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呼吸系統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方法:這次研究所選擇的對象是在2011年的12月到2012年的12月,這一時間段內到我院進行治療的患兒,患者主要的病癥是各種呼吸道疾病,患者一共是78例,把患者在醫院中進行住院治療的相關病歷資料作為這次研究中需要的基礎數據。醫院中的相關醫護工作人員對患兒在治療中的病癥情況進行分析。對78例患者進行隨機的分配,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個小組。實驗組中的患者數量是39例,對其用鹽酸氨溴索藥物進行治療,用鹽酸氨溴索藥物進行治療是在患者接受常規性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的。對照組中的患者也是39例,對患者進行常規性的治療。
結果:通過對患者的治療,實驗組中的39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是29例,其中治療之后有效的是8例,無效的患者是2例,實驗組中的總的有效率是94.87%;在對照組中,經過治療之后被治愈的有24例,有效的是9例,患者中經過治療依舊無效的是6例,總的有效率是84.46%。
結論:在對患者的治療中,鹽酸氨溴索這類藥物的使用可以起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有效提升對患者的治愈率,減少患者的病痛,是今后治療中非常值得推廣的一種治療方式。
關鍵詞:兒科呼吸系統鹽酸氨溴索效果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9-0269-02
如果幼兒患有呼吸道疾病,就會出現反復咳嗽、呼吸急促以及體溫升高等等的癥狀,會導致患兒出現哭鬧的現象,如果不及時的進行治療,會嚴重的影響到患兒的身體健康。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性的資料。這次我們選擇的研究對象是,在2011年的12月到2012年的12月這一時間段內到我院進行治療的患兒,患者主要的病癥是各種呼吸道的疾病,患者一共是具有78例,并把患者在醫院中進行住院治療的相關病歷資料作為這次研究中需要使用的相關基礎數據。在研究中,利用回顧資料的分析方法來對這78例患者的相關病癥表現以及相關的治療過程進行分析與探討。在患者中男性的患兒一共是具有54例,占據患者總數量的69.23%,女性的患者是24例,占據30.77%;本次研究的患兒年齡在3個月到10周歲之間,3個月到1周歲之間的患者數量是16例;1周歲到3周歲之間的患者數量是29例;在3到6周歲之間的是12例;并有21例患者年齡是在6到10周歲之間的。患者的平均年齡是(3.2±1.07)歲,患者的體重是在8千克到39千克之間,患者的平均身體重量是(19±2.14)千克。
1.2臨床觀察。對這78例患者進行病癥的觀察,經過對患者的了解,患者的患病時間為13個小時到8個工作日之間,患者的平均患病時間是(1.9±0.63)日。對患者的病癥表現進行以下的分析,患者中出現反復咳嗽的患者是38例,患者中呼吸急促的患者是32例,患者中痰量出現增加現象的是29例,出現體溫升高現象的患者是53例,有23例患者是惡心嘔吐的患者,有15例是出現腹瀉癥狀的患者。以上所分析的患兒病癥是具有重疊性的。
1.3相關的檢測過程。按照相關規定對患者進行醫學檢測。對患者進行檢查的范圍有,細菌檢查、CT影像、肺部聽診等等。在對患者進行聽診的檢測中,患兒出現粗鳴音的具有56例,占總患者數量71.79%;并且出現濕羅音現象的患者是35例,干啰音是21例。患者中肺部沒有聽見雜音的患者數量是22例,占28.21%。在所有的患者中呼吸氣率比較微弱的是21例。
1.4對治療方法的研究。對患者進行分組,并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癥程度等的不同對患者進行分組,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兩個小組,實驗組中的患者用鹽酸氨溴索的藥物進行治療,對照組的患者用常規性的方式進行治療,兩組患者的患兒數量都是39例。
1.4.1常規性的治療。對患兒進行常規性的治療,包括吸氧治療法、抗病毒以及霧化療法等。7天作為一個治療的療程。使用的方法是靜脈注射的方法。這樣的治療方法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患者都適用。
1.4.2鹽酸氨溴索。在用上述講述到的常規性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對實驗組中的患兒用鹽酸氨溴索藥物進行治療,使用的方法是靜脈注射。
1.5相關診斷標準。按照肺炎治療的相關標準。患者治愈:患者出現的哮喘、咳嗽、咳痰以及干濕羅音等癥狀全部的消失,并經過X光照射之后患者肺部的狀況非常的好。有效:患者曾出現的哮喘、咳嗽等癥狀已經明顯的好轉,并且肺部的病癥也具有一定的好轉。無效:患者在進行治療之后,各種癥狀都沒有出現好轉的現象。
1.6統計學的原理。相關的計量資料數據都是采用均數±的方式進行表示,并且標準差用(X±S)的方式來表示,并采用SPSS12的統計軟件,相關的計數資料采用X2的方式進行檢驗,P
2結果
對兩個小組的患者進行治療,經過了7到15天的治療之后,得到了以下的實驗結果。實驗組,即用鹽酸氨溴索的方式進行治療的患者中,治愈的患者是29例,有效的是8例,無效的患者是2例,治愈率和總的有效率分別是74.35%,94.87%;對照組的患者,也就是用常規性的方式進行治療的患者,治愈的患者是24例,有效的是9例,無效的患者是6例,患者的治愈率與總的有效率分別是61.53%與84.46%。兩個小組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體重、心肺功方面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的差異。
3討論
小兒呼吸道系統疾病是現代醫院兒科的診斷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病癥,但是對患兒的身體健康損害較大,對患兒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鹽酸氨溴索是一種治療呼吸道疾病比較有效的藥物,是非常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應用并推廣的藥物。
參考文獻
[1]何仁芳,王玉潔,張麗云.鹽酸氨溴索藥物對患兒呼吸道疾病的治療效果研究[J].罕少疾病雜志,2012,16(1):32-34
【關鍵詞】電子技術 計算機技術 繼電保護 電力工業
現代電力工業的不斷發展,電力系統作為經濟建設的重要分支,其規模在不斷的擴大、發展。而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卻依賴于繼電保護的可靠參與。
一、繼電保護解決的問題和性能
在電力系統的運行過程中,需要一個能夠自動識別各種故障并能排除故障設備的自動裝置。具體地說,此類裝置不僅可以對電力系統中電氣元件的故障和不正常狀態做出反應,而且還可以使斷路器跳閘發出相應的指示信號。因此,它能夠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如何將故障元件迅速地從電力系統中切除;如何保證非故障元件盡快恢復正常運行;電氣元件如何根據實際運行情況做出不同的反應(比如:在無人值班時,保護應能動作于故障元件的斷路器跳閘;在有人值班時,保護應能動作于指示信號,提示值班人員在哪個元件出現了非正常狀態)
對于繼電保護的基本性能,主要有四方面的要求:第一、繼電保護的選擇性,繼電保護的動作應該只限于有故障的元件,而不動作于正常元件,這樣可以盡可能的縮小停電范圍,保證經濟效益。第二、繼電保護的速動性,出現故障時,繼電保護裝置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切除問題元件,而斷路器的動作時間最快的可達0.02S~0.06S。第三、繼電保護的靈敏性,電力系統出現問題時,繼電保護裝置應能敏銳的感覺到并做出正確的反應。第四、繼電保護的可靠性,在保護裝置規定的保護范圍內,該動作時,它不應該拒絕動作,而在不該動作時,則不應該誤動作。也就是說,保護裝置應該同時具備安全性和可信賴性。
二、繼電保護在電力系統中的作用
在電力系統的運行過程中,為了保證經濟建設的需要,大量的電氣設備都是24小時連續工作,發生事故也是在所難免的。而如果實現電力聯網后,某個電氣設備的故障一般不會影響整個電力系統的連續運行,從而提高了供電的可靠性。現代電力系統有了自動控制技術的參與,可以更好的保證電力系統的安全經濟的運行,同時還可以保證電能質量,使得電力系統自動控制技術得到不斷發展。
電力系統在日益增大,而大容量的發電機組也在不斷的增多,自然要求在電力設備上安裝完善的繼電保護裝置。這樣的舉措既可以保證電力系統的可靠運行,又可以避免對電氣設備造成損壞,確保了經濟效益。
三、微機保護的應用及其優越性
現代計算機的應用已逐步深入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帶給各行業的變化也是根本性的,自然在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領域也不例外。原來計算機主要用作故障分析和保護動作的性能分析,而直到六、七十年代才逐步被人們用來構成繼電保護。繼電保護經歷了機電型―晶體管型―集成電路型―計算機式等四個發展階段。目前,在我國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等相繼在繼電保護領域的研究應用,計算機繼電保護技術已經有了一個蓬勃的發展。
微型計算機式繼電保護(微機保護)由于微處理器技術的迅速發展,在硬件結構及軟件技術方面已趨于成熟。在算法計算、分析問題、及邏輯判斷方面,微機保護都具有優越性,尤其是它具備存儲記憶功能,可以實現24小時的自身工作運行情況檢查,使其工作可靠性得到提高。我國自90年代以來,微機保護裝置很受繼電保護運行人員的歡迎,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相對于傳統的繼電保護,微機保護與其在原理上并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只是由于計算機本身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及其存儲功能,借助它的軟件技術更容易實現。
傳統的繼電保護是由過流繼電器,時間繼電器,中間繼電器等組合而成的,占用的體積大,不利于安裝及維修,而且相應的繼電器的觸點很多,自然無法保證靈敏度和可靠性,一旦出現問題需要檢修時,一般都需要先行停電,會影響正常的工業生產。同時,由于繼電器的數量增多,也會相應的增加維修的成本,降低經濟效益。在控制上,傳統的繼電保護如果線圈發生故障以后只有到現場發現處理,而無法實現遠程監控,無形之中也增加了操作人員的工作量。在安全上,繼電保護和各種電氣設備直接連接,沒有相關的隔離措施,無法阻止外來雷電的侵入,會造成設備的損壞。
現代的微機保護采用單片機原理,集成化的電路以及高效的軟件設備,在提高了可靠性的同時又大大縮小了體積,就相當于是飛機上的一個黑匣子。在工作的過程中,只有在程序運行時,元件才投入使用,而其他時刻都是處于虛運行狀態。這樣就減少了各種繼電器的損耗,很大程度上延長了元件的使用壽命,創造了經濟效益。微機保護通過網絡把各種繼電器組成了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可以通過各種輸入輸出接口把需要的不同運行數據及時的傳送給集控中心,便于發現問題,集中處理。可以對整個電力系統的總體運行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四、現代繼電保護的發展
關鍵詞:呼吸科;呼喚溝通技巧;滿意度
對于患有呼吸病的患者來講,在住院期間,不僅需要合理的治療方案,同時對于其患病期間的護理工作,其重要性也十分明顯。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樣本選取情況為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本科室進行治療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基本情況如下:對照組50例(男25、女25),年齡17~79歲,平均年齡56.7歲,45歲以上患者38例。觀察組50例(男28、女22),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53.2歲,45歲以上患者32例。兩組之間無明顯差異。
1.2方法
1.2.1對于對照組患者只采用常規的呼吸科護理方案進行護理。
1.2.2對于觀察組在實行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運用適當的護患溝通技巧:①足夠的人文關懷,對患者自身的權利時刻尊重,以患者的利益為重,對患者人格的幫助嚴格執行,尤其注意對患者的稱呼問題,應時時刻刻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將患者的感受設身處地的進行思考,善于從每個細小的環節,例如,眼神的轉移、表情的變化、語言語調情況等,發現患者的需要,盡量少用專業性強的術語,對不宜患者了解的內容進行嚴格的保密工作。②面對特殊情況時的技巧,當患者情緒出現較大波動時,護士必須耐心傾聽,不要打斷患者的講述,待其情緒稍微平穩之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為其分析問題,在分析時時刻注意患者的狀態變化,以患者的情況為重,應盡可能使患者將心中的不滿發泄完全,從話語中了解其需求情況,盡全力與患者溝通,使其能有效緩解自身心理壓力,盡可能將問題處理;當患者出現不按醫護人員要求操作時,護士應當積極地與患者進行交談,了解出現該問題的原因,采用一定的方法緩解患者的激動情緒,避免患者出現過重的心理負擔,使其精神飽滿。當患者對自身治療失去信心時,護士應盡量多的與之溝通交流,時常安慰患者,講述一些具有激烈作用的事例,使其重拾信心;對于病情實在危重的患者,注意自身態度問題,尤其是語言和動作方面,保證不會影響患者的情緒。當患者出現抑郁等心理問題時,護士應首先對其性格進行了解,分析其心理狀態,主動的對其施以關心和慰藉,使患者能夠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的關懷。當患者出現悲哀時,護士應鼓勵患者表達出自己心中的感情,適當給予患者獨自平靜的時間,并且在溝通時,鼓勵患者將內心的情緒發泄出來護士作為一個良好的傾聽者,使患者能快速回復。③在患者家屬進行溝通時,護士一定要主動、真誠、熱情、誠懇,使其能感受到護士的一片熱心,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同時也可以加強家屬對護士工作的理解,更好的開展對于患者的治療工作。
1.3效果分析 在進行完成上述環節之后,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分別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滿意度等級設置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極不滿意,然后分別對其賦予一定分值,分別為5、4、3、2、1,然后根據結果進行打分,計算總體滿意率情況,制成表格。
2 結果
見表1。
3 討論
在現在社會,護患之間糾紛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其原因具有很多方面,主要包括護士責任心不強、服務態度問題、沒有嚴格遵守操作規范要求、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不了解而產生不滿等。同時護士每天交流的對象都是患者,如果不能及時的將問題解決,不但護理工作質量會下降,甚至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情況。在本次試驗中選取的研究對象都是隨機的,但是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其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因此護士應當在平時重視對中老年人心理情況的思考,重視其心理特點的把握,良好的溝通對護理工作的高質量進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3]。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服務質量要求也逐漸升高,不僅注重藥物的使用質量,同時對于醫護人員的服務水平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因此,護士必須注意該問題,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對處理與患者之間關系進行深刻學習,落實“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患者盡快康復打好基礎。
4 結束語
護患之間的關系是進行護理工作的重要保證,在實際工作中,護士應當準確把握與患者溝通的技巧,注意自身語言和態度,時刻以患者為重,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療。因此在以后的患者護理工作中,護士應注意這些方面的把握,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胡紹輝,汪建國,王巧云,等.護患溝通技巧在呼吸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1(03):579-580.
護士實習工作自我鑒定1
忽然間我想起了自己當初選擇做護士的初衷,我的爸爸是縣人民醫院的主任醫師,我的媽媽是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一直處在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里,我的母親一直實行以我的需求為準的教育,所以,我對自己的追求一直都很自由,我的性格也比較開朗。由于小時候很粘父親,所以母親在空閑時間會帶上我去醫院隔著遠遠的偷看父親,父親為病人診治的時候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最帥的人。我心里無比的崇尚他。不知道為什么,我一直認為女性從事護士會在工作上成就比較高,因為這份工作畢竟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溫柔。所以,在面臨高考時,我就和父母親商量,我要選護理專業,他們猶豫之下也答應了。所以,就這樣我踏進了這條旅途,且一直堅持著。
來醫院的這段時間,是我進步最快的一段時間,我在實際操作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也在工作上對護理有了新的認知。我們作為一名護士,應該秉持服務患者、關心患者的原則去照顧每一個病人,每一個人遭遇病痛的人,心情都是很低落的,這時醫院也顯得更加冰冷起來,而我們護士的另一個意義所在就是讓他們有一些來自冰冷世界的溫暖。這讓我感受到了莫大的成就感,我想,也許一個人,他實現價值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往往只有一種方法是最適合他的。而在醫院完成我的護理工作便是我最向往的那一種,也是我最心滿意足的那一種。
這段時間,作為一名剛剛出社會的實習生,我感受到了很多醫院傳達給我的思考,對生老病死的思考,對人世態度的思考,這讓我有很多感慨,也許只有把這些都看透之后,我會擁有一雙更加清澈的雙眼去看待世界,去更加熱情的擁抱這個世界。我希望自己也能夠給更多的人帶來他們需要的幫助,也希望自己能夠早日實現自己的初衷,一直走下去。
護士實習工作自我鑒定2
該同學刻苦,認真,踏實。堅持上課聽講,獨立作業,能夠摸索出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堅持獨立思考,在課堂以及小組課題討論上通常能發表出自己比較獨到深刻的見解。該同學虛心好學,常能向老師和同學虛心求教,并且能積極地和同學一起開展學習上的討論。成績始終保持良好的水平。
生活上,該同學平時友愛同學,尊師重道,樂于助人。能積極熱情的參加班級活動,如國慶晚會,知識競賽活動,班級野餐,體育活動,有較強的集體主義精神。同時還參加過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表現出較強的溝通交流能力和組織能力。
護士實習工作自我鑒定3
內科實習自我鑒定在內科這兩個多月中,在帶教老師的悉心與耐心帶教下,我學到了許多在課堂上不曾懂得的東西。在實習的日子中,我了解到收治病人的一般過程:如測量生命體征;詢問病人病史、過敏史等,認真寫好護理記錄,同時觀察病人的病容,配合老師的指導,了解抗生素對各種消化系統的基本應用。在實習過程中,本人嚴格遵守醫院及各科室的規章制度,認真履行護士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踏實工作,全心全意為患者著想。同時坐到了理解家屬,正確處理好護患關系,能做好解釋與安慰工作,多說對不起,是家屬也理解護士的工作,減少不必要的誤會或過激行為的發生。心內科以高血壓病、心律失常、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多見,在老師的帶教下,我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見病的護理及基本操;微笑迎接新病人并做好入院評估;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并規范記錄;正確采集血、尿標本;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嚴格執行三查七對;認真執行靜脈輸液......
【摘要】 目的研究納洛酮(naloxone)對脂多糖(lipopolysacchar,LPS)激活的小膠質細胞誘導少突膠質細胞損傷的影響。方法 共培養大鼠小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用LPS(1μg·mL-1)刺激小膠質細胞,隨后用0.1μM納洛酮進行干預,應用免疫組化方法觀察計數少突膠質細胞。結果 僅用0.1μM 納洛酮處理細胞,細胞活性基本保持不變,而當小膠質細胞被LPS激活后,與之共培養的大量的少突膠質細胞死亡(P
【關鍵詞】 納洛酮;少突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 LPS
納洛酮又名丙烯嗎啡,為羥二氫嗎啡酮衍生物,是專一的嗎啡受體拮抗劑,與阿片受體呈立體專一性結合。納洛酮與阿片受體親和力遠大于嗎啡及腦啡肽,因此納洛酮在臨床上被作為阿片類藥物中毒的治療首選藥物,用于麻醉鎮痛藥和非麻醉鎮痛藥過量、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等[1]。少突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髓鞘形成細胞,在臨床上與一些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尤其是新生兒相關疾病密切相關[2]。小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免疫反應中發揮核心作用。在感染因素如LPS等的刺激下,小膠質細胞被迅速激活。活化的小膠質細胞可釋放各種促炎性細胞因子,誘導少突膠質細胞的凋亡。本研究通過檢測特異性抗原CD11和O4鑒定小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前體細胞,觀察納洛酮對激活的小膠質細胞誘導的少突膠質細胞損傷的抑制作用,旨在對納洛酮的臨床應用提供一定的實驗室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材料 LPS、納洛酮、抗CD11抗體(小鼠IgG1 mAb)、抗O4抗體(小鼠IgG1 mAb)購自Sigma公司;Transwell購自密理博公司。
1.2 實驗方法
1.2.1 小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的分離和培養 取1d齡的新生大鼠腦,去除結締組織和血管,機械搗碎并通過70μm網篩過濾,分離的細胞種植到多聚賴氨酸包被的培養瓶中,培養于含20%小牛血清的DMEM培養液,37℃,5%CO2恒溫箱培養。每3天換1次細胞液。2周后,利用搖床振蕩法分離純化小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分離的小膠質細胞種植于Transwell中,加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少突膠質細胞則種植到24孔板內的載玻片上,培養液為含有N2 、10μg·mL-1 PDGF 和 25μg·mL-1 bFGF 的無血清DMEM溶液。第2天,將長有小膠質細胞的Transwell轉移到長有少突膠質細胞的24孔板上共培養,培養液為含10%小牛血清的DMEM。
1.2.2 免疫細胞化學法檢測CD11、O4 小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分別培養在24孔板內的無菌載玻片上24 h,然后用預冷的PBS漂洗少突膠質細胞1次,4%多聚甲醛固定30 min;PBS漂洗3次;分別加入1∶200稀釋的抗CD11單抗(CD11作為小膠質細胞標記物)、抗O4單抗(O4作為少突膠質細胞標記物)孵育過夜,然后再用PBS漂洗5 min×3,最后加入熒光Alex-488偶聯的辣根過氧化酶標記的二抗(1∶1000),室溫孵育1 h,加入細胞核的特異性染料DAPI,孵育5 min,PBS漂洗5 min×3,封片,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呈綠色者為陽性細胞,應用J EOR801D 形態學圖像分析系統軟件,每片隨機取4個視野,記錄陽性細胞數, 與正常對照組或LPS組細胞數相比較。
1.2.3 細胞分組與處理 小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共培養24 h后,分為4組,即對照組、LPS組、納洛酮組和LPS加納洛酮組。對照組不做任何處理,LPS組用LPS(1μg·mL-1)處理4 h,納洛酮組用0.1μM納洛酮處理18 h,LPS 加納洛酮組先用LPS(1μg·mL-1)處理4 h,再用0.1μM納洛酮處理18h。處理用LPS、納洛酮均加于上層培養小膠質細胞的Transwell中,各組處理完畢,移去Transwell,對下層各組少突膠質細胞進行免疫細胞化學分析,每個點做3個平行。重復試驗3次。
1.2.4 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各實驗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P
2 結果
2.1 小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的鑒定及共培養系統
利用搖床振蕩法分離純化小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分別培養在載玻片上,用抗CD11單抗(CD11作為小膠質細胞標記物)、抗O4單抗(O4作為少突膠質細胞標記物)及細胞核染料DAPI對細胞的純度和活性進行鑒定。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到分離、培養的小膠質細胞,細胞體積小、折光性強、圓形,一些細胞有短的突起,CD11陽性呈綠色;少突膠質細胞胞體呈橢圓形或圓形,具有典型的雙極突起,少數呈三極突起,陽性細胞呈綠色,兩種細胞的純度均達到99%以上,說明此研究所用的搖床振蕩分離純化法分離培養的小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非常成功,為下一步的共培養提供了實驗基礎(圖1,見封2)。
2.2 納洛酮對小膠質細胞激活所誘導的少突膠質細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僅用0.1μM 納洛酮處理細胞,細胞數目基本保持不變(預試過不同濃度納洛酮對細胞的毒性作用后選此濃度用于實驗),而當小膠質細胞被LPS激活后,與之共培養的大量的少突膠質細胞死亡(P
3 討論
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常駐細胞,行使支持、營養、免疫監視等多種功能。小膠質細胞在受到感染、外傷等因素刺激后活化,產生多種免疫效應分子,包括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干擾素γ、活性氮、活性氧等。這些因子介導慢性炎癥反應、細胞凋亡等,是導致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如早老性癡呆、帕金森病等的主要因素[3-5]。體外實驗證明,活化的小膠質細胞能借助NO機制使少突膠質細胞溶解[6-8]。 而少突膠質細胞是神經元的髓鞘形成細胞,在很多神經性疾病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早產兒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缺血和感染導致腦室周圍白質的少突膠質前體細胞受損和死亡,致使腦白質內髓鞘不能形成,臨床上顯現腦癱和智能落后等后遺癥[9-10];多發性硬化癥是一種慢性、炎癥性、脫髓鞘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少突膠質細胞受損和死亡,逐漸造成大腦和脊髓的斑塊性神經髓鞘的破壞(脫髓鞘),髓鞘的瘢痕形成影響神經軸突的信號傳遞,以失去大腦和脊髓對外周的控制,以至多部位的僵硬或喪失功能[11-12]。
由于在炎癥介導的神經退行性變中,小膠質細胞的活化及其分泌的細胞因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目前對于這類疾病治療的研究工作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針對抑制小膠質細胞活化和細胞因子的分泌[13]。納絡酮是一種非選擇性G蛋白偶聯的阿片受體拮抗劑,廣泛分布于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在大鼠中腦神經元-膠質細胞聯合培養體系中,納絡酮抑制LPS 活化的小膠質細胞,明顯減少多巴胺神經元的退行性變;在炎癥介導的嚙齒類動物帕金森模型中,納絡酮已被確定有神經保護作用。 研究表明納洛酮對抑制小膠質細胞的激活并減少LPS 刺激后產生的TNF-α、IL-1β、NO 和超氧自由基均有效 [14]。本實驗中納洛酮對LPS激活小膠質細胞誘導的少突膠質細胞損傷的抑制作用,可能就是通過抑制小膠質細胞活化后炎性因子的釋放而完成的,其具體的機制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本次實驗結果表明,納洛酮能有效抑制LPS激活的小膠質細胞誘導的少突膠質細胞的損傷,對于中樞神經系統慢性退行性疾病的預防及治療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但是,納洛酮對少突膠質細胞保護作用的分子機制及通路亟待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孟慶林.鹽酸納洛酮在急診和急性中毒的應用[J].臨床薈萃,1996,11(9):399-420.
[2] 蘇靜, 陳涵強, 王瑋. 少突膠質細胞的特性及與新生兒相關疾病的研究[J]. 海峽預防醫學雜志, 2008, 3(14): 101-104.
[3] Wong A,Luth HJ,Deuther Conrad W,et a1.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colocalize with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Alzheimer′s disease[J]. Brain Res,2001,920(1-2):32-40.
[4] Murphy A,Sunohara JR,Sundaram M. Induction of protein kinase C substrates, Myristoylated alaninerich C kinase substrate (MARCKS) and MARCKSrelated protein (MRP), by amyloid βprotein in mouse BV2 microglial cells[J]. Neurosci Lett,2003,347(1):9-12.
[5] Gonzalez-Scarano F, Baltuch G. Microglia as mediators of inflammatory and degenerative diseases[J]. Annu Rev Neurosci,1999,22:219-40.
[6] Li JR, Ramenaden ER, Peng J,et al. Tumor Necrosis Factorαmediate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microglial toxicity to developing oligodendrocytes when astrocytes are present[J]. J Neurosci, 2008,28(20):5321-5330.
[7] Golde S,Chandran S,Brown GC, et a1. Different pathways for iNOS mediated toxicity in vitro dependent on neuronal maturation and NMDA receptor expression.[J]. J Neurochem,2002,82(2):269-282.
[8] Merrill JE,Ignarro LJ,Sherman MP,et a1.Microglial cell cytotoxicity of oligodendrocytes is mediated through nitric oxide[J].J Immunol,1993,151(4):2132-2141.
[9] Deng WB, Pleasure J, Pleasure D. Progress in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J]. Arch Neurol,2008, 65(10):1291-1295.
[10] Back SA, Han BH, Luo NL,et al.Selective vulnerability of late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s to hypoxia-ischemia[J].J Neurosci, 2002,22 (2): 455-463.
[11] Mancardi G, Hart BA, Capello E, et al. Restricted immune responses lead to CNS demyelination and axonal damage[J]. J Neuroimmunol, 2000,107(2):178-183.
[12] Behi ME, Dubucquoi S, Lefranc D, et al. New insights into cell responses involved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and multiple sclerosis[J]. Immunol Lett, 2005,96(1):11-26.
【關鍵詞】電力配網系統;操作電源;選用;繼電保護
近年來,由于用戶電氣設備故障導致主網停運的現象時有發生,其中有一部份就是由于沒有配置可靠、合適的操作電源導致繼電保護不能正確出口所致。在近期的一座用戶10kV變電站預試中,發現其蓄電池組直流系統由于長期疏于維護已經完全癱瘓。配電系統操作電源的合理配置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操作電源可以簡單地分為直流操作電源和交流操作電源兩大類。
1.直流操作電源
目前電力系統中常見的直流操作電源系統有以下幾種:蓄電池組直流系統、硅整流電容儲能直流系統和復式整流直流系統。
1.1蓄電池組直流系統
蓄電池組直流系統通過接于一次電路的硅整流裝置對蓄電池組充電,蓄電池組在一次交流電源故障甚至完全消失的情況下仍能可靠工作,所以它是獨立的電源系統,具有很高的供電可靠性。此外,蓄電池組輸出電壓平穩,容量較大,供電質量好。蓄電池組直流系統的主要缺點是價格昂貴、結構復雜,早期的蓄電池組運行維護工作量較大,但隨著微機控制的免維護蓄電池組直流系統的出現,其運行維護工作量大大降低了,這種直流操作電源系統在整個電力系統中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已經成為電力企業各發電廠和變電所的標準配置。
但是,很多電力用戶尤其是中小型用戶對蓄電池組直流系統的認可度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價格昂貴,他們需要的是經濟、實惠、可靠的操作電源系統;此外,雖然免維護蓄電池組的運行維護工作量已經大大降低了,但對于技術水平普遍有限的用戶電氣運行人員來講,仍需要加強培訓才能勝任此項工作。所以,蓄電池組直流操作電源一般應用在一些大中型用戶配電系統中,很少應用在中小型用戶配電系統中。
1.2硅整流電容儲能直流系統和復式整流直流系統
硅整流電容儲能直流系統與復式整流直流系統省去了價格昂貴的蓄電池組,使造價降低,但結構仍然比較復雜,并且是非獨立的電源系統,只適用于中、小型變電所中,應用較少,近年來新建的配電系統中幾乎難覓蹤影。
2.交流操作電源
交流操作電源又可分為交流電流操作電源和交流電壓操作電源兩種。
2.1交流電流操作電源
這類繼電保護操作電源結構簡單、動作可靠、投資很小、經濟性好。但由于其最終依靠斷路器過流脫扣線圈動作實現分閘,過流脫扣線圈的額定動作電流參數對保護能否可靠動作至關重要,而該脫扣線圈的額定動作電流一般為5A,也就是說TA二次電流必須達到5A以上保護才能動作,若繼電保護的整定值恰在5A以下,就會出現繼電器動作而脫扣器不動作的情況,此時保護將形同虛設,同時這類繼電保護的動作時限較難精確整定,因此,上下級斷路器的動作電流、動作時限配合變得較為困難,繼電保護的選擇性及速動性達不到要求限制了它的應用。所以,這類操作電源一般應用在斷路器較少、接線簡單的中小型用戶配電系統中,同時,由于其簡單可靠的特點,在電網10kV配電網柱上真空斷路器中也廣泛采用。
2.2交流電壓操作電源
交流電壓操作電源結構簡單,一般從站用變壓器或電壓互感器二次側引入電源,電壓互感器的二次電壓需經控制變壓器變換成斷路器操動機構及保護裝置的額定電壓。這種電源獨立性差,往往依賴于一次系統的運行狀態,可靠性不高,為提高供電可靠性,交流電源最好有兩個,可采取站用變壓器和電壓互感器電源互為備用的方式,也可引入外接電源作為備用,兩個電源之間通過接觸器實現自動切換。下面介紹兩類交流電壓操作電源。
2.2.1不帶充電儲能裝置的交流電壓操作電源
這類操作電源只適用于系統正常運行或接近正常運行的情況,不適用于發生短路的事故情況。因為當發生短路時,整個系統母線電壓都將下降,由電壓互感器或站用變壓器供給的操作電源電壓降低,繼電保護及斷路器操作機構將無法正確動作,保護形同虛設。因此這類操作電源僅能提供正常運行狀態下的分合閘電源、儲能電源及信號電源,不能可靠實現事故跳閘。但它恰能彌補交流電流操作電源的缺點,所以一般在用戶10kV及以下的中小容量變電站中,常常將這兩類操作電源結合使用。
2.2.2帶充電儲能裝置(UPS)的交流電壓操作電源
近年來,交流不間斷電源(UPS)在很多供電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場合廣泛應用,如果在前述的交流電壓操作電源系統中加入UPS裝置,就能很好地解決供電可靠性的問題。以電壓互感器、控制變壓器、UPS等構成的交流電壓操作電源示意圖如圖2所示。
這類操作電源要求合理選擇UPS裝置的容量,目前,低能耗的彈簧操動機構在10kV配電系統中廣泛應用,對操作電源容量要求較高的電動操動機構已基本淘汰,所以,大中容量的UPS裝置已能滿足正常運行狀態下的操作、儲能及信號電源要求。在系統發生短路的瞬間,雖然UPS的輸入電壓降低,但由于其具備儲能功能,輸出電壓在一定時間內尚能保持恒定,完全能滿足繼電保護正常工作及跳閘需要,所以,它能較好地解決操作電源供電可靠性的問題。另一方面,從圖2可以看出,增加的投資僅僅是UPS裝置的費用,這種操作電源系統的經濟性較好;同時,UPS裝置體積小,UPS甚至可以安裝在高壓開關柜內, UPS維護方便,它具備故障指示燈,如果損壞,更換方便,費用不高。
但是,由于UPS自身容量畢竟有限,限制了其在大中型配電系統中的應用,但帶UPS的交流電壓操作電源在中小型用戶配電系統中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見表1)
隨著信息化產業的不斷發展,計算機互聯網正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國的護理工作也將面臨這樣一個時代的問題,如何更好的運用信息化技術方便護士,改變臨床護理工作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是我們現代的護士以及護理管理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1 現有情況
1.1 概要:根據國際統一的醫療系統信息化水平劃分,醫院信息化發展要經歷3個階段:醫院管理信息化(HIS)階段、臨床管理信息化(CIS)階段和局域醫療衛生服務(GMIS)階段[1]。我國大部分醫院目前正處于醫院信息化發展的第一階段。
1.2 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內容
1.2.1 門診管理系統:病人來院就診時可以通過門診部設置的多臺觸摸式電腦查詢當日當班醫生的基本情況,選擇自己熟悉的醫生或者專家掛號候診,如無特殊需要即可隨機選擇,通過該處的電腦終端了解哪位醫生目前候診人數較少,在掛號時選擇相應的醫生或由掛號人員幫助選擇,這樣可以減少病人的候診時間,同時也可有效的提高醫院的效率。
1.2.2 病人入院管理系統:經門診處理后,若病情需要病人應入院治療,那么在門診建立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齡、聯系地址、電話等則不需要重復錄入,由系統自動生成住院號后代病人辦理好入院手續,入院處工作人員即可將上述信息提交到該科室,由科室內護士幫助病人選擇相應的病床單元,待病人入病區后可以讓病人及時休息。若病人對病室有特殊要求,只要條件允許可以通過病區內的電腦終端,在“住院病人一覽表”的界面中把需要換床病人的姓名拖到預住床號即可,病人的所有相關信息將同時轉移,避免了因調換床位所致的更改病人多項信息的麻煩。
1.2.3 醫囑處理管理系統:這是我國近些年來在各大醫院中應用最多的一部分,由于醫囑處理是最復雜也最為重要的,故在處理醫囑的過程中由醫生在病區內的電腦終端輸入醫囑,護士在護士站的電腦終端經核實無誤后,確認產生各種單據及醫囑變更單,護士根據醫生開出的醫囑,向藥房申請近3日內的藥物,由藥房劃價后通過與收費處聯網,扣除病人當日藥物費用。執行后的醫囑改變顏色,以方便護士查看、核對,待電子醫囑寫滿一頁后及時打印,由當班護士簽字負責,這樣可以有效的增強醫囑的法律效應。醫囑仍應堅持每日查對,每周總查對,且周查對時由護士長負責。
1.2.4 其他醫療文件處理系統:除醫囑外,在護理工作中還涉及到病人的入院護理評估單、體溫單、特別護理記錄單、出入液量記錄、交班報告等,在各個科室內根據本科室的特色設計了相應的模式表格,護士可以根據當日病人的具體情況做相應調整,在填寫時可以通過掌上電腦(Person DataAssitant,PDA)在床旁適時采集病人各種信息。這樣可以把護士從繁冗的文字工作中解放出來,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病人身上[2]。
1.2.5 可視監護系統:該系統可用于新生兒病區以及重癥監護病房,通過攝像頭與護士站相聯系,護士在工作站內即可觀察病情,避免了護士因來回走動所帶來的體力上的消耗,同時還可以更加有效的發現病人的問題。若病人意識存在,則可根據病人需要打開或關閉該床單位的監視器,這樣也可以保護病人的隱私。
1.2.6 健康教育系統:在病區內設置健康宣教室,由電腦連接大屏幕,該處電腦與護士站相連接,護士可以在護士站內的電腦終端上時時更新健康教育的相應知識,資源共享后,病人即可在健康宣教室內自行選擇自己想學習的健康宣教內容,當然這并不能完全替代護士與病人之間面對面的健康教育,但可以作為對健康教育的一個有力補充。
1.2.7 電子配餐系統:在病房內設有電腦終端與護士站內電腦和營養室相連,護士可以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設置病人的禁忌食,若病人在院內訂餐,則無法選擇醫囑上禁食的種種食物,如因特殊情況病人第二日需手術,護士可以給病人選擇禁食,病人即無法從營養室獲取食物。有了這樣的限制,病人就可以自行選擇喜歡的各種膳食搭配,而不用擔心是否對病情有影響。
1.2.8 探視管理系統:對每例住院病人發放兩張探視卡,病人家屬根據醫院內設置的探視時間刷卡探視病人,這樣可以節約每日由護士向病人家屬做解釋的時間,同時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因該類問題所導致的護患關系緊張,對于在探視時間已過仍堅持不肯離開,或在探視過程中影響其他病人的探視人員可以按情況暫時凍結其探視卡,以保證醫療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1.2.9 病房新風系統:目前,各大醫院大多數使用的是中央空調,對于空調的調控管理,可以交后勤服務部門通過電腦進行管理,建立各個科室的空調檔案,定期清潔空調,避免因空調的不當使用,造成醫院內感染的發生。
1.2.10 住院病人費用管理系統:該系統根據醫囑以及各項診療護理手術等情況統計病人的費用信息,病人在住院過程中可以隨時查詢,方便了病人,也有利于護理管理者了解本科室的收支情況,基本耗材,有利于及時補充各種物資,更好的實現科學管理。
1.2.11 供應室物流信息化管理:供應室采取信息化管理系統,對物品、工作質量、人員進行管理,有效控制了物品交換單的污染,保障了無菌物品的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滿意度,為控制醫院內感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存在問題
2.1 領導重視度不夠,使得護理相關軟件的開發和利用受限:在醫療方面,檢驗信息系統(LIS)、臨床信息系統(CLS)、圖形儲存和傳輸系統(PACS)等開發應用近年均發展較快,但在護理方面,各醫院領導由于認識不同,HIS中護士工作站子系統的功能未能全部發揮,有些醫院僅限于對醫囑處理即收費管理,不僅沒有減輕護士的負擔,反而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
2.2 基層護士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由于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有著不同于國外的一個特殊發展階段,故臨床護士中仍有部分欠缺基本的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要想徹底發揮HIS的作用,必須將臨床護士分層培訓,抓重點、找骨干、補不足,以點代面的普及基礎知識,最后可以通過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的方法不斷提高護士的能力。
2.3 網絡威脅:信息化帶給護理工作便利的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可能的威脅,近些年來計算機犯罪越來越猖獗,如何維護好院內的計算機網絡系統,使各個子系統之間相互配合更好的發揮作用,避免由于網絡原因造成病人資料的丟失與泄密,更好的保護病人的隱私,保護好護士和醫院這都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金躍明.淺述市場營銷理論在醫院經營中的應用[J] .中國醫院管理,2001,(4):22
高血壓患者指的是血壓值非同日或者持續3次以上超過了診斷標準的患者,即患者的收縮壓在140mmHg以上,舒張壓在90mmHg以上[1]。高血壓需要長期服藥,但是隨著患者年齡的不斷增大,機體中各個器官都會逐漸出現退行性的病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血壓控制效果,并提高并發癥的發生率[2]。相關的研究發現,我國高血壓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率低,日常生活中血壓的控制率低,且遵醫囑服藥率低[3]。大部分患者由于認識不到位,在存儲藥物、保管藥物、使用藥物等各方面都存在不當行為,因此其血壓也無法得到良好控制[4]。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共158例,根據平行、單盲、隨機對照的設計原則分為對照組(79例)和觀察組(79例),其中,對照組男43例,女36例;年齡為40~83歲,平均年齡為(65.2±11.4)歲;患者的病程為4個月~91個月,平均病程為(43.4±10.7)個月。觀察組男45例,女34例;年齡為41~85歲,平均年齡為(64.9±11.6)歲;患者的病程為4個月~90個月,平均病程為(43.2±10.9)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加強護理溝通。
1.2.1語言溝通 患者在進入陌生環境后,大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負擔,對血壓的控制和治療都造成影響。因此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講解高血壓及治療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血壓控制的認識以及重視程度,改善其遵醫行為。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服藥期間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這時護理人員應及時講解不良反應出現的原因和干預措施,從而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1.2.2非語言溝通 非語言性的溝通在臨床護理當中也能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護理人員應在與患者進行交流時認真注視患者的眼睛,讓患者充分感受到尊重、愛護和關心。此外,處處表示對患者的關心,在患者行走活動時適時地攙扶,都能夠使患者更加主動的、積極的接受治療和護理。
1.2.3分組授課 將患者以10人為一個小組,進行小組授課。1次/w通過講座、會議、討論等方式為患者講解高血壓的相關知識以及用藥注意事項;之后每次推選一位患者介紹平時的藥物服用情況和用藥管理情況,通過小組討論讓患者對授課內容進行重復記憶,并發表個人看法,樹立患者健康用藥的意識,糾正患者存在的不良用藥知識和行為。
1.3評價指標 統計對照組的血壓控制率、健康知識合格率以及遵醫依從性,并與觀察組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血壓控制標準為:收縮壓低于140mmHg,舒張壓低于90mmHg。健康知識認識率通過本次研究自制的調查表進行統計,內容包括了高血壓的相關知識、服藥時間、服藥劑量、飲食和運動中的注意事項等,滿分為100分,90分及以上為合格,90分以下為不合格。
遵醫依從性包括了遵醫服藥、按時復查、合理休息、合理膳食、堅持鍛煉、預防感染等6個維度,每個維度的滿分為3分,總分為18分,分數越高提示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越高[5]。
1.4統計學分析 將研究所得的最后數據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在數據處理過程中,t值用以檢驗計量資料,χ2用以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差異經P值進行判定,其標準為:若P值0.05,則提示最后數據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血壓控制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健康知識合格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遵醫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
3 討論
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我國的高血壓患者已經超過了1.6億,該病不但給患者帶來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損害,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縮短了患者的壽命,同時給國家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6]。高血壓是由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造成的,目前還不能明確導致患者血壓升高的原因,研究認為患者出現血壓的持續性增高通常與患者所處的物理環境、社會環境以及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系[7]。
【摘要】目的 探討護患溝通在門診導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方法 采用樹立良好印象、主動了解,主動幫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適中的語速以及善于利用非語言溝通技巧等多種形式進行護患溝通。結果 門診導診護理人員服務理念明顯轉變,患者對門診導診服務滿意度大大提升。結論 加強門診護患溝通,是做好門診導診工作的必要條件,也是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護患溝通;門診導診應用
門診是接待患者完成治療和急診處理的第一線,具有人流量大,候診時間長的特點[1]。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醫療模式的轉變,為了更好的協助病人及時就診,滿足患者就診需求,大多數醫院都增設了門診導診護士。導診工作中導診護士除了要熱情為病人服務外,還要學會與患者溝通的技巧,以最大程度的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本文將對如何加強門診導診護理工作的護患溝通做一討論。
1 護患溝通的必要性
護患溝通是指護士與患者及家屬之間的溝通,它適應于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和現代整體護理模式[2],護患溝通是處理護患之間人際關系的主要內容,護患溝通不足,就會導致護患關系緊張,既影響病人康復,又影響護士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
2 護患溝通的要點
2.1 樹立良好印象
護士的儀表裝飾要適度、得當,體現出白衣天使的形象美;舉止行為可反映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因此,護士要舉止端莊,精神飽滿,符合護士職業的要求。這樣就會在沒有進行語言交流之前就給病人留下較深刻的印象,贏得患者的信任,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
2.2 主動了解,主動幫助
患者初到醫院,對醫院環境不熟悉,對自身病情不了解,大多會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大部分患者都希望在專業人士的指引下,了解自己病情屬于哪科范圍,掛哪科號,減少排隊等候時間,找到好醫生看病。基于這種共性心理,導診護士應親切微笑地主動接觸患者,并對患者用“您好,請坐”等禮貌用語,主動詢問患者病情,主動了解、幫助患者,根據患者提供的信息,初步判斷患者的病種,介紹主治醫生情況,并主動為其指引下一站就診去向,如在幾樓化驗、超聲檢查、交費等,這樣會減少患者及家屬初來醫院的茫然,增加對護理人員的信任。
2.3 語言要通俗易懂,語速要適中
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語言要通俗易懂,避免醫學術語,醫學術語的專業性會使很多患者聽不懂,特別是對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3]。同時,護士與病人說話時要采用中等語速,語速過快聲調過高會被誤認為不耐煩、無同情心,而過慢過低則被認為不重視病人。當感到患者沒有聽懂時,要適當重復談話內容,對老年患者,因其聽力下降,因此要稍微放大聲調,而與正常人說話時,聲音要親切柔和,如果病人的提問自己也不太清楚時不要生硬地說“不知道”,應換成“我也不太清楚,待我問清后再告訴您”,以贏得病人的好感和信任。
2.4 與患者溝通要有同情心
相關調查證明,護士對患者是否有同情心,是患者是否愿意和護士溝通的關鍵[4]。患者及家屬是心理弱勢群體,他們的情緒波動要大于正常健康人,因此他們對醫護人員的表現特別敏感。對于護士來說,患者有病痛是正常的事,因此很容易忽視對患者的情感“移入”,缺乏必要的同情心,而這很容易被病人感知,從而影響溝通效果。
因此,門診導診護士應給予患者同情心,表現出誠懇的態度,讓患者感到護士是真心想幫助他的。同時還要體諒患者,當其因情緒不穩與護士發生口角時,護士要將心比心,用美好關懷的語言勸慰患者,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刺激,使其身心處于最佳狀態。
2.4 掌握非語言溝通技巧
2.4.1 通過面部表情溝通
面部表情是人的情緒和情感的生理性表露,相關心理學調查顯示,友善的面部表情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保持微笑要比喋喋不休更能得到患者的信任[5]。因此,導診護士應善于應用面部表情與患者交流,同時也要細心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
2.4.2 通過手勢溝通
手勢是非語言溝通中的重要方式,表達的信息也較多,手勢在門診導診中應用廣泛,導診護士在應用手勢時要注意應用的禮貌,同時了解手勢因國家、民族的不同所表達的含義也不同,因此要慎用于外賓。
2.4.3 認真傾聽
認真傾聽是護士關注和尊重患者的表現,與患者交談時,如果不善于傾聽或者心不在焉的傾聽,都會影響護理人員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傾聽時,護士應集中注意力,距離適當,姿勢自然,目光要平視對方的雙眼,不打斷病人說話,傾聽對方所談內容,甚至要聽出談話的弦外之音,并伴有點頭或手勢動作,給予患者安慰和關懷。
傾聽不只是聽病人的詢問,還要通過觀察患者的表情,動作等非語言行為,真正理解病人所表達的內容,如在實際工作中,可通過與患者保持眼神交流,檢驗自己的交流方式是否被患者所接受,從對方的回避視線和瞬間的目光接觸等來判斷對方的心理狀態[6],體會病人的真實感受。
3 小結
門診護患關系是一種短暫而復雜的人際關系,而導診人員是護患溝通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對導診護士的專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有效的與患者溝通是做好門診導診工作的關鍵所在,因此門診導診護士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樹立良好形象,掌握語言與非語言溝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心態,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其身心處于最佳狀態,從而有效縮短導護患之間的距離,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時補充了“以人為本,以疾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內涵,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林偉,于淑玲,王秀菊.護患溝通技巧在門診分導診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管理2011,31(11):88.
[2] 黃建平,黃葉莉,刁麗華.現代護士實用禮儀[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
[3] 王慧.護士與病人溝通所必備條件[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6,38(3):289-290.
[4] 蓋麗梅,王傻.淺談影響護患交流的幾點要素[J].醫學立異研究,2006,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