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殘疾兒童心理輔導范文

        殘疾兒童心理輔導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殘疾兒童心理輔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殘疾兒童心理輔導

        第1篇:殘疾兒童心理輔導范文

        民族的振興靠教育,教育應該普及到每一個公民。特殊兒童作為特殊的群體,也應該有受教育的權利。特殊的兒童需要特殊的教育,他們應該在平等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關鍵詞:

        特殊教育;實踐探索;孤殘兒童

        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是當今社會關注的重點,對特殊兒童進行良好的教育,是特殊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而這就需要對特殊兒童進行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特殊教育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使用特別設計的課程、教材、教法、組織形式和設備對特殊兒童所進行的達到特殊的培養目標的教育。

        一、特殊教育目前面臨的問題

        (一)特殊教育師資力量不足

        我國大多數地方特殊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特殊教育的特殊困難導致很多人不愿意選擇特殊教育這一崗位,而特殊教育的專業性要求比較高,沒法與其他學校的教師進行統籌交流,除此之外,教師經驗不足,教師專業特長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使師資力量缺乏的問題更加突出。政府和教育相關部門應該加大教師培訓和培養力度,建立特殊教育教師培訓和培養的長效機制,同時,學校要在管理和教學服務上不斷總結、積累經驗,提高教學和服務水平。

        (二)特殊兒童家庭撫育不足

        特殊教育學校在學校開展工作,卻無法將工作的觸角伸展到家庭或社會之中。家庭撫育工作也只能針對一些殘疾程度較輕的兒童展開,一些重度殘疾的兒童沒法獲得溫暖、穩定的家庭關愛。要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為包括殘疾兒童在內的所有特殊兒童提供幫助,讓每一個兒童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讓每一個公民都能有尊嚴地活著。

        (三)心理輔導不足

        特殊兒童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往往外在地表現為一些行為問題,需要進行細致的心理輔導,而目前,特殊教育學校心理輔導師資缺乏導致這些工作并不能做到位。解決了兒童的心理問題,教育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特殊教育發展和提高的措施

        特殊教育作為守護社會弱者,為全社會平等溫馨提供守護的福利事業,需要各方面做出努力促進其快速發展和提高。

        (一)提高思想認識,引領認識方向,提高特殊兒童教育的社會認識

        一直以來,特殊兒童并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和呵護,很多特殊兒童不能按期入學,在社會各個層面并沒有形成尊重弱者、呵護弱者的社會氛圍,特殊兒童的教育在家庭教育投資上還沒有得到重視,而社會關懷又明顯不足??傊瑥纳鐣郊彝μ厥饨逃恼J識需要再改進,再提高。只有認識達到應有的高度,才有可能達到真正的改變,才能讓特殊兒童獲得足夠的尊重和更好的教育。

        (二)把握良好機遇,加大硬件投資,適時推進特殊教育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全社會對社會公平和社會福利有了更加明確的期待,在此大背景下,要爭取使特教事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特教學校要以學校為基地,積極爭取社會支持,廣招社會志愿者,以特殊教育學校為基地,提高全社會的服務意識,對全社會進行“特殊教育”———讓尊重殘障人士,呵護弱勢群體成為一種社會共識。同時,需要大力培養特殊教育人才,為特殊教育教師提供培養便利,讓特殊教育教師能夠獲得最新的特教知識和特教發展信息,掌握最新的特教方法。推進特教理念的傳播,讓全社會重視特教,支持特教。

        (三)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模式,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水平

        在教學中,教師要總結教育經驗,為不同情況的特殊兒童提供符合實際情況的最佳教育規劃,安排最佳的教學課程,爭取讓所有的兒童能夠實現最佳補足,爭取讓每一個兒童都能夠建立自信,陽光成長。教師要把對每一個特殊兒童的教育進行登記、檢測和評估,在教育中總結成功經驗,吸取教訓,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孩子的不同情況進行分班分組,爭取實現教育效果最大化。在特殊教育實施過程中,要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受教育的機會,要盡可能查找區域內適齡的特殊兒童,動員家長把他們送到特教學校去學習。要在教育中尊重特殊兒童,培養他們的自信,喚醒他們心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他們成長為積極、樂觀、向上的人。

        (四)擴大特殊教育理念的影響,促進家庭撫育的發展

        現階段,特殊兒童的早期教育得不到重視,家庭撫育要從兒童早期開始,學??梢試L試做一些公益活動,讓特殊兒童家庭認識到特殊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可以向特殊兒童家庭提供一些有用的圖書或者影像資料,幫助特殊家庭實施特殊教育。對大齡特殊人群進行技能培訓,讓他們體驗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感覺,使其找到自身的價值,體驗自食其力的幸福,可以在學校建立專門的班級和機構,培訓年齡已超過適學年齡的特殊人群掌握自謀生路的技術,為他們的創作或者勞動提供便利。注重特殊兒童的心理輔導,特殊兒童因為身體殘疾帶來的痛苦和自卑,再加上他們行動不便造成的生活單一和枯燥,導致他們在心理上有欠缺,學校要設置專門心理輔導部門,對所有兒童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最大限度地實現兒童心理補足。學校要在教學中探討家庭教育方式,讓新型的教育理念貫穿兒童成長的每一個角落,讓他們感受到每時每刻的尊重和愛,讓他們感受到溫暖,看到希望,形成堅實的內心。

        (五)不斷改進辦學條件,完善教學設備,為特殊兒童提供更完美的教育

        特殊兒童教育不同于普通兒童教育,需要根據殘疾程度的差異進行詳細分組,對他們的教育需要更加細化地設計與安排,這就需要更多的設備和教育教學工具來實現,這就需要政府和學校為這些兒童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學輔助,需要加大投資,提供盡可能多的教學材料和教學科目,爭取為他們提供完美的教育和呵護。特殊學校要繼續探索學校和家庭教育方法,并與各類社會工作有機結合,形成教育合力,有學校課堂式的知識傳授,有興趣引導式的賞識與鼓勵,有小組合作式的共同成長,有個案探究式的提升能力,還有專業志愿者、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的參與服務,特殊兒童將會在祖國的同一片藍天下有尊嚴、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盛永進.略論基于“特殊需要”的特殊兒童觀[J].現代特殊教育,2009(5):17-19.

        第2篇:殘疾兒童心理輔導范文

        關鍵詞:兒童社會工作;學齡孤殘兒童;心理發展因素;福利機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6-0100-04

        兒童是人類發展中處于基礎性、未來性地位的人群,對兒童問題的研究一直是世界關注的焦點。對兒童相關問題予以科學的說明,不僅是現實社會的需要,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未來發展的需要。

        社會工作是遵循以人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專業價值觀,在社會服務及社會管理等領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幫助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群體和社區,整合社會資源,協調社會關系,預防社會問題,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專業和職業。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之后,民政部在2007年5月開展了首批社會工作人才隊伍試點單位及地區建設。

        本文對社會工作介入兒童心理發展進行了探索,討論的服務對象主要是福利機構內上小學的兒童。生活在福利中心的孩子大多是從小被父母遺棄的孤兒,他們是社會上的一個特殊群體,政府和社會雖然給了他們很多關愛與支持,但是卻無法彌補早期家庭環境缺失、親情缺失帶來的影響,為了給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幫助這些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本文針對兒童心理發展情況進行研究,并對社會工作介入前后兒童心理發展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為孤殘兒童的心理發展提供方法上的支持,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一、概念界定

        (一)兒童社會工作

        1.兒童社會工作的基本涵義

        所謂兒童社會工作就是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成長、發展的需要,以專業的價值為指導和科學的理論為基礎,充分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和技巧對兒童開展的助人服務活動。

        這個定義包括了三個涵義:第一,兒童社會工作的開展建立在對象的需要和特點的基礎之上。第二、兒童社會工作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充分運用專業的價值、理論和方法。第三、兒童社會工作是一種助人的服務活動。

        2.廣義與狹義兒童社會工作的概念

        廣義的兒童社會工作是指面向所有兒童的社會工作,其服務對象是處于各種不同境遇的兒童,涵蓋兒童的所有成長階段,面對兒童成長發展中的所有問題,考慮影響兒童發展的自我的及社會的所有因素。廣義的兒童社會工作是為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狹義的兒童社會工作是一種事后補救性工作,它以處于特殊困難境地的兒童為對象,多采取機構服務的方式,救助和保護那些家庭或父母無力撫養的兒童或者有各種問題的兒童。

        (二)兒童社會工作的發展

        兒童社會工作的發展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601年伊麗莎白濟貧法頒布前后至19世紀,可以稱之為以救濟為主的兒童社會工作時期。其特點是:服務的手段主要是領養、寄養等被動、消極的救濟方法,工作對象集中于孤兒、棄兒和部分貧困兒童。

        第二階段:《兒童權利宣言》于1959年11月20日獲得聯合國大會通過?!缎浴访鞔_了各國兒童應當享有的各項基本權利。自發表了《兒童權利宣言》起至以后,可以稱之為以積極的兒童福利為目標的兒童社會工作時期。這份宣言強調:“兒童應該受到關懷、愛護和了解;兒童應該有足夠的營養和醫療照顧;兒童應該有法定的免費教育;兒童應該有全面的康樂和游戲的權利;兒童應該有自己的姓名和國籍;如果遇到傷殘和災難,兒童應該受到妥善的照顧和獲得優先救濟;兒童應該有發展潛能,成為社會有用之材的權利;兒童應該有建立友愛與和平精神的權利;無論種族、膚色、性別、國家和地區,兒童都應該同等享有上述的權利,”(王思斌教授著名的社會工作學家,社會學家,1999出版《社會工作概論》)《兒童權利宣言》成為現代兒童社會工作極其重要的思想基礎。

        (三)兒童社會工作的主要內容

        1.推動有關兒童的立法

        兒童社會工作的重要任務是推動政府在兒童福利,權益保護方面的立法,敦促政府在兒童營養、衛生方面的投入,并積極為政府出謀劃策,提出更多關于兒童福利方面的建議和意見。

        2.促進對兒童的養育

        兒童社會工作就是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促進對兒童的良好的養育。首先是保證兒童的營養,其次是保證兒童有良好的居住環境,加強保健,機構衛生工作,通過傳染病的預防、健康教育等方法促進兒童健康發育成長,減少疾病的發生,全面提高兒童的身體素質。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是具有可塑性的,其發展傾向與結果與后天的教育、培養、環境因素影響和自我鍛煉等關系密切,在兒童養育過程的各個階段應給予充分的重視。

        3.推動兒童教育事業

        具體的工作內容包括:推動義務教育法的落實;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宣傳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全社會的教育意識和教育思想水平;幫助兒童養成健康心理;指導兒童與其他兒童友好相處,學會在集體中生活;教會他們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等。

        4.創造兒童快樂成長的環境

        游戲和娛樂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兒童社會工作者需要通過多方面的工作,為兒童開展好游戲和娛樂活動提供條件。

        5.開展兒童家庭服務

        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對家庭中兒童權益的保護;二是針對親子關系和兒童教育方法的服務,使父母與兒童之間、兒童與其他家庭成員或鄰里之間愉快、友好的相處;三是在社會上建立對個別“問題”兒童的服務機制等。

        6.增強兒童權益的保護

        通過流浪兒童救助、輟學失學兒童助學、發展偏差兒童矯治、殘疾兒童康復等手段,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保護兒童的健康成長,對危害兒童健康的行為予以打擊;通過教會孩子自我保護方法、提高兒童自我保護能力等方法實施對兒童的保護。

        7.提供兒童的信息與資訊

        兒童社會工作者需要隨時了解兒童的發展需求,評估國家、社會采取的兒童福利措施,認識兒童問題,為政府決策提供建議和意見。此外,兒童社會工作還存在于公共關系層面上,即宣傳兒童權利、解釋兒童福利與服務的需求。

        二、兒童教育的特別需求

        某兒童福利院是一家集孤兒收養、教育、醫療、康復于一體的福利機構。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為孤殘兒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較好得滿足兒童的生活、康復、醫療、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但是,在福利院的生活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們在情感上容易感到孤獨、自卑、敏感;性格上孤僻內向、固執少語,生活自理能力和語言認知能力都落后于同齡兒童。本文分析以某兒童福利院內兒童為研究對象。

        (一)院內兒童心理現狀分析

        由于特殊的成長經歷,院內兒童的心理與普通家庭的兒童存在不同,具有一些特別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情緒方面

        院內80%的入學兒童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福利院這個特殊環境下,兒童群體內部分個體的情緒會傳染給周圍的人,從而對同輩群體造成影響。入學兒童中很多人無法駕馭自己的情緒,由情緒控制自己。例如,兒童未能在公立幼兒園接受相應的教育,所以在入學后不習慣長時間坐在教室里,上課時很容易走神兒,回到福利院完成作業的態度很不認真,回到學校會受到老師的懲罰,這之后兒童變得不喜歡學校,部分學生甚至出現厭學現象,如此形成惡性循環。此種情況對兒童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2.學習動力方面

        我們關注兒童健康發展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兒童的需求,尤其是孤殘兒童的需求。正常生活在家庭的兒童有著家庭的關愛,生活、學習心理等需求能夠得到滿足,而大多數孤殘兒童生活在福利機構里,缺少了家庭的關愛,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需求得不到滿足,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一些問題。通過四年時間對福利機構兒童觀察發現,大多數學生學習動機弱,沒有學習的興趣和獲取知識的渴望,即使有些學習態度認真、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擾。兒童時期是學習知識,為未來發展打基礎的黃金時期,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學習的困擾讓很多孩子有厭學的心理,因此學歷普遍比較低,也成為兒童福利機構內孩子們的共性問題。

        3.人際交往方面

        福利院的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善于與人交談或不受歡迎的占總數的40%。院內兒童在集體環境下成長,這種集體生活環境和學校環境、社會環境是截然不同的,他們在集體環境下養成的行為方式不適應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往往會發生人際交往障礙,給自身帶來諸多困擾和煩惱。

        4.承受挫折能力

        耐壓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往往能代表一個人的心理成熟度,福利院兒童的承受挫折能力不強,基本上所有兒童都存在抗逆力差的情況。福利機構兒童的這一特征體現在多個方面,例如:目的沒有達到后情緒低落,垂頭喪氣;聽到不順耳的話會自怨、自嘆、自責、冷漠退讓;身體殘疾,在行動上遇到不便時,特別在身邊環境出現正常健康兒童對比后,產生的自卑心理。

        (二)影響機構內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因素

        入學兒童的心理測試清晰地反映了他們的心理發展情況,他們人際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強,大多數存在自卑心理,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分析這些行為表現,同時結合他們的生活環境和自身的狀況,筆者認為,以下幾個因素影響了他們的心理發展。

        1.早期經驗的影響

        依戀是幼兒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際關系,是成人后形成的人際關系的縮影。心理學家曾提出,兒童會建立起與撫養者的持久的情感聯結,這種情感聯結能使他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將依戀的對象作為一個安全基地。某福利院的兒童從小在集體環境下長大,沒有固定的照顧者,沒有形成良好的依戀模式,無法產生安全的心理依戀,形成了一個心理發展的斷層期,這嚴重影響了他們對他人的信賴感和自我信任,造成了性格或人格的扭曲。

        2.社會環境的影響

        社會在給予這些孩子關心、愛護的同時,往往會帶有同情和施舍的元素,社會對“孤兒”的刻板印象,讓他們更愿意樹立一道屏障,拒絕和外界的交流,這些對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福利院并不是一個正常的兒童社會化的場所,所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兒童社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些孩子的過度自我保護,讓他們容易形成自卑、敏感及憤世的消極情緒。

        3.自身因素的影響

        福利院的孩子大多是身體帶有殘疾,身體的殘疾甚至影響到他們的智力發展,他們會覺得處處不如別人,容易形成自卑、猜忌、多疑的性格,阻礙了他們與別人的正常交往,惡性循環,甚至出現行為偏差。

        三、某福利院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面對這樣一群特殊的兒童,需要福利院提供多元化和專業化的服務,解決面臨的問題,激發潛能,促進兒童們的健康成長。但福利院由于特殊的歷史與現實原因,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

        一是工作人員中教師、康復和心理輔導的人員比較少。不能很好的對機構內的兒童進行科學的教育和照料。

        二是封閉化管理,導致與外界聯系較少。大多數兒童福利機構并不注重對外的宣傳工作,除了偶爾到外面進行演出與籌款,與外界接觸很少,且不隨意接待一些社會人士的探訪。這樣的封閉式管理一方面不利于孤殘兒童的社會化,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社會對于孤殘兒童的了解。

        三是還存在一些教育和康復的問題,不利于兒童的生長發育。首先,很多兒童的疾病得不到及時醫治,一些智力正常的兒童因早期教育跟不上,延誤了教育和康復的最佳時機。此外社會寄養制度的缺失和滯后,也給福利院的發展和政府造成沉重的負擔。

        機構集中養育的模式,不可避免兒童心理問題的存在,加之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特別是特殊兒童教育的缺失導致大多數兒童出現心理問題,不能盡早的進行康復訓練,與社會的脫節,不能適應學校生活等等一第列的問題的出現。

        四、兒童社會工作的介入空間

        為了有效的解決目前某兒童福利院工作中的問題,有必要研究社會工作的介入空間,了解社會工作在某兒童福利院中發揮作用的空間,通過發展兒童社會工作,解決問題,改善不足,提升某兒童福利院的工作成效。

        (一)兒童福利院中社會工作介入的原則與方法

        家長和老師對兒童的教育和引導更多的是高高在上的、家長權威的,沒有給孩子充分的話語權。社會工作者介入到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中來,不是采用傳統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模式,而是遵循“助人自助”的專業價值觀,尊重兒童的自主和自決權,充分發掘兒童的潛能和發揮兒童的主觀能動性,以平等的身份給他們提供支持。在兒童福利機構中也同樣應遵循這一原則。

        根據目前某兒童福利機構兒童心理狀況的研究及分析,社會工作者主要運用社會工作的三大方法即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來介入兒童心理調整,通過整合資源,改善環境來幫助他們重新認識自我、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等。針對某兒童福利機構入學兒童開展的工作,主要是幫助兒童加強與社會的溝通,避免在封閉的環境下生活,使孩子在有交流的空間中成長,培養他們的親社會行為,克服早期撫養模式造成的不信任感。

        (二)案例分析

        通過對特別案例的分析,以此探視兒童社會工作在某兒童福利院內可使用的工作技巧及發揮作用的空間。

        1.案主情況

        案主小明(化名)為12歲男孩,從小被遺棄,身體健康無殘疾,目前讀小學四年級。10歲從農村寄養家庭回到福利院生活,思想、語言比同齡孩子成熟。品行頑劣,經常做出一些危險性動作,情緒波動大,常以暴力解決問題,學習成績屬中等,學校老師認為小明很頑皮,非常聰明,平時不愛學習,但考試成績挺好,數學、手工、英語、語文課學的很好。

        負責照顧他的福利機構工作人員普遍反映小明非常聰明,但不愛學習,抵觸學習,抵觸寫作業;平時從學校回來后就看電視,讓他寫作業也不會去寫,一直看到吃晚飯,若不看電視就自己玩,很少寫作業。但如果勸說其寫作業成功,他完成作業的速度非常的快。臨近考試阿姨叮囑要考試了,要抓緊復習,小明才會看看書,但考試成績挺好。有暴力傾向,與其他小朋友打架,擾亂紀律,嚴重影響其所在區的工作的正常進行。在小明生活的區里,所有人都必須順著他,否則就會發脾氣,因為太頑皮,很多阿姨都不愿帶他。有阿姨很擔心,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小明將來會出現心理及行為偏差等問題。

        2.案例分析

        綜合分析小明周圍人對他的反應與工作人員的觀察,工作人員作出以下分析:

        (1)撫養方式的改變。由于案主童年時期沒有在集體環境下成長,而是以寄養的形式生活在農村,生活方式比較自由,學齡期被接回某兒童福利院,無法適應集體生活的一些規矩,這對小明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使小明幼小心靈承受了很大壓力。

        (2)不良教育方式的影響。當福利院的一些工作人員同情小明時,不是以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而是以物質上的滿足對待小明,使其生活在縱容、順從、嬌慣的環境中,這種做法是一種不正確的引導,這種一味順從做法使小明養成了任性、耍賴的性格,最終形成了他周圍的人都要順著他否則就發脾氣的情況。他的這種做法到了學校行不通,老師和其他同學是不會像福利院的工作人員一樣順著他,小明會感到外界對他不公平,在他的概念中“公平”就是他提出的要求,其他人都要像福利機構的工作人員一樣什么都滿足他,因此小明在學校或者社會中成了行為有偏差的學生。

        3.介入方案

        系統理論認為整個社會系統是由各個子系統組成的,子系統不同程度的變化會對整個系統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本個案中,小明生活在由福利院、學校、寄養家庭這些子系統組成的社會系統中,各個子系統對小明的態度會影響其成長,只有加強各個子系統的配合與合作,改變子系統對小明的不良影響,才能夠形成有利于小明健康成長的環境。因此,作為社會工作者,應加強與不同子系統的聯系與溝通,期望通過各個子系統的積極配合,創造一個有利的成長環境,從而促進小明的改變。同時,在分析小明的問題的成因時,應把其置于整個系統中去考慮,注重分析整個系統環境對案主問題的影響。

        社會化理論認為幼兒時期的他人導向在一個人的社會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兒童的自我意識和認知能力的缺乏和對家長權威性的依賴,福利機構工作人員的行為方式、價值取向、興趣愛好對兒童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此個案中福利機構工作人員言行影響、寄養家庭父母的教育,未能發揮正向、積極的促進作用,反而成為案主社會化進程中的羈絆。針對小明的具體情況,制定以下介入方案:

        (1)日常生活氛圍的改善。建議福利機構工作人員改善對小明的態度,使他感受到他生活在公平、愛的環境中。觀察每日的行為,并做記錄。工作人員應該掌握一些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增加與小明的溝通,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2)學校環境改善。鼓勵小明參加班級管理工作,使其容入集體,與老師保持聯系,多關注、鼓勵他,使其感受到被重視。同時,積極促進小明與同輩群體的交往,使他獲得學習人際交往技巧及規則的機會,建立自信心,改善人際交往的狀況。

        (3)個案輔導。每天中午利用午休時間為小明提供輔導,利用游戲、書畫等案主喜歡的方式接近并與其建立關系,利用游戲對案主進行輔導。同時,加強小明的個人管理訓練,教導他有效地管理實踐和個人生活,約束自己不良的行為。在輔導過程中注意小明的變化,及時鼓勵,促進其個人品行的改善。

        4.案例評估與檢討

        在介入方案進行了一年左右的時間之后,用了介入評估的方法對小明進行了評估,發現小明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改變。經過輔導,小明在班級的表現明顯改善,懂得一些基本的文明禮貌用語,能在生活中加以應用,暴力傾向明顯降低,能主動找小朋友游戲,并學會了關愛他人。

        在整個服務的過程中,小明周圍人的態度必須要一致,教師、社會工作者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員,不能把社會工作服務看作是社會工作人員個人的事,每個人都應有輔導意識,不能應付了事,否則小明可能又會回到以前順從縱容的環境。同時,工作人員要避免把個人情緒問題帶進工作中,不能對其期望太高,小明的進步不是立竿見影的,要有耐心與愛心,不能急于求成。在輔導過程中需要加強輔導的力度,不斷鞏固成效,建立的規則要嚴格遵守,這樣才能使案主養成一種合理有序的生活方式。

        當然在社會工作人員介入的過程中還在一些問題需要改善,例如對小明經常接觸的工作人員社會工作人員給予的指導比較少,不能夠及時的溝通,造成小明的反復情緒;保持工作的延續性,直到小自己學會約束自己,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具有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

        五、結論

        社會工作者介入服務后,服務成效評估表明兒童以自我為中心的跡象有了明顯的改善,從以前強硬的“我要……”到現在的“我能不能……”,學會了以商量的口氣和人交流;他們開始愿意相信周圍的人,愿意敞開心扉和社會工作者進行交流,不再是充滿敵意,在情緒、行為、認知等方面有了明顯的改進,這些改進對他們心理健康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對福利機構兒童的觀察和研究,我更深刻的體會到社會工作對這些特殊群體的重要性,我們應遵循社會工作的理念:以人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專業價值觀,來幫助孤殘兒童這個弱勢群體,讓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目前想要達到這個目標,改善福利機構現有的狀況,建議如下:

        1.福利機構應加大引進專業人員力度。

        2.對在崗工作人員的培訓應經?;峦晟茖I知識和技能。

        3.從政策層面對機構內專業人員的職務、職稱給予關注和落實。

        4.在機構適合的崗位運用社工的理念及方法。

        5.行業及機構管理者應在兒童福利事業發展的新形式下,創新孤殘學齡兒童工作的理念和方法,關注這一特殊弱勢群體的心理發展,全面保障孤殘兒童的權益。

        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社會工作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社會工作人才數量十分龐大,社會工作者被譽為“社會工程師”,在社會管理、社會建設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還在起步階段,福利機構把社會工作引入到兒童的心理教育領域,是對孤殘兒童養育工作的一大創新。但是作為一個新的事物,社會工作還沒有被廣泛認可。福利機構內的兒童在學校開放式的環境內可能無所適從,更需要社會工作者以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帶領他們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但是目前學校還沒有專業的人員給予他們這方面的引導,老師更多關注于孩子的知識教育。因此,關注孤殘兒童的心理健康,應積極引入社會工作者,進行多系統、多方位的協作。

        參考文獻

        [1]陸士楨.兒童青少年社會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8-126.

        [2]劉夢.小組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6-90.

        [3]王思斌.社會工作導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0-104.

        [4]羅雪輝,王小英.孤兒寄養在中國[J].中國新聞周刊,2008,(5).

        [5]白小萍.關愛兒童,關愛寄養[J].社會福利,2009,(6).

        第3篇:殘疾兒童心理輔導范文

        ——關于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

         

        一、融水縣教育事業基本情況

        融水縣位于云貴高原第二和第三階梯結合部的廣西西北部,境內山高路陡,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屬國定少數民族山區貧困縣、區定特困縣?,F轄4鎮16鄉、205個村民委,全縣總面積4663.8平方公里,山地面積占85.46%;耕地面積46.59萬畝,其中水田面積24.2萬畝,人均有田0.52畝。2010年,全縣有普通高中、完全中學、職業中專、教師進修學校各1所,初中2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中心校及村完小207所,教學點297個,幼兒園15所,特殊學校1所。普通高中在校生3558人,職高(中專)生826人;初中生25156人,毛入學率96.21% ;小學生6193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6.93% ;在園(班)幼兒8275人;特殊學校學生102人。全縣教職工6651人,其中公辦教職工5704人,代課教師439人。全縣教師合格率為:高中92.8%%,初中95.9%,小學98.5%。中小學校舍面積542312m2;圖書總價值767.75萬元,儀器總價值962.5萬元.

        二、農民工子女教育遇見的問題及建議

        我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由于歷史、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不少農村勞力都外出務工。特別是最近幾年,在“鼓勵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搞創收”理念的影響下,在一些山區鄉鎮村屯幾乎難找幾個青壯年,留下的大多都是老人兒童。農村勞動力的區域性流動必將產生大量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的父母有條件帶子女到務工地附近學校就讀的畢竟少數,形成“隔代監管”或代管。

        調查中發現,在雙親外出的學生中,86%的學生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親人照看,其他由親戚代管,有的學生甚至無人照管。這些兒童缺乏父愛母愛,當然就極有可能性格發展缺失。在對其管理、思想、學習教育方面缺乏應有的照顧和愛護,因此,留守兒童很多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甚至變異滋生蔓延,影響他們自身的健康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隔代監管”中對孩子的教育是養而不教,要么是溺愛、嬌縱,要么是粗暴、冷漠,放任自流,從而影響了兒童心理正常發展。

        主要發現的問題有:1、學校硬件軟件設施相對落后,極大阻礙了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發展;2、學校師資問題有待提高,極大阻礙了學生接受教育的水平程度;3、農民工子女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心理輔導有待加強;4、沒有一系列對農民工子女制定的優惠政策。

        針對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學學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等問題,應該構建一個政府、社會、家庭、學?!八奈灰惑w”的良好教育管理格局:

        1、積極發展地方經濟,充分用足自治縣地方政策,努力實現融水“二次創業”、“三個同步”和“經濟轉型”。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加大引導力度、幫助和扶持農民發展生產,發展旅游業,采取有效措施打開旅游、產銷市場,吸引外資,促使已經轉移出去的農村勞動力逐步回流,使大批的“留守兒童”逐漸成為“非留守兒童”;此外,政府應加大投資,興建打工子女學校,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與城鎮兒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學校里,由于孩子們有著相似的經歷,也比較容易喚起他們的自信,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對集體的歸屬感。同時,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留守兒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讀學生,聘請專職教師理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進行管理。

        2、各部門共同協作,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社會層面上,要建立農村、社區教育和監護體系,加強農村文化體育場所建設,真正為農村留守兒童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一是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婦聯、教育、關工委等家庭教育工作責任部門要把留守孩子家庭教育工作擺上議事日程,加強對父母和臨時監護人的家庭教育指導,逐步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家庭、學校、社會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體系。二是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 。志愿者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與留守兒童溝通、交流,給孩子們帶去了溫暖、信心、歡樂,幫助孩子們解決生活、學習、思想上的疑惑,消除他們的孤獨感,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3、學校要加強培養學生“五自”能力,即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自理習慣;培養學生的自強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培養學生的自護能力。學校不僅要完成校內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同時應有意識地把注意力向留守兒童校外生活延伸,填補他們在校外的生活空間。學校應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學生檔案,跟蹤調查,體現關愛,加強留守兒童生活技能的教育培養,并增設心理教育教師,積極組織教職工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

        4、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是學校教育必要的補充和助手,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首要環節。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許多是在小的時候在家庭教育中逐漸養成的,因此,重視家庭中孩子的養成教育,是一項重點任務。不管是父母,還是“家長”都應多與留守兒童溝通、交流,給孩子們帶去了溫暖、信心、歡樂,幫助孩子們解決生活、學習、思想上的疑惑,消除他們的孤獨感,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三、融水縣教育事業存在的問題

        ㈠全縣實現低標準“普九”,尚須進一步采取措施鞏固和提高,以期順利通過自治區級達標驗收。

        1、貧困面大,控制輟學率任務艱巨;

        由于經濟發展滯后,自然條件惡劣,全縣205個村(居)民委中,區定貧困村117個,涉貧人口22.94萬人,造成我縣失學少年兒童較多、學生輟學嚴重的現狀。2004—2005學年度,小學入學率為98.9%,低于“普九”達標率0.1個百分點;初中毛入學率為96%,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為50%,低于達標率10個百分點。小學輟學率為0.59%,初中輟學率為3.42%,高于達標率0.42個百分點。據統計,我縣每年約有3500名家庭困難適齡少年兒童在校門外徘徊,給全縣“普九”工作帶來很大壓力。

        2、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離上級要求尚遠,必需不斷加大投入;

        2010年底全縣共有校舍面積542312m2,危房面積1102 m2,力爭2011年將危房進行維修或重建。

        ㈡全面推進新課改,教育理念和教師培訓難以適應新形勢需要;

        新課程與舊課程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理念。新課程改革要取得最終成功,關鍵在課程理念與教學行動的轉化上。從理念到實踐之間有一段路要走。目前,我縣新課改尚處于實驗階段,教師培訓也僅限于通識培訓,要在全縣推行新課改,讓教師接受新的課程理念,并進一步提升為自身素質,顯然更要經過一個艱難的轉化歷程。

        ㈢普通高中規模和辦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擴大和提高;

        目前我縣高中階段入學率僅52%,高中教學質量雖然逐年有所提高,但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還相當大。高中規模過小及辦學水平不高,直接影響到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必須在擴大現有高中招生規模的基礎上增加高中校點,或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高中,力爭“十一五”在校生接近全區平均值。

        ㈣教育手段現代化和信息化程度低。

        全縣有26所中學、32所村完小和6所鄉(鎮)中心校受益于義務教育扶貧工程項目、“明天女教師” 項目及廣西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的實施,配備了教育衛星地面接收系統,222所農村小學配備了教學光盤播放設備; 7所縣城小學、7所城鎮中學采取與商家合作辦學的方式,裝備了微機教室,開設了信息技術教育課。但從總體看,全縣教育手段現代化和信息化程度僅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是教育裝備水平的現狀制約了教育手段現代化和信息化的進程。

        ㈤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1、學科結構不合理。教職工編制數為5704,按目前的生源及校點布局需要,教師可全部到位。但歷史形成的教師專業配備失調,使外語、計算機、藝術、體育類教師缺乏,而語文、數學等學科的教師又編多。因為編制的原因無法按需要補充緊缺的教師,只能將剩余的學科老師改任其他專業,特別是將部分小學老師調任初中教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

        2、縣財政財力有限,教師進修提高無支持。由于我縣教師學歷偏低,亟需進修提高,然而,我縣近年來,財力十分有限,無法拿出經費支持老師參加脫產或函授進修,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隊伍學歷的提高。

        3、近年不進新教師,小學教師隊伍將面臨斷層。我縣85年得到自治區的專項指標,有1200名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這一批人現在年齡均在40歲以上,知識、年齡都已老化,多數體弱多病,難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但因縣財政困難,2002年以后無法接收安排大中專應屆畢業生,特別是中師生,勢必造成幾年后,小學教師斷層的嚴重局面。

        四、融水縣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㈠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強化政府行為。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切實落實教育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地位。一是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政府班子必須定期聽取教育工作匯報,及時為教育指明方向、排憂解難。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深入調查研究,準確掌握本區域的教育動態,為政府當好參謀。二是認真貫徹落實《融水苗族自治縣“普九”攻堅實施規劃》,加大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力度,保證教育專項資金按時按量落實到位,努力實現財政對教育的投入達到“三個增長”,確保發展目標對經費的需求。三是出臺有關政策,如在職業教育方面,務必整頓勞動市場,不斷擴大職校規模,充分發揮縣、鄉、村成人技校的作用,以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㈡加強宣傳工作,堅持依法治教。政府及學校要充分利用廣播、電影、電視、板報、墻報等手段,大力宣傳教育法律法規,如《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使這些法律法規家喻戶曉;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督政督學工作,確保依法辦學、依法治教。

        ㈢繼續采取特殊措施,穩步發展民族教育。辦好民族高中班,完善民族中學招生制度,各鄉(鎮)要繼續辦好寄宿制民族班;教育局、民族局、婦聯、團縣委等單位要繼續通力合作,認真總結女童教育經驗,探索融水特色的寄宿制教育和女童教育模式,不斷提高辦學效益。同時繼續積極爭取外援扶持特困學生,降低輟學率;恢復和深化城鄉學校“手拉手”聯誼活動,推動民族教育穩步發展。

        ㈣強化學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按素質教育的要求建立健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行新課改,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科研活動,采取多種形式辦學,同時加大“職教滲透”實驗力度,努力增強辦學吸引力;強化教師繼續教育及推廣普通話工作,努力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基本功,實行教師資格制,憑資格聘任教師。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综合少妇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 | 亚洲v国产v天堂网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专区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