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移動通信實訓范文

        移動通信實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移動通信實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移動通信實訓

        第1篇:移動通信實訓范文

        關鍵詞:移動通訊(微信);教師培訓;模式

        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也給職業學校教師繼續學習帶來了新的機遇。移動通訊(下指微信)具有交流方便、快捷、及時的特點,將這種新型的交流平臺應用于教師培訓,能充分發揮培訓基地的作用,有效延伸培訓鏈條,使培訓者不受時空、地域的限制,及時了解培訓需要,改進培訓方法和手段,創新培訓模式,不斷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教師終身學習帶來新的活力。

        一、教師培訓的必要性

        在新形勢下,一個合格的職業學校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學習專業知識、職業教育理論與職業技能,做終身學習的典范;以學生發展為本,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體現“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

        1.教師職業的特點

        復雜性和繁重性。教師的勞動是復雜的塑造人的靈魂的工作,是繁重的腦力勞動。

        創造性和靈活性。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運用教育原則,創造性地設計教育方法。

        主體性和示范性。教師的勞動除了運用教育手段作用于教育對象外,還要給學生做出示范,以自己的主體形象影響和感化學生。

        長期性和長效性。教師的勞動不可能在短期內獲得效果,必須堅持不懈,反復施教,促進學生一步一步地成長。

        個體性和集體性。教師的勞動過程呈現為個體的性質,而勞動的結果又呈現出集體的性質。從勞動過程看,教師的備課、上課、課外輔導以及對學生的集體培養都是以個體的方式進行的。而從勞動結果看,教師勞動的效果體現在學生身上,而學生的進步并非某一個教師單獨工作的結果,而是教師集體努力的成就。

        正因為教師職業具有以上幾方面特點,才顯示教師職業的神圣、偉大;才要求教師以自學為主,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經常參加教育理論、專業知識、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培訓,不斷總結、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2.教師成長是有規律的,即走專業化發展之路

        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通過接受專業訓練和自身主動學習,逐步成為專家型和學者型的教師,不斷積累教學經驗,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水平的持續發展過程,是教師由非專業人員成長為專業人員的過程;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職業專業化的基礎和源泉,是教師專業化的根本。

        教師專業發展應遵循教師成長規律。教師成長一般要經過適應與過渡、分化與定型、突破與退守、成熟與維持、創造與智慧五個階段[1]。這五個階段對應于教師不同的成長時期,有著不同的發展基礎、條件、目標和要求,也面臨著不同的困難和障礙。教師要結合自己的教育思想、文化背景、知識結構、實踐閱歷等方面,走教師專業化發展之路。

        3.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教師的培訓與教師的專業發展密不可分。教師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教師須經過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才能成為專家型(或學者型)教師。每個階段,除了自身努力學習和反復實踐外,還要經常參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培訓活動,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步提升,教學效果更加突出。

        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已滲透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學習已成為信息時代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征[2]。要實現教育現代化,首先要實現教育信息化,其中教師起到關鍵性作用。教師首先要掌握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更新教學理念;利用信息技術,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利用信息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師必須堅持不懈地學習,利用各種機會參加培訓與觀摩,與同行相互交流教學經驗,分享教學成果,才能成為專業化、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

        二、發揮移動通信(微信)在教師培訓中的優勢

        截止到2015年6月,騰訊公司統計微信用戶已超過6億,而且還在持續增長中。利用微信來進行教師培訓,培訓者能夠隨時隨地學習,并相互交流和研討。微信應用于教師培訓,不受時間、空間、距離的限制,將培訓延伸到互聯網互通的地方,提高培訓的覆蓋面和受益率。

        1.將培訓延伸到了校外,突破了時空觀

        微信交流平臺使得培訓者能隨時隨地學習,師生、學員(指培訓者)之間可以快速、方便、即時地進行互動交流。這種新的培訓方式讓教師培訓突破了時間、地點、距離的限制,將培訓延伸到了校外,培訓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學習更具靈活性和針對性。微信應用于教師培訓,減少了培訓成本,提高了培訓效率,擴大了培訓受益面。微信交流平臺是對集中培訓的有效補充,使校外師生、學員以及培訓基地和學員之間的互動得以實現,使得“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成為現實。

        2.提高了培訓者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微信交流平臺具有傳送圖像、文字、聲音、視頻的功能及群聊功能,培訓基地可在培訓前將培訓方案、培訓內容、培訓師資、培訓方法等在微信交流平臺上,供培訓者選擇。培訓者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先期學習相關內容,不斷向培訓基地反饋學習情況,及時提出培訓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促使培訓基地更新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手段,適應培訓者的需求。

        培訓者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喜好、需求和問題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實現個性化培訓。培訓基地按培訓者需要建立相應微信小群,使各小群內學員之間進行統一研討和交流,解決學員所遇到的實際困難與問題,提高個體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加強了培訓基地與培訓者的交流與溝通,滿足了培訓者的需求

        微信平臺具有信息推送、群內分享功能。培訓基地創建公眾微信平臺,要求培訓者時時關注微信平臺,處處跟進微信平臺。培訓基地定時推送相關培訓內容,培訓者定期在群內分享培訓經驗和收獲。培訓基地依靠微信公眾平臺,挖掘培訓者典型案例,并及時在微信平臺上共享。改進和完善培訓基地與培訓者的互動,加強培訓基地與培訓者的交流與溝通,使培訓方法和手段更加貼近培訓者的需求,培訓者需要什么樣的培訓,培訓基地就能提供什么樣的培訓,培訓基地快速跟進,滿足培訓者的需求。

        三、基于移動通信(微信)教師培訓模式的構建

        結合微信的特點和教師培訓需求,構建出基于微信的教師培訓模式,主要包括訓前需求調研、方案制訂,訓中有效實施、過程控制,訓后跟蹤回訪等環節,這些環節整合在一起,形成訓前、訓中、訓后,集中、分散有效銜接,研修、交流、回訪相結合的培訓模式。

        1.訓前需求調研分析

        基于微信的教師培訓模式的訓前需求調研分析主要包括培訓學員需求分析、培訓方案的制訂、培訓內容的準備等。

        培訓設備和培訓環境是進行教師培訓的基本保障。分析學習條件,培訓基地需要考慮培訓者移動設備的擁有情況,是否能熟練使用微信,是否需要進行移動設備培訓,是否具備相應的網絡環境等。同時,基地還應明確利用微信進行教師培訓的相關要求,保證培訓的順利進行。

        學員需求分析是培訓實施的前提。需求分析包括學員的基本情況,諸如年齡、學歷、專業、教學經歷、企業實踐閱歷、學習動機、興趣愛好、認知風格、學習策略等;學員所在學校基本情況,諸如學校所在地、學生規模、教職工人數、實驗實訓條件、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學校獲得的榮譽等。培訓基地要根據學員的特點和需求來設計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為培訓的開展制訂有針對性的方案。

        訓前分析的核心是培訓方案的設計,方案的設計包括培訓內容以何種方式呈現,在培訓中如何有效地促進學員開展主動學習及協作學習,培訓如何開展等。基于微信的教師培訓適宜模塊化,內容短小精悍,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結合講授、提問、小組討論、團隊合作等多種形式來實施培訓,同時應根據培訓內容的變化及時變換培訓方式。

        2.培訓有效組織實施

        培訓有效組織實施是基于微信的教師培訓的核心,培訓基地根據訓前分析制訂相應的培訓目標和培訓策略,通過訓前調研分析、訓中有效控制和訓后跟蹤回訪構成完整的教師培訓體系。

        訓前互動。培訓基地先建立一個班級,并為這個班級建立微信群和微信公眾平臺,要求培訓者都加入微信群,并關注微信公眾平臺,根據班級情況可分成幾個協作小組,每個協作小組可以組建單獨的小群。訓前基地將學員要完成的任務、培訓內容、培訓師資等發送到微信公眾平臺或微信群。這部分內容包括培訓內容和師資、要完成的任務(需小組討論,協作完成)、完成任務所需要的相關背景資料和知識。學員結合自己的時間進行學習,協作小組可在微信群中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培訓基地安排多名專業教師實時跟進指導,并適時參與小組討論,幫助學員解決遇到的疑難問題。

        訓中互動。基于微信的教師培訓模式主要是學員與教師、學員與學員通過微信平臺交流互動。每個小組分別匯報該小組的培訓實施情況、培訓收獲、所完成的任務(作品)、遇到的問題等,并要求班級成員進行閱讀和評價;每個學員將自己完成的任務(作品)在其朋友圈中進行展示,作品以文字、音頻、視頻為主要載體,并要求小組其他成員進行閱讀和評價。教師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跟進與主題相關的內容和知識,供學員進行自主閱讀和個性化學習。

        通過匯報,教師掌握了學員所完成的培訓任務、學員培訓所遇到的問題以及需要改進的方面。同時,教師全面掌握培訓實施情況,不斷挖掘典型案例,通過微信平臺進行點評,并讓學員展示。對于優秀作品,教師應及時激勵和表揚,并在微信群中進行推廣;對于培訓中遇到的共性問題,開展集體討論,提出解決辦法,迅速給予回應。

        3.實施過程控制,進行訓后跟蹤回訪

        教師培訓的有效實施,離不開過程控制環節。過程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控制培訓過程,提高培訓質量,改進培訓過程中不合理的環節。一方面,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培訓基地安排教師隨時監督學員學習情況,保證任何形式的互動和交流都能有效進行。另一方面,過程控制要與學員反饋相結合。訓前互動和訓后互動階段,基地均可通過微信與學生進行溝通,通過學員的反饋及時了解學員學習的難點和掌握的程度;訓中互動階段,教師通過小組匯報所反映出來的信息總結培訓需要改進的地方。

        通過對訓前、訓中、訓后這三個階段的有效控制,及時發現學員在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總結基于微信的教師培訓模式。

        四、移動通訊(微信)應用于教師培訓應注意的問題

        1.培訓內容要引入“任務”

        在以微信為依托的教師培訓模式中,要想達到訓前、訓中和訓后三個階段銜接合理,關鍵是優化培訓內容的設計。一方面,培訓內容要引入“任務”,這個任務需小組進行討論并協作完成,也就是說學員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要完成某一具體而真實的任務。如機械加工專業小組,要求學員加工某一個零件。微信公眾平臺的內容也可圍繞 “加工某一個零件”這個中心點,推送與“加工某一個零件”相關的知識和資料,豐富學員的學習資源。另一方面,培訓內容應該模塊化、微小化。合理整合培訓內容,使其結構微小但內容相對完整。學員通過完成一個小任務,較為完整地運用相關專業知識。培訓內容契合了移動學習特點,保證學員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微學習,達到培訓目的。

        2.建立培訓評價機制

        基于微信的教師培訓模式的實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員主動參與的程度,因而,如何調動學員積極運用微信進行學習和互動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基于微信的教師培訓模式中,要建立評價機制,及時對學員的學習行為和學習過程進行評估,肯定其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和主動性。如把在微信群中的參與程度和活躍程度作為培訓考核標準之一,對積極參與討論和互動的學員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定期在微信公眾平臺和微信群里展示學員的優秀作品。對積極參與者進行表揚和鼓勵,促進基于微信的教師培訓模式持續、良性地發展。

        移動互聯網給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對教師培訓提出了新的挑戰。微信應用于教師培訓,一方面,其強大的交互性提高了教師培訓的興趣,為培訓者構建了新型培訓環境;另一方面,也為教師培訓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契機。作為新時期的職業學校教師,我們要及時更新觀念,適應網絡帶來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的改變,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傳統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有效組織實施教師培訓,從而進一步促進教師走專業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第2篇:移動通信實訓范文

        關鍵詞 移動通信 實踐教學 實驗室建設

        中圖分類號:TN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86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 about mobile communication courses in practice teaching. Currently, most universities only take experimental box to practice teach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courses. This kind of training plan has a big disparity with the person's request in actual work. In order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laborat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laborator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Key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0 前言

        通信技g,尤其是移動通信,在近幾年發展得非常迅速,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隨著社會的發展,移動通信已經由一門新興的實用技術成為一門成熟的學科。由于市場對移動通信人才的大量需求,也使得眾多高校都開設了移動通信的相關課程,大批量的實驗設備在高校中投入使用,讓學生能夠從實踐中了解移動通信。但是目前移動通信人才的發展還沒有跟上實際發展的步伐,主要原因在于學校的理論教學與社會實際的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根據學校自身條件建設移動通信實驗室,成為眾多高校越來越重要的研究課題。

        市場上有眾多的實驗教學設備,如何合理利用這些設備,建設一個真實系統的移動通信網絡,讓學生能夠真實了解移動通信的整個過程,盡量縮小與實際工作的差距,是本文將要探討的主要內容。

        1 移動通信實驗室建設現狀

        對于目前大部分學校來說,實驗箱依然是建設移動通信實驗室的首要選擇。這些實驗箱能夠對移動通信課程中的調制解調、擴頻解擴等原理進行一個模擬仿真,幫助學生了解基礎的原理知識。但是這類的實踐教學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學生無法將真實的移動通信系統與所做的實驗仿真結合,無法真實理解移動通信過程,并且這種培養方案與實際工作崗位對人才的要求相差比較大。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要求掌握移動通信技術的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畢業后能夠從事通信設備安裝、調試、管理與維護,移動基站設備的研發等等。并且根據高校培養方向的不同,學生的就業方向也有不同。圖1展示的是目前通信人才市場上兩大類就業方向。第一種為研究型人才,這類崗位需要對移動通信系統具有深刻的理解,對移動通信行業相關產品能夠有獨到的理解并能加以改進;第二種是工程應用型人才,這種崗位主要是要求對目前市場上現存的通信產品能夠了解應用,解決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問題。在實際的市場需求情況中,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崗位數量要比研發型崗位多很多。

        圖1 通信工程類專業就業方向

        2 移動通信實驗室建設現狀分析

        學校的實踐教學水平,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培養質量,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就業。對于學校來言,這是很大的問題。對于市場而言,人才的稀缺,也影響了通信行業的發展。因此,學校的實踐教學方案和思路應該與市場人才培養的方向相匹配,培養出與市場需求相契合的專業型人才。從圖1分析的通信工程類專業就業方向來看,學校在移動通信的課程實踐教學方面應該采用基礎實驗教學與實訓教學相結合的思路。從當前眾多高校的實驗建設情況來看,主要采用的是以下幾種方案和思路:移動通信實驗箱、用幾臺實驗箱搭建一個模擬的移動通信架構、采用大型商業設備以及采用移動通信協議分析儀或路測分析系統對移動通信原理以及網絡優化進行理解和實訓。

        2.1 采用基礎實驗箱來建設

        移動通信實驗箱對于大多數高校來說,是一個基礎類的實驗室。不管是本科類院校還是職業類院校,這類型的實驗室都必須要建,因為對于學生來說,單純的移動通信課程理論知識學習,他們很難理解,這就需要基礎的實驗來做支撐。通過做實驗,讓學生了解實際電路的搭建、系統的構成,真真實實看到信號的調制解調,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但這種實踐教學也僅僅是讓學生了解學習底層原理知識,不能展現移動通信現網的真實數據、業務流程以及系統原理,這種培養方案培養的學生難以與社會崗位需求對接。

        2.2 采用實驗箱搭建移動通信系統

        隨著教學儀器行業的發展,在移動通信這塊,有部分廠家提供了這樣一種方案。結合移動通信實驗箱,加上自主研發的小型基站和移動交換中心,搭建一個真實的移動通信網絡。這種建設方案相比于基礎實驗箱的方案,增加了系統網絡結構的展示,學生既能夠通過基礎的實驗箱來熟悉理解理論知識,又可以通過模擬的移動通信網絡來了解移動通信系統的架構,對學生來講,就不再是紙上談兵了。但深入了解之后發現,這種模擬的移動通信系統僅僅只是拼湊了一個系統的結構,它與真正的移動通信系統相差很大,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設備學習的知識會讓其對真實生活中的網絡產生誤解,對以后就業很不利。

        2.3 利用大型商業設備建設移動通信實訓室

        隨著通信行業的發展,部分高校也開始著眼于真實的商用設備。華為、烽火、中興等通信設備公司都是三大運營商的直接供貨商,他們生產的設備都是用于真實的網絡系統搭建。因此,部分高校采用這種大型的商用3G、4G設備,在學校內部搭建一個真實的、獨立于大網的3G網絡。部署這樣一個真實的通信網絡系統能讓學生接觸到實際的系統網絡設備,還可以完成一些實際業務以及系統配置。學生可以通過這種設備了解一些工程實訓的內容。但是這種商業設備封閉性很強,外在的借口較少,開放性不夠,學生不能達到有效的硬件及系統搭接方面的訓練,只能熟悉設備的操作。而且這些商用設備都價格昂貴,學校需求資金投入量非常大,經費難以控制。因此,這種大型商業設備建設的移動通信實訓室也不能符合眾多高校實驗室建設的需求。

        2.4 采用移動通信協議分析儀或路測分析系統

        目前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網絡非常成熟,這也正是以后學生工作所要面對的。因此,在進行實訓的時候,需要對真實的網絡系統進行分析。采用路測及協議分析的方法,抓取手機與基站通信的整個通信過程及其底層數據,并對其進行解析,研究它的工作原理和過程。學校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很好地訓練,讓學生可以對移動通信系統的底層協議、信令、流程以及網絡架構等方面進行深入的觀察和分析。學生一直學習的是真實實際的通信網絡,在以后實際的工作中,無論是進行網絡建設、還是進行網絡優化,或者是在技術開發中進行與協議棧有關的開發或增值應用,都會有一個很好的基礎。

        3 移動通信實驗室建設目標

        移動通信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從事移動通信行業的學生,不僅需要較高的理論知識,還需要較高的實踐能力。因此在教授這門課程時,除了培養學生移動通信基本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移動網絡規劃、優化設備的實踐能力,為今后從事相應的崗位工作做好準備。

        從教材編排方面可以看出,移動通信分為兩大部分,即基礎理論部分和系統原理部分。針對這兩個部分,應該采用不同的實驗及訓練方案。基礎理論部分可以通過實驗箱完成一些基礎實驗來加強理解,系統原理部分則需要通過實訓來讓學生了解系統的架構、相關的接口以及一些基本的流程、重要的參數等等。圖2展示了移動通信實驗室建設方面的一個總體思路。整個移動通信實驗室的建設可以有以下幾部分組成:

        (1)基礎實驗箱。主要用來學生平時的實驗,幫助學生加強對理論知識點的了解。部分教儀廠家還研發了對應的虛擬仿真軟件,將實驗箱搬到了電腦上,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打開仿真軟件來進行實驗。

        (2)實訓網絡。建設一個真實的實訓網絡,能夠讓學生了解移動通信中的終端技術、空口無線接口技術、核心網技術等理論知識,學習如何分配無線頻譜資源,了解影響各種網絡融合的因素等等,讓學生對移動通信技術體系有真實直觀的認知。

        (3)協議分析儀。用協議分析儀能讓學生能真正觀察和捕捉空中的數據碼流進行細致的分段并解析,讓學生對基站、手機甚至是移動交換中心的相關工作過程以及網絡中各個設備的交互均可以從進行較為深入的觀測和分析,這對學生以后從事網絡建設、網絡優化等相關工作有很大幫助。

        4 結束語

        通信行業的快速持續發展,對通信人才提出了更加專業的需求。高校在培養模式這塊,要加強對實踐教學的把握。建立一個系統、完整地展示移動通信底層理論知識的移動通信實驗室,是培養移動通信專業合格人才的保障。本文從多個方面分析了現有的實驗室建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最后提出了一個相對完善的建設方案,從分析來看,這種方案比較合適現在的人才需求。

        參考文獻

        [1] 江敏,黃t.中國3G現狀與高職通信專業就業前景分析.中國電力教育,2012:133-134.

        [2] 李永江.高職院校通信專業就業崗位能力培養分析.商情,2013:282-282.

        [3] 杜建鳳.淺析未來移動通信發展方向.中國電信建設,2003(8).

        第3篇:移動通信實訓范文

        【關鍵詞】鐵路 專用通信實訓平臺 建設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2C-0179-02

        近年來,隨著鐵路的發展,鐵路通信科學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設備在不斷更新。而隨著新技術、新設備的大量應用,鐵路技術人才匱乏的局面逐漸凸顯。為了應對鐵路的大發展及鐵路設備升級對新型人才的需求,全國原有的鐵路院校積極從辦學定位、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構、課程設置等方面入手提前謀劃,及早準備,以搶占先機。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具有深厚的軌道交通行業背景,為廣西鐵路建設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成為西南地區軌道交通類專業實力最強的高職學院,為鐵路現代化和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了8萬余名高技能人才,學院與全國30余家鐵路局、工程局以及廣西沿海鐵路公司、廣梅汕鐵路總公司等地方鐵路公司合作展開人才訂單培養。

        鐵路通信類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極強的應用型專業。除了培養計劃、課程體系等的調整與改革,相應的實驗教學、實踐環節等也必須與之相一致,這樣才能達到培養目標,并逐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品牌與特色。但是,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信技術專業自1998年調整培養人才方案方向后,就沒有鐵路設備的引進,為了適應鐵路通信特色人才培養的要求,很有必要加強鐵路專用通信實訓基地建設,為柳州和廣西乃至全國培養鐵路專用通信用方面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一、鐵路專用通信實訓平臺建設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養定位及就業需要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培養鐵路、軌道交通運輸等特色專業人才的職業院校,是西南區域唯一一所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的軌道交通類高職院校,學校培養的學生很多就業于鐵路等軌道交通系統,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也大多為鐵路局、工程局以及地鐵公司等軌道交通系統。基于學校人才培養定位,建設一套鐵路通信實訓系統十分必要。通過鐵路通信實訓平臺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鐵路通信的原理、業務流程、設備的安裝調試及維護等,有利于自己就業。

        (二)鐵路專用通信技術專業學科特點和學科發展需要

        鐵路專用通信技術專業是實踐性很強且發展迅猛的學科,實踐環節是學科建設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高校鐵路專用通信技術專業教學來說,只有通過大量的專業教學實驗、軟硬件設計與開發實踐,才能較好地掌握學習鐵路專用通信技術的方法和技巧,加深對鐵路專用通信技術專業課程相關理論的理解,更好地把握鐵路專用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和前沿熱點。

        (三)優化現有實驗室資源配置,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需要

        近年來,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已經投入較多資金建設了固網實驗室和移動通信實驗室,包括光傳輸實驗平臺、程控交換實驗平臺、三網融合實驗平臺及GSM無線、3G無線實驗室等,但是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學校原有實驗室已經不能滿足通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建設鐵路專用通信實訓平臺,以改善鐵路通信專業實驗教學環境,整合現有實驗設備資源,優化組合和充分共享,實施實驗室時間上的真正開放和實驗內容(項目)的真正開放,全面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二、鐵路專用通信實訓平臺建設目標和內容

        (一)整體建設目標

        按照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驗室建設與發展規劃,應把鐵道通信實驗室建設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基地和實訓平臺。該實訓室應滿足開放性實驗室要求,為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教學和科研提供具有先進水平的技術保障和設備支持,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學校應進一步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出“重基礎、寬口徑、強實踐、善應用”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以通信技術實踐教學模式探討為出發點,依托現有的教學及實驗實訓設備,構建通信技術綜合實踐平臺,從而實現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以便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求。

        (二)建設內容

        第一,根據鐵路信息化規劃和新業務要求,按照數字化、網絡化、綜合化原則,對現有的實驗實訓室設備進行優化綜合,建立一個綜合數據通信網;第二,完善接入網系統;第三,建立一個與鐵路系統相同的供行車調度員與其所管轄的指揮區段內各車站值班員之間進行業務聯系的數字化與業務綜合化的專用調度通信系統;第四,建立一個供教學使用的鐵路無線列調系統;第五,建立一個供教學使用的GSM-R移動通信網;第六,建立一個供教學使用的會議視頻系統;第七,預留建立一個供教學使用的綜合視頻監控系統;第八,預留建立一個供教學使用的應急救援指揮通信系統;第九;配備完善的實驗實訓儀表,供教學使用;第十,配備完善的指導資料及實驗教材,供教學使用。

        三、鐵路專用通信實訓平臺建設思路與措施

        (一)建設基本思路

        與南寧鐵路局電務處、通信段合作,企業在建設的技術上提出要求、提供部分設備,以學院通信技術實訓基地、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實訓基地作為基礎,建設成具有企業參與、最具行業特色、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兼顧先進性、實用性、開放性的鐵路專用通信高端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在滿足學院教學的同時為鐵路通信、地鐵通信部門、鐵路通信工程施工員工以及社會下崗職工在就業提供技能培訓、鑒定和技術服務。利用先進的鐵路專用通信設備、設施為南寧鐵路局在廣西境內的高速鐵路、客運專用線的通信系統集成、調試、故障分析提供試驗手段;為列控關鍵技術應用提供試驗驗證環境。以綜合數據通信網作為基本平臺作為網關,引入鐵路專用通信設備,建成具有綜合數據通信網、數字化與業務綜合化的調度通信系統、無線列調系統、GSM-R移動通信網、會議視頻系統、綜合視頻監控系統、應急救援指揮通信系統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的教學實驗實訓系統。

        (二)建設措施

        第一,整個實訓平臺規劃建設周期2013年1月~2014年8月,學院投入設備采購資金500萬。到2014年秋季入學完成鐵路專用通信技術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項目,為廣西地區培養中、高級鐵路專用通信技能人才,使之成為集教學、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實訓基地。第二,為保證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的順利進行,學院成立以院長為組長,教學副院長為副組長,包括教務處、設備處、現代技術教育中心和信息工程系等系部在內的實訓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從組織上予以保證。

        四、鐵路專用通信實訓平臺建設的預期效果

        (一)對實踐教學的意義

        1.提高學生工程實踐的動手能力。學生通過鐵路專用通信實訓平臺的專業培訓,可以提高工程實踐、創新意識和科技創新能力。同時,將課本上的基本理論與當今廣泛應用的專業技術、前沿技術接軌,學生在校園內就可以完成簡單的工程實踐,從而成為通、專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服務。

        2.創建新型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目前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軟件工程、通信等部分專業課程主要以課程講授為主,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實際操作經驗保障,缺少團隊合作素質培養,不僅難以增強對相關理論的深刻理解和融會貫通,更難以激發主動創新的精神,鐵路專用通信技術是一門全新的應用性很強的綜合學科,需要在實踐中體會。而鐵路專用通信實訓平臺的建設就是更多更好地為學生創造一個開放的文化氛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終生求知的能力上,促進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素質。

        3.深入校企合作提高就業能力。鐵路專用通信技術是一門實踐技術,校企合作教學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環節來學習,通過鐵路專用通信技術實訓平臺的建設,讓學生生活在一種準社會的實踐環境之中,互相接觸、互相交往、互相啟發、互相討論、互相幫助,思想的火花不斷并發,不斷碰撞,不斷整合,從而為開發人的潛能和實施個性化培養創造條件,讓他們有機會了解、接觸到最新的知識、技術,活躍學習氣氛,開闊學生的眼界,刺激和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就業率將所學到的知識真正應用于實踐當中,真正掌握好企業所需的各種本領,為就業打好基礎。

        (二)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

        1.目前鐵路通信行業高速發展,對高素質的通信工程技術人員需求量很大,有巨大的缺口。通過鐵路專用通信實訓平臺的專業培訓,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前基礎理論知識更加扎實、動手能力得到增強,自己可憑借著良好的技術條件在就業市場中取得優勢。

        2.高校的投資能夠得到較好的回報,實驗中心的運作能夠步入良性循環;因為實驗室是基于開放平臺的,提供硬件、軟件的接口,學院還可基于此實訓平臺開展一些軟件、應用、實驗、開發、認證、培訓等的增值服務。

        3.使實驗室成為其他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演示平臺、實訓基地,向當地社會提供技術交流、課題研究支撐,成為區域信息化建設的龍頭。

        【參考文獻】

        [1]及德增.現代通信概論[M].北京:中國鐵道工業出版社,2011

        [2]劉功民.通信線路[M].北京:中國鐵道工業出版社,2011

        [3]李旭.鐵路移動通信系統[M].北京:中國鐵道工業出版社,2011

        [4]黃欣萍.列車無線調度通信[M].北京:中國鐵道工業出版社,2011

        [5]藍茜英.鐵路專用通信[M].北京:中國鐵道工業出版社,2011

        [6]王.數字調度通信系統[M].北京:中國鐵道工業出版社,2011

        第4篇:移動通信實訓范文

        一、改革理念

        目前,通信的“三網融合”正在實現,固定電話網絡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趨于成熟,而無線(移動)通信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移動通信網絡的規劃建設以及移動信息服務技術研發是當前的技術熱點。前些年,高校的通信網實驗室建設基本上是基于有線傳輸平臺的程控交換和計算機網絡,不能實現無線通信接入和個人移動通信接入。我校通信工程專業在2009年獲得了浙江省財政資助實驗室“移動通信技術綜合實驗室”的立項。該實驗室以移動通信接入網系統架構,以3G標準建設技術平臺,使信息通信類專業的實驗教學和目前通信領域所應用的技術保持同步,保持對教學和科研的前瞻性支持。在此之前,我校和浙江華為通信技術公司已開展了校企聯合實驗室建設與實驗教學的合作,一個小型的3G標準無線基站和接入網系統的硬件平臺已基本實現。以上述3G移動通信實驗室為平臺,以移動通信專業方向為切入點,通過和國內知名通信企業華為公司的深入合作,在師資培訓、課程與教材建設、實踐教學、實習實訓等方面對原有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專業課程教學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與科研實踐有機結合,其目標是:提高通信類專業畢業生的工程實踐素質和能力,以實現與企業需求的“對接”,為通信行業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及應用開發培養高質量人才;通過產學研合作,提升通信專業建設水平,使之逐步向工程教育方向發展。這里所指的產學研是指:“產”,接收人才輸出的用人單位;“學”,人才培養教學體系;“研”,科研環境和學科發展情況,指將人才培養和用人單位、社會的需求以及學校已有的科研力量、環境和校外資源聯系起來,共同建立有利于學生成長的培養計劃和實踐環節。無數國內外教育實踐證明,產學研一體化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的思路

        改革的主要內容和具體思路如下:1.改造課程體系對專業培養計劃中的無線通信模塊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整合原有的課程(數字移動通信、無線互聯網絡、通信網設計與管理、通信標準與規范等),刪除陳舊的內容,減少理論部分,合并重復的內容,以“輕理論,重應用,強實時,合需求”為原則、以3G移動通信系統(以一種制式為主)為主線重新構建該模塊的教學體系,以系統級、網絡級的綜合知識與技術為重點,保持教學內容對專業核心技術的跟隨性。2.改革實踐教學在3G移動通信接入網設備平臺的基礎上開發設計性、綜合性和系統級的實驗,使得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從原理驗證性實驗和仿真實驗過渡到以掌握實際系統技術為目標的綜合性技術訓練。傳統的模擬實驗設備,比如實驗箱、模擬操作臺等,在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上的確能夠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實際工業系統上的技術訓練應成為專業教育階段學生的主要學習手段,在系統級和網絡級的設備、技術的綜合實訓中,知識點在實驗過程中融合和交織使用,學生的能力逐步提高,達到對整體專業技術的綜合理解,并具備針對此類系統的基本工作能力。3.師資培訓和教學能力提升分期分批安排專業教師、研究生到知名通信企業參加接入網、設備平臺、網絡規劃優化等方面的新技術培訓,選擇部分教師在企業頂崗實習和參加崗位認證。在通信技術更新迅速的現實狀況下,雖然靠教師自學也有一定的效果,但難于從時效、質量和整體水平上得到保證,因此培訓是必要的手段。只有具有實際工程技術的教師才能開展以工程技術實踐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教師在企業的培訓還可以學習企業先進的管理方法,引進企業大學的教學理念,促進教師改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內容的工程化、教學方式的互動化、教學管理的規范化。4.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在校企聯合實驗室平臺上引入企業培訓課程和崗位認證的相關內容,與企業資深工程人員一起共同進行課程開發和建設;教師走進企業進行技術培訓,企業人員直接來校講授課程;針對就業崗位需求,聯合開展針對性強的實習實訓項目;聯合進行移動信息終端和移動信息服務業務的技術研發,建立長期和牢固的產學研緊密合作辦學關系。四、結束語針對當前移動通信教學研究現狀,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移動通信課程改革與人才培養研究的理念和思路,并在師資培訓、課程與教材建設、實踐教學、實習實訓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實踐。通過此次改革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希望能為其他高校提供借鑒。

        作者:金小萍 金寧

        第5篇:移動通信實訓范文

        關鍵詞:移動通信技術專業 人才培養 優化 高職院校

        近年來,隨著我國第三代移動通信的發展,國家對通信行業給予了大力的政策扶持,移動通信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投資規模快速增長,2012年,國內電信業資本支出同比增長11%,達到3710億人民幣。我國移動用戶已達11.1億,移動基站207萬,3G網絡已覆蓋所有城市和縣城以及部分鄉鎮。

        中國聯通在2012年投入約1000億元用于3G網絡建設及優化,新建10萬3G基站,2013 年資本開支當中35.5%將用于3G業務,25.8%用于寬帶業務。即投資主要用于寬帶網絡和3G基站建設。

        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將加快推進電信寬帶網絡建設,推進城鎮光纖到戶,擴大農村地區寬帶網絡覆蓋范圍的要求,積極推進“光網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寬帶網絡的光纖化升級,建設超高速(100M)寬帶接入網絡。

        根據我國的通訊產業發展規劃,我國通訊人才僅3G上馬帶來的缺口是每年50萬人左右,未來5年內我國的移動通信從業人員將要達到350萬左右。

        從以上數據可知,未來移動通信產業將以更高速度發展,因此對移動通信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

        但現在移動通信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一方面企業需要大量的技術員工,一方面學校培養的學生又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用工需求與人才的培養嚴重脫節。因此,移動通信專業高職教育亟需加快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

        我校在開設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時,經過前期大量的社會市場調研,通過與工作一線的工程師、行業專家的共同研討,發現現在許多高職院校在移動通信人才培養上存在許多誤區,導致以上現象的出現。具體表現有:

        1)許多開設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定位不準,有一些學院主要以移動通信終端設備(即手機)為主,側重于手機的維修,實際上,現在移動電話更新換代周期越來越短,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還沒損壞就已經淘汰了,故這類終端設備的維修市場逐漸萎縮,社會需求量已不大。

        2)還有一些學院,由于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在移動通信專業實訓室的建設上,還是以傳統的試驗箱為主,由于試驗箱只能做驗證性的、或者模擬式的實訓,與實際工作場景與設備相差太遠,培養的學生畢業后,仍然不能勝任相關工作,畢業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遠低于用人單位的期望值,還需企業再培訓,增加了企業成本。

        3)課程體系的設置不夠合理,教學內容不能與時俱進,人才培養方案多年不變,但由于移動通信行業技術更新較快,我國目前2G/3G/4G多制式、多網并存、設備種類繁雜,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與改革,培養的學生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

        因此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顯得尤為重要。我校的“移動通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經過幾年的不斷實踐,逐步優化與完善,通過對培養的學生就業率與用工單位的滿意度調查,企業對我校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給予了充分認可,每年本專業學生就業率100%,專業對口率98%,許多企業在大二時就與學生簽訂了訂單培養。

        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創新與特色,對其他同類高職院校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一、專業定位準確:----人才培養以行業需求最大的職業崗位為主要培養方向,保證學生就業率。

        根據調研數據表明,近幾年三大移動運營商資本支出重點是在移動無線接入與寬帶傳輸兩個方面,通過對這兩個方面產業鏈所涉及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運維與優化等職業崗位群和工作任務的分析,提煉典型工作任務,歸納并重構相關知識點和實踐技能,從而制定相對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并參照職業資格標準,以實際工作工程為基礎,進而設置合理的專業核心課程。如表1所示:

        二、實訓室建設與實際工作場景的無縫銜接

        根據通信網絡的結構,搭建移動通信綜合實訓平臺,我校移動通信實訓室整體投入400萬,專業實訓室完全按照中國聯通現網運行的3G(WCDMA制式)基站和傳輸的設備建設,設備選用的是市場占用率較高的深圳華為公司的產品,設備包括DBS3900分布式基站、BSC6810基站控制器、OPTIX OSN1500、OPTIX 155/622H傳輸設備、通信電源、配線柜等,能夠進行相關真實職業崗位技能的學習,規避了傳統試驗箱與實際通信系統相差甚遠,無法營造實際的工程環境,無法訓練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的弊端。使學生在校學習時就能夠接觸到實際運營網絡設備,實現了專業教學與職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崗位技能,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三、基于實際工作過程構建課程體系

        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打破傳統課程體系,以企業真實項目和崗位任務重新構建。所有專業核心課程的內容組織始終貫穿“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原則。

        例如:《3G移動基站設備安裝與維護》這門課,就以工程現場3G移動基站的開局為一個項目展開,再將此項目分解為幾個子任務,在任務中貫穿知識點的學習與實踐操作。實施以“項目為導向、任務為驅動”的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四、校企深度合作,共育“準員工”人才

        由于移動通信行業發展迅猛,從2G?3G?LTE,通信技術日新月異,通信設備種類繁多且價格昂貴,要保證學生的知識和實踐技能能夠與時俱進,適應崗位的需要,只有與企業合作,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優勢,通過實施“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依托企業引進工作真實項目和崗位訓練項目,優化高職人才培養方案,從而實現學生、學校、企業的三方共贏。具體措施有:

        1)大力建設校外實訓基地

        我系先后與廣東省電信工程有限公司、宜通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怡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東山穗微通訊有限公司、深圳訊方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廣東雅景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在廣東省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通信企業合作,簽訂校外實訓基地協議,為學生的頂崗實習與就業提供了有力保障。

        2)學習形式靈活多樣,積極開展“訂單班”、“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校企合作

        例如:我系與廣東省電信工程有限公司簽訂了“網絡優化訂單班”,采用1+0.5+1+0.5分段式教學設計,即大一時在學校完成基礎課和公共課的學習,在大二開始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踐學習,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整個兩學年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理論和實踐教材由校企雙方共同編寫,在學習過程中實施雙導師制,實踐教學由企業安排工程師現場講解,系部老師負責理論知識的講授。

        在學生對本專業實際工作有一定認識后,再回校學習專業核心課程。經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生們對自己所學專業、企業文化、崗位技能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習積極性、目的性更強了,同時也提升和改善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態度。最后一學期的頂崗實習實踐,主要在于鍛煉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幫助學生提前適應社會,以提高就業競爭力。

        通過與企業的深度合作,積極探索建立長效、穩定的校企合作機制,初步形成了與企業“共建、共管、共擔”的人才培養模式。

        3)積極構建技能型“雙師”教學團隊

        由于現代移動通信技術范圍廣、更新快、設備多、對實際動手能力要求高,為保證教師專業執教能力能夠達到職業崗位的要求,一方面“請進來”,聘請行業工程師、技術專家作為兼職教師,主要安排實踐技能課程的教學,并定期進行新技術、新設備的專題講座和研討。另一方面“送出去”,根據每位老師的專業方向,學院定期安排下企業學習,鼓勵教師參與企業的項目開發與合作,要求教師均要參加企業認證證書考試,并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

        五、結束語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不斷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企業、學校、教師、學生共同參與,不斷探索與改革。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Z] 教高[2006] 16號 2006-11-16

        [2] 姜大源 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第6篇:移動通信實訓范文

        [關鍵詞]校企合作 打造 品牌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b)-0000-00

        1 打造品牌專業是高職院校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教育面向市場,引入競爭機制,這是教育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市場中辦學,在競爭中求生存,高職院校必須具有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品牌專業是具有市場意識的概念,理應從市場的角度去認識。所謂品牌專業是指培養出來的人才質量高,具有競爭優勢,專業在社會上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和認同度,受到廣泛歡迎的專業。品牌專業不是自封的,是在市場中形成并得到普遍認同的。教育質量高是形成品牌專業的基礎和前提,積極進行宣傳以提高其知名度和影響力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在生源持續自然減少的背景下,高職院校之間的市場競爭進入品牌競爭時代,擁有品牌,就意味著擁有了市場,擁有了生存的空間與發展的機遇。

        打造品牌專業是高職院校走差異化發展道路,確立自己在高職教育領域不可替代的優勢地位,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客觀需要。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每個高職院校都不可能在所有專業領域內都保持一流水平,因此,就需要選擇某一優勢專業把其做強,成為別人難以模仿的品牌專業,并通過品牌效應來獲得社會的支持、家長的信任、同行的認同,從而優化和拓展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品牌是高質量的象征,是高質量的承諾。一個專業成為品牌代表著該專業具有較高的培養能力與質量, 往往成為用人單位衡量應聘者的一個依據,其畢業生更能夠被社會和用人單位所認可;更容易在壓力巨大的就業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基于品牌專業提供給受教育者的利益超出一般專業,自然會吸引家長和學生關注,成為家長和學生的選擇;品牌專業的知名度、美譽度,能極大地提升高職院校的形象,增強學校的吸引力,使高職院校更有機會獲得政府和主管部門相應的政策保障和資金保障;更有機會獲得方方面面投資者的眷顧;更有機會與知名企業或集團合作;打造品牌專業是高職院校增強核心競爭力以應對激烈競爭的有效手段。

        2 校企合作是打造品牌專業的有效途徑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辦學方針的提出,要求職業教育必須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把就業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實現教育與就業的對接。高職院校的專業一般對應著社會職業, 從這個意義上講, 專業是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載體,也是高職院校聯系社會的紐帶。因此,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必須從有利于就業教育的角度來考慮。以就業為導向也就成為高職院校打造品牌專業必須要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也是品牌專業應具有的鮮明特征1。

        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目標在專業建設中充分體現,要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對接;要求重視專業實踐教學和職業技能培養;要求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有機結合;要求教師具備能講會做的“雙師”素質。但目前高職院校自身具有的教學環境、教學條件難以培養出品牌專業的“暢銷人才”。通過校企合作利用企業提供的環境與資源彌補學校教育資源的不足,是打造品牌專業的明智之舉。通過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機制,企業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有利于實現學生就業和企業用工的順利對接,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企業為專業教師和學生提供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崗位實踐,提供富有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參與教學過程,有利于專業教師和學生獲得實際的工作經驗,培養專業教師的雙師素質和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所以,企業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沒有企業的參加與支持,就沒有品牌專業。打造品牌專業既是校企合作的原由,也是校企合作的成果。

        3 校企合作打造品牌專業的策略和途徑

        3.1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一個符合職業成長規律的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和打造品牌專業的基礎。為保證專業培養方案與企業需求相吻合,需要從行業、企業用人的角度去思考,以就業為導向, 以能力為本位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那么行業、企業專家的參與和指導對提高人才培養方案的職業針對性和適應性至關重要。

        首先,校企合作有利于專業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相對應。專業培養目標在專業建設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和全局性的影響,由專業培養方向和基本培養規格組成。培養方向明確了人才培養的層次、類型以及畢業生所就業的領域和崗位;基本培養規格規定了畢業生應掌握的知識和應具有的能力。專業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相對應,需要認真聽取行業、企業專家對行業企業崗位的設置和任職要求的意見和分析;其次,校企合作有利于構建符合培養目標要求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決定了專業的基本架構,是專業培養目標有效實現的保證。改變目前課程脫離工作實際,教學內容陳舊,等問題,需要在行業、企業專家的參與和指導下以職業能力為中心、圍繞工作過程的開展來構建課程體系。

        為滿足濱海新區業已形成的電子通信產業群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院和天津摩托羅拉有限公司聯合申報,開辦了全國高職院校中第一個“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幾年來,“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在專業建設中始終堅持校企合作。我院建立了由天津移動通信、摩托羅拉等行業企業專家為主體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以區域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依據確定專業培養目標,按照企業崗位的需求,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共同制定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職業能力的培養具有更直接的針對性和適應性,畢業生可以較好滿足企業的需求。目前,兩屆畢業生已全部被摩托羅拉和三洋通訊設備有限公司等企業錄用,該專業成為為天津移動通信企業提供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2。

        3.2 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基于工作過程的精品課程

        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基礎,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徑,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當前,工作過程導向課程已成為我國高職教育領域實施課程改革的一種新的課程模式并得到廣泛應用。但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師沒有在企業工作的經歷,對企業技術崗位的分布以及專業能力的要求了解不多,僅由這些教師獨立開發出符合企業崗位要求的專業課程是不現實的。通過校企合作由專業教師與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共同進行課程開發與建設,是打造精品課程的客觀需要和必然選擇。

        如我院移動通信專業的核心課程《手機檢測與維修》是由天津飛鴻達利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手機檢測與維修技術專家,摩托羅拉移動技術(中國)有限公司產品分析部高級技術專家和我院專業教師基于工作過程共同開發的一門課程。該課程由將《電子測量與儀器》、《手機原理與維修》兩門課程整合而成。其教學內容是依據天津濱海新區及周邊地區手機生產企業的產品分析員、手機售后維修員等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所確定的;根據工作過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務,導出“行動領域”,再根據職業成長及認知規律遞進重構行動領域并轉換為學習領域―手機檢測與維修課程。該課程對于培養學生手機性能檢測和維修能力發揮了很大作用,并于2009年被天津市教委評選為市級精品課程。此外,為了貼近生產實際,增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學院教師和摩托羅拉公司專業技術人員共同編寫了8本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講義,作為公司在職員工的培訓教材和學生的教學用書。開發了兩門實訓課程,并編寫了實訓指導書。校企合作共同進行課程開發與建設推動了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一致性,教學內容與工作內容的無縫對接。

        3.3 校企合作打造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雙師型” 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

        教師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實施者,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核心和關鍵。師資隊伍是品牌專業建設的重要保障。首先,品牌專業的師資隊伍應當由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構成,合作企業成為兼職教師的主要來源。兼職教師參加實踐教學,指導學生實習和實訓,彌補了專任教師實踐經驗不足,對最新技術的掌握相對滯后的缺陷。此外,專任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長期共事,可以了解專業的新技術和發展趨勢,通過請教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提高理論向實踐轉化的能力,使自己逐步成長為“雙師型”教師。其次,品牌專業的教師應當具有能講會做的“雙師型”素質,合作企業是“雙師型”教師培養的主要場所。學校通過有計劃的安排專業帶頭人到合作企業掛職、骨干教師到企業頂崗、一般教師下企業實踐,使專任教師了解企業、了解崗位、掌握最新技術,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教師參與合作企業實用課題的研究,有利于專業教師向“雙師型”方向發展。

        如我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聘任合作企業的高級工程師和專業技術人員到校任教,指導學生實訓。電子工藝實訓由摩托羅拉的工程師擔任現場教學;實訓課手機主板的檢測維修由飛鴻達利電子有限公司的工程師擔任;移動通信基站的安裝調試由在中國移動通信天津公司的工程師的指導下由專業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3。這些來自企業生產、科研第一線的技術人員了解行業的最新技術、實踐經驗豐富,動手能力強,彌補了專業教師知識、技術掌握相對滯后,動手能力較差的缺陷。我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教師也先后到合作企業進行實習,為企業在職員工進行培訓,實踐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校企合作打造的“雙師型” 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對提高我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撐。

        3.4 校企合作共建具有真實工作場景的校內外實訓基地

        校內外實訓基地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場所和進行實踐教學的基礎,是訓練職業技能的保證。品牌專業的學生應具備較高的職業能力和素質,這既有賴于遵循“生產性”的原則,盡可能創造生產與實訓相一致的校內實訓基地;同時,又離不開具備職業氛圍和生產育人環境的校外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需要企業參與和幫助,校外實訓基地需要得到企業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因此,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是打造品牌專業所需實踐教學條件的必然選擇。

        如我院與企業聯合建立了“校中廠”―移動通訊技術服務中心,其中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可以測試3G 手機的生產線六條,有完全按照摩托羅拉生產現場實際配備的電子工藝及手焊工位三十個,有吉德泰電子公司無償提供的價值近千萬的SMT 進口生產線三條,有中國移動天津公司贈送的移動通信實驗箱及基站設備等等4,服務中心為實踐性教學提供了真實的環境和設備,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學生不出校門就能接觸生產實際,崗位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養和提高。學院還把摩托羅拉公司手機主板維修業務引進校園,每月手機主板維修量達3萬塊,使移動通訊技術服務中心成為摩托羅拉的供應商,實現了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學生專業課程教學與企業生產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學院實訓基地由消耗型實習向生產型實習轉變的目標;我院與摩托羅拉電子有限公司、三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飛鴻達利通訊有限公司、中國移動天津濱海分公司等多家企業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上述企業成為移動通訊技術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實習的機會,學生“零距離”接觸企業的工作環境,按照企業實際的生產和服務要求進行崗位實踐,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校的教學質量得以真正提高。

        3.5 與知名企業緊密合作,借助企業名氣提高專業知名度

        與知名企業合作,不僅可以借助企業的發展帶動專業的發展,還可以借助企業的名氣擴大專業的知名度, 提高專業的影響力,為打造品牌專業奠定基礎。

        與知名企業合作、聯合辦學,表明專業得到了知名企業的認同,這本身就是提高專業知名度和美譽度的一條有價值的新聞;與知名企業合作取得的成果是最好的宣傳素材,要通過各種方式、各條渠道大力宣傳,廣泛宣傳。如我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與聞名全球的摩托羅拉公司合作十年,創造了攜手育人、共建共育的典范,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成為摩托羅拉簽約的人力資源供應商;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與摩托羅拉的成功合作,被摩托羅拉全球總部評價為“跨國公司人力資源開發的創新模式”; 企業合作的研究成果《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共建共育辦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獲得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2009年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等;上述成果學校通過各種渠道如學校網站,招生宣傳,媒體報道等廣為傳播,移動通信技術專業也因此受到各方重視,名聲鵲起,成為在區域中頗具影響力的專業。

        幾年來,我院移動通訊技術專業與區域企業緊密合作的結果,實現了校企資源共享、校企雙方共贏。企業從我院得到了“用得上、留得住、有發展”的適用人才,解決了用工難題。我院借力企業提升了專業建設水平,解決了畢業生的就業難題,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專業對口率達到100%。

        實踐證明,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通過校企深度合作,打造品牌專業,構建核心競爭力,是高職院校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一條有效途徑,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和努力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第7篇:移動通信實訓范文

        我國的通信行業正移動性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個人移動設備強勁發展,根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通信行業市場調查報告顯示,超過80%的公司允許員工使用個人移動設備接入企業業務,用應用程序和信息。個人移動設備接入公司系統以后,管理、保護、控制那些個人持有的設備與應用程序和信息將是企業一項最重要的任務。在企業中利用社交媒體與客戶進行溝通被認為是統一通信將要面臨的最大挑戰。社會化媒體正在改變著客戶體驗。人們可以利用他們的社交媒體圈進行客戶了解,同時能夠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如果這個人是名人或者有個很長的關注列表,他們宣傳的東西變會呈現病毒式的傳播模式。公司可能很成功的將社交媒體整合到他們的傳統銷售方式、服務以及渠道支持中去,這樣可以以全新和讓人興奮的方式開發更多的用戶。

        2.通信專業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在辦學理念中不能妥善處理好職業性與學術性之間的關系,出現了專業設置的功利主義傾向;過分追求“專升本”的升學率,把通信專業教學要求和追求目標偏重于少數學生的“專升本”上,使高職生一定程度上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的預備生;另外,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不安心于本層次辦學,把盡快升格為本科院校作為最大的追求,使得通信專業的教學方式仍然以講授教學為主,不能適應當前通信行業迅速發展的要求。而且,近幾年來高校擴招帶來的學生狀況的變化,師資的頻繁流動,以及通信技術本身的發展進步,致使教學的效果與預期的目標之間出現了較大的差距。現有的教學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現狀,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2.1實訓室設備陳舊

        實訓室是高職院校進行實踐教學的重要校內實訓基地,但多數高職院校通信實驗教學的現狀不能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的要求,實訓設備老化并且較為陳舊。通信技術日新月異,新器件、新技術的更新很快,但一些高職院校的實驗設備仍停留在面向“通信原理”、“程控交換技術”、“光纖通信技術”的基本實驗,許多新技術、熱門方向很少涉及。實訓實驗教學內容仍多以演示性、驗證性實驗項目為主,綜合性、工程操作類較少。這種“光看不練”的實訓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和創造性,不利于人才培養。

        2.2教學方法手段落后

        傳統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上沒有形成獨立的運轉模式以適應通信行業相關單位的用人需求。教學評價機制拘于高校的教學評價標準,教師一般都注重工作量的完成,而忽視了通信專業的應用性和操作性,從而造成了理論強、動手能力差的局面。學生經過多年的理論學習,在進入單位后面對專業工程時,卻無從下手。實訓指導書從原理、實驗步驟到實驗要求極為詳細,學生只要按照實驗指導書,甚至不需理解原理,就可以利用已準備好的儀器設備按步驟進行。學生按步驟就可完成,自己發揮空間較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阻礙了整個通信專業的人才培養,造成了學生學習精力和學習時間的極大浪費,為學生的就業帶來了困難。因此,需要大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并在教學內容、手段等方面進行相應的改革。

        3.通信專業教學模式改革

        為了提高通信專業的教學水平,培養出滿足市場需要的技術人才,對通信專業教學改革有以下幾點想法。

        3.1注重理論與企業工程的結合教學

        為了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盡快適應工作環境、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就必須在專業課教學時讓學生做到了解工程、掌握一定的技術水平。把所學專業知識轉化為生產力,課堂理論教學非常重要。課堂教學,雖以理論教學為主,但決不意味著僅限于照本宣科。教師本身在進行理論教學前,首先要過實踐關。教師只有在具備了實踐經驗和一定的技術水平之后,才能找出書本理論知識與專業工程實況的差別。

        3.2做好調研合理規劃專業課教學

        根據行業發展狀況和用人單位的需求,合理規劃專業課教學,在制定專業課的教學規劃之前,必須深入了解行業發展狀況和用人單位的需求。只有做好了充分的調研工作、了解人才市場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所以,進行人才需求調研是合理安排各門專業課的課時、調整各科實驗室建設比重的前提。

        3.3建立工程實踐類實訓室開放實驗

        為了讓學生在課外開展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和支持開放式實踐教學,充分利用現有專業實驗資源,促進實踐教學改革,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鍛煉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自主學習創新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通信專業所設計的方向眾多,如程控、光纖、網絡、移動等等,而每一個方向在通信領域都十分重要。在實訓室建設中應根據培養計劃實施有重點的建設。同時為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建立網絡優化實訓室、光纖通信實訓室,使學生能夠掌握移動通信網絡優化與光纖熔接實際操作。

        3.4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創新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序貫式方式,公共基礎課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課程模塊、崗位能力培養模塊、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塊是相互獨立,依次進行,此教學模式并不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革原有傳統的孤立式課程設置,通過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有企業參與崗位能力課等教學課程相互協作,建立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以多門相關課程作為課程群整體,打造課程群的協作教學平臺,使學生融會貫通地學,有目的性地學,有針對性地學,以確保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深度。

        3.5利于互學團隊協作教學

        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上下關系轉換為創新團隊的協作成員角色,通過一些學生創新項目,建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緊密協作,創造更便捷的師生交流和學生互學壞境,以使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從而可以催生更多的大學生創新活動成果和科研成果。

        3.6結合職業資格認證教學模式

        深入分析實踐課程體系,將職業資格認證引入實踐教學,以考取職業資格認證進行課程置換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4.結束語

        第8篇:移動通信實訓范文

        論文關鍵詞:課程體系;集成化通信實驗教學平臺;通信網絡;質量工程;應用能力

        21世紀是網絡的時代,數字化、寬帶化、移動化、個性化、智能化的網絡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的基礎設施。飛速化發展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對高等學校的教學改革、課程設置尤其是實驗室建設提出了挑戰。雖然目前國內許多高校都辦有通信工程專業和電子與信息工程專業,并建立了條件較好的基礎實驗室,為培養社會需求的電子與通信人才創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條件。但是專業實驗室的匱乏尤其是通信網絡實驗教學條件的匱乏嚴重制約了課程體系的建設和教學效果的保證。

        目前對于通信技術的學習主要是側重于講述某一特定技術,如:程控交換、光纖通信、微波技術、移動通信、接入技術、通信網等,學生很難由此建立起通信的整體概念。本研究項目從全局出發,優化課程體系,從全程全網的角度講述各類通信技術,對所涉及的通信技術進行詳細的討論,構建具有科學性、準確性、系統性、完整性、新穎性和實用性的知識結構和內容體系,主要內容包括現代通信的概念和發展概況,通信業務與通信終端,通信傳輸系統,通信交換系統,通信網和新一代通信技術。不僅使學生在全程全網概念的基礎上學習到各類通信技術知識,還強調工程方法論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學習新技術的能力。

        面向網絡時代飛速發展的通信領域人才需求,研究、設計并實現一個有利于培養學生全程全網概念和具有現代通信技術基本素質、有利于鼓勵學生自主思維和努力創新的教學平臺,以體現現代通信與全程全網教學的整體內涵,體現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的有機融合,體現培養模式的優化為研究目的。最終辦出信息與通信工程類專業的特色,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IT技術人才。

        一、構建完整的“現代通信技術”課程體系,培養創新型、應用型通信工程專門人才

        1.指導原則

        以全面提高素質為根本,以建立寬厚的知識平臺為基礎,以培養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科學綜合能力為核心,以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為重點,以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為保障。

        培養目標:培養在信息科學技術領域內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全面素質的寬口徑專門人才,能從事信息科技領域的研究、設計、制造、運行維護和經濟管理等工作。

        2.培養規格多樣化

        以培養工程技術型和應用型人才為主,兼顧經營管理型的有信息工程背景的復合型人才。

        3.培養模式

        實行面向創新的系統理論教學和面向創新的系統實踐訓練相結合。實行柔性培養計劃和個性化教學,加大選修課比例,適應不同規格、不同愛好的人才的培養。我們同深圳潤天智圖像技術有限公司合作,采用“3+1”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企業實現訂單式培養,第一批20名學生已于2008年7月畢業,其中70%的學生經過雙向選擇留在這家企業工作。并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2008年我們又與冠捷科技集團武漢分公司合作開展人才培養的工作,選拔學生參加了冠捷公司有關液晶顯示器的生產、調試、研發工作,提出學校與企業相結合的“系統創新訓練”方案,均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冠捷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已吸納我校多名學生就業。其中一名畢業生在該公司已擔任總工程師,在該公司工作的許多學生均受到好評。

        4.特色定位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通信網絡所承載的業務也從傳統的以語音業務為主發展到多種不同帶寬需求的業務并存,網絡結構日益扁平化、IP化,各種現代通信技術發展迅速,其生命周期也長短不一,因此在通信工程人才培養方案中,除了設置各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外,我們還系統地安排了能夠反映目前主流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的選修課和技術講座,對NGN、軟交換、IMS、IPV6、第三代、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ASON、OTN、G-PON等在現有通信網中逐漸應用甚至已成為主流的新技術進行全面的介紹。通過對電信行業發展深入細致的調查了解,我們認識到:經過十多年的電信業改革,我國的電信市場運營已經從一家壟斷到了全行業充分競爭的市場格局。各運營商之間為爭奪客戶,獲取更高的市場份額,在市場營銷方面各展拳腳,客戶不斷被細分,差異化服務日趨明顯,多種針對性強的業務不斷推出。而通信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一向重技術輕業務、輕經營,而目前專業營銷人才是我國電信業最需要的人才。因此,我們讓學生通過講座、社會調研、社會實踐等形式充分了解目前電信市場的新業務種類和特點、市場競爭態勢、主要營銷手段及其利弊得失等,使我們的畢業生能夠更適應行業的需求。我們與中國電信武漢分公司、武漢電信工程有限公司、湖北電信工程有限公司等單位保持長期的合作關系。聘請了電信工程有限公司有關領導和多名技術人員做我們的校外特聘教授,為學生的實習就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5.課程體系優化

        我們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為核心,優化信息通信類課程體系,從全程全網的角度講述各類通信技術,構建具有系統性、完整性、實用性和新穎性的知識結構和內容體系。不僅使學生在全程全網概念的基礎上學習各類通信技術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成為具備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我們從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三大目標出發,通過對信息通信類專業現代通信技術相關課程內容的深入研究和改革,結合各門課程教學的特點、難點和需求,建立了當前可實現的“知識平臺”,按照整體優化原則調整課程的內外接口,減少交叉重復,精簡學時,協調各相關課程內容之間的銜接,充實新內容。我們采用主教材、輔教材、CAI課件、教學儀器、教學實驗和課程設計、遠程網絡課件等綜合配套措施,形成了“理論、抽象、設計”三個過程相統一的課程教學體系,保證了教學質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以此為指導思想,我們在2009年完成了信息通信類課程大綱的重新修訂工作,2010年完成了課程簡介的編寫工作。

        二、理論聯系實際,構建通信技術全程全網實驗平臺

        21世紀的高等教育,教育方式應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人才觀念應從單一專業型向復合型、創新型轉變。要實現這兩種轉變,實踐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實現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實驗教學相對于理論教學具有實踐性、綜合性與創新性等特點,在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方面起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大多數針對信息與通信學科學生開設的實驗多為專業基礎實驗,通信專業實驗則較為薄弱,學生的學習范圍主要集中在基礎理論,對實際的通信設備與通信環境缺乏足夠的接觸與操作經驗。因此建立通信專業實驗室,開設通信專業實驗,開拓學生視野,增強學生實際經驗,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使學生盡可能地不出校門就可以從實用角度理解并掌握通信技術。本成果通過建設一個盡可能覆蓋實際通信網環境(包括數據網、電信網、移動網、智能網、接入網、信令網、同步網、傳輸網)等特點的全程全網通信專業實驗室,開設出既與專業知識理論學習相關聯,又與實際通信網絡及設備相聯系的實驗課程,創建一個良好新型的具備通信專業特色的實驗教學環境,提高實驗教學水平,使學生能夠通過實驗環節,開拓視野,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理論聯系實際,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充分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鍛煉其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

        我們建設全程全網的現代通信實驗平臺的思路是:參考并利用國際國內知名公司以及著名學者所提供的現代通信網絡專業實驗室建設方案,立足于信息學院學生進行“現代交換”、“現代通信網”、“計算機網絡”、“移動通信”、“光纖通信”、“NGN網絡”等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基本需求,利用有限的經費盡量覆蓋從物理層到應用層各個網絡層次,從有線到無線、從電到光各種信道方式,從局域網到廣域網各種網絡形式的寬闊而廣泛的實驗內容,形成包括數據配置、維護管理、網絡數據觀測與分析、軟件開發、硬件設計、網絡設計與建設等基礎型、綜合設計型、研究探索型3層次專業實驗教學模式。在基礎型實驗中,提供對有關課程的基本原理與基本問題的驗證性、探索性實驗,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驗證課程的基本原理、學習課程相關的基本實驗方法,探索并找到學習難點的結果和方案;在綜合設計型實驗中,以Assignment(任務)的形式,由教師提出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實驗項目的分析、設計、元器件采購、實現、調試、與實驗報告撰寫等工作,最后由教師驗收和評判。在研究探索型實驗中,采用Project(項目)的形式,由來自企業界的實際項目,教師科研項目與學生創新基金資助項目的形式確定項目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由幾個學生分工協作,每個學生獨立承擔一部分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完成。

        目前已建成的全程全網實驗室包括:

        (1)計算機40套;《通信原理》教學實驗設備20套;《移動通信》教學實驗設備10套;《光纖通信》教學實驗設備10套;《現代通信網》教學實驗設備4套;《程控交換》教學實驗設備20套。

        (2)數字電視系統5套,由視音頻A/D,D/A模塊,視音頻信源編碼、解碼模塊,TS流形成與解復用模塊,DVB SPI收發接口等模塊組成。

        (3)微波設備3套,其中SD3100射頻電路實驗訓練系統,是以300MHz可測量S參數的頻率特性測試儀、DDS合成信號發生器、通用計數器和電視(TV)收、發系統為基礎,進行射頻通信設備及射頻電路的實驗系統。SD3200微波通信實驗訓練系統,是以1000MHz TV收發系統,進行圖象和話音的微波傳輸為基礎,進行微波通信設備及微波電路和器件的實驗系統。可利用網絡分析儀、頻譜分析儀等測量儀器,開展對微波電路及器件特性參數的測量。SD3300移動通信射頻工程實驗訓練系統,是以800-2500MHz可測量S參數的微波反射計、微波功率計、頻譜分析儀、微波合成信號發生器和微波功率信號發生器、通用計數器及通信設備——直放站、干線放大器等為基礎,進行移動通信網絡優化的試驗,同時,提供一套移動通信網絡優化工程的實驗——室內天線覆蓋系統,開展移動通信射頻工程的系統實驗。SD3400微波中繼傳輸實驗訓練系統,是以射頻/微波TV收發信機和微波中繼站組成的微波中繼傳輸系統為基礎,進行微波頻率中繼傳輸電視信號實驗。

        (4)接入網設備一套。本接入網實訓系統依據實際的寬帶接入應用,組織相應的典型設備,包括交換局端的部分設備、線路、以及用戶接口設備,從機房、線路、到終端盡可能進行完整展現。

        三、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構建全程全網通信實驗教學平臺的在線系統,制作電子素材庫,供學生利用校園網進行學習。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基于計算機、網絡的通信技術實驗研究,精心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實驗,使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瀏覽、熟悉和回顧實驗內容,盡量利用多媒體方式和網絡資源來表達實驗內容,將現金、具體的教學手段引入到教學中,是的抽象的概念和理論更形象、生動和直觀,提高實驗環節的質量和效率。

        四、研究的特色和應用情況

        1.研究的特色

        (1)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與社會需求日益多樣化,現代通信網正處在變革與發展之中,本教改項目擬在改變以往授課方法,從新的網絡構架入手,采用了網絡分層的結構(應用層、業務網、傳送網和下一代網)來講述相關通信技術。

        (2)根據通信技術類課程特點,從全局出發,對網絡分層中所涉及的通信技術進行較詳細的論述,目的是使學生建立起全程全網的概念,從而加強學生對現代通信技術的認識和全程全網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可根據專業和個人情況,今后就某一個專業技術方向進行更深入的學習。

        (3)“全程全網現代通信網絡”教學實驗平臺整合了多種通信技術,以實用設備構建出真實的通信網試驗環境,突出通信全程全網的整體性,與課堂學習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實驗內容從簡單驗證型向自主設計型過渡;實驗教材由參考產品手冊、資料光盤完成實驗指導書的;實驗方式以點帶面,觸類旁通,以專項通信實驗促進專業課的學習,使學生有效建立起通信大網絡的觀念。

        2.項目的創新點

        (1)實現實驗教學理念的改革:改變一成不變的命題式實驗方式,結合理工科專業特色,引入現代通信網絡中實際應用系統級設備,可實現如下功能:為低年級學生提供認知環境;為中年級學生提供測試環境;為高年級學生及學院老師提供研發環境。

        (2)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擺脫傳統的被動性驗證性實驗,通過師生們積極主動地設計實驗拓撲,搭建實驗平臺,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更好地掌握通信理論知識及通信業務發展的先進技術。

        (3)為教師提供開發測試平臺:目前,隨著通信設備制造技術的日益成熟,在硬件上,業界的產品都大同小異,現今的重點是在軟件和增值服務方面的發展。而“全程全網現代通信”實驗平臺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真實的開發環境和測試環境。

        3.應用情況

        第9篇:移動通信實訓范文

        網絡工程專業的通信類課程主要源自通信工程專業相應的課程,實驗內容和手段豐富、成熟,主要問題是如何適當取舍。目前較常用的課內通信實驗工具有兩類:一是“教學實驗箱+常用儀表”,二是通信仿真軟件或系統。兩者均可開展包括信號變換、編/解碼、基帶和頻帶傳輸、多路復用、無線信道衰落以及電信、移動等各類通信網絡主要技術方面的實驗,實驗項目基本可涵蓋理論教學中的所有重要知識點,并可與課堂教學同步展開;實驗層次可囊括從基礎驗證實驗到綜合設計和創新實驗,以及從綜合課程設計到本科畢業設計課題;實驗方法和技術都是長期教學經驗的結晶和科研成果的濃縮。利用硬件實驗箱或系統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還可熟悉實驗工具的使用,提高動手能力。利用通信仿真軟件,如MATLAB和SystemView等,界面直觀明了,實驗開展更加豐富靈活。例如,通過拖拽SystemView功能元件庫中的圖符塊(Token)并配置好參數,就可構成各式各樣的仿真系統,對相應信號頻域和時域的波形進行動態觀察及分析,概念、原理和現象顯示清晰明了,分析窗口還可給出眼圖、星座圖及BER等曲線圖,非常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課堂理論知識。實驗教學體系一般可分為基礎驗證、綜合設計和研究創新三個層次。課內實驗項目大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綜合設計性實驗為輔,目的是為了加深對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基本專業技能的訓練。根據文獻[2],由于專業定位、數理基礎、學時限制等原因,網絡工程專業通信類系列課程可設置在5門左右(見圖1)。主要教學內容以基本的通信理論和電信、衛星、光纖、移動等通信網的關鍵技術原理為主,對一些復雜而抽象的信號變換、電磁傳播等數學知識僅作介紹。課程理論及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能支撐網絡類系列課程的學習和實踐。因此實驗項目的設置也應與之相適應。我們根據教學實踐經驗,提出如下幾點看法:1)實驗內容除了開設一些重要且較抽象的通信原理或技術方面的實驗外,建議盡量設置一些與計算機類或網絡類課程關聯較大的實驗內容。這樣,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加強和鞏固計算機和網絡類課程知識。例如,除了專門設置調制解調、碼分擴頻等實驗外,可選擇數字信號編碼(如CRC、HDB3編碼)、計算機數據傳輸通信系統測試(見圖2)等實驗。在圖2中,兩臺計算機通過通信原理實驗箱連接,實驗內容涉及計算機通信軟件的設置與使用、RS232接口、數據通信控制規程、不同速率下的系統性能測量、信道誤碼和調制解調方式對通信性能的影響等知識點。2)插圖2具體實驗項目安排要注意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先模塊后系統。例如,在圖2中,可先單獨做BPSK/DBPSK實驗和漢明編碼實驗,再做計算機數據傳輸系統測試實驗。對于BPSK/DBPSK實驗,如采用SystemView仿真軟件,可先做BASK/BFSK的驗證性實驗,即給出完整的原理框圖及所有圖符模塊和參數配置,實驗目的是驗證原理和熟悉仿真軟件的使用。做BPSK/DBPSK實驗時,則抽掉部分功能模塊或僅給模塊不給參數,讓學生自己根據原理,設計、配置和調試系統,鍛煉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被抽掉的模塊和參數最好是對應于學生容易忽視但又重要的知識點。3)不同的實驗項目可采用不同的實驗工具,有利于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實驗手段,也為今后畢業設計、創新研究甚至將來深造或科研打下一定基礎。例如,“信號分析與處理”使用MATLAB工具,“數據通信”等其他課程就采用通信實驗箱或SystemView仿真軟件。在上述調制解調實驗中采用SystemView,則在計算機數據傳輸系統實驗中使用原理實驗箱。如果條件允許,還可購置程控交換機、SDH設備、移動通信等實用設備,構建出真實的通信實訓環境,通過開設演示驗證、設備操作、配置、管理以及互通測試等各種類型的實驗,使學生能盡快地建立真實、完整的通信和網絡系統概念和掌握系統工作原理。驗證性或綜合性實驗能夠使學生盡快熟悉并掌握實驗設備,為后續進階型及自主設計型實驗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從實驗中逐步增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積累實用經驗的能力。通過實驗不但能夠加深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還能提高工程實踐素質,激發創新意識。

        2綜合課程設計和創新實驗設置

        通過提供高水平的實驗系統或仿真平臺,開設綜合課程設計、本科畢業設計、創新項目競賽等實驗項目,使學生能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接觸科研前沿、鍛煉科研能力、提高工程素質、培養創新精神。網絡工程專業知識領域較廣,口徑較寬,需要開展和加強的實踐項目也較多。因此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目前大多數院校開設的綜合課程設計主要對應的是網絡類系列課程,如網絡工程課程設計、網絡協議或應用軟件開發課程設計、網絡管理課程設計、網絡攻防課程設計等。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實踐學時內,開展通信類系列課程的綜合課程設計及創新研究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認為可采取以下思路:1)開展一些相對簡單且與計算機或網絡類知識緊密結合的綜合課程設計,便于學生上手,提高積極性。例如,將計算機編程、仿真及硬件相結合,利用集成的仿真工具,通過電路原理圖及硬件描述語言設計出通信電路,編譯仿真后下載到實驗板芯片上,并完成從設計、仿真到制作、驗證的整個實驗過程。2)在網絡工程等綜合課程設計中增加一些與通信類知識單元有關的綜合設計內容。通過購置一些程控交換設備、SDH光纖網設備、寬帶接入網等設備,并集成入網絡實訓系統中,開設從底層通信到上層網絡協議及應用,從語音到數據,從管理到傳輸,從接入網到核心網等綜合課程設計內容。3)結合畢業設計環節和創新研究競賽,根據指導老師所從事的科研項目,如無線傳感網、RF網、認知無線電等,開展一些有關通信新技術方面的研究和創新項目,并將這些科研項目設備融入到實驗室網絡與通信綜合實驗平臺中,由此不斷積累經驗,完善系統,開設更多的綜合或創新實驗項目,豐富整個實驗體系。另外,也要加強實驗教學管理,制定靈活的實驗室開放和成績評定等制度,提高學生課內學時實驗效率,并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加強和豐富實驗內容。

        3結語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在线一免费区 | 在线波多野结衣绝顶高潮抖动 | 在线精品视频A免费不卡 | 亚洲精品911永久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 一级a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