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案例教學優缺點分析范文

        案例教學優缺點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案例教學優缺點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案例教學優缺點分析

        第1篇:案例教學優缺點分析范文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改革;管理類課程

        伴隨網絡信息技術的進步,傳統教學模式正逐漸由封閉式、單向性的知識傳播向開放式和多向性轉變,呈現出多元的趨勢,教學環境也呈現出開放性、協作性、交互性等特點。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多元互動”教學模式,就是指把教學活動的開展看作是多元的互動溝通和動態的交互影響的過程,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對與學習有關的各個教學要素進行充分利用并協調好它們之間的關系,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和諧互動,以產生教學共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新型教學結構形式。

        一、多元互動教學方法的優缺點

        目前,在管理類課程的實驗教學中,常用的多元互動教學方法有案例教學互動模式、研學互動教學模式以及人機互動教學模式。

        1.案例互動教學模式

        案例互動教學模式是指結合課程內容和目的,通過多媒體等媒介向學生提供案例,讓學生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來解決案例中的問題,最終提煉出精華。案例互動教學模式的優點是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學生間相互啟發、相互交流、分享,涵蓋知識面廣,印象深刻,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團隊合作精神,大大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增強所學知識的實用性。缺點是理論性學習不夠系統,典型個案選擇難度較大。

        2.研學互動教學模式

        研學互動教學模式是指將課堂學習和學術科研結合起來,教師準備一些與課堂知識相關的課題供學生選擇,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到感興趣的課題研究中去,教師加以引導,學生對研究得到的成果進行交流。這種模式的優點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深入學習課堂知識,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某個研究領域,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形成獨到的見解。缺點是組織起來難度大,需要老師和學生的主動配合,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研究能力和感興趣的研究方向。

        3. 人機互動教學模式

        人機互動教學模式是指讓教師、學生能夠動手和計算機設備接觸,通過計算機等設備以及相關軟件了解、掌握更多的學習資源。這種互動教學模式的優點是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堂的趣味性。缺點是需要更多課時以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操作時間,并且對配套教學設施要求較高。

        二、教學方式實際效果對比

        為了解多元互動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中的使用情況及效果,我們在本校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開展了一次調查。本次調查從教學難度、教學質量、可行性三個層次對比以上三種教學方式以及傳統教學方式(即無互動教學模式),評估這些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并進行了數據分析

        對課程而言,無互動模式和案例互動模式在偏理論基礎型課程中使用較多,案例互動和研學互動模式在偏實用操作型課程中使用較多。從師生角度出發,案例互動、人機互動、研學互動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使用程度均達到50%以上,而無互動教學模式使用比例只有41%,說明無論基于老師意愿還是學生意愿,都更偏好互動教學模式而非無互動模式,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互動教學模式課堂效果和學生表現更佳。綜合來看,人機互動教學模式得分最高,其縮短了備課時長,降低了講解難度,學生課堂任務完成較好,對知識掌握程度較高,在高校硬件設施日趨完善的情況下更受師生青睞。其次是案例互動教學模式,對老師而言,雖然增加了備課難度,但課堂氣氛明顯活躍,學生注意力更高,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來說,參與案例討論既能鍛煉自身獨立思考能力,又能提高溝通交流能力,對綜合素養提升最大。研學互動教學模式表現稍差,由于其備課時長過長、講解難度較大等原因,在實際運用時完成度不高,取得效果不佳。

        三、結論與展望

        管理類課程在我國起步較晚,其教學內容還需要不斷拓展和創新,教學方法也需要不斷規范和調整。教學改革倡導使用創新模式,有利于促進素質教育和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高校教學質量以適應社會科技發展的需求。與此同時,學校必須要提供必要的資金及技術支持,完善配套設施和相關管理體制以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為培養創新型的管理類人才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第2篇:案例教學優缺點分析范文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遺傳學的基本原理如何應用于實踐,也為下一節“基因工程及其應用”的學習做了鋪墊。

        關于雜交育種,教材首先從問題探討導入,使學生從玉米育種專家的角度,嘗試從理論上探索雜交育種的方法,接著介紹古代的印第安人通過選擇育種的方法選育出具有優良性狀的玉米品種,并指出其局限性;通過培育“高產、抗病小麥新品種”和“中國荷斯坦牛”兩個實例,介紹雜交育種的概念和過程;利用“思考與討論”欄目引導學生思考雜交育種方法存在的不足之處。關于誘變育種,教材介紹了誘變育種的方法,通過實例說明誘變育種的重要作用。因此把“遺傳和變異規律在改良農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種等方面的應用”作為教學重點,將“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的優點和局限性”和“用遺傳圖解表示各種育種過程”作為教學難點。教學過程中使用“探究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教學,以教學案例為課堂教學主線,突破教學重點;通過歸納和比較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方式的異同點,突破教學難點。

        2、教學目標

        2.1 知識目標

        簡述雜交育種的概念,舉例說明雜交育種方法的優點和不足;舉例說出誘變育種在生產中的應用;總結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單倍體育種異同點。

        2.2 能力目標

        嘗試用遺傳圖解的方式表示育種過程;運用遺傳和變異原理,解決生產和生活實際中的問題。

        2.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同育種技術的改進對解決糧食危機等問題的重要性;體會科學技術在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3、教學過程

        3.1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件展示如下圖片:袁隆平院士與超級雜交水稻、李振聲院士與小偃系列小麥新品種、農民育種家李登海與掖單系列雜交玉米、優質奶牛中國荷斯坦牛、太空椒、高產青霉素菌株,引出課題“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

        3.2 自主學習,提升能力

        課件展示導學提綱,引導學生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掌握本節內容的單點知識,初步形成知識框架。

        導學提綱:①古印第安人在何種條件下種植玉米的?②什么是雜交育種?其依據的遺傳學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優缺點?③,什么是誘變育種?其依據的遺傳學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優缺點?④誘變育種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學生閱讀教材,把相關知識點記錄在課堂記錄本上,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然后利用投影儀進行展示,教師適時給予指點評價。

        3.3 案例引領,突破重點

        課件展示一系列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得出相應結論,完善認知結構,從而突破教學重點。

        案例1:大約1萬年前,古人就開始馴化野生動物、栽培植物。現在栽培的玉米就是古印第安人最早選擇和培育的,他們選育出了果穗碩大、淀粉含量高的玉米。請結合教材內容,回答下面問題。(1)古印第安人培育玉米的方法稱為什么?(2)這種育種方法有哪些優缺點?

        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可以找到問題的結論,然后回答,教師歸納總結:這種育種方法稱為選擇育種,其優點有技術簡單、容易操作;缺點有選擇范圍有限,育種周期長等。選擇育種只能利用生物在自然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有限變異,即突變和基因重組,在某個植株已有的性狀組合中選育優良品種。在實踐中,人們逐漸摸索出另一種育種方法——雜交育種。

        案例2:玉米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是常見的玉米病害之一,由玉米黑粉菌侵害所致,為害莖、葉、雌穗、雄穗、腋芽等幼嫩組織,使果穗變小,甚至不能結穗。現有兩種具有不同性狀的玉米,其中一種具有子粒多、不抗黑粉病性狀,另一種具有子粒少、抗黑粉病性狀。假如你是玉米育種學家李登海,怎樣利用這樣的兩種玉米,培育出同時具有子粒多、抗黑粉病兩種性狀的玉米新品種?將你的設想用遺傳圖解表示出來。

        學生在學習小組內進行討論,利用學過的“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遺傳圖解,設計育種方案,討論可能遇到的困難,然后各組交流解決方案的設想。教師對各組設計的方案進行點評,指出優點和不足之處,形成較科學的方案,并指出這種育種方法就是雜交育種。課件展示育種方案(圖1)。

        課件展示問題:(1)F1表現出何種性狀?(2)F2中出現新性狀的原因是什么?(3)F2的表現型是否符合孟德爾的自由組合定律的比例?

        學生討論后給出結論,教師指出:題干沒有給出兩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所以F1表現出來的性狀可能有四種;F2中出現新性狀的原因是F1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控制不同對性狀的基因之間出現了重新組合,導致F2兩個性狀之間的重新組合;只有控制不同對性狀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F2的表現型才能符合自由組合定律9:3:3:1的比例。大家都已在理論上嘗試雜交育種了,下面以小麥為例,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雜交育種。

        案例3:小麥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銹病(T)對不抗銹病(t)為顯性,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現有純合的高稈抗銹病的小麥(DDTT)和矮稈不抗銹病的小麥(ddtt),假如你是小麥育種專家李振聲院士,怎樣才能得到矮稈抗銹病的優良品種(ddTT)?

        教師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育種方案,并用遺傳圖解的方式來表示。選取2個學生的方案用投影儀展示,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評價。教師用課件展示規范的寫法(圖2),學生修正自己不規范的地方。

        第3篇:案例教學優缺點分析范文

        關鍵詞:高職實驗教學;實驗環節設置;就地取材

        中圖分類號:TP317.1-4

        高職教學中,許多課程都需要結合實驗來進行講授,講練結合,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在現代教育環境下,高職的專業核心課程,學校一般都會購買相關的實驗實訓平臺軟件作為實驗教學中的輔助工具。這些平臺內容豐富,有重點難點講解、知識點練習、章節練習、綜合練習、模擬測試等等,老師上課的時候借助平臺推進相關知識點的講述,根據平臺的練習設置布置練習任務,進行單元測試、綜合測試同時還可以電腦自動閱卷,有效地減輕了老師教學壓力,而且教學效果良好。不過,并非所有的課程都有對應的教學平臺去輔助教學,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們就必須想辦法在條件不那么具備的實驗環境下上好相關的實驗課。本文以《管理信息系統》為例,在教學中適時引導學生就地取材做實驗,實踐課程中的問題,這樣能使學生倍感親切,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從而增強實驗教學的魅力,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1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簡介

        《管理信息系統》是計算機及應用專業和經濟管理專業(專升本)的必修課,是涉及多門專業的綜合性專業應用基礎課程,是基于數學、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的一門綜合性、邊緣性、系統性的學科。

        本課程屬于計算機科學技術在管理領域的應用,綜合運用管理學原理、運籌學、數據結構、數據庫、軟件工程、程序設計語言和計算機網絡等先導課程的知識,是決策支持系統、辦公自動化與其他業務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的基礎。

        本課程理論知識偏多,且比較枯燥難懂,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課程的講授有不同的側重點,屬于比較難講授的一門課程。曾經有些老師上這門課的時候,出現過學生睡倒一大片的情況。如何將這些看上去晦澀難懂的知識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是教授這門課的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經過幾次教學的探索和實踐,筆者將一些知識模塊結合到實驗中去教學,而實驗環節的相關素材都是就地取材,既不用增加教學資金的投入,又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2 《管理信息系統》實驗舉例

        本文以吳代文主編的《管理信息系統》為例,具體說明教材內容如何跟教師自設的實驗環節相結合進行教授的過程。教材共有八章,在上課前,先對這八章的內容作授課前的規劃準備,列表如下:

        表1

        學習情境(單元)名稱 子學習

        情境1 子學習

        情境2 子學習

        情境3 子學習

        情境4 學時分配

        學習情境(單元)1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統概述 管理信息系統概述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學習方法 管理信息系統相關概念 情境1共用4學時

        教學時數 1 1 2

        學習情境(單元)2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統應用 相關系統的了解與分析 系統實訓 系統實訓 情境2共用4學時

        教學時數 1 1 2

        學習情境(單元)3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開發方法介紹 開發方法比較 開發方法與開發工具的應用 情境3共用6學時

        教學時數 2 2 2

        學習情境(單元)4 第四章:系統規劃 系統規劃概述 規劃內容、步驟和組織 規劃方法,可行性分析報告 規劃方法小結及實訓 情境4共用6學時

        教學時數 1 1 2 2

        學習情境(單元)5 第五章:系統分析 系統分析概述 系統分析主要任務 系統分析相關知識點 情境5共用4學時

        教學時數 1 1 2

        學習情境(單元)6 第六章:系統設計 系統設計目標及工具 系統設計相關任務及實踐 系統設計階段相關說明書 情境6共用4學時

        教學時數 1 1 2

        學習情境(單元)7 第七章:系統實施 系統實施相關概念 系統設計、測試、轉換以及系統評價 情境7共用2學時

        教學時數 1 1

        學習情境(單元)8 第八章:管理信息系統案例分析 實際的案例說明系統開發的全過程 情境8共用2學時

        教學時數 2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從第二章開始,幾乎每一章都設置有相關的實驗環節去相對應,那么具體的實驗環節是如何設置并如何完成的呢?本文詳細介紹第二章實驗環節完成的過程。

        第二章的內容是介紹管理信息系統應用,這一章的目的是希望學生在學習信息系統的開發的具體過程之前,先體驗別人已經開發出來的系統,通過使用這些系統,理解信息系統開發中需要完成的任務、注意的問題以及系統未來優化提升的方向等等。用一個通俗的比喻就是:學做菜之前,先品品別人做好的菜。但是教材中并沒有附帶實際的可實驗的信息系統給學生體驗,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自行設置了兩個相關的實驗。

        實驗1:從網上下載一個免費的小型系統(錦航運輸系統),分發到學生機后,讓學生自行安裝并使用,并要求學生在對系統的熟悉和使用的前提下,對該系統的優缺點作小結。誰都知道,某些事情你不一定懂得怎么去完成,但別人完成了,讓你去評價,你分分鐘可能就是專家,意見評價一大堆。錦航運輸系統是從網上下載的小型系統試用版,不成熟之處肯定有不少。果然,學生們在進行了一番的功能體驗試用后,都能條理分明圖文并茂地總結出了該系統的優缺點,并將這些優缺點整理成文檔后發回到老師的服務器。學生作業部分截圖:

        圖1

        圖2

        實驗1用到的素材為網上下載的免費軟件,就地取材設置的實驗環節學生非常喜歡,從作業的情況可以知道學生對這次的實驗都能非常用心去完成,實驗效果好。

        實驗2:實驗1是對不太成熟系統的體驗后總結其優缺點,實驗2則是讓學生總結成熟系統的優缺點,因為再成熟的系統,也有其不足之處,本次實驗老師讓學生登陸大家都熟悉的正方教務系統,重點是讓學生找出系統的缺點并提出改良的建議。學生經常登陸教務系統,進行查課表,查分數,考證報名,公選課選擇等操作,在使用的過程中學生們肯定會有這樣那樣的體會,這次實驗給了學生一個歸納總結的機會,學生對實驗的參與熱情非常高。學生作業部分截圖:

        圖3

        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們確實能在體驗的基礎上,指出系統的不足之處,同時還提出了改良的建議。通過實驗2,學生能清楚地了解成熟的系統應該具備哪些功能,開發系統的時候應該重點考慮哪些方面的問題,系統開發完成后要如何測試以及要注意預留系統升級的空間等等。實驗2也是就地取材地使用了人人都能使用的正方教務系統作為實驗的素材,實驗效果同樣非常好。

        關于這一章節的實驗,其實還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的不同要求,選用不同的實驗素材,比如會計專業的學生可以體驗用友軟件系統,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可以體驗電子商務平臺系統,或者畢業生就業系統、頂崗實習平臺系統等等。實驗素材完全可以就地取材,關鍵是老師如何巧妙地設置實驗任務和具體的環節而已。

        3 《管理信息系統》其它章節實驗環節設置簡介

        簡介其它章節的實驗設置:

        第三章:系統開發方法。實驗:幾種開發方法的比較,并要用生活中的例中來類比說明相關方法的應用。

        第四章:系統規劃。實驗1:參照廣州自來水公司的規劃書,掌握系統規劃的內容、步驟和組織。實驗2:三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的規劃方法;可行性分析報告書的格式及內容,由小組總結三種規劃方法的比較以及應用。

        第五章:系統分析。實驗:網上下載業務流程圖、數據流圖以及數據字典等相關分析工具并使用。

        第六章:系統設計。實驗:按老師的要求繪制本學院工資查詢系統的功能結構圖。

        第七章:系統實施。實驗:結合第二章的相關系統,進行系統測試等方面的實踐。

        第八章:案例分析。實驗:朝陽泵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管理信息系統開發過程分析。

        從以上簡介可知,本課程的相關實驗環節的素材,都來自于網絡或是學院本身現有系統或是生活中現存的事物,利用這些就地取得的素材,結合教材的內容,讓學生在有趣的,直觀的實驗中掌握好相應的知識。

        4 教學效果與反思

        高職教學中往往比較強調實踐操作,在實驗環境不那么具備的情形下,如何就地取材去組織學生完成相應的實驗,是每位老師都需要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老師們不要一味地埋怨實驗條件的不足,應該善于發現,善于利用現有的素材去組織和完成我們的實踐教學。聽不如看,看不如做,實驗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許多看似枯燥無味的知識,如果能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素材,用另一種方式去展現的話,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吳代文.管理信息系統[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2]付杰.試論高職院校文科專業實訓課程建設[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1(03).

        [3]倪海英.關于Office教學環節就地取材的初探[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06).

        [4]王艷.就地取材改裝Flas[J].電腦愛好者,2012(16).

        第4篇:案例教學優缺點分析范文

        定案例教學(CaseMeth司)是由美國哈佛法學院前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朗代爾(C.C.Langdell)于1870年首創后經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長鄭漢姆(W.日.0山am)推廣并得到了迅速傳播。案例教學法撇棄了照本宣科的課堂灌輸方法具有開放式、互動性、啟發性等特點,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肩利于對課堂理論進行實踐驗證,因此被認為是代表未來教育方向的一種成功教育方法。20世紀80年代案例教學引入我國。所謂教學案例指的是真實發生過的、和教學知識點密切相關的事件。小勞倫斯·E·列恩認為廠教學案例是一個描述或基于真實事件和情景而創作的故事,它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學習者經過認真的研究和分析后會從中有所收獲。”案例教學則是根據事件發生的具體場景進行后期模擬還原,從中探討該事件本身所包含的理論問題和解決思路。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將前期真實生活引入后期學習過程之中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同學們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理論模擬和實踐分析。公共政策案例(public叫iycacs)e,即將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公共政策引入課堂教學或學習者思維之中的可操作的應用形態是對某一公共政策情景(a叫iycsi加atim)的直觀化和具體化的描述。公共政策案例教學則是基于豐富鮮活的公共政策現實活動,將公共政策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教學,目的是在教師啟發引導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通過政策具體過程(如制定、執行、評估、終結、分析等)和具體細節的分析來促進公共政策學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政策解決思路能力的提升。

        二、公共政策學案例教學的優點和缺點

        通過公共政策案例教學,學生可以在分析具體現實公共政策的基礎上對公共政策的功能、類型、系統等基本概念和價值、環境、體制、工具等公共政策理論知識進行“再檢驗”并進而深入理解和認識制定、執行、評估、終結等政策過程,也可以通過對問題進行不同視角、不同環境、不同條件的比較評估啟覺或不自覺地訓練“分析有條不紊、探究堅持不懈、決策當機立斷”的政策分析能力。但綜合來看,公共政策學案例教學也有其明顯的優點和欠缺之處。

        (一)公共政策學案例教學的優點優點很明顯莊要有:1.有利于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方式來深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案例教學倡導在教師引導、學生準備、現場討論、課堂總結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即時思辨能力和總結提升能力。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池有利于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教學環境。因此案例教學法可以明顯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深入提升教學質量從而達到教學要求。2.有利于結合公共政策學科本身的特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公共政策學融匯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技術科學等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知識具有較為復雜的系統知識特征。因此,單純的理論教學會使學生對政策術語和范疇等這些本來源自生活的理論知識反而感覺理解較為困難,也容易感到枯燥。現實、生動的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能夠加深同學們對諸如自由裁量權等公共政策術語、理性決策系統等學科范疇及其他理論知識的理解,比較能夠以切入生活的方式簡易而又生動地抓住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池有利于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公共政策學的興趣。3.有利于通過針對性探討政策分析過程來培養學生公共政策素質和能力。公共政策學本身即發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幾個主要的工業國家,其后由于發展的需要迅速擴展到許多國家和地區,具有徹頭徹尾的政府政策和社會政策的實踐基礎。盡管不斷有學者進行理論總結和提升但通過針對性的過程分析朋晰公共政策產生的政策環境、價值內涵、決策體制、制定議程、執行障礙、評估模式、終結策略等分析程式、步驟和方法從而既著眼于政策問題本身,又能在理論指導下超越政策問題河以系統、延續、及時地培養學生分析現實公共政策問題的素質和能力,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第5篇:案例教學優缺點分析范文

        關鍵詞:任務驅動;案例教學;結構選型

        建筑結構選型課程作為建筑設計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系統介紹了常見多高層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的結構形式,要結合國內外各種結構體系的實例,鞏固和加深學生對結構概念的認識,開拓其建筑設計思路,改變學生固有的重建筑輕結構的思想,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真正做到適應企業行業的人才需求。針對建筑結構選型課程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擬運用任務驅動與案例教學雙向融合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旨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更好地培養建筑設計專業學生結構選型的能力,同時也可為其它建筑類專業課程課堂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建筑結構選型課程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思想認識與重視度不夠,缺乏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建筑設計專業學生普遍重視造型藝術的表現和形式空間語言的表達,而忽略結構合理性、施工可行性等因素。很多學生認為建筑結構選型與結構設計關系緊密,從事結構設計的人員應該認真掌握,與自己關系不大。還有一部分學生對建筑力學、建筑結構等涉及到力學知識的課程存有畏難情緒。

        2.課堂教學互動性不強。

        本課程授課內容涉及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懸索結構等十幾種結構類型,每種結構類型又分別從概念、優缺點、受力特點、適用范圍等方面展開論述。教學內容量大面廣,傳統授課方式仍以填鴨式教學為主,教師在講臺上拼命灌輸,課堂教學互動性不強,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進一步下降。

        3.現場案例教學欠缺,學生缺乏對結構實體的感官認識

        由于教學安排、時間的限制以及授課媒體的局限性,很多工程實例,尤其是新的建筑技術成果難以向學生進行介紹,學生也很少能到工程現場去體驗。

        二、基于任務驅動與案例教學雙向融合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

        1.采用案例授課、小組案例討論、案例作業等一系列案例教學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案例授課。建筑結構選型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課程,教學內容涉及各種不同建筑結構類型、優缺點與適用范圍,與建筑的功能要求、使用空間等有非常密切的對應關系。因此,授課過程中除了講解基本的文字說明外,要結合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對結構體系、結構構件、構造等有非常直觀的認識,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要點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小組案例討論。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選取某一典型工程案例作為討論主題,引導學生從建筑功能、結構體系、受力分析、方案創新點等角度展開討論。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討論中,各抒己見、相互啟發、活躍思維,從而加深對所學內容的進一步的理解。

        (3)案例作業。為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給學生布置尋找特定結構類型的案例作業。學生通過查閱圖書資源、網絡信息資源等途徑,對各種結構類型進行比對篩選,進一步加深對各種結構的認識,同時鍛煉信息搜索能力。

        2.運用任務驅動法對案例進行剖析,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兩者的雙向融合

        一個典型的工程案例就是一個具體的結構類型情鏡。圍繞這一案例,引導學生從建筑功能、結構體系、受力分析、方案創新點等角度,展開小組討論,資料查閱,深入剖析。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應用學習資源,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

        3.采用多媒體和現代信息技術等教學手段,動態演示建筑的結構邏輯

        本課程的理論性較強,僅用文字和書上的圖片展示各種結構的特點,很難引起學生興趣。多媒體教學圖文聲像并茂,能給學生以直觀的視覺和聽覺感受,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本課程需要大量的工程實例體現結構體系,教材中的圖片較難將它們的特點清晰展示出來,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大量地穿插工程實例建成后的圖片、結構施工過程中的照片或視頻等,把以前用傳統教學中難以講清楚的問題在課堂上清楚地呈現出來。

        三、結語

        要通過任務驅動與案例教學的雙向融合,提高建筑設計專業學生對建筑結構選型課程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使學生真正掌握結構選型這一核心職業技能,最終實現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的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職業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宋國芳.“建筑結構選型”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6):98-99.

        第6篇:案例教學優缺點分析范文

        關鍵詞:教學重難點把握;教學方法選擇;課后作業反饋

        社會、經濟、技術的高速發展,為國民經濟和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物流已被譽為“第三利潤源泉”,物流業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物流配送中心是為了有效地保證貨物流通而建立的物流綜合管理、控制與配送的機構和設施。作為現代物流網絡的要素,物流配送中心具有匯聚和分銷商品的節點效能、流通模式和作業體系綜合功能以及強大的信息技術系統。《配送中心規劃與設計》課程詳細地介紹了現代物流配送中心規劃與設計的理念、要素、方法與步驟等相關內容,系統地論述了物流配送中心的基本資料的收集與分析、選址規劃、系統規劃、設備規劃、區域設施設計、信息系統規劃、基本作業管理和物料搬運系統的分析與設計。為了學生理解和掌握本書的知識點,如何教好這門課,對教師來講,非常重要。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過程,現談談以下觀點。

        1教學重難點把握

        教學重難點就是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的合稱。教學重難點是書寫教學計劃的要素。把握重難點能讓授課教師準確把握授課課時,合理安排教學任務,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本課程教學教學重難點見表1。

        2教學方法選擇

        教學方法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傳統講授法

        傳統講授法是以教師講授給學生知識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個古老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具有通俗化和直接性的優點,教師的直接講授能使深奧、抽象的課本知識變為具體形象、淺顯易懂的東西,可以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對于教學基礎知識均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例如,授課內容難度等級一般的課程均可采用此教學方法。現以講解補貨作業為例說明使用過程。

        2.1.1教學知識點:補貨作業

        2.1.2教學過程

        導入:補貨作業的定義(2分鐘)

        授課內容:①補貨作業方式(20分鐘)

        ②補貨時機及要求(20分鐘)

        小結:本節主要講解補貨的定義,作業方式,重點講解四種補貨時機。(3分鐘)

        課后作業:補貨的作業方式和補貨時機。

        2.2學生討論和探究學習

        本課程中每章均有案例,可以采用學生討論和探究學習方式,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圍繞課程案例,互相爭論并積極發表觀點,教師不要直接告訴答案是否正確,而是適當給予啟發,由學生自己討論,尋求正確答案,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思維,增加學生之間的協作和交流,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完成項目教學各任務時,學生以小組(4-5人/組)協作學習方式完成,每組學生針對同一任務內容可彼此交流和合作,在協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揮各自的認知能力,相互幫助,相互提示和分工合作,學生可以是學習者也可以是指導者,角色可以互換,已達到最優化答案,完成了此任務的學習目標。

        現以商品的發貨作業的要求和流程為例,講述實施過程。

        2.2.1案例。講授商品的發貨作業的要求和流程時,采用案例如下:某年某物流公司倉庫由于備貨時不夠仔細,導致錯發貨,將貨主計劃近期只在B地區銷售的品種發送至異地,從而打亂了貨主的整個營銷策略,使貨主的預期目標不能實現。

        2.2.2思考問題。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①你認為該倉庫問題出在哪些環節上?②商品發貨時有哪些要求?

        根據上述問題,學生思考和查閱教材,準備完成任務。

        2.2.3案例分析討論和探究。通過學生討論和探究學習方式對案例進行分析。這是本方法的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2.2.4成果展示。各組派代表總結出上述兩個問題的答案。

        2.2.5教師點評。根據學生的回答,逐一進行點評,指出各組回答的優缺點。

        2.2.6知識點歸納。經過上述環節,教師講授出庫基本要求和基本流程。

        2.3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在本課程中,有很多情景可以設置,讓學生置身其中,通過課堂參與教師設計的情境獲得知識點和相應技能。

        現以商品的進貨作業流程為例,講述實施過程。

        情景設置:某小賣部某天需要進貨清單如下:方便面10箱,礦泉水10箱。請同學們設計和角色扮演進貨流程。

        2.3.1知識點預習。

        2.3.2角色分配。進貨作業計劃由計劃員完成;接運卸貨由接貨員完成,驗收檢查由驗收員完成,理貨和分類標識由理貨員完成,進貨信息處理由信息員完成。根據以上需5人完成,將學生分組分角色。

        2.3.3學生討論和演習。

        2.3.4課堂展示。課堂展示是情景教學的重點,學生在展示過程中才能發現知識點掌握商務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把每組學生表現出的優缺點和知識缺陷記錄清楚,以便在總結歸納知識點時引導學生。

        2.3.5學生總結,教師歸納。學生根據角色扮演總結進貨流程,教師進行歸納和補充。

        3課后作業反饋

        作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一直以來,作業給學生帶來的不是學有所進的欣喜,而是苦不堪言的負擔。同時,教師也常常為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而心煩氣惱、疲憊不堪。怎樣讓學生由“消極應付”變為“主動參與”,成為作業的主人,讓教師從繁重的批批改改中解脫出來,讓作業成為師生的開心事?

        課后可以布置適量的作業,檢查學生對內容的了解和掌握。作業要掌握好量和難度,太多太難,學生不愿意做,會對課程失去興趣,太少太容易,學生認為課程過于簡單,也不會努力學習,因此課后作業一定要把握好數量和難度。

        第7篇:案例教學優缺點分析范文

        1.明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師主要通過課堂講授來實現知識的傳授,而學生要做的就是被動地接受和記憶。但是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會導致學生對于課程的興趣全無,甚至產生反感。即使是非常認真的學生也是死記硬背,在應付考試之后基本就忘光了,根本不會將知識靈活運用在具體的設計里,而創新就更不可能了。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完成知識的理解和轉化。只有學生自己主動的去理解消化知識才能在日后的學習中合理地運用到具體設計中。由此可見,在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適當減少課堂上枯燥的理論知識的講解,加入更多的討論環節讓學生參與進來,讓他們主動去思考,去學習。此外還可以借鑒“翻轉課堂”的方法,提前布置學習任務并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課后去看書了解相應的知識點,并且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來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答疑和相關問題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通過課題討論和交流加深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

        2.課程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和調整

        人體工程學包含的內容非常繁多,對于課程的內容應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與調整。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的學生,應重點學習與室內設計聯系較為緊密的內容,例如人體測量學和人體尺寸、家居設計尺寸、室內環境心理學和室內環境行為學等,而與其聯系不大的人體生理學、人體解剖學等知識應該進行刪減。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還應該注意收集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將其添加到教學內容中。這樣才能做到不生搬硬套教材內容,并且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課程內容的科學選擇和調整,能夠使學生發現所學內容與自己專業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加了解課程的重要性,更愿意主動學習。

        3.改進教學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與方法

        (1)互動式教學法教學過程

        中教師與學生要增加交流與溝通,在互動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拓展創造性思維,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最終目的。這種教學方法可以由教師引出一個主題,提出主題中的問題,學生進行思考討論,之后學生之間展開辯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這樣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課程教學中一定要設置課堂的主題討論環節,可以采取學生分組討論、全班討論及同伴教學等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除了“動眼”、“動耳”,更需要“動嘴”、“動腦”以及“動手”。例如:在家具尺寸這一章節中,可以讓學生動手進行課桌椅的測量,之后參照知識點進行討論,找出課桌椅設計的優缺點,而后動手進行改良設計。在設計過程中要靈活運用課程所學知識,之后教師對學生的設計進行相應的點評和講解。這樣既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深化了教學內容,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2)圖表、案例式教學法

        針對藝術生習慣于感性認識和圖形化思維方式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用過于理性和抽象的文字,應該要增加豐富的圖案和表格以及相關視頻。這樣能夠將知識點以更加生動、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理解。此外還要加入一些具體的設計案例,可以是一些優秀案例或者是存在問題的案例,讓學生運用相關的人體工程學知識分析案例。人體工程學相對理性化,與我們的具體生活聯系不是非常緊密,所以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生活案例引用。例如可以找一到兩個在校園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家具進行案例分析,讓學生說出平時的使用感受,尋找使用時的問題及不合理的人體工程問題,然后結合人體工程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最終找到解決的方法。

        (3)實驗教學法

        人體工程學中的很多數據和公式,其實都是根據相應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所以應該在課堂中加入一些相關實驗。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成立人體工程學實驗室,購置相關的實驗設備,在實驗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和發現。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即使沒有相應的條件成立實驗室,也可以在課程中增加一些小實驗,例如在視覺章節中加入錯覺實驗、混色實驗、眼動實驗等等,通過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理論知識。

        (4)體驗式教學

        采用模擬項目教學法:挑選網上設計招標項目,如家具、展廳或環境小品的設計等,讓學生自組團隊,設計投標,通過布置任務書的方法,要求學生在設計的時候從人體工程學角度出發進行思考和設計。此外還可以通過教師虛擬課題進行設計,運用這種方式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做設計的時候能主動查找書上相關知識點進行設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4.靈活的課程設計與課程實踐

        人體工程學的教學不能單單是理論教學,要充分加入實踐環節,讓學生對現有設計進行調研,尋找身邊的設計中與人體工程學相關的優缺點,進行調研報告的制作。在課程教學中應充分加入課題設計環節,初步階段可以運用小課題設計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家具單體等的設計。之后可以進行大課題設計,例如讓學生進行一個小型空間室內的設計。在課程設計時靈活進行內容的調節,適當刪減枯燥的理論知識,更多地增加實踐設計,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學習對應的知識點,通過實踐幫助學生回顧并真正掌握相關的知識。

        二、總結

        第8篇:案例教學優缺點分析范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中職會計教學;教學實實效

        1.會計案例教學法的優點

        所謂“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本著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的宗旨,遵循教學目的的要求,以案例為基本素材,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雙向和多向互動,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活動”中,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采用案例教學法,師生共同參與,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體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育新觀念。案例教學符合人的認知規律學習理論,認為人的學習是一個系列相關的認知過程,感知是認識過程的開始,是一切認識的源泉。案例教學法強調一切從調查開始,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階段均要求學生從案例的實際情況出發,形成認識并研究問題,帶著問題聽老師點評,然后再實踐以及加以運用。這正是一個實踐--理論--實踐的辯證的認識過程,這個科學的認識與學習過程,大大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案例教學所選用的案例基本來源于實際工作或是實際工作的縮影,較為真實。案例具有一定的情節性,生動形象,對學習者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在實施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學習者的興趣被激發到較高的水平,有利于對知識、理論的習和理解,也便于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有關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方法。

        (2)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案例教學法的教學關鍵在于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學習和掌握會計的有關處理技能,包括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在內的實際會計操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歷年來受到會計專業教學人士的關注。會計案例教學法實際上是把要掌握的理論和方法融入到案例中,學生在進行案例分析和研究的同時,實際上也是對所學知識的溫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與會計工作緊密相連的案例則無疑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2.會計案例教學法中案例選擇的原則

        會計案例的選擇,應依據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目的,以及會計案例教學法的特點進行選定在選擇會計案例時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實用性原則:即教學案例必須符合社會經濟工作的實際,不能隨意主觀臆造脫離實際。

        (2)典型性原則:即應從千變萬化、錯綜復雜的會計與理財的實際活動中,分門別類地選擇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會計與理財實例,并能反映同類事物的一般特性,對學生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3)綜合性原則:即教學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要過于簡單。應有意識的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的案例針對這些具體、生動、形象的綜合會計案例,可激發學生進行深入仔細的調查研究和分析評價,便于對這些難點和重點問題的認識和掌握,從而取得吏好的整體教學效果。

        (4)理論性原則:會計案例要將固定的會計與理財基本理論和方法融匯于具體實際之中,以便學生掌握并善于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通過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對會計與理財實際工作的各種復雜情況進行科學系統的論證,提出正確的處理措施。

        3.案例教學法組織實施的具體步驟

        會計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分析來闡述會計理論知識,把抽象的理論寓于生動具體的案例之中,同時提示學生思考,便于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教師是會計案例教學法組織引領者,教學的效果大小與教師的關系密切,組織實施案例教學具體應遵循以下步驟:

        (1)潛心鉆研,精心備課。

        首先,教師必須搜集、整理合適的案例,對案例所涉及的知識和理論有較深的認識;其次,在具體實施教學時,教師必須抓住時機,組織協調好;最后,教師還應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這樣才能在案例討論結束后進行企業收集會計案例素材。如在會計實務中,同一種業務,由于發生在不同的時間、空間,發生在不同的企業,發生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中,其進行方式、程序、憑證格式、憑證傳遞流程、會計核算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差異。為此,在設計案例時,就必須去偽存真、去粗存精、去異求同,以利于學生對問題認識的深化,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準備工作教師應在課前將準備好的教學案例告知學生,讓學生了解案例的內容,并要求學生查找一些必要的資料。

        (2)講究技巧,精講案例。

        討論案例是會計案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教師要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緊緊圍繞案例主題展開討論。同時,教師還應講究引導的方法和技巧,發現學生判斷有誤時,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自行修正。傳統教學手段是一支粉筆、一張黑板,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會計案例教學,可引入討論法、演示實驗法、實習指導法、研究指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借助幻燈機、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通過聲音、文字、圖像和演示等多種信息要素,形象生動地說明某個會計事項的操作過程及方法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3)總結案例,科學評價。

        在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作出評價結論之后,教師要進行歸納總結,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指出會計案例分析和評價的重點、難點,并指出學生分析評價結論中的優缺點,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還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4.會計案例教學在會計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會計案例教學的優點所在就是能貼近社會,貼近實際工作,增強教學的吸引力,互動力,促使學生綜合地、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做出會計實務中的各種決策,設計出各種增收節支的方案,有效地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迅速轉化為應用能力,但實施過程中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才能起到真正的實效。

        (1)正確處理好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

        盡管案例教學優點較多,頗受學生歡迎,但案例教學法畢竟無法代替理論教學。因為案例分析是在學生掌握大量理論知識基礎上,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假如只講案例而不講授理論教學,就會成為無水之源。因此, 會計課程的教學,既不能采取傳統的講授法從頭講到尾,也不宜整個課程全部使用案例教學。

        (2)案例的篩選應突出中職的特色。

        選擇適合中職層次和特色的案例,這是教師設計教學案例的關鍵之處,設計會計教學案例主要考慮其實用性和適用性兩個方面。?案例的實用性。作為教師必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業去搜集會計案例素材,設計出符合實用性要求的案例。這也就說明會計案例題材來源于現實生活或者工作中存在的,而不是瞎編亂造和陳舊過時,否則,學生就學不到真正有用的專業知識,案例教學就會失去意義;案例的適用性。國外匯編的教學案例在培養層次和適用社會環境上與我國都有顯著的差別,因此,我國在引進過程中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調整和修正,特別在案例選編時,學者們一般都不作原版照搬,所以,在借鑒這些成功范例的時候,除了注意國情、體制的特點外,還應注意中職辦學層次和特色的要求,難度不宜過高,,但實用性要強。

        (3)正確處理案例教學和其他教學方法的關系。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懂得不同教學方法的優缺點,揚長避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正確處理兩者的關系,應避免以下傾向:第一,堅持死守傳統教學方式,拒不采納案例教學;第二,認為案例教學是萬能的,可替代其它教學方法,這兩種傾向都有失偏頗。實際上,它們是相輔相成的,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的,選擇不同方法,并不是會計教學中的每一知識點都可采用案例教學法。

        (4)正確處理教師和學生的關系。

        在會計案例教學中,應主張“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應從單純的注重“教”向突出“導”轉化,在討論中教師應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廣開思路,積極發言,不斷提出新的設想和思路。此時,教師應以學生姿態出現;同時學生要有敢于與教師討論問題的膽量,做到教學相長。

        “育才之路無止境,任重而道遠”,高職會計教學改革必須以社會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我國會計改革為依托,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為國家企事業單位輸送“精通技術、善于管理、懂得經營、敢于創新、勇于創業”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 案例教學及其在國內發展現狀.中華讀書報,2003.

        [2] 鄭文昭.試論案例教學法的應用.中國成人教育,2006.

        [3] 潘素秋.淺談會計課教學案例的選擇.江西科技師范院報,2004.

        [4] 王春萍.案例教學在會計高職教育中的應用,會計之友,2007.

        第9篇:案例教學優缺點分析范文

        關鍵詞:蘇教版;化學必修教材;實驗設計能力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2-0091-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36

        從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方面來說,傳統的化學教材中教師演示實驗比例很大,很少出現探究實驗和設計實驗,并且教材實驗往往側重于化學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基礎知識的傳授,過分強調實驗的驗證性和培養基本操作技能,實驗方法和技術落后,不利于學生綜合實驗能力的提高。新課改下,化學教材發生變革,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發展學生設計實驗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分析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和高考考試大綱,其中關于培養學生化學實驗能力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要求,具體為:①改進或設計實驗方案;②了解實驗條件的控制;③分析或處理實驗數據和實驗結果;④繪制和識別典型的實驗裝置圖的能力。課程標準和高考考試大綱對于教材的研制和使用具有指導性作用[1]。所以本文針對考綱里對實驗設計能力的四點要求,對蘇教版高中化學教材進行案例分析。

        一、設計實驗方案

        教材在“活動與探究”和“交流與討論”兩個模塊直接涉及到實驗設計內容。教材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安排實驗,由簡及繁。教材在安排設計性實驗時,根據知識內容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先從水平較低的設計性實驗開始,逐漸向水平較高的設計性實驗進發,循序漸進,從而使教材中的多種多樣的設計性實驗呈現出不同的層次水平。從模仿設計開始,到有指導的設計,再到獨立的設計,逐漸增大實驗設計的程度,使實驗設計在教材體系中有層次地呈現。

        以下為兩本教材中典型的實驗設計案例(按照在教材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

        案例1:設計分離或提純的方案

        ①實驗室中用氯化鉀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受熱制取氧氣。從反應后的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中分離、回收這兩種物質,需要用哪些分離方法?請設計實驗方案。

        ②現有混有少量氯化鉀的硝酸鉀粉末,請參照兩者的溶解度曲線,設計實驗方案提純硝酸鉀。

        案例2:

        有四瓶無色溶液,分別是NaCl、NaBr、KBr、KI溶液。請根據有關物質的性質,參照第47頁的“資料卡”,設計實驗將它們區別開來。

        案例3:

        設計Fe2+與Fe3+相互轉化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記錄現象。

        案例4:

        ①用銅片、鋅片(可從廢電池拆取)或鋁片、純堿溶液、白醋(或柑橘)等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簡易電池,并測試是否能產生電流。

        ②以小組為單位,制定實驗方案,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燃料電池制作實驗。

        案例5:

        依據乙酸乙酯的分子結構特點,運用已學的有機化學知識,推測怎樣從乙烯合成乙酸乙酯。

        縱觀上述五個案例,教材實驗設計安排完全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生思維發展順序,以及實驗設計的梯度變化,案例1—案例5在教材中按照先后順序出現,依次按照從獲得物質的手段和方法( 物質的分離和提純) 物質的性質研究( 物質性質的探究) 物質性質的應用及反應規律研究( 物質的檢驗與鑒別電化學問題研究)物質的合成( 物質的制備與合成) 這一線索來安排。這樣安排更加有利于學生掌握實驗設計的要領,培養實驗設計的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同時每一個案例之前都會有一些知識儲備,涉及到概念、定律、原理,實現理論分析到實驗研究方法的跨越。這些概念、定律或原理都與實驗原理、方案及實驗步驟密切相關,不僅為學生提供設計實驗的基礎知識,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領會實驗設計意圖,理論聯系實際,理解熟悉每一個實驗操作步驟及技能,對實驗現象進行合理解釋, 并通過討論得出實驗結果。

        各個案例之間具有內在聯系性,注意實驗之間知識與技能的銜接。如設計提純某物質時,必然會用到基本的分離手段,這就要求學生對前述知識完全掌握。教材正因為考慮到知識間的銜接,各個案例安排得層次分明。

        教材的設計實驗部分還包含了一些趣味性和生活性實驗,如案例4中的簡易電池實驗設計,驗證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鉀。實驗設計傾向于生活化、趣味化,在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同時,充分滿足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感受化學在日常生活和社會各方面的應用[2]。

        另外,在每個設計實驗后的“練習與實踐”欄目都安排了設計型習題。教材通過專題性的實驗設計習題, 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實驗設計的原理, 培養學生獨特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從根本上使學生對實驗設計的情感得到了升華,最終使實驗設計的興趣發生質的飛躍。

        二、控制實驗條件

        “實驗,實際上是條件控制下的觀察”,“所有的實驗,都是在條件控制下進行的。”[3]探尋、控制實驗的最佳條件,可以說是化學實驗的靈魂、成敗的關鍵。不僅對學生的學習,而且對教師的實驗研究、乃至化學學科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材有意識地安排了學生控制實驗條件的探究活動,發展控制實驗條件的能力[4]。

        《化學1》第6頁“整理與歸納”欄目要求學生說出一種金屬與另一種金屬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的條件,以及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這樣,教材直接提出實驗條件的重要性,使學生初步形成重視實驗條件的意識,在以后的學習中自覺地加強對實驗條件的關注和區分。

        “化學史話”欄目介紹化學家通過控制實驗條件,探究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獲得化學科學發現的歷史。從感性上激勵學生自己發現改進實驗條件,獲得更好的實驗現象與結果。

        “活動與探究”欄目通過具體實驗條件控制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改進實驗條件的思維過程和科學方法。如《化學2》專題2第30頁,“活動與探究”欄目,通過改變過氧化氫溶液的量以及所用催化劑,讓學生觀察氫氣生成的速度,使學生認識到實驗條件的重要性,初步掌握控制實驗條件的科學方法。

        教材完全按照學生認知特點,從初步了解實驗條件,到理解實驗條件的重要性,再到探究實驗條件,使學生逐步掌握實驗條件的控制,領悟控制實驗條件的科學思維。

        三、分析或處理實驗數據

        化學實驗處理的方法包括:化學用語法、表格法、線圖法[5]。

        教材中所有實驗都采用表格法進行實驗處理,采用表格法的優點是直觀、全面、易懂。另外,有些實驗還采用了線圖法。

        在教材《化學2》專題2第32頁“交流與討論”欄目,給出合成氨反應中正逆反應速率隨時間按變化曲線,引導學生通過線圖法處理實驗數據。該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繁雜的計算,曲線往往包含豐富的信息,學生只要認真分析,就可以體會到線圖法的優點,從而引導學生在設計實驗過程中,開發利用線圖法處理數據,優化方案。另外,教材引導學生針對不同的實驗選擇更有效的實驗處理方法。

        四、繪制和識別典型的實驗儀器裝置圖

        本教材重視培養學生改進實驗裝置的能力,一套好的實驗裝置對于實驗的成敗、藥品利用率、結果處理等關系密切。新課標提出實驗裝置應該簡約化、安全化、綠色化、生活化。本教材設計充分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并且對裝置的安排體現梯度性。

        《化學1》專題4第2單元中“硝酸的性質”,“觀察與思考”欄目中銅片分別與濃、稀硝酸在相同裝置中反應,并給出具體的實驗裝置。學生初步掌握該實驗的原理,最重要的是掌握本套裝置的構成特點以及優缺點。教材在本單元“練習與實踐”欄目中又安排了銅與稀硝酸反應裝置改進與選擇的習題。

        以下為本習題的具體內容。

        3. 甲同學采用如下頁圖2中的圖Ⅰ所示裝置驗證銅與稀硝酸的反應,并用排水法收集NO氣體。

        ①反應過程中的實驗現象是 。

        ②乙同學認為雖然收集的氣體是一氧化氮,但并不能說明反應中一定生成一氧化氮。你認為他的理由是 。

        ③丙同學采用如圖Ⅱ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證明了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一氧化氮。該同學的步驟如下表所示,請回答實驗中的有關問題。

        ④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丙同學的實驗存在什么缺陷?你認為應如何改進?

        上述兩圖均為銅片與稀硝酸反應的裝置。圖1為“觀察與思考”欄目銅片與稀硝酸反應的裝置,圖2為“練習與實踐”欄目中所給銅片與稀硝酸反應的兩套裝置。

        習題中的問題設置不僅使學生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改進裝置的方法。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對比會發現各套裝置的優缺點及側重驗證的性質。從而為以后改進實驗裝置提供參考,掌握改進思想的關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問題①的設置,巧妙地加強習題與前文的聯系,裝置Ⅰ與“觀察與思考”欄目銅片與稀硝酸反應的裝置有很大的相似度,引導學生對比發現裝置的優缺點,同時使基礎知識順利地遷移到本題中來,初步滲透裝置改進的內容和特點。

        問題②從表面上看僅僅是考察一氧化氮的氧化性,其實質在于引導學生發現改進實驗裝置的必要性和出發點。本實驗中,要證明反應生成氣體是一氧化氮就必須使反應裝置隔絕空氣,從而引導學生選擇改進實驗裝置的側重點。

        問題③通過及時解決問題②所提到的疑問,學生在情感上獲得改進裝置的奇妙感,從而激發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運用實驗裝置的改進解決實際問題。另外,裝置Ⅱ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從未或很少接觸到,這也為學生以后改進裝置提供依據,滲透裝置選擇和改進的思維,掌握一些實驗裝置改進的關鍵點。

        本習題最后問題④要求學生自己從環保的角度改進一套裝置,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同時體現實驗裝置的簡易化、綠色化原則。

        總之,教材安排突出裝置改進的思維訓練,不僅使學生認識到裝置改進的必要性和關鍵點,而且更注重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性地自己動手改進裝置。在此過程中,學生不斷體會裝置選擇和改進的方法,發展創造性思維,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學考試大綱[Z].2010

        [2] 王后雄,黃郁郁.新課程天地人教版化學新課標教科書新增實驗的要素分析[J].化學教育, 2007,(4):13-16

        [3] 陳耀亭等編著.中學化學教學法[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1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中文字幕5g在线 |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 | 亚洲一级一级一区二区 | 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 |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1区2区 |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