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信息化教育論文范文

        信息化教育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信息化教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信息化教育論文

        第1篇:信息化教育論文范文

        (一)從管賬型到服務型轉變

        傳統會計產生于企業的個體性需求,受制于“會計主體”假設的束縛,導致會計信息首先為企業個體的目標服務,從而具有企業個體物品的屬性。然而,企業大系統從屬于社會經濟這樣一個更大的系統,要想達到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社會經濟的高效運行,企業必須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向社會經濟活動決策者提供反映每個社會活動參與者的客觀可靠和決策相關的財務會計信息,即向社會經濟活動決策者提供社會經濟活動參與者的公共財務會計信息。彼得•德魯克,這位管理大師中的大師曾說過,“一個重視貢獻的人,為成果負責的人,不管他職位多卑微,他仍屬于高層管理者”。會計信息需求的社會化對會計職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則是會計人員具有貢獻精神。因為只有重視貢獻的會計人員,他的注意力才能從自己狹隘的部門、專業及技能轉移到整個機構的經營業績上來,使他更加重視外部世界。只有外部世界才是企業產生效益的地方。這就必須使會計人員意識到企業會計系統基于對外功能所提供具有“廣告宣傳”作用的“可信”的財務會計信息已經不能滿足現今經濟發展對會計提供的信息需求,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從社會整體的角度出發,提供滿足社會經濟大系統要求的“客觀可靠”的財務會計信息,以及與使用者決策相關的信息。會計人員必須站在信息使用者的角度,考察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投資者、債券人、政府部門等,他們做出決策需要的客觀可靠的財務信息是什么,而不再是拘泥于財務報表,會計人員應該更加重視披露中其他財務報告。

        (二)從管賬型到決策型轉變

        信息化環境下,企業更多的是需要在諸多復雜的環境中能夠站得高看得遠,具有統攬全局的能力,且冷靜、果斷、睿智型的會計型人才。這就要求會計型人才能從傳統的管賬型人才向決策型人才轉換。作為一個決策性會計人才則應站在未來社會的發展來看待企業的現狀,并且看到的是企業發展的趨勢而不僅僅是現實,從而在宏觀決策與微觀決策中始終掌握企業的發展方向,并為企業做出正確的指引。CEO的職能不應只局限于財務方面,而應廣泛地參與到人才管理﹑組織變革和組織建設中去。CEO應密切參與到公司戰略、運營以及績效的策劃和管理中,處于領導地位的CEO應該認識到自己不再僅僅是業務伙伴,而應成為積極主動、富于創新、獨立自主的變革推動者。會計職能不應該再局限于微觀世界(會計的記錄與報告),而是從戰略者的角度出發,從企業整體的角度出發,為企業作出決策和管理。

        (三)從管賬型到管理型轉變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現持續全面趨同的形式下,企業面對著全球經濟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越來越需求與國際接軌的高端財務人才。企業所面臨的商業機會與企業可以雇傭到的合格管理人才之間的不平衡變得日趨嚴重。現在能夠提供決策支持、幫助企業進行成本控制、推動企業整體績效的提升的管理型會計人才成為企業間爭奪的寶貴資源。由于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大大減少了會計核算的工作量,會計人員的要求已經是不僅僅局限于對傳統財務會計專業知識的掌握,而是能夠對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和創造性的運用,以幫助企業制定發展戰略,為企業創造財富。會計工作的重點應該由核算轉變為對會計信息的分析和財務管理,實現會計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轉變。經濟全球化導致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國際競爭國內化,國內競爭國際化的趨勢下,企業面臨激烈的經濟挑戰,對會計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核算型的會計人才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此外,數據化浪潮的沖擊下,核算職能已由計算機系統自動實時完成,我們應該站在戰略的高度,成為推動企業整體績效提升的管理型會計人才。

        二、信息化環境,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的構成

        信息化時代會計人員工作方式的轉變和工作重心的轉移,對會計人員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時代,會計人員不僅要求具有已有的專業知識,如會計、財務、審計、管理等,而且還必須懂得與這相適應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一)專業能力

        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會計專業人員不僅具有傳統會計的執行能力,如日常業務會計核算、稅務知識等,同時還應具備新形勢條件下所要求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決策能力和掌握決策支持、財務戰略、資本運營、公司治理、業績管理、風險管理、并購重組等專業知識能力,并具備會計軟件和管理軟件的信息查詢和決策知識。

        (二)方法能力

        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先進管理工具的應用,會計人才不僅要學會學習,提升自己的學習力,還要培養創新精神,提升自己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化時代,會計人才的學習力主要表現在快速獲取、分享、使用、創造新知識能力以及對新的會計管理軟件的運用能力。創新力要求會計人才不僅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還要具備探索創新意識和敢創造性提出具體業務問題解決方案,還能根據單位所面臨的環境提出創新性的發展思路。

        (三)社會能力與職業操守

        新形勢下不僅要求會計人才具有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應變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等社會能力,同時還應該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意志品質、價值取向等要素。這些要素關系到會計工作質量高低、會計信息真假的社會問題。

        三、信息化環境下高校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

        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先進管理工具的應用,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以及社會經濟環境的日趨復雜化,新形勢對會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會計專業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會計教育必須針對新形勢,分析會計職業的發展趨勢和會計服務市場的變化走向,明確今后會計人員的培養目標和素質要求,改革會計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培養渠道,才能培養出適應未來科技發展、市場競爭和經濟管理要求的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

        (一)明確培養目標

        高校會計學教育應以傳承為目的和主要特征的傳統“應試教育”觀念,向創造教育理念轉變,著力培養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會計學專業培養目標的設計中,應圍繞打好基礎、培養創新這個中心任務,積極創造硬件條件,營造科技創新氛圍,以培養務實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滿足社會的需求。

        (二)完善課程設置

        首先,要拓寬課程設置。高校財會類專業應著眼于培養復合型會計人才,包括會計知識和管理學科內其他學科知識的復合、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的復合、與新興學科和邊緣學科的復合。其次,要加強實踐課程的設置。各高校會計學專業應在管理會計課程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案例教學、角色模擬、實驗室教學等實踐性課程,以激發其創新意識,提高其創新能力。

        (三)改革課程教學內容與形式

        第2篇:信息化教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農村信息化;國外;發展現狀;發展趨勢;啟示

        國外推進農村信息化的做法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發展模式。美國、日本等國政府有健全的體系、充足的資金投入,并有完善的立法,農村信息化發展先進;德國、日本等國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注重信息系統服務建設;法國、加拿大等國形成了多層次農業信息服務格局,服務主體多元化;印度、韓國等政府對鞏固和穩定農業及農村投資力度較大,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視農村電信服務、加強信息化技術人才的培訓,并與國際合作制定農村信息服務優惠政策。總體上講,國外推進農村信息化的做法和經驗主要體現在營造良好的農村信息化發展環境。該文簡要介紹了5個國家農村信息化的發展模式及發展水平,以為我國學習國外先進經驗,研究制定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信息化發展途徑與政策措施提供參考。

        1國外農村信息化發展現狀

        1.1美國

        美國政府頒布法律、制定政策,全方位地規范和引導農業健康發展。通過建立健全法制,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指導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法律體系,從而保護農民正當利益,維護農業市場秩序,保證公平交易。在信息資源建設方面,政府穩定、足額的投入有效支持了公益性農村信息資源的長期積累、高效管理與廣泛應用,每年有10億美元的農業信息經費投入,占農業行政事業費的1/10。在信息共享方面,由政府生產、擁有和政府資助生產的農村科技信息實行“完全與開放”的共享政策,對于公益性、基礎性農村科技信息的共享,采用國家調控下的事業性運行模式,兼有商業化運行模式;非官方投資產生的數據,一般是在保障私人財產權收益和商業秘密的前提下,通過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實現信息共享。

        1.2日本

        日本是以資源節約和資本技術密集型模式發展,主要依靠政府的全面干預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政策。長期以來,日本政府非常重視農業投資方向及政策的制定,以及科研與技術的推廣工作。一是根據實際制定一系列制度性規則和運行性規則及發展政策,促進日本農村信息化的有序運行。二是建立較完善的農業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從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到信息系統的應用與推廣,農產品信息及時、準確和全面。三是通過農業科技信息網無償向農民提供各種技術信息,同時,為了能讓農民通過網絡享受到技術服務,提高農村計算機的普及與應用,日本政府將農戶購買計算機納入了補助金范圍之內。

        1.3法國

        法國是以生產集約與機械技術的復合型模式發展。法國的農村信息服務主體很多,但服務內容、服務對象、服務規模有所不同,彼此之間具有很好的互補性。服務主體包括國家農業部(負責向社會定期或不定期地政策(法規)信息、統計數據、市場動態等)、農業商會(主要是傳播高新技術信息,舉辦各類培訓班,組織專家、學者講課和發表文章,協助農場主做好經營管理)、教育科研系統(培養農業科技信息方面的學生和面向社會咨詢)、行業組織和專業技術協會(為該組織成員收集有關的技術、市場、法規、政策信息)。在法國,官方的信息服務為財政支持,不實行收費;專業技術協會、行業組織的相關信息服務,一般只收取成本費。

        1.4加拿大

        加拿大在推進農村信息化過程中,非常注重涉農信息資源的整合。通過政府、協會等部門共同參與,合理分工,有效地推進了涉農資源整合,極大地方便了廣大農民獲取實用信息。加拿大政府通過設立農業信息服務中心,整合來自各個部門的涉農信息,通過互聯網、報紙、電視、電話等多種渠道無償向需求者提供信息。加拿大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較為健全,各類農產品都成立了協會,協會都有站,并有專業人員負責收集、處理信息并集中。行業協會直接為會員提供農業信息和技術方面的信息服務,農民從一個協會網站或通過咨詢工作人員便能夠獲取該類產品或農作物的全部信息。通過專業協會的服務,農民能夠方便獲取涉農信息,提高了在農產品市場的競爭力。

        1.5印度

        近些年,在發展中國家,印度在農村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做出不少有益的嘗試。印度農村信息化發展是由中央政府建立各種基本項目,幫政府負責項目的實施工作。印度政府全面推開的“知識信息計劃”,意在運用信息技術服務于廣大農村地區的人們。該項目非常成功,它采取公私共享的合作模式,前期由政府承擔,實施運行由村民自治組織負責,做到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條件下幫助農民真正享受到信息服務,同時也培養了一批農民信息技術人才,保證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可持續性。

        2世界農村信息化發展趨勢

        21世紀,信息技術正滲透到農業的各個領域,對于農業生產、農村經濟、農民生活等方面正在產生積極影響,可以預見,信息技術作為21世紀農業主導技術之一必將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當前,世界農業大國在信息技術方面已經走在前列,在農業數據庫開發、網絡和多媒體技術應用以及農業生產自動化控制等方面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成為世界農村信息化發展的領頭羊。

        2.1網絡和數據庫建設向全面、系統、實用、方便方向發展

        世界發達國家的農業網絡遍布每個角落,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基本到位。世界各國正在加緊建設農業信息服務系統數據庫,數據存儲不斷擴大、信息資源不斷增加,并實現網絡資源的共享。此外,網絡設施的建設也越來越多地考慮到用戶的實用和方便,努力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一是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重點是統一規劃“信息高速公路”的技術路線選擇,確保高效暢通。二是加快研究和建設第3代互聯網,促進網格技術開發應用,推進網上可視技術的改進和擴大應用。三是逐步擴大應用和建設移動網絡系統。四是加強網上安全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盡量減少網上不安全因素和可能造成的損失。五是支持電子商務的發展。重點是有效地實現網上交易,研究和開發高效查詢、訂購、支付技術。

        2.2由單一的農業技術向多元化、集成化方向發展

        國外大多數國家的農業技術創新道路的主體呈現多元化、集成化模式,在農業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遙感技術等多項技術成功應用后,正在將幾項或多項技術努力集成在一起走節約型技術創新之路,以提高多元化、智能化、集成化,實現農業的高度自動化。

        2.3農業信息技術向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方向發展

        國外利用信息技術有效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已開發研制出多種用于專業化生產的系統模型,技術已趨成熟,并切實為農業生產服務,農業信息技術已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這些系統模型對于農戶的生產實踐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并為農戶走向市場發揮了巨大作用。

        2.4向生態型和可持續性方向發展

        當前,世界所進行的農業發展趨向已由常規型向生態型發展,計算機數據模型、生產診斷決策系統及農作物病蟲害預警預報等項技術都注重考慮環境保護和農業的持續發展。特別是精確農業技術,能夠控制同一地塊中不同位置所需施肥量和植保劑的施用量,以避免由于過多施用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經濟浪費。

        3國外農村信息化啟示

        盡管中國中、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均衡,甚至在同一地區內也存在很大差距,不可能選擇統一的信息化發展模式,但是國外一些好的經驗與做法,仍然值得借鑒。一是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信息化,建立強有力的管理體系。在一定時期內,農村信息化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重視,政府要起著主導性作用[1]。國外對農村信息化的重視主要體現在建立領導體系、保證資金投入等方面。首先,政府重視農村信息化工作,依靠政府職能,建立權威性的信息制度,及時、準確、全面地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服務。其次,在政策上保證農業的發展,圍繞管理體制、投資結構、技術推廣進行政策上的調整。二是科研、培訓和推廣緊密結合,推進農村信息化。通過科研、培訓和推廣三者的相互結合、緊密協作,保障農村信息化發展[2]。加大農業技術創新力度,完善各種技術創新體制,建立研發機構和推廣應用部門緊密結合的工作機制。三是健全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提供多種形式的信息服務。由于生產者、經營者的信息需求多種多樣,需要有多元信息服務主體,在服務內容上有所側重,所以應注重培育和發展信息服務業,推動涉農信息服務主體多元化,信息服務形式多樣化,更好地滿足農民的個性化信息需求[3]。四是注重資源整合,提升農民獲取實用信息能力與水平。一方面,要整合社會各方力量,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協會、自治組織)、企業、科研等部門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合理分工,共同推進涉農資源整合;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整合來自各部門的涉農信息[4]。五是建立健全農村信息化相關法規。建立健全政府對農村信息化方面制度、法規體系、支持政策體系,并建立高效的農業管理體系。注重維護農村信息化主體的權益,保證信息服務、技術服務的真實性、有效性等,積極促進信息資源的共享。

        4參考文獻

        [1] 劉盛華.遼寧農村信息化發展現狀及展望[J].農業科技與裝備,2009(3):164-165.

        [2] 張其斌,舒毅,田全紅,等.甘肅省農村信息化發展模式探討與研究[J].甘肅科技,2009,25(17):1-4.

        第3篇:信息化教育論文范文

        5

        國家的總體計劃歷來以5年為一個周期,2003年,當我國《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取得碩果之際,教育部出臺了《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新一輪的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了未來5年教育信息化的總體目標: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國家公共教育信息化平臺,加強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推進多層次、多功能的資源開發、交流和共享機制的形成,提高各類社會成員的信息素養,滿足人們隨時隨地終身學習的需求,提升現有教育質量和水平,為國家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同時確定了未來5年中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總體方案,該方案由硬件平臺、應用支撐平臺、應用系統和服務體系等主要業務系統,公共資源、公共應用和公共服務等主要數據系統,管理體系、標準規范、法律法規、培訓服務以及關鍵技術攻關等支持環境組成。

        教育信息化不僅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育發展全局中的關鍵環節。2003年將因此成為一個重要的拐點,在國家的統一部署下,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從此將跨上一個新的臺階。

        18

        2003年11月6日,全球最大的18所開放大學的校長同時出現在“上海世界巨型大學峰會”上,舉行了一次中西方遠程教育領域最大規模的高層對話。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總干事約翰?丹尼爾,教育部副部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章新勝和校長們一起闡述了各自對遠程教育的理解和展望。18所來自全球著名的遠程教育大學的校長在介紹了各自的辦學理念和經驗之后,共同簽署了《開放大學上海合作宣言》。當今社會正朝著知識密集、相互依賴且國際化的方向發展,終身學習已經成為一項基本人權,給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帶來了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巨大壓力。未來遠程教育界的交流與合作將呈現多樣化、多元化的態勢。資源共享已經成為促進遠程教育發展,對機會、質量和成本效益三角關系的良性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關鍵問題。校長們一致同意成立全球的開放大學網絡,選擇課程開發、信息通訊技術、合作辦學、學位承認、交流信息和實踐經驗并提供交流的論壇、研究和工作人員交流等六個領域優先開展合作。

        在構建終身學習社會和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遠程教育,比任何時候更需要創新與合作。在了解世界遠程教育的發展中,我國的遠程教育正快步走向世界。

        300

        2003年,教育部決定,在今后5年內,將引進300門國外優秀網絡教育課程,促進高等院校等的雙語教學;重點開發300個網絡課程和素材庫等教學軟件,逐步建成國家遠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資源庫,在全國范圍內建立開放的資源共享機制,形成高質量、全方位的國家職業成人教育資源庫。

        網絡條件硬件設施是基礎,資源建設是核心,這已是耳熟能詳、盡人皆知。近幾年,各級各類教育部門十分重視教育教學資源建設,根據學校的學科優勢和教學特點,開發了一批基于網絡的教育教學資源庫、素材庫和一批社會急需的網絡課程和教學課件。但是,從全國來看,優質教育資源仍存在著結構性短缺,標準化問題沒有根本解決,難以實現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信息孤島”。因此,加強國家教育資源庫建設,建設國家級的統一的教育資源平臺,通過引進國外優秀高等教育資源,加強國家高等教育精品資源建設,逐步建立起國家級高等教育資源庫,無疑是一項從根本上推動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的有力措施。

        1000

        在60多萬所中小學中選出1000所,作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對每一個入選學校來說,既是崇高的榮譽,也意味著艱巨的責任。2003年12月18日,“千所校”的代表第一次齊聚北京,大家共同探討實驗6年來的得與失。

        1997年,為探索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和信息技術教育發展模式,建設一批在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具有示范和窗口作用的先進學校,教育部啟動了“全國千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項目。6年來,實驗學校在信息化環境建設、教育教學資源建設、教師隊伍培訓、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信息技術環境下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績,同時也較好地發揮了示范和輻射作用。

        在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和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進程中,實驗學校已經深刻地意識到:如果不能圍繞“應用”和“績效”,在資源建設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積極創造和完善信息技術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機制,頭上的光環將漸漸暗淡。

        10000

        教育部長周濟于2003年12月16日在北京宣布,由教育部和李嘉誠基金會共同實施的西部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項目,經過科學論證,認真實施,在全國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40個貧困縣中10000所鄉村中小學的遠程教學示范點全部建成。

        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教育部、李嘉誠基金會和西部地區各級政府、各項目單位通力合作,以大學為培訓基地,充分發揮各級電教部門的作用,集成各方面的人才優勢,編寫了適合西部地區項目培訓的衛星數據接收技術培訓教材,并制作了配套光盤;開發了多種媒體的、適合中西部地區的遠程教育資源,形成了用數字化資源帶動信息技術應用的新模式。該項目的實施,促進了學校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水平,初步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推進了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和當地的教育信息化建設。

        這些成功的做法使人們看到了在貧困地區發揮現代遠程教育的優勢,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10000個點建成了,但它不應是完結的終點,而是全面推進全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一個重要節點,它們的建成將為我國農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40000

        到2003年底,從“校校通”工程開始實施起到目前兩年多的時間里,已經有約40000所中小學建立了校園網,而2000年10月的統計數據是3000所。中小學生計算機擁有量已經從平均150人一臺發展到現在平均35人一臺。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硬件環境有了較大改善,發展速度、推進速度驚人。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以來,僅政府投入就達到500億~600億,如果將公司(企業)贊助、學校提供場地和家長自購計算機等情況統計在內,可能達到上千億的投入。但是,大投入,是否實現了大產出?目前的調查結果十分令人憂慮。相關調查表明,已建設的校園網絡中,大約90%還都處在一種閑置或是沒有充分利用的狀態。真正用得好的,能充分運用硬件設施廣泛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僅占10%左右。大多數學校停留在初步探索的層面上,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影響仍遠未達到預期目標。

        硬件環境的大投入與應用效果的低產出,正成為當前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焦點矛盾之一。研究探索實現信息技術環境下教育教學效率、效果顯著提升的模式和方法,真正實現教育信息化的大投入與大產出,已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教育信息化發展和研究的核心問題。

        1000萬

        我國有1000萬中小學教師,他們是中國基礎教育的脊梁。2003年,為提高全國上千萬中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教育部決定實施“教師網聯”計劃。“教師網聯”計劃將為教師終身學習構建一個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建的平臺,充分借助現代遠程教育手段,打破時空阻隔,大規模開展高水平的教師培訓,使不同地區的教師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這將成為大幅度提高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不僅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變著教育和學習方式。信息化既要為學生提供學習平臺,也要為教師終身學習創造有利條件,為教師職業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教育信息化的進程為大規模、高水平、高效益地開展教師的全員培訓提供了可能,而學會信息技術應用的教師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又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我國政府緊緊抓住這一歷史契機,實施“教師網聯”計劃,充分運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實現教師教育領域內行業聯合,溝通各種教育形式,建立和依托優質高校的公共服務體系,共建共享優質資源。

        這是一項與時俱進的創新舉措,必將加速教師教育的信息化進程,也使迅速提高上千萬中小學教師的整體水平成為可能。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網聯”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必須盡快出臺培訓時間、教材選擇、課程設置、評價指標、收費標準、利益分割等相關規范和標準,參與“教師網聯”計劃的有關單位和高校,需要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開展工作,否則,將會影響計劃的順利實施。

        100億

        2003年9月,國務院召開了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作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提出在未來5年內,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投入約100億人民幣,在全國農村實施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

        第4篇:信息化教育論文范文

        在新世紀的十余年中,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為人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和極大的發展潛力,信息技術迅猛地影響、滲透、沖擊著教育,由此帶來教育思想、內容、方法、手段的深刻變革。作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信息化的強烈沖擊。心理健康教育有關工作者不僅認識到了信息化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更認識到信息化社會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需要,以及信息化社會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沖擊問題,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整合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現代信息技術高度發展并已經深入到教育的各個領域這一特殊背景條件下提出的,它標志著在信息社會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是指廣泛利用現代信息設備和技術,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以培養人們良好的心理素質,維護良好的心理健康標準,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加強社會適應能力,預防心理疾病,矯正不良的心理及行為偏差,開發心理潛能,促進人類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為目的的一項系統工程。簡單來說,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發展道路。而普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筆者認為,是指在普通高中校園內外,將現代信息設備和技術廣泛應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宣傳、心理預警等領域,讓高中校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當代先進的科技水平下得到最佳發展。那么作為基礎教育的最后一站,普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實現信息化,以及如何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在世界信息技術挑戰的大潮中順應潮流,推動學校德育乃至學校教育的現代化,以實現“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這一心理健康教育總目標,是我們現代心理健康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本文試圖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嘗試著在普通高中構建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平臺,探索與實踐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道路。

        二、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平臺的構建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信息化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提高課堂的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們一線教師的不懈追求。普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1.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這是最常用的信息化手段。由于高中階段的心理健康課與學科的系統教學有較大不同,心理課更多傾向于活動體驗形式,所以除了運用傳統的電腦課件進行教學外,還可以利用多功能教室的先進設備,結合具體的內容,進行人際關系交往、情緒輔導、思維力訓練等方面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實用的心理知識。例如在高一新生適應性心理輔導一課中,筆者運用暢銷書《誰卻了我的奶酪》制作的動畫片頭來引入高中生適應這一主題;又通過觀看動畫中迷宮里四個小主人公面對奶酪消失后的不同反應,引導學生觀察自己進入高中后的不同學習生活狀態;之后又繼續來猜測主人公積極應對的方法,并請學生來扮演角色……整部動畫十五分鐘,但是貫穿整堂課。通過動畫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和主動改變,區別于傳統的說教式教學,信息手段的引入更生動簡潔地達到讓學生積極主動適應高中生活的教學目標。

        2.建立交互式多媒體教學信息系統。建立交互式多媒體教學信息系統,讓學生能夠通過遠程進行知識的交互式學習。交互式多媒體教學信息系統能夠通過網絡提供文本、圖形圖像、音頻、動畫,甚至電影和虛擬現實等多種形式的綜合信息,使學生獲得的信息全面而生動,具有較高的信息傳遞效率。它不僅能使學生用最短的時間獲得大量的信息內涵,而且由于多種感覺通道的信息加工,大大減輕了學生學習的負擔。自2012年秋季《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的實施大大提高了選修課的比例,同時我省教育廳和教育技術中心推出普通高中選修課網絡課程平臺,每一個普高學生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選擇自己喜愛的各類選修課程,隨時獲取同類課程的教學庫,遠隔千里的師生或同學可以進行協作學習。截止當前,該課程平臺上已有十余門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類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任務要求以及認知方式,選取各個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材料生成知識。

        (二)網絡心理輔導平臺的構建

        1.心理測評系統的實現。傳統意義上的心理健康評測基本上都是采取開展問卷調查或者面對面交談的方式進行的,這種方式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例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結果的統計不具有實時性;同時,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時,巨額的數據錄入往往讓我們一線心理老師望而止步。而建立在線的心理測評系統則可以有效克服這些不足。在錄入充足實用信息的同時也是心理檔案的建立和心理預警系統預警的依據,為班主任和心理教師的學生心理輔導提供參考意見。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學校自2009年引進一項中小學心理健康測評系統,安裝于學校機房。該系統擁有64套適用于中小學生的常用心理量表,如《90項癥狀清單》、《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等。采用的是先進的開發技術,優化的網絡設計以及安全的數據庫管理進行開發實現,服務器所采用的系統是安全性較高的XP系統,數據庫系統采用的是分布式的大型數據庫SQLServer,保障了數據的安全。除心理測量的預警作用外,在線的心理測試還可以為學生未來生涯作指導。例如筆者所在學校在2010年引進高中生生涯規劃系統,該系統不僅擁有自我、個性、能力和價值觀等測試,以幫助學生了解自我,為文理分班做出科學選擇,還集中了各大高校的錄取信息和專業信息,為學生填報高考志愿服務。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在心理健康領域得到了更為人性的發展,為學生的獲得最大利益服務。

        2.在線心理咨詢服務的實現。筆者在普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崗位多年,實際工作中遇到大量的學生心理問題,從普通的學習適應問題、人際交往問題、青春期戀情受挫問題到較嚴重的抑郁癥、強迫癥,甚至精神分裂癥等。在每日咨詢時段總是應接不暇,而一個完整的咨詢一般是60分鐘左右,至少是45分鐘,因而咨詢室每天最多只能接待3~4個學生。這使得很多確切需要專業心理咨詢、或者急切渴望得到心理老師關注的學生得不到有效幫助。針對這些實際問題,我認為在線心理咨詢服務是一種非常合適普通高中心理健康輔導的有效途徑。首先,在線心理咨詢服務不受時空的束縛,具有快捷、高效的特點。其次,在線心理咨詢服務讓學生有自由的選擇權,且隱秘性強。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的巔峰,他們有很強的自我保護心理,往往不愿意公開自己的心理問題,即使面對心理輔導老師,也無法袒露心聲。而網上心理輔導不受時空限制,沒有尷尬之說,操作方便、簡潔,隱秘性強。像早戀等隱私問題,學生可能不愿或不敢與老師直接交流,而把自己的心聲寫到網上,不僅可以使他通過虛擬化角色出現在輔導老師面前,避免了尷尬,而且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求助方式。在線心理咨詢的實現形式可以是即時的聊天工具,如ICQ、OICQ等,也可以是網絡論壇、留言簿、電子郵件等,這就需要用到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網頁。

        第5篇:信息化教育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課程信息化是現代教育技術課堂教學的本質特征.文章認為,借鑒先進的學習理論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建立數字化學習環境,通過教師自身信息素養的提高促進教學改革深化,是實現現代教育技術課程信息化的重要途徑.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過程.為了使畢業生特別是師范類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以后能迅速適應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在強化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同時,深化教學改革,實現課程的信息化顯得非常重要.現代教育技術除了讓學生了解一般的教育信息知識之外,還應該讓學生掌握運用信息技術處理教育信息的能力,提高其綜合信息素質.

        1借鑒先進的學習理論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大膽運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課程理論來改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建立起符合信息化課堂要求的課程目標和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進現代教育技術課改革深化的關鍵.現代教育技術課的改革實踐,可以借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他人(教師、學習伙伴等)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構建自己知識結構的過程.目前,比較成熟的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之上的教學模式有三種:支架式教學、拋錨式教學和隨機進入教學.由于學習者的社會背景、認知需求、情緒強度、知識準備、智力智商、構建過程等的不同,對同一事物、同一概念的理解會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不能簡單判定好與壞,只要這種差異不被人為肆意放大就可存在.因此,建構主義要求,在教學設計中要盡可能營造真實的學習情景,展示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習者通過多種途徑來把握事物和概念內涵的復雜性,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于事物、概念的理解.建構主義還強調,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但讓學生掌握知識,最終完成意義建構,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習到意義建構的方法和策略.

        將建構主義的思想應用到教學設計的具體環節和課件開發的具體實踐中,通過探索支架式教學、拋錨式教學和隨機進入教學等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封閉的課堂環境.根據課程目標任務的要求,以真實事件或問題為基礎,設計活動項目,讓學生自主地到現實世界環境中去感受、體驗、調查、分析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在基于傳統媒體、基于多媒體和基于網絡的不同應用環境中來解決問題,以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多角度思維方法.

        在教學內容上,要充分考慮當今現代教育技術高速發展的趨勢,充分利用教學設計技術、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教學向學生介紹國內外信息教育媒體的最新成果,讓學生了解現代信息環境下先進的教育理論、系統信息技術的應用與發展趨勢;進而通過見習、實習與社會調查的方式,了解中小學信息教育的現狀與實際應用,讓學生掌握基于發展中的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并能運用教學設計的方法指導實際教學,以增強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另外,加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體現其對現代信息技術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原則.從以“教”為中心到以“學”為中心的方向發展是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改革的一個主要趨勢.因此,要充分利用課堂信息化的優勢,配合相應的教學資源,包括校園網操作技能、計算機基本知識、多媒體CAI制作技能、多媒體課件的選擇和應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遠程教育教學技能等,開發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演示過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2利用多媒體及網絡技術建立數字化學習環境

        課程信息化要求把表現豐富的數字化信息資源經過重組替代固定化的課程內容,形成學科課程信息資源;把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整合多媒體、超文本信息資源及適應知識探究的計算機軟件構建學生學習的情境、氛圍,幫助師生獲得各種體驗;通過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錘煉運用信息方法的能力,促進信息素養的養成和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通過問題解決和探究過程來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教育信息能力得到培養與提高.因此,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正是實現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創建數字化學習環境的理想認知工具.

        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建立可以讓學生自主體驗課程知識的數字化學習環境,是提高教育技術公共課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這種數字化學習環境主要包括自主學習環境與協作學習環境兩部分,自主性學習環境的設計主要考慮如何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自主性學習空間,來保障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發生.既能體現不同學習者的個性特點、學習習慣和學習風格,也能夠為學習者開展自主學習提供示例和幫助.因此自主學習環境的設計應包括:超文本方式組建的知識內容、豐富的案例和學習資源及自測題庫等.協作學習環境的設計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在認識過程中通過對話與協作可以培養高級認知能力.通過網絡環境的設計,為學生與學生之間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協作創設一個良好的支撐環境,讓不同時空的學習者在該環境中通過協商、會話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其設計應包括:搭建學習社區,在該社區中,學生之間可以就某個問題進行討論,對討論后仍不能解決的問題還可以向指導教師或課程專家進行咨詢以獲得幫助;提供協作工具,如專題論壇、即時聊天工具等.以構建一個基于資源的開放性、交互性的學習環境.

        通過課堂教學和學習策略的設計,促進新的知識與學生所在專業的學科知識相結合,以激發學生學習教育技術的興趣,加深對所學的教育技術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經過數字化學習環境的建立,協助學生構建開放式的現代教育技術知識框架,特別是通過激發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來達到開放式的數字化教學目的.在同一個教學知識點上,可以建立多個與其整合的不同學科和問題的作業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協作學習的形式完成作業.

        開發課件作為一種創造性的勞動,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數字化學習環境應該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優勢,讓學生創作一些計算機軟件作品譬如開發cAI課件,一方面培養研究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實踐的能力.在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及網絡系統學習課件開發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從選擇開發內容到腳本撰寫、設計開發,都需要開發者進行反復審視、反復探索,這就為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和發展自我的機會,使其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的釋放,使其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念潛移默化的植入學生的腦海,這既是一個不斷提高自身信息素養的過程,也是一個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學生達到自主地收集、判斷、呈現、處理、創造和傳遞相關信息,實現教育課題有效解決能力的目標則水到渠成.

        3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以深化教學改革

        信息化社會出現的信息大爆炸現象,直接導致了人們篩選信息的難度增大.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在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和數字化教學環境的過程中,有效的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往往面臨著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賦予那些雜亂無序的信息以結構和意義,這是需要教師具備較高信息素養的.面臨著掌握信息技術如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仿真技術等的復雜性和技巧性,現代教育技術課的教師必須以較高的信息素養為基礎,學會有效地獲取信息,熟練、批判性地評價信息,精確、創造性地使用信息.只有這樣,才能擔負起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協助學生構建一個開放式的現代教育技術知識框架,培養學生在傳統媒體和多媒體網絡的不同應用環境中多角度思考、多方式解決問題和自我更新的創造能力的任務.教師只有具備了較強的教育信息能力,才能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大學生的自我參與程度.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優勢,指導學生創作一些計算機軟件作品,在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學習實踐的過程中,培養研究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及知識創新能力.

        從教學過程上看,現代教育逐漸由傳統的注入式教學進一步向強調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獲取知識的模式轉變.從教師的角度分析,這種模式主要是將過去以教師為主體的單一資源傳授變為在教師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的多途徑立體化的獲取知識和主動性的建構知識.教學開始從以“教”為中心到以“學”為中心的轉變,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應用開拓了新的方向和實踐領域.作為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和研究開發課題,亟須教師提高自己的教育信息素養.

        第6篇:信息化教育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筆者探索了兒童英語教育中目標語文化信息導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自己辦的兒童英語培訓班以成系統的卡片的方式加入目標語文化介紹,經歷五年的實踐得出目標語文化導入的目的應該有兩個層面:1.我們應傳遞那些有關一種陌生的或鮮為人知的文化信息;2.對一個國家內部差異的體會和辨別。如果這兩個層面得以實現,將對提高兒童學習外語的興趣和促進學習動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從理論基礎上來探尋

        小學外語教學具有雙重教育功能,即工具功能和培養功能。工具功能:兒童通常按理解、掌握和運用這樣的程序來學習外語。這一程序在所有的外語課和語言練習中都會出現。培養功能可以解釋為對認知能力和語言行為發展的促進。語言教育具有這樣的目的:即文化的相對性及在對待他人的態度選擇上的重要性。

        每一種語言都是一個能夠成一種特定現實的體系。每個人在構成這一現實時都有各自與眾不同的結構方式。這給了我們一種作為了解世界的語言教育新觀念。外語有助于揭示語言文化的相對性,揭示語言本身的人際和社會習俗。也就是說語言的培養功能涉及文化內涵。外語的學習和實踐是以該語言所表達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思想和意識活動為依據的。所有這一切的最終目的不在于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學或民俗這一類知識,而在于起到一種作為學生精神財富的主要作用,以便能獲得這種觀念:寬容和尊重與己不同的東西。

        在學齡時期,也即七八歲時,兒童會顯露出一種新的能力。這種能力有時會相當明顯地改變他的個人生活。改變其與他人及與整個外界的關系。對他周圍比較接近的人而言,這種能力可以稱為“中心偏移”。正由于這種中心偏移,兒童才能設身處地的像他人那樣來觀察事物、思考事物。這對他是一種重要的發現。他學到了社會文化的相異性,有人恰當的把這稱為“另一個世界”。它發現了與他自己的及它所處的環境中的行為不一樣的各種行為。通過別人的行為,他發現了與他自己的行為有聯系的各種文化風俗習慣。

        我們回顧沃爾夫·薩皮爾的著名論斷:

        1語言決定了一個語言團體的成員觀察世界的方式;

        2.每一種語言以其獨特、明確的方式表達對世界的看法;

        3.兒童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學習了一種世界觀。

        早在198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討論會上對早期外語教育表述下列一致的觀點:外語教師不僅應立當解決實際交際任務,而且應當促進兒童整個個性的發展。語言對于兒童來詢立當是反映社會文化現實的一種方式。語言是所學語言國家文化的反映。因此我們可以說多學習一種語言,就多一番人生。由此豐富了知識,充實了思想,而且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即使處在低年級,也有必要向學生提供有關國家的社會文化現實的專門知識。我們從兩個方面來闡述我們的教育目的:

        1.信息傳遞。我們應傳遞那些有關一種陌生的或鮮為人知文化信息。我們相當一部分教師往往提供的信息很平淡,其提供的概況與操該語言的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方式相距甚遠。以英國為例:英國就是倫敦霧都,萊茵河,伊麗莎白女王。像這類靜止不動的圖像與現實并不吻合。教師需要瀏覽歷史、地理、政治、藝術、經濟等材料,電視、報刊、廣告來準備文化信息知識,以便讓學生從語言、意識形態、生活風格、和集體生活的表現方面來瞥見內部的各種差異。

        2.對一個國家內部差異的體會和辨別。這是對一個國家文化采取更新穎更現代的方式進行觀察的結果。意在幫助學生辨認、確定有關國家和文化的內部差異。我們可借助外語或母語引導學生參加一些活動,其目的不在于語言訓練,而在于理解操這一語言的人的思維方式。合理安排、正確選用報刊、電視圖像、電影、詩歌、通訊報道、采訪、招貼等真實材料也很重要,這些都能代表如文化這樣的復雜現實。

        二、教學體驗

        我的主要方式是使用卡片,因為卡片好制作整理,使用也方便靈活。每張卡片又附帶一些圖片。隨著年級的升高卡片的內容也逐漸復雜,這些卡片按系列集中組合,其中六組的分類標題如下:

        第一系列:介紹

        我愛英國(美國)—您好!—根據想象畫出一英美兒童,一張英美餐館的菜單,一幢英國的房屋,一張美國的明信片—我是中國人

        第二系列:地理概況

        中國的形狀是怎樣的?—英國(美國)的形狀是怎樣的?輪敦、華盛頓、北京的位置—從北京聯想到輪敦、華盛頓的情況一一美國(英國)我來了—‘英國(美國)著名建筑,佳肴一覽

        第三系列:語言與文化

        誰講英語?—英語在全世界—英語的興盛—英國的萊茵河—美國的硅谷—英美名人錄

        第四系列:英國(美國)的小學

        小學簡介—英國(美國)小學生的一周——假期——小學生的一天

        第五系列:重大節日

        New Years Day新年,元旦

        St.Valentine’s Day圣瓦倫T節(情人節)

        All Fools’s Day or April Fools’s Day愚人節

        Easter復活節Mother’s Day母親節

        Independence Day美國獨立念日

        Hallowmas萬圣節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

        Christmas Day圣誕節

        英國國慶日:國王的正式生日為國慶日

        —去哪度假?—英國(美國)的體育

        第六系列:烹調

        英國(美國)的美食—菜譜卡片—英國的“開胃酒”,“飯中酒”,“餐后酒”。美國人的朗姆酒,威士忌。

        卡片內容涉及英美社會文化與生活的大部分特有的風貌,這些卡片除了引導學生了解英美文化以外,對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和促進學習動機還起到重要的作用。這些卡片無論是在提供信息或是觀察思考方面都提出一些有趣的概念。關于信息,涉及地理、歷史、語言、社會等各方面。對于七至十二歲的孩子確實提供了大量信息材料。觀察與思考方面則經歷了感知、想象、比較、評估、擇優幾個階段。以觀察和思考為目的的卡片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對話、提問、對比來轉變成新的概念。例如在給六年級的學生講traffic(交通)一詞時我先讓學生看交通系列的中國公交車和英國公交車圖片,然后組織對話:

        T: Try to find out differeces between British bus and Chinese bus.

        (對比一下中英公交車的不同)

        Which one is better?Why?(哪個設計的好?為什么?)

        S;The British is better .I can find the place putting bag-gages and baby carriages

        游國的好,有放行李和嬰兒車的地方)

        T: Please pay your attention to red push button in pole.what does the British do with it?

        (注意扶桿上那個紅按鈕,它是干什么用的?)

        S:How to speak“緊急”?用英語怎么說“緊急,’?

        T: Emmergencyo

        S:Emmergency button。緊急按鈕

        T: Passenger informs the driver with it to get out。 Britain does not have bus stop。

        是乘客用來通知司機在哪下車的。英國沒有公交車站。

        讓兒童盡可能早接觸外國文化好處很多。我在給學生提供英美文化的卡片時證明了這一點。由此得出的效果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可以確認我們是正確的:

        1.激發學生就步及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2.學生對介紹的情況會作出各自反應,并從他們的言行中表現出來;

        3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普通文化知識。

        令我們感到驚訝的是,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兒童在課堂上體會到:要了解別人慶國人,美國勾,則意味著從他們的個性及社會的表現來更好的理解他們。而在更好弟熟悉和理解他們的同時,引導學生在各種不同場合尊重他們。

        給五年級學生講nature(性格)時,我給學生展示一個美國人和英國人相識的圖片,英國人介少自己時加了一長串的祖宗姓名和頭銜,美國人只說:I am the bestseller author(我是這部暢銷書的作者).

        T:Whick one do you like ?Why?

        你喜歡那國人?為什么?

        S:I like the Amenrica, he is成功的by his hard working,the British only has a good family.

        我喜歡美國人,他是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而這個英國人只是有個好家庭。

        由此讓學生了解到英國人的出身往往決定了他的命運,美國人是靠自己的成功出人頭地的。

        第7篇:信息化教育論文范文

        (一)高校信息化管理需求與組織結構之間存在沖突

        高校進行教育信息化建設必然會對之前的教育組織結構產生影響,很多結構也會因此而發生重組。國內多數高校中,由于信息化建設必須依靠校園網或是信息技術部門進行,但這些部門擁有的權力相對較小,所以就沒有辦法對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設的決策起到一定的干預作用。一些高校甚至還因此特地成立了通過高校領導對信息化建設進行管理的部門,但由于這些部門依然不是常設部門,因此在決策時經常會受到外界的干擾與排擠。不僅如此,由于部分高校利用信息技術部門取代了緣由的技術部門,但一些本該撤銷的傳統管理機構仍然沒有撤銷,這就會對信息化建設實際工作進行時產生一定的干擾。

        (二)高校信息化技術人才缺失嚴重

        由于現如今的信息技術人才的作用逐漸突顯出來,多數這類人才都不愿留校工作,主要原因就是高校的發展太過狹隘。一方面,高校固有的層次制約體系制約了這類人才的晉升;另一方面,高校的教育體系容易使信息技術人才喪失緣由的斗志與激情。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高校在你人才聘用制度方面的缺陷,高校中“能熬就能升級”的思想嚴重阻礙了教職工的自我發展意識。因此,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對高校的各種內部組織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給信息技術人才更多的發展機會。

        二、促進我國高等院校信息化管理建設的主要策略

        (一)切實提高高校校園信息資源的應用率

        高校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中的網絡設施建設,從而在根本上提高校園信息化網絡的利用效率。首先,高校進行教育信息化管理必須達到設置的合理化。高校應當依據自身教育實情進行信息化的設置與運用,從而制定出合理科學的制度,在各個班級與年級中都應當制定出一套與學習不相沖突的計劃,從而保證每個大學生能夠有機會使用信息化的教育設施。其次,高校可以加大信息化設施的使用時間,由于高校大學生數量眾多,一些信息化設施使用時間相對較少,因此要適當加大開放使用的時間。最后,教師在使用信息化設施時,要不斷加強使用主動性,并在自身使用的同時幫助大學生合理使用。高校還應當制定一系列制度,保證信息化設施能夠得到合理的使用。除此之外,高校所在的教育機構還應當和政府之間聯合創建一套科學的獎懲制度,對一些信息資源利用率較高的學校給予適當的獎勵,對那些使用率較低的學校則給予一定懲罰,并通過整改措施提高其信息化設施的利用效率。

        (二)加強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投資

        教育機構與地方政府必須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資,地方財政機構與國家財政機構應當將教育投資放在首要的位置,只有教育信息化建設得到國家的重視,才能保證經費的穩定來源;高校要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努力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將企業對教育投資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這樣高校才能籌集到更多的經費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設之中。

        (三)完善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與引進機制

        高校應當積極聘請一些信息技術能力較強與綜合素質能力較高的人才,針對現階段教學管理現狀開展培訓教育活動,從而強化信息技術在高校教育中的培養力度,通過這種方式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素質;高校需要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信息管理體制,并進一步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度,定期對教育管理人員進行考核與評價,使其在考核通過的情況下獲得上崗證書。只有這樣,高校才能全面打造出一只信息化社會適應能力強、專業技術過硬以及綜合能力足夠強的信息化教學建設隊伍。

        三、結語

        第8篇:信息化教育論文范文

        學歷教育是國家承認其文憑的一種規范性教育,是我國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才的重要途徑,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和規范性的特點。我國高校學歷教育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在校生人數保持穩定且逐漸增長,教學和科研水平也處于持續上升的狀態,并逐步走向成熟。而其他教育形式的大規模發展起步較晚,在教育體系里與學歷教育相比還比較薄弱。在我國教育體系中,這種其他教育形式是以成人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教育、遠程教育等多種教育形式構成的,雖發展薄弱,但在不斷改革過程中仍取得了一定成績。而終身教育無論是在理論內涵,還是在體系發展方面,還亟待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探索。

        成人教育在我國發展的較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的決定》就確定了成人教育的對象是正在各種生產和工作崗位的從業人員,目的是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在其后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成人初等教育、成人中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均是響應當時社會發展的產物。成人教育的對象既廣泛,又復雜。教育對象的基礎參差不齊,教育形式也復雜多樣,比如函授教育、自學考試、廣播電視教育等。

        在繼續教育研究領域,張偉遠總結了我國繼續教育對象的五種界說。這五種界說均是界定了具有一定學歷水平的在職人員。相對于正規學歷教育,繼續教育更傾向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對在職人員進行遠程培訓。同時與學歷教育也出現一定融合,比如,教育部規定繼續教育既可以包含非學歷教育,也可以包含學歷教育。

        職業教育面向社會各個方面,面向各個階層。既鼓勵中等職業學校進行職業教育,同時又強調依靠全國農科技網聯和中央廣播電視等渠道進行職業教育。因此,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既有交叉,又有區別。遠程教育的發展更強調以函授教育和廣播電視教育為主要傳播和組織形式的教育。在我國已經發展了有30多年的時間。普通高校和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是我國遠程教育的主力軍。

        對于終身教育,目前的發展更多的是在理論層面展開的辨析。終身教育既可以看作一種理念來指導其他形式的教育,同時又可以作為一個體系,包含其他形式的教育形式。如黨的十報告基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國家教育戰略高度,將積極發展繼續教育作為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的重點和突破口。在戰略角度分析,終身教育作為一個體系,是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要求,以及社會各階層人民對教育需求的現實要求。

        二、地區終身教育資源的現狀

        地處青藏高原,占地面積122萬平方千米,占青藏高原總面積的48.8%,是青藏高原的主體,這里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中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地區占全部土地面積的45.6%,是眾多河流的發源地,有“江河源”、“生態源”之稱。由于高海拔低緯度的作用,總體氣候呈現出高寒缺氧、復雜多變的特征,是我國、亞洲乃至北半球氣候變化的“啟動區”和“調節區”。獨特的生態系統促使畜牧業、農業成為當地的主導產業。同時,考慮到獨特的高原特色,當地政府對旅游業的推動發展也促使越來越多的農牧民群眾通過提供特色住宿、餐飲服務找到了新的發展機遇。這些特色產業的發展對終身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終身教育在地區仍處于緩慢發展的階段。這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原因造成的:首先,以大學為代表的當地高校在發展函授教育和成人教育方面貢獻突出。大學1998年只招收了函授教育人數121人,到2010年已發展到5109人,12年的時間增長了12倍多,發展迅速。然而,總體人數相對地區整個教育需求而言仍是較少。其次,地區地廣人稀,導致農村人力資本非常匱乏。2010年,農村中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勞動力占48.2%,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7%),比倒數第二的青海(20.5%)高約28個百分點;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力僅占2.4%,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7.4%),比青海(10.1%)低7.7個百分點;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力更低,只占0.7%,突出反映了農村勞動力低文化程度比重最大、而高文化程度比重最小的嚴峻現實。最后,地區教育組織力量和資源相對薄弱。當地高校只有6所,2所綜合高校,1所是醫學類本科院校,1所師范專科學校,1所警官專科學校,1所高職學校。除了綜合高校專業相對較多,其他高校專業均比較單一。

        由以上可看出,發展終身教育不但面臨自然環境的制約,同時也面臨人文環境的制約。而現實的需求亟待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并完善,為提升當地的人力資源素質提供基本保證,為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地區終身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建設

        1.建立以當地高校為依托的教育資源信息化中心,發揮其紐帶作用。當地高校在發展本地終身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不但體現在當地高校學生以當地生源為主,這些學生回到各個地方后能夠發揮聯系和紐帶的作用,同時還體現在當地高校教師與地區各個地方具有各方面的合作關系,便于及時發現教育需求的趨勢,并尋找合適組織者及時跟進。

        2.建立以自主拍攝的視頻資源為主體的終身教育資源。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移動智能手機的普及,成為終身教育最合適的信息化載體。考慮到地區農村識字率非常低的特點,視頻教育資源能夠突破文字信息的限制,使得不識字的個體也能夠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這些視頻資源最好以當地高校在具體的工作環境下的拍攝為主,針對工作內容,如畜牧業中的牲畜疾病特征判斷、基本用藥常識。具體環境下的知識講解對終身學習者而言,具有占用時間少、學習效果高的特點。這也是考慮到終身學習者本身既要工作又要學習的特點。

        3.利用互聯網公開教育資源,通過譯制形成本地化教育資源。由于地區,特別是當地農村地區高年齡人群,難以利用通常的英語及漢語等教育資源。依托地區當地大學,對能夠滿足當地終身教育的急需互聯網資源進行譯制,從而為這部分人群能夠掌握當今最新的知識提供便利的通道。

        4.建立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空中討論組。由于終身教育者所在的地方相距較遠,難以像高校課堂那樣,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相互討論深化學習。因此,建立空中討論組,不但能夠聚集一門課程的相關學習者,同時通過開放的空中討論組,課程負責人也可以邀請有經驗的專業人士解答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討論過程中,也能夠使相關學習者建立友誼,相互督促,相互幫助,提升終身學習的效果。

        第9篇:信息化教育論文范文

        1.中小學學校校方不夠重視。

        中小學學校校方對信息技術教育不夠重視,主要是因為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指導體系。目前,我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基礎教育參考綱要仍是1997年國家教委印發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修訂稿)》。在這一綱要中有關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及內容都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具體的方針政策在校方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彈性很大,其中也沒有規定統一的考核標準。《綱要》中規定:“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要達到70-140個課時”。但是校方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七成以上的高中僅高一開課,每周一節,除去節假日、寒暑假,勉強能達到35個課時。

        2.專業信息技術教師匱乏。

        目前我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是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師不足,遠不能滿足授課的需要。對于大多數中小學來說,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中不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師資問題往往也就成為學校最為薄弱的環節,好多信息技術教師都是非計算機及相關專業,而是由于所在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數量不足,學校只能抽調其他學科的老師來填補空缺,而抽調過來的老師沒有專業知識,他們要先自學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然后再教學生。

        3.授課內容重復。

        現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有些內容,小學開始學,初中重復學,高中繼續重復學習。這些問題不僅造成學生時間上的浪費,更重要的是暴露了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內容在設計上的不科學性。為此,我們應該根據每個學校的不同情況,逐漸增加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對于那些信息技術硬件設施比較差的學校,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可以利用業余時間,給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教育。

        二、改進對策

        1.明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與教學的地位。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體系,可以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的融合,所以對于中小學校來說,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隨著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信息技術知識必將成為高考中的重要內容。各個學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與需求,循序漸進,考慮到學生學習的需要,逐漸改進學習內容。

        2.加強信息技術專業教師的培養。

        首先,各個中小學抽調具有相關基礎的教師進入一些相關的高校進行培訓;其次,作為高校,尤其是師范院校應把培養信息技術教師當作自己的職責。為使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能夠真正得到落實,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師培養變得十分重要。

        3.加強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管理機制。

        加強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管理機制,首先要把信息技術教育列入中小學教育的基礎學科當中,不能忽視信息技術教育,應該將其放到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并且國家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最終應該以法規形式固定下來;其次,為監督各個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實施情況,應該將信息技術教育列入選修課考試的科目,并計入畢業總分;最后,應該將學生的成績作為信息技術專業教師能否晉升職稱的重要依據。

        4.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實踐與能力培養法。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导航 |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 | 亚洲欧美性综合在线 | 现在在线免费观看AV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五月开心婷婷综合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