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寫秋景的詩句范文

        寫秋景的詩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寫秋景的詩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寫秋景的詩句

        第1篇:寫秋景的詩句范文

        ⑴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敢髙聲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勸天公重抖擻,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空山不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風吹草低見牛羊。

        ⑹孤舟蓑笠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渭城朝雨浥輕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世事洞明皆學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籬落疏疏一徑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日照香爐生紫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倫送我情。

        ⑿孤帆遠影碧空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樹陰照水愛晴柔。

        ⒁春種一粒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⒂ ,忙趁東風放紙鳶。

        ⒃牧童騎黃牛, 。

        ⒄知有兒童挑促織, 。

        ⒅窗含西嶺千秋雪, 。

        ⒆在課內課外,你一定學了不少古詩詞,請你用積累的古詩句來表達下面的各種感情。

        ①寫春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寫夏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寫秋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寫冬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屬于漢樂府的是( )

        A.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B.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C.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D.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3.下列詞人,屬于豪放派的是( )

        A.辛棄疾 B.柳永 C.秦觀 D.晏殊

        4.《天凈沙o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

        A.張養浩 B.馬致遠 C.元好問

        5.李白的《望天門山》中"兩岸青山相對出"下句是( )

        A.輕舟已過萬重山 B.孤帆一片日邊來 C.似曾相識燕歸來

        6.下面哪一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憶江南》中的名句?( )

        A.春潮帶雨晚來急 B.春江水暖鴨先知

        C.春來江水綠如藍 D.春風不度玉門關

        7."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蛾眉共比髙。"這里的"三父子"指的( )

        A.蘇洵、蘇軾、蘇轍 B.曹操、曹丕、曹植 C.班彪、班固、挺超

        8.龔自珍《己亥雜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兩句詩中,"紅"是( )

        A.紅色 B.花 C.樹葉 D.樹枝

        9.下列寫月的詩詞中,寫中秋"月"的一句是( )

        A.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C.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D.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10.下面詩句屬于勸人珍惜時間的一項是( )

        A.策馬前途須努力,莫學龍鐘虛嘆息。 B.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C.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11.下面對詩句描寫的季節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

        A.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夏)

        B.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冬)

        C.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秋)

        D.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春)

        12.司馬遷說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中的"于"是"比"的意思,唐代詩人杜牧 《 》中"__________"(詩句)中"于"字,也是"比"的意思。

        13."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首詩的作者于借對__________的吟詠,表達了自己的志向和道德追求。

        14."水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寫的是西湖的______________;最后兩句則把西湖比作"____________"。這首詩詩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朱熹在《 》一詩中以"活水"為喻,告訴我們要想使知識愈來愈淵博,就需要不斷吸取新知識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有源頭活水來。"

        16."隨風潛人夜,潤物細無聲"中的"潛"的意思是_____,"潤物"的意思是______。這兩句詩寫出了春雨______的特點。

        17.當人們說起一個人年紀輕輕就才華出眾、引人注目的時候,往往引用楊萬里《小池》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開發大西北,我們實現了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綠色戰略,可以料想,不久的將來,古人吟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生態環境必將在大西北重現。(用《敕勒川》中的詩句填寫)

        19.《望岳》中最能表現詩人不畏艱險、勇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和氣概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果有人浪費糧食,我們可以用____________代詩人____________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詩來勸導他。

        21.當我們在外地過節時,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_______,_______"這兩句古詩。

        22.當我們即將遠行,念及母親的深恩,又覺得難以報答時,常會很自然地吟誦起_________代詩人_________ ____的《 》。

        23.俗話說:*者迷,旁觀者清。宋代詩人____________的《題西林壁》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24.現在人們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 , "來表達對離別好友的祝愿。

        25.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學習上,請你用學過的詩句勸說他: 。

        26.寫出下列詩句描寫的是哪個季節及詩歌題目。

        (1)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季節 詩歌題目《 》

        (2)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季節 詩歌題目《 》

        (3)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季節 詩歌題目《 》

        (4)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季節 詩歌題目《 》

        (5)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季節 詩歌題目《 》

        27.結合注釋閱讀下面的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望岳

        唐o杜甫

        岱宗①夫如何?齊魯②青未了。

        造化③鐘④神秀,陰陽⑤割⑥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⑦入歸鳥。

        會當⑧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注釋】①岱宗:泰山別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為"岱宗"。②齊魯: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國名,這里泛指山東一帶。③造化:指天地、大自然。④鐘:聚集。⑤陰陽:陰指山北,陽指 山南。⑥割:分割。⑦決眥:形容極力張大眼睛遠望,眼眶像要裂開了。眥,眼角。⑧會當:一定要。

        第2篇:寫秋景的詩句范文

        一、反復誦讀,整體感知

        詩歌的語言是濃縮的精華,只有反復誦讀,才能感知語言頓挫的節奏美與和諧自然的聲韻美。古人非常重視誦讀,正所謂“閉門謝塵鞅,展卷自朗讀”,這也是詩歌鑒賞的入門法寶。基于此,在寫景抒情詩歌賞析教學中,教師要從誦讀開始,讓學生整體感知詩歌,品味詩歌的整體氛圍、情感,細讀詩歌的題目、作者、背景、注釋等,精讀詩歌的好詞佳句,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

        在《聲聲慢》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反復誦讀,體味詩歌字里行間蘊藏的孤寂、悲愁之情。在初讀過后,我用大屏幕展示了李清照的一生,著重點出其南渡前后的不同詞風,讓學生在理解詞人經歷的基礎上解讀詩篇。學生開始精讀,并揣摩詩句的意蘊。從讀入手,我們談誦讀的體會。有的說:“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開篇真好,易安是排字的高手,連續的疊音字,代表的就是自己無處安放的心情。”學生在一字一頓中,體會了語言背后的情緒。有的說:“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是詩人的道白,寫出了這樣季節中自己身體的感受。”有的則說:“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此句明寫雁,實寫人,應是作者睹物思人。”學生讀詩,讀出了詩歌背后的故事,讀出了獨特體驗,初步實現了從言語到情感的切入。

        “詩”與“歌”是一體的。通過誦讀、反復咀嚼,學生披文入情,在頭腦中描畫出語言傳達的聲音形象,走進詩人的內心,觸摸他們的靈魂,感受詩韻、詩情之美。

        二、鎖定意象,重構畫面

        經過千百年的積淀和傳承,許多意象的內涵是比較固定的,可以成為我們解讀詩歌的鑰匙。如“梅蘭竹菊”(君子的品質)、紅豆(愛情)、楊柳(離別)、月(思念)、長亭(送別)、流水(年華流逝)等。在教學中,我會讓學生鎖定這些帶有詩人獨特情感的形象,明確作者描寫景物的角度和手法,并運用聯想,重構當時的畫面,把握詩歌的內容,深悟詩歌的主旨。

        在《沁園春?長沙》的教學中,我采用了由抓意象、構意境到明情感的教學策略。這首詩,通過寫深秋的景象,構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橘子洲秋景圖,表達了革命青年大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誦讀完畢,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詩句和自己的體會。整體感知之后,我讓大家找出秋景中的典型景象――山、林、江、舸、魚、鷹,本來很普通的景象,在詩人的如椽巨筆之下卻變得與眾不同,這是為何?有學生回答,這些景象被詩人寫進自己的詩歌中,特點鮮明,融為一體;還有的說,從這些景物描寫中看到了詩人當時的情感。這就是我們要說的“意象”:遠處的山林,色彩斑斕;江邊的帆船,競相出發;水中的魚兒,在江中自在暢游;天上的雄鷹,正在搏擊長空。詞中描寫的大自然景物在深秋爭相發展,生機勃勃,正如上闋的結尾“萬類霜天競自由”,作者也不禁感嘆:“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由景到情,自然過渡,不著痕跡。詩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用諸多意象構建了宏闊的意境,表達革命者的豪邁之情和偉大抱負。學生掌握了這種解讀思路,在鑒賞寫景抒情詩歌時,就會舉一反三、事半功倍。

        三、補全留白,升華情感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中國詩歌的魅力就在于含蓄蘊藉,詩人們將“景”與“情”完美融合,表達自己的生命感悟。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透過語言,還原詩歌的真實意境,并設身處地地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感想。我讓學生在把握意境的基礎上,用散文化的筆觸描寫出詩歌的意象,實現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的多重對話,升華學生的情感。

        《歸園田居》是陶淵明的代表作品,體現了中國詩歌寫意的特點。詩歌選取了富有田園特色的景象,韻味獨特。在鑒賞中,我讓學生通過誦讀抓意象,通過聯想構畫面,補寫詩歌的留白,并用散文的形式進行擴寫,做到情景交融。有的學生這樣寫道:“在南坡兒的開闊地上,幾間草屋并排而立,簡單而古樸。屋前,桃樹、梨樹迎風招展;屋后,榆樹、柳樹遮住了屋檐。幾個孩童正在大樹下面斗草……夜深了,深巷中傳來幾聲狗叫聲……鄉村,靜謐而美好。”

        第3篇:寫秋景的詩句范文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學案導學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6-014-01

        導學案就是教師在課前為了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而設計的方案。“學案導學”更加強調把教學重心從研究教材的教法轉變到研究學生學情現狀及學法引領上,促使教師進行角色的轉換。在新課標的背景下,特別在當今課堂改革新理念的指引下,導學案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多教師認可。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借用語文導學案提升教學課堂質量呢?

        一、利用導學案的“問題導引”,設疑激發學生的興趣

        “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頭導語,用新穎而平中有奇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自主學習及探究。如在教學《狼》一文時,我是這樣導入設計:同學們,你們能說出哪些與狼有關的成語俗語?這些詞語有什么共同點?(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狽為奸、一片狼藉、豺狼虎豹、官虎吏狼、狼蟲虎豹、狼吞虎咽……)之后的設計版塊中有師生歸納:這些成語全含貶義。這說明,在人們的心目中,狼歷來是狡詐、兇狠、殘忍、貪婪的代名詞。從古自今的許多文學作品中所描述的狼也都是狡猾、兇狠、貪婪的形象。最后出示對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這說的是哪部作品?引出《聊齋志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出自《聊齋志異》中的一則故事《狼》。(出示課題);再如在教學《愛蓮說》時,我在教學時是這樣創設問題導引的:“同學們,說說你最喜歡什么花?為什么?”學生經過思考后,并紛紛進行了展示:有的同學說喜歡牡丹花,因為牡丹花是富貴的象征,有一種尊貴典雅的氣質;有的同學說喜歡梅花,因為梅花有著堅強品質,讓人敬佩……“有沒有喜歡荷花的,能不能說說喜歡的理由”。由此引出作者筆下的荷花。通過巧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創造思維的興趣。

        二、利用導學案的“合作探究”,體驗探究問題的快樂

        作為學生,高效學習必須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行為,學習的高效在于引導學生主動地學,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事。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個認知的過程,也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更是一個嘗試探究的過程。課堂教學中充分要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注重學生的探究,從舊知識中引入探究出新知來。

        如在《觀滄海》的學案中,在課堂探究導學中設計這樣的探究問題:(1)《觀滄海》中實寫觀海所見景色的詩句是哪幾句?分別描繪出大海怎樣的特點?(“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總寫全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表現了大海充滿生機;“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海上景色變化,表現了大海的雄壯氣勢。)(2)全詩是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又如在《漁家傲?秋思》課堂探究中,設計了這樣的合作探究問題:(1)范仲淹所作的《漁家傲》描寫的是哪里的景致?從哪句詞體現出來的?(2)詞分為上闋和下闋,本詞的上闋以“異”字統領全文,詞中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的?(3)下闋則圍繞一個“情”字展開,結合語句體會詞人當時的情感。

        三、利用導學案的“歸納總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平時教學中,導學案的設計有預習案、探究案和訓練案三部分,每個單元有復習學案和單元測驗案。在導學案的設計上,我比較注意“歸納總結”的版塊,有學生學過知識的鏈接和鋪墊,也有與教材緊密相連的內容鏈接,由點到面的設計探究性問題等,更多的是從能力立意上,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人文素養和學科素養,以此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

        如古詩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在教學《己亥雜詩》時,我就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景理交融,被視為名句而廣為流傳。從這兩句詩中你會聯想到什么?在教學范仲淹所作的《漁家傲.秋思》,我就設計了:王維曾經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表達了邊塞的壯美景色,而范仲淹在《漁家傲?秋思》中用相關的景物描寫了邊塞的悲涼狀態,這句詞是什么?在設計導學案時,我通過對比的變式思考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豐富教學的內容,引導學生注重聯系比較,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利用導學案的“達標訓練”,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

        第4篇:寫秋景的詩句范文

        1.局部情感審美

        所謂局部情感審美,就是分析部分詩句所蘊含的情感,即抽取詩歌中部分詩句,要求考生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2009年高考各地試題主要從以下幾個角度設題:

        (1)賞景析情

        借景抒情是詩人不直接言明思想感情,而是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手法,不同于直接抒情(也稱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的詩句往往是高考命題的切入熱點。

        如2009年高考福建卷第5題:《江行》,請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

        借景抒情是古詩創作中常用的手法,選題中頷聯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雪“殘”、雁“斷”、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詩人的羈旅之情、思鄉之感。

        再如:2009年高考重慶卷

        (折桂令)問秦淮

        孔尚任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色?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寫景與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寫景而情在其中”(況周頤《熏風詞話》)。選詩言情,正是通過一系列有形之物的描繪來抒發與表達的。因此,寓情于景,正是此曲在藝術上的一大特色。它沒有一處帶感彩的字眼出現,如:“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這幾句,寫白鳥綠水黃花紅葉,本應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但卻“無個人瞧”,好一個物是人非,于是只好放任其自飛自流,自開自落。但物是人非的感慨,昔盛今衰的喟嘆,一切俱在其中矣。

        (2)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比較含蓄,有時理解難以到位,而針對直抒胸臆的詩句,分析作者的感情則相對簡單。如2009年高考安徽卷:

        小重山?端午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從全詞看,“空惆悵”和“無人解”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此題是考查理解詩中表達思想情感的關鍵詞語,結合上下文,尤其是詩句“誰復吊沅湘”、“樹轉午陰涼”,很容易讀出作者慨嘆人們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節厚重的歷史內涵;對屈原的懷念和崇敬之情。據此可以明確為“空惆悵”是慨嘆世人忙于節日的喜慶,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節厚重的歷史內涵,表達了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之情;“無人解”則抒發了作者不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懷,也表達了對屈原忠義氣節的崇敬。

        再如:2009年高考全國卷Ⅱ第12題:《軍城早秋》,詩的后兩句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

        選詩的后兩句表現了作者作為鎮守邊疆的將領,斗志昂揚、堅信必勝的豪邁情懷。第三句寫部署奮力出擊,顯示昂揚的斗志;第四句寫全殲敵軍的決心,顯示必勝的信心。

        (3)迂直并濟

        在2009年高考試卷中,有些詩句的抒情方式相對復雜,同一聯中既含蓄又直白。這種題型看似復雜,但學生只要掌握了規律,就能準確解答。如2009年高考山東卷:

        寄遠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云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回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本詩后兩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變化?請作簡要分析。

        這兩句是寫正值客心孤寂之時,忽見紅袖憑樓而增思家之情。詩人看到紅袖憑樓的情景時,一下子聯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歸來,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濃重。上句直抒胸臆,下句則含蓄蘊藉。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文學創作的基本任務,更是詩歌藝術的重要使命。古人對這種傳情思維作過具體論述:“神用象通,情變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通。”就是說作者的情感,是由“象”感發的,而情感又是離不開“貌”的;情是融于理的,理則又是情的升華了。高考命題者在考查時往往讓考生分析作者借某個特定的物象抒發了怎樣的情懷。如2009年高考天津卷:

        嚴鄭公宅同詠竹

        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涓涓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

        請你談談對最后一聯寓意的理解。

        竹品,即人格。詩人反復狀寫竹的可愛,意在突出心中所達之意:尊重天性,順應物性之自然;或者呼吁統治者要呵護人才,而不要隨意摧殘人才;或者以竹自況,期待朝廷能提攜自己,使自己能“致君堯舜上”,能為治國平天下奉獻綿薄之力……這首詠物之作,托物言志,十分妥貼,狀物,形象生動;言志,委婉含蓄。

        2.整體情感審美

        所謂整體情感審美,就是要結合全詩進行分析評價,從而理出作者借以抒發的感情,其難度比理解某個句子中作者的情感大。考生必須全面地分析材料,盡可能多地解讀出其中的內涵。如2009年高考廣東卷:

        杜甫

        萬里瞿唐月,春來六上弦。

        時時開暗室,故故滿青天。

        爽合風襟靜,高當淚臉懸。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作者通過詠月主要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此題考查對詩歌情感的整體把握,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漂泊不定,經常遠離故鄉、遠離親人。對于自己的家鄉、親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銘心。全詩以明月興思情,同一輪明月寄寓著兩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遠綿長與月夜的孤獨寂寞,相織相融,形成一種清麗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圍,使讀者不覺之間與之同悲共泣。

        此題要求考生要結合全詩分析,還要結合注釋中的背景資料來答題,整體感知詩歌的感情時,除了把握詩句的內容外,還要聯系作者生平經歷及時代背景,做到知人論世。

        再如2009年高考遼寧卷第9題:《晚泊岳陽》,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是怎樣表現的?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觸景而生的思鄉之情,是通過臥聞鐘聲、系舟樹下、靜賞江月、傾聽歌聲等舉動,城里鐘、水上歌等聽覺感受,城下樹、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蒼茫、輕舟飛逝等視覺形象,以景寓情來表現的。句句寫景,景景關情。

        3.情感審美比較

        高考對情感審美的考查,除了整體感知外,有時還比較詩中具體情感的異同。如2009年高考湖南卷:

        三月晦日偶題

        秦觀

        節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點絳唇

        元好問

        醉里春歸,綠窗猶唱留春住。問春何處,花落鶯無語。

        渺渺予懷,漠漠煙中樹。西樓暮,一簾疏雨,夢里尋春去。

        詞多富情趣,而宋詩多理趣。請從作品中對春逝態度的角度,分析秦詩之理趣、元詩之情趣是如何表現的。

        第5篇:寫秋景的詩句范文

        關鍵詞:淺談新課程標準指導古典詩歌教學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讀古典詩詞,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由于古典詩歌離我們年代較遠,經過歷史長河沉淀而來的詩歌有著深刻的意蘊、豐富的情感,充滿著令人回味無窮的詩情畫意。但學生尤其是初中學生很難把握古典詩詞中所內蘊的思想精華和語言魅力,因此古詩教學成了中學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如果象以前那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支離破碎地分析,學生被動接受,學生就會興趣索然了,更談不上去體味挖掘詩的所凝聚的音樂美、竟境美和語言美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讀古典詩歌時,必須引導學生在咀嚼、體會、感悟和創新上下功夫,大膽讓學生自主誦讀,從詩歌的整體上去感知詩的音樂美,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詩的意境,最終獲得思想的感悟與啟迪,從而達到積累語言,提高審美情趣的目的。

        第一、感悟詩歌的意境美,讓學生拓展想象,發展其創造性。

        經典的詩歌是詩人的情與景、心與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種感性形象。人們常說的詩歌的意境正是詩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圖景和諧統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認識和情緒體驗,所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說的也便是詩的“意境”。

        經典詩歌都有很深的意境,詩的意境美又是千姿百態的,有的雄偉壯闊;有的絢麗纖細;有的悲涼凄婉;有的豪放曠達;有的含蓄典雅,景象萬千。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或多幅畫,除了物還有蘊含其中的情感與哲理,這就是所謂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吧。因此,閱讀古詩必須引導學生根據詩中所提供的信息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去。如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它就是一幅落寂單調的悲涼秋景圖,而它要表現的則是游子遠在天涯、愁腸欲斷的情懷。這個內在意境是通過枯藤、老樹等九個典型事物特征來感悟到的,這一感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啟發學生去想象,即讓詩中景、詩中物、詩中人,在學生腦海中浮現加工,從而展現一幅立體的畫面,引導學生漸入詩的意境,使他們如見其景,如見其物,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達到心靈的溝通,情感的共鳴與交融。

        當然,古詩中的想象也需通過學生的誦讀來實現,教師大膽放開手腳,讓學生在多讀的過程中譯出詩文,達到學生對詩中的情與景進行初步理解的目的,然后,鼓勵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的翱翔,對詩文不加限制的改寫、括寫、描摹。那時那物那人那景那情就會躍然紙上,然后教師鼓勵學生當堂竟說,百花爭艷。如學習《錢塘湖春行》一詩,一個學生這樣描繪:春水初平的堤岸,云舒云展,貼近湖面,黃鶯在有陽光照到的樹上飛鳴,輕巧的早燕銜泥喃喃而舞,是春花初綻令人眼花亂,是綠茵的草長得可沒馬蹄……如果學生能夠當堂聯想、想象到這樣一幅生動的畫面時便是入情入境了。如此反復誦讀,學生既讀出了畫意,在腦中展現了立體的圖景,又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詩的意境,開拓了學生的想象,其創造意識也就得到了潛移默化的發展。

        第二,感受詩歌的音樂美,讓學生自主誦讀,發揮其主動性。

        古典詩歌是最富有音樂美的文學樣式,它很講究韻律,而且樂感極強,平聲仄聲交錯組合,跌宕起伏,朗朗上口,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諧的節奏。正是因為詩歌的語言非常凝練精辟,具有悅耳的音樂美,因此誦讀就成了我們破解古詩的首要任務。

        我們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特征而采取不同的誦讀方式,或聽讀、或范讀、或領讀、或齊讀,形式不一。初步朗讀,要讀準詩的節奏,要求在語言層面上讀通全詩,做到停頓正確。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正確停頓、富有節奏的朗讀可使學生容易較快地進入賞析古詩的角色。當然,不管采用什么樣的誦讀方式,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誦讀指導。引導學生把握詩句中音節語句的聲調節奏及其變讀,真正體現詩句朗讀中的音樂美,它包括糾正學生的讀音,穿插講解古詩的押韻、平仄方面的文學常識,以便學生讀準節奏,讀出語氣和語勢。讀準詩句的節奏,有利于理解古詩的含義,讀出語氣和語勢,則有利于體會古詩的感情和氣勢,從而感受詩的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節奏感。

        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反復誦讀,學生必然會被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所深深感染,欲罷不能,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詩文的感悟。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濃厚興趣,而且為學生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品味詩歌的語言美、讓學生佳句成誦,增添其文化底蘊。

        古典詩歌是語言的濃縮精華。它凝練精辟、生動形象,往往是一字千鈞、震人心靈,留給人們許多想象的空間,鑒賞詩歌的語言,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如“隨風潛入夜”的“潛”,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天門中斷楚江開”中的“開”等精妙含蓄的詞語永遠值得學生去揣摩、體味和借鑒。

        而更多詩句則以其豐厚的情感和精邃的哲理啟迪后人而流傳千古。如:激勵人們樂觀開朗、勿做兒女情長的“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寓意頑強拼搏、生命不息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還有表達英雄氣概、偉大志向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等許多陶冶情操的詩句,千百年來膾炙人口,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糧和動力源泉。學生熟讀成誦這些詩句,對學生精神的提升,習慣的養成,人格的塑造,起著無法估量的潛移默化作用。他們往往通過誦讀倍受其感染,勢必會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激起相似的情感,從而達到心物交融、心領神會。這樣不僅增添了學生的文化底蘊,而且形成了他們健全的人格。

        總之,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誦讀的引導,在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前提下,把握詩的音樂美、意境美、語言美的同時,力求讓學生熟讀精背以至默記在心,較深地領悟詩歌的音樂美、意境美和語言美,達到最終完成語言積累和情感熏陶的教學目的。

        當然古詩教學的方法是形式不一、靈活多樣的,但鑒賞古詩歌的音樂美、意境美、語言美始終是我們中學古詩教學的目標,所以古詩的誦讀、體味與感悟,應貫穿古詩歌教學的始終。尤其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我們更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提高學生對古詩誦讀的能力和想象力,從而加深理解和感悟,獲得思想的啟迪,讓學生真正享受到古典詩歌所特有的審美樂趣。

        參考文獻:

        1、《詩詞鑒賞詞典》江蘇古藉出版社

        第6篇:寫秋景的詩句范文

        一、 適度朗讀

        文本的生命是通過文字體現出來的,中國的文字是立體的,是有生命的,只有通過朗讀才能體會到文字的立體感,才能做到與文本對話。朗讀文本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走進文本的方法。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通過朗讀,我們與詩詞能夠做到靈魂上的情感交流,獲得精神體驗。解讀古詩詞第一步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朗讀,把握文字帶來的情感基調。不同的詩有不同的格律、韻調,朗讀也因人而異,在這里我就不舉例說明了。

        二、關注標題

        1.標題點名與寫作有關的季節或者時令特征。

        游春

        張弘范

        閑逐東風信馬蹄,一鞭詩思曲江堤。行行貪詠梨花雪,卻被桃花約帽低。

        標題中的一個“春”字便點名作者寫作的時節,在春季。春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我們帶著“春”的感覺去品讀這首詩,詩人在和暖的春風中,信馬閑游在曲江堤上。眼前的美好景物令他沉醉留戀,那滿樹似雪的梨花激起他的詩思,于是他推敲著詩句。正在他忘情深思時,驀然覺得什么被帽子擋住,一看,原來是一枝斜出的挑花,于是趕忙低下了頭。頗似“一枝紅杏出墻來”,那種驚喜躍然紙上。詩寫得清新奇巧,緊扣一個“春”字,形象地展現了詩人游春時的閑適與高尚的情趣。

        2.抓住標題所涉及的主體或者重點。

        妾薄命

        宋無

        云母屏,琢春冰,鮫女織綃蟬翼輕。比妾妾薄命,比君君薄情。紅錦拭鏡照膽明,還疑妾貌非傾城。傾城從來有人妒,況復君心不如故。故人心尚方九疑,新妾那能如故時。補天天高,填海海深不食蓮菂,不知妾心。

        標題表明這首古樂府的主體是“妾”,重點寫了妾的“薄命”,我們在看到題目后大致可以知道這首詩講了什么。讀過此詩,我們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此詩寫了一個薄命女子被負心郎拋棄后的痛苦心情,寫得哀怨纏綿,感人肺腑。

        3.暗示詩人的情感基調。

        昭君怨

        蘇軾

        誰作恒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標題就暗示出詞人在整首詞中的情感基調,即一個“怨”字。通讀全詞,沒有一個字眼表現出離別的情緒。全詞的情感全在標題的一個“怨”字。夜深人靜,不知從哪里傳來了笛聲,將人從夢中驚醒。推開窗戶,只見江天茫茫,空蕩蕩的天上,掛著一彎孤單的新月,凄冷地望著人間。全詞,融情于景。通過聯想昭君出塞時對故土的依依不舍,見出詞人對友人的難舍之情。

        通過抓住標題以上三個要點可以把握作者的大致情感脈絡,思路情愫,從而更好的解讀古詩詞。

        三、 留心注釋

        注釋很重要,它會透露出很多關鍵信息,如交作的背景和詩(詞)人所處的年代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情景再現,通過想象拉近和詩(詞)人的距離,更好的解讀古詩詞。例如:

        [1]石頭城

        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2]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3]女墻來。

        【注釋】:

        1.石頭城: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即戰國時楚國的金陵城,三國時代吳國孫權改為石頭城。這首詩是《金陵五題》的第一首。《金陵五題》詠金陵的古跡。

        2.淮水:指秦淮河。

        3.女墻:指石頭城上的矮墻。

        閱讀注釋知道詩人在吟詠古跡,對象是金陵城,而且吟詠金陵已成為一個專題。詩的一開頭便把“金陵城”置身在群山環繞的悲涼氛圍中。群山依舊,只是往日的繁華早已逝去,成為一座空城。這里,曾經是戰國時代楚國的金陵城,三國時孫權改名為石頭城,并在這里修筑宮殿,經過六代豪奢,至唐初廢棄,二百年來久已成為一座空城。浪潮依舊,天邊還是那彎冷月,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的繁榮富貴,俱歸烏有,顯示出故國的沒落荒涼。詩中句句寫景,吟詠故都,抒發詩人對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深沉感傷。

        四、 領悟關鍵詩(詞)句

        關鍵詩(詞)句在一首詩(詞)中是“點睛之筆”,往往是一首詩(詞)中詩人感情的傾瀉點。把握住關鍵詩(詞)句,問題往往迎刃而解。

        蘇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遮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首詞的關鍵句是“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上闕寫景,很難看出詞人究竟要表達怎樣一種情,但最后一句鮮明道出詞人要表達的是一種“相思”之情。再往關鍵句前面看這是一首寫羈旅行役之思的詞,表達鄉思離愁。

        這首詞一反常道而行之,沒有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自己的相思,而是把秋景寫得闊遠而秾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于頹靡。

        第7篇:寫秋景的詩句范文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濃烈,因為經典,它變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為經典,它變得悅耳;生活如畫,或明亮,或素雅,因為經典,它變得美麗······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經典便注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名族的脊梁。請留心觀察,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里,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著經典的美麗容顏。

        漢唐,中華民族五千年里最輝煌的歲月,它遺留下的風韻灑入我們的血液里,像陽光一樣,熠熠生輝。唐朝是我國古典詩詞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在所有古代經典中,興許是我們最熟悉的。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和老師一字一頓地教我們“鵝鵝鵝,曲頸向天歌”,但當時也只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詩也有她的美麗與哀愁。唐詩,它記載了中國千年的悲與苦,蘊含了千年來人民的喜與樂,蘊藏了中國千年來的寶貴文化。每一首詩,就像一杯茶,難受時嘗到的是苦,愉快時品到的是甜,如果你想喝到一杯好茶,得入情入心。每每品唐詩,我的心情隨著詩人的憂而憂,隨著詩人的樂而樂。在憂中學會思考,在樂中學會享受。“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天色已瞑,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清幽明靜的自然美,宛若一縷清風,滲入心中。“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俯仰古今,寫出時間之綿長;登樓遠眺,寫出空間的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照應,分外動人。仿佛出現了一幅蒼茫廣闊的北方原野的圖景,圖景面前兀立著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悲傷的詩人。

        不同的詩人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筆下詩句的感情也會迥然不同,或喜、或悲。而唐詩,也正因此而變得瑰麗多彩。

        如果說唐詩是中華經典的根,那么,宋詞就是中華經典的枝。

        宋詞從唐詩發展而來,汲取了《詩經》《楚辭》的營養,一直到現在陶冶著人們的性情。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軟的文筆,細密的心思,寫盡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鈴》中的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以冷落秋景為襯托,淋漓渲染了惜別的場景,進而推測別后的銘心刻骨的思念。層層鋪敘,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現了柳詞“細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反之蘇軾、辛棄疾的便氣魄如虹,高昂之調用一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便能震撼住人心。宋詞,無疑是古代經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寶石。

        第8篇:寫秋景的詩句范文

        典 型 例 題

        例1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長安晚秋

        趙 嘏

        云物①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注】 ①云物:云霧。

        (1) 詩歌中哪些景物體現了詩題中“晚秋”的特點?

        (2) 頷聯兩句描寫很有特色,杜牧因此稱作者為“趙倚樓”。請結合詩句對之作簡要分析。

        (3) 尾聯運用了什么手法?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

        錯 答 列 舉

        第(1)題:

        錯答一:云物、曙光、殘星、雁、長笛等體現了晚秋凄清、清冷的特點。錯答二:殘星幾點,雁橫塞,紫艷半開,鱸魚正美。錯答三:殘星、雁橫塞、籬菊靜。錯答四:云物、雁、籬菊、鱸魚。錯答五:紫艷、、荷花。錯答六:凄涼、美景中帶著點淡淡的憂傷。錯答七:凄涼、孤獨、惆悵。

        第(2)題:

        錯答一:幾點殘星點綴著空中的孤雁,凄冷地飛過邊塞,凄婉的一聲長笛聲表露了奏樂者的清冷、孤獨的思緒,一個“倚”字,則更加襯托了孤獨在外之人的孤獨和寂寞之情,把人物內心情感描繪得淋漓盡致,用得極妙。錯答二:前半句寫出了大雁南飛,幾顆殘星掛在天空,寫出了凄涼的景象,后半句順勢寫出作者一個人孤單地吹著長笛,兩句相結合,相互映襯。錯答三:先通過殘星和雁寫出晚秋的凄清和寂靜,在此基礎上突然的一聲長笛聲使這氛圍更加的凄冷而令人更加傷感,這時作者獨倚高樓,思緒飛翔,這一情景交融,更加富有感染力。錯答四:語句對仗工整,天空幾點殘星,突出秋的寂涼,大雁飛到南方去,而作者卻只能倚在樓的欄桿上吹著長笛,表現出作者內心的孤寂與凄涼。錯答五:運用對偶,用殘星和大雁襯托氣氛的凄涼。錯答六:這句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寫出了秋的凄涼,用長笛和人倚樓突出美景中的憂傷,同時表現出自己憂傷的情感。錯答七:天空中很少的星星及雁字橫飛,寫了晚秋的孤獨、凄涼,詩人由長笛的陪伴,獨自一人仰望星空,思念往事。

        第(3)題:

        錯答一:運用了用典的手法,抒發了詩人為事業前程甘愿不回故鄉,胸懷大志的高尚節操。錯答二:描寫,這個時節正是家鄉鱸魚成熟的時候,而作者想著那美味的鱸魚,偏偏在這異鄉,寫出了作者的無奈。錯答三:借喻,對自己國家的思念。錯答四:借代,懷才不遇,壯志難酬。錯答五:擬人,抒發了詩人失望的情感。錯答六:舉例子,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的事物凋落時憂傷的情感。錯答七:打比方,對故人不得歸來的思念。

        錯 因 分 析

        由于是對新高三的摸底考試,所以詩歌鑒賞的材料便選取了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里的晚唐詩人趙嘏的《長安晚秋》。命題者本以為,該材料來自教材,同學們比較熟悉,要求也較為簡單基礎,答題可能會輕松些。哪知道,同學們基礎薄弱的“底”一下子便被“摸”了出來。這道題的得分整體不高,說明同學們對教材上學過的詩歌在理解上還不到位,不夠透徹。

        第(1)題:①審題不清,未能扣住“晚秋”特點,羅列了很多不能體現“晚秋”特點的意象,如云物、殘星、長笛、樓、鱸魚等,核心要點被淹沒,答題不精準;②答案不夠全面,不少同學忽視“雁”或者“蓮”;③答非所問,不少答案專注于對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第(2)題:①只是對詩句進行了簡單的翻譯,然后分析詩句寄寓的情感,沒有對描寫特色進行分析;②答案不全面,很少有同學能將“視聽結合”“動靜結合”兩點都提到,并作簡要分析的。寫到“動靜結合”這一點的比較少。也有不少同學只有術語,沒有分析;③對描寫特色的分析不準確或沒有抓住主要特點,出現了如“對偶”“烘托”“情景交融”“由遠到近”等術語,甚至出現了“承上啟下”;④不少同學受題目的影響,注重分析作者被稱為“趙倚樓”的原因。

        第(3)題:①對手法的把握不到位,有不少同學答“引用”“借代”“比喻”“擬人”,甚至有同學答“舉例子”“打比方”,也有答“借典”的;②對情感的分析不準確,如“愛國”“壯志未酬”“對秋景的喜愛”“報效國家、不愿回家”等;不少同學對情感的分析不到位,只是簡單寫了“憂愁”“愁苦”“無奈”等。

        例 題 分 析

        第(1)問體現“晚秋”特點的景物,只要寫出雁、菊、蓮即可,其他的不給分。

        第(2)問題目要求“結合詩句對之作簡要分析”,那么就應該指出詩句特色,并對詩句作簡單分析。另外,從寫景角度分析的,比如寫景角度的高低遠近等,不給分。

        第(3)問手法要對,情感的定位要準。只寫“愁思”“哀愁”“憂愁”等不具體情感的,給一半分;情感理解錯誤不給分。

        正 確 答 案

        (1) 歸雁、籬菊、渚蓮。

        (2) 從視覺和聽覺多角度寫(視聽結合):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 動靜結合:雁橫塞是動態,人倚樓是靜態。

        (3) 用典,羈旅愁思(或羈旅思歸、思鄉歸隱)。

        現 場 練 兵

        1.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強飯食猶寒, 隱幾蕭條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閑幔, 片片輕鷗下急湍。

        云白山青萬余里, 愁看直北是長安。

        【注】 ①這首詩寫于大歷五年春詩人淹留潭州時,即詩人去世前半年多。②鹖冠:傳說為楚隱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 “霧中看”筆觸細膩含蓄,使讀者驚嘆于詩人憂思之深及觀察力的精湛。請分析它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頸聯寫舟中江上的景物。請簡要賞析它的表達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杜詩鏡銓》認為結尾寫愁“結有遠神”。請結合全詩分析詩人“愁”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水調歌頭

        舟次揚州,和楊濟翁、周顯先韻

        辛棄疾

        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層樓。 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髇血污,風雨佛貍愁。季子①正年少,匹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過揚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種橘千頭。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嘗試與君謀。莫射南山虎②,直覓富民侯。

        【注】 ①季子:此指作者。②莫射南山虎:莫效南山射虎李廣,有功難封。

        (1) “漢家組練十萬”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上闋前四句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詞下闋蘊含的情感較為豐富,請作具體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詞上下闋分別刻畫了詞人什么樣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篇:寫秋景的詩句范文

        關鍵詞:鄭淑昭 樹B背遺詩 女性視角創作

        生于書香門第的鄭淑昭,受父輩影響,喜讀詩書,愛好吟誦詩詞。在其詩詞中常可見到化用前人詩詞的詩句,在《春曉曲》中“何處流鶯乍一聲,金閨夢斷無尋處。”一句即是化用唐代詩人金昌緒“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的句子,以被黃鶯驚擾夢境來表達自己心中被相思所引發的顧忌的心情。再如某些詩作中詩人還化用詩境,《元夜》“春歸數日雨綿綿,云暗今宵雪滿天。兒女張燈娛病眼,哪知心在錦江邊。”與杜甫《月夜》一詩中“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詩人的詩作中也有對舊的意象進行新的詠嘆的詩句,在《詠菊》一詩中,后兩句議論另辟蹊徑,“開遲本自禁風雨,那恐腰枝力不完”。開在百花盛放之后,因此必然要經歷風霜,其高貴的品質自然值得歌頌,但同時,面對苦難的坦然卻成為作者筆下的重點。這大概也是因為作者因為丈夫游歷四川,自己扛起生活重任,在面對繁雜的家庭事務時,所擁有的樸素的品質,即面對苦難的順承和無畏。

        詩歌的創作內容與作者生活密切相關,其夫趙廷璜常年在外,因此侍奉姑翁以及操持家務、教子成才的任務都落在了詩人的身上。其子趙怡為進士,次子趙懿、三子趙桓皆為舉人,可見其在教育方面的良苦用心,這點上堪比孟母。又其在四川大寧知府探親時,看到署后許多桑樹,就帶領媳婦兒和仆婦共同采桑,并繅絲織布用以提高當地農戶的生活質量。鄭淑昭還鼓勵百姓們發展農業的同時兼顧種植桑樹、養魚等副產業,通過辛勤勞作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因此其詩作中很多滲透了農村生活的場景以及教養子女和指導鄰里勞作等事宜。就其詩歌的內容來分類,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

        1.自然生活場景的摹寫

        自然生活場景的描寫是其詩歌的重要內容,作者憑借女性敏銳的視角和獨特的情感,品嘗生活中的種種滋味,與男性詩人的田園詩相比,其在表達上并未直說對自然生活和勞作生活的喜愛,反而將自然作為詩歌創作的背景來表述。如在《春暖曲》:“桃花深紅柳深綠,池塘水淺鴨新浴。日暖閑庭曬午雞,花陰移上闌干曲。簾影衣香滿院深,流鶯語語入人心。欲漫拈花插鴉髻,恐教蝴蝶趁華簪。”一詩中,將自然景色的清新可人的特點表現的栩栩如生,通過描寫春天莊戶人家生活的日常情境,將小動物的悠然自得的行為表現的可愛之極,整首詩彌漫著濃郁的鄉野生活氣息。從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已經和自然生活融為一體,因此她的生活本就是詩意的,有趣味性的,這也由于作者作為一名女性,能夠以極為細致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對生活細微的部分進行觀察,因此詩歌也富于靈氣。同樣的詩歌如《春日種菜作歌》、《出庭》等,都對日常所生活的場景進行了摹寫和創作,充滿了濃濃的歡欣之感,讀來能夠感受到作者生活中婆媳子孫間其樂融融的場景。

        2.戀夫思夫之情的表達

        她與丈夫的感情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占據其詩歌的很大比重。她與趙廷璜時常作詩應答,感情深厚。詩人病重,后來在兒子上學之后慢慢轉好,她將這件事情告訴自己的丈夫,他的丈夫告訴他,自己的母親以前也曾患病,但在自己上學后病便好轉,這種巧合使得兩人更加惺惺相惜。兩地傳書之間,表達出了詩人與丈夫深厚的感情。

        兩人聚少離多,因此鄭淑昭的詩中還存在著大量的思夫詩作。《元夜》:“春歸數日雨綿綿,云暗今宵雪滿天。兒女張燈娛病眼,哪知心在錦江邊。”此詩與杜甫《月夜》所呈現感情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表現出自己對丈夫的思念和對膝下孩子的疼愛以及自己撐起整個家庭的辛苦。早春已經來臨,連綿陰雨過后的元宵之夜,云顯得暗淡,飛雪漫天,兒子雖然十分孝順的點起燈燭安慰自己,但還是不能慰藉自己的相思之苦。作為一個女性詩人,她并沒有因為經營整個家庭而自矜功伐,反而期待著丈夫能夠早日回來團聚。對于丈夫遠游沒有絲毫埋怨,可見其人格的高尚和內心的良善。

        3.兒孫堂前般般慈母心

        作為慈母和嚴師,詩人在生活中對子孫的教育也有其獨到之處,其中無不體現了作者般般慈母心。《月夜》一詩中,“清風幾度動簾鉤,夜半書聲在小樓。聽久興高還自讀,蛾眉斜掛綠梢頭。”既是對生活雅趣的描寫,也是對夜半時分孩子仍在讀書學習的欣慰。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在詩的結尾處將月亮比作女人勾畫的娥眉,這一方面說明作者想象力的獨特,另一方面也給人一種母心如明月,笑眼視兒孫的溫暖。

        當孩子生病的時候,母親又是另外一番心境。《五日》(時二子一孫皆病)“佳節偏逢子病床,開簾亂撲野榴香。南風不肯吹愁去,聊辦朱絲續命方。”中就寫到了自己在兒子和孫子同時生病時自己的擔憂之心。對于丈夫在外,守護著子孫的女人來說,子孫同時患病,其內心的擔憂和愁緒可想而知。這時的詩人甚至將民俗中以朱絲系在手臂上來延長壽命的方法信以為真,希望子孫能夠早日康復,表達出長輩對于晚輩殷切的關愛。

        在兒子的前途上,她也非常用心。從趙懿和趙怡參加鄉試期間,其作的三次詩便可以看出。《送二子鄉試》:“別路晚風侵戶涼,含情獨步意絲長。卻同雁子銜蘆去,可許雙襟惹桂香。”這首詩寫送別二子參加鄉試的心情,既表達了對參加鄉試的兒子的殷切希望和祝愿,也表達了母愛常伴兒子身側的心情。《夜坐憶怡懿二子》:“風動簾鉤夢不成,黃花腳下亂蛩鳴。丁東漏盡芭蕉響,憶爾同心戀母情。”則表達了對鄉試兒子的思念之心。而待到二子得中回返后,其諄諄教誨更是令人倍受感動,其在“且悵且喜”的感情中,既對沒有考中的長子給予安慰和鼓勵,又對次子趙懿的表現給予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可見其嚴師慈母一肩擔的心情。

        4.萬般情中春愁秋寂寥

        詩人的詩作中還有著許多即景之作,例如《秋夜曲》便是一首悲秋的作品。全詩通過對于深秋景物蕭瑟和詩人的愁思進行描寫,通過秋風、梧桐、空階、鳳仙、流螢等等意象的描寫,表達出自己內心揮散不去的愁緒,體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文學素養。

        詩人從女性的視角出發,表達出傳統女性來安于生活、相夫教子、主持家務時的閑情逸趣和悲苦酸澀,詩歌的表現手法較為傳統,但視角獨特,女性敏銳的洞察力和細致入微的觀察都使得她的詩歌更具感染力。同時,其詩歌多是對生活場景的敘述,情景事理渾融一體,既表現出了生活中的趣味與酸澀,也表現出了身為母親與妻子所具備的感情。詩歌的藝術價值在于其打破了傳統詩歌創作中我們對于女性心理的認知,使得女性創作的心理得到真實展露。

        參考文獻

        [1]鄭淑昭.《樹B背遺詩》原詩稿.遵義市圖書館.

        [2]岑玲.才女夢中的別樣情懷――李清照《漁家傲》與鄭淑昭《夢》之比較[J]. 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1,05:42-45.

        [3]岑玲.綜論趙氏閨媛詩[J].貴州社會科學,2006,01:129-131+135.

        [4]陳蕾.鄭珍詩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5]邢博.《巢經巢詩鈔》研究[D].山東大學,2005.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亚洲 | 亚洲国产青草衣衣一二三区 | 亚洲国产手机电影在 | 亚洲精品二区360偷拍 | 精品久久免费视频观看 | 久久精品欧美日韩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