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待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范文

        對待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待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待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

        第1篇:對待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范文

        關鍵詞 融合教育 國家 社會 學校 家庭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針對我國學前特殊教育存在的問題,用融合教育理念的視角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對于我國實施與探索學前特殊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具體對策如下:

        1國家層面的對策

        政策法律法規能夠硬性地保障特殊兒童進行學前特殊教育。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制定明確的政策法律法規對于保障特殊兒童學前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發展我國學前特殊教育必須有資金的支持與保障。發達國家對學前特殊教育的資金投入力度大且擁有有效的監督機制。(1)國家要設立學前特殊教育專項資金并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以融合教育理念指導下學前特殊教育能夠在普通幼兒園及特殊教育機構的普及,但是要做對學前特殊教育專項資金流向的有效監控,防止被挪用;(2)學前特殊教育經費的投入結構合理,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資金投入力度,或者通過其他手段減免部分財政稅收以支持對學前特殊教育資金投入。

        2社會層面的對策

        引起社會對特殊兒童進行融合教育的重視,對于普及推行學前特殊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提倡融合教育,不僅是體現教育公平,更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采取融合教育理念,有利于特殊兒童回歸到主流社會中。

        2.1加大宣傳力度,改變社會傳統觀念

        特殊兒童不是社會的包袱,經過教育他們也可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我們社會要改變以往的錯誤觀念,對待特殊兒童不僅僅是養活他們,還要對他們進行教育,他們有受到教育的權利,而且對特殊兒童進行教育并不浪費現有教育資源。

        2.2在全社會倡導融合教育理念

        融合教育理念有助于促進兒童的交流與身心發展,同時也是保障特殊兒童受教育權利理念思想。通過媒體等渠道加大對融合教育理念的宣傳,引起社會對特殊兒童教育的關注,理解對特殊兒童進行教育的方式方法及重要性。

        3學校層面的對策

        學校是實踐學前特殊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學校要充分重視學前特殊教育的重要性,接納融合教育理念,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等。

        3.1提升教育理念,推行融合教育

        發展教育,理念先行。普通幼兒園要積極采取融合教育的理念,尊重每個人受教育的權利,接納特殊兒童入園并隨班就讀,關心特殊兒童心理需求,按照特殊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對其進行教育,使其回歸教育主流,融入到普通兒童的學習生活中去。

        3.2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教師正常教學和學生正常學習的保障。我們在尊重特殊兒童有受教育權利的同時,要保障其正常學習生活的權利。因此,普通幼兒園要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充分做好招收特殊兒童入學的準備,使其受教育的環境達到無障礙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提高特殊兒童學習活動的參與水平。

        3.3加強師資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師資是發展學前融合教育的力量。從融合教育的觀點出發,努力使得每一名幼兒教師具備特殊教育的基本技能。具體做法如下:

        (1)普通幼兒園要增加對有學前特殊教育專業背景教師的招聘力度。這樣通過增加對專業背景教師的需求數量,從側面就鼓勵高校開設相關特殊教育專業,增加高校招生人數,這樣從根本上就能解決全國特殊教育專業背景人才的不足現象。

        (2)重視融合教育理念,加大對普通教師的相關培訓。學校要積極組織普通教師進行學前融合教育的培訓,提高普通教師對融合教育的理解與實踐能力。只有提升教師素質才能對特殊兒童進行融合教育。

        4家庭層面的對策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與態度,將會對孩子的教育結果造成很大的影響。改變家長的陳舊觀念對特殊兒童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1改變家長傳統觀念,正確認識融合教育

        面對特殊兒童這一群體,家長要有一個理性的認識,拋棄世俗的觀點,努力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家長需要做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改變:

        (1)承認既定事實,積極尋求改變。家長要正面面對特殊兒童,少一些抱怨與苦惱,積極尋求幫助。要拋棄對待特殊兒童只養活而忽視教育的思想,要認識到通過特殊兒童也可以成為家庭的自豪,成為棟梁之才。

        (2)正確認識融合教育。家長要積極學習融合教育的思想,充分認識到對特殊兒童進行學前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只要這樣,家長才能積極把特殊兒童送到普通幼兒園進行融合教育,促進特殊兒童融入到主流教育環境中去。

        4.2宣傳融合教育,消除普通兒童家長與特殊兒童家長間的對立態度

        從宏觀層面上來講,要建立對學前融合教育的宣傳體系,要通過各種途徑,比如說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宣傳在普通幼兒園開設融合教育班的意義,讓廣大普通兒童家長加深對特殊兒童的關懷、理解與支持,以此也可以提高融合教育理念的知名度與接納度。

        第2篇:對待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范文

        關鍵詞: 寧遠縣特殊兒童 隨班就讀 現狀調查 完善對策

        特殊兒童,廣義上的解釋是指與普通兒童在各個方面有明顯差異的兒童,主要是在智力、言語、肢體、感官、情感或行為等方面的差異,不但包括智力發展落后于正常兒童的,還包括智力發展高于正常兒童及有違法犯罪A向的。狹義上專指身體或心理有缺陷的兒童,其中包括智力殘疾、聽力殘疾、肢體殘疾、視力殘疾、言語障礙、精神殘疾、自閉癥等類型。特殊兒童在發現殘疾后及早進行康復訓練可以緩解殘疾,有效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使他們成為社會中平等的成員[1]。

        隨班就讀是指將特殊兒童安排進入普通小學,與普通學生一同接受教育的形式。與專門的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小學設立的特殊教育班一同成為我國特殊兒童接受教育的三大主要形式[2]。隨班就讀由于所在環境限制少,與普通兒童一起接受教育,避免專門的特殊教育機構造成的隔閡,更能適應社會。

        湖南省寧遠縣特殊教育學校主要采取以“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特殊教育班和隨班就讀為主體”的教育形式。為改善特殊兒童教育,2016年3月至10月,我對寧遠縣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教育現狀進行了調查。為了更具有廣泛性、代表性、實用性,筆者設計了《寧遠縣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現狀調查》的調查問卷,與寧遠縣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并利用送教下鄉、家長來校、召開家長會、建立家長QQ群等形式進行問卷調查。其中教師、家長問卷各150份,共300份,實際回收300份,有效問卷300份。

        一、問卷統計與分析

        1.教育理念的落后。

        在寧遠縣特殊教育學校創辦之前,寧遠縣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工作并沒有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2015年下學期,雖然寧遠縣特殊教育學校邀請了各隨班就讀學校的校長、教務處主任和特殊兒童所在班級的班主任,舉辦了隨班就讀的專題培訓講座,但達到的效果仍不明顯。問卷統計發現,教育理念的落后是隨班就讀工作沒有得到人們普遍重視的主要原因(見表1、表2)。

        通過表1可以看出有51%的老師所任教的班級中有特殊兒童。時至今日,有18%的老師認為特殊兒童不應該和普通兒童同樣享受受教育的權利,認為他們是社會和家庭的負擔。雖然有92%的老師認為特殊兒童有潛力可挖掘,但是60%的老師認為有特殊兒童的課堂難以維持較好的課堂紀律,在課堂中他們的精力主要放在普通學生身上,直觀表現在某些老師將特殊兒童的座位安排在教室的最后面,即使是視力、聽力較弱的學生,對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某些教師認為教育機會均等就是同在一間教室,同樣聽一位老師的講課,其實真正的教育機會均等是教師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待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有的老師可能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他們身上,但這樣會扼殺他們獨立學習和思考能力的發展。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更需要有挑戰性的學習和目標,老師若能多幫助他們,幫助他們多獲得成功的愉悅感,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對老師而言何嘗不是一次成功的體驗?當然,40%的老師支持隨班就讀,這在一個偏遠的小縣城甚是難得。還有許多類似的觀念都影響隨班就讀的進一步發展。

        在表2中,有25%的家長認為特殊兒童是社會、家庭的負擔,還有42%的家長對隨班就讀的觀念比較消極,40%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學校會受到別的小孩欺負,不能和平相處。但就筆者所見到的是特殊兒童和普通學生大多能和平相處,成為好朋友,就以我校何軒老師的小孩為例,他和我校的彭振林、李伊祺等特殊兒童都能成為好朋友。在筆者所了解到的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班級中,只要老師引導得當,他們同樣可以和平相處,雖然更多的是普通學生對特殊兒童的幫助為主。能否和平相處,關鍵在于家長、老師的正確引導;96%的家長認為特殊兒童有特長可以培養,但是鮮有家長、教師愿意花時間在特殊兒童身上,我校學生曾繁忠,身體素質佳,協調性較好,腰腹力量強,筆者曾多次與其家長溝通讓他去學習跆拳道或武術,對其日后的生存、發展都有好處,但家長仍沒有送他去培訓;58%的家長支持隨班就讀,91%的家長能夠接受孩子所在的班級中有特殊兒童,79%的家長認為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可以發展其日后的社會適應性。

        2.隨班就讀師資力量薄弱。

        為了解我縣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教學情況,我從領導和教師兩個角度設計了三個問題,針對教師提問,結果如下(見表3):

        由表3可見,特殊兒童不僅具有和普通學生類似的身心發展問題,更有其特殊的身心與學習特點,對此他們需要專業的特殊教育。有66%的老師認為其所在學校的領導對隨班就讀有積極的態度,能夠支持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寧遠縣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目前僅有13名,雖然在辦學開始就與寧遠縣教育局開展了送教到班活動,給隨班就讀班級的班主任和課任老師進行了專業培訓,但龐大的師資缺口是寧遠縣隨班就讀師資薄弱的直接原因,希望以后多開展類似的高質量的培訓講座,提高隨班就讀教師的業務水平。在問卷調查中有40%的老師還不能完成對特殊兒童的特殊教育,只有老師了解特殊兒童的身心特點與學習特點,掌握相應的特殊教育方法,才能挖掘特殊兒童的優勢潛能,找到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有81%的老師表示在課堂中會更加關注、照顧特殊兒童。

        3.普通學校班級人數過多。

        為了解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給教師帶來的影響,我們設計了問題――您認為隨班就讀帶來的工作負擔(重點)主要來自哪里(多選)?教師們的回答統計結果如下:

        目前,寧遠縣各鄉鎮一類完小與城區小學的班級學生人數普遍較多,在課堂教學中給老師對特殊學生的照顧帶來不小的阻礙,難免造成顧此失彼的局面。在2015年下學期的“送教到班”活動中,筆者聽到了有一位特殊學生上課從來不進教室的說法,心想這位老師也太不負責了吧,可仔細想想,一個班級中有學生將近70名,老師難以特別關注特殊兒童,畢竟不能因為一位學生而耽誤其他學生的學習。從表4可以看到其他老師也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個別化輔導、維持秩序和安全工作分別占63%、48%和59%,而這些都是班額人數過多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特殊教育學校學生人數雖然少,但是在安全方面同樣是老師平時工作的重點,從來不敢掉以輕心。所以,在班級中有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時,應提倡小班化教學,老師不僅能夠更多地關注到特殊兒童,對普通學生的教育也是有益處的。

        4.其他影響因素。

        寧遠縣已經有部分家長將隨班就讀的特殊學生的學籍轉移到寧遠縣特殊教育學校,教育局下撥的經費,已經轉移到寧遠縣特殊教育學校。這就意味著學校招收隨班就讀特殊兒童,可能會增加學校教學成本,經費問題是部分學校不愿接納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原因之一。

        特殊教育學校老師有特殊教育的津貼補助。在2015年下學期寧遠縣教育局與特殊教育學校開展的“送教到班”活動中,為隨班就x老師發放了一定數額的現金補助。而在這之前隨班就讀的老師付出了勞動,卻享受不到這樣的待遇。老師待遇問題是影響隨班就讀的原因之一。

        在寧遠縣特殊教育學校正式運轉之前,特殊兒童的成績是會影響教師考核的。盡管有部分特殊兒童已經將學籍轉移到寧遠縣特殊教育學校,但仍有部分學生的學籍在普通小學。這部分學生的成績勢必會影響到其就讀班級的升學率與排名,且隨班就讀班級的新考核方案尚未出臺,這部分學生仍舊會影響老師的年終考核。

        二、完善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對策

        隨班就讀工作是特殊兒童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隨班就讀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針對上述現狀,嘗試性地提出以下對策:

        1.整合資源,形成合力。

        將政府、社會、學校三者的資源整合,形成一種針對特殊兒童的多維的關愛體系。首先,政府的扶貧、低保政策向特殊學生家庭傾斜,讓這些家庭在經濟上的收入相對提高,為特殊學生就學提供更多的經濟保障;其次,通過政府和社會各類愛心基金會發動社會上有能力的人士,在經濟和精神上通過一些有益的活動對特殊兒童予以關心和支持,讓特殊兒童群體感受到關愛,從而受到一定的激勵;再次,政府和學校應出臺相關政策和制度,對普通小學中有隨班就讀特殊兒童的老師予以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并在考核、晉級、評先評優中予以適當傾斜,從而從側面引導老師給予特殊兒童更多更細的關注和關愛。

        2.加強對隨班就讀的任課教師進行特殊教育培訓。

        寧遠縣教育局和寧遠縣特殊教育學校要加強對隨班就讀教師的培訓,加強特殊教育專業理論知識的普及和提升。一是組織培訓講座,對普通學校教師進行相關的特殊教育理論培訓,正確的理論知識能夠指導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使用正確、適合特殊兒童的教學方法;二是組織普通學校教師到特殊教育學校進行教學觀摩,學習特殊教育學校的專業教學方法并用于實踐;三是積極開展送教活動,組織專業團隊到各個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學校進行特殊教育專業送教活動,指導隨班就讀老師的教學工作;四是在全縣范圍內建立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微信群、QQ群,由專業團隊對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學校的教師進行適時的指導和交流;五是積極引導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學校領導、教師和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轉變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觀念,大力推行素質教育與學生全面發展的新思想;六是引導普通學生重視特殊兒童的受教育權利,對普通學生進行教育,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引導他們對特殊兒童采取平等尊重、熱心關愛的態度;七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更加關注特殊兒童,對他們學習、生活更注意,不可任由其消極發展。當然,家長要主動將孩子送到普通小學,支持隨班就讀。

        3.建立試點班,以點帶面。

        鑒于寧遠縣只有一所合格的特殊教育學校,無論是師資還是辦學規模都遠遠無法滿足現有的特殊兒童群體,建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合理地選擇幾所鄉鎮一類完小和部分城區小學,建立一個特殊兒童教育試點班。由教育行政部門特招一批特殊教育專業教師分配到試點班,再由他們帶一個普通教師進行手把手的引領和培訓,這樣以點帶面,可以極大地擴展特殊兒童的教育面,從而有效緩解特殊學校的壓力。

        4.加大相關經費投入力度。

        認真落實特殊教育教師基本工資增加15%和績效工資增加50%,以及在職稱評定中增加10%。對下撥的學生經費問題,相關方面要多探討協商,積極想辦法解決這一矛盾;增加對隨班就讀老師的補助津貼,使其付出的勞動得到一定物質上的體現,提高隨班就讀老師的積極性;教育局相關部門盡快出臺對隨班就讀老師的考核標準,不讓特殊學生的成績成為影響老師年終績效考核的負擔等。

        參考文獻:

        第3篇:對待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范文

        蒙臺梭利十分強調特殊教育教師在對特殊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待兒童的態度,他認為這是全部問題的關鍵。正是教師身上所存在的那些不好的脾氣和內心障礙,使兒童膽怯害怕,不能以真實的一面在教師面前展現,致使教師缺乏對特殊兒童的體會和深入了解。為了全面透徹地了解特殊兒童行為特點,教師必須要有思想準備,教師首先從了解自身開始,總結發現自己身上的優缺點。例如,傲慢、發怒、偏見等。總之,“教師必須變得謙和友善和慈愛,這是教師應該具備的美德。這種精神預備將給予他所需要的平衡”。③要在精神上為幼兒營造舒適、溫馨、安全、寬松愉悅的社會環境,特別是要將心理學知識寓于教育教學領域之中去,以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我國在特教的師資培訓方面由于國家的重視,有了顯著的發展和提高,但是也存在著很多不足。在我國的一些特殊學校和康復機構里,由于師資匱乏,很多特教師資沒有接受過正規培訓,缺乏作為特殊教育教師所必備的知識素養和教育理念。因此,面對特殊兒童的外在表現形式,不知該如何應對,有的教師甚至采取簡單粗暴的行為,缺乏愛心和耐心,這會給孩子的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不良影響。因此,為了更有利于特殊兒童的教育與發展,特殊教育教師不僅要關注為特殊兒童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而應更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特教工作尤其強調特殊教育教師的人道主義服務精神,為特殊兒童提供良好的精神環境,這樣才能保證環境創設的質量,而不僅僅停留在物質環境的創設上。特殊教育教師要加強專業倫理、專業素養、專業行為的培養與提高,從而服務和奉獻于特教事業。

        二、幼兒特教教師感官訓練的原則與方法

        感官訓練是蒙臺梭利的精華所在。蒙臺梭利指出特殊兒童的某些障礙和缺陷,只要在敏感期之前進行教育,就能得到很大的改善。而兒童敏感期大多主要集中在出生后到六歲前這一階段,即學齡前階段。所以,在這一階段是幼兒特殊教育教師對特殊兒童進行早期干預的最佳時期,教學效果也最好。感覺發展敏感期是對特殊兒童進行感官訓練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關鍵時期特殊兒童接受訓練,有利于糾正智障兒童的感官缺陷,如果錯過了這段最佳時期,對于有缺陷兒童來說更是勤苦而難成。

        蒙臺梭利把智障兒童的感官教育劃分為:一般感覺教育(觸覺、熱覺、壓覺和立體感覺)、視覺、聽覺、味覺和嗅覺教育,在這些感官訓練中以觸覺訓練為主要練習方式。智障兒童常常通過觸覺來認識周圍的事物,雙手成為他們理解事物的直接器官。由此可見,特教教師只要掌握了智障特殊兒童感官敏感期的發展規律,充分地加以利用,不僅可以提高智障兒童的學習能力和效率,而且可以把握住智障兒童感覺器官逐漸從不成熟到完善的發展機會。同時蒙臺梭利也指出,如果兒童感官敏感期已經過去,再加以練習,不僅增加了訓練困難度,而且也不可能達到完善的地步。在智障兒童的各種感官訓練中,蒙臺梭利主張把“教師”改稱為“指導者”。幼兒特殊教育教師根據智障兒童思維發展的特點,如思維發展遲緩、缺乏學習動機和興趣、判斷分析能力、情感發展滯后等心理特點,對弱智兒童進行感官訓練的指導,使兒童自由自在地發展。幼兒特教教師在缺陷兒童感官教育實驗中,充分運用了分解訓練原則訓練缺陷兒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解智障兒童的感官訓練程序和步驟,既符合智障兒童感官發展水平,又能夠適應智障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發展水平。正如蒙臺梭利所說:“如果不把感官教育作為某種含有智慧和動作的整體活動的一部分,那么就永遠也不可能有什么感官教育。”

        ④最后,蒙臺梭利關于智障兒童的感官教育必須借助智障兒童的感覺器官和直觀的感官教具進行。幼兒特教教師利用能夠刺激智障兒童感覺器官的教具為媒介,通過不斷訓練和強化,提高智障兒童的注意力,使他們的感受性在不斷的探尋和發現的過程中提高和完善。縱觀新時期幼兒特教改革的發展進程,我們一直都在提倡教師應成為兒童學習的支持者、指導者,教師“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這些觀點在蒙臺梭利的著作里隨處可見,蒙臺梭利在幼兒特教方面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吸收和借鑒。

        三、蒙臺梭利幼兒特殊教育教師理論的現代價值

        蒙臺梭利是以一個教育改革家的身份出現,盡可能試圖打破以往傳統智障學校的教學方法。客觀、公正地從兒童家庭教育的視角對兒童的行為習慣和特點等進行細致入微地觀察和體驗。蒙臺梭利對特殊兒童開展早期的教育實踐活動為后期乃至今日的缺陷兒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她實地觀察低能兒童,努力尋找并在實踐中不斷運用自己的教學方法對低能兒童進行訓練,并在訓練中不斷摸索新的經驗進而使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改進和完善,她的這種勇于探索未知領域的態度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鑒。關于特教教師的師資培養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很多真知灼見,她提出特殊教育教師要根據特殊兒童發展的敏感期進行感官訓練,對特殊兒童進行早期干預和尊重特殊兒童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對后世影響很大。在教學中,幼兒特教教師如何為智障兒童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如何利用各種教具刺激弱智兒童的感官,以及生活技能訓練,至今為我們現今早期特殊兒童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之處。

        第4篇:對待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范文

        兒童的情緒問題是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它直接影響著兒童其他方面的發展,尤其對于特殊智障兒童來說,情緒情感的控制和培養的好壞是直接關系到他們能否融入社會主流的關鍵。

        關鍵詞 特殊兒童 健康情緒 培養

        情緒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一個人的生活里永遠脫離不了多種情緒的變化起伏。當今社會的生活節奏快,正常人的情緒都會有較大的起伏波動,何況特殊兒童,如果他們不懂得緩解自身情緒,不懂得如何面對和處理他人的情緒,那么,特殊兒童的人際交往、與人合作等社會適應方面就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對特殊兒童進行情緒教育可以幫助他們處理好人際關系,幫助他們解決好沖突,幫助他們開展好合作,從而使他們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更好地適應社會,被社會所接納。

        一、對特殊兒童進行情緒培養的重要意義

        1、有助于補償特殊兒童的身心缺陷,使特殊兒童的身心得到較協調、健康的發展。情緒是心理的組成部分,若特殊兒童情緒的缺陷得不到補償、改善,其心理始終存在著較嚴重的缺陷。

        2、有助于特殊兒童認識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較穩定、積極的情緒狀態,有助于特殊兒童投入學習和訓練,可增進自身知識水平和技能。另一方面,隨著高級情感的發展,特殊兒童能夠理解、體會相應的知識內容、事件或者人物精神,從而提高自身的認識水平,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行為方式。

        3、有助于特殊兒童更好地生活。當特殊兒童大致能認識和處理由生活中各因素的刺激而引發的情緒變化,能學習面對生活壓力而調適、緩解自身情緒時,他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強自立,更好地生活。

        二、特殊兒童的情緒的主要表現

        1、情緒不穩定,體驗不深刻。常有教師反映智力落后兒童“忘性大”,被老師批評后沒多久又再次犯錯,究其原因,跟智力落后兒童愧疚、羞恥等情緒體驗不深刻有關。

        2、情緒體驗的強度與引起情緒的外部刺激不一致。若智力落后兒童當眾被批評,他可能沒多大感覺,甚至笑嘻嘻的甘之如飴。而當他分到的東西與別人不一樣時,他就會哭鬧得驚天動地。

        3、控制情緒的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智力落后學生在一起玩,偶爾開了玩笑或推拉了一下,馬上造成大沖突,氣憤難平的兩個人打斗起來,為此糾纏不清。

        4、高級情感發展緩慢。雖然特殊學校頗為重視對智力落后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養他們的道德感、榮譽感等高級情感,但智力落后學生因自身身心缺陷的限制,高級情感發展的程度顯然無法與教育訓練強度對等。如十三四歲的智力落后兒童仍會因老師獎的食物而無比興奮,卻很少為胸前飄揚的紅領巾感到興奮,一時的興奮是有的,但他們很難意識到身為少先隊員的光榮。

        三、特殊兒童的情緒特點對學習生活的影響

        1、對身心發展的影響。特殊兒童的身心缺陷使他們較難覺察自身內在情緒的變化,認識到引緒的原因,若得不到正確、適當的教育和引導,智力落后兒童情緒方面的缺陷就得不到補償和改善,致使身心發展不協調或不健康,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2、對認識的影響。特殊兒童的高級情感發展緩慢,教師在教育和訓練中若一味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高級情感培養,忽視了情緒教育,就如同在沙地上建高樓,缺乏基礎,無法收到預期的效果。例如:教師講授《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引導他們說說自己的幸福生活,學生卻很難體會,同時也說不出自己過著怎樣幸福的生活。原因在于智力落后兒童體會不出什么是幸福感,因此無法認識理解相應的知識內容。

        3、對生活的影響。情緒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一個人的生活里永遠脫離不了多種情緒的變化起伏。二十一世紀的生活是多元化的,對正常人來說尚且有很多生活壓力,必須學會調適情緒去面對,而特殊兒童的情緒特點不是令他們的情緒表現與外界刺激的強度不一致,就是令他們產生過激反應而失控,他們又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如何去應付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可想而知,特殊兒童的生活情趣、生活質量甚至基本的生存都會出現問題。

        4、對適應社會的影響。當今社會的生活節奏快,正常人的情緒都會有較大的起伏波動。何況特殊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較常人差,如果他們不懂得緩解自身情緒,不懂解讀他人情緒,不懂得如何面對和處理他人的情,那么,弱智兒童的人際交往、與人合作等社會適應方面就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同樣,社會也無法接納和認同一群智力有問題,情緒又有問題的人。最終,使特殊兒童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生活的教育目標就不能真正實現。

        四、特殊兒童健康情緒培養的方法

        (一)營造快樂的學校教育氛圍

        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教學成功的關鍵。特殊兒童由于智力的缺陷,在其情緒、個性、行為諸方面存在嚴重心理障礙,給教學的順利進行往往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如果不加以引導,將擾亂教學的開展,更不必說取得成效了。教師在學校里應深入學生中間,和他們玩耍、游戲,親近他們,利用大課間以及活動課的時間和他們打成一片,玩跳繩、打沙包、捉迷藏等,從而樹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形象,讓學生愿意和老師交往,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由“怕”學變成“敢”學,由“厭”學變成“愛”學。

        2、控制和消除消極情緒。在特殊兒童成長和自立的道路上,免不了受到歧視和挫折,因此,指導他們控制和消除由此產生的消極情緒就十分重要。教師可從下面四個方面考慮著手:一是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如出外散步、看電視、談天等。二是提高智力落后兒童的認識水平,讓他們有較清楚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并能對事情進行一些理智的分析,學會較全面地考慮自己對情緒的表達方法和行為是否恰當,從而學習控制情緒。三是結合實際對落后兒童進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情感培養,指導他們學習從長遠利益出發,以集體利益為重去面對和處理困境和沖突,而不是為了一些小事或自己的物質需要得不到滿足而導致情緒失控。四是鼓勵他們積極鍛煉身體,健康的身體有助于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開朗的心境,有助于控制和消除消極情緒。

        3、補償情緒缺陷。盡可能地補償他們的情緒缺陷,進而發展智力落后兒童良好的情緒、個性品質和行為方式。有重點地、有針對性地對特殊兒童進行情緒情感培養教育。中低年級的學生,可著重學習覺察內心的情緒變化,認識引緒變化的原因,學習覺察他人的情緒變化,認識如何面對他人的情緒反應。高年級的學生,可著重學習如何調適、緩解情緒,如何解決沖突,如何控制情緒、如何采取適當的表達方法和行為。指導他們去學習如何適當地表現情緒反應,學習采取適當的表達方法和行為。

        (二)建立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

        由于生理缺陷,智力落后兒童在認知、動作、情感控制及生活自理等方面都遠遠落后于正常兒童。他們的情緒不夠穩定,容易變化,愛沖動,常常受外界情景的支配。他們的生活空間狹小,除了學校就是家庭,父母與他們交往的機會最高。因此,特殊兒童比正常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教育,他們需要家庭的溫暖,特別是父母的愛。

        1、要給孩子真正的愛。當前許多家長對特殊孩子主要采取兩種態度:一是視孩子為包袱,累贅,甚至認為家中出了這樣的孩子是件恥辱的事,對他們冷眼看待,不聞不問,漠不關心;二是家長認為孩子的不幸是自己造成,覺得對不起孩子,憐憫之心和負罪感驅使他們對孩子百依百順,包辦代替。這兩種極端做法都是不采取的。家長應該調整好心態,平靜對待,面對現實,給予孩子真正的愛,既不能溺愛,也不能冷漠,把握好愛的尺度,讓孩子在真正愛的雨露滋潤下快樂生活。

        2、要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性格、思想、志趣的形成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應給他們創造一些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完成力所能及的學習作業,讓他們獲得成功,并給以鼓勵。使他適應環境,逐步學會生活自理,參加簡單的勞動。

        3、要多給孩子鼓勵。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一切活動都希望得到家長和他人的認可,家長要善于發現和捕捉孩子的閃光點,給予表揚,哪怕是一點小小的進步也要及時肯定,讓其體會成功的喜悅,體會到快樂,鼓勵要在行為完成之后,這樣可以增添孩子的信心,發揮自身潛力,鼓勵的方式很多,我們可以說:“你真棒”!“你真聰明”!或是送他們一個甜美的微笑!從而有利于他們發展和保持較穩定的積極的情緒狀態。

        4、要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永遠是同一副表情,而是要表露出自然的情緒變化,并適當地與他們交流,向他們說明引緒變化的原因,從而讓孩子了解到每個人都會有因不同原因引發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變化。另一方面,家長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適當合宜的情緒表達方法和行為,讓他們能夠模仿學習。模仿是兒童的天性,由于智力落后,弱智兒童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很差,模仿時不加選擇,因此父母的一些不良習慣就會在孩子身上出現,因此家長要時時注意自身形象,改掉不良習慣,處處給孩子樹立榜樣,建立良好的夫妻關系,以此來優化家庭環境,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排除各種干擾,為智力落后兒童的成長創造條件。

        (三)營造關愛的社會教育氛圍

        特殊兒童由于自身具有生理缺陷,大都不合群,他們不善于交朋友,容易孤立,怕受到別人的歧視。家長們也會因此覺得抬不起頭,不愿帶孩子們出門,不知不覺中就減少了孩子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害怕與人交往、不會乘車購物等都是智力落后兒童社會適應能力差的表現。智力落后兒童接受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將來能夠適應社會,自食其力。因此應該領學生走出課堂溶入社會,參與社會實踐,拓寬學習空間。可以利用班隊活動、課外活動和節假日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特殊兒童需要周圍的人關心他、接納他、信任他。他們也和正常兒童一樣有成功的愿望,希望得到周圍人的承認、認可。因此我們要擴大宣傳力度,爭取社會對智力落后兒童更加關注、理解、尊敬和接納,讓特殊兒童能在同一片藍天下愉快地發展身心,擁有更多的積極情緒去學習和生活以及去適應社會。

        參考文獻

        [1][美]休厄德.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導論.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2]王占福.孤獨癥的快樂療法.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第5篇:對待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范文

        關鍵詞:特殊教育 歌唱教學 智力殘疾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7(c)-0232-01

        特殊教育專業現已是我們國家的重點專業。已經有多所高校開設了特殊教育專業,它不僅對于提高殘疾人事業的發展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還有助于國家及社會的發展。有諸多高校的特殊教育專業開展了音樂課程。目前,音樂教學已經成為特殊教育專業的一個重要內容,他們采用了先進的教學方法,形成了特殊教育特有的音樂教育體系,使特殊教育獨具特色,更行之有效。在本文中我主要談論的是特殊兒童學習歌唱的意義,它主要的教授對象是特殊兒童。

        1 智力殘疾兒童的身心特征

        1.1 生理特征

        由于絕大多數智力殘疾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都有障礙和損害,一般都體現在身高、體重、外貌等方面,因此多數智力殘疾兒童在動作協調性、走路以及一些運動技能等方面有不尋常的問題,如過于肥胖、瘦小,身體明顯單薄,腦袋小,五官不端正,走路往兩側晃,有的還伴有肢殘。可以這么說,智力殘疾的程度越嚴重,生理上的缺陷也越明顯,從而影響到了身體的健康,有很多智力殘疾兒童患有心臟病、肺炎、血液病等一些身體疾病。

        1.2 記憶特征

        一般智力殘疾兒童的記憶特征有兩個:第一,記的速度較慢、記得不扎實、回憶起來困難、不準確。例如,教他們學知識時,總是需要不斷的重復,才能教會。但是忘得特別快,有的上半堂課教的內容,下半堂課就記不住了;有的兒童整整學了一個學期的內容,一個假期下來基本就忘光了。第二,由于沒有良好的記憶方式,智力殘疾兒童不會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所以總是記不住。

        1.3 語言發展的特征

        據統計,智力殘疾兒童中語言發育不良的在70%左右。一般來說,智力殘疾的兒童說話都不連貫,總是嗑磕巴巴的,有的上學以后,連自己父母的名字都說不清。與正常兒童相比差距很大,而且他們掌握的詞匯量也很少。正常兒童入學時,一般都已經掌握3000左右的詞匯量,而同齡的輕度障礙兒童最多只能掌握幾百個詞,對稍長的復雜的句子聽不明白,也不會說,一般只能說較為簡單的陳述句,說起話來多數都口吃。

        1.4 性格的特征

        智力殘疾兒童由于活動范圍比較狹窄,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少,認識事物的能力比較弱,影響了性格的健康發展。

        2 學習歌唱對特殊兒童所起的作用

        歌唱是人類的天性,當然特殊兒童也不例外。在所有的藝術活動中,歌唱最簡便、最易普及,它不僅能培養智力殘疾兒童的樂感,還能給智力殘疾兒童帶來歡樂。

        2.1 歌唱有益于智力殘疾兒童的健康

        歌唱不僅能讓智力殘疾兒童心情愉悅,還可以促進深呼吸,鍛煉肺活量,歌唱中的興奮情緒有助于加快血液循環,增強心臟功能,加強身體免疫力。

        2.2 歌唱有助于增強智力殘疾兒童的記憶力

        歌唱通常都要求歌唱者記住歌詞和旋律,悅耳的旋律唱起來比較順口,有便于智力殘疾兒童記憶,因此智力殘疾兒童學習歌唱無疑是加強記憶力的好方法。

        2.3 歌唱有益于智力殘疾兒童語言能力的提高

        歌唱講究韻律,講究表達的連貫,流暢,它要求吐字吐詞準確,語言有層次感。可是智力殘疾兒童的語言中樞發育不完善,大腦與口舌以及聲帶之間的聯系也不夠協調。所以多唱歌能加強大腦與口舌、聲帶之間的聯系,有助于輔助矯正智力殘疾兒童說話口吃。

        2.4 歌唱有助于智力殘疾兒童的心理發育健康

        智力殘疾兒童由于認識活動有缺陷,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受到限制,因此認識事物的范圍狹窄,影響了他的心理成長,兒歌的內容豐富、精彩,不僅包含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而且還涉及古今中外的很多知識,它能讓智力殘疾兒童的視野廣闊,能夠了解生活,熟悉生活、熱愛生活,有助于智力殘疾兒童的心理健康。

        2.5 歌唱可以擴大特殊兒童的視野,增強交往能力和自信心

        兒歌世界豐富、精彩,包含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養分,內容涉及古今中外,還涉及歌曲之外的很多知識,能讓特殊兒童視野更廣闊,更加了解生活、熟悉生活、熱愛生活。歌唱不僅僅是自娛自樂,更多的是一種大眾交流方式。歌唱讓特殊兒童走進人群,結交朋友,尤其能使自閉癥兒童變得熱情大方,樂于交流,樂觀向上,充滿自信。

        2.6 歌唱有利于挖掘智力障礙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音樂是通過聲音來表達感情的一門藝術,在表現人的感情變化、心理活動、思維走向等方面有著很好的效果。讓智力障礙兒童欣賞音樂、演唱歌曲、參加音樂活動等,對智力障礙兒童的心理可以產生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刺激,使智力障礙兒童的情感激發表現得更為直接和強烈。而這種情感的沖動,正是對智力障礙兒童智力的啟迪和促進,能夠激發出他們的創新思維和潛能。

        3 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應怎樣進行歌唱教學

        由于智力殘疾兒童與正常兒童在生理、心理、智由力等方面存在著相當的差異,為了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效果,在教學中必須考慮到這些特殊兒童的特殊需要。

        3.1 希望得到尊重,享受民主平等的教育

        教師要平等地接受智力殘疾兒童,不要排斥他們,在教他們唱歌時,要把他們和正常兒童一樣對待,一定要把觀念上的、情感上的、物質上的不利于智力殘疾兒童學習歌唱的障礙消除掉。

        3.2 教學內容要認真設置

        智力殘疾兒童由于智力上的原因,他們所學的內容,進度要想同正常兒童一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因此,在教學上必須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在學習內容、學習要求、學習方法上采用適合智力殘疾兒童接受的做法,可以教一些簡單歌曲,教師要有耐心,一句句教,多教幾遍,直到唱會為止,也可以伴隨一些動作,使用一些道具。比如《再見歌》此歌曲可以假如動作一起學習,大家圍成一個半圓形,由一人演唱。演唱的人站于中間隨意與外圈的人揮手,做“再見”動作,外圈的人慢慢轉身,背對圈內向外走,表示已經離開。強調離開時不能發出聲音。可以運用圖片交流,出示需要“再見”的各種真實情景的圖片,引導小朋友理解在什么場景中需要有禮貌地說“再見”。老師按照真實情景,設計場景結合此歌曲表演唱《再見歌》。當小朋友掌握了此歌曲以后,此歌曲可以插入每節課結束環節,用唱歌的形式互相揮手再見,不僅讓小朋友們學會了唱《再見歌》,而且還能養成待人有禮貌的好習慣。

        音樂可以改變人的氣質,陶冶情操,而對智力殘疾兒童來說,音樂可以補償其智力和適應行為上的缺陷,良好而系統的音樂教育不但可以給予特殊兒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還可以促進特殊兒童良好的審美觀的形成,開發他們的智力,以便達到幫助特殊兒童更好生活的目的。同時,通過音樂教育增強了他們對外界的自信,給予了特殊兒童一個嶄新的世界,讓他們對生活充滿希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音樂教育的一種使命。愿我們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教師們能抽出一些時間專研一下特殊教育的音樂教學,讓特殊兒童能夠早日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1] 湯劍文.音樂康復[M].2009.

        第6篇:對待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范文

        關鍵詞:美術治療;特殊教育;美術教學

        在如今迅速發展的社會,兒童的壓力由于被環境的影響正逐漸上升,各種身體和精神問題正在發生。如何更好地預防和矯正兒童的心理畸形,已經成為我國現代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作為一名特殊的教育人員,我深刻了解美術療法的關鍵性。通過美術治療活動、藝術作品的復制和創作、藝術作品的評價和分析等等實踐經歷,兒童可以放松身心,減少情緒與情感方面的困惑問題,改善成長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提高洞察力,并從對美的感知中得到心理和諧。

        一、如何理解美術治療

        目前,美國美術和治療協會對美術治療的定義被進一步接受為“藝術治療是一種反映發展、能力、興趣、內在利益和沖突,并利用各方對藝術媒體、藝術生產過程和創作的藝術作品的反應的。”因此,美術治療是一種不同于心理治療和藝術教育的專門服務,具有極強的專業性與實踐性。

        (一)美術療法是不同于對話式的心理療法。在對話式[1]的心理治療過程中,雙方主要通過口頭表達情感以及與治療師和同伴交流來取得個人的成長和經歷。在美術治療過程中,雙方主要通過藝術而不是語言來展現被壓抑的情緒,與治療師交流溝通,談論藝術創造的過程和含義。此外,整個過程能夠對受教育者形成一個永久的、心理烙印。

        (二)美術治療正在慢慢引入我們的特殊教育工作中,作為一類不同于典型對話的心理療法。我們并不能通過藝術療法要求這些特殊人群變成繪畫大師,但我們通過這種媒介了解他們的心理。美術治療連同對藝術媒體、藝術創作活動和創作者作品的反應,包括某些教育因素,藝術教育包括重要的治療因素。然而,藝術教育建立在評價標準、目標和教育原則的基礎上。藝術療法被用作治療心理健康和利用心理療法開展治療活動的基礎和目的。此外,藝術療法的創造是基于治療關系的建立。與藝術教育相比,它更注重創作過程,而不是最終作品和審美價值。

        (三)作為一種心理學、醫藥學、藝術以及其他跨學科的療法,美術治療通過象征性的圖像來釋放情感,可以彌補對話式心理療法的不足[2],這是一種可接受的、安全的方式,可以讓各方整合身體、心理和和諧的個性,從而幫助從精神或情感障礙中恢復。

        二、對特殊兒童開展美術治療的有效方法

        (一)繪畫治療

        繪畫療法是對待藝術教育的一種方式。對于特殊的孩子來說,他們可以表達他們內心想法和自我潛意識的圖像,而不是圖片形式的語言。例如,一些自閉癥兒童對畫面極其敏感,而另一些則反映情感、沖突和渴望。有了這些創作作品,我們可以探索他們的內心世界,幫助這些特殊的孩子感受更深的內心動力,幫助他們更好地進步。在對話療法中,孩子們可以提供紙和圖片,這樣他們就可以把它們放在一起。將內心的想法利用紙和筆來表達。起初,有些人不與自閉癥或自閉兒童一起工作,所以他們可以啟發他們設置適當的場景,如輕音樂和有聲讀物,并根據故事的內容進行創作。繪畫療法也幫助我們理解我們無法理解的孩子的內心想法。許多特殊的孩子不希望別人交流,因為他們有缺點。我們可以通過照片交流,感受情感,得到正確的指示。一些有身體殘疾或殘疾的孩子與正常孩子在思想和表情上沒有什么不同,但由于身體各方面的缺陷,他們有時會有自卑心理,有時在情緒管理上有所缺陷。我們也可以用繪畫治療來緩解情緒,控制情緒,增加自信,并發現心靈存在的價值

        美術治療是一個逐步治療特殊兒童的過程。首先,教師需要進行系統性的干預措施。在那之后,可以讓學生資自主創作,運用藝術創作表達自己[3],慢慢打開思想的束縛,獲得與他人順暢交流的能力。所以,美術治療在特殊兒童美術教育中的應用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具有積極的治療價值。

        (二)通過游戲引導美術創作活動

        進入治療室的兒童通常對游戲材料和藝術材料著迷,而一些兒童有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這種情況使得他們對一般的游戲材料并沒有多大興趣。例如,鼓勵孩子們用自來水、彩色筆、畫筆或顏料進行美術創作。當介紹手指圖片時,指導教師可以讓學生練習類似的游戲,例如,鼓勵孩子們把手指浸入水中,放在紙上進行創作,當他們熟悉濕紙的感覺和外觀時,鼓勵他們引入彩色筆來畫出他們的作品。不管孩子是否真正理解這個詞的意思,治療師都會給孩子一種關注和支持探索活動的語氣。總的來說,這些特殊的孩子需要有趣的活動來使用藝術材料。當然,游戲活動的最終目標是讓孩子們自由使用藝術材料,創作出經久不衰的作品,并讓他們的創造力引以為豪。

        三、藝術治療與藝術教育的關系

        當美術治療作為一種技術應用于美術教育時,學生應該相互信任,建立學生健全的意志,利用各種技術為特殊人群創造一個安全、自由的表達環境,讓學生通過藝術創作來表達自己,美術治療更能讓學生通過藝術創作來展示自己,通過動態的創作過程與最終的作品展示來進行平等的交流和綜合評價。如此,特殊受教育者不僅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還可以在整個創作過程中獲得藝術創作帶來的快樂,在實踐獲得自豪感和成就感,從而獲得靈魂與完美人格的融合。

        藝術治療和藝術教育之間的關系特別密切,因為兩者皆是一種強調創造力為重要性的主要表達形式。主要區別在于,后者被接受并作為評估標準和目標的原則來教授,以幫助精神健康等等,并通過心理療法為治療的基礎和目的建立符合實際的治療活動或項目。藝術教育注重藝術活動的完成,藝術療法更注重整體的創作過程。

        總結

        第7篇:對待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范文

        一、特殊幼兒在幼兒園的行為表現

        西西,男,三歲零五個月,一名輕度自閉和感統失調的特殊幼兒。

        (一)對聲音的反應敏感

        西西對于一些聲音是會很恐懼的,比如突然的鞭炮聲、喇叭聲,此類聲音一旦響起,西西就會緊閉雙眼捂住耳朵,畏縮不前,并邊哭邊說寶寶怕!但是在幼兒園里也有他喜歡的聲音,剛入園的那段時間每當鋼琴聲想起,他就會靜靜地坐著聽,之后只要老師的琴聲一響,他都會主動觸碰琴鍵并開心地笑出聲音來。有段時間西西也會自己創造出一些聲響,比如把椅子靠在區角柜邊,用椅背敲擊發出聲音,節奏也較平穩。當你將他放在身邊試圖制止他的行為時,他便開始磨牙制造聲音。

        (二)平衡缺陷

        西西的走路姿勢也會略顯特殊,走路時前腳跟喜歡踩著后腳尖,原地跑步時容易出現同手同腳的現象。在戶外活動時,西西也不能一個接一個地跟在小朋友的后面,走著走著就會脫離隊伍。西西的平衡能力較弱,在走梅花樁或低矮物體上時,他就繞道而行,甚至直接脫離群體,不參與活動。

        (三)語言發展遲緩

        剛入園的時候,西西不會主動入廁,需要成人督促。有一次我問他:“西西,有沒有小便?”他回答說:“沒有小便。”西西小便完我又問他:“西西,你沒有還是有小便?”他說:“有小便。”可是他明明才解過呀。有時老師在跟其他孩子說話時,西西也會重復老師或孩子的話中的詞語,尤其是一句話中后面的一個詞或幾個詞。可見,西西的語言發展遲緩,還處于鸚鵡學舌的階段。在與別人的對話中,使用人稱代詞時,分不清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比如:老師問西西:“我是哪個老師呀?”西西回答:“我是李老師。”如果老師問:“你是誰?”西西會回答:“你是西西。”從小班第一學期到現在還是會有人稱代詞的錯位現象。

        (四)難以進行社會交往

        第一學期末,西西漸漸愿意坐在小朋友的中間,并且會用雙手拍打小朋友的肩膀并用身體向其他孩子身上傾斜還齜牙咧嘴地笑起來。從他的表現中感覺西西漸漸意識到其他小朋友的存在,并試著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和別人去交往了,但西西通常會用破壞性的方式去交朋友。比如倚靠在小朋友身上,推倒小朋友在區域活動中的作品,仍然嘿嘿地笑。說明在社會交往中,他不理解別人的情緒表現,對別人的表情、語言、動作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五)缺乏規則意識

        由于西西對別人的指令或談話缺乏回應,所以在集體中對指令的反應也較差,規則意識也難以養成。比如,每次玩完滑滑梯老師搖鈴鼓集中幼兒的時候,他都不會主動歸隊,基本上都是老師拉他下來。教學活動中,只要老師的注意力不在西西身上,他就會跑去午睡室,要么就躲在角落里自己玩,時不時會發出“啊”“哦”的聲音,音量忽大忽小。即使在老師身旁也阻擋不了他制造出其他的聲音和動作,比如晃動椅子,敲打區角柜,或者是吸吮手指。

        二、特殊幼兒在幼兒園環境中遇到的問題

        (一)幼兒園老師的問題

        1.教師對于特殊幼兒的教育經驗準備不足。

        我們班上的三位老師都很年輕,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時間平均不足4年,以前的工作中沒有遇到過特殊幼兒。對于自閉傾向和感統失調的癥狀我們都不是很了解,對于特殊幼兒的生活和教育沒有任何借鑒,不知道如何與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何針對特殊幼兒的行為做出正確的判斷和引導。我想大部分幼兒園老師應該像我一樣,雖然聽說過特殊兒童一些典型的癥狀,但是沒有親身經歷過,所以對于我們三位老師而言,在特殊幼兒的教育上我們基本上是零經驗。

        2.教師對于特殊幼兒專業準備不足。

        大部分幼兒園教師未曾接受過特殊教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也無法理解特殊幼兒的行為表現,不了解他們的需要,導致無法解決他們的行為問題,更談不上如何促進他們的發展。所以在班里對于西西的一些行為表現,起初我們都很不理解,不知道導致他問題行為的原因是什么,不知該如何去引導,更不知如何創造機會去發展他們的能力?很多時候我們是力不從心、無從下手。盡管《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幼兒的行為特點做出適當的判斷,并貫徹《指南》的精神實施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面對特殊幼兒時,我們不能完全依靠《指南》去解讀他們,更無法實現個別化學習的教育理念。

        (二)家長對特殊幼兒的認識不足

        1.特殊幼兒家長的認識誤區。

        在很多特殊幼兒家庭中,由于家長對于特殊幼兒的認識并不清晰,對于孩子的一些問題行為并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難免有些家長對孩子行為的評價帶有很濃的主觀色彩,甚至會有逃避現實和隱瞞實情的現象發生。與西西媽媽的交流中知道,西西的爸爸一直認為只是比同齡的孩子發展稍慢而已,只要花時間努力彌補不足就能趕上其他孩子。殊不知自己的主觀判斷已經耽誤了孩子最佳干預期而阻礙了孩子的發展。

        2.其他幼兒家長的認識誤區。

        因為普通人對自閉癥的了解太少,所以很多家長不太容易接納、了解特殊幼兒的行為,會擔心自閉癥幼兒會影響自己的孩子。所以正常兒童的家長對于特殊幼兒在幼兒園接受教育往往持有排斥的態度,更不會去關注這樣特殊的兒童。

        三、特殊幼兒在幼兒園環境中的教育建議

        (一)對教師的建議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在面對這些特殊幼兒時,作為教師該如何看待他們的行為?如何與他們相處?如何幫助他們?

        1.調整心態,耐下心來,關注特殊幼兒。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無論是面對正常的幼兒還是特殊幼兒,我們都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簽。在思想層面上應該認識到:首先,特殊幼兒是可以教育的,只是他們需要比正常孩子投入更多的耐心和情感。其次,若教育出現問題,應先從自身出發,是否活動難度過大,反思自己是否對于特殊幼兒缺乏理解,而非立刻苛責特殊兒童。所以我們一定要調整好心態,端正態度,耐下心來,播種愛。在生活方面,西西在剛入園時大小便需要老師來提醒和幫助,有段時間每天都會把大便拉在褲子上。慢慢我們就發現一般西西發呆的時候就是他想拉臭臭的時候,所以老師要觀察西西,時刻做到眼里有西西,心里有西西。在組織幼兒入廁時,我們會先讓少數幼兒和西西一起去,既避免了西西在集體中的特殊性同時也加強了對西西的關注。這樣保育老師可以在不忽略其他幼兒的前提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他身上。經過家園的共同努力,現在的西西能自己主動入廁,只是如果老師不督促的話難免會把小便尿在地上。在教學活動中的西西不愿意和小朋友們一起,只要老師稍不注意他就會躲在角落里。為了讓西西參與活動,老師會與西西保持一個安全距離,既讓西西能夠融入集體,有不離老師太遠,以提醒他集中注意力,參與活動。經過一段時間后,現在西西已經能夠安靜地坐在椅子上參與他喜歡的音樂活動和美術活動了。

        2.放大優點,營造輕松、溫馨的集體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孩子生活之初的頭幾年,在他的發展上起決定作用的是他周圍的人以及豐富、多方面的人際關系。”一個有著良好人際關系的和諧班集體,能讓孩子充滿自信,提高社會價值感,增進社會適應能力,形成樂觀豁達的人生觀,實現個性的全面發展。每一個班級都是由個性化的孩子組成的集體,良好的班級氛圍與環境的形成有賴于班級每一個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而良好共性是在個性的基礎上形成的,共性一旦形成,便反作用于個性,促進孩子全體素質的進一步優化。對于特殊幼兒也不例外,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照顧。在行為規則方面,西西是無意識的,有些行為會遭到孩子們的反感和排斥。使得有一段時間孩子們總愛告西西的狀。比如以拍打小朋友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歡喜,喜歡靠在小朋友身上,甚至“破壞”其他孩子的作品等為了讓孩子們接納西西,在日常生活中我細致觀察,認真思考,發現記錄孩子的閃光點,終于我發現了西西的興趣(愛畫畫、愛音樂)。于是,我們就抓住孩子的這個特點在活動中積極創造機會,讓他在集體中接受鍛煉,并及時進行表揚,充分肯定優點,讓他逐步得到大家的認可。慢慢地,西西參與活動的時間長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接觸西西,多和西西進行眼神和語言上的交流,找到互動點,建立起情感聯系,為他營造一個溫暖輕松、愛說愛笑的氛圍。也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對西西的關注和喜愛,從而使孩子們的關系變得融洽。最近西西給了我們一個很大驚喜,他會主動找老師交流,有一次我在班級備課,他主動來到桌前看著我說:“李老師,剛才……”盡管西西表達的內容并不完整,但是他愿意主動看著別人并有交流的愿望了。當孩子在我們的摸索和努力中有所改變時,你會發現這其中帶給你的感動也是無法言語的。我們也相信西西總有一天和其他孩子是一樣的。

        3.及時與家長溝通幼兒在園情況,做好配合工作。

        大多數家長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兒童時,不是震驚、難過,就是自責甚至逃避,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不僅要幫助正常幼兒家長樹立科學的育兒觀念,同時也要體諒和理解特殊幼兒的家長,要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信心,配合專業人員對孩子實施教育。配合得越好,就越能坦然面對事實,越對未來有信心。在面對西西的教育過程中的問題,針對西西在園的表現以及家園配合的方面,我們每天都與西西媽媽進行溝通。

        (二)對幼兒園的建議

        1.開展特殊兒童教育的相關培訓。

        對于特殊幼兒,幼兒園不僅要給予接納的態度更要開展特殊幼兒的相關培訓,因為幼兒園教師尚不具備對待特殊兒童特別是自閉癥、多動癥等進行判斷的能力和恰當的教育能力。所以只有普及幼兒教師的特殊教育相關知識和教育能力,才能做好隨時接納特殊幼兒的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對于孩子的問題行為也能做出客觀評價做到適當處理和引導,從而體現在集體教育環境中對特殊幼兒的個別化教育。但目前幼兒園老師只是被動的接受,既不利于老師教育的開展,也不利于教師情緒上的自我調節。

        2.利用家長學校,正確認識特殊幼兒群體。

        開展關于特殊兒童教育的家長學校,引起社會的關注,幫助正常幼兒家長及特殊幼兒家長了解并接受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讓更多的人正確認識和接納特殊幼兒,營造和諧、友愛的集體氛圍,幫助特殊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三)給家長的建議

        1.給特殊幼兒家長的建議。

        作為父母,首先不要因為孩子的疾患互生怨言,應該保持積極平和的心態,要用科學、客觀的態度去面對。

        重視支持幼兒園和專業機構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如:半天在幼兒園,半天在專業機構。通過與西西媽媽的多次交流,西西從15年12月份開始每天都會接受相關治療中心半日的訓練。每天早上入園,午飯前接回家,下午接受訓練,至今有3個月的治療期,明顯看到了西西的變化和進步。看到西西注意到了身邊人的存在,并對他人的交流漸漸有了一些回應。看到西西的變化,老師們都樂在心里,真心為孩子高興,為這個家庭感到欣喜。

        客觀看待孩子的發展,對孩子保持適當、合理的期待,多鼓勵和贊美孩子,多關注一些成功的案例。

        根據專業人士的指導,與幼兒園教師相互配合進行教育,共同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比如:在專業人士的指導和提醒下,我們知道西西不能吃容易引起興奮的西紅柿。由于西西感統失調,有些動作是不利于他發展的,比如當西西不停地跳和旋轉的時候家長應該做的就是直接制止他的行為。對于西西的異常行為我們基本能夠通過與家長的溝通做出判斷,是制止還是適當引導就有了科學的依據。家園溝通越細致,越有助于特殊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參加針對特殊兒童而設的培訓機構,建構自身的社會支持團體,以便為孩子爭取更多的幫助,同時可以交流經驗,相互幫助,相互扶持。

        2.給正常幼兒家長的建議。

        第8篇:對待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范文

        一、對特殊教育的偏見

        《殘疾人保護法》第十八條,規定國家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教育作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統一規劃,加強領導。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具統計截至2012年,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有1853所,在校殘疾學生37.88萬人,特殊教育專任教師4.37萬名。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比例72.1%,比2008年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據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不久,我國將啟動實施《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攻堅計劃》,解決實名登記的8萬名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有學上”的問題。以“一人一案”的原則,通過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和送教上門等多種形式幫助殘疾兒童接受教育,并解決特殊教育發展相關條件保障問題。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學生免收學費,并根據實際情況減免雜費。國家設立助學金,幫助貧困殘疾學生就學。最近,為了促進特殊教育的發展,為了使殘疾孩子在缺陷補償的關鍵期進行補償,每年每所項目學校國家投資100萬的項目基金。每年花費大量的資金培訓領導、骨干教師,使特殊教育學校的領導、教師的管理水平,教學能力,思想觀念等有很大的提升。

        每個孩子都有潛力,都可能是天才。即使孩子不是天才,通過學校教育他們可以有基本的自理能力,有適應社會的能力,而不會成為社會的累贅。目前有殘疾兒童600多萬,特殊教育學校的發展趨勢,將招收中、重度殘疾兒童為主,那么我們特殊教育對象的殘疾程度的加深,將要求我們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的轉變。我們將以學生的簡單吃飯、穿衣進行教育教學。這是因為特殊教育學校教學的目標就是這樣,就是像有人說的現在的教師,把一個不會自理能力的人,教會他能夠生活自理能力的“保姆”。這也是對特殊需要的特殊兒童進行教育的出發點。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清醒地意識到,我們的特殊教育是為了滿足特殊兒童的特殊需要而設置的教育形式,是人類教育進一步發展的表現,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

        二、對特殊教育教師的偏見

        1、社會對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片面看法。有人說看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多好,沒有升學壓力。

        2、社會上也有些人認為,殘疾孩子的智商都不高,一般人都能勝任,并且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也沒有成功感。桃李滿天下,作為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能這樣,可是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教會孩子學會說一句話,要付出巨大的勞動。完成一個短期的教學目標,也像蝸牛行進那樣艱難。有人做出這樣的概括:世界上有三種救人于危難的職業:醫生;消防救生人員;特殊教育教師。作為特殊教育的教師,應該堅信,自己從事的職業是天底下最崇高的事業,如果自己能看管兩個或三個殘障學生,他們的家長就解放出來,從而參加到社會勞動中去,那么自己就為社會解放了兩個或三個勞動力,就能為社會創造多一點的價值。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是教師的特殊群體,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具有障礙程度的殘疾兒童,教師的素質保證被教育對象的享有受教育權的主要因素。

        首先,特殊教育的教師首先,都具有愛心,不會在言語上傷害學生,更不會在動作上傷害殘疾兒童,具有博大的愛心,關心自己的學生,像學生的家長那樣把學生看成寶貝。對于社會上有任何不公正對待自己的學生的不良行為給予制止和抵抗,盡力維護殘疾孩子的尊嚴,充分維護殘疾孩子的合法權利。以自己的形象去教育和感染對特殊教育不正確看法的人們。其次,特殊教育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它包括要具有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不僅要學好語文、數學、物理等基礎知識,還要懂得音樂、體育、美術、手工等方面的知識。要具有特殊的教學手段和使用信息技術設備的能力。并能自己制作出適合學生學習的課件。這對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幫助殘疾學生全面發展是十分有力的。

        其次,要具有學習的能力。為了特殊教育學校不斷發展的需要,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應該明確,學習和參加培訓學習是教師的權利。我們怎樣才能適應不斷改革的教學形式,怎樣解讀教學的新理念,怎樣才能滿足不斷前進的特殊教育學校的需要。原來那種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已不適應新的教學,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要求我們教師要學習這種新的教學方法。我們特殊教育的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做一個全能的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

        最后還要具有心理學、醫學、溝通交流、評估學生缺陷補償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現在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入學年齡較以前偏小,要在他們學說話的關鍵期進行教育康復教育教學,要在身體功能缺陷補償的關鍵期,進行教育教學康復,是他們的功能缺陷得到有效的康復,能力得到提高。因此,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不僅具有普通學校教師的素質,還具有很多特殊的素質。一個具有具有較高素質和較高能力的特殊教育教師,始終把獻身特殊教育事業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

        第9篇:對待特殊兒童的教育方法范文

        (赤峰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運用自編訪談提綱,采用半結構化訪談方式,對北京市兩個區十六所學校共16名資源教師進行了訪談調查,結果表明,資源教師隊伍存在如下問題:性別比例失衡、年齡比例不合理、專業能力不足、體制嚴重滯后.研究者從角色理論的角度剖析了我國資源教師培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四點建議,包括促進性別和年齡的優化、設置系統化專業培養課程、健全體制及提供資源教師發展的平臺.

        關鍵詞 :資源教師;培養;角色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4-0266-03

        特殊教育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隔離到融合,其發展路線突顯社會文明的進步.當特殊需要人群逐漸被社會所接受,并且不斷融入社會團體時,必然對特殊教育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資源教師就是在此趨勢下應運而生.由于隨班就讀教師不僅要負責該班普通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也要負責班級內特殊需要兒童的學習需求,往往力不從心.為了滿足特殊教育發展的需要,輔佐普通教育教師更好的適應特殊需要兒童的教學,特殊教育教師行業中出現了巡回指導教師及資源教師,即對所轄地區的教職人員,尤其是普通小學及幼兒園的隨班就讀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或工作指導,以滿足該地區融合教育的發展,促進特殊需要兒童更好地融入普通學校,與一般兒童共同生活、學習.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特殊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理念的不斷變革,北京市的資源教師不但要任課于普教,還需對隨班就讀教師進行指導.所謂資源教師(Resource Room Teacher)就是負責資源教室工作的教師,我們今天所提及的資源教師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資源教師了.目前資源教師不僅承擔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測量、咨詢、教學、康復等直接教育教學任務,同時也是普通教育教師、特殊兒童及其家長的咨詢者等等.目前,北京地區資源教師的發展尤為突出,并且收到一些效果.為了推廣并借鑒北京地區資源教師的發展經驗,研究者對其進行了訪談調查.本研究將從角色理論的角度,對其資源教師的培養問題進行分析,以期通過研究為我國資源教師的發展提供客觀的建議.

        1 角色理論

        最初“角色”來源于戲劇,因為貼近人的日常生活,角色的相關概念很容易被理解.20世紀60年代開始,受到了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等多學科的重視.對角色分析常采用心理學與社會學兩種觀點:心理學強調個人對角色的認知與角色共識;社會學的角色理論偏重環境與角色的互動關系,是人的態度與行為怎樣為其在社會中的角色地位及社會角色期望所影響的社會心理學理論,是試圖按照人們所處的地位或身份去解釋人的行為并揭示其中的規律的研究領域,屬符號相互作用論發展出來的一個分支.社會學角色理論還有兩種取向,一種是結構角色論,強調圍繞社會關系系統中的地位,代表社會結構因素的期望,對于角色扮演者的行動起制約的作用.另一種過程角色理論,此種取向以社會互動作為基本出發點,圍繞互動中的角色扮演過程展開對角色扮演、角色沖突與角色緊張等問題的研究.

        總體而言,角色理論包括了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個人的角色扮演受社會的制約;社會的運作依賴于各種角色的扮演三個方面.本文將從這三個方面對資源教師的培養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的建議.

        2 現實問題

        通過調查研究,研究者將資源教師的培養問題總結如下,大致包括了四個方面.以下將著重對其進行分析.

        2.1 性別比例失衡

        教師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衡的問題由來已久,目前依然存在,此次受訪者16名資源教師中僅2名男性,女性為男性的7倍之多.這一結果與以往研究相一致,李鳳英等人(2010)對廣東省特殊教育教師的調查結果表明,男教師僅占調查對象總數的22.2%;楊文(2009)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吉林省特殊教育教師的性別比例失衡,其中男性特殊教育教師僅占調查對象總數的26.7%.為何特殊教育教師的性別比例如此失衡?從角色理論的角度出發,社會期望對于教師性別的認同感以及支持度是影響資源教師性別比例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性作為人類社會組成部分之一,一直被賦予承擔家計、成就大事業的責任,長期從事教師職業的男性教師對于教師職業更加容易出現情緒低落和抵觸情緒,并且個人成就方面會感到毫無所獲,并不能滿足男性對社會地位的強烈需求.因此男性從事教師職業的積極性相對較為薄弱,不及女性教師,這一差異在特殊教育教師中更加突出.特殊教育教師不但難以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且必須具備相當的耐心和愛心,這些都是社會對女性的角色認知,男性資源教師在其工作中不易實現預想的社會認可,自然會禁錮男性選擇師范教育,特別是成為特殊教育教師的想法.所以,資源教師的培養會出現性別比例的失衡現象.

        2.2 年齡比例不合理

        實際的調查中,研究者發現資源教師年紀最輕的24歲,最年長47歲.年齡分布中30-39歲占47%,幾乎占了一半;29歲以下占18%;年輕教師參與者極少.研究結果說明,目前從事資源教師工作的教師年齡比例以年長者偏高,而年輕的資源教師明顯不足,無法做到老、中、青三種年齡段的合理搭配,不利于資源教師專業團隊的發展以及教學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角色理論認為,人際互動過程更能夠體現或詮釋人的角色行為.作為一名資源教師,在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甚至是多重角色.角色的扮演需要在具體的社交活動中才能體現,年輕的資源教師實踐經驗少,但是理論知識豐富;年長的資源教師實踐經驗豐富,但需加強理論支撐,實際的互動中雙方可以互補,充分體現資源教師之間的角色扮演,提升個人的成就感.而目前資源教師年齡結構斷層的問題,會影響資源教師的持續性發展,不利于資源教師彼此的交流合作與成長.

        2.3 專業能力有待提升

        調查結果顯示,資源教師多出自普教,其中2名特教本科,1名特教碩士.從持證的類別看,持特教證的有3人,另有1人持雙證,其余都是持普教證的.持普教證的教師,除自學因素外,均通過參加特殊教育的研討會或培訓班,從2小時至20小時,或一周到兩周不等的短期培訓;根據資源教師對專業需求的調查也呈現出教師對于求知的熱切渴望.由上得知,目前資源教師的專業能力確實有待提高.每位資源教師所指導的特殊需要兒童包括了智力障礙、自閉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等不同類型的兒童,同時,調查顯示每天每位資源教師指導的特殊需要兒童的數量最多為35人,最少的為1人.教育對象類型復雜、數量多,都是目前資源教師所面對的主要問題.如果資源教師不具備多方面的能力或專業素養,將無法應對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務.

        資源教師的專業能力不足與龐大的多元化的教育對象形成鮮明對比.資源教師對于個人角色認知與個人所處的社會系統有密切的關聯.資源教師雖然立足于特殊教育的資源環境中,每天接觸個案、特殊教育教師、普教教師、家長,但是由于資源教師個人專業能力有限,對于專業中各障礙類別的認識也不足,導致資源教師無法正確評價個人的角色扮演,他們可以在不同空間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不能夠在同一空間扮演多個角色.如此的問題也成為資源教師的角色認知的矛盾.實際調查中,資源教師曾反復強調,對于自己是咨詢者、教育者、評估者等角色的問題雖認同卻感到心力不足.這正說明資源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的欠缺之處.

        2.4 體制嚴重滯后

        研究者還發現,大多數資源教師是兼職,即該名教師本身是普教教師,平日兼任資源教師.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地方政府未把資源教師列入教師編制體系內,導致資源教師的待遇不能由政府財政支付,即使具有相應能力的特殊教育教師也由于體制問題而無法進入資源教師行列.

        社會對個人的角色認知以及認可,將決定個人對自己的角色認知.那么,社會由何因素評價個體的角色呢?其中是否參與公職是判定標準之一.資源教師作為兼職教師或聘任教師,其待遇滯后,社會對其認可度自然下降,資源教師對個人的角色認知也就受到影響.如此而言,自愿參與資源教師工作的青年教師會更少;已經成為資源教師的人員情緒會更加低落,工作的積極性會受到嚴重影響.

        總之,每個人都是社會組成的重要分子之一,如何更好的認識個人的角色將有助于個人積極的工作和選擇滿意的生活.目前我國教師教育體系中還未出現系統的資源教師培養課程和專業,而已經納入資源教師隊伍的人員,也多為普教教師或部分全日制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的青年教師構成.研究者發現,資源教師的培養存在根本性問題,資源教師的職業生涯毫無發展可言,嚴重影響資源教師個人的角色認同及工作的積極性,長此以往,也將降低資源教師隊伍的穩定性,而目前資源教師的性別、年齡、專業性以及體制都不利于資源教師的培養與發展.

        3 具體建議

        研究者根據角色理論,通過資源教師的實際調查情況,分析目前我國資源教師的培養問題,針對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3.1 以教師發展模式促進資源教師隊伍性別和年齡結構的優化

        教育工作是項神圣的職業,教師任教也需要追求目標、愿景,在劉慧麗(2013)的論文中提到教師發展模式的建立就是在解決教學問題的同時也發展了教師個人的職業生涯.她根據Cogan等人的視導理論創建了教師發展模式,強調教師培養自我視導、重視良好人際關系,最終鼓勵教師自我省思,以達到高層次思考決策能力.在該理論基礎上,教師發展模式提供了完整的指導工作策略、步驟、方法,對現階段資源教師指導困境的解決起著引領作用.此模式的實施前提是必須資源教師和普教教師雙方坦誠溝通、建立信任及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才能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普教教師進行指導.

        資源教師隊伍性別和年齡結構問題已經不屬于新問題,同時它也反映出社會對教師職業的態度,這種態度早已經深深的植根于人們的頭腦之中.據蔣麗珠(2000)的調查顯示,教師職業聲望在調查所列的18種職業中屬于偏下,在職業選擇意向上,只有58%的調查者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將來做教師.王雁(2011)等人研究發現,社會因素是影響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社會的肯定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的提升有絕對正面的影響,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很難讓資源教師獲得成就感,外界的鼓勵就顯得特別重要.改變社會對教師職業的看法,除了提高教師本身的素質外,更重要的是改變人們的態度和觀念,提高民眾對于教師職業的接納度,這也將促使更多優秀的青年選擇教師職業,選擇特殊教育專業,并且積極為特殊需要兒童服務.如此而來,關于資源教師的性別和年齡問題自然就得到解決.因此,從角色論的角度出發,研究者認為,社會群體賦予角色的意義將決定資源教師本人以及民眾對教師職業的態度和看法,制約了教師職業的選擇.

        3.2 設置系統化培訓課程

        目前,資源教師工作存在其專業與實際需求不對口的現象,培訓制度的缺失導致資源教師所學片面而零碎.培訓課程并非盲目執行,研究者認為應該對資源教師的個人發展與特殊教育發展置于同一高度、同時規劃,也就是將資源教師當做一項單獨的職業生涯來規劃,按照年資安排有層次的進階式研習課程內容,完善行政體制及管理、評鑒制度,提高資源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更好的為特殊需要兒童服務.

        資源教師的新陳代謝必須在一定范圍內按比例維持整體組成份子的年資比,每年的教師流動控制在20%以內,比如新任教師(第1年)、種子教師(2-5年)、成長教師(6-9年)、骨干教師(10年以上)等.一定程度的新陳代謝,可由資深教師引領新進教師,分享教學經驗,新進教師的加入則能帶動活力,注入新的理念,對課程研修和教師個人成長以及特教的整體發展都比較有利.

        3.3 健全資源教師編制體系

        資源教師專業化,首先應解決教師編制問題,專人專職不再兼任普教課程.政府應給予地方學校以實際的政策和經濟支持,將資源教師納入正規教師隊伍,使其享受體制內的待遇,保障資源教師的合法權益,利于資源教師積極的工作,安心地完成教學任務.

        建立規范的資源教師任用及評價制度,由學校行政、家長及教師代表成立教師評鑒委員會(教評會),監督校方對資源教師任用流程和評鑒的規范性.至于對資源教師的考核,應考慮資源教師自身的工作量,對工作量大的教師有一定的獎勵或政策的傾斜,避免將考核變相成為資源教師的負擔,反而增加資源教師的工作成本.

        3.4 提供資源教師發展的平臺

        根據劉慧麗(2013)的調查,資源教師反映,每一區的資源中心各自行政,平時很少交流,就是區里的學校相互間也極少有合作.這倒提供了另一個視野,那就是應多舉辦校際間或社區鄰里間的活動,有助于特殊兒童走進人群,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對于一般群眾也可以有機會了解特殊兒童、特殊群體,知道他們的特點,懂得如何與他們相處、如何協助他們,能夠有正確的接納心態,更好地促進融合教育的發展與推廣.

        特殊兒童安置在普通班級,需要普通教育教師的無私關懷,但由于普通教育教師對于特殊學生的各種“特殊性”經常手足無措,往往造成普通教育教師心理的恐慌以致排斥,因此研究者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進行融合教育的推動,首先是從教育改革出發;其次是由社會活動做起.

        (1)特殊教育的提倡及師資培育不應停留在特殊教育范疇,應該深入普通教育系統,所謂“融合”是將特殊需要兒童融入一般兒童的群體之中,特殊人群融入一般社會之中,因此對于普通教育教師的培育應加強對特殊教育的概念理解,及對特殊兒童生理與心理發展的認識,比如開設“特殊教育概論”這門課,并把這門課的選修改為必修,使所有普通教育教師對特殊兒童都有正確的認識,并且懂得如何對待、教導,懂得尋找教育資源,有興趣深入研究的老師再選修各種障礙類別的科目,比如“自閉癥兒童”、“智力障礙兒童”、“聽力障礙兒童”心理與教育等等.只有“普通教育接納了特殊教育”,才能實現融合的理想.

        (2)社會活動可以由學校、民間、福利機構或政府單位主辦,地點可以設在學校、公園、小區活動中心等,結合醫院、學校的專業人士、教師,以活動的型態或方式邀請特殊學校學生、特殊教育機構學生參加,事先做好宣傳工作,鼓勵小區居民參與,與特殊兒童同樂.這種活動除了讓一般群眾認識特殊兒童,家長們也能理解特殊兒童的特點,不再覺得可怕、恐怖.特殊兒童家長借由活動彼此認識,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相互支持、鼓勵的平臺.資源教師在這樣的活動中,既是教師也是專家的角色,除了協助設計適宜的活動外,也可以在活動區內設置咨詢服務臺,由多種專業人員輪班解答相關特殊教育問題、提供資源等服務,擴大服務層面,走出學校,融入社會,提升資源教師的發展平臺,既提升了自身價值,也能因此獲得社會大眾對特殊教育的支持與認可.

        總而言之,我國資源教師的發展尚待提高,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社會的接納和認可,將會促進資源教師積極的參與工作并積極的表現自己.通過對現實狀況的陳述以及分析、建議,希望以此為我國資源教師的發展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王振德.資源教師的角色功能[J].小學特殊教育,1986(6):30.

        〔2〕范雯雯.角色理論視角下的中學校長培訓課程研究——以X培訓中心為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1.

        〔3〕李鳳英,等.廣東省特殊教育學校師資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0(1):65.

        〔4〕楊文.吉林省特殊教育學校師資問題及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5〕胡穎.福建省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倦怠、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的現狀及關系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8.

        〔6〕蔣麗珠.教師職業專業化論略[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0(4):16.

        〔7〕申仁洪,林欣.重慶市特殊教育教師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7(6):81.

        〔8〕王雁,肖非,等.中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隊伍現況報告[J].現代特殊教育,2011(10):9.

        〔9〕劉慧麗.融合教育理念下資源教師的指導模式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10〕王培峰,等.小康社會視野中的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J].中國特殊教育,2004(1):77.

        〔11〕張福娟,等.特殊教育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35.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五月天中文字幕色逼网 | 亚洲不卡网AV在线 | 伊人青青久精品 | 日韩精品久久人人躁人人 | 香蕉啪视频在线观看视频久 | 天天视频2021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