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水土保持論文范文

        水土保持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土保持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水土保持論文

        第1篇:水土保持論文范文

        要鼓勵流域群眾參與,發揮鄉土知識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使水土保持科學技術能夠和當地的鄉土知識建立起高度的兼容性。培養和提高當地群眾的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有效地保護和鞏固水士保持項目的成果,在實現流域群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實現流域可持續發展。

        各縣政府對流域綜合治理要高度重視,一個流域或者社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小流域“綜合”治理管理,就必須建立相應的多部門協作機制。因為在以小流域為單元的治理管理中,只有各相關部門(如水利、農業、林業、畜牧等行業)通力合作,才能實現“綜合”治理。而這種部門的合作包括了技術合作和政策層面的協調和統一。相比較而言,技術層面的協作要比政策層面的協作容易一些,而真正要實現政策層面的協作和統一,就需要政府部門內建立相應的合作機制并得到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

        二、加強生態修復,提高森林涵養水源的能力

        山區土地資源為林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林地不僅起到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而且對調節氣候,水源供給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為省會西寧市的重要屏障。但由于自然環境惡劣,水熱條件不充足等,樹種結構相對單一,森林功能有待進一步提高。應注重植被生態系統修復,增加遠高山區封育管理面積,促進灌草生長,提高山區植被覆蓋率,同時增加生物多樣性,提高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性,促進生態系統優化,增強森林生態系統涵養水源、凈化水質、保持水土、水源供給等生態功能。

        三、因地制宜,深入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

        按照清潔型小流域以水源保護為中心,構建“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的水土保持新思路,全面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小流域治理應結合實際遵循“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的原則,緊密結合新農村建設,綜合配置各項措施并合理布局,實施污水、垃圾、廁所、河道、環境同步治理,使其形成結構良好、各項功能較強的整體防護體系,達到保持水士、保護水源、改善環境、促進生產的目的。

        四、加強宣傳,推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

        一方面,以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法等法律的宣傳為突破口,加強水土保持和水源保護監督管理力度,嚴格控制人為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依法嚴肅查處非法破壞水土資源、造成水污染的行為。同時做好群眾生態保護和環境知識的教育工作,強化群眾環境意識,形成人人參與水源保護、共同維護生態環境的良好局面,促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另一方面,加強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在中小學課程中增加水土保持內容,編輯出版水土保持科普讀物,形成各級政府投資、多種載體和途徑宣傳的新格局,提高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水平。

        五、建議

        6.1深入研究新形勢下開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政策

        農村“兩工”取消后,農民的自加大,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如何將生態效益與農民的經濟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如何給生態效益以必要的經濟補償,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可見,深人研究國家的生態效益和農民的經濟效益結合問題,努力調動農民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很有必要。

        第2篇:水土保持論文范文

        畢節小壩至松林寨公路歸化至松林寨段工程長4.64km,為設計速度v=60km/h的城市道路。征用土地共計38.33hm2,拆遷建筑物25500m2;排水防護工程共計4.376×104m3;路面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共計7.73×104m2;共有橋梁1410m/2座,橋梁占路線總長的30.39%;涵洞13道;本段無隧道;設分離式立交和平面交叉各1處;項目投資為53668萬元,平均每公里造價為11566萬元;建設工期24個月,從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項目防治責任面積51.82hm2,其中項目建設區占地面積44.3hm2,直接影響區7.52hm2。工程開挖土石方量為99×104m3,回填土方量104.3×104m3,借方5.3×104m3。項目區域以中山地貌為主。氣候類型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雨量954mm,年平均氣溫12.8℃,項目區林草覆蓋率約40%。

        2公路工程項目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概況

        2.1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劃分

        項目所在區域屬于國家級重點治理區烏江赤水河上中游治理區,同時也是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告的省級重點治理區和重點監督區。該區以水力侵蝕為主,屬中度流失區。根據相關規程規范,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執行一級。

        2.2水土流失預測結果

        施工建設期的工程開挖、土地占用,施工場地、施工道路、臨時堆場、棄渣場布置等施工環節均存在損壞或壓埋原有植被、地貌,將不同程度地對原有水土保持設施造成破壞,可能降低其水土保持功能。施工開挖、填方等工作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將使原地表植被、地面組成物質以及地形地貌受到擾動,地表,失去原有植被的防沖、固土能力。也使其自然穩定狀態受到破壞,可能發生沖刷、垮塌現象,增加新的水土流失。將影響原地貌,損壞和占壓土地面積44.3hm2,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44.3hm2。原地表水土流失量為4799t,預測期水土流失量為8791t,新增水土流失量為3992t。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工程建設共開挖土石方量為99×104m3;回填土石方量104.3×104m3。

        2.3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

        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總面積51.82hm2,其中項目建設區占地面積44.3hm2,直接影響區7.52hm2。按管轄分,畢節段面積30.33hm2,大方段面積21.49hm2;按占地性質分,永久占地38.3hm2,臨時占地6hm2,影響區占地7.52hm2。

        2.4水土保持措施

        方案設計的水土保持措施:修建排水溝長4640m,護坡8110m2;截排水溝3條,沉沙池3個;綠化3230m,種草護坡3處;栽植喬木12000株;剝離表土1.562×104m3;設置臨時袋裝土擋墻5處,臨時排水溝9處。

        3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3.1工程措施

        要使防治區的水土流失得以攔擋,能消減重力侵蝕和大部分水力侵蝕,使水土流失得以控制;要使防治區的水流排泄暢通,能減少水力沖刷造成的水土流失;要使防治區的地表得到整治,坡面、坡度、排水設施等滿足植被恢復的基本條件。

        3.1.1截排水溝為防止施工過程中降雨產生的地表徑流沖刷造成水土流失,在施工場地、施工道路、臨時堆土場、棄渣場周邊設置截排水溝,把地表降水引出場地外,排入道路邊溝。排水溝采用梯形斷面,M7.5漿砌片石襯砌,厚度30cm,溝體下方鋪設厚10cm碎石墊層。經計算,施工場地、臨時堆土場排水溝底寬30cm,深40cm,邊坡坡比1∶0.6,溝底比降5‰,過水能力0.19m3/s;土料場、棄渣截排水溝底寬50cm,深50cm,邊坡坡比1∶1.0,溝底比降8‰,過水能力0.54m3/s。

        3.1.2擋土墻棄渣要遵循“先攔后棄”的原則,棄渣前先在下游設置M7.5漿砌石擋土墻,擋墻高度200cm,頂寬100cm,基礎埋深0.5m,外坡1∶0.20,內坡豎直。擋土墻內設置排水孔,排水孔離地面高度為0.5m,孔距2m,孔徑為DN10(Φ100mm),在排水孔上游側設反濾層。墻后側堆渣,先堆渣至擋土墻頂高程形成一個平臺,然后以1∶2.0的坡度堆渣。

        3.1.3沉沙池在施工場地、土料場排水溝接入水系的出口處需布置沉沙池,防止場內泥沙流出。沉沙池采用矩形結構,長4m,寬2m,深1.5m,采用M7.5漿砌塊石襯砌,池底襯砌厚30cm。周邊襯砌采用梯形斷面,壁頂厚30cm,底厚67.5cm,外側坡比1∶0.25。

        3.1.4臨時工程路基在填筑過程中應加強臨時排水和攔擋措施,防止產生水土流失對周邊農田造成影響。路堤填筑施工之前,路堤坡底兩側先筑擋土坎和排水溝,以攔截因降水帶來的坡面水土流失。所筑土坎盡量選擇黏土,土坎斷面尺寸為:高0.3m、頂寬0.3m、底寬0.75m、邊坡1∶0.75,土坎和排水溝鋪設彩條布防止降雨侵蝕和水流沖刷。圖1為臨時排水溝斷面示意圖。

        3.2植物措施

        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優良的鄉土樹種和草種,或經過多年種植已適應當地環境的引進樹種、草種,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提高標準,全部布局。選擇耐瘠薄、耐風沙、固土能力強、易管理的樹種,以及繁殖容易、根系發達、抗逆性強的草種。結合工程措施,喬、灌、草合理搭配,針闊葉樹種有機結合,綠化與美化相互統一,與項目區周邊的植被和環境相協調,具有良好的景觀效果,以達到盡快恢復被破壞的植物,改善周邊生態環境的作用。

        3.2.1造林根據當地自然條件、綠化目的和保護目標,選擇的植物措施既要考慮水土保持功能,又要兼顧綠化美化要求,因此樹種主要選擇適合當地速生、耐瘠薄的樹種。施工場地、施工道路、臨時堆土場、棄渣場原有土地利用類型中的林地、未利用地采用木荷、胡枝子混交,株行距1.5m×1.5m,穴狀整地,木荷穴徑0.6m,穴深0.5m,胡枝子穴徑0.3m,穴深0.3m。苗木規格要求胸徑3cm、苗高150cm。春季種植,隨整地隨造林,種植前施復合肥0.1kg/株作底肥,回表土后種植。苗木栽前修根、浸水,放入穴內要保持根系舒展,踏實。栽植后加強撫育管理,松土除草,防治病蟲害,確保植苗種草的成活率,一年后檢查苗木生長情況,發現死株應及時清除并用同齡苗補植。

        3.2.2種草施工場地、施工道路、臨時堆土場、棄渣場在植樹造林后,地面撒播狗牙根草籽,達到固土、綠化美化、防止暴雨沖刷地表的作用。撒播密度150kg/hm2,稍覆薄土,每公頃施225~300kg磷肥和鉀肥作基肥。本方案用于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苗木、種子均要求采用一級苗、一級種,并且要有“一簽、三證”,即標簽、經營許可證、合格證和檢疫證。項目區降雨量大,天然的降雨基本能夠滿足林草的生長恢復需要。在林草植被的生長恢復期內,對于有人類活動的實施植物措施的區域,應在種植林草的區域內設置告示牌或者對種植邊界進行簡易圍護,避免行人的踐踏。

        3.3水土保持監測

        第3篇:水土保持論文范文

        關鍵詞:臨朐縣;民營;水土保持;調查

        1概要

        臨朐縣地處魯中山區北部,是沂蒙山區農業大縣,全縣總面積1833.77km2,其中山區丘陵面積占87.3%,是山東省水土流失重點縣。改革開放以來,臨朐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將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作為振興山區經濟的戰略措施,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堅持不懈地組織干部群眾,大搞以治山整地,植樹造林、基地建設、水利配套、道路建設為重點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創造了臨朐小流域治理模式,特別是近幾年來,大膽改革創新水土保持機制,形成了臨朐特色的走民營水土保持的路子,取得了明顯成效。

        2臨朐民營水土保持的發展歷程

        臨朐縣民營水土保持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1988年以前,主要是以承包到戶為主,以村為單位,只承包給本合作經濟組織成員,是一家一戶的小規模開發治理。二是1989—1994年,實行規模開發,分戶承包經營。三是1994—2008年,主要是以荒山使用權的拍賣為主,治理開發主力軍依然是該區域的廣大干部群眾。四是2008年7月至今。將荒山開發治理推向市場,實行對租賃招商開發,民營水土保持進入新的期。

        3民營水土保持的幾種模式

        3.1農戶承包型農戶承包型是指,以村合作經濟組織為單位將荒山只承包給本經濟組織成員,是一家一戶的小規模開發治理。主要表現為四種類型。

        3.1.1先治后包。對荒山比較集中的小流域,推廣了申家莊小流域“統一規劃、分戶施工,以穴帶地,先治后包”的做法,以組織農民投勞為主,由流域村按照總體規劃,分期分批承包經營。申家莊村利用這種辦法,兩年高標準治理133.33hm2,栽植各類果樹6萬多棵。

        3.1.2先包后治。對小流域(荒山)座落分散的,推廣了石甕溝村“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先包后治,限期治完”的做法。完不成的收回承包權,收取荒蕪費,以此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石甕溝村只有260人,一年治理小流域66.67hm2,全部栽上了優質果樹。

        3.1.3專業戶小流域。對離村比較遠的小流域,鼓勵有能力的農戶同村里簽訂合同,讓他們上山定居,常年治理。九山鎮辛莊子村村民曾1983年同村里簽訂了30年治理20hm2狼窩溝小流域合同,十幾年的治理和精心呵護,20hm2荒山綠了。栽植刺槐無計其數,山楂村、桃樹200多棵,半抱粗的板栗樹就有70多棵,現在僅板栗一項收入年少則3000元,多則5000元。

        3.1.4劃分自留地。對荒山較多又比較零碎的村,推廣青楊峪小流域劃分自留山到戶,限期治理,嚴格驗收的辦法。該流域劃分到戶后一年驗收合格單簽發1000多份。

        3.2拍賣、租賃招商開發型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臨朐縣委、縣政府大膽嘗試荒山經營機制改革與創新,在拍賣7153.33hm2荒山使用權經營的基礎上,去年召開新聞會,將荒山開發治理推向市場,對部分荒山使用權實行租賃招商開發。新的機制,掀起了新一輪荒山投資開發熱。截止到去年底,全縣租賃招商開發荒山2408.9hm2,據不完全統計,計劃荒山租賃開發總投資達3.6億元以上。為探索新形勢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荒山開發機制,特別是農村費改稅后民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的發展提供了經驗。主要有以下幾種經營模式:

        3.2.1優質果品基地綜合開發型。充分利用近年來生態建設積累的農業基礎設施和資源優勢,吸引外地客商投資開發優質果品基地,發展有機果品業,配套冷風庫、加工廠、果品集散中心等,形成產供銷加一條龍。象沂源客商任明遠、張善全總投資1200萬元,租賃石家河村香爐山前崖133.33hm2荒山建設優質果品生產基地、冷風庫、加工車間和果品集散中心。

        3.2.2觀光旅游型。充分利用當地的林木、水土、旅游資源優勢,發展觀光旅游型產業。象上林鎮閆吾、包河將靈山53.33hm2荒山租賃給北京市一公司,憑借靈山的特殊人文、地理特點,承租50年,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開發旅游觀光業。

        3.2.3餐飲度假休閑型。利用現有的山林、水土資源優勢和得天獨厚的交通地理等條件,投資建設集旅游、餐飲、度假、休閑于一體的度假山莊。上林鎮洛地、西洼子,營子鎮蔣家前河村將濰臨公路西側的皇山山林133.33hm2,山前地28.67hm2,租賃給奎文一房地產開發公司。分三年開發,計劃總投資1億元,一期工程投資3000萬元。

        3.2.4種養開發型。充分利用當地的荒山、山林資源,發展特色養殖業,像青州一客戶租賃五井大樓麻峪荒山20hm2,搞山雞、肉牛養殖等。

        4民營水土保持的作用和影響

        民營水土保持的發展較快,加快了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的建設,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促進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可持續快速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程度明顯提高,生態環境建設成效顯著。以中央國債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項目建設為契機,臨朐縣民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一年一個新臺階,步伐大大加快。到2008年底,全縣投資25053.25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04.8km2。改善了生態環境,增強了農業發展后勁,2000年被國家授予“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范縣”稱號。

        4.2明顯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為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到目前,全縣林草保存面積占宜林草面積的80.51%,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了49.37%,水土流失強度大為降低,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2000年“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督管理規范化縣”建設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合格。

        4.3水土資源利用日趨合理,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水土資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耕地、林地、經濟林果、未利用土地面積占總面積的比例分別由治理前的39.14%,15.02%,2.98%和28.58%調整為28.06%,32.99%,14.07%和11.43%。林地和經濟林果分別增長113.41%和359.19%,未利用土地減少61.12%。促進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經濟產業化的發展。

        4.4生產條件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小流域綜合治理,使全縣特別是山區農業基礎設施裝備程度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為提高,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以及人口環境容量明顯提高,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2008年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1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05元,是治理前15倍。

        4.5減災效益顯著。

        4.5.1減輕了洪澇災害。1994年8月7日午后,臨朐南部山區遭受了日降雨量132.5公里,最大雨強70mm/h的暴雨襲擊,據瑞莊水文站7日實測結果,洪峰流量1800m3/s。該流域雨后洪峰出現時間較1984年推遲3小時,沒有造成任何損失。而位于該流域北部的洛莊小流域因為沒有經過綜合治理,在這次暴雨中,533間房屋損壞,面積9674m2,124間倒塌,面積2250m2,沖毀耕地66hm2,澇災面積達到167hm2;沖毀虹鱒魚池4個,溝道450m,沖毀堤堰15800m;沖毀塘壩1座,橋涵1座,直接經濟損失365萬元,減產糧食1266t,減產果品29t。

        4.5.2抗旱效果明顯。謝家莊小流域堅持小流域綜合治理,抗旱效果非常明顯。1992年大旱,全年僅降水461.5mm,洛莊小流域旱災面積達到232hm2,減產糧食871t,每公頃減產3.8t,減產果品29t,每公頃減產0.97t,直接經濟損失108萬元。而謝家莊小流域雖然旱災面積達到189hm2,但糧食減產只有15t,每公頃減收0.08t,減產果品35t,每公頃減收0.08t,直接經濟損失只有6萬元。災后的經濟收入達到了308萬元。事實證明,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減災效益是非常明顯的。

        5建議和思考

        5.1經濟效益是影響制約民營水土保持發展的根本。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作為一項功在當今,利在千秋的群眾性公益事業,投入巨大,周期長,見效慢。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效益的調節作用非常大。多數荒山自然環境、地理條件差,水土流失嚴重,開發價值較小,因而對投資者吸引力不大。而這些荒山才是最迫切需要治理的,這類荒山的治理還得依靠國家、政府投入為主體。

        5.2治后管理也是影響治理投入的重要因素。俗話說,“三分治,七分管”,治后管理是小流域治理成敗的重要一環。調查中發現,凡是治理后重視管理,科學管理的,效益發揮就好,群眾治理投入的積極性亦高。

        5.3搞好調查研究,完善制定規范性文件,進一步規范荒山使用租賃招商開發經營行為,落實優惠政策,扶持、培強培壯,一些農產品生產、加工、旅游、度假等產業,確保投資開發商和當地農村集體經濟成員雙方利益不受侵害,使荒山租賃開發真正成為臨朐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第4篇:水土保持論文范文

        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流域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區,包括漢江和丹江兩大水系,涉及陜、甘、豫、鄂、渝、川6省(市)48個縣(市、區),土地總面積9.73萬平方公里,其中河南省7815.34平方公里,涉及南陽市境內面積為6361.94平方公里,包括西峽3131.57平方公里,淅川2821.46平方公里,內鄉376.7平方公里,鄧州市32.21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6.94萬公頃,林地37.21萬公頃,人口112.58萬人,農業人口103.35萬人,2000年農業總產值22.66億元,糧食27271萬公斤,人均收入1280元。區域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秦嶺東段余脈,屬北亞熱帶北部邊緣,南陽盆地溫暖半濕潤區的西部,為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全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82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深23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033小時,無霜日數232天,光熱資源、水資源豐富,適宜南北植物生長,種類繁多。伏牛山主脈老界嶺由西向東穿越項目區北部邊界,整體地形呈北高南低走勢,北部基本上為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區,山高坡陡,層巒疊障,南部為丹江口水庫庫區及環庫丘陵壟崗區,地形破碎,崗嶺起伏,中部西峽與淅川兩縣交界處仍屬伏牛山南麓淺山區,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延伸,其南北兩側均為丘陵崗坡,溝壑縱橫,地形十分復雜,區域地質巖性北部以古生代變質片巖、碳酸鹽巖和中生代燕山期巖漿巖為主,中部主要分布為沉積巖、變質巖區,在丹江以南仍以沉積石灰巖為主,在丹江沿岸,從荊關—大石橋—馬蹬,屬淅川縣狹長的紅色盆地區,為白堊紀第三紀,主要是紅色泥沙巖、頁巖、礫巖,由于地質構造原因,造成區域中南部大范圍石灰巖山地。

        2.水土流失現狀

        根據2000年全國第三次遙感調查統計區域內現有水土流失面積3369.01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53%,年平均土壤侵蝕模數2938噸/平方公里·年,水土流失程度大致以淺山丘陵區的中、強度流失逐漸向中山區的輕、微度流失變化。大部分發生在丹江口水庫環庫區周邊的淺山丘陵區和人口集中、植被差、養殖和農業種植區以及交通便利,開發建設項目比較集中的區域,強度流失面積446.87平方公里,中度流失1369.7平方公里,輕度流失1552.44平方公里,分別占流失面積的13%,41%和46%。年均土壤侵蝕量990萬噸,流域內的水土流失可分為面蝕、溝蝕、泥石流和重力侵蝕,又以面蝕和溝蝕面積大,侵蝕量也最多,面蝕多發生在項目區中部和淺山丘陵區,以農業種植業為主,坡耕地多,覆蓋差,不能涵養水分,溝蝕多發生在丹江口水庫周圍,人多地少,缺糧少柴,土地墾植指數較高,泥石流主要發生在中、淺山區,土質松懈,植被差,坡度陡的區域。流域水土流失強度分級面積及流失量見表1-1。

        微度流失區和輕度水土流失區是以土壤平均侵蝕模數小于200~500噸/平方公里·年和小于2500噸/平方公里·年界定,總面積為4545.37平方公里,其中輕度水土流失面積1552.44平方公里,微度流失區面積2992.93平方公里。中山區占45%以上,淺山區為28%,丘陵區為27%,主要分布在西峽中山區和淅川西北山區、丹南山區,海拔較高,山體完整,居民少,森林茂密,交通閉塞,植被覆蓋率較高,另外大部分水平梯田、水田及建筑區,水域也包括在內,流失形式以面蝕為主,兼有溝蝕。

        南陽市丹江口水庫及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強度分級面積及流失量

        表1-1

        水土流失強度

        水土流失面積

        (平方公里)

        占總面積

        (%)

        侵蝕模數

        (噸/平方公里·年)

        年流失量

        (萬噸)

        輕度

        1552.44

        24.5

        1750

        271.68

        中度

        1369.7

        21.5

        3250

        445.15

        強度

        446.87

        7

        6106

        272.86

        小計

        3369.01

        53

        2938

        989.69

        微度

        2992.93

        47

        <200~500

        合計

        6361.94

        100

        中度流失區平均土壤侵蝕模數2500~5000噸/平方公里·年,總面積1369.7平方公里,其中中山區占不足20%,淺山區40%以上,丘陵區40%,主要分布在西峽縣南部山區,南部凹槽以北的低山地區以及灌河、淇河、等沿河兩岸的狹窄地區和淅川、內鄉、鄧州的環丹江口水庫淺山丘陵區,主要特點是人口密度較大,交通方便,植被覆蓋率較低,小于30%,耕地多為坡耕地,荒山荒坡面積大,流失形式以面蝕(含鱗片狀面蝕)為主,兼有溝蝕,局部地域有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蝕。

        強度流失區平均土壤侵蝕模數為5000~8000噸/平方公里·年,總面積446.87平方公里,約占水土流失面積的7%,其中中山區占10%,淺山區為45%,丘陵區占44%,主要分布在西峽312國道沿線,淅川、鄧州環丹江口庫區等植被覆蓋率較低的荒山荒坡和坡耕地上,以面蝕、溝蝕為主要形式,兼有局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蝕。

        3.水土流失成因

        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引起水土流失主要與地貌、土壤、植被、巖性、降水有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地貌:該流域易發生水土流失區域的地貌特征是山嶺起伏,溝壑交錯,地形破碎,坡度陡,植被少,除少量河灘平地外,坡度陡于5度的土地面積占總面積的81%,25度以上為32%,為水土流失的發生提供了地形條件。(2)土壤、巖性:區域內巖石裂隙少,粘重土壤數量較大,土層薄,且松懈,特別是巖性易風化,抗侵蝕能力低,尤其是廣泛分布于淺山丘陵地區的石灰巖、變質片巖,抗侵蝕能力更差,風化嚴重,因而對降雨沖擊的抵抗力較弱。(3)降水:受季風和地形的影響,降雨量大且60%以上集中于汛期,使得流域內暴雨集中,強度大,歷時短,入滲有限,地表徑流量較大,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動力,根據西峽縣五里橋水文站的資料,多年平均降雨量878毫米,從歷年同期暴雨和泥沙輸沙量關系看,暴雨越大,泥沙流失也越多。(4)植被:植被覆蓋率、森林郁閉度低,使枝葉截流及根系固土保水能力減退,增加了水土流失。

        人為因素主要是由人類不合理的社會活動引起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現是:(1)歷史上長期以來片面強調糧食生產,引起毀林,毀草開荒和陡坡開荒,破壞大地植被,不合理地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坡耕地面積已達4萬公頃,其中25°以上坡耕地面積1.26萬公頃;(2)農民生活燃料絕大部分仍然沿襲千百年來的燒柴習慣,加上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無計劃地亂砍濫伐林木,草場牧坡過牧、亂割現象嚴重,森林、植被消耗量大于生長量,使森林蓄積和有林地面積不斷減少,森林覆蓋率降低,造成大量的荒山荒坡,據統計,荒地面積已達11.34萬公頃;(3)在農業用地中采取了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溝埂均未及時整修,在林業生產中,不注意水土保持工程的整修和加固,使林業生產和水土保持對立起來,結果使土層變薄,保肥保水能力越來越弱,最終加劇了水土流失;(4)山坡和坡耕地的排水系統不完善,管理維修不及時,現有的攔淤工程設施少,也為水土流失提供了條件。(5)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水源區加大了基礎設施等開發建設項目的建設力度,由采礦、修公路等人為產生的新的水土流失呈加劇之勢,已經越來越成為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再加上原有水土流失尚未得到全面治理,水源區水土流失已經制約了當地生態環境改善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給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因此加強這一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4.規劃原則

        為落實總理關于“漢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應及早規劃,納入南水北調中線總體方案”的批示,實現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確保丹江口庫區的長治久安,確保水源區長期穩定達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水質保護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和《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規劃編制大綱》等法律、法規、規章和相關規范性文件,堅持以預防為主,人工治理與生態自我修復相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和庫區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加強預防監督和開展動態監測相結合為原則,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對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的歷史及現狀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對未來的水土保持工作做出全面規劃,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5.總體布局

        項目區內水土流失的程度,在不同地形及相同地形的不同部位都存在著差別,這種差別是由各種不同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造成的,為了因地制宜的指導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綜合地形、地貌、水文、氣象等因素,按照地貌類型的相同性,水土流失程度的一致性,水土流失特點的相似性,生產發展方向的共同性和項目區劃的完整性,遵照地區分布的規律,重點解決土地利用結構上的矛盾,以縣、鄉為單位,以小流域為單元,根據規劃范圍內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資源狀況、社會經濟和水土流失特點,將規劃區分為三種水保治理區,分別為中山區、淺山區、丘陵區,三種類型區占流域面積分別為33.2%,35.2%,31.6%,在規劃中因地制宜,分別采取多種防治措施實現規劃區內水土流失的徹底治理。

        中山區水土流失面積1025.95平方公里,多屬輕度流失,區域內水土流失以重力侵蝕和山洪危害最大,其次在局部人為開墾的陡坡荒地上經常發生劇烈侵蝕,在水土保持措施上,根據該區面積大,人口稀,勞力不足,自然植被較好的特點,首先應以封山育林為主,采取森林保護措施,健全管護制度,結合人工造林,疏林補植,飛播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加快生態自我修復步伐;其次要堅決制止新的毀林開荒,對大于25度的坡耕荒地實行退耕還林還草;第三,改造土層較厚的緩坡耕地,修建水平梯田,梯坪地,同時在溝道治理中,充分利用本區石多土少的特點,進行閘溝淤地,固定耕地(結合塘、堰、壩等小型蓄排工程),提高單產,做到溝坡兼治,層層設防,節節攔蓄,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護體系。第四,利用當地豐富的水能資源,以水能梯級開發為重點,發展以電代柴生態工程項目。本區生產發展方向上應以林為主,林、牧結合開發區域特色資源,搞好綜合經營。

        淺山區水土流失面積1203.5平方公里,其中輕度448.84平方公里,中度流失面積555.08平方公里,強度流失面積199.58平方公里,地表巖性主要由碳酸巖,砂頁巖組成,分別具有易溶蝕,易風化的特性,遭暴雨后,侵蝕強烈。該區域坡耕地面積大,植被覆蓋率小,水土流失比較嚴重,在水土保持措施上,以荒山、荒坡治理和坡耕地改造為重點,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妥善安排各業占地比例,在解決基本農田少,荒山荒坡面積大等問題的同時,著力營造水保林,水源涵養林;要使陡坡耕地有計劃有步驟的退耕,緩坡耕地要逐步改造成水平梯田,積極發展經濟林草,擴大經濟林種植比例,建設具有本地特色的干鮮雜果基地,搞好溝道工程體系建設,主要是溝頭防護和修建小型淤地壩分散攔蓄、節節阻流,防治水土流失,在有條件的地區發展以電代柴、以氣代柴等生態節能工程。

        丘陵區水土流失面積1139.56平方公里,中度水土流失面積532平方公里,強度水土流失面積198.18平方公里,輕度409.38平方公里,以中強度水土流失為主,是項目區內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區域,要把植被建設放在首位,搞好荒坡的育林育草,因地制宜發展水保林,經濟林和薪炭林及人工種草,對坡耕地堅決采取退耕還林或改造為水平梯田的措施改良農田,變“三跑田”為“三保田”,坡面造林整地工程以魚鱗坑,挖大穴為主,擴大攔蓄能力,栽樹種草營造經濟林基地,毛溝內修谷坊,建庫塘攔沙蓄水,沖刷坍塌嚴重的河岸段修堤防,固定河床,以小流域為單元集中連片綜合治理,同時加強水土保持預防監督與重點防治,使開發建設與防治水土流失同步進行。

        根據劃定的水土流失不同類型區因地制宜配置治理措施。以縣為單位以小流域為單元綜合治理,堅持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耕作措施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小流域綜合防治體系,發揮其群體作用,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小流域綜合防治體系,是各項措施在流域內依據不同的自然特點和利用方式,按一定的結構科學配置的綜合體系。具體包括坡面防治體系和溝道防治體系兩部分。二者相輔相成、有機聯系、緊密結合、缺一不可。從而發揮其綜合效益,促進生態平衡,使農、林、牧、副、漁各業彼此促進,協調發展。

        主要工程措施有:坡改梯工程24050公頃,水保林工程103115公頃,經果林60516公頃,種草16846公頃,封禁治理129204公頃,保土耕作3170公頃,修建塘壩764座,谷坊4380座,窖池5391座,溝渠2694公里,沉沙池10443個,沼氣池60979座、以電代柴工程項目15處、河道整治工程128公里、中小型蓄水工程10座、水土保持科技推廣站1處以及水土保持監測系統和管理工程等。同時結合生態林建設,開發有區域特色的西峽獼猴桃、淅川大棗、柑桔、板栗等經濟林基地,發展龍須草等優良水土保持草種種植面積并積極推行保土耕作技術,形成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相結合的立體生態防護體系,實現山、水、田、路綜合整治,農、林、牧、漁綜合發展,最終達到山青水秀,資源優化、生產上規模、經營有特色、農民增收、農業增產,使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生態環境全面實現可持續發展。

        依據2003年水利部“水總(2003)67號”文有關編制規定和定額進行工程估算,南陽市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程總投資309871萬元,按計劃分期分階段完成,確定基準年為2000年,使之與南水北調工程相對應,規劃起始年為2004年,近期目標水平年為2010年,使水源區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到80%以上,總投資為263098萬元,遠期目標水平年為2020年,完成總投資的剩余部分46773萬元,使水源區水土流失實現全部治理,使丹江口庫區長期穩定達到Ⅱ類水質標準。

        6.效益分析

        根據已成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綜合效益指標分析,按有、無該項目對比增量效益估算,項目區建成后,農地梯田化程度達到94%,人均經果林面積0.07公頃,植被覆蓋率83%,可使土壤涵養水源量增加21664萬立方米,每年減少水土流失量804.5萬噸,削減洪峰總量1.98億m3/年,減免旱災調節徑流量5324萬m3,同時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在高效農田建設、經果木林草種植,以及其它林業資源方面累計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70043萬元。

        依據《水利工程經濟評價規范》對水源區水土保持項目進行國民經濟評價,經濟內部收益率為17%>12%,經濟凈現值為7.47億元,經濟效益費用比為1.4>1,由此可見,該工程經濟效益顯著,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更大,對保護丹江口水庫水質和區域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國家計委1998.11

        [2]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國家環保總局2000.12

        [3]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規范,國家技術監督局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

        [4]王禮先水土保持學〔M〕北京:林業出版社,1997.8.

        [5]李懷甫小流域治理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8.5

        [6]南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綱要南陽市政府2001.4

        AResearchfortheplanningofthesoilandWaterConservationofDanjiangkouReservoirandIt’sUpstreamValleyofNanyangCity

        SuixiangZhangleizhangzhi_yan

        第5篇:水土保持論文范文

        在生態工程建設中,水土保持工程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實行水土整治的基礎措施,同時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城市園林建設中,應用水土保持技術,不僅是城市建設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城市基礎建設中,一項長期而復雜的任務。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水土流失問題一直是我國最為嚴重的生態和環境問題之一,雖然政府部門一直沒有中斷對于水土保持的研究和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土地的侵蝕惡化,但是,在局部地區,仍然存在著嚴重的土壤侵蝕問題,水土流失非常嚴重。對此,我國各地區政府部門都提出了構建水土保持工程的概念,尤其是在城市建設中,要求以保護生態景觀和水土資源為基礎,以構建生態型山水園林城市為目標。同時,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中,應該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實現水土保持與城市景觀的相互融合,而不能一味強調生態保護而忽略城市美觀。因此,在園林工程設計時,可以將園林綠化、水土保持以及相關園林技術等綜合歸納到一個統一的系統中去,對具備良好水土保持性能的植物進行應用,防治水土流失,優化水土資源結構,確保資源的合理利用,將園林工程的景觀功能和生態功能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城市整體的生態環境質量。

        2水土保持技術在園林工程中的應用

        在園林工程中,應用水土保持技術,應該遵循相應的應用原則,從工程實際出發,確保水土保持技術作用的充分發揮。

        (1)藝術性原則

        在園林工程中,應用水土保持技術,應該與一般的水土保持工程區分開來,需要首先考慮水土保持技術的藝術性,確保其能夠充分融入園林景觀中。在實際應用中,藝術性原則與水土保持技術的交互,一般都體現在植物的選擇和運用方面,園林造景中,應該從設計需求出發,選擇具備美觀性、藝術性和審美價值的水土保持植物,同時考慮植物栽植的經濟性和成活率。對于園林藝術而言,植物種植是非常關鍵的載體,在園林造景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進行搭配和布局的過程中,需要符合園林造型的藝術性和美觀性。以藝術性為基礎,在園林造景設計中應用水土保持技術時,需要充分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應該嚴格遵循相應的設計宗旨。在園林造景設計前,設計人員應該做好現場勘察工作,立足周邊環境以及園林工程的整體定位,明確園林造景的整體設計思路和設計風格。另外,在對水域植物進行選擇時,應該確保其能夠符合整體園林設計的立意需求,實現與其他景觀的相互融合;另一方面,應該體現地域特色。在園林造景設計過程中,應該充分體現出園林所處區域的地域特色。在我國,受氣候和地質條件差異性的影響,不同地區的園林植被無論是種類、布局和風格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體現出了鮮明的地域特色。

        (2)生態性原則

        在園林造景設計中,生態性原則是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以免設計不當造成相應的生態環境問題。對于設計人員而言,在設計中應該強調人類活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在應用水土保持技術時,關注生態保護問題。一方面,應該強調綠化的普遍性。園林工程建設中,應該確保植物栽培的合理性,在對植物種類進行選擇時,要確保其能夠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保證植物的成活率,確保其生態效率的有效發揮;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植物群落混交技術,確保植物景觀布局的層次性和多樣性,在滿足植物生長規律的同時,豐富園林景觀,使得園林景觀具備良好的生態價值和景觀價值。

        對于水土保持技術的實際應用,應該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

        (1)方案審核

        針對水土保持方案進行相應的審核工作,是確保水土保持技術有效應用的前提條件和基礎要求。對于城市園林部門和環境保護部門而言,應該充分重視起來,制定相應的審查流程,提高方案審核的效率,切實保證水土保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實際應用

        ①園林造景。對于園林工程建設而言,水景工程的開發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主要的工作內容,是通過開挖人工河湖等形式,達到調節和治理水體的目的,對于水土保持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園林水景施工中,一方面,應該保證河岸、湖岸的穩固性,維持水面面積與地面面積的合理比例,在水體邊緣建立相應的護坡和駁岸,確保駁岸岸頂的高度較正常水位高出30cm左右,保證水不會被風浪帶到岸外;另一方面,應該對駁岸的材料進行選擇,確保其能夠與周邊景觀和環境融為一體;②新技術應用:在科技發展的帶動下,許多新的水土保持技術不斷涌現,為園林造景設計帶來了新的創意和理念,如生態停車場、雨水花園等,都是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對水土資源進行了優化利用,從而在保證園林美觀性和藝術性的同時,突出了園林的生態效益,將水土保持與園林造景有機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全新的園林景觀。

        3結語

        第6篇:水土保持論文范文

        關鍵詞: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建議

        中圖分類號: S1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存在的問題

        一是開發建設單位“三同時”制度落實不夠。未經審批水土保持方案擅自開工建設、不認真實施已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未經驗收水土保持設施擅自投產運營,不開展水土保持監理、監測工作等水土保持違法違規現象還大量存在。二是少數地方行政領導干預嚴重。有些地方行政領導存在錯誤的政績觀,不惜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以“招商引資、重點扶持”等為旗號,設置“執法零進日”,甚至公開威脅:“不聽招呼就摘帽子、換位置”,以權壓法、以言代法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干擾和阻礙水土保持執法。三是水土保持“三權”執行力度不大。有些地方存在水行政主管部門對于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申報、審批、落實等情況的監督檢查不到位,不重視,敷衍了事;對于水土保持“兩費”征收力度不大等現象。此外,水土保持監督執法人員素質不齊,執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水土保持執法工作深入開展。

        二、對策

        1、狠抓組織領導、強化協調配合

        一要成立工作專班。按照上級要求,我市應成立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要有專門領導負責,專職人員做事,專項經費辦公。二要各方密切配合。要加強與各有關部門之間的協作,協同作戰。各有關業務科室要指導和要求所管理的項目的法人認真遵守《水土保持法》,及時編報并認真落實水土保持方案,搞好項目建設和管理中的水土保持工作。特別是要充分發揮水政監察隊伍的優勢,水保隊伍要與其聯合執法、緊密配合,共同行動。水行政主管部門還要積極爭取與同級人大、政協聯合執法,取得他們的支持,不斷擴大水土保持監督執法的影響力。三是上下聯動。市、縣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之間多聯系,多溝通,上下聯動,齊抓共管。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指導和督促下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認真履行職責,按實施計劃積極穩妥地推進這次專項行動,務求實現“三個目標”;下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還要緊緊依靠上級,對確實查處有難度的案子要及時上交給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查處,由上級組織攻堅,下級密切配合,上下一心,齊心協力,力爭一查一個準。

        2、狠抓重點難點、確保執法效果

        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牽涉面廣,頭緒復雜,政策性、技術性很強,只有集中精力抓住重點,突破重點難點,才能迅速打開局面,收到良好效果。今后,我市監督執法專項行動的檢點是“七未”:一是未編報水土保持方案的,二是未認真落實水土保持方案的,三是未開展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的,四是未開展水土保持監理工作的,五是未開展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六是未經審批水土保持方案擅自開工建設的,七是未經驗收水土保持設施擅自運營的。監督執法專項行動的難點是“四個拒不”:即拒不編報水土保持方案的,拒不停止和糾正違法違紀行為的,拒不落實整改要求的,拒不按規定納繳水土保持規費的,這是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緊緊咬住“七未”和“四個拒不”,合力攻堅,要拿出抗洪精神啃“硬骨頭”,一塊一塊地啃,力爭不留死角,不留“骨頭”,取得全勝。

        3、狠抓依法行政、查處違法案件

        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門要以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規范執法行為,做到依規執法,文明執法,善于執法,敢于執法;要始終以《水土保持法》為準繩,以事實為依據,以宣傳教育在先,嚴格處理在后,依法行政,秉公辦事。但對“四個拒不”項目,要根據其違法事實和情節及后果的輕重,依法嚴肅查處,該通報的通報,該曝光的曝光,該限批的限批,構成刑事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機關,該上報水利部在全國范圍內曝光的堅決上報,決不手軟,姑息牽就。水土保持執法人員要有敢于碰硬的虎氣和膽略,只要違法事實屬實,執法依據正確,程序合法,無論誰打招呼、說情,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和阻力,都要敢于說不,迎難而上,一查到底,決不退縮。對敷衍應付,厭戰畏難,甚至失職瀆職、包庇縱容違法行為、違反有關廉政規定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批評教育,對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究其責任。

        4、狠抓輿論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一是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作用,對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宣傳報道,對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違法項目要及時予以曝光;還要及時向各類媒體提供素材,通報工作情況,鼓勵新聞媒體積極投入這次專項行動,不斷營造良好的水土保持執法氛圍。二是鼓勵舉報。要充分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作用,設立舉報信箱和舉報電話,積極鼓勵公眾舉報水土保持違法案件,凡舉報了重大案件的,一經核實即按規定予以獎勵,并要注意為舉報人保密。三是建立簡報制度。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簡報,通報情況,表揚先進,鞭策后進,推進工作。要及時全面地反映我市的工作成果。

        參考文獻:

        [1]高景輝,張宇龍,祁永新,黨維勤.關于加強農林開發活動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的思考[C].中國水土保持雜志.2012.06

        [2]韓旭東,謝芳杰.贛線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成效顯著[C].中國水土保持雜志,2013.0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专区一区国产 | 亚洲综合小说区图片 | 亚州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 | 在线se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素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