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資綜合素質大綱范文

        教資綜合素質大綱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資綜合素質大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資綜合素質大綱

        第1篇:教資綜合素質大綱范文

        以后,鋼筆、鉛筆等洋貨相繼涌入中國,以毛筆、墨、紙、硯為工具的書法藝術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退出了舞臺,這在客觀上對書法藝術的存在與發展構成了威脅。書法乃中華民族之國粹,它不僅是中國造型藝術精神的靈魂,而且是典型的東方美的藝術代表。我們要認真探討如何從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轉型中確定其地位。

        我國每天都有幾十萬封平信因書寫質量問題無法投遞,中小學生執筆病姿相當普遍,試卷因書寫不良屢被酌情扣分,大學生的字普遍難認……更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有相當數量的教師書寫不過關,難登大雅之堂,更何況那些學生呢?究其根源,我認為是中學教育出了問題。目前,中學既無成規模的書法教學體制,亦無系統的高水平的指導叢書,那么,師生的書寫水平也就不言而喻了。

        書法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科,“它與音樂、美術、舞蹈完全有著相同的藝術地位和教育作用”(陳振謙《書法教育學》)。書法的教育功能應有四塊,即書法知識、書寫技巧、情感意志、審美創造。學校應有書法教學專用室、書法特長活動室。當然,學生的書法教育并不以培養小書法家為目的,它是對人進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質教育。通過書法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美的情操和陶冶他們的完美人格。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書法教育越來越受到教育界人士的關注。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教育委員會曾舉行書法教育學術研討會,統一認識,統一思想,制定九年義務教育寫字教材,并開展師資培訓和實驗教學工作,使小學書法教育開始步入正軌;還聯合天津市河西區教委成立了全國第一所“書法實驗小學”,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也提到:一年級開始就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的寫字能力,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書法教育事業,為源源不斷地培育出大量合格的中小學書法教師,進一步普及和發展我國的書法教育事業,做出新貢獻。反觀中學的書法教育,不能說是一片沙漠,但也不見得怎樣滋潤。中學若不設置書法課,便會破壞其延續性,造成與大學書法教學的嚴重脫節,從而導致相當數量的教師書寫不過關甚至還不如個別學生的現象發生。

        現在,由于減負、高考改革等種種因素,家長們開始日益重視對孩子們綜合素質的培養。有的家長在校外為孩子報了兩三個興趣班,上完鋼琴班又上美術興趣班,晚上要復習琴課,明天還要上書法班,這樣的培訓班、特長班使孩子們又加重了學業負擔。因此,我們要加強教學內容改革,建立適應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制定一套符合國情的素質教育大綱,以切實提高我國從幼兒園到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2篇:教資綜合素質大綱范文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教學模式

        1大連大學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與建設現狀

        1.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完善專業培養計劃

        學院對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完成了2014級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及專業課程教學大綱的修訂工作,使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方案更加合理和符合實際,課程教學大綱更加規范和具體,可執行性增強。

        1.2以教學團隊為引領,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實施專業負責人制度,在旅游管理專業內根據需要劃分出三個團隊:管理學團隊、旅游規劃開發教學團隊、應用實踐性課程團隊。打造年齡、知識、學歷、職稱等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同時,不斷采取加強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等多種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組織教師全部參加各級各類、形式多樣的教師培訓。積極聯系旅游企業業界高層來校為師生開辦講座,增強學界與業界的聯系,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1.3以培養目標為核心,塑造專業模式特色

        突出新形勢下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特色,將旅游休閑管理和會展旅游作為人才培養的特色方向。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外語能力和旅游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強化英語教學四年不間斷,設置日語課程,進行雙語教學,學生到國際集團化經營企業和境外實習基地進行生產實習,建立“知識+能力+素質”為主線的教學體系,塑造“厚基礎重應用、多元化強外語、高素質富能力”的專業特色,構建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1.4以教學改革為載體,促進課程教材建設

        制定課程發展規劃,以省、市、校各級精品視頻課建設為目標,形成學科基礎課程群、專業核心課程群、特色課程群。重點建設由旅游學概論、旅游經濟學、旅游規劃與開發、旅游市場營銷、旅游心理學、旅游管理學等課程組成的專業核心課程群。同時以教學改革立項為載體,在教學內容、方法、考核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將教材編寫與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相結合,以教材編寫為載體,促進教師教學科研水平提高和學科發展。

        1.5以實習基地為平臺,推動實踐教學開展

        強化實踐教學,構建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建立健全雙向指導制度,加強校企協同創新合作,拓展實踐教學基地類型,開辟旅游景區、旅行社、會展公司、展覽中心、文博院館、休閑娛樂中心、大型節慶活動組委會等教學實踐基地。加強校內實習基地建設,與大連大學創想賓館和博物館建立合作關系,開展實訓和實習活動。依托學校文科綜合實驗中心,建立多功能實訓室、禮儀實訓室等。與大連、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海南、澳門的高星級酒店、景區景點和旅行社等30多家旅游企業建立多層次實習就業一體化基地關系。

        1.6以常規管理為基礎,強化教學質量監控

        充分發揮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督導組、學生信息員在教學質量監控工作中的積極作用;通過建立學院、教研室、學生三級管理網絡,形成學院教學質量監控和信息反饋系統。積極落實三級聽課制度,執行《領導干部聽課制度》;認真做好期初、期中和期末各項常規教學管理工作,通過嚴格執行教學計劃、組織教師座談會、學生座談會、學生評教和教師評學等工作,對各項教學活動加強管理和質量監控。

        2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與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旅游管理專業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照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建設指標體系,還存在很多不足和薄弱環節,尚需要在今后的專業建設中予以解決。

        2.1師資隊伍建設需要加強

        旅游管理專業現有師資隊伍的職稱結構、學歷結構不夠合理,具有博士學位、行業經歷的教師數量不足。著眼于旅游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的建設,需要繼續引進若干品學兼優的青年博士,培養優秀的青年師資,加強師資隊伍的梯隊建設。同時,也要加強現有教師博士學歷培養。另外,因為旅游管理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2.2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需要深入

        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需要深入如,精品課門類少,級別偏低;教學成果數量不多,缺少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

        2.3教學改革成果有待突破

        教師發表教研論文的數量不足,省級以上教研項目與教研成果獎有待提高。教育教學改革還停留在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上,對專業建設的整體性研究及課程體系整體建設的研究還較少。

        2.4實踐教學設備和圖書資料有待改善

        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實驗儀器設備(含軟件)生均值、生均專業紙質圖書資料數量不足。必要的旅游管理專業紙質圖書資料、專業電子圖書資料需要采購;仿真模擬實訓軟件尚需采購。

        2.5學生創新意識有待提高

        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的意識不強、參與比例不高。學生參加綜合素質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待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待加強。

        3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建設的主要措施

        3.1構建人才培養模式,凝練專業特色

        根據我國社會發展對旅游人才的需求,不斷對旅游人才培養實踐進行探索和提升,人才培養立足大連、面向遼寧、輻射全國,完善“厚基礎重應用、多元化強外語、高素質富能力”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特色。建立“專業教學—校內實訓—基地實習—服務社會”四個環節的社會化協同培養平臺,構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3.2完善師資隊伍結構,打造教學團隊

        通過實施“迎進來,派出去”戰略,采取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的形式,提高教師隊伍的學歷水平,豐富行業實踐經驗,聘請客座教授、實踐教學兼職教師,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加大青年博士的引進力度,加強現有教師博士學歷培養,通過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提高教師博士比例,改善師資隊伍結構。

        3.3重視課題項目申報,提升科研水平

        以科研促進教學,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積極撰寫學術論文,向國內外的期刊,尤其是高水平的核心期刊投稿。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申報不同級別的課題立項,尤其是要實現國家級課題的突破。打造科研團隊,提升科研水平,增強科研實力。

        3.4加強課程教材建設,豐富教學內容

        深化教學改革,嘗試實行MOOC、翻轉課堂、案例教學、情景式教學等教學方法。確立與現代旅游相適應的教學標準,形成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的課程體系。課內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積極推進雙語教學,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

        3.5建立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創新能力

        在建立實習就業一體化基地和為學生搭建專業實踐平臺方面,積極與旅游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設高層次、多元化的境內外實習就業基地。鼓勵專任教師必須自己先走出去,深入行業實踐,同時,將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行業精英、兼職教師請進來。合理安排校外實習,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推進創新與創業教育。

        3.6強化綜合素質教育,提高專業素養

        不斷拓展雙語課程教學,推進具有國際視野的國際化人才培養進程;積極探索與實施研究型教學方式,突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探索通過開設研討課程等方式,開拓學生視野。加大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參加創新創業活動及參與科研項目學生比例和參加綜合素質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7實施專業獎勵機制,促進教學改革

        繼續實施專業建設獎勵方案,鼓勵教師注重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創新研究與探索,凝練教學特色,為在今后全面實施研究性教學與實踐性相結合打下基礎。

        3.8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加強質量監控

        第3篇:教資綜合素質大綱范文

        讓學員學到新知識,提高致富本領,是農廣校做好農民中專學歷教育工作的重點。首先,教學要求與教學方式,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在農民中專學歷教育教學工作中,市農廣校提出了“四統一”的教學要求(即:學計劃、統一輔導大綱、學光盤、統一期末考試)和“四個模塊”(即:公共基礎模塊、專業通修模塊、專業及專項技能模塊和專業拓展模塊)的教學方式。區縣分校在認真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準、精、透、活”4個字的教學目標,“準”就是準確把握所授課程的教學考試大綱;“精”就是對教材重點和難點的講授及解釋要精確;“透”就是講課時通俗易懂,講得明白、透徹;“活”就是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活躍的課堂氣氛。在教學實踐中,高標準、嚴要求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嚴把生源質量關,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根本。按照市教委招生的統一規定,對報名參加農民中專學習的學員進行考前輔導學習,只有考試成績合格者才能被錄取,這樣既端正了學員的學習態度,又優化了錄取學員的質量。第三,授課教師的選聘,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根據學校所開設專業的需要,選聘責任心強、有教學實踐經驗的專兼職教師組成高質量的講師團,并對講師團專兼職教師進行培訓,強化他們對農民中專學歷教育的認識。

        二、創新教學方式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探索,在農民中專學歷教育教學中,任何教學模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探索就有發現,有實踐就有創新。1.教學課堂搬到實踐基地為增強學員學習興趣,把專項技能課程的教學,由老師在教室面對學員滔滔不絕地講理論,直接搬到實踐實訓基地,邊講理論邊操作。學員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拿起實訓工具按照老師的講授進行實操練習,既掌握了理論知識,又增加了學員的學習興趣。2.實用教具進入教學課堂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專業特點,把一些實用教具帶入教學課堂,讓學員學習起來更直觀。如《會計》專業技能操作性比較強,任課教師就為學員統一準備了實用教具,如點鈔專用紙等。上課時發給每位學員,將點鈔指法、數數原則、捆鈔手法逐一向學員傳授,使學員在掌握基礎專業知識的同時,進一步鞏固了操作技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3.實用學習包發到學員手中為使學員更加牢固地掌握專業知識,各分校都為學員統一準備了實用的學習包,即一套教材、學員習題冊和教學光盤。學員通過觀看光盤起到預習和鞏固的作用,通過完成習題冊的習題,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就可以帶著問題聽課。這樣既有利于老師有針對性地答疑解難,又加深了學員對知識點的掌握和鞏固。

        三、培訓就業

        如果說,八九十年代,參加農廣校學習是以取得中專文憑為自豪,而現在,當代農民參加農廣校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就業的需要。為此,學校把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作為重點,把農民的需求和就業放在首位。在學員報名咨詢時,按照招生和教學要求,將“雙證制”——即在取得中專學歷文憑的基礎上,通過職業技能培訓考核可以取得相關專業國家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的政策向他們積極宣傳。在招生時,與企業聯合、與鄉鎮勞動部門聯合、與村級組織聯合,有的放矢地招收學員。如今,農民中專學歷教育證書培訓項目培養的12254名農廣校畢業的學員,都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崗位,在各條戰線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四、樹立典型

        第4篇:教資綜合素質大綱范文

        2013年9月~2014年6月我們已對4批100名學員進行了腹腔鏡虛擬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成效。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科室輪轉的低年資外科醫師、研究生、進修生,臨床醫學本科生。學習人數及專業分布:4批學員共計100人,其中婦科20人,普外科醫學論文40人,進修生10人,臨床醫學本科生;分組與培訓時間:每2人一組,一組一機,每組集中訓練時間一周共計30個學時。 

        1.2方法 

        1.2.1虛擬訓練內容 

        1.2.1.1按不同層次對象設置不同層次課程體系的內容:①編制有獨處之處的“腹腔鏡外科手術學”教材;錄制相應的手術視頻,加強理念教育,貫徹微創外科的觀念,建立較規范的微創外科手術理論教學內容。②編制“腹腔鏡外科手術學”課程的材的基礎上,按不同層次人員編制出相應的教學大綱,以適應不同層次人員的教學要求。③通過模式化、由易到難的操作體驗,設計不同的進階課程,模式化分級和等級內分層教學: 

        等級一:腔鏡下牽拉,切開,分離,鉗夾; 

        等級二:腔鏡下止血,打結; 

        等級三:腔鏡下縫合,吻合; 

        等級四:動物試驗,包括模擬教學; 

        等級五:活體手術。 

        分解整個手術操作步驟,逐項練習, 逐個擊破,從而串聯起整個手術過程,分解如下(見圖1): 

        ④建立完整,有效的測評考核模式:按照國際通用的操作型技能觀察量表(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進行評價(見圖2): 

        1.2.1.2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適合“腹腔鏡外科手術學”課程體系的運作模式:①進行組織機構的調整;②完善“醫學教學中心”網站(頁)的建設,以適應網絡化教學的需要;③制訂相應的管理與運行規章制度;④因為“腹腔鏡外科手術學”課程的內容基本上可分為四部分: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訓練、綜合性技能和探索性實驗等。為把有效的時間與物力投入到綜合與創新探索能力的培養,故擬將第一部分內容制成多媒體和可以人機對話的模擬實驗。即多媒體的制作與虛擬試驗軟件的開發。 

        1.2.2虛擬操作教學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1.2.2.1考慮了不同層次對象建立了不同級別的“腹腔鏡外科手術學”課程體系,從而實現模式化、由易到難的進階課程體系的目標。 

        1.2.2.2打破學生以往“以觀摩為主”的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教學體系。以考核學生綜合素質為出發點,制定新的考核方法,突出知識綜合能力,獨立操作學習能力。 

        1.2.2.3把“腹腔鏡外科手術學”課程體系的建設與臨床教學中心的建設有機地進行了統一。 

        1.2.2.4通過教學平臺與科研平臺的同步建設,以理順原來診斷學、外科學和動物外科學三個教研室因教學中心的建設而產生的教師理論與實驗脫節產生的矛盾。 

        2 培訓效果 

        將基于模式化的腹腔鏡虛擬訓練應用于教學培訓中,這是我們在臨床教學中引入現代醫學模擬教學手段的初步嘗試。學生們普遍反映,通過模式化虛擬訓練,讓學習者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對腹腔鏡手術的基本技能,使其適應從肉眼直視操作到觀察二維平面圖像操作的視覺上的轉變,訓練學習者的腹腔鏡手術中手眼配合、左右手相互協調的能力,并且熟悉和掌握了腹腔鏡手術器械的基本使用方法,讓其進入臨床實際操作時不會對鏡頭和工具產生陌生感。并且臨床帶教醫生反饋意見表明,有虛擬訓練經驗的學員比沒有經過模擬培訓的學員可以更快更好地進入實際操作中,同時手術操作也能更好的按照規定操作,相比較之下,帶教醫生更愿意讓進修醫生上臺手術進行體驗階段。 

        3 討論 

        21世紀醫學科學迅猛發展,對21世紀醫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學臨床技能培養是醫學人才培養的關鍵階段,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手術學的教學是醫學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按照教育部高教[2007]2號文件-《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1]和重慶市政府《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精神,為實現教育強國的目標,確保高等教育質量,就必須切實做好操作技能課程的建設。因此,搞好醫學操作實驗學課程體系的建設是形勢所趨,是21世紀醫學科學發展和高素質醫學生培養的需要。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普及, 21世紀最具有前途的醫學發展領域非微創外科莫屬,腹腔鏡技術也會成為每個外科醫生所必須掌握的技能,而培訓則是縮短學習曲線,順利開展此項技術的必經過程[2]。目前,我國基礎教學中還未展開微創外科手術教學,我國普及腹腔鏡技術僅僅是在一些大型教學醫院舉辦學習班、研討會及手術觀摩上,缺乏醫師對腹腔鏡手術規范的臨床前培訓。并且在腹腔鏡手術技術培訓規范上處于初級階段,只是通過臨床熟練醫師在實際操作中對學員手把手地教,學習者也只能自己通過觀看、參與擔當助手等經驗逐步摸索和體會。由于腹腔鏡手術的操作學習都是在實際手術中進行,所以存在許多問題,如:風險性大、學習者的耗時較長、理論指導與技術操作沒有統一規范等。在歐美國家,對從事腹腔鏡外科的醫師及本專業醫學生已建立了一套嚴格的資格論證和質量控制制度[3],有嚴格的訓練大綱,我國目前尚無統一的培訓大綱。 

        因而,把微創外科技術引進到醫學生手術學中基礎教學是可行的,也是現在臨床所需要的,在傳統外科手術學理論教學中應加強微創外科的觀念,需要建立規范的微創外科手術理論教學內容,在實際操作訓練中首先在掌握傳統外科手術基本操作技能的前提下,可以引入微創手術基本技術訓練,并且是學院通過對動物或計算機進行模擬手術,練習微創手術的基本操作規范與過程,讓其醫學生更好的了解微創手術技術,打好基礎進入臨床,我們將逐漸使用這種培訓的初級階段前移,將選擇部分臨床醫學生在外科手術中增加腹腔鏡實驗教學內容,以期達到預定的效果。 

        為此,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模擬教學中心與美國強生公司合作建立了腹腔鏡操作的虛擬培訓部。這是一門虛擬醫學教育技術,將現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仿真技術、傳感技術、測量技術、微電子技術、行為學為一體的研究。在虛擬環境中,學員可以使用計算機生成一個仿真實環境的完全互動的患者環境,是一種通過計算機軟件和力感裝置的完美結合,成為當今世界先進的將視覺、觸覺、聽覺結合為一體的醫學虛擬系統,并特別突出了“力反饋”技術,使用者能更好的感知對操作執行,學員通過在這種無風險的虛擬環境下不斷的反復訓練,受訓者能熟練掌握腹腔鏡手術的基本技能,為進入臨床實踐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4]。 

        參考文獻: 

        第5篇:教資綜合素質大綱范文

        1 制定篩選方案,有計劃地開展教學

        按照不同學校擬定的學習計劃大綱,制定科室教學計劃,安排護理師以上或高年資護士進行帶教,力求帶教管理達到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帶教教師是護生臨床實踐的啟蒙者,其整個素質直接影響到帶教質量,帶教教師的選拔尤為重要,應制定嚴格的篩選方案,在帶教前,帶教教師應掌握臨床護理基礎理論、護理管理等相關知識,對其進行護理法學、行為學、心理學以及護理急救等專業知識的培訓,選拔具有臨床經驗的護師擔任帶教教師。根據護理部門及護生所在院校護理大綱的具體要求,將護理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情況緊密聯系在一起,制定護生帶教計劃,包括帶教方法、授課內容、考核項目以及崗前培訓等內容,有計劃地開展教學。

        2 入科教育,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

        護生入科后帶教老師要詳細向其介紹科室環境、布局及科室的專業特點、護理特點,治療室、搶救藥品、物品、設備的位置,科室醫護人員和患者的情況等,使他們盡快熟悉工作環境,消除陌生感,增加信心,為學習工作打好基礎。帶教老師要讓護生明白護士的基本義務和做一名合格護士的基本條件,在臨床實習中,體會患者的痛苦,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培養她們對患者有愛心、耐心、同情心和責任心。

        3 實行一對一的帶教方式

        護理工作操作性較強,帶教老師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并能以認真負責的精神,關心體貼的態度愛護學生,向護生傳授知識和技能,隨時為護生講解護理原則和方法,在放手不放眼的情況下,有步驟、分階段地讓護生熟悉各項護理技術操作及護理文件的書寫。護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多問、多看、多練,多向老師請教,從而自覺獲得知識,盡快熟悉本科的操作常規和工作流程,盡快適應科室的臨床護理工作。帶教教師應重視護生的崗前培訓,向其介紹病區環境、醫院各項規章制度、各種設備和物品的擺放、消毒隔離和無菌操作等,讓護生對護理工作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同時也要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如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方法、不同年齡段、不同疾病患者的臨床用藥特點、護理溝通技巧、藥物計量計算方法、護理文件的書寫等內容。可帶領護生參與護理教學大查房,使其能夠從中獲得護理經驗。在帶教過程中,帶教教師應與護生進行技巧交流,掌握其思想動態及對護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發現護生存在的問題。

        4 培養護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意識

        帶教老師要引導護生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平時盡可能鍛煉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同護生一起分析各種護理缺點、糾紛、差錯等發生的原因,使護生深刻體會到"三查八對"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且"三查八對"貫穿臨床護理的每一項工作中。加強學生的法律意識,由于患者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在臨床帶教中進行法律意識、醫療安全已經必不可少[1]。同時要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尊重患者的權利,如知情權、隱私權等,使學生及早樹立法律觀念,加強工作責任心,嚴格三查八對,正確及時執行醫囑以及正確及時書寫護理文書等,在護理實踐中有意識地用法律法規來規范自己的言行等。

        5 培養護生觀察、分析能力和自學能力

        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狀態是復雜而多變的,有時患者病情或心理或精神中細微的變化恰恰是某些疾病的先兆,在臨床實習期間,教會護生對各種疾病的觀察能力,如對患者的癥狀、體征,診斷要點,護理要點,病情變化的觀察,試驗室及其他檢查的異常報告中深入了解,并根據這些癥狀、體征、依據等分析判斷,在整個病例護理的過程中,引導護生學會思考問題,學會帶著問題查閱相關資料和基礎知識,學會把每一病種的疾病概念、病因、并發癥、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要點、治療要點、護理問題、護理措施、用藥注意事項等的內容緊密聯系起來,也即涵蓋了護、藥理學、生理學、解剖學等多學科的內容。帶教老師還可根據不同的病例對護生進行適時、有針對性的提問,促使護生主動巡視患者,與患者溝通,主動看書,激發其學習的熱情和責任感。帶教老師常布置觀察的內容,如患者的治療效果、藥物反應、思想動態、飲食狀況、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實施后的效果等,提出案例對照書本所存的區別聯系起來思考,指導護生如何觀察和分析個案。護生必須收集患者的所有資料,提出護理問題,制定護理措施,并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實施并及時給予評價。這也是實踐、分析、自學能力的綜合培養[2]。

        6 重視護生出科前的各項考核

        護生出科前必須完成各項護理操作考核,出科考核是督促護生鞏固臨床實習的方法之一,讓護生有一定的壓力,并主動學習。護生出科前的考核具體內容可設為專業理論知識、基礎和專科護理操作、健康教育和溝通能力,以及護理記錄書寫等四項,通過考核結果來發現護生存在的不足,并反饋給護生,便于其在今后護理工作中加以改進,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3]。

        7 對護生進行崗前培訓

        崗前培訓包括思想教育、形象建設教育和安全培訓三項內容,思想教育要求護生應具有較強的責任心,能夠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應重視形象建設教育,要求護生要衣帽整潔、態度和藹,力圖提升科室乃至醫院的對外形象;護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前,必須對其進行安全培訓,組織護生學習醫院護理核心制度,保證患者護理安全[4]。

        總而言之,帶教是一門藝術,對護生的一生有著深遠的影響,應重視帶教教師的選擇,制定詳細的帶教計劃,帶教老師只有不斷完善自己,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將護理技能和經驗傳授給護生,帶教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才能在臨床帶教工作中培養出合格護生,并通過崗前培訓使每位護生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使其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做出共享。

        參考文獻:

        [1]李秀娟,劉曉燕.在臨床實習中加強醫療糾紛防范教育的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04).

        [2]趙麗君,于秀鳳.護生健康教育意識與溝通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醫學,2007,31(06).

        第6篇:教資綜合素質大綱范文

        關鍵詞:動物學 課程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b)-0144-03

        動物學是研究動物的形態結構及其功能分類、進化及其基本的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動植物檢疫和動物生物技術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既有理論教學、又有實驗教學、野外實習等理論聯系實際的活動。該課程內容繁多,知識面廣,涉及動物解剖及組織胚胎學、動物地理學、分子生態學和分子進化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等多種學科的綜合;其內容以動物的演化系統為主線,較系統地介紹動物界各主要類群的特征;重要代表動物的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個體發育的特點;動物各門、綱、目的分類、生態及經濟意義;動物界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及各門、綱的演化關系以及動物地理分布知識等。知識點分散而凌雜,需要記憶的東西較多,因而學生感到難學,老師也感到難教。為適應21世紀高等教育發展需要,“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廣、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進一步提高動植物檢疫和動物生物技術相關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科研能力,改革傳統的動物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全面優化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方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使動物學的教學內容符合學科發展趨勢和社會對人才培養需求。

        1 優化動物學教學內容,突出授課重點

        傳統的動物學教學存在教學內容多,知識面廣而學時數少的矛盾,教學內容較抽象,學生被動的接受現成的結論,主動參與教學的機會很少,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很難激發,知識的牢固性較差,極易忘記。教學方法以板書、掛圖為主,這些媒體所承載的信息種類和信息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狹窄。傳統動物學教學側重于動物形態結構、分類和分布的描述,知識內容詳盡,但缺乏與生物學原理的有機聯系,也缺乏對動物生命活動及其基本規律的討論,而現代動物學則更多地注重功能生物學[1]。動物學的教學應與現代動物學緊密結合,動物學的教學內容應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與時俱進,確定動物學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學科發展趨勢和社會對人才培養需求的改變,修改動物學教學大綱,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普通動物學》(第二版)為本課程的教材,利用網絡資源和圖書資源等手段及時增加動物學前沿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拓寬學生視野。根據新的動物學教學大綱的要求,針對動植物檢疫和動物生物技術相關專業的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對《動物學》課程的課堂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與補充,積極開展實踐教學研究,加強實踐教學建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1.1 精簡和整合教學內容

        動物學教學內容由傳統向現代化方向較變。課程內容包括緒論、原生動物門、多細胞動物的起源、多孔動物門、腔腸動物門、扁形動物門、原腔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棘皮動物門、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哺乳綱、動物進化等19個部分,共計26學時。本課程的知識模塊順序及對應的學時如表1。

        動物學作為動植物檢疫和動物生物技術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必須與我國的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相一致,在保證動物學課程有較系統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適當的壓縮一些動物形態結構、分類方面過細、過繁內容,將特種經濟動物、動物地理學、動物生態學、動物進化等相關的動物學知識引入課程教學中來,特別介紹在細胞、分子水平滲入動物進化的研究而取得的成果,使學生接觸現代動物學理論的研究熱點和方法;講述動物繁殖和發育時,聯系試管嬰兒、克隆動物、轉基因動物、動物反應器等動物生物工程新成果。在有關章節加強保護生物學知識。這樣不僅不會影響學生對動物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學習,而且還能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素質。

        1.2 教材和參考書的選擇

        動物學課程在教材上一直借用綜合性大學課本,因其篇幅大,內容太多,難與動植物檢疫和動物生物技術相關專業的要求和學時數相適應。因此,在動物學系列課程的教學中,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普通動物學》(第二版)為藍本,圍繞教學大綱,利用網絡資源和圖書資源等手段及時增加既能反映動物學前沿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又能適應學科交叉、拓寬學生視野的內容。該教材保留了傳統的動物學系統特色,同時注入了國內外動物學研究現狀、進展、發展趨勢等,突出代表動物的科研價值,經濟動物的綜合利用途徑等、內容深入淺出,圖文并茂,極易與專業接軌,符合動植物檢疫和動物生物技術專業培養計劃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使學生系統掌握各門及主要綱的特征和重要代表動物的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個體發育的特點,基本掌握門、綱、目的分類、生態及經濟意義,了解動物界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及各門、綱的演化關系等,為動物資源的保護,開發和持續利用,為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為醫藥衛生準備必需的理論基礎。另外,經篩選向學生推薦中文和英文參考書10部,供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考。

        2 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活動中形成的并由人們自覺提煉的為實現一定教學目的而采用的調整和建構師生關系和活動的范式[2]。動物學涉課程及動物解剖及組織胚胎學、動物地理學、分子生態學和分子進化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等多門課程,教學內容繁多,知識點零散,課時少,學生難掌握。傳統的教學方法必須改革,探索創新型教學方法。在動物學課程的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黑板+粉筆+掛圖、標本、模型,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把教學時間主要集中于對重點問題的分析,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根據動物學課程自身的特點結合安徽省野生動物資源特點,課題組對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劃分,采用討論教學法、比較法、因材施教法和啟發式教學方法,介紹課程的框架,進行重點式講解,就經典案例進行討論,使學生學習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實現學習的內在動力與學習的責任感相結合,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2.1 討論教學法

        在動物學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 形成“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為主導”的教學新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鉆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針對門課程的特點與學生的興趣,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試著自己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有利于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促進教學內容的改革[3]。

        2.2 比較法

        比較法是根據一定的標準,找出事物的異中之同或同中之異的認識方法,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4]。在動物學教學中,有很多內容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點,所以運用比較法是一種有效的、重要的教學方法[5]。運用比較法有利于知識進一步系統化,幫助學生識記、理解,綜合運用動物學知識,突破難點,抓住重點,化難為易,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脊椎動物學的教學中,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的心臟結構是一個重點,但學生往往難于掌握,容易把它們搞混淆。如果在教學中列出如下比較表,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將會有助于學生理解,提高識記速度(見表2)。

        2.3 因材施教法

        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6]。在動物學課程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對反應遲鈍的學生,要激勵他們積極進行思考,勇于回答問題和進行爭辯;對能力較強而態度馬虎的學生,要給他們一點難度較大的作業,并嚴格要求他們注意精益求精;對語言表述缺乏條理的學生,要多讓他們在課堂上作復述和發言,以克服其不足;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專心的學生,要多暗示、提醒、提問,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對視、聽覺不好的學生,要照顧他們坐在比較適合的地方;對學習感到很輕松或很困難的學生,要加強個別輔導,給能力強者開點“小灶”,增加課業,對困難者給予特殊幫助或補課。在教學中以敬業的精神,愛生的熱情,良好的情緒感染學生,使學生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學習。引導學生有效利用圖書館和網絡資源,了解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獻身科學事業的熱情。不斷改革考試方法,推行多元性的考試評估體系。例如:增加了綜合分析試題,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還對學生的作業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在常規作業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撰寫小論文的內容等。通過論文、綜合測評以及考試內容的改革,實現對學生能力的考核,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4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通過《動物學實驗》、《動物學野外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等三個實踐教學環節,將理論教學內容具體化、可視化,做到理論聯系實踐、實踐驗證理論;還通過《動物學實驗》教學案例實施,補充現行《動物學實驗》有關教學的不足,引入新的研究成果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內容。通過《動物學實驗》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項目的實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及指導教師主導地位,以提高學生實踐創新的能力。

        3 利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改進教學手段

        隨著計算機的應用和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簡稱CAI)成為當今教育科學和技術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中被動教與學的呆板關系,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的效果[7]。通過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結合發展而來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共享的優勢,并結合計算機和投影等設備,通過圖片、表格、文字和動畫等形式將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并給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上新的感受。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同時由于多媒體信息量大,也能夠優化教學過程[8-10]。動物學作為動植物檢疫和動物生物技術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之一,屬于一門形態學學科,它以動物進化為主線,通過對代表動物的講授,較系統地介紹各類群動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分類、生態及經濟意義等。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大量名詞、圖片、標本和模式圖,內容繁多,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不能很好地展示,影響了學生對動物學知識的掌握和學習的興趣。為了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組制作了《動物學》多媒體課件應用于動物學課程的教學中。例如鳥的雙重呼吸這部分內容,學生比較難理解,適時地播放一個雙重呼吸FLASH動畫,學生會覺得比較形象,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利用網絡資源,將《動物學》的電子教案、大綱、課件、習題等掛在網上,使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增加感性認識,在課下也便于復習。另外,通過Email、QQ對學生的提問進行答疑、討論,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改變了學生傳統的“二維”課堂學習模式:即邊聽邊記,從而加強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接納和理解、提高他們課堂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曉紅,張虎芳.普通動物學課程教學設計探討[J].晉中學院學報,2006,23(3): 44-45.

        [2] 閻金鐸、潘仲茗.現代教學方法百科全書[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3.

        [3] 肖明松,金光明,鮑方印,等.“淡水養殖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2,26(4):80-83.

        [4] 唐自杰.自學心理學[M].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1987:158-163.

        [5] 韓宗先.比較法在動物學教學中的作用及具體運用[J].涪陵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13(3):122-126.

        [6] 涂嵐,廖先鋒.論因材施教藝術在學生工作中的運用[J].德州學院學報,2012(12):19.

        [7] 金顯文,鄧道貴,耿雪俠.CAI在動物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宿州學院學院,2008,23(3):129-130.

        [8] 陳東.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改革的一些嘗試[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版),2004, 20(3):98-100.

        第7篇:教資綜合素質大綱范文

        【關鍵詞】農村中職學校 實習就業指導課程 開發 實踐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B-0043-02

        農村中職學校實習就業指導課程的開發,旨在打破傳統的學科課程設計模式,依據企業生產需要和農村中職學生、教師、學校的實際情況,對課程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和設計。此項課程開發實施可以填補現有中職課程體系中無實習就業指導課的缺陷,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實踐意義。本文以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課程改革實踐為例進行說明。

        一、農村中職學校實習就業指導課程開發的意義

        進入21世紀,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模式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職業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推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許多學校積極探索和實踐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模式,探索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對課程設置提出了新要求。為保障和促進對不同地方學校、學生的需求,職教課程實行了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體制。國家鼓勵職業學校在認真執行國家有關原則規定的同時,據區域經濟、行業特點和社會需求,探索建立校本特色課程。

        我國新一輪的職教課程改革受到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理論和經驗的較大影響,尤其是體現“能力本位”課程觀的職業教育課程模式,比較典型的有德國的“雙元制”模式、北美的能力本位課程模式和國際勞工組織開發的模塊技能培訓模式,這些成功的現代職業教育的課程模式大多不以學科為中心或淡化學科體系,不僅重視以人類的基本活動——職業活動的需要來組織教學內容,而且強調以受教育者個人生存發展的需要來組織教學內容。

        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作為一所農村中職學校,2005年以來實施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采用彈性學習制,每年利用3至4個月時間(含假期)讓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和育人效果。在實習就業的管理過程中,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發現了國家統一開設的公共文化基礎課程不能有效解決學生在實習就業時遇到的許多實際問題。為了有效指導學生順利完成頂崗實習任務直至就業,實現從學生到企業員工的“無縫隙”對接,根據學校資源設備和學生文化基礎的實際情況,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進行了實習就業指導課程開發。

        實習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實用型綜合性文化課,內容涉及在企業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其任務是為學生提供到企業頂崗實習或就業的正確指導,是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輔相成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開發是指學校和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通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的活動,包括通過需求分析確定課程目標,再根據這一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對相關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實施、評價、修訂,最終達到課程目標的整個工作過程。

        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實習就業指導課程的開發中,課程內容融合多門文化課實用知識,能較好地解決學生在實習就業中出現的一些具體問題,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它適應“工學交替”的彈性學習制度,適合在中職學生首次參加頂崗實習前學習,也可以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班作為進城務工指導課開設。

        二、農村中職學校實習就業指導課程的開發

        (一)課程開發目標、方法與步驟

        1.目標。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實習就業指導課程的開發是基于“產教結合,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結合校情和學生的實際,開發一門中職學校的實習就業指導課程。主要研究如何對德育、語文、數學、英語、禮儀、體育等學科中的一些學生在頂崗實習時必需的知識、技能進行提煉、融合,形成一門具有實用性、趣味性、互動性的綜合文化課程。

        2.方法。以實踐研究法為主,輔之以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實踐研究法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探索農村中職學校實習就業指導課程的開發設置,編寫校本教材,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機制。文獻研究法是學習國內外“產教結合、工學交替”辦學模式的論著,熟悉職業教育理論,為開發相關課程提供理論參考。調查研究法是調查分析當前本校“產教結合、工學交替”辦學模式下的課程設置,以及學生在實習就業時存在的問題、原因并尋找對策。個案研究法是通過課堂中某個具體的教學內容,小組學習中的某個具體環節,深入研究影響小組學習中有效合作的因素,展開交流反思,形成共識,為編寫校本教材提供有效指導。

        3.步驟。包括三個步驟:首先,調研現狀。通過調研,了解農村中職“教與學”的實際狀況和實習學生必需的知識與技能,深入分析本校“產教結合、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下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確定課程改革的方向。其次,開發校本課程。應依據學校教學資源以及學生和企業的需要,確定校本課程開發以“必需、夠用”為基本原則,著眼于企業發展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著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第一,通過調查和溝通,獲得企業生產對崗位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資料,使課程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實現良好對接。確立跟蹤機制,跟蹤調查了解本校的實習就業學生在企業中為人處世情況。通過企業對本校實習就業生工作滿意度的信息反饋,檢驗校本課程的適用性。第二,研究制訂實習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大綱和課程教學安排計劃。第三,編寫校本教材。教材結構分為“感悟、工作、學習、生活”四大知識模塊,內容涉及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就業形勢分析、廠紀廠規教育、認識自我;語言溝通及請假、計劃、總結等應用文寫作;統計報表、工資核算;常用產品英文標識及公共場所英文標識;防火、防騙安全教育;體能訓練,等等。第四,通過校本培訓和企業鍛煉的方式,培養一批優秀的綜合型、應用型的實習就業指導課教師,上好校本課程。第五,探索建立實習就業指導課程評價機制。評價機制包括激勵機制和評估機制。最后,實踐與推廣校本課程。選定班級對校本課程進行實踐研究,根據學校、教師、學生以及社會的評價進行課程修訂并推廣使用。

        在整個開發過程中,堅持課程開發與實踐相結合,以發展學生崗位能力為本,關注課程內容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創新。

        (二)課程開發實踐過程

        1.組建科研隊伍。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專門成立課題組,把實習就業指導課程開發作為學校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進行研究,成立了課題研究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組,領導小組組長由項目主持人擔任。此外,還組織本校的實習帶隊老師、實驗班級的班主任等10多人協助實施研究活動。課題組將抓好研究隊伍的建設作為課題研究的基礎,及時召開了課題組成員會議,進行科研工作培訓,宣傳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動員全體成員認真投入研究,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2.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課題組制定了《農村中職“產教結合、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下實習就業指導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實施方案,將項目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和步驟具體化,并對項目研究作出明確的分工和具體要求。

        3.舉辦開題報告會。課題組組織召開了開題報告會,課題負責人闡述了教改項目開題動員報告:一是明確研究的方向與目標,使參與教改項目研究的人員對重點與難點心中有數;二是明確分工,使每個參與者都清楚自己在教改項目中的職責以及各階段的任務,要求課題組成員各負其責,分工合作,不斷創新研究思路、多出新成果,按期按質完成研究任務。

        4.定期組織科研探討活動。建立課題研究例會制度,堅持定期召開研討會。課題組成員每月集中一次,加強集體研討、交流學習。定期檢查各項研究工作,聽取意見和建議,溝通信息,在項目原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論證,并及時調整,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查找問題,提出整改意見。

        5.深入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活動。課題組成員通過與企業的溝通、問卷調查、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等形式,了解企業對實習學生的素質要求,確定課程開發的策略,開發出實習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大綱和校本教材的試用本,校本教材在新生和“扶貧工程”勞動力轉移培訓班中進行試用,并在教學實踐中完成教學大綱和校本教材的修訂,同時開發出教學設計、課件等成果。此外,在研究過程中總結提煉出多篇科研論文和調查報告。

        6.總結成果。課題組按計劃認真開展研究活動,開發出《中職生實習就業指導》校本教材,總結出15篇學術論文或調研報告,其中有10多篇優質在省級以上刊物,實現了既定的開發研究目標。

        三、農村中職學校實習就業指導課程開發的實踐效果

        (一)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實習就業指導課程開發,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增長了學生的見識,培養了學生的實習就業能力,為學生的實習就業和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施實習就業指導課程開發后,該校實習生的素質得到了快速發展,學生變成更加開朗與自信,逐步形成了活潑、團結、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態度,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增強。

        (二)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實習就業指導課程的開發,改善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優化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增強了教師的反思意識,有力地促進了校本教材教研科學有序地進行,引領教師走向專業化成長之路。教師們的科研能力與水平不斷提升,駕馭實習就業指導課教學的能力也得到進一步增強。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課題組成員撰寫的論文有10多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可以說,課題研究為該校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一大批教師迅速成長起來。

        (三)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昭平縣職業教育中心開發的《實習就業指導課》校本課程,有效地推動了學校整體教學改革,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推進了學校的內涵發展,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高,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正朝著自治區示范性中職學校的目標穩步推進。2012年,該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被認定為自治區示范性專業,計算機專業實訓基地被認定為自治區示范性基地建設項目。這些都表明,該校辦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第8篇:教資綜合素質大綱范文

        關鍵詞:高中 班主任 制度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2-0187-01

        1 高中班主任制度的理論闡釋

        1.1班主任制度的歷史演進

        1942年,綏德專署教育科的《小學訓導綱要》中第一次提出“班主任”概念。1979年,教育部頒發《關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明確規定了班主任制度。1995年,《中學德育大綱》指出班主任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2004年,國務院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規定:“完善學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視班主任工作,選派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奉獻精神強的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

        1.2現代班主任的作用

        深入高中班主任管理實踐,不難得出,班主任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領導者。肩負著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健康成長,在班級各項活動順利開展和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二是引導者。對學生學習、生活、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負有主要責任,在學生的學習、身體和心理健康成長中起引導作用,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自覺和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三是協調者。負責學校、家庭、班級、任課老師等方面的交流和溝通,積聚各方有利因素,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總之,現代班主任,對于啟迪學生心智、引導學生成長成才、培養學生成為有益于國家、人民的人,負有重大責任。

        2 當前高中班主任制度改革面臨的困境

        2.1制度設計不合理

        目前,高中班主任制度安排不是十分科學合理,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是班主任工作規定不明確,任務大而籠統,使得班主任疲于應付,工作重點不突出,效果不明顯。二是多頭領導之困,總務處、教務處、辦公室等部門都可以向班主任下命令,削弱了班主任工作的獨立性,降低了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三是班級管理只是班主任的事情,任課老師的任務就是上好課,其在學生管理方面處于被動地位,這無疑是極大的教育資源浪費。

        2.2評價機制不健全

        當前高中班主任評價機制尚不能完全體現客觀、公正,存著不少問題。一是不重視過程的評價,側重于學期和學年結束時對其籠統評價,把學生是否“犯錯誤”當作班主任考核的依據,造成班主任工作重點的轉移。二是過度重視學生分數,形成了“學生分數高,就是班主任水平高”的錯誤認識,以致班主任忽視學生全面發展,片面追求學生分數的提升。三是校長評價制度不完善,部分校長工作任務繁重,不能深入實際了解班主任的真實水平,往往從一些片段或匯報來評價班主任管理工作,這極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錯誤,挫傷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

        2.3培訓制度不完善

        目前,高中班主任培訓制度不健全,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一是培訓機會較少。不少學校“重使用輕培養”,很少舉辦班主任管理培訓班。現有的班主任培訓班,針對性不強,實用性不高,以至于很多班主任老師工作中仍感到力不從心。二是培訓內容和形式跟不上時展。現有的培訓,只注重理論宣講,缺乏實際經驗講授,大部分班主任提不起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使其在培訓后怎樣具體開展工作仍存在困惑。三是培訓方式呆板單一。高中班主任成員的年齡、知識、社會和素質結構有很大不同,現在舉辦的培訓班多側重于通識教育,不能滿足各個層次班主任的需求,使得培訓不能產生實際效果。

        3 進一步完善高中班主任制度的路徑選擇

        3.1完善班主任制度設計

        完善高中班主任制度制度安排,是保障班主任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一是建立科學的選配班主任機制。打破校長一人選派的舊體制,完善師生評選班主任制度,實行班主任見習期制度,健全班主任退出機制,選配一批高素質、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當班主任。二是逐步完善班主任激勵制度。明確和細化班主任管理任務、崗位職責,完善班主任職級評定制度,探索建立班主任參與教學管理有效路徑。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建立合理物質激勵機制。三是加快“班級導師制”建設。把育人融入教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探索任課老師參與班級管理有效路徑,實現教育資源合理、有效配置。

        3.2健全班主任評估機制

        構建科學、合理班主任評估機制,對強化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有重大現實意義。一是側重管理方法和工作效能。打破偏重工作量的評估機制,引導班主任學習和掌握先進班級管理方法,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創新工作思路。二是健全任課老師和學生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定期對班級管理情況展開問卷調查,完善問卷形式和內容,側重對學生凝聚力和素質以及日常規范的考察,引導任課老師和學生對班級管理建言獻策,激發其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和潛能。三是促進互評和自評有結合,更加注重班主任自我評價,建立民主、協商、共建的評價制度。

        3.3創新班主任培訓制度

        加強高中班主任專業技能培訓,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管理素養,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班級管理效果。一是完善制度保障,把培訓與工資、晉升掛鉤,促進培訓與班主任職業發展、學校發展有機結合,持續、經常舉辦班主任培訓班,形成制度化、規范化培訓。二是著力加強校本培訓,注重提升班主任育人理念、敬業精神、道德品質、專業知識和技能等綜合素質,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管理理論和教育實踐的緊密結合。三是建立多層次培訓模式,把班主任分為新、老班主任,新班主任側重于實踐經驗和工作能力的培訓,加強對管理細節的培訓,如培養和使用班干部、班主任計劃和總結、家訪和開家長會等;老班主任側重于對工作方法的創新培訓,加強德育科研相關培訓,如科學管理方法、提升工作效能、總結工作經驗等。

        參考文獻:

        第9篇:教資綜合素質大綱范文

        1.1重視程度不足

        很多高校對實驗室日常管理缺乏正確認識,導致對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存在輕實踐、重理論的錯誤觀念,忽視實驗室教學,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被動接受、教師主動傳授現象,嚴重降低了學生自主學習性和積極性,不利于相關教學的有序開展。

        1.2技術人才匱乏

        部分高校缺乏與實驗室相關的技術人才,師資力量較弱,實驗室內設備儀器數量較多,出現故障后得不到有效、及時處理,或直接由學生自行解決,出現設備儀器錯誤操作等現象。很多高校實驗室的技術人員大都身兼數職,缺乏專職管理人員,技術含量較低,無法實現對儀器設備的日常養護,導致儀器設備大量浪費,配件丟失嚴重,故障較多,加上長期閑置、不運轉,影響實驗教學項目的順利開展,減少學生實踐操作次數。

        1.3綜合利用率較低

        大多數高校實驗室的建立主要依托專業和教研室,缺乏專門的管理部門,出現各自為政、相互獨立的局面。重復購置大量的儀器儀表、實驗設備和工具等,管理較為分散,缺乏長遠的整體規劃,造成物力、財力和人力的浪費。學生數量較少的專業,實驗室內儀器設備長期閑置,綜合利用率較低。

        1.4經費投入不足

        少數高校對實驗室的經費投入不足,致使實驗室無法購置先進的儀器、設備,無法建立現代化、科學化實驗室。高校缺乏有關經費投入的相關機制,或機制不健全,經費投入無法在高校長遠發展規劃及實驗室建設的指導下實現良性循環。高校籌措資金的渠道較為單一,無法實現多渠道經費來源。

        2加強實驗室管理的對策

        結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實驗室的日常管理仍存在重視程度不足、技術人才匱乏、綜合利用率較低和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以下從轉變管理觀念、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師資建設和提高綜合利用率四方面提出加強實驗室管理的對策。

        2.1轉變管理觀念

        高校領導必須增強對實驗室日常管理的重視程度,正確認識日常管理與人才培養之間的密切關系,從根本上轉變管理觀念,樹立實踐與理論同等重要的教育理念,由傳統的學生被動、教師主體、機械封閉式應試型管理向學生主動、學生主體、人本開放式素質型管理形式轉變。有關領導必須充分認識到實驗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理論知識鞏固及創新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正確認識實驗教學在整體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將實驗室管理與高校學科管理、理論教學管理和專業管理相互結合,實現共同發展、同步管理。

        2.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結合高校實際的管理情況和自身特點,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保證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可執行性。管理制度中必須明確實驗室內部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明確每位管理人員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管理制度中應當包括考核制度,根據試驗大綱的具體要求定期對實驗室教學進行評估。高校領導應當定期對實驗室管理工作進行檢查及指導,督促管理工作嚴格按照管理制度開展。

        2.3加強師資建設

        加強實驗室日常管理的師資建設,創建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管理隊伍,實現實驗室的現代化全面管理。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工作態度和業務水平直接影響實驗室日常管理水平。應當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定期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業務理論知識等,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增強管理意識,提高業務水平,促使管理人員以飽滿的熱情和極強的責任心投入工作。積極吸引管理人才,通過科研機制、福利、工資、獎勵、待遇等提高管理人才的參與積極性。

        2.4提高綜合利用率

        建立實驗中心,實驗室設備、儀器和人員由實驗中心全面監督和管理,實現統一、協調管理。擴大實驗室規模,減少儀器設備的重復購置,節約資金,提高綜合利用率,實現實驗室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強對設備儀器的定期養護,保證設備儀器能夠正常運轉,保證實驗項目的順利開展,為實驗教學創造有序、良好的實踐環境。

        3結束語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毛码 | 天堂在线天堂在线视频 |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 | 久久―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 亚洲sss无整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