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貧困大學生論文范文

        貧困大學生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貧困大學生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貧困大學生論文

        第1篇:貧困大學生論文范文

        關鍵詞:貧困生心理防御干預社會支持

        一、貧困生的消極心理防御及其后果

        1.1自卑心理嚴重貧困生最大最顯著的特點是自卑。大部分的貧困生是來自于偏遠山區的,家庭條件差。由于城鄉社會經濟發展的進程不一致,造成了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城鄉間生活方式和習慣的差異,使貧困生心里產生巨大的反差。由于在穿著打扮,吃喝玩樂,生活用具等各方面的明顯差距,讓他們產生對自己產生懷疑,他們開始低估自己,甚至開始否定自己。他們害怕別人投來異樣的目光和鄙夷的眼神,逐漸陷入自卑的泥潭。他們對人際交往的開支難以承受,對集體活動消極退縮,他們不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他們害怕別人瞧不起他,而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著這無形的壓力。

        1.2焦慮心理明顯由于無法改變的現實經濟狀況,使他們總是長時間的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他們焦慮著他們的生活費用學習費用,甚至他們每天吃多少飯好得精打細算,還要考慮以后的生活費,因為他們的家庭根本拿不出如此繁重的費用。因為這些他們沒有辦法安安穩穩的去學習;有的為自己的家庭狀況焦慮;有的為自己的未來焦慮。因此他們承受著比其他學生更重的壓力。在農村,他們的文化水平和教育狀況相對落后,在一些像計算機、英語聽力、口語等實踐性較強的科目上,他們根本無法去和城里孩子相比。而這種實踐性強的能力是后天培養的,是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形成的,必須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否則反而會加劇他們的緊張和焦慮感。

        1.3人際關系敏感因為長期以來的壓抑,自卑造成他們的人際關系很敏感。他們不愿意和別人談論經濟狀況的話題,他們害怕別人給予他的憐憫。他們還怕別人嘲笑自己,他們總是對周圍的事情多疑,他們和別的學生之間就像有道無形的枷鎖。有些同學本來是善意的關心,他們總會把那當作對自己人格尊嚴的羞辱,從不接受別人對他們善意的幫助。這種敏感的心理狀態,讓他們無法處理好人際關系,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

        1.4偏執心理強烈城鄉間經濟水平和生活狀況的巨大差距,讓他們感覺這個社會的不公平。他們不理解為什么自己什么都沒有,而那些城里的孩子什么都有。他們在暗中的羨慕著別人,還常常對自己發問為什么自己沒有那么好的家庭背景。而現在整個社會的貧富分化還在進一步拉大,不公平的現象越來越明顯,這些都容易使他們形成憤世、偏激的心理,他們總是只看到這個社會的黑暗一面,看問題欠全面分析,想問題、辦事情思路不開闊。如果對自我不能形成客觀的評價,總是對外界抱有敵視的目光,對周圍人和事的看法發生偏執,貧困生身上總不同程度的帶有這種心理。偏執心理就有可能導致他們心胸狹窄、遇事不理智易沖動,當他們情緒無法控制的時候甚至會做出違背社會道德的事情,做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

        二、通過有效的社會支持促進貧困生的心理健康

        貧困生經常采用消極的心理防御方式,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這種狀況反映出學校迫切需要教育和輔導貧困生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機制。為使貧困生身心健康發展,在幫助其解決經濟問題的同時,尋找合理方式,幫助、教育貧困生建立成熟型心理防御機制是培養貧困生健康心理的必要途徑,而成熟型心理防御機制的形成需要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與之相配合。

        2.1主觀社會支持的有效性與貧困生對支持的利用度社會支持主要指外界對于貧困生的支持,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物質支持。這種支持可以幫助貧困生減少壓力,減少他們對這個社會的偏見。貧困生由于家庭經濟困難,而導致的各種困難比一般同學更多,他們更需要社會的支持和幫助。在他們處在最困難最緊張的時期,他們需要外界給予他們的支持和幫助,而社會資源對他們的支持是其中最重要的。社會、學校、教師、家庭以及朋友等成員提供足夠的信息支持、感情支持及相應的物質支持,有助于高中生對壓力環境做出積極的評價和應對,這種積極的反應反過來也可能更有助于個體從環境中獲取后續的社會支持,使他們可以更好地適應,更好地維護心理健康。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培養高中生有意識地體驗并從現存生活中挖掘社會支持資源的能力,是構筑高中生心理健康系統的重要環節。在高中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如何給予別人支持和怎么樣獲取別人的支持,通過訓練讓高中生學會構建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從而能夠增強自信,進而更好的增進健康。

        第2篇:貧困大學生論文范文

        關鍵詞農村貧困生;就業;保障

        貧困生問題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當中的突出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討論的熱點問題,然而來自農村的貧困大學生作為貧困生當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而對于農村貧困大學生就業討論的就更少。本文通過對農村貧困大學生就業現狀的調查,認為農村貧困生的就業不僅需要個人的力量,還需要得到國家、社會、及學校的支持,并對我國農村貧困大學生建立就業保障體系。

        一、調查說明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的形式為有條件抽樣調查,調查對象為河北省內本科高校的貧困大學生。調查內容涉及在校內勤工儉學和校外兼職的情況;對就業前景的預測和就業期望;影響調查對象就業的因素;政府和高校對調查對象就業的支持情況。在本次調查中我們從河北省高校內的在校貧困生中隨機抽取農村貧困大學生80名,共發出調查問卷80份,收回調查問卷8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73份,有效率達到91%。

        二、問卷調查中發現的問題

        (一)貧困生校內勤工助學和校外兼職的機會少,成本高、風險大。

        面對高額的學費和生活費,大部分農村貧困大學生都希望能在校內勤工儉學或在校外兼職解決一部分問題,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對于校內勤工儉學,根據我們的調查,43.84%的貧困生偶爾參加校內勤工儉學,34.25%的人是有就參加,沒有就不參加,僅有8.22%選擇的是總是參加從未中斷過,從不參加的占到13.7%,這說明在高校中勤工儉學的機會很少,大部分貧困生不能通過校內勤工儉學的方式來解決生活問題,這必然促使他們選擇在校外兼職,校外兼職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家教或者促銷等,與所學專業關系不大,收入比較低,還要利用假期或課余時間,即使是這樣兼職的機會也不多,并且校外兼職的風險比較大,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講沒有必要的勞動保障。因此校內勤工儉學和校外兼職都沒有解決貧困生的生活問題。

        (二)農村貧困大學生普遍感到就業壓力大,就業形勢嚴峻,就業期望值普遍偏高。

        農村貧困生與普通同學相比把就業看得更為重要,因為家庭的經濟困難要求他們更早的承擔起生活的重擔,還有很多農村貧困生在畢業后還要償還學費或者助學貸款,因此面對將來的就業形勢87.67%的農村貧困大學生認為形勢較嚴峻,甚至非常困難。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盡管就業壓力很大,但是大部分農村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值還很高,對于將來的就業單位,80.83%的人希望在將來能到國家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10.96%的人選擇自主創業,6.85%的人選擇建設新農村,這說明,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部分農村貧困生并沒有放低自己的就業期望值,仍然希望找到收入高、環境好的工作,不愿意選擇自主創新和到農村工作,嚴峻的就業形勢和高的就業期望值相互矛盾,導致農村貧困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上面臨兩難境地,使他們的就業更加困難。

        (三)學校和政府對貧困生就業關注不夠,沒有相關的就業指導,就業方式單一。

        高校建立貧困生資助體系僅僅考慮到了貧困生的就學問題,主要是解決貧困生上學難的問題,現狀是貧困生除了感到就學壓力大之外,就業的壓力更大。在就業的媒介手段上,只有12.33%的貧困生除了利用招聘會外,還利用人才網站和人才市場尋找就業機會;對于學校現行的就業指導機制,只有52.06%的貧困生認為對就業有幫助,對于政府對貧困生就業的支持,86.31%的貧困生認為政府有必要建立農村貧困生就業扶持機制,這些數據表明,學校和政府現行的就業指導方式單一,就業渠道狹窄,沒有針對貧困生專門的就業指導,沒有使用現代化的媒介手段幫助貧困生就業,因此在現階段,幫助貧困生就業是擺在高校和政府面前的新課題,高校和政府應該從就業渠道和就業路子上下功夫,對貧困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

        三、構建農村貧困家庭大學生就業保障體系的建議

        (一)建立以政府組織為主的社會保障體系

        1.發揮政府的主導性作用,給予更多的就業優惠政策

        我國政府對農村的社會保障關注不夠,而對農村貧困大學生就業的社會保障更是空白,因此應該把對農村貧困大學生就業的社會保障納入到社會保障體系中,政府應在政策層面上加強對農村貧困大學生的救助力度。政府要從政策層面上加強對農村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支持,為農村貧困大學生制定一系列的就業優惠政策,例如設立政府基金工程,由政府從其它經費中撥款資助農村貧困生就業,也可以由政府規定高校將學費的一定比例留存用于資助農村貧困生就業。還可以由勞動保障部門對就業困難的農村貧困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費由教育系統承擔,職業技能鑒定費由勞動保障部門適當減免。政府還可以開展農村貧困優秀畢業生的推薦活動,也可以召開農村貧困生的專場招聘會,通過報紙電視等傳媒手段進行宣傳公布,以獲得社會的理解和廣泛的支持。

        2.吸引慈善機構和民間團體資助農村貧困大學生就業

        目前我國慈善組織和民間團體對農村貧困大學生的救助只體現在就學上,而沒有對就業關注,除了解決就學問題外,政府還應該吸引慈善組織和民間團體利用本身社會支持的優勢,幫助農村貧困大學生解決就業問題。如一些企業除了對農村貧困生就學進行物質上的資助外,可以為農村貧困大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讓農村貧困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企業工作,使企業節省了勞動成本,同時貧困生也獲得了相應的報酬,還得到了鍛煉,為將來的就業打下基礎?;蛟诰蜆I時慈善團體和企業為農村貧困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為他們介紹工作,幫助他們開拓就業渠道。政府應該在社會中廣泛宣傳資助農村貧困大學生就業的事跡,樹立這樣的典型,使社會對農村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引起重視。

        (二)拓寬學校資助渠道,幫助農村貧困大學生實現就學及就業

        1.對農村貧困大學生進行專門的就業指導

        對于農村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高校要引起重視,設立專門為農村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機構。首先,要建立農村貧困大學生檔案,時刻關注他們的就業情況;其次,優先向農村貧困大學生提供招聘信息,積極向用人單位推薦品學兼優的農村貧困大學生,努力使他們早日就業;再次,幫助農村貧困畢業生分析職業及專業的技能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求職技能和技巧的訓練,包括求職材料的制作、面試技巧、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等等;最后,對未及時就業的農村貧困大學生定期對他們開展心理咨詢、網絡咨詢和等形式施以援助。

        2.通過減免貸款和學費的方式,鼓勵農村大學貧困生到西部和基層就業

        高校應該針對農村貧困大學生就業,制定適當的農村貧困大學生就業的傾斜政策,減輕他們的就業負擔。對到西部和基層就業的農村貧困大學生給予一定的鼓勵,對于拖欠學校學費的貧困生,可以采取減免一定數額學費的方式,對于不能按時歸還貸款的農村貧困大學生,可以采取延長貸款期限、減免貸款本金的方式,還可以增加到西部和基層就業的工資水平,使他們能在畢業的最初幾年獲得高工資,便于他們及時歸還貸款。還可以設立農村貧困大學生“三支”專項獎勵基金,激勵更多的貧困學生參加支教、支農、支醫“三支“服務活動。

        3.與社會團體和企業聯合,建立訂單式培養的就業模式

        解決高校農村貧困生就業問題可以采用訂單式培養的渠道,農村貧困生在高校畢業生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由于家庭經濟條件和人際關系的影響,以及本身的競爭力不強等因素,使農村貧困生在就業時處于劣勢,采用訂單式培養模式,可以在校期間對農村貧困生進行有針對的培養,發揮他們的特長,彌補他們的不足,以使他們在就業時能夠和普通同學沒有差距,并可以發揮自己來自落后地區能吃苦的優點,順利實現就業。

        (三)樹立自強不息的信念,通過努力實現就學和就業

        1.自主創業,拓寬就業渠道

        對高校貧困生就業的資助急需高校和政府建立有關的政策支持,而貧困生也應該想辦法找路子,不能養成“等、要、靠”的習慣,應該依靠自身的努力實現就業,在就業渠道方面,不能單一的依靠學校和招聘會,要學會利用人才市場、網上招聘等新型的就業媒體,拓寬就業渠道,在就業方式上,改變過去的就業觀念,不能只盯著公務員、國家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鐵飯碗”,而要采取多種多樣的就業方式,可以選擇靈活就業或畢業后自主創業等方式。

        2.降低就業期望值,積極到基層鍛煉

        當前的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前景不容樂觀,而大部分貧困生的就業期望值都很高,都希望到工資待遇高、經濟條件好的大城市工作,這與嚴峻的就業形勢相矛盾,因此貧困生在就業時應該降低自己的就業期望值,不能單單選擇經濟條件發達的沿海城市和大城市,而應該把眼光放寬一些,改變精英教育階段就業的觀念,擇業時應當從自身的條件出發,擺正心態,合理定位,降低就業期望值。樹立到基層單位、到生產第一線建功立業的觀念。

        參考文獻

        [1]許傳新王平.高校貧困生的社會支持因素分析.社會,2002.7

        [2]莫軍成陳默.高校貧困生就業問題探析.前沿,2007.3

        [3]褚惠萍.高校貧困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教育與職業,2005.11中期

        第3篇:貧困大學生論文范文

        >> 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與專業承諾 大學生專業承諾、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習適應性的關系 大學生網癮程度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研究 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自尊的相關性研究 大學生職業興趣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研究 大學生體育運動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研究 大學生自我效能感和網絡依賴程度的相關研究及應用 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與職業興趣之間的相關研究 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 大學生生活滿意度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關研究 大學生人格特質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相關研究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與勤工助學的相關研究 大學生堅韌性人格與自我效能感關系的研究 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倦怠的研究述評 大學生心理壓力與擇業自我效能感之間的關系研究 大學生學習倦怠、自我效能感及其相關研究 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及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 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研究 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結構研究 地方院校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及其關系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Bandura A,Barbaranelli C,Vittorio GC,Pastorelli C.Self-efficacy beliefs as shapers of children’S aspirations and career trajectories.Child development.2001,72(1):1 87-206;

        [3]肖志玲.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與成就動機關系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2;

        [4]王云鵬.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與職業興趣之間的關系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長春:吉林大學,2006;

        [5]連榕,楊麗嫻,吳蘭花.大學生專業承諾、學習倦怠的狀況及其關系.心理科學.2006.29(1):47―51.上海:《心理科學》編輯部;

        [6]胡桂英.中學生學習歸因、學習自我效能感、學習策略和學業成就關系的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杭州:浙江大學,2004;

        [7]董斐蓉,何金彩,劉文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學習自我效能感相關性研究.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全國第13屆學術年會暨重慶市心身與行為醫學專委會第2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141―143.重慶.2007;

        [8]馬勇.大學生學習倦怠現狀及其與學習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碩士論文].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09;

        [9]Smith M,Duda J,emporary measures of approach and avoidance goal orientations: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2,72:156.175;

        [10]龐麗娟,洪秀敏.教師自我效能感:教師自主發展的重要內在動力機制.教師教育研究,2005.17(4):43―46.北京:教師教育研究雜志社;

        [11]魏源.大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的測量與干預研究.心理科學.2004.27(4):905--908.上海:《心理科學》編輯部;

        [12]連榕,楊麗嫻.大學生專業承諾、學習倦怠的關系與量表編制田.心理學報,2005,37(5);

        [13]趙錦山.大學生就業壓力與專業承諾一一個理性選擇理論的視角.科技和產業.2007.7(6):4-6.北京:科技和產業雜志社;

        第4篇:貧困大學生論文范文

        【關鍵詞】貧困生義務;貧困生認定;資助模式

        我國的資助體系,經過60多年的發展,各種資助方式已經百花齊放,形成了“獎貸助勤補免”這一較為完整的資助體系,到目前已取得階段性的成果,基本上解決了貧困大學生上學難的問題?,F行的資助體系重物質資助輕精神資助,更多的是單純的資金資助,這是在指導思想和具體資助模式上錯位,從源頭上導致了資助亂象。資助模式應該由單一的資金資助向資助育人的方向轉變。

        現行的資助體系簡單的把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上不起大學作為主要指導思想,一味地以無償的資金補助作為資助的主要手段,而忽略了資助的育人功能,弱化了責任教育、感恩教育,甚至不以任何學習成績為前提;現行的資助政策以無償資助為主體,以難以量化的貧困程度作為唯一認定的條件,營造出一種比窮比慘的困頓局面。當高校資助以無償的“輸血”式資助為主要手段時,在免費午餐的資助模式引導下,貧困生理所應當的獲得免費資助的權利,卻不承擔任務義務,必然導致申請者眾多,申請材料作假,出現了種種非貧困生爭奪資助資源的亂象:拉幫結派式的所謂民主投票,弄虛作假的貧困證明材料,貌似公平的輪流受助等。我們強調貧困生接受國家和社會的資助是其基本權利,卻忘了權利的背后必須也要有其相對應的義務。因不附帶任何附加條件,在利益驅動下,當沒有評定為貧困生時,就埋怨貧困生認定程序不公,甚至出現了申請者之間的對立情緒。在免費午餐式的資助背景下,貧困生的索取欲望不斷擴大,把連續獲得資助視為理所應當的事情。在權利與義務不對等的條件下,難以實現教書育人的理想目標,這也和資助的最初目的背道而馳了。

        貧困生群體占高校學生總數的30%左右,但卻因17%的資助名額限定,導致了認定過程十分困難,而假貧困生的出現又加劇了認定爭奪的激烈程度,而如何準確地對貧困生進行認定,并通過資助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顯得尤為重要。高校貧困現象又有其復雜性,主要表現為貧困會強化貧困的存在,進入惡性循環,使貧困難以消除[2];貧困證明材料受現實條件制約,有些真正貧困的學生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法拿到證明材料,而某些非貧困生卻因為家庭的社會關系網絡而拿到了貧困證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貧困只是性質發生了變化,更多表現為相對貧困。

        高校對貧困生的資助模式應從“輸血”式的無償資助向“造血”式的資助模式轉變[1],把貧困生認定作為最有力的抓手,構建權利義務基本對等的貧困生資助模式,把貧困生的義務賦值于具體認定指標中,起到正向引導的作用。本文以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為例,試圖探索具有現實可操作的貧困生認定的實施辦法,提高資助效能,這是我校資助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進一步落實好資助政策的迫切要求。

        基于浙江師范大學X學院貧困生認定的需要,筆者構建了定性和量化相結合的認定模式。定性即班級民主評議結果,總分50分,定性體現的是家庭困難程度、需要獲得資助的程度以及其在校的生活消費狀況的一個體現,最后也通過量化的方式表現出來;量化即把貧困生的義務賦值到具體認定指標中,總分50分,量化認定指標必須具有正向引導性、科學性、可比性、可行性以及動態完善的特性。根據量化表對學生進行打分,根據打分高低來作為認定貧困生的依據。

        表1是浙江師范大學A學院認定中的統一認定標準,但對一些特殊情況也需要特別討論以防止只考慮普遍性問題而忽略個別特殊問題的情況發生。此表的作用是將以往單一的、無法量化的貧困程度作為評定的唯一標準,結合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社會服務等進行量化整合,初步形成定性與量化相結合的認定模式,構建權利義務基本對等的資助模式,雖然上表的認定指標及權重并不一定非常準確,需要后續研究者不斷改進,但這也體現出了資助工作的正向引導性,積極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積極參與各類活動,培養其愛心意識、奉獻回饋精神,符合資助的教書育人功能,這也是資助工作發展的方向。

        注釋:

        ①發展性資助項目是針對貧困生設立的大學生研究項目,項目有資金支持,是貧困生資助體系的一項補充。

        ②貧困生征文是針對貧困生設立的責任、感恩征文,征文有資金支持,是貧困生資助體系的一項補充。

        ③自強部是浙江師范大學A學院由貧困生組成的學生組織,意在培養貧困生積極參與學生活動,融入大學。

        參考文獻:

        [1]高霞.燕山大學學生資助模式研究[D].燕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12):37

        [2]張瑞芝.建構能力本位型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模式[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0(4):58-62.

        [3]鄭廣館.助學貸款問題研究述評[J].經濟學動態,2009(3):131-136.

        [4]夏斐.高校資助工作育人模式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15(3)

        [5]聶惠.基于倫理學視角的高校貧困生認定問題研究[J].2011(11):74.

        [6]黨振峰.高校貧困生認定及資助方法初探[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9):219.

        [7]芫┭.高校貧困生認定和資助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8]郭娜.高等師范院校貧困生資助問題及對策研究――以陜西師范大學為例[D].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第5篇:貧困大學生論文范文

        本科論文中溫迪提出創立“美麗美國”的想法,她認為真正的領導者是不斷尋求給世界帶來真正價值的人,她想到聘用這些領導者,讓他們帶著一身闖勁去貧困地區教學兩年。

        1989年,溫迪·科普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公共和國際事務學院,她在畢業論文中提出了成立“美麗美國”的構想。

        20多年來,“美麗美國”堅持為美國城鄉低收入(貧困)地區輸送老師,積極改善美國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在美國大學生中,“美麗美國”已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名字。據報道,全美2009年共有3.5萬名大學畢業生申請“美麗美國”的4000名教師崗位,其中哈佛、普林斯頓等常青藤大學的學生占到申請總人數的11%。有媒體戲稱“美麗美國”為“精英組織”——非名校學生不收。全球咨詢公司Universum(優信)2013年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美麗美國”位列人文社科專業學生最喜愛的雇主前10名。

        溫迪·科普也成為美國大學生心目中的知名人物。她在其書《改寫未來——美麗美國如何創造教育平等的世界》中文版出版之際,接受了本刊的專訪。

        《大學生》:“美麗美國”的概念源自于您的畢業論文,請簡要介紹一下。

        溫迪·科普: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并沒意識到美國要致力于成為一個機會均等的國度。因為,孩子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所接受的教育,而教育又決定了人生。上大學時,一位室友來自一所低收入地區公立學校。通過她,我了解到美國1/5的孩子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中,只有8%的人能獲得大學學歷。相比之下,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們,80%的人能獲得大學學歷。這是長期以來因經濟水平的差異而導致的差距。

        事實上,我發現這是全球現象。

        在本科畢業論文中,我提出了創立“美麗美國”的想法。因為,當時我所處的那一代人被稱為me generation(自我中心),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就為了賺錢。我不贊同這一觀點。實際上,真正的領導者是不斷尋求給世界帶來真正價值的那些人。有一天,我就想到了“美麗美國”——為什么不聘用這些“領導者”,他們帶著一身闖勁去貧困地區教學兩年?我立刻被自己的想法迷住了。

        《大學生》:為什么是兩年支教時間?

        溫迪·科普:這是最短的時間。因為,這項工作非常有挑戰性。成為一名老師,幫助孩子們獲得成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只有當教學時間接近兩年,才能真正有所收獲,才能做出顯著的貢獻。

        《大學生》:為什么“美麗美國”鎖定剛畢業的大學生?

        溫迪·科普:還是大四時,我就開始創立“美麗美國”。有人說在“美麗美國”教學,與職場工作并無不同。我說:不對。我的靈感來自于一個事實:非常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愿意付出全部精力,通過教育真正改變一些東西。

        2013年9月,美國教育部研究機構教育科學院的一份研究結果顯示,“美麗美國”項目教授的學生比其他傳統型老師的學生領先約2.6個月(學得更好)?!懊利惷绹钡睦蠋焸冸m沒教師資格證,但他們與學生們合作得更成功。這是他們在短期內做出的影響。從長期來看,他們也創造了巨大改變。在華盛頓地區,20%的學校校長和非營利組織領導者都曾參加過“美麗美國”。所以,“美麗美國”不僅幫助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們,還運用這種領導力,改善整個教育體系。

        《大學生》:在您看來領導力意味什么?

        溫迪·科普:在貧困地區的“美麗美國”的老師們,他們設定一個宏大的目標,激勵孩子們用功學習來接近目標,通過各種手段幫助孩子們實現目標。

        在新書中,我提到了Megan Brousseau(梅甘·布魯索)。她加入“美麗美國”后,被派往位于南布朗克斯一帶的莫里桑尼亞教九年級(相當于中國的高一)生物課。那里曾被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稱作“美國最糟糕的貧民區”,學生們對學習沒有興趣。梅甘第一次踏進班級,就向學生宣布了她的目標——讓所有人都參加并通過嚴格的紐約州會考,同時梅甘也對自己說:這是創造歷史的機會。這個目標看起來根本無法完成,因為在那個地區,很少有學生參加會考,更甭說通過。但是,梅甘不斷地給學生們增強通過會考的信心,并強化他們的信念:“上大學是唯一的選擇!”

        為了達到目標,梅甘修改課程、探索新方式……經過9個月的不懈努力,112名學生中109人一次性通過了考試,平均成績81分,遠高于紐約市72分的平均水平。落榜的3名學生也在梅甘的悉心輔導下順利通過了第二次考試。

        回想梅甘所做的,會發現她是一位了不起的領導者。讓所有的學生通過會考,很多人會認為不可能,但梅甘認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目標。于是,她鼓勵學生們努力學習達到這一目標。當遇到困難時,她會想各種辦法,如同一位杰出的領導者。我認為教學就是領導力——設立目標、激勵他人實現目標和克服困難與障礙,這種領導力適用于各行各業。

        《大學生》:剛畢業的大學生改變未來、創造世界的動力是什么?

        溫迪·科普:我們往往認為經驗是力量。但是,經驗不足或缺乏經驗也是一種力量。25年前剛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時,我如此天真地創立“美麗美國”。謝天謝地,要不是我的天真也許不會有今天的“美麗美國”。有時,尤其是面臨重大難題或身處艱難時,理想主義年輕人提些不切實際的問題非常重要。

        要讓所有的學生都通過會考,很多老師都認為梅甘瘋了。但是,天真、理想主義的年輕人梅甘做到了。當然,我們需要經驗豐富的老師作為“美麗美國”的合作伙伴,同樣重要的是,“美麗美國”需要年輕人特有的活力和樂觀主義。

        對于大學生而言,在所能承擔的社會責任里,沒什么責任比剛畢業就教書更大。因為,你擁有無限潛力,來影響孩子們選擇人生。你也會發現,自己對于國家,乃至世界的意義有多大。領導者們致力于改善他人的生活,并為他人開拓機遇。未來的領導者們獲得第一手經歷和體驗,對于解決最迫切的問題非常重要。

        《大學生》:針對“美麗美國”有兩種聲音,一種聲音是有人認為這群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經驗、沒有充分地準備;另一種聲音卻把他們稱為最有革命性和創新性的老師。

        溫迪·科普:要是美國貧困地區已有很多合格、經驗豐富的老師,也許就不需要“美麗美國”了。但是,情況并非如此。所以,“美麗美國”招募了大學畢業生。他們教書并不是逼不得已,而是有著強烈幫助貧困地區孩子們的意愿。貧困地區及其學校的校長們非常歡迎“美麗美國”和它的老師們,批評“美麗美國”的聲音絕不是來自這些貧困地區及其學校。批評的原因在于“美麗美國”挑戰了傳統的教育模式。

        為什么“美麗美國”招募的都是原本不計劃當老師的大學生?為什么他們在最具挑戰性的環境下卻教得更好?這些都是哲學層面的爭論。

        事實上,“美麗美國”的老師們正在做出真正的改變。美國有這么多孩子不能進入高中,即便進入了高中又有許多孩子缺乏資金支持,這是一個危機。“美麗美國”所做的就是招募成千上萬最有才能的大學畢業生,解決這個危機。從短期看,他們只是老師。長期而言,在貧困地區的教學經驗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群大學生,改變他們的職業方向……以后,他們將成為學校領導者、教育體系領導者、政治領導者、商業領導者、民間領導者……他們將共同努力,從根本上做出改變,以確保美國真正成為一個機會更均等的國度。

        《大學生》:“美麗美國”和“美麗中國”之間是什么關系?

        溫迪·科普:它們是“美麗世界”項目的兩個合作伙伴。從本質上來說,“美麗世界”項目各合作伙伴都采用了“美麗美國”的模式,即招募最優秀的大學畢業生,讓他們奉獻兩年時光前往貧困地區參與教學。

        “美麗美國”的貧困地區指低收入地區(low-income communities,有的坐落于繁華的大都市),而“美麗中國”的老師都前往中國的偏遠農村,每個環境都有自身的挑戰。

        第6篇:貧困大學生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障礙表現為輕微心理失調、輕度心理疾病和嚴重精神疾病三種情形,自我認知偏差和家庭貧困是其主要原因。本文構建了物質保障為基礎與能力干預為核心的心理障礙綜合千預體系,在實踐中應協調物質保障和能力千預的關系,并突出主動干預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迅速,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02008年,全國共有高職高專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萬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圃谛I?7 %。在2009年611萬應屆高校畢業生中,高職學生有近300萬。而高職院心理健康工作尚待加強,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既有共性,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獨特性。認真分析高職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心理障礙綜合干預體系,具有積極意義。

        一、商職院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及原因分析

        心理障礙((mental disorder),是指個體無法有效地按社會規范或適宜的方式去適應環境要求,從而表現出心理活動的一種異常狀態。根據本課題組對南京兩所高職院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高職院大學生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①有輕微心理失調。如情緒波動大,自卑煩惱,由過分緊張、焦慮而引起學習困難等。②有輕度心理疾病。如神經衰弱、社交恐怖、緊張焦慮、強迫、抑郁、神經性厭食,或由人際危機、情感危機、學習危機引起輕生念頭等。③嚴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精神幼稚病(低能),情感性精神病乃至變態人格等。這種心理障礙已無法從事正常的學習和活動,需住院或長期治療。從所占比例看,第一類數量居多。不少大學生誤認為只是心情不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是這種情形不僅構成對心理健康的嚴重威脅,而且潛伏著進一步惡化的危險。第三類數量較少,需要借助藥物治療。我們僅接觸到一例,已經辦理休學。

        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是學生、家庭、教育和社會等諸多因素影響造成的。而高職院大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突出地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自我認知出現偏差。不少學生認為就讀高職學院低人一等,產生壓抑、苦悶、困惑等心理,進而貶低自己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等,將來就業時也注定成為一線操作技術工人。他們校園生活中精神萎靡不振、缺少青年人應有朝氣和活力,對學習生活無興趣,還伴有不滿的牢騷,甚至有不少大學生直接給院領導寫信,建議把校名中的“職業技術”四個字去掉。學生的這種心理一方面是由于客觀實際與自我意識中的理想差距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國家對職業教育宣傳不夠而讓大學生產生認知上的偏差。如不及時調適宣泄,長期壓抑,勢必影響學生的學業和身心健康,形成某種程度的心理障礙。

        二是家庭貧困導致心理障礙。近年來,高校收費標準逐年攀升,一些高校的熱門專業或者民辦本科院校的學費每學年已達萬元,高職院校也在4000一6000元,再加上住宿費、生活費等,大學生一般每年需要花費8000元到15000元。這對于一般低收人家庭、農村家庭和城市下崗職工家庭來說,是無法承擔的,致使貧困生隊伍越來越大。在高職院校,不少高考分數已經超過民辦三本錄取分數線的考生選擇到高職院就讀,主要是因為家庭貧困無力支付民辦三本高昂的學費。而這些貧困大學生也是心理障礙高發群體。我們調查中發現,在校貧困大學生中存在心理障礙占在校貧困大學生總數的47 %,問題相當嚴重,是幫扶的重點人群。

        二、高職院大學生心理障礙干預對策分析

        高職院大學生心理障礙綜合干預體系是根據高職生的特點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所采用的靈活多樣的工作方式,是由多維系統的干預途徑、多樣滲透的干預方法、豐富全面的干預內容、眾多的機構和嚴格的責任制度等五要素組成的完整系統。這個系統是針對高職院大學生最易產生心理障礙的兩個原因而設計的,由物質保障和能力干預有機組成。其中,能力干預是核心,化解由自我認知偏差而產生的心理障礙;物質保障是基礎,解決貧困生的后顧之憂。(圖1)

        (一)保障系統

        貧困家庭學生群體最先遇到的問題、也是最嚴重的問題是心理上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一些經濟困難學生與人交往時總是心存芥蒂,常?;乇苌缃换顒樱蚨B成了獨來獨往的性格,很少與同學們接觸,更不愿在公共場合露面;一些經濟困難學生不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與同學相處難以掌握分寸,心理過于敏感,給人一種難以接近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大多比較被動、封閉和挑剔,不愛交際,不愿參加集體組織的活動,也不愿參加需要經濟上有投人的活動,慢慢形成退避所有活動的不良行為模式,這在無形中限制了他們的交往范圍,影響了人際交往的正常進行,從而導致了人際交往能力相對較差。因此在保障系統中,除了通過提供助學貸款等方式免除學生的經濟壓力,還應及時通過心理干預,緩解貧困生的心理壓力。

        由心理輔導中心實施的包括心理評估、團體咨詢、個別咨詢、心理治療為方法的解決貧困大學生各種心理障礙問題的心理干預途徑。心理評估是通過實驗、觀察、測量等方法評價大學生心理發展問題和補救問題的種類和程度,為心理咨詢與治療提供參考依據的臨床干預基礎工作。團體咨詢、個別咨詢和心理治療既是解決學生發展問題又是解決補救問題的有效方法,是心理輔導中心的核心工作。

        (二)教育系統

        教育系統是能力干預的核心,也是整個心理障礙干預體系中涉及內容最廣泛、歷時最長、由眾多機構共同完成的部分。包括專業學習、專業前沿講座、社會實踐和自主學習。專業學習是指由教務處和學生所在系、部共同完成,通過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術,為將來實習與就業打好基礎。專業學習和專業前沿講座使其貧困生能夠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動機、掌握學習方法、適應學習環境和提高學習效率。自主教育是指學生在由圖書館提供的書籍和閱讀場所條件下的讀書活動和學生會舉辦的各類社團活動,從而掌握課堂教學以外的更多知識和技能。社會實踐是由團委實施的內容包括社會生活體驗、社會調查和社會服務等活動,如何認識社會、適應社會是大學生必須解決的一個課題,完成大學學業不僅是掌握理論知識,而且也包括理論知識如何在社會實踐中的運用。通過深人了解社會、體驗人生來彌補缺乏挫折教育和實踐鍛煉的不足。學校要設立相應的勤工助學崗位,組織貧困家庭學生通過勤工助學獲得一定的資助報酬。通過勤工助學,學生不僅僅得到一定的物質收獲,更重要的目的是鍛煉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針對各種校內外的勤工助學崗位,定期舉辦各種培訓,如公文的書寫,到日常事務的處理等。學校要積極開發閱報亭、文印社、禮品屋等校內勤工助學實體,幫助一批學生通過自主經營,獨立解決經濟問題,成為自立典型。而不僅僅是打掃機房衛生等低技術含量的崗位。

        (三)激勵系統

        在做好物質保障的條件下,必須做好能力上的支持。引導有心理障礙的貧困生客觀地看待社會發展的多樣化及不平衡,對社會現狀有理性的認識并接納現實,改變貧困生對捐款獻愛心認為是施舍的錯誤觀念,加強自立、自主和自強意識的教育,防止貧困生得到經濟支助后不知感恩甚至產生依賴心理。團體支持是指引導和鼓勵學生同伴組成團體開展思想交流、問題討論、心理支持和生活互助等活動,用以克服自卑和無助心理的產生。

        通過愿景激勵、情感激勵、動機激勵和興趣激勵,貧困生能夠產生克服困難、增強學習興趣的強大動力,促進學生艱苦奮斗、勤奮學習、自立自強、誠實守信。①定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講座。結合現實中大學生創業的例子,深人淺出,讓大學生們了解到現階段應該轉變就業觀念,拓展就業思路,樹立全新的創業理念,增強進取心、自信心和責任心,積極迎接挑戰。②為貧困生就業提供咨詢和幫助。對貧困生進行一對一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就業,要求未就業的同學要擺正心態,正確評估自己,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珍惜目前軟件專業較好的就業大環境,積極爭取和參加各種面試,盡快走上工作崗位。③提供創業教育。自2007年起,江蘇省實施大學生創新實踐訓練計劃,每年省級立項500個,院級立項近3000個,并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高職院校應積極引導貧困生投人到創新實踐訓練計劃中去,提高貧困生的創業創新能力。創辦大型創業實驗室與創業基地,也是創業教育的有效形式。

        第7篇:貧困大學生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隨著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大眾化教育的普及,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顯,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大學生就業問題變得更加復雜,特別是對貧困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進一步提升貧困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成為做好新時期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關鍵。文章分析了新時期貧困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內涵及構成要素,提出了提升貧困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途徑。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不斷加速,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經成為一項現實而緊迫的社會問題,面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特別是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其不僅直接關系到大學生就業與高校的生存和發展,更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和和諧社會的構建,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創新高校貧困生就業工作,提高貧困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一、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內涵及構成要素

        1.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內涵

        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是指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具有戰勝競爭對手、找到適合才能發揮和實現自身價值的適應工作崗位的能力,即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的能力。

        2.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構成要素

        構成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要素包括知識結構、心理素質、表達能力、反應能力、氣質修養。其中,知識結構是基礎。只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求職者才會顯得“有內涵”。心理素質是否過硬,已越來越成為“雙向選擇”成與敗的關鍵。自信成就了不少人,自卑也使不少人痛失良機。

        二、新時期影響貧困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

        1.外在原因

        (1)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由于近幾年的高校擴招,高校規模在短短幾年內成倍增長,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可以享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大學生數量的增加,使大學生不再是稀缺人才,畢業生的質量出現了下滑的趨勢,大學生就業將會越來越難。2009年我國有611萬大學畢業生,比2008年增加52萬。此外,截止到2008年,尚有150萬已經畢業的大學生沒有找到工作,他們將和應屆畢業生一起尋找就業機會,這使得大學生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

        (2)高校與社會供需結構性矛盾加劇。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具有轉型性和結構性的特點,大學生就業受供求總量、制度架構、個人就業意愿和行為、企業及其他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等眾多因素影響,而結構性供需矛盾這一因素尤為突出,這也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目前,盡管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和待業大學生人數逐年遞增,出現了大學生找工作難現象,但與之相對,社會上很多用人單位卻招聘不到急需的人才,屢屢出現“有工作無人干、有崗位無人去”的怪現象。

        2.內在原因

        (1)擇業觀念陳舊落后。很多大學畢業生認為大學畢業了就一定要去事業單位、行政機關,認為只有這樣才有依靠,對于所在工作城市的選擇也是存在著很大的誤區,大多數貧困生都有迫切改變家庭貧困落后狀況的需求,所以貧困生在選擇工作時,大多數學生認為要去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即使在一個小地方有再好的發展前途也不去。還有的學生家長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必須要找個離家很近的工作單位,方便了家長對學生的幫助,也助長了學生的依賴心理,缺乏面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缺乏自主創業的意識和精神。

        (2)就業期望值過高。對于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來說,找到理想中的工作為最終目標。有的大學畢業生認為自己在校成績優異,很多貧困大學生在校期間有過勤工助學的工作經驗,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有著更高的期望和憧憬,他們希望一畢業就一定要找到一個非常好的單位,挑個容易做的事兒去干,還要工資高一點、待遇好一點,這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而已。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導致許多自命不凡的大學生在其他學生已經紛紛就業的時候,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一部分畢業生好高騖遠,理想與現實脫鉤,過高地估計自己,沒畢業之前總是認為自己干什么都行,但往往實際能力卻不盡人意。

        (3)資源相對匱乏。貧困生經濟的貧困使他們承擔了巨大的求學壓力,本應該和其他學生一樣享有同等發展的機會,但在大學,除了經濟條件外,貧困生還在許多方面無法和其他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比如由于家庭條件的不同,貧困生基本上沒自己的興趣愛好,在英語運用能力、電腦操作、手機使用、人際交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這些技能在現實的求職過程中都會發揮很大的作用,但這些技能的缺失又將使他們失去一些與同齡人競爭就業的機會。

        (4)就業心理壓力大。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和家庭,每個人的社會背景和家庭經濟條件不一樣,貧困生由于各種因素的局限性導致綜合素質低,從而在求職處于弱勢,又缺乏各方面鍛煉,興趣面窄,也無特長。一部分貧困生經歷了家庭貧苦的磨練,深知自己身上的責任,變壓力為動力,在校期間表現積極樂觀,對前途充滿信心,愿意到基層、到邊遠地方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遠大理想;而另一部分貧困生則由于家庭貧寒,使他們存在消極自卑心理,因為沒有經濟基礎,沒有廣大的社會關系網,在學校也沒有尚佳的表現,在強大的就業壓力面前顯得那么力不從心,不能正確的看待就業競爭。

        三、新時期提升貧困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途徑

        1.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期望值

        大學生就業是一個社會問題。加強就業形勢與政策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學校應該通過各種形式,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政策的宣講和就業形勢的教育,引導貧困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開設專門的就業指導課,向貧困生們講清當前面臨的嚴峻就業形勢以及原因,讓學生學會如何就業,掌握技巧;引導學生樹立就業地區多元化的思想觀念,教育貧困生正確為自己定位,不能夠好高騖遠,要擺脫就業一定要在大城市的思想,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能夠發揮專業特長的工作崗位,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低工資及各類基層工作,引導并鼓勵貧困學生先就業、后擇業、再立業的觀念。

        2.堅定理想信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在就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仍然有大部分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理想中的工作,這部分學生都能擺正心態,正確的給自己定位,并且始終認為只有德才兼備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事實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機會。比方說,面臨畢業,可以選擇考研究生、考取國家公務員、參加事業單位考試、考取雙學位、還可以出國深造等等,同時也可響應國家號召,報名參軍報效祖國,到最需要大學生的基層、農村和西部去,當村官,還可以自主創業等等。只要改變就業觀念,就業崗位就在眼前。

        3.培養綜合素質,提高求職競爭力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除了觀察大學生的在校表現外,也會看學生的綜合素質,僅靠單一的專業知識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大學生要成為既懂專業基礎知識又通覽各方面知識的復合人才。因此,貧困生在校期間要認真學習,不斷優化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積極參與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培養自身綜合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4.加強就業心理素質教育,破除心理障礙,提高就業競爭力

        首先,根據貧困大學生的種種心態,結合他們的思想實際和接受能力,給予正確的引導,針對因就業方式改變、就業競爭激烈而給學生帶來的壓力、憂慮、恐懼等情緒,通過談話等形式的交流和溝通,及時關注他們的心理動態,要幫助他們做好心理疏導,建立克服困難的勇氣、提升抗挫折的能力。其次,教會學生如何對待壓力,讓他們明白壓力并非來自外部環境,而是自己施加給自己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壓力,以壓力激勵自己去積極進行就業選擇,以積極健康的心態迎接未來的挑戰。

        參考文獻:

        [1]管明清.當前高校貧困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對策研究[J].管理觀察,2010,(28).

        [2]馬遠.金融危機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應對策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23).

        [3]高凡茜.大學生就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3)

        [4]何海燕.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分析[J].教育與職業,2008,(3).

        [5]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迫切性[EB/OL].lunwenda.com.

        第8篇:貧困大學生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國家助學貸款;校企合作;航運公司;勤工助學

        近年來,在立足學院現狀,保證整體平衡的前提下,學院積極探索貧困生資助體系,使得曾困擾廣大學生、家長入學難、在校讀書難的現象已有較大改觀。但由于水上專業學生中貧困生基數大、貧困程度高,因而學院仍未形成一套符合水上專業特色、完善的資助體系。為掌握可靠、詳實的數據,在學院范圍進行了資助調查,并實地走訪學生,調查統計結果:商船學院大學生2450人,約65%來自農村,其中經濟困難學生1136人,占學生總數的46.4%,其別困難的學生占5%;60%學生認為需要優化獎助學金的配置,45%學生認為貧困生需要更多的人文關懷等,所以構建和完善學院的資助體系顯得十分必要。

        一、學院現行資助現狀之分析

        資助調查顯示:學院資助情況趨于復雜化和困難化,具體表現如下:

        (一)學生生源的特點

        由于學院學費較低,且就業率高,畢業后的工資待遇較高,吸引了廣大中西部貧困家庭和農村家庭學生報考,使得學院的貧困生接近總人數的50%,導致貧困生基數大的現狀。

        (二)貧困生認定機制

        從調查數據看,有45%的同學認為現行的認定方式有“利益驅使”和“不公平”的現象。由于貧困生群體具有隱蔽性的特點,學院對貧困生資格的認定缺乏可靠的資產數據,僅憑學生填寫的一張表格和學生家庭所在地或民政局證明作為認定根據,使貧困生申請者家庭經濟背景的真實性難以把握。

        (三)獎、助學金制度

        當前貧困生獎、助學金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多數資助者傾向于資助成績優異的貧困生,政府、社會團體、企業及個人設置的獎、助學金,明確指出用于獎勵和資助品學兼優的貧困生,這類資助往往金額大而名額少,然而多數貧困生處于經濟和學習的“雙貧”狀態,導致貧困生獲得獎學金的比例不高。

        (四)勤工助學

        目前我校的校內勤工助學崗位存在崗位少、薪酬低、功能單一等問題,而由于學院與社會聯系比較欠缺,校外勤工助學崗位存在難以開發和不便管理等困難,且學生的安全和報酬無法保障。雖然學院學生在校內外參加勤工助學相對較多,但很大部分處于“守株待兔”的狀態,無法利用勤工助學來自食其力。

        (五)貧困生的教育

        目前學院關注最多的是如何增加對貧困生的資助,而對貧困生的精神貧苦和心理問題關懷較少。雖然貧困生中不乏樂觀外向、富有才華、沉著自信、獨立自強的同學,但是在應對貧苦的過程中,很多同學都存在自卑、焦慮等心理壓力,導致抑郁心理的產生,在人際關系上趨于封閉,從而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六)國家助學貸款的償還情況

        助學貸款的償還是一個長期、持續性的過程,而由于水上專業大學生的工作特點,導致以下兩方點的問題:

        1、學生工作之初,工資收益較低,多數畢業生僅能滿足日常開銷,無力償還貸款。

        2、水上專業畢業生,工作地點多在船上,回到陸上時間不固定,導致還款不便。

        二、建立科學的認證體系和貧困生動態檔案制度

        由于學院貧困生問題將長期存在,應建立和健全有效的貧困生評定制度和完整的貧困生數據庫,使貧困生資助工作規范化、制度化、體系化,使貧困生幫扶工作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建立貧困生數據庫

        建立貧困生檔案是做好貧困生數據庫工作的重要前提,必須明確評定標準,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及時詳細的記錄,妥善的保存,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同時對貧困生進行及時跟蹤記錄,及時更新補充,增新除舊。

        (二)公開、透明數據

        問卷調查顯示85%的學生要求公開數據結果,可見大家對貧困生的認定是十分關注的,所以我們必須建立科學、規范、透明的貧困生認定體系,對貧困生的認定一定要做到有據可依、有情可查。在認定過程中要在學生遞交合格的“貧困生證明”的基礎上,嚴格遵循“群眾調查——生源地民政局證明材料——貧困生認定小組認證——輔導員審核——學院審核——公示——信息反饋——數據核實入庫——學生處備案——年度更新——群眾調查”的建設模式,層層把關,嚴格做好學生基本情況的摸底調查和相關材料的審查工作。

        三、積極構建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航運公司為支撐、勤工助學為輔的多元資助體系

        (一)大力突出國家助學貸款的主體地位

        完善和落實學院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和還款工作,建立國家助學貸款信用體系,降低拖欠率,真正發揮國家助學貸款的助學主體功能,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強化大學生誠信教育,大學生誠信觀念淡薄是阻礙國家助學貸款發展的一大因素。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要讓他們堅定“及時還貸光榮,違約失信可恥”的觀念。

        2、建立學生個人信用檔案評估機制,定期、全面考察學生在校和工作期間的信用狀況,詳細、及時地記錄,反饋、監察、糾偏和指導,通過信用反饋,將對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實行動態管理,使其成為考核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從而促進學生誠信修養養成,有助于在校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

        (二)立足于行業,積極挖掘社會資源

        從理論上講,高校應將精力集中于教學和科研,社會不應把幫扶貧困生的責任壓到高校身上。但在我國現有國情下,國家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負擔起幫扶貧困生的全部責任。因此,高等學校應積極開拓社會資源,開拓新的資助經費來源,爭取更多的社會團體和個人關注并資助貧困生。

        (三)凸顯航海類專業特色,深入開展勤工助學工作

        在學校統籌安排勤工助學工作以外,學院應該向這一方面努力,可借鑒社會“以工代賑”的傳統作法,結合自身的實際,結合專業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的智能優勢,在能夠鍛煉學生能力的領域,將“工作”、“育人”和“助學”三者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勤工助學活動的層次,是現階段勤工助學工作的一個創新點。

        1、依托學院科研項目,以獲得勤工助學崗位

        學院可以根據實際科研情況,設置合理的勤工助學崗位,鼓勵一部分品學兼優的貧困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參加力所能及“助教、助研、助管”工作。這既擴大了資助經費的來源,又發揮了這部分“尖子生”的知識優勢,使他們真正學以致用,在能力、才干等方面得以鍛煉和發展。

        2、充分發揮學院專業優勢,以航運公司為依托

        應遵循以下方面:(1)擴大宣傳力度,通過建立貧困生網站、利用電視、報刊等媒體形式組織大型優秀貧困生事跡展,創建關注貧困生的社會輿論環境,吸引社會好心人單獨資助品學兼優的學子;(2)引入針對貧困生的企業資助資金,設立專門的機構管理社會資助的資金,定期向社會公布,以確保??顚S煤统绦蛲该?,實地摸索建立“校企互惠”模式,建立“人才資助”雙贏的合作機制,倡導受惠貧困生畢業后回報企業的誠信理念,形成資助——回報的良性循環。

        四、加強對貧困生的人文關懷

        從問卷調查可以看出,貧困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著自卑、自閉等心理,而這些又影響著其個人的交際和表達,作為大學貧困生這群弱勢群體,物質和金錢的幫助雖然重要但不能完全滿足貧困生的真正需求,給予他們合理的引導和精神關懷就顯得了彌足珍貴。

        第9篇:貧困大學生論文范文

        關鍵詞:誠信誠信缺失表現原因對策

        誠信的含義是什么?孔子在《論語》中做了闡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這里的“信”就是信實、誠篤的品德。后來朱熹曾寫道:“信者,言之實也。”“誠者自然,信是用力,誠是理,信是心,誠是天道,信是人道,誠是以命言,信是以性言,誠是以道言,信是以德言?!备叛灾础罢\是自然的實,信是人做的實?!敝袊算∈氐摹叭?、義、禮、智、信”中,信占其一,足可證明言必行、行必果及誠實守信一直是我國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誠信作為中國的優良傳統一直在傳承,而且在當今社會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誠信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內容,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然而作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在誠信方面出來很多問題。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

        大學生誠信缺失主要集中體現在學習方面、經濟方面、為人處事方面、就業求職方面等。缺乏誠信對于大學生的成才極為不利。

        1.學習方面誠信缺失

        (1)考試作弊。從國家教育部到高校對學生考試做出了嚴格的制度規定,但是學生考試作弊的現象屢禁不止。作弊手段推陳出新,從打小抄發展到手機、隱形耳機等先進的現代化工具傳遞答案,作弊呈現多元化、現代化、盈利性等特點。學生考試作弊給高校的考風考紀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2)學術抄襲。學生的畢業論文及老師布置的論文作業,不是認真收集資料,運用所學自己知識寫出的原創,而是“鼠標加鍵盤”在網絡上東拼西湊的“大雜燴”,更有甚者直接將別人的論文換個名字,當做自己的論文來敷衍老師。這種創作方法使論文寫作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同時抄襲之風嚴重影響高校的學風建設。

        2.經濟方面誠信缺失

        (1)故意拖欠學費。個別學生為了吃喝玩樂,搞攀比,竟然把學費當做消費資本惡意拖欠學費,這就為高校正常的學費收繳增加很多困難。

        (2)騙取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是國家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而采取的資助政策,還有個別學生,家庭經濟不困難,但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偽造貧困證明,騙取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供其揮霍。這使真正困難的學生得不到資助,嚴重阻礙國家資助政策的貫徹執行。

        (3)惡意違約。個別學生使用銀行信用卡消費,銀行不催款學生就不主動還款;學生購買電話卡,打長途電話,打光就扔;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畢業后不主動還款,還需要銀行和學校催款。種種失信現象嚴重影響大學生的道德品質。

        3.為人處事方面誠信缺失

        (1)人際交往虛假。同學之間的交往不真誠,做人不誠實,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言行虛偽。經常承諾,但從不兌現。個人交往中借錢不還,借物不歸。在這樣的環境下,同學很難建立深厚的友誼。

        (2)戀愛動機不純。大學生把戀愛當做填補心靈空虛的一種方式,抱著游戲的態度,狂熱的追求異性。由于大學生戀愛引發的輕生案和傷害案屢見不鮮。大學生戀愛根本不考慮道德責任和愛情的義務,充滿盲目性。

        (3)網絡道德。網絡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大量的資料,從而促進自己的學習,同時也給大學生帶來了網絡娛樂。但是個別大學生缺乏網絡道德,在網絡上虛假信息,利用網絡賭博、詐騙等等,這些忽視網絡道德的行為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

        4.就業求職方面誠信缺失

        (1)求職簡歷造假。由于大學生的數量增多,就業壓力大。不少大學生為了謀求一個好的工作崗位,在求職簡歷上偽造榮譽,夸大自己的能力,使得求職簡歷水分太大,用人單位為了求證,還得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協議違約。在擇業過程中,大學生不履行就業協議或合同的行為時有發生。倘若有接收單位就草率簽約,遇到更好的單位就隨便毀約,嚴重影響了高校的聲譽和用人單位的招聘工作。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文化因素。傳統文化道德對個人修養、人際交往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形成了一系列道德標準和規范,對于調節人際關系,規范個人行為,維持社會秩序等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些規范所體現的約束性、有效性,并不完全適用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由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發展的脫節是造成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之一。再者,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所提倡的價值觀和功利主義對我國社會的沖擊,也是大學生誠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社會因素。在政治領域,個別領導干部腐化墮落、貪污受賄、等現象,不僅影響黨員干部的整體形象,還給青年學生帶來不良影響;在經濟領域,由于法制的不健全,個別不法商人假冒偽劣、走私逃稅、虛假廣告、拖欠工資等等違法現象,不僅影響我國經濟健康發展,而且對青年學生的道德品質產生不良影響。

        3.環境因素。目前社會上一小部分人為追求物質享受、崇尚金錢而不擇手段,不惜出賣人格和尊嚴,甚至打法律的“球”,這種利益至上的思想嚴重污染了社會風氣,大學生是最容易受影響的群體,大學生在污濁的環境中難免不受影響。

        4.教育因素。大學生的誠信缺失,不能完全歸咎于社會、文化、環境因素,教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國教育的模式實質上還是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只是口頭上的轉變,沒有真正落到實際。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學校和家長只注重學習成績,而忽略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被弱化,多采用灌輸法只停留在書本上,使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變得非常薄弱。

        三、解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對策

        解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問題,是個浩大的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切實有效地方法,才能達到教育目的,為國家培養品德高尚的大學生。

        1.轉變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認識

        大學生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開展誠信教育,就是要在大學階段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念、價值觀和行為模式。通過誠信教育,幫助大學生明確誠信的本質和內涵、誠信與道德、誠信與大學生成才的關系,使大學生懂得誠信是一切道德賴的基石,自覺地做一名誠信的大學生;通過誠信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說誠信話,辦誠信事,做誠信人”的誠信觀念,喚醒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意識,自覺加強誠信建設,養成誠信待人,誠信處事,誠信學習,誠信立身的良好習慣,使廣大學生成為具有誠信美德的高素質人才。

        2.社會要承擔更多的教育責任,凈化社會環境

        誠信教育是全方位的,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以至社會教育,誠信教育的落實離不開整個社會大環境的支持。社會作為一個大環境,對于承擔誠信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應在全社會努力營造良好的誠信社會氛圍,加強宣傳導向,充分發揮網絡、電視、報紙等大眾傳媒的宣傳功能,弘揚誠實守信的優良傳統,加強輿論監督,批判各種失信行為。另外,還應加強法制建設,進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設,加大打擊失信行為的廣度和力度,使出現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失信現象得到根本扭轉。只有營造出人人講誠信的良好社會氛圍,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才能推動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開展,才能建設和諧社會。

        3.突出學校作為誠信教育的主體地位

        學校是培養大學生誠信品德的重要場所,也是實施誠信教育的主體。首先學校要樹立良好的校風和學風,為培養大學生誠信品德的養成提供一個良好環境;其次要發揮教師的關鍵作用,特別是思想政治教師的作用。注重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運用討論和談心等手段,掌握學生的心理,是誠信教育貼近生活,引導學生從心理上認同誠信的行為方式,最終防止失信行為的發生;最后是輔導員和班導師的重要作用。作為學生直接最多的輔導員承擔更為重要的作用,輔導員要為每個學生建立誠信檔案,記錄學生誠信品德、考試誠信、學術誠信、歸還銀行貸款、履行就業協議等誠信和失信的行為,同時將誠信納入學生獎懲制度。獎勵鼓勵學生講誠信,針對學生失信的行為進行耐心的思想教育,用愛心和恒心教育學生誠信,達到誠信教育的目的。

        4.家庭教育是誠信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組成部分

        家長也是誠信教育的主要組成,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要轉變“重智力、輕品德”的教育方式,既要對孩子的功課負責,也要注重對孩子道德品質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培養子女的社會責任感和誠信觀念。家長要認清誠信與成才的關系,對子女進行誠信教育是家長的責任。家長要負起責任,用誠信的言行感染子女,帶動子女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配合學校的誠信教育,把大學生教育成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參考文獻:

        [1]賈振宇,張少平,張芬芳.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狀與原因透析.中國集體經濟,2008.1.

        [2]劉建新.中國信用.新華出版社.

        [3]李燕宇.大學生誠信缺失及其對策.華中師范大學,2005.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人妖一区二区 | 中文亚洲日韩A∨欧美 |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 久久做品人人做人人综合 | 久久精品专区网 | 五月婷婷丁香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