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在校大學生論文范文

        在校大學生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在校大學生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校大學生論文

        第1篇:在校大學生論文范文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高校已經不再單純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而是走與實踐相結合的路線,因而大學生兼職成為潮流也就不難理解。對于涉世不深的大學生來講,他們剛剛半只腳踏入社會的大門,對于外界的防范意識不強,這就造成對兼職大學生的各種侵權事件層出不窮。根據調查,大學生從事兼職時,只有16.3%的人與用人單位于簽訂書面合同。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在兼職時遇到權益受損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被用人單位拖欠、克扣工資,要求大學生超時工作但無法得到相應報酬或從事無安全保障措施的工作。通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權利受到侵害的形式主要有兩種:“其一,財產權利受侵害。如拖欠、克扣大學生的工資,都直接侵犯了大學生的財產權利。其二,人身權利受侵害。一些用人單位不考慮大學生的人身安全的保護,給大學生的工作環境十分惡劣甚至存在危險行,如在無安全保障措施的情形下從事于化學相關的工作等”,甚至有女性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遭受性騷擾、犯的事件發生。由此可見兼職大學生群體的權益保護已經成為一個急需決的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二、大學生兼職中權益受損的保護

        從調查中得到的情況看,在大學生兼職的過程中自身權益受到損害時,大約有80%的人維權意識淡薄,極少采取維權措施,一般是自認倒霉;還有一部分是自己有維權的意愿,但是不知該如何進行,不知道應該向什么機構進行投訴。大學生權益受到侵犯與其本人關系最為密切,只有大學生自身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大學生平時留在學校的時間最長,與學校關系關系也極為密切,學校應重視這方面的管理,由學校對于大學生進行相關的培訓,學校可以開設相關課程,這樣無論是對于兼職大學生還是將來大學生就業都有很大幫助。學校可以與一些正規的用人單位簽訂協議,為大學生提供幫助。大學生兼職權益受到侵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大學生個人聲音太過弱小,可以有學校牽頭,組織一個兼職大學生自己的機構,當大學生自身的權益受到侵犯時,可以上報機構,有機構出面與用人單位進行交涉,以集體的力量來進行維權。

        無論是大學生提高自身維權意識,還是高校加強對于大學生相關方面的教育,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在校大學生兼職權益被侵犯的問題。我國法律對于大學生兼職的行為定位模糊,而據原勞動部頒布的《關于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的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雖然“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但法律只是不承認,在校大學生兼職的行為是就業,但卻并沒有排除兼職大學生的勞動權利,是因為“就業”與“存在勞動關系”這兩者之間并不等價。既然兼職大學生不屬于勞動法的調整對象,那就應該歸屬于民法的一般調整,或是適用教育部有關的規定,如《高等學校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就目前來講,我國法律中對于大學生兼職的定性身份模糊,而兼職大學生又不屬于勞動法的調整范圍,只能適用民法的一般調整,或者教育部下發的《高等學校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等。大學生兼職無論是假期工還是平時兼職,都應當與用人單位簽訂書面合同,在合同中一定要明確每條條款的意思,特別是工資、勞動時間及勞動環境等,是否存在潛在的侵害自身權益的行為都應做出事前的確認及防范,也可以為以后的侵權訴訟準備證據。

        三、總結

        第2篇:在校大學生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新形式下,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的形式趨向多元化,出現了許多不良傾向,而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務。搞好新時期下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是當前高校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高校教育存在的不足直接影響了高校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正確認識目前高校教育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發揮高校教育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引導作用。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發生了重大變化,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也趨向多元化,當前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務。目前大學生的價值觀較之以前出現了很大的變化,辯證地認識市場經濟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正確認識當前大學生價值觀的現狀,有效地解決目前高校教育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導向,搞好新時期下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是我們當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課題。

        1 新形勢下大學生價值觀存在的問題

        當前,大學生的價值觀總體上來說是好的,他們具有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建設祖國的使命感,他們積極進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熱衷于參加社會實踐,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但是我們也不可否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少學生的人生價值觀開始以自我為中心,向往金錢,向往享樂,價值觀出現了扭曲,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部分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追求自我利益的實現。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自由、競爭、利己思想的傳播,當前大學生在追求人生價值實現過程中,片面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忽視社會價值,過分強調自我利益,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情往往從自己的價值立場出發,從不考慮對方的需要,忽視集體和他人利益。同學間團結互助意識逐漸減弱,做事情、交朋友都以能否為自己帶來利益為標準,利己思想逐漸蔓延,社會責任感日益喪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為他們普遍存在的一種趨向。

        (2)部分大學生開始崇尚金錢,傾向于拜金主義。在金錢誘惑下,很多學生把掙錢作為人生的唯一追求,把金錢看得高于一切,把金錢看為了衡量認識價值的唯一尺度①,將發財致富視為他們人生所追求的最終價值目標對社會的責任感和貢獻感逐漸淡漠,因而他們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掙錢上,對學習漠不關心,對班級集體活動概不參加,有的為追逐財富甚至逃課曠課,放棄學業選擇經商…他們把金錢的多少視為衡量自己人生價值的標準。

        (3)部分大學生喪失了崇高的價值目標,將人生價值目標定位于享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大學生開始追求高消費的生活,做事情講求排場、闊氣,以個人享樂為目的,將理想、信念等拋之于腦后…他們不愿意參加志愿者活動,不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畢業后也不愿意到基層去工作,不愿意付出艱辛的勞動,他們向往大都市,追求安逸奢侈的生活。他們將人生價值的目標定位于享樂,將個人價值看地高于社會價值。

        2 高校教育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搞好新時期下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是當前高校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我國高等院校在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中取得了不少成績,積累了很多經驗,但是不可否認,在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依然存在著不足。高校教育存在的不足直接影響了高校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正確認識目前高校教育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才能保證高校教育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我國高校教育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教學途徑比較單一。目前高校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主要是通過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和其他零散的課程活動來進行,很多高校只是為了應付教育部部署,開設了基本的德育課程但是并沒有真正貫徹落實到實處,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擺設。課程安排的時間與課程的重要性不成正比,不少學生只是為了賺取學分,為了通過考試而去學習這些課程,并不是自己出于對知識的渴望,對知識的需求而去學習。教學途徑的單一性使得大學生很難掌握基本的價值觀知識,很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教學方法缺少靈活性。我國高校教育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主要是偏向于理論的教育,偏向于課本知識的傳授。在教學方法上,以單項的講授為主,更多地是單純的老師授課,講述課本的內容,學生聽課,記筆記,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太多的交流與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把學生當做了接受知識的容器,沒有看到學生的主體性。這種灌輸式的教學,導致缺乏一種寬松、民主和熱烈的教學氛圍。教學方法的單一,很難使教育的真正意義落實到學生教育中,學生很難在那樣簡單傳教授課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教育內容比較空泛。我國高校教育缺乏應有的價值教育目標,在價值觀教育內容上比較空泛,理論內容居多,比較形式化,不形象具體,很難讓學生充分了解掌握其內容。目前高校教育基本上偏重于道德認知的理論傳授,側重于大學生掌握理論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卻忽略了大學生實際的道德困惑和價值取向的迷茫,缺乏對大學生現實問題的指導。同時,在整個教育系統中重智輕德;在道德教育中存在突出的政治價值主導地位、忽視學生的德行修養的傾向;生活教育、精神教育、環境與健康教育、審美教育等匱乏不足②。

        3 不斷完善高校教育,充分發揮高校教育在大學生人生觀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學校是知識和信息傳播的搖籃,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體陣地,是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主要場所,肩負著培養人才的重任。為了充分發揮高校教育在大學生人生觀教育中的作用,針對當前高校教育存在的不足,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1)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網絡,占領網絡領域。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網絡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很多大學生不滿足課堂知識的講授,開始通過網絡來獲悉知識,網絡在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空間越來越大,對大學生的學習方式、行為方式和思想道德修養等各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所以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占領網絡領域,使其更好地發揮對大學生人生觀的引導作用,比如說,在網絡上建立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團隊的素質,對網絡進行科學地管理,進行正面的輿論宣傳與導向,弘揚主旋律,弘揚科學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通過有效地技術手段來防止那些低級庸俗的東西在大學生群體中傳播,從而使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

        (2)要創新教育內容和方法。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適應新的形勢,要創新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使其充分發揮在大學生價值觀中的導向作用。對于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教育絕不能僅僅停留于理論教育上,不能單純的講授理論,而要多采用啟發的方式、參與的方式、討論的方式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應該更多地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來達到價值觀教育的目的,從而要引導大學生學會從實踐的角度去認識、理解、選擇正確的價值觀。比如說可以讓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走進革命老區,聽取革命戰士的英雄事跡;學校可以利用假期時間組織學生去參加支教、扶貧計劃,讓更多的學生體驗艱難的生活等,以此來觸動大學生的思想,使學生從中受到熏陶, 從而逐步確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3)要把握好教育的突破口和立足點。高校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應著重加強學生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意識的培養,使學生樹立集體主義的思想,加深對人的本質的認識,從而排除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的影響,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于當代高校教育的教育者,更要在新的起點上構建適合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高等學校要重視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把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工作,要將其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切實制定大學生人生價值觀教育的教育目標、教育方案,落實組織機構,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把對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4)要把高校教育和社會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教育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家庭、學校、社會都是不可或缺的。學校是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主戰場,家庭是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主要陣地,而社會是一個大的舞臺,是練兵場,對學校家庭起著補充和完善的作用。學校、家庭和社會在大學生人生價值觀教育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它們相互依存,相互滲透,不可或缺。因此,必須將高校教育和社會家庭教育工作結合起來,實現三者的和諧統一,使其充分發揮對大學生人生觀的引導作用,學校要引導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工作,而家庭和社會要配合學校的工作,只有將三者結合起來,相互合作,取長補短,攜手共進,才能更好地使大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

        21世紀是科技和人才競爭的時代,而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大學生能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大學時期,正是大學生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教育對于大學生的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要貫穿和體現人生價值觀教育,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注釋

        ① 袁貴仁著.《價值觀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59頁

        ② 吳亞林著.《價值與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237頁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所與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人生觀通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吳亞林.價值與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 北京大學學院組編.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論與方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4] 黃艾華、郝琴.論新時期大學生人生價值觀教育[d].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

        第3篇:在校大學生論文范文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影響創造力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環境的影響相當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記得某次課間休息時,當我和學生說到中國排球隊進入世界杯,他們個個激動異常,議論紛紛,以致于上課鈴聲響了也不知道,我當時沒有把臉沉下來,而是一直笑瞇瞇地耐心等待。當孩子們反應過來,很歉意地安靜下時,我靈機一動問道:“看你們剛才的樣子,個個都懂得與國家榮辱與共。不過要想中國取得更大的勝利,我們現在該怎么辦?”學生們齊聲響亮回答:“努力學習!”那節課,學生學得尤其認真,這使我明白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于是我大膽地做了以下嘗試:

        1. 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為了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我放下了高高在上的老師架子,真正成為了學生們的朋友。每上完一堂課,我讓學生以自己感受來評價老師的教學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足或無法接受,并特意表揚和感謝那些提出意見的學生,不足的地方我認真分析,力求改進。這樣做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使師生關系更融洽、更和諧。

        2. 營造師生和諧互動的課堂氛圍

        新課程改革開展以來,課堂教學的效益得到了明顯提高。新課程改革下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與學生是否建立了和諧互動的課堂氛圍,是否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新課標確認語文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新知、平等對話的過程。在實踐中,語文教師要把自己從“傳道、授業、解惑”的權威轉變為與學生擁有平等席位的對話者,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為“對話人”的學生對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式的選擇,自覺放棄傳統意義上把語文教師作為知識權威的認識。顯而易見,新課程改革以來,對于課堂教學所倡導的起點也就是和諧互動的課堂氛圍,真正地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使師生在教與學中進步,在教與學中體驗到快樂。

        3. 給予學生鼓勵、肯定的評價

        恰當地評價學生的才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收到開發學生智力,激發他們創造才能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學中,經常鼓勵、表揚學生,盡量避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學完《小攝影師》后,我讓學生想想小攝影師后來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有的學生說小攝影師在回家路上被車撞了;有的說高爾基親自到小男孩的教室去了……我充分尊重他們的看法,堅持無錯原則,對他們給予了鼓勵和肯定。

        二、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問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學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我們在上每一堂新課時,先讓學生根據老師指導的學習方向自己讀課文,去獵取文中的內容,然后教師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采用“學生質疑――老師引思――學生解疑”的方法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文。學生在初讀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讀課文后知道了什么,哪里不明白,然后教師抓住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解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如學生對回答的問題意見不一致時,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充分討論,并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學中如果學生發表了有獨創性的意見,提出了有創造性的問題,教師要不失時機地予以肯定、鼓勵和表揚,以帶動和激發全班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即使有的學生所發表的意見離題較遠,教師也不要橫加干涉,而是給予鼓勵,讓其大膽想、大膽說,此時教師再指出問題的要點,及時點撥導向,引導學生思維。這樣做不但切實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還培養了學生自覺質疑問難、設法解疑的能力。

        三、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

        愛因斯坦曾說:“幻想的才能對于我們來說要比我在知識上的才能更有意義。”“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打破定勢,大膽想象,進行發散思維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所起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雙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小學生都有著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他們將這種想象力轉換成一種創新思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創設出一定的情境,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地去想象。我在教學中經常鼓勵學生盡量說與別人不同的話,創編與別人不同的句子,提與別人不同的問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打破定勢,培養思維的多向性

        思維定勢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是始終存在的,我們在教學中應認真考慮它的兩種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正遷移;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知道,從個人的內在因素看,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障礙就是習慣從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無意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思考常常受慣性思維的束縛。因此,我們要努力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幫助學生沖破陜隘的思考方式,開拓視野,在形成求異思維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多向性。

        同一個任務鼓勵學生尋求不同方法完成。這符合學生“總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的心理特點,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

        同一個問題或意思,引導學生進行不同的理解或表達。這些正是創造性思維中求異思維的具體表現,它促使學生相互激勵,情緒活躍,在學習的過程中品嘗到求異、探索的樂趣。

        第4篇:在校大學生論文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旅游;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一、大學生旅游市場存在的問題

        1.政府及旅游相關部門對在校大學生旅游市場不夠重視

        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在校大學生群體旅游市場不夠重視,宣傳力度和促銷手段都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很多人都覺得在校大學生是一個高風險、低消費、不好管理的群體。旅游相關部門沒有對在校大學生群體旅游市場進行深入的考察探討也沒有收集到非常準確的旅游消費信息。在面對在校大學生旅游群體的安全與健康方面,政府及相關部門一般選擇的是最保守的態度,不積極鼓勵學生外出旅游學習,在這方面抑制了在校大學生的出游需求,又使得旅游業不敢放心大膽地去做在校大學生群體的旅游市場。在這個旅游市場中在校大學生群體沒有獲得足夠的推動和重視,使得在校大學生群體旅游市場陷進了不好的發展狀態。

        2.在校大學生外出旅游的保障性嚴重缺失,制約在校大學生旅游市場的健康發展

        在整個旅游過程中,大學生社會經驗少,是出于一個弱勢群體的地位,有很多合法權益都沒辦法得到保障。比如“吃、住、行”的安全問題、經濟消費的服務質量等問題都得不到保障[1]。

        3.很多高校對在校大學生群體外出旅游的正確教導不夠完善

        在新聞媒體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因為旅途中出現的各種意外而引發的悲劇[2]。在大學生中也有這方面的問題。由于學校不重視學生旅游這一塊兒,沒有對學生進行定期的旅游常識和安全教育,從而間接導致學生旅途中死亡的概率。

        4.旅游業在旅游項目的價格、開發和管理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足

        在校大學生外出旅游的花費太多是在旅游交通和旅游景點方面,經過調查分析,了解到在校大學生在這兩個方面的開支太高,從而會減少在校大學生群體出游的時間和次數[3]。大學生在旅游產品的開發存在著相當高的期望,但是因為旅游企業在資金和人力上存在著嚴重缺失,所以針對大學生旅游的產品相對就比較少。大學生群體是個比較先進、充滿活力和個性化的人群,而因為旅游產品沒有滿足大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從而吸引大學生旅游的目光就比較少[4]。而在旅游信息的獲得上旅行社和旅游景區宣傳所占的比重都很小,這表明旅游企業在對旅游景點、景區的宣傳工作上存在很大問題。這說明,政府及旅游相關部門對在校大學生旅游市場不夠重視、在校大學生外出旅游的保障性嚴重缺失、高校對在校大學生外出旅游的正確教導不夠完善以及旅游項目的價格開發管理上的不足,這些都是制約在校大學生外出旅游的重要原因。

        二、大學生旅游市場開發建議

        為了更好更快的拓展在校大學生群體的旅游市場,從相關部門支持、新產品的開發、旅游安全常識教育、定價和營銷策略、費用解決方式等地方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議。

        1.增加強化政府和旅游相關部門對在校大學生外出旅游的政策支持

        政府應該看到大力發展在校大學生外出旅游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因此,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從以下幾點來支持:①政府應該從制度及政策層面來推動支持旅游相關企業積極主動的加入在校大學生群體旅游市場的開發;②政府應該聯合相關部門出臺多項措施,進一步深化對大學生旅游的優惠力度;③政府應該聯合學校,鼓勵在校大學生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適量的健康出游;④政府應該主動與旅館、餐飲、景區景點等互相商量調節,針對在校大學生群體的住宿、飲食和門票應該適當的降低費用;⑤政府應該出資修筑在校大學生關于旅游的基礎配套設施;⑥政府應該繼續提高在校大學生群體旅游市場的法規建設。

        2.旅游企業應該盡量努力的開發設計有針對性的旅游新產品

        ①旅游企業應該推出多種有特點、多元化的新產品;②旅游企業應該推出大學生群體旅游專線,盡量開發適用于大學生群體喜愛的新產品;③旅游企業應該根據旅游產品組合的重點,開拓“機動靈活”的新產品;④推出個性化旅游產品。從之前的特征研究中能夠了解到在校大學生群體存在著很多有別于其他旅游群體的特征,然而在整個旅游市場中這個新群體沒有占據應該具有的地位。為了更好地開發這個旅游市場,應該注重成立專門的大學生旅行社。這樣才能提升出游的質量,使之保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3.高校有必要增加對在校大學生群體出游的安全常識教育

        ①高校應定期舉行不同形式的基礎旅游常識和安全教育;②高校應支持鼓勵由在校大學生自己組建的旅游協會等社團的開展,正確引導和鼓勵在校大學生旅游的自我管理;③高校應針對大學生旅游建立有效溝通機制和應急機制;④高校應充分意識到適當旅游對大學生知識、身心、鍛煉和精神上有著正面的促進作用。大學生在旅游中進行規劃并執行等活動既鍛煉了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同時也能使大學生更好的認知社會,培養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各大高校應該正確指導支持和鼓舞在校大學生群體積極參與旅游活動,將旅游作為在校大學生群體素質教育的第二課堂。

        4.旅游定價策略和營銷策略的新方式

        ①旅游定價策略:其一,針對大學生旅游的定價應采取低價策略,以薄利多銷為原則[5];其二,旅游產品明碼標價;其三,根據不同的時間制定不同的價格;其四,根據不同的空間制定不同的價格。因為受到家庭經濟因素的限制,在校大學生群體對價位非常在意。在校大學生群體的外出旅游人數會隨著價位的漲幅而增加減少。唯有定價的合理,才可能導致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群體外出旅游,形成在校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旅游市場。②旅游營銷策略:其一,增加對旅游業的形象進行傳播,創建大學生旅游品牌[6],讓在校大學生更好的關心支持現在的旅游業市場;其二,建立高校旅游網絡,進行網絡營銷對于開發在校大學生旅游市場是一個非常積極健康的手段。經過前面的數據分析,我們知道在校大學生群體獲取旅游信息的渠道來源多是網絡。由此可以看出,旅游相關部門在景點景區宣傳和旅行社宣傳這兩方面必須改進,在營銷策略和手段上得以改善。

        5.大學生旅游費用的解決方式

        經過前面對在校大學生群體外出旅游的消費來源、外出旅游的購物、外出旅游的飲食和外出旅游天數等問題的分析中可知,家庭經濟條件是約束在校大學生群體外出旅游的最主要原因。關于這個問題的處理方式,除了家庭、高校等外界因素的支持以外,還要依靠在校大學生憑借自己的方式使費用這一關鍵因素得到緩解。關于解決的方式有:①鼓舞有出游意愿的在校大學生自己打工兼職賺取外出旅游費用。在校大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勞動賺取的錢來實現自己外出旅游增長知識面,來實踐自我人生價值。沒有因為家庭經濟條件的制約,而丟失開闊視野的機會。并且我覺得自己勞動賺的錢花起來也是比其他方式獲取的費用更讓人開心的;②鼓勵各大高校旅游專業的師生積極加入到在校大學生旅游行為的激發行列中,為大學生量身定做經濟型的旅游產品。學校自己制作的經濟型旅游對于旅游本專業的師生是一個實踐挑戰,對于在校大學生群體外出旅游的低消費窮游起到一個正面鼓舞的作用;③鼓勵經濟型的旅游方式。外出旅游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在經濟型的出游方式方面,旅游費用就是大幅度的降低,所以有必要鼓勵經濟型出游方式。比如一些學生組織一起腳踏車出游、徒步出游等方式。

        作者:張冰 單位:河南省黃河迎賓館

        參考文獻:

        [1]常睿.長春市在校大學生旅游行為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謝暉,保繼剛.旅游行為中的性別差異研究[J].旅游學刊,2006,21(1):55-59.

        [3]佟靜,洪帥.淺談大學生旅游市場需求與供給的矛盾[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7(3):50-51.

        [4]馮倩新,新休假制度下大學生旅游行為特征分析—以上海高校為例[D].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第5篇:在校大學生論文范文

        關鍵詞 新聞傳播 職業預期 核心競爭力 職業能力構建

        中圖分類號 G206 文獻標識碼 A

        新聞傳播學作為一個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學校在培養新聞傳播學類學生時,其主要著眼點是學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提升學生在職場的競爭力應該充分考慮其在校期間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和畢業后的實際操作能力。不同的學生對未來的不同的預期,學生在自己職業預期的指引下,有意識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接觸相關項目,從而達到構建自己職業能力的目的。

        一、職業預期與職業能力

        大學生的職業預期是指其為自己將來職業做出的設定和選擇。職業預期的實質就是在專業內二次選擇,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一次選擇。每一個專業培養學生都是按照教學要求,學生要達到什么樣的學分,以及每門課程要達到什么樣分值才能結業,這種設計是根據本專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根據大多數學生的需求設定,每個專業的專業課程都可能成為未來學生就業的方向。新聞傳播類學生畢業后,既可能是做記者,也可能是做媒體經營人員,還可能做企業宣傳人員。在就業專業化的格局下,記者這一崗位又可以分為經濟新聞記者、時政新聞記者、社會新聞記者等多個方向。所以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要為自己將來從事的職業做出一種選擇,并依據自己的職業預期有意識地構建自己的職業能力。

        職業能力即是要從事某項工作所具備的基本能力,它包括一般職業能力、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一般職業能力是一種基本能力,是要從事該項工作的基本要求;專業能力是從事某項工作時在專業上的基本要求;職業綜合能力是出色地完成本專業工作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的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個人能力等諸方面。

        職業預期是職業能力構建的根本指南,職業能力培養是增加職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新聞傳播類學生一旦確定了自己的職業方向或者目標崗位就需要著力構建自己的職業能力,使增強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預期。

        二、職業能力構建的誤區

        大學畢業后要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困擾大學生的問題。一些大學生在就業時考慮得更多的是“我要做什么”,很少去考慮“我能干什么”,作為大學畢業生,首先是要衡量自己能干什么,再去決定自己要干什么。新聞傳播類學生在構建自己職業能力時,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容易進入誤區。

        1.通修所開課程導致個性缺失

        由于新聞傳播類就業口徑較寬,學生不知道如何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因為這種現象的存在,學生就不在專業內進行細分,或者進行再選擇,于是把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毫無選擇地進行選修,畢業進入社會時,可以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調動知識支撐其崗位需求。但是。由于本科在校的學習時間有限,要用大量時間來學習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并不是每一門課都能精通,這就導致學生原來全才預期發生偏差,甚至全而不才。也就是目前很多大學生畢業后,動手能力不強,甚至不能獨立完成一項具體工作。大學生眼高手低直接后果是就現在一些學校的就業率不及中職或中技,以及大學生完成大學學業后回到中職或中技去學習。也就是說,大學生在校中沒有自己的職業預期,就很儲備自己的職業能力。也就是說在職業預期時,不能把自己培養成全才,而是嬰把自己培養成專才。

        2.職業預期飄浮常換更換預期

        不少大學生在校期間根據自己的主觀意愿去想“我要干什么”,由于人的成長具有階段性,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想法,或者不同的階段受到外界的影響不同,不少學生在受到外界影響會不斷地調整自己對未來的預期。不同的職業預期所要具備的知識是不同,所以這些學生就根據某一階段對自己未來的設定選修相應的課程,有的甚至完全不同的就業預期,這樣導致學生所修課程沒有系統性,其后果同學生畢業后,所學很多課程,卻沒有能真正可以增強其競爭力。

        3.理論實踐能力不能同步發展

        職業能力由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構成,對于新聞傳播類畢業生而言,既要能講出理論,也能動手操作具體事件。可一些在學生構建自己職業能力時片面理解能力,一部分學生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理論知識點,爛熟于胸。可是讓他們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操作一項具體工作卻無能為力,甚至案例分析也會不會做;相同,另外一部分學生雖然可以動手操作一些具體項目,但問及他們為什么這樣做時,卻無法回答。所以學生在構建自己的職業能力時,既要學好理論知識,也要善于操作實際項目,更重要的是,不僅培養自己的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做到二者都不偏廢。

        三、職業能力構建的路徑選擇

        職業能力構建關鍵的一步就是使自己從通才、全才向專才轉換,落實到在校的新聞傳播類大學生的職業能力構建簡單地說就是打牢基礎,突出專長,重在運用。

        1.學分與修業時間突破原框架

        大學教學計劃是按知識結構和職業能力安排,一般有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等幾個體系構成。其中專業選修課是學校根據本專業學生在達到的基本能力所安排,學生根據自我的興趣和愛好自主選擇。目前眾多學校開設的選修課是在本學院或本專業內開設,學生自主選擇。這種選課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發揮學生自主性,滿足學生的職業需求,但其存的問題也不能規避。新聞傳播類學生就業口徑相對寬,每一個崗位的要求也不一樣。有論者認為,隨著傳媒科技的發展,新聞傳播業崗位人才需求也正在細分。如果一個的預期是畢業后從事財經新聞工作。這就需要學生要具備經濟學知識、政治經濟學知識,統計學知識以及財務知識等,而對于一般新聞傳播類專業組織教學的院系一般僅根據本學科知識配置教師和課程,這就需要院際之間、校際之間打破原有的專業壁壘,允許學生跨專業選修相關課程,且所獲得的學分互相承認。

        與跨專業選課同等重要的是靈活學制,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實踐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中止在校學習,而選擇校外見(實)習,后恢復在校學習,補充學分。在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學校推行靈活的學制。目前國內大學正在推行以學分制教學改革。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學校可以推行彈性學制,要求學生相應的時間內完成課業修完學分即可申請畢業和學位。允許自主選擇畢業時間,鼓勵學生在校期間,不選課或少選課而到相關崗位從事相應的工作。

        通過課程選修和休學實踐,學生基本可以為自己的未來職業預期構建所需要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基本具備期望崗位知識與能力的要求。

        2.課堂教學與考核方式的突破

        課堂教學是針對大多數學生組織的教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主要在于傳授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課堂教學本身需要突破原有大一統的內容灌輸,在傳播必要有知識點后,留出必要有時間讓學生自修。主要體現在案例分析上。在

        應用教學環節,針對同一門課程,可以細分內容,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預期進行案例選擇和分析。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傳媒經濟專業《傳媒經濟概論》、《新媒體產業導論》、《媒介資本運營》等課程教學中,遵循這一原則,完成課堂教學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相應課程細分的案例進行分析。如在新媒體贏利分析的案例分析課中,學生根據自己對新媒體的理解,自己的愛好,選擇諸如電子雜志、地方門戶網站等媒介的贏利模式進行分析。因為是學生自己的愛好,其準備較為充分,教師根據學生對案例的分析有針對性的評析又有效地補充了學生分析的不足。對同一門課而言,課堂教學實現了必修知識的掌握。通過案例課使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得到了充分地發揮。

        與大課教學相對應的是,對課程考核的方式需要多元化。對課程的結業考試或考核使用得最多的是統一考試、課堂論文和課程設計等幾種方式。幾種方式各有優劣。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同一門課程考核方式相同,但不同的學生對自己未來的預期不同,針對課堂結業的方式可以嘗試多元化,由學生根據自己的預期和自己的擅長選擇適合自身的考核方式,也就是說,同一門課程可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考核。由學生申請,教師和相關部門根據課程的性質、特點進行審核,確定是否同意其申請。

        3.根據職業預期選擇論文方向

        獨特的學業個性是大學構建職業競爭力的重要路徑之一,在學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可以通過論文選題構建自身學業個性。要求大學生撰寫論文是考核其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撰寫好學生要有較扎實的理論功底,論文的要求決定了學生必須對所選題目涉及到的知識進行補充和強化。所以在論文撰寫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論文方向,通過完成論文促使學生強化理論知識的學習。

        新聞傳播類學生的論文可以是論文,也可以是項目設計。論文主要是運用某個工具解決某一個問題,或者把某些現象上升到理論。項目設計則是根據要達到的目標,運用一定的理論知識完成一項工作。前者注重理論培養,后者注重實際動手能力。學生畢業需要就業,可以選擇做一個項目策劃;畢業后需要考研或者從事其他非實務性工作,可以選擇做論文。不管是項目設計還是撰寫論文,學生都可以自主選擇,這種選擇都導向是構建自身的競爭力。該項學習不能為完成而完成。要著實通過這種方式去了解一個行業,并能把握這個行業動向;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使自己能完成預期職業所要完全的基本工作。

        4.構建導師制實現教與學互動

        對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構建需要充分發揮兩個基地兩個導師的作用。即校內實踐基地、校外實習基地和理論導師、專業導師。卡爾頓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與新聞機構聯手合作開設了覆蓋全國的實習項目。這些實習項目主要是針對三、四年級學生進行的一周到三周的新聞實踐,諸如到CTV新聞、TSN、CANWEST新聞、探索頻道、加拿大地理雜志等媒體進行實習,并讓他們獨立制作影視節目。。校內實踐基地學習根據理論教學需要建設的實踐基地,該基地可以保證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校外實習基地既要保證理論知識的轉化,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校內的教師擔任的是理論導師,因為學校教育強調學理性,校內教師具備較強的水平,可以解決學生在實際運用中理論知識不足的問題,

        而校外導師是一些在業內具有多年從業經驗的專業人士,他們中。有的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有的具有豐富從業經驗,卻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兩個導師相互配合,學生一旦遇到相應的專業問題,可以直接向兩個導師尋求幫助。特別是在專業導師的引導下,培養動手能力,并反向作用,促使其對理論知識的補充。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傳媒經濟專業幾名學生在學習新媒體產業課時對電子雜志產業興趣,創辦了《默聞》雜志,兩個月時間,單期最高網絡下載量達到900余次。學生在制作電子雜志過程中,不僅熟悉了媒體內部運作程序、機理,還學會了相關的軟件使用。

        第6篇:在校大學生論文范文

        一、調查設計與研究樣本

        本次調查以問卷的形式進行,問卷共計10道題目,分別針對“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意向”、“創業人數比例低的原因”、“創業優惠政策了解情況”、“創業政策獲取途徑”、“創業政策扶持力度”、“創業優惠政策的效果”、“政策效果不明顯的原因”、“促使大學生自主創業最需完善的因素”、“大學生創業的最大障礙”和“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因素”這10個方面進行了定性調查,并經過統計分析得出相應的結果。

        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70份,收回170份,有效問卷165份,問卷有效率為97.06%。此次問卷調查的對象共165人,其中男生53人,占32.12%;女生112人,占67.88%。

        二、樣本分析與結論

        1.樣本分析

        (1)在當前的就業前景下,你是否有自主創業的意向在被調查的在校大學生中,有6人選擇“一定要創業”,占3.64%;有47人選擇“不考慮創業”,占28.48%;有112人選擇“有適合的機會就創業”,占67.88%。其中,選擇“一定要創業”的6人均為男生;而選擇“不考慮創業”的47人中,有39名女生,8名男生,由此可見,在112名女大學生中,有39名女學生不考慮創業,占女大學生總人數的34.82%。剩余65.18%有創業意向(包括“一定要創業”和“有適合的機會就創業”)的女大學生中,所有女生都選擇“有適合的機會就創業”,沒有一人選擇“一定要創業”;而在84.91%有創業意向(包括“一定要創業”和“有適合的機會就創業”)的男大學生中,選擇“一定要創業”的占13.33%。由此可以明顯看出,在“創業意向”調查中,男生的創業意向比女生略高,但是男生創業意向的強烈度和堅定性遠大于女大學生。

        (2)你認為造成當前大學生創業者比例仍相對較低的最重要原因是被調查的在校大學生中,對造成當前大學生創業者比例相對較低的最重要原因,有65人認為是“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業意識和創業素質”,有100人認為是“創業支持環境不夠好,大學生創業缺乏各個層面有效支持”,男大學生的選項趨于平均,分別為28人和25人,而女大學生更多的將原因歸為“創業支持環境不夠好,大學生創業缺乏各個層面有效支持”。由此看出,女大學生受客觀因素的影響較大,對創業環境的依賴性高于男大學生。

        (3)你是否了解北京市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

        對當前北京市大學生創業政策有所了解的共有52人(包括“很了解”和“有一點了解”),“不了解”的有113人,占總人數的68.48%;其中,“很了解”的3人中,有2名女生,占總人數的1.79%;1名男生,占總人數的1.89%;“有一點了解”的49人中,有27名女生,占總人數的24.11%;22名男生,占總人數的41.51%。從該結果來看,在校大學生中,男大學生比女大學生對目前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的了解人數比例更高。

        (4)你已了解的創業政策是從什么途徑獲取的(多選)

        對大學生創業政策有所了解的52人中,他們的獲取途徑主要來自這5個方面,其中網絡占57.69%;學校老師占32.69%;校園講座占30.77%;報紙、雜志占34.62%;其他(朋友交流)占7.69%。由此可見,網絡是目前大學生獲取創業政策運用最多的途徑,而學校老師與校園講座也是宣傳優惠政策的一種有效途徑與方式;相關報紙、雜志的信息輸出,也是一種有效的渠道。

        (5)你認為北京市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中免征稅費和小額貸款,哪個更有利于創業者

        有23.03%的同學認為“免征稅費”更有利于創業者,48.48%的同學認為“創業貸款”更有利于創業者,而選擇兩者同樣有利的有28.48%。從該結果可以看出,在校大學生更愿意政府提供小額貸款這種扶持方式來幫助自己創業,她們認為“創業貸款”的扶持力度比免征稅費更大。

        (6)你認為當前的北京市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是否有作用

        幾乎都選擇“作用不明顯”,占了總人數的80%;選擇“有很大的幫助作用”的有25人,占總人數的15.15%;選擇“沒任何作用”的有8人,占總人數的4.85%。從該結果看出,絕大多數的在校大學生對當前的創業政策感覺作用不明顯,即目前的創業扶持政策沒有很有效的幫助大學生完成自主創業。

        (7)你認為國家或北京市政府對大學生創業支持政策對大學生創業幫助不大的原因

        選擇“門檻還是太高,機構貫徹不扎實”的有95人,占總人數的57.58%;選擇“宣傳不夠,大家都不甚了解”的有70人,占總人數的42.42%。從該結果看出,這兩項原因的人數差別不大,均是目前創業扶持政策幫助作用不明顯的主要原因。

        (8)你認為下列哪些因素的完善,更易促使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

        被調查大學生從最重要 最不重要依次排序的因素是:創業機會、創業政策、創業資金、社會關系(含家庭支持)、經驗積累、創業培訓(免費)、創業環境、創業信息(見表1)。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在促使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的因素選項中,排在第一位最多的是“創業機會”(37人),即創業機會的完善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其次是“創業環境”(32人);排在第二位最多的是“創業機會”(32人) ,其次是“創業資金”(29人);排在第三位最多的是“創業機會”(32人),其次是“創業資金”(31人)。總體看來,下列因素的完善能夠促使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創業機會、創業資金、創業環境。(9)你認為下列哪些因素更易成為大學生創業的障礙或困難

        被調查大學生從最重要 最不重要依次排序的因素是:創業機會、創業政策、創業資金、社會關系(含家庭支持)、經驗積累、創業培訓(免費)、創業環境、創業信息(見表2)。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在成為大學生創業的障礙或困難的因素選項中,排在第一位最多的是“創業資金”(62人),其次是“創業機會”(37人);排在第二位最多的是“創業資金”(34人),其次是“創業機會”(28人);排在第三位最多的是“創業環境”(31人),其次是“創業資金”和“創業機會”(均19人)。總體看來,能夠成為大學生創業的障礙或困難的因素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創業資金、創業機會、創業環境。

        (10)你認為下列哪些因素是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

        被調查大學生從最重要 最不重要依次排序的因素是:創業機會、創業政策、創業資金、社會關系(含家庭支持)、經驗積累、創業培訓(免費)、創業環境、創業信息(見表3)。

        通過以上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因素選項中,排在第一位最多的是“創業資金”(46人),其次是“創業機會”(33人);排在第二位最多的是“創業資金”(29人),其次是“創業機會”(28人);排在第三位最多的還是“創業環境”(34人),其次是“創業機會”(32人)。總體看來,目前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最需要的因素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創業資金、創業機會、創業環境。

        2.研究結論

        第一,目前北京市女大學生的創業意向比例較高,本論文持有數據為65.18%。這說明在大學四年的這個階段,女大學生的創業意向還是非常高,但最終能否堅持進入創業實施階段,還需另作研究證實,分析原因。第二,針對目前造成女大學生創業者比例相對較低的主要原因是:創業支持環境不夠好,大學生創業缺乏各個層面的有效支持。通過實證調查,一半以上的女大學生選擇該原因作為最重要的原因,本論文持有數據為66.96%。第三,北京市女大學生對現階段實行的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了解度偏低,多半女大學生不了解該項政策,本論文持有數據為74.10%。第四,大學生對創業政策獲取的途徑較多,網絡、學校老師、校園講座、報紙和雜志等都是獲取政策的有效途徑。第五,北京市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中,免征稅費和小額貸款相比較,大學生更愿意用小額貸款來幫助自己創業,本論文持有數據48.48%。第六,當前較多大學生認為北京市的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作用不明顯,本論文持有數據位80%;且作用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宣傳不夠,大家不甚了解;二是門檻還是太高,機構貫徹不扎實。第七,通過本次調查得出,“創業機會”的完善,更易促使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創業資金”是目前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所面臨的最大障礙和困難;“創業資金”是大學生現階段自主創業最需要的。

        三、扶助女大學生創業的建議

        1.應加大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的宣傳力度和加強貫徹落實具體政策當地政府和各大院校重點宣傳并推廣創業政策和相關信息,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了解,使想創業的同學能夠熟知信息,并堅定自己的創業信念。即使現在不準備創業的同學也能夠了解相關信息,最終使創業優惠政策能夠普及并切實運用在大學生創業當中,以幫助大學生順利地進入創業環節,為國家創造更多的效益。

        2.創業資金、創業機會和創業環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目前的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企業注冊優惠、稅收優惠和小額貸款優惠三方面。為了加大大學生創業的比例和鼓勵大學生創業就業,國家和當地相關政府機構應加強“創業資金”、“創業機會”和“創業環境”這三方面的扶持政策,如“創業資金”方面可以加大稅收優惠力度或適當提高貸款額度,對不同的創業項目有針對性的做不同的優惠程度。在“創業機會”方面除了企業注冊優惠政策外,還可開設一些其他的扶持政策,如可以對創業大學生進行“帶創業”的模式,讓正在創業的成功人士在為期2年內,為剛畢業的大學生提供實踐性和具體性的指導與幫助,帶領她們順利地從“學生”向“創業者”轉變,以更好的適應創業的新環境。

        3.在“創業環境”方面

        應創建相對穩定的環境來接收新一批的創業者,使其能夠健康、持續地開展創業項目,這將有益于創業的成功。

        參考文獻

        [1]曹潤林.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供給研究[N].中國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10(1)

        [2]劉蘭劍,溫曉蘭.大學生創業政策評價體系研究[N].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11(1)

        [3]童有文.大學生創業政策探析[N].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4]魏陸.促進大學生就業的財稅政策思考[J].稅務研究,2009(6)

        [5]徐小洲,葉映華.大學生創業認知影響因素與調整策略J].教育研究,2010(6)

        [6]張靜.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的對策分析[J].教育時空,2010(1)

        [7]陳成文.大學生創業政策:評價與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9(7)

        [8]葉映華.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困境及其轉型[J].教育發展研究,2011(1)

        [9]孟晉霞.大學生創業政策需求和政策評價調查[J].區域,2010(1)

        [10]李紅萍.地方高校女大學生創業意識調查及其培養策略[J].企業經濟,2011(1)

        [11]胡珍珍.高校女大學生創業問題及對策分析[J].職業教育,2011(1)

        [12]楊主泉.管理類大學生對創業認知的調查研究[J].出國與就業,2010(8)

        第7篇:在校大學生論文范文

        我們在引用他人的論點、數據等內容載錄下來,在論文引用的地方標注出來,把它的來源作為參考文獻列出來就可以了。關注學術參考網,查看更多優秀的論文參考文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關于校園網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校園網論文參考文獻:

        [1]張勝利.局域網內網格計算平臺構建[J].碩士學位論文,西北工業大學,2007.3.

        [2]殷鋒,李志蜀,楊憲澤等.基于XML的校園網格應用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7.12.

        [3]殷鋒.網格關鍵技術及校園網格應用研究[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6.

        [4]王海燕.基于.net的校園網格異構數據統一訪問接口[J].計算機工程,2010.6.

        [5]韓旭東,陳軍,郭玉東,等.網格環境中基于Web服務的DAI中間件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7.5.

        [6]鄭榮,馬世龍.網格環境下基于XML的異構數據集成系統[J].計算機工程,2008,34(22).

        校園網論文參考文獻:

        [1]李春霞,齊菊紅.校園網安全防御體系的相關技術及模型[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4(1):122-124.

        [2]智慧.計算機信息安全技術在校園網中的應用[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4(3):94-96.

        [3]高楊.淺談網絡安全技術及其在校園網中的應用[J].科技與創新,2014(11):135.

        [4]樊建永,薛濱瑞.網絡安全審計系統在校園網絡中的應用與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7).

        [5]李斌.學校網絡安全審計系統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4).

        校園網論文參考文獻:

        [1]沈卓逸.校園網貸規范發展策略[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5):812.

        [2]包艷龍.“校園網貸”發展情況調查與分析[J].征信,2016,(08):7375.

        [3]謝留枝.如何解決大學生網貸出現的問題[J].經濟研究導刊,2016,(19):7374.

        [4]林麗群.網貸視域下當代大學生科學消費觀培育探究[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4850.

        [5]馬俊.淺談高校校園網的管理[J].長沙醫學院學報,2008(7):93.

        第8篇:在校大學生論文范文

        【關鍵詞】在校生全程跟蹤,財會專業,學情

        一、引言

        當前,國內外很多高校都非常注重入口(招生和生源)與出口(畢業生就業),對于過程卻沒有足夠的了解,導致人才培養沒有做到充分或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中心”,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基于在校生全程跟蹤加強高校專業建設就是要找到打開培養過程“黑匣子”的鑰匙,通過系統科學地測量記錄來弄清過程,發現問題,采取措施,改善結果。

        二、概念內涵

        所謂在校生全程跟蹤是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對高校一、二、三、四年級在校生進行的能動態觀察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發展情況、特點和趨勢的學業成長性跟蹤調查,根據跟蹤數據能夠分析高校的教學活動、學生工作等如何影響學生發展,以及時發現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持續改進。通過跟蹤數據,運用計量分析方法,對學生學情進行問題診斷,分析原因。最后提出改進建議和措施,以進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實現其人才培養目標。下面以T學院財會專業為例,對在校生全程跟蹤的學情調查情況加以分析。

        三、T學院財會專業在校生全程跟蹤調查情況分析

        本次調查針對不同年級在校生設計問卷,調查對象是T學院財務管理和會計專業大一至大四在校生,共發放問卷1200份,有效回收1147份,回收率95.58%。通過SPSS統計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具體過程略,主要結論概括如下:

        (一)大一學生學情分析

        1.專業選擇的就業目的性強,參與度不高

        對于所學專業的選擇,有47%是根據以后找工作相對容易而選擇的,38%是由家長、詢問老師等其他因素選擇的,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該專業的占11%,只有4%的學生是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來選擇的。數據看出:大部分大一新生對財會專業有一定的認識,認為自己選擇的專業好就業。一些學生對所選專業存在認知度不夠的問題,具有盲目性,家長的參與度高。

        2.學習表現為自覺性不高,適應性不強

        調查對象中跟不上課程進度的占70%,缺乏老師的監督和指導的占68%,缺乏自學方法的占63%,對所學內容缺乏學習動力的占55%,貪玩曠課較多的占47%,認為競爭強,學習壓力大所占比例36%。數據看出:對于大一學生,相較高中的學習,對大學多少有些不適應,主要是因為大學學習的自覺性要求較高,大學老師不像高中的那樣嚴苛,而且不坐班,不能隨時隨地咨詢問題;大學課程設置比較緊,課堂教學內容涵蓋面廣,知識點豐富,需要緊跟教學進度;進入大學以后,課余時間多,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在學習上比較放松,自我管理意識差,逃課現象普遍存在,這些都反映出大一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不適應。

        (二)大二學生學情分析

        1.社團活動擠占課堂學習,兼職和學習主次不清

        調查對象中,偶爾逃課58%,經常逃課24%,從不逃課16%,其他情況2%。從不逃課的學生占比較低,大多數的學生會因為各種原因逃課,其中偶爾逃課占比最大。逃課的話去向哪里?42%去參加各種社團活動,19%去兼職,10%參加各種資格考試,8%覺得課不重要,沒有必要上,8%甚至在宿舍睡懶覺,6%是因病,5%自學其他知識,2%其他情況。數據看出:大多數學生逃課是去參加社團活動,大學生應當合理安排時間全面綜合發展,但是要做到既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又搞好專業課程學習。還有一些學生去兼職,勤工儉學值得提倡,但不能主次不清,本末倒置。

        2.注重學科交叉融合,對理論實踐結合有期許

        38%的學生希望教學內容注重學科間的交叉融合,28%希望能夠充實專業基礎理論課教學內容,25%希望教學內容能夠重視實踐理論的結合。課堂教學中38%能夠做到專心上課(如認真聽講、做筆記),37%課下和老師討論課程或作業上的問題,13%課下收集、閱讀課程相關的參考資料,9%作業缺交、應付了事。數據得知:財會專業大二學生比較注重學習,學校應在本學年多開設一些專業核心課程。大多數學生希望教學內容能夠緊密銜接,環環相扣,同時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三)大三學生學情分析

        1.就業壓力大,考證學生多

        對于證書越多就業機會越大的看法中持贊同意見的占52%,一般意見37%,不贊同和無所謂態度分別是8%和3%。對于驅使學生考證的原因調查中,就業壓力大是主因,占比48%,其次是國家政策導向,占比31%,同學的影響和實力的證明以及個人興趣分別占比13%,6%和2%。隨著畢業生人數的年年遞增,考會計從業資格、助理會計師、證券從業資格等證書似乎成了財會專業學生在就業市場中謀求位置的必要途徑,他們選擇考證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好就業。

        2.理性看待考研,目的仍是就業前景

        43%認為考研需要看個人意愿,39%認為沒必要考研,可直接就業,18%認為可以繼續考研進行深造。從考研的目的來看,排在前三位的是為了就業前景、就業難暫時讀研和想去更好的大學,比例分別是34%,21%和14%,其余的分別是想改變專業,想做學術研究,職業發展需要,隨大流和其他,比例分別是11%、2%、6%、4%和6%。數據看出:就財會專業而言,它是一門對于經驗積累比較注重的專業,大部分學生認為早就業相對會更有優勢,其余部分學生則認為考研是繼續深化理論知識,實現自我價值的一個途徑。無論考研與否,都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理性地看待考研,這樣才能更有利于今后發展。

        (四)大四學生學情分析

        1.畢業論文選題有困惑,精力投入不足

        數據顯示畢業論文準備及初稿完成所需時間在兩個月之內的學生占大部分,有8%準備論文的時間僅是在兩周之內;在畢業論文完成期間遇到的問題中有選題問題的占36%,文獻資料搜集困難的占13%,論文質量不高的占9%,老師指導不夠的占7%,論文答辯準備不足的學生占31%。不難看出:在畢業論文完成期間,有一些學生對于畢業論文的態度過于草率,畢業論文的準備和初稿完成用時太短,導致論文質量不高,需要反復修改;在畢業論文完成期間,很多學生對論文的選題有很大的困擾,不知道該從哪個方面下手去選擇,一些同學在畢業論文答辯的準備方面并不充分,直接影響畢業論文成績。

        2.溝通協調能力有待提升,職業規劃有待加強

        在能力需要提升調查中:有效的溝通占35%,談判技能占27%,協調安排占21%;職業素養需要提升方面:信息獲取分析能力34%,洞察力26%,策略謀劃能力17%,協作解決問題能力15%,壓力承受能力5%,環境適應能力3%;職業能力需要提升方面:職業規劃能力36%,自我行銷能力25%,資源掌控能力15%,工作尋求能力14%,持續學習能力7%,自我定位能力3%。分析得出: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學生認為談判技能、口頭溝通和協調安排的能力在大學期間需要得到提升,這些能力在學校沒有較多的訓練;信息獲取分析能力和職業規劃能力是畢業生最為欠缺的職業能力和素養,學校應該注重培養這些方面的能力。

        3.專業領域就業率較高,自主創業比例低

        數據顯示大四學生已有工作的比例為76%,其中會計學專業74%,財務管理專業77%;在已有工作的學生中,工作性質與專業有關42%,工作與專業性質無關31%,公務員相關職位8%,自主創業所占比例比較小。沒有工作的學生中,繼續找工作的64%,打算考研32%,留學或其他4%。分析得出:T學院財務管理和會計專業就業率大致相同;畢業前有工作的學生占大部分,所從事的工作與財會專業相關的比例接近半數,說明財會專業畢業生就業更傾向于本專業,所學專業對工作的影響比較大。

        4.實習與專業相關度不高,招聘會和就業輔導很重要

        數據顯示,畢業前有實習背景但與專業無關41%,有實習背景并與專業相關32%,無實習背景17%;接受過學院就業輔導87%,其中參加學院組織的招聘會的占大部分;對就業結果有影響的因素中,工作能力30%,相關實習和經歷28%,學習成績17%,專業背景16%,應聘技巧4%,黨員身份或學生干部經歷5%;找工作的來源中通過專業求職網站40%,本校招聘活動或招聘信息30%,其他途徑所占比例較小。分析得出:畢業前大部分學生都有實習,但與專業相關的實習占比不大;在學校就業輔導中絕大多數學生都參加大學組織的招聘會,對于其他的輔導活動參與不多;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學生找工作的途徑多元化,通過專業求職網站的比例最多,學校的招聘會和招聘信息對學生起很大作用。

        四、T學院財會專業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樹立“學生的發展是學院一切工作中心的”以生為本理念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由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發展階段,高等學校的首要任務是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T學院這類應用型本科院校應不斷完善自身的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發展的需求。當前,T學院教學改革主要是“教”的改革,很少“學”的改革。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就要在觀念上實現從“重教輕學”到“為學而教”的轉變,在理論上實現從“財會經驗傳遞”到“職業發展能力”的轉變,在實踐中真正把學生放在中心和根本的地位,將指導學生學習和促進其發展作為學院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樣才能實現T學院內涵式跨越提升與發展。

        (二)全程全方位開展學生學習指導

        1.全程跟蹤

        按學年和年級設計調查問卷,全程跟蹤分析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學生的學習問題,如大一學生對于財務管理和會計專業的認識不明晰,對于可能從事的財會工作與專業學習之間的關系缺乏了解和全面準確的認識,表現出對大學專業學習的不適應;大二學生看不清財務管理和會計專業學習的未來前景,學習目標不明確,動力欠缺心生迷茫;大三學生沒有專業學習發展規劃,糾結于財會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不足,恐懼未來陷入焦慮;大四學生對社會現實認識不清,財會職業成熟度不高,職業去向不定等。只有針對性地開展指導,才能更好地解決各年級學生的學習問題。

        2.全方位指導

        全方位指導包含三個層面,一是內容全方位,對學生不僅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還要把影響學生專業學習的諸多因素包含在內加以分析;二是人員全方位,學習指導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求包括任課老師、輔導員、全體教職員工都要把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擺在工作的中心位置;三是途徑全方位,指導的途徑包括開設學習指導課、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成立學生學習和發展咨詢服務機構等,還可以利用“校園網+財會學習園地”等形式開展指導工作。

        (三)結合“師情”分析開展“學情”研究

        1.“師情”分析

        調查顯示,學生對教師能給予的學習指導期望很高,但教師為什么沒有滿足呢?這就要分析學院的“師情”。在現象上教師大致有三種情況:“不想做,不做;不知做,沒做;想做,不會做。第一種是價值觀問題,這類教師雖少,但對整個教師隊伍的影響卻很壞,學院應引起足夠重視,可以通過人事制度和考評體系改革,引導鼓勵這類教師以學生發展為本,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第二種是教育觀問題,這類教師要理解認識到只有解決好學生“學”的問題,“教”的效果才能好。第三種是教育教學方法問題,需要教師了解90后大學生的學習情況,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2.“學情”研究

        要從根本上改變T學院財會專業學生的學習狀況,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學情”研究,具體可以是:財會專業學生的專業情感與改進學習、教學策略研究;T學院這類應用型本科院校財會專業學生抱負水平提升、學習動機強化、學習習慣養成研究;針對財會專業女生比例奇高的女大學生財會專業學習狀態和自身角色定位研究;財會專業教師如何開展“學”的教育,在財會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學習指導研究等。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許敖敖主編.我們怎樣培養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人才[M].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

        第9篇:在校大學生論文范文

        [關鍵詞]法學專業 法律文化節 優質就業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012-0142-02

        當前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法律人才已經成為我國提高法學教育質量、提升法學應屆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方向和重點。根據教育界對創新型人才培養文化環境作用的研究,重視大學校園文化的功能,對于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法律人才至關重要。由于大學就業文化往往不是當代大學校園文化中的主流,所以就業文化往往不受高校重視。其實,加強校園就業文化建設,創新就業文化形式,是推動我國法學教育發展、提高法學教育質量、提升法科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校園就業文化的內涵

        校園就業文化是高校大學生在校園文化熏陶下形成的積極追尋自身價值、正確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校園就業理念總和。就業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校園就業文化作為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溝通高校和社會的一座橋梁,對大學生就業和擇業有著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高品位的校園就業文化體現著一種尊重科學、追求真知的進取精神和創造精神,在這種精神的長期感染和熏陶下,校園就業文化能夠使大學應屆畢業生淡泊名利,響應國家“先就業、后擇業”的政策。高校校園文化還具有導向功能,可以引導大學生主動接受一定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使在校大學生向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展,使之符合學校所確定的目標。因此,推動高校就業文化建設,是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形成科學的職業價值觀,發揮就業導向作用的重要載體,是促進高校應屆畢業生與社會良性互動的有效形式。

        二、“法律文化節”的功能分析

        (一)“法律文化節”有利于法科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法律職業從某種程度上說屬于“精英職業”。因此,需要高等院校法學院系培養出高素質的精英式法律人才。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和培養過程中,重智商、輕德育,重知識傳授、輕能力與素質培養的現象始終沒有得到改變。高等院校中法學院系淪為國家統一司法考試的“培訓班”,絕大多數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將本科生的司法考試通過率作為判斷高校法學專業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在追求司法考試通過率的當代,法科學生的綜合素質被普遍忽視。事實上,法律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只有全面提高法科學生的綜合素質,法學專業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才會提升。

        “法律文化節”作為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展示學生才華的重要校園文化活動,對法學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通過“法律文化節”等校園文化活動,不僅可以豐富法科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還可以培養法科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道德修養,使他們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努力成為具有過硬法律知識和技能背景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法律人才。

        (二)“法律文化節”有利于法科學生形成職業價值觀

        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是法學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就應當形成和確立的。因此,引導法學專業學生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正確職業價值觀,就成為高校法學院系就業指導過程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作為就業指導重要載體的“法律文化節”活動,在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

        從文化價值的導向來看,“法律文化節”是指通過舉辦一些帶有法律職業因素的節目和活動使高校法學院系的法科學生無形中在思想觀念、心理素質、行動方式、價值取向等各方面對自己將來從事法律職業產生一種認同,進而實現對法科學生的精神、心靈和性格全面塑造的目的。因此,構建良好的法律職業文化氛圍,對法科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使他們在大學期間就能理智地確立自己的職業價值觀。

        (三)“法律文化節”有利于法科學生增強就業信心

        法學專業本科應屆畢業生就業率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充足的就業信心則是法科學生順利就業的重要前提。作為就業指導的重要載體,“法律文化節”可以在增強學生就業信心方面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校園文化具有滲透性強、影響持久、形象生動、直觀易懂等特點,能活化就業指導的內容,使就業指導的形式更加生動活潑,就業指導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更易為人們所接受,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從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通過“法律文化節”這一校園文化活動,可以讓法科學生在踏上工作崗位之前就能提前體驗法律職業,讓學生感受到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的魅力,從而使他們盡早做好從事法律職業的準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法律文化節”讓法科學生對未來的法律職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還激發了他們為這一職業奮斗的熱情,從而增強了他們從事法律職業的信心。

        三、“法律文化節”的內容構建

        本文認為“法律文化節”的內容構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模擬法庭審判賽

        通過模擬法庭審判活動,可以讓法科學生在未進入社會從事法律職業之前,就能用法律人的思維來解決社會問題,使法科學生能深刻體會到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所在。通過模擬法庭審判活動,法科學生可以較為清楚地認識到法官、檢察官和律師職業的職業性質。

        具體而言,高校法學院系的模擬法庭審判賽可以選擇程序較為完善的刑事案件進行模擬審判。模擬法庭審判賽可以是某個法學院中幾個班級之間的模擬法庭審判比賽,也可以是多個法學院法科學生之間的模擬法庭審判比賽。

        (二)法科學生演講賽

        卓越的法科學生應當具有一流的口才,而演講比賽是培養法科學生口才能力的最佳途徑。“法律文化節”的內容中,應當包含法科學生的演講比賽。通過演講比賽,可以培養和鍛煉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演講能力的法科學生,通過演講比賽,可以為法科學生畢業以后從事律師工作打下扎實基礎。

        法科學生演講賽的形式可以是采取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比賽形式,也可以是法學專業的學生與同一高校中其他院系學生之間的比賽。培養法科學生演講的才能,不僅應當鼓勵法科學生參加不同高校法學院系之間的演講比賽,而且應當鼓勵學生參與英語類演講比賽。因為,卓越的法律人才必須具備國際視野和熟練掌握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所以“法律文化節”演講比賽中可以設置法科學生的英語類演講比賽。

        (三)法科學生辯論賽

        2007年,麥可思研究院在《中國企事業對大學畢業生職業技能需求報告》中將“有效的口頭溝通”排在畢業生五大能力之首。因此,大學生口才能力的培養關系到他們對未來的把握和職業發展。善辯是優秀律師必須具備的能力。自古以來,律師就有“訟師”名號。在現代社會,律師行業也有“鐵嘴銅牙”的職業形象。“法律文化節”中應當有辯論賽這一活動內容。

        一般而言,法科學生辯論賽應該以社會中的熱點法律問題為辯題。辯論賽可以采取法科學生對賽法科學生模式,也可以采取法科學生對賽非法科學生模式。為了促進地區高校之間法學院系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可以采取大學高教園區內法學院系之間的法科學生辯論賽模式。

        (四)法學論文寫作賽

        想要成為一名卓越的法律人才,除了具備演講和辯論能力之外,還應當具備較好的寫作能力。目前,很多法學應屆本科畢業生(甚至是研究生)的寫作水平不高,因此很多應屆畢業生在求職應聘時往往失去較好的工作機會。

        為了培養法科學生的寫作能力,“法律文化節”的內容中應當包含法學論文寫作比賽。在文化節舉辦期間,可以由法學專業老師擔任評委,對學生提交的論文進行評獎。法科學生在校期間,通過文化節期間的論文比賽以及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和課程論文的訓練,在他們畢業時就掌握了較好的寫作能力。通過論文寫作經驗的積累,法科學生在參加各類企事業招聘時就能從容應對。

        [ 參 考 文 獻 ]

        [1] 鄭文堂,李諫,孫宗瑞.大學生就業文化探析[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04,(6):75.

        [2] 蔣毅.高校校園文化和大學生就業[J].理論月刊,2005,(12):180.

        [3] 鄭純,凌輝劍.加強就業文化建設 提升就業競爭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1):11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长视频 | 一级中文在线播放 | 日本理论午夜精品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免费无遮挡无删减 |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欧美一区 |