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現代禮儀的看法范文

        對現代禮儀的看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現代禮儀的看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現代禮儀的看法

        第1篇:對現代禮儀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和諧社會 禮儀教育 途徑

        一、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加強學生文明禮儀教育

        自從黨的十六大報告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黨的重要奮斗目標之一提出之后,我國便朝著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努力奮斗著。“和諧社會”隨之也成為了一種切合中國社會發展最大國情、適應中國經濟發展和巨大社會變遷新需求的社會發展理論。和諧社會實質上是一個民主與善治的社會、公平與正義的社會、寬容與友善的社會、誠實與信任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的任務,是鞏固我黨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關系到黨的事業的興旺發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和諧社會是社會全面系統的和諧,是社會各種要素和關系相互融洽的狀態,它涉及到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多種關系。在這其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應是最基本的和諧,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而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條件,是創造和諧人際關系的基礎。禮儀從理論上講是一種和諧人際關系、和諧集體乃至社會的人類共同認可的道德規范。缺少禮儀,人與人之間就很難和諧相處,難以保持平衡。它的外顯形式可以是人們言語方面的,也可以是行為方面的。

        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中,還要求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而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講文明,懂禮貌是人們精神文明程度的實際體現。一個人的文明程度不僅關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時也會影響到集體的精神面貌以至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由此可見,禮儀教育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隨著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一些人忙于物質方面的需求,無暇顧及精神領域的自我完善。很多人尤其是中學生出現了“禮儀危機"。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過多的呵護甚至溺愛,導致在人際交往中,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謙讓、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關心、體諒別人,缺乏必要的禮儀修養。行為上放蕩不羈,語言粗俗不堪,自私冷漠,我行我素,與精神文明建設極不和諧。甚至有一些孩子因為不擅社交而形成了任性、內向、偏執等不良性格。中學階段是培養青少年學生良好品質的重要時期,是一個人發展的重要階段。因此對中學生禮儀教育現狀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加強當代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一)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

        人要生存,就不能置身于社會交際之上。學習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學生的身心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學生如能掌握基本社交禮儀規

        范、知識及基本的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誠信真摯、言行適度、平等友愛等原則,他們就能順利地開啟各種交際活動的大門和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事實上,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不健康問題己成為教育不能忽視和回避的問題。“究

        其原因,主要是當個人理想和現實情況、個人需要與實際條件出現矛盾時,理智、

        情感或心理無法平衡和協調,自我不能采用正確的方式、方法進行調試,容易走向極端。尊重和友情、寬容和理解、關心和愛護是緩解其心理壓力、排解其孤獨苦悶、減少其內心矛盾沖突的良藥。”

        (二)培養高尚品味,建立文明形象的需要。

        禮儀塑造形象,形象體現教養。大多數的學生在學習中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禮儀知識訓練,所以在行為舉止、個人儀表風度、禮儀規范、接人待物等方面力不從心。通過禮儀培訓,掌握社交活動的禮儀規范,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的素養,提升個人修養品位,塑造良好的氣質風度,更好的展示個人的魅力。優雅的舉止、

        從容的態度、風趣的言語、優良的品德修養,有助于提高自信心。

        現代社會,形象是金。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保持良好的組織形象以及員工的個人形象,只有時時處處講禮儀,才能塑造出有品位的職業形象,只有遵循禮儀規范,才能保持和密切與社會組織的交往與合作。禮儀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形象,展示職業風采。

        (三)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大范圍的分工協作關系和商品流通關系,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地域與地域之間的相互依賴和相互合作,同時更帶來了激烈的市場競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教育報告中強調,21世紀的教育,不但要使學生有知識、會做事,更重要的是先學會做人。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不能成為其道德水準和工作能力的判定標準,但卻會對別人的第一印象和看法產生較大的影響。個人禮儀、應聘禮儀、社交禮儀、政務禮儀、商務禮儀等禮儀的掌握,,能夠塑造學生良好的形象,幫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素質,使學生適應社會的需要,增強競爭能力。

        (四)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語言表達思想,

        行為體現道德,形象反映素質,素質表現教養。禮儀是社會文明的標志,是社會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公民良好素質的標志。普及和應用禮儀知識,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系中最基礎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系統的

        禮儀教育可以豐富他們的禮儀知識,使他們切實掌握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的禮儀規范,并指導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禮儀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真正做到“誠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內在的道德品質和外在的禮儀形式有機地統一起來,成為名符其實的有較高道德素質的現代文明人。

        三、施當代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途徑

        (一)加強學校在實施青少年禮儀教育的關鍵因素

        學校禮儀教育的內容具有全面性、系統性、層次性的特點,也具有一套便捷的可操作、可調控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能夠根據社會發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長需要高效率地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可取得獨特的教育效果。其中,教學是一項最直接、最經常、最主要的教育活動,是傳授學生禮儀知識、培養學生禮儀行為習慣、建構學生禮儀素質的一個關鍵環節。國內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視教學對禮儀素質培養的突出作用;教育實踐也證明了教學途徑的獨特功效。首先,通過禮儀課程教學,教師可向學生直接“灌輸”禮儀知識和規范,為其禮儀價值觀、審美觀的形成和禮儀素質的發展奠定基礎。禮儀課程包含禮儀理論知識、禮儀規范體系等多方面的內容。通過課堂學習,不僅能夠使學生學會正確認識和處理禮儀、禮貌和禮節問題,而且還可幫助學生正確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善惡觀念和禮儀規范。在此基礎上,學生方可形成良好的禮儀意識和文明習慣。其次,教師通過其他學科的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系統的學科知識,進而為學生禮儀素質的形成和發展提供必要的智力工具。再次,在教學過程中,各學門課程本也包含有較豐富的禮

        儀文化思想,在教學中,通過挖掘各門學科的禮儀因素,也是一個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的過程。最后,由于教學過程中是一個師生間、同學間的多向交流活動,因而師生交流、同學協作的機會和場合較多,這也可以培養和形成師生交往、同學間交往的基本禮儀行為習慣,進而生成社會交往所應具備的禮儀素質,也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學校具有優良的禮儀教育環境,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學校的環境、氣氛也影響著學生禮儀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首先,學校的教學組織環境,包括課堂秩序、學習風氣、生活條件、校園文化等,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對學生禮儀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形成影響。它主要表現為方向上的正確性、范圍上的廣泛性和作用上的持久性。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持久性,這是家庭和社會禮儀教育不可具備的。其次,一些非正式團體對學生禮儀素質的形成和發展也具有重大的作用。這些因素包括師生在課題內外的個人關系、同學間的老鄉會、興趣活動小組等。因為這些團體和關系是基于共同的興趣愛好和相似的個性傾向性建立起來的。它們對學生言行舉止、交往方式、禮儀素質的影響作用不可低估。學校通過制定一整套嚴格的管理制度,科學的引導、鼓勵和規范,使這些非正規團體起到正面的強化作用。

        (二)發揮家庭在青少年禮儀教育的基礎地位

        就教育而言,家庭是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品行萌芽于童年時期,長成于少年時期,定型于青年時期,良好的品行大多是在幼年和童年時期建立起來的。作為人生起點的家庭和家庭教育,對于個體進入社會角色具有起始定勢作用。在家庭中進行禮儀教育,是對學前兒童進行禮儀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個體形成和發展禮儀素質的基礎。

        在家庭禮儀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家長要提高“身教”意識,以身作則,率先垂范,通過加強自身修養,規范自身言行,發揮好榜樣和示范作用。可通過多讀書、參加禮儀培訓班等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禮儀素質。另外,還要避免在家庭教育中執行“雙重標準”,也就是家長在要求孩子規范言行的同時自己卻不修邊幅、散漫隨意、出言粗俗。這樣做不但難以實現家庭禮儀教育的目標,而且容易導致孩子的雙重人格,甚至出現道德虛偽。

        (三)重視社會在青少年禮儀教育的依托作用

        “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至理名言。社會教育相對于學校和家庭教育而言,是一種更廣義的教育,是除二者以外的其他所有教育的統稱,主要指各級社會組織、各種社會團體、社會傳播媒體、社會輿論習俗、社會文化環境對人的教育影響和熏陶作用。社會教育的發達程度是一個社會先進與否的關鍵性指標,同時也是未來社會的主要教育形態。它是培養和提高青少年學生的禮儀素質的重要依托。

        良好的社會禮儀環境有利于鞏固學校和家庭禮儀教育的效果。學校和家庭的禮儀教育,對于青少年學生文明禮儀意識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起著基礎性作用。但是,從禮儀素質形成、發展和不斷提高的全過程看,無論是在學校所接受的禮儀教育,還是在家庭所受到的禮儀文化熏陶,要固化為個人的禮儀素質,都離不開社會的作用。如果社會禮儀環境的影響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內容要求相互沖突,那么,學生從學校和家庭教育中所受到的正面影響就會被大大削弱,很難積淀為社會所要求的文明禮儀素質,甚至會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

        (四)不可忽略網絡在青少年禮儀教育的拓展功能

        網絡交往是一把“雙刃劍”,對現實交往也構成一定的威脅。網絡交往是借助人機對話的方式進行的,具有間接性和匿名性的特點,使得外部力量難以對網民行為形成有效的外在約束。由于網民行為主要依靠自我管理、自我調節,容易出現網民的網上行為失范,或者產生網絡與現實中的雙重人格,甚至出現虛假交往、網絡欺詐等行為和現象。同時,網絡交往中虛擬化的交往方式,使得一些網民抱著游戲的心態參與 交往,加劇網絡交往中的信任危機并影響到現實環境中的交往行為,引起現實社會的信任危機。也有人過分沉溺于虛擬世界,不愿直面現實,與現實生活日益疏離,進而造成現實社會的人情日益淡漠。

        網絡禮儀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需要。網絡禮儀是網民個體

        在網絡社區生活并參與網絡活動的基本準則,為此,深入開展網絡禮儀教育,必然有助于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個性發展。通過網絡禮儀教育,可以強化少年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使之不斷調節外在行為和內心世界,以適應網絡交往的需要。教育學生網上網下行為一致,可以減少“雙重人格”的困擾,有助于形成健全人格;還可以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和愛好,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個性潛能。

        總之,在當代中國,深入開展青少年禮儀教育,既有現實必要性、歷史必然性,又有理論上的合理性。從我國目前現實情況看,由于青少年禮儀教育長期缺位,不但引起道德滑坡,而且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和民族競爭力提升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深入開展青少年禮儀教育,是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的現實途徑,也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以便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I.王艷珍,盧小平,劉瑞. 模擬實訓教學法在禮儀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07,(12).

        2.高瓊.加強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2).

        3.孫和平.禮儀教育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J].理論月刊,2009,(6).

        4 Wang Rui.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J]. science studies. 2008, (7).

        第2篇:對現代禮儀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校園文化;成績;建設

        中圖分類號:G42

        一、全員參與,凝練主題

        校園文化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是學校個性魅力與辦學特色的體現,是學校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需要。為了把我校的校園文化構建好,我們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對全體教職工進行校園文化的培訓;其次是在全校師生中廣泛征求意見,聽取大家對學校現有文化的看法,對學校多年來辦學中的優缺點進行理性地分析;再者,就是征詢大家對現在新的學校校園文化的設想。我們成立了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小組,大家結合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距離仰韶文化的發祥地半坡博物館很近,這一地域特點,決定把我校的文化與半坡文化緊密結合起來。產生出了以“火”為主題的校園文化設想。

        二、理念先進,文化鮮明

        1.校園文化主題:火文化

        灞橋區東城第一小學,是在原省示范小學四棉小學、三棉小學教育資源優化整合基礎上,政府投資2000萬元,于2010年8月25日建成啟用的一所高起點現代化學校。

        學校教學設備完善,校園環境優美,功能區域布局合理。硬件上,在灞橋區甚至西安市都是數一數二的,因此,學校的建設承載著諸多的希望和責任,也飽含著當地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期盼。政府大手筆的投入,給了學校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建學校,環境上一張白紙,可以畫上最美、最好的圖畫,這,又給了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和思考的巨大空間。軟件上,原來的兩所學校,均有近60年的辦學歷史,有了一定的文化積淀,從學校原有文化上來說,師生校園生活豐富多彩,素質教育和藝術教育特色鮮明。并且學校擁有一支素質過硬,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擁有一批全面發展、樂學愛學的學生群體。面對全新的教學環境,東城一小人具備了傳承文明,敢于拼搏,積極進取,樂于奉獻,善于創新的基本素質,而這些,與火的特征非常吻合。

        火是人類文明和進步的象征。火文化是一種內核,那就是精神和力量。“火”的出現代表著人類歷史朝著文明邁進了一大步,而后人類的不斷進步、不斷創新,又是文明的程度越來越高。人類在文明中不斷的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更加文明。這都是東城第一小學全體師生學習和傳承的文化財富。而且學校毗鄰半坡文化遺址,半坡先祖在使用火的過程中,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創造,發明了尖底瓶,這一發現和創造,被當代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譽為古代中華發明的奇跡。從這一發明創造中,我們不難看出,半坡人的探索和創新也正是我們今天要傳承和發揚光大的。火文化是半坡文化和東城一小學校文化最佳的契合點。

        所以學校把校園文化主題定位為:火文化。切入點就是傳承和創新,我們要做文明的傳承者,創新的實踐者。

        2.辦學理念:點燃成功人生

        點燃成功人生,體現了東城第一小學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即以教師和學生為本,把每一個人作為辦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實點。也只有把教育落實和體現在師生身上,教育才會真正產生意義和效果。

        東城第一小學以“點燃成功人生”為辦學理念,反映了學校專注于育人、專心于教育的體現。點燃成功人生,就是用文明讓每位師生的人生更精彩。我們要重點培養學生擔當傳承人類文明的責任,探索創新的精神,滿懷對未知領域的好奇,激發求知欲,不斷探索、創新,使華夏文明薪火相傳、源遠流長,發揚光大。

        3.學校精神:傳承文明探索創新

        首先是學習文明。我們開發了校本教材“傳承文明之系列”如《彬彬有禮》《中國傳統節日》《文明歌謠伴我成長》《追尋火的足跡》等,讓師生學習和了解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和世界文明的足跡,通過學習和了解,認識文明的本質和他源遠流長的文化,從而實現自己的文明。

        我們開設了文明禮儀課程。例如國學經典誦讀,(每日一詩、一詞、一段)上禮儀課等等。

        師生文明禮儀規范工程如:文明學生,文明教師,文明家長,文明班級,(每周的文明旗,每個月的文明星,每個學期的文明班)文明管理,(文明小衛士――學生的,文明使者――教師的,文明監督――行政的)文明校園,文明課堂和文明家庭。

        其次是傳承文明。開展了“文明伴我行之系列”如:與文明同行,迎世園拉練,我文明,我健康,隊列隊形比賽,文明崗認領(少隊、黨員),文明你我他征文,演講比賽,文明大舞臺,才藝大展示活動等等。通過這些活動和具體做法,實現我們傳承文明的目標,并以此促進學校各項工作有聲有色的開展。

        創新文明。我們不但要把優秀的民族精神,傳統文明繼承下來,更重要的是發揚光大,而且賦予它新的內容和形式,進行不斷的提升和發展。用我們的創新精神,創新出更加光輝燦爛的文明成果。首先是課堂創新。為了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我們開發校本教材“探索創新之系列”如《海量閱讀》《心中有數》《樂陶陶》從語文、數學、藝術教育入手,大膽嘗試,大膽創新。

        其次是活動創新。如藝術社團活動,木藝、陶藝、創意、合唱、繪畫、柔道等等。社會實踐活動。走向社區,走向社會。教育教學活動,六校聯誼送教等等。還有制度創新。書香校園,和諧團隊,教師的一日等等。通過這些日常的工作,使我校的文化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起到潤物無聲而且經久不衰的效果。

        第3篇:對現代禮儀的看法范文

            葉芝是“一個無可爭辯的偉大的民族詩人。他在反帝抵抗運動期間闡述了遭受海外統治的人民的經歷、愿望和恢復歷史的瞻望”[2]。從生態批評的角度來審視葉芝的創作,我們會發現其中并沒有特意去揭示現代工業文明對大自然原始生態的破壞,但葉芝在借助文學突顯愛爾蘭文化身份并推動愛爾蘭民族解放事業的途路中,通過后殖民“反寫”和“反敘述”,描繪了愛爾蘭鄉野自然景觀和人們的生活方式,表現了愛爾蘭人的宗教信仰和思維形態,突出了愛爾蘭的多元文化構成。這些愛爾蘭文化的獨特性透露出了人們的家園意識和對理想的生存狀態的追求,對工具理性和科學主義的批判以及對邏各斯中心主義的反思等鮮明的生態倫理思想。

            一、愛爾蘭的自然環境與人們的生存狀態

            葉芝的創作總是給人一種明顯的地域感。在斯來溝、都柏林、倫敦等地理空間中,葉芝主要以愛爾蘭西部特別是斯來溝作為自己心靈的故鄉。愛爾蘭西部由于交通不便,尚未受到現代文明的侵蝕,美麗的大自然幽居其間有著獨特的魅力。葉芝童年時代徜徉于斯來溝的山梁水泊間,迷人的風光讓其流連忘返,多年之后魂牽夢繞的也是這里美麗的田園景色。

            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培養了葉芝對自然世界和荒野的熱愛,他的創作中設置了很多自然意象。在《因尼斯弗里弗島》、《烏辛的漫游》、《被拐走的孩子》、《夢想仙境的人》、《快樂的鄉鎮》、《心愿之鄉》、《庫勒的野天鵝》、《在那七片樹林里》、《庫勒莊園,1929》、《漫游的安格斯之歌》等作品中,他寫到了本布爾本山、斯利什森林、羅西斯角、吉爾湖、克瑙克納瑞、庫勒莊園、壯姆克利夫等斯來溝附近熟悉的風景名勝,涉及到大海、沙灘、森林、草地、山脊、幽谷、小溪、瀑布、湖泊、沼澤等荒野和自然景色,大量使用玫瑰、蘆葦、榛樹、槲寄生、天鵝、獵鷹、鮭魚、雄鹿等動植物的自然意象,體現了愛爾蘭人與自然和諧無間的相處方式。

            寧靜簡樸的大自然是西部愛爾蘭人和葉芝的精神家園。作為“最后的浪漫主義者”,葉芝的創作體現了他對自然之美的細膩把握,對原始自然的真摯愛戀。葉芝開始創作是以這里的人們作為假想的讀者群。最后選擇安息之地時,他在遺囑性的詩篇《本布爾本山》中這樣說:“寸草不生的本布爾本山下/壯姆克利福的教會墓地里葉芝長眠。”葉芝的創作很少描寫工業化程度較高、商業氣息較濃的都柏林、貝爾法斯特、基爾代爾等愛爾蘭東北部的城市生活,因為他們大多完全英國化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已經嚴重疏離。

            在葉芝眼中愛爾蘭的農耕文明是原始、高貴、淳樸和和諧的,它哺育了生活在愛爾蘭的各個階層的人物。但葉芝宣稱:“有三類人創造了所有美好的物事:貴族創造了美好的儀容,因為他們位高,所以居于生活的恐懼之上;村夫創造了美好的故事和信仰,因為他們沒有什么可失去的,所以不會患得患失;藝術家創造了所有的美,因為上帝使他們無憂無慮。”[3]

            葉芝認為貴族具有良好的血統,純真的禮儀,富有教養、溫文爾雅,代表著文明、謙遜、自制和優雅,“象征著思想的延續、行為的準則和文化的歷史”[4]。只有貴族才能真正欣賞美的事物,創造、贊助和保護藝術品,只有在他們中間才能產生統治者和廉潔的政府。《紀念羅伯特?格雷戈里少校》、《一位愛爾蘭飛行員預見自己的死》、《綿羊牧人與山羊牧人》、《紀念伊娃?郭爾-布斯和康?馬爾凱維奇》等詩歌中,葉芝對貴族作了熱烈的贊頌。

            葉芝在一生中常常提醒自己是藝術家的兒子。“詩和雕塑的存在是為了保持我們的激情不死。”[5]他曾致信格雷戈里夫人:“我在愛爾蘭的使命是為趣味,而不是為任何特定的宣傳服務。”[5]在《天青石雕》中,葉芝認為藝術世界永恒而純粹,政治卻轉瞬即逝,主張用藝術來陶冶民眾,恢復古老的文明。在《王宮門口》中,主人公認為詩歌和詩人在國民生活中具有著崇高地位的傳統要延續下去,為此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葉芝深知,偉大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可以創造民族性格,心靈只有從偉大的藝術品中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的價值。

        第4篇:對現代禮儀的看法范文

           餐飲培訓心得體會

           20xx年12月1日起我在餐飲部的學習,于總監和羅經理為我制定了詳細的實習計劃。

           一、熟悉餐廳環境。天緣酒店有四個獨具特色的餐廳,一樓有天山緣中餐廳(有阿勒泰、阿克蘇、塔城、克拉瑪依、庫車、烏魯木齊、且末、哈密、吐魯番、和田、伊寧、喀什、庫爾勒13個包廂及散臺)、西域緣清餐廳(有伊犁州、博州、克州、昌吉州、巴州5個包廂及散臺)、良緣西餐廳。二樓設有大型天緣宴會廳、友緣多功能廳、天緣包廂(天之緣VIP包廂1個、西域風情特色包廂1個、貴賓包廂6個)及各種類型的會議室4個(會議一可容納24人,會議二可容納30人,會議三可容納24人,會議五可容納16人)。地下一層還設有味緣食街、粥緣粥吧等特色餐飲。

           二、餐廳技能訓練。在餐飲部培訓的3個月里我主要掌握了中餐宴會擺臺、餐飲服務的六大技能(托盤、斟倒酒水、擺臺、餐巾折花、上菜、分菜)、西餐擺臺、送餐、機組用餐接待、宴會預定、宴會臺型設計等。

           三、熟悉菜品和酒水。了解中西飲食文化;熟悉各餐廳菜譜;海鮮的烹飪方法;酒水、茶水及香煙價格;標準單的制定;菜品推銷的技巧等。

           四、了解管事部工作流程:洗碗機的使用;灶臺和煙道的清洗方法;各種清潔劑的用途;庫房管理流程等。

           五、心得看法:

           1、熱愛你的工作:當你熱愛自己的工作,你就會快樂地、更容易地做好你的工作。我們要讓就餐的人們獲得健康與良好的服務。你就可能將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同凡響。

           2、積極參與各種職位培訓:培訓學習是進步與發展的源泉。

           3、要有勤奮的精神:餐飲工作主要是手頭工作,通常不會過重,多做一些也不會累壞。所以我們要做到腿勤、眼勤、手勤、心勤。主動地工作,主動地尋找工作。只要你勤奮成功的大門就為你敞開。

           5、要有自信心:與金錢、勢力、出身背景相比,自信是最重要的東西,自信能幫助人排除各種障礙、克服各種困難,相信自己是最優秀的。

           6、要學會做人:做人就是做一位敬業、感恩、樂于助人、講職業道德的人,真誠做人、認真做事,事業將會更成功。

           7、責任:就是以公司利益為重,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負責;就是為客人負責,給客人提供優質的出品與服務;即使沒有人監督你,你也會認真地做好工作,這就是責任的表現。

           8、平常心面對工作中的不公平:在工作中沒有絕對的公平,位在努力者面前,機會總是均等的。沒有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今后如何能挑起大梁。

           9、團隊:發揮團隊精神是企業一致的追求,餐飲企業的工作由多種分工組成,非常需要團隊成員的配合。具有團隊精神、善于合作的員工和企業都更成功。

           10、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創新一點點,是在走向領先;每天多做一點點,是在走向豐收;每天進步一點點是在走向成功。

           六、總結:餐飲部3個月的培訓很快就結束了,總的來說,在這些日子里自己確學到了不少的東西:除了了解到餐飲的服務程序和技巧,也學會了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如何處理好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如何與顧客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在3個月的工作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酒店行業的艱辛,也看到酒店發展的前景,更加明白了自己以后學習的方向和側重點。最后,感謝酒店能提供這樣的實習機會。

           餐飲培訓心得體會

           我于8月9日至8月14日有幸參加了為期一周的全國餐飲業廚政管理黃埔第一期培訓管理,作為一名資力尚淺的廚房基層管理人員,我非常感謝飯店和餐飲部給我這次外出學習的機會,因此,在整個過程,我當成一種工作使命,如饑似渴的吸收專業知識和管理理念,通過培訓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能站到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工作的價值,此次培訓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餐飲管理人員,共176人,分為22個班,采用了軍事化封閉式管理,生活作息時間完全按照軍人的標準來要求我們,讓我深刻體會了一切行動聽指揮,服從命令的嚴明紀律,尤其是內務整理中的疊軍被讓我費盡全力和時間,不過也因此得到全班第一的成績,并在課前大會上得到了表揚,讓全體學員聽到了河北世紀大飯店這響亮的名字,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分別學習了“廚德教育”“營養配餐”“有效溝通技巧”,“領導力與執行力”“廚政管理成本控制與菜品創新”“五常知識管理”等板塊內容,現分別總結如下:

           一、廚德教育。

           我認為作一個優秀德廚房管理者,首先具備德是廚德,大家都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工作,再就是以身作則,嚴己待人,不以權壓人,不以錢壓人,自己的背影最是員工學習德榜樣,與同行交流要大方大度,只有真心付出,才能得到真誠回報;名菜名店的實例說明了廚師行業向東西合壁,南北交融方向發展,這是一個大趨勢,菜系將

           譜慢慢的淡化逐步交融成為了一個范圍具有中國特色的菜系。

           二、禮儀。

           吳春鳳老師給我們講了禮儀的重要性,不只是服務人員我們廚師也要具備良好的行為規范和禮儀禮節,人無禮無以立,事無禮無以成,國無禮無以寧,禮儀將成為廚師必修課程之一,我們要內強素質、技術、外強、形象禮儀,這樣才能成為21世紀合格的優秀廚師。

           三、營養搭配。

           營養搭配的課程讓我知道了如何合理搭配膳食,以前餐飲講究吃飽吃好,吃闊氣,現在講究吃學問、吃營養,我們要作到膳食的合理搭配,作到五谷為養、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維持人體的三大平衡,了解食物相生相克的原理,注意食物的量化標準,把人類健康飲食放在第一位就會作出具有營養價值的菜品,營養學是一門非常深厚的課題,我們只是學到了一些皮毛,一些最基本的知識,我們還要多學習,常常實踐力能作出含金量較高的菜品。

           四、有效溝通技巧和領導力與執行力。

           羅旭平博士利用兩天的時間對《有效溝通技巧》和《領導力與執行力》給我們作了全面的剖析和全面講解,人生活就要溝通,語言是溝通的手段,表情是溝通的基礎,溝通是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我們溝通的目的就是相互學習、互相交流、展示自我的過程,溝通就說話,閉著嘴永遠不能創造任何價值。溝通一定要講究語言藝術和面部表情,對待員工不要以挑剔完美來要求,而是要以包容的完美來要求他們,給員工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和良好和諧的工作環境,員工會回報

           以真誠,盡心負責,快樂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不管和誰交往溝通一定要語言恰如其分尊敬他人,要知道送別人一束玫瑰,你留下的將是我手中的芳香。

           領導力就是領導者的影響力+統馭力,作為一個有卓越領導力的管理者,應具備胸懷坦蕩,重視他人感受,開闊的國際視野和戰地,指揮家的能力,并且還要具有幽默感,求知的欲望和自覺學習的行為,再就是打造自己的核心團隊,以他們為中心向外擴張,逐步打造整個團隊凝聚力,只有大家一起團結奮進,企業才會有發展,對企業而言,員工就是我們最大的財富,我們要以“顧客至上、員工為本”為原則,逐級服務、層層負責,多關心愛戴我們的員工,及時給予他們表揚并在員工有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不是把工作壓給他們,而是引導大家和大家一起工作,解決困難,完成任務。

           如果想成為一個高執行力的基層管理者,必須要做到七件事:1、了解企業,了解員工;2、面對現實;3、設定目標及其優先順序;4、跟蹤目標,解決問題;5、論功行賞,獎優罰劣;6、讓員工成長;7、了解自我。還要作到團隊協作,步調一致,上司一定是對的,上司永遠是對的,我們要做服從,一定服從,絕對服從。這樣執行才會有力度,工作效率才會加快,才能高質量的完成任務。

           五、廚政管理,成本控制與菜品創新。

           1、現代廚房管理:管理就是管好自己理順別人,把復雜的問題變的簡單明了。

           作好廚政管理首先要強調健康衛生,任何一個酒店只要體現衛

           是前提,風味是手段,營養是目的,保證顧客的健康飲食,在市場上就會占據一席之地。

           2、建立透明式廚房:以前廚房加工間臟,亂差的情況,已不、再存在,取代它的是干凈寬敞、明亮、井井有條透明式廚房,這將成為世界餐飲的流行趨勢。

           3、建立廚房加工中心:集中加工原料,統一生產規格,制定質量標準,充分整合原料,利用機械設備,減少差異,研究粗糧廢料,整理開發新品,對廚房各種資料,科學有效的全面控制合管理,以達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全力保證菜品的質量,合理有效地控制合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營業收入,完成企業的利潤預算。

           4、廚房生產與標準化管理:我們要制定標準化的食譜與世界餐飲業接軌,保證產品質量的標準化,制作菜品標準規范化,確定主、配料及數量,選定盛器,落實盤飾,用料及式樣,按標準食譜培訓員工,統一生產出品標準。

           5、現代餐飲成本控制和菜品創新。

           (1)成本控制要做到開源節流,從原料進貨開始,采購原料要尋價,三人(采購、驗收、廚師長),精心收集市場信息,及時了解菜價,精心選擇供貨商,好中選優,精心建立監督與制約機制,作到決策透明,加強溝通,使原料保質保量的進入到廚房。

           (2)從我做起,控制生產成本,制定并完善各生產標準,明確各部責任,建立完善監督與控制機制,努力提高員工能力和素質,加強員工控制成本意識,建議有效的成本考核和獎懲制度,優化菜單結構,提高各種原材料的綜合利用率,就會有效的控制好成本,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

           菜品創新要多走,多看、多問、多嘗,提煉升華鄉土菜肴,古代宴菜的挖掘與整理,再加上菜點合一,中西技藝的結合,制作新風格,開發具有地方、民族特色菜品、宴席、常溝通、勤交流,了解市場意識,讀懂市場變化,突破傳統的束縛,建立良好的營銷意識,實行拿來主義,走出去,請進來,博采眾家之長合自己當地的口味加以改變,創新,就成為具有自己特色的名菜品。

           六、五常卓越管理。

           在最后一天課程里由五常創始人印友海先生為我們講解何為五常法,五常法在工作中應當如何運用,能為企業解決的實際問題。

           五常即:常組織、常整頓、常清理、常規范、常自律,推行五常法能有效的控制成本,建立環保體系合完成節省能源,能有效提高全員工作效率,提升全員素質及提升企業品質及市場競爭力。

           餐飲培訓心得體會

           在領導的教導下我在一下總結了我們廚師這一行的心得,很興奮也很榮幸和各位領導同事分享我的心得。

           經常和一些廚師朋友在一起閑聊,很多廚師報怨:哎!現在這廚師一行真難做,還有很多廚師干脆轉業那么是什么原因讓我們廚師這么難做呢?我經過一年半的學習和別人的討論總結出一下五點。

           第一,首先我們廚師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認清餐飲業發展趨勢。市場經濟是競爭的時代,即所謂“適者生存”,我們廚師也不例外,要想生存,就得發展、創新。現代社會發展,要求廚師也適應潮流,適應餐飲業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廚師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補充新營養,即所謂學無止境。正所謂成功著獎勵,失敗著買單。

           第二,我提到廚師個人技藝題目。廚師要想在自己的崗位上立足,處于不敗,那就要求我們有上乘的廚藝、過硬的本領。在菜肴制作過程中,一定要求自己認認真真做好每個菜,哪怕是最簡單的小菜,也要認真往炒、認真往調味。在態度上更應謙虛好學,不要礙面子,那樣吃虧的就是你,再有為了進步自己,應經常參加各種專業技能培訓學習。

        第5篇:對現代禮儀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通俗音樂美學意義

        通俗音樂已有相當長的歷史,與嚴肅音樂和民間音樂相比,通俗音樂的欣賞群體最廣,社會需求量最大,參與人數最多,但對通俗音樂美學方面的探討卻不多,這一現象當然是美學研究的一個空白和誤區。

        從音樂的起源來看,并沒有所謂“高雅音樂”“藝術音樂”“嚴肅音樂”和“民間音樂”“通俗音樂”“流行音樂”之分,這些分類是經歷了長期的發展演變過來的。通俗音樂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古代的民間音樂階段和近現代的流行音樂階段。兩個階段在技術上最明顯的區別是傳播方式和傳播工具的不同。通俗音樂是在技術進步大潮中受益最多的音樂樣式,在強大的傳播媒介支持下,通俗音樂前所未有地加速發展,獲得了無以復加的流行性。

        對通俗音樂這一概念,有很多種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區別通俗音樂和其他音樂主要是看有無專業音樂工作者的創作。這種說法當然與音樂發展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因為專業音樂工作者本身是在社會分工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才產生的,而在此之前,音樂則早就存在了。還有人認為通俗音樂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主要來源于西方,“一般指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在歐美各國發展起來的一些適合城市一般市民群眾興趣和愛好的音樂。”這是現代意義上的提法,并不具有普遍意義。那么,怎樣理解通俗音樂呢?結合音樂發展的實際狀況可對通俗音樂作以下判斷:它是易于被社會大多數成員所接受的民間音樂。它既不局限于有無專業人員的參與,也不局限于它是在城市或者是農村,那種把通俗音樂完全看作是單純適應城市市民需求的音樂種類的看法是不準確的。

        通俗音樂是不是美的?為了進一步在美學意義上對通俗音樂有更加準確的認識,對音樂存在的方式的正確理解就顯得十分必要。在眾多富有成果的討論中,修海林先生的音樂存在“三要素”說是特別富有啟發性的觀點。他提出構成音樂存在的三要素為:行為、形態、觀念。行為是從事音樂的行為方式,形態是外化了的樂音音響形態,觀念是人的審美意識、思想和情感,音樂的存在方式正是由這三點構成。應該說這是非常有見地的觀點,它為綜合量度通俗音樂和嚴肅音樂提供了新的視角。

        我們不妨運用“三要素”觀點對現代通俗音樂與同其相對應的嚴肅音樂進行一個比較分析。

        首先是形態方面。一般地講,通俗音樂的“音樂體積”相對于交響樂之類的嚴肅音樂的確要小些,但這只體現了形式和風格上的不同,其意義更多的是在于音樂的表現手段的差異。盡管有人刻薄地認為在聲學經驗上,新音響發生模式與傳統音樂有著多么“不像”的地方,但能否表達和表達的好與不好同“像”與“不像”并不是一回事。

        其次是行為方面。在音樂行為上,嚴肅音樂則要比現代通俗音樂遜色得多。特別是在近現代電子技術大發展的狀態下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豐富內容。如在新傳播介質(廣播、電視、錄音機、計算機、CD光盤、互聯網絡等)的使用上,傳統音樂行為便無法取得像流行音樂那樣的顯著效果,諸如MTV、現場演唱會、高科技在音樂制作和演出過程中的應用等環節上,各種傳統音樂行為也落在了流行音樂的后面。

        最后是觀念方面。有一種觀點認為,只有嚴肅音樂才能表達嚴謹和高尚的審美感情,而流行音樂則只能在一些范圍狹窄的小圈子里打轉。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錯覺,實際上在觀念思想表達功能上二者并無原則差異,流行音樂與嚴肅音樂的差異主要體現在音樂本體內形態和行為元素構成比例的消長,而在“音樂總量”上并無絕對的孰高孰低之分。

        綜上所述,可以進而對與通俗音樂有關的美學意義問題作出明確的判斷:

        1.通俗音樂的美學意義就在于它為社會提供了適應于社會大多數成員審美情趣的審美對象,反映了在社會化環境中能夠體現出的美學本質的主要內容。以流行音樂為代表的大眾藝術使接受主體有了更多的主動性,從而為最大范圍內的群體保證了自我精神調整和創造的途徑。直到現在,很多人仍然認為通俗音樂的美學本質頂多表現在淺顯的充滿公式化的形式上,沒多少美學內涵,甚至有的干脆就否認通俗音樂是美的。其實他們忘記了文藝本質和文藝本體并不是一回事,在文藝本質之外仍然有本體的具體表現。因此,對通俗音樂與嚴肅音樂的不同音樂形態本體特征的某些描述,并不具有本質判斷特別是美學本質判斷的意義。

        2.在本體特征上,通俗音樂與嚴肅音樂自然有不少差異,而且很多時候通俗音樂的本體特征在與嚴肅音樂相區別時往往被用“簡單”一詞所描述概括。如果說“簡單”是通俗音樂的特征,那這個特征在現代社會文化環境中的積極的現實意義則是更為重要的。因為在生產和生活節奏不知比過去快多少倍的今天,通俗音樂因其“簡單”而展示了強大的社會適應性。只有不同特點的文藝體裁,沒有不同等級的文藝體裁,而且文藝本體的不同特點對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適應力是不同的。某一時段的俗樂在經過歷史沉淀后可能成為另一時段的雅樂,某一地域的雅樂文化也可能在另一地域被認為是俗文化的表現,對通俗音樂缺乏歷史的和發展的眼光自然也得不出客觀結論。考察通俗音樂不僅要歷史地看其過去,而且要歷史地看其未來,只有冷靜地思考才能不對紛紜復雜的文藝現象的判斷失之草率。

        總之,藝術生產中那些在發展的社會和技術環境中有著鮮明特點的文藝樣式應該獲得相應的理論關注,這樣才有助于美學在文藝實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汪毓和、黃禮儀、蒲方《通俗音樂漫畫》第1頁,知識出版社1991年版。

        [2]李傳華《通俗音樂美學探析——兼談通俗音樂發展趨勢》,載《中國音樂學》2001年第2期。

        [3]彼得·曼紐爾《非西方世界流行音樂研究析論》,載《中國音樂學》1991年第1期。

        [4]修海林《音樂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論是如何提出的》,載《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

        第6篇:對現代禮儀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人文素養;廣告文案;影響

        [作者簡介]潘贊平,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文化與傳播系主任,副教授,廣西南寧530007

        [中圖分類號]F71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10)05-0119-04

        作為現代商品經濟的伴生物,廣告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與人們的生活聯系愈加緊密。廣告最基本的功能是商業促銷,但是這種促銷功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甚至可以說它的促銷功能有時恰恰要通過非經濟的手段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換言之,廣告對社會、對大眾的影響絕不限于購物,不是單純的購物指南,它在為商品進行宣傳的同時,還傳播著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各種豐富的科學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對受眾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審美標準及對現實世界的看法產生極大影響。反過來,廣告作品一旦面世,文案這一“廣告的核心”必然又要受到受眾心理、產品實際、風俗習慣、、道德倫理等一切外部語境因素的檢驗,無論廣告文案觸犯哪一個,都會受到相應的干涉。因此,廣告人在創作廣告文案時,必須從社會的角度高度重視廣告傳播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廣告創作者應該正視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借助廣告這一強大的傳播媒體向公眾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那么,廣告文案創作成功與否主要受哪些人文素養元素制約呢?筆者認為要重點關注道德元素、哲學元素和民俗元素等三個方面。

        一、道德元素――平衡內心天平的砝碼

        道德是人類對長期社會活動中好的行為模式的總結,是人類社會行為模式的定理或規律。我國的傳統文化核心之一就是“德”,以道德來厘定社會、厘定人生,就是為國家厘定了基本準則。即所謂“德,國家之基也”(《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道德的力量幫助人類凝聚為一體,組成社會,組成國家,保障人類社會的穩步發展。在長期的進化中,人類為了自身更好的生存,把好的生存經驗固化出來形成相應的行為準則,并慢慢形成了道德規范,如仁愛誠信、克己利人、忠義勇敢、熱愛群體、幫助婦孺等等,都是慢慢演化成為道德準則的。因此,道德有著深厚的生活實踐基礎,也有著異乎尋常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由于時間長久已經嵌入基因而根深蒂固并內化為國民的文化心理和性格。

        道德是人所以為人的本質規定,一切社會都是人的社會,一切經濟也都是人的經濟。其正常有序健康的發展離不開道德的約束。廣告文案創作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道德觀念的制約,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思想境界不高尚的人,會設計出盡善盡美的廣告藝術精品來。例如,忠義誠信總被認為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質之一。漢語中常說“顧客至上,信譽第一”,英語則有“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誠實為上策)。道德基準厘定了廣告必須以誠實為上策,實事求是,開誠相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切忌胡吹海捧,欺騙愚弄。但近幾年,由于利益驅使,虛假違法、誤導消費者的廣告屢禁不止,這些廣告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個人情感和經濟利益,嚴重時甚至對其生命和安全造成威脅。吉林省天成龍行廣告公司為長春岳氏萬全堂醫院創作的廣告就以傳統道德觀念為基準,創作了以“誠信、責任、愛”為中心的一組系列廣告,如“忠是一種精神”、“生命圣火用心守望”、“品是一種價值”、“有責任就有愛,有愛就有存在”等等,如清泉一般,在詩情畫意與人文關懷中給人以道德情操上的提升和滿足,收到了很好的投放效果。再如,中國傳統道德感情是以“仁愛”為核心的。只有培養起以“仁愛”為核心的道德規范,一個人才會真正自覺地遵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忠德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德。這種情感深深地影響著中國廣告文案的寫作。《愛的世界叢書》的廣告文案便是踐行此道德觀念的佳作:“愛是真善美鑄造的一輪太陽,假如你沿著這一行行鉛字鋪成的大道小徑而來,走進的將是個愛的世界。夜深人靜時,這里有溫馨的燈;心灰意冷時,這里有熾熱的火;苦海茫茫時,這里有引渡的舟;風塵仆仆時,這里有沁心的泉……這愛的世界屬于你,屬于我,屬于所有熱愛生活的人。”廣告倡導的仁愛遠播,有著極大的感染力、說服力。而仁愛的道德準則是不分國界的,福特汽車幾年前的一個廣告,今天讀來依舊生動感人:“每一天,當我駕車飛馳此地/快車道上行人匆匆/和穿梭的車輛,進行一場/輸不起的賭博/昨天,當我漫步走:過/見她無助的佇立路口/默默等待/不知何時輪到/屬于老年人過街的時刻/有一天,當我不再年輕/或許也將徘徊此處/望著隨風而逝的巨獸/緩緩嘆息/或是暗自垂淚/明日,當我駕車飛馳此地/我想,應該停車/讓她慢慢走過”,在平平淡淡的敘述中,基于道德良知的仁義之情躍然紙上,給人的心靈以強烈震撼。這些成功的廣告文案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符合人們的道德基準和文化接受心理。

        對人們的活動來說,有時道德比法律具有更普遍的約束力。以2006年最受關注的一則被禁播廣告為例,在由蔣雯麗代言的某護膚品廣告里,蔣雯麗扮演的母親和一位約4~5歲活潑可愛的小男孩有這樣一組對話:

        孩子:“媽媽,長大了我要娶你做老婆。”(孩子很天真)

        蔣雯麗:“什么?”(有點驚訝)

        孩子:“我要娶你。”(孩子很認真)

        蔣雯麗:“那爸爸呢?”(逗孩子)

        孩子:“我長大了,爸爸就老了。”(兩人很幸福擁抱在一起)

        孩子:“媽媽永遠也不會老!”(話外音×××修護系列產品讓媽媽永遠年輕)

        該文案的主題應該說很集中、鮮明,在成功地表現了產品護膚效果的同時又體現了兒童的天真可愛。俗話說童言無忌,該文案的創意也的確獨到,可是在中國這樣一個非常重視倫理道德的國度里,即使是在思想開放的現代社會,這樣的人倫關系仍然不能為大部分受眾所接受,這恐怕是創作者始料不及的,道德元素對文案創作的影響可見一斑。

        二、哲學元素――凸顯歷史文化的烙印

        每一個民族、社會對世界都有其獨特的認識和表達,有自己的哲學觀念。天人合一是中國根深蒂固的傳統哲學觀念。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向往“天中有人、人中有天,主客互融”的境界,強調天人合一的觀念,認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遵循天道是人類至高無上的行為規范。它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及社會理念,并越來越廣泛地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源自現代文明的廣告文案創作自然不可避免地深受“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影響。如太白酒的廣告“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

        香”,展現出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長虹電視的廣告詞“天上彩虹,人間長虹”,通過天上彩虹對人間“長虹”的映襯、比喻,使天上與人間、彩虹與“長虹”互相交換、轉化,給人一種天上人間一體、彩虹長虹一物的感受,使長虹彩電的美好形象栩栩如生地長駐人們的腦際。揚子電氣的電視廣告僅有兩句文案:“揚子天地,揚子電氣”,區區八個字將商品與天地相提并論,形成了一種十分強烈的天人合一的和諧氣氛,非常引人入勝。中國聯通的廣告“情系中國結,聯通四海心”,更是將自己的標志和品牌名稱天衣無縫地融入到廣告文案之中,從外表到精神做到了和諧統一,反映了企業的精神理念。上述廣告文案都含有天地一體的哲學思想,有的可能并非有意而為之,而是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深植于中華民族文化之中的自然流露,但從受眾的角度來說,都能引起中國人特有的感受和共鳴,容易激發人們的消費欲。西方國家哲學觀念與中國相反,他們推崇天人有別的觀念,人們相信真理,崇尚科學,認為人類的智慧可以改造自然。這種思想反映在廣告文案中,表現出智慧所產生的無窮力量。對西方人來講,科技的進步象征智慧的升華,新科技產品的問世是人類戰勝自然、征服自然的體現。所以眾多廣告文案的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人定勝天”的智慧和勇氣,這類廣告反映了西方人自信、外露的性格特征。美國著名運動品牌耐克在中國傳播的際遇頗能說明問題。在美國本土。耐克通過以“just do it”為主題的系列廣告和籃球明星喬丹的明星效應,迅速成為體育用品的第一品牌,“just do it”這句廣告語正符合崇尚個性、提倡自由的美國青少年一代的心態:要做就做,只要與眾不同,只要行動起來。但在香港電視上播放時,耐克那句著名的廣告語“Just do it”,一開始直譯成“想做就做”,廣告播出沒多久,就引起軒然大波,家長們紛紛投訴,認為這句話會誤導青少年做事不計后果,不負責任。后來把它改成“該做就做”,才平息了這場風波。一字之差,效果迥然不同。這是因為在華人占主流的香港特區,盡管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歷史原因,造就其成為一個開放式的城市,但是傳統的中國哲學依然深深地根植于老百姓的心中,它要求人們的行為舉止必須符合一定的行為規范。西方哲學崇尚自我和追求個性張揚,中國傳統哲學主張內斂的觀念直接影響甚至左右著文案的創意和受眾對廣告信息的接收心理,這在耐克品牌的跨文化傳播中表現無遺。

        中國哲學觀念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強調群體、貶抑個體。漢語廣告語言從大到小的表達順序正是這一哲學觀念的體現。我國多數廣告文案的言辭都十分精辟,往往以寥寥數語勾畫商品或服務的特征、特點和優勢,注重創造其總體形象,但常常忽略對產品或服務的特點、優點進行重墨細膩的描述。我國為數不少的廣告存在不突出個性的現象,這似乎與中華文化中追求群體一致性、反對個體特殊性的傳統哲學觀念有直接聯系。與此相反,突出個體和個性是西方哲學觀念的一個重要方面。英語包括廣告英語從小到大的表達順序則是這一哲學觀念的具體反映。英語廣告特別注重對產品或服務的特性、特征進行縝密入微的重墨描述,特別突出其個性和與眾不同之處,把商品的個性和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巧妙而自然地將商品的價值轉移到商品購買者身上,著力創造美滿、理想的生活氛圍,達到引人入勝的境界,讓消費者的消費念頭油然而生。微軟有一則為滑鼠鼠標做的招貼廣告,頗具代表性。在平面招貼上有一個碩大的鼠標,拖著鼠標線,旁邊赫然寫著“按捺不住,就快滾!”的字樣。其實畫面本身并沒有什么奪人眼球和震撼視覺的地方,讓人拍案叫絕的是“按捺不住,就快滾!”這句文案,這句帶有豐富生活情感的廣告詞將產品的特性很好地“揉”了進去,既形象又貼切,讓人記住了產品――鼠標,更記住了這種產品的特性――會滾動的鼠標:滑鼠鼠標!而這種鼠標顯然和過去那些只能“按”不能“滾”的鼠標有明顯的產品優勢,產品與眾不同的獨特之處得到了鮮明的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哲學思想的內涵變得越來越紛繁復雜,哲學元素對文案創作的影響必然也有正負之別,如果所倚恃的哲學標準不能契合產品的消費群,那么這種文化依托將是蒼白無力的。因此筆者認為,在廣告文案創作中,關鍵是要摸準受眾心理,聯系自身產品可挖掘的哲學內涵,二者合一,方能完美和諧。

        三、民俗元素――打開心靈之門的鑰匙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五禮的內容相當廣泛,充分反映了古代中華民族的尚禮精神。風俗是一種歷代相襲的積久而成的風尚和習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歷經數千年的染習傳承、世代因襲,我國的傳統風俗己經成為深深鐫刻在華夏子孫心中的民族記憶,成為促進中華民族和諧的文化符號。傳統禮儀和傳統風俗在互動中互相借鑒、互相融合,最終構成了最具中國文化代表性的傳統民俗文化,并在傳承和發展中,形成了其文化特性。

        民俗是傳統文化結構中最穩定和最難于改變的層面,在成長過程中,絕大多數的人都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我們所處文化環境的禮儀風俗,這樣的習俗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即使在以后的生活中由于轉換了文化環境而有所削弱,其本質和核心仍然會固守不變。在廣告文案創作中,民俗元素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傳統禮儀所包含的價值觀、宇宙觀、審美觀影響著廣告文案主旨的確立和內容的取舍;傳統風俗所秉持的信仰和禁忌則制約著廣告文案的表現方式和受眾的接受程度。文案創作中如果不注意廣告投放區域的民俗習慣,輕則引發笑話,重則惹怒當地民眾,自然就達不到廣告的效果。

        《禮記?曲禮》云:“人竟(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遵守必要的禮節,避開有關的禁忌,入其鄉而隨其俗是人們生活中奉行的基本行為準則,當然也是廣告活動應該遵從的規則。在傳統禮儀風俗中,趨吉避兇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基本文化心態,但是由于歷史、宗教、藝術等文化背景的不同,各民族趨吉避兇的具體內容和表現形式也就不同。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為盛大而隆重的節日,是農歷年送舊迎新的歲首,民間稱為過年。過年的習俗有貼春聯、掛年畫、粘窗花、放爆竹、守歲、拜年等,熱鬧喜慶、團圓祥和是節日的特點,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萬事如意是各種過年習俗的主要目的。現代廣告特別是春節期間的廣告,如果能藝術化地體現這些節日習俗,必然大受歡迎。可口可樂公司深諳此道,在2002~2005年春節,連續四年結合中國幾千年以來形成的民俗風情和民族習性,分別推出了具有濃郁中國民俗特色的小阿福、小阿嬌拜年系列廣告。以“泥娃娃窗花篇”為例,廣告以可愛的阿福為形象代言人,以剪窗花為故事線索。阿福和小朋友們在剪春節貼的窗花,但是他不知剪什么好,苦惱之時,媽媽拿來“可口可樂”鼓勵他,

        喝著爽口的“可口可樂”,阿福忽然有了靈感,認定“可口可樂”就是最好的新年祝福。于是他行剪如飛,很快剪出了一條活靈活現的“可口可樂”龍。龍是中國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可口可樂”以龍作為訴求符號,以剪窗花這一民俗作為線索,在中國消費者中自然具有很高的認同感。只見“可口可樂”龍在熱烈的春節禮花爆竹聲中歡快地起舞跳躍,巨大的“可口可樂”瓶矗立在耀眼的夜空。這時空中出現了五彩廣告語:“龍騰吉祥到,馬躍歡樂多。”2002年是中國的馬年,廣告文案又扣合了這一民俗特征,整個作品充滿了中國文化氣息,得到了中國公眾的文化認同。總之,在可口可樂的這一組春節廣告中,無論是“泥娃娃阿福”還是“12生肖”,無論是“龍騰吉祥到,馬躍歡樂多”還是“可口又可樂,羊年喜洋洋”,這些具有強烈中國色彩的廣告文案把可口可樂與中國傳統春節中的民俗文化及元素(如鞭炮、春聯、十二生肖等)結合起來,傳遞了中國人傳統的價值觀念――新春如意,合家團聚。

        第7篇:對現代禮儀的看法范文

        一、我的大學

        8月21日下午,研修班動員會在市委召開,市委組織部張榮明部長、曾令衡副部長,市婦聯陸玉珍主席、郭躍紅常務副主席作了動員講話。幾位領導的講話讓我心潮澎湃、浮想連翩……清華大學,這個中國最高學府,她到底會是個什么樣子的呢?以前,在各種媒體和資料里,也對清華大學有一些認識,但那是平面的、遙遠的。“走進清華門,就是清華人”,當市委領導對我們講這句話時,我非常激動,明天的此時,自己就將走進清華,真正成為清華大學的一名學員……。雖然現在我已經是在讀研究生,但沒有上過全日制大學,仍是我人生最大的一個遺憾,也是我今生無法圓的一個夢!在錯過了上大學的年齡十八、九年以后,我竟然有機會在清華大學的校園里學習,我怎能不激動呢?《清華繼教》上的一段話引起了我的共鳴:“你也許錯過了清華大學的學歷教育,但你卻不可以錯過清華大學的繼續教育,它是你步入新境界的理想通道。”我心里暗暗想,參加清華大學的繼續教育,是我得到的一份厚愛,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是啊,我雖然錯過了上全日制大學的機會,但我可以在很年輕的時候走入“社會”這所大學,我可以學到工作的方法,品味工作的樂趣,感受“工作著、快樂著”的美好;我可以追尋生活的幸福,品嘗愛與被愛的甘甜,播下“情種”,收獲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碩果;我可以終生學習,因為我每時每刻都身處在我的大學里,山水草木,人事物情,都是我學習的教材,可以信手拈來,取之不完,學無止境。

        二、現代女性領導干部的多面性

        針對基層女性領導干部的特點,結合清華大學教育培訓優勢,清華大學為我們安排了女性領導科學與藝術、女性干部形象禮儀、親子教育、領導力提升、組織能力與溝通素質提升、孫子兵法與中國婦女、卓越管理者成功f模式及其演練等專題。通過學習,使我對當前作為一名女性領導干部,應如何提高卓越領導力有了一個全新的理解,也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縣級計劃生育管理部門的女性領導干部來說,更需要補充能量、創新思維、豐富管理實踐經驗,掌握基層管理的知識和技能,從而走出傳統觀念和思維模式的束縛,積極適應變化了的社會環境,應用領導科學與藝術,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提升人格魅力,執著地追求每一個工作目標的實現。下面我就粗淺地談談通過這次學習,我對現代女性領導干部應具備素質的認識和理解:

        (一)端莊優雅的形象是現代女性領導干部應展現給社會的一面

        一個人的形象是諸多因素的綜合,是內在素質的外在反映。作為一名女性領導干部其自身的形象不僅代表著本單位的形象,還能反映出她的工作方式和心態,以及周圍人對她的認同。傳統觀念上對于女性領導干部固有的認識,要么就是“女強人”,她們不拘小節、大大咧咧、不會修飾打扮,聲如洪鐘,愛與人爭執,形象既不受男人喜歡,也得不到女同胞肯定;要么穿著打扮花枝招展、妖冶嫵媚,工作上漂浮、淺薄,沒有自己的思想和建樹,在領導班子中僅僅充當一個“花瓶”的角色。因此,很多女性領導干部既怕別人把自己歸入“女強人”一列,也怕別人把自己看成“花瓶”。實踐證明,這兩種現象都是傳統觀念對女性能力認識上的偏見以及社會對女性角色期待與女性領導干部角色沖突的影響結果。

        而我認為,現代女性領導干部應該是一個情感豐富、追求品位、追求效率、追求知識和智慧的女性。因為,即使我們不能擁有漂亮的臉龐,但可以塑造端莊優雅的形象,我們不可以改變容貌,但可以改變微笑。

        (二)善于學習,用智慧和才干詮釋現代女性領導干部的內涵。

        對于學習,權威人士做了多項調查,結論是:女性領導干部傾向于制定前瞻性和未來性戰略;組織結構上,善于在團隊中授權;在試驗性學習中有更多的嘗試;能夠持續改善的實踐能力更強;對創新能力和變革能力的認知度更高。女性身上還有很多被埋沒掉的閃光點。

        今天這個時代是一個從體力轉向智力的時代,一方面,有才能、有智慧的人會脫穎而出。而不管他是男性還是女性,社會才智會更重要。另一方面,個人發展趨向平衡。即這個社會更加趨向多元化,女性的選擇也會更加多元化,可能選擇成為白領、骨干、精英女性,也可能選擇成為一個操持家務的女性。我們既然選擇了做一名女性領導干部,就要抓住時代的脈搏,終身學習、善于學習,不斷開闊眼界、創新思維、勇于實踐,用自己的才干逐漸改變女性不如男性的傳統觀念,在處理某些特殊工作時善于充分發揮女性特有的優勢,應用“七情管理”(即:柔情、激情、熱情、親情、友情、恩情、真情)處理一些棘手的問題,同時,將自己的魄力、能力、潛力恰當地發揮出來,在工作中不斷探索、總結,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人格魅力,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工作中的一次親身經歷與幾位教授的講解分析不謀而和。

        四年前,我參與解決了一起我縣農村育齡婦女集體上訪事件。那天上午,散旦鄉的30多名婦女到省計生委上訪,反映鄉政府安排她們生育二孩的婦女年齡偏大。而且兩天前已經去過一次。當我趕到省計生委時,婦女們正圍著散旦鄉的黨政領導和市計生委的兩位處長爭吵,房間里充滿了響亮的爭吵聲、解釋勸導聲和小孩子們的哭鬧聲,亂哄哄地聽不清誰在說什么?就這樣僵持了一個多小時,事態越來越糟。我從角落里走到中間,提高嗓門說:“姐妹們,可以聽我說幾句嗎?也許我能和你們一起想出些辦法來。我是咱們縣計劃生育局的副局長,姓楊……”剛開了個頭,就遭到婦女們的質問、辱罵和轟趕,她們罵我是冒牌貨,叫我滾開。我不顧她們不友好的目光和過激的語言,大聲且真誠地說到:“是的,你們看我不像個副局長,是不是因為你們看著我年青?其實,我比你們中的好幾位年齡還大,你們有幾位看上去之所以顯老,是因為你們平時太辛苦了。”上訪婦女們的聲音一下子變小了許多,我發現,一個“苦”字打動了她們的心,我降低聲調,微笑著環視她們每一個人,因勢利導地和她們說開了,這次婦女們的聲音越來越小,在我說的過程中,她們漸漸擁擠到我身邊,有的站、有的坐、有的蹲,有的哭、有的笑,有人給我讓了座,還有人仍用不信任的目光瞟著我,但她們都認真地在聽我說。首先,我對她們4天之內兩次上訪的行為表示理解,并分析她們上訪的原因是心里積壓著太多的話沒有說處,想解決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是無奈之舉,責任是我們縣計生局工作沒做細、沒做好,我向她們道了歉。接著,我滿懷激情地給她們描述了她們來上訪后對自己家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最后,我耐心地聽她們反映情況,向她們講解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安排生育二孩子的工作過程和方法,告訴她們今年縣計生局對安排生育二孩這項工作的初步打算,并把我辦公室的電話號碼及我的手機號告訴了她們,還巧妙地讓她們驗證了號碼的真實性。至此,婦女們反而紛紛對她們剛才過激的語言和耽擱了我的時間向我道歉。婦女們說笑著走了,之后她們給我打過好多電話,但再也沒有上訪過。我為婦女們的純樸、善良而感動,同時也堅信了一個道理:在工作中難免會有矛盾和問題出現,只要我們用熱情、真誠、方法、責任去對待它,也是能解決好的。當清華大學的教授為我們講解“七情管理”時,我想到了此事,由衷地笑了。

        (三)“入得廳堂,下得廚房”是現代女性領導干部的多重角色

        在卓越管理者成功f模式演練中,有一位學員的題目是:現代女性領導干部的角色是什么?當時,她點名叫我第一個談談看法,我說:我認為作為一名現代女性領導干部應該是“入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女性,在工作中,是上級領導的得力助手,是下屬的榜樣,是他(她)們的“戰友”加朋友;在生活中,是父母貼心的 “小棉襖”,是丈夫心靈的港灣,是孩子精神的支柱,是兄弟姐妹的“手足”,是朋友的兄弟姐妹。

        這就是我對現代女性領導干部的角色定位,也是我追求的目標,因為我們選擇了女性領導干部這個飽含了使命與責任的多重角色,我們就要去演好她的方方面面。讓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多個角色互相認同,互相促進,在這個可以施展我們智慧和才干的大舞臺上,使我們更多的女性從平凡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使我們的人生豐富而精彩。

        三、幫幫孩子們

        “你的孩子快樂嗎?”當知心姐姐雜志社的朱虹老師要求我們捫心自問時,我們這些做母親的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不快樂!”是的,我們的孩子不快樂,因為他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與困惑。據某市的一次調查,近視眼學生的比例:小學占4/10,初中占7/10,高中占9/10。另據報導,去年福建籍一位清華大學畢業的研究生因找不到滿意的工作而跳樓自殺;當震驚全國的云南大學馬加爵案件產生的陰影還籠罩著家長們的心時,又不斷傳來青少年犯罪的消息:某中學初二年級的一名男生長期被另一個男同學,在忍無可忍的時候,當著幾個同學的面在大街上殺死了長期他的男同學;某中學初三年級的兩名男生為贏得一個女生的青睞而打斗,致其中一個死亡;某中學初二年級一女生被父母責罵后服毒身亡;全國有5000萬孩子被劃到壞孩子的行列……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和事件,無不震憾著家長們的心靈,我們不禁要問:孩子們怎么了?我們的教育怎么了?

        有人曾做過一個著名的跳蚤試驗,就是把跳蚤關進又窄又高的管子里,跳蚤都能跳到管子的頂部,等它適應了,再關進矮一點的管子里,依次進行。一輪進行完后,再由低到高地進行,結果,跳蚤們都無法再跳到管子的頂部了。這個試驗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人也一樣,當他受到的束縛成了一種習慣后,他的某些能力也就減弱了。

        有一個男孩的故事讓我們深思。男孩的母親曾是很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當男孩剛上小學時,母親自信地認為兒子會成為各門功課的尖子生,于是對男孩的要求既嚴格又很有個性化。比如,母親鼓勵兒子用最少的時間做作業,用最多的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男孩學得輕松、快樂,認為上學和做作業也是自己感興趣的事。一年級,男孩勇敢地參加了全縣中小學生硬筆書法大賽,獲得第二名。男孩初嘗成功的喜悅,對學習充滿了渴望。但好景不長,在學校教育的一系列束縛下,男孩產生了很深的挫折感,漸漸失去了上學的興趣,僅把上學當作一項無可奈何的任務,勉強上到了七年級,大部份功課都跌到了全班倒數幾名。母親對兒子的態度也經歷了一系列的改變:滿懷希望、同情理解、失望憤怒、絕望放棄、深思覺醒、幫助……母親決定用自己的智慧、愛心和責任來幫助兒子!母親請了當地幾位優秀的老師為兒子補課,自己也認真地學的各門功課,想引導兒子創立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兩年過去了,有一天,男孩深情地說:“媽媽,我越來越知道該怎么學習了,您不用再這樣辛苦,去做做您喜歡的事情吧!”母親收獲著喜悅,熱淚盈眶。以后,男孩以優秀的成績上了他喜歡的高中、大學,有了他喜愛的工作,干出了一番事業。

        男孩成長的道路是曲折的、艱難的。一至七年級,他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與困惑,使他付出七年精力和時間的同時,失去了自信心和創造力。但男孩又是幸運的、成功的,因為他在母親的幫助下,調整自己,使自己在適應學校教育的同時,仍能發揮出自身的優勢,以點帶面,得到全面發展。但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這位男孩一樣幸運?有多少孩子被僵化的應試教育折斷了想到藍天翱翔的翅膀?有多少孩子在描繪人類五彩斑斕的夢時,被老師和家長大喝一聲:不務正業,胡思亂想。孩子們翱翔藍天的翅膀斷了,夢醒了,他們被束縛在“考試”這個矮矮的窄管子里,無奈地讓自己以生俱來的優勢和能力退化、消失。

        作為一個母親,我要向全社會呼吁:幫幫孩子們!不要再讓馬加爵那樣恐怖而悲哀的案件發生,不要再逼善良軟弱的孩子去拔刀自衛,不能讓孩子們認為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是付出生命的代價,不要折斷孩子們理想的翅膀,也不要驚醒他們憧憬未來的夢!

        第8篇:對現代禮儀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彝族;社會性別;婦女

        中圖分類號:G122.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9-0248-02

        一、研究的背景

        伴隨著19世紀西方文化變遷先驅古典進化論者泰勒、摩爾根、傳播論者文密斯、佩里,新進化論者懷特、期圖爾德和人類學先驅博厄斯、布朗、馬林諾夫斯基等名家譯著在20世紀中后期以來在國內的陸續出版,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掀起了文化熱,文化變遷問題的探討自然不在話下,從文化變遷理論和方法的介紹研究到具體對象的定性、定量研究,已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同時,學術風氣在現代性和后現代性思潮的激蕩中反思和批判,在舶來與固有之間的不斷碰撞中磨合,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鉸鏈中拓展,致使文化領域的研究視域呈現多樣化。社會性別理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引入文化領域的研究的。一批西方學者如康奈爾、費爾斯通、米利特、,魯賓、卡莫迪、海登、羅森伯格、托馬斯、弗雷澤、斯岡茨尼、韋斯特馬克、謝苗諾夫、摩根、艾柏登等,他們通過對社會性別概念演變的描述,從挑戰原有的生物性別入手,揭示了人在社會化過程中所賦予角色的社會性,勇敢地否定了以生物性別來定義兩性在社會和家庭中的角色和期望的傳統做法;彰顯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和不同時代對社會性別的期待和角色在特定文化中形成的性別規范以及兩方式和社會角色具有各自的特點;昭示社會性別是不斷變化的并通過社會文化對兩性施加影響,從而使社會成員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和接受他們的社會角色和社會期待;凸顯了人的主體性,打破了人為限制個人發展的文化陋習,強調從人的個體和主體角度來考慮人的自由發展和價值實現問題。

        國內專家學者沿著上述社會性別理論、方法的思潮,結合國內的女性發展問題,主要以村落、婚姻、宗教、語言、家族、飲食、歌舞、體育、旅游等為切入點進行拓展研討。20世紀90年代開創的彝族社會性別研究視域正是這樣的折射物,作為一種后繼理論雖沒比前驅理論解決更多的問題,但已不再囿于研究傳統,即沖破了彝族男性世界話語權的樊籬,逐漸把彝族性別制度的“因”與“變”、兩性關系的“經”與“權”納入研究的視域,開始思量女性的文化悖論,對所繼承的彝族文化知識提出質疑,推動了研究彝族社會性別的步伐。

        二、研究成果

        從目前我們所掌握的資料來看,截至2011年底的CNKI系列數據庫和讀秀文獻搜索結果中,國內外相關彝族社會性別研究成果并不多。我們從研究的類型分專著、學術論文二類進行述評。

        (一)專著

        從截至2011年底的讀秀文獻搜索結果看[1],專著并不多,而且從研究的內容和性質上看,主要傾向于呈現事實,如馬林英的專著《彝族婦女文化》(1994)這樣的理論探討較少。該書系國內外第一本向讀者全頂系統地介紹四川彝族婦女文化的專著,為全面了解彝族婦女提供了藍本,但可能因體裁和目的所限,總體上屬于彝族女性固態文化事實和事件的描述,而未及理論上加以探討 [2]。另外,四川省編寫組編寫的《四川省涼山彝族社會調查資料選輯》(1987)收集了新老涼山各縣的部分社會調查資料,其中,有些涉足了民俗文化中婚姻、宗教習俗等問題,但也只是對事實的記錄,沒有做進一步的分析、闡釋,只能作為指涉社會性別的活題材。袁亞愚的《當代涼山彝族的社會和家庭》(1992)以社會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基于調查的材料,對涼山彝族社會及家庭進行了系統、全面、深入和多層次的描述,并作了認真的分析、比較與綜合研究。但還不是嚴格意義上來探討社會性別問題,只是社會性別在探討過程的各種元素關系中凸顯了影響力。再有,嶺光電搜集整理的《涼山彝族有關婦女的諺語》(1986)也是一部涉獵社會性別研究的語言文獻書[2]。該書從婚姻、習慣法、審美等11個方面展示作為社會結構的基礎來體現社會結構的原型的語言材料,這些關涉女性的語言結構(主要指語言的深層結構)隱含著傳統社會中的女性生活和文化活動,只可惜著者沒從理論上加以闡釋。

        (二)學術論文

        與專著相比,學術論文(截至2011年底的CNKI系列數據庫)從社會性別視域研究的領域更加廣泛[3],涉足了婚姻與家庭、宗教民俗、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法律、生育與健康、服飾與工藝美術、社會人口流動、職業分工等問題,并呈現了相關的研究成果。但研究的側重面不一樣,首先,主要集中在彝族女性的角色上即家庭和婚姻的探討上,如《當代涼山彝族——婚姻文化中女性角色的變遷》(馬林英,1999)、《西南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涼山彝族婚姻文化變遷中的女性角色》(王秀英,2009)、《當代彝族女性價值觀與社會角色的變遷》(米正國,2000)、《舊話新說——論涼山彝族婦女過去的地位》(羅曲、爾古阿枝,1997)、《涼山彝族婦女婚育觀的現代變遷》(1996)、《涼山彝族農村婦女的婚權及其實現的障礙》(馮敏,1993)、《涼山邊緣區彝族婦女婚姻與生育的調查分析》(攀希群、王瑞玉等,1990)等。其次是宗教民俗的研究,如《涼山彝族女孩成年禮儀》(沙馬日體,史軍,2007),《女性形象動態變遷的宗教鏡像——對涼山彝族畢摩教反思的性別視角》(徐睿,2008)、《宗教與性別社會化——畢摩教在涼山彝族女性生命轉折點中的作用》(徐睿,2007)、《涼山彝族的求子儀式》(蔡富蓮,1998)等。其余皆是零星研究,如涉及教育的《涼山彝族女童教育面臨的問題和發展對策》(潘正云、馬林英,2000)、《涼山彝族女性教育管窺》(劉明新、馬吟秋,2006);涉及彝族婦女流動的《結構功能視角中的少數民族婦女外流——以涼山彝族為例》(郝亞明,2008);涉及衛生防疫的《500例高山彝族婦女生殖系統感染影響因素研究》(劉民甫、胡曉明等,2008)、《涼山彝族生活環境改革與婦女的健康發展考察》(馮敏、羅涼昭,2000);涉及民間文學、諺語的《對彝文典籍中婦女形象的探討》(伍呷,1992),涉及婚姻、家庭等社會問題的《淺析涼山彝諺所反映的婦女地位的多樣性》(唐黎明,20008)、《性別背后的權利反映——淺析〈媽媽的女兒〉中的彝族傳統性別觀》(沈曉雁,2009);涉及法律的《彝族婦女在婚姻習慣法里的法律地位——兼與清代婚姻法比較》(張曉蓓,2003);有涉職業分工的《彝族農村婦女在西昌城區經商情況調查》(康華,1994);涉及民俗服飾和民間工藝的《中國彝繡》(肖惠華,2003)、《淺談涼山彝族婦女服飾藝術》(吳虹,2007),涉及綜合研究的《涼山農村彝族婦女可持續發展研究》(馬林英,2000)等。近年又呈現一些熱點問題的探討特別是有關旅游方面的較為突出,如肖雪、吉木阿洛的《對涼山彝族婚俗旅游開發的幾點思考》(2008),康玲、鄧思勝的《旅游開發與節日民俗文化變遷的互動關系分析》(2009),鄧思勝的《西南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旅游開發中的涼山彝族節日民俗文化變遷研究》(2006)等。

        三、研究綜述

        以如上所述的研究視域觀之,彝族社會性別研究的領域在不斷擴大,但研究的質量卻參差不齊。整體上傾向于呈現資料的形式進行描述記錄,基礎理論研究較為薄弱;研究方法創新性和科學性不足,研究者往往局限于單一學科知識的研究,缺乏多學科知識交叉于整合的意識與眼界,從而難以對紛繁復雜的彝族社會文化變遷的完整圖景作出全面而客觀的闡釋。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社會性別的研究往往只注重彝族女性,或者說是“彝族女性問題研究”。它與對男性生活的研究相分離,形成一個封閉的思維圈,未能全面揭示彝族女性與男性共生共長及其對立分化過程中各自的特殊性和作為人的存在的同一性。而且這些研究諸多過分強調政治因素,往往將彝族婦女放在大的社會背景下,揭示其政治、生活地位,缺少對女性生活經歷的分析。而且,在研究過程中雖然注意到實證的調查方法,但卻以宏觀的抽樣調查為主,其中包括許多政府統計數字分析;研究的課題多是彝族婦女在現存社會中所存在和面臨的實際問題。這種研究方法主要是在結構功能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推測,難以表現彝族女性自身的主觀經驗。如果能夠在這種研究中適當運用人類學深入訪談的微觀調查手段,就可以在不同文化背景前提下對婦女個人的主觀行動以及她們對彝族社會的看法做進一步了解,從而勾畫出彝族婦女地位變化的軌跡。確實,多年來彝族婦女研究成果是起到了參與公共政策決策的積極作用。但是,整個婦女研究沒有走出邊緣的境地,也沒有能夠在主流媒體發出響亮的聲音,這可能都與婦女研究界畫地為牢的思維方式有關。在這種情景中,我們有必要強調從婦女研究轉入社會性別研究的重要性,把婦女作為創造歷史的主體來介入對主流社會文化的改造。

        綜上所述,彝族社會性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邊緣狀態,相關研究還沒有對彝區社會中兩性差異擴大、婦女地位在某些領域下降和婦女發展趨勢做出有說服力的回答,實證研究不充分,影響了社會性別研究對現實社會問題的探討和解答。

        參考文獻:

        [1] http:///#.

        第9篇:對現代禮儀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西方;體育文化;奧運;獎牌榜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66(2010)029(C)-0065-02

        2008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及中國金牌遙遙領先折射出中西方在預設立場和期待值方面完全不同的指標攤牌。對我們而言,成功舉辦奧運從來就不是西方意義上的政治演變的契機,而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國力迅速崛起的重要機會。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個體育強國卻處心積慮,在過去的歷屆奧運中,也都毫無爭議地將金牌獲得最多的國家隊排在獎牌榜的第一位,而美國隊雄踞獎牌榜第一的位置已經二十多年了,所以對此從來沒有異議。將獲得金牌總數最多的國家隊排在第一位,這應該是以國際奧運所體現的競技體育最高水平為依據進行排序的標準,奧運獎牌榜的自定義其實正好使雙方的深層情結從深層浮上表層。

        一、東西方體育文化內涵差異

        (一)文化認知迥異

        價值觀與世界觀緊密相連。所謂世界觀,就是人們對待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與大自然的關系等諸多哲學方面的概念。僅從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來看,東西方文化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西方文化認為,人應該主宰自然,自然是人的征服對象,人類可以利用不斷提高的科學技術改造自然、戰勝自然,人是萬物之中心。與此對應,東方文化認為,人與自然是一種協調關系,人與自然緊密相關,人類不是改造白然。而足適應自然,利用自然的條件為人類服務。所謂價值觀,就是判斷好壞、是非的標準,它會將人的行為引至某個方向。因此,價值觀就構成了文化與社會結構的基干,對于隸屬于某個文化的人來說,什么行為好,什么行為不好,都是受這個價值觀的支配的。價值觀是一個抽象概念,人們很難得把握住它,但是通過體育的或語言的行為模式,往往可以窺視出某種文化的價值觀。

        (二)體育雙重標準

        西方過去兩百年的領先讓他們在各方面有著根深蒂固的優越性,總是希望將自己的標準當作普世的、唯一正確的標準強行推廣。他們以基于自己體育制度的標準來衡量中國體育事件的結果,從而得到的是一種不被他們認可的觀點。然而他們并沒有意識到,中國體育事件的結果,并非是以西方的制度模式為先決條件的,自然不會以西方的方式作為結果。獎牌風波這種源于意識形態的偏見并非是偶然現象,也并非一日之寒。獎牌自定義其真正用意在于一個體育強國必須遵照自我的價值理念來行事,北京奧運會中國的崛起實在讓他們憋氣,干脆來個自定義,這種體育霸權和行為的丑化,源于他們的偏見、缺乏溝通和不信任感,拿著雙標準愚弄國人。

        二、體育與政治邏輯辯解

        (一)體育心理失衡

        在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隊的賽場成績顯示,中國獲得的金牌穩穩地居于首位。這無疑是打亂了西方習慣了的規則,被那些將奧運金牌數納入政治視野與國家尊卑的霸權政客們,視之為違背了他們的“綱常”,冒犯了他們的“威儀”。在他們的心目中,奧運就是西方的賽場,雄踞奧運金牌榜的理應是他們那些大國強國,憑什么東方的中國隊要在奧運金牌榜上占據第一的位置,也許在這種心理上的失落與憤怒而失去理智的情形下,他們竟然提出奧運金牌排行榜,應該以獲得的獎牌總數多少來排定名次。

        (二)體育政治霸權

        現代奧運會已經不僅僅是體育的競爭,更是一種區域政治力量之間的較量。這種坦誠地獎牌定義,讓我們理解了西方各個體育強國在奧運獎牌排行名次上的霸權邏輯。隨著體育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日益普及,“體育運動代表了民主資本主義自我標榜的統治意識形態”,形成了“一種宰制性的權力,一種全球化的話語霸權”。在許多西方學者的眼中,奧林匹克主義所向往的世界大同也只能是一種理想而存在,而當下所要關心的問題首先是劃分奧林匹克文化中的權力和范圍。每一國家、民族根據自己的傳統和利益,都在用自己的語言和解讀方式闡釋與充實著奧林匹克文化。文化研究不僅關注于文化的內在價值,更關注文化的外在的社會關系。由此,它必然將歷史上被主流文化忽略的文化形式納入中心視野,因此,西方體育學者高擎文化研究的大旗,對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過程中和文化全球化和多樣化的時代背景下的奧林匹克運動人文危機產生的文化根源以及文化霸權所帶來的諸多弊病進行批判和解構。同樣,在多元化社會中,不同種族、性別、階級、階層中與體育有關的一些問題也成為西方體育文化研究學者所關注的重點。

        (三)價值取向失衡

        我國的體育價值觀形成了以社會作為價值主體的一種“社會本位”的價值系統。把社會需要對象化寄于人身上,強調體育在整個社會結構中的工具價值,又稱“工具論”。將體育視為實現社會發展,經濟繁榮,政治進步的手段。強調社會的需求是體育價值取向的核心,社會價值高于個人價值,個人只有滿足社會的要求,實現社會的利益時才能獲得自己的價值,個人有義務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相比之下,西方把體育對個體的價值看作根本所在,強調自我是體育價值的核心和出發點,因而又稱“本體論”。社會只是達到個人目的的手段。在體育過程中注重發展個體的興趣和張揚的個性,追求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的價值取向。競技的結果和成就卻能被政治來解釋和涂上政治色彩;運動在許多方面使自己在這復雜的社會中成為一種社會力量:體育是政治社會化手段:體育運動可以促進政治一體化,體育運動是向青年和人們灌輸政治哲學的工具;體育運動可以用來反映民族形象、增加民族的活力;運動員能充當國際友善的外交政治家。美國有體育社會學者從社會學的角度指出體育對政治的作用,認為體育運動可以作為一種安全閥為觀眾和參加者服務,它可以按社會可以接受的方式消除多余的能量、緊張和敵對情緒;體育可以作為一種角色樣板,通過各個社會成員的競爭,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智力品質;體育是一種世俗性的類宗教機構,它使用禮儀和慶典去增強社會的價值,并由此將人們的行為規范到習慣所要求的方向。美國洛伊和凱尼思認為:運動員在國際體育競賽中贏得獎牌或冠軍可以象征地體現國力的水平,從而增強國際聲望和威信;體育運動的勝利可以提高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加強國家的一體化,鞏固現政權的統治;利用體育運動促進軍事訓練;為政府任公職者或尋求執政的人提供露面的機會,以便提高其威望和宣傳其政治觀點。

        結束語:獎牌榜固然重要,在面對文化差異或者說一種政治化了的體育時代面前,我們應該看到了自己的強大與不足。正在崛起的中華民族,體育事業已經率先崛起。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中國隊憑借自己的強大實力一次次在賽場競技中獲得金牌,讓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在奧運賽場,這已經是全球共睹的事實。中國人民用鐵的事實,用金的獎牌,見證了二十世紀以來“以歐洲為中心的奧運會”已經成為歷史。國際奧委會所主張的“讓奧運會更加國際化”,讓奧運會成為一項全球盛事的宏偉藍圖,已經在北京奧運會上得到了完美體現。

        同時,我們應該冷靜、辯證地看待體育的功能,既不能無限夸大,也不能持虛無態度。國家強盛、民族興旺,并不只有通過體育才能得到充分體現;但奧運競技場上的勝利,在張揚國家榮譽、凝聚民族人心方面,確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一個民族崛起之初更是如此。把一個合諧社會的理念,放大成一個合諧世界,這就是今天中國的價值觀。

        作者單位: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體工部

        作者簡介:吳曉明(1964.09― ),副教授,從事體育教學與訓練工作。

        參考文獻:

        [1]亨國,李瑜.《中西體育文化比較》.《體育文化導刊》,2004.2.

        [2]陳俊欽.《科學體育觀與人文體育觀的融合》.《體育文化導刊》,2007.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台湾综合区国产精品 |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69 | 精品女神AV网站在线观看 | 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 | 婷婷色五月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