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人際交往的原則范文

        人際交往的原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人際交往的原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人際交往的原則

        第1篇:人際交往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人際交往,禮貌原則,得體,分歧,反感

         

        在人際交往中禮貌是制約人們選擇語言形式或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Leech看來,交際中人們有效地運用語言屬于一種修辭現象。修辭的范圍十分廣泛,可由交際雙方相互遵循的一系列原則與準則構成。其中之一是制約人際交往的“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總的來說禮貌原則共包括六條準則,每條準則還包括兩條次則。

        一、得體準則(tact maxim):減少表達有損他人的觀點。

        a.盡量讓別人少吃虧;

        b.盡量讓別人多受益。

        例如,甲:一起喝杯咖啡好嗎?

        乙:請賞光一起喝杯咖啡好嗎?

        在這兩句話中乙使聽話人得到的益處更多些,因此禮貌程度更高。反之,如果某一行為對聽話人所產生的驅使程度越大,即聽話人的選擇余地越少,該話語就顯得越不禮貌。

        例如,Diner: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sehot dogs.

        Waiter: Well, don’t tell it to me; I’m only a waiter, not a veterinarian.

        在這則對話里,飯店的服務員幾乎沒有給顧客留有任何余地,讓顧客沒有受到任何益處,甚至可以說是威脅面子的行為。

        二、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減少表達有利于自己的觀點。

        a.盡量讓自己少受益;

        b.盡量讓自己多吃虧。

        例如,A: A cup of coffee.

        B: A cup of coffee, please.

        C: Could you give me a cup of coffee, please?

        在這三句話中禮貌的程度是依次漸進的。A的話語較生硬,有可能遭拒絕,B的語氣和藹了一些,讓聽話人多少有些受益;C讓自己的收益程度做到了最小,吃虧程度做到了最大,讓聽話人就是想拒絕也無法拒絕,并且會非常高興地準備一杯美味的咖啡給說話人。免費論文參考網。

        再例如,A: What time is it, please?

        B: I am not here to tell you the time.

        在這則對話里A吧自己的收益程度將到最低,給對方留有余地,讓對方感到友好,符合慷慨準則,而B卻給對方沒有留余地,直接表示了拒絕,讓對方受損,完全沒有符合禮貌原則,這在我們日常人際交往中應盡量避免。

        三、贊譽準則(praise maxim):減少表達對他人的貶損。

        a.盡量少貶低別人;

        b.盡量多贊譽別人。

        此準則以聽話人或他人為出發點,涉及說話人的評價或批評。例如,

        甲:你認為我的新發型怎么樣?

        乙1:怎么這么難看!

        乙2:馬馬虎虎吧。

        乙3:真漂亮,正是我喜歡的那種。

        在三個人的評價中,乙1違反了贊譽準則,沒有贊譽對方甚至貶低對方,可想而知對方聽了后心情肯定不好,馬上會降低對乙1的好感,如果是兩個好朋友以后都有可能分道揚鑣;乙2雖然沒有直接貶低對方但缺少贊譽,也不會給對方帶來好感;只有乙3符合了贊譽準則,一點也沒有貶低對方而是盡可能給對方多的贊美。這樣的話語在人際交往中才會受歡迎。

        四、謙遜準則(modesty maxim):減少對自己的表揚

        a.盡量少贊譽自己;

        b.盡量多貶低自己。

        此準則以說話人為出發點,它和“贊譽準則”構成一對姐妹準則。自夸往往是不禮貌的,因此貶低自己會顯得更得體,更禮貌。而這點正好符合了我們中國人一向謙遜的傳統。例如,甲:聽說你孩子學習很好呀!

        乙:哪里哪里,一般一般。

        在這則對話中,乙的回答雖然是“哪里哪里”,但并不代表著他的孩子學習不好,真的一般,他只是盡量的貶低自己以表達對甲的禮貌。這對中國人來說都很好理解,但 如果一個西方人聽了乙的話,有可能會真的認為他的孩子學習一般,因為西方人對待別人的贊譽一回答的是“Thank you”,所以禮貌準則的符合與否也要和說話人和聽話人的文化背景結合起來。免費論文參考網。再例如,Tom: I used to shoot tigers in Africa.

        Jack: Nonsense!There are no tigers in Africa.

        Tom: Right youare. I shoot them all!

        在這則對話中Tom雖然違反了謙遜準則,盡量的贊譽自己,甚至夸大事實,但卻是典型的西方人的幽默。

        五、一致準則(agreement maxim):減少自己與他人在觀點上的不一致。

        a.盡量減少雙方的分歧;

        b.盡量增加雙方的一致。

        此準則關注的是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觀點、看法是否一致。保持了一致就顯得有禮貌。例如,甲:今天去游泳怎么樣?

        乙1:太累了,不能玩點輕松地嗎?

        乙2:好吧,如果實在沒有別的活動的話。

        乙3:太好了,我最喜歡游泳了。

        這則對話中,乙1直接表明了分歧,與一致準則相違背;乙2雖然沒有直接表明分歧,但沒有對說話人表示贊同,保持一致,只有乙3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和說話人的一致,符合一致準則,屬于禮貌的言語。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永遠符合別人,有時有必要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如果不得不和說話人產生分歧時,我們可以采取委婉的語氣或是幽默的說法,盡量減少雙方的分歧和不愉快,甚至即使是分歧讓對方聽了也樂于接受。例如,Father(angrily): You can get rid of moneyfaster than any man I know!

        Son: True,dad, but listen. By getting rid of it quickly I save lots of time, and time ismoney.

        這則對話雖然是個笑話,但兒子幽默的應對憤怒的父親,而避免了直接和父親頂撞也不失位聰明之舉。

        六、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減少自己與他人在感情上的對立。

        a.盡量減少雙方的反感;

        b.盡量增加雙方的同情。

        此準則涉及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關系,尤其是雙方的心理感受。例如,甲:我這兩天感冒了。

        乙1:我知道,肯定是那天游泳游的。

        乙2:怎么自己都不知道注意。免費論文參考網。

        乙3:真不幸,這兩天一定要多注意休息。

        在這三個人的回答中,甲沒有從乙1和乙2得到期待的同情,甚至得到了責備,容易讓甲產生反感,只有乙3的話語增加了同情,顯得更得體、更禮貌。

        結語:

        禮貌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無論哪個語言集團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在不同的社會文化條件下禮貌原則應該是存在區別的,而非一概而論。我們在日常交際的時候也要針對不同的聽話人,比如說東方人和西方人,針對他們不同的文化背景,靈活的運用禮貌原則,真正做到任何場合,任何背景下的禮貌與得體。

        參考文獻:

        1、冉永平. 語用學:現象與分析.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2、何自然、冉永平. 語用學概論.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年.

        3、謝靜芳. 英語笑話200篇. 外文出版社. 2002年.

        第2篇:人際交往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弟子規 人際交往 規范

        [中圖分類號]G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4-0070-03

        原理認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從出生之日起,人就通過各種人際交往活動建立關系,人不能脫離他人、脫離社會而單獨生存。美國學者卡耐基指出:在現代社會,人們事業能否取得成功只有15%靠他自身的能力,而85%則取決于人際關系。如何進行有效得體的信息交流和人際互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很多現代人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研究和探求的焦點。在眾多實踐和研究的成果中,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著作再次受到推崇,其中《弟子規》的影響越來越大。很多學校用它教育孩子,很多單位甚至是外企,將它作為員工培訓的手冊,以構建和諧的個人關系、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

        《弟子規》源于《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講的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仁、愛。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韻形式寫成,全文360句,共1080字,對孩子的言語、行為、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詳細而明確的要求。《弟子規》原名為《訓蒙文》,原著由清代學者李毓秀所撰,后由學者賈存仁在《訓蒙文》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并把書名改為《弟子規》。

        現代人際交往是否有規可循,有范可依,如何才能提高現代人人際交往的水平,從而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弟子規》能給我們現代人際交往怎樣的啟示?帶著這些問題,筆者對近年來關于《弟子規》和人際交往兩方的文獻進行了梳理,欲從先人的智慧中尋找現代人際交往的規范。

        一、《弟子規》研究

        (一)《弟子規》解析

        隨著《弟子規》日漸受歡迎,市面上各種解讀本成為暢銷書。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有《錢文忠解讀弟子規》、鐘茂森的《細讀弟子規》、蔡禮旭的《細講弟子規》,還有各種兒童讀本數十種。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將《弟子規》搬上央視百家講壇,其講解內容已編著成書《錢文忠解讀弟子規》。該書以《弟子規》原文為基礎,充分融入對現實的深層次思考,穿插上百則故事和案例,講述了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為人處世應有的基本理念和行為規范,闡述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和余力學文等思想對于現代人的作用,針對目前社會中存在的諸多道德危機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解決之道。蔡禮旭老師的《細講弟子規》以追求人生的幸福為起點,以社會現實為案例,講解如何在現實當中進行明智的選擇,如何孝敬父母,如何自理自立,修身立德,從而建立自己內心的和諧,得到幸福的人生。而以鐘茂森博士的最新演講整理而成的《細讀弟子規》,結合自身經歷逐字逐句講解落實《弟子規》中的效用,強調個人道德品行是根基,修身修心,“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提倡“人皆可以為堯舜”。

        (二)《弟子規》的當代意義

        《弟子規》是匯集了儒家思想當中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精髓提煉出來的做人行為規范,是儒家文化在生活中的具體體現。重拾中華文化,學習儒家經典,用《弟子規》中“孝悌”“謹信”“泛愛眾”的做人規范指導當今人們的生活,能夠讓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有規可循,樹立個人良好的道德品行,建立和睦的家庭關系,對構建和諧社會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近年來,《弟子規》受到廣泛追捧,很多學校用它來教育孩子,很多單位甚至是外企,將它作為員工培訓手冊,舉辦了很多大型講座論壇,成為廣為學習和交流的典范。綜合現有研究文獻、一些人的學習感悟或者親身實踐,《弟子規》的現實意義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個人成長、成功的價值。《弟子規》中將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和學文等思想融入其中,從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去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和實踐《弟子規》,不僅能夠洗滌心靈,修身立德,樹立個人崇尚孝順、仁愛、謙遜的內在品質,從行為方面,培養個人良好的人際交往規范,即如何對待父母、尊長、領導、朋友等等處世之道,成為個人立足社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獲取人生幸福觀的最佳讀本。

        第二,對當代教育的價值。良好品德的培養首先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其一,在家庭教育中,《弟子規》認為父母要教育子女盡孝悌之道,就是對青少年兒童進行感恩教育,讓受教育者感受別人對自己的愛,體驗理解別人對自己的付出,并把報答別人作為自己的一種人生信念,這應該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其二,父母要教育子女施仁愛之心,只有學會關心別人,才能處理好與周圍人的關系,才能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也才會成為一個真正幸福的人,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溫馨與和諧;其三,要培養子女誠實守信,見賢思齊,謹言向善。這些行為規范與準則對今天的青少年仍有極好的教育意義,對改正當前青少年中出現的一些不良現象大有裨益。學者張慧玲認為,《弟子規》是圣賢教育的指南,它不但適用于家庭教育,并且還適用于各階層不同年齡的人學習和效仿。很多學者一致認為當前的學校教育應遵從“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先訓,加強思想道德、行為規范的教育。《淺談與大學生德育教育》中指出,當今我們在落實國家德、智、體、美、勞的教育方針時,往往以智育為先,忽視了對學生“德”的教育。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小學、中學、大學都是以分數高低論英雄,忽視了對孩子怎樣做人的教育。大學生之前的學習絕大部分是文化知識的學習,而對德(即怎樣做人、做怎樣的人)的學習比較欠缺。大學是他們走向社會的最后一站,充分利用大學階段的學習,為他們補上這一課是有必要的。《弟子規》對現代教育的啟示意義是要在學校的思想教育當中加強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尊重教育。

        第三,對企業管理的價值。《弟子規》不但走進了校園,同時走進了企業。不少企業內部推行《弟子規》的學習和踐行,用《弟子規》進行現代企業文化和管理制度的探索,如廣東正業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匯通匯利公司、浙江春暉集團等都從《弟子規》中得到了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弟子規》的孝悌、忠信等教育,能夠使員工之間、員工和領導之間建立友好和睦的關系,有利于團結互助、執行和諧的企業文化;《弟子規》中的謹、信、泛愛眾、親仁、有余力學文等思想指導員工的日常行為,不但能夠培養德才兼備的員工,而且以此標準為客戶服務,處理企業外部關系,能夠提升客戶滿意度,增加企業經濟效益。北京匯通匯利公司結合現代管理學、儒學,從企業文化建設、領導倫理與社會責任、激勵管理、管理溝通與組織沖突解決、核心競爭力五方面,提出“在企業中落實家道”的觀點。認為,《弟子規》是基于對中國人人性的深入理解,構建的基于中國人心理行為的管理模式、工具和方法,這對中國企業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弟子規》的現代意義在于它有助于治國安邦、興家旺興,彌補西方管理理論制度化、模式化的不足之處,并將較為抽象的中國儒商管理理論具體化。

        第四,《弟子規》對于建構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古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弟子規》包含了為人子弟在家、在外、待人、處事應遵循的一切道德規范,通過學習和踐行《弟子規》,實現個人幸福、家庭和睦、兄友弟恭、朋誼友信,人人都秉承“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弟子規)的思想,人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那么和諧社會就在眼前。劉碧珠認為德治的效用在于動員人的道德情感,使人成為有道德的人,使社會成為友愛和諧的社會。人和、家和、國和是國家興旺的前提與基礎。所以,法治在于安邦,德治則在于興邦。《弟子規》從人本管理入手,即自我管理,通過主體人的自我認識、自我判斷、自我選擇和自我努力來實現對自身的身體、心靈、精神、情感、智慧水平的改善,最大程度地克服個人私欲,追求更高層次的社會價值,《弟子規》教育是治國安邦之根本。

        第五,對研究當代人際交往規范有重要的啟示。在現有關于落實《弟子規》行為規范的資料中,有各地方政府部門主辦的中國傳統文化匯報團在全國巡回演講五十多場的光盤和聲屏之友,如《家和萬事興》《家庭百科》《道德的力量》等書刊,即實踐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撰寫或者講述的學習《弟子規》后自身改變及家庭和諧的心得,很多事例催人淚下,很多故事令人反省。這些實踐的案例對于研究當代人際交往規范有重要的啟示。

        二、人際交往研究

        (一)人際交往的界定

        現代漢語詞典詞條“人際”釋為“人與人之間”,詞條“交往”釋為“互相來往”。人們普遍認為“人際交往”屬于心理學范疇,注重交往的心理狀態和建立的心理聯系。

        鄧卓明認為,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接觸,從而在心理和行為上發生相互影響的過程,包括動態和靜態的兩種含義。動態的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物質和非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即通常意義上的人際交往;靜態的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動態的相互作用建立起來的情感聯系,即人際關系。

        從社會學角度看,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馬克思認為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社會交往。薛振田認為,“人際交往是人們運用一定的工具傳遞信息,交流思想,以求達到某種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社會活動,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從組織行為學角度看,吳遠認為,“人際交往就是交往主體在一定的情境和條件下,通過某些交往行為,作用于交往對象,從而達到人際交往的效果。其中包含了人際交往的五個要素:交往主體、交往條件、交往情境、交往行為和交往對象。”

        綜合以往研究者對人際交往的界定,人際交往是一種社會性活動;是一種信息溝通方式;是一種滿足心理需要的過程;是人的一種外在行為表現。

        (二)現代人際交往規范

        21世紀是信息化全球化的社會。社會的特點是不僅變化速度快,而且呈現市場化、服務的專業化,社會的巨大變革對現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均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作為現代人,行為交往方式應如何適應這種變化,也就是說,人際交往是否有規可循,有范可依?在學界此答案是肯定的。張向東博士認為,“全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都有適合于自己特點的規范和禮俗,沿襲多年,經久不衰。隨著現代化信息社會的到來,人際交往日趨頻繁,它已不限于本民族和社區之內,在空間和地域上有極大超越。我們迫切要求建立世界通用人際交往規范,以促進世界各族人民之間的理解和友好往來。”張向東博士結合中國傳統禮儀,總結出人際交往的基本規范有以下四點:1.熱情、禮貌;2.誠實、信用,即中國古代倫理道德規范中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中的信;3.尊重和理性;4.利他和團結,它們既決定著交往的動機,也直接影響其結局。而賈士祥認為,人際交往的行為規范是溫、良、恭、儉、讓。溫,即和厚,指為人性情溫和而敦厚;良,易直也,指要做一個和易、正直的人;恭,莊靜也,即莊重而不輕浮,敬重而不傲慢;儉,節制也,意為約束、限制、節制,指在人際交往中,能夠對自己的情緒、感情和欲望加以約束,限制和節制,而不是事事以我為中心,為所欲為,傲慢無度。劉桂鳳認為:正確、規范的人際交往就應該奉行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道德,大力倡導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大力倡導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正、服務群眾、貢獻社會的職業道德,大力倡導文明禮貌、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的社會公德。《論墨子倫理思想的人際交往原則》一文講述了墨子以“兼愛”“非攻”為核心的人際交往原則:一是平等相愛原則;二是互利互惠原則;三是寬容大量原則;四是守信重諾原則。周向軍在《人際關系學》一書中將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歸納為十一條,一是擇善原則,二是調衡原則,三是積極原則,四是真誠原則,五是理解原則,六是守信原則,七為人道原則,八是平等原則,九是互利原則,十是相容原則,十一是文明原則。

        此外,很多講述人際交往藝術、技巧的文章和書籍里也涉及一些現代人際交往規范,比如在熊宗誼的《與人共舞》中講求愛是相處的藝術。凡事有度;《卡耐基處世的藝術》中所講真誠、尊重、贊美、愛等其實也都涉及現代人際交往的一些基本規范。但這些資料書籍中所講僅在技巧層面,并沒有形成規范的層面。

        三、《弟子規》為現代人際交往規范提供借鑒

        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筆者發現如下一些問題:

        其一,近幾年,雖然社會上掀起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弟子規》的熱潮,人們日漸認識到《弟子規》的現實意義和價值,但是對《弟子規》的研究文獻當中,感性的文章比較多,如學習感言、社會觀察隨筆、采訪文章等,學理性的研究寥寥可數,所以《弟子規》有哪些現實意義和價值,如何發揚和運用《弟子規》中的精髓有待學術界做更深層次的研究討論。

        其次,關于人際交往規范的文獻,雖然古代早有學者論述,然而在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進入科技迅猛發展的變革時代,對于當代人際交往規范的研究文獻不僅比較少,而且闡述比較籠統和零散,沒有具體說明人在所處的五倫關系中,每一個角色應如何扮演,其行為依據什么規范才能承擔起該角色的職責;更沒有詳細敘述人在扮演不同角色時,應如何交流與溝通,即雙方交往時遵守什么規則可使雙方的關系更和諧、更融洽。這些問題不僅關系著人自身的和諧、家庭的和諧,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

        總之,人際交往實質上是一種人際傳播與溝通的過程,簡言之是人們運用語言符號系統或者非語言系統進行接觸、表達、溝通、交流、情感抒發,從而建立相應人際關系的過程。如果從傳播學的角度探討人際交往的規范,并以《弟子規》中描述的為人子在家、在外、待人、處事所遵循的行為規范為例,進一步探索現代人際友好交往的法則,不僅有利于傳承我國傳統的優秀文化,而且對推進文化創新,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毓秀(著),賈存仁(修訂).《訓蒙文》改名為《弟子規》[M].清朝.

        [2]張慧玲.《弟子規》對現代家庭教育的價值和意義[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5月,第36卷,第3期.

        [3]黨瑞清,趙曉明.淺談《弟子規》與大學生德育教育[J].文學教育,2010.11.

        [4]吳珊珊.《弟子規》的道德教育思想初探[J].人文論壇.

        [5]王承進.從《弟子規》看企業道德管理[J].HR經理人,2009.07.

        [6]劉碧珠.從匯通匯利公司的實踐看《弟子規》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9.

        [7]鄧卓明.涌浪中的理性審視[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年版.

        [8]薛振田.管理心理學原理與應用[M].山東: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5.

        [9]吳遠.組織行為學[M].河海大學出版社,2004.

        [10]桑偉林.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研究(山東大學碩士論文)[J].2010年3月.

        [11]張向東.人際交往基本規范[J].

        [12]賈士祥.人際交往的行為規范――溫、良、恭、儉、讓[J].學理論.

        [13]劉桂鳳.要重視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道德規范教育[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2002年11月,第24卷,第4期.

        [14]鐘小紅.論墨子倫理思想的人際交往原則[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年1月,第28卷,第1期.

        [15]周向軍.人際關系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16]錢文忠.錢文忠解讀《弟子規》[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年8月.

        [17]石家莊市商業聯合會.家和萬事興-道德特刊[J].聲屏之友報社,2010年4月.

        [18]河北日報報業集團.家庭百科報-幸福特刊[J].2010年8月,總第501期.

        [19]莫勁奔.《弟子規》的當代意義[J].讀書,2009年第8期.

        [20]杜維超,蔡志良.《弟子規》的兒童人際交往品質培養思想及其啟示[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10月,第12卷,第10期.

        [21]黃曉華.《弟子規》《三字經》不能丟[J].海南日報,2009年3月.

        [22]楊萬霖.《弟子規》:一般很重要,一般很糟糕[J].黑龍江史志,2010年8月,總第225期.

        [23]鄭秀芬.《弟子規》中的儒家文化傳統及現代價值[J].新聞愛好者,2010.7(下半月刊).

        [24]李靖.“釋商”胡小林:生意場上,何必焦慮?[J].中外管理,2009年9月.

        [25]王蒙.從熱讀《弟子規》說起[J].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1月12日,第001版.

        [26]趙紅衛.論《弟子規》的德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管理觀察,2008年11月.

        [27]畢琳,任欣.儒家思想對人際傳播活動的規范[J].青年記者,2010年12月中.

        [28]劉集賢.行有余力 則以學文[J].新聞導刊,2006年4月.

        [29]王維坡.一本《弟子規》引領德育路――西烏旗信用聯社企業文化側記[J].錫林郭勒日報,2010年,7月14日:第004版.

        [30]梅巖.人際交往的社會學構建[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31]李寧.現代人際交往與和諧社會構建[J].寧夏大學學報,2007年7月,第29卷,第4期.

        [32]金正昆.人際交往中的溝通技巧[J].刊授黨校,2006年9月.

        [33]羅素.和諧社會建設背景下的大學生人際交往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5月.

        [34]王長飛 大學生人格特質與人際交往能力的關系[J].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10月.

        [35]卓成霞.當代大學生人際溝通的有效性問題研究[J].蘭州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4月.

        [36]陳慧.人性修養與人際交往――《菜根譚》對現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現實意義[J].社會科學集刊,2009年第4期.

        [37]李炳海.本能•規范•原則――人際交往話層次[J].現代交際:P25.

        [38]王義堂.友善――人際交往的道德規范[J].人民日報,2001年12月10日:第004版.

        第3篇:人際交往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關系;溝通問題;交往原則;改善對策

        當代在校的大學生基本上是在90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會、學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存在明顯的人際交往困難,從而引發一系列的不良校園問題,偶爾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

        一、 大學生人際關系溝通中存在的問題

        (1)自我為中心傾向。當代大學生多是“90后”的獨生子女居多,從小受到過多的呵護甚至溺愛,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在人際交往中,習慣于從自己的立場、觀點出發,很少顧及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有時會不顧場合,不考慮別人的情緒,自己高興時,就高談闊論,手舞足蹈,眉飛色舞;不高興時,就郁郁寡歡,誰都不理,或者是亂發脾氣,不尊重他人,漠視他人的處境和利益。

        (2)自我封閉傾向。有些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自我封閉傾向,主要表現如下:

        恐懼:在進行人際關系交往時出現的一種帶有恐懼色彩的情感反應。一般主要表現為:害怕見生人;在有異性在場的情況下,可能會顯得緊張、焦慮,主要表現為出汗、臉紅、說話結巴等。

        嫉妒:在交往中,發現自己在才能、地位、名譽或境遇等方面不如他人而產生的一種憤怒、怨恨、羞愧等的復雜情感。正如培根所言:“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地里,悄悄地去毀掉人間的好東西”。在生活中,因嫉妒引起的人際關系緊張、疏離的可謂是不勝枚舉。

        自卑:常見的變現是悲觀、孤僻、憂郁自我封閉,在社交場合,表現拘謹、不敢拋頭露面,害怕當眾出丑,是過低評價自己而造成的消極體驗。產生自卑感原因很多,主要有自我貧家過多,人際交往經驗少,缺少特長,耐挫性差,生理、生活條件相對不足等。有些學生喜歡用自傲來掩飾自卑的心理,喜歡與人爭論,具有較強的攻擊性,導致關系緊張。

        情緒自控能力弱:當一個人不順心時,很容易產生憤怒之情,并有一種強烈的沖動要發泄出來,自控能力也隨之下降。有人比喻這種發泄憤怒的方式好像是仙人掌碰人,在刺傷別人的同時,也傷及自己。

        怯懦:在生活中常以“老好人”的面目出現。怯懦者害怕給人留下不好印象,好面子,習慣于遷就、忍讓,甚至忍氣吞聲、唯唯諾諾。但實際上這種個性往往給個人交往帶來諸多不利。

        (3)社會功利化傾向。在交往過程中,大家都有這樣那樣的目的、想法, 想通過交往得到提高。“有用即交往”、“有求即結識”、“互相利用”等功利意識增強。但是,在交往中過多的考慮個人愿望或利益,就會很容易的被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錯誤思想腐蝕,使個人交往帶上濃厚的功利色彩。

        (4)虛擬化社交傾向。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虛擬世界開始成為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家園。網絡像把雙刃劍,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更給我們大學生帶來了許多的隱患。其中網戀,非法網站,網絡游戲就像裹著糖果的炮彈射向我們。

        現如今,如果一個大學生不會上網、沒有QQ號碼,那是不可思議的。而有些人由于過分沉溺于虛擬的世界,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就會采取“寧信機,不信人”的態度,沉溺于“虛擬時空”,不愿直面現實生活。

        二、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

        大學生有著獨特的人際交往的原因和方式,如同其他事物一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學生活,需要交往,需要溝通。那么如何打開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局面,使其在人際交往中不四處碰壁,應該掌握以下原則:

        第一,平等尊重原則。尊重彼此是友誼的基礎,是兩心相通的橋梁。交往中,雙方在人格上和主體資格上都是平等的,古人云“欲人之愛已也,必先愛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第二, 真誠寬容原則。古人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真誠寬容是大學生交往的根本,是建立友誼的基礎。朋友之間,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要謙讓大度、克制忍讓,不計較對方的態度、不計較對方的言辭,并勇于承擔自己的行為責任。

        第三, 互補互助原則。它是指人們在交往中互相幫助、互相滿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大學生要勇于吸收他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三、 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溝通的措施

        1、克服交往中的認知障礙。研究表明,對交往對象和交往關系的看法和態度直接影響該關系發展的性質和趨向。大學生人際關系交往中經常出現認知的偏差和障礙。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暈輪效應、刻板印象投射效應和角色固著。

        2、克服交往中的情緒障礙。人際交往過程中,消極的情緒,如憤怒、恐懼、嫉妒,會影響人際交往的正常進行。大學生要學會在生活中對付這些不良情緒,選擇健康而有效的方式來化解和有分寸的表達,面對社交恐懼不逃避,努力正視它,增加自信,調整自我價值的確認方式。

        3、克服交往中的人格缺陷。應樹立自信心,主動與他人交往,面對朋友,要敞開心扉,面對現實,悅內自己,以己之長比他人之短。可以用延遲發克服沖動的習慣,有意識地去挖掘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真誠熱情待人,熱愛生活,培養興趣,改變對世界的消極看法,提高交往中的質量。

        4、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技巧。加強交往技能和能力,學習和掌握人際交往的藝術。首先,運用積極暗示來減少或消除不良的自我意象。比如經常在心理默默對自己說:“我是受歡迎的人!”。除語言暗示外,還可以運用形象暗示。其次,主動而熱情地待人。心理學家發現,“熱情”是最能打動人的,要從心里對他人感興趣,真心喜歡他人。要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學習愉快的面對生活,可以從行動入手,讓自己高興的去做事,以微笑待人。再次,社交談話的技巧。雙方交流時注意傾聽對方的訴說,鼓勵他人談論他們自己、他們的成就、他們的感受,是贏得友誼的有力品質。真正可以深入交流下去的,必然是雙向的,敢于自信地袒露關于自己的信息,一般而言,人們總喜歡那些經歷和看法與自己相似的人,贊成自己的人實際上是在肯定我們的價值和自信。最后,批評的藝術。批評要注意場合,要想奏效,盡量減少對方的防衛心理,盡量在只有談論者兩人在場的情況下進行。批評應對事不對人,應針對現在,不要總糾纏老賬。

        總之,大學生的人際關系關系他們的一生成敗、甘苦,不能不重視它。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局限,不斷的完善自己,坦然的走向他人,自信的與他人交往。

        [參考文獻]

        [1]蔣建榮詹啟生《大學生生涯規劃導論》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

        [2]汪漢榮龍健飛王緒朗《淺談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影響因素及其消除對策》經濟師2005年02期。

        第4篇:人際交往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人際交往;心理障礙;成因;排除

        一、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的表現及成因

        (一)認識引起的交往障礙

        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年齡一般在18歲到23歲之間,正處于生理發展的成熟期和心理發展的過渡期。從心理上講,大學生正處于走向成熟又未真正成熟的過渡階段,在心理發展上表現出許多過渡狀態的矛盾性,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迅速增強但發展不成熟;看問題易帶主觀性、表面性、片面性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首因效應。是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并占據著主導地位的效應。首因效應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它是指當人們第一次與某物或某人相接觸時會留下深刻印象,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后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按照交往規律,第一次交往會給人留下深刻影響,尤其交往時間不長,更注重外表、表情、口才,這是人的素質很少一部分,但由于大學生認識問題片面化,從表面的東西推論其他。

        2.刻板效應。刻板效應,又稱定型效應,是指人們用刻印在自己頭腦中的關于某人、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為判斷和評價人依據的心理現象。比如有些大學生都會認為北方人豪爽、大方,南方人委婉、小氣,某同學來自某地方,就有某地方的特征,來自南方的同學就都小氣;這種先入為主的思維常常阻礙了大學生的正常人際交往。

        (二)情緒引起的交往障礙

        心理上的不成熟使其不能全面了解一個人的整體面貌,往往出現以偏概全,甚至在人際交往中情緒化。情感的喜怒哀樂、某種情感心理決定了彼此今后的交往,而大學生所處的特殊年齡階段,情緒情感日益豐富但波動性較大,在大學生人際交往常會出現忽冷忽熱,影響到正常的人際交往。

        情感障礙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嫉妒。這是指在意識到自己對某人、某物品的占有或占有意識受到現實的或潛在的威脅時產生的一種心理體驗。在大學生身上主要表現為大學生通過高考考上大學,尤其上名牌大學,這類學生在原來的高中非常優秀,自我優越感強,但一旦到了大學里,發現很多比自己優秀的同學,如果能坦然面對,積極地競爭及合作;如果心理不平衡,害怕別人超過,不能正確地面對競爭,采取不正當地方式競爭,必然造成不好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人際交往困難。

        2.恐懼。恐懼是指對常人不怕的事物感到恐懼,或者恐懼體驗的強度和持續時間遠遠超出常人的反應范圍。大多數大學生第一次離開家及父母,對外面的世界即好奇又恐懼,尤其到了大學的陌生環境,對待同學又想信任又不敢信任,即想跟同學交往又不知如何交往,導致其處于焦慮狀態,長期下去,會帶來人際交往的障礙。如:在人際關系上表現出害怕得罪人,與他人交往小心翼翼,甚至害怕自己一句話、一個眼神會引起他人的不滿,常常患得患失,

        二、在人際交往中心理障礙的排除

        一個人在人際交往中,認知、情緒、人格是統一的整體,認知決定了情感、人格,在人際交往中,首先糾正錯誤的認知,才能表現良好的情緒及人格,同時注意人際交往的方法技巧,遵循尊重原、真誠原則、寬容原則、自信原則,才能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一)大學生良好人際關系克服社會認知、情感、人格引起的誤區

        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常常為一句話影響人際關系的和諧,例如:某同學對另一同學說“你真好啊!”,不同同學不同的認識,會在人際關際中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有的同學會認為在夸我,表現出高興;有的同學會認為在諷刺我,表現出敵意;有的同學會認為在安慰我,表現出傷心。大學生首先解決認知的問題。可以運用艾利斯的ABC理論,又叫合理情緒療法,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事件所引起的,而是由經歷這一事件的主體對此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的。A是誘發事件,B是對此事的認知,C是心理行為結果。從此分析可以看出在人際關系有良好的關系,關鍵在于B即認知的修正,主要同不合理的認知的辯論,依照不合理的認知,進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謬論,從而使自我認知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類似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辯證法,即所謂“產婆術”的辯論技術。大學生常會出現的不合理認知有糟糕可怕化、不能忍受、包羅一切或過度概括、貶低自我價值。從不合理認知導出謬論。

        (二)大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需要掌握實踐技巧

        大學生人際關系在實踐中常常因為缺乏技巧,常會出現好心讓人誤會或想跟某人交往卻不知如何開始,甚至有的大學生選擇不交往,獨來獨往。人際交往需要一些交往技巧。善于換位思考。大學生常常把同情心和同理心混淆,同情心,完全同意對方的觀點及感受;同理心理解對方的觀點、感受并作出反饋,但不一定贊同對方的觀點和行為。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一樣,成長經歷各異,沒有兩個同學能完全相同的觀點及感受,大學生更應同理心的心態,理解對方的觀點、感受并作出反饋,但不一定同意對方的觀點和行為,在行為上換位思考,分辨對方的內心感受,將此辯識反饋對方,能積極反應。

        以上基本原則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順利進行具有指導意義。總之,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不僅僅在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基本理論,更為重要在實踐中本著真誠的原則摸索適合自己的交往技巧。

        參考文獻:

        [1] 鈔秋玲,王剛.主編大學生成功心理導航[M].陜西: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

        [2] 李靜.青年必備能力培養全書[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

        第5篇:人際交往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 網絡 大學生 人際交往

        一、引言

        交往,是指兩個以上的人為了交流有關認識性與情緒評價性的信息而相互作用的過程。簡言之,人際交往就是在社會生活活動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意見溝通,信息情報交流與相互作用的過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17-23歲之間,正處于青年期的初、中期,這正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形成與穩定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大學生渴望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發展時期。

        現在網絡正在日益深入大學生的生活,這個由鼠標、鍵盤和導線連成的網絡世界成為大學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與他人交流的重要渠道,它使大學生豐富了生活、開闊了視野,為其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提供了一片土壤。網絡人際關系成為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正確認識與使用互聯網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分析互聯網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

        二、網絡影響著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對象

        大學生上網已經相當普遍,網上交流就是大學生上網的一個重要目的。大學生于網絡上的人際交往,由于網絡的超時空特性,便形成了跨時間越地域的交流。這樣的交流,沒有地域和時間的限制,甚至沒有國界,因此網絡大大豐富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對象。另一方面,我們應該看到能使用網絡交流的人大致是這么一些群體:一是中小學生,這些剛剛接觸電腦的青少年對網絡世界充滿了好奇與幻想,沒有太多的電腦或者網絡知識和人生閱歷,大學生們會覺得中小學生在網絡上瞎胡鬧是那么幼稚可笑,所以很少與中小學生在網絡上交流。二是大學生本身,他們具備一定的電腦與網絡知識,對網絡的各種功能好處有充分的體會。一項調查表明,當遇到有趣的事或煩悶、苦惱的事首先告訴的人是同伴的大學生高達76.6%,據有關調查,大學生本身就是其網絡交流的最主要對象。三是在崗的中青年,他們在工作余暇也會經常在網絡上逗留消遣。這類人有著豐富的工作和生活經驗深深吸引著大學生的注意力。可惜的是,工作之后的人通常會覺得在校大學生也是那么天真幼稚,故不把大學生放在交流的主要人群中。四是待業的青年,這些人部分已經有一定的電腦知識,能領會網絡的一些功能,且其生活經歷也會讓大學生覺得好奇,而待業青年在網絡交流中或消磨時光,或另有各種目的,倒不是很介意對方是幼稚還是成熟,或者還可以感動一下大學生的純潔。因此這類人也會是大學生網絡交往的重要對象。

        網絡交流的這些群體,決定了大學生人際交往偏向于這么一些類型:必須是經常使用網絡的青少年和中青年,有一定的電腦和網絡知識,有一定的社會經歷和共同語言。大學生太注重與同學等同齡青年之間的橫向交往,就很容易忽視與教師、家長之間的縱向交往,他們與長輩之間的交流很少,從而形成一道無形的“代溝”。網絡交往在進一步縮小大學生橫向交往的同時,也進一步深化了這種代溝。因為從大學生的交往范圍上看,他們在網上的交往大多只限于一個小范圍的同輩之間的交往,而與成人之間的社會互動相對很少,代際之間的學習、互動明顯不足。所以網絡人際交往不僅減少了大學生與同齡人之間的橫向交往,也削弱了大學生與教師、家長之間的縱向交往,使得原本微弱的縱向交往更加陷入一種困境,久而久之,將不利于我們這個社會的進步。

        三、網絡改變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方式

        大學生相互交往的方式,隨著他們社會交往內容的擴展、范圍的拓寬,從單一向多樣化發展。交往形式多樣,除了書面語言,口頭語言形式,還注重非語言交往形式,例如運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姿態、聲調、禮物、衣飾等來交流思想情感。但當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中間環節多了網絡成分,這一切就開始發生了變化。網絡給的只能是在顯示器上顯示的書面語言,沒有非言語的參與,這使得大學生通過網絡來排解心情和進行交往成為“隔靴搔癢”,并不能治本。大學生只是在這樣一種虛擬的環境中,體驗著一種虛擬的情感,使自己沉醉于一種虛擬的滿足中,以屏幕為界來回避直接面對矛盾。然而網絡畢竟是網絡,它是虛擬的現實,就像人不可能像槍戰電影里面那樣幸運,在現實中有時候沒有選擇的余地。網絡可以給你許多選擇,而且不用付出大的代價,然而到處充滿人個性的釋放,也許和現實中的他們一點都不一樣,所以很少有真正的感情交流,只不過是過眼煙云,頃刻即逝。

        四、網絡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并非七拼八湊的,而是依據一定的指導思想,并在一定原則支配下進行的。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是:一是平等尊重原則,二是互利互惠原則,三是信用原則等。但是在以計算機為終端的網絡中,由于匿名性而隱去了身份,許多現實社會中的規范、規則、道德在虛擬的世界中凍結,這樣就給自我控制能力尚且不足的大學生提供了恣意表現自我、放縱自我情感的平臺。據相關調查,42%的大學生并不認為網上撒謊是不道德的,53%的大學生基本同意偶爾在網上說粗話沒有什么大不了,26%的大學生基本同意在網上做什么都可以無所顧忌。大學生使用網絡進行人際交往,這些交往的原則就往往容易被淡忘掉。

        1.網上交流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顯得平等而欠尊重

        大學生在網絡上的交流,平等是存在的,而且非常重要,因為大學生在網上公開、坦白地發表觀點意見,當然會要求平等對話。至于尊重與否就難說了,你不知道我是誰,我喜歡尊重你,或者我高興我心情好的時候尊重一下你,有什么所謂?而我想冒犯你,我不想尊重你,或者我怎么知道你是誰,你值得不值得我的尊重都難說,因為在網絡上交流的雙方,誰也不知道對方是誰,你有你說話的權利,同樣的,我愛說什么愛怎么說,誰也管不著。我們經常可以在聊天室里看到互相漫罵的現象,而且是越罵越起勁,好像這樣能使彼此越高興,這樣談何尊重?

        2.網絡對交往中的互利互惠原則的影響

        大學生網上交流大多都是抱著一定的目的的,或簡單的傾訴,或有問題求助,或就只是為了消磨無聊的時光。網上交流多半可以讓他們獲得一定的滿足感。只要你說,就會有人聽,傾訴終于不愁是唱獨角戲了,讓人心理得到慰藉;有問題求助的,也會有網友提供建議的,當然到底這些建議合理否,那有待你用實踐去證明,也是可以拭目以待的;消磨時光就更好辦了,因為有許多大學生和你一樣,也想找個人來隨便說說,找點有趣的話題,共同度過這個百無聊賴的時刻。就這么看來,大學生網上交流還真是互利互惠原則的,只不過到底這利有多少,這惠有多少,是要好好思量的。比如有人聽你傾訴,你會想到這個人到底有沒有用心在聽我說話,或者聽半天一點反應都沒有,這樣你會領悟到唱獨角戲的悲涼;有許多人給你建議,那得自己首先判斷篩選一番,這無疑使面對難題的人再加一道難題;消磨時光是最容易不過了,互相順便說說,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原來可能覺得這兩個小時難熬,結果聊聊,一天也就這樣過了,多簡單,不知不覺又過了一天,生命中又少了一天!

        3.網絡大大降低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信用度

        據有關調查,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居然有42%的大學生并不認為網上撒謊是不道德的,這說明差不多半數的大學在網上交流都覺得撒謊很正常。許多大學生認為在網絡上交流不必要那么認真,因為你也不知道對方是誰,并認為對方也經常是造假的。網絡上的“美眉”就常常是現實中的“恐龍”。甚至有人利用網絡交流欺騙大學生的感情和財產,比如上面說到的待業青年,這部分人當中就有經常在網絡上伺機行騙大學生的,這些不法青年利用大學生的純真和同情心,欺騙他們的錢財。據報道有一個女大學生上網聊上了一些社會上的網友,她覺得這些人可以和她推心置腹,后來當這些人中有人出現了“困難”,急需錢的時候,這女孩毫不猶豫就把她家里幫她準備的學費借給了人家,結果錢借了出去,她那群“好友”就相繼失蹤了,銷聲匿跡了!她一年的學費就這樣煙消云散了!可憐的她家境也貧寒,一下子更困頓了,這對她來說是多么大的打擊和災難啊!諸如此類事情,在網絡上已經是屢見不鮮了,在網絡上的人際交流信用度是十分令人遺憾的。

        可見,網絡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平等不夠尊重,互利互惠要打折,信用度更是令人寒心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在網絡面前顯得那么的蒼白無力,以至于讓人懷疑其存在的必要了。

        五、結語

        網絡以其高速性、自由性、時尚性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科研帶來利益的同時,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也給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大學生要正確認識網絡的虛擬性,保持良好的、健康的心態,認真考慮日常的人際交往與網絡之間的關系,不要過分依賴網絡,而忽視身邊存在的現實,否則網絡就會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變得越來越狹窄,越來越不可靠,久而久之,就將會是我們社會健康、和諧發展的一道新難題。

        參考文獻:

        [1]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夏俊.大學生網絡交往問題及教育導向策略研究.西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12.

        第6篇:人際交往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 職場 障礙

        人際交往以及交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不僅直接影響大學生職場的學習、生活,而且也直接影響心理健康。因為人類的適應,最主要的就是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障礙主要是由人際關系失調而引發的。良好的人際關系使人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得到支持與理解,給人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促進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際關系使人感到壓抑和緊張,承受孤獨與寂寞,身心健康就會受到損害。大學生初入職場,他們普遍有學歷、有技術、有活力、有想法,但是往往無法處理好自己工作生活圈子里的人際關系,有時候他們的優點反而成為了他們工作上的絆腳石,不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的位置,產生了自負的心理狀態,成為職場中的影響成長的障礙。

        一、自負的定義及表現

        自負就是自己過高地估計自己。人的自我意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自我認知,自我意志,自我情感體驗。一個人評價自己,要靠自我認知,有的人過高地評價自己,就表現為自負;自負往往以語言、行動等方式表現出來。

        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往往有以下幾種自負的表現:

        1、自尊心和好勝心過強。大學生在同齡的社會青年中,一般說來,智力水平高,知識更豐富,好學上進,有理想,有追求,所以自尊心和好勝心非常強烈。一些大學生由于自尊和好勝,力求做生活的強者,喜歡受到他人的羨慕、稱贊和青睞,哪怕是被他人妒忌也感到是一種榮耀,生怕被人瞧不起。過于自尊和好勝就容易轉化為虛榮心,自我欣賞,喜歡炫耀自己的才干,看不起別人,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而忽視了自己的缺點。他們會過分高估“現實自我”,將虛假的“理想自我”替代了“現實自我”的位置,過分悅納自我。這樣的人給人的感覺往往就是太過自我感覺良好,太自負了。

        2、片面的自我認識。自負者縮小自己的短處,夸大自己的長處。自負者也同樣缺乏自知之明,同時又把自己的長處看得十分突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高,對別人的能力評價過低,自然產生自負心理。當一個人只看到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時,往往就會產生自負的個性。這種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就認為自己了不起,成功時完全歸于自己的主觀努力,失敗時則完全歸咎于客觀條件的不合作,過分的自戀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舉手投足都看得與眾不同。

        3、很少關心別人,與他人關系疏遠。自視過高,認為自己非常了不起,別人都不行。自負的人常會感覺他人都不如自己,自負表面上近似于自信,但是與自信又有著本質的區別。自負表現出來的是傲氣輕狂、居高臨下、自夸自大等不良品行。自負實際是一種無知的表現,主要表現為沒有自知之明。這種人時時事事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不顧及別人,不求于人時,對人沒有絲毫的熱情,似乎人人都應為他服務,結果落得個門庭冷落。自負的主要特點在于過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自負的人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強調自己的感受而忽視他人。與同伴相處,高興時海闊天空,不高興時大發脾氣;與熟識的人相處,常過高的估計彼此的親密程度。

        二、走出自負的誤區,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應遵循四條原則

        人不能沒有自負。尤其對青年大學生來說,在適當的范圍內,自負可以激發他們的斗志,樹立必勝的信心,堅定戰勝困難的信念,使他們能勇往直前。但是,自負又必須建立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脫離實際的自負不但不能幫助人們成就事業,反而影響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嚴重的還會影響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消除自負心理進行積極人際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建議遵循以下原則:

        1、真誠原則。以誠待人是人際交往得以延續和深化的保證。在交往中,只有彼此抱著心誠意善的動機和態度,才能相互理解、接納、信任、感情上引起共鳴,使交往關系鞏固和發展。

        2、尊重原則。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兩個方面。自尊就是在各種場合自重自愛,維護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就是重視他人的人格、習慣與價值,承認人際交往中交往雙方的平等地位。盡管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人與人在氣質、性格、能力、知識等方面存在差異,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應與他人平等相處,以誠相待,堅守尊重原則,不損害他人利益,避免人際沖突。

        3、寬容原則。寬容表現在對非原則問題不斤斤計較,能夠以德報怨。在人際交往中,由于經歷、文化、修養等個別差異存在,因誤會、不理解而產生矛盾不可避免。這就要求遵循寬容原則,寬以待人,。寬容有助于擴大交往空間,也有助于消除人際間的緊張和矛盾。

        4、互利原則。互利使之交往雙方在滿足對方需要的同時,又得到對方的報答,雙方的交往關系就能繼續發展。如果一方只索取不給與,交往就會中斷。互利性越高,交往雙方關系就穩定、密切;互利性越低,交往的雙方關系就疏遠。人際間的互利包括物質和精神。人際交往的互利原則主要指心理上的互利。如思想上溝通交流,既滿足了雙方各自的友誼需要,又促進了相互間關系的發展。

        心理健康的人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是樂于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聯系,又有知心朋友,交往中始終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觀評價他人,寬以待人,樂于助人;交往中積極肯定的態度多于消極否定的態度。

        三、初入職場的大學生應有意識地學習交往的方法與技能

        在現代社會,人際交往能力是人才的重要素質,是衡量一個人能否有效適應社會的標志。一個人想要在職場中有所作為,就應該培養自己的這方面的能力。大學生由于涉世不深、經驗不足,對人際交往的認識不夠,難免在交往中出現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大學生有意識地學習交往的方法與技能。同時,有不少學生有良好的交往愿望,想與人交往但不知如何交往,有時事與愿違。這是沒有掌握通往成功交往之路的橋梁。交往不僅是科學,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了解一定的規律,交往也是一門藝術,掌握得當有助于消除導致交往障礙的不利因素,改善人際關系增加人際吸引力。

        首先,大學生就要培養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質。要保證人與人之間進行正常的溝通與互助,除了交往情境的因素外,更需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品質。良好的交往心理品質是大學生提高交往藝術,取得較好交往效果的前提。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質包括真誠、熱情、自信、謙虛、謹慎、寬容、助人、理解。熱情給人以溫暖,促進人相知,增加人際吸引力;自信能使交往主動積極,表現從容不迫,落落大方;謙虛使人常常看到自己的不足與他人的長處,從而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謹慎不是拘謹,而是有選擇的交往;寬容使之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尊重他人的存在方式;助人就是給朋友提供幫助、支持;理解是人際交往的基礎,交往的雙方能把自己置身于對方的位置去認識、體驗和思考時,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將心比心,就會理解別人的感情和行為,從而改善待人的態度。具有了這些良好的心理品質,能增加人際間的吸引力。

        第7篇:人際交往的原則范文

        Abstract: How to know and deals with the issue which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 human communication exists to have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correctly. Portrays own image, by the positive manner and the behavior treatment human communication, establishes the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maintains and enhanc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o associate and to communicate ability, forms one kind of stick together, the full of vigor and vitality human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will be advantageous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 forms with the development health personality trait, i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self-development in-depth need.

        關鍵詞:人際關系 因素 策略

        key word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actor strategy

        人際交往是我們每個人最基本的需要,是構成人類活動、形成人際關系的基礎。人際關系以交往為手段,是人際交往的表現結果。人際交往能使我們在社會活動中,互相接觸、互通信息、交流情感、溝通思想,從而增進友誼、和諧合作,達到在相互進行精神慰藉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增強社會群體的聚合力。

        一、人際關系對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意義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人際關系學家戴爾?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專業技術,而85%要靠人際關系和他的待人處事能力。”此話道出了人際交往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對當前正處于身心全面發展關鍵時期的大學生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1、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身心健康的需要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一個人心理正常發展、個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條件之一。一個人如果身處在相互關心愛護,關系密切融洽的人際關系中,一定心境輕松平穩,心情舒暢,態度樂觀,有益于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際關系,可干擾人的情緒,使人產生焦慮、不安和抑郁,繼而引發生理疾病。

        2、 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使同學間相互幫助,交流心得,暢談理想,切磋未來,對開闊視野、啟迪思維,逐步提高學生的理想層次都有著積極的作用,進而激發學生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3、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促進大學生社會化進程

        人是社會的人,社會也是人的社會。每個正常的人自出生起就生活在社會這張人際關系的大網中。大學生不少的生活經驗、社會信息的獲取需要通過交往的過程而獲得。因此,積極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大學生學到社會生活中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倫理道德規范等,使大學生形成一個成熟的社會化個體。

        4、 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促進大學生個性發展和完善

        正常的人際交往是建立個人自我價值觀和個性的重要渠道。在交往過程中,除了要“自知”外,還要“知人”。通過交往,對他人或自身的行為和后果作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逐步形成自己一套穩定、成熟、完善的個性和良好的品質。

        5、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現代人才觀的要求

        戴爾?卡耐基的“事業成功因素85%靠人際關系、交往能力”的研究結果充分說明,現代企業需要勇于敞開心扉,善于交往,富于開放性、想象力,勇于開拓的人才。如果大學生存在人際交往的障礙,缺乏交往的經驗,就難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現代社會,就不能通過人際交往獲取和占有信息,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就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所以,人際交往能力成為了現代人應具備的重要素質。

        二、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因素

        1、羞怯型

        這些學生在交往中過多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以致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阻礙人際關系發展的心理現象。因生性內向,害怕與人交往的‘氣質性羞怯’;過分注重自我的‘認識性羞怯’;曾受過挫折而喪失信心的‘挫折性羞怯’等多種復雜的原因,導致了他們在交往中表現出靦腆、動作拘謹、臉色緋紅、說話聲音低又小,預期性的焦慮、多汗等癥狀。嚴重的甚至采取回避的態度,導致性格上的變異,變得軟弱、退縮、冷漠,出現交往障礙。

        2、自卑型

        自卑是由于個體對某種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輕視自我、對自己不滿意的情緒體驗。在大學生中主要有以下五種情況:

        1) 對自身的生理條件感到不滿意,如自覺體貌不如人或存在生理缺陷;

        2) 感覺自己的社會條件不如他人,如家庭背景、生活條件等;

        3) 好勝心受到挫折,如學習上、集體活動中的失敗等;

        4) 自尊心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如因自身的種種條件而產生的“別人都瞧不起我”的自卑感;

        5) 心理認識和自身的評價的偏頗,如內心深處過高地評價他人,過低地評價自己;

        自卑情結的產生,很容易導致心情的壓抑、凄冷的情感,繼而逃避與他人交往。這種不良的人際關系,反過來又會加深自卑感,進入惡性循環。

        3、忌妒型

        忌妒是自己對于別人的能力、地位、成就、外貌等方面比自己強而產生的一種不滿、怨恨等混合性的心理體驗。這些學生不愿通過正當的競爭和努力,不愿虛心向他人學習,卻采用隨意貶低他人、對他人冷嘲熱諷、公開他人的隱私、乃至造謠中傷他人等行為,來求得心理上的病態快慰,這就會造成人際沖突和交往障礙了。

        4、多疑型

        多疑是一種消極有害的心理,是一種由主管推斷而產生的不信任的復雜情感體驗。這些學生往往心胸狹窄、過分計較個人的得失,別人的一舉一動都會讓他產生牽連性想象,無中生有地制造出某些想法,認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這樣容易破壞人際交往的良性發展。

        5、自私型

        自私心理是由不正確的價值觀念而引起的一種不良心理品質,以純功利的觀點看待人際關系,這些學生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只關心自己,不為他人的處境和利益著想;在同他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可以不擇手段,損人利己。久而久之,就會被同學周圍疏遠,給正常的人際交往設上屏障。

        6、 社交恐懼癥

        社交恐懼癥也是在大學生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學生曾經有過在交往過程中的挫折或失敗的體驗。表現為一到課堂或其他公共場合就會感到恐懼,不自覺地產生緊張、不安狀態,有強迫性的恐怖情緒,甚至拒絕與任何人發生社交關系,完全將自己孤立起來,給自己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造成極大的妨礙。

        三、大學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大學生在協調人際關系時,不僅要把握影響人際關系的相互因素,注意消除各種心理障礙,而且要自覺地運用正確的原則和方法去協調人際關系,有效地防范和解決各種人際沖突,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1、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原則

        1)平等、尊重原則

        主要是指交往的雙方人格上的平等,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自我尊嚴兩個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誼的基礎,是兩心相通的橋梁;貫徹平等原則,是人際交往成功的基礎。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尊重他人的感情;尊重不是單方面的,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2)相容的原則

        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與人之間的融洽關系,與人相處時的容納、包含、以及寬容、忍讓。主動與人交往,廣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與自己相似的人、還要交與自己性格相反的人,、互學互補、處理好競爭與相容的關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3)互酬原則

        人際交往的頻率往往會被預期中的報償所支配,故有“來而不往、非理也”之說。互酬性高,交往雙方的關系就穩定密切;互酬性低,交往雙方的關系就疏遠。人際間的互酬包括物質內容和心理內容。作為大學生來說,在還沒有能力創造物質財富的情況下,要更注重心理財富的互酬,主要表現方式就是建立互助關系,這是大學生人際關系中獲益的主要途徑。

        4)守信原則

        交往離不開信用。信用指一個人誠實、不欺、信守諾言。古人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格言。現在有“誠實為本”的原則,不要輕易許諾,一旦許諾、要設法實現,以免失信于人。同學之間,言必信、行必果,以誠相待,肝膽想照,才能換取友誼的鑰匙。

        2、培養和提升人際交往的能力

        1)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心理學家卡耐基在其著作《怎樣贏得朋友,怎樣影響別人》一書中總結出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種途徑:(1)真誠地對別人感興趣;(2)微笑;(3)多提別人的名字;(4)做一個耐心的聽者,鼓勵別人談他們自己;(5)談符合別人興趣的話題;(6)以真誠的方式讓別人感到他很重要;

        2)提高個人的外在素質

        追求美、欣賞美、塑造美是人的天性。美的外貌、風度能使人感到輕松愉快,并且在心理上構成一種精神的酬賞。所以,大學生應恰當地修飾自己的容貌,揚長避短,注意在不同場合下選擇樣式和色彩符合自己的服裝,形成自己獨特的氣質和風度。同時,大學生應注意追求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協調一致,即外秀內慧。因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外在美的作用會逐漸減弱,對他人的吸引會逐漸由外及內,從相貌、儀表轉為道德、才能。

        3)增加性格在人際吸引中的魅力

        性格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一定的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的影響下,以及在自身實踐的鍛煉中,長期塑造而成的,是對現實的態度和習慣了的行為方式比較穩定的、獨特的心理特征。良好的個性特征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吸引作用。在社會交往中,真誠、友善、熱情、開朗、幽默等個人品質能促使人們喜愛、仰慕和渴望接近。因此作為大學生在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和知識的積累過程中,努力改變自己性格中的弱點,如沉悶、孤僻、虛偽、自私、粗暴、忌妒人等,不斷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個性特征,增加性格在人際吸引中的魅力。

        4)善于換位思考

        這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很重要。要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懂得“同學間相處時應存大同,求小異”;要懂得“要得到朋友的最好辦法是使自己成為別人的朋友”;如果我們經常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去處理問題,常常這樣想“我在他的位置上,我會怎么做?”那么,一切就會變得簡單多了,你就會成為一個善于發現他人價值,懂得尊重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就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觀點和行為,不斤斤計較他人過失,在可能的范圍內幫助他人而不是指責他人的對人真誠、寬容的人,就會建立起很好的人際關系。

        5)加強交往,互幫互助,密切關系

        以幫助與互相幫助開端的人際關系,不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確立,而且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會迅速縮短,使良好的人際關系迅速建立起來;彼此交往的頻率越高,越有助于相互了解,溝通情感和密切關系。即使兩個人的人際關系比較緊張,通過交往,也有可能逐步消除猜疑、誤會。反之,即使兩人關系很好,但如果長期不交往,彼此了解減少,其關系也可能逐漸淡薄。大學生同住在一起,接觸密切,這是建立友情的良好的客觀條件,應充分利用這一條件,與朋友保持適度的接觸頻率,才使人際關系不至于淡化甚至消失。切忌“有事有人,無事無人”

        3、人際沖突的改善途徑

        在實際生活中,同學間人際沖突是難免的,如果處理得當,就事論事,往往就不會給人際關系造成太大的危害。了解沖突解決的有效步驟,可以有效控制和消除沖突,具體如下:

        1)相信一切沖突都可以理性而建設性地獲得解決;

        2)具體地描述沖突;

        3)客觀地分析沖突的原因;

        4)向別人核對自己有關沖突的觀念是否客觀;

        5)提出可能的解決沖突的方案;

        6)對提出的辦法逐一進行評價,篩選出最佳的解決途徑,最佳方案需對雙方都有益;

        7)嘗試使用選擇出的最佳方案;

        8)評估實現最佳方案的實際效應,并按照給雙方帶來最大利益和有利于良好人際關系維持的原則給予修正。

        大學生正處于一種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發展期,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們心理正常發展、保持個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大學生們要針對自己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以積極的態度和行為對待人際交往,找到適合的方法培養和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參考文獻:

        [1] 趙世鴻,《大學生心理健康修養》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2] 陳國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3] 段鑫星、趙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年3月

        第8篇:人際交往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 交際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112-01

        近年來,由于傳統教育體制的束縛,出現很多所謂的“學霸”,其中不乏高分數低智能,意志力薄弱,性格孤傲之人,只會書面上的理論知識而缺少處理人際關系和語言溝通的實際經驗。在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中,這種傳統的只強調知識傳授的教育理念,忽視了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掌握專業管理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教育應首要培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一、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現狀

        多年來,我國一直對高校學生高考分數成績過分注重,大部分高材生出現“情商低,智商高”的現象,從而嚴重忽視了大學生的能力素質、心理素質以及其他素質的培養。2015年,據我國教育局調查大學生心理素質報告顯示:善于交際的大學生占23%,不善與人交流的大學生占70%以上,無法與人溝通的、心理有明顯異常的大學生占10%左右。[1]許多大學生因為交際能力差,走進社會復雜的環境一時無法適應而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最終導致很多社會問題的發生。因此,怎樣培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值得每個教育者深思和探討。

        二、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一)人際交往能力的高低體現自身素質

        在社會或者一個集體中,都避免不了人與人的相處,這就形成了人際關系。[2]人際交往的好壞決定著自身人際關系的好壞,如果你與人交往是友好的,關系密切且和諧健康的,在人際關系中就是素質高的體現。反之,如果與人相處不和諧,與人關系疏遠、惡化,甚至不往來,這就直接體現了在人際關系中的低素質。

        (二)具備人際交往能力有助于大學生走進社會

        《2013年調查大學生就業報告》表明:社會上各個企業與用人單位所看中的是“大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更為看重與人溝通的能力、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適應工作崗位人際關系的能力。走向社會化首先就要具備人際交往能力,從而取得社會就業和基本生活的資格。人際交往使大學生了解社會的發展和需求,如果沒有合作,個體是無法掌握生活所需的知識技能的。想要取得社會的認可,就要不斷地與人交流,與人平等和諧相處,才能更好地了解社會發展趨勢,為社會增添新的構想。

        三、全面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一)堅持正確原則

        首先,大學時期的導師在引導大學生人際交往方面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和每個學生建立起友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心理產生積極正確的影響,為學生的人際交往打下心理基礎,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其次,大學生自身與人交往同時要本著平等互助原則,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應該有高低貧富之分,應該人人平等相待。做到真正的尊重他人,謙虛而不做作,不仰視,不藐視,以真誠平等的原則取得他人的信任,在這種互相鼓勵支持、互相尊重接納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發展和穩固人際關系。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要堅持誠實守信和寬容原則,不食言,不計較,才能使更多的人愿意跟你交往。同時,與人交往中要注意交談技巧和言語的感染力,真心真意聆聽他人心聲,能夠增加對方對你的好感度。除了用語言溝通交流以外,每個人臉上的表情、眼神,以及手勢等都是一個人內心的表達,在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與人交流中要堅持耐心聆聽,認真注視對方的原則。

        (二)克服心理障礙

        大學新生剛入校時因生活水平的差異,一部分學生心理壓力較大,怕因為家庭條件差而被看低,所以不敢主動和其他同學交流而產生自卑心理。還有一部分同學的自傲心理特別嚴重,家庭條件優越,生活水平較高,或者一直是老師眼中的高材生,也從不愿意主動與人交流。鑒于這兩種差異而產生的心理障礙,應該做到對社會現狀的偏差有正確的認知。大學生應該主動參加各種集體公益活動,或者社團實踐活動,無論條件優越還是貧困,都應該在大學期間體驗勤工儉學,了解社會現狀,鍛煉自己的毅力,通過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真正了解自己,隨時調整自己和社會的關系,增強在人際交往中的自信心。人和人之間的印象往往建立在最初見面的基礎上,通過集體活動和社會實踐中的相處,相互之間也會有全新的認識,這樣很好地促進了大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四、結語

        新世紀的發展需要全方面健康發展的人才,培養大學生增強人際交往能力,是提高大學生自身能力素質的基礎,是實現其在社會生活中基本能力的首要條件,也是學校和社會全方面齊抓的共同目標。

        參考文獻:

        [1]胡建敏.當代大學生英Z跨文化交際能力調查與思考[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5):86+107.

        第9篇:人際交往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高職學生 人際交往 技能

        高職教育是以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面向基層、面向生產、面向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實用型、技術型和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的高等教育,是職業技術教育的高等階段。高職學生的職業核心競爭力應該包括哪些能力,國內外有不同看法。如瑞士的戈德斯密德的五要素說,即就業動機及良好的個人素質、人際關系技巧、豐富的科學知識、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銳和廣闊的視野等。國內的一些學者如夏祖浩認為應包括四方面:從心理上表現出的自尊和成就動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思考和學習的能力;人際交往技能。不論這些觀點有多大差異,但有一點是一致的:人際交往能力是高職學生職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

        通過對企業負責人或人事主管的走訪調查發現,絕大多數企業對高職學生的要求中,專業技能不是第一位的,企業更看重的是學生的人際交往技能、團隊精神、對企業的認同感和忠誠度等。不少企業人事主管認為,學生專業技能可以通過專業培訓獲得,或者通過實踐中的傳幫帶獲得,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培養。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差,則不是短時間內能改變的。人際交往能力欠缺的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難以、甚至是不會與他人打交道,不僅影響本人的發展,更嚴重影響到企業的形象和發展。因此,在很多企業的招聘中,關于“你是否參加社團活動?”“你與其它同學的關系如何?”“你喜歡與哪個年齡層的人打交道?”等等直指人際交往能力的問題比比皆是。

        但是,從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他們可能懂得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卻不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技巧,這是高職學生人際交往中的突出問題。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甚至使少數學生因無法與其它同學融洽相處而不得不退學。走上工作崗位后,這些人際交往技能缺失的問題仍然會影響其后續發展。

        1 高職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缺失的表現

        大學生活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私人生活變成公共生活,個人不再有專屬自己的私人空間,與同學相處相伴的空間和時間空前增加,可能找到朝夕相處、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也可能形成不見不行、見了討厭的麻煩局面。

        筆者從事心理咨詢多年,在咨詢中接待過各種各樣的人際交往技能缺失的學生。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幾種類型:

        1.1 好心辦壞事型。這種類型的學生往往出發點是好的,是真心為對方好,但是在具體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因為急切、希望一步到位、操之過急等而適得其反。如一位女生對同宿舍另一位女生經常泡網吧的行為很著急擔心,害怕她網絡成癮,于是當著同宿舍和其它宿舍不少同學的面,大聲的教訓她不準再去網吧了,否則會約全宿舍的同學不理她。這種方法讓當事的同學難以接受,反駁一句:“你以為你是誰啊!”就是其它同學,也對這種“霸氣”不以為然。結果是全宿舍同學約起來孤立那個擔心別人網絡成癮的同學。

        1.2 絮絮叨叨“唐僧”型。這種類型的學生愛心過剩,見誰有自己看不慣的都喜歡嘮叨幾句,頗有苦口婆心的長者風范,可惜學生們對這樣的同學和老師都不喜歡。客氣的避你不及,繞道走;不客氣的你話還沒說完,他已經丟下兩句難聽話轉身走了。

        1.3 簡單粗暴、用“武力擺平”型。這種類型以男生居多。他們認為與其講半天道理不解決問題,不如動武來得快。他們對待同宿舍的兄弟靠武力,對待其他同學也靠武力。除了動武以外,在他們的頭腦中就找不到其他解決問題的辦法。一位男生在因為用打同學的方式來制止他用腳“敲門”而挨了處分之后,仍然很“無辜”的告訴筆者:“老師,除了打,我不知道還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問題。如果他還踢門,我還是只有打!”

        1.4 孤僻冷漠型。這種類型的學生往往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不善交往,跟任何人說話都會緊張。為避免自己的緊張和難堪,干脆以孤僻冷漠的面孔避人三舍,蜷縮在自己的世界里。久而久之,與人交往的社會功能必然退縮,不利于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1.5 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型。這類學生通常有自己優越于其它同學的地方,或是比別人富裕,或是比別人有權勢、有關系,或是比別人有見識,或者只是比別人漂亮些。但這種優越感會使他(她)自視甚高,喜歡用居高臨下的口氣跟同學說話,或是指使同學為自己做這那,仿佛所有人都理所應當為自己服務。時間一長,必然引發矛盾。

        2 高職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缺失的原因

        高職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缺失,有社會性因素、學校教育因素,也有學生及家長的主觀因素。

        2.1 高職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缺失的社會性因素。社會對高職教育的定位是以技能培養為中心的,強調高職學生的實用性、技能性,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社會和學校普遍重視高職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而忽視其非專業素質的培養。很多高職畢業生,專業技能可能比環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造性工作能力稍強,但進入職場后,往往因為非專業因素而不得不離開企業。

        2.2 學校教育的因素。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上,重點是培養“工學結合”型

        專業人才。這一定位,突出了專業課程設置的重要性,指明了高職學生培養和學習的重點就是專業素質的培養。這一定位是符合高職教育的基本要求的。但在實際人才培養中,往往從準確定位滑向專業第一,文化基礎課可有可無,是不重要甚至是可以被取代的。這種觀點反映在課程設置上,專業課教學時間絕對保證,文化基礎課教學時間被拼命壓縮,甚至被取締。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既沒有體現在具體的課程中,也不可能設置與之相關的課程。這樣的導向,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顯然是不利的。

        2.3 學生及家庭的因素。

        2.3.1 學生和家長對專業課的“偏愛”。長期以來,學生和家長在基礎教育階段,已經形成了以分數論英雄的思維定勢。到高等教育階段,仍然沿用原有的思維方式。而人際交往、心理健康、適應環境等能力難以用分數考核、衡量。學生更多的注意力必然是集中在專業課上,認為學好專業課,今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

        2.3.2 學生自身的性格因素。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孤僻,不善言談,盡管內心十分渴望與他人的溝通交往,但內向的性格使自己難以主動交往,難以在實踐中掌握人際交往的技能。有的學生性格高傲,自視甚高,頗有不屑與人交往之感,其人際交往技能也很糟糕。有的學生性格過于外向,有話藏不住,難以取得他人的信任等等。這些性格因素必然影響其人際關系。

        2.3.3 家庭教育和父母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諸多行為是以父母為榜樣“克隆”來的。父母的人際交往模式和人際關系,直接影響甚至形成孩子一生的人際交往模式和人際關系。父母人際交往和諧,孩子來到大學與同學的交往會非常融洽,反之,可能會遇到不少麻煩。

        3 提高高職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途徑

        3.1 落到實處的平等和尊重。很多學生懂得與人相處要平等待人、尊重人,但在實際交往中,往往不會實實在在的平等待人和尊重人。有的學生因為家境富裕而盛氣凌人,頤指氣使,或是以施舍的口吻待人;有的學生因為自己學習成績優異而看不起別人;還有的學生因為兩人是好朋友而隨意翻動別人的東西,甚至是隱私,還認為這才是好朋友的表現;有的則是愛占小便宜而隨意使用別人的東西等等。這些行為必然會嚴重影響人際關系,使自己成為被孤立者。真正的平等和尊重,是視任何人皆為重要人物,尊重對方的人格;尊重對方的、物權;尊重對方的選擇;尊重對方的喜好;尊重對方的意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

        3.2 誠信待人,重視信用。誠信是成功的伙伴,是無形的資本,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誠信原則要求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說真話,言必行,行必果。答應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難,也要千方百計、不遺余力地辦到。如果經再三努力而沒有實現,則應誠懇說明原因,不能有“湊合”、“對付”的思想。堅持誠信原則,要做到有約按時到,借物按時還,不亂猜疑,不輕易許諾、不信口開河。

        3.3 寬容大度、善解人意。人際交往中誤解和矛盾有時是難免的。今天的高職學生個性較強,普遍以自我為中心。如果在交往中斤斤計較,錙銖必較,其人際關系可想而知。只有謙讓大度、克制忍讓,不計較對方的態度,不計較對方的言辭,他吵,你不吵;他兇,你不兇;他罵,你不罵。一定能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人際環境。寬容克制并不是軟弱、怯懦的表現。相反,它是有度量、有涵養的表現,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劑,能“化干戈為玉帛”,贏得更多的朋友。

        3.4 互助互利,力求雙贏甚至多贏。人際關系以能否滿往雙方的需要為基礎。如果交往雙方的需要都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其關系才會繼續發展。因此,交往雙方要本著互助互利原則交往。互助,就是當一方需要幫助時,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給對方提供幫助。這種幫助可以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腦力的,也可以是體力的。堅持互助互利原則,就要與人為善,樂于幫助別人。同時,又要善于求助別人。別人幫助你克服了困難,他也會感到愉快。

        3.5 善于運用人際交往中的語言藝術和非語言藝術。人際交往中的語言和非語言藝術是重要而豐富多彩的,使用得好,可以增加自身的魅力,提高人際交往的水平。

        3.5.1 語言藝術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藝術運用得好,能優化人際交往。相反,如果不注意語言藝術,往往在無意間就出口傷人,制造矛盾。

        (1)稱呼得體。稱呼反映出人們之間心理關系的密切程度。恰當得體的稱呼,使人能獲得一種心理滿足,使對方感到親切,交往便有了良好的基礎;稱呼不得體,往往會引起對方的不快甚至憤怒,使交往受阻或中斷。所以,在交往過程中,要根據對方的年齡、身份、職業等具體情況及交往的場合、雙方關系的親疏遠近來決定對方的稱呼。

        (2)注意禮貌。禮貌不僅僅表現在對人的稱謂上,還表現在:一運用語言要清楚、準確、生動、有感染力、邏輯性強,少用土語和方言,要讓別人聽得懂;二語音、語調、語速要恰當,要根據談話的內容和場合,采取相應的語音、語調和語速;三講笑話要注意對象、場合、分寸,以免笑話講得不得體,傷害他人的自尊心;四適度地稱贊對方,贊美要有具體內容,絕不能曲意逢迎。真誠的贊美往往能獲得出乎意料的效果;五避免爭論,要學會通過討論、協商的途徑解決分歧。

        3.5.2 非語言藝術

        一般來說,非語言藝術包括眼神、手勢、面部表情、姿態、位置、距離等。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手勢、面部表情等是內心情緒的外在表現,它們均能表達人的態度和情感。在人際交往中根據談話的內容和場合,正確運用非語言藝術,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時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但非語言藝術要運用得恰到好處,不可過于頻繁和夸張,以免給人手舞足蹈之感。

        此外,學會聆聽也是人際交往的技能之一。人際關系學者認為“傾聽”是維持人際關系的有效法寶,幾乎所有的人都喜歡聽他講話的人。要盡量表現出聆聽的興趣,聽別人講話時要正視對方,切忌小動作,以免對方認為你不耐煩。

        高職學生應當從自己的現實情況出發,在完成專業學習的同時,不斷加強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根據自身特點,逐步調整自我、完善自我,為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獲勝,為在未來的職業可持續發展中獲勝,為自己未來擁有美滿幸福的生活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吳蜀湘,何瑞梅.就業維度的高職學生社會交往素養的培養[J].中國集體經濟,2009年11期下.本文為課題論文,課題名稱:就業維度的高職學生非專業素質培養研究;課題批準號:XJK08CZC028。

        [2]郭春芳.淺論經濟危機下高職學生就業的利與弊[J].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州十八禁免费不卡在线视颖 | 亚洲欧美另类综合日韩 | 日本羞羞的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天堂网免费在线观看 | 在线视频男人的天堂 | 杨幂在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