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制造業對國家的重要性范文

        制造業對國家的重要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制造業對國家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制造業對國家的重要性

        第1篇:制造業對國家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服務創新;服務創新過程;制造業服務創新

        1.服務創新

        全球經濟正逐步從商品或者以制造業為基礎的經濟轉移到以服務為基礎的服務經濟,并且在通訊技術的推動下,服務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促進人口就業的主要推動力,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服務業都引導著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宏觀數據顯示,美國2011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78.6%、日本為727%、中國為43.8%、歐洲絕大多數國家的比重均超過了60%,中國2013年第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經超過了第二產業的,成為了拉動經濟增長最大的動力,亞洲以及拉美的主要發展中國家的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均值為64.92%和64%,并且從2000到2011年,各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呈逐步上升的態勢。

        從微觀層面來看,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企業間的競爭焦點已經從產品競爭逐漸轉移到服務競爭(許慶瑞,2003),很多制造業企業也正是通過把產品和服務結合的方式提高企業績效的,而對于大多數服務型企業而言,為了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就需要不斷地提供新的服務項目,就好比產品制造企業要不斷推陳出新一樣(Sawhney et al., 2004)。因而,隨著服務業的地位日益上升,服務創新作為技術創新的理論延伸也越來越受到企業界以及理論界的關注。

        服務活動能夠補充銷售,能拉動有形產品的需求,對制造業企業的發展以及競爭能力提高發揮著關鍵性作用,這些服務能提高現有產品的可接受性、實用性、靈活性以及銷售績效),是形成產品差異的方式,也有利于提高顧客忠誠度,有學者還指出,這種產品-服務的結合能夠在價格競爭中減少敏感性.,在市場擴展以及技術更新相對緩慢的行業,與產品有關的服務在成熟的制造業行業來說也可以獲取持續的利潤增長。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服務都會有利于產品的使用和銷售,在制造企業的服務缺乏系統性,服務戰略的復雜性使得制造業企業難以實施

        Chae(2012)認為,所謂服務創新就是把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元素進行組合和再組合的動態演化過程。Teece(2007)指出以制造業企業為對象的技術創新包含著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兩個方面,然而這兩個方面無法有效地解釋服務業領域內的創新,許多研究表明,服務創新具有多維度性,有的研究強調了供應商方面的重要性,有的研究也表明了消費者方面的重要性,而Chae(2012)進一步認為地域或者制度方面的因素也對服務創新帶來的影響。因而這種多維度的創新以及所面臨關系的復雜性,決定了技術創新的研究方法不完全適用于服務創新,它無法完全揭示服務創新的本質,因而針對服務創新需要采取新的研究方法(藺雷,2004)。

        2.制造業企業的服務創新模式

        本文將著重從以下幾個維度來分析服務創新:人力資源及員工培訓;高端技術;與顧客的合作。

        2.1人力資源及員工培訓

        Johnson指出,在服務業領域,知識本身就是產品,人力資本是其主要的資本形式。一般來說,人力資本是創新的最本質來源,對服務創新來說更是如此,因此,企業應該投資于人力資本建設,并在服務創新中發揮關鍵作用,還有研究表明,缺乏一定的人力資源,對創新來說會形成一道障礙,尤其對于高素質員工或者高知識密集度的服務企業來說更是如此.。因而,人力資本在服務產生以及執行上發揮的重要作用應該和持續地人力資源投資相聯系起來。

        而員工培訓是員工更新知識的關鍵步驟,進而提高企業的人力資源水平以及企業的知識吸收能力。通過員工培訓來提高人力資本很有可能是企業創新成功的關鍵因素。

        在不同國家、產業的制造業數據統計資料更進一步指出了人力資本在創新成功方面存在的關鍵性作用.。Walsworth (2007)指出,員工培訓在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方面都存在積極影響,Beugelsdijk (2008)暗示了員工培訓在產生漸進性創新方面的重要性。Amara發現,通過不同的培訓學習方式,對創新新穎的有關。

        人力資本和員工培訓在制造業企業和服務業企業的創新都有著重要影響。Raja(2010)強調了員工培訓的重要性,因為員工的新技能是支持服務化過程的關鍵。然后,我們希望在員工培訓和服務創新之間找到積極的相關關系。

        2.2 高技術的獲取

        服務由于其不可接觸的本質以及以信息為基礎的內容,使信息技術在創新活動中扮演著中心角色,因為它能夠更好的收集和分享來自競爭對手、市場以及顧客需求的信息,并把這些信息系統化,因而與初始服務創新密切相關。高端的信息技術還能使企業在勞動力、設備、原材料以及財務管理上發揮優勢,此外,這些技術能使企業更加靈活,從而應對環境變化以及不確定性,對戰略計劃來說更加重要。技術的采納還能激發企業的學習動機。因而高科技在制造業和服務業中都增強了創新性。這樣,我們就期望找到使用高科技對服務創新之間存在積極影響。

        2.3 與顧客的交流

        與顧客的交流是與眾不同的,對某些服務過程來說甚至是基礎元素。對于服務提供者來說,不僅要注重其服務本身,而且要注重傳遞給消費者的行為舉止的準確性。服務提供者與顧客交流的結果就是,使得一些創新活動能夠符合顧客的特定需求,并且,這個過程也可能被視為創新的一種形式。歐洲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企業的創新性越強,顧客作為信息資源的重要性就越大。

        當創新成本高昂時,成本分攤是一個符合邏輯的選擇。考慮到實施服務戰略的成本所具有的層次性以及具體性,合作將會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選擇(Mathieu, 2001),與顧客之間的合作將會特別有效,因為強烈地顧客為中心的方式會是服務化的關鍵特征,顧客不僅僅提供有關產品的建議,還提供更加寬泛的定制化方案,尤其在商品和服務的混合中。這樣,與顧客的交流將會是創意的源泉。我們就期望找到顧客交流對服務創新之間的積極影響。我們分析了顧客對服務、產品以及工藝創新的不同影響。(作者單位:湘潭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 Llu??s Santamar??a a,n, Mar??a Jesu? s Nieto b, IanMiles c. Service innovation in manufacturing firms: Evidence from Spain,[J]. Technovation, 32 (2012) 144C155.

        第2篇:制造業對國家的重要性范文

        “一帶一路”倡議給中國制造業帶來了歷史性的國際化發展機遇。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制造業企業將積極布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快結構調整,開辟出“中國制造”的發展新空間。

        當然,“一帶一路”給中國制造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比如,如何在企業自身發展和與合作方協同發展之間找到共贏模式。

        解決挑戰最關鍵的因素,是擁有高質量的人才。

        中國制造業隊伍壯大,擁有牢固的基礎,但要滿足“一帶一路”的發展需求,人才結構仍有大幅的調整空間。比如,中國制造業的高層次研發設計人員較少,擁有國際視野的運營人才不足。

        瀚納仕在調查中發現,2017年第一季度以來,高層次人才、特別是海歸人才受到中國制造業的追捧。制造業企業普遍認為,其海外經驗可以幫助企業組建強有力的管理構架,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付諸實施。

        瀚納仕中國執行總監蘭熙蒙(Simon Lance)指出:“很高興看到‘一帶一路’引領中國制造業人才調整向好的趨勢。海外歸國人士備受追捧,也有一些公司也會考慮聘請外籍人士。總體來看,中國制造業企業在國際化擴展過程中,希望管理人員能夠利用對當地市場的了解來實現成本節約,同時有效地管理員工。”

        此外,最新的《瀚納仕季度報告》顯示,借“一帶一路”東風,從2017年第二季度起,中國人才市場上對于技術和運營類管理崗位的需求――包括廠長、總經理和董事總經理等――大幅上升。

        原因是,目前中國工廠的生產量達到近五年的最高點,制造業管理人才因此需求大增,就業前景一片光明,能夠推動銷售和實現高效管理運營的人才以及科學管理庫存和倉儲的人才供不應求。“一帶一路”帶來的熱門類人才還包括銷售經理和其他高級銷售人員。

        第3篇:制造業對國家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去工業化;再工業化;產業空心化

        一、美國家再工業化的背景

        1、 去工業化

        經歷了工業化革命,美國工業迅速崛起,隨著工業的繼續推進,美國工業發展到頂峰,然后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擴散,隨后美國進入了后工業社會,即去工業化進程。“去工業化”概念最早Barry Bluestone和Bennett Harrison在1982年提出的[1]。然而,對于去工業化的定義都不盡相同,英國學者Stephen Bazen和Tony Thirlwann認為,去工業化就是制造業部門的長期萎靡和就業出現長期絕對下降。[2]。Pieper Ute認為去工業化是工業逐漸走向衰落,制造業就業份額和產出份額不斷下降[3]。Jefferson和Heathcott提出去工業化不僅是只就業數量、質量方面的變化,而且包括與工業化本身相關的社會結構等多方面的基本變化。國內學者王展祥等通過對國外文獻的系統梳理,將學界對去工業化的理解分為兩類:一類是基于地理學的去工業化,一種是基于宏觀經濟學的去工業化。

        本為認為去工業化還可以從由主動去工業化到被動去工業化的方面理解。美國完成工業化之后,工業產出份額大大提升,超出了國內的市場需求,再加上對服務業需求性增大。所以產業向金融服務業轉型,工業在本國失去優勢,開始向具有資本優勢的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轉移,形成了主動的去工業化。當工業發展到最環境造成很大傷害以后,去工業化得產業轉移就變為被動產業專業。

        2、去工業化的影響

        美國去工業化以后,國內的經濟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由工業主導經濟的的趨勢逐漸減弱。去工業化最明顯的是抑制了制造業的發展,盡管制造業增加值在持續增加,但占GDP比重份額急劇下降,制造業生產就業人數和制造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比重的下降。美國的去工業化使得產業結構發生的變化,第二產業逐漸向第三產業轉移。美國一度是全球制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但最近數十年,其經濟總量超過80%轉向服務業,金融服務業更是在美國飛速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忽視了第二產業,尤其是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最終引發了美國次貸危機,導致了全球金融危機。

        二、 再工業化的措施及效果

        2003年美國老公聯合會了《復興美國制造業》的報告。報告指出,制造業是美國生產效率提高、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著。因此,為了走出金融危機的困境,美國總統奧巴馬重新提出了再工業化戰略。為了實現美國的再工業化戰略,美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鼓勵科技創新、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等。

        2012年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三分之二的美國大制造商搬遷回美國。美國出口和制造業恢復增長。但2010年,美國出口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緊隨我國之后。美國GDP自09年以后有較為明顯的增長,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平穩,因此美國工業正在緩慢的前進。據美國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制造業產量增長率為4.5%,超過同期GDP增長率1.7%。在制造業就業方面各國也都有明顯改善,2010年,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增長了2.9%,種種跡象顯示美國工業正在緩慢復蘇。

        三、美國再工業化我國產業轉移的影響

        美國再工業化對我國產業轉移勢必會造成不小的影響,首先,跨國公司FDI在我國表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縮減、轉移和撤離的發展演變態勢。數據顯示,最近幾年我國新設的外資企業數逐年減少,特別是在08年以后,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變緩。其次,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各國經濟陷入低迷,為了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改善本國的經濟市場,美國開始了加強貿易保護。在實施再工業化戰略之后,歐美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加劇。2009年6月,美國眾議院通過《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規定2020年起美國有權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未履行同等減排義務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尤其突出的是,現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出現行政干預現象。再次,美國再工業化將會加劇國際出口市場競爭。為了扶持本國工業,尤其是制造業的發展,美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發達國家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資金優勢,可以迅速研發高科技產品,并提高產品生產效率和質量,可以迅速占領國際市場。而對外貿易是拉動本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這將會加劇國際出口市場的競爭。

        四、 再工業化對我國產業轉移的啟示

        (1)著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增強制造業競爭力。制造業是技術創新的載體,是一個國家保持強大國際競爭力的保障。由于我國還處在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經濟還沒完成,不能摒棄低端制造業的發展。所以,應將低端制造業產業轉移到中西部地區,中西部地區的低廉成本和豐富資源等優勢,成為發展低端制造業的重要保障。為了實現“中國制造2025”偉大的戰略目標,我國需加快對高端制造業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提高制造業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質量,保持我國在世界制造業中的強大競爭力。

        (2)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外資投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吸引外資投資大幅度增加,《2013年中國外商投資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吸引外資達1117.2億美元,居全球第二。而大部分外資投資集中在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僅占很小一部分。美國的再工業化,加劇了對吸引外商投資的競爭。因此,改善國內投資環境,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外商投資,完成我國產業轉移,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改善國內投資環境,一,要健全和完善市場經濟體質,使資本良好的在國內和國際間運行。二,加快法律法規的進程,使外資能在國內合理、合法得到利用,同時保護好外商資產不被侵害。三,在不影響和損害國內投資的情況下,適當給予外商寬松的政策服務,吸引更多外商投資。四,中西部地區要加強交通和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給外商投資創建良好的投資環境。(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Barry Bluestone and Bennett Harrison.The Deindustrialization of American.Plant Closings Community Abandonment,and the Dismantling of Basic Industry,1982,P4-5.

        第4篇:制造業對國家的重要性范文

        論文摘要:提出制造業企業知識的內涵,在總結其知識構成特征的基礎上,以我國制造業企業為例,分析制造業企業知識戰略管理的重點,并以此探討制造業企業知識管理的戰略問題。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管理在一般意義上的討論已相當深人,我國學術界和企業界均有重要的研究積累,然而知識管理本身在制造業企業還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專門針對制造業企業知識戰略管理的分析和研究并不多見。本文認為,制造業企業的知識形態具有重要特征,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制造業企業,制造業企業的知識管理戰略問題值得專門探討和分析。

        1制造業企業知識的內涵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進程,現代經濟發展的總體突出特征被認為是知識密集(Cantwell,1995)。實際上,這一特征在制造業行業也越來越具有同樣突出的表現。

        從發展經濟學的觀點看,熊彼特主義的競爭學說強調了創新過程對于原有經濟發展途徑的所謂“創造性”破壞,而不是傳統觀點上的所謂均衡狀態的暫時偏離。世紀之交基于企業知識經濟的種種研究(如Granstrand,Bohlin&Oskarsson etal,1992;Zander,1997;Alberto,Guido&Stefano.1999等),從各類企業包括制造業企業的創新活動人手,分析知識激勵和知識積累過程對于企業發展的決定性作用,也充分肯定了早先熊彼特主義的發展觀點。Gambradella&Torris(1998)曾將創新活動的深刻變化與知識的重要性聯系起來,并對創新活動的新特征重新定義:“創新,即是應用已有知識來產生新知識的活動,它需要系統化的力量和高能量的組織”。與此相對應,企業知識的戰略管理方面也產生出許多重要的思想,這些思想不僅注意企業已有的知識價值,如對無形資產的管理與評估,而且還特別重視未來或潛在的知識,于是相關的概念應運而生,如,知識資本(knowledgecapita1)、知識股權(knowledgeequity)等。這些概念目前在發達國家的高技術公司以及跨國公司里已經成為與常規性的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一樣重要的經營管理理念。

        一般來說,制造業所涉及的知識主要包括規則化知識和非規則化知識。前者表現知識內涵和邊界的穩定性和確定性,而后者表現知識的創新頻率和延展范圍的不確定性,突出不同組織方式下知識產出的巨大差異。在制造業場合,規則化知識往往可以物化為工藝設備或管理程序,只要遵從即定的程式進入這類知識,知識的產出是可以沒有差別的。

        2制造業知識構成的特征

        制造業行業的知識特征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描述,一方面是以軟件行業、咨詢行業、金融行業等為代表的典型服務業企業和以信息技術裝備、機電、化工、材料、紡織行業等典型制造業企業為代表的知識管理的特征差異,另一個方面是發達國家企業的知識管理與發展中國家企業知識管理的差異。迄今為止,針對這兩個方面表現出的差異,特別是針對后者所進行的研究工作幾乎還是空白。本文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工作,綜合分析制造業企業的知識構成,總結其特征如下:

        首先,制造業企業的知識構成在于信息獲取和信息處理環節,因而制造業流程的信息采集和轉換成為企業知識創造的重要基礎。

        由于制造業企業在產品生產、企業核心資產構成、企業間外部合作模式和客戶類型等方面都與服務業企業存在很大差別,資本形式的工藝設備、技術積累和人力資本同樣都具有重要的創造知識的意義。

        在制造業企業,知識的構成既具有信息處理的關鍵部分,同時又具有獲取信號和進一步將無序信號轉化為有序信號的關鍵過程,而這一有序化的過程也是構成制造業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環節。從制造業企業的層次看,所謂信息實際上包含人一人、人一物和物一物交流三類,而后兩類是更為重要的信息類型。在制造業企業,知識的構成與企業的設備類型及其作為生產資本的質量具有密切聯系。與此相反,服務業企業,特別是IT行業企業在數據一信息一知識的轉化過程中,由于數據獲取技術相對容易,因此信息僅僅被看作是生產過程的原材料。

        其次,制造業的知識構成還在于將即時生產的信息和知識流程規則化,反映為規則化程度。

        制造業的知識構成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結構化和規則化的知識。由于制造業的正常運行需要依靠信息流和知識流的規則流動和規則化控制,以達到大規模生產所要求的質量和一致性,因此,機構化和規則化的知識尤其重要,而規則化的重要表現就是專用設備及其運行準則、工藝標準及操作規范等。

        再次,制造業企業的知識構成還在于應對資源配置變化的適應性,即知識的柔性組合程度。

        制造業生產過程分為穩態和動態兩種情況,前者側重知識積累及其有效利用,即與知識存量的管理過程相聯系,而后者則側重知識的激勵,即與知識流的管理相聯系。其中,知識流的管理更為重要。

        由于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會導致生產過程和企業組織過程的變化,最終可能導致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的變化,因而對于動態技術和知識的管理,或說對知識流的管理結果往往形成新的企業運行規則。顯然,制造業企業的知識流管理的戰略特征最終體現為企業競爭特點的改變。

        3我國制造業企業知識管理的重點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制造業出口占我國商品出口的80%。目前我國制造業企業的出口和國內市場競爭日漸強盛,產品設計、加工制造工藝及生產管理過程的技術和知識儲備及其創新能力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制造業企業的知識管理,特別是知識的戰略管理意義十分重大。本文根據對8家典型國內制造業企業,包括6家航空工業企業和2家制造業企業(1家化工制造企業和1家機械制造業企業)進行的調查,得出以下我國制造業企業知識構成的重要方面:

        一般來說,這四類知識的重要性隨行業、產品生命周期以及企業競爭戰略等的不同而有所側重。對于制造業而言,其各個環節的知識相互聯系較為突出。

        本文通過對國內航空工業企業的調查發現,我國制造業企業知識管理的重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在生產實踐中,非規則化知識向規則化知識轉化,即規則化過程。企業知識學習的途徑,除了短暫的接受設備時的培訓學習之外,主要是通過操作過程中規則化知識的學習。規則化知識在操作中越來越取代非規則化知識。制造商出于質量一致性的考慮,已經將生產過程中的一切不確定性通過設備工藝和管理框架的規則化降到最低,因此,對操作人員的技能和經驗要求不高,同時也不允許操作人員對生產模式和工藝規范做任何改進,即所謂靠管理,靠技術,而不是靠工人的技能。他們通過管理強調工人的責任心,而非技術和經驗。另一方面,在產品和技術的研發過程中,企業重視對非規則化知識的總結和管理。由于非規則化知識是創造新知識和實現持續創新活動的主要源泉,因此,企業為了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尤其重視非規則化知識的有效管理。

        4結論

        事實上,技術創新的過程在于不斷地把非規則化知識轉化為規則化知識,這種過程與A—U創新理論所指出的從流動階段發展到固化階段的過程是類似的,知識的發生發展也是一個固化的過程。特別是,創新活動首先明確非規則化知識的運動范圍,從而明確階梯性,之后再明確知識運動的關聯特征,并將其動態變化內容相對固化。于是可以得出結論,知識管理實際上只有針對動態變化的知識,即針對非規則化知識才有突出的作用,而對于規則化知識,由于其已經是創新的結果(某種程度上也是知識管理的結果),如果再對其知識內涵進行管理,知識管理的效用便逐漸消失。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制造業企業的知識管理首先要根據其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準確劃分出規則化知識的邊界,以實施有效率的知識戰略管理。雖然規則化知識和非規則化知識都可以構成企業的專有技術,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組成部分,但規則化知識形成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當前競爭的基礎。

        其次,由于非規則化知識的主要作用在于挖掘企業的未來競爭潛力,因此,制造業企業要運用適宜的知識管理工具管理非規則化知識,以提高自身的潛在競爭力。

        第5篇:制造業對國家的重要性范文

        2012年,中國制造業內外交困。一方面,人力成本及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另一方面,部分歐美企業的回遷動作愈演愈烈,如美國福特汽車計劃將1.2萬個工作崗位從墨西哥和中國遷回。

        在全球產業轉移新一輪大洗牌中,發達國家力圖搶占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制高點。面對咄咄逼人的國際競爭者,中國制造業應該如何應對?在發展模式、培養人才和價值鏈延伸方面有無解決方案?

        中國制造業應對沖擊

        在以全球產業展望著稱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與會企業家和專家普遍認為,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壓力,突出表現為成本優勢下降,技術空心化和發展模式落后。

        雷諾-日產聯盟董事長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表示,越南汽車行業平均人力成本大約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具有生產優勢。皇家帝斯曼集團首席執行官謝白曼(Feike Sijbesma)說,有些跨國企業已選擇把生產車間從中國沿海轉移到東南亞國家,這表明中國制造業的成本優勢正逐漸減小,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認為,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產業技術空心化問題。以中國汽車業為例,雖然近年來中國汽車制造業發展很快,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但在核心技術和產品上,我們是空白。整個制造業包括汽車行業,技術創新,核心技術的打造,都是挑戰。

        2011年9月,世界首輛3D打印機制造的汽車在加拿大溫尼伯市問世。以3D打印機和智能機器人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對傳統的制造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全球汽車工業的科技進步由量變到質變,汽車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的載體。這給中國汽車工業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增大了難度。”徐和誼說。

        波士頓咨詢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博克納(Hans-Paul Bürkner)表示,中國企業應該使用更為節儉的發展模式——無論對人工成本還是資源消耗而言,中國的空間已不像過去那樣富裕,發展方式應該開始轉變。

        中國制造企業可以憑借第三次工業革命,在一些領域實現對先進國家的彎道超越嗎?在回答本刊記者的提問時,長期研究中國制造業的深圳合眾咨詢3A企管顧問董事長劉承元博士表示,任何一次技術上的超越或者革命都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足夠量的積累,靠式的產業投入無異于拔苗助長,不僅不能實現超越,反而會深受其害。面對第三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挑戰,中國企業必須在產業裝備和核心技術上下功夫,才能避免處于劣勢。

        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第三次工業革命要求生產現場的工人的勞動向技能型和知識型提升。先進制造技術研發人才和知識型員工的缺乏,加之制約高端人才流動的諸多制度壁壘,成為中國制造業應對的主要挑戰。第三次工業革命是技術的革命,核心在于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皇家帝斯曼集團CEO謝白曼表示,隨著制造業領域中越來越多的綠色、節能等高科技產品投入市場,中國眾多制造企業把技術發展放到了發展的核心領域。“中國制造企業也應加大人才培養,將勞動力越來越多地從生產一線,延伸到整條供應鏈中,如管理、物流、營銷等領域。”

        德勤全球行業領導合伙人蓋瑞·科爾曼(Gary Coleman)認為,我們對未來制造業評判的標準,主要就是人才,尤其是創新性的人才和管理人才。因為在這個新的制造業當中,具有全球性的創新性人才和管理人才,他們不僅能夠提高在生產方面的效率,而且能夠提高全球價值鏈的價值。

        “制造業企業要成長,主要通過放大銷售額和增大附加值兩種開源的方式來實現。創新型人才是企業鍛造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對制造業來說,管理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都很重要,而且前者更加重要。比如說華為公司,其研發人員都很優秀,但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管理團隊激發他們的創新欲望,再優秀的人也是沒有用的。”劉承元說。

        中國制造業普遍存在“重技術改造,輕管理升級”或“重技術引進,輕管理學習”的問題。過去30年,中國企業花大量資金引入設備和技術,對管理重要性認識不足,以至于用一流設備、超一流廠房,卻只能生產出二流、三流的產品。

        可喜的是,越來越多企業管理者認識到管理以及管理者培養的重要性。劉承元表示,制造業管理者的培養不同于一般商業人才的培養,商學院以及通常意義上的培訓是培養不出合格人才的,因為他們需要面對一個多可變因子(人、機、料、法、環)的復雜系統,需要擁有更多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他認為,培養制造管理人才需要從三方面入手:第一,通過教育養成正確的管理人格,即樹立正確的管理信念,比如下屬工作不好一定是管理者的責任;第二,系統學習各種科學有效管理方法;第三,通過長期訓練累積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在企業高層的主導下,積極推動精益改善活動,促進員工全面參與,可以極大縮短培養優秀人才的進程。

        向關鍵價值點延伸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9月13日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指出,出口放緩和資本流動日益頻繁,正在對亞洲繼續引領世界經濟增長構成挑戰。“提升亞洲經濟的根本仍在于振興制造業。”朱民說,“一方面要讓制造業向產業鏈上游轉移,實現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要加快金融體系建設,為這一產業鏈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

        在雷諾-日產CEO卡洛斯·戈恩看來,包括日韓在內的眾多制造業強國,都是從生產低端制造業產品開始,最終進入高端產品領域的。中國擁有發展高端制造業所需要的勞動力、政策等方面的保障,向高端領域轉型沒有障礙,所需的只是漸進的時間。

        第6篇:制造業對國家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 制造業現狀 制造業的重要性 科技創新 振興制造業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所以制造業對于我國來說關系到國民的根本生活所在,在現代化農業中農業機械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發展基礎制造業就必須穩扎實打,一方面要通過政府的支持,其次要引入先進技術,最后要注重人才運用與產業規劃管理;在最適中的地域發展最適合的農業制造企業,真正讓我國制造業走上正軌。

        1 我國現階段制造業現狀

        現階段我國各省份的制造企業爭相發展,雖然各省在發展規劃上都很宏遠,但是在現實的實施中實現目標的可能性極小,因為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品牌效應上以及市場占有份額上都存在很大的制約性,就拿重慶省的制造業發展來說其主要方面體現在如下:

        1.1 生產企業規模過小

        據相關調查分析,在2005年重慶省農機制造業方面年產值超過五千萬元以上的制造企業只有僅僅六家而已,在2006年,天津市的制造企業在年產總值超過五千萬的企業有近10家而已,所以這與大的企業相比相差甚多,所以企業的發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規模大小,只有一個企業做大并且占有較大市場份額才會有機會發展。

        1.2 缺乏創新能力

        創新不僅對于個人很重要,對于國家企業的發展更是所必須經歷的渠道,一個族民缺乏創新就會使整個民族走向衰敗,一個人缺乏創新就會停滯不前,同理一個企業缺乏創新也會被社會淘汰,因為在這造業中只有掌握了自己開發的核心技術才可以讓企業有發展得可能,另外在創新之路上擁有一個專業化的隊伍也是相當重要的;在1988年1月17日發生的鐵路列車事故造成傷亡人數分別為40,19人次,其中造成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列車制動失靈,造成與其他列車相撞,事實上在火車制動器這一致命零件的生產上我國存在技術落后階段,此時的中國還沒有完全打開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而此時又不加以創新,所以只是事故發生,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1.3 慣用老式經營理念

        很多制造企業認為農機產品的市場需求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在產品價格方面過于低廉,在產品生產數量上過于少量,在企業所得到的利潤方面過于微小,所以制造業在發展趨勢上由于定位不準造成發展受限;而此時的定位缺乏就是由于還是一味的慣用老式經營理念,運用以往手段來發展制造產品的銷售網,認識不到經營理念的過時。

        1.4 產品市場影響力低

        在現代化市場需求中,由于各省份之間的激烈競爭導致在產品品牌效應上有很大的困難,一個有影響力的品牌對于企業來說能帶來較大收益,換句話說品牌的效應決定產品的銷售量,比如重慶合盛公司與重慶農機企業相比兩者的品牌影響就會有顯著差別。

        2 制造業主要面臨的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從2007年一月份到七月份之間,我國制造企業中發生的安全事故率與以前相比有所下降,其中在發生的事故數上下降了23%,在造成的人員傷亡數方面下降了14%,而在一次事故中傷亡最大的人數也同比下降了21%。一直以來我國的煤礦業是發生事故最多的制造企業,由于這些年國家對煤礦業的降低了事故發生的頻率,從以前的45%下降到如今的16.5%,通過以上數據的顯示,雖然我國在制造業方面事故發生頻率以取得顯著效果,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加大改進,把安全事故降帶最低。

        2.1 與農業經濟要求脫軌

        現代制造業的發展狀況不僅僅只存在于品牌效應一個因素,由于生產技術問題導致產品滯留量增加,不能從根本上滿足農用耕種的需求,從而影響產業鏈發展,例如發生在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公司的拖欠銀行貸款一事件,在2006年齊齊哈爾機床公司由于研發了重大技術組裝方案而導致瘋狂的集資研制計劃,此研究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國家銀行的支持,所以只是該公司可以大展拳腳,但沒成想事實卻不是如人所愿,由于技術的研發失敗致使貸款無法償還,進而使員工共同受到限制。那么發生這一事件的原因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國家在沒有認清國情的基礎上就支持企業大肆的研發項目,其二是企業未能認識到當前技術根本不符合此企業所能研發的階段,設備落后,人員專業技能不夠,管理不完善等等諸多因素都導致研發的失敗。

        2.2 發展道路方向模糊

        要想制造業前景發展廣闊就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在,從基礎上提高技術含量,把生產設備的資金降到最低,而且在人員管理上要符合國家專項人事管理條例,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現代化工業步伐,還沒把基礎打牢就想躍升腳步,所以結果只能是失敗,依照我國現階段制造業發展水平來看與新型工業化道路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所以在沒有把握的狀態下不要盲目追求。

        2.3 與全球發展方向不統一

        我國現代制造業的眼光受到約束,只是停留于中國自身角度上,沒有正視中國已經走向世界化方向,在世界激烈化競爭市場中如果不能隨機應變符合趨勢而行,那么最后也會走向失敗,而現在我國的中小型制造企業正是如此,只顧眼前利益不敢躍步發展,對外資的投入不加以重視與接納,最終發展停滯;就當前我國2008年前十省份制造業數據如(圖1)。

        從圖1可知在2008年江蘇省是制造業年產值最高的省份,即使是最高才達到4145億萬的產值,相對于國外來說我們這只能說是鳳毛麟角;所以針對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的制造業在發展上還存在諸多問題,制造業牽動著民情,所以要實現國家進步就要在制造業上也要加快腳步。

        2.4 安全事故發生

        根據國家每年的各企業事故報告數據顯示,在2005年,我國有近100萬起事故是發生在制造企業中的,而事故的傷亡人數達到14萬之多,并且造成國民經濟損失的數目更是驚人,數目達到我國總生產總值的4%,這些種種事故的發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制造業的發展;在制造企業中發生事情的因素很多,由于生產的復雜性和存在一定的意外性,更進一步增加了安全事故的發生,一般造成事故發生的因素有:工作人員的技能問題,工作人員的心理因素影響,設備的自身因素,工作人員對機械設備的操作合理性,另外還有生產環境因素影響等等,這些都是造成事故發生的原因。

        3 科技創新

        近幾年來,由于制造業對技術的應用還是大多采用傳統式技術,所以導致生產出的產品沒有新的功能,最后使得產品市場停滯不前,據調查分析我國的紡織業在1980年到2012年之間產品制造率從原來的6.1%下降到2.7%,而且在食品工業上產品銷售率也有所下降,現階段只維持在3.7%左右,所以我國現如今如果要改變這種狀況,那么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此問題就需要科技的創新,通過人才對技術產品的研究創新,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現代化制造產品。那么現階段我們的產品創新技術的開發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3.1 產品開發符合實際需要

        運用現代話高端科技手段,開發未來制造業中農用產品的市場需求,例如:現階段平原地帶的耕作設備已經達到飽和,但是在山區丘陵地帶的農制產品還尚未進入市場,正因為山區丘陵地帶所需要的機械設備必須具有高端化,從這角度出發運用高端技術開發符合這一要求的產品打開這一市場,這對制造業來說是一次提升,對于我國制造產業技術也是一大突破,既保證了科技的含量,又突出產品的實用性能。

        3.2 國家的扶持政策

        一個科技的創新需要得到國家的積極配合,如果沒有一定資金支持也是徒勞的,所以制造業的科技創新要取得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把創新的風險降到最低。

        3.3 建立創新團隊

        在制造企業的的發展規劃中,成立專業的技術中心,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做出預謀性對策,另外此技術中心建立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將創新產品做到標準化,符合國家的法制規定,質量可靠,品質保證等一系列條件,為各大院校機構建設一個技術共享,資源共享的通道。

        3.4 開設多元化渠道

        科技創新需要前期的多方面準備,最重要的就是前期科技創新的投入階段,如果在此階段的不到政府的支持就會使創新之路終結,另外還存在一方面原因就是即使得倒政府支持,但由于政府的財政緊缺而不能足夠支付,所以也會造成創新之路終結,所以在科技創新道路上要實施多元化渠道,一方面可以通過政府的支持與投資,其次是尋找能夠給予一定資金的的投資者或者是某個單位,按照國家一定的法制程序實現科技創新,最后一方面是遵循一個誰投資誰享受的原則,尋找社會有能之士加入。

        3.5 培養科技創新人才

        科技創新離不開高端人才,所以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對人才的培養是必然手段,人才是創新的基礎,所以在制造企業的隊伍中加大對人才隊伍的建立,要做到能夠發現人才,重用人才,另外還可以通過面向社會招聘高端人才,人才不在乎出身只要有能力就值得培養值得重用。現代化社會是科技型社會,無論在哪方面都需要科技的運用,所以在制造領域也不能懈怠。

        3.6 科技創新產品市場化

        在機械設備成功研發之后,對于產品的前期宣傳以及推廣需要做到位,讓基層殷實的享受到科技產品的優越性,認識到高端技術的真實性,從而打開產品市場之路。

        4 創新的措施應用

        開設制造業創新網絡計劃,通過網絡的運用來實現現代化產業銷售平臺,以及也可以通過網絡端口的運用擴大制造企業的品牌效應,從額外手段來提升企業的效益。

        4.1 加強各企業制造技術改進

        近幾年來我國很多方面都顯現出科技運用的不足,尤其在鐵路建設,紡織產業,重要器皿設備制造等方面都存在技術問題,這些產業從一定角度上來說都隸屬于國家的重點扶持產業,所以在這些產業中應該先一步實施科技的融入,創建科技核心團隊,為生產一線設備達到高端化;大力開發重型設備產品,通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加強國家機構的重點建設,為產品的市場占有做出應有的準備。

        (1)擴大生產合作范圍;(2)產品信息化結合的實際運用;(3)吸納多元資金,開放改革戰略;現今的中國已經是在慢慢融入到世界組織中,不再走封鎖道路,雖然大體發展方向是正確的。

        4.2 實施領域互補策略

        對于國家制造業針對的重點領域,需要重點扶持,在鐵路的建設裝備上與電子裝備以及我國發展較弱的動力設備方面,加強這兩方面的技術運用,高端化的實施與基層人民相結合的裝備產品,真正意義上實現軍工設備與基層設備兩方面的制造企業相結合,做到互惠互利。

        現代諸多制造企業都需要科技創新思路的融入,才能進一步發展產品的高端化,才有走向全球化的可能,所以現階段我國要加強在此方面的力度,重點建設各制造業中所存在的科技問題,要做到真正認知問題并解決問題。

        5 結語

        振興制造業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要做好詳細的計劃準備,注重核心技術的運用,增加科技創新理念的融入,專業化人才的培養,產品市場的推廣占有,全面的為我國制造業發展之路提供堅實基礎,希望通過本文對制造業中科技運用的分析與探討,能夠對我國中小層制造企業做出輔助功效。

        參考文獻:

        [1]張俊敏.振興鑄造業策略的思考[J].四川兵工學報,2009-7.

        [2]蘇鳳昌,周阿莉.危機影響下的西安裝備制造業振興研究――西安五大主導產業細化研究[J].西安社會科學,2009-02.

        [3]廖理.創新的人力資源管理[J].科研管理,2010-5.

        [4]劉厚民,王富剛.單縣依靠科技創新打造產業基地[N].菏澤日報,2009-05.

        [5]王秋菊.東北振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08.

        [6]陳濤.德國魯爾工業區衰退與轉型研究[D].吉林大學,2009-05.

        第7篇:制造業對國家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生產業 制造業 中國 相互影響 因素

        引言

        伴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專業化且逐步細化,不斷壯大服務業規模,拓寬了發展道路。勞動分工的不斷深化積極影響了消費業發展,而且有利于生產業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始,生產業逐漸發展成服務業中最具發展潛力的部門,增長速度趕超了制造業,增加了第三產業的增加值比,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員;20世紀80年代始,新技術革命的發展,全球產業結構開始從工業型經濟逐漸轉向服務型經濟。隨著互聯網與信息產業的發展,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聯系及產業化不斷強化,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服務業與制造業間的界限,表現為互相作用并不斷融合的發展趨勢,推動了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相對落后的生產業是制約我國現階段經濟快速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以及對就業人數的吸納程度呈逐年上升趨勢,我國還不到50%,而美國為74.5%。與發達國家有相當差距。由此可知,我國服務業與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呈非均衡態勢,不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我國生產業與制造業間的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總之,從目前來看,相對比發達國家,我國生產業的發展處于落后狀態,與我國快速發展的制造業不相匹配,需要摸清生產業與制造業間的互動發展,其前提是要了解生產業與制造業互動發展影響因素。因此,探討分析我國生產業與制造業互動的影響因素,并據此提出促進我國生產業與制造業互動發展的合理政策建議,不僅可優化我國生產業的良性發展,也將促進我國就業結構的優化。

        相關文獻綜述

        近年來,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生產業和制造業進行了研究。在制造業服務化組織結構調整研究方面,如 Francois(1990)、Diaz(1998)分析認為制造業與生產業表現為互動,技術進步影響了產業間的垂直分工,也使服務業獨立形成了新領域,增強了兩者的相互依存關系。Sawhney(2004)認為企業對產品和服務業務分開管理,從制造業務向服務業務轉型中,較少出現組織管理能力不足的現象。Lakemond(2006)認為制造企業轉型成為服務業,需要服務業務獨立于產品部門與制造運營外。Gebauer et al.(2006)、Gebauer and Fleisch(2007)認為具備自身規范與價值體系的獨立的服務業務單元可避免組織內已有制造業務規范對服務業務單元間的沖擊。在生產業和制造業關聯模式方面,Marceau等(2002)認為服務和有形產品關聯可分為常規階段、網絡化和外購、產品服務外包階段。陳憲(2004)認為服務業與制造業可演變為兩階段,一是勞動專業化分工的相對離散又獨立發展階段;二是相互依存與互補式的良性互動關系。路紅艷(2009)認為生產業與制造業融合表現為產業間的功能互補與延伸。卞曰瑭等(2011)以Lotka-Volterra模型驗證了生產業與制造業間的內在關系,認為兩者體現為相互之間的產業引導、產業延伸以及產業孵化。在生產業與制造業互動的空間區位方面,Andersson(2004)認為生產業與制造業的空間分布是函數關系,聯動效應是由這兩者的客戶―供應商引起的,制造企業在距離較近的空間內可充分實現對生產業的利用。江靜等(2006)分析了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聯系,認為由于交易成本的敏感性,生產業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中心區域,而制造業出于對要素的敏感性,逐漸向大城市的周邊地區靠攏,引發生產業和制造業的協同定位效應。在生產業和制造業互動效果方面,Paolo Guerrieri(2005)以8個國家為例分析了國家制造業的專業化對生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的作用,制造業和服務業在生產業要素的作用專業化分工會加強。江靜等(2007)分析認為生產業的擴大,制造業的整體效率不斷提高,對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行業效率有積極影響。東北財經大學課題組(2010)以遼寧為例,以生產業和制造業關系,驗證了生產業與裝備制造業的增加值兩者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且關系顯著。

        綜上,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證上,學者們分析了服務業與制造業的現狀、重要性和政策建議,并認為兩者有不斷互動融合的發展趨勢。但對于生產業與制造業互動的影響因素分析相對欠缺。因此,本文借鑒相關文獻,從兩者的影響因素的角度出發,分析生產業與制造業互動發展的機理,分析影響我國生產業與制造業互動發展的因素,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使兩者在發展上更具可持續性。

        生產業與制造業發展的機理分析

        生產業是直接與制造業相關并作為制造業中間投入的配套服務業,本質上依附于制造業,是促進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融合的關鍵環節,包括現代物流業、科技服務業、金融保險業、信息服務業、商務服務業五個方面。

        從生產業與制造業的產業關聯關系看,專業分工的加深,制造企業內部的生產服務活動垂直分離出來,成為提供中間投入的產業,因而,生產業與制造業之間存在天然的產業關聯性,表現為:生產業中的研發服務、物流服務、技術服務、營銷服務等作為制造企業的中間投入;與新生產相匹配的新工藝、新技術、新知識等人力資本形成教育培訓服務;滿足企業發展、資金周轉等方面融資需求的金融服務;提升企業管理績效的相關管理咨詢服務,增強企業知名度、美譽度,推廣企業產品的廣告服務等。生產業與制造業的空間互動關系看,從不同的比較優勢出發,生產業和制造業以要素流向及產業轉移的方式來完成在廣域空間內的合理分布,空間距離和適度是影響生產業與制造業空間互動的因素,合理的取值才能達到良好的促進效果;運輸成本方面,由于產業鏈上的分工所出現的垂直專業化使得產業鏈在空間上分離,具有不同職能的企業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完成企業的跨區域轉移,進而才使產業間的空間互動成為可能,而收益是企業衡量決策的重要依據,只有互動的運輸成本較低,其可預見的收益才會更具吸引力,最終有利于形成穩定的互動關系;產業關聯性。顯而易見,只有相互關聯的產業間才會形成空間的互動,因此產業關聯性是空間互動的前提和基礎,這也就意味著應該避免地區間的產業同構現象,減少產業間由于存在過度競爭而產生的阻礙。

        制造業也會反向拉動生產業空間集聚,由于空間互補效應與擠出效應的共同作用,制造業逐漸從大城市退出,并向周邊相匹配的中小城市移動,另一方面,生產業逐漸向大城市靠攏并形成城市內的集聚。因此,制造業從大城市向周邊中小城市的地區集聚趨勢的轉移反向拉動了生產業在大城市的不斷集聚,從而使得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在更廣闊的空間內實現了兩業的互動發展。

        生產業與制造業互動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根據本文研究的需要,本文的變量設定為地區制造業的發展態勢(Sca)、地區經濟發展水平(GDP)、體制因素(Nat)、城市化水平(CITY)、技術水平(Tecm)、人力資本(Quia)、區位因素(Tra);制造業生產效率影響因素變量為生產業專業化水平(Ser)、制造企業發展規模(Sca)、城市化水平(City)、資本有機構成(Ftxc)、技術進步水平(Tecm)、外資影響(Rta),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選自2003-2011年數據,研究對象為我國31個省市,數據選自《中國統計年鑒》、《各省統計年鑒》等。在分析的基礎上,兩個模型通過豪斯曼檢驗,其 p 值分別通過顯著性水平檢驗,選用固定效應模型合適。構建的模型分別為:

        LQit=α0+α1LQitm+α2 Scait+α2GDPit +α4Natit+α5Cityit+α6Tecmit+α7Quait+α8 Trait+μ it (1)

        Manit=β0+β1Serit+β2Scait+β3Cityit+β4 Fixcit+β5 Tecmit+β6 Rtait+εit (2)

        其中α0、β0為常數項,μ和ε隨機誤差項,i為地區,t為時間。本文利用的計量軟件是EVIEWS6.0,驗證結果如表1。

        通過上述檢驗分析,影響生產業與制造業的共同因素是技術進步水平、制造業規模以及城市化水平,且它們均具有顯著影響,他們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制造業生產效率與生產服務業生產效率分別提高1.23、15.651、0.099百分點。

        結論

        當前,全球產業結構開始從工業型經濟轉向服務型經濟,并逐漸將服務業發展成為一個國家的重要支柱產業,由于生產業與制造業的產業關系,與制造業成為融合發展態勢。我國高度重視生產業的發展,并將生產業列為國民經濟重要拉動產業之一,國務院有關部門出臺了多項政策,促進生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本文驗證了生產業與制造業的互動關系,生產業的專業化水平對制造業生產效率產生正向影響,生產業的專業化水平每上升 1個百分點,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將上升15.51個百分點,同時也表明技術進步水平、制造業規模和城市化水平對我國生產業與制造業的互動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

        因此,未來我國應以市場主導與政府主導相結合,政府應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增強生產業與制造業空間互動;引導并創新生產業與制造業,不斷獲取較高的附加值,建立共享機制;發展與制造業相匹配的生產業,突破生產業發展的瓶頸;戰略規劃與布局城市全面有序的發展,加深城市化對生產業的承載功能。

        參考文獻:

        1.Paolo Guerrieri.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5(16)

        第8篇:制造業對國家的重要性范文

        術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 機械自動化;應用現狀;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 TU7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2)081-0216-01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的進步,我國的機械制造行業廣泛的采用了機械制造自動化技術,進一步的推動了我國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使傳統的機械制造發生了極大的變革,改變了傳統的制造方式,對解放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起到了積極關鍵的作用。

        1 機械自動化技術簡介

        機械自動化,主要是指在機械制造業中應用自動化技術,實現對加工對象的連續自動生產,實現優化有效的自動化生產過程,加快生產投入原料的加工變換和流動速度,節約人力資源。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是機械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和進步的主要手段,是未來機械制造業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機械自動化技術水平的高低,不僅影響著整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并且對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

        2 機械自動化技術在國民生產中應用的重要性

        機械制造行業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也是國家綜合國力的一種表現。歐美國家的機械自動化技術應用較早,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相對成熟的階段,在科研領域不斷創造神話。我們要突破技術瓶頸,緊追猛趕,縮短差距,大力發展機械設備的機械化,可以明顯提高機械制造的生產效率,為企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勞動強度,節約資源和成本,最大限度的實現經濟收益。

        3 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現狀

        3.1 機械自動化生產脫離實際

        在購買機械自動化設備時,應時刻保持清醒,結合自身的生產特點購買然后進行實際應用。機械自動化設備主要分為農業方面、工業方面、運輸業、工程方面等幾部分,不能盲目效仿、盲目消費,切忌在脫離實際的基礎上,盲目引用機械自動化的設備。時刻謹記,我們最終追求的是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不僅僅是增長速度,也要保證產品的高品質,這兩者對于企業的信譽、形象以及可持續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3.2 機械自動化生產依賴人力,理念落后

        設備機械化融入自動化技術,投入高,收益較慢,短時間內難以看到它的巨大優勢。所以,很多企業認為多雇一些員工可以替代機械自動化設備的投入,提高機械設備的利用率,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首先,雇傭員工會產生人力費用,工作損耗大大增加;其次,機械自動化設備可以解放勞動力,降低能耗,即使現在用一個人也比原來用十個人的效率要高。

        隨著外資企業的大量涌入,我國已成為加工制造業的重要基地之一,需要大量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尤其是既能利用計算機進行機械產品的輔助設計,又能應用數控技術進行制造的人才,就業前景十分廣闊。

        3.3 機械自動化技術基礎薄弱

        機械自動化技術從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發展應用以來,伴隨科學技術不斷變革,得到了長足的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計算機的高度集成化,開始采用了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機械自動化的發展,但我國仍處于初級操作階段的自動化。我國機械制造業目前有11.4萬個企業,發展極不平衡,存在大量落后于現代水準的產業,手工勞動比重相對很大,能獨立開發現代機械自動化技術的企業寥寥無幾;我國機械制造業企業中自動化裝備少、水準低,不僅在數量上同世界先進國家有較大差距,而且在品種上、質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進水準也存在階段性差距。

        4 我國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趨勢

        4.1 注重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的實用性

        機械自動化的發展應以企業生產與技術發展需求為出發點和基礎。只有與生產產品相適應的自動化生產模式,才能實現良好的經濟收益和社會價值。因此,在我國發展機械自動化技術,要從實際出發,注重實用,即,改變過去盲目自動化的生產理念,追求對國民經濟產生的實際經濟效益。否則,如果機械自動化不能促進國民經濟的進步與發展,則應放慢腳步,完成高品質、高水準的產品生產,取得最大的經濟收益。當前,我國機械制造業的規模雖然較大,但是缺乏扎實的生產技術,并在自動化技術的具體應用方面有所欠缺。所以,我國發展機械自動化,要循序漸進,戒驕戒躁,問答問答,鋪墊好基礎,突破技術難關,逐步邁入自動化的高臺階。

        4.2 機械自動化技術要與國情相符

        總結歐美國家大量的工業發展經驗可知,當真正應用自動控制器實現機器操作后,生產方式已經由機械化過渡到機械控制自動化、計算機控制自動化以及數字控制自動化。只有成立自動化工廠生產,才能真正應用自動化,全面提高生效率。機械自動化技術應不斷適應市場的發展狀況,圍繞計算機技術開展技術改進,盡量在不改變機械制造系統的情況下,實現機器設備或者其生產管理過程的自動化處理信息、自動化檢測以及自動化分析判斷等,并可以自動由制造一種零件轉換為制造另一種零件。我國發展機械自動化,要在前人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注重以機械制造業的試發發展為出發點,改革創新,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特色自動化技術發展道路。

        4.3 機械自動化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基礎薄弱,全自動生產設備匱乏,生產技術落后,應該注重引進自動化技術人才,吸取國內外生產經驗,大力發展適合我國生產實踐的自動化技術手段。另外,需要綜合考慮資源消耗以及環境問題,提出可持續的制造模式。在產品的生產開發、回收再利用的整個過程中,盡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廢棄物的排放與堆積,使得工業垃圾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因此,機械自動化技術的可持續發展也是需要重要考慮的方面。

        5 結束語

        雖然目前我國的機械自動化發展處于較為落后的階段,但只要我們保持高起點,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大力發展各種符合中國國情的靈活的提成本、見效快的技術,堅持提高與結合與推廣相結合的原則,就一定會為我國的機械自動化發展開辟一條高速度、高質量和高收益的特色道路。

        參考文獻

        [1]索春英,馮哲.淺析如何提高機械設計的自動化程度[J].價值工程,2011,6.

        [2]李金楓.機械自動化工程的發展研究[J].民營科技,2008,3.

        [3]喬固.機械自動化控制系統淺談[J].科技風,2010,7.

        [4]張偉.淺析我國發展機械自動化的原則[J].魅力中國,2011,8.

        第9篇:制造業對國家的重要性范文

        特朗普是一個開發商,但他的競選綱領中更多的是打制造業的牌,這一方面迎合美國國內藍領階層對美國制造業外流的不滿以及出現的美國實體經濟與金融服務業之間嚴重的“斷層線”的擔憂;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從經濟大國的重要經濟策略看,主要大國都開始反思制造業政策,反思“后工業化”的思維,重視制造業成了后危機時代經濟大國爭奪全球新的經濟戰略制高點的關鍵。

        出于這樣的考量,特朗普的前任奧巴馬在金融危機之后大力推行“再工業化”和“制造業回歸”。為了強調制造業的重要性,2009年12月公布《重振美國制造業框架》,2011年6月和2012年2月相繼啟動《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和《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2013年《制造業創新中心網絡發展規劃》,推動所謂的“制造業回歸”,奧巴馬的努力,相對于過去似乎取得了成效。

        從回歸美國的企業數量看,2010年僅有16家,2011年為64家,2013年有210家,2014年有300多家,逐年增長。當年奧巴馬強調“再工業化”,目的是為了保持美國在全球制造業競爭方面的領先地位,并為新一輪產業革命進行充分的準備。本質上是實現美國產業的升級,搶占國際產業競爭制高點。

        特朗普的制造業政策和奧巴馬政策的不同在于,特朗普除了希望美國公司回流美國,更希望制造業的振興可以帶動更多的就業。很多人過去一直認為,美國制造業在衰落,判斷的標準在于美國制造業占全球制造業的份額,美國制造業產值占GDP的比重,以及美國制造業創造的就業。

        按照這些指標,美國制造業的確在衰落。1950年,美國制造業占全球制造業的比重高達40%,美國制造業占GDP的比重高達30%以上,創造就業早高峰時的1979年,制造業就業人數接近2000萬,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也接近30%,而現在,美國制造業占全球的比重不到19%,占美國GDP的比重不過13%左右,創造的就業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甚至不到10%。然而,這些數字完全誤讀了美國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力。

        以上底值謀浠,一方面是美國產業結構變化的結果,美國服務業的崛起是制造業比重下滑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美國制造業在全球比重的下降也是“產業漂移”的結果。

        自1860年以來,制造業的中心開始在全球轉移,新的制造業中心的出現拉低了美國制造業的貢獻和比重,但如果從制造業的產值看,美國制造業的產值總量一直在增加,在2010年以前,美國維持了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的地位超過100年,即使在2010年被中國超過,但美國目前仍然是全球第二制造業大國,那些認為美國不再做制造業的看法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

        美國人從來沒有放棄制造業,美國制造業一直是美國國民經濟強有力的支柱。2005年之前,制造業一直都在美國的GDP中占有最高的百分比。2006年,房地產業上升到首位(14.9%),制造業屈居第二(13.8%),但是在2008年之后,制造業再次躍居首位。

        而且,如果按照GNP而不是GDP統計,美國制造業的產值仍然是全球第一;如果看全球制造業產業鏈,美國作為全球制造業數一數二的強國,占據了全球制造業產業鏈的很多高端。單就蘋果一家公司,其智能手機占全球智能手機利潤的比重超過了90%。說美國制造業衰落的人完全是被假象所蒙蔽。

        在美國的產業部門中,制造業所占比重一直在所有行業里排第一,沒有其他產業可以取代它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沒有堅實的制造業基礎,服務業和金融業將崩潰。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制造能力,它也不可能會有創新能力。

        美國西北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羅伯特?戈登在其出版的著作《美國經濟增長中的興衰》中談及財富和大國興衰的規律,認為決定一個國家經濟前途的絕不是華而不實的大數據、互聯網等風靡一時的東西,而仍然是實實在在的制造業。

        可以說,振興制造業在美國是有很強的民意基礎,奧巴馬做了,特朗普也在做。盡管特朗普的很多行為有點極端,但其通過大規模的減稅,通過放松監管吸引制造業回流的政策千萬不能忽視。

        有人以美國制造業并不具有成本優勢認為特朗普是“胡鬧”。但是,最近10年,美國制造業的成本不斷在下降。波士頓咨詢公司的研究報告估計,現在美國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國高5%。

        更令人震驚的是:到2018年,美國制造的成本將比中國便宜2%-3%。到2015年下半年,就多數面向北美消費者的商品而言,在美國低成本州生產將會變得和在中國生產一樣經濟劃算。這是為什么一些企業包括中國的企業到美國設立生產基地的原因。

        當然,吸引美國制造業回流的不僅僅因為成本,更重要的是,是美國制造的創新和核心技術,以及對全球制造業未來的引領力。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中文一级网站 | 九色九热国产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中文乱码AV |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天天在线日亚洲洲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