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未來教育論文范文

        未來教育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未來教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未來教育論文

        第1篇:未來教育論文范文

        1. 社會中的溝通 

        根據MBA智庫的定義(mba論文),溝通是人與人、群體之間思想和感情的傳遞、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一個溝通過程離不開輸出者、接受者、信息和渠道四個要素。 

        溝通的作用可歸納為:一是傳遞和獲得信息。即通過溝通,交換有意義、有價值的各種信息,讓生活中的大小事務得以順利開展。二是改善人際關系。社會是由人們互相溝通所維持的關系組成的網,有效的溝通可以贏得和諧的人際關系,并使溝通更加順暢。 

        需要提及的是,一個完整且有效的溝通,除了信息的順利傳遞,還需要獲得及時的反饋。即信息接受者在接受到信息后,能及時做出回應,并告知自己的理解和意見,以便澄清信息傳遞過程中因知識差別、媒介不同等問題造成的信息誤解和失真。 

        2. 學校與家長的溝通 

        為了孩子能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共同目的,無論在教育方式還是教育內容上都要求學校和家長必須分工協作、相互配合,隨時保持溝通。傳統的家校溝通,按面對面直接接觸和通過媒介間接接觸有以下幾種常用方式。 

        (1)家長學校、家委會。由學校或家長委員會組織對家長進行培訓,向家長宣傳科學教育的知識、方法和觀念。但由于人數眾多,針對性不強,時間也有限,溝通效果不很理想。 

        (2)家長接待日、家長會。便于家長、教師預先準備,不會影響正常教學秩序。但周期很長,經常要一月甚至半學期一次,不能及時解決問題。 

        (3)家訪。傳統且有效的家校溝通方式,能增進師生感情,對解決個別特殊問題有著獨特的作用。但花費時間和精力相當多。 

        (4)家校聯系本等書面方式。主要是學生在校情況反映和家長簽字、回條。可以大面積、常規性使用,但發放周期隨意,反饋不甚及時。 

        (5)電話聯系。使用頻率較高、效果明顯的家校溝通手段,但這類工作電話,費用大都是教師自己出,且遇到復雜的問題,電話里一時也無法解決。 

        (6)短信。電話聯系的補充和拓展,群發功能能夠一次性通知到全校或全班所有家長或學生;也能與部分家長進行個別交流。避免了家長打擾教師上課,或者教師找不到家長的尷尬局面。[1] 

        (二)信息時代的家校溝通 

        信息時代帶來了簡單便捷的通訊技術,校訊通、QQ群、電子郵件、網絡博客、班級網站等加入家校溝通的行列。其中,前期使用最廣泛的當屬以發送短信為主、專為家校溝通服務的校訊通、家校通類產品。而隨著智能手機及APP的普及,以微信為代表的免費即時通訊工具成為倍受青睞的溝通手段。 

        1. 校訊通的興衰 

        從技術和部件來看,校訊通主要由智能IC卡、讀寫器、手機短信和網絡應用平臺組成。對應不同的人群定制功能。對于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在校表現、學習成績、考勤情況、健康狀況以及學校信息等發送短信至家長手機;對于家長,可以隨時向教師詢問學生的情況,知曉孩子的出行情況;而對于學生,終端卡每月可有一定時間的免費通話,親情號可以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找到家長。 

        在校訊通使用的鼎盛時期,有機構曾對校訊通的使用做過一次調查。結果顯示,8成多的家長愿意使用校訊通,以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5成多的家長認可校訊通加強了家校溝通,但90%以上的家長不認可這項服務的收費。另外,亂收費、被捆綁、客服無法解決問題等也讓校訊通頗受批評。[2] 

        2013年9月,因被投訴亂收費,深圳東昌小學暫停使用“家校通”。同年12月,深圳市教育局下發《深圳市教育局辦公室關于進一步規范家校溝通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堅持‘校訊通’類產品的公益性質”“使用必須堅持自愿的原則”,同時,“學校要拓寬家校溝通渠道”。[3] 

        2. 微信的進擊 

        2011年,騰訊公司推出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APP,支持語音、視頻、圖片、文字,設有朋友圈、公眾平臺等功能。至2013年底,微信已經擁有亞洲地區最大的用戶群體。 

        在校訊通類產品飽受詬病,而專業教育溝通手段空缺的當口,微信成為家校聯系的熱門替代產品,不少學校陸續采用了基于微信平臺的家校溝通方式。 

        但在實際使用過一段時間后,人們開始質疑:微信能否作為專門的家校溝通手段使用下去?首先,并非所有家長都使用智能手機,微信無法像校訊通一樣兼顧智能和非智能手機用戶。其次,作為一款社交產品,微信更適合朋友之間的日常交流,而非專門用于教育。另外,由于是學校、教師自發組織家長群,教育部門無法對其進行監管和規范,微信的私密性可能導致負面、失實信息的傳播。 

        傳統的家校溝通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新潮的即時通訊手段又并非專為教育定制。要滿足新時代家校溝通的需求,急需一種新的溝通方式。 

        (三)應時、因地的“智慧溝通” 

        第2篇:未來教育論文范文

        教育科研論文,簡稱教育論文,它是用來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描述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教育論文是學術研究的結晶,而不是一般的“收獲體會”,教育論文應有學術性,所以它是學術論文。

        理解教育論文可以從兩點來把握:教育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教育研究的一種手段,教育論文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的作用既表現于學術價值也表現于實踐價值,既表現于社會價值也表現于個人價值。具體來說有以下方面:

        (1)通過科研論文向社會表達對所研究的教育現象的深思熟慮的觀點、意見,啟發人們關注與努力解決有關教育問題的熱情與智慧。

        (2)通過科研論文與他人交流學術見解,互相爭鳴研討,促進教育學術領域的繁榮與以個人學術水平的提高。

        (3)通過科研論文撰寫過程本身,提高研究者本人的綜合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這對于研究者提高整體的教育、教學能力是極其有用的。

        教育論文應較系統和專門地討論與研究教育科學領域中某種現象或問題,思考和動筆都是從科學研究這個目的出發的,比一般論說文更富理論色彩和專門性。它涉及的范圍較廣,在教育科學這個遼闊的領域中,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觀察和分析有重要價值的現象和問題。它不象一般論說文那樣,可以就具體事件議論得失,評定是非。它的生命力及其價值,是在于科學研究的新成果,內容上的創新意義。它比一般論說文更強調新意(即新見解、新成果、新思想)。它主要有如下特點:

        1.學術性

        教育論文是學術成果的載體,是學術研究所形成的產品。它側重于對教育現象進行抽象地、概括地敘述或論證,其內容是系統性的、專門化的、因而,這種文體必然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它不是教育現象的外部直觀形態和過程,而是教育發展的內在本質和發展變化的規律。它具有深思熟慮的學術見解,但又不是偶感式的雜談或社會性議論。教育論文中,某一教育現象也不象“經驗”那樣完整、具體、形象地反映著,而是按照思維的認識規律被解剖、抽象地反映著。它致力于表現教育的本質,揭示教育的規律性。它與教育、教學經驗文章相比較,它是理論的。雖然它要取材于某一具體教育、教學活動,但不敘述其細節,只是經過提煉,“抽象地反映”并上升為理論,寫成論文。教育論文如果沒有學術性也就失去了教育論文的資格。所以,學術性是教育論文最起碼的條件。

        2.科學性

        教育科研的任務是要揭示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探求客觀真理,建立和豐富教育理論,使之成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指南。這就要求作者對傳統的教育思想、內容、方法,對引進的教育理論、經驗,都要采取“一分為二”的科學分析態度,都要尊重客觀事實,不能帶個人偏見,不能主觀臆斷或憑空說教。在立論上,應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切合實際的結論,即必須以《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為指導思想,論點的提出必須以切實、準確、真實的科學依據為前提;論據,要求要在周密的觀察、調查、實驗的基礎上,盡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以最充分、典型、新穎、確實有力的材料(理論材料和事實材料)作為立論的依據;論證上,應是系統的、完整的、首尾一貫的,是經過周密思考,嚴謹而富有邏輯效果的論證。它包含在內容上的充實、成熟、先進、可行;表述上的準確、明白、全面,無懈可擊,如果失去了科學性,也就不成其為教育論文。所以,我們說科學性論文的生命。

        2.創造性

        教育論文要求作者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敢于革新陳腐的教育思想、內容和方法,有創新意義。能在對教育領域的現象進行觀察、調查、分析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別人沒有發現或沒有涉及的新問題;能對別人研究過的問題采取新的角度或方法,提出具有理論意義或實用價值的新觀點或新結論;能在綜合前人研究結果(或經驗)的基礎上加工提煉,開掘新意;能在別人爭論的課題中或出現分歧的問題上進行比較分析,在弄清彼此的分歧爭鳴點的基礎上,做出與已有結論不同的結論;能用新鮮的材料(事例、數據、史實、觀察所得)來證明已證明過的問題,探索新意向;能運用中外教育領域里的最新信息資料、情報,以及教育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經驗理論、概念,增強教育論文的時代色彩或現代化意識,從而提出新思想、新觀念、新理論、新設想,探索新體系、新方法,開辟出新的改革之路,推動教育發展的新進程。所以,創造性是衡量教育論文價值大小和水平高低的主要標準。如果教育工作者沒有獨特的真知灼見,沒有創新,只有繼承,那么,教育改革也就難于深化。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也就是一句空話。

        4.理論性

        教育論文的理論性是指論文的理論色彩,即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科學觀點和有關的政策、法規,以及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分析研究教育現象和問題,形成有理論高度的論文。在具體表達科研成果上,要符合教育規律、教育原則的新要求;要從具體事物出發,把感性的東西,上升到理論高度來分析,做出科學的結論,做到以理服人;要在教育領域的現象和問題的探討論論證和表述的過程中,運用現代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學校教育管理學和專家對教育的論述以及專業性名詞術語、理論概念,并溶化或融合為論文的內容,使論文具有較濃的理論色彩。所以,理論性是教育論文深度的標志。但一定要深入淺出地表述復雜的科學道理;要用通俗簡明、生動形象的語言讓讀者感到平易能讀,平實易懂,使論文發揮交流、傳播、推廣科研成果的作用,進而轉化為社會生產力。

        5.探索性

        探索就是對尚未解決的問題,以新的觀點進行探討、尋找、搜索、求取,找到改革的突破口。沒有探索,也就沒有科研成果。因此,探索性是貫穿教育論文始終的一條紅線。即在撰寫教育論文中,對教育科研中涉及比較復雜的現象和問題,要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多層次的比較,并進行認真分析,反復研究,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措施或意見和辦法;要以《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黨的教育方針為客觀指導,根據傳統教育的經驗教訓和當前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探索教育領域里我們還未明白還未掌握的教育教學規律,探索未來的教育教學到底是什么樣子,應當怎樣實現新的目標。此外,針對現實工作中暴露出來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總結研究成果,這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而正確地尋找改革的突破口,尋找論證的新角度、新方法,尋找的過程,就是探索的過程。教育論文應體現出作者的探索個性(特點),探索個性越鮮明,論文越有創造成果。所以,探索是科研的前提,也是撰寫論文的前提。

        6.實用性

        第3篇:未來教育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幼兒健康成長的殺手锏

         

        在幼兒的成長歷程中,影響其健康成長的因素多種多樣,人們一致強調學校和教師對幼兒教育影響的重要性及主導作用,但卻常忽視了對幼兒健康成長的殺手锏~~~家庭教育。

        研究證明,人生的頭六年勝過以后發展的各個階段,勝過六歲以后所有發展階段的總和。而早期教育與其說給孩子許多東西,倒不如說是讓孩子失去許多東西。為了不讓孩子失去更多,這就要求提高家庭教育素質。因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素質左右著孩子的未來,也是影響他一生的、最重要的老師。

        那么,父母該如何對子女進行早期教育呢?眾多學前教育專家指出:學前教育應當遵循學齡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寓教于生活及各項活動中,捕捉兒童身心發展各個階段的敏感期對幼兒進行早期教育。

        經研究調查顯示:“人對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極微小的,小到幾乎覺察不出的事,都具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則要求甚嚴和細心,具體來說家庭教育要做到以下十戒:

        一:不要瞧不起孩子。有時候家長也許會對孩子說:“你怎么這樣笨啊!”或者“你是木頭人嗎?”每當這類瞧不起孩子的話脫口而出時,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如果父母說:“你下次再這樣,就要你好看!”或者說:“你再打弟弟,媽媽就要狠狠揍你一頓”。每當孩子聽到了這些話,他們會惶恐難過,從而對父母產生一種恐懼心理。

        三:不要賄賂孩子。有些父母許諾孩子,如果讀書成績好,就給買什么東西,以此將刺激作為動力,這不是個好辦法。這樣的賄賂會引發孩子做事的動力由內轉向外,他不是為學習建立起來的良好自我觀念而學習,而是為了物質獎勵。這樣不利于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目的性。

        四:不要逼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孩子犯了錯誤,媽媽氣極地說:“好,現在你要答應我,你再也不敢這樣了。”可不一會兒,老毛病有犯了,媽媽覺得自己受了騙,大怒地罵道:“你答應媽媽的,怎么又不乖啦!”媽媽該知道,要孩子許諾是沒有意義的。許諾和恐嚇是一對難兄難弟,對孩子不會起積極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許諾反而會使他再度犯錯而感到難過。即使孩子不太敏感幼兒教育論文,也會使孩子口是心非。

        五:不要過度保護監督孩子。過度保護監督孩子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核心期刊。因為當父母過分監督孩子的行為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們應該把“只要孩子自己做,決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六: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過分嘮叨不休,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厭惡不快的感覺。其實,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七:不要強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從他人。如果你硬要孩子丟開他正做著的事,聽你的話做別的事,他的反應會很不樂意。父母應事先提醒孩子,等一會兒要他做什么,比如說:“小明,差不多再過十分鐘,你該進來吃飯了!”同時,他們也可以允許孩子在服從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說:“喔,媽媽,我非要現在進來嗎?”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從,對撫育出獨立而自我調節的人,這種做法是無效的。

        八:不要縱容孩子。過分縱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自身。因為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要走上社會,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難說了。因此,縱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的潛在能力的發展機會,阻礙他成為能干、獨立、能自我調節的人。

        九:不要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有些父母憑自己的喜怒隨意設立規矩,同樣的行為有時遭罰,有時由他去。這樣會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規矩來教育他。更不要對孩子說反話,孩子的是非辨別能力還很弱,若在他犯錯誤時說反話則會誤導孩子,使他遵循、認可“反話”。

        十:不要訂不適合孩子年齡的規矩。假如你希望一個2歲的孩子同5歲的孩子一樣循規蹈矩,只會使他自覺無能。因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齡不可能達到的行為水平。這對他的自我觀念有極壞的影響。

        家庭教育中應極力踐行這十戒,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更好地發展,有個美好的未來,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所以這就要求父母應充分認識孩子的性格特點,充滿愛心,細心、耐心地對待每個孩子。為了孩子,做到這十戒,我們又有何不可!為了孩子的未來,提高家庭教育的素質,利用好這個殺手锏,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第4篇:未來教育論文范文

        一、師德立足高,寓德于教。

        我堅持“愛是教育的工具,愛是教育的基礎”。只有教師從心眼里熱愛學生,學生才能反過來“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我盡力做到“在傳授知識時是老師——循循善誘;關心疾苦時是慈母——無微不至;交往中是朋友——心心相印;生活中是兄弟姐妹——無話不談;犯錯誤時是醫生——治病救人”。在學生生活經驗、學習方法、人際關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上,去關懷和體貼他們,幫助他們明辨是非,遠離“誤區”,用師愛滋潤了學生的心田。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了民主、和諧、信任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我重視對學生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我以身示范,高標準的道德感染力,以期影響學生的言行。對學生我從來就說到做到,培養了學生誠實守信的做人原則。無論是學生范了什么錯誤,我都壓抑住內心的怒火,對學生作耐心細致的教育,關愛學生,用行動和語言去感化學生,直到與學生心靈產生共鳴為止。處理問題過程中,我嚴格遵守國家教委規定的教師行為的《六條禁令》,從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學生也尊重我,擁護我,反應良好。

        在教育工作中,我常用現代教育理論去引導學生。無論是作為班主任還是作為任課教師,我常對學生講:“我不是警察,你們也不是小偷”、“我們都是人,我們都是可以相通相融的”等人本教育思想,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我也對學生講:“我這人嚴如師,親如兄,愛如父”等情感教育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這些理念都是我在新課程標準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的。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我堅持每天收看新聞,了解科技動態消息,利用每晚讀報時間,介紹給學生,讓他們產生強烈的愛國熱情。

        二、“業精于勤”,強化業務能力。

        “人活到老學到老。”加強業務學習,加強進修,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養和業務水平,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樹立的一個終身信念。在這五年間,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參加了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對每一次培訓和學習的機會我都積極報名參加,緊抓不放。五年來,我一共參加過學校舉行現代教育技術等業務學習達20余次;20xx年,我和學校領導一起參加了巫山“電子說課”聽課活動 ;20xx年,我又被派往到重慶市開明中學參加新課程標準培訓;20xx年5月,我主動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云中聽課活動”;20xx年10月,我又去參加了重慶市教育科研管理培訓。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還自學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覽(通識部份)》,結合我的教學實際,為全校教師舉辦了題為《教師行為角色的變化》(20xx年暑假)的講座。這些學習的機會,對我來說都是難能可貴的,對提高我的業務水平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一是在教學基本功上了有了較大的提升;二是在專業技術上提高了一個層次。同時作為教育科研管理者,我還閱讀了《重慶市教育科研指南》、《中小學教育科研》和《教育實驗研究指導》等書籍,對提高我的業務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在教學之余的時間,我還擠出了大量的時間“走訪”學校閱覽室和圖書室,查閱了大量的教育教學書籍;每年我都自費訂閱了大量的教學雜志,每天定時閱讀,向那些“名家”拜師學藝,對我教學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20xx年3月,我還參加了西南師范大學網絡教育學院數學本科學習。在此期間,我嚴格按照學院的要求,每天定時上網學習,查閱學習資料,了解課程信息,聽網絡課件。通過一年半的學習,加深了我對教育教學理念的再認識,拓寬了我的教學視野,更新了我教育教學思想。

        三、立足教學研究,以研促教。

        我是一個善于學習,善于鉆研的人,為響應“二十一世的教師應是科研型教師”這一號召,我常在課后認真反思,細致總結,寫好反思記錄,這成為了我教學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教法和學法的統一,讓學生親身感受知識的發生過程。這五年來,我教過兩屆畢業班,每次畢業教學成績都位居全縣前列。培養了李倩倩、蔣彬彬、劉春梅等十多名優秀學生升入奉中,有張德志、匡東梅等十二名學生參加全國及重慶市初中數學競賽分別獲得國家級和市級等級獎。尤其是在99年的“三峽杯”數學競賽中,我指導的學生李倩倩同學以滿分120(全縣僅有三個)的好成績榮獲一等獎。

        99年,正值“普九”高峰階段,學生層次參差不齊,為解決這一問題,我主動承擔起了校級課題“分層教學的實施”研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撰寫了研究論文。20xx年我又主動加入了我校縣級課題“實踐—感悟—創新教學法”的研究,并擔任主研員。無論是課題研究,還是平時的常規教研活動,我都以非常認真的態度對待,經常深入課堂,與學生交流,與老師們切磋,不恥下問,一道總結,形成經驗。20xx年秋,我主持申報的縣級課題《班級建設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批準立項,組織部分老師正在實施研究,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現在我正在研究高中數學解題教學,以陜西師大羅增儒教授編著的《數學解題學引論》為綱,試圖讓學生掌握解題的規律和思維程序,推動我校的數學教學。

        四、獎勵頻頻,碩果累累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我近五年的努力工作,細心總結,取得了比較可喜的成績。

        主管的教育科研工作先后被評為“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和“2003——20xx年度教研科研工作綜合考評二等獎”。

        20xx年秋、20xx年春和20xx年春被學校評為優秀班主任;

        20xx年10月被評為縣級骨干教師(已進行培訓);

        20xx年12月主持主研的《實踐—感悟—創新教學法》成功揭題并榮獲縣教改成果二等獎;

        20xx年4月撰寫的論文《分層教學的原則及做法》榮獲《當代重慶教育論文大系》優秀作品獎,同年該文發表在《當代重慶教育論文大系叢書》(重慶市教委編,南方民族出版社出版,ISBN7—5367—2390—3/G·458);

        20xx年10月撰寫的論文《淺談初中生數學能力培養的方法》被選編入縣經驗交流論文集;

        20xx年12月撰寫的論文《實行校務公開,促進學校長足健康發展》獲縣工運理論研討論文三等獎;

        20xx年4月撰寫的論文《依法治校是學校長足健康持續發展的法寶》被選編入《奉節縣依法治校工作經驗論文選編》一書中;

        20xx年6月撰寫的教案《矩形的性質》獲縣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

        20xx年3月撰寫的論文《英語創新教學的幾點體會》獲市級優秀獎;

        20xx年5月撰寫的教案《函數的奇偶性》獲縣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99年12月在“三峽杯”數學競賽中獲市級指導教師一等獎;

        20xx年5月在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中獲國家級指導教師二等獎;

        20xx年4月在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中獲國家級指導教師三等獎;

        20xx年4月在縣說課競賽中獲數學學科三等獎;

        20xx年6月在重慶市初中數學競賽中獲市級指導教師二等獎;

        20xx年6月在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中獲國家級指導教師二等獎;

        第5篇:未來教育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行政管理專業,學習興趣,激發

         

        行政管理是政治性與社會性、理論性與應用性、綜合性與規范性相統一的專業,培養的是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較強專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1]。然而,地方經濟較為不發達甚至貧困的現狀掣肘了當地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專業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學方法的改革、就業環境的優化,也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因此,筆者認為,如何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的激發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1.學生學習興趣激發的前期工作

        1.1了解學習群體的特征。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專業的生源主要來自其所在地方,一部分學生學習、生活的環境中關于行政管理的認識較為膚淺和落后,在填報志愿時甚至開學就讀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清楚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什么,學習目的是什么,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專業調劑或者家長填報志愿才就讀該專業,本身對該專業就缺乏熱情和興趣,因此學生學習較為盲目,學習熱情也不高。

        1.2分析專業教育與就業。行政管理專業應該培養具備行政學、管理學、政治學、法學等方面知識,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而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學科理念落后,政治學傾向嚴重,管理學、經濟學知識匱乏,教學方法機械、單一等多種問題,不能有效滿足社會對行政管理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實際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大多是文秘、酒店服務、機關事務等其他專業的工作,供給和需求出現嚴重“錯位”。地方高等教育有限的財政投入、相對滯后的教育改革、比較嚴峻的就業環境等客觀因素也間接導致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學習興趣無法有效提升。

        2.學生學習興趣激發的具體實施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和最活躍的成分, 它使學習活動變得積極教育論文,自覺,主動,愉快,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筆者嘗試通過理清學生的學習目標、改革課堂教學等步驟來激發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取得了一定成績和進步,學生就會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感受愉悅的體驗,從而促進學習興趣的深化和豐富,產生新的學習需要。

        2.1理清學習目標,點燃學習熱情

        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活動中發生并發展起來的。需要的對象也就是興趣的對象。學習的需要來自于對學習意義,目的的認識和認可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因此,要激發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要讓學生認識該專業的性質、主要課程、培養方案,從而理清思路,確定學習目標,規劃就業方向。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相對于中心發達城市的學生或重點本科院校的學生而言,職業發展方向相對較窄,主要集中在公務員、研究生、公司職員、教師、自主創業等五個方面,因而要根據不同職業方向的特色,結合學生的性格和愛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2改革教育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2.2.1教學觀念。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學好專業理論知識,培養他們創新的思維習慣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主導與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因此要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它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通過對話式和啟發式教學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要求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改變“以知識為本”或“以任務為本”的教學觀念,樹立、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

        2.2.2教學方法。行政管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因此要鼓勵和大力提倡采取科學的、靈活多樣的、新穎的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專題研討、經驗交流、“雙講”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換位教學等等多種形式和方法,創造一個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的環境,使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教學中有所收益、有所體驗、有所感悟,從而達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目的[2]。

        2.2.3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能夠創造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還能按超文本、超鏈接方式組織行政管理學科知識和行政管理教學信息,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有很大幫助教育論文,這是其他的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因此要教師要重視教學手段的及時更新與優化組合,以更快的速率、更豐富的內容、更生動的教學手段,既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又提高其學習興趣,實現行政管理的教學目標。

        2.2.4教學內容。行政管理專業不僅理論性較強,而實踐性相對更加重要。如果僅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不注重實踐知識的傳授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僅有感性認識而缺乏理性思考,總感覺好像都學過,又好像都不會,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不能形成很深的印象,長久如此就可能逐漸喪失學習興趣,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專業學 習[3]。因此在教學內容方面要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同時必須注重實踐教學,一要加大實踐教學的時間和比例,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和環境;二要努力探索實踐教學新形式,對教學中期的認識實習、教學后期的畢業實習等實習環節緊抓不放,探索出見習、參觀、崗位實習、頂崗實習等多種實習形式相結合的新路子;三要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如讓學生深入到實際工作部門中去接觸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了解實際工作部門的基本情況以及適應工作需要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如適度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教會學生用文獻檢索、網絡檢索、實踐調查等方式收集材料,善于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等。

        3.學習興趣激發策略與成效

        3.1學習興趣激發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構成學習心理的動力系統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師要克服教學條件、教學環境局限性的掣肘,根據教學經驗總結一些教學策略來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1.1需要激趣策略。讓學生理解行政管理專業為什么方興未艾,明確行政管理專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廣闊前景等,使學生認識到社會對該專業的需要從而產生學習興趣。

        3.1.2立志生趣策略。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習興趣,還要將學習興趣與崇高理想和遠大的奮斗目標(即志向)結合,引導學生的專業學習跨越有趣、樂趣到志趣階段,以志向來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

        3.1.3內容激趣策略。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而又無知時,最能誘發好奇內驅力,激起求知欲望。因此,教師要將枯燥的知識以新穎的形式表述出來,如圖文并茂的內容結合風趣幽默的語言,不僅能將課堂氣氛調動起來,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1.4變化激趣策略。教學的每一項活動的開展、方法的使用都會給學生造成某種刺激。單調乏味的學習會使學生反應消極,學習興趣逐步淡化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因此,教學應注意刺激變化,經常給學生新鮮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語音、語調和表情的變化、課堂組織形式、內容、問答方式、作業形式的變化等。

        3.1.5活動激趣策略。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教育論文,組織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能激發興趣。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師可以組織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專題討論、辯論、想象、搶答等課堂活動,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社會調查、采風、見習、參觀等課外活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3.1.6成功激趣策略。大量的事實證明:學習的成效與興趣是成正比的。張正東教授認為,穩定的興趣來自'學有所得。當學生在不感興趣的學科上獲得成功的體驗時,就會孕育興趣。因此,行政管理專業教師要幫助學生各自制定一個恰如其分的目標,既是可以達到但又要有挑戰性,既有近期的,也有遠期的。當學生達到了目標時,教師要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對一時未達到目標的同學,要幫助分析原因,指導正確歸因。

        3.2學習興趣激發的成效

        經過多年的行政管理專業教學,在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改革教育教學的嘗試后,筆者對所在院校行政管理專業班級的學生進行了多次隨機訪談。訪談學生普遍都認為,老師們幫助學生理清學習目的、規劃職業發展方向對提高學習主動性比較有效,使學生們盡快擺脫高考后學習目的比較盲目、學習狀態比較放松的局面,盡早進入新的學習戰斗中;而教育教學方面的改革提高了學生在語言表達、實踐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和專業化水平,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興趣都有顯著提高。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中采取的學習興趣激發措施和策略是卓有成效的,這對進一步探索行政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4.結語

        站在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專業教學的角度,我們一方面是面對行政管理專門人才較欠缺且總體素質偏低的現狀,另一方面則是專業教學的一些經驗和方法已經落后于時展的需要,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行政管理專業教育要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就必須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出發,從借鑒其他學科的教學經驗與方法中探索屬于自己學科特色的教育教學路徑。

        [參考文獻]

        [1]李紅霞.高職院校行政管理專業教學創新的路徑選擇[J]. 職教論壇,2010,1.

        [2]盧文剛.公共行政管理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優化[J]. 中國行政管理, 2005,2.

        [3]丁宇,鄧澤宏.武漢科技大學行政管理專業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第6篇:未來教育論文范文

        一、抓好全區參訓教師的教學及教學組織工作

        (一)、非學歷教育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20xx年根據市區教委關于啟動公共必修課意見,我區組織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由我校教育理論組教師承擔面授、組織輔導工作。扎實、有效地做好《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通過講授、發放材料、錄制軟盤等形式,完成全區7218人的培訓任務。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師德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20xx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歡迎。

        我區共有252名學員參加了“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項目的培訓,包括:組織骨干教師利用暑期時間到教育學院參加集中培訓;教育學院教授來我區送教上門,全區150名小學英教師接受教育學院的教授、專家傳授知識;教育學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來到了漷縣中學,聽取了校長的有關匯報,針對學校

        年青老師多、教師隊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礎這一有利條件,跟蹤指導活動結合學校發展,以教師反思為切入點,安排了3次講座。并確定漷縣中學為“綠色耕耘行動計劃”課題研究試驗基地。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通過課堂教學實錄、教育科研論文、調研報告、教學課件、個人成長案例、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技能等一系活動對推動我區新課程改革、提高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教學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師在組織小學英語全員培訓項目上大大強化了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力,參訓學員一致感到此次培訓收獲很大,這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訓結束后,教育學院組織了以區縣為單位開展得教學技能展示活動。我區代表隊經過積極準備、認真訓練,榮獲教育學院組織的“20xx年京郊小學英語技能展示”活動的“教學設計獎”,獲得獎杯和獎狀。

        (二)學歷教育

        為提高我區教師學歷層次,拓展學科專業知識,20xx年在我開辦學歷教育班16個,共有學員1276人。2006年新招學歷教育班四個,包括中文、教育學、英語本科班,小學藝術教育大專班,共計232人,錄取率在75%。研究生課程班:上半年已經結業5個班,共200人。20xx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進入培訓階段。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20xx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歡迎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校活動,帶動全區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20xx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論壇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論壇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矗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的教學反愧優秀案例評癬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論壇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論壇活動。本學期論壇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歡迎。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論壇,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組織了全區中、孝幼、職、成教師繼續教育總結表彰會,認定通州區中、孝幼、職、成學校校本培訓示范校12所,表彰先進個人32名。此項活動對下一階段我區繼續教育工作深入開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20xx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在“信息技術教育”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四、20xx年師訓工作特點

        1、層次多,任務重。20xx年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關鍵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間開展的各項培訓今年全部啟動,包括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三門必修課培訓、各學科骨干教師的培訓、小學、初中、高中的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校本培訓等。同時參加培訓的人員多,全區7000多人都要參加不同層次的培訓,培訓任務相當繁重。

        2、培訓的時間長。20xx年暑假培訓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師在進行培訓,時間達到了43天。平時的雙休日也安排了培訓,時間超過了“八五”、“九五”以來的任何時間的培訓。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4、培訓的要求高。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師本人的需求,對“十五”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過去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授逐步擴展到學員上講臺,師生互動,開展教學實踐,帶著問題進行培訓等,突出繼續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今年我區針對教師的需求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課程培訓班、骨干班、專業課專題培訓班、學歷班、研究生課程班等。聘請了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中小學骨干教師等,登上繼續教育講臺指導我區教師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第7篇:未來教育論文范文

        下面將2015年教學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抓好全區參訓教師的教學及教學組織工作

        (一)、非學歷教育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 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 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 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2015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歡迎。

        (二)學歷教育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2015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歡迎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校活動,帶動全區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2015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論壇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論壇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礎。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 的教學反饋、優秀案例評選、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 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論壇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論壇活動。本學期論壇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 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歡迎。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論壇,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2015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 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 《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 在信息技術教育 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四、2015年師訓工作特點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4、培訓的要求高。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師本人的需求,對十五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過去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授逐步擴展到學員上講臺,師生互動,開展教學實踐,帶著問題進行培訓等,突出繼續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今年我區針對教師的需求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課程培訓班、骨干班、專業課專題培訓班、學歷班、研究生課程班等。聘請了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中小學骨干教師等,登上繼續教育講臺指導我區教師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第8篇:未來教育論文范文

        現代德育思想具體體現在有關著述中。由于思想解放和對外開放,在德育思想建設方面沖破了原來的“封閉”狀態,出版了一批西方國家德育理論的譯著和國內學者有關現代德育思想的編著,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翻譯出版了當代西方德育論著作,除80年代初傅統先、陸有銓翻譯出版了皮亞杰的《兒童的道德判斷》(1984)外,有陳欣銀、李伯黍翻譯出版了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論》(1989),博維利翻譯出版了美國哈什的《道德教育模式》(1989)等;此外還有瞿葆奎先生主編的《教育學文集》(1989)的第二、第七卷均收入了一定數量的德育譯著。我們不敢說翻譯出版的這些著作一定都是符合我們所需要的現代德育思想,但我們首先要了解國外的德育思想成就和理論成果,然后才談得上對其進行分析。第二,許多學者出版了介紹西方德育思想理論的著作,如馮增俊的《當代西方學校道德教育》(1993),魏賢超的《現代德育原理》(1993)、《現代德育理論與實踐》(1994)、《道德心理學與道德教育學》(1995),戚萬學的《沖擊與整合——20世紀西方道德教育理論》(1995),袁桂林的《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1995),詹萬生主編的《中國德育全書》(1996)中也較為系統地介紹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第三,國內學者還編著了一定數量的有關現代德育論的著作和教材,如朱小蔓著《情感教育論綱》(1993),張志勇著《情感教育論》(1993),戚萬學著《活動道德教育論》(1994),魯潔、王逢賢主編的《德育新論》(1994),班華主編的《心育論》(1994),詹萬生著《德育新論》(1996),班華主編的《現代德育論》(1996),戚萬學、杜時忠編著的《現代德育論》(1997)等。這些編著是近五年來的成果。

        二、現代德育思想的精髓

        我對德育思想現代化或現代德育思想的理解,在《現代德育論》“緒論”和拙文《世界之交論德育現代化建設》中已有闡述。我的基本思想,是考慮到現時代的社會發展、人的發展,強調了“以促進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現代化為中心”。但未拓寬到生態空間考慮,這是一個不小的缺陷。現代德育不能僅從時間意義上理解,主要應從現時代性質方面理解。“促進人的德性現代化”,這是對現代德育最簡捷的表述,也是關于現代德育的核心思想。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即把人作為道德主體培養,促進人的德性發展。這是現代德育的本質規定,是區別于傳統德育的根本標志,以致在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現代德育是主體性、發展性德育,即主體—發展性德育。柯爾伯格繼承了杜威發展性道德教育思想,提出“認知—發展性德育”。相對于無視兒童自己思維方式的傳統德育而言,柯氏強調“認知—發展性”把兒童看作“道德哲學家”是德育觀上的飛躍。但忽視了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為問題,“認知—發展性”的表述是有局限性的。“主體—發展性”德育培養現代道德主體,發展的內容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主體—發展性”可以看作是現代德育的精髓,其理由是:1、體現了現代德育目標要求,即培養21世紀道德主體,促使其德性的現代化發展;2、體現了現代德育的個體發展功能,亦即現代德育的本體功能;3、體現了現代德育的內在價值,即現代德育滿足受教育者的需要:發展自己德性,使道德人格得到提升。可以說,“主體—發展性”集中地表現了現代德育與傳統德育的區別。

        三、關于現代德育性質與功能的探討

        黨的后,人們對現代德育性質與功能問題的認識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德育是“階級斗爭工具”轉向德育是促進人的德性現代化的教育,把人的德性發展作為德育的根本。王逢賢教授對德育本質屬性、德育實體性及德育地位等作了系統論述。德育本質是德育理論的最高問題,多年來的一種觀點即對德育本質的認識包括兩個基本方面即德育與社會的關系,德育與人的關系。然而隨著生態倫理學的產生,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提出,對德育應在社會、人、自然這個更為廣闊的背景上認識。現代德育性質是德育本質在現時代的具體展現。在認識德育與社會與人的發展關系方面,我以為有兩點值得重視:一是把德育、社會、人作為三位一體的對象進行綜合考察,即始終聯系社會與人的發展認識德育,而不是脫離社會與人孤立地就德育論德育。二是動態地即在德育、社會、人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分析三者關系,闡明德育現代化問題。用系統整體的思維對德育發生、發展,德育現代化作綜合的動態的考察,其方法是可取的,但我們沒有把自然生態作為整體的一個部分、一個方面,這是一個較大的局限。1994年德育專業委員會的年會上,易連云提交了關于德育生態環境的論文,似乎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在人、社會、自然廣闊的背景上思考德育問題,才是更好地體現現代德育思想的。

        現代德育功能的探討,彌補了把德育只看作因變量的局限。關于德育功能,魯潔教授發表了系列論文,對其作了全面、系統的探討,拓寬了人們對德育功能的視野。雖然有的學者有不同看法,但是可以促進人們作更深入的探討,求得更符合科學的認識。

        我們把現代德育社會功能概括為: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這是與傳統德育社會功能本質上的區別,同時也指出現代德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具有先進性、超前性特點。

        結合現時代社會經濟發展全球化、信息化趨勢和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人們對現代德育功能的認識又大大前進了一步,拓寬了思路,擴大了認識空間。“今天有識之士都認為世界是一個命運相聯系的共同體。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各處困擾人類的重大問題具有整體性和全球性”。例如德育的政治功能,當前各國各民族之間既有競爭,也表現出各國、各民族的相互合作與相互尊重。應立足于全球來認識現代德育功能問題,為了全球的、全人類的利益,必須超越國界,超越民族、文化、宗教和社會制度的不同,為人類共同的長遠的利益,也為本國、本民族的自身利益,同舟共濟,通力合作。所以,現代德育政治功能主要在于促進社會公正、和諧,維護國際和平、合作、團結。

        基于社會和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現代德育經濟功能的思想也有顯著的發展。在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體制改革和整個社會現代化實踐,使德育的經濟功能顯得更為突出。而可持續性發展思想也為其提供理論依據。1、德育的經濟功能在內容上不是片面地強調促進經濟增長,而是要以保護生態平衡為前提的增長,也就是在科學理性的支配下的增長;2、為了可持續性發展,德育的經濟功能促使人們認識和處理好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公平與效益關系;3、德育的經濟功能還表現在以新的資源觀、發展觀,代替原有的資源觀、發展觀;4、培養經濟道德,堅持勤儉建國方針;5、為迎接知識經濟到來,教育包括德育尤其應注重創新性素質的培育,知識經濟需要現代科技支撐,也需要現代德育支撐。

        可持續性發展包括經濟、社會、生態相互聯系的三個方面,人們由對經濟功能的認識擴展到對德育生態功能的認識。當然德育生態功能的實踐依據是生態環境的現實,主要理論依據是生態倫理學。生態倫理學奠基人萊奧波爾德認為人的道德觀念是按三步發展的:人——人關系的道德,人——社會關系的道德,人——自然關系的道德。生態倫理學擴大了倫理的對象范圍,擴大了德育的范圍,從而也擴大了德育功能的范圍。40年代萊奧波爾出版了《大地倫理學》一書以來,生態倫理思想得到迅速發展,90年代初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參與編制的《保護地球——可持續生存戰略》一書,提出了“新的可持續生存的道德”,認為“可持續生存道德”是“可持續的生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可持續社會發展的道德要求。德育的生態功能就在于要為可持續發展服務。正是由于生態問題日益突出,國內學者們也紛紛提出關心環境的教育或生態德育的命題。1996年全國德育年會上劉驚鐸、王磊提交了《生態德育:世紀之交德育改革的價值取向》論文。

        四、關于德育過程思想的進展

        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80年代,對德育過程的思考和研究很多。黨的十周年時,已作了系統的回顧。由于學者們對過程研究的重視,使有關理論更加系統化、更加深化。關于德育過程的本質,德育過程與品德形成過程、德育過程的影響與環境影響,德育過程與各育過程,德育過程的結構,德育過程各階段及運行等等,都作了較前更為深入的探討。關于德育過程的規律與特點,更有很多人作過探討。但作為德育過程區別于其他各育過程固有的特點,似研究的不夠。筆者提出過兩方面的區別,一是教育目標上的區別;二是德育與其他各育所依據的規律方面的區別(詳見魯潔、王逢賢主編的《德育新論》第八章)。

        德育過程在歷史上就是存在著的,我們要探討的是現代德育過程;然而作為客觀的德育過程,現代的與歷史上的應當是有一致性的,其客觀規律應當有其共同性。探討所謂現代德育過程,實際上是探討德育過程在現時代的表現形態或現代性特質。基于這一認識,我認為,現代德育過程思想,在德育的現代性特征中有兩點是能鮮明體現現代思想的,一是現代德育過程結構要素在德育過程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有變化。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德育過程中兩個基本要素。在傳統的德育思想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是對立的,教育者居高臨下,以專制的、強迫的辦法,對受教育者“灌輸”現成的道德;受教育總是處于被動的、服從的地位和消極的狀態。現代德育過程的思想,強調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教育關系,在教育者的指導、引導下,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參與德育過程,相互教育與自我教育,雙向影響,相互砥礪,共同進步。因此,德育過程是教育者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教學相長,品德共進的過程。二是現代德育的開放性,現代德育過程是與外部環境相互開放、雙向互動的過程。這里的所謂外部環境包括社區環境、社會環境以致國際環境;當然,以德育生態環境的思想為指導,還應當包括自然環境。

        五、德育目標與德育內容的現代化

        現代德育是促進受教育者德性現代化,這就把德育目標定位在培養具有現代思想道德素質的主體。這是社會現代化對人的要求,也是人自身發展的要求,是適應現代社會與經濟發展全球化、信息化的要求。社會本位、個人本位的發展觀已轉向人的發展、社會發展、生態發展的統一。依據三維思想品德結構的設想,1987年前已把道德心理品質和品德能力作為德育目標組成部分。在社會轉型期尤需對學生心理品質和品德能力的培養予以充分的重視。德育目標是德育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的精神追求,是德育活動的內在動因,是直接制約德育內容、課程、方法形式以致整個德育的首要因素。德育的現代性集中體現在德育目標上,對德育目標的理解將影響著對德育內容、課程、方法、管理等一系列問題的理解。因此,對德育的探討極為重要。當前“可持續性發展”、“全球本位理論”是認識確立現代德育目標、德育內容的重要理論依據。人、社會、自然的統一和諧發展是人類社會宏觀文化結構的基礎,德育目標要體現人、社會、自然和諧發展的倫理要求。對未來道德主體的素質要求,在道德與心理素質方面,不僅要具有我們通常要求的一般的道德品質,而且要有科學道德、生態道德、經濟道德、信息道德等方面的素質。心理素質應更具現代性,在心理和道德上更重責任感、義務感、自信心、效率感、創新性、合作與競爭等。人類社會不斷前進,思想道德不斷發展。70年代國外便有學者提出了一系列上升的價值觀和衰落的價值觀。按E·拉茲洛所述,人們已對19種主流價值觀念和信念提出質疑,而有10條新興起的社會觀念;同時人們還面臨著政治上綠色趨勢等等問題。所有這些都向未來的道德主體提出了終身德育的要求。

        德育內容是為實現德育目標服務的,是體現德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S·拉賽克和G·維迪努對現代教育內容的源泉作了系統闡述,其中包括:人口增長,經濟變化,社會政治變革,文化變革與科技進步,世界性問題,教育系統內部動因等。這對我們研究、制定德育內容同樣具有參照的價值。袁正光教授關于經濟、社會、科技變化所作的概括,更能看出制約現代德育內容的因素:經濟,正在發生新的革命,從工業經濟轉向知識經濟;社會,正在發生新的轉型,工業社會轉向知識社會;科技,正在出現新的突破,走向數字化信息時代。

        基于現代德育目標要求的提高以及其制約因素,現代德育內容正在拓寬,形成一系列嶄新的極富時代特色的德育內容。

        1、科學價值觀和科學道德教育;

        2、生態倫理教育或環境道德教育;

        3、經濟教育,含經濟倫理教育,其中主要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教育;

        4、信息道德教育;

        5、現代人的(道德)心理素質教育。

        此外,還應進行國際理解教育、人口問題中的道德教育等。

        六、德育方法的改革

        德育方法和德育手段的現代化進展迅速。

        (一)基于對德性發展的要求,高度重視受教育者自主性。在教育與自我教育中,著重自我教育。當然,自我教育不僅僅是方法問題,它首先是一種德育思想和德育要求,也是一種德育型式,也是德育的原則和方法。在中學和小學關于主體性德育的課題研究,改變了忽視自我教育,高度重視受教育者的參與,體現了主體性德育精神。主體性德育當然不僅僅是方法問題。國內學者研究自我意識、自我教育的很多,例如韓進之等“中國兒童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與教育”的研究(1983—1987);劉守旗“自我教育及其能力培養”的研究(1990);劉秋梅“培養小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實驗研究”(1991)等。近年來提出的“自我教育力”或“自我教育力量”的概念,包括自我教育的意愿、要求,自我教育的方法、能力,自我教育的習慣等。

        但不是任何一類“自我教育”都是完全符合“主體性”要求的。只有在主體—發展性思想指導下的自我教育,即把德育當作主體人格的提升,當作主體德性發展的過程,才是符合現代德育要求的。因此,自我教育有兩類情況:一是姑且稱其為“約束性自我教育”,即把自我教育主要看作自我檢討,自我批評,自我反省之類的自我貶損、自我壓抑的過程;總是把自己當作教育、改造的對象。這是很難形成自尊、自信、積極向上的主體人格的,很難發展其積極的個性道德品質。另一種,我們姑且稱之為“發展性自我教育”。這種自我教育著眼培養主體精神,發展積極的個性品質,不是片面地、單純地檢討自我,約束自我,而是追求道德理想人格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因而能夠悅納自己,充滿自尊、自信、積極進取的精神。

        (二)對“灌輸”問題人們已有共識。當然“灌輸”也是一種“德育”型式,不僅是“方法”問題,包括德育(目標)意圖、方法、內容、效果等方面。德育實踐已經向人們展示:人的德性的生成、發展、成熟,不是靠“灌輸”,它不是外界“授予”的,而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中主體自身建構的。因此重在主體自己的積極活動,包括外部的物質性實踐活動和內部的觀念性活動,著重依賴于主體的踐行、體驗、體悟。魏賢超的關于主體參與大德育思想,建立青少年義務社會服務制度的思想,戚萬學的活動道德教育論等,都是從根本上改革德育方法的指導性理論。

        (三)關于品德測評方面,國內學者作了大量研究,尤其是胡衛和肖鳴政進行了多年的實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四)關注現代德育手段的效應。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用之于德育,有其優越性,但它畢竟是“手段”。不論何種道德價值觀都可借助于這些工具進行傳播。所傳播的內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因此它可能產生積極的效應,也可能產生消極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效應。1996年的全國德育年會上郭婭玲提交了大眾傳播媒介的德育功能問題的論文;麥志強提交了現代文化傳播技術與青少年思想道德發展的論文。

        七、關于德育課程論的重要進展

        在以往的教育學論著、教材中,包括在德育原理的著述中,幾乎未見“德育課程”這一術語,較多見到的是“德育內容”、“德育途徑”、“德育組織形式”這類提法。近幾年來使用“德育課程”這個術語的頻率日益提高。“德育課程”問題的研究也被列入了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的研究課題之中。近20年中,我未見專門論述“德育課程”的專著。我第一次見到系統闡發德育課程理論的著作是1994年出版的魏賢超的《現代德育理論與實踐》一書中的幾章。1995年魏賢超又在《教育研究》第10期發表了《整體大德育課程體系初探》一文,再次闡明了他對大德育課程體系的見解,以全息論、系統論、現代課程論為指導,他提出了建立由兩類正規的顯性的課程與四類非正規的、隱性的課程組成整體大德育課程體系的構想。這一德育課程理論體系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在德育課程理論建設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使我們的德育學科體系更加完備。此后,在筆者主編的《現代德育論》中,設專章論述了現代德育課程,強調德育課程的本質特征是育德性,提出區分“德育課程”和“關于德育課程”的問題。戚萬學、杜時忠編著的《現代德育論》一書中,更以較大篇幅系統論述了現代德育課程思想,其中介紹了許多國外德育課程思想理論,更開闊了我們對德育課程的視野。

        德育思想現代化的范圍很廣,涉及問題很多,以上是就個人學習中提出的幾點看法,因篇幅有限,有許多重要的思想成果沒有闡述。本文所涉及的僅是有限的幾個方面。

        注:

        [1]見《現代教育論叢》1997年第1期,或朱永新主編《中國教育家展望21世紀》,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柯爾伯格著,魏賢超譯:《道德發展與道德教育》,瞿葆奎主編《教育學文集·德育》,人教社1989年版。

        [3]魯潔、王逢賢主編:《德育新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

        [4]班華主編:《現代德育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章。

        第9篇:未來教育論文范文

        1、由教授講授的新課程理念更新。

        2、由教授講授未來教育教師培訓項目,此模塊內容,讓全體學員耳目一新。

        3、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師,上好每一節課。

        下面,我將本階段的具體學習作以下簡要小結:

        一、認識的提高

        構建教師終身教育體系,打造一流的教師隊伍是教育長足發展的根本大計,也是教育主管部門探索的永恒主題,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師培訓提高自身素質是關系到教師教書育人質量的大事。參加繼續教育培訓是我們教師在思想和業務成長路上的加油站。我在參加教師繼續教育中,特別重視自己師德和教學業務水平的提高,始終把師德建設擺在首要位置,把自己的教學業務能力作為教師的核心素質來提高。在培訓中,真正做到師德建設和業務培訓兩手抓、兩手硬,通過培訓,切實提高自己的師德素質和教學業務水平。

        在培訓過程中,感觸最深的部分是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的培訓。第一個關鍵節點,框架問題修改是研修重點和關鍵,可以說不完成框架問題的修改,其他方面的修改,也會受到影響。為了不使框架問題修改影響其他,我在學習時對問題修改時間段做了特別處理.首先時間保證;其次,我采取“穩扎穩打”,讓作品修改內容化整為零,為了加強對內容的進一步理解,我共享了其他學員的作品,互相交流,一起研討,使框架問題的修改在下一模塊學習開始之前及時完成。

        對此,能夠完成,我對線面的學習也有了很大的信心。

        二、具體收獲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中文精品在线 | 亚洲无线看国产 | 中文字幕免费大全日本一片 |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影视 | 亚洲a无线在线观看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