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模具實訓總結范文

        模具實訓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模具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模具實訓總結

        第1篇:模具實訓總結范文

        掌握典型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結構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互相間的配合關系以及模具安裝調試過程:能正確地使用模具裝配常用的工具和輔具;能正確地繪制模具結構圖、部件圖和零件圖;能對所拆裝的模具結構提出自己的改進方案;能正確描述出該模具的動作過程。

        模具拆裝實訓,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綜合實訓運用已學知識和技能對模具典型結構設計安裝調試有全面的認識,為理論課的學習和課程設計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模具拆裝實訓前的準備

        1.拆裝的模具類型常見注射模具一套。

        2.拆裝工具游標卡尺(大小各一套)、內六角扳手(公制)、橡皮錘、螺絲刀子等常用鉗工工具。

        三、實訓地點

        實訓樓二樓刀具實驗室。

        四、模具拆裝時的注意事項

        1.拆裝和裝配模具時,首先應仔細觀察模具,務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裝配關系和緊固方法,并按正確的方法進行操作,以免損壞模具零件。

        2.分開模具前要將各零件聯接關系做好記號。

        3.不準用錘頭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變形。

        4.導柱和導套不要拆掉。

        5.畫出模具的裝配草圖和重要的工作零件圖。

        6.模具拆裝完畢要清楚模具的動作過程及每個零部件的功用。

        五、裝配步驟及方法

        1.確定裝配基準

        2.裝配各組件,如導向系統、型芯、澆口套、加熱和冷卻系統、頂出系統等。

        3.擬定裝配順序,按順序將動模和定模裝配起來。

        六、實訓報告要求

        (1)按比例繪出你所拆裝的模具的結構圖和工作零件(上模、下模)圖;(計算機繪圖、手工繪制均可)

        (2)詳細列出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稱、數量、用途及其所選用的材料;若選用的是標準件則列出標準代號;

        (3)簡述你所拆裝的塑料模具的類型、結構和工作原理(動作過程);

        (4)簡述你所拆裝的模具的拆裝過程及有關注意事項。

        (5)對模具拆裝實訓的體會和收獲進行總結

        拆裝的塑料模具的類型、結構和工作原理

        類型:注塑模系列——斜頂模

        工作原理:

        將已熔融狀態(即粘流態)的塑料注射入閉合好的模腔內,經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藝過程。

        注射成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壓注射—充模冷卻—啟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閉模,進行下一個循環。

        模具拆裝實驗注意事項

        1、模具拆裝時,注意上下模(或動定模)在合模狀雙手(一手扶上模,另一手托下模)注意輕放、穩放。

        2、進行模具拆裝工作前必須檢查工具是否正常,并按手用工具安全操作規程操作,注意正確使用工量具。

        3、拆裝模具時,首先應了解模具的工作性能,基本結構及各部分的重要性,按次序拆裝。

        4、拆卸零部件應盡可能放在一起,不要亂丟亂放,注意放穩放好,工作地點要經常保持清潔,通道不準放置零部件或者工具。

        5、拆卸模具的彈性零件時應防止零件突然彈出傷人。

        6、傳遞物件要小心,不得隨意投擲,以免傷及他人。

        7、不能用拆裝工具玩耍、打鬧,以免傷人。

        8、拆裝結束后,清點工具。

        實訓總結

        第2篇:模具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工作過程;課程設計;模具;教學做合一

        作者簡介:于泓(1965-),男,江蘇南京人,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王艷莉(1981-),女,陜西韓城人,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江蘇 句容 212400)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農業委員會立項課題“校企合作開發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課題編號:JSNZJ201102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5-0160-02

        近年來,隨著研究和實踐的深入,高職教育大力推行基于行動體系的課程改革,即通過分析崗位群的工作任務,得到所需的職業能力,在此基礎上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從而制訂“突出職業能力,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設計。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在課程開發的過程中,以模具企業對員工的技能要求為依據,以模具設計制造工作過程為導向,突出職業能力,按照行業企業調研崗位分析工作任務學習領域學習情境課程轉化的過程設計課程。本文以“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以下簡稱“本課程”)為例,旨在通過對職業崗位能力進行分析,以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模擬企業實際工作場景,將模具開發生產任務進行歸納,轉換為適于高職學生學習的教學案例,并綜合利用案例教學、現場教學、分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融“教、學、做”于一體,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模具基礎理論、必須技能完成模具設計的工作任務,滿足模具職業崗位的需要。

        一、課程開發

        1.課程定位與目標

        通過對模具行業相關企業進行深入調研,確定畢業生就業指向單位有模具廠、沖壓生產企業、塑料成型生產企業,就業崗位有模具制造崗位、模具加工工藝員等崗位,這些崗位要求學生具備識圖制圖、模具安裝與調試、沖壓模具設計等職業能力。根據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培養目標,對本課程進行定位,確定了課程的目標、作用以及課程的銜接。“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核心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從事塑料成型工藝設計、塑料模具設計、塑料模具裝配調試與維修的知識技能。課程內容前后銜接緊密,前導課程有“機械制圖”、“工程材料”、“機械設計”等,后續銜接課程有“模具CAD/CAM”、“模具表面材料”。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任務。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使學生能正確、高效地運用各種基礎知識解決問題。

        (2)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分析、計算和設計能力,使學生能夠根據塑件的要求,正確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藝性能,并根據要求進行模具設計時的工藝計算,完成典型模具的設計任務。

        (3)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同時在模具設計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創新意識、獨立思考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調查研究與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等。

        2.課程教學資源

        (1)《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教材是依據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要求編寫而成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齊衛東主編,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針對高職高專學生模具制造工藝能力差、理論和實際脫節的弱點,在教學過程中弱化理論部分,強調實用,突出能力的訓練,使學生易學、樂學,教師易教、樂教。

        (2)為了滿足學生實訓和課程設計的要求還提供了一些補充教材與課程設計指導書,推薦了一些與模具設計相關的學習網站,這些學習網站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地模具學習與交流的平臺,便于對模具學習感興趣和有能力的學生進一步自主學習和自我提高。

        (3)目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已建成一批與模具設計相關的實訓室以滿足實踐教學需要,如表1所示。根據課程的教學需要,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還加強與周邊高校、企業的合作,建立了多家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的頂崗實習打下了良好基礎,并且能夠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

        表1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實訓室

        序號 實訓室名稱 實訓項目

        1 模具鉗工 鉗工操作、鉗工研配

        2 數控加工實訓中心 模具制造、數控加工

        3 電加工實訓室 模具加工、電加工

        4 CAD/CAM中心 模具CAD、模具CAM實訓

        5 模具拆裝實訓室 模具拆裝、模具結構分析

        3.課程設計

        (1)本課程的設計理念是以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模擬企業實際工作場景,轉換為適于高職學生學習的教學案例,并綜合利用案例教學再轉換成學習任務,最后由教師設計成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案例。

        (2)整個學習任務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分為四個梯度,共90學時。第一梯度為塑料基礎理論及成型工藝,12學時;第二梯度為模具拆裝綜合實訓,24學時;第三梯度為模具總體結構設計,36學時;第四梯度為塑料模具課程設計,18學時。本課程的重難點是注射模具結構設計部分(見圖1)。

        (3)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梯度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第一梯度采用講授法和啟發式。模具綜合實訓采用現場演示法、小組討論法,如拆裝實訓,教師現場演示、學生拆裝練習,最后通過小組討論、匯報總結來掌握模具的典型結構;模具結構設計部分主要是針對典型案例進行對比分析,最后階段的課程設計采用教師下達設計任務,學生小組討論、協作討論完成設計。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這些教學方法,滿足了課程的教學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本課程借助多媒體、實物模型、現場教學和網絡資源等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例如,塑料的成型工藝過程借助現場教學;模具結構部分采用實物模型輔助教學,使學生能夠直觀認識模具,熟悉模具結構。

        (4)本課程從學情出發,對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采取相應的措施,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一是學情分析。本課程的教學對象是模具專業大二年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結構圖復雜,讀圖基礎弱;工藝復雜,不熟悉基本工藝;計算參數眾多,機械式記憶。二是采取措施。多媒體及實物模型展示;現場注塑教學;小組協作完成課程設計。三是學習方法。從學中做,提高讀圖能力;從做中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5)課程的考核分平時考核、基礎理論考核、單元實訓考核三個部分,其中單元實訓考核邀請企業工程師參與。學生參與平時成績的自評與互評,整個課程的考核方式多樣化,考核主體多元化,如表2所示。

        表2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考核

        成績構成 平時 基礎理論 單元實訓

        分數 30 40 30

        考核方式 考勤、回答問題、

        平時表現 筆試 拆裝與測繪

        模具設計

        考核主體 教師15分

        學生自評互評15分 教師40分 教師12分

        學生代表6分

        企業專家12分

        總分 100

        二、課程實踐

        本節課采用現場教學的方法,除基本的準備工作外,教學過程分為案例引入、講解示范、分組訓練、總結歸納、教師點評和知識拓展等六個環節,如表3所示。

        三、體會與思考

        第一,本課程的設計是從企業工作內容中提取工作任務,再轉換成學習內容,最后由教師編寫成適于學生學習的典型模具案例作為情境教學內容。在教學實踐中將教室與實訓現場相融合,或在實訓車間布置教學,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環境中學習模具相應的知識與能力。第二,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與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積極運用各種現代教學手段,拓展課程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第三,“教學做”合一教學過程。以崗位工作內容為導向,模擬企業工作情境,進行情境教學,并綜合利用案例分析、現場教學、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集“教、學、做”于一體,引導學生勤思考,勤動手,勇于創新,不斷提高教學成效。第四,建立相應的課程評價體系。課程評價貫穿整個工作任務,課程評價由平時成績、理論成績和單元設計實訓三部分組成,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有機結合的評價方式進行多元化評價。整個課程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控制和評價,課程評價體現了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

        實踐證明,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與實踐中,教師從工作崗位中提取工作任務,再轉換為適于學生學習和操作的教學案例,學生從“學中做,做中學”,實踐能力顯著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明顯提升,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促進了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俊秋,陳少艾.高職院校《塑料模具設計》課程“教、學、做”一體化實踐[J].模具工業,2012,38(3):72.

        [2]劉哲.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方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8,(16).

        [3]羅柳容,邱同保.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要注重方法能力的培養[J].職教論壇,2009,(10):56.

        第3篇:模具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現代模具 實訓基地 建設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F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2-0094-01

        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和國際間的融合,我國的模具行業規模也在不斷的壯大和發展,并且有效的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模具成形技術廣泛的應用于汽車、加點、電表、儀表等領域中,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日益龐大的市場需求就必然要求有足夠的專業技術型人才,能夠投入到生產、研制、加工模具等實踐工作中。因此現代化模具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就需要結合市場需求來建設相應的實訓中心,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知識理念進行教學、生產、科研等一體化的流程操作,使我國的模具實訓與就業接軌,與時代要求接軌。

        1.現代模具實訓基地的建設

        1.1 現代模具實訓基地建設的主要原則

        現代模具實訓基地往往是一個場地面積比較大的場所,功能區分也比較細化,因此在建設之前一定要把握好整個實訓基地建設的大體規劃和主要原則[1]:(1)與就業接軌。我國的模具廠在不斷的發展和壯大,尤其是廣東及沿海地區的模具廠逐漸的增加并且延伸到海外貿易,說明了我國對模具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而實訓基地建設必須結合市場的需求,為社會培養緊缺的技能型人才,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社會企業的相關需求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培養,將技能與就業相結合,使模具實訓基地具有現實性和可靠性,符合現代模具市場發展的要求。(2)保持先進性。實訓基地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技能與崗位技能接軌,而社會在不斷的發展,模具企業隨著社會的發展也在不斷的發展,因此實訓基地的技能知識、技能教學或技能設備一定要采取符合社會企業最新的要求,只有保持實訓地的先進性,才能培養出具有實操能力的人才。(3)優化配置。實訓基地在進行教育時一定要針對社會模具不同的要求和學員的特點進行優化配置,例如實訓基地可以劃分初、中、高、研修班等多個等級,滿足不同人群的技能要求,對模具一概不知的學生可以讓其從初中班的基礎學起,對于有一定的知識技能人群可以讓其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自己學習的班級,這樣就能合理有效的發揮實訓的功能。

        1.2 現代模具實訓基地建設的結構框架

        實訓基地框架結構的規劃對基地的功能區域劃分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進行總體的規劃一定要將結構框架與預期的功能區域相結合,例如一般基地的實訓中心主要分為模具研發、模具制造和模具成形三部分[2],而每部分旗下都會有不同類別的實訓室,例如在模具制造實訓中心,往往會劃分鉗工實訓室、機加工實訓室、電加工實訓室、數控加工實訓室、模具裝配與維修實訓室等,因此實訓基地框架結構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教學特點、課程要求和實訓室的具體狀況進行合理規劃。

        1.3 現代模具實訓基地建設的功能目標

        實訓基地在建設完成后,就要根據基地自身情況進行功能目標實訓,功能目標教學以及功能目標的生產與研發劃分,通過實訓的完成,能夠完成模具產品的開發、設計、制造以及加工等等功能操作[3]。(1)功能目標的實訓。現代模具實訓基地一般而言要能滿足和實現20個左右的工藝實訓項目,例如產品造型、模具設計、磨工、數控車操控等項目,都要行進合理的設計和規劃。(2)功能目標的教學。功能目標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快速有效的掌握模具技能,在進行教學之前也一定要舉辦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學班,然后針對每個人自身的特點和學習進度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例如可以劃分各種軟件教學班、各種設備技能教學班、產品開發制作教學班以及教師進修教學班等等,從而培養專業化和實戰性的人才。(3)功能目標的生產和研發。現代模具實訓基地要將教學、生產、研發三方面有效的結合起來,實訓基地在對學生和社會進行有效的教學和實訓的基礎上,能生產和研發新的產品造型,機械零件加工等,使其能成為全面的和社會效益的實訓基地。

        1.4 基地實訓室的資源配置

        每一種實訓室都應該明確其功能的內容以及需要相應的設備配制和人員人數,這樣能合理有效的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和保障,實訓基地的穩定性,例如產品造型的實訓室主要是通過一些專業的軟件進行設計和繪制產品的結構和造型,而相應的設備配置的就是計算機和專業軟件等工具,在實訓的過程中由于計算機可以進行統一的教學和管理,因此在人員配置上一般2名即可;機加工實訓室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車床、外圓磨等普通機床的操作能力,因此相應的設備配置則需要一些車床、外圓磨、工具磨等,在實訓的過程中由于需要對學生針對性的指導和教學,因此機加工的人員配置最少是在5名以上,以保及時的發現和指導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的問題。

        2.現代模具實訓基地建設的管理

        2.1 綜合管理

        實訓基地是涉及到教學、人員、設備等多方面基礎場所,因此實訓基地必須建立一個總的規章制度,約束和管理不同類型的基地建設,對實訓基地安全、基地消防安全、實訓基地工作章程等方面,健全相關的法章法規,從而保障整個實訓基地安全健康的運行和發展,更好的進行實訓培養和生產科研以及實現培養高技術人才的目標[4]。

        2.2 設備管理

        由于實訓基地實訓的課程種類比較多,因此相對而言實訓基地所運用的設備也比較多,實訓基地對全部的設備建立相關的安全操作規章、保養方法、管理要求及維修策略[5],例如《工具磨床安全操作規程》、《數控電火花線切割安全操作規程》、《設備維修記錄》、《設備保養記錄》等設備管理方法,并且針對現實中對設備的有效管理方法和維修手段進行整合和記錄,這樣就能對每種設備的具體狀況進行更新和發展,制定相應的設備管理體系,有效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和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2.3 物資管理

        由于實訓基地存在著物資之多及物資之貴的情況,因此要制定相應的物資規章制度進行有效的物資管理,例如對于庫房里的物資要建立相應的《庫房管理規定》,對于領取借用物資的要實行相應的《材料出入庫管理規定》,有針對性的進行物資管理,物資管理制度能有效的保障物資的安全和完整,一旦物資丟失或物資損壞,也能及時的找到責任人快速的查找出物資丟失和損害的原因。

        2.4 人員管理

        由于實訓基地的崗位種類多,因此對每種崗位設置相應的管理制度,能有效的進行崗位職責管理,能加強人員的工作方向和提高人員的工作質量,對主任、副主任、組長、教師、庫房員生產人員等崗位設置其具體的崗位職責,例如建立《實訓中心主任崗位職責》、《實訓組長崗位職責》等崗位職責。

        2.5 學生管理

        學生是實訓基地的主要構成者,實訓基地對學生的教學培訓、技能培訓以及安全都要負責,因此實訓基地一定要建立關于學生的安全教育實訓管理,有效的監督和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是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和自覺地遵守實訓紀律。

        總結

        綜上所述,現代模具實訓基地的建設能為模具市場經濟提供大量的專業人才,不過在現代模具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合理的規劃實訓功能區域、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以及保證實訓的質量,這樣才能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促進實訓基地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莊敏.高職“六位一體”共享型實訓基地的建設研究[J].華章,2014,(26):253-253,256.

        [2] 張志鳴.現代模具先進制造技術實訓基地的建設[J].模具制造,2013,13(2):94-96.

        [3] 周歡偉,劉怡飛,戴紅萍等.高職教育機械類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業務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174.

        [4] 孔德璀,火壽平.基于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12,(6):41-42.

        第4篇:模具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學生辦廠;教師指導;企業化運行

        中途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經濟社會的巨大進步,未來社會需要大量的創新創業人才。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大力支持并多次在各高校開展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根據大學生創新創業初期條件,結合小型企業資本有機構成低、社會勞動力容納量大的特點,選擇以培養創辦小型企業為目標的創新創業訓練項目。

        本項目以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學生團隊為主體,建立一個“廣科機械加工廠”。為保證學生在項目訓練中能獲得預定的能力,制定工廠管理制度,模擬企業運作方式,將學生團隊成員按企業的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等崗位進行分工,通過學生自己對本工廠產品設計制造以及生產經營的實施過程,使團隊每個成員得到訓練。

        一、團隊特色

        學生團隊方面:參與本項目的學生是通過自愿報名、任課老師和輔導員共同考查,指導組全體教師共同研究確定的。學生成員成績優秀,基礎知識扎實,求知欲強,對模具設計及制造或者機械零件加工有濃厚興趣,對學習高新技術有著執著的追求。

        教師團隊方面:指導教師均具有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有的直接來自機械企業生產一線,設計制造經驗豐富,是一支“雙師”型隊伍;其中指導教師團隊負責人兼具高級工程師和副教授職稱,是一位曾經多年從事機械工業企業生產的中型國有企業廠長。

        二、現有基本條件

        (一)學院及系部領導高度關注并全力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從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到學生團隊成員挑選、指導教師隊伍組成、實訓基地的保證、訓練耗材的供應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支持。

        (二)機械系現有一座1550平方米機械加工實訓車間,內有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加工中心、線切割、電火花及通用機械加工設備70多臺,價值700百多萬元,有由10人組成的實訓教學團隊及完整的組織機構。

        (三)有一個經驗豐富的“雙師結構”教師團隊。團隊成員專業知識及技能結構合理,有富于創新,樂于奉獻、甘為人梯的精神。

        三、項目特色及創新點

        (一)立足現有條件,以本系機械加工實訓車間為平臺,挑選一批優秀學生,組織一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指導教師團隊,以模具設計制造、通用機械零件加工全過程為載體,組建一個 “機械加工廠”。

        (二)本訓練項目是借助一個虛擬的工廠組織機構,搭載機械系“機械加工實訓車間”真實實體進行實際運行。在項目訓練中,每個同學根據預定的角色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在老師的“全指導、半指導、零指導”進程中,分別獲得模具設計、零件制造、生產經營、質量管理等技術技能,為走上社會創新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三)本項目具有“三實一虛”特點。即訓練平臺(機械系實訓車間)真實;團隊(學生和老師)真實;訓練內容(外來生產業務加工)真實;組織機構(廣科機械加工廠)虛擬。

        四、項目運行方式

        (一)運行目標

        以機械系“機械加工實訓車間”為真實平臺,在虛擬的“廣科機械加工廠”組織機構中,對學生團隊每個成員加以訓練,使他們分別獲得模具設計、零件制造、生產經營、質量管理等多種技術技能及素養,為未來獨立創新創業打下基礎。

        (二)團隊成員分工

        1.工作崗位設置。按照機械加工廠生產經營特點,將訓練崗位設置為:沖壓模具設計,塑料模具設計、通用機械零件加工(含制造工藝設計和加工實操)、生產經營策劃、質量管理、物資供應、財務管理7個崗位。

        2.學生團隊分工

        將學生團隊5個成員按前述設置的7個崗位進行分工:其中3人分別擔任沖壓模具設計,塑料模具設計、通用機械零件加工(含制造工藝設計和加工實操);另外2人分別擔任生產經營策劃和財務管理、物資供應和質量管理。

        3.實訓指導教師分工

        將5位指導教師按前述7個崗位的指導要求進行分工并落實到人,形成文字文件后再在兩個團隊全體成員會議上宣布,在項目運行中執行。

        五、項目實施計劃

        (一)前期準備工作

        前期以對學生進行培訓為主,學習安全生產基本規程和加工廠的管理制度,熟悉生產環境和實訓車間,了解客戶下單簽訂合同與組織生產的流程。因加工廠條件所限,客戶可由教師扮演,預定生產加工兩套難度適中的塑料件模具產品,模擬與學生簽訂加工合同,此部分工作主要由市場部人員負責。其中對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專業知識,如:客戶提品特性,所需材料的性能,產品大致設計方案,加工工藝,產品價格估算等,進行系統的學習和培訓,為下一階段的訓練做準備。

        (二)項目訓練階段

        借助機械系機械設計與加工既有平臺,按照學生擔任的崗位角色,進行崗位技術技能強化訓練。

        1.產品設計階段

        主要由工程部人員負責,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工藝設計和模具設計,出具模具圖紙,確定后續加工工藝方案,估算價格等。

        2.備料,進行模具制造,加工模具零件,裝配試模等。

        3.產品設計匯總,總結解決設計問題。

        六、訓練方法

        按照“全指導、半指導、零指導的”漸進式訓練方式開展工作。初期,學生在教師的全面指導下進行工作;中期,學生自己工作,遇到問題時,老師給予指導;后期,學生自己獨立開展工作并進行總結,老師給予評價。

        七、訓練內容

        (一)技術類

        1.根據用戶提供的產品圖紙技術要求,進行模具設計;編制外購件、外協件、標準件清單;

        2.按照模具零件圖的設計要求,編制生產工藝文件;編制生產準備清單,包括工具、量具、刀具及其它外購物資清單;

        3.根據用戶提供的零件圖紙技術要求,編制生產工藝文件;編制生產準備清單,包括工具、量具、刀具及其它外購物資清單;

        (二)生產類

        1.根據技術部門提供的生產工藝文件,按照用戶提出的時間要求,編制生產計劃安排表;

        2.根據生產部門的計劃安排,按照機械加工工藝文件內容,組織實施生產。

        (三)管理類

        1.根據技術部門的物資清單,清點廠內現有物資,缺額所需立即購買,保證按時按量供應生產性物資。

        2.按照財務管理相關規定,準確及時收付工廠資金。

        3.對生產過程及出廠產品進行嚴格質量檢查;

        4.對外經營業務策劃和實施。

        八、項目進度安排

        (一)儲建階段

        按照《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管理辦法》組建學生團隊和指導教師團隊,撰寫項目申報材料并按規定程序申報;項目獲批后,與機械系機械加工實訓車間共同商定車間及機床設備使用事項;宣告“廣科機械加工廠”成立。

        (二)訓練準備階段

        對學生團隊成員進行培訓,學習安全生產基本規程,熟悉場地和生產環境。購置訓練材料,做好訓練準備。

        (三)項目訓練階段

        1.全指導式訓練。借助機械系機械加工實訓車間既有平臺,按照學生擔任的崗位角色,進行崗位技術技能強化訓練。

        2.半指導式訓練。通過學生自己及其它方式對外承接簡單模具設計制造和機械零件加工業務。以學生為主體,在老師指導下完成對外業務制造工作。

        3.零指導式訓練。由指導老師設定項目,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最后由指導老師對學生的工作質量進行測評,學生自己作出總結。

        (四)項目總結驗收階段

        1.項目組成員將前期訓練及實踐進行總結,撰寫總結報告;

        2.將在項目訓練中設計的圖紙、機械加工工藝文件等技術資料整理成冊;

        3.撰寫發表項目成果論文;

        4.向學校相關部門辦理“廣科機械加工廠”物資及財務交接手續;

        5.組織項目驗收。

        九、結語

        開展本項目的研究,就是要積極探索和實踐,將我校以“廣科機械加工廠”的活動形式的創新設計教育教學活動推廣到全專業,擴大受益面,穩定并擴大創新設計教導教師隊伍,同時借助實踐基地的建設,為開展這種具有特色的教學模式提供物質基礎和保障,大力加強機械類專業的實踐教學,以創新作品的設計、制作及其競賽活動,切實加強對我校工科專業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并將教改教研的成果進一步上升到新的理論高度,以期形成地方院校中富有特色的機械類應用型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第5篇:模具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塑料模具;一體化;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9-0053-02

        《塑料模具設計》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隨著社會發展,企業用人要求不斷提高,急需既能看懂圖紙、熟練掌握UG、Pro/E等軟件,又具有實際操作技能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1]。如何適應目前市場對本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成為擺在高職院校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

        一、兩輪課程教學實踐總結

        本人多年擔任《塑料模具設計》課程的主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教學改革,取得了一些經驗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在第一輪課程教學中,沿用了一般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即把《塑料模具設計》課程作為一門純理論課來上,選用的教材為沈言錦主編的《塑料工藝與模具設計》,教材內容分為四大部分共十章內容:(1)塑料。介紹塑料的基礎知識、性能及常用塑料種類。(2)塑料成型的工藝與裝備,簡要介紹塑料成型的工藝過程及各種塑料成型設備。(3)塑料制品。介紹塑料制品的結構工藝性。(4)模具。介紹注射模、壓縮模、壓注模、擠出模、氣動成型模具的設計。內容面面俱到,涉及內容廣,但是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課程的內容及教學安排像本科院校,教材內容枯燥,且知識量較大,我們高職的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吃力,不愿意學習。

        2.教學手段單一。《塑料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的核心是模具設計,課本中有大量的模具總裝圖及各種機構的示意圖(如:各種頂出機構、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等)。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空間想象能力及分析能力,學生要讀懂這些圖的難度較大。

        3.教學內容全面但重點不突出且缺乏實踐。例如澆口的設計,課本一口氣總結了九種澆口類型五條設計原則。學生根本就掌握不了,且沒有實際的設計舉例,使得學生就算死記硬背記住了,將來還是不會用。在第一輪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對模具課程的教學做了一些改革。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素質為本位,確定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方向。在課程的安排上,模具設計與UG課程一體化教學,取得了以下效果:①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相比單純的講解理論知識和軟件操作命令。一體化教學的優點在于,可以使學生上課學習的理論知識迅速應用于模具設計中去,如:《塑料成型模具》課程“成型零部件設計”一節中首先說明了什么是分型面、分型面的分類、分型面選取的原則。這種概述性的知識內容較多、較抽象,學生很難完全掌握。然后安排上機,用UG軟件,通過具體產品分型實例的講解,使學生在掌握UG操作命令的同時,經一步加深對分型面的理解。理論知識迅速應用于模具設計的實踐,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②豐富了教學手段。課本平面圖很抽象,很難講解。學生想象不出來的模具結構,在UG軟件中把實體調出來,把相關的零部件分別隱藏和顯示,就非常形象了,學生也很容易就可以看懂。③提高了學生設計模具的能力。通過一體化的教學,學生在學習模具設計理論知識和UG命令的同時進行簡單和中等復雜模具的實際設計,提高了他們模具設計的實戰能力。④豐富了考核手段。純理論課的學習,一張試卷,很難考出學生的真實水平,也難以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一體化教學模具設計實例的考核,在考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同時,也考核了他們的創造力和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

        《塑料模具設計》課程的一體化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不足。

        1.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實物。由于教學計劃安排不合理,模具拆裝實訓安排在模具設計課程的后面,學生學習了一學期的模具,卻從未見過真實的塑料模具,對模具結構的理解是不深刻的。

        2.模具設計紙上談兵。模具設計是典型的弱理論的行業。很多的結構設計、參數的選擇,靠的是經驗。僅僅依靠設計手冊,沒有去相關的模具企業參觀實習,這就使學生的設計缺乏實戰。

        3.設計效果沒法檢驗。學生設計的模具不加工,不安裝到注塑機上生產,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僅靠任課教師來評價,不直觀,學生認識也不夠深刻。因此,有必要把模具零件加工實訓和注塑生產實訓跟模具設計課程貫通,整合在一起。

        三、一體化教學改革

        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我深刻的認識到,要培養技術過硬的注塑技術人才,就必須對我們現在的教學體系進行改革,以滿足新時期人才培養的要求。

        1.教學目標。要進行課程教學改革,首先必須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塑料模具設計》課程教學目標要按照以任務為驅動、以工作為向導、以能力為目標的改革思路進行全面的設計,使其內容更細、更豐富、更具體、更具有操作性。《塑料模具設計》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我們圍繞總體目標、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來設計[2]。①總體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用UG軟件設計中等復雜程度注塑模且具備模具加工、拆裝和調試的能力。②能力目標。具有設計塑料注射模的能力;UG軟件的使用能力;注射模具制造加工的能力。③知識目標。掌握塑料的分類、特性;掌握常用注塑模具的結構特點及相關零件的設計計算;掌握注射模拆裝的基本常識;掌握注射成型機的操作及注射成型工藝參數的選擇。④素質目標。設計是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學習的能力;積極開拓創新的能力。

        2.教學內容。在傳統的《塑料模具設計》的教材里,學生很難抓住要領。按照哲學“實踐―理論―再實踐”的認知理論,我們把教學內容分為三個模塊,即注塑模具拆裝實驗模塊、塑料材料及制品的認知和注射模設計模塊、典型注塑模具設計實訓模塊。①塑料模具拆裝實驗模塊。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課程之前,首先要有感性認識。本模塊主要包括幾套典型塑料模具的拆裝、測繪、總裝配圖繪制。②塑料材料及制品的認知和注射模設計模塊。整合舊教學計劃中的《塑料模具設計》課程和《UG NX標準教程》兩門課程。③典型注塑模具設計與加工實訓模塊。

        3.評價體系。要建立一體化教學體系,就必須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顯然以往一張試卷來考查學生的考試模式已經不再適用,需要建立完整的評價體系,綜合考查學生的能力。評價體系包括:①基本知識的考查。包括塑料種類及特性的知識;塑料制品的結構工藝性的知識;注塑模具結構及零件設計的基本知識;UG注塑模塊的基本命令。②基本操作能力考查。在模具拆裝及測繪、模具加工的實訓過程中,實習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給出學生的成績。③綜合素質考查。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實際設計模具的能力。

        四、面臨的問題

        1.師資問題。推行一體化的塑料模具設計課程體系,要求教師要有豐富的模具設計的實踐經驗,有大量的時間跟學生共同解決模具設計中遇到的問題。

        2.設備問題。推行注塑模具設計與加工的一體化以后,實訓設備不能在各平行班之間輪換使用,使得設備明顯不足。要解決設備平時閑著都不用,大家一個時間擠著用又不夠的問題。設想以下解決方案:各班采用不同的注塑模具設計實例,學時安排上有的設計少、加工多,有的設計多、加工少,交替進行。這樣在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既保證了各班級都有設備可用,同時也可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劉海慶.高職院校《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信息,2008,(2).

        [2]莫盛秋.淺談《塑料模具設計》課程教改實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

        第6篇:模具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職 模具專業 實踐教學體系

        當前高職院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培養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面向生產第一線,實踐能力強,具有模具生產、建設、管理等一線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實踐教學必然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檢驗學生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促使學生職業素質養成和實踐技能形成的關鍵環節。

        一、整合內容,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面向市場,依托行業。通過對行業企業調研及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進行科學的歸類分析,認真分析模具行業對畢業生的知識結構和職業能力的要求,確定職業崗位群能力標準。明確模具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科學的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

        學生既要掌握專科層次的理論知識,又必須具備很強的技術應用能力和操作技能,能夠實現零距離上崗。因此,應當改變傳統的實踐教學過分依附理論教學的狀況,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實踐教學體系與理論教學體系互相交叉、滲透、補充、促進,并貫穿專業教學的始終。此外,實踐教學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簡單到復雜,從一般到先進,從單一到綜合,使學生逐步掌握適應崗位要求的職業技能,從而形成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與綜合技能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基本技能實踐,形成實踐知識的理念

        基本技能實踐是實踐教學的初級階段,主要培養本專業應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基本技能實踐包括專業工廠參觀、課件觀摩、機械加工實訓、鉗工實訓、演示實驗、冷沖模、塑料模的拆裝實訓,目的在于使學生盡快進入專業角色;了解模具行業的發展現狀;了解自己未來的工作環境;構建實踐知識的平臺,為理論教學建立感性認識,形成實踐知識的理念。

        (二)專業技能實踐,培養技術應用能力

        專業技能實踐主要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生產中有關技術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能力訓練的主動性,培養學生手腦并用的獨立工作能力。專業技能實踐包括CAD繪圖實訓、數控編程、數控加工、模具鉗工實訓、模具CAD/CAM等配合專業理論內容的集中技能實訓。

        (三)專業綜合實踐,提高學生職業綜合素質

        綜合實踐是教學過程最終階段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綜合實踐,使學生樹立現場生產的安全意識、質量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良好的敬業精神與職業道德,從而完成就業前的職業能力的綜合訓練。綜合實踐包括頂崗實習、沖壓模具課程設計、塑料模課程設計、創新制作等。

        頂崗實習選擇專業對口、生產技術先進和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為實訓基地,使學生獲得完整的企業生產過程和組織管理的綜合訓練。

        畢業設計這是全部教學過程中的最終環節,也是最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據所規定的設計任務,收集資料、思考研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完成有關模具設計、加工等方面的技術工作,使學生受到技術員的基本訓練。

        二、精心組織,確保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

        (一)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實踐教學的基礎

        高職畢業生的優勢在于具有較強的職業意識和動手能力,能實現零距離上崗。要具備這一優勢,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體系完備、運行良好的實訓基地,依賴于學校營造的實踐環境。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豐富自己的辦學條件,大力發展穩定的實習實訓基地,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建立開放的實踐教學體系,與社會、行業、企業建立密切聯系,有效地填補實踐場地和設施不足的境況,使學生能在真正的工作環境中學習和鍛煉,是培養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二)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實踐教學的質量保證

        要使模具專業實踐教學取得最佳的效果,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模具人才,光有硬件條件是不夠的,高質量的軟件環境對專業實訓工作的順利實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有一支職業道德水平高,業務精通,專業技能過硬的師資隊伍。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實踐教學指導教師隊伍抓好“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一方面從企業引進一批工程技術人員,充實師資隊伍,改善師資隊伍結構;另一方面將校內具有較強教學經驗的教師送到生產一線培訓,取得相應的崗位資格證書。參與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管理,掌握生產中的工藝過程和操作要領,總結影響生產質量的關鍵環節和安全生產注意事項,以便使教學內容更為豐富、生動,與生產實踐結合得更加密切,從而做到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三)接受企業文化熏陶是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有效途徑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定位決定了絕大多數畢業生未來將在企業從業,而企業的環境與制度使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難以接受。如果學生在實踐教學中較早地了解模具企業的經營與精神文化,了解職工的整體收入及各項待遇,使學生在了解中認同模具行業的前途和行業規則,以使學生進入企業時能盡快轉換角色,適應企業新的環境,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因此,校企合作,使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是充實實踐教學內容、提高競爭意識,切身體會社會和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第7篇:模具實訓總結范文

        抓住國家首批中職示范校建設的契機,加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內涵建設,加大專業的課程改革力度,加快師資能力提高,使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貼近企業,凸顯中等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實踐性和先進性,為社會培養適應需求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了解目前模具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學校高級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是否貼近企業需求,及模具高級工應具備什么樣的核心技能而開展調研。

        二、調研形式與內容

        (一)調研形式

        由鹽城市高級技工學校牽頭,每個成員校負責其所在城市、周邊地區及其校企合作的大、中型制造和模具企業開展調研,及本校畢業生所在企業的調研,最終集成調研報告。

        調研對象有企業行業專家、高校專家、企業高管及部門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一線技術工人、職業院校和本專業畢業生。

        (二)調研內容

        1.企業專業技術現狀、發展趨勢。

        2.企業的職業崗位、工作項目、典型工作任務情況。

        3.企業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和建議。

        4.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建設及課程設置的建議。

        5.畢業生調研:

        (1)畢業生基本情況;

        (2)被調查人對學校各方面(辦學、師資、專業建設等)的評價;

        (3)被調查人的工作狀況;

        (4)被調查人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建設及課程設置的建議。

        三、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需求情況

        (一)模具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我國既是模具制造業大國,又是模具生產大國。目前,我國模具行業的最大市場是汽車、電子信息、家電和辦公設備、機械和建材行業。據統計,75%的粗加工工業產品零件、50%的精加工零件由模具成型,家用電器行業80%的零件、機電行業70%以上的零件也都要靠模具加工。全國模具生產企業達3萬多家,從業人員100多萬人。

        目前本行業中低檔模具供過于求,中高檔模具自配率不足60%。據統計,2005年以來,我國每年平均要進口約20億美元的模具,主要為各類精密復雜模具及模具標準件。2010年首次實現模具外貿順差1.3億美元,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順差規模將會持續擴大。目前我國已形成了華南、華北和華東三大主要模具生產基地,長三角地區在模具制造數量和質量上的整體水平均已處于行業重要位置。今后數年我國模具工業仍處于快速發展期,將向大型、精密、復合高效、復雜多功能和長壽命發展。我國模具行業發展主要趨勢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模具生產將繼續朝著信息化、數字化、精細化、高速化、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模具企業將進一步技術集成化、設備精良化、產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經營國際化。

        二是行業巨頭將浮現,部分模具企業已成為上市公司,在已公布的95家中國重點骨干模具企業的名單中包含了中國汽車覆蓋件、大型精密塑料、塑料異型材、鑄造模具重點骨干企業等大類模具企業。有更多的企業越來越重視創新、品牌、專利、高新技術等核心競爭力,模具重點骨干企業隊伍將會不斷擴大,并且會在行業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三是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將會得到更快發展,模具城快速形成,促進專業市場和生產基地的形成,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為打造區域品牌發揮著積極作用。全國“模具城”共有30個左右,如浙江余姚模具城、昆山江蘇省模具工業實驗區、寧海模具城、中國(泊頭)汽車模具之鄉、黃驊模具城、成都模具工業園、北侖模具園區、大連模具城等。

        可以說我國模具工業與國外同行的差距在縮小,發展前景廣闊,企業在應對當前形勢下,也面臨全行業的經營理念提升,產品結構優化,技術自主創新,管理從粗放式向信息化集約式轉變。很多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還存在技術、資金、人才的困擾。在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使用、激勵機制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模具行業從業人員基本情況

        隨著模具工業的快速發展,模具新技術的廣泛普及,行業對模具專業人才的需求呈不斷擴大趨勢,很多高中職、技師學院學生成為企業的骨干;但企業在金融危機中復合型、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現象變得十分突出。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低技能型人才飽和,對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較大;欠發達地區企業復合型技能人才總量偏少,年齡老化。全行業人才流動呈加速趨勢。

        (三)模具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分析

        1.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畢業生從事的職業崗位主要有:冷沖模設計、塑料模設計、銑刨磨設備操作與熱處理、電加工設備操作、數控設備操作、模具產品檢測、模具裝配調試、模具設備操作、模具修理、模具設備生產管理、模具產品營銷與售后等。

        其分布情況如下圖所示。

        圖1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分布情況

        2.從業人員崗位數量分布基本情況

        模具技術應用領域廣泛,幾乎涉及了各種行業,在機械、汽車、數控、電子等行業應用尤為突出,且對應的職業崗位門類繁多。從模具專業主要職業崗位分布情況看,由于市場營銷與售后、生產管理、模具修理這三類崗位人員所占比例低,絕對量少,分析缺乏代表性,因此僅對模具設計、模具制造、產品檢測、模具裝配調試、模具設備操作人數分布情況做分析,其分布情況如下圖所示。

        圖2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從業人員人數分布情況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對應崗位人員職業技能等級主要分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和初級工五個等級。調查結果顯示,高級工比例最高,達到50.1%,主要從事零件生產、模具裝配、調試等;技師比例27.0%,主要從事模具設計、設備維護等;中級工比例18.8%,主要從事銑刨磨和產品銷售與售后。企業將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從業人員實際操作技能放在最重要位置,因此一般從業人員都持有與崗位相關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但高級技師的比例(2.6%)顯得較低。

        職業崗位人員年齡相差較大,有近20歲的,也有50多歲的,在20歲至40歲年齡段人數最多,20~30歲年齡段幾乎占了一半。但高級技師中青年的比例不高,出現了脫節現象。各年齡段的分布比例如圖所示。

        圖3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從業人員年齡分布圖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從業人員基本接受過中職以上教育,中職(高中)、大專學歷占了絕大部分比例。顯而易見,中、高職層次的畢業生有著廣闊的就業前景。

        圖4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從業人員學歷結構分布圖

        從業人員的月工資收入如圖5所示,2000~3000元占的比例最高,主要是從事一線生產,3000元以上的多為模具設計和管理崗位,在設計崗位月薪5000元以上的比比皆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工資收入的崗位與地區差異比較明顯。

        圖5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從業人員工資收入分布圖

        3.企業近三年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需求

        多數企業近三年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所需人數呈增長態勢,如圖6所示。

        圖6 企業近三年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所需人數分布情況

        調研顯示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目前需求量較大的崗位有:銑刨磨操作與熱處理、模具設備操作、模具裝配調試、電加工操作。其中,模具裝配調試、銑刨磨操作與熱處理人才需求量占有較大比例。企業希望學生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能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其職業崗位能力真正達到高級工相應的理論和技能水平,能盡快適應工作崗位。

        4.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分析

        在調查中發現,從業人員基本都擁有與本專業相關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如工具鉗工、線切割操作工、數控銑、高級繪圖、計算機應用等各類證書;同時認為如團隊協作、愛崗敬業、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在校期間須進一步加強。企業普遍要求畢業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較好的知識水平和較強的職業技能,具有一定電氣知識。因此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學生在電氣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需要進一步提升,增強學生適應企業需求的職業崗位能力。

        四、中職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現狀調研

        (一)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就業崗位分布情況

        各成員校近三年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就業率接近100%。畢業生分布在模具制造、家用電器制造、電子元器件(如燈飾)制造、汽車制造、船舶制造、數控加工類企業等;其中一線產品生產居多,生產管理、行政管理、銷售與售后崗位較少。

        表1 模具專業就業崗位分布情況

        (二)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情況

        課程設置有“冷沖模設計”“塑料模設計”“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基礎”“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機床夾具”“機械工程材料”“模具制造工藝學”“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工程力學”“數控技術”“精密檢測技術”等。使用的教材種類繁多,有勞動版高職高專教材、機械工業版、高教版、郵電版規劃教材、校本教材(或自編講義)等。

        開設實訓(實驗)有“模具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車銑刨磨工藝與技能訓練”“模具裝配與調試”“液壓與氣動技術”“電子電工技能訓練”“VB”“UG”“CAD”“Solidworks”“數控加工”“電加工工藝與編程”“夾具設計與制作”“模具設計與制作”。

        調查顯示,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師資數量基本滿足需要,理論教師占35.8%,實習教師占11.9%,一體化教師占52.3%。其中高級職稱占16.2%,中級職稱占42.7%,初級職稱占41.1%。

        目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存在著如下問題:

        1.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學校專業培養目標和企業崗位目標有明顯差距,存在脫節現象。

        2.缺乏與企業全面合作辦學的機制:還沒有做到完全根據企業需要辦學。

        3.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相對落后:“能力為本位”的先進教學觀念還沒有形成,“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授課仍在課堂教學中唱主角,行為引導、任務驅動法的效用還沒有完全體現,一體化教學在師資、教室、教材方面還有很多瓶頸。

        4.課程體系與生產實際有較大差距:基礎課程量偏大、傳統課程多、一體化課程還須進一步加大,職業指導設置不夠合理。

        5.教學內容陳舊:課程傳統,教材陳舊,教學內容相對滯后。

        6.教學設施配置不夠合理:先進的實訓器材和設備數量不足,精度落后于企業要求。

        7.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不夠強:“一體化、雙師型”教師不多,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未能有機融合。

        8.生源素質亟待提高:學生接受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呈下降趨勢,企業所要求的職業素養在部分學生中難以得到體現。

        五、調研建議

        調查反映行業(企業)對本專業畢業生有著較大需求,特別是高級工層次人才缺口較大,而目前學校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與行業(企業)要求存在著一定距離,要縮小這一差距的有效途徑是進行課程改革。為此,結合調研結果,協作組從專業培養目標與專業方向設置、專業課程設置、專業師資、實訓條件配置等方面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高級工職業功能模塊教學體系培養方案的開發與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本專業人才培養中分解目標框架構建(詳見“人才培養方案”)

        (二)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

        1.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改革傳統的三段兩站式(“三段”即在校教學分基礎課、專業理論課、生產實習課,“兩站”即校內基礎理論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企業綜合技能和適應能力實習)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一體化、三合一”(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融通合一、能力培養與工作崗位對接合一、實習實訓與頂崗工作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

        2.建立崗位職業能力為特征的職業功能模塊課程體系

        深化課程改革,建立職業功能模塊課程體系,根據技能人才培養特點,以職業功能模塊課程體系取代學科體系,以校企合作開放性辦學模式取代傳統封閉式辦學模式,以任務引領型的“一體化”情景教學方式取代傳統理、實分離的課堂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經歷和積累工作經驗的環境,為學生的終身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基礎。

        (1)通過人才需求調研與分析,明確專業培養目標,確定職業崗位群。

        (2)通過崗位群工作任務分析,明確職業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務,結合模具制造工要求確定專業基礎能力、專業職業能力、專業拓展能力和職業素質要求。

        (3)通過課程分析,以工作任務分析表為依據,將工作任務轉化為教學任務并劃分課程門類,根據課程體系的邏輯主線序化課程,選擇項目載體,并進行實踐知識和理論知識的分配整合。

        (4)通過課程分析,總結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專業培養方案。總體結構包括四大部分:專業基礎課程、職業能力課程、能力拓展課程、職業素質課程。

        (三)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培養目標與專業方向調整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較高,企業對本專業高級工層次人才的需求量較大,但目前學校培養的本專業高級工人才不能滿足企業的崗位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專業培養目標與專業方向和企業有一定距離、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不強、學校教學模式有待改進等。根據本次調研,為徹底解決上述問題,協作組就本專業高級工層次的“培養目標與專業方向”做出如下建議。

        1.培養目標:面向生產企業,掌握本專業職業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能設計小型、通用典型模具,會裝配調試模具,能使用電加工設備進行零件加工,具有一定的車銑刨磨及數控加工知識,具有本職業崗位的四新知識,能對本行業企業進行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的高級實用型職業技術人才。

        2.鑒定工種和等級:工具鉗工、模具制造工高級工職業資格;高級繪圖員、車銑刨磨初級工、電工操作證。

        3.專業方向:小型、通用模具的設計,模具的安裝、調試,模具修理,模具零件數控加工、電加工和機加工等。

        (四)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設置

        為保證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課題的開發、實施與評價應緊密圍繞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進行。

        課程設置要擺脫學科課程的框架束縛,建立“課程設置與工作任務密切聯系,以工作任務來整合課程內容”的課程結構,從崗位需求出發,結合職業技能要求,構建任務引領型專業課程,構建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高級工職業功能模塊教學體系,所設置的課程要便于“工作情境”創設,采用“項目教學法”。

        表2 建議設置的專業課程

        (五)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資源配置

        1.專業師資

        專業師資是專業建設的關鍵內容之一。重新定位的本專業對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任職要求:

        (1)專業師資的基本要求:具有相應技術等級和教師資格證書;

        (2)專業師資的技能要求:從事專業教學的教師除具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規定的學歷、教師資格要求外,新任的專業教師應達到該工種技師或以上技能等級;

        (3)師資隊伍的結構要求:本專業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應有專業帶頭人一名,各課程要有課程帶頭人至少一名,中青年教師應占一定的比例;

        (4)其他要求:所有專業教師都具有實施實踐性教學的能力,專業教師在任教的兩年內要有從事生產實踐(一般不少于3個月)或參與生產實踐(技術改造或技術研發)的經歷。

        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師資隊伍建設和改善師資隊伍結構:

        (1)業務進修:業務進修主要側重于專業技能和實踐性課程教學能力的提高,四新知識和復合知識的學習,專業課程教法研究等;

        (2)企業引進:新進教師應首先考慮從相關企業引進,也應考慮從企業引進具有2~3年生產實踐經歷的大學畢業生;

        (3)聘用兼職:通過各種途徑聘用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技術工人擔任兼職教師,專門化方向課程的教學可以由校企合作辦學的企業方工程技術人員承擔。

        2.專業一體化實訓室等教學設施建設

        專業實訓室的建設除符合一般的教學要求外,還要盡可能創設“工作情境”;教學設施配置合理,具有一定的先進性,符合“四新要求”;教學工位要符合課程內容和在學人數的要求;一體化室要體現直觀性教學需求;要具有職業技能訓練的必備條件;要具有安全、衛生、規范的勞動環境和條件。

        根據本專業課程設置,建議設置如下一體化實訓室(區):鉗工基本技能實訓室、機械原理實驗室、機械制圖與AutoCAD實訓室、模具材料與熱處理實訓室、機床夾具設計與制作室、液壓與氣動實訓室、計算機應用技術實訓室、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實訓室、電工及機床電器實訓室、模具鉗工一體化實訓室、模具機加工實訓區、模具電加工編程與實訓區、模具數控實訓區、模具裝配調試與維修實訓室、模具CAD/CAE/CAM室、模具設計室、模具加工成型區、精密檢測與反求技術實訓室等。

        (六)加強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運行機制建設

        1.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

        進一步完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完善已經成立的校企合作專業委員會,充實人員,提高層次,定期開展活動,強調實效。

        2.實施冠名辦班,做到“五共同”

        與企業開展冠名辦班,專門為企業培養符合企業生產工藝技術流程需要的技能人才。在合作過程中,力求做到共同組織招生宣傳、共同制訂教學計劃、共同商定教學內容、共同實施教學過程、共同進行教學評價。

        3.成立模具名師工作室

        以各成員校名師牽頭,吸收全國技術能手、江蘇省專業帶頭人等骨干教師參加,與企業合作,聘請行業企業專家以及高校教授共同參與指導,建立模具名師工作室。一是進行模具產品研發,同時加大模具設計與造型應用軟件UG、PROE、Solidworks的投入;二是通過工作室的平臺培養“一體化”教師;三是為地方企業提供模具專門人才培訓,服務地方經濟;四是提供模具產品設計指導。

        4.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依托江蘇模具行業企業,建設校外緊密型實習實訓基地,與規模型企業建立集教學、實習實訓、技術服務及員工培訓于一體的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基地有專門的崗位供學生工學交替輪流上崗,企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擔任實習指導,學校教師和企業有關人員全程進行管理;學校派教師深入基地對企業一線員工進行培訓,參與技術研發;同時,學校青年教師定期到基地接受鍛煉與培訓。

        5.校企共建模具實訓室

        第8篇:模具實訓總結范文

        “對我來說,每完成一個學習任務,都面臨一次挑戰,可是我喜歡這種的挑戰!我喜歡這樣的學習!” 常州技師學院模具專業試點班學生程,在冷沖壓模具制作課程總結上這樣寫到。

        兩位師生的感觸正是常州技師學院一體化課改成效最鮮活、最真實的記錄。學院自2010年開展一體化課改試點以來,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正在廣大教師中生根發芽,積極投身一體化教學研究已成為當下學校的新潮流。院長王國海總結道:“大家一致認為,一體化課改的實施,為學校教學研究和課程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一方難得的沃土。”

        以一體化課程教學理論為先導,結合具體、生動的案例,王國海院長分享了學院具有特色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新做法。

        領導有力,精心組織

        成立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領導小組,負責對試點工作的實施進行領導和具體的指導。領導小組由院長掛帥,分管教學副院長和相關系部主要領導為成員。組建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教學團隊。團隊由學科帶頭人、全國技術能手、省市級優秀教師等組成。

        實施項目化管理

        將一體化教改試點工作進行項目化管理,提升項目立項規格,保障項目實施條件,加大項目管理力度,配套項目實施激勵政策。

        強化課程資源建設

        為滿足一體化教學需要,加大投入,新建符合要求的教學場所,配置了數量充足的教學設備。

        案例:試點專業模具制造

        對現有設施和設備進行優化整合,組建模具結構、模具加工、模具設計等一體化實訓室,增添數控機床、模具試模設備、投影儀、計算機、專業書籍與技術手冊。2013年底前,還將投資近千萬元,按模具生產企業標準,基本建成包含模具倉儲、模具逆向工程與模具設計、模具普通機械加工、模具數控加工、模具電加工、模具裝配與調試等多個實訓室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一體化教學中心。

        創新教學組織形式

        第一,規范一體化教學流程為:布置學習任務——指導和組織學生討論并制定工作計劃——指導和組織學生修訂工作計劃——指導和組織學生實施工作計劃——實施過程控制——組織開展工作成果評價的教學過程。

        第二,總結并提煉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組織新形式。即以工作頁為引導,采用小組討論、個人展示、集體評價、教師點評等多種形式的教學組織形式。

        第三,創新一體化教學新教法。

        案例:分組討論法

        在“制定模具制造工作計劃”的教學中,將班級30位學生分成6個小組,圍繞工作頁,各小組按工作要求,討論確定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加工所需工量具及設備、小組成員任務分工等內容,最終形成模具制造工作計劃。教師對各小組制定的工作計劃,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交流對比和評價,各小組對工作計劃進行優化。

        案例:情景體驗法

        模擬之一——過程體驗:模擬企業生產流程、工作環境,把工件視為企業產品,真實重現產品檢驗、工序分配、調度、產品流轉等環節。真實情景的創設使學生了解了企業產品生產的實際過程和技術要求,了解了企業生產組織過程,熟悉了企業文化。

        模擬之二——角色模擬:采用定期輪換的方法,通過自薦、選舉、競聘等方式,讓學生扮演車間主任、班組長、倉庫管理員、質檢員等不同角色,根據企業實際崗位要求,體驗崗位工作任務實施過程。

        模擬之三——環境模擬:在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的教學中,在工作環境上進行了“室內線路”的實景模擬。

        構建符合一體化教改要求的多元教學評價體系

        第9篇:模具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模具制造專業;實習教學改革;現狀

        模具制造專業實習教學是銜接模具制造專業學生與企業一線生產的重要橋梁。推動實習教學改革有利于完善模具制造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有利于為市場提供更加實用的專業型人才。因此,我們應該全面分析現有的實習教學,從學生的受教育需求與市場的發展趨勢出發,著手推動實習教學改革。

        1.模具制造專業實習教學現狀

        1.1教學理念落實不到位

        在各大院校,模具制造專業實習教學的新理念已經開始出現,逐漸意識到傳統教學的諸多弊端,并對模具制造專業進行不同程度的實習教學改革。但是,諸多教育者只在頭腦中轉變了教學理念,卻沒有將這一整套新理念運用于具體的實習教學過程中,以致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關系仍然沒有發生本質的改變。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各院校在理解國家的教育改革方針政策時,沒有真正做到心領神會,以致于頭腦中一套教學方案,而實際行動中又是另一套教學方案;第二,教師長期形成的教學風格影響了實習教學改革新理念的推廣;第三,傳統教學理念根深蒂固,容易在現有教育體制下死灰復燃,從而影響新理念的貫徹與落實。

        1.2教學目標不完善

        根據教學新理念,模具制造專業實習教學的主要目標應該包括三個方面,即模具制造知識、模具制造技能與學習態度。現階段,許多實習指導教師都開始重視學生的模具制造技能上,將實習教學的重點集中在塑料模具設計、沖壓模具設計、模具CAD技術與模具制造工藝上。但是,因教師的雙師化程度較低,對模具企業的具體流程不熟悉,以致于實習教學很難起到提高學生模具設計與制造能力的作用。另外,許多教師忽視了將模具設計與制造理論同實踐的結合,以致于學生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能無法獲得長遠發展。

        1.3教學內容全面

        一方面,許多學校將實習教學定義為將學生帶入實訓室,讓學生熟悉模具設備,從而完全脫離教材,并了解企業的相關工藝流程。這種做法不僅曲解了實習教學的真正內涵,將實習教學等同于體驗學習,而且還壓抑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致于其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能難以達到企業水準。另一方面,在實訓室,大部分教師只將前人的研究過程與研究成果演示一遍,讓學生觀看,這種做法沒有真正發揮實習教學的優勢,只將實習教學作為課堂理論教學的局部延伸。

        1.4教學方法不靈活

        大部分教師在模具制造實習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教師演示、學生觀摩”的模式,而且教師每年做的演示都是一模一樣,完全沒有根據最新工藝做出調整和改變。同時,學生分組練習也往往處于失控狀態,完全沒有教師的引導,以致于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教存在嚴重脫節。另外,學校的教學評價機制不健全,雖然開始意識到總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重要性,也開始將實踐評估納入到學生的發展體系中,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很難用一個標準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進行合理評定,以致于教學評估還處于無序狀態。

        2.模具制造專業實習教學改革策略

        2.1確立全面的培養目標

        我們應該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完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實習教學體系。具體說來,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組成以專業教師、模具專家與模具廠家為主的專業實習指導委員會,使其參與學生的專業指導,提高實訓水平;第二,組織專業教師學習兄弟院校的優秀經驗,并深入模具制造工廠參與考察與實踐,從而全面了解社會對模具制造專業學生的市場需求及能力要求,為實習教學奠定基礎;第三,深入理解模具制造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認清社會形勢,加強模具設計與制造的一體化人才培養,從而為企業與社會提供專業扎實、技能過硬、職業道德健全的應用型人才。

        3.強化實踐教學

        一方面,加大實習課程的比重,突出模具制造專業的實用性與專業性,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實習有機融合起來,將實習內容劃分為普通機械加工模塊、數控編程加工模塊、模具特種加工模塊、模具裝配調整模塊等,推動模塊化教學。另一方面,發揮模具實訓中心、實驗室的作用,將基本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綜合能力訓練結合起來,既注重理論知識的把握與理解,有突出實踐技能的提高。例如,教師可以將普通機械加工的銑、磨、鉆、車、刨分解開來,也可以將模具特種加工的線切割、電火花分割出來,讓學生充分了解模具零件的具體制作與模具產品的具體組成,從而實現學生學習與企業工作“零距離”。

        4.加強教師雙師型隊伍建設

        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著模具制造專業實習教學改革的成敗,良好的教師隊伍往往具備較高的理論素養、模具專業能力及企業實踐能力,能對學生的專業學習進行有效指導。因此,各院校應該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讓專業教師參與企業建設,使其在一線得到鍛煉,從而更好地看待模具專業的發展與人才培養模式。

        4.1建立健全教學評估機制

        良好的教學評估機制是診斷教學的重要方式。在實習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既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又重視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還突出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與實踐技能進行診斷。因此,我們應該建立健全良性的教學評估機制,以全新的視角看待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實習教學,在演示教學、現場教學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模具制造專業實習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明確教育教學目標,豐富模具制造的實習內容,促使實習教學方法更加人性化和實踐化,進而推動整個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火壽平,韓紹才,孔德璀.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研究――以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為例[J].云南電大學報,2012(12):78-79.

        [2]李震.模具實習教學改革分析[J].職業,2014(4):36-37.

        [3]涂承剛.中職模具制造專業實習教學改革方案初探[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47-48.

        [4]趙俊德.如何提高模具專業實習教學質量[J],2012(9):33-3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影视一区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在 | 日本久久在精品线影院 | 首页中文有码中文字幕20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