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傳統文化進課堂教學案例范文

        傳統文化進課堂教學案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統文化進課堂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傳統文化進課堂教學案例

        第1篇:傳統文化進課堂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藝術教育 傳承 地方優秀文化 途徑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個由來已久的話題,也是國家常抓不懈的一項工作,2010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在中小學開展創建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活動的通知》指出:“將中華優秀傳統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把中華優秀傳統藝術納入藝術課程課堂教學和課外藝術活動中,努力建設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要在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與社區文化建設相結合,開發利用當地社會文化藝術資源,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校本課程和傳統藝術項目”。作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學校藝術教育,中小學藝術教育除了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開發創造性發展潛能,提升創造力;關注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文化資源,拓展藝術視野,提高整體素質,促進人際交往、情感溝通及和諧社會的構建。還承擔了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地方文化藝術既是中華文化的有機構成,又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把它們繼承和延續下去,對于保存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潮汕文化是以現在的潮州、汕頭、揭陽和汕尾四市為主,由講潮州話的民系所創造的一種屬于漢文化的地域性亞文化。1、以“開放融合。兼取互補、博采眾長、為我所用”為其突出特征。潮汕地區民間藝術源遠流長,如花似錦,馳名中外。其中潮劇、潮州音樂、潮繡、木雕聞名遐邇,潮汕民間的花燈、嵌瓷、香包、泥塑、剪紙、首飾等,都富有地方特色,馳名中處,成為民間不可或缺的裝飾品和時節應用品。汕頭市澄海區有著濃厚的潮汕民間文化藝術氛圍和數量眾多的地方藝術門類。近年來,澄海區中小學在利用潮汕地方藝術資源拓展藝術教育渠道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自1999年12月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市)”后,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成績斐然。2、2010年澄海區教育局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澄海實驗學校和蓮下中心小學2012年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特色學校,澄海實驗學校小學2011年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另有四所學校被廣東省教育廳確定為廣東省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經過多年的探索,澄海區各中小學在如何通過有效途徑傳承地方優秀文化藝術資源方面,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 編寫以地方藝術為主體的校本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教材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在中小學藝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所使用的教材應適合中小學生的年齡和心智狀況,如果在校本教材中融入他們熟悉的地方文化資源無疑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澄海區中小學藝術課校本教材的編寫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

        澄海位于廣東省東部潮汕平原的韓江入海口,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置縣,后幾經易制,2003年成為澄海區,隸汕頭市,現有面積402.5平方公里,人口75萬(2008年)。在澄海民間,保存了大量具有濃厚潮汕文化特色的藝術門類,主要有:潮劇、潮州大鑼鼓、絲弦樂,潮汕童謠、方言歌、版畫,剪紙、紗丁、抽紗、嵌瓷、燈謎、香包藝術等,還有極具澄海地方特色的西門的蜈蚣舞、永新的鰲魚舞、隆都的西頭鵝舞等動物舞蹈。這些地方民俗文化、民俗風情的藝術門類,富有強勁的生命力,為澄海學校藝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后盾。

        近年來,澄海中小學通過對潮汕民間藝術的調查、收集、整理和歸類,根據學校自身辦學特色引進了大量民間藝術教育資源,并經過教學實踐形成了眾多的教學案例,成為地方、校本教材建設的雛形。如澄海實驗學校的《少兒潮劇演唱基礎訓練》、《潮劇欣賞基礎》、《潮語語音與合唱訓練》、《潮汕動物舞蹈欣賞及訓練》等音樂課校本教材,《潮汕兒童版畫教程》等美術類校本教材,《硬筆書法》、《書法楷書訓練》等書法藝術校本教材。又如建陽小學,通過對眾多教學案例的整理、提煉,編寫了《藝術教育校本教材資源包》,內容涵蓋《潮汕童謠歌》、《潮汕民俗歌》、《潮汕鑼鼓》、《潮劇行當》,《潮劇欣賞》等。再如華僑小學的《木刻版畫教材》等。

        在教學中運地方藝術教材,可使學生對民族民間藝術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把一些有較高藝術性的以民族民間藝術為素材創作的藝術作品和經過改編的民族民間藝術作品介紹給學生,可使學生認識到民族民間藝術是當地文化的組成部分,從而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民間藝術的情感,增強學生維護、發揚光大民族民間藝術的責任心和民族自豪感。這種情感意識會對繼承和發展民族民間藝術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鄉土藝術具有濃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通過學習鄉土藝術教材,可加深學生對家鄉的風土民情,民俗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對培養學生熱愛家鄉與熱愛家鄉的教育事業有著特殊的輻射作用。

        二、 開展富有鄉土氣息的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師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掌握藝術知識和技能、認識藝術世界的過程。澄海區的藝術教師們會在音樂課堂上有意識地加強介紹潮樂、潮劇、潮曲的特色和技巧,師生有時還會進行即興表演。例如,樹礎小學的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先選擇《天烏烏》、《桃花過渡》這樣一些有吸引力的歌曲、短劇,讓學生欣賞,然后利用《客鳥聲客客》、《新編桃花過渡》等地方音樂素材進行示唱、演奏、表演等形式進行教學。在美術課上,他們會介紹澄海作為“版畫之鄉”的文化歷史,使教學內容具有地方性和實踐性,使課堂教學更為生動。在教學方式上,他們根據教材的基本內容,進行“經典引導”與“鄉土滲透”相結合的方式,走出了一條把現行國家教材與鄉土教材進行高度整合的成功之路:例如,澄海區建陽小學在音樂課教學過程中,進行了現行教材與鄉土教材融合的大膽嘗試,他們以現行教材作為教學的基本線索和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師生們把從周邊社區采集來的音樂素材引進課堂,并對曲調節奏、歌詞進行規范,對內容、形式進行修改、整合,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師生的創造力,經過這些年的實踐和探索,他們共整理出校本教材8個資源包;蓮下中心小學的古箏隊在各種比賽中以演奏潮箏曲而大獲成功,這得力于該校音樂教師對古箏的創造性教學,他們既遵循古箏演奏的一般規律,又改進了潮箏演奏技藝,編配新的潮箏曲;實驗學校教師則安排了一定數量和一定課時的潮州音樂教學,課余時間則加強潮樂的集體訓練;萊蕪中學把當地工藝美術引進了美術的課堂教學,如絲網版畫、羊毛編織、民間玩具等地方工藝美術,均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至為關鍵,他們的藝術素養直接關系到文化傳承的效果。澄海區現有中小學藝術科教師大多受過系統、規范的高等藝術教育,又主要來自潮汕地區,自幼受潮汕文化熏陶,對利用潮汕文化資源進行藝術教學有著天然的優勢。近些年來,澄海區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視中小學藝術教育在傳承地方文化中的作用,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音樂、潮劇、澄海燈謎,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蜈蚣舞等為主要傳承項目,重點突出蜈蚣舞、潮州大鑼鼓、澄海版畫的傳承,為此加強了對中小學藝術科教師的地方藝術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把一批本地民間藝人、藝術家被請進校園,為全區中小學藝術科教師舉辦潮汕地區音樂、曲藝、美術工藝以及其它藝術門類的講座。

        學校藝術教育將地方傳統民間藝術引入課堂后將有助于學生具體生動地感受家鄉的政治、文化、經濟、歷史傳統等方面的變遷,增強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大力推進地方藝術進課堂,營造校本藝術教學的濃厚氣息,在家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中體驗生活、升華情感,提高其參與社會生活的素質和能力,這才是教育之根本所在。非物質文化的保護越來越受到各級各地政府的重視,讓優秀的地方藝術內容走進課堂確實不失為對民間藝術傳承和保護的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

        三、 創建極具地方特色的課外興趣活動

        課外藝術活動是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適當地開展課外藝術活動,對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發展能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澄海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文化昌明,民間藝術活動非常活躍。民間藝人隊伍龐大,業余藝術團體遍布城鄉。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業余劇社(團)最多時全縣達到60多個,大量新舊劇目上演。澄海還享有全國“民族民間藝術(版畫)之鄉”、“民族民間藝術(燈謎)之鄉”的美譽,產生了大批優秀的民間藝術作品。

        在澄海這樣一塊具有濃厚地方藝術氛圍的土地上,中小學生開展課外藝術活動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澄海區中小學校組建了大量業余課外興趣小組,每所學校至少有5個以上的興趣組活動,大部分學生能夠得到學習的機會。這些課外藝術活動既符合藝術教育的普遍規律,又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十分符合當地農村學校的藝術教學現狀。例如,澄海區教育局自2003年來,堅持每年舉行學生潮劇演唱比賽,參賽選手眾多,為潮劇事業的發展挖掘了一批批新苗;華僑小學課外藝術活動以版畫見長,幾年來先后出版了學生版畫作品集《大師的畫》、《太陽花》,美術作品集《心靈的畫》,五十多件學生作品發表于各級刊物或收集于畫冊;建陽小學經過多年的研究實驗,形成了鮮明的“引進潮汕音樂教育,服務社區文化建設”的辦學特色,潮汕民間藝術在該校開展活躍,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涌現出一批潮藝愛好者,他們多次參加當地重大節日晚會,為當地的文化生活建設貢獻了力量;澄海實驗小學以“傳承潮汕地區優秀文化藝術”為課題,積極探索自制的具有潮州音樂特色韻味的“豎吹竹笛”進入課堂,將澄海動物舞蹈和潮州鑼鼓引入課堂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該校自編地方舞蹈、自創潮語童聲合唱節目、鼓勵學生創作反映澄海地域特色的美術作品,連續四屆參加國、省、市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取得了兩個全國一等獎,四個省一等獎的佳績;蓮下中心小學將潮汕兒童版畫和書法引入課堂和課外興趣小組,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努力,在全國第四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一舉取得了一個全國一等獎,五個全省一等獎的佳績。

        一直以來,許多散落于群眾中的傳統優秀的潮汕民間文化藝術,由于受地方方言的局限,使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興趣越來越少,許多民間優秀藝術都面臨著后繼乏人的危機,更有一些民間音樂己經到了“人走歌息,人去藝絕”的程度。澄海區傳承優秀地方藝術從中小學抓起,筆者認為,此舉善莫大焉,值得提倡。地方藝術是當地文化土壤中的一枝奇葩,優秀藝術的傳承是文化傳承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民族民間藝術是一個民族地域的標志,積極將地方優秀文化藝術引入學校課外興趣活動,是讓地方文化藝術資源得到傳承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澄海區中小學將地方文化藝術資源納入到中小學藝術教育教學中,通過編寫以地方藝術為主體的校本教材、開展富有鄉土氣息的課堂教學、創建極具地方特色的課外興趣活動三個方面,從而使學校傳承地方優秀文化在途徑方面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鏈條。藝術不僅能夠把祖祖輩輩創造和流傳下來的藝術形式保存下來,傳遞下去,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愛家鄉、愛故土的健康情感,同時引領青少年學生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養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促進青少年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當然,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認識傳統民族民間文化,喜歡,感興趣,才有傳承弘揚的可能。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努力,才可以實現。家庭要發揮引導作用,青少年時期是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形成時期,家人在與孩子的言談交流過程中,有意識地將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一點一滴講給孩子聽,教給孩子學,引導青少年認識傳統文化,這對青少年的傳統民族文化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校應當發揮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諸如聘請民間知名藝人,在課外或課內擔任藝術輔導員,開設民族民俗文化知識講座或課程等,這是地方優秀傳統藝術能走進校園、走進課堂的關鍵。教育、文化等政府相關部門應當發揮職能作用,整合社會資源,建設文化公益設施如博物館、文化館、書畫院、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聯合社區、村居加強傳統民族文化藝術教育基地建設,創造一個展示認識傳統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圍,這是地方優秀藝術得以傳承下去的重要保障。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地域文化有它的局限性,地方藝術往往比較質樸,因此,我們應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和人文素養,用一種世界的眼光,既能走進地方藝術的殿堂,又能擺脫它的局限,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藝術資源中的優秀成果更好地為學校藝術教育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澄海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澄海縣志[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

        [2]林倫倫、吳勤生主編.潮汕文化大觀[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1

        [3]黃挺.《潮汕文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第2篇:傳統文化進課堂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高中音樂 課堂教學 策略運用

        音樂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精華,是人民思想情感表達的方式,是增強人們精神交流與溝通的橋梁。高中音樂教育是音樂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中學生理解音樂、欣賞音樂的主要途徑,在高中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高中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國是一個重視音樂,有著深厚音樂文化底蘊和發展史的國度,是一個尊重樂教,了解音樂價值的民族,如果沒有了自己的音樂,就仿佛沒有了國魂,沒有了構成生命意義、文化意義的高等價值。音樂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而在當前音樂教育被邊緣化的今天,如何在高中音樂教育中,發揮音樂的教育功能,如何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上,讓45分鐘的課堂繽紛多彩,讓音樂真正的觸動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精神品質,成了高中音樂教育普遍關注的問題。而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之上,因此對高中音樂教師而言,要充分發揮運音樂的教育功能,就必須制定好的教學策略。下文將對幾個常用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一、從精神層面著手,提高學生音樂素養

        如前所述,音樂是人類精神的體現,是生命的交響曲。人不能沒有音樂,音樂從古至今都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追求理想,追求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徑。一個具備較高音樂素養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都會以平和的心去面對各種挫折,把人生和學習的坎坷當成一個個跳躍的音符,當作音樂的高低音調,當作音樂那快慢、張弛有度的旋律,這是一種精神高度。同時,對于大部分高中學生而言,高考是他們人生所面臨的重大壓力,隨之而來的是家庭的壓力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在重壓之下,學生的心靈感到疲憊那就在所難免了。而音樂正是緩解人緊張情緒,是疏導人心理壓力的有效武器。因此,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到音樂這兩方面的作用,并抓住這一特點,從人格精神的高度對學生進音樂教育,將音樂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發揮出來。如可以以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為教學案例。我們都知道貝多芬是音樂天才,但是也是命運坎坷,但是憑借著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執著,對生命的熱愛和執著,他毅然面對命運的安排,以堅強的意志去面對生活的挫折。而這正是音樂教育的本質,即讓人的心靈感動,讓人的精神得到升華。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由欣賞,然后雜志音樂中思考,思考人生的真諦。同時,要求學生發表個人感言,闡述自己對《命運交響曲》的理解,并談談音樂對人精神的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的精神層面得到很好的教育,發揮出音樂的教育功能。

        二、從音樂與表演的關系著手,提高學生音樂理解能力

        音樂,是拿來欣賞的。音樂是聽覺的享受,是感覺的升華。但是,我們也不要忽略了音樂行為。音樂,不僅僅是一個個看不見的音符,同時也是實實在在的行為。任何音樂,都是從生活出發,以生活為源泉的,沒有生活資料,也就沒有音樂內涵。因此,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欣賞音樂,還需要對音樂背后的生活內涵進行挖掘和闡釋。高中音樂教育也應該從欣賞著手,挖掘音樂與生活的關系,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還原生活的原貌,即將音樂與表演結合起來,讓學生把從音樂聲中感受到的生活場景展現出來。通過音樂與表演的聯系,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音樂,更好的深入音樂,從中得到更多的體會。還是以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為教學案例。在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分組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體驗到的音樂內涵和精神,進行相應的表演。以《命運交響曲》為音樂背景,學生隨音樂的節奏進行舞蹈表演,將樂曲中那震撼人心的旋律,以行為舞蹈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樣學生在進行舞蹈的同時,也可以融入音樂節奏中,更能理解其中的精神內涵。

        三、從音樂與影視的關系著手,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音樂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音樂與影視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而作為高中音樂教師,為了更好的將音樂的抽象性具體化,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體驗到音樂的精神內涵,可以通過影視片段播放的方式,來增強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音樂既是無形的,也是有形的。把音樂的抽象性和具體性進行結合,是教師闡述音樂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學的有效策略。如在介紹我國各地的特色音樂時,教師可以把相關的影視作為教學輔助資料,讓學生通過影視片斷中的音樂,結合影視畫面,來感受音樂的本質。如在學習高亢的西北腔時,教師可以把《黃土地》等影視片斷作為材料,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西北地區的音樂特質,抓住音樂的本質。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進行積極的引導,不能讓畫面取代了音樂,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四、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

        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首先可通過對樂譜的分析、對比,做引導性、示范性的剖析音樂元素及內在結構,并為學生建立某個想象的空間或設定一個聯想的范圍。這樣,便于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音樂音響的形象特點、領悟音樂情感內涵,并有助于豐富他們對音樂的表現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假設根據四種三和弦的音響色彩差異,將四種三和弦比喻為四季,以便于學生對于三和弦的感知從抽象到具象,最終到達“想象”的境界。對于高中生來說,帶著這樣的“想象”來進行音樂學習、表演甚至創作等行為,較有利于他們更加準確地掌握并使用這四種三和弦。筆者認為,像這樣具有想象性、引導性的音響色彩分析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是培養音樂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這一手段的應用強調了邏輯智能――音樂分析能力的作用,它是培養音樂感知能力的基礎。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分析能力,才能對音樂表象進行拆分、肢解,了解樂思、樂匯的進行規律,理解音樂內在的含義,并對其形成聯覺、加以想象。這樣,十分有助于學生建立敏銳的音樂感知能力。

        總之,高中音樂在高中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教育也是培育學生多方面思想品質的重要途徑。而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將音樂的教育功能完全發揮出來,因此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探索多種教學策略,以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和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第3篇:傳統文化進課堂教學案例范文

        一、精心營造“靜”的校園環境,為培養創新人才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在靜態的環境建設上,學校堅持因地制宜、全面規劃、精心打造與合理布局并重。

        1. 不斷完善學校基礎設施,大力加強校園基礎建設,為打造幽雅的精致型校園,搞好校園文化的硬件建設奠定基礎。

        近三年來,在廣州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2000余萬元,盡力完善學校基礎設施,極大限度地開發校園基礎建設,使學校的環境更適合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加強了校容校貌、功能室實驗室、教學多媒體以及其它基礎建設建設。

        2. 根據現有的校園建筑布局,學校致力于顯性的校園文化建設,精心打造了以傳承文化為中心的系列“精品文化景點”,發揮“靜態”校園環境的文化熏陶作用。如:以“修身明禮,文化育人”為主題的校道文化景點;以“尚德崇信,興業負責”為主題的勵志文化景點;以“厚積薄發,探索世界”為主題的園林式景點;以“思接千載,放眼未來”為主題的校園雕塑景點;以學校傳統為主題的“鐵一中學”校名鐫刻景點。校園內隨處可見的園林壁畫景點引導師生去探索自然、探究知識,一處處雕塑景點有如一顆顆明珠閃耀著和諧奮進的光芒。

        3. 在校園環境建設上,堅持“開發學校的辦學潛能,促進內涵發展”的理念,打破常規模式,變封閉式地理園、生物園為開放式地理園、生物園,在設計上,將學科特點與人文性、知識性融為一體。如開放式地理園在供休憩的石臺上增設了“中國地形圖模型”,石臺周圍環繞12個石凳,石凳上分別鐫刻十二天干(生肖),在師生閑話談笑之時增添了探索的樂趣;在園林之間修建了各地特色民居微縮景觀模型,使師生在欣賞園林風光時不知不覺地汲取了人文地理知識;地理園中還有各種地質模型,二十四小時開放,方便師生隨時進行學習、探究和實踐。開放式生物園更是與校園綠化相結合,因地制宜地建成杜鵑園、蕨類園、陰生植物園、桃李園、藥園等,散建于校園各個角落。學校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每一個角落,在大家熟知的領域挖掘出新的教育資源,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為寬闊的空間,在優美的環境熏陶中使每一個角落都成為學生進行學習、探究、實踐的園地。

        二、大力加強“動”態的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探索創新人才培養途徑

        1. 傳承文化,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為培養創新人才具有豐厚文化底蘊加強學校傳統文化教育。

        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及學校的實際情況,明確了“管理高效益、師資高水平、教育高質量、學生高素質”的現代化發展型學校的辦學目標以及“打造品學兼優、才藝兼備的現展型人才”的育人目標。

        總結辦學經驗,形成辦學理念:在基礎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學校要抵御沖擊,不斷發展,破浪前行,必須依靠正確的辦學思想和先進的辦學理念的導引,這是學校發展的靈魂與命脈。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開發潛能,促進發展”的辦學理念。

        加強輿論建設,形成優良校風:學校十分重視輿論文化的建設,努力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五十多年鐵路企業辦學的歷程,使學校在企業“嚴格進取、高效優質”的“火車頭文化”和校訓“勤奮、文明、健美、創新”的熏陶下,形成了嚴謹崇實、協作奉獻、追求卓越的傳統精神,形成“文明、守禮、和諧、向上”的校風,“嚴謹、奉獻、高效、優質”的教風和“立志、勤奮、求實、探究”的學風。

        2. 優化課程,扎實推進課改,為培養創新人才開辟了更廣闊的天地。

        按照國家和省市課程改革的總體要求,堅持“穩妥、扎實”與“創新、靈活”相結合的原則,構建了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核心課程與校本課程、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相互依托,開放、多元、選擇三結合的課程體系,并制訂了分級目標實施計劃,保證了新課改的扎實推進。在此基礎上,我們充分發掘課程資源,高度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成立了專項課題組,有計劃、有步驟地自主開發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利用”已進行了五年研究并進入結題階段,形、綜合、藝術、活動、校園文化五大系列,集結并出版了《載著理想飛翔》《走進鐵一感悟文化》兩本校本教材。

        3. 聚焦課堂,開展教學模式探索,為培養創新人才探索多種教育形式和方法。

        學校把課改的著力點放在課堂,高度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求教師做到“三個結合”“四個精心”。進行了“五步教學課型”、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自主探索課型”和“靈活整合,同題異教”的單元教學課型等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實驗。經過幾年努力,學校在有效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方面已取得了突出成效,涌現了許多優秀的教學案例,杜莉等一批教師的觀摩課分別獲得全國、省、市新課程優秀課評比一等獎,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應。

        4. 延伸課外,堅持開展豐富多彩、卓有成效的系列實踐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探索為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途徑。

        以研究性學習為契機開展激活學生的探究能力的活動。目前,學校的研究性學習小組已由最初的56個發展到現在的117個,覆蓋了高中階段各學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批課題和項目在省市獲獎。

        第4篇:傳統文化進課堂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 碩士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H1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97(2014)02-0013-03

        基金項目:哈爾濱師范大學“中國文化傳播研究基地”資助;2011年度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對外漢語視域下的語言實踐與地域文化體驗創新模式研究”(11D060)的成果。

        作者簡介:李國慧(1971―),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及漢語國際教育研究。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于2007年設立,當時只有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25所高校被作為試點培養單位,2009年擴大到了63所高校。這個專業是在加快漢語國際推廣,解決漢語師資匱乏的背景下產生的,還是個新興事物,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可借鑒的經驗不多。我們認為,不斷調整課程體系建設、優化課程設置是建設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的核心問題。

        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的學科定位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是與國際漢語教師職業相銜接的專業學位,是一個具有高度綜合性的前沿專業。在學科建設上它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它集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文化學等多重學科的屬性于一體;在課程設置上也具有綜合性,既要突出實踐技能操作,又不能放松理論探討研究;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更具有綜合性,要培養具有熟練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技能和良好文化傳播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適應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勝任多種教學任務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專門人才。[1]為了推進漢語國際化,使漢語盡快走向世界,必須加強漢語師資建設,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在這些環節中,課程建設是關鍵。

        二、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課程體系的構架趨向

        雖然我國在專業碩士的培養及課程建設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還是不難發現很多專業碩士的培養模式還囿于學術碩士的培養方案。比如,很多高校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的培養模式幾乎完全等同于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的培養方式,缺乏實踐性、技能性。基于上述原因,我們認為課程體系的構建趨向應該有以下幾方面:

        (一)教學理念體現開放性

        現階段我國教育的發展戰略由對外漢語教學轉向全面的漢語國際教育工作,重心也由把外國人“請進來”學習漢語轉變為“走出去”推廣漢語。這就要求我們在人才培養上應具有開放性的思維,反映在課程建設上要靈活多樣,具有創新性,不能生搬對外漢語的教學模式。在國內教授漢語和走出國門講授漢語完全是兩個概念,社會環境、教學環境、語言環境都不同。國外教學對象學習動機復雜多樣,需求也多元化。[2]這就要求我們打開思路,讓我們的學習者在知識儲備方面、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及技能操作方面做充分的準備,而不僅僅是只掌握漢語知識。

        (二)內容組合注重知識性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招生主要面向對外漢語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外語專業等一些文科專業的本科生,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理工科學生。因而生源復雜,學生的綜合素質、知識結構差異很大,這就給我們的培養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3]因此豐富學習者的知識儲備尤為重要,知識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兩大方面。

        1.理論知識。強化學生的理論意識,培養理論素養,將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術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梳理整合,轉化為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的教學成果,推動教學模式更新,提高教學的科學性。[4]

        2.教學知識。包括與教學相關的語言知識、中華文化知識、二語習得知識等,拓寬學習者的思路,完善學習者的知識結構,為今后走上講臺做充足的準備。[5]

        (三)課程設置強化技能性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畢業后將作為國際漢語教師在世界范圍內教授漢語并傳播中國文化,因此在技能上必然要求嚴格。除了要具備一般漢語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外,要精通兩門以上外語,還要具有在異域文化背景下推介中國語言文化的組織協調能力,以及與人溝通合作的素質,更要學會比如剪紙、制中國結、打太極拳等技能。這些能力素質的具備需要完善的課程體系來支撐。

        (四)體系構建突顯實踐性

        教學實踐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培養時限一般是兩年(也有少數高校是三年),其中有一年的時間是實習,通過實踐才能更好地獲得全面的技能。

        (五)整體設計突出跨文化意識

        作為國際漢語教師,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博曉中國的歷史和現狀。在文化傳播上我們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核心部分,比如仁者愛人、厚德載物等人文精神以及勤儉、孝道等傳統美德。更要傳播當代文化,讓世界了解當代中國的發展與強大。但這些文化因素的傳播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跨文化意識,這樣在異域文化背景下,本著、入鄉隨俗、溝通協作的原則,才不會造成尷尬甚至發生沖突。

        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課程體系的構架思路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復合型人才,因而課程設置要突出整體性、系統性、針對性、實用性的特點。通過幾年的摸索,我們總結出了一些培養經驗,梳理并整合了課程體系,我們認為:“四大模塊 + 一大環節”的課程體系構架思路是比較科學的。具體來說,“四大模塊”是指:預備課程模塊、核心課程模塊、延展課程模塊、操練課程模塊;“一大環節”指實踐環節。以預備課程為先導,核心課程為基干,操練課程為側翼,延展課程為補充,加上有效的實踐環節,將使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科體系向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一)預備課程模塊

        這一模塊以漢語及文化知識為主線,兼顧外語課程,開設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古代文學、中華文化、當代中國概況、英語等課程。這些課程是學習者本科階段學過的內容,在此基礎上細化知識點,比如現代漢語課將細化出四個板塊:語音、語法、詞匯、漢字,并拓展出一些與漢語國際教學相關聯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夯實語言基礎。

        (二)核心課程模塊

        主要開設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方法論、第二語言習得概論、跨文化交際學、外語教育心理學、漢外語言對比研究、漢語語言要素教學、漢語分技能設課教學等課程。在這一模塊中,學習者將系統學語習得與語言教學的基本理論和概念,探討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和結果;同時學習者還會獲得跨文化交際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解決跨文化交際中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種種困惑,培養學習者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避免在交際的過程中發生沖突和障礙;另外學習者還會有針對性地掌握語言要素及各種課型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為課堂教學實踐做好準備。

        (三)延展課程模塊

        主要開設外國留學生漢語習得偏誤分析、漢語教材與教學資源、現代教育技術與語言教學、國外中小學教育專題、漢語國際推廣專題、教學設計與課堂管理等課程。在本模塊中,學習者將系統學習偏誤分析理論,通過對不同國籍留學生偏誤實例的研究,增強預測偏誤、識別偏誤、糾正偏誤的能力;并在漢語國際推廣背景下,研究困擾孔子學院的漢語教材瓶頸問題,探討漢語教材編寫的國際視野、教材資源的共享與整合;還將研究如何將現代教育技術完美融合到教學中去。

        (四)操練課程模塊

        在這一模塊中,主要開設課堂觀察與實踐、漢語課堂教學案例分析與研究、教學調查與分析、教學測試與評估、中華文化才藝展示等課程。主要以課堂教學活動為依托,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者反復觀摩不同課型的教學示范錄像,了解課堂教學的規律和程序,對課堂教學的某些環節進行反復模擬、操練,并對教學活動加以調查分析,協助任課教師進行考試命題,更重要的是對中華傳統才藝,比如剪紙、制中國結、太極拳、篆刻、書法、民樂等進行訓練,為今后開展課外活動做好準備。

        (五)實踐環節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在讀期間,約有一年的實踐期,有一部分學生通過“漢辦”的考試,被派遣到國外的中小學或孔子學院任志愿者,但大多數在國內實習。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實踐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觀摩見習期。走進留學生課堂,觀摩優秀對外漢語教師課堂教學過程。聽課前由導師布置聽課要求,包括先了解教學對象的基本情況、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等;聽課時認真做好詳細記錄;聽課后整理筆記,并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寫出“聽課筆記”,評析課堂教學的優缺點。

        第二階段:模擬試講期。通過前一階段對不同課型的觀摩之后,學生對教學有了一定的體會和感悟。由導師選定試講內容,指導教案的撰寫,學生分組試講,先由學生自評,然后導師評議,個別環節導師做示范。

        第三階段:頂崗實習期。一部分學生通過“漢辦”擇優考試或是校際交流,去海外頂崗實習;另一部分學生留在學校或聯系其他高校及教學機構,在國內頂崗實習。雖然實習對他們來說有一定的壓力,但卻是對他們所學知識和掌握技能的考驗。頂崗實習期間要和導師保持聯系,每月至少做三次書面匯報,借以把握學生的實習狀況。

        學生在實踐環節始終不離導師的視線,導師要充分發揮有效監管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R].2007,(10).

        [2]許嘉璐,石鋟.關于漢語國際教育熱點問題的訪談[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3]楊金華.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實踐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2).

        第5篇:傳統文化進課堂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自主互助學習型語文課堂 意義 策略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知識與技能,并且需要培養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更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與價值觀,因而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構建互助學習課堂正是對于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三維目標的具體實現方式。筆者在分析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語文課堂的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一些具體策略,包括培養學生對于文學的興趣與情感、培養自主制定學習計劃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以及開展探究性教學等,以期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語文課堂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中,最強調的就是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學習,其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與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表現學生課堂主體的重要方式。

        (一) 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語文課堂,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語文課堂是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方式。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激發學生自主戶主學習的重要手段。通常來看,人一旦對某件事物產生了興趣,其就會發自內心的去探索與學習,因而興趣的培養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目標。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從而讓學習能力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感受到學習的魅力,從而在知識與能力的獲得中得到自我價值的認可,這對于學生建立超越自我、激發學習動力有著重要意義。

        (二) 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語文課堂,能夠突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中,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這一觀念不斷被強調。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語文課堂,是突顯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方式。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承擔引導者的角色,而學生則是課堂的主體,其主導作用不斷被增強。傳統的課堂中,教師是課堂主導,學生只能夠接受“填鴨式”教學,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極大的阻礙。而將傳統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激發學生的自主互助學習能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課程的樂趣,正是學生主體地位不斷強化的體現。

        (三) 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語文課堂是新課程標準落實的表現

        新課程標準不僅要求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要求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先學后教。而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正是符合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教學方式。通過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構建,學生的主體性與個性都能夠得到極大的增強,通過分層教學、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能夠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從而讓學生能夠依據自我學習興趣與水平進行個性化教學與眼神,通過合作學習來彌補自身的不足。

        二、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語文課堂的具體策略

        (一) 培養學生對于文學的興趣與情感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學生發自內心的對文學產生興趣,對文學產生情感,才能夠真正的建立起學生對于語文課程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因而,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語文課堂,首先需要建立起學生對于文學的興趣與情感。例如在學習《為你打開一扇門》時,教師讓學生通過誦讀來感受文學的魅力,并且逐步了解社會與自然,這對于學生智慧、情感、價值觀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通^《為你打開一扇門》,讓學生們初步對文學建立起興趣,還可以通過《往事依依》與《十三歲的際遇》等,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于文學的熱愛與興趣。例如《十三歲的際遇》,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們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在剛剛進入學校的心境,可以采用創設情境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們感受考進北大的激動的心情,根據課文中作者的視角與心情去體驗作者的心境,從而讓學生們了解課文中學生的純潔、專注、自由與生機,最終深刻理解“我沒有忘記我的誓言”這句課文中心句,明確把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對于文學的興趣的目標。再如在學習詩歌《春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小組朗誦,通過動作或是表情來還原詩人當時憂國憂民的情感,從而讓學生們身臨其境的感受詩人的偉大愛國情懷。

        (二) 培養學生自主制定學習計劃與目標的能力

        其次,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制定學習計劃與目標的能力。當前,突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其主動學習能力,激發其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是新課程標準的核心要求,而培養學生自主制定學習計劃與目標正是自主學習的基礎。在新課程二期改革中,學習目標更加的細化具體,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這是人本理念的滲透,更注重每一個學生的整體發展。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的不是一個學生,而是幾十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個性與態度,因而激發學生自主互助學習能力,讓學生們依據自身的特點制定學習計劃與目標,顯得更有效率。

        第一,引導學生根據自身能力薄弱點制定目標。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對于自身知識結構掌握的薄弱環節是比較清楚的,因而教師可以在一定的指導下讓學生針對自身薄弱環節進行學習計劃與目標的制定。例如有些學生對于現代文學中人物描寫知識點比較薄弱,因而在學習人物描寫極為出彩的文章時,就需要將這一方面作為自身學習計劃的重點方向,諸如魯迅的《故鄉》與《孔乙己》,其對于人物描寫極為生動形象,就是學生重點關注的方向。

        第二,在學生制定學習計劃與目標時,教師要盡可能的予以指導與訓練。例如在學習《變色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課程目標,即體會小說主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重點把握人物的性格,學生在學習之后,就可以對《變色龍》這篇文章中的主要人物進行性格與形象分析,從而深化小說主題,掌握現實主義小說鑒賞的基本能力。

        第三,讓學生能夠依據學期目標與單元目標制定自身的學習計劃與目標,學期目標與單元目標是資深教育者對于語文教學的深刻認識結合新課程標準而制定的目標,其具有更強的普遍性,學生則需要根據自身的個性將普遍的目標具體化,從而制定出最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目標。

        (三) 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進入初中階段,語文學習中離不開更多的閱讀積累,因而培養學生自主互助學習能力,也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厚積而后薄發,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基礎,也是寫作能力的基礎,少了閱讀的積累,語文素養的培養就成了無米之炊,無源之水。因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進一步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同時,在閱讀中,需要讓讓學生有意識的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從而讓閱讀更加有針對性。例如在學習《幽徑悲劇》時,教師可以提出相應的問題,“作者在寫藤蘿之美之前,為何要用大量的篇幅書寫幽徑?”再如在學習《阿里山紀行》時,教師可以提問,“作者為何要寫出雷劈過的神木?”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章,從而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文章脈絡,然后引發學生的思考與討論,再依托合作小組討論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從而在培養自主閱讀能力的同時加深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四)開展探究性教學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在課堂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因而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程中的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學習,從而有的放矢,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孔乙己》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孔乙己的原型嗎?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有沒有見過孔乙己類似的人物?”通過一些問題的創設,讓學生們聯系生活實際的同時自主深入研讀文本,從而了解孔乙己人物形象。這樣一來,學生們就能夠很容易了解孔乙己是當時那個時代的悲劇人物。再如在學習《醉翁亭記》時,教師也可以提出一些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們解答,“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針對這一句課文,教師可以提問:“通常情況下,負者因為背負著東西,因而會感到疲憊而需要歇息,而行者在行走過程中看到各種各樣的美景時,則情不自禁的唱歌,但原文卻是正好相反,‘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若是將其改動一下,改稱‘負者休于樹,行者歌于途’行不行?”通過這個疑問,學生們依據上下文理解之后,就會很容易明白出現這種相反的情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醉翁亭的美景,正是看到了醉翁亭的美景,才會出現負者忘卻了疲憊而歌,行者忘卻了趕路而坐下欣賞美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斷采用新穎的問題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文本的核心思想,從而提高探究性教學的效率。

        三.結語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是對新課程標準改革要求的深化與落實,也是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以人為本”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更需要教師不斷革新自身教學方式,開展更多教學探索,從而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來不斷激發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其語文能力與素養的全面提高。

        第6篇:傳統文化進課堂教學案例范文

        摘要:目前建筑施工專業培養的人才應是具有綜合職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在教學中主要通過兩個方面進行嘗試,一是以文化課程學為載體,從課程設置、教學模塊、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培養生綜合素養,二是以技能訓練為突破,從技能訓練項目、訓練原則、評價等方面進行探索,培養學生專業能力。

        關鍵詞 :復合型;綜合素養;專業能力

        21世紀是處在信息時代的知識經濟社會,對于建筑施工人才的需求產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用人單位在引進人才時除了有學歷要求,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市場需求導致勞動分工出現單一工種向復合工種的轉變,技術進步也要求學生應具有綜合職業發展的潛力1。并且目前職校畢業生就業面向主要是一些民營的建筑施工單位,規模小,工程項目的人員配備往往不夠齊全,因此對建筑施工人員的要求不僅僅是某個單一的材料員、質檢員、安全員等,還要具備在工程實施中的技術指導、組織管理能力和較強的溝通能力。因此對建筑施工專業培養的人才,既要訓練學生形成扎實的專業技能,又要培養學生靈活的適應能力、創新能力、表述能力和一定的組織管理才能。對學生而言,對社會和崗位的適應能力以及在其從事的工作中能否獨當一面,將對其能否順利就業及未來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作為職業教育工作者,必須“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改革教學方法和管理機制,強化學生技能訓練。”2。現代職業教育應培養學生轉變擇業觀念,具有不斷適應勞動力市場變化的能力,這就要求教育者樹立通才培養觀念,擴大學生視野,建立開放的科技和人文結合的知識體系。積極尋找與人文學科結合,努力拓寬人才培養途徑。怎樣培養復合型建筑施工人才,作為承載主要教育職能的學校一直都在努力地探索。我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在教學中也在不斷地嘗試,以下就是我們的一些做法。

        一、以文化課程為載體,培養生綜合素養

        1.增加傳統文化課程,提升專業審美品位

        職業類學校的教學,一般是以技能教學為主線的,但是技能教學不能是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全部,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才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我們選擇增設傳統文化課程如音樂、美術欣賞、建筑藝術等,通過這些課程的設置,提高學生的專業審美品位。讓學生感受到建造建筑物如同在雕琢一件件藝術品,帶著創造美的心態從事建筑施工,將會使學生產生崇高的職業自豪感。

        2.設置特色教學模塊,提高專業學習能力

        大多數職業學校現在都非常注重技能的教學,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也相對文化課、專業理論課要多,比如我們學校實踐與理論教學的時間比為6:4。理論學習時間縮短,就更加強調理論教學的效率,強調教學的針對性。所以我校文化課與專業課教師針對本校環境因素和學生學習實際的需求,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在文化教學中嵌入專業教學,既不失文化課教學的獨立個性,又能使文化素養和專業技能同步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語文中設置了六個教學模塊,分別是:古代建筑篇、地方經典建筑篇、西方建筑篇、走近建筑大師篇、建筑勵志篇、建筑文言文篇;在數學中設置了八個教學模塊:走進建筑中的數學、建筑中的數學美、磁磚鋪貼中的數學、建筑制圖中的數學、建筑測量中的數學、建筑施工中的數學、拱形中的數學、施工決策中的方案優化;英語中設置了三個教學模塊,分別是建筑材料篇、建筑構件篇、建筑施工篇。

        在語、數、英學科設置與建筑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其目的就是讓文化課為專業課做鋪墊,以期能夠更加順暢地進行專業教學,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又因為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也使學生能以發展的眼光、變通的思維來學習學科知識,提高學生專業學習能力。

        3.創新文化課堂教學模式,營造專業學習氛圍

        建筑物的建造過程是多專業、多工種的協調、溝通的過程,作為在施工現場的技術人員,既要領會設計意圖,將設計要求轉化為施工組織要求,又要指導建筑工人進行施工。因此建立多層次的交流渠道是建筑施工專業培養具有良好溝通、組織管理等綜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由于我國職業教育受普通教育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顛倒了現代教育理念中的師生關系,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核心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協調。特別是文化課,應摒棄只注重課堂講解的單一模式,配合專業課,利用建筑專業的實訓設施、設備,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給學生營造交流、協作和創新的學習氛圍。

        ⑴“雙師一課”教學法。雙師一課教學法,這里是指由文化課老師和專業課老師就涉及到與文化和專業相關內容的章節,共同備課,共同完成某一章節的教學任務。這種雙師一課的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的文化課與專業課相分離的做法,突出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應用性、綜合性、實踐性和創新性。雙師打造的課堂氛圍,更有利于達到學生能力與素質同步培養的目的。

        ⑵建筑情境教學法。建筑情境教學法是將課程的教學過程安置在一個模擬的、特定的與建筑相關的場景之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學生的演練,在仿真提煉、愉悅寬松的施工場景中達到教學目標。如數學課教學,可以緊扣專業課程,在講到平面圖形的鑲嵌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在建筑施工實訓室進行,插入瓷磚的鋪設這個情境,在鋪設的過程中講解相應的數學知識。這些做法讓學生在實習現場或車間,學練做相結合,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⑶工程案例教學法。工程案例教學法是為了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選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審理和討論,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我校為了形成建筑工程施工專業的教學特色,營造專業學習的氛圍,在文化課教學案例的選取上,是以工程案例為主。如在語文課上對于語言運用的分析是選取建筑工程合同作為案例;數學中的方案決策這一部分的教學,就著重進行“施工方案的決策”進行教學,運用實際工程中的典型案例——建造一圓錐形倉庫用于存儲,怎樣的方案在技術、經濟上才算是最優決策。利用文化課知識解析實際工程建設的案例中,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以技能訓練為突破,培養學生專業能力

        技能訓練是建筑工程施工專業教學的重要環節,有利于提高理論教學效果,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操作技能,鍛煉學生的意志,促進其身心發展,為其將來參加工作做好準備。我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在技能訓練方面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1.設置技能訓練項目,提高技能訓練的針對性

        按照建筑工程施工企業人才的需求以及學校辦學定位和實際情況,設置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訓練項目,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我校職業技能培養設置操作類和技術類兩個模塊(見表1),模擬建筑工程施工的對象、內容、手段、產品及組織,構建仿真的施工環境,使理論教學與職業技能培養相互交叉,形成整體,既傳播理論知識,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職業技能項目的設置遵循職業成長和認知學習規律,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入手逐步向綜合知識、專業技能延伸,通過系統化、過程性的培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形成技能。

        2.設定技能訓練原則,提高技能訓練的科學性

        要想通過技能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就必須堅持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遵循技能訓練過程的客觀規律,然后根據規律去確定技能訓練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然后依據這些基本原則進行技能訓練,使得技能訓練更具有科學性。

        ⑴操作技能培養標準化。建筑行業對一線技術工人的需求量大,而技術工人的操作熟練程度直接影響著建筑產品的生產效率,操作的規范性又關乎建筑產品的質量,所以在職業技能培養中應注重標準化、規范性的訓練,并努力使其成為學生的自覺意識和思維。為此,我校操作類職業技能培養形成如下培養機制:①聘請校外專業人員示范標準操作的過程,并制作視頻,供學生反復觀摩學習;②制作每道工序的操作標準卡貼在工位上,卡片上注明操作方法和要求,學生按工序標準卡要求進行操作;③根據學生操作中的問題,教師進行指導,多次循環訓練,強化訓練。

        ⑵專業能力培養綜合化。建筑產品生產具有不可復制性等特殊性,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不僅僅要求技術工人操作規范化、標準化,還要求技術工人在施工過程中實現知識遷移和綜合運用。這就要求本專業在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溝通應變、綜合運用等能力的培養。如我校施工員職業技能訓練設置三項內容:①施工方案編制,提供多種工程資料,學生根據工程資料搜集本地材料、機械及施工技術資料,綜合分析考慮后,編制該建筑工程施工的可行性方案,著重培養學生的資料收集和靈活運用能力;②工程事故分析與處理,提供工程事故案例,學生分析事故原因,制訂解決方案,模擬與發包方、設計方、監理方等方面的協調情境,并由學生利用PPT等方式匯報,旨在培養學生的溝通與應變能力;③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學生分組成立協作小組,綜合運用識讀施工圖、計算工程量、調配材料、機械和勞動力等知識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包括進度安排、施工協調等等,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和協調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3.建立職業技能評價機制,提高技能訓練的實效性

        通過職業技能訓練評價,可以檢驗技能訓練的效果,促進師生研究技能訓練的方法,提高技能訓練的成績。所以適合的職業技能評價機制也很重要。

        ⑴組織技能競賽。為了檢驗進行職業技能訓練的成效,并提高師生進行技能訓練的熱情,我校每學期都會開展“技能月”活動,在技能月中組織各類技能展示活動、技能比賽,讓所有學生都有展示自己職業技能的機會,同時選拔技能突出的學生參加市級及以上各級各類比賽。使學生通過比賽檢驗自己的技能訓練效果,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習興趣,獲得職業能力。

        ⑵組織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為了使學生的技能訓練成果得到更好的體現,我校安排學生參加勞動部門、建設主管部門組織的考工及資料員、造價員、施工員等考試,學生可以獲得各類職業資格證書,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也提升了學生在職業崗位上的競爭力。

        復合型建筑施工專業人才培養是建筑工程施工專業教學的重要使命,是進行人力資源開發、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學生就業的重要舉措。必須從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規律出發,進一步提高認識,努力開創人才培養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生存與發展:能力本位的現代教學思想的基點[J].職教論壇,1996(2).

        第7篇:傳統文化進課堂教學案例范文

        二、四則教學案例中的“異”

        “同課異構”的“異”,是指教師面對具體的教學環境和教學對象采取相應的教學設計并付諸實施的過程。因教師所面臨的對象和環境不同,他們在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存在差異,主要體現在:教學形式不同、教學方法不同、教學手段不同、教學過程不同等。

        邱曉雯老師針對本校學生喜愛剪紙并熟悉這種藝術形式的實際,采取了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學習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協作探究和自主學習的習慣,知識的學習更為深入。其教學過程為:欣賞交流(自主認知)一自主探究(初步學習)—欣賞了解(新知)一比較鑒賞(掌握新知)—拓展升華,即先學、后講、再練的順序。整個過程中還借助了“小老師”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開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強調學生自我糾錯和自我調控能力的培養。這種設計,要求教師課前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為學生課堂學習創造充分的條件。課堂高度開放的特點,也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課堂組織調控能力。

        劉敏超老師根據本校學生缺乏對傳統剪紙藝術知識了解的實際,設計了“感受一實踐—感受”的教學過程,在實踐環節即技法的學習上,以教材中的剪紙女孩為例,教師運用由簡到難、層層遞進和多種探究方式并存的教學方法進行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究,掌握剪紙藝術的基本方法。

        郭璐老師在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上與邱曉雯老師比較接近,都是小組合作形式,也都是分組教學,但因學生的基礎不同(農村學校,生源以農村學生為主,基礎較為薄弱),在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上有所不同。郭老師按照“欣賞一發現—探索—創造一展示”的順序展開教學,選擇了學習難度稍低的中國傳統剪紙藝術中的對稱式剪法,要求學生用此法制作剪紙花邊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設置了一塊紙板,將各種動物剪紙作品貼在其中,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王慧榮老師在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上也是以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形式展開的,但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卻有所不同。王老師課前為學生準備了多種折法的折剪成品(圖案相同),請學生嘗試著把手中的成品還原成折疊狀態,從而去發現相同圖案的不同折法,學習的范圍更加明確,目標更加清晰。在教學方法上運用了對比法,在反向思維的推理過程中,運用正反例子進行解析,訓練了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這充分體現了教師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而評選“剪紙小能手”環節的設計,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更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將課堂推向。

        從這四則教學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四位老師在整體教學設計中手法各異,但是都能根據具體的學情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這正好又應了一句中國古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總之,“同課異構”是教師進行教學探索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展示自己教學思想和成果的舞臺,對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優化課堂結構、變革學生學習方式起到了促進作用,提高了課堂效率,也為豐富教學資源、進一步創新課堂教學提供了更闊的空間。

        教學方案一

        執教:邱曉雯

        海口市第九小學

        學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有著70年歷史的名校,也是省級示范學校,師資力量好,辦學規范,學生素質較高,教學設備較完善。學生動手能力、自學能力普遍較強。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通過一、二年級學過的撕紙、剪紙練習,對剪紙這種形式已十分熟悉,也很喜愛。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課本上的范例步驟圖,教師都會讓學生自己探究完成。學生已習慣這種學習方式,也形成了自主學習的意識,他們不但看得懂步驟圖,能自主探究掌握要領,還能夠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基本不需要老師教授。老師需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去探究新的知識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本課教材上安排了幾種不同的剪紙方法,如對稱剪人物、寶塔,折角剪窗花、團花、蝴蝶,不對稱剪各種動物等。這幾種折剪法相對簡單,學生通過看范圖已能自己掌握。但本課有一范例是采用“四折剪”的手法剪出“囍”,難度相對較大,它要求學生在四折剪的基礎上,保持骨點“相互連接”剪出相連的“囍”。我以此作為本課主要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更清晰地把握四折剪相連的要領,引導學生自創有個性符號的“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自學自探對稱紋樣、折角剪、不對稱剪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四折剪的基本結構及特征,掌握多種剪“囍”字的方法和步驟。

        過程與方法:能運用“相互連接”四折剪的方法;剪出裝飾性的“囍”;初步懂得剪紙藝術的形式法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設計不同的“囍”,增強對剪紙的興趣和創新意識;通過“囍”的設計和剪刻,提高動手能力、創意表現能力;培養對民間剪紙藝術的熱愛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在自學四折剪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鞏固四折剪“相互連接”、不脫離分散的要點,學會剪出有符號裝飾的“囍”圖案。

        難點:能折、剪出有創意符號的“囍”式樣。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PPT課件,搜集婚慶新房飾有大量剪紙的視頻與民間剪紙藝術的視頻和圖片資料;準備剪刀、彩色紙、漿糊等。

        學生分成6人一小組,每個小組自選一個小組長。教學過程

        一、相互欣賞 自主認知

        1.為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自主學習習慣,教師提前布置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對照課本范例,自學對稱剪、不對稱剪和折角剪,把完成的作品帶來學校相互欣賞,并比較誰剪得又多又漂亮,誰掌握了課本上三種剪紙的基本技巧,誰的手巧、刀工整齊、制作精細。

        2.以小組為單位,相互欣賞本組同學剪的圖案。(人物、窗花、喜字等)

        要求每個學生把自己最得意的一件作品貼在小組展示區,教師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給大家。同學之間自評或互評這些作品好在哪里。教師從學生的作品與講述中,幫助學生歸納對稱剪與不對稱剪、折角剪的要領。

        【設計意圖】學生充分探究后,教師需要給學生搭建一個發展個性、展示才華的舞臺。師生在交流中智慧碰撞,思維啟迪。

        二、自主探究嘗試四折剪

        1.教師選擇一名對照課本正確剪出“囍”字的同學,請他做小老師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并介紹“囍”字的基本折、剪法。

        2.老師提問:怎樣折剪才能剪出“囍”?怎樣折、剪能讓“囍”不斷開?(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小結四折剪的要領并示范:對折剪只需對折一次,四折剪需要對折兩次。在寫好的“喜”字上找對有中軸線的地方,所畫的圖案不能剪斷,有了骨點的相連,才能剪對相連的“囍”。

        【設計意圖】通過先學后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小組為單位評價作品,能讓所有學生參與并暢所欲言,學生之間相互幫助,提高掌握知識的效率。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知識要點,能使學生更準確地理解重點內容,并從中獲得成功感。

        三、欣賞視頻了解新知

        1教師提問:剪紙有什么作用?什么時候人們最喜歡貼上鮮艷的剪紙圖案?它一般裝飾在什么地方?(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2.播放視頻,讓學生通過短片了解剪紙知識,并在觀看中思考以下問題:剪紙有哪些題材?紅白之間表現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樣?

        多媒體播放視頻短片:在熱鬧的鞭炮聲與歡快的音樂聲中,一對新人與親朋進入喜慶新房,富有個性的大紅的“囍”字以及各類吉祥寓意的剪紙,裝飾在房間雪白的墻上、窗戶上、床頭上、被子上。

        觀看短片之后,教師向學生介紹剪紙的概念、來源及作用:剪紙,又叫窗花,是用剪刀將紙剪出各種各樣的圖案,是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這項古老的傳統有1000多年的歷史。我國紙的發明是在兩漢時代,在此之前,人們是用薄片材料,如金箔、皮革、絹帛、樹葉等,采用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到了漢代,紙的發明促使了真正意義上的剪紙的形成。而紙張是一種很容易霉爛的材料,在我國西北地區天干少雨,氣候干燥,紙張不易霉爛,因此,在我國西北地區民間剪紙的運用更為廣泛。不過無論大江南北,我們中國的民俗中,逢年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都喜歡把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雪白的墻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門上、燈籠上,將節日的氣氛渲染得更加濃郁喜慶。

        3.通過短片引導學生歸納剪紙的題材:書法、人物、動物、植物、綜合等。

        4.通過PPT圖片引導學生歸納剪紙表現手法:陰刻、陽刻、陰陽結合等。

        四、揭示課題明確任務

        1.教師導語:一對新人結婚時必不可少的一件裝飾物就是大紅的“囍”字,從短片上我們看到了許多風趣好看的“囍”字,而不僅僅是課本上簡單的“囍”字的基本剪法,今天我們就學剪更豐富、更有趣的“囍”字。

        2.出示課題:剪剪樂——學剪雙“囍”。

        【設計意圖】通過婚禮新房裝飾視頻短片引入新知,為學生創設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學習新知的問題情境,再次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帶著問題去欣賞、去思考。

        五、比較鑒賞掌握新知

        1通過PPT指導學生觀察各種裝飾“囍”字。提問:這些“囍”字的筆畫、圖案都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小結:有動物裝飾,也有植物裝飾;筆畫有方的線條,也有圓線條;有的“囍”字里的“口”是方形,而有的卻變成了心形;等等。

        2.教師給學生參考三種折、剪“囍”字的方法步驟圖,引導學生找出規律,啟發學生打開思維,自主創新,并附教師提供的參考圖案。(圖1至圖3)

        【設計意圖】圖案參考是一種思維方式,又是解決知識重難點的一種直觀、有效的方法,學生受到啟發,動手興趣得以激發。

        六、實踐創作共享成果

        1分小組開始創作,小組成員有的參考老師提供的圖案,也有的自創折剪方法。

        完成的作品再一次貼在小組展示區。

        2.作品展示與評價:

        評價中以“比一比誰設計的‘囍’最新穎?誰剪的刀口最精細?誰的進步最大?”為標準。用發展的方式評價學生的作品,以人文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共同探討作品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對作品精益求精,體現出本節課評價的發展性和人性化。

        【設計意圖】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展示交流。展示時,教師進入每一個小組進行引導和點評,以鼓勵為主。最后以小組為單位把所有的作品貼在教室墻面,全體學生課后得以繼續交流、欣賞,突出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

        七、課堂小結 拓展升華

        本節課的升華是讓學生欣賞圖片并思考“除了彩色紙,生活中還有哪些廢舊材料可以裁剪出藝術品并裝飾我們的生活?”學生自由發言,將課堂延伸到生活中,拓展到課外。

        教師結束語:今天,同學們通過自己靈巧的雙手學會了折、剪富有個性的“囍”。以后家里的親戚遇到結婚喜事,你們就可以利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去幫助他們裝扮美麗的新房,把我們的智慧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樣的藝術品比去外面買有意義得多,讓我們繼承祖國傳統的剪紙藝術,用我們的雙手把生活裝扮得更加美好。

        教學方案二

        執教:劉敏超

        海口市英才小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民間剪紙藝術的特點和制作方法,學會運用剪紙的基本技法設計創作剪紙作品,進一步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認知,探索感知,實踐體會,拓展延伸,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喚起對民間剪紙藝術的熱愛,在感受古今勞動人民高超技藝的同時培養民族自豪感。學情分析

        我校位于海口市美舍河河畔,是海口市一級小學。海南省的民間傳統文化以黎族、苗族傳統文化為代表,其中,黎族織錦、黎族手工制陶、騎樓建筑等民間藝術文化匕特色鮮明。本校學生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中,雖然了解一些傳統藝術,但也僅限于本地民間傳統藝術。因民間傳統剪紙藝術所處地域的獨特陛,本校學生缺乏對傳統剪紙藝術知識的了解。但本學段的學生樂于動手,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因此,可運用民間剪紙藝術操作性強的特點,加深學生對于民間剪紙傳統藝術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剪紙技法創作剪紙作品的能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剪紙的基本特點,學習剪紙藝術的常見的造型裝飾手法,提高學生創造性地設計剪紙作品的能力。

        難點:剪紙紋樣的連接性與完整性。教學準備

        教師:教師制作的教學課件,搜集剪紙藝術的相關圖片資料,播放課件的多媒體設備,剪紙常用工具,如剪刀、彩色紙和筆,以及展示學生作品用的展示板。

        學生:課前學習與本課題相關的資料,剪紙用的剪刀、彩色紙、筆等基本工具。教學過程

        一、問題探究導人新課

        小學中段學生的探究欲望非常強烈。教師抓住學生此時的年齡特點,用提問的方式導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很快地進入到本課教學情境中。教師在出示一間新房的圖片過程中,及時提出問題。

        問題1:過春節搬新家,新家空蕩蕩,如何讓新家更加喜慶,更有濃郁的過年氛圍呢?

        問題2:墻上該怎么辦?窗戶上該貼什么?

        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興趣被激發,積極出謀劃策后,教師進一步完善圖片,導入新課:同學們真能干,幫老師想到了用剪紙裝飾,讓房間瞬間變得喜慶、熱鬧起來了,看來剪紙藝術真是魅力無窮呀!

        二、圖片初賞 揭示課題

        美術是造型藝術,它訴諸人的視覺。所以,教師選擇一些有趣的、有視覺沖擊力的剪紙作品,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欣賞多張剪紙藝術圖片的環節,也是信息輸入的最好時機。此時,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去欣賞和觀察剪紙形式的多樣性,會讓欣賞環節更加有意義,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剪紙藝術的價值與魅力。圖片配以文字敘述(剪紙,又叫做窗花。剪紙是漢族傳統的民間工藝,這種民俗藝術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農村的節日風俗有著密切關系,逢年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把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雪白的墻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門上、燈籠上等,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濃郁喜慶),使學生加深對本課知識點的理解和對民間剪紙藝術的認識,并順勢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同走人第13課《剪剪樂》,共同學習剪紙藝術,感受它帶給我們的樂趣!

        三、層層探究創作作品

        教師有效地利用課程資源——教材,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剪紙藝術經歷了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它所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要想讓小學生很好地掌握符合他們本身年齡特點的內容,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來對剪紙作品類型進行整合和歸納,使學生更全面、更準確地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剪出有趣的剪紙作品,以教材中的“剪紙女孩”為例,教師運用層層遞進、層層探究、由易到難、抽絲剝繭、多種探究方式并存的教學方法進行引導,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去探究、去掌握剪紙藝術。首先,初步探究如何剪出女孩的外形輪廓(對折);接著,探究女孩身上的紋樣特點(鋸齒紋、柳葉紋);然后,進一步自主探究如何剪出女孩的外形、剪出身上的花紋?并請一位學生嘗試操作(折、剪、畫),而學生在嘗試操作環節遇到難點,也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會在教師引導和同學互助的環節中迎刃而解;最后,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觀察探究多種剪紙紋樣,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運用多種紋樣(鋸齒紋、月牙紋、魚鱗紋、漩渦紋、云紋)來進行剪紙創作。

        創新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源源不斷的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成了課改的重點,因此,教師一改以往講授者的角色,以引領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快樂、輕松、有效地掌握剪紙藝術的構圖方法、造型特點、紋樣種類等內容,然后繼續欣賞一組不對稱剪紙作品,開拓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為他們創作出有趣的、獨特的剪紙作品做好充分的鋪墊。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觀賞者,還是指導者、點撥者……

        四、展示交流感悟提高

        俗話說,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了讓孩子們百花齊放,教師不僅要創設情境,給學生搭建展示作品的平臺,為學生提供交流思想的機會,還應積極指導學生如何欣賞作品、如何評價作品、如何表達觀點等,進一步正確引導學生在展示交流環節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展示自我,互相學習,交流觀點,感悟藝術,提高能力。而學生在表達對剪紙作品的評價時,教師應給予及時的引導;學生在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時,教師應給予鼓勵性評價;學生有精彩表現之處時,教師應給予由衷的贊美和肯定。

        五、作品欣賞拓展升華

        對于小學生來講,復雜的民間傳統剪紙圖案較難理解,民間傳統藝術的宏觀意義難以領會。所以,設計欣賞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的剪紙藝術作品的延伸環節,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剪紙藝術魅力的同時,也能更好地傳承與發揚了民間剪紙藝術。最后,教師以小結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大膽創作:“瞧,你們創作出了這么多精美的圖案,真令人佩服!今天,同學們欣賞了部分中國民間剪紙作品,感受了剪紙的無窮魅力,也了解了剪紙的基本知識。老師相信,今后同學們不僅能夠剪出有個性的作品,更能從中感受美、發現美,并大膽地去創作美,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美。”

        教育的延伸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最后,提示學生踏著輕盈的步伐,帶走桌上的物品,恢復教室的整潔,爭做講文明的學生。

        教學方案三

        執教:郭璐

        海口市海燕小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了解民間傳統剪紙藝術的工具、方法以及常用剪紙符號。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掌握剪紙中對稱式的剪法,學會用對稱式剪法制作剪紙花邊作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到我國民間傳統剪紙藝術的博大精深,熱愛民間藝術;感受到民間剪紙藝術家技藝的精湛,激發學習剪紙的興趣;在制作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獲得成就感。

        學情分析

        我校屬于農村學校,一直以來都沒有開設校本課程,生源以農村家庭的子女為主,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美術學習不太關注,學生只在課堂上才能接觸到剪紙藝術。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在正確引導他們使用剪刀之后,選擇使用探索發現、研究討論、嘗試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我國民間傳統剪紙藝術。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我國民間傳統剪紙藝術;采用對稱式剪法制作剪紙花邊作品。

        難點:對稱式剪紙花邊的折紙方法;保持剪紙花邊作品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教學準備

        教師:教師制作的課件、多媒體播放設備、剪刀、彩色紙、膠水、作品展示架、教師剪紙范作等。

        學生:課前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彩色紙、固體膠、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感受導人課題

        本課是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學生對我國民間傳統藝術知之甚少,因此在上課前教師讓學生搜集了剪紙的相關知識:剪紙的用途、剪紙工具以及制作步驟、剪紙符號、對稱法以及均衡法。

        欣賞我國民間傳統剪紙作品,教師提問:你們見過這些作品嗎?你們知道它們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嗎?(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總結:我們的民間藝術家用一把剪刀、一張紙創造出了許許多多不同題材、花紋甚至造型的剪紙作品。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國民間傳統剪紙藝術世界,感受它的多姿多彩!(揭示課題)

        二、發現奧秘激發興趣

        “新課標”指出:教師的“教”要立足于學生的“學”,使每個學生堅信自己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的“學點”。筆者結合三年級學生的求知欲旺盛、對事物有很強烈的好奇心的特點,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觀察研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播放課件,簡單介紹均衡式和對稱式剪紙方法,出示剪紙花邊作品,在欣賞作品的時候提問:有哪位同學知道這屬于哪種剪紙方法?請你們仔細觀察,這漂亮的花邊是怎樣剪出來的?有什么特點?看看誰最先發現這其中的奧秘?由此引出“連續對折”的知識點。

        教師補充:連續對折是沿一條線多次對折,剪后獲得多個相互連接的形象,適用于家具、建筑和服飾等的邊緣裝飾。

        三、大膽嘗試實踐創作

        “新課標”指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動力之一。由于我校三年級的學生對剪刀的使用還不是很熟練,因此,在制作前,教師會講解剪刀的正確使用方法,只有正確使用剪刀才可以保證學生的安全,同時剪出紙邊整齊、連續的作品。之后,再讓學生先嘗試制作剪紙花邊:一名學生失敗;第二名學生在師生共同總結的基礎上進行修改,雖然不完美但較之前的作品已有很大進步;當第三名學生吸取失敗經驗并加以改進之后,作品已經可以基本保證連續性與完整性了。同時注意,當這三名學生在講臺上制作時,其余同學也被要求在座位上對照著進行嘗試制作。這樣,可以保證學生同步學習,不至于造成作業時出現有學生完全不懂的情況。

        在學生通過嘗試初步掌握剪紙的基本方法后,教師示范剪植物、人物、動物等形象,并要求學生仔細觀察。

        此環節設計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利用觀察、比較的方法,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加深對立體形象進行簡化、符號化的剪紙技藝的理解與掌握。 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教師選擇采用兩次作業進行制作:第一次作業,只需要剪好外輪廓即可;第二次作業,為了進一步豐富作品內容,課件展示簡單的剪紙符號(紋樣)并示范制作帶有花紋的作品,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創作出更多不同造型的花邊圖案。

        四、展示作品提升技藝

        學生剪好的作品可以貼在相應的紙板上,貼的過程也是對學生構圖和審美的一種考驗。紙板造型有:衣服、建筑、包包等,通過剪紙花邊與造型紙板的結合,可以創造出新的作品,更加彰顯個性與創意。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鼓勵、喚醒和鼓舞。”評價對于一節課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學生互評和師評,更設立了“最佳創意”“最佳設計師”“最美建筑”等獎項鼓勵學生。在生生互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汲取他人精華擯棄自己的不足,教師的評價可以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信。

        五、課后拓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榮耀,并不僅僅是課堂上的展示與所獲得的表揚,更多是在課后。有了連續剪紙知識與制作經驗,可以嘗試其他的對稱式剪法。鼓勵學生回家后嘗試制作,把作品拍成照片帶到學校,供大家欣賞、學習,還可以成為下一節剪紙課的“小老師”。

        教學方案四

        執教:王慧榮

        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運用剪紙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紙作品。

        過程與方法:在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培養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民間剪紙藝術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培養熱愛民間剪紙藝術、傳承與發揚民間藝術的熱情。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三年級是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過渡階段,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本著“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剪紙的基本技法,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及動手能力。 難點:掌握保持剪紙圖形連接性和完整性方法。

        教學準備

        PPT課件、剪紙成品、常規美術用具等。

        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動漫激趣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激勵,在本課的導入環節,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剪紙形象的卡通片,來營造學習的氛圍。教師引導學生去發現卡通形象與平時卡通片中的不同,使學生能直觀地感受到剪紙造型的藝術魅力,從而引出本課課題——《剪剪樂》。

        教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進入剪紙的快樂世界吧!

        (課件出示課題)

        二、介紹歷史探究方法

        用一組剪紙圖片概述剪紙的發展過程,指出剪紙是我國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各地還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造型特點。但是,總體來說,剪紙的制作方式主要為對稱剪和不對稱剪這兩類。為了把更多時間留給后面的自主學習,教師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來完成對剪紙的初步了解。

        教育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本課以折剪為主要偏重點,為此,設計了“引導啟發、了解方法”這一環節。教師出示為學生準備的多種折法的折剪成品(圖案相同),請學生嘗試著把手中的成品還原成折疊狀態,從而去自主發現相同圖案的不同折法,呈現出來的剪紙成品是不一樣的。再進一步地探究發現剪紙的基本步驟:折—一畫—剪。

        三、合作探究突破難點

        探究可以讓學生之間廣泛交流,還可以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表現欲,使他們的主體作用和個人思想得到尊重。為進一步突破難點“剪紙圖形中的連接性和完整性”,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展開合作探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整理小組觀點。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主動引導并適時給予學生必要的指點。

        具體程序如下:

        1.課件展示折剪失敗和成功的對比圖片資料,提出討論的問題:圖片中的剪紙折法和花紋都一樣,可為什么一個是完整的,而另一個卻是分開的?是哪一步出現了問題?如果要把它制作成一個完整的,在制作時的哪一步我們得格外留心?

        2.讓學生思考:如果由你來剪,你還會加入哪些形狀來豐富這個剪紙圖形呢?

        3.學生組內討論。

        4.討論結束后,組內派代表介紹討論成果,要求自信大方,語言準確,聲音洪亮。教師針對學生的發言進行及時的點評與引導。

        四、創作體驗拓展提高

        當學生了解了制作方法后,需要教師趁熱打鐵,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去進一步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這一環節中,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生創作體驗的同時,課件播放兒童歌曲,為他們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使他們在優美的旋律中打開思路,大膽創造,盡情體驗剪紙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五、展示交流課堂延伸

        第8篇:傳統文化進課堂教學案例范文

        堅持科學發展觀,深入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力推進小學規范化建設,注重內涵發展,堅持軟硬件并舉,面向每一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健康成長。以提高質量為核心,規范管理,凸顯特色,實現二小教育教學質量優質化,內部管理規范化,學校發展特色化。全息學校《尊重潤心 管理于行》的教育辦學理念,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習慣為目標,以“教師好形象,學校正能量”系列活動為抓手,本著德育做實、教學做強、科研做新、工會做活、體育活動有序、后勤安全到位的工作思路做好評價,提升質量。

        二、兩支隊伍建設

        (一)師德師風建設:

        繼續貫徹師德規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廉潔從教,以師能樹師德,以質量促師風。開展“教師好形象,學校正能量”為主題的系列活動,不斷提升二小教師團隊的整體形象。

        (二)干部隊伍建設:

        1、堅持學校工作的整體優質和特色發展相統一,全息體現尊重教育理念。

        2、通過活動提高團隊精神,通過學習提升執行力。堅持每月2次的領導干部政治、業務學習制度。

        3、學期末進行干部工作民主測評,通過測評查找自身不足,改進工作作風與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務意識。

        4、加強黨務公開、校務公開、民主日工作,進一步推進民主建設。

        (三)教師隊伍建設

        1. 以發揮骨干教師作用和青年教師培養為龍頭,整體提升教師群體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拜師活動”、骨干教師同課異構、硬筆書法比賽、粉筆字培訓等多項活動不斷提升業務能力。

        2. 以“明理 啟儒”讀書工程為抓手,開展美文誦讀比賽,夯實教師教育教學基本功。

        3. 加強教師繼續教育的組織和管理,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構建學習型組織,培育專家、學者型教師隊伍。

        4教科研工作扎實推進,專家引領做好“十三五”課題立項工作。

        三、德育工作

        (一)工作目標

        1.強化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過各種教育活動的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師生好形象,二小正能量”的德育目標,使學生學做真、善、美的人。

        (二)工作重點

        1.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2.高度重視養成教育

        3.常規管理常抓不懈

        4.做好融合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結合學校工作重點,全體教師明確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任務,并共同參與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研究,創設“全員育人”的氛圍,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識,注重教學過程中積極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促進和推動學校德育工作開展。

        (1)通過理論學習、經驗交流、專家講座等形式,提高教師德育工作能力。

        (2)加大班主任培訓力度,尤其是年輕班主任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班主任老師的理論水平和管理水平, 達到科學、合法、合情、合理、有效的進行班級管理。

        (3)完善《班主任工作手冊》內容,建立健全評價制度,規范班主任工作。

        (4)開展“高麗營二小最美教師”評選活動,用身邊的先進榜樣感染和帶動全體教師,使德育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2.高度重視養成教育。

        深入開展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依據“三規”的內容,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爭創“星級班”,爭當“二小之星”等活動為載體,積極構建學生“自我管理、榜樣激勵”的機制。加大班級管理、檢查力度,努力達到的我校“三有”、“三不”的要求(即有禮節地講話,有秩序地走路, 有有條理地擺放;垃圾不落地,公物不損壞,資源不浪費)。各年級、各班要根據學生的情況,著重對學生進行以文明禮儀為重點的文明養成教育,逐步養成“文明用語脫口而出,文明行為隨處可見”的好習慣。管理中要注意激發學生內心潛在的真善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勵學生去發現榜樣,學習榜樣,最終成為榜樣。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3.常規管理常抓不懈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調整教學樓內文化宣傳內容,彰顯尊重理念,滲透傳統文化,突出環境育人職能;在改善教室環境的基礎上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力爭讓每個教室做到美化、凈化、綠化、文化,本學期將繼續開展班級文化評比活動。

        (2)利用集會、校會、隊會、晨會等契機,結合展板、櫥窗、專欄、廣播等宣傳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和革命傳統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和責任意識。(本學期升旗儀式安排國旗下講話內容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續由班主任老師宣講)

        (3)深化檢查評比制度。繼續開展 “星級班”評比活動,采取檢查小組天天查,每日反饋,兩周一總結的方式。反饋內容包括(紀律、衛生和路隊),具體總負責人楊志紅老師。檢查評比活動的深入開展,能督促和引導學生樹立良好形象,促進良好班風、校風的形成。

        (4)抓好“三結合”教育,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提升家長、社會對我校的滿意度。

        (5)強化法制、安全教育。2015年是中國法制年,學校會組織學生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牢固樹立遵紀守法的觀念,提高學生的法制及安全意識。

        (6)在尊重理念引領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傳統文化教育,結合我校實際開展“一月一主題”德育教育活動。三月規范教育。四月誠信教育;五月孝敬教育;六月環保教育;七月公德教育。

        (7)深入開展彩虹讀書活動。發揮好我校的“讀書筆記“手冊的作用,利用好“國學誦讀”這個平臺,開展好“圖書漂流”與“好書推薦”的活動,讓學生在書香中浸潤心靈。

        (8)重視《綜合素質評價手冊》,及時總結經驗,充分發揮《手冊》的教育導向作用,促進學生良好習慣持續養成,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9)繼續貫徹落實《順義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工作的意見》,組織1-6年級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六年級學生走進紀念館)。

        (10)與體育課外活動相結合,開設學生喜歡的科技、藝術、體育競技等社團”。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整體素質的提升。

        4.繼續做好融合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認真貫徹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利用我校資源教室優勢,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少數有智力障礙和心理障礙的問題學生,定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設施,開展康復訓練活動。每周定期開放心理咨詢室,做好個案分析和師生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對于個別問題學生,心理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五年級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對學生進行團體性心理輔導,逐漸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四、教學工作

        (一)做好常規工作

        1.規范教師備課管理。

        教案實行抽查與普查相結合,教研組長每周查一次,各段領導每月查一次,開學后第二周開始查閱。參加本校工作5年以內的教師要有手寫教案(所有學科)。結合區常態課視導方案,要求教師每節都要留出5分鐘自測評,領導聽推門課時檢查當堂課的教案。(本學期考研中心要聽所有學科的常態課,當堂量化打分,并查閱當堂課的教案。)學校領導在聽推門課當中如發現教師沒有認真備課,領導可以要求教師將本節課的教案改為手寫教案。每位教師要依據自己的教案上課,思維訓練要有層次、有目的。

        2.規范教師批閱作業管理。

        作業批改要加大平時抽查督導,各位主抓干部每月查一次,每學期學校普查兩次,檢查指導做到“五有”:即有目的、有要求、有記錄、有匯報、有書面小結。作業要有特色作業、個性作業,每班每生必須要有一個課前學習本。教師要及時認真批改作業,做到及時反饋,及時調整,及時改進。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面批,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作業批改要求要統一,字體工整清晰,采用內容和書寫雙級評價等靈活多樣的評價形式,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日常作業必須做到當天的作業當天批改,家庭作業第二天批改。單元測試的批改,可在測試后的第三天之內完成,包括記錄學生成績、分析試卷的情況。每次批改后,必須在作業后寫明批改日期。學生的作文作業每個學生每學期教師要有至少5次批閱,每生必須要有至少一次詳細批閱。作業本寫字要求:一二年級用鉛筆,三、四、五、六年級用鋼筆或碳素筆,不許使用涂改液。做好減負增效的各項要求,積極探索減負不減質,減負更增效的有效途徑,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不許讓學生購買一些教輔材料。

        3.增強教師教學基本功能力。

        充分利用我校現有的市級、區級骨干教師的作用,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教學特點幫助我校年輕教師成長,做好“傳幫帶”的作用,做好專家引領。4月份,在全體區級以上骨干教師(區骨、園丁新星、學科帶頭人、市骨等)中開展同課異構活動,展示課堂教學、課后反思與評價。(見區級具體方案)。本學期我校將在3月下旬采取教研組推薦形式展示課堂教學(每個教研組推薦2人,科任二組三組自愿參加,電教組推薦1人。)

        4.檢驗教師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針對所有學生設計有層次有梯度的練習。要求各班在開學的第二周上交本班的分組名單(根據學生能力平均分成5組),平時各段領導都可以隨時抽出一個年級的一個組進行集中能力展示。一個學期準備小樣本監控3次,監控內容為所學單元內容。由組長負責單元檢測內容與時間安排。本學期將在4月下旬開展校級學科能力展示。分別是一至六年級的數學綜合素質能力展示,一至六年級的英語口語能力展示,三至六年級的語文寫作能力展示,一二年級的看拼音寫詞語能力展示。利用這些展示來促進我校師生的共同發展,給學生創造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自由充分的成長。

        5.加強校本教研管理。

        圍繞區教研室(尊重教師專業自主和學生學習主體性,探索豐富課程內容,優化教與學方式,把握學科課程育人本質,貫徹有質疑、有體驗、有生成、有溫度的課堂理念,構建生命的課堂。)開展教學研究,并結合學校的《尊重型1632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深化。

        校本教研形式主要以尊重型教學模式探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主要活動形式。以新課程標準為導向,運用案例分析、問題解決、調查研究、實踐探索等多種教研活動方式,努力提高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倡導開放式、促進式、學科整合式、針對式教研活動等多種教研形式。結合郜院長“變教為學”的理論開展學校教學特色。

        教研組活動記錄中要有至少兩次的教學模式課堂研討記錄,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要深入教研。參加區教研活動回來的老師要把區里的教材教法要求及時與本組教師進行教研溝通。

        6.加大教學評價力度。

        語文、數學、英語,以平時抽查和期末檢測相結合。平時抽查以各班分好的組進行不定期的檢測,期末檢測以考研中心的質量監控為主。科任學科本學期末將對教師的教學進度完成情況、學生的滿意度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針對下學期的工作做好前期預設。

        7.完善三級課程建設。

        課程設置的多樣性和選擇性保證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我校在推進過程中按課程設置機構明確課程類型并提出實施要求。即國家課程要抓牢,地方課程要抓實,校本課程要抓精,社會實踐要抓活,整體安排要抓穩。從而形成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整體優化、和諧共處、互為補充的“三位一體”尊重育全人課程文化。我們把尊重學生的個性與需求,促進學生全面化發展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目標,在原有《科學與種植》、《快樂ABC》、《飛揚的棒球手》、《眩彩跳繩》等校本課程的基礎上,將社團活動與群體活動相結合,利用每天一小時活動時間開設了一年級《跳繩》、二年級《彩帶操》、三年級《足球》、四年級《空竹》、五年級《太極扇》、六年級《舞龍》校本課程,同時,將社團活動也校本化實施,開設了《管樂團》、《書法》、《繪畫》等課程。從而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從周圍的生活中,現實的社會中去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增進對自我、他人和社會的了解和認識。

        區教研室將開展“我的課程觀”征文活動。貫徹落實市區學科改進意見,學習落實課程標準,立足學科特點,挖掘學科育人價值,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教學實踐智慧。6月份,在學校開展教學案例、教學論文征集的基礎上,擇優推薦到區教研室進行評選,將優秀案例、論文進行宣傳推廣。

        (二)做好信息技術管理工作。

        保證各班多媒體的使用情況,各種集會的錄像、照相、視頻會議等準備工作保證人員到位,對教師們的課件制作提供技術支持,保證學校網絡暢通,保證學校各學科的錄像工作,對出現的教學設備問題及時進行維修護理。加強網絡教研活動平臺的使用()。及時收看BDS北京數字優質課,加強自身技能。借助信息平臺優勢,促進課堂教學。充分利用國家“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平臺,引導師生參與研修活動,利用好名師資源。利用順義區網絡研修平臺,展示交流教師課堂研究成果。組織開展第十六屆師生電腦作品評選活動、第九屆全國中小學交互式電子白板學科教學大賽課例征集活動。

        (三)做好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

        對學校的科學實驗工作,做到課前準備好教學實驗所需要的各種用品,保證實驗的科學性、有效性。儀器管理統計清楚,教學儀器借閱有記錄,及時補充教學所需教具。實驗課要求做到分工明確,管理到位,開足實驗課教學內容。

        (四)做好特教學生管理工作。

        領導和任課教師對特教工作要從思想上深刻領悟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多些寬容和耐心,培養自尊和自信,要努力創造適合特教學生成長的環境。備課中要設計適合隨讀生的教法,上課時要多給他們鍛煉和表現自己的機會,作業要根據其能力降低難度,采取分層教學。成立特教教研組,定期開展理論學習,備課聽課,工作交流等研究活動,相互學習,用科研的方法指導特教工作,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特教工作的實效。

        (五)做好攀登英語教學工作。

        加強例會和教研活動實效性,保證時間、人員、地點的落實。將攀登口語、攀登閱讀與常規英語有機融合,逐步提升中高年級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積極參加北師大課題組、順義課題組組織的活動,不斷總結、反思,使攀登英語在本校持續發展。增強輸入教師與輸出教師的溝通配合。發揮英語基地校的作用,做好外教進課堂活動。

        (六)做好畢業班和新一招生工作

        加強畢業班管理,做好學籍管理工作,讓每個學生順利從高麗營二小合格畢業。做好新一招生工作,結合服務片范圍做宣傳工作,讓每個符合招收條件學生順利入學,做好借讀生招生工作安排。

        五、少先隊工作

        (一)工作重點

        1. 加強少先隊自身建設,增強少先隊組織的影響力、凝聚力。

        2.積極配合學校德育處抓好對學生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全面加強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

        3.結合各種紀念日、節假日開展豐富多采、寓教于樂的少隊活動,對學生進行文明守紀、誠實守信、節約環保、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以此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4.加強少先隊陣地建設并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創設積極向上、樂學善思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主要工作與措施

        1.加強少先隊自身建設,增強少先隊組織的影響力、凝聚力。

        (1)加強少先隊組織建設。建立建全大、中、小隊委員會,明確他們的分工和職責,充分發揮他們的組織、協調、示范、帶動作用。堅持每月一次隊干部會議,以提高他們組織開展活動的能力。

        (2)加強少先隊禮儀建設。落實每日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升旗,隊課時間以大、中、小隊會的形式進行禮儀教育。唱好《國歌》《隊歌》,規范隊禮,堅持要求隊干部佩帶隊標志,隊員每日佩帶紅領巾。

        (3)加強少先隊陣地建設。組織好每周一次的國旗下講話和紅領巾廣播;成立校文明禮儀檢查小組,每天不定時到各中隊檢查少先隊員的文明禮儀況。

        (4)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每位輔導員做到:重培訓,勤學習,多積累,敢創新,以提高我校輔導員整體素質。

        2.豐富和創新少先隊活動,促進隊員全面發展。

        (1)結合科技種植活動,使少先隊員體會種植的快樂與艱辛,懂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轉變對待勞動的態度,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2)深化民族精神代代傳活動。

        本學期節日較多,我們要充分利用好節日這一豐富的資源,組織開展豐富的活動,使學生們在實踐體驗中受到鍛煉,受到教育。3月有學雷鋒月活動,慶祝婦女節活動和植樹節活動;4月開展“學習先輩,發揚傳統”主題教育活動;結合我地區清明節習俗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5月,開展勤儉節約主題教育活動,引導隊員以家庭為陣地,建立家庭勞動崗位,體驗勞動生活,增強生活自理能力。以學校、班級為陣地,開展節約活動,培養隊員環保意識。6月舉行“慶六一”和入隊活動,激勵少先隊員快樂學習,勇攀高峰。

        (3)積極開展“手拉手”活動。結合本校外來學生較多的特點,以中隊內互助為主要形式,也可開展“與貧困地區兒童手拉手”活動。

        (4)深化“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牢固樹立“安全第一”思想,切實落實安全責任制,進一步加強學校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范能力。

        六、科技、藝術工作

        (一)科技工作及措施:

        1.常規科普教育工作:

        (1)協助大隊部工作完善班級科技園地(生物角)的建立工作。

        (2)校園科技成果展示欄的更新及布置工作(宣傳欄、黑板報等)。

        (3)支持年輕科技教師參加培訓和觀摩、學習。

        (4)各學科結合本學科特點,深入挖掘教材中科學教育的素材。開展好探究、自然、勞技、計算機等各學科的科學實踐活動,加強對學生的科學態度、品質和人文精神的培養。

        (5)通過為班級、為教師提供、訂閱一批有參考價值的書籍和報刊,幫助全體師生豐富信息及有關理論。

        (6) 開展校級科技之星評選,表彰在科技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學生。

        (7)選拔科技能力出色的學生進入科技社團,為各級科技競賽儲備人才。

        2.特色科普重點工作:

        (1)繼續將環境保護教育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開展相關主題的科普教育系列活動。

        (2)北京市科技創新大賽為學校科技活動的抓手,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科學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使科技活動成為學生一展身手的舞臺。

        (3)組建校級海模、建模、航模、電子技術、仿生動物等科技社團,積極組織,認真訓練,根據學校具體情況,有計劃的選擇合適的項目開展競賽活動,不斷提高獲獎的數量與層次。

        (4)廣泛開展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科技活動,使100%學生都能參與普及型科技興趣活動。

        (5)規范科學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現有的科學教室、設備,認真開展好各項科學實驗。

        (二)藝術工作及措施:

        1. 認真執行教學計劃和音樂、美術教學大綱,開全課程,開足課時,探索藝術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堅決杜絕藝術類課程被擠占他用。

        2.抓好藝術教育課堂常規教學,積極探索音樂、美術課中所采用的新式教學模式,在音美課堂教學中充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音美課審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3.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藝術教師隊伍。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觀摩活動,采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提高他們的理念水平、業務素質和教學藝術。

        4.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因地制宜地開展經常性的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和校級社團建設。 學校成立合唱、管樂、舞蹈、美術、書法等藝術團隊,培養學生興趣,給學生一個自由發展特長的空間。

        5.抓好學校環境建設,提高學校環境藝術品味,使校園外部環境達到美化、綠化、香化,提高品味,實現環境育人的目的。

        6.定期舉行藝術周活動,豐富學生課余活動;積極參與市、區級各類藝術比賽、展演活動。

        7.加強市級校外活動站的藝術教育引領作用。

        七、科研工作

        (一)穩步推進課題研究

        1.推廣課題研究成果。

        首先,做好《順義教育》的學校研究彩頁材料整理工作。其次,利用申報2015區科學技術獎的契機進一步完善、梳理我校十二五市規劃辦課題《農村小學尊重教育理念下學校文化建設的行動研究》的研究成果,并進行推廣。在社會宣傳推廣的同時,指導本校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和推廣研究方法與成果。

        2.確立新課題研究選題

        我校骨干教師比例較大,擁有市骨3人,區學帶3人,區骨12人,百優班主任2人,他們的教育教學經驗非常豐富。同時,學校近年來新教師充盈,他們雖然精力充沛,工作積極熱情,但專業技能不強,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給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帶來很大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要盡快提高這些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因此,我校課題研究方向定位在發揮骨干教師作用著力青年教師培養上。本學期,教科室將聘請專家共同設計學校新課題的選題,并組建新課題組的核心組成員,召開相應研討會,設計研究思路。

        (二)深入開展校本研究提升教師行動研究力。

        重點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1.校本培訓

        發揮科研室的工作職能,針對教學實際問題開展相關培訓。主要請首師大基教院的教授到校針對教學改革進行專門的專題培訓、活動性培訓、授課式培訓、交流式培訓等。同時,發揮校內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組織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交流會,互相學習。將在4月組織師傅骨干教師進行專題講座。

        2.校本教研

        (1)常規教研。

        引導教師開展“小問題”研究,增強教師集體科研意識。以課堂和日常教學工作為研究平臺,開展“常態課”下的教學研討活動。教科室將加大校本研究力度。協同教務處指導教師開展校本研究活動。以解決教師現有教學問題。在“實”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發展。圍繞教研組制定的研究主題,校領導深入各教研組全程參與,做好記錄,每月要有一次詳實的研討記錄。(龔曉靜---1至3年級;姚繼東—4至6年級;張艷春—英語;楊雪---科任、藝術;黃校長 ---體育)

        (20開展“師帶徒式”校本研究展示活動。

        充分發揮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高的老教師“傳、幫、帶”作用,開展“師帶徒式”校本研究展示活動。迅速提高青年教師素養,發揮骨干教師引領、積極心態工作的輻射作用。本學期將每月進行一次師帶徒的展示課活動,通過課后的研討提升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在6月底或7月初組織青年教師召開講“我的成長故事”研究成果會。在各種活動中要突出團隊精神,培養教師的合作意識。

        (三)重點項目有效推進

        1.做好迎接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驗收工作,并以此為契機,促進學校規范管理、科學發展。

        2.推進學校“城鄉聯動改革實驗”實踐,及時收集盟內各校教育教學改革信息,引領教師積極參與盟內各項活動。

        3.繼續深入推進可持續發展教育工作。

        4.繼續加強北京市課程網、順義區科研網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學校科研網絡信息化工作。

        5.做好區教育學會工作。認真組織區學會等相關專題征文工作。鼓勵教師踴躍撰寫論文、案例,積極引導教師向報刊雜志社投稿。組織教師參與區學會舉辦的各類學術研討與交流活動。

        八、體衛工作

        (一)體育工作

        本學期以體育常態課教學為重點,以“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為校體育活動生長點,深入開展陽光體育活動。

        1.尊重學生體質需求,認真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保證體育鍛煉時間。要嚴格執行國家體育課時規定,開足開齊體育課(小學1-2年級每周4課時;小學3-6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并保證高質量上好每一節體育課。認真做好課間操,眼保健操工作。保證課間操時間不少于25分鐘。

        2.尊重體教特長,提供展示舞臺。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認真貫徹新的體育課程標準,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工作,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為每位教師提供成長空間,在田徑訓練、球類訓練、陽光體育各類活動中,給每位教師具體任務,促其發揮特長 。使全體體育教師都能在師生體育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

        3.尊重學生體育愛好特長,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把社團體育、課外體育、陽光體育有機結合,組織小型多樣,形式豐富多彩的群眾性體育活動,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活動環境,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要確實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強化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把課外體育活動列入教學計劃,要上課表,在沒有體育課的當天下午安排一節課外體育活動。活動做到時間、場地、內容、人員四落實。根據學校特點本學期至少安排二次小型體育活動,如:跳繩比賽、籃球、足球比賽、長跑比賽等。從“操”抓起,做好課間操,充分展示學校“精氣神”。組織好“熱愛祖國從體育鍛煉開始”學生長跑活動和各種群眾性體育活動;積極開展“五個一” 活動(即每天每人踢100次毽子,做一分鐘仰臥起坐,跳一分鐘繩,跑1000米,每月和家長一起進行一次野外郊游的“五個一”活動)。全面開展“跳起來,讓人生更精彩”師生每人一根繩活動。

        4.加強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監測。認真做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上報工作。要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要求,認真細致的做好此項工作。

        5.加強體育安全教育。加大對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的檢查力度,合理使用體育場地、器材,逐一排查安全隱患,確保各項活動的安全開展。

        6.組織好區春季田徑運動會。做到認真組隊,強化訓練,積極參

        賽,爭取在區春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本學期每位教師結合自己的情況,選拔自己的訓練隊員,并做好訓練計劃,做到三落實,即人員、時間、地點三落實,使我中小的體育競技工作上升一個新的層次。

        7.本學期開始嘗試士官進課堂活動,從學生的基本素質入手,推進學校體育課教學。

        (二)衛生工作

        進一步貫徹《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充分發揮校衛生室作用,強化責任意識,完善管理制度,確保學校衛生工作健康開展。認真上好健康教育課,狠抓工作落實,加大檢查力度;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學生自我保健能力。加強晨午檢制度的責任落實,加大對各種傳染病、常見病預防和宣傳力度,做好春夏季各種傳染病、常見病的預防防治工作。本學期把垃圾不落地做為衛生工作重點來抓。把培養師生良好衛生習慣與學校尊重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為此強化以下三點具體工作。

        1.尊重學生健康,創建優美學習環境。做到狠抓常規衛生工作管理不放松,加強平日衛生工作檢查與指導,促使師生自覺投身于良好工作學習環境創設過程中。每天堅持晨午檢兩次。(即:個人衛生、精神狀態)檢查后如發現精神狀態不佳者立即上報學校衛生室并及時聯系家長。學生未來上課班主任應及時查明原因(有記錄)有發熱者及時上報學校衛生室。教室每天堅持三次通風,并有值日生專人負責。學生因有病未來上課的,復課時到醫院開據醫療證明方可上學。堅持每周消毒一次以上,并有專人負責和記錄(時間、地點、人物、方法、要記錄清楚)并進行衛生防疫知識的宣傳。督促學生養成良好 的衛生用眼習慣。堅持一天兩次眼保健康操,學生每學期要調換兩次座位,對視力下降的學生、找出原因,采取措施。

        2.通過衛生習慣培養,提高學生自尊意識。本學期重點養成垃圾不落地好習慣。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不制做垃圾的好品質,通過衛生習慣培養,提高學生自尊意識。為此,與政教處協同,做好此項工作的督查工作。做到有標準、有檢查、有評比、有小結。以此促成學生衛生習慣培養,提高學生自尊意識。

        3.尊重學生認知特點,學好基礎健康知識。按課表認真上好健康課,培養學生自我保健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有健康的身和心。使學生知健康,講衛生,不生病。

        4.針對學生視力及肥胖率問題,研究切實可行的干預措施和方法,切實遏制視力不良率、肥胖率的上升趨勢。

        九、安全工作

        深入開展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衛生安全、學生假期安全、教育教學安全、消防安全等)及財務安全的宣傳及整治,全面推進教師崗位安全責任制,進一步強化安全工作責任追究制,大力拓展安全知識宣傳教育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為全體師生創設良好的校園安全環境,努力保障學校教育事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堅決杜絕重特大傷亡事故,盡力控制一般事故,確保在校師生安全,無事故。

        十、總務工作

        (一)加強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

        按照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財政制度、財經紀律,管好用好教育經費,提高教育投資效率,根據學校教育教學的需要,做好年初預算和資金的使用管理,節約資金,杜絕浪費。使有效的財力充分發揮作用。

        1.支出管理:充分發揮公用經費的使用效益。在公用經費的使用上要嚴格管理,增強計劃性和民主性,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每一筆經費需經校長審批后方可報銷。財會人員要嚴格審核原始憑證,審核無誤后方可入帳。

        2.收入管理:學校的每一筆收入都要按要求及時入帳,作到專款專用,堅持“收支兩條線”政策。

        3.加強對校產的管理,對增減的固定資產及時登記,并做好平時的維護與保養工作。

        4.加強內審工作,做好財務分析,找出存在問題,不斷總結經驗,改進財務管理工作。

        (二)抓好校園環境管理,搞好環境育人。

        積極籌集資金,努力改善校園環境,使我們的校園更加優化,美化。給師生創造一個清潔、安靜、優美、和諧的育人環境。讓學生在幽雅的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婷婷丁香亚洲综合国产 | 午夜在线视频网址亚洲 | 中文字幕大香视频蕉 | 亚洲中文字幕aⅴ天堂 |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