調節課堂氛圍,提高學習激情,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觀點。

        第2篇:污染海洋的案例范文

        關鍵詞:船舶碰撞 ;責任主體 ;法律關系 ;因果關系

        船舶碰撞是指船舶之間在海上或者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發生接觸或沒有直接接觸造成損害的事故,它是一種侵權行為。

        一、船舶互有過失碰撞油污損害概述

        船舶油污損害是船舶污染損害的一種類型,也是導致海洋環境污染最直接、重要的一種污染方式。船舶事故,即因船舶碰撞引發的漏油又可細分為碰撞導撞致一船漏油和兩船(多船)皆漏油兩種情況。在船舶油污中,碰撞導致的漏油盡管在事件總量上僅占所有船舶油污(包括有意排放)的部分,但其慘烈程度往往都是驚心動魄,導致的油污損害也更為嚴重和集中。船舶碰撞引起的油污損害的責任主體就是指對船舶碰撞造成的油污損害負有賠償責任的人。船舶碰撞油污損害賠償責任主體問題是整個賠償責任的核心制度,只有明確了賠償責任主體,油污損害的賠償才能得以順利進行。關于互有碰撞船舶所引起的油污損害賠償的責任主體的認定,主要存在以下觀點。

        (一) 互有過失的船舶對碰撞油污損害賠償責任按比例承擔

        此觀點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代表案例有:1999年3月24日,造成珠江口有史以來最嚴重油污染的"閩燃供2"油輪與"東海209"油輪碰撞污染案L5J。該案中"東海209"輪沒有漏油。油污染發生后,多個污染受害方以共同侵權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要求"閩燃供2"輪和"東海209"輪船舶所有人賠償污染損害。廣州海事法院認為:船舶泄漏污染物造成海域污染損害的民事責任,是一種特殊的侵權責任,根據我國民法通則、海洋環境保護法、環境保護法和我國參加的《1969責任公約》的規定,應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對于"閩燃供2"輪漏油造成的損失,由"閩燃供2"輪船舶所有人承擔賠償責任。

        (二) 互有過失的船舶對碰撞油污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此觀點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的代表案例有:1988年2月6日,"符"(VLACHERNABREEZE)輪與"潮河"輪,格倫納符海運公司所屬柯寧莎斯海運公司經營的"VLACHERNA BREEZE"輪與上海遠洋運輸公司所屬的"潮河"輪在粵東海域碰撞,"符"輪洞穿漏油造成污染損害,污染受害方以共同侵權應承擔連帶責任為由兩艘船舶的船舶所有人和經營人。廣州海事法院審理認為:"''符''輪與''潮河''輪在航行中發生碰撞,導致''符''輪洞穿溢油,污染海域,致使我國粵東沿海地區的漁業和養殖業造成損害和損失,依據民法通則已構成共同侵權,三被告對此應負連帶責任,賠償原告因油污損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三) 油污損害賠償責任由漏油船一方承擔

        此觀點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的代表案例有:1998年,廣州海事法院在"津油6號"油輪與"建設51號"油輪碰撞糾紛案中認為,油污損害應由泄露柴油的"津油6號"輪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未漏油的"建設5l號"輪不直接承擔賠償責任。1999年,廣州海事法院在"''閩燃供2''油輪與''東海209''油輪碰撞糾紛"案的一審判決中支持此種觀點。《海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因海洋環境污染受到損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造成污染損害的一方賠償損失"。

        筆者認為這三種代表性觀點之間的分歧是由于我國船舶油污損害賠償機制不完善所引起的。筆者首先想到的是問題可能出在因果關系的認定上。

        二、船舶碰撞責任下的因果關系考量

        船舶碰撞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與民法中民事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基本是一致的,要求有過失、碰撞事實、損害的事實、過失與損害的因果關系。在司法實踐中,當出現兩船發生碰撞導致其中一船造成海洋環境污染損害時,責任如何承擔成為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假如有A、B兩船,在發生互有責任的碰撞后,載有原油的B船發生了原油泄漏,并因此造成了海洋油污損害,這個時候應該由B船對油污損害單獨承擔賠償責任,還是由A、B船就對油污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作為非漏油的A船是不是此侵權案件中的責任主體?就成為爭論的焦點。要確定責任主體,首先要確定由碰撞這一法律事實產生了幾個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是民事法律規范所調整的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假如認定船舶碰撞的法律事實產生了一個法律關系,即油污損害賠償的侵權法律關系。則可以根據因果關系的理論分析如下。

        (一)必然因果關系說和相當因果關系說

        從因果關系的角度來看學術界主要產生了兩種觀點。一種觀點,主張必然因果關系說,認為A、B兩船發生碰撞的事實與B船發生原油泄漏的結果沒有必然因果關系。也就是說A、B兩船雖然發生了碰撞,但這并不必然導致海洋油污損害結果的發生。油污損害是由油類的污染特性決定的,碰撞能否造成污染損害取決于船載貨物或燃油,不取于碰撞本身。也就是說,碰撞并非必然產生油污,但漏油必然產生污染。另一種觀點則主張相當因果關系說,認為為A、B兩船發生碰撞的事實與B船發生原油泄漏的結果存在因果關系,因此應該認定A船承擔油污損害賠償責任。雖然海洋油污損害的直接原因是B船的原油泄漏,但其間接原因是A、B兩船發生的碰撞事實,A船對海洋油污損害結果有著間接的因果關系,因此,油污受害方除了可以要求B船承擔油污侵權賠償責任外,也可以要求A船承擔侵權責任。

        由上可以看出,因果關系的不同理論將產生不同的結果,并直接影響油污受害方權利救濟的渠道。

        (二)對船舶碰撞責任下的因果關系的分析

        根據必然因果關系說所得出的結論之所以和根據相當因果關系說所得出的結論不同,是因為混淆了碰撞造成油污損害的法律關系和船舶碰撞本身的法律關系這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此兩種法律關系的要素--主體、客體、內容的表現有所不同,在法律適用、歸責原則、責任主體、免責事項等方面的結果都會有所不同。如船舶碰撞法律關系的主體主要是雙方船舶所有人及船上貨物所有人、人員,有時包括遭受財產損失或人身傷亡的第三人,客體為發生損害的船舶、貨物、人身,內容為雙方的索賠權利與賠償義務。而船舶碰撞造成油污時,油污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漏油船的所有人與油污受害人,客體是遭受污染損害的財產如海水養殖物、自然資源、海水浴場的損失等,內容是油污受害人的索賠權利與責任人的賠償義務。在法律適用上,船舶碰撞受《海商法》第8章調整,而船舶油污可能受1969年《油污民事責任公約》、《民法通則》、《海商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不同法律的調整;在歸責上,船舶碰撞采用過錯責任制,而船舶油污損害賠償采嚴格責任制。

        三、結論

        船舶碰撞所導致的油污損害,是一種海上侵權行為。此侵權行為產生了碰撞造成油污損害法律關系和船舶碰撞法律關系,盡管兩者都屬于債權法律關系,應確定碰撞造成油污損害的法律關系和船舶碰撞的法律關系是兩個不同法律關系,不能將兩者混淆。在此基礎上筆者傾向于堅持"誰污染,誰賠償"的原則,在互有過失碰撞時,漏油方承擔油污賠償責任后可以向非漏油方追償超過其過失比例部分。并且漏油船作為惟一的責任主體有助于利益均衡和節約社會成本,實現社會利益的最大,是合理的。

        參考文獻:

        [1]俞偉:《從船舶碰撞油污談我國船舶油污損害賠償機制的完善》,上海海事大學優秀碩士論文,第5頁。

        [2]余妙紅:"船舶碰撞責任下因果關系之考量--兼論船舶互有過失碰撞所致油污損害的責任主體",載《中國海商法年刊》,2008年第18期,第20頁。

        第3篇:污染海洋的案例范文

        2.知識、集群和競爭優勢StephenTallman,MarkJenkins,NickHenry,StevenPinch,唐東會

        3.影響WTO規則制定的歷史事件:歐盟食糖案RobertAckrill,AdrianKay,車麗娟

        4.金融與世界經濟危機——對經濟模型的評判與修正弗里德里希.施耐德,格布哈特.科什蓋斯奈爾,張偉,劉東

        5.對華外包中的所有權和控制權——對公司產權理論的評價RobertC.Feenstra,GordonH.Hanson,徐美娜

        6.澳大利亞生產率不再高速增長的原因分析經濟資料譯叢 BenDolman,歐陽曉靈,謝琪

        7.刺破風中的泡沫:央行能采取更多的措施去阻止金融危機發生嗎?HowardDavies,劉聰,顏銀凌

        1.論知識產權保護對于貿易動態收益的影響MichelleConnolly,DiegoValderrama,陳宇

        2.新的進口品投入與貿易自由化PinelopiGoldberg,AmitKhandelwal,NinaPavcnik,PetiaTopalova,蔡宏波,張如芳,石小平

        3.子公司和知識創造:跨國公司和東道國對創新的影響PaulAlmeidai,AnupamaPhene,李舒怡

        4.能源消費經濟學的發展視角:習慣的關鍵作用KevinMarechal,孫寧

        5.2009年澳大利亞經濟回顧:復蘇之路GuayC.Lim,ChewLianChua,EddaClaus,SarantisTsiaplias,孫黨華,謝琪

        6.動態收益與市場準入保險:從另一視角看澳美自由貿易協定RichardG.Harris,PeterE.Robertson,顏銀凌,劉聰

        7.海洋經濟和沿海經濟的計量理論和方法CharlesS.Colgan,何廣順,王曉慧,董偉,李巧稚

        8.英國海洋經濟活動的社會——經濟指標——看英國海洋經濟統計DavidPugh,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經濟部

        1.美國海洋和海岸帶經濟狀況(2009)JudithKildow,CharlesColgan,JasonScorse,王曉惠,李宜良,徐叢春

        2.美國海洋經濟和沿海經濟的變化CharlesS.Colgan,董偉,周洪軍

        3.加拿大海洋經濟與海洋產業研究KennethWhite,朱凌,宋維玲

        4.澳大利亞海洋產業的經濟價值AustralianGovernment,林香紅,劉彬

        5.愛爾蘭海洋經濟和資源YShields,JO'Cornor,JO'Leary,周怡圃,王占坤,羊志洪

        6.新西蘭海洋經濟(1997-2002年)——環境系列新西蘭國家統計局,郭越,趙銳,蔡大浩1.全球化與國內沖突MichelleR.Garfinkel,StergiosSkaperdas,ConstantinosSyropoulos,楊玲玲

        2.文化資本與需求VictoriaAteca-Amestoy,王鑫,王志標

        3.概述東亞、拉丁美洲地區電子業和汽車業的分散化生產SanjayaLall,ManuelAlbaladejo,JinkangZhang,李盈諾

        4.改變的引擎:歐美生產率與信息通訊技術和服務業BartVanArk,RobertInklaar,RobertH·McGuckin,李霞

        5.反傾銷稅計算中對出口市場利潤的處理BrianD.Kelly,李浩

        6.人事管理經濟學領域懸而未決的問題:激勵工資的效力EdwardP.Lazear,孫勁悅,張鳳林

        7.澳大利亞貿易政策的兩難處境AnnCapling,李平武

        1.關于IS-LM簡單模型的評述及改進DavidRomer,陳宇

        2.高新技術企業國際化發起中的社會網絡HannaKomulainen,TuijaMainela,JaanaT(a)hinen,張軍,李君君

        3.論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擴張的利與弊LeonE.Trakman,杜麗源

        4.公共部門外包合同的激勵與效率PaulH.Jensen,RobinE.Stonecash,葉婷婷,謝貞發

        5.經濟資料譯叢 農業知識產權與亞太地區經濟利益KeithE.Maskus,周竹南

        6.旅游業課稅:理論研究與實證考察NishaalGooroochurn,沈臘梅

        7.縱向一體化行業內轉讓定價研究ThomasA.Gresik,PetterOsmundsen,劉凱,葛夕良

        1.污名、恐懼和憂慮等因素對價值評估的影響ThomasA.Jaconetty,魏華斌,紀益成

        2.清理成本及其對不動產價值的影響BillThomasPeters,范梨萍,紀益成

        3.放貸者關于石棉污染對收益性建筑的價值影響的看法BaryA.Diskin,JoelB.Haynes,MichaelA.McElveen,陳耀華,紀益成HtTp://

        4.對受環境污染的不動產評估的準則TheIntemationalAssociationofAssessingOfficers,吳達卡,紀益成

        5.抵押貸款人與環境風險分析的制度化和規范化RichardJ.Roddewig,AllenC.Keiter,李玥,紀益成

        6.對污染場址的評估——推薦一種標準化的程序JoannaBrown,LiaDabom,AllisonDenning,Sylvia-LindaKaktins,NatsukoKumasawa,陸秋強,紀益成

        7.被應用于評估拉圾填埋場的土地剩余法技術ArthurE.Liddicoat,李一玲,紀益成

        8.石棉污染對不動產市場價值的影響——一種廣泛推崇的計算方法WayneA.Tenenbaum,侯瀚宇,紀益成

        9.不同程度的負面輿論對獨戶住宅價值的影響——一個關于污染土地評估的案例研究WilliamN.Kinnard,Jr.,MaryBethGeckler,JakeW.DeLottie,鄭姍杉,紀益成

        10.垃圾填埋場地評估:以探討的眼光看待制定中的法律JohnE.Garippa,KennethR.Koseo,周港,紀益成

        11.評估中的環境責任溯源DaVidV.Seyer,Attorney,李容,紀益成

        12.城區棕色地塊的再開發——聯邦、州及地方針對回收利用受損毀不動產所做的努力ThomasA.Jaconetty,吳鐸,紀益成

        1.全球金融體系模式的一個變革——2009年1月9日歐洲央行行長Jean-ClaudeTrichet在巴黎舉行的主題為"新世界,新資本主義"的國際研討會圓桌會議上的演講李文浩

        2.過去的金融危機、當前的金融動蕩與新宏觀金融穩定框架的需要WilliamR.White,潘再見

        3.東亞的銀行體系是否得到加強?WilliamA.Kerr,PhilipTurner,孫龍建

        4.雙邊主義——美國貿易政策急劇轉變是否意味著農產品貿易將實行自由化?WilliamA.Kerr,JillE.Hobbs,馬海燕

        5.東亞反傾銷問題ThomasJ.Prusa,車麗娟,劉鴻

        6.競爭力——全球化時代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增長的關鍵因素MarinYari,RonDuncan,孫寧

        7.可持續發展能源帶給化工產業的投資機遇和挑戰AdamHeller,赫英利,蘇兆斌,蔡子鶴

        8.可持續性究竟意味著什么?MaryC.King,孫寧

        9.網絡零售屬性、網絡滿意度與網絡忠誠度之間的關系Ki-HanChung,Jae-IkShin,唐紅濤,董茜

        10.國際貿易的理論問題久保新一,中川信義,張開玫,匡鳳姿

        1.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瑞典皇家科學院,姚曦,林發勤

        2.貿易與地理、規模經濟、差異化產品和運輸成本——關于瑞典中央銀行評選200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科學背景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委員會,林發勤

        3.論美國的反傾銷措施對美國出口商的影響RobertM.Feinberg,KaraM.Reynolds,馬林梅,吳春雷

        4.經濟增長與稅收競爭的利維坦MichaelRauscher,袁浩然

        5.勞動力流動與所得稅競爭GwenaёlPIASERl,劉凱,葛夕良

        6.金融保密與稅收競爭面臨的威脅理查德W.拉恩,伏尼克·德·拉齊,沈臘梅

        7.公司稅制與國際競爭經濟資料譯叢 JamesR.HinesJr.,劉小苗,葛夕良

        8.更多意味著更糟:不對稱信息、空間轉移與可持續遺產旅游業SilviaCaserta,AntonioPaoloRusso,王志標,王鑫

        1.天生全球化企業和逐步國際化企業:一個以意大利為基礎的分析AntonellaZucchella,張軍,任姝

        2.國家規模與FDI的稅收競爭AndreasHaufler,IanWooton,周易斌

        3.加勒比海地區的公司所得稅競爭KoffieNassar,葛夕良,劉小苗,劉凱

        4.俄羅斯的稅收制度:能否糾正現有缺陷?尤·什維采夫,王永興,王殿江

        5.成功的時間管理之道:善用時間資源PatrickForsyth,蘇麗文,宮桓剛

        6.基于空間形態學的商圈分析Je'ro,Ge'rardCliquet,唐紅濤

        7.APEC礦物部門的可持續發展MeLanieJ.,PenneyK.,AustinA.,RumleyC.,CurtottiR.,孫傳旺,上官修瑜,江小英

        1.恐懼與不動產價值:民意調查結果與市場銷售證據的比較WilliamN.Kinnard,Jr.,SueAnnDickey,MaryBethGeckler,湯瑩,紀益成

        2.對已報道的釋放放射性物質的市場反應——兼論對應評稅值的影響WilliamN.Kinnard,Jr.PhilipS.MitchELL,GailL.Beron,JanesR.Webb,王云霞,紀益成

        3.環境污染及其對不動產價值影響的一個法律視角JohnE.Garippa,SethL.Davenport,陳淑賢,紀益成

        4.有害廢物對價值評估的影響MylesB.Hoffert,FrederickW.Morgan,李儉,紀益成

        5.對環境不動產評估的研究StateofColoradoDivisionPropertyTaxation,朱聰,紀益成

        6.對駱駝城洗衣公司財產污染評估案例的研究C.B.McLeanJr,管賢敏,紀益成

        7.應該怎樣評估污染不動產的價值——遺憾的是,美國的官方案例并未對此做出回答RogerM.Groves,李海明,紀益成

        8.被污染不動產和市場比較途徑PeterJ.Patchin,朱薇,紀益成

        9.環境影響評估:程序和案例分析Albert.R.Wilson,張靜靜,紀益成

        10.基于不動產可售性、可租性的缺失和污名對不動產經濟損失的估計PhillipS.Mitchell,張鐵柱,紀益成

        11.關于受污染房地產價值評估的探討——基于鹽湖城的評估實踐TimW.Noyce,蘆瑋,紀益成

        1.經濟資料譯叢 前景理論:風險決策分析DanielKahneman,AmosTversky,胡宗偉

        2.天生全球化企業:本質和特征KultanenJukka,MaunulaMari,張軍

        3.圍繞國際價值論的若干理論問題中川信義,張開玫,匡鳳姿

        4.關于海運、空運征稅的OECD協定范本第8條的歷史沿革GuglielmoMaisto,李濤

        5.中印之間在外包市場中的競爭DanialAllen,陳麗麗

        6.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引發亞洲銀行業變革PhilipD.Sherman,CorinneNeale,周科

        7.菜單成本和菲利普斯曲線GolosovMikhail,JrRobertELucas,張艷麗,任洲鴻

        8.澳大利亞礦產勘查——趨勢、經濟影響和政策問題LindsayHogan,JulieHarman,ArholMaritz,SallyThorpe,AnthonySimms,PeterBerry,AlanCopeland,上官修瑜,柯幼霜

        1.資本主義的多樣性R.Dore,W.Lazonick,M.O'Sullivan,谷宏偉

        2.對外貿易與國內地理布局MasahisaFujita,PaulKrugman,AnthonyJ.Venables,徐海玲

        3.應收賬款保理的經濟學BenJ.Sopranzetti,李培培

        4.美國和歐盟的稅收激勵經驗CarlosF.Liard-Muriente,盧晨

        5.最優稅收、經濟增長和收入不公GeraldW.Scully,袁浩然

        6.為什么中亞與中國的貿易持續增長G.Raballand,A.Andresy,張婷,謝志才

        7.服務經濟的地理布局W.B.Beyers,經濟資料譯叢 吉亞輝,張宏霞

        第4篇:污染海洋的案例范文

        關鍵詞:環境救助 響應程序 收費標準

        一、前言

        隨著大陸經濟高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日益擴大。為保證國民經濟平穩發展,大陸在加強內陸油田勘探開采的同時,加大對南海、東海和渤海灣地區海上原油的開采。以渤海為例,目前,渤海中海石油所屬海上油田達15個,海上平臺69個,浮式生產儲油裝置(FPSO)6個,相關作業船舶(包括移動式平臺)達100余艘。2010年,渤海油田年油氣總產量達到3 000萬立方米(當量),占大陸海上石油總產量的一半以上。與此同時,大陸還根據經濟內需總量,不斷擴大國外原油的進口,僅2009年原油進口量就達2.3億多噸,其中90%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的。大陸海上石油開采和運輸活動的快速發展,對沿海環境保護構成嚴重威脅,海洋環境污染風險日趨加大。人類在利用海洋進行能源開采和運輸活動發展經濟的同時,必然承受極大的環境風險壓力。因為,任何人為的操作失誤、設備故障等都極有可能引發重大溢油污染事故,導致海洋生態災害性破壞。

        2003年8月5日,停泊在上海吳涇熱電廠碼頭的“長陽”輪遭一艘船舶碰撞,約85噸重燃油泄漏,導致吳涇熱電廠六期碼頭至閘港上游段8公里水域、灘涂及岸線遭到嚴重污染。

        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租賃的位于美國墨西哥灣的一座半潛式鉆井平臺“深水地平線”爆炸起火。36小時后,平臺沉沒,11名工作人員遇難。鉆井平臺底部油井自4月24日起漏油不止并引發了大規模原油污染。雖然2010年7月15日,英國石油公司宣布成功罩住水下漏油點,但不久后,油污已經形成2 000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等于2.59平方公里)的污染區并被沖上了一些島嶼,給當地造成了災難性的損失,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深遠的影響。污染的清理工作將耗時近10年,墨西哥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將成為一片廢海,造成的經濟損失將以數千億美元計。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已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生態災難。

        2010年7月16日,我國大連新港附近中石油一條輸油管道起火爆炸。雖然經過救援人員全力撲救,仍導致1 500噸左右原油泄漏入海,大連附近海域至少430平方公里的海面被原油污染,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損失,給海上養殖業造成毀滅性打擊。

        二、中國救撈的職責與現狀

        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又是一個航運大國。大陸瀕臨太平洋西岸,大陸岸線長約1.8萬千米,島嶼6 500余個,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我國的海運事業和海洋經濟將會更加繁榮,中國救撈作為國家唯一一支專業救助打撈力量誕生于1951年,發展于20世紀中葉,跨越于救撈體制改革。

        2003年,中國救撈完成具有歷史意義的體制改革后,正式組建了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她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專業救助力量之一,統一垂直領導和管理北海、東海、南海三個救助局,煙臺、上海、廣州三個打撈局以及北海第一、東海第一、東海第二、南海第一等四支救助飛行隊。北起鴨綠江口,南至西沙海域,救撈系統共建立了21個救助基地、7個飛行救助基地。目前擁有員工9 000余人,包括3 000名技術人員、4 000名船員和400名潛水員;180多艘不同種類船舶組成的龐大船隊,其中有80多艘拖輪和14艘浮吊船,10架直升機和2架固定翼飛行器。

        中國救撈以“保障海上人命財產安全,保護海洋環境清潔”為宗旨,以“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為救撈精神,履行以下主要職責:負責航行在大陸沿海水域的國內外船舶、海上設施和遇險的國內外航空器及其他方面的人命救助和海上消防工作;負責船舶和海上設施財產救助、沉船沉物打撈、港口及航遣清障、沉船存油和難船溢油的應急清除;提供水上、水下工程作業服務;承擔國家指定的特殊的政治、軍事、救災等搶險救助、打撈任務;履行有關國際公約和雙邊海運協定等國際義務。

        中國救撈實行“關口前移,站點加密,動態待命,隨時出擊”動態值班待命制度,使得專用救助船以基地為依托,以待命點為前哨,最大限度地發揮三者之間的聯動效應,建立了救助、打撈、飛行“三位一體”的隊伍建制。

        自1951年8月中國人民打撈公司誕生至2012年末,救撈系統共救助海上遇險人員62 412名(其中外籍人員

        9 713名),救助遇險船舶4 258艘,打撈沉船1 706艘。環境救助以東海救助局典型案例為例: 2005年3月8日,“東海救169”輪成功救助因碰撞失火的載有危險品的馬紹爾群島籍“RICKMERS GENOA”輪;2009年9月19日,“東海救112”輪、“東海救113”輪在舟山海域聯合救助利比里亞籍裝載28.5萬噸原油的擱淺超級油輪“FRONT PAGE”輪;2010年4月4日,“東海救113”輪在長江口水域成功救助機艙爆燃的巴拿馬籍液化氣船“COLDEN CRUX 18”輪;2012年8月2日,“東海救159”輪在福建廈門以東海域救助觸礁進水油船“潤揚3”輪等。

        三、環境救助應急響應機制的建立與實施

        隨著海上運輸業的不斷發展,防污染工作的重要性早已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采取了許多有效措施來保護海洋環境,主要有《1969年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1969年國際干預公海油污事故公約》、《1971年設立國際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公約》、《關于1973年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的1978年議定書》。1990年,IMO通過了《1990年國際油污防備、反應和合作公約》(簡稱OPRC公約)。大陸在國際海事組織等國際舞臺上一貫主張并支持航運界采取適當措施保護海洋環境,盡到了海洋環境保護方面的國際責任。同時也建立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如1999年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及《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等等。

        (一) 預案制定及應急機構建設的依據、目的

        依據《1990年國際油污防備、反應和合作公約》、《海洋環境保護法》等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公約,為防止海上突發環境污染事件,中國救撈作為海上應急救援重要力量之一,除了履行人命救助主要職責外,為提高應對涉及公共危機的突發海上環境事件的能力,維護轄區穩定,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保護海洋環境,制訂了相關防污應急處置預案。當污染事件發生時,啟動相應的應急救助行動方案,協調各部門之間的有關事務,包括救助力量調派、應急救助方法、處理污染方式等。考慮到各海域條件的不同,我們專業救援力量和當地有關單位應在減少污染損害決策的制訂與執行,以及其他救助力量的參與等方面保持適當溝通協調。

        應急預案的建立須確保相關單位之間對海上環境污染事件進行快速有效的反應與救助方面的合作。另一目的是組織協調一切有關污染反應與救助、相關費用的工作和行動,減少污染事件造成的損失,保障人命、海洋環境和財產安全。

        (二) 應急救助指揮部的組成及組織機構

        1.應急反應處置工作小組的建立及職責權限

        按照海上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嚴重性和污染物特性,將污染事件分為不同的等級。按等級制訂相應的應急救助子預案和子響應程序,并成立專門應對海上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反應工作小組和相應的應急機構,并明確其職責分工和應對措施相應程序。建立由行政首長、分管首長、應急救援、安全、飛行、后勤保障、基層單位等專家組成的應急反應工作小組,下達行動指令,具體指導救援行動。主要職責包括:

        (1)對所轄海域發生的水上突發環境污染事件進行評估;

        (2)審核批準污染事件搶險救災、救助打撈方案,對救助中的人員和設備進行指揮和管理;

        (3)根據海上突發污染事件的具體險情、應急救助方法,進行決策并決定啟動和停止應急預案;

        (4)協調政府等其他相關部門為海上污染事件搶險救助提供支援。

        2.環境救助相應的應急指揮及力量組織架構(如圖2)

        3.環境救助應急響應主要程序

        應急體系的應急響應程序按過程可分為接警、響應級別確定、報警、應急啟動、救援行動、擴大應急、應急恢復和應急結束等過程。海上污染事故發生后,報警信息應迅速匯集到救助指揮值班室。性質嚴重的重大事故的報警應及時向上級應急指揮機關和相應行政首長報送。接警時,做好事故的詳細情況記錄和聯系方式等。報警得到初步認定后,應立即按規定程序發出應急救援指令,采取應急救援措施。

        在救助指揮值班室接到警報后,應立即建立與事故現場的船只、船東或業主的聯系,根據事故報告的詳細信息,對污染情況作出判斷,由救助指揮值班室或現場指揮人員初步確定相應的響應級別。如果事故不足以啟動應急救援體系的最低響應級別,通知應急救援力量和相關部門響應關閉。當應急響應級別確定后,救助指揮值班室按所確定的響應級別啟動應急程序,如報告應急反應處置工作小組,通知應急救援指揮人員(專家)到位,開通專用信息與通信網絡,調配救援所需的應急資源(包括應急隊伍和物資、裝備等),派出現場指揮協調人員和專家組等。為保證對污染事件作出快速有效的反應,救助指揮值班室在優先考慮人命安全的前提下對肇事標的、污染物的特征、污染的面積和形式、事發水域的地理特征、海上氣象條件等作出了解和確定。

        成立現場應急指揮組后,應急救援力量迅速趕赴事故現場,積極開展人命救助、環境救助等有關應急救援工作,專家組為救援決策提供建議和技術支持。當事態仍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向上級救援機構請求實施擴大應急響應。

        當前,我們所有的專業救助船舶是實行24小時海上動態待命制度,在接獲信息后,救助指揮值班室在報告應急反應處置工作小組的同時,立即調動事發海域最近的救助船舶前往現場對事故進行先期應急評估、處理,并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以減少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指令救助直升機用拍照、攝像等手段獲取污染事故第一手影像資料,準備緊急吊運應急人員、物資,為環境污染事故提供快速有效的應急救助。待救援行動完成后,及時進入臨時應急恢復階段,包括現場清理、人員清點和撤離、警戒解除、善后處理和事故調查等。

        為保證應急反應救援預案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應當針對此類應急救援方案定期組織協調聯合應急反應演習及桌面推演,以增強與有關單位和其他機構的協調。演習完成后,相關人員應對演習進行評估,盡力改進應急救助反應機制,解決存在的問題,通過油(化學品)污染方面的培訓和演習,加快培養應急反應專家。

        三、完成環境救助所采用的方法及不足

        在接到環境污染信息,作出最迅速反應后,清污專家組依據現場情況及事發海域環境特點、可能的污染擴散趨勢、救助力量的設備與供應、污染源的控制處置、污染物的回收處理等作出科學評估,以使應急處置小組作出決策,調派救助力量迅速行動;根據污染物、載運工具的性質及事故類型、事故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確定應急救助過程中人命救助的方式方法,使用的機械工具、藥劑、技術,承運工具堵漏、污染物的轉駁,以及可能產生二次污染的處理措施等等。具體措施如下:

        1.油類污染救助的方法及存在不足

        (1)對載運工具采取正確得當的堵漏、轉運、拖帶等措施,以避免更多的油類泄露導致更嚴重的污染。

        (2)利用海洋本身所具備的油污降解機制,進行海域中溢油污染的清除,其機制包括展延作用、揮發作用、乳化作用等。 但是耗費時間很長,容易對海洋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3)利用化學性藥劑對油污進行處理,以便進行人工、機械等方式處理。缺點是處理不徹底會海洋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

        (4)利用沉降劑、吸油劑、吸油粘等進行物理性海面處理。缺點是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卻會對海床以及海底生物造成污染。隨著時間推移,還會形成二次污染。

        3.救助直升機速度快,搜尋范圍廣,但飛機數量少,且缺乏專業偵測裝備及遠程圖像傳輸能力,無法在第一時間報告污染情況,從而延誤決策時間。

        人員方面:

        專業人員結構不合理,高層次人才缺乏,尤其是環境污染方面的人才嚴重短缺,困擾著應急救援的發展格局。同時,經費不足,尤其是人員經費嚴重不足,造成人員架構不穩定,人員的引進及流失窘境困擾著發展,對建立強大的應急救援處置隊伍形成較大的阻礙。

        技術方面:

        1.缺乏對環境救助能力的深入研究,尖端技術的引進還受到國外限制;

        2.鑒于目前的技術能力,救助直升機飛行還不具備夜航能力,只能在較好氣象、海況下,執行人命救助、污染監測、物資人員運送等應急任務;

        3.救援人員缺少有效的專業學習和培訓。

        (三)清污費用的法律地位

        為確保防污應急體系的正常運轉,應該賦予應急反應費用的賠償請求以優先權,采取支持和鼓勵清污行動的政策,否則必然對事故的控制不利。但一般情況下,清污費用均是通過和談解決的。2005年初,“明輝8”輪與“閩海102”輪在廣東南澳島附近海域發生碰撞,“明輝8”輪泄漏0#柴油628噸入海,汕頭海事局依法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清污行動,發生費用692 8681.49元。隨后向廣州海事法院兩船東,要求連帶賠償費用。法院判決支持原告組織的清污單位發生的費用,但不支持海事的索賠費用。法院認為,海事公務船舶從事調查、監控和清除油污情況的行為屬于行政行為,認定其所進行的調查、監控和清除油污事故而產生的費用屬于行政開支,不應賠償。然而海事局發生的清污費用,也屬于污染損害。如果前述案件的判決正確,海事局利用自身力量進行的清污屬于行政行為,若海事局不進行清污,相對人以行政不作為海事局,要求其清污,而不是要求污染責任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樣的結果將是鼓勵污染海洋環境。因為污染責任人可以不承擔清污責任或其費用的賠償責任。

        六、解決方案和研究對策

        為盡快改變現狀,提高環境救助的應急反應能力。當前,建議建立國家環境救助應急反應中心,健全有關環境污染各地、各相關單位部門之間溝通聯絡長效機制,定期召開相關工作交流研討會,并就應急救助力量的發展、應急救助方案和預案的完善、組織指揮程序、技術設備保障、行動協調配合等環節展開交流研討;加大與各大院校、科研單位及國外相關單位的合作,著力提高專項應急設備的實用性、便捷性、高技術含量的研究和推廣;不間斷組織相關應急專業人才培訓;建議油船、化學品船等特殊船舶船東參加船舶互保協會等組織,建議根據《1989年國際救助公約》特別補償條款建立對特殊船舶征收一定的“防污保險費用”(國際油船船東防污染聯合會―ITOPF已有先例),用來補償應急處置單位的部分救助成本。

        第5篇:污染海洋的案例范文

        (一)出于全面實現航海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培養人才首先應確立正確的培養目標。目前,我國各類高等院校的航海專業大都確立了“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符合國際和國家海船海員標準要求的、能勝任現代船舶駕駛與管理的高級航海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我國的國內法與海事國際公約也對航海人才的培養目標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各類高校航海專業的學生應當熟知相關法律規定,從而全面了解目前國內及國際航海業對于高素質船員的具體要求,并以此為目標將自己努力塑造成符合新世紀航海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航海人才。

        (二)出于減少海難與海洋污染事故的需要

        海洋的水文氣候復雜多變,這使得航海業成為一個高風險行業。尤其是自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船舶大型化、自動化和高速化的發展,海難與海洋污染事故頻發不斷。為此,我國與國際社會相繼制定了一系列規范船舶駕駛的法律法規與國際公約,即使這樣仍難以有效防范海難與污染事故的發生。究其事故原因,有近80%的事故源自船員的違規操作。這使得國際社會逐步認識到:船員作為船舶的直接操作與管理者以及航海安全公約的實際執行者,他們才是保障航海運輸安全的決定因素,因而提高船員依法操控船舶的法律意識是有效避免或減少海難與污染事故的關鍵。有鑒于此,加強對高校航海專業學生的航海法律教育,使這些未來船舶的駕駛者與管理者能熟知航海安全法律與公約并牢固樹立起依法駕船的法律意識,對于他們今后正確履行航海職責以避免或減少海難及海洋污染事故,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出于規范船員并保障其合法權益的需要

        船員職業較為特殊,他們常年生活和工作在遠離陸地管轄的海上,因而我國的國內法以及國際公約都對這一特殊職業群體給予了格外關注。一方面,各種立法對船員的工作程序、操作方法與職責等法律義務作出了詳盡規定。另一方面,各種立法也對船員的法律權利及其保障作出了明確性規定。高校航海專業的學生只有熟知這些法律知識才能能明確自己的航海職責,杜絕以航海之便實施走私、販毒等犯罪活動,同時學會正確使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避免采用非法的維權方式破壞正常的航運秩序。

        二、我國高等院校航海法律教育必備的教學內容

        (一)有關航海業務方面的法律教學內容

        高校航海專業的學生將是未來船舶的操作者、管理者與航海事業的主力軍,因此他們首先應熟悉和掌握有關航海業務方面的主要法律規定,從而為其今后合法履行航海職責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此,我們可以從有關這方面的國內法與國際公約中選取下述重點內容作為基本的教學內容:其一,由于提單是海上貨物運輸中最為重要的單證憑據,因此在有關海上貨物運輸的國際公約中,我們可選取《海牙規則》、《海牙———維斯比規則》、《漢堡規則》中的提單規則作為基本的教學內容;其二,在海上旅客運輸的國際公約中,我們可選擇具有代表性的《2002年雅典公約》中有關承運人的責任與免責、賠償責任限制等與船舶承運方直接相關的法律規定作為基本的教學內容;其三,在國內法方面,我們可選取《海商法》中有關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海上旅客運輸合同、海上保險合同等與航海業務直接相關的法律內容作為基本的教學內容。

        (二)有關航海安全方面的法律教學內容

        高校航海專業的學生熟知航海安全方面的法律將有助于他們在未來的航海工作中有效防范海難與海洋污染事故的發生。為此,我們可以從相關的國內法與國際公約中選取下述重點內容作為基本的教學內容:其一,在國際公約方面,我們可選取《1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則公約》、《1973年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1992年國際油污損害責任民事公約》中有關避碰與防污規則、事故責任劃分及其賠償等重要問題作為基本的教學內容;其二,在國內法方面,我們可選取《海商法》、《海上交通安全法》中有關船舶碰撞、海難救助、共同海損、船舶污染損害賠償及其責任限制等重要問題作為基本的教學內容。

        (三)有關船員權益與職責方面的法律教學內容

        高校航海專業的學生只有熟知船員權益與職責方面的法律,才能在今后的航海工作中明確和恪守自己的工作職責并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為此,我們可以從相關的國內法與國際公約中選取下述重點內容作為基本的教學內容:其一,在國際公約方面,我們可選取《STCW78/2010公約》、《綜合海事勞動公約》中有關海員工作職責、基本權益及其保護的相關規定作為基本的教學內容;其二,在國內法方面,我們可選取《海商法》、《勞動法》、《船員條例》中有關船員與船長的任職要求、工作職責、船員勞動合同、勞動者基本權益及其保護等重要規定作為基本的教學內容。

        三、我國高等院校航海法律教育應采用的教學方法

        (一)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法律研究與自學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指出,“未來社會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至關重要,它不僅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需要,也是他們步入社會后不斷尋求發展完善的需要。航海法律教育也是如此。為此,教師應當注重在課堂上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自學,通過圍繞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內容提出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法律求知欲望,其后通過指導學生自我思考來調動其法律求知思維,隨后通過組織學生討論與發言來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法律求知狀態,最后通過有計劃地指導學生課后查閱相關法律資料、關注司法時事來引導學生的法律自學活動。這樣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法律研究能力,培養他們法律自學能力,幫助和引導他們順利完成課后的自學。

        (二)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以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與應用能力

        正是借助案例事實在教學內容與實際經驗之間架起了一座有機聯系的橋梁。由此,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選取典型案例來將抽象的法律理念與規則轉化為具體生動的實務經驗,從而為學生們提供直觀的認識,增強其對法律認知的現實感與深刻性,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從案例中抽象出來的法律原理與規則,并借此鍛煉其靈活運用法律知識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教師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選取貼近船員工作與生活的典型案例,并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討論、踴躍發言,從而在氛圍良好的師生互動中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與應用能力。

        (三)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增進學生對法律的理解與學習興趣

        以計算機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有機結合在了一起,通過直觀生動的教學展示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由此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聯想思維,使其易于理解教學內容,同時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筆者建議在航海法律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在講解航運業務法律時通過FLASH動畫來展示海上貨物運輸及其單證的流轉程序,以此增進學生對相關航海法律知識的理解與學習興趣。

        四、結語

        第6篇:污染海洋的案例范文

        課標要求: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是高中地理課程的理論基礎,重點講解了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基本過程。《水循環和洋流》主要說明地理環境的要素之一“水”,為下一章學習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打下基礎。教材對洋流的基礎知識也做了簡化處理,這正是新課程改革給教師和學生留有課后探究的空間。

        教學思路:

        本課以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為主線索,將洋流這一“水”要素的基本概念、分類、分布規律、與其他要素的關系及與人類活動的關系一一呈現,從而使學生掌握分析某一地理要素的一般方法,為人類如何因地制宜地進行區域的開發和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教法學法:

        啟發引導法、案例分析法。學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運用世界洋流模式圖,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規律。

        2.理解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習洋流,用簡練的語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理解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樹立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洋流和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從而使學生樹立事物是普通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觀看太平洋沿岸巨型水母的分布及影響視頻,提出:水母為什么會大規模地到達日本呢?

        (設計意圖:通過水母對日本漁業的危害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設計懸念,引發問題。)

        回顧知識點:洋流的概念和洋流按性質分類。學生自己設計問題例題1:判斷暖流的水溫一定比寒流高。例題2:用等溫線表示出北半球的暖流。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洋流基本概念的回顧,學生自編題目,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例題2中讓學生找出問題的題眼,提高學生的獲取、解讀地理信息和繪圖的能力。)

        探究活動1:根據世界洋流分布圖,繪制一幅世界洋流模式,歸納洋流分布規律。

        (設計意圖:觀察世界洋流分布圖,增強素材的直觀性;觀察世界洋流,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分析、動手畫出洋流模式圖,并歸納洋流的分布規律。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會分析資料、提取信息,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探究活動2:世界大洋實際的洋流分布和洋流模式圖有哪些地方不一致?畫出北印度洋的冬季及夏季的環流。歸納北印度洋洋流規律。

        (設計意圖:通過模式圖與實際大洋洋流分布圖的比較,引導學生找出模式圖中無法表示的如北印度洋季風環流,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活動3:(2011年高考題)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東海域發生了9級地震,福島核電站遭受破壞,其泄露的污染物隨洋流擴散的主要方向是:A西南 B東北 C西北 D東南

        (設計意圖:一輪復習中加入高考題,使學生直面高考,對高考題有一定的認識。該例題既可以反饋洋流分布規律,又可以總結歸納洋流對海洋污染物的影響。)

        探究活動4:海洋污染是人類活動的產物,洋流對人類活動既有利也有弊,那人類該如何趨利避害呢?看圖思考:哥倫布第一次橫渡大西洋路程短,共花了37天; 第二次橫渡大西洋路程長,共花了22天,為什么?(設計意圖:洋流對海洋污染物的影響及洋流對海洋航行的影響都是洋流與人類的關系。總結歸納洋流對海洋航行的影響。)

        探究活動5:20°S附近澳大利亞的東海岸和西海岸形成的氣候類型有何不同?有哪些洋流對氣候的形成起了作用?延伸:厄爾尼諾現象的產生及其影響、拉尼娜現象及其影響。

        (設計意圖:通過厄爾尼諾現象的學習,理解洋流對氣候的影響即水與氣兩個要素的相互關系。總結歸納:洋流對氣候的影響 。)

        探究活動6:在世界洋流圖中標出世界四大漁場(秘魯漁場、北海道漁場、北海漁場、紐芬蘭漁場)的位置,并分析討論其形成的原因。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漁場形成的原因是學生理解洋流對海洋生物分布的影響即水與生物要素的相互關系。總結歸納洋流對海洋生物分布的影響。)

        課堂小結:

        通過對洋流這一要素的復習,從而掌握某一地理要素的復習方法。即掌握了各個要素的基本特征,才能把握住一個區域的整體特征,人類在對該區域進行開發利用時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教學反思:

        第7篇:污染海洋的案例范文

        關鍵詞:柴油;污染;對蝦;經濟損失;農業司法鑒定

        中圖分類號 S968.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5-0001-04

        Abstract:Through agricultural judicial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to study the accident leakage of diesel contaminated water is the cause of death of the cultured shrimp,as having a complet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iesel and shrimp aquaculture pollution economic loss estimation of economic loss,shrimp ponds and repair environmental damage costs,provide legal evidence for a fair trial court.

        Key words:Diesel engine;Pollution;Shrimp;Economic loss;Agricultural judicial identification

        1 案情介

        2013年8月2日,駕駛員曹某(被告1)駕駛重型普通貨車沿204國道由北向南行使至G204線645km+400m處,因避讓其他同向車輛翻車進入紀某(原告)對蝦養殖池塘。損壞油箱中的柴油全部泄漏流入蝦塘,致原告蝦塘內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全部死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被告1所在的汽車公司購買了機動車保險。車禍出險后,當地交通巡邏警察支隊、保險公司、農委的有關人員先后到現場調查了解情況。原告索賠未果將貨車駕駛員曹某(被告1)和某保險公司(被告2)至當地區人民法院。原告申請經法院審查同意并委托鹽城市農業科學院司法鑒定所(下稱我所)就石油類物質污染水體導致原告養殖蝦子死亡的經濟損失和蝦塘環境治理費用進行司法鑒定。

        2 材料和方法

        2.1 書面資料審查 鹽城市農業科學院司法鑒定所接受委托后指定4位國家司法鑒定人組成鑒定組承辦此案。鑒定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國家標準《漁業污染事故經濟損失計算方法》GB/T21678―2008、國家農業標準《農業環境污染事故損失評價技術導則》NY/T1263-2007、國家水產標準《凡納濱對蝦》SC/T 2055-2006及江蘇省地方標準《無公害農產品 南美白對蝦淡水池塘養殖技術規程》等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對法院提供的鑒定資料(含影像資料)進行書面審查。

        2.2 現場勘驗和實驗室檢測 鑒定組于2013年9月12日在法院工作人員和原告、被告1和被告2人的陪同下前往案發現場進行現場調查勘驗,調查測量受污染的蝦塘面積、水體深度等技術參數,采用現場捕撈法檢查了受污染的水體和相鄰未受污染的對照蝦池中蝦子的存活與生長情況,將對蝦和羅氏沼蝦的樣本帶回本所實驗室進行檢測。

        2.3 調查聽證 鑒定組召開了司法鑒定調查聽證會,聽取了當事人的陳述和對有關證據的質證意見。

        2.4 涉案經濟損失評估 農業經濟損失的司法鑒定恪守獨立性、客觀性、科學性的工作原則和遵守資產持續經營的原則、替代性原則和公開市場原則,以現行市價法作為取價依據,依據國家標準進行了經濟損失估算。

        3 結果與分析

        3.1 書證審查結果 (1)當地公安交通警察支隊認定被告1在交通事故中負全部責任。(2)被告1駕駛的貨車已向被告2投保了交強險和商業三者險,事故發生日在保險期限內。(3)原告拍攝的受害蝦池水面上漂浮柴油油膜、對蝦死亡的影像資料與交通事故中油箱中柴油泄漏的事實相吻合。

        3.2 調查聽證結果 (1)原告陳述了對蝦養殖場以中心路為界有南北兩大塊蝦塘。2013年8月2日被告1駕車出車禍將約300L柴油、機油泄漏流入對蝦養殖場的北蝦塘,導致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死亡。兩被告對因車禍漏油導致對蝦等死亡的事實和原告拍攝的反映對蝦死亡的照片無異議。(2)原告陳述了并出示了2013年4月11日購買南美白對蝦蝦苗150萬尾、5月6日購買了羅氏沼蝦苗50萬尾、5月18日購買南美白對蝦145萬尾的票據。4月11日第一批苗購買后暫養到大棚至5月中旬將苗放養到蝦塘,其他2批蝦苗均及時放養到蝦塘。原告陳述了羅蝦苗進塘時約1cm左右。被告2對“南北兩個蝦塘具體投放的數量有異議”。(3)原告陳述了受污染的蝦塘中有5臺增氧機,每臺3.5kW。使用電壓是380V,平時平均每天運行10h略多些,電費按0.835元/kW?h計算。原告陳述了蝦塘中的水是從串場河中引過來的,排水主要是靠水泵向外翻水。(4)原告陳述了已有5a養殖南美白對蝦的經歷,能熟練掌握對蝦養殖技術,其基本管理情況與大面積生產無顯著性差異。從發生車禍對蝦死亡后就沒有再投入飼料。按照往年慣例投放飼料時間應到10月1日左右。今年氣候條件屬于正常年份。(5)原告陳述在今年7月20日左右賣過15~20kg南美白對蝦,因規格偏小未再出售。對蝦銷售的方式主要是塘口批發。被告表示對原告的具體管理情況不知情,對受污染的塘口蝦子全部死亡、有經濟損失的情況無異議。

        3.3 現場勘驗和實驗室檢驗結果 (1)鑒定組現場查看了原告的對蝦養殖場。養殖場由南北2大塊蝦池組成(圖片1)。周圍無高大建筑物和工廠及密集住宅區生活污染等影響,養殖池灌排水方便。經原被告現場指認,受污染的為養殖場北側的蝦塘。鑒定組現場測量了受污染養殖水面面積為1.77hm2。(2)蝦塘中心水深為1.5~2.0m,水深中值約在1.8m。(3)受污染的蝦塘里有5臺增氧機分布在蝦塘水面上。(4)受污染的蝦塘中有魚游動形成的水花,據原告介紹這是放養的少量鰱魚,起到了吞食池塘水中的綠藻、凈化水質的作用。(5)鑒定組采用蝦籠網捕撈法分別對受污染的蝦塘和未受污染的相鄰的蝦池(對照)進行現場捕撈。經過100min蝦籠網捕撈檢查,結果為:受污染蝦塘的2個蝦籠網中均無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僅有1~2只小沼蝦(應為事故后換水時帶入),相鄰未受污染蝦塘中的蝦籠網中有南美白對蝦3620g和羅氏沼蝦452.5g(圖片3)。(6)鑒定組將樣品帶回實驗室檢測,結果為:南美白對蝦的平均體長10.6cm,平均體重6.6g/只,大樣達70~80只/500g標準;羅氏沼蝦平均體長13.9cm,平均體重33.7g/只,達15只/500g標準。

        3.4 當地大面積生產養殖南美白對蝦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鹽城市養殖南美白對蝦的技術日臻成熟,大面積生產上用淡化好的南美白對蝦仔蝦(苗)+少量的羅氏沼蝦苗+少量的食草性鰱魚混養模式,基本按《無公害農產品 南美白對蝦淡水養殖技術規程》《池塘南美白對蝦與花白鰱混養技術操作規程》(DB3205T122-2006)進行養殖,其養殖面積和單產均處于全省的先進水平。當水溫18~20℃(時間上5月中旬至6月初)時,農戶每hm2放養60萬~90萬尾1cm左右的南美白對蝦苗。秋天池塘水溫降至18℃(常年10月中下旬)時南美白對蝦逐步停止進食。在正常的養殖情況下,大面積單茬生產一般在7月下旬至11月捕撈商品蝦上市。2013年6―8月溫度偏高,雨水偏少,對人工蓄水養殖對蝦無明顯不利影響。

        3.5 致害因素與致害后果間因果關系分析 根據公安交警部門調查筆錄,認定被告將約300L柴油撒漏到蝦塘,原告舉證照片上可以清楚看出池塘水面上有一層明顯油膜和大量死蝦,應認定蝦塘水中的石油類物質超過了《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89)規定指標(“石油類物質≤0.001mg/L”),石油類物質污染是導致養殖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死亡的根本原因,與養殖蝦死亡的經濟損失間具有完全因果關系。

        3.6 經濟損失的估算

        3.6.1 農業事故經濟損失估算的原則和方法 漁業污染事故損失是用貨幣形式度量對水產養殖業的破壞程度。本案中未造成養殖場生產、生活設施損壞和人員傷亡及養殖的鰱魚死亡,原告經濟損失集中反映在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的死亡。鑒定組依據國家標準中的生產統計法和專家評估法估算了涉V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的經濟損失。生產統計法適用范圍為:適用于養殖水域生物損失量的評估。涉案致害因素造成的產量損失按如下公式進行估算。

        [Ly=i-1n(Di×a×Ai×Pyi-Fi)]

        式中:Ly―指農業事故導致的各類農產品的經濟損失,單位為元;Di―指正常養殖i類農產品單位產量,單位為kg/hm2;a―指致害因素影響i類農產品減產幅度,%;Ai―指i類農產品受害面積,單位為hm2;Pyi―指i類農產品價格,單位為元/kg;Fi―指i類損失農產品后期未投入農本,單位元;n―指農業事故導致農產品產量下降的種類。本案農產品為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n=2。

        3.6.2 涉訴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經濟損失的估算 (1)鑒定組根據江蘇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江蘇省農業委員會、江蘇省海洋漁業局編著的《江蘇省農村統計年鑒》(2010、2011、2012)著錄的鹽城市2010-2012年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總產、單產等統計資料分析,當地前3a南美白對蝦單產為D1=4 690.35kg/hm2。據調查,鹽城市大面積生產上羅氏沼蝦的單產一般為南美白對蝦單產的10%~15%,按均值12.5%計,本案羅氏沼蝦單產為D2=586.35kg/hm2。(2)蝦池中蝦類均已死亡,產量損失率a=100%。(3)鑒定組根據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的水產品市場批發價月報表和鑒定組對當地多處對蝦養殖場塘口銷售價格資料的調查,經綜合分析認為涉訴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塘口批發價分別為P1=31.5元/kg、P2=36元/kg。(4)據調查,涉訴蝦類產品未投入生產和銷售成本計F=87 790元。涉訴經濟損失Ly=211 646元(取整數)。

        3.6.3 蝦塘污染修復費用Lx的估算 經測算,1.77hm2蝦池增加的污染修復費用為6 384元。

        3.6.4 涉案總的經濟損失估算 涉訴涉訴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經濟損失Ly與蝦塘污染修復費用Lx之和。

        211 646+6 384=21 8030(元)。

        4 司法鑒定意見及采信情況

        法院收到《司法鑒定意見書》后依法向當事人送達并組織庭審質證。原告未提出實質性質疑意見,提出增加訴訟請求,要求法院判決被告承擔原告的律師費用。第一被告認為,“車禍造成的原告蝦子經濟損失應由保險公司賠償”。第二被告認為“鑒定機構不具有對蝦鑒定資質,所作鑒定意見不應采信”,法院審查后認為,鑒定機構的業務范圍為:農業司法鑒定中包含了水產養殖技術鑒定和農業事故損害鑒定,“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均具備相關的鑒定資質,鑒定程序合法。被告二對其異議未能提供相應證據證明。因此,該被告的異議不能成立,依法不能采信”。法院采信鑒定意見判決第二被告(保險公司)賠償原告經濟損失218 030元,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一審法院判決后,第二被告以“蝦子的死亡并非交通事故撞擊導致”為由向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經審理后認為“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是否賠付的依據是保險事故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本案中鑒定意見書認定交通事故中石油類物質進入蝦池形成水體污染是導致原告養殖蝦子死亡的原因,與蝦子死亡的經濟損失間具完全因果關系,上訴人認為不是交通事故撞擊導致而不予賠償,沒有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5 小結和討論

        農業環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人為或者不可抗力的原因,排放物質和能量,對農業生物、農用土壤、農用水體、農區大氣造成突發性或累積性污染,導致農業生產損失或生態破壞的事件[1]。農業環境污染事故是農業事故中一種類型,農業司法鑒定的重點是農業環境污染事故與農業生物及農業環境損失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斷因)及農業環境污染事故造成的農業生物及農業環境損失大小、范圍(定損)等作出的技術判斷。在“斷因”分析中必須考慮農業生態系統中自凈能力和農業生物的耐受力以及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中對污染物(如農藥)的允許指標。只有造成生產損失、生態破壞和農產品不安全,才能認定為污染事故。農業污染事故的“定損”是“用貨幣形式度量對種植(養殖)業的破壞程度”,“包括財產損失、資源環境損失和人員傷亡損失”。“財產損失中包農產品損失、生產設施損失和生活設施損失”。“農產品損失中包括農業生物死亡損失、農產品產量下降損失、農產品質量下降損失”[1]。本案(下轉33頁)(上接3頁)不存在人員傷亡損失、生產和生活設施損失,鑒定工作重點在于準確認定因污染導致養殖生物死亡的數量、價格及蝦塘污染修復費用的估算。污染修復是指采取人為或自然過程,使環境介質中的污染物去除或無害化,使受污染場址恢復原有功能的技術。本案在治理被污染的蝦池中,除及時排放污水外,還應嚴格按照《南美白對蝦淡水養殖技術規程》用干法處理塘泥,每hm2均勻增加施用生石灰750kg。經對本案跟蹤調查,原告的蝦池經修復后放養對蝦的效果良好。實踐證明,原告及時申請進行司法鑒定是正確有效的選擇。鑒定人采用生產統計法和專家評估法估算的經濟損失于法有據,公平合理,符合生產實際。司法鑒定意見經質證后成為法院采信的法定證據,起到科學的司法證明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2、10]。大水面(如河流)受污染導致漁業資源破壞、環境惡化、養殖生物經濟損失的評估情況更為復雜,其司法鑒定技術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參考文獻

        [1]NY/T1263-2007,農業環境污染事故評價技術準則[S].

        [2]顧雙平,蔡立旺,姚立生.一起西瓜藥害的農業司法鑒定案例分析[J].江西農業學報,2011,2(9):176-178.

        [3]顧雙平,蔡立旺,李洪山,等.一起假冒農藥導致梨果重大經濟損失的農業司法鑒定案例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01):17-20.

        [4]顧雙平,蔡立旺,姚立生.假冒水稻種子經濟損失農業司法鑒定分析1例[J].中國司法鑒定,2012(5):163-167.

        [5]顧雙平,蔡立旺,姚立生.一起被毀葡萄園預期經濟損失農業司法鑒定案例分析[J].江西農業學報,2012,24(4):186-188.

        [6]顧雙平,蔡立旺,姚立生.一起偽劣高梁種子經濟損失農業司法鑒定案例分析[J].江西農業學報,2012,24(10):166-170.

        [7]顧雙平,蔡立旺,姚立生.一起花木場經濟損失農業司法鑒定案例分析[J].江西農業學報,2013,25(6):137-139.

        [8]顧雙平,蔡立旺,姚立生.農業司法鑒定案例研究:一起損毀茶園經濟損失的估算[J].江西農業學報,2013,25(7):120-124.

        [9]顧雙平,蔡立旺,姚立生.一起受淹大麥經濟損失農業司法鑒定案例分析[J].江西農業學報,2014,26(5):121-124.

        第8篇:污染海洋的案例范文

        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獲取用海

        從國內幾家從事海洋生物醫藥研究的科研院所了解到,所涉及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幾乎都以養殖、捕撈作為產品原料來源,而且原料多數為常見、成本低廉的海洋生物及衍生物。例如,中科院海洋所以蝦、蟹殼為原料提取殼聚糖,制成海洋生物保健品,主要用來提高機體免疫力;提取水母毒素用以研究水母蜇傷;從海帶、紅藻、綠藻、褐藻中提取藻類多糖用來治療慢性腎衰;從卡拉膠藻中提取卡拉膠,主要功效是抗腫瘤。而單獨申請某一片海域作為原料供給的案例很少,從調研情況來看,只了解到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為提取海馬體內生物活性物質和養殖螺旋藻而申請海域。

        由于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原料來源幾乎都取自海水養殖和捕撈,備擇性相對較大,對用海要求也就相對較低。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夠進行海水養殖和捕撈的海域也就都能夠滿足相關海洋生物醫藥的原料供給。海洋環境因素對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影響主要是水體中重金屬的含量對生物資源的影響。海洋水體中重金屬含量超標,會影響海洋生物個體生長,從而影響到體內生物活性物質的生成。例如,卡拉膠藻的生長會受重金屬影響,但可以在富含氮和磷的水環境中生長,和魚類、貝類混養會吸收水體中的氮、磷元素,防止水體富營養化,而且釋放能夠殺死致病弧菌的物質。但通過一定的化學方法可以將重金屬從活性物質中分離,從而得到含量較純的活性物質。

        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用海應參考海水養殖、捕撈用海的管理政策,保證該海域的海洋環境質量,要禁止圍填海等嚴重影響海洋生態環境的開發活動,濱海城鎮的生活污水、垃圾處理和工業廢水處理設施建設,污水排放口位置要嚴格論證,保持海洋生物物種豐富,生態結構穩定。

        此外,也要加強養殖用海自身廢水排放的監督、控制和管理。某些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在提取、合成和制備過程中會對附近海域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從蝦、蟹殼中提取甲殼素,其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污染物排入海洋。

        針對此類情況,應該要求這種生產過程嚴格執行相應的污水排放標準,達標排放,做到對海域環境影響最小。在開發和利用海洋生物資源時,要充分考慮海洋環境的承載能力,堅持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理念。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大多含量甚微,如果大規模提取、純化進行商品化生產,有可能破壞海洋生物資源的生態平衡,以至于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的惡性影響。

        罕見基因種質資源獲取用海

        某些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提取和研發要應用一些特定海洋生物的基因資源和特殊活性物質,而這些海洋生物只生存在某一特定環境下的海域,這些海域往往是海洋自然保護區或特殊海洋環境類型的海域。對于這種用海,除了應考慮保證周邊海域海洋環境質量,還應該考慮與省級海洋功能區劃的結合,將該海域設定為海洋保護區或保留區,海洋保護區需嚴格執行保護區的相關管理規定,嚴格執行Ⅰ類海水水質標準。

        有計劃地對重要經濟魚蝦越冬、產卵場投放人工魚礁,嚴格控制陸源污染物超標向近海水域排放,對重要魚蝦產卵場的水質要嚴格檢測,保護魚蝦類的正常繁殖生長,保護該海域的特殊基因種質資源。

        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用海應全面規劃、合理布局

        第9篇:污染海洋的案例范文

        (一)海洋資源狀況要求寧波必須發展海洋循環經濟

        相對于陸域資源,寧波海洋資源較為豐富,但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海洋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過度開發和索取,已導致海洋資源緊張。過度捕撈和開發,近海養殖布局超出海域容載量以及臨海工業污染等因素已導致海區水域生物鏈缺位,生物多樣性減少和無漁獲區逐年擴大。許多種類的海洋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海洋生態環境也必然會隨著人類開發力度的加大而受到影響,過度的開發和索取導致海洋資源的緊張,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資源和環境壓力。發展海洋循環經濟可以提高漁業經濟的抗風險能力,有助于寧波在漁業捕撈資源日漸匱乏的情況下,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勢頭,實現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愿望。

        (二)海洋生態系統平衡要求臨港工業發展循環經濟

        隨著寧波經濟的快速增長,環境問題日趨突出。根據港口資源特點,國家要求寧波建設成為華東地區的重要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一大批電力、石化、造紙、鋼鐵等臨港工業項目正在加緊建設。臨港船舶工業的較快發展,每年產生大量的船舶廢油污水,與油品有關的航道、港口碼頭的近海區域,石油類污染較為嚴重,大量廢油污水的排放嚴重威脅臨港海域環境,加劇了海洋污染,造成嚴重的海水富營養化問題。而對海洋生態環境的治理和資金投入都不及臨港工業擴張速度,加之環保和治污處理措施滯后,導致海岸生態系統退化、生物種類減少和漁業資源嚴重衰退等次生災害,海洋生態系統平衡遭到破壞。在臨海區域發展生態工業園區,減少臨海工業排污對海洋生態環境影響是勢在必行。

        (三)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方式要求寧波必須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改革開放以來,寧波的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目前已經形成了臨港工業、傳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三足鼎立的局面,進入了工業化中級階段。在看到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應看到寧波當前產業結構存在的不足之處,其中較為突出的是產業鏈較短、產業關聯度較小,呈現明顯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質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多數高新技術產業以仿制技術和組裝加工為主,處于價值鏈底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不多,低水平加工的一般產品生產能力明顯過剩,這種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性勢必導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不高,工業經濟發展的后勁不足。同時,也會造成我市能源需求、水資源需求、土地資源需求出現很大的缺口,無法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應對新貿易保護主義迫切需要發展循環經濟地處良港無疑為發展外貿帶來便利,外貿自然成為拉動寧波經濟的重要動力,近年來寧波外貿企業不斷受到國際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刁難和制裁,其中也包括“綠色壁壘”的門檻。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推廣ISO14000國際標準,可以使我市企業成功應對國際新貿易保護主義,鞏固已有的國際市場,并拓展新的國際市場。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關稅壁壘作用日趨削弱,包括“綠色壁壘”在內的非關稅壁壘日益凸顯。近幾年,一些發達國家在資源環境方面,不僅要求末端產品符合環保要求,而且規定從產品的研制、開發、生產到包裝、運輸、使用、循環利用等各環節都要符合環保要求,對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特別是擴大出口產生了日益嚴重的影響。我們要高度重視,積極應對,尤其是要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逐步使我國產品符合資源、環保等方面的國際標準。

        (五)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是寧波發展的迫切政治要求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把實施海洋發展戰略擺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國務院正式批復《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以水為魂,倚港衍生”的寧波,新一屆市委領導在全市海洋經濟工作會議上要求寧波真正成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中的核心區,承擔起龍頭引領作用,爭取浙江省海洋循環經濟發展改革試點無疑是寧波市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寧波構建海洋循環經濟的基礎條件優勢明顯

        (一)海域區位優勢明顯

        寧波海洋資源豐富,區位優勢突出,基礎扎實,具備發展海洋循環經濟發展的現實基礎和條件。寧波擁有豐富的“島、涂、漁、景、油”等海洋資源,組合優勢明顯,適宜較大規模開發。海洋產業體系比較完備,臨港工業方面,初步形成以石化、鋼鐵、能源、汽車、造船等行業為支柱,綿延20多公里的沿海臨港產業帶,基本建成華東地區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在港航物流方面,14個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加快建設,2010年實現交易總額近2000億元,現代物流業實現增加值507億元,現有各類物流相關企業4000多家;在海洋新興產業方面,培育了浙江造船、新樂船廠等一批高端裝備生產企業,2010年實現產值200多億元。

        (二)制度政策初步形成

        近年來,寧波市把循環經濟的理念融入政策、法規和制度之中,合力推進全市循環經濟的科學實踐。在發展循環經濟中出臺了《關于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結構調整升級的若干意見》和《寧波市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意見》等工業政策措施,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已上升到33%。在資源利用方面,制定了《關于全面推行清潔生產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升級實施意見》和一系列節地、節水、節電政策,明確導向;在生態建設方面,實施了《寧波生態市建設規劃》,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寧波生態市建設的若干意見》;在環境保護方面,出臺了水污染防治、煙塵防治、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處置等條例,使推進循環經濟有章可循。同時,行政監察部門還把生態環境保護列入監察范圍,建立健全責任追究機制,促進了政策、法規和制度的落實。寧波還圍繞推動循環經濟,制定了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干部評價指標體系,推行了新的干部績效考評辦法,以科學發展、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論成績。

        (三)依據科技支撐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布局

        寧波按照生態規律規劃整合產業鏈,做到規劃先行,統籌設計,在實踐中摸索出了產業鏈條“生態化”的產業集群模式,并從規劃布局上引導這種模式不斷完善,形成了“電廠——粉煤灰——水泥或新型墻材”、“污水——污水處理——污泥——焚燒發電”、“竹制品——廢竹白——竹膠板”、“高爐渣——礦渣微粉——水泥添加劑”等12類40多條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鏈。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下,寧波一批設施共享和以資源循環為特征的工業園區建設初見成效。按照“產業集聚、工業集中、土地集約、管理集成”的要求,通過對現有工業園區進行整合提升,實施廢棄物的相互交換利用,實現排污的集中控制和集中處理。如北侖區積極引進“吃廢”小企業群,積極構建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產業鏈,生態化工業園區初具雛形;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通過大力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的環保高新技術企業,成為首個通過ISO14000論證的工業產業園區。縱觀近年來發展循環經濟的歷程,寧波市走出了一條從非循環經濟到線性循環經濟,再到環形循環經濟,最終達到網狀循環經濟的道路,實現了循環經濟鏈條從點到線、從線到環的飛躍。

        (四)中小循環生態治污成效明顯

        為了實現對初級能源的利用從一次性不完全利用,到多次循環完全利用,寧波市通過構建經濟活動中的“排-吃”雙向互用來破解這一難題。經過多年的發展,寧波市的“小循環”,即企業層面的循環經濟建設已實現突破性進展,一些大中型企業,通過產品生態設計、清潔生產等措施,減少了生產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實現了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中循環”,即區域層面的循環經濟建設已進入示范實施階段,不少園區在規劃和建設中按照工業生態學原理,通過企業間的物質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業間形成共生關系;“大循環”的構建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如寧波鎮海化工園,“排出來的東西”基本上可以被“吃掉”,所有循環經濟產業核心圍繞鎮海煉化等煉油、乙烯等大型龍頭石化企業展開,把上一個企業的廢料作為下一個企業的原料,并逐漸向下游延伸。寧波市用循環經濟助推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與2004年相比2010年,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由77.5%提高到90%以上;全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28%上升到75%;城市污染集中處理率由42%提高到75%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由3.3%提高到20%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由83%提高到99%。

        (五)體制機制靈活與科教實力強

        寧波是我國民營經濟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達,在全國較早地開展了要素配置市場化、資源環境有償使用等改革,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水平較高。近年來海洋資源開發領域的改革順利推進,市場信用建設不斷加強,民營企業積極進入海洋開發領域,成為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寧波擁有寧波大學海洋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機構,擁有海洋與漁業領域重點實驗室9家,海洋科技工作人員達2000余人,在航海航運、海洋養殖、海洋生物等領域取得一批關鍵技術成果。海洋科技教育實力較強,有利于打造海洋循環經濟發展核心競爭力。

        寧波構建海洋循環經濟的路徑選擇的幾個設想

        (一)構建以引導海洋循環經濟發展的活動廣泛開展

        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海洋經濟發展論壇,添加海洋循環經濟題目研討,在創建海洋經濟開發示范區的同時,把海洋循環經濟作為其中重要的考評參數來抓,倡議海洋經濟大開發必須要以海洋循環經濟的方式推進,先應從可再生可循環保護海洋式的開發入手,才能延續“藍色的夢”。

        (二)構建臨港工業良性循環產業鏈

        借鑒已有的成功案例經驗,構建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如國華浙能寧海電廠一期可構建煤-電-粉煤灰-水泥、煤-電-粉煤灰-新型墻材、煤-電-石膏-石膏板三條產業鏈,實現資源-產品-廢棄物-再資源化的閉路循環;寧波化工產業園區遵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互通互聯、相互配套、高起點、高標準”的開發機制,堅持循環經濟理念,以“煉油乙烯”項目為支撐,以液體化工碼頭為依托,采取油頭化尾、順流而下(即從基本石化原料開始,逐步向后加工產業發展)與逆流而上(即從后加工開始,與上游原料產業對接)相結合的模式,以烯烴、芳烴為主要原料,發展三大合成材料及其深加工為特色的石油化工產業,配套發展基本化工原料產業;象山石浦水產品循環工業園區通過對水產品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對水產品加工實行“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模式,實現經濟和環境的良性循環。

        (三)構建海洋循環式漁業

        一是發展循環利用育苗業。育苗業是新興海洋產業,也是海水增養殖業發展的基礎。育苗業對海水的需求量較大而且對溫度的要求較高,其循環經濟模式主要體現在節能、減排、海水循環利用等方面。寧波沿海很多地區都能獨立培育海珍品幼苗,各育苗企業通過利用太陽能加熱系統加熱,不僅可以節煤、節電,減少大氣中煙塵排放量及有害氣體,且大大降低成本。二是發展海水增養殖循環產業鏈。其核心理念是利用海洋生物間食物鏈及共生關系,增加有益成分,減少物質殘留,分散風險,降低海水污染,形成魚蝦貝藻立體多元養殖格局。從生態控制和養殖環境保護入手,推進象山港海域標準化網箱養殖示范基地建設,有效推進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和海洋生物多樣性養護,促進海洋漁業系統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及流通,拉動和提升養殖業,提高產品附加值,拉長產業鏈。三是發展海洋修養捕撈作業。海洋捕撈業循環經濟模式構建的關鍵,是降低漁船對海洋的污染和加強捕撈品的利用效率,對捕撈品種的規格、捕撈量、捕撈網具的種類、規格、網目進行控制,在一定時間內休漁、禁漁,使漁業資源得以休養恢復,以象山休漁節為載體展示海洋捕撈作業示范點。四是發展水產深細加工循環利用。水產加工業是對環境污染較大的產業。水產加工業的污染主要來源于加工廢水、加工下腳料等廢棄物等,水產加工業的循環經濟模式的核心在于廢棄物的循環利用。魚類產品精細加工通常一種魚可食部分僅為60%左右,廢棄物高達40%。而這些廢棄的魚頭、魚內臟及魚骨骼等非可食部分中,都含有豐富的魚油、魚蛋白和各種酶等活性物質沒有提取。這些含有魚油的工業廢水直接排泄不僅嚴重污染了近海區。而且每生產1噸魚粉就有約200kg的魚油被舍棄,而這些魚油里正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腦黃金)。水產品精細加工模式不僅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減少了貝殼垃圾帶來的污染,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符合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

        (四)打造濱海“參與式”生態旅游

        濱海旅游業是資源依托型產業,景區環境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旅游業的發展。循環經濟模式的應用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旅游景區管理中發展循環經濟,發展生態旅游可以減少旅游投入及垃圾產出量,避免環境污染以及資源的浪費,增強旅游景區的生命力。旅游景區環境問題主要是廢棄物增加、水電資源浪費、植被破壞、白色污染等。可以把景區循環經濟具體模式作為景點,讓游客既了解循環經濟又參與其中。以廢水處理為展示景點,可在景區隱蔽處建立小型的污水處理系統,中水凈化處理,凈化后的水可作為景區綠化用水、衛生用水、道路沖洗用水等做好介紹和使用說明。而對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主要是將塑料袋、包裝紙、易拉罐、剩余食品等分類回收,并分別進行一級資源化或二級資源化,不能夠再利用的就采取填埋等方式進行處理。游客經濟參與,通過激勵機制,對積極主動配合做到循環經濟的游客給予一定的獎勵或榮譽如獎勵紀念品。在景區中做一些相關的宣傳教育標識牌,讓游客意識到自己的每一個行為會給景區帶來的影響,做到“參與式”的“生態”旅游。

        (五)構建海洋循環經濟展示廳

        構建海洋循環經濟示范展示廳來宣傳寧波發展海洋循環經濟的宣傳教育。一方面展示廳可以圖片、模型、文集、視頻等多種形式反映寧波構建海洋循環經濟的情況和成績。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展示的方式,向觀眾介紹建立海洋循環經濟評估指標體系建立海洋循環經濟指標體系;海洋綠色GDP核算體系;寧波建設海洋循環經濟的示范工程和示范園區應在重點行業、產業園區和城市開展海洋循環經濟試點;以及寧波加快制定發展海洋循環經濟的政策法規發展海洋循環經濟需要法制作保障。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区二图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第36页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 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观看 |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 永久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