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范文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不可思議的科學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第1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史范文

              回想以前,只要老師讓什么,我就會很開心,  總覺得老師這樣做是出于對我的信任和愛,所以,做事時也特別賣力,唯恐落在別人后面。而現在的孩子,我讓她參加詩歌朗誦比賽的領頌,她說:太累了,要背出的,不要!我聽了,不知道該有什么表情?還有一次,我讓學生學習練習寫鉛筆字,學生說:不練!我暈倒!二年級的學生就這樣,這究竟是誰的錯?不可思議的孩子啊!

            教師節那天,我洗了頭發,穿了條裙子,一進教室,學生就問:老師,你今天打扮這么漂亮,要干什么?我居然不知道怎么應答了。嗚呼!

              “老師,我長大給你買寶馬!”聽著孩子稚嫩又可愛的話語,我覺得很幸福!

         

         

        第2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史范文

        可是幾年后的今天就不一樣了。

        今年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自己感覺越教越輕松,越教越有趣。果不其然,一月底,學校在進行一年一度的期末由學生考評老師的時候,在問到對教師的意見的時候,我所教的五個班中,四個班沒有一個人填寫給政治教師的意見。

        這樣的結局,讓作為思想品德教師的我并不意外。這樣的結局,促使我反思自己為什么被學生接受?這其實也是反思思想品德教師怎樣才會被學生接受?我想,這也是所有政治教師應該共同反思的問題。

        反思這個問題,我感覺在教學中,關鍵是要解決“課堂是什么?”的問題。很多教師認為:“課堂中一切都只為著知識而存在,教師為傳授知識而存在,學生為接受知識而存在。”課堂變成了貨真價實的教師與學生“買賣”知識的“交易所”。課堂成為了只以知識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案為中心的地方……

        對此,我要大聲地說:“不”!

        課堂不只是屬于知識,更是屬于人!

        那么:課堂是屬于哪些人的?是屬于教師的,還是學生的呢?

        我認為,一個豐富多彩的課堂應該是屬于學生和教師共同的情感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應該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上,學生是獨立、完整、主動的個體,有自己的需要和尊嚴。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是一種民主的、平等的、互動的關系。課堂應該是讓學生產生親切感、快樂感、安全感、放松感、自在感、依戀感的地方,它是學生學習活動得以正常運行的重要前提,也是讓平凡無奇的學習生活變得有趣味、有意義、有價值的前提。所以,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才如此說:“教育的一個特定目的就是要培養感情方面的品質,特別是人和人關系中的感情品質。”

        只有當課堂成為有著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著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有著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才能激發學生興趣,才能讓學生學得主動,才能提高效率,才能讓學生在評價的時候,全部沒有意見。

        具體來說,我主要堅持了以下方法:

        一、把電腦帶進課堂――堅持用多媒體教學

        思想政治課堂用多媒體教學的好處太多了。課堂使用多媒體與否,直接關系整個課堂的師生關系如何、教學效果如何。我感覺自己被學生認可,80%都歸功于我每次上課都用了多媒體。這里談談自己感悟到的使用多媒體的好處。

        1.可使學生喜歡上課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理論性強,課堂很容易變成枯燥無味的空洞說教,學生不喜歡。而采用多媒體教學,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地把內容呈獻給學生,可以把抽象的思想觀點、道德規范、道德概念具體化、形象化。比如,在講“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的時候,我用對比的方式播放環境優美的和環境被污染的畫面,觸目驚心的畫面震撼了每個學生,愛護環境的思想潛移默化地深入了學生的心靈。

        2.可使師生關系和諧

        在多媒體使用過程中,圖、文、聲三位一體的直接輸出,不斷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斷地調動興趣,調動學生耳、眼、手、腦、口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觀察、歸納、類比、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動中獲得知識;多媒體教學不斷引發學生內在的求知欲望,變苦學為樂學,變厭學為愿學,變被動、被迫地學習為主動、創造性地學習,學生的思維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有一種積極的自我學習態度,有機會、有可能在交流、合作、探究中獲取知識,從而徹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不斷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不斷地引誘學生思考,這就促使學生回歸學習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快樂學習。學生自己喜歡學習了,師生關系自然就和諧了。

        3.可提高教學效果

        每次教新課時,我都用幻燈片大量地向學生提出疑問或展示練習題,學生通過分析思考后,積極反饋,我通過多媒體及時給予評價。這樣,使用多媒體以后,我把很多的練習題和評講在課堂上和新課一起完成,當堂做作業,大量地減輕了課后作業的量。

        4.可拓寬知識,促進學生創新思維提高

        多媒體教學在增加教學趣味性、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同時,也拓寬教學的時空維度,引導學生更深入思考和強化記憶,促進學生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創造等智力因素的發展,有助于學生形成創造新思維。

        二、把民主、平等帶進課堂――在乎尊重每一個學生

        在多媒體教學讓師生關系和諧的基礎上,營造師生之間的平等、民主的關系就有了基礎。而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施行素質教育的前提,也是使受教育者能夠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的基礎。所以,我始終很注意在學生面前帶著微笑,用和風細雨般的語言,循循善誘的態度,鼓勵尊重學生,主動接近學生。以真情實意感動、感染和感化學生,把學生看作教學活動中的朋友和同伴,以縮小師生間感情上的距離,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激和仰慕的心理,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從而敢想、敢問、敢創新,自覺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的個人影響力是學生學習動力的潛在環境。當學生對我產生友好、親近、佩服、尊敬等情感時,我的言行才能夠達到最佳接受的程度。同時,學生才能夠把對我的這份情感遷移到我所教的科目上。這樣就能吸引學生對思

        想品德學習的興趣。

        三、把開放、創新帶進課堂――既重視結果又重視過程

        我堅決反對重結論、輕過程的教育。課堂上我很注意和學生一起探索知識,鼓勵學生對教科書進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讀,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創新的過程。

        我還經常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創設的問題情境故意讓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讓這種不協調在學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以疑問激學,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并從中得到快樂。經常是一直到下課,學生都集中注意力,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四、提供表現的舞臺――讓成功走進學生,讓學生走進成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愛玩是學生的天性。要使學生學好思想品德,首先要使學生喜歡思想品德。根據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我教學時,經常組織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比如采用游戲、活動、合作、互動、競賽、課外拓展等組織形式,把枯燥的思想品德知識學習與學生樂此不疲的活動有機結合,讓學生在“玩中學” ,“學中玩” ,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養成好學、樂學的習慣。

        通過“玩”,使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使學生有機會實踐,有機會探索、交流和思考問題。在“玩”中,讓每個學生的智慧得以展示,使他們逐步體會思想品德的應用價值,進一步激發學生學思想品德的興趣。

        例如:在復習鞏固階段,學生對于大量的枯燥的練習不感興趣,甚至產生厭倦心理,學習處于被動狀態。這時,我及時開展了“我出題你來答”這個活動,全班參加,并根據出題和答題給各組進行加分,排名次。由于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都很強,都積極參與,比賽活動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的思想品德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比賽活動使復習變得生動,也讓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有機會和大家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

        五、布置分層次作業,讓每個學生都有所選擇

        由于大部分的作業,在教學時,用幻燈片在課堂已經集體完成,所以,我給學生留的作業很少。同時,我還分兩個層次讓學生自由選擇,一個是精心選擇的基礎性的有代表性的作業,要求每個同學完成;二是有一定難度,挑戰性的作業,讓學生自由選作,以滿足喜歡思考的學生,做得好的及時全班表揚。

        第3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史范文

        一、農村征地補償安置制度存在的問題

        遼寧省于二O一O年一月七日出臺了《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征地區片地價標準的通知》,其中規定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標準是指征收一般農用地土地補償費與安置補助費之和,其他地類以綜合地價標準為基礎按以下系數調整;建設用地1;未利用地0.8。未經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或降低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標準。

        (一)土地征用補償標準偏低且有失公平。目前海城市使用的土地征用補償標準,與土地市場毫無關系,未得到市場的檢驗和認同,純粹屬于市場以外的產物,不符合土地市場的實際情況。按照市場規則,從實踐的角度權衡,標準“定”得過低,而直接損害的則是廣大農民的利益。以耕地為例,即使一戶人家3口人3畝地,補償最高也只能收取10萬左右,但土地被征用后,一無技能、二無特長的農民便失去了賴以生存的依靠,又無相應的保障措施,對于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本來就處于競爭劣勢的農民而言,10萬元的補償能花費多少年呢?而且每個地段的地價又不統一,缺乏平等性,農民擁有的土地是國家統一承包給農民的,并沒有“貴賤之分”,但征用的補償價相差卻甚大,這對補償較低的農民來講更是有違公平原則。

        (二)征地目的遠遠超出“公共利益”的范疇。征地是國家憑借行政權力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征收為國家所有的行為。土地征收是政府為“公共利益”而行使的一種特有權利,我國《憲法》也明確規定,政府征地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但實際上,目前征地已成為新增建設用地的唯一來源,征地目的也已大大超越了“公共目的”的范疇,造成了隨意擴大征地范圍和征地工作的混亂局面。比如一些工商企業辦公用地和商品房開發,都作為“公共利益”目的用地而進行征地拆遷。這樣,就由實現公共利益的監督主體蛻變為一個謀利的市場主體,與其建立、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職能相違背。

        (三)土地征用的補償范圍偏窄。根據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土地征收補償僅限于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房屋補償費以及搬遷安置費,只體現了土地作為勞動生產資料價值的一面,而對于土地本身養老保障、醫療保障、糧食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穩定等價值功能以及土地被征后所產生的連帶效應,如邊角地、夾角地的損害、經營、租金等損失以及其他因征地所致的必要費用,比如臨時租房費用、律師或專家的費用等,這些有客觀憑證而又有舉證責任的具體損失也未列入補償的范圍。通常所受損失的補償未能有所體現,未能遵循“完全補償原則”。

        (四)土地征收的補償方式單一。現行征地補償安置政策基本上是一種純粹的貨幣補償方式,即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農民予以直接的貨幣補償,如綜合區片地價是對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財產補償,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便及時足額給付了貨幣補償,失地農民在很長時間以后仍會處于貧困狀態。在當前整個社會就業壓力增大、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健全的情況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著農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部分失地農民無地種田、無崗就業、低保無份,生活在城市的邊緣,在就業、子女就學、社會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有關政策,導致失地農民問題越來越突出,甚至影響到城鄉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二、以“一區一帶”為契機,完善土地補償制度的設想

        隨著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沈陽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兩大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全省經濟社會呈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強勁態勢,但同時,土地利用結構、空間布局和規劃安排與發展需求不相適應,城鄉、區域統籌發展與土地資源配置和管理機制不相適應,現行土地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運行機制與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等突出問題亟待解決。為此, “一區一帶”改革集以“保發展、守紅線、促集約、惠民生”為主線,綜合運用規劃、計劃、審批、供應、用地標準、地價等管理手段,改革管理方式、創新管理機制,積極構建耕地有效保護、用地布局結構合理、集約高效、區域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土地利用新格局。海城將以此次“一區一帶”為契機從根本上有效破解長期以來制約海城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瓶頸,加快推動發展方式轉變。

        (一)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原有的、與市場經濟要求不相適應的土地征用補償制度。根據土地市場的行情,將附著物和青苗補償、房屋補償費以及搬遷安置費主要補償項目的補償標準階梯性上調,要盡可能地體現效率、公平的原則;切實改變現行征地制度對農民的補償標準嚴重偏低、違反市場經濟和城鎮化基本規律的現狀,根據被征土地的原有收益、未來用途、區位、質量、供求關系等綜合因素,結合被征地農民未來生存發展的實際需要,制定客觀科學的評估辦法,合理確定征地補償標準,為解決土地被征用后農民基本生活、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問題留下必要的政策空間,作出必要的制度安排。按照安置農民的實際社會成本,以妥善解決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為依據制定征地補償安置最低標準,合理提高補償數額,改進補償費分配方法,完善征地補償安置機制,杜絕壓低征地費用的現象。提高補償標準的新增資金,主要用于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

        (二)嚴格限定征地的公共目的,且用規定來明確“公共利益”的具體內涵和外延。可以依照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要提高其針對性,必須對土地實行征收的條件、要求細化。首先,應該明確公共利益的具體內涵和外延。其次,要進一步強調土地實行征收的程序。政府部門和法定機構提出土地征用建議前,必須經過充分地調查和研究,充分論證開發項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征用土地者的正當理由和合理要求,搞清同項目開發相關的一切技術問題。再次,要確定合理的補償標準。提高征地補償標準,根據土地市場的行情,給足被征土地的補償價格,保護被征地者的利益。

        (三)補償范圍應與農民土地被征用產生的損失相對應。根據完全補償原則的要求,除了補償可以量化的損失外,還需補償由于征地而帶來的連帶損失,做到補償范圍應與農民土地被征用產生的損失相對應。為此,適當擴大征用土地的補償范圍,可確定、可量化的財產損失列入補償范圍,以確保被征用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這一舉措也有利于被征用人積極配合土地征用工作,保證征地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4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史范文

        億以內數的讀法

        同步測試D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你們一定進步不少吧,今天就讓我們來檢驗一下!

        一、按要求做題

        (共2題;共15分)

        1.

        (5分)

        寫一寫,畫一畫.

        2.

        (10分)

        讀出下面各數.

        (1)

        97354

        (2)

        28000000

        二、填一填。

        (共2題;共8分)

        3.

        (4分)

        (1)

        寫作:________

        讀作:________

        (2)

        寫作:________

        讀作:________

        4.

        (4分)

        (2019三下·沂源期末)

        用數字8、4、0、5、2、3,組成符合下面要求的六位數。

        (1)

        最大的六位數是________。

        (2)

        最小的六位數是________。

        (3)

        只讀一個“零”的六位數是________。

        (4)

        一個“零”也不讀的六位數是________。

        三、選擇。

        (共5題;共10分)

        5.

        (2分)

        (2020四上·深圳期末)

        下列各數中,比78萬小的數是(

        )。

        A

        .

        784500

        B

        .

        7709000

        C

        .

        7798090

        D

        .

        78455

        6.

        (2分)

        下面各數中,只讀一個零.(

        A

        .

        608000

        B

        .

        600800

        C

        .

        600808

        7.

        (2分)

        (2018四上·德江月考)

        95979340中的3個“9”表示的意義(

        A

        .

        相同

        B

        .

        不相同

        C

        .

        不能確定

        8.

        (2分)

        在讀8002074這個數時,要(

        )。

        A

        .

        讀三個零

        B

        .

        讀兩個零

        C

        .

        讀一個零

        9.

        (2分)

        下面三個數中,一個零也不讀的數是(

        A

        .

        5000500

        B

        .

        55000

        C

        .

        5050000

        四、連線。

        (共1題;共5分)

        10.

        (5分)

        連線。

        參考答案

        一、按要求做題

        (共2題;共15分)

        1-1、

        2-1、

        2-2、

        二、填一填。

        (共2題;共8分)

        3-1、

        3-2、

        4-1、

        4-2、

        4-3、

        4-4、

        三、選擇。

        (共5題;共10分)

        5-1、

        6-1、

        7-1、

        8-1、

        9-1、

        四、連線。

        第5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史范文

        一、指導意見的出臺背景和意義。

        加快形成大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協調發展的合理布局是《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若干意見的通知》([2009]56號)(以下簡稱國辦56號文件)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實質,也是當前注冊會計師行業著力推動的重要問題。國辦56號文件明確提出,要重點扶持10家左右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加快發展,積極促進200家左右中型會計師事務所健康發展,科學引導小型會計師事務所規范發展,努力形成大型、中型、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執業領域各有側重、市場定位各有特色、服務對象各有傾斜、地域分布較為合理,不同規模的會計師事務所有序競爭、接續發展的良好格局。隨著國辦56號文件的貫徹實施和各項配套政策的落實到位,企事業單位特別是各類企業從提高本單位會計信息質量和社會公信力角度出發,迫切希望行業主管部門進一步明確不同規模事務所的服務對象和客戶群體,以指導本單位選擇事務所的相關行為。

        指導意見適應企業的積極訴求,針對當前會計審計服務市場存在的無序競爭、惡意壓價、“小馬拉大車”等影響市場經濟秩序和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行為,以《會計法》和《注冊會計師法》為依據,從引導企業科學規范選擇事務所角度出發,對大中小事務所與客戶群體的協調對接提出了原則性、導向性意見。指導意見的實施,有助于各類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和實際需要科學選擇相應規模和資格的事務所提供優質服務,有助于各類事務所根據發展水平和比較優勢合理選擇相應的客戶群體,大型事務所服務大型、高端客戶;中型事務所服務中型、一般客戶;小型事務所服務小型、基層客戶的局面將日趨明朗化,有助于促進行業規模布局更加合理,保持行業發展良性態勢。

        二、指導意見的出臺過程。

        作為全國會計和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主管部門,財政部高度重視事務所合理布局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和注冊會計師行業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確保指導意見各項規定的針對性和操作性。

        (一)充分調研論證。財政部會計司成立專門的調研組,赴部分地區、企業和事務所進行了實地調查和座談研討,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起草制定指導意見。

        (二)內部征求意見。指導意見草擬完成后,財政部會計司書面征求了部內條法司、教科文司、社保司、企業司、金融司、監督檢查局、中注協等相關單位的意見。根據意見反饋情況,會計司對指導意見的施行范圍和相關制度安排進行了調整完善。

        (三)公開征求意見。在前期內部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為充分發揚科學民主決策精神,財政部就指導意見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公開征求意見為期一個月,共收到來自國務院有關部委、各省級財政部門,以及若干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回復意見百余條。我們根據各方面意見反饋情況,再次組織相關單位座談研討,對指導意見作了修改完善,并按程序報部領導簽發。

        三、指導意見對企業選擇會計師事務所有哪些原則要求?

        指導意見的核心是要求大中型企業選擇大中型事務所提供服務,小型企業原則上選擇小型事務所提供服務。具體而言,指導意見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企業選擇事務所提出原則要求:

        第一,大中型企業應當選擇與自身規模、行業地位和社會影響相適應的大中型事務所提供服務。對于具備H股審計業務資格和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大中型事務所,由于這類事務所在執業質量、人才團隊、業務規模、國際化水平等居于同行領先地位,大中型企業在選擇事務所時可以優先考慮此類事務所。此外,對于采用合伙制或特殊普通合伙制的大中型事務所,由于其內部治理水平、一體化管理水平以及承擔的執業責任較之有限責任制事務所往往更高,企業也可以優先選擇該類事務所提供服務。

        第二,境外上市企業,金融、能源、通信、軍工企業以及其他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骨干國有企業應當優先選擇有利于保障國家經濟信息安全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相關服務。這是我國企業做大做強“走出去”、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國際資本市場認可度的必然選擇,也是國辦56號文件提出的明確要求。所謂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是指在人才、品牌、規模、技術標準、執業質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居于行業領先地位,能夠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國際化綜合服務,由財政部、證監會推薦從事H股企業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

        第三,小型企業原則上選擇小型事務所提供相關服務。對于小型企業出于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升品牌形象或滿足業務需求等原因,有意愿或能力選擇大型或中型事務所提供服務的,指導意見予以肯定。指導意見所稱中型事務所,是指行業排名前200位的會計師事務所(不含大型會計師事務所);雖未進入行業排名前200位,但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排名進入前10名以內的會計師事務所,可比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執行。

        四、指導意見對企業采取招標形式選擇事務所有何要求?

        招標是企業選擇事務所的一種方式。財政部高度重視事務所招標制度建設,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對企業招標選擇事務所行為進行規范。指導意見在現行規定的基礎上再次強調,企業采用招標方式委托事務所提供服務的,必須嚴格遵照《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招標規范》(財會[2006]2號)執行;金融企業應當同時遵照《金融企業選聘會計師事務所招標管理辦法(試行)》(財金[2010]169號)的規定。事務所在依據上述文件要求參與投標活動時,還必須滿足財政部門、物價部門有關事務所服務收費的管理規定。概言之,事務所招標制度的核心是堅持公開透明、規范有序、質量為先的原則,堅決杜絕招標單位將服務收費報價作為確定事務所中標的關鍵因素甚至唯一依據。

        五、財政部對貫徹實施指導意見有哪些要求?

        第6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史范文

        關鍵詞:朱載堉 十二平均律

        朱載堉(1536—1611年),字伯勤,號句曲山人,青年時自號狂生、山陽酒狂仙客。于懷慶府河內縣(今河南省沁陽市),系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仁宗帝的第六代孫,鄭藩王族嫡世,明代著名的律學家、歷學家、數學家。其父鄭恭王朱厚烷能書善文,精通音律樂譜。載堉自幼深受影響, 喜歡音樂、 數學,聰明過人。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年僅10歲的載堉就攻讀《尚書盤庚》等史書,并封為世子, 成為鄭王的繼承人。

        朱載堉自幼喜歡音律、數學,《明史》本傳說他“篤學有至性”。在“席藁獨處”期間,他潛心著述;在恢復了王子身份以后,他仍然以學問為主,務益著書,從而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著作。嘉靖二十九年(1560年),他著《瑟譜》,萬歷九年(1581年),他完成《律歷融通》等書;萬歷十二年(1584年),又完成《律學新說》。萬歷二十三年,載堉“上歷算歲差之法,及所著樂律書,考辨詳確,識者稱之。”(《明史·諸王列傳》)這里提到的“樂律書”,即《律學新說》,而“歷算歲差之法”則包括《律歷融通》四卷、《圣壽萬年歷》二卷、《萬年歷備考》三卷、《音義》一卷。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載堉獻其新近完成的《律呂精義》一書(包括內篇、外篇)。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著成《算學新書》;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上《操縵古樂譜》等著作。此外,尚有不明撰述年月的《樂學新說》、《靈星小舞譜》、《旋宮合樂譜》、《六代小舞譜》、《小舞鄉樂譜》、《二佾綴兆圖》、《嘉量算經》、《圓方句股圖解》、《律呂質疑辨惑》等。上述著作,大部分都收入他的《樂律全書》中。

        朱載堉對古代文化的最大貢獻是他創建了十二平均律。此理論被廣泛應用在世界各國的鍵盤樂器上,包括鋼琴 ,故朱載堉被譽為“鋼琴理論的鼻祖”。

        朱載堉對古代文化的最大貢獻是他創建了十二平均律。這是音樂學和音樂物理學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學史上的一大發明。在中國古代音律學發展過程中,如何能夠實現樂曲演奏中的旋宮轉調,歷代都有學者孜孜不倦進行探索,但是迄朱載堉時無人登上成功的峰頂,只有朱載堉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在總結前人樂律理論基礎上,通過精密計算和科學實驗,成功地發現十二平均律的等比數列規律,稱其為密率,在其《律學新說》卷一中,他概述了十二平均律的計算方法:“創立新法:置一尺為實,以密率除之,凡十二遍。”

        在《律呂精義·內篇》卷一中,他對十二平均律做了描述:“蓋十二律黃鐘為始,應鐘為終,終而復始,循環無端。……是故各律皆以黃鐘……為實,皆以應鐘倍數1.059463……為法除之,即得其次律也。”為了閱讀方便,引文中用阿拉伯數字代替了原文中的漢字數字。用這種方法確定的各律相應弦長,其音程相等,完全可以滿足音樂演奏中旋宮轉調的要求。這也正是現代國際音樂中通用的十二平均律。朱載堉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創建十二律的過程中,朱載堉也受到了他父親的影響。朱厚烷精通音律學,他對兒子說:“仲呂順生黃鐘,返本還元;黃鐘逆生仲呂,循環無端。實無往而不返之理。笙琴互證,則知三分損益之法非精義也。”(《律呂精義·序》)朱厚烷堅信旋宮轉調能夠實現,同時又明確指出傳統三分損益法不可取,這對朱載堉有很大啟發。正是在他父親及前人工作基礎上,朱載堉最終完成了十二平均律的發明。他用橫跨81檔的特大算盤,進行開平方、開立方的計算,提出了“異徑管說”,并以此為據,設計并制造出弦準和律管。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使這十二個鍵的每相鄰兩鍵音律的增幅或減幅相等。對這個音樂領域遺留了一千多年的學術難題,朱載堉經過幾十年的潛心研究,終于以他的十二平均律之說解決了。十二平均律一經出現,世界上有十分之八九的樂器發音和理論標準都是參照十二平均律的。比如說被稱為“樂器之王”的鋼琴,就是依據十二平均律的原理發明的。或許音樂上的這種專業詞匯讓我們費解,那么讓我們量化一下:到今天,世界上十有八九的樂器定音,都是在十二平均律的基礎上完成的,它被今天的西方普遍認為是“標準調音”、“標準的西方音律”。17世紀,朱載堉研究出的十二平均律的關鍵數據——“根號2開12次方”被傳教士通過絲綢之路帶到了西方,巴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根據它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鋼琴。如果把巴赫稱為鋼琴之父的話,朱載堉便可以稱為鋼琴之祖了。如果沒有十二平均律,帕瓦羅蒂的《我的太陽》就沒法演唱,因為此曲里面有轉兩個八度的音。我國著名的律學專家黃翔鵬先生說:“十二平均律不是一個單項的科研成果,而是涉及古代計量科學、數學、物理學中的音樂聲學,縱貫中國樂律學史,旁及天文歷算并密切相關于音樂藝術實踐的、博大精深的成果。” 十二平均律是音樂學和音樂物理學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學史上的一大發明。在中國古代音律學發展過程中,如何能夠實現樂曲演奏中的旋宮轉調,歷代都有學者孜孜不倦進行探索,但是迄朱載堉時無人登上成功的峰頂,只有朱載堉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

        為創建十二平均律,需要解決圍繞這一難題的一系列學術課題,首先要找到計算十二平均律的數學方法。朱載堉應用自制的八十一檔雙排大算盤,開平方、開立方求出十二平均律的參數,詳盡程度超過我國古代的數學專著,計算結果精確程度達二十五位有效數字。 臺灣學者陳萬鼐先生說:“開方的方法既非朱載堉所發明,精于打算盤也無所謂學術價值,但他開方開到有效數字達二十五位數,恐怕自古以來的數學家,也只有他是唯一最精確而有耐心的人。

        十二平均律理論被傳教士帶到了西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王子朱載堉也隨之享譽歐洲。在《朱載堉——明代的科學和藝術巨星》一書中,戴念祖先生引用了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的一段話:“在中國人中,據說有一個王子叫載堉的,他在舊派音樂家的大反對中,倡導七聲音階。把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以及變調的方法,也是這個有天才和技巧的國家發明的。”

        只是墻內開花墻外香,一邊是歐洲人在贊嘆并實踐朱載堉的偉大發明,而在朱載堉的故鄉中國,他的創造被束之高閣。在沉睡了四百多年之后,盡管朱載堉被重新認識和研究,但他仍然躺在學者的書房里。不信,我們可以翻開任何一本歷史教科書,無論是小學的或是中學的,很容易看到李時珍、宋應星、徐光啟、徐霞客的成就,而卻難發現朱載堉的名字。正如李約瑟博士所說:“這真是不可思議的諷刺”。

        參考文獻:

        [1]戴念祖.朱載堉——明代的科學和藝術巨星[M].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第7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史范文

        豬身上長出人的胳膊和腿?

        今天,現代遺傳學似乎已能按照訂單培育出人體所需要的“零件”――心臟、腎臟、肝臟、胳膊和腿,不過,要借助豬的身體才能辦到。要知道,遺傳學家已學會把人的DNA植入豬的胚胎內,以解決從豬身上獲得所需的人體移植器官的問題。

        今后,那些缺胳膊少腿的殘疾人,再也不必為裝上人工假肢的不便而苦惱了,只要他們交上一份訂單,遺傳學家便可根據需求者肢體的大小胖瘦和尺寸,在豬身上培育出跟殘疾人原本一模一樣的肢體來,然后求助于外科醫生做一次移植手術便大功告成,把殘疾人“回天再造”成新人。然而,已提供人體“零件”的豬,不會因取走移植體而死亡,它還能繼續為培育人體的移植肢體和器官作貢獻。

        水陸空“三棲魚”

        眾所周知,地球上的魚類都是生活在江河湖海里,一旦它們離開水,就會立刻斃命,還從未聽說過有什么水陸空“三棲魚”。然而,不久前,瑞士科學家卻培育出一種新魚種,這種魚不僅味道異常鮮美,而且無骨無刺,很受食客的青睞。更令人驚異的是,這種魚既能在水里生活,又可以在陸地上棲息,甚至還能翱翔藍天,因此,人們都叫它水陸空“三棲魚”。

        其實,這種魚類是基因工程師借助遺傳基因技術,培育出來的一種雜交突變新魚類。這種“三棲魚”雖無翅膀卻能翱翔藍天,它們具有這一高超本領的秘密就在于,它的身體能自然生產并在其體內的魚鰾內積累氦氣,由于氦氣密度比空氣密度小得多,僅為空氣密度的1/7,因此,魚鰾中充滿氦氣的“三棲魚”不僅能在水中自由遨游,還能憑借它們的這一優勢在空中自由翱翔,這就像魚鰾中充滿空氣的魚在水里會自然上浮的道理一樣。

        此外,它們還能在陸地上的任何地方生息獵食,它們不僅吃樹葉,還是個獵食昆蟲的好“獵手”。“三棲魚”有個很好的習性――一到夜晚,它們喜歡在地上集體“宿營”,所以這種魚類易于捕獲。

        老鼠變“醫生”

        有誰見過“赤身”的無毛老鼠?要知道,這種老鼠能發胖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倘若不把它的牙齒拔掉,使其變成一種消極的溫情動物,它就會兇猛至極。目前,美國一所遺傳實驗室,對這種嚙齒類動物的基因進行過無數次排列重組實驗,已培育出大約20000只這種非同尋常的新鼠種――醫病鼠。

        這項醫病鼠的遺傳生物醫學研究,關系到人類能否最終戰勝艾滋病、糖尿病、癲癇病、神經麻痹、狂犬病和細菌感染等頑癥。

        目前,美國杰克遜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借助這種突變種醫病鼠已研制出能徹底根治糖尿病、癲癇病、神經麻痹等頑癥的疫苗,并成功地進行了診斷早期惡性疾病的生物醫學實驗。

        長眼、會跑的甘藍

        在人類進入21世紀的今天,遺傳學研究領域捷報頻傳:克隆羊、克隆鼠、克隆手臂、克隆人腿等紛紛問世!前不久,保加利亞遺傳學家經多年潛心研究和無數次實驗,借助遺傳基因手段,讓河蝦跟普通球芽甘藍雜交,進而培育出科學史上首例動植物雜交新物種――長眼、會跑的甘藍!令科學界驚異贊絕。

        保加利亞遺傳學家是從1995年開始對球芽甘藍的基因進行研究的,經過長期研究后,推導出一個特殊公式,該公式顯示,節肢動物的遺傳性最適合同甘藍的染色體結合。選擇哪種節肢動物做實驗最適合呢?最后選定河蝦作為基因實驗對象。研究人員經過幾個月的艱辛實驗:雜交――再雜交――反復雜交――研究――失望――再研究――受挫――再實驗――直至在氣壓試驗室中培育出獨特的動植物雜交新物種――長眼會跑的甘藍種子。

        然后,遺傳學家將幾粒新培育出來的這種甘藍的種子種入一條小河旁的淤泥中,研究人員急不可待地等了整整一個夏末,期盼著另一個奇跡的出現――轟動世界的奇跡終于出現了!田里果真長出幾棵長眼、會跑的甘藍,這些甘藍竟長出像河蝦一樣節肢狀的長腿和兩只外凸的蛤蟆眼。然而,更驚人的奇跡還在后面:當甘藍的成熟期一到,這些雜交新物種甘藍便拔地而起,從苗床上站了起來,還邁著大步跑起來。

        第8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史范文

        美國高能物理學家卡普拉認為:“東方思想為現代科學提供了堅固合適的哲學基礎”[1-13];量子論權威海森伯也說:“東方傳統的哲學思想與量子力學的哲學本質之間有著某種確定的關系”[1-6]。所指主要在于:量子論揭示了宇宙并不是物體的集合,而是統一體中各部分間相互關系的復雜網絡,根本不能把世界分成獨立存在的最小單元;空間和時間并不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只是觀察者用于描述自己環境所用的語言要素;以通過變化產生動態模式的觀念,深入理解一體化宇宙的整體有機與和諧互補。

        作為華夏文明源頭活水的《周易》,確實包含著這些哲理。本文依據《周易》思想形成的邏輯闡述哲理,取現代科學的實驗成果予以印證,盡可能不在概念異同上浪費筆墨,還要讓讀者能夠清楚明白。董光璧教授指出:“科學史界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站在現代科學的立場去尋找歷史來龍去脈的做法有誤入歧途的危險,轉而采取從原來的境況中重新闡釋科學思想”[2-2]。本文即是依據這種思路的嘗試,期望能在整體文化史的視角下,把華夏先賢睿智的思想和現代科學精確的驗證銜接起來,做到以古為鑒。

        一、易圖新解

        談到《周易》,通常都說分易經和易傳,實際上還應該包括易圖。“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圣人立象以盡意”,不但指出在遠古時代,記事主要用象和圖;即使有了文字,要描述客觀事物的全貌,象依舊比文字更優越。我們先從易圖談起,重點是理清先民們認識宇宙的思路。

        人類所有知識的起點,開始于對自然知識的積累。面對無涯無際、無始無終的浩瀚宇宙,每個人都會有無盡的遐想。華夏先民和古希臘哲人不同,非常謙恭地把自己視為大自然的一分子(后來被概括為“天人合一”),古希臘的自然觀則是人與自然界分離(最終被抽象為物質和意識對立),于是先民們就以圓表示宇宙整體或現實生活中的任一事物。面對寒暑易節、日月更替,男女交媾,生生不已的自然現象,進而悟出世上沒有不變的東西;為了表示一切都在變易的動態模式,又在圓內加了一條S曲線,形成被稱為陰陽魚的太極圖。這就是中華先賢對世間萬象及宇宙本身做出的最高抽象,即一切動變皆源于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靜態是“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而動態是“陰極陽生,陽極陰生”。這里的“生”并非是雞生蛋的生,而是指負陰抱陽的整體中此消彼長、彼消此長的變化。既然一切都是“變動不居,周流六虛”的動態過程,很有必要掌握幾種重要的動態模式,進而用代表陰陽的兩種符號推演出必然出現8種本質不同的態,太極圖周圍又加添了八卦符號。

        小結:宇宙是由兩系統構成的整體;因為整體必然由部分構成,華夏先民即以陰陽作為最高的抽象;負陰抱陽的一體化宇宙及宇宙中的事物,都是陰陽有序、和諧互補的有機整體;陰陽一體、此消彼長的過程即是展現在眼前的紛紜萬象;演化過程可以分為8種不同狀態(或稱模式)——這就是易圖中包含的哲理。

        二、易傳新釋

        易傳是許多代人智慧的結晶,孕涵著非常豐富的哲理,本文僅圍繞“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展開討論。華夏先賢依據有形和無形將物理客體分為道和器,老子稱其為無和有,后賢稱其為氣和物。首先必須判定這種兩分法是否正確,才可以繼續討論下去。

        哲學作為指導認知的學問,如不立足于二元就無法討論變與不變,問題在于如何對整體劃分。中華先賢堅持天人合一,將包括人在內的全宇宙抽象為陰陽一對范疇,屬于純客觀的兩分法,無論對自然、社會和生命哪種現象都適用,不妨稱其為存在二元論。古希臘哲人的世界觀是人和自然分離,進而演化成人與神分離,再變成物質和意識的對立,最終定位在唯物唯心之爭,屬于認識二元論。“人和神的分離是二元論的起點”,“思維和物質并列支持了自然科學,成為西方宇宙觀的基礎理論”[1-8],卡普拉的概括是準確的。董光璧又向前邁出可喜的一步:“近代科學一開始就確定了只研究被視為第一性的質量和重量,排除一切同感覺有關的第二性”[3-8]。將二元論改稱二性說,意外地暴露出西方的兩分法中存在著悖論:如果物質和意識這對范疇能夠成立,二者都應該是第一性的;如果意識屬于離不開物質的第二性,就不能跟物質構成一對范疇。因為如果允許這樣做,物質和顏色、硬度等可以構成最抽象的對立。東方和西方古賢雖說都使用兩分法,一個是純客觀地劃分,一個是人為地構建。

        問題已經轉化為道、無和氣是不是真實的物理客體。100年前人們對這種分類法都會持否定態度,本世紀依據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從宇觀和微觀兩個領域發現的許多事實,都證明華夏先賢的分類法是正確的。

        60年代中期,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了各向同性的3K微波背景輻射,宇觀上物理客體分斷續的天球和連續輻射得到普遍認可,愛因斯坦說的“真空不空”被證實。在微觀領域,“量子場論給出的基本圖象是:全空間充滿著相互作用著的各種不同的場;場的基態是真空,激發態表現為粒子”[3-387]。即可知物理客體確實是兩個系統:一個是用質量和時空描述的經驗世界,一個是用能量和位形描述的無形世界。易傳中關于道和器的分類沒有錯,二者都是真實的存在物。

        承認物理客體分為兩類,同時派生出兩個問題:宇宙的結構究竟怎樣?兩類客體間如何作用?對西方學者來說,這兩個問題完全屬于始料未及,華夏先賢在2千年前就已經有了較成熟的見解。接下來先討論基礎物理學理論中的錯謬及產生的根源。

        質量、電量和能量是基礎物理學中用以量度物質、電荷和能多少的三個重要概念,即此可知物理學不只研究物質,長期以來只分析物質不分析能量是一大失誤。很早就弄清了光、熱都是電磁波,卻沒有認真考慮過物質和電磁波是不是同類客體,通常所說的能量即指電磁波而言。雖說巴里·派克已明確指出:“電磁波會離開振動電荷進入空間,因而開創了一個獨立的存在”,并沒有引起學界的重視。“質量不過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即使靜止物體也有儲備在質量中的能量”,也明確告訴我們,質量和能量不應該屬于同類物理客體。

        質量是對物質多少的量度,其載體叫物體;電量是對電荷多少的量度,其載體是帶電粒子;能量的載體是什么?因為質量、電量和能量都不是物理客體本身,所指皆為非實存因素。故而物理學根本就不研究物質,而物質本來就無法研究,跟無法品嘗“水果”(類概念)的滋味同理。

        推論1、物理客體分兩個系統:一個是用質量和時空描述的有形世界,這類客體的基本量度是質量;一個是用能量和位形描述的無形世界,其基本量度是能量。經典物理和量子理論分別適用于不同系統,不應該將它們混為一談。

        “能”這個名詞會造成一種假象:“‘能’是物質以外的某種東西,是加到物質里面去的某種東西”。這種觀點很值得商榷。遙控裝置發出電磁波,衛星就會改變姿態;物體吸收熱能溫度升高,放出熱能溫度降低。都足以證明“能”確實可以在物體中自由出入,如果要說經驗世界中的物體具有質量,無形系統的物理客體具有能量,可能就正好說中了客觀真實。

        說“能(即運動)”,“熱在差不多兩個世紀內被看做特殊的神秘的物質,而不是被看做普遍物質的運動形式”;認為“熱之唯動說”應該取代熱素說,又不得不承認“被熱素說所統治的物理學卻發現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熱學定律”,如此難以自圓其說的諸多矛盾,就因為把熱素改稱熱能,已經統統化為烏有。一言以蔽之,質量只能量度經驗世界的物體,能量是無形世界傳遞的振動波;既可以被物體吸收,又可以被放出;物體同時將在溫度、形態、結構和狀態等不同方面呈現出變化。比如冰吸收能量將變成水,進而還可以變成氣,就是盡人皆知的實例。

        推論2、經驗世界所有的運動和變化,都是無形世界功能的顯示,即能量是引起世間萬物運動變化的總根源。

        將物理客體分為兩類,是不是囿于對《周易》的偏愛做出的牽強比附,下文圍繞以太公案和時間、空間看看愛因斯坦持何種見解。

        19世紀之前,以太在西方被認為是傳遞光、電的介質;19世紀末邁克爾遜—莫雷實驗測出地球相對以太速度為0,物理學界公認由之判定以太并不存在。本世紀初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時引入光速不變原理,沒有涉及以太是否存在,不少人都說愛氏是拋棄以太存在之后創立了該理論。1920年愛因斯坦在一次講演中卻說,依據廣義相對論,“沒有以太的空間是不可思議的”,“但是這種以太又不能認為具有重量媒質所有的那些性質,也不可以認為它是由某些其運動可被追隨的粒子所組成的,而且也不可能把運動概念應用于它”[6-112]。這里所描述的以太,基本上就相當于道、無和氣。

        目前有些人認為應該恢復以太學說,有些干脆就把“真空”說成是傳遞光、電的介質,這就涉及到不空的真空中的物理客體究竟是什么,要害要于必須承認還有半個宇宙長期被忽略了。愛因基坦在場方程中發現了“真空不空”,彭齊亞斯用儀器測出廣袤的宇宙空域存在著連續輻射,該用什么概念稱呼并不重要,不可思議的是二千年前老子就對之作出非常精當的描述:“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

        天津大學黃乘規教授從標準和非標準分析兩個領域都證明“空間是不可分割的連續統”。科學觀測和數學論證都證明了老子是正確的。海森伯的矩陣理論和杰弗里·丘的“靴袢假設”,所描述的都是那半個宇宙的狀況。

        到底應該如何理解愛氏描寫的以太,涉及到時間和空間究竟是什么,最后的一句已經包含著時空概念不再適用于以太的意思。時隔32年,他在《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淺說》英譯本15版的序言中補充說:“時間—空間未必是一種可以認為離開物理實在的實際客體而獨立存在的東西。物理客體不是在空間之中,而是這些客體有著空間的廣延性(重點號為原文所有)。這樣,‘空虛空間’這概念就失去了它的意義”[6-112]。顯而易見這種有著空間廣延性的客體,絕對不是指經驗世界中的物體。可惜的是在沒有講清這種“物理實在的實際客體”究竟是什么之前,他就不得不帶著深沉的困惑離開了人世。

        我們只想在上述引文中補充一句:這些客體還有時間的持續性。如此即可以成就愛因斯坦的業績:愛氏“開創了”半個宇宙,那半個宇宙的客體具有空間的廣延性和時間的持續性。假設其最小單元為普朗克子h,用時間T(周期)量度即是能量(h/T),用長度λ(波長)量度即是動量(h/λ);正是那半個宇宙的能量和動量,決定和改變著經驗世界中物體的結構、狀態及其運動變化。通常都說“愛因斯坦的場方程可以用來確定宇宙的整體結構,是現代宇宙學的出發點”[1-160]。一般的解釋是“物質不僅決定了周圍空間的結構,而且反過來也受其環境影響”[1-171];“物質和能量要使時空向其自身彎曲”[7-60]。實際情況則是,那半個宇宙能量的聚集形成彎曲時空,彎曲時空決定著物體的運行;并非是“物質”使時空彎曲,反過來又決定自己的運動。不立足于兩系統相互作用,場方程永遠不可能得到正確解釋,現在的那種解釋根本無法排除物質(以彎曲時空為中介)作用于自己之嫌。

        以日心說為基礎的開普勒三定律屬于開放的動態模式,行星軌道與星體質量無關,由橢圓半長軸立方和公轉周期平方(即彎曲時空R/T)決定,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切線力去平衡所謂的恒星引力。要找第一推動者,就是那半個宇宙的物理客體,第一推動即來源于特定的時空組合(R/T)。以地心說為基礎的牛頓引力定律屬于封閉的靜態模式,其間起關鍵作用的引力勢亦是時空組合(l/t)。二者的差異僅在于,適用于開放系統的是環形時間—周期,適用于封閉系統的是人為設定的線性時間,即時間之矢。哪種理論更貼近于自然的真實,明眼人一看便知。

        推論3、時間和空間不是真實的存在,是量度那半個宇宙客體的概念構架,正象用質量和電量量度經驗世界的客體一樣,所指都不是物理實在本身。

        推論4、愛因斯坦開創的那半個宇宙是分裂、組合、再分裂、再組合的動態網絡;正是它和經驗世界中分立的客體相互作用、和諧互補,保證了一體化宇宙具有動態有機的活性。

        小結:易傳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分類是正確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判斷,說中了一體化宇宙動態網絡的真實狀況和作用機制。現代科學的新發現雖說和這種理論吻合得很好,要使當前的諸多悖論冰釋,需要做許多梳理工作,首先應該把立足于經驗世界解釋那半個宇宙現象的“鏡像”理論倒過來。因為那半個宇宙只能從動態意義上,用過程和相互關聯的術語描述,幾千年來定格在人類頭腦中的卻是機械世界觀的決定論框架。

        三、易經新說

        易經包括用于卜筮的八卦、六十四卦及卦辭、爻辭等內容,這里不討論具體的應用,或是否科學、準與不準等問題,只討論數字8。

        所謂八卦,標示著那半個宇宙8種不同的時空組合,起卦和斷卦特別觀注24節和地理方位即是佐證。因為使用周而復始的環形時間,應該屬于開放模式。不相信經驗世界之外還有半個宇宙的人們,稱其為神秘文化也在情理之中。近代特別是現代科學的許多發現都足以證明,8確實是個不可思議的“幻數”。

        原子最外層電子以8為極限,呈周期性遞增;輕子、重子和膺標介子都是8種。氧原子的質子、中子和電子都是8個,地殼中占48.6%,空氣中占21%,生命細胞中占65%;在自然生化過程中,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要說“沒有氧氣就沒有生命”,也不算過分。難怪巴里·派克會說:“宇宙學有跡象表明,在各類粒子中,8是成員數的上限”[4-203]。

        八卦、六十四卦的數學表達方式為2,通向混沌的分岔亦是2;粒子衰變遵從2,可視為逆過程;費米發現“能量復歸”的數學實驗諧振子為64個,遺傳密碼DNA的編排序列亦為64種。為了解釋這些現象,現代科學提出一種全新的自組織理論。顧名思義,自組織者就是不受人支配的過程,其間起決定作用的具有活性的環境,即是那半個宇宙定的時空組合,其數為8,兩兩疊加即為64種模式。“時間和空間的統一就意味著物質的存在是與它的活性不可分割的”[1-158],“空和無具有無限創造的潛力”[1-175],基本上說中了自組織的物理學機制:所謂的空和無實質是特定的空組合,正是它保證了自組織的活性。通常都把這種新發現說成對哲學帶來嚴重沖擊,如果放到易哲學的背景下看待,本來都在意料之中嘛。

        所謂的自組織現象,是在沒有人參與的情況下自然界自發演化的過程,人類就是這種自組織機制的杰作,關鍵在于必須找到使系統具有活性的機制。由于正反饋可以自穩,負反饋可以自生,系統要保持持續的自組織效應,就必須具有互不干擾的兩條信息反饋回路;正負反饋每一條回路又必須滿足整體、部分和單個循環路徑固定、間隔一致的周期穩定性,前提條件是自組織系統內的單元個數必須極嚴格地遵從一定的數學邏輯。海南師范陳繼元先生已經用圖論證明,具有“比相生、間相勝”的自組織系統,單元個數必須滿足P=5、8、10、12。8的特殊功能已被嚴格證明(詳見段長山主編的《現代易學優秀論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

        數學證明雖不可少,最權威的應該是嚴格的物理學證明。天津大學崔君達教授的《晶體和分子中的對稱性及其破缺》一書,從理論和物質結構兩方面,都證明“理應得到一種八重的(四個左旋,四個右旋)不對稱時空”[8-3],從而證實關于八種模式的判斷沒有錯。繼而又將復合時空論和八卦聯系起來考察,得出“一切相互作用的本質都是不同時空結構間的相互作用”[8-133],進而指出“八重空間(對于相同的時間軸)不可區分性的破壞,所伴隨的可觀測現象正是神奇的生命現象”[8-133],都非常難能可貴。令人微感不足的是,作者依舊未能徹底擺脫西方哲學的禁錮,在闡述其哲理時,細微之處還有些辭不達意之微瑕。

        “一個從事晶體和分子微觀結構研究的人,當他考慮‘物理世界的真實客體’與空間的關系時,就會很自然地想到,所謂物體的‘廣延伸’可以看成是晶體格子或分子骨架結構的延伸”[8-3]。物體這個概念一定指經驗世界中的客體,根本就沒有什么“廣延性”可言。空間僅是那半個宇宙中物理客體的廣延性,所謂的晶體或分子等物體,是微觀粒子被嵌入特定時空結構后的產物,必須清楚的是先有時空結構的因,才會有晶體或分子的果,活性來自時空結構。微觀的第一推動亦來自那半個宇宙的物理客體。化學反應釜的功能是,運用改變溫度和壓強組合特定的時空結構,從而生產出不同類型的產品。比如在高溫高壓下能造出正八面體時空結構,石墨就被變成金剛石。

        “一旦把時空與晶體格子或分子骨架的微觀結構聯系起來,就會產生完全新的想法,從而可能同時大大擴充已有的物質結構理論和時空理論,并且由此引出某些重大結果”[8-3]。作者的預言肯定不錯,但是在他的頭腦中還沒有能夠給自己的復合時空找到準確的定位,只需要將第一句改為“一旦真正意識到晶體格子或分子骨架都是特定的時空結構”,境界可就完全不一樣啦,問題出在還沒有跳出物理客體僅“物質”一個系統的框架。

        推論5、那半個宇宙確實存在著8種時空結構,兩兩疊加可以得到64種模式。生命現象跟這種具有活性的自組織環境直接相關。宇觀和微觀的事物都是開放的自組織系統;經驗世界的紛紜萬象,全是那半個宇宙物理客體功能的顯示,其活性來源于特定的時空結構。當我們運用以線性時間為主要標志,在地球封閉系統中確立下來的思維模式,去描述自組織現象時,似乎無處不存在悖論。可喜的是數千年前就已經成書的《周易》,給我們提供了一種開放型思維模式。自組織系統必須跟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才可以保持活性;宇宙的結構如果僅物質一個系統,唯一的歸宿就只能走向“死寂”!

        參考書目

        [1]卡普拉著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2]董光璧著易學科學史綱武漢人民出版社1993年

        [3]董光璧等著世界物理學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

        [4]巴里派克著愛因斯坦的夢湖南師大出版社1990年

        [5]馬克斯恩格斯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6]倪光炯等著近代物理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

        第9篇:不可思議的科學史范文

        美國高能物理學家卡普拉認為:“東方思想為現代科學提供了堅固合適的哲學基礎”[1-13];量子論權威海森伯也說:“東方傳統的哲學思想與量子力學的哲學本質之間有著某種確定的關系”[1-6]。所指主要在于:量子論揭示了宇宙并不是物體的集合,而是統一體中各部分間相互關系的復雜網絡,根本不能把世界分成獨立存在的最小單元;空間和時間并不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只是觀察者用于描述自己環境所用的語言要素;以通過變化產生動態模式的觀念,深入理解一體化宇宙的整體有機與和諧互補。

        作為華夏文明源頭活水的《周易》,確實包含著這些哲理。本文依據《周易》思想形成的邏輯闡述哲理,取現代科學的實驗成果予以印證,盡可能不在概念異同上浪費筆墨,還要讓讀者能夠清楚明白。董光璧教授指出:“科學史界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站在現代科學的立場去尋找歷史來龍去脈的做法有誤入歧途的危險,轉而采取從原來的境況中重新闡釋科學思想”[2-2]。本文即是依據這種思路的嘗試,期望能在整體文化史的視角下,把華夏先賢睿智的思想和現代科學精確的驗證銜接起來,做到以古為鑒。

        一、易圖新解

        談到《周易》,通常都說分易經和易傳,實際上還應該包括易圖。“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圣人立象以盡意”,不但指出在遠古時代,記事主要用象和圖;即使有了文字,要描述客觀事物的全貌,象依舊比文字更優越。我們先從易圖談起,重點是理清先民們認識宇宙的思路。

        人類所有知識的起點,開始于對自然知識的積累。面對無涯無際、無始無終的浩瀚宇宙,每個人都會有無盡的遐想。華夏先民和古希臘哲人不同,非常謙恭地把自己視為大自然的一分子(后來被概括為“天人合一”),古希臘的自然觀則是人與自然界分離(最終被抽象為物質和意識對立),于是先民們就以圓表示宇宙整體或現實生活中的任一事物。面對寒暑易節、日月更替,男女交媾,生生不已的自然現象,進而悟出世上沒有不變的東西;為了表示一切都在變易的動態模式,又在圓內加了一條S曲線,形成被稱為陰陽魚的太極圖。這就是中華先賢對世間萬象及宇宙本身做出的最高抽象,即一切動變皆源于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靜態是“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而動態是“陰極陽生,陽極陰生”。這里的“生”并非是雞生蛋的生,而是指負陰抱陽的整體中此消彼長、彼消此長的變化。既然一切都是“變動不居,周流六虛”的動態過程,很有必要掌握幾種重要的動態模式,進而用代表陰陽的兩種符號推演出必然出現8種本質不同的態,太極圖周圍又加添了八卦符號。

        小結:宇宙是由兩系統構成的整體;因為整體必然由部分構成,華夏先民即以陰陽作為最高的抽象;負陰抱陽的一體化宇宙及宇宙中的事物,都是陰陽有序、和諧互補的有機整體;陰陽一體、此消彼長的過程即是展現在眼前的紛紜萬象;演化過程可以分為8種不同狀態(或稱模式)——這就是易圖中包含的哲理。

        二、易傳新釋

        易傳是許多代人智慧的結晶,孕涵著非常豐富的哲理,本文僅圍繞“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展開討論。華夏先賢依據有形和無形將物理客體分為道和器,老子稱其為無和有,后賢稱其為氣和物。首先必須判定這種兩分法是否正確,才可以繼續討論下去。

        哲學作為指導認知的學問,如不立足于二元就無法討論變與不變,問題在于如何對整體劃分。中華先賢堅持天人合一,將包括人在內的全宇宙抽象為陰陽一對范疇,屬于純客觀的兩分法,無論對自然、社會和生命哪種現象都適用,不妨稱其為存在二元論。古希臘哲人的世界觀是人和自然分離,進而演化成人與神分離,再變成物質和意識的對立,最終定位在唯物唯心之爭,屬于認識二元論。“人和神的分離是二元論的起點”,“思維和物質并列支持了自然科學,成為西方宇宙觀的基礎理論”[1-8],卡普拉的概括是準確的。董光璧又向前邁出可喜的一步:“近代科學一開始就確定了只研究被視為第一性的質量和重量,排除一切同感覺有關的第二性”[3-8]。將二元論改稱二性說,意外地暴露出西方的兩分法中存在著悖論:如果物質和意識這對范疇能夠成立,二者都應該是第一性的;如果意識屬于離不開物質的第二性,就不能跟物質構成一對范疇。因為如果允許這樣做,物質和顏色、硬度等可以構成最抽象的對立。東方和西方古賢雖說都使用兩分法,一個是純客觀地劃分,一個是人為地構建。問題已經轉化為道、無和氣是不是真實的物理客體。100年前人們對這種分類法都會持否定態度,本世紀依據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從宇觀和微觀兩個領域發現的許多事實,都證明華夏先賢的分類法是正確的。

        60年代中期,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了各向同性的3K微波背景輻射,宇觀上物理客體分斷續的天球和連續輻射得到普遍認可,愛因斯坦說的“真空不空”被證實。在微觀領域,“量子場論給出的基本圖象是:全空間充滿著相互作用著的各種不同的場;場的基態是真空,激發態表現為粒子”[3-387]。即可知物理客體確實是兩個系統:一個是用質量和時空描述的經驗世界,一個是用能量和位形描述的無形世界。易傳中關于道和器的分類沒有錯,二者都是真實的存在物。

        承認物理客體分為兩類,同時派生出兩個問題:宇宙的結構究竟怎樣?兩類客體間如何作用?對西方學者來說,這兩個問題完全屬于始料未及,華夏先賢在2千年前就已經有了較成熟的見解。接下來先討論基礎物理學理論中的錯謬及產生的根源。

        質量、電量和能量是基礎物理學中用以量度物質、電荷和能多少的三個重要概念,即此可知物理學不只研究物質,長期以來只分析物質不分析能量是一大失誤。很早就弄清了光、熱都是電磁波,卻沒有認真考慮過物質和電磁波是不是同類客體,通常所說的能量即指電磁波而言。雖說巴里·派克已明確指出:“電磁波會離開振動電荷進入空間,因而開創了一個獨立的存在”,并沒有引起學界的重視。“質量不過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即使靜止物體也有儲備在質量中的能量”,也明確告訴我們,質量和能量不應該屬于同類物理客體。

        質量是對物質多少的量度,其載體叫物體;電量是對電荷多少的量度,其載體是帶電粒子;能量的載體是什么?因為質量、電量和能量都不是物理客體本身,所指皆為非實存因素。故而物理學根本就不研究物質,而物質本來就無法研究,跟無法品嘗“水果”(類概念)的滋味同理。

        推論1、物理客體分兩個系統:一個是用質量和時空描述的有形世界,這類客體的基本量度是質量;一個是用能量和位形描述的無形世界,其基本量度是能量。經典物理和量子理論分別適用于不同系統,不應該將它們混為一談。

        “能”這個名詞會造成一種假象:“‘能’是物質以外的某種東西,是加到物質里面去的某種東西”。這種觀點很值得商榷。遙控裝置發出電磁波,衛星就會改變姿態;物體吸收熱能溫度升高,放出熱能溫度降低。都足以證明“能”確實可以在物體中自由出入,如果要說經驗世界中的物體具有質量,無形系統的物理客體具有能量,可能就正好說中了客觀真實。

        說“能(即運動)”,“熱在差不多兩個世紀內被看做特殊的神秘的物質,而不是被看做普遍物質的運動形式”;認為“熱之唯動說”應該取代熱素說,又不得不承認“被熱素說所統治的物理學卻發現了一系列非常重

        要的熱學定律”,如此難以自圓其說的諸多矛盾,就因為把熱素改稱熱能,已經統統化為烏有。一言以蔽之,質量只能量度經驗世界的物體,能量是無形世界傳遞的振動波;既可以被物體吸收,又可以被放出;物體同時將在溫度、形態、結構和狀態等不同方面呈現出變化。比如冰吸收能量將變成水,進而還可以變成氣,就是盡人皆知的實例。推論2、經驗世界所有的運動和變化,都是無形世界功能的顯示,即能量是引起世間萬物運動變化的總根源。

        將物理客體分為兩類,是不是囿于對《周易》的偏愛做出的牽強比附,下文圍繞以太公案和時間、空間看看愛因斯坦持何種見解。

        19世紀之前,以太在西方被認為是傳遞光、電的介質;19世紀末邁克爾遜—莫雷實驗測出地球相對以太速度為0,物理學界公認由之判定以太并不存在。本世紀初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時引入光速不變原理,沒有涉及以太是否存在,不少人都說愛氏是拋棄以太存在之后創立了該理論。1920年愛因斯坦在一次講演中卻說,依據廣義相對論,“沒有以太的空間是不可思議的”,“但是這種以太又不能認為具有重量媒質所有的那些性質,也不可以認為它是由某些其運動可被追隨的粒子所組成的,而且也不可能把運動概念應用于它”[6-112]。這里所描述的以太,基本上就相當于道、無和氣。

        目前有些人認為應該恢復以太學說,有些干脆就把“真空”說成是傳遞光、電的介質,這就涉及到不空的真空中的物理客體究竟是什么,要害要于必須承認還有半個宇宙長期被忽略了。愛因基坦在場方程中發現了“真空不空”,彭齊亞斯用儀器測出廣袤的宇宙空域存在著連續輻射,該用什么概念稱呼并不重要,不可思議的是二千年前老子就對之作出非常精當的描述:“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

        天津大學黃乘規教授從標準和非標準分析兩個領域都證明“空間是不可分割的連續統”。科學觀測和數學論證都證明了老子是正確的。海森伯的矩陣理論和杰弗里·丘的“靴袢假設”,所描述的都是那半個宇宙的狀況。

        到底應該如何理解愛氏描寫的以太,涉及到時間和空間究竟是什么,最后的一句已經包含著時空概念不再適用于以太的意思。時隔32年,他在《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淺說》英譯本15版的序言中補充說:“時間—空間未必是一種可以認為離開物理實在的實際客體而獨立存在的東西。物理客體不是在空間之中,而是這些客體有著空間的廣延性(重點號為原文所有)。這樣,‘空虛空間’這概念就失去了它的意義”[6-112]。顯而易見這種有著空間廣延性的客體,絕對不是指經驗世界中的物體。可惜的是在沒有講清這種“物理實在的實際客體”究竟是什么之前,他就不得不帶著深沉的困惑離開了人世。

        我們只想在上述引文中補充一句:這些客體還有時間的持續性。如此即可以成就愛因斯坦的業績:愛氏“開創了”半個宇宙,那半個宇宙的客體具有空間的廣延性和時間的持續性。假設其最小單元為普朗克子h,用時間T(周期)量度即是能量(h/T),用長度λ(波長)量度即是動量(h/λ);正是那半個宇宙的能量和動量,決定和改變著經驗世界中物體的結構、狀態及其運動變化。通常都說“愛因斯坦的場方程可以用來確定宇宙的整體結構,是現代宇宙學的出發點”[1-160]。一般的解釋是“物質不僅決定了周圍空間的結構,而且反過來也受其環境影響”[1-171];“物質和能量要使時空向其自身彎曲”[7-60]。實際情況則是,那半個宇宙能量的聚集形成彎曲時空,彎曲時空決定著物體的運行;并非是“物質”使時空彎曲,反過來又決定自己的運動。不立足于兩系統相互作用,場方程永遠不可能得到正確解釋,現在的那種解釋根本無法排除物質(以彎曲時空為中介)作用于自己之嫌。

        以日心說為基礎的開普勒三定律屬于開放的動態模式,行星軌道與星體質量無關,由橢圓半長軸立方和公轉周期平方(即彎曲時空R /T )決定,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切線力去平衡所謂的恒星引力。要找第一推動者,就是那半個宇宙的物理客體,第一推動即來源于特定的時空組合(R /T )。以地心說為基礎的牛頓引力定律屬于封閉的靜態模式,其間起關鍵作用的引力勢亦是時空組合(l /t )。二者的差異僅在于,適用于開放系統的是環形時間—周期,適用于封閉系統的是人為設定的線性時間,即時間之矢。哪種理論更貼近于自然的真實,明眼人一看便知。

        推論3、時間和空間不是真實的存在,是量度那半個宇宙客體的概念構架,正象用質量和電量量度經驗世界的客體一樣,所指都不是物理實在本身。

        推論4、愛因斯坦開創的那半個宇宙是分裂、組合、再分裂、再組合的動態網絡;正是它和經驗世界中分立的客體相互作用、和諧互補,保證了一體化宇宙具有動態有機的活性。

        小結:易傳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分類是正確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判斷,說中了一體化宇宙動態網絡的真實狀況和作用機制。現代科學的新發現雖說和這種理論吻合得很好,要使當前的諸多悖論冰釋,需要做許多梳理工作,首先應該把立足于經驗世界解釋那半個宇宙現象的“鏡像”理論倒過來。因為那半個宇宙只能從動態意義上,用過程和相互關聯的術語描述,幾千年來定格在人類頭腦中的卻是機械世界觀的決定論框架。

        三、易經新說

        易經包括用于卜筮的八卦、六十四卦及卦辭、爻辭等內容,這里不討論具體的應用,或是否科學、準與不準等問題,只討論數字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综合网站 | 日本精品网站在线 | 亚洲国产日韩人妖另类 | 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2020 | 在线中文字幕有码中文 | 在线国产日韩欧美播放精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