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災害治理項目范文

        災害治理項目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災害治理項目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災害治理項目

        第1篇:災害治理項目范文

        [關鍵詞]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風險管理;控制策略

        中圖分類號:TM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5-0157-01

        一、引言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在整個建筑行業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整個防治流程比較復雜,防治技術人員要做好前提的檢測和項目評估工作,根據地質防治工程的管理要求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項目風險管理貫穿于整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的全過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與其他施工項目存在著明顯的不同之處,風險系數相對較高,在整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中處于主導地位。因此為了確保建筑企業人生財產安全,技術人員要加大風險管理力度,從細節問題抓起,對不同的風險影響因素展開分析探究,才能對整個工程項目進行災害防治,將風險問題與政策環境及技術水平有效結合,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

        二、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基本類別

        1、政策與環境風險

        (1)風險管理的構成因素

        政策與環境風險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風險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存在著不同化的風險問題,政策風險管理受國家規章制度的制約,主要是指由國家規定的標準方案出現更改作廢等現象從而產生的一系列風險問題。環境風險管理受地形、自然災害的影響,主要是由不同性質變化帶來的風險問題。

        (2)風險管理控制

        政策風險需要進行一定的管理控制,在整個控制過程中需要制定緩沖期限。因此技術人員在施工過程中要及時核對信息,加強風險問題的管理與控制。而環境風險問題具有不可預測性,隨時可以出現不同的問題。因此在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管理過程中技術人員要加大信息數據的搜集渠道,全面了解完成氣象、水文、地質條件的信息因素,并展開探究分析工作,各部分做好溝通交流工作,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總而言之,面對政策與環境風險時,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進行科學的預測和管理,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從而將風險問題降到最低。

        2.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進度管理中存在的風險問題

        (1)風險問題產生的基本原因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中風險問題的產生于建筑企業單位的管理手段有著直接關系,經調查發現,除了實施單位外,業主、設計監理單位等相關部門的管理策略都或多或少的影響了建筑項目的施工進度。在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管理中受施工條件的影響,導致前期設計的勘察報告與地質條件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從而影響了整個項目的施工進度,不然會停止生產,嚴重的情況下整個立項重新開始。技術人員在管理過程中技術方面的失誤也會延長工期,當管理措施不合理時,容易引發安全事故。在選用新型材料時沒有進行安全質量性能檢測,就投訴使用,導致了不同細節問題的產生。組織管理部門管理不夠到位,沒有正確引導每一位施工技g人員,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對工期進度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投入足夠的時間進行管理,以此減少不良問題的出現,如果流水施工組織失誤,沒有及時調配更新機械設備都會影響施工進度。在整個施工流程操作中,意外事故隨時可以產生,比如說地質災害引發的安全事故會導致企業單位破產,多種因素的出現,影響了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進度風險管理控制

        對于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來說進度風險管理控制問題是施工項目管理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大部分工程項目很難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工程任務。因此,在實際工作管理流程中,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進行方案編制,并留有足夠的緩沖時間,從而確保整個工程項目的質量水平。在編制進度計劃表時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全面,其中主要包括活動時間估算、項目進度規劃等內容。活動排序與時間估算對整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中的風險管理是至關重要的。當出現影響因素時,技術人員能夠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辦法進行維護,及時與項目相關方取得提前聯系。另外,在施工的過程中,還要定期對施工進度進行監測分析,如果與實際要求的進度存在一定的偏離,則需要加大管理手段。

        3.財務風險管理問題

        財務風險問題是指在項目施工過程中產生資金短缺、超支等問題,如果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維護處理,就會帶來更大的風險問題。從工程項目的實踐經驗可以得出,大部分項目都會導致財務風險問題產生,因此,需要財務風險管理人員編制成本報表進行費用估算和控制。其中,資源計劃主要是指具有潛在價值的資源進行計劃編制利用,而對于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來項目來說根據自身的特征進行資源的利用和配置。費用估算要對項目中的資金成本緊張規劃調整,掌握開支偏離計劃的具體原因。

        4.技術風險問題的管理控制

        技術風險要在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施工基礎上選用新點材料和技術進行管理控制,由于同類工程項目較為稀缺,因此參考經驗也比較少,由此產生不可預測的風險問題。再加上技術人員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養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也會導致大量的風險問題產生,技術風險問題在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還是比較少見的,但是對工程項目的應用有著重要影響,在實際施工管理上要引起高度重視,明確風險管理控制的基本操作流程,做好風險問題分析,在對風險進行量化的前提下,采用針對性方法進行風險問題調控。分析時應注意將不同的影響因素與實際情況相互結合,充分掌握項目風險存在的因素。編制科學有效的風險應對方案:技術人員在全面掌握項目所存在的技術風險問題后,加大創新管理力度,有針對性的提出應對的措施,同時做好質量監督工作,有利于促進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還要進行方案評估措施管理控制,要聽取專家和現場人員的的重要意見,從而確定最佳監控與管理辦法,注重項目利益的全面發展,進行方法審批核查,嚴格執行各項管理工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來說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在實際項目施工風險問題管理上要引起高度重視,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風險的管理與控制工作,從用戶的基本需求出發,從而確保工程質量水平,為我國“防災減災”奠定了基礎條件,有利于推動社會的穩定發展,確保其真正發揮實際作用。

        參考文獻:

        [1] 邵生龍.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中不足點及改進[J]. 財經界(學術版),2016,(13):53-54.

        [2] 王大斌. 淺談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質量管理[J]. 中國集體經濟,2016,(13):53-55.

        [3] 朱忠榮,李新哲,杜穎.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造價管理探討[J]. 建筑經濟,2013,(09):58-60.

        第2篇:災害治理項目范文

        一、梧州市地質災害治理的基本做法

        (一)領導掛帥,把地質災害治理列為民生一號工程

        XX年,廣西在全區地質災害防災預案中,就已將梧州市列為地質災害高發區。XX年,梧州市便開始實施地質災害治理工程。XX年,市委、市政府正式把地質災害整治作為今后幾年工作的一號工程,專門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掛帥的地質災害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組織、指揮、協調和落實地質災害治理工作。同時,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地質災害整治的日常工作,由市國土資源局局長擔任辦公室主任,工作人員由市人大、國土局、建規委、市政局、發改委等部門人員組成,并設立了工程項目組、工程技術組、項目資金組、房屋拆遷組、房源安置組、綜合信息組等6個小組,按其職能分別開展工作。3個城區也相應成立地質災害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責任區,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地質災害治理工作。

        (二)強化責任,嚴格實施地質災害治理方案

        1、制定“6.8”災害治理方案。“6·8”災害發生后,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及時組織國土局、建規委、市政局、發改委、環保局等相關部門和單位,配合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以及廣西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桂林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等有地質災害防治勘探、設計、施工資質的專業隊伍,對市區地質災害進行詳細調查和勘測,為全市地質災害防治提供基礎資料。并編制了《梧州市區“6·8”災害治理方案》,根據災情及分布情況,按照“統籌安排、連片治理、方便工作”的原則,將210個地質災害點列為急需治理的災害點。該治理方案于XX年7月28日獲市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對210個災害點的治理工程措施有2種,一是采取截水渠、重力擋土墻、錨桿擋墻、抗滑板樁、錨桿格構、掛網噴砼護坡等永久治理工程措施;二是采用綠化護坡、筑攔沙壩、建沉沙池、修排水渠等臨時防護措施。所有治理工程項目均由市地質災害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委托廣西3家有甲級地災勘查設計資質的單位和市內3家有地質災害設計資質的單位進行勘查設計,將項目分門別類,相對重大、危險的工程項目由廣西設計單位負責,相對中型及小型工程項目由梧州市內設計單位分城區限時完成。

        2、明確地質災害治理目標、責任。市委、市政府要求210個治理點必須趕在XX年汛期到來之前完成主體工程,以發揮防災抗災作用。在時間緊、任務重、施工難度大、不少治理點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市政府進一步落實責任,要求層層簽訂目標責任狀,使210個治理項目均落實了責任單位、責任人(包括項目責任人、技術責任人、行政責任人)和具體工作目標,并在新聞媒體上進行公告,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建立了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問責制度,市委、市政府于XX年2月出臺了《梧州市地質災害整治工作問責暫行辦法》,明確了問責對象在整治地質災害中,不履行、不正確履行職責或履行職責不力,或者在整治過程中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影響和嚴重后果的行為將被問責,并規定了問責方式和程序。

        (三)積極籌集地質災害整治項目資金,嚴格資金管理

        該市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面廣量多,所需投資巨大。為解決整治資金不足的問題,梧州市除了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補助資金外,市政府自籌部分資金。同時,還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有關規定,按照“誰引發,誰治理,誰受益,誰治理,誰使用,誰治理”的整治原則,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治理。210個急需整治的災害點中,有50個災害點確定了整治責任單位,如公路局后山邊坡,全部由公路局自籌資金實施整治;有38個災害點由市直、區直、中直機關共56個部門單位捐助資金進行治理。由于發動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地災治理工作,從而有效緩解了資金的壓力,確保治理工作的推進。

        地質災害治理資金的使用,嚴格按照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進行管理,執行資金的支付程序,每月下旬由分管財政的副市長主持召開資金調度會,審定各城區地質災害治理項目業主的資金支付額度,然后按規定代扣稅金并經財務總監復核后,直接支付給施工隊伍(業主),這樣既保證了項目建設資金需要,又防止資金被積壓、挪用。

        (四)嚴把工程質量關

        該市嚴格按照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辦法對治理工程質量實施監督。一方面從市內各設計單位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質量檢查組對各項目進行實時跟蹤檢查,尤其是在施工中不定期深入工地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及時報市地災辦,由市地災辦項目聯系人加強督促落實。質量檢查組經常同各項目的監理、設計和施工隊伍及時溝通、協調,盡量在施工現場將問題及時解決,確保項目按時按質推進。另一方面,根據國土資源部《滑坡防治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及重慶市的做法,由市地災辦請示市政府同意,下發了《關于市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驗收有關問題的通知》,統一了驗收的資料,明確了各類地質災害治理的驗收標準、程序。并委托廣西兩家有檢驗資質的單位對各治理項目的關鍵工序如抗滑樁、錨桿、錨索、擋土墻等進行隨機抽樣檢驗,出具檢驗報告書。經過檢驗,目前治理工程絕大部分項目都達到設計要求,對個別不達設計要求的,則由設計單位提出意見,施工隊及時采取補救措施,補充完善并驗收合格后方可通過驗收。

        二、有效整治地質災害的幾點思考

        梧州市大規模整治地質災害是近幾年的新工作,沒有更多經驗可循。通過幾年的實踐,我們認為梧州市目前的地質災害整治工作應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一)地質災害治理的責、權、利尚需進一步明確

        梧州市“6.8”治理方案按“誰受益,誰治理,誰引發,誰治理,誰使用,誰治理”原則去實施。但由于歷史原因,市區山多平地少,隨著人口不斷增多,居民建房不斷自山腳向山頂擴展,房屋依山而建,且無規無序,造成大量的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之房屋密集,邊坡支護及排水設施不到位,每逢暴雨季節,山體經常崩塌塌坡而引發地質災害,危及周邊房屋的安全,其責任認定難度較大。如“6·8”災害是屬自然因素造成還是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很難確定,因為很多都是七八十年代建設的房屋,完全認定由責任單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擔治理責任難度大。另一方面,一些確需治理的邊坡,在實施工程治理時必須拆除部分周邊房屋,需要給予拆遷補償,這部分資金若由責任單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擔有難度,若由政府全部出資治理和補償,又會使群眾產生依賴心理,認為地質災害治理是政府的責任。因此,目前梧州市規定,近幾年房地產公司建設的項目以及企事業單位所在地的邊坡治理責任,由這些房地產單位、部門承擔;而私人住宅及原單位(部門)70~80年代建設項目和學校的邊坡需進行地災治理的都由政府實施治理。今后,必須進一步明確治理責任主體,居民房屋等所有受益者,應該有一份治理責任,也就是要擔負一定比例的治理費用;對于需搬遷避讓的,政府只給予經濟補助,而不能作為房屋拆遷補償全額補足,也就是不能完全依賴政府。

        (二)必須統籌考慮、全面規劃、分步實施

        梧州市區地質災害點多面廣,受威脅人口多,且很多房屋建在山上,如何保證老百姓不被地質災害威脅需要全市統一規劃,全盤考慮,科學治理。一方面地質災害的整治不能為治理而治理,應與城市舊城改造結合起來。如對石鼓沖、平民沖、冰泉沖等萬秀區河東片80年代前建在山上的房屋實行搬遷,進行集中安置,并對河東片的土地進行城市建設,既可以進行舊城改造,又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徹底消除地質隱患,讓居民安居樂業。另一方面地質災害治理必須與城市景觀改造相結合。梧州市屬于一個山城,應利用山來點綴、裝飾城市,使之更漂亮、美觀。因此,工程措施必須結合山坡以及周邊環境、建設物的特點,有些植被、建筑物和設施能保留的,應盡量保留,對景觀有影響則在設計時就應考慮拆除,根據山坡的不同景觀而采取不同治理措施,以達到既消除地災隱患,又改善城市景觀的效果。由于地災點多且廣,要全面徹底整治,還有較長的路要走,目前只是實施近期整治,而中期、遠期整治必須嚴格按照《梧州市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XX~2020年)全面分步實施。

        (三)解決好治理經費不足的問題

        根據《梧州市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XX~2020年),梧州市區近、中、遠期整治地質災害的勘查和治理經費估算需3億元,搬遷避讓費用2.5億元,共計需5.5億元。目前已累計投入2億元,資金不足還需要多方籌措解決。目前除積極爭取上級補助支持外,還嘗試通過地質災害治理產生的效益以及銀行貸款來彌補資金的不足。

        第3篇:災害治理項目范文

        第一條為加強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管理,保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質量,有效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申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實施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是指對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或者地質災害隱患,采取專項地質工程措施,控制或者減輕地質災害的工程活動。

        第三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均分為甲、乙、丙三個等級。

        第四條國土資源部負責甲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的審批和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乙級和丙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的審批和管理。

        第五條從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活動的單位,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在資質證書許可的范圍內承擔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縣級以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從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的單位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章資質等級與業務范圍

        第六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單位的各等級資質條件如下:

        (一)甲級資質

        1.注冊資金或者開辦資金人民幣五百萬元以上;

        2.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五十名,其中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三十名且具備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于十名;

        3.近三年內獨立承擔過五項以上中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有優良的工作業績;

        4.具有與承擔大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相適應的鉆探、物探、測量、測試、計算機等設備。

        (二)乙級資質

        1.注冊資金或者開辦資金人民幣三百萬元以上;

        2.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三十名,其中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十五名且具備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內獨立承擔過五項以上小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有良好的工作業績;

        4.具有與承擔中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相適應的鉆探、物探、測量、測試、計算機等設備。

        (三)丙級資質

        1.注冊資金或者開辦資金人民幣一百萬元以上;

        2.單位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十名且具備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于三名;

        3.具有與承擔小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相適應的鉆探、物探、測量、測試、計算機等設備。

        第七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單位的各等級資質條件如下:

        (一)甲級資質

        1.注冊資金或者開辦資金人民幣二百萬元以上;

        2.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三十名,其中巖土工程設計、結構設計、工程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十五名且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于八名;

        3.近三年內承擔過五項以上中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任務,有優良的工作業績;

        4.具有與承擔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相適應的設計、測試、制圖與文檔整理設備。

        (二)乙級資質

        1.注冊資金或者開辦資金人民幣一百萬元以上;

        2.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二十名,其中巖土工程設計、結構設計、工程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十名且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內承擔過五項以上小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任務,有良好的工作業績;

        4.具有與承擔中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相適應的設計、測試、制圖與文檔整理設備。

        (三)丙級資質

        1.注冊資金或者開辦資金人民幣五十萬元以上;

        2.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十名,其中巖土工程設計、結構設計、工程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五名且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于三名;

        3.具有與承擔小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相適應的設計、測試、制圖與文檔整理設備。

        第八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單位的各等級資質條件如下:

        (一)甲級資質

        1.注冊資金人民幣一千二百萬元以上;

        2.巖土工程、工程地質、工程測量、工程預算專業技術人員和項目經理、施工員、安全員、質檢員等管理人員總數不少于五十名;

        3.近三年內獨立承擔過五項以上中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項目,有優良的工作業績;

        4.具有與承擔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適應的施工機械、測量、測試與質量檢測設備。

        (二)乙級資質

        1.注冊資金人民幣六百萬元以上;

        2.巖土工程、工程地質、工程測量、工程預算專業技術人員和項目經理、施工員、安全員、質檢員等管理人員總數不少于三十名;

        3.近三年內獨立承擔過五項以上小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項目,有良好的工作業績;

        4.具有與承擔中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適應的施工機械、測量、測試與質量檢測設備。

        (三)丙級資質

        1.注冊資金人民幣三百萬元以上;

        2.巖土工程、工程地質、工程測量、工程預算專業技術人員和項目經理、施工員、安全員、質檢員等管理人員總數不少于二十名;

        3.具有與承擔小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適應的施工機械、測量、測試與質量檢測設備。

        第九條除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規定的資質條件外,申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資質的單位,還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其中申請施工資質的單位必須具備企業法人資格;

        (二)有健全的安全和質量管理監控體系,近五年內未發生過重大安全、質量事故;

        (三)技術人員中外聘人員不超過百分之十。

        第十條甲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資質單位,可以相應承攬大、中、小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設計和施工業務。

        乙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資質單位,可以相應承攬中、小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設計和施工業務。

        丙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資質單位,可以相應承攬小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設計和施工業務。第十一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分為大、中、小三個類型。

        (一)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大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1.治理工程總投資在人民幣二千萬元以上,或者單獨立項的地質災害勘查項目,項目經費在人民幣五十萬元以上;

        2.治理工程所保護的人員在五百人以上;

        3.治理工程所保護的財產在人民幣五千萬元以上。

        (二)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中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1.治理工程總投資在人民幣五百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或者單獨立項的地質災害勘查項目,項目經費在人民幣三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

        2.治理工程所保護的人員在一百人以上、五百人以下;

        3.治理工程所保護的財產在人民幣五百萬元以上、五千萬元以下。

        上述兩種情況之外的,屬于小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第三章申請和審批

        第十二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的審批機關為國土資源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申請的具體受理時間,由審批機關確定并公告。

        第十三條申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資質的單位,應當在審批機關公告確定的受理時限內向審批機關提出申請,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資質申請表;

        (二)單位法人資格證明文件和設立單位的批準文件;

        (三)在當地工商部門注冊或者有關部門登記的證明材料;

        (四)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術負責人任命或者聘任文件;

        (五)當年在職人員的統計表、中級職稱以上的工程技術和經濟管理人員名單、身份證明、職稱證明;

        (六)承擔過的主要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有關證明材料,包括任務書、委托書或者合同,工程管理部門驗收意見;

        (七)單位主要機械設備清單;

        (八)質量管理體系和安全管理的有關材料;

        (九)近五年內無安全、質量事故證明。

        上述材料應當一式三份,并附電子文檔一份。

        資質申請表可以從國土資源部的門戶網站上下載。

        第十四條申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資質的單位,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并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資質單位在申請資質時弄虛作假的,資質證書自始無效。

        第十五條申請甲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的,向國土資源部申請。

        申請乙級和丙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的,向單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申請。

        第十六條審批機關應當在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完成審批工作。逾期不能完成的,經審批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再延長十日。

        第十七條審批機關受理資質申請材料后,應當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專家評審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審批時限內。

        對經過評審后擬批準的資質單位,審批機關應當在媒體上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于七日。

        公示期滿,對公示無異議的,審批機關應當予以批準,并頒發資質證書;對公示有異議的,審批機關應當對其申請材料予以復核。

        審批機關應當將審批結果在媒體上予以公告。

        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審批的乙級和丙級資質,應當在批準后的六十日內報國土資源部備案。

        第十八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證書分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證書,由國土資源部統一監制。

        第十九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證書有效期為三年。

        有效期屆滿需要繼續從業的,應當在資質證書有效期屆滿前三個月內,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延續申請。

        審批機關應當對申請延續的資質單位的從業活動進行審核。符合原資質條件的,換發新的資質證書,有效期從換發之日起計算。經審核,發現達不到原資質條件的,不予辦理延續手續。

        符合上一級資質條件的單位,可以在取得資質證書兩年后或者在申請延續的同時,申請升級。經審核,符合本辦法規定的上一級資質條件的,審批機關應當換發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

        第二十條資質證書遺失的,在媒體上聲明后,方可向原審批機關申請補領。

        第二十一條資質單位發生合并或者分立的,應當及時到原審批機關辦理資質證書注銷手續。需要繼續從業的,應當重新申請。

        資質單位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技術負責人等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在變更后三十日內,到原審批機關辦理資質證書變更手續。

        資質單位破產、歇業或者因其他原因終止業務活動的,應當在辦理營業執照注銷手續后十五日內,到原審批機關辦理資質證書注銷手續。

        第四章監督管理

        第二十二條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活動進行監督檢查時,被檢查的單位應當配合,并如實提供相關材料。

        縣級以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檢查中發現資質單位的資質條件與其資質等級不符的,應當報原審批機關對其資質進行重新核定。

        第二十三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應當建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業務手冊,如實記載其工作業績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二十四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應當建立嚴格的技術成果和資質圖章管理制度。資質證書的類別和等級編號,應當在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有關技術文件上注明。

        第二十五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單位承擔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發生重大質量事故的,事故責任單位應當停止從業活動,并由原審批機關對其資質條件進行重新核定。

        第二十六條資質單位的技術負責人或者其他技術人員應當參加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和施工業務培訓。

        第二十七條承擔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的資質單位,應當在項目合同簽訂后十日內,到工程所在地的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備案。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跨行政區域的,資質單位應當向項目所跨行政區域共同的上一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備案。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八條資質單位不按照本辦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及時辦理資質證書變更、注銷手續的,由縣級以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下罰款。

        第4篇:災害治理項目范文

        【關鍵字】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造價控制

        [Abstract]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is a common problem in our country, its impact 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peopl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refore, every country will increase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management project investment. This involves the cost management of geologic disaster control engineering. My own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 geologic disaster control project cost control box management analysis.

        [keyword] geological hazard, control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中圖分類號:TU7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加強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造價管理和控制,不僅僅可以為工程施工企業節約造價,同時還能夠以更加優化的施工組織和技術完成高標準和高質量的質量工程,其對施工企業的意義十分重大。本文以汶川地震災害治理工程為例進行分析。

        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造價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造價管理認識上的片面性

        造價管理是一項全員參與的系統工程,是技術與經濟的結合。但目前不少地勘施工企業造價管理所需的大量信息流不能有效流轉,導致技術與經濟的脫節,整個造價管理缺乏系統觀念。如技術人員提出的施工方案雖然能夠完成設計要求,但從經濟方面考量,卻不是最優化的,大大縮小了施工企業的利潤空間;又如技術人員提出的有些技術方案表面上看局部可能會增加造價,但從整個項目的生命周期看是可以節約造價的,這樣的方案往往由于缺乏系統的經濟比較而流產。這些都是技術與經濟不相結合的結果。

        2.項目造價預測上的滯后性

        當前,許多地勘施工企業在投標階段仍是由公司經營部按照政府規定的預算定額跳過項目造價預測,直接計算項目投標價格。對完成投標項目所需造價只是一種平均的、粗略的估計,若項目中標,再由公司造價部重新對這個工程項目的造價進行詳細地測算或直接簡單地按照中標價確定一個降低比率,以此作為目標造價。這樣做的結果一是造價粗糙;二是造價滯后,不利于執行。

        3.考核機制上的不完善性

        相當部分地勘施工企業考核機制落后,責權利并不真正對稱。由于制度不健全,考核不力,或只獎不罰,或獎罰不到位,給造價管理工作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項目實施與造價管理脫節,項目部只知道花錢,只知道把項目按時、按質交出來,并不在乎花多大代價。

        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造價控制盒管理的對策

        1.勘查階段造價控制優化

        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質災害的成因、特征、穩定狀況,并預測其今后的發展變化趨勢,為治理工程方案選擇和治理工程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地質災害勘查不同于巖土工程勘察,常用的勘查手段主要包括地形測量、地質測繪、鉆探、物探、試驗等,通過這些手段查明災害體規模、形態、結構特征,計算分析評價其穩定性,對災害體發展趨勢和危害性進行分析預測,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災害體工程治理方案,進行投資估算,為政府決策提出科學理論依據。勘查階段主要通過合理地布置勘查手段、勘查工作量,來實現這一階段的造價控制。按現行國土資源部于 2006 年6月5日頒發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勘查、設計、施工行業標準,對災害體測量比例尺精度,勘探線布置(間

        距、孔深)等按不同勘查階段都作了明確規定,如對滑坡復雜場地,可研階段勘查不少于 1 縱1橫剖面,主勘探線間距為40~80m,輔助勘探線間距為40~120m;設計階段勘探縱向不少于3條剖面,勘探線間距為40~60m。按此設計階段勘查技術要求,僅鉆探工作量對于茂縣德勝寨滑坡勘查來講,共布置鉆孔23個,總進尺965m,按計價格[2002]10 號文《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計算,鉆探勘查費為119.44 萬元。

        但通過我院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現場調查、測繪分析, 由按技術要求布置的23個孔減至15個孔,后通過省內專家經驗打分評比,在此基礎上又進行優化,最終確定的鉆孔12個,總設計進尺518m,經收費標準計算,鉆孔勘探費為68.98 萬元,僅此一項比按規范原勘查設計方案費用減少了53%。

        2.設計階段造價控制優化

        勘查工作后,根據災害體的特征提出治理工程比選方案即可研方案,根據兩方案比選或多方案比選,推薦最佳方案,進行優化后做為初步設計方案;在初步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再優化,進行分項工程設計、工程布置等,提出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施工要求,并進行施工組織設計等,完成治理工程施工圖設計。

        (一)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

        在明確工程功能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設計創造精神,在可研階段,提出各種實現治理目的的方案,經過價值分析,從中選取最合理的經濟方案。建筑材料費用通常占工程造價的50%-70%,同時建筑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工程質量,因此盡量選用質優價廉的材料,,從而提高價值。該階段控制造價的關鍵在于勘查報告結論的準確可靠性,如巖土力學參數選取的正確性,所計算穩定性與宏觀表象判斷是否一致,進而證明計算的下滑力、推力等的準確性。工程結構設計大多沿用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的彈塑性理論,該過程對造價控制所起作用不大。

        另外,工程項目的重要性決定工程結構和巖土力學安全系數的取值,因此,設計人員還應對擬建工程規劃有所了解,如位于茂縣回龍村2組的回龍滑坡在可研方案中,提出抗滑樁和錨索兩種不同方案,從技術上都可行。從經濟上比較,在取設計工況 1.15 安全系數下,方案一比方案二總投資少92.30 萬元,推薦抗滑樁方案。考慮到該滑坡目前只威脅到前緣居民 5 戶20 人和進溝 1 條機耕道,專家評審時提出,安全系數可按 1.05 防治,工程治理費用節約42.20 萬元。采取同樣的抗滑樁方案,在不同安全系數取值情況下,工程治理費用比原來減少了54%。

        (二)優化使用功能

        價值工程的核心是功能分析,對分項工程每項功能進行分析,比較各項功能之間的比重,在達到防治地質災害目的的同時,盡量達到美化、工程措施與自然景觀和諧的效果,尤其是在風景名勝區。目前在震后災區重點地質災害治理設計中,除治理災害本身外,還應兼顧城區、集中人口區生態環境的美化,提高災區人民生活質量。

        3.投標階段的造價管理

        對于投標階段的造價管理,主要是進行造價測算,以確定投標報價。造價測算是一項具體而系統的工作,要根據施工現場踏勘,結合工程的特點,確定工藝流程、選用合適的施工技術措施、制定合理的施工組織措施、進行機具的配置、工種結構和人員的選配;根據招標文件確定材料到場的實際價格;根據工程所在地與現駐地的遠近,計算人員機械調遣和現場管理費用;根據項目工期要求計算工程總體施工費用;在此基礎上,確定各類稅金、計算投標費用、預計保修服務費,從而測出工程的直接支出,并以此作為投標的最低底價。

        4.施工階段造價控制優化

        (一)施工組織方案的優化

        施工階段的造價控制是一個動態而又復雜的過程,要從根本上解決造價控制的問題,首先要有一個穩定的項目管理組織,其次造價控制的思想深入人心,最后每個人都能積極參與到建筑項目的造價控制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所以說,組織措施是解決造價控制問題的關鍵。

        (二)加強質量和工期管理

        在施工過程中嚴把工程質量關,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質量通病,做到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絕返工現象所造成的人、財、物等大量的投入。可通過制定詳盡的節約增效的管理制度,減少材料浪費,降低工程造價;對材料操作損耗特別大的工作,由生產班組設專人負責造價監督。實行獎罰措施,調動節約積極性。結合施工方法,進行建筑材料使用的比選,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過代用、改變配合比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結合施工方法,進行施工機械設備選型設計,確定最優化的機械設備的使用方案。嚴格控制建筑項目施工的進度計劃,根據施工的進度計劃及時組織材料、構件的供應,保證項目施工順利進行,防止因停工待料造成損失;定期進行造價核算,對施工項目的各項費用實施有效控制,發現偏差則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糾正,從而實現造價目標。

        5.工程結算階段的造價管理

        包括工程驗收后的結算和工程款的回收工作。要做好工程技術資料的收集、整理、匯總、歸檔,及時辦理竣工決算,以明確債權、債務關系。同時應指定專人負責與業主方聯系,力爭盡快回籠資金。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在我國比較多,加強對治理工程的造價控制和管理,不僅可以保證治理工程的質量,還對施工企業的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吳國華; 周華 淺談政府投資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造價控制與管理“資源保障 環境安全——地質工作使命”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文集2011-11-26中國會議

        [2]朱忠榮; 蔡啟龍; 寇國祥 試論監理在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中的控制作用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5-06-30期刊

        [3]張劍 鎮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探討江蘇地質2008-03-28期刊

        第5篇:災害治理項目范文

        關鍵詞:群測群防;預警預測;應急機制;項目評估;技術調查

        中圖分類號:P6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0)10008103

        1 引言

        長興縣在創建浙江省群測群防“十有縣”過程中,通過不斷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制度,強化縣、鄉、村群測群防三級網絡建設,加強與氣象部門的緊密合作,不斷提高預警預報能力,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培訓,大力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工程治理與搬遷,開展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加強地質災害基礎性調查,為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得到了長興縣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廣大人民群眾的地質災害防治意識逐步增強,近幾年來建立和完善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分工負責、協調一致、反應迅速的應急反應機制,長興縣沒有發生過一起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事件,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2 長興縣地質災害基本情況

        長興縣縣域面積1 430km2,現轄10鎮6鄉2街道,行政村254個,總人口62萬人。地形復雜、地勢西高東低,呈現“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長興縣地質災害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泥石流4種類型。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白峴、煤山、槐坎、二界嶺等鄉鎮。根據《長興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8~2015),全縣易發區面積580km2,占縣域面積的40.6%。地質災害(隱患)點28處,其中滑坡11處,地面塌陷3,崩塌1處、泥石流通13處。2009年發生2處地質災害。30個地災(隱患)點共涉及12個鄉鎮和街道24個行政村,威脅59戶、244人、950萬財產安全。長興縣地質災害的形成,主要與地形地貌、地層巖性有關。同時,切坡建房、礦山開采、棄碴、修路、陡坡開墾等人為活動也是近年來引發地質災害的重要因素。

        3 地質災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長興縣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工作原則,國土資源部門認真履行組織、協調、指導、監督的職責,充分發揮群測群防三級網絡的作用,協同各鄉鎮和部門,出色完成了地質災害防治任務,全縣至今未發生一起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事件,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了社會穩定。第一輪防治規劃實施以來,縣財政共投入地質災害監測和治理資金2 000多萬元,完成14個治理項目,搬遷農戶4家。

        3.1 領導重視,責任到位

        長興縣政府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長興縣委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議多次研究部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長興縣主要領導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親自調研,指導工作,并成立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今年以來,為了推進十有縣深入有序開展,長興縣政府召開了全縣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創建工作會議,強調通過創建活動,使長興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水平和能力有全面提高。

        3.2 建立健全制度,完善應急機制

        近幾年建立并完善了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制度,落實各職能部門的防災職責。制定了《長興縣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長興縣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操作手冊》、《長興縣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從2009年起,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范納入到長興縣防汛指揮統一系統中,長興縣防汛辦對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分布、類型、危害程度及責任人的信息,以文件形式下發到各鄉鎮。鄉鎮和街道辦每年編制年度防治預案。每個隱患點的防災預案發放到鄉鎮、村和國土所。國土局制定了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每年暴雨天氣,局機關組織了6個應急小分隊組,由局領導帶隊,深入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協同鄉鎮做好群眾撤離轉移工作。

        3.3 群測群防網絡發揮積極作用

        按照“預防為主,分工負責”的原則,明確責任,層層落實,部門、鄉鎮、村三級都建立了汛期地質災害巡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建立了防災應急機制,形成了縣、鄉鎮、村三級防治網絡。國土局制定了《地質災害巡查職責暫行規定》,建立巡查臺帳和值班記錄。制作了《防災通知書》和《撤離通知書》,遇到特殊天氣,向群眾下發。每年調整、發放防災避險明白卡,今年邀請規劃編制單位,對明白卡的發放對象重新進行了一次調查,共發放明白卡110份。

        3.4 提升預警預測能力

        預警預測能力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前提。為了提高公眾的防災意識,每年5~9月在長興電視臺播出地質災害等級預報。長興縣氣象局通過預警信息平臺,鄉鎮分管領導、村級監測責任人及國土部門相關人員發放降雨信息。長興縣國土局利用系統信息平臺,發送特殊天氣地質災害防治指令。長興縣防汛指揮部也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氣象的動態情況進行通報,有效地推進了防災預警預報機制的實施。加強技術監測,并在太傅變電所和白峴三洲山2個滑坡(隱患)點安裝了滑坡自動伸縮儀。

        3.5 推進工程治理和農戶搬遷

        避讓與治理是降低地質災害危害的有效途徑,堅持防、治結合的原則,積極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2007年長興縣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資金來源是采礦權價款的5%。幾年來,充分用好、用足縣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大力推進隱患點的工程治理。到目前已累計完成10項治理工程,搬遷4家。先后完成了煤山尚儒小學后山滑坡、白峴三洲山村茅山后山滑坡、和平周塢山、方家莊滑坡、龍山川步古山庵泥石流等項目的治理,大大減輕了當地的防災壓力。

        3.6 開展宣傳,營造濃厚氛圍

        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國土地日等,通過電視報道、報紙專欄、發放宣傳資料、上門贈送防災年歷等多種形式,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全民普及。根據省廳部署,聯合縣委組織部、縣建委和縣教育局,共同開展了全縣農村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行動。為了貫徹《浙江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精神,2010年4月,為鄉鎮、部門和村級監測責任人、國土干部職工舉辦了《條例》講解培訓會。國土局還翻印了2 000本《條例》,發放到部門、鄉鎮及山區行政村。制作了防災避災知識的圖片展板,在全縣地質災害及山區行政村進行巡回宣傳,進一步提高山區群眾防災減災意識和遇險自救能力,增強全社會的防災意識。

        3.7 推進地質災害基礎性調查工作

        地質災害基礎性調查是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技術支撐。長興縣先后完成了《全縣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長興縣1∶10 000鄉鎮地質災害與易發區圖編制》、《長興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修編了《長興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為長興縣的防治、監測與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完成了《長興縣中小學校校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查明了全縣中小學校地質災害隱患的基本情況,為下一步治理、防范奠定了基礎。

        3.8 開展項目評估,從源頭上減少地質災害

        從2006年起,長興縣易發區內建設用地都開展了評估工作。幾年來,全縣共對124個項目完成了評估工作。各鄉鎮也十分重視地質災害評估工作,在創建生態鄉鎮、村規劃編制過程中,將地災防治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予論證,為各項建設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4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對策

        4.1 領導重視是根本保證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公益性強,涉及面廣,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社會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因此需要長興縣委、縣政府及各鄉鎮、部門領導的高度重視,才能有效地推進這項工作,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調、運行順暢的良好機制。

        4.2 群測群防網絡是關鍵

        地質災害的發生,隨機性很大,特殊狀況下防不勝防,單靠專業技術部門是不夠的,必須走群專結合的道路。建立健全縣、鄉鎮、村三級網絡,上下聯動,層層推進,是當前有力的手段。特別是作為第一線的村級監測責任人,應在地災防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4.3 預警預測是有效手段

        地質災害的發生與降雨量有著密切的關系。準確的氣象預測,能有效地指導防范措施,避免盲動。同時抓好日常巡查與監測,隨時掌握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發展趨勢,能提高工作的主動性。開展防災知識的培訓,使山區群眾和中小學生掌握識別滑坡、泥石流等類型的征兆,能有效地幫助群眾自救。

        4.4 資金投入是重要保障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大至規劃編制、小至農房評估,即有隱患點的防治,還涉及到交通、水利、旅游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經費投入作保障,就無法順利推進這項繁雜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近年來,長興縣順利完成了一系列基礎性技術調查、完成了一批災害點的治理,都依賴于充足的資金支持。通過用足專項資金,到2015年將利用治理、搬遷,使28個隱患點的威脅基本得到消除。

        4.5 加強宣傳教育是基礎前提

        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宣傳,形成領導重視、責任到位,全社會積極參與防災救災的良好氛圍,是保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順利開展的思想基礎。開展防災知識的普及,能夠提高群眾防災救災意識和自救能力。

        4.6 基礎性調查是技術支撐

        開展各項地質災害專項調查,是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技術保障,推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深入、有針對性。真正摸清全縣地質災害發育分布狀況,為防治奠定基礎。雖然長興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還存在不足之處,面臨新的問題。

        (1)地質災害調查的準確度還不能滿足防災的要求,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往往未進入防治視野。

        (2)山區農民建房的地質災害危險性防范仍然薄弱。

        (3)干部群眾對于地質災害防治的警惕性有所降低。

        (4)茶葉開發、工程建設引發了新的地質災害,山區農家樂旅游開發大多集在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區。

        (5)與鄰近縣、市相比,長興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規范化管理、運用專業技術力量等方面還有不少需要提高的地方。

        5 長興縣未來防治地質災害的建議

        5.1 全面開展汛期巡查

        目前已進入汛期,針對2010年天氣異常的情況,應聯合防汛辦、交通、旅游等部門,對所有隱患點及地質構造復雜、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開展一次防災工作大檢查,尤其是對中小學校舍、山區削坡建房、切山筑路、山區農家樂、水庫等加強地災監測管理。對一些建設時間早、存在地質災害隱患但未進行危險性評估的建設項目,要進行一次調查梳理,落實責任單位進行危險性評估,落實防范措施。落實好汛期值班,臺風雨天氣,做好群眾的轉移撤離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5.2 強化群測群防網絡建設

        貫徹落實《條例》精神,進一步健全部門、鄉鎮的共同防治責任機制。目前正在籌備召開長興縣地質災害領導小組座談會,建立部門地質災害會商制度,開展聯合檢查。進一步鞏固和健全縣、鄉(鎮)、村為基礎,全民參與的群測群防體系,走群專結合的路子,提高防災的群眾參與率,提高群眾的防災水平和自救能力,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對地質災害防治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系。實行統一管理,實行考核獎勵。對照十有縣創建標準,不斷完善群測群防網絡建設。建立監測責任人考核和獎懲制度,進一步強化村級監測網絡建設。國土局已經制定了《長興縣地質災害監測責任人考核辦法》,由鄉鎮和國土局聯合考核,對考核合格的監測責任人獎勵1 200元。按照省廳部署,開展創建“五到位”(評估、巡查、預案、宣傳和人員5個到位)國土資源所,使一批基礎好的國土所通過達標驗收。

        5.3 加強預警預報,增強快速反應能力

        加強與氣象部門的合作,提高預警預報水平,使各級防災責任人能在第一時間及時了解雨情,落實防災工作。同時,要根據《長興縣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及操作手冊》,建立和完善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分工負責、協調一致、反應迅速的應急反應機制,落實包括國土資源、建設、水利、公安、民政、交通、衛生等部門在內的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與救援隊伍。組織一次全縣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演練,增強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

        5.4 加大地質災害治理和搬遷

        要按照“科學規劃、精心設計、管理從嚴、建設從精”的要求,高標準組織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制定長興縣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的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程序,確保質量。在確保完成2個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的基礎上,再啟動4個治理項目,目前已組織鄉鎮申報立項。調整地質災害點搬遷農戶的資金補助政策,從目前的每戶補助2萬元調整到4萬元,鼓勵地災點群眾搬遷的積極性。優先安排好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農戶避讓搬遷的新村規劃用地,使農戶遠離地質災害危險區域,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通過綜合整治,逐年減少地質災害點,努力為工業化、城鎮化和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地質環境條件。

        第6篇:災害治理項目范文

        關鍵詞:礦山開采;地質環境問題;環境保護和治理恢復

        中圖分類號:F40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力的不斷增強,上世紀末期各類礦山無序開采引發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因礦山開采引發的地表塌陷、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給國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并威脅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各類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內及國道、省道及高速公路兩側各種建材廠及礦山的開采形成大量高陡掌子面,基巖直接,無植被覆蓋,而其周邊植被發育正常,從而導致掌子面基巖與周邊環境不協調,宛如一個個傷疤分布在青山綠水中,整體形象極不和諧,嚴重影響視覺效果。

        1、礦山地質環境問題

        ⑴、礦山地質災害問題

        由于傳統礦山開采很少進行礦坑回填,造成地質塌陷等情況極易發生。按照地質災害發生的時間快慢,可將其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突變地質災害,如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水土流失等。另一類為緩變性地質災害,如沙漠化、荒漠化、地面沉降等。由于礦山開采對周邊水資源的污染和水位的下降影響了植被的生長,造成礦山巖層出現松動,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發生創造了條件。在礦山開采過程中,巖石的應力發生改變,以前的巖石應力均衡被破壞,以及礦石廢渣的亂堆亂放,已造成邊坡的不穩定,在外力的誘發下,極易產生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災害。

        ⑵、礦山廢棄物問題

        礦山廢棄物的治理是地質環境治理的基礎,礦山廢渣、廢石、棄土對于礦山地質環境有著重要的影響。廢棄物的堆積造成礦山周邊壓占土地、破壞植被,影響了原有地貌景觀及周圍水環境。另外有的礦山廢棄物長期受陽光照射、雨水淋濾、空氣的風化,廢棄物中存有的重金屬對礦山周邊環境會造成污染。因此,要加強對廢棄物的治理。

        2、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方法

        ⑴、礦坑回填

        合理利用廢棄礦渣進行礦坑回填,可以極大地降低礦坑回填資金的使用。通過廢棄礦石與沙石的合理配比進行回填,一方面減少了回填使用材料帶來的資金與物質浪費,另一方面也對廢棄礦渣有了很好的處理。

        ⑵、水資源治理

        礦山環境治理中水的治理非常重要。應加快礦山選礦過程中水處理設備的投入,選礦水重復利用,將污水進行處理后再進行排放。同時,加快礦山植被的恢復,通過樹木種植、草皮移植等方法恢復礦山植被,防治滑坡、泥石流的發生。由于礦山生產過程中地下水資源的疏排,造成水資源的減少,甚至會造成地表河流及泉水的干涸、植被的消失。另外礦山由于排水,疏干了附近的地表水,淺層地下水得不到補充恢復,影響植物生長,破壞了周圍的生態環境,最終使礦區土地石化和沙化。這種情況的治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通過水資源治理、植被治理,逐漸恢復礦山周邊土壤水分以及植被,恢復土地含水量是治理礦山土地荒漠化的唯一方式。

        3、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保護的意義

        礦業的開采雖然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也對礦山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針對我國礦山環境現狀,加強我國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通過復合治理方式,攔、排、護、整、植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方法,加快我國礦山環境與保護,這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有著重要的意義。

        ⑴、加強礦業地質環境保護制度建設,推進我國礦山環境保護。為了更好的推進我國礦山環境保護工作的進行,國土資源部下達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第44號國土資源部令;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編制審查及有關工作的通知》等有關規定、規范,并在全國范圍內組織了數期學習班,對此進行了認真的講解與學習。

        ⑵、加快我國礦業開發與環境保護人才培養,促進我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推進。礦山環境必須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實施。加強科學技術在礦山環境保護中的應用,特別是要加強對礦山的綜合利用和尾礦、煤矸石、礦渣等開發利用的科研投入和生產開發研究工作。這樣既可減少環境地質問題,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又可以避免資源浪費。另外,還要通過高等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以及對在職人員的再培訓等方式,加快我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人才培養,促進我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實施。

        ⑶、加快礦業“三廢”回收利用技術的應用,促進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實施。在礦山開采過程中,“三廢”的回收、利用,對于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有著重要意義。通過采用先進的采選技術和加工技術,提高礦山資源利用率,對于加快我國礦山環境保護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⑷、關于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與防護的分析。在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防護過程中,要系統開展地質環境調查與研究,加強區內地質環境監測。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機制,治理區內環境。保護環境的成功經驗說明,加強科學技術研究和應用,推進礦山“清潔生產”,發展“綠色礦業”。加強對礦山開采導致的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地質災害的防御和治理的研究。

        4、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項目的體會

        ⑴、亟待建立災害治理項目預算標準體系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項目工藝復雜,采取治理措施形式較多,本人在進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過程中發現現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只能借鑒參考《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發改委、建設部)等相關標準。不同單位、不同項目采用標準不一,亟待有關單位出臺統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及施工、監理等相關收費標準,對地質災害治理行業收費進行規范。

        ⑵、要深入研究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形成的機理

        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形成機理要通過采取地質調查、工程鉆探、地球物理勘探及地球化學勘探等多種手段,查明形成的機理、根源及影響和控制要素。

        ⑶、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設計

        所有環境地質問題的產生根源要依靠勘查工作去查明,作為設計工作的基礎,勘查工作要根據不同的災害類型及其所處地質環境等條件采取不同的勘查手段。要充分研究地質災害的成災機理,針對問題的根源進行治理設計,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設計的適用性和實用性,既要經濟合理,又要科學可行。

        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相結合

        在災害治理施工中要充分考慮施工措施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同樣也要考慮到施工措施可能引發新的地質災害,要做到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第7篇:災害治理項目范文

        【關鍵詞】 五谷山 地質災害 治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

        0 引言

        陵川縣五谷山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工程位于陵川縣縣城城西,危巖體崩塌嚴重威脅著附近陵川縣農村飲水工程管理服務中心和陵川縣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學校110名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西背磺場三級公路道路通行及行人車輛的安全,崩塌一旦發生,還將嚴重威脅西背臺區部分村鎮居民的生活用電,危害嚴重,其后果不堪設想,影響社會經濟和諧、可持續發展。

        1 工程地質條件

        1.1 地形地貌

        項目區地貌分區屬褶皺斷塊侵蝕中山區,調查區山頂呈圓形,地形東南高西北低。

        1.2 地層巖性

        據現場調查,項目區及其附近分布出露地層主要有第四系上更新統(Q3)、石炭系上統太原組(C3t)。

        1.3 地質構造與區域地殼穩定性

        項目區地處華北古板塊內部,屬典型的板塊構造。根據《山西省區域地質》按斷塊構造學說的劃分方案,陵川縣位于華北斷塊中的呂梁~太行斷塊太行山塊隆西翼南段。

        項目區位于陵川縣縣城,區域地震活動較為頻繁,震級較小,最大震級為3.5級。根據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2010年),陵川縣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三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g。

        1.4 水文地質條件

        項目區位于三姑泉域,區內第四系地層中,砂質黃土土質疏松、孔隙發育,垂直節理發育,透水性較強,含水性差,當降雨強度較大時,石炭系灰巖孔隙中會賦存少量地下水,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當降雨停止時,又會通過地表蒸發和地下滲流很快疏干。邊坡穩定性受地下水影響小,當降雨強度較大或持續時間較長時,地表水徑流、入滲徑流及表層孔隙水對邊坡巖體軟弱巖石影響較大,容易發生崩塌地質災害。

        2 地質災害概況

        2.1 地質災害現狀

        根據調查,項目區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危巖、崩塌,時有碎石崩落。項目區表層巖體節理裂隙發育,軟巖風化強烈,使巖層碎裂呈大小不同塊體,甚至呈松散結構。部分坡腳堆積崩積物質,崩塌體塊石呈棱角狀,一般塊徑小于0.2m,少部分0.3~0.5m。崩塌體頂部巖體受節理裂隙、巖體結構、風化卸荷、降雨等因素的影響,已處于臨界不穩定狀態或潛在不穩定狀態,局部地段偶見零星掉塊現象,在暴雨、爆破震動等因素的作用下,極易發生塊體垮塌現象。

        2.2 地質災害規模及發育特征

        由于項目區內崩塌物大部分為巖體、少部分風化巖屑、土體,單體小于10000m3,根據崩塌規模等級表,項目區內崩塌災害等級為小型巖質崩塌。

        巖石節理裂隙發育強烈,將巖石切割為0.1~10m3不等片狀、菱狀、塊狀的巖塊,且巖塊間孔隙裂隙較大,造成邊坡巖體不穩定,并且作用方向向坡面臨空側,使得坡面巖體處于應力不利的條件下,遇到不利因素,有可能誘發崩塌地質災害。

        2.3 地質災害成因分析

        項目區內巖石節理發育密度較大,發育密集的節理裂隙將巖體切割為大小不一的不規則形,在降雨作用下易于脫離母體發生崩塌。崩塌危巖帶發育的地形陡坡大于80°以上,較大的地形坡度為危巖體變形提供了有利的空間條件。巖體一側臨空,卸荷作用在巖體上產生上寬下窄的楔形疲勞拉張裂隙,隨著時間效應的作用,裂隙不斷增大、加深,當巖體自身傾倒作用力大于抗拉強度時,巖體出現拉裂進而崩落。降雨作用是危巖體失穩崩落的主要誘發因素之一,其破壞表現為降低節理面的抗剪強度、裂隙水對巖塊的靜水壓力、裂隙水的排泄對巖塊產生的動水壓力。陡峻的地形、節理裂隙發育、軟硬巖互層的巖體結構是危巖、崩塌形成的內在因素,卸荷風化作用、降雨、凍融、地震都是崩塌地質災害的誘發因素。

        3 邊坡崩塌穩定性評估

        項目區斜坡巖體中有傾向坡外、傾角小于坡角的結構面存在;斜坡后緣已產生拉裂隙;順坡向卸荷裂隙發育,坡度80~95°;主應力方向與坡向存在夾角,且主應力方向指向臨空側;根據地貌、地質特征分析,因此,認為五谷山邊坡為可能失穩的邊坡,存在崩塌地質災害隱患,在目前自然條件下,處于緩慢變形階段,穩定性差。如遇到連續降雨或強降雨過程,地震等不利因素,誘發邊坡崩塌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大,由于陵川縣城近年來雨量較大,最大日降雨量達到198.2mm,隨著雨季的到來,邊坡隨時都有發生崩塌的可能。由于危巖體距離地面約10m高,因此其崩落時的影響范圍可能達到20~30m范圍。

        4 地質災害工程治理方案

        4.1 工程布置原則

        防治工程以保護道路交通行人及車輛免遭崩塌危害為目的,采取預防與治理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設計。防治工程的設計、施工應與當地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發展相適應,與地方規劃、環境保護等相結合。防治工程的施工應對環境影響小,不會引發其它新的地質環境問題及地質災害為原則。防治工程的設計充分考慮當地的交通條件,遵循方便實用、就近取材的原則,使工程達到安全、經濟、美觀和適用。

        4.2 工程總體任務

        項目區內以危巖崩塌地質災害治理為重點。主要采取攔擋工程和坡面加固防護工程相結合的措施。

        4.3 工程措施布置

        擬采用削方除險+擋土墻+SNS柔性防護技術。具體工作及工作量如下:

        削方除險工程。項目區內分布有一處土體崩滑和一處危巖體、崩塌體,已出現不同程度的崩塌,土體處已發生寬大裂縫,危巖體向外突出,雖不明顯,但坡角大于90度,屬不穩定巖體,故兩處均處于不穩定狀態,需對邊坡上部進行削坡,下部進行堆坡壓實,以確保整治后邊坡的穩定和便于邊坡綠化。

        坡面防護。在危巖體清除后,為了穩固坡面松散物源,在坡面上采取錨桿+柔性網邊坡防護。本工程采用主動防護系統,運用SNS柔性網覆蓋、包裹在危巖體清除后的坡面上,以防止坡面碎石坍塌、墜落,不僅對崩塌體起加固作用,而且可將落石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對崩塌體起到加固圍護作用,并對坡體坡面進行加固處理。

        擋土墻工程。對坡角修筑漿砌石擋土墻,總長度約250m,寬1m,高2.5m,基礎埋深1.5m。

        坡面復綠。對擋土墻后坡面進行植草復綠,加強水土保持。草種的選擇宜滿足主根不發達、側根發達的要求,還應具有抗旱、抗寒、抗貧瘠性的特性并優先選擇本地物種。

        截排水溝工程。根據現場踏勘和工程治理要求,需坡頂設截水溝,在坡腳設排水溝。排水溝和截水溝采用的漿砌片石、塊石的強度等級為Mu20,采用M5砂漿砌筑,表面用M7.5砂漿(厚度為30mm)抹平收光。

        5 投資概算及效益分析

        5.1 投資概算

        依據國家相關標準及定額,項目概算金額409.14萬元,按照國家相關政策申請市級財政補助資金300萬元,縣鄉配套資金109.14萬元。

        5.2 效益分析

        項目實施完成后,消除地質災害隱患,使當地群眾能夠安居樂業,促進安定團結、社會穩定,同時改善當地地質環境,進一步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工作環境。

        通過上述分析,開展五谷山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將會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實現當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通過五谷山地質災害隱患治理項目的實施有效防止和控制水土流失的發生頻率和強度,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促進人文與自然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2004年6月,山西省第三地質工程勘察院、山西省陵川縣地質礦產局提交.《山西省陵川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

        [2]2012年12月陵川縣國土資源測繪中心編制.《陵川縣五谷山地質災害項目區地形圖》.

        第8篇:災害治理項目范文

        一、抓好全省農田水利萬宗工程建設

        1、繼續抓好藍田灌區工程建設。

        該項目總投資為780萬元,建設資金爭取國家及省級資金624萬元,地方自籌156萬元。工程已于2012年10月份完成工程招投標工作,12月9日正式動工。工程原計劃2012年12月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任務,由于種種原因,現計劃2013年3月底前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2、繼續抓好里周河灌區工程建設。

        該項目總投資約720萬元,資金來源為省級資金576萬元,地方資金144萬元。本工程已于10月份委托華禹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完成工程招投標工作,12月9日正式動工。工程原計劃2012年12月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任務,由于種種原因,現計劃2013年3月底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任務。

        3、繼續抓好小型農田水利示范鎮建設工程。

        該項目涉及全鎮7個村委,受益人口1.3萬人,受益面積1.6萬畝,總投資1060萬元。其中:中央、省級財政補助800萬元,縣財政配套130萬元,當地群眾投勞折資130萬。本項目已于2012年10月完成招投標工作,12月9日正式動工。工程原計劃2012年12月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任務,由于種種原因,現計劃計劃2013年1月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任務。

        4、落實5宗小型灌區的實施工作。

        5宗小型灌區1549.51萬元,除水歷灌區由于前期設計時灌溉面積超過規劃數據未上報外,其余小型灌區的申報工作已完成;2013年完成所有設計并上報,爭取省廳批復后實施。

        二、抓好千宗治洪治澇保安工程建設

        1、爭取治理工程和城口河治理工程建設項目實施工作。

        治理工程位于中游鎮段,綜合治理河長計劃9.4公里,計劃投資2900萬元。綜合治理河長計劃5.0公里,計劃投資2980萬元。兩宗工程已列入國家2013-2015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建設項目計劃,并完成設計招標工作,爭取通過省水利廳的審批,并于2013年實施。

        2、爭取2-3個中小河流治理縣重點綜合整治及水系連通試點規劃項目實施工作。

        縣是列入全省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綜合整治及水系連通試點規劃項目之一。現已完成了縣級規劃報告,并通過省廳技審,治理河道總長度為37.645公里。規劃總投資14500萬元。2013年爭取2-3個規劃項目實施工作。

        三、抓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建設項目

        1、繼續抓好村委田間整治工程。村委田間整治工程總投資928.0萬元。該項目于2012年初完成勘測設計,并由市水務局(市水批[2012]63號);市財政局(財農[2012]16號)批準建設。目前該項目建設資金已下達,并于9月21日完成工程招投標工作。計劃10月中旬入場開工,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工程原計劃2012年12月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任務,由于種種原因,現計劃2013年1月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任務。

        2、認真抓好2011年鎮田間工程實施工作。2011年鎮田間工程總投資約647萬元。資金來源為中央資金510萬元,地方資金137萬元。目前中央資金已到位。工程招標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2013年主要抓好工程建設的實施工作。

        3、切實抓好2012年城口鎮田間整治工程實施工作。該項整治工程項目投資計劃目前已下達,正在組織省級技術審查相關等相關準備工作。2013年主要抓好工程建設的實施工作。

        四、抓好8宗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宗小(二)型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項目申報工作已完成,工程概算總投資為1393.6萬元。現省廳已批復,正進行招投標前期準備工作。2013年主要做好工程建設的實施工作。

        五、抓好水庫水源治理工程項目

        水庫水源治理一期工程已列入省廳第一批省水資源節約與保護專項資金項目計劃,目前正在準備有關水庫水源治理一期工程施工招標的前期工作,等待省廳正式的資金下達文件。2013年主要落實好水資源保護方面專項資金工程水庫水源治理一期工程的后續工作。

        第9篇:災害治理項目范文

        今年我區的地質災害形勢十分嚴峻。一是全區目前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點多達489處,點多面廣,危害性大,在連續陰雨或大雨、暴雨情況下,極易復活;二是今年我區地災發生時間可能比往年早,地質災害發生數比去年同期可能增加約20%;三是由于近期公路、園區等工程建設活動十分頻繁,大量開挖造成的地質隱患日益增多;四是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時段仍集中在汛期(5-9月),其中6-8月為地質災害高發期。

        我區目前地質災害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容忽視。一是有的鎮街和部門對管轄范圍內的地質災害和隱患排查還不夠徹底和全面;二是部分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災預案及防治措施落實不夠好;三是個別鎮街、部門至今還未編制今年的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四是部分地災點的監測工作不規范、不連續;五是部分群眾防災自救意識淡薄;六是工程建設活動監管力度不夠,防治措施不到位,人為誘發地質災害和造成地質隱患的情況十分突出。

        昨天下午2點30分左右,因受四川省汶川縣里氏7.8級地震的影響,我區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雖然我區的地震強度不高,但是區級各部門、各鎮街務必密切注意因地震導致各類地質災害易發區域而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動,提高人民群眾的地災防災抗災意識,對管轄范圍內的地質災害易發區域立即組織摸排,掌握最新情況,特別是發現因地震造成的滑坡、巖體開裂等現象必須提高警惕,立即上報區國土房管局,組織人員進行治理,并做好地質災害突發事件緊急處置預案。

        二、總結經驗,狠抓落實,全力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減少地災防治盲區和死角

        根據區委、區政府對全區災情的綜合分析和預測,今年我們所面臨的地災災害形勢仍然十分嚴峻,這就需要我們早安排、早部署,未雨綢繆,認真作好汛期地質防治工作。各鎮街和區級有關部門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務必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區級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區委、區政府有關文件要求,做好本行業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交通部門要認真做好公路、航道及沿線邊坡安全隱患的巡查、排查工作,對排查出的地質災害要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限制車輛、人員通行,明確專人負責監測,及時采取治理措施,保障交通工具和行人安全。要特別加強等公路沿線及玖龍紙業項目交通道路段危巖、滑坡的防范工作。

        水務部門要做好水利、水電設施及周邊的地質隱患巡查、排查工作,對排查出的地質災害要落實專人監測,及時采取治理或搬遷避讓措施,保障水利設施安全運行,保護周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建設和市政園林部門要做好城鎮切坡、邊坡、填方地段和市政設施及周邊的安全隱患巡查、排查工作,對排查出的地質災害要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限制車輛、人員通行,明確專人負責監測,及時采取治理措施,保障市政設施及人民群眾的安全。特別要做好像云輝麗都等地質點的治理。

        移民部門要做好移民遷建區、移民遷建設施及高邊坡的安全隱患巡查、排查工作,對排查出的地質災害要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明確專人負責監測,及時采取治理或搬遷避讓措施,保障移民安全。

        經濟和安全管理部門要做好工業企業、各類礦山開采活動的巡查、排查工作,發現安全隱患,立即責令企業整改,確保安全。

        國土房管部門要組織安排已查明的自然因素地質災害隱患點和直接影響房屋安全的地質災害監測工作,接到災情報告后,要組織監測站、地質專業隊伍及時到現場調查,分析災(險)情;一旦發現險情,要在區政府的領導下,與相關部門、當地鎮街一起組織搬遷避讓,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氣象部門負責汛期氣象預測工作。及時將天氣預報通報鎮街和區政府相關部門。

        各鎮街主要領導要親自安排、將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和防治任務落實到居委會、村組和點,按照地質災害威脅對象落實防災責任人(包括建(構)筑物所有人、管護人、使用人)和監測責任人,務必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認真組織轄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巡查,發現險情、災情要及時撤離人員,并按地質災害災險情速報要求及時上報。接到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報告后,相關鎮街、行業主管部門和區國土房管局要立即派人趕赴現場進行調查,及時確定災害體規模、受威脅對象以及必須采取的應急搶險措施等;情形危急時,鎮街或村、社、監測人應當及時啟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先動員和組織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必要時可以采取交通管制、強行撤離、強行拆除等措施組織避災疏散,確保安全至上。

        (二)各鎮街要采取各種途徑、各種形式、各種措施,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的培訓教育工作。一是要加強對干部的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各級干部的防災意識,提高領導干部特別是基層領導干部的應急反應能力和指揮組織能力;二是要加強宣傳教育,廣泛開展防災避災知識的宣傳教育,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對地質災害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特別是居住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域內的人民群眾,一定要針對地災發生征兆、應急處置方法等事宜加強宣傳教育。

        (三)區級相關部門和各鎮街的防災預案必須到位,加強日常巡查工作。一是各鎮街和區級相關部門應根據區政府下發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抓緊編制并落實本部門、本鎮街的地質災害年度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二是各鎮街、各相關部門要立即組織人員對轄區范圍、管理范圍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認真的排查、巡查,發現險情、災情的要立即落實防范、應急搶險治理措施確保安全至上。凡因工作不到位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的,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責任倒查,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及人員的責任。

        (四)切實作好應急反應工作,加強對重點區域的監控和突發事件的反應機制。一是要加強預測預報。區氣象、區國土房管等部門要加強安排實時監測,切實做好對滑坡體、崩塌體等地災體的監測預報,努力提高預測預報的時效性和準確性。二是要充分依靠應急專業隊伍和技術專家。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專業技術性極強,各鎮街要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人員和硬件設備,確保一旦出現地災險情災情,可以充分依靠這些技術專家、技術人員對災情進行科學分析并提出應急處置的措施建議;三是要加強重點地區地災防范工作。各鎮街和有關行業部門要切實加強重點工程建設區、人口密集區、重要交通干道沿線、城市規劃建設區、重點礦區和集中開采區等重點地區的地災防治工作,確保不發生群死群傷和重大財產損失。

        三、全力以赴,嚴防死守,確保萬無一失,打好全區地災害防治攻堅戰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各鎮街、部門務必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工作,切實抓緊抓實,要嚴格堅持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地災害防治行政首長負責制。要充分做好防為救災準備,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納入整個自然災害防災救災體系,確保防災救災物質到位,要充分利用現有防災資源,減少人力物力的浪費,確保搶險救援行動的迅速和扎實有效。

        (二)要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預警體系。群測群防是我區防治地質災害的有效手段。對各個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逐一編制落實單點防災預案,要逐點發放防災明白卡,逐戶發放避險明白卡,明確各災害點的監測人和防災責任人,明確具體的監測、防災工作任務和要求,定期檢查、督查各地質災害點的防治工作,確保各項防范措施落實到位。

        (三)嚴格各類建設活動管理,杜絕人為地質災害。各鎮街和建設、交通、水利等部門要嚴格加強相關建設活動的管理,認真履行各自地質災害防治職責。各鎮街在編制集鎮規劃、有關部門在編制項目規劃時,應當組織對規劃區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時,必須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市國土房管局關于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管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通知》(渝國土房管發〔〕24號文)的規定將地質災害防治貫徹到項目建設全過程,切實做好每個建設項目的地質勘探、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工作,嚴格按規范程序、順序和設計的要求進行施工,涉及切坡、堆載回填、老地質災害(隱患)地段應先及時按規定搞好支護工程或治理工程后再實施主體工程,并加強周邊的檢查、巡查、監測,確保各項防范措施真正落到實處,控制和杜絕人為地質災害事故發生。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免费 | 中文字幕夫妇交换乱叫 |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